五年级数学空间图形的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空间图形的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空间图形的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空间图形的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空间图形的知识点

1.常用的面积公式:

(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对角线的平方÷2

(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4)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推导公式:2S=aha=2S÷hh=2S÷a

(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推导公式:2S=(a+b)×hh=2S÷(a+b)a=2S÷h-b

例题:把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框架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和原来相等),面积(比原来大)。

2.单位换算(填空)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点汇总 一、轴对称与旋转 1、图形的变换包括平移、旋转和对称。 2、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有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线段、角。有两条对称轴的图形有长方形、菱形。有三条对称轴的图形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4、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 5、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1)、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 (2)、在对称轴的另一侧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 (3)、按顺序连接各对应点。 6、旋转:图形或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条轴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图形旋转后只改变位置;不改变形状和大小。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在3个、4个、5个面是正方形!

练习: (1)判断并改正: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 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7、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 ( ) 8、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9、有三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11、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另外四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 12、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3个面。( ) 14、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的面积也都相等。( ) 15、长方体(不包括正方体)除了相对的面相等;也可能有两个相邻的面相等。 ( ) 16、一个长方体中最少有4条棱长度相等;最多有8条棱长度相等。( ) (2)填空: 1、一个长方体最多有( )个面是正方形;最多有( )条棱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则它的4个侧面是 ( )形。 3、 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 );它的六 个面都是相等的( )形。 4、 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可以看到( )个面。最少可以看 到( )个面。 【知识点2】 棱长和公式: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 长+宽+高=棱长和÷4 长方体棱长和= 下面周长×2+高×4 长方体棱长和=右面周长×2+长×4 长方体棱长和=前面周长×2+宽×4 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棱长=棱长和÷12 棱长和的变形: 例如:有一个礼盒需要用彩带捆扎;捆扎效果如图;打结部分需要10厘米彩带;一共需要多长的彩带? 分析:本题虽然并未直接提出求棱长和;但由 于彩带的捆扎是和棱相互平行的; 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首先确定每部分彩带 与那条棱平行;从而间接去求棱长和。 前面和后面的彩带长度=高的长度;左面和右 面的彩带长度=高的长度; 上面和下面的彩带长度=长的长度。 需要彩带的长度=高×4+长×2+宽×2+打结部分长度 20×4+30×2+10=150cm

初中数学几何空间与图形知识点

初中数学《几何空间与图形》知识点 初中数学《几何空间与图形》知识点 A、图形的认识 1、点,线,面 点,线,面: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面与面相交得线,线与线相交得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展开与折叠: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侧棱是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体。N棱柱就是底面图形有N条边的棱柱。截一个几何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图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多边形:他们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弧、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2、角 线:线段有两个端点。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比较长短: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角的度量与表示: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角的比较: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平行: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3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六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试题精选

空间与图形试题精选 来源:《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复习与评价专号(2008年第2期) 一、填空题。 1.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可以画无数条线段,其中最短的是和这条直线( )的线 段。 2. 下图中,∠1=( )度,∠2=( )度。 1 30 2 3. 一个三角形中,最小的角是46°,按角分类,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4. 下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组成的图形,它有( )条对称轴。 5. 用百分数表示以下阴影部分是整个图形面积的百分之几。 6. 把一个底面直径2分米的圆柱体截去一个高1分米的圆柱体,原来的圆柱体表面积减 少( )平方分米。 7. “”和 “”的周长之比是( ),面积之比是( )。

8. 左图是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搭成的,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至少还需要()块这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搭成一个大正方体。 9. 画一个周长25.12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厘米,画成的圆的面积是()。 10. 下面的小方格边长为1厘米,估一估图①中“福娃”的面积,算一算图②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1. 一个梯形,上底长a厘米,下底长b厘米,高h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如果a=b,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一个()形。 12. 在一块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木板上锯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剩下的边料是()平方厘米。 13. 将一个大正方体切成大小相同的8个小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8平方厘米,原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14. 5个棱长为30厘米的正方体木箱堆放在墙角(如下图),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空间与图形》测试

