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知识点整理

使至塞上知识点整理
使至塞上知识点整理

使至塞上(王维,唐代诗人,诗歌讲究“诗中有画”。写此诗时已被排挤出朝廷,前往边塞慰问,并留在边塞任职)

一解释

使:出使塞上:边境地区,也泛指北方长城内外

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行随从不多)欲问边(慰问边关守军。问:慰问。边:边关守军),属国(典属国的简称,一种官员名称。借指诗人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过(经过)居延(地名,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征蓬(飘飞的蓬草,比喻远行之人)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北方的天空。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大漠(无边的沙漠)孤烟(指烽烟直,长河(黄河)落日圆。

萧关(关名)逢候骑(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都护(官名。这里指前线统帅)在燕然(边塞地名)。

二体裁五言律诗(格律角度)边塞诗(内容角度)。押韵:an 韵脚:延天圆然三赏析

(一)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1)作用:点题,交代地点(边塞)、事由(慰问将士),路途遥远。表达孤寂感。

(2)赏析“单车”:也许不真是单人单车,目的表现形单影只,表达内心的孤寂感。

(3)赏析“属国过居延”----“属国”诗人自你。“居延”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并不经过居延。表现边塞迢迢,路途遥远,烘托孤寂感。

(二)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作用:承接首联,既言事,又写景,更抒情(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表达漂泊不定的感受。

(2)从修辞角度赏析:比喻,诗人觉得自己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像归雁一般进入胡天。表达漂泊不定的感受。

(3)写作手法:借景生情。看到征蓬归雁,诗人觉得自己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像归雁一般进入胡天,表达漂泊不定的感受。

(4)从颔联看,这次出使是什么季节:春季,从归雁可以看出。

(三)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内容概括: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此联:在纯然一色、广漠无边的边塞背景上,烽火台上燃起一缕烽直上云霄,十分醒目。苍茫的大漠一马平川,没有山,没有树,只

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渺无尽头。天边一轮红日,

又大又圆,孤悬于地平线上。

(3)从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的角度赏析此联:首先,有绘画的构图美。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有绘画的线条。纵的烟,横的河,圆的落日,简约线

条构出景物基本形态,概括性强,似抽象泒作品。最后,色彩鲜明。落日、

大漠、黄河、烽烟,各有其色。

(4)赏析“直、圆”的锤炼美和用词自然美(即:二字锤炼,亦极自然”):

A “直”------锤炼美:字写出景物简单纯净,画面壮美,富有视觉感;

自然美:符合塞外现实情境。烽烟多用狼烟,有轻直、聚集的特点,孤烟不

会相相互纠缠,所以无风时,直冲云天。也是长期生活于内地的人刚进入塞

外自然会捕捉到的。

B“圆”-----锤炼美:落日又大又圆,孤悬地平线上,衬托出大漠的苍茫。

“自然美”:苍茫的大漠背景下,没山没树遮挡,落日即将没入地平线,显

得又大又圆,符合日常看落日的感受,也是长期生活于内地的人刚进入塞外

自然会捕捉到的。

()赏析“长”:苍茫的大漠一马平川,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渺无尽头。

(四)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作用: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戛然而止,余味无穷。个人失意已消散,似为前线大捷欢欣鼓舞,变得慷慨悲壮。

(五)表达感情:由孤寂抑郁,到慷慨悲壮。

九年级语文《使至塞上》测试题(含答案)

《使至塞上》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3道,每道2分) 1.下列各句中的“使”与“使至塞上”的“使”字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送元二使安西 B.逢入京使 C.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D.烟波江上使人愁 答案:A 解题思路:“使至塞上”的“使”是出使的意思。A项“使”也是出使之意;B项“使”是使者的意思;C项“使君”是古代对刺史的一种称谓;D项“使”是让、叫的意思。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字义理解 2.关于首联中的“单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表明诗人独自一人出使。 B.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C.表明诗人独乘一辆车。 D.表明诗人对轻装简从的赞赏。 答案:B 解题思路: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出塞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暗含作者的失意落寞。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词语释义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土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C.尾联“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的路途 D.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并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答案:D 解题思路:塞外风光“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诗文理解 二、填空题(共2道,每道2分)