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空间与图形》测试卷 一、填空(每空2分,共30分) 1、通过一张纸上的一点能画条直线,通过一张纸上的两点能画 条直线。 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可以画无数条线段,其中最短的是和这条 直线的线段。 3、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周长扩大倍,面积扩大倍。 4、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是。 5、一个圆环,外圆半径是6厘米,内圆半径是4厘米,这个圆环的面 积是平方厘米。 6、把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最大的圆,这圆的 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7、做一节底面直径为20厘米,长90厘米的烟囱,至少需要平方 分米的铁皮。8、一座台钟的时针长5厘米,经过6小时,时针尖端移动了厘米。 9、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已知圆柱比圆锥的体积大2.6立方 分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10、一张长方形纸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得到新图形的面积是原来正 方形的,它的周长是原来正方形的。

二、判断(每题1分,共5分)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就一定平行。() 2、一个正方形,边长增加3厘米,面积就增加9平方厘米。() 3、用1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5°的角,看到的角是50°。() 4、用同样长的绳子在钉子板上绕出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相等,面积也相等。()5、圆柱的高一定,圆柱的侧面积与底面直径成正比例。() 三、选择(每题2分,共14分) 1、大圆周长与小圆周长的比是3:2,大圆面积与小圆面积比()A3:2B2:3 C9:4D4:9 2、甲、乙两人各把一张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用不同的方法围成一个圆筒(接头处不重叠),那么围成的两个圆筒() A侧面积一定相等B高一定相等C体积一定相等 D侧面积和高都相等 3、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圆,面积比较大的是()。 A、一样大 B、正方形 C、圆 D、无法确定 4、一个用立方块搭成的立体图形,贝贝从前面看到的图形 是,从上面看到的是,那么搭成这样一个立体图形最少要()个小立方块。 A4B5C6D7

空间与图形知识点整理与习题

来源:网络 2009-07-27 10:02:14 [标签:图形总复习六年级苏教版数学]奥数精华资讯免费订阅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97-98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7 -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整理与复习 1.提出要求:请大家回忆,我们学过哪些围成的平面图形?先画出相关的图形,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进一步要求;如果把这些平面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 引导学生认识到: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分为一类,由曲线或由曲线和线段共同围成平面图形分为一类。 3.追问: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都可称为什么图形?如果把多边形进一步分类,可以怎样分? 4.让学生在画出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上作高,在画出的圆中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二、复习三角形的知识 1、三角形的概念。 “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请同学们自己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教师巡视。

“大家已经会画三角形了,说一说三角形是什么样的图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特性?” “在三角形中一个顶点的对边是哪一条边?看一看自己画的三角形,指一下每个顶点的对边。” “想一想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怎样画一个三角形的高。”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画法是否正确。 2、三角形的分类。 “同学们刚才画了几种不同的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不同?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两种标准:按角分类,按边分类。) “按照三角形中角的不同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它们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每类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 “我们学过什么特殊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3.出示三角形的集合图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上面这个图形的? 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你能用学过的其他知识来解释上面的结论吗?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9题 第8题让学生先独立选一选,再要求说说选择时是怎样想的。

小学六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练习题

空间与图形试题 一、填空题。 1,下左图中,∠1=()°,∠2=()°。 2,观察上右图,在括号内填字母,使等式成立。 3,用圆规画图,当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为()厘米时可以画出直径为2厘米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4,一张正方形纸的边长为a,从这张纸上剪下一个边长为b(a>b)的小正方形,用字母表示剩余部分的面积是()。 5,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分米,面积是120平方分米,高是()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方分米。 6,如下图(单位: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面积的最简整数比是()。 7,把下边的长方形以15厘米长的边为轴旋转一周,会得到一个

(),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8,求一个圆柱形铁桶的占地面积是求它的(),求做这个铁桶需要多少铁皮,是求它的()。 9,用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少16平方厘米,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10,下面形体是由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搭拼成的,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至少还需要()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搭拼成一个正方体。 11,如下图所示,用棱长分别是1米、2米的两个正方体组成一个物体,那么这个物体的表面积是()平方米。

12,用边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要()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把这些小正方体排成一行,它的长度是()分米。 13,把24分米长的铁丝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如果把这根铁丝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14,一种圆柱形铁皮油桶的底面直径是40厘米,高是50厘米,这个油桶的容积是()毫升。 15,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体积相等,它们底面积的比是3:5,圆柱的高是8厘米,圆锥的高是()厘米。 二、判断题。 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2,经过平面上的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平面上的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因为三角形不易变形,所以房子的梁架做成三角形形状。() 4,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不小于60度。() 5,将一张正方形纸连续对折三次,展开后其中一份是这张纸的1 。() 8

小学六年级空间与图形专项练习

小学六年级空间与图形专 项练习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专项突破(二) ——空间与图形 一、填空题。(29分) 1.线段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直线有()个端点。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3.三角形按角可分为()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按边可分为()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 4.把一个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改为面积不变,而长是40厘米的长方形,那么改后的长方形的宽是()厘米。 5.每瓶酒精50毫升,装20瓶,需要酒精()升;如果有立方米酒精,一共可以装()瓶。 6如果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相等,那么这个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 ()倍。 7.一个圆柱表面积是50平方厘米,底面积是20平方厘米,把两个这样的圆柱拼成一个大圆柱,这个大圆柱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8.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3分米,它的底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与这个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侧面积是()平方分米。 9一块环形铁片,内圆半径是4厘米,外圆半径是10厘米,这块铁片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10. 7厘左图中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高是()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厘米,上下两个面积都是()平方厘米,左右两面的面积都是()平方厘米,前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10分) 1.小红画了一条长5厘米的射线。() 2.把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延长到原来的2倍,这个角的度数也中样扩大2倍。 () 3.圆柱的面积是圆锥的面积的3倍。() 4.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5.圆锥的高和它的底面直径垂直。() 6.任意三条线段都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 7.圆心角是180°扇形正好是一个半圆。() 8.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9把一个圆柱木头削成一个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与圆锥体积的比是2 :1。 () 10.所有梯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20分) 1.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是两个()三角形。 A.直角 B.面积相等 C.完全一样 D.形状一样 2.下列图形中有四条对称轴的图形的是() A.长方形 B.正方形 C.等腰梯形 D.圆 3.在三角形中,∠1、∠2和∠3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如果∠1-∠2=∠3,那么 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a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总复习知识点整理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点整理 1、线 (1)线的分类 名称图形定义端点能否度量直线由无数个点形成的一条线。无否 射线从一个点引出的一条直线。一个否 线段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两个能(2)、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交点图例 平行无 相交(垂直)1个交点(垂足) 2、角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00~900900900~180018003600 3、三角形 按角分按边分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4、图形的计算 (1)平面图形 名称图形周长面积 三角形S= a×h÷ 2 长方形C= (a+b)× 2 S=a× b 2 正方形C=a× 4 S=a× a=a 平行四边形S= a×h 梯形S =(a+b)×h÷ 2 圆C= πd 或c=2πr S=πr2 (2)立体图形 名称图形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长方体(a+b+h)× 4 S=(a×b+a×h+b×h)×2 V=abh 正方体a×12 S= a×a× 6 3 V=a×a×a=a V=sh 圆柱S 表=S 侧+S 底V=sh 圆锥V= 1 sh 3 球