4.在颔联中,诗人以____、____自比,表达了自己孤独、思乡的思想感情。(用原诗词语作答)。 答案:征蓬, 归雁 解题思路: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使“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试题难度:一颗星知识点:诗文理解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一句意境相似。 答案:长烟落日孤城闭 解题思路:《渔家傲·秋思》是一首边塞词,上阙写边塞之景,其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相似。 试题难度:知识点:诗文理解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课文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课文知识点 第12课《唐诗五首》 1.文学常识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hà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 王绩,字无功,号东镐子,唐代诗人。 崔颢,唐代诗人。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又被称为“诗王”“诗魔”。 2.文章思想内容 《野望》: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通过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绮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使至塞上》赏析知识点

使至塞上 ⒈本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难行程,描绘了边塞奇美壮丽的景象 ⒉从体裁上看是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是边塞诗。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⒊古诗中常用飞蓬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与首句的“单车”相照应。 ⒋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⒌生动描绘出了塞外的荒凉萧瑟,运用比喻的修辞,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⒍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 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了一幅塞外风光图) ⒎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画面,并赏析。 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对仗工整、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直”表现孤烟之高,又表现了他的劲拔、坚毅之美;“圆”表现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两词表现大漠、长河地区的平阔 ⒏“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余地。 ⒐“诗中有画”的赏析 这两句诗充分表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诗的画面感。首先,他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他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画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第三,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的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⒑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并把自己的孤寂悲凉之情巧妙融入景中,侧面表露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

使至塞上知识点(中考语文备考)

使至塞上知识点(中考语文备考)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原文呈现 使至塞上[1] 唐代王维 单车[2]欲问边[10],属国[3]过居延。 征蓬[4]出汉塞,归雁[5]入胡天。 大漠[6]孤烟直,长河[7]落日圆。 萧关[8]逢候骑[11],都护[9]在燕然。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 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空。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

使至塞上常考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

使至塞上常考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导读:使至塞上作为高考语文常考诗经,考生必须要有深刻的记忆,为了让考生更加清楚诗经内容,今儿本栏目小编就为考生整理出了使至塞上常考知识点以及使至塞上同步练习题,有些这些备考资料考生就可以开始轻松复习啦!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解: (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2)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3)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

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4)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5)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空。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6)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7)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8)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9)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