小学数学“量的计量”知识点整理名称单位进率 1 千米=1000 米千米、 1 米=10 分米米、 长度单位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1 厘米=10 毫米厘米、 1 米=100 厘米毫米 1 吨=1000 千克吨、 质量单位 千克、 1 千克=1000 克 克 1 元=10 角元 人民币单位 角 1 角=10 分 1 元=100 分分 1 平方千米=100 公顷平方千米、 1 公顷=10000 平方米公顷、 面积单位 平方米、 1 平方米=100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平方方厘米、 1 平方厘米=100 平方毫米 平方毫米 1 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立方米、 体( 容) 积单位 1 立方分米=1000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1 立方分米=1 升立方厘米 1 立方厘米=1 毫升 1 世纪=100 年世纪、 1 年=1 2 月:大月(31 天) 的有:1\3\5\7\8\10\12 年、 小月(30 天) 的有:4\6\9\11 月月、 平年2 月28 天日、 时间单位时、 分、 闰年2 月29 天 平年全年365 天, 闰年全年366 天1 日=24 小时秒 1 时=60 分 1 分=60 秒 1 时=3600 秒 注:1、名数改写的方法: 大单位换成小单位,乘以进率; 小单位换成大单位,除以进率。 2、平年和闰年的计算方法: 结果有余数,为平年

最新小学六年级总复习空间与图形(表面积与体积)

1、把下边的长方形以15厘米长的边为轴旋转一周,会得到一个(),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2、把24分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如果把这根铁丝围成一个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3、一种圆柱形铁皮油桶的底面直径是40厘米,高是50厘米,这个油桶的容积是()毫升。 4、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体积相等,它们底面积的比是3:5,圆柱的高是8厘米,圆锥的高是()厘米。 5、把一个底面直径2分米的圆柱体截去一个高1分米的圆柱体,原来的圆柱体表面积减少()平方分米。 1.母亲节时,小明送妈妈一个茶杯。(如下图,单位:厘米) (1)茶杯中部的一圈装饰带很漂亮,那是小明怕烫伤妈妈的手特意贴上 的,这条装饰带宽5厘米,装饰带展开后至少长多少厘米?(接头处忽 略不计) (2)这只茶杯的体积是多少? 2.把一个棱长是0.5米的正方体钢坯,锻成横截面面积是10平方分米的长方体钢材。锻成的钢材有多长? 3.红星村在空地上挖一个直径是4米,深3米的圆柱形氨水池。 (1)如果要在池壁和池底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这个水池能储存多少立方米的氨水? 4.有一个圆锥形帐篷,底面直径约5米,高约3.6米 (1)它的占地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 (2)它的体积约是多少立方米? 5、一种液体饮料采用长方体塑封纸盒密封包装。从外面量盒子长6厘米,宽4厘米,高10厘米。盒面注明“净含量:240毫升”。请分析该项说明是否存在虚假。 6、求空心机器零件的体积。(单位:厘米) 7.用一根长60厘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框架。把这个框架的每个面都糊上白纸,至少需要多少白纸?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6.用一根长60厘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宽、高的比是5∶3∶2。把这个框架的每个面都糊上白纸,至少需要多少白纸?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初中几何空间与图形知识点

初中几何空间与图形知识点 A、图形的认识 1、点,线,面 点,线,面: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②面与面相交得线,线与线相交得点。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展开与折叠:①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侧棱是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体。②N棱柱就是底面图形有N条边的棱柱。 截一个几何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图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多边形:他们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弧、扇形:①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②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2、角 线:①线段有两个端点。②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③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④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比较长短: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②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角的度量与表示: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 角的比较: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②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③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平行:①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③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3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垂直:①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②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③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垂直平分线:垂直和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垂直平分线。 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的一定是线段,不能是射线或直线,这根据射线和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有关,再看后面的,垂直平分线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垂直平分线的时候,确定了2点后(关于画法,后面会讲)一定要把线段穿出2点。 垂直平分线定理: 性质定理: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该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空间与图形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空间与图形 【教学内容】 空间与图形(教材第112页及练习二十三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使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理解和掌握圆的有关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经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整理运用过程,体验应用知识,归纳概括的方法. 【重点难点】 1.掌握物体的位置表示方法,圆的特征、特性.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复习知识】 一、复习物体的位置 确定物体位置的两种方法: (1)按方向、距离确定;(2)用数对确定. 二、复习圆的知识 (出示一个圆)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相互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圆的认识 圆心:用字母O表示,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用字母r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直径:用字母d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 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即d=2r或r=12d. 2.圆的周长 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3.圆的面积 知道近似长方形的长求圆的面积. 4.环形的面积 环形的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5.扇形的认识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13页第4题. (1)分析:求公园围墙的长度就是求圆形围墙的周长. C=2πr=2×3.14×1=6.28(km) (2)正北,2km (3)3.14×1×1-3.14×0.2×0.2=3.0144(km2) (4)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4~16题. 第14题.(1)略. (2)小猴住在小熊的东偏南50°,距离是400m; 小象先向西偏南40°走300m到小猴家,再往东走400m到小鹿家. 小鹿先向西走400m经过小猴家,然后向北偏西40°走500m到小熊家. (3)略. 第15题.(1)1∶2 (2)π∶1 (3)2∶3 2∶34∶9 第16题. (1)图一:C=πd=3.14×1.8=5.652(m)