使至塞上中考知识点

24.(2011·江苏省连云港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5分)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答案】(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2014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 14.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2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答: 14.示例一:“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示例二:诗中的“直”字与“圆”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示例三: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评分标准:(2分)写出特点1分;语句通顺1分。 51.(2010·广西省百色市,四(一), 6分)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下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表达了的感情。(3分)(2)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美。(1分) ②美的具体表现:(2分)【答案】(1)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1分) 诗人孤独、思乡(2分)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知识分享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 一、字、词篇 第一单元 锐不可当(dāng)业已(yǐ)绥(suí)靖(jìng)阌(wén)乡聿(yù)鄂(è)豫(yù) 阻遏(è)疟子(yàozi)寒噤(jìn)蹿(cuān)仄(zè)歪(wāi)张皇(huáng)失措尖利 能耐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拂(fú)晓瓦砾(lì)地窖(jiào)鞠(jū)躬(gōng) 颤(chàn)巍巍(wēi)箧(qiè)赃物制裁荡然无存纳粹(cuì)肃穆荒谬(miù)健忘 第二单元 谋(móu)死鼹(yǎn)鼠切切(qiè)察察(chá)絮(xù)说顺顺流流辟(pì)头苌(cháng)浯(wú)震悚(sǒng)干戚图赞懿(yì)皋(gāo)骇 (hài)掳(lǔ)疮(chuāng)疤(bā) 诘(jié)问渴慕(mù)疏懒霹(pī)雳(lì)孤孀(shuāng)差(chāi)使狼籍簌簌(sù)典质惨淡赋闲勾留迂(yū)蹒(pán)跚(shān)拭(shì)擦颓(tuí)唐触目伤怀 琐屑情郁(yù)于中大去交卸(xiè)凹凼(dàng)尴(gān)尬(gà)烦躁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杨绛(jiàng)塌(tā)败默存伛(yǔ)翳(yì)滞(zhì)笨愧(kuì)怍(zuò) 攥(zuàn)荒僻(pì)取缔(dì)骷髅克扣接济(jì)唏(xī)嘘(xū)稀罕噩(è)耗呵斥焦灼(zhuó)伎(jì)俩(liǎng)颠(diān)沛(pèi)吊(diào)唁(yàn)文绉绉(zhōu) 长途跋涉穷愁潦倒风尘苦旅鸡零狗碎低眉顺眼连声诺诺生死祸福第三单元 郦(lì)道元匀称(chèn)佥(qiān)惟妙惟肖(xiào)雄跨雄姿残 损古朴推崇 巧妙绝伦刹(chà)那驻(zhù)足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美感史诗轩(xuān)榭(xiè)胸中有丘壑(hè)嶙(lín)峋(xún)广漆(qī)败笔镂空 (lōu)蔷薇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zhàng)斗拱额枋(fāng)藻井御(yù)道磬(qìng)鎏(liú) 金雍(yōng)正攒(zǎn)鳖(biē)头琉璃蟠(pán)龙中轴线金銮 殿天井伧(cāng)俗得体屏风纳凉帷幕缓冲造型雅俗之分 第四单元 竺(zhú)可桢(zhēn)孕育翩(piān)然销声匿(nì)迹风雪载(zài)途农谚榆叶连翘衰草连天周而复始草长莺飞蟾蜍鄞(yín)囊 (náng)克隆繁衍胚胎鳞片 脊(jǐ)椎(zhuī)两栖(qī)相安无事鸟臀(tún)目恐龙铱(yī)潮汐褶(zhě)皱(zhòu)核磁共振遗骸(hái)劫难(nàn)致密追溯(sù)天衣无缝物种归咎(jiù)藩(fān)篱啸(xiào)聚山林失衡栖(qī)

(完整版)使至塞上中考知识点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 在燕然。 7?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 分) 8? 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答案】(2 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2014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 14.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2 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答:_ 14. 示例一:“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 开阔、意境雄浑。示例二:诗中的“直”字与“圆”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示例三: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评分标准:( 2 分)写出特点 1 分;语句通顺 1 分。 51. (2010 ?广西省百色市,四(一),6 分)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下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 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情。(3 分) (2)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 这幅图画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1 分) ② 美的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答案】(1)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1 分)诗人孤独、思乡(2 分) (2)(考生能选一个角度答题,赏析合理,即给 3 分,否则酌情扣分) 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1分)

2021年使至塞上赏析知识点

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⒈本诗论述了诗人出使边塞艰难行程,描绘了边塞奇美壮丽景象。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选用了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构成了一幅塞外风光图)意象来叙事写景。 ⒉从体裁上看是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是边塞诗: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可知。 3.译文:(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地方远过居延。(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天空。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走到萧关正好碰见骑马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4.赏析: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地点并阐明边塞遥远辽阔。 三、四两句包括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懂得,这次出使边塞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本诗中“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并且,这三个字异国她乡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不论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由于负有使命。古诗中惯用飞蓬比喻漂泊在外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种负有朝廷使命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激愤和抑郁之情,与首句“单车”相照应。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好像“征蓬”同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普通进入胡天,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惆怅,表达了诗人内心激愤和抑郁之情。 诗在体现上采用是两两对照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同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构成。第一种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呈当前诗人眼前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气愤。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将近到目地了。烽烟是边塞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氛围。从画面构图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中心,自是点睛之笔。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诗部分知识点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诗部分知识点导读: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萧,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⒈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⒉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⒊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5、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⒈形容青年男子热烈追求爱情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参差荇菜, ⒉形容对爱情的思慕和对问题的烦扰因而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诗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关雎》: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佐证。 3、《君子于役》《诗经》 君子于役,不知其时。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⒈描写乡村晚景的诗句: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⒉表明对丈夫的思念的诗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3、本诗的中心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4、《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糸,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

使至塞上知识点整理

使至塞上(王维,唐代诗人,诗歌讲究“诗中有画”。写此诗时已被排挤出朝廷,前往边塞慰问,并留在边塞任职) 一解释 使:出使塞上:边境地区,也泛指北方长城内外 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行随从不多)欲问边(慰问边关守军。问:慰问。边:边关守军),属国(典属国的简称,一种官员名称。借指诗人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过(经过)居延(地名,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征蓬(飘飞的蓬草,比喻远行之人)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北方的天空。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大漠(无边的沙漠)孤烟(指烽烟直,长河(黄河)落日圆。 萧关(关名)逢候骑(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都护(官名。这里指前线统帅)在燕然(边塞地名)。 二体裁五言律诗(格律角度)边塞诗(内容角度)。押韵:an 韵脚:延天圆然三赏析 (一)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1)作用:点题,交代地点(边塞)、事由(慰问将士),路途遥远。表达孤寂感。 (2)赏析“单车”:也许不真是单人单车,目的表现形单影只,表达内心的孤寂感。 (3)赏析“属国过居延”----“属国”诗人自你。“居延”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并不经过居延。表现边塞迢迢,路途遥远,烘托孤寂感。 (二)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作用:承接首联,既言事,又写景,更抒情(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表达漂泊不定的感受。 (2)从修辞角度赏析:比喻,诗人觉得自己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像归雁一般进入胡天。表达漂泊不定的感受。 (3)写作手法:借景生情。看到征蓬归雁,诗人觉得自己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像归雁一般进入胡天,表达漂泊不定的感受。 (4)从颔联看,这次出使是什么季节:春季,从归雁可以看出。 (三)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内容概括: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此联:在纯然一色、广漠无边的边塞背景上,烽火台上燃起一缕烽直上云霄,十分醒目。苍茫的大漠一马平川,没有山,没有树,只 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渺无尽头。天边一轮红日, 又大又圆,孤悬于地平线上。 (3)从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的角度赏析此联:首先,有绘画的构图美。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有绘画的线条。纵的烟,横的河,圆的落日,简约线 条构出景物基本形态,概括性强,似抽象泒作品。最后,色彩鲜明。落日、 大漠、黄河、烽烟,各有其色。 (4)赏析“直、圆”的锤炼美和用词自然美(即:二字锤炼,亦极自然”): A “直”------锤炼美:字写出景物简单纯净,画面壮美,富有视觉感; 自然美:符合塞外现实情境。烽烟多用狼烟,有轻直、聚集的特点,孤烟不

12 使至塞上知识点

12课知识点 3、使至塞上 一、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苏轼)评价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全诗写了三层意思:(出使路线)(沿途风光)(最新消息) 三、按原文默写 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紧扣“使至塞上”。 2、既写景又叙事,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表明自己尚须继续赶路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四、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从描写意境角度:烽火台上,燃起一道孤烟,在广阔的大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落日的浅红。这两句描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堪称“千古奇观” 2 、从遣词造句:①直:状孤烟之高圆:状落低,这两个词极状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不仅写出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写出诗人孤寂的情绪 ②孤:描绘出荒凉无边的背景上独起一股烟,烟孤独而又格外醒目的神韵。 ③大:描绘出茫茫无比边的沙漠景观长:形象描绘出黄河横贯大漠,遥无尽头。 五、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从这个角度来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①构图上:上是落日,中是孤烟,下是长河。近的是孤烟,远的是落日,更远的是沙漠。空间广阔,层次丰富。 ②线条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作者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形态。 ③色彩上:黄沙漫漫,橘红色的夕阳,白色的河水,白色烽烟,色彩丰富,富于变化。 六、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意思是:过居延,自己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这句话既是实写塞上景色,也是作者以“蓬”雁“自比,游子见到枯蓬随风飘荡会产生身世浮沉之感,望大雁北归,会引起相思之愁。表达了诗人难言的激愤和抑郁的心情。 七、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作者对大漠雄奇壮美风光的赞美之情及思念家乡,又蕴含着被排挤出