小学六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复习题及答案

空间与图形练习题 填空(27﹪) 1、将一个大正方体切成大小相同的8个小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8 平方厘米,原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2、把一个底面直径2分米的圆柱体截去一个高1分米的圆柱体,原来的圆柱体表面积减少()平方分米。 3、一个圆柱体的底面积是45平方厘米,高是20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与它等底等体积的圆锥体的高是()厘米。 判断(27﹪) 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5、圆柱体积比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多2\3 。() 6、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它的侧面积扩大9倍。() 选择(16﹪) 7、比较右图中二个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结果是() A、面积相等,周长相等 B、面积相等周长不相等 C、面积不相等周长相等 d面积不相等周长不相等 8、圆柱、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底面周长相等,高也相等,则()的体积最大。 A、圆柱 B、正方体 C、长方体 解决问题(30﹪) 9、在长4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半圆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10、一种易拉罐高12厘米,底面直径6厘米,生产一个易拉罐需多少平方厘米的铝合金材料?如果把24罐装一盒,你准备怎样包装,需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硬纸板?(请写出你的包装方案)

评分标准: 填空题每空9分答案:①72 ②6.28 ③900 60 判断题每题9分④×⑤×⑥× 选择题每题8分⑦ B ⑧A 解决问题每题15分⑨ 3.14 ×4×1/2﹢4﹦10.28分米 3.14×(4/2)(4/2)×1/2=6.28平方分米 ⑩ 3.14 ×(6/2)×(6/2)×2﹢3.14×6×12=282.6(平方厘米) (36×12﹢12×24﹢36×24)×2﹦3168平方厘米=31.68平方分米 (答案不唯一)

高中数学空间几何体知识点总结

空间几何体知识点总结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称之为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顶点。 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的封闭几何体称之为旋转体,其中定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1)柱 棱柱:一般的,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简称为底;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 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注:相关棱柱几何体系列(棱柱、斜棱柱、直棱柱、正棱柱)的关系: 棱柱的性质: ①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②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③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 ④直棱柱的侧棱长与高相等,侧面与对角面是矩形。 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柱;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 圆柱的性质:上、下底及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等圆;过轴的截面(轴截面)是全等的矩形。

棱柱与圆柱统称为柱体; (2)锥 棱锥:一般的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这个多边形面叫做棱锥的底面或底;有公共顶点的各个三角形面叫做棱锥的侧面;各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 底面是三角锥、四边锥、五边锥……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 正棱锥:如果有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注:棱锥的性质: ①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相似的正多边形,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的距离与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之比; ②正棱锥各侧棱相等,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③正棱锥中六个元素,即侧棱、高、斜高、侧棱在底面的射影、斜高在底面的射影、底面边长一半,构成四个直角三角形。 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旋转轴为圆锥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形成的面叫做圆锥的底面;斜边旋转形成的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圆锥的性质: ①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圆,截面直径与底面直径之比等于顶点到截面的距离与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之比; ②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 棱锥与圆锥统称为锥体。 (3)台 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原棱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棱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棱台也有侧面、侧棱、顶点。