使至塞上知识点总结

《使至塞上》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像征蓬一样出使边境,像归雁一样进入遥远的北方。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描绘出了塞外的荒凉萧索,以“蓬”、“雁”自比,表达出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荒漠深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黄河岸边一轮落日又大又圆。 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及浩瀚,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一个“圆”字,把本来给人凄楚苍凉印象的落日,写的具有亲切温暖之感。运用对偶,对仗工整,描绘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也突出了边塞的荒凉。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之情,同时也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们艰苦的生活环境,突出了他们不畏艰苦,保卫边疆的精神。 艺术手法 1、借景抒情,描绘了沿途所见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真实地再现了大漠雄浑、苍凉、荒寂的特点,抒发了慷慨悲壮之情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2、语言凝练,含蓄,优美动人 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题目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2.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3.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燕然 4.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字以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 使至塞上知识点及练习题

《使至塞上》内容要点 1、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王维,唐代著名诗人。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边塞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诗人以“征蓬”自况,在诗中有什么深刻的意蕴? 诗人是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却以没有根基、四处漂泊的“蓬草”形象自况,正是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3、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景物描写: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思想感情: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孤寂之情。 4、这首诗的颔联以“征蓬”“归雁”即景设喻,用以自比,表达出诗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请对这句话作以赏析。 (1)线条: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变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在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景色的基本形态;雄浑开阔。 (2)色彩: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的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这两句诗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6、王维的《使至塞上》描写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其中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这首诗据记载作于二十五年(公元737年),但并没有说年月日。你能从诗中看出写的是哪个季节吗? 由“归雁入胡天”可以看出是春季。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D ) A.首联写作者出使,已经过了属国的居延这一地方。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使的孤单与无奈。 B.颔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 C.颈联中,“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大漠景色的单调与荒凉。“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 D.威廉意思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查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很远的燕然山。至此,并未交代“出使”结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 E.全是叙事与写景相结合,而重点在于写景,为读者展观了一幅画面宏大、意境开阔、景色壮丽的塞外风光图。 解析:“属国”指诗人使者的身份;“燕然”代指边防前线。 9.《红楼梦》中香菱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这样理解的:“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这景似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对这两句诗的体会有无道理?为什么? 有道理。香菱虽然不能够清楚的说出这两字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10、解释下面的词语 第1页共3页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使至塞上》知识点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使至塞上》知识点一、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进士出身,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王维是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在诗、画、音乐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苏轼盛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二、故事背景 唐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前往边塞宣慰,这首诗即是途中所写。 三、理解诗意 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单车:单车独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疆去察看。 属国:汉代时称那些已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 居延:古县名,在今甘肃张掖北。 征蓬:飘飞的蓬草,比喻飘泊的旅人。泛指远行的人。 归雁:向北飞的大雁。

胡天:这里指西北地区。 孤烟:远处独起的炊烟。 长河:黄河。 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担任侦察、通讯的骑兵。 都护:官名。都护是都护府的最高长官,这里借指河西节度使。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 译文:我轻车简从到边疆去察看,经过了属国居延。像随风而去的蓬草飘出汉塞,似北飞的大雁,飞入了胡地的天空。茫茫沙漠中远处独起的炊烟直上云霄,滔滔黄河边落日又大又圆。在萧关遇到了侦察的骑兵,得知都护还在前线。 四、问题归纳 1. 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二句的含义,这两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诗人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听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塞上,本已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以“蓬”“雁”自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2.请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知识点解读