六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试题精选

空间与图形试题精选 来源:《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复习与评价专号(2008年第2期) 一、填空题。 1.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可以画无数条线段,其中最短的是和这条直线( )的线段。 2.下图中,∠1=( )度,∠2=()度。 1 30 2 3.一个三角形中,最小的角是46°,按角分类,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4. 下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组成的图形,它有( )条对称轴。 5.用百分数表示以下阴影部分是整个图形面积的百分之几。 6.把一个底面直径2分米的圆柱体截去一个高1分米的圆柱体,原来的圆柱体表面积减少()平方分米。 7. “”和“”的周长之比是( ),面积之比是()。

8. 左图是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搭成的,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至少还需要( )块这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搭成一个大正方体。 9.画一个周长25.12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厘米,画成的圆的面积是()。 10. 下面的小方格边长为1厘米,估一估图①中“福娃”的面积,算一算图②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1. 一个梯形,上底长a厘米,下底长b厘米,高h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如果a=b,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一个( )形。 12.在一块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木板上锯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剩下的边料是()平方厘米。 13.将一个大正方体切成大小相同的8个小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8平方厘米,原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14. 5个棱长为30厘米的正方体木箱堆放在墙角(如下图),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15. 如下左图,已知大正方形的边长是a 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b 厘米。用字母表示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6. (上右图)根据左图估计右图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二、选择题。 1. 小青坐在教室的第3行第4列,用(4,3)表示,小明坐在教室的第1行第3列应当表 示为( )。 A. (1,3) B . (3,1) C. (1,1) D. (3,3) 2. 在同一平面内,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画( )。 A. 1条 B . 4条 C . 2条 D. 无数条 3. 用100倍的放大镜看40°的角,这个角的度数是( )度。 A. 4 B. 40 C. 400 D. 4000 4. 下面图形是用木条钉成的支架,最不容易变形的是( )。 D C B A 5. 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 )。

空间与图形知识点梳理

空间与图形知识点梳理 1、圆柱和圆锥 ( (2)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①要点: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高 圆柱的表面积 = 侧面积 + 底面积 × 2 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是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容积) = 底面积 × 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是:V = sh 或者V = лr 2h 。 ②例题:用铁皮制作一个圆柱形烟囱,要求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15分米,制作 这个烟囱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接头处不计,得数保留整平方分 米) 侧面积:3.14 × 3 × 15 = 141.3(平方分米)≈ 142(平方分米) 例题:一个圆柱形蓄水池,底面周长是25.12米,高是4米,将这个蓄水池四周 及底部 抹上水泥。如果每平方米要用水泥20千克,一共要用多少千 克水泥? 底面积:25.12 ÷ 3.14 ÷ 2 = 4(米) 3.14 × 4 2 = 50.24(平方米) 侧面积:25.12 × 4 = 100.48(平方米) 表面积:50.24 + 100.48 = 150.72(平方米) 水泥质量: 150.72 × 20 = 3014.4千克 例题:在直径0.8米的水管中,水流速度是每秒2米,那么1分钟流过的水有多 少立方米? 3.14 ×(0.8÷2)2 × 2 × 60 = 60.288(立方米) (3)圆锥的体积 ①要点:圆锥所占空间的大小是圆锥的体积,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 积的三分之一。即V = 31sh 或者V = 3 1лr 2h 。 ②例题: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 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 例题: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 积是( )立方米 例题: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这 堆沙约重多少吨? 3 1×3.14 ×2 2×1.5×1.8 = 11.304(吨)

小学数学总复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点

不渴书店小学数学总复习图形与空间知识点 一、平面图形 1、线 直线:没有端点,它的长度是无限的。 线段:有两个端点,它的长度是有限的。 射线:有一个端点,它的长度是无限的。 2、角 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 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这个角就越大。(角的大小只与开口大小有关!)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 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 直角:等于90°的角。 平角:等180°的角。 周角:等于360°的角。 垂直:在同一平面内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 平行: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3、三角形 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 按角分: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4、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平行)→长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四条边相等)。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直角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 等腰梯形:两条腰相等。 5、圆:一条线段围绕其中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就形成一个圆。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二、立体图形 圆柱:由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高有无数条,有上下两个底面,是相等的圆形。 圆锥: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高只有一条。 三、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长方形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a×4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S=a2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圆的周长=π×直径=2π×半径,即C=π×d=2π×r圆形的面积:S=π×(半径)2=π×r2四、立体图形表面积与体积 长方形的体积=长×宽×高,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πr 2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即V=13Sh, 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五、图形运动

人教版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部分知识点总结

初中几何知识内容概况 一图形的认识 点、线、面、角、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园,尺规作图,视图与投影 一、线与角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3、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4、对顶角相等。 5、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6、(1)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7、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8、平行线的判定: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9、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10、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二、三角形、多边形 1、三角形中的有关公理、定理: (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个角全等。(SSS)(2)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SAS)(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4)有两个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5)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3、等腰三角形中的有关公理、定理: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3)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4)等边三角形的各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 (5)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直角三角形的有关公理、定理: (1)直角三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条边的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5)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5、命题 2.定理: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3.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6、解直角三角形Rt△ABC中 三边关系: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三角关系:∠A+ ∠B=∠C=90° 角边关系: (1) sinA= ∠A的对边 斜边 (2) cosA= ∠A的邻边 斜边 (3) tanA= ∠A的对边 ∠A的邻边 2.特殊值的三角函数: a sina cosa tana 30° 1 2 3 2 3 3 45° 2 2 2 2 1 60° 3 2 1 2 3

一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总复习),

一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总复习), 执教:南丰市小学彭清华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第2单元和第4单元)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判断并使用长度单位“”和“”。 2、能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更熟练地测量出物体的长度。 3、通过观察实物,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准确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图案是由许许多多的图形组成的”,并能正确数出图形的个数。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1、会估计并准确测量出物体的长度。 2、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能正确数出图案中图形的个数。 教学难点: 会估计并准确测量出物体的长度,正确数出图形的个数。

教法: 创设情境法,启发引导法,合作探究法等 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整理知识,发现问题,在小组间的讨论和全班交流中解决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量一量、拼一拼),进一步巩固知识,拓展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 ,直尺(每人一把),七巧板。 教学设计意图: 我在前认真分析了学生在测量、观察物体、认识图形、图形的拼组这些内容学习时的实际情况,力求系统地、有效地展开这节复习的教学:首先,出示一幅幅学生熟悉本中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唤起学生的记忆,展现学生在《空间与图形》中学习过的知识。然后以“智慧宫”的形式把这些知识点串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一步整理和复习。通过看一看,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拼一拼等活动,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巩固知识,并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反馈出学生在这一内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有旧新上的感觉。让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从而到达复习的目的。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缺乏自制力,注意力容易分散,只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教材分析

空间与图形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空间与图形内容两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位置》、第四单元《圆》。一、关于位置的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材总体安排特点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从实际情境出发,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教材在编排上不但充分利用并及时提升了学生的这些已有经验。例如,例1通过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个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同时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并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2. 呈现丰富的生活情境并注意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材为学生呈现了丰富的生活情境。例如,联系国际象棋的棋盘,让学生确定棋子的位置;通过呈现地图册中的某一页,让学生了解在地图册中如何确定一个地点所在的位置。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教材还在“生活中的数学”中介绍了在围棋盘上用19条横线和19条纵线确定棋子位置及地球上用经线和纬线确定地点位置的方法,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材教学的几个注意点 1.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大量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经验,并通过前几个年级的学习也获得了确定物体位置方面的许多知识。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2. 注意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本单元中,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为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四)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