部编版-初中语文-打印版 使至塞上 王维早年的边塞诗写得粗犷豪放,和他晚年的山田园诗迥然不同。《使至塞上》是他边塞诗中的力作。 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前往边塞宣慰,这首诗即是途中所写。 首联交待出使的经过。写奉使出征,独当重任,到边疆去察看,过居延属国。 颔联“征篷出汉塞,归燕入胡天”,描写边塞的情势。因和胡人只有一箭之隔,风吹篷草即过边塞,北飞的大燕也从头顶飞入胡地的上空。可见诗人已到了边关前沿。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大漠”的“大”写边疆沙漠,浩瀚无边;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股狼烟就显得格外显目,因此称作“孤烟”,“孤”是写景物的单调;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渺无尽头的黄河,唯有“长”字才能表达出给人的视觉印象;落日加上“圆”字,给人亲切温暖又苍茫的感觉。一“长”一“直”一“圆”,似几何图形一样展现在天地间,大气浩瀚又沉寂壮美,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上下联中,“长”字配合“大”,“圆”配“直”,都对得工整而巧妙,后人尤其对“直”和“圆”两字极尽赞美。《红楼梦》中曹雪芹曾借香菱学诗细味其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似是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想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字,竟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的确,香菱说出了很多人的感受。难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基写景壮观,气势流畅,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尾联照应诗题和开头。作者此行目的是慰边,但在萧关遇到侦察的骑兵,得知都护还在前线。可见虽然打了胜仗,都护并没有放松警戒。诗句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王维此诗,整体上谈不上什么杰出的成就。它能传颂千古,主要在于颈联写得太好,意境深远,可见警句在一首诗中的作用。

《使至塞上》教学反思

第一篇: 我先让学生收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通过写作背景,让学生初步了解诗人出塞时的心情,为后面感悟作者出塞心情埋下了伏笔,紧接着我采用了学生间相互问答方式来解决诗中重难点生字词的意思,完成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赏析环节我主要是针对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针对颈联进一步进行赏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幅画面,感悟“大”“孤”“直”“长”和“圆”字的妙处,最后明晰这句话的美在何处。效果还好。 范例2《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教学反思面面俱到是我们上课的通病,生怕哪里没讲到,考试的时候学生不知道。但讲得太多,知识点太多,重点不突出,到头来学生更可能一无所得。所以很认同方芳的反思,这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通过语言体会意境,应重点赏析“带月荷锄归”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并作为切入点来挖掘两首诗歌的内涵。 范例3《使至塞上》教学反思《使至塞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30课古诗四首中的第二首诗。该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王维的一首边塞诗。该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其为“千古壮观”诗句。苏轼曾评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年间,王维被排挤出朝廷,玄宗派其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访边关,访问边关与吐蕃交战的崔希逸将军。途中,诗人有感而发,作了此诗。 在了解诗人生平及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品味诗意,最终欣赏诗歌优美的意境。 首联以记叙交待作者的使者身份:轻车简从,远赴边关;颔联看似写景,实则情景交融,诗人以翻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两个意象象征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政治遭遇,抒发了作者幽微难言的悲愤之情;颈联是全诗的名句,描绘了一派边关壮丽的奇景:黄沙漫漫,江水滔滔,一道狼烟,一轮红日,意境雄奇开阔,诗中有画,真可谓“千古壮观”,其中“直”“圆”二字,看似俗,实则妙;尾联,以叙事点明了边关紧张的战斗生活,体现了边关将士们的爱国之情。 总之,这首诗歌叙事、写景、抒情交相融合,诗人以开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孤寂的情感,对边关壮丽的欣喜。 范例4 《使至塞上》教学反思 1、整体感知环节的设计,一方面让学生掌握诗歌朗读背诵的技巧,另一方面,通过背诵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2、研读与赏析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品析来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学会从遣词、用句、修辞

使至塞上知识点

《使至塞上》知识点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2、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诗人自己,表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 3、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示例一:图画的构图美。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示例二:图画的线条美。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示例三:图画的色彩美。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示例四:图画的意境美。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4、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5.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7.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8、“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9、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这两句诗写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抑郁的感情。

初三语文使至塞上知识点归纳

初三语文使至塞上知识点归纳 初三语文使至塞上知识点归纳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 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 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 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 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 使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 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 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

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空。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 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 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 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 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⑺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⑻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 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⑽单车欲问边:一作“衔命辞天阙,单车欲问边”。 ⑾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公元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 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 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 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