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美丽乡村”考察线路

浙江“美丽乡村”考察线路
浙江“美丽乡村”考察线路

浙江“美丽乡村”考察线路

一、莫干山三九坞

莫干山,位于浙江省北部湖州市德清县境内,美丽富饶的沪、宁、杭金三角的中心,系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莫干山以竹、云、泉“三胜”和清、静、凉、幽“四优”驰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度假休闲旅游及避暑胜地,以“清凉世界”著称于世。

环莫干山乡村旅游产业链和休闲项目不断丰富,建成了一批全省乃至全国首屈一指的具有莫干文化内涵的精品特色乡村旅游项目。目前已建成或在建的项目主要有:南非人利用农家旧房改造的三九坞老家;南非人融入环保生态理念,推出崇尚自然奢华的驿站;杭州美术家协会所在的具有苏式古朴怀旧风格的莫干书院;法国人集中日韩风格一体的庄园式山里茶园会所;上海单车俱乐部利用农民泥房改造的骑迹山庄;采用租赁式的城仙居;具有浓郁江南庭院风格的铜官庄养生居;利用民国旧居改造的名家画廊等。

三九坞老家项目介绍

三九坞——是莫干山脚下一个安静偏远的小村庄,有18户人家,以前村里只有几个留守的老人,年轻人大多外出经商、或进城打工,很多老式的泥坯房、西洋楼一直空着没人住。几年前,南非人高天成骑车来到了莫干山游玩时无意

间发现了三九坞这一“世外桃园”。满眼皆绿的自然环境和原汁原味的泥坯土房深深地吸引了他,了解到这些泥坯房大多闲置着,高天成和朋友们毫不犹豫地租下了六套陈旧的土房,一租就是15年。本来是打算自己和朋友们度假的,后来发现,如果按照农家乐的形式来经营非常有市场,因为这里的自然风光、清新空气以及远离尘嚣对于上海大都市的老外和高级白领们极具吸引力。

“三九坞”之四大特色:一是设计融入“低碳”理念。租用当地的农房,在不破坏原有房屋框架结构的前提下,根据房子本身的特点进行设计,围绕低碳环保主题,利用旧原料,融进新的设计元素,很多细节体现自然和现代感。二是营造无景点另类健康出游方式。洋家乐的设置远离城市的喧嚣,更是回归自然,与心灵对话,爬山、散步、骑车、钓鱼,或者闭上眼睛,静听四周鸟鸣声、流水声、竹海摇曳声。三是网络营销成为营销主要手段。利用网络宣传、预定和“口传口”的方式进行营销,有固定的客源市场,主要吸引在沪国外友人和白领前来度假休闲。四是注重当地民俗、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在房屋内部进行古朴装修,配上现代化的设施,游客既可以体验本地民俗风情又可以享受西方的文化生活理念,做到中西文化完美的结合,确保客人入住舒适度。

“三九坞”之主要做法:

——以环保生态理念改造农房。通过精心改造装修,农

而不是开私家车,不允许在室内抽烟,发现一次警告,第二次就要被“赶出门”。客人还被要求节约用电、用水,不提供每天换毛巾,没有电视。晚上可以烧烤,鼓励自己动手做早、中、晚餐,也可以请“阿姨”代劳。

——这里的休闲理念。来这里度假休闲的人大多是“裸家族”(naked family),他们的理念就是:放下一切!把自己交给自然,过一种简单的生活,爬山、散步、骑车、钓鱼,或者闭上眼睛,不思考也不说话,静听四周的鸟鸣声、山间的流水声、竹海的摇曳声。经营理念是为了给城市的居民创造一个可以完全放松解压的天然场所,但是并不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做到人与自然的真正融合,受到了客人极大欢迎。

——正在不断地融入当地。聘请当地人做“管家”,请村里的一些妇女来做工。村里的孩子会带前来度假的外国小朋友下河摸鱼、上山摘果。销给客人的农产品是当地村民种的。每年3-4月份都会组织外国孩子和当地学生联谊,宣传环保理念,有时在一些节假日举办露天音乐会、烧烤、露营等活动,会邀请村民参加。春节还特意安排外国客人与农家同乐,过中国春节。

——给小山村带来了巨大变化。以前没人居住或快要倒塌的旧房子经装修令人耳目一新,现在村里道路更整洁了,

村里的人气旺了,村里人的卫生意识强了,村民看到垃圾就会主动捡起来了。每年的房租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雇佣当地的村民来做工,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村民们还学会了做西餐,懂得了不少科学饮食的知识。可以说,“洋家乐”改变了三九坞整个小山村。

二、黄公望村

黄公望村位于富阳市东洲街道,2007年12月由原华墅、白鹤、株林坞、横山4个村合并而成,位于富阳市城东7公里处,东接杭州,南傍富春江,西毗国际高尔夫球场,北靠黄公望森林公园,市一级公路江滨东大道贯穿村南,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富阳最宝贵、最核心的资源所在,是整个富阳“山水城市、运动城市”得以具体化、生动化最为优势的物质载体和最为优良的环境之一。

全村现有农户746户,总人口2458人,村区域面积9.53平方公里,现有党员136名,村民小组16个,村民代表41人,全村耕地面积863.1亩,山林7640亩,森林覆盖率85%,茶园、桔园面积980亩,2009年农业生产总值2942万元,村经济总收入达63904万元,人均收入13949元。

该村先后荣获国内最清洁城市示范点、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农家乐特色示范村、浙江省旅游特色村、浙江省兴村富民示范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浙江省卫生村,杭州市最美的村庄、杭州市生态村、杭州市园林绿化村、杭

州科技示范村、富春山居美丽村等荣誉称号。

三、诸葛八卦村

诸葛八卦村位于浙江省兰溪市境内,市区偏西17.5公里,330国道从村的东侧通过,通往龙游、衢州的省道从北侧通过,是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居地。

诸葛八卦村整个村落以钟池为核心,八条小巷向外辐射,形成内八卦,更为神奇的是村外八座小山环抱整个村落,形成天然的外八卦,村内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有200多座。村落布局结构清楚,厅堂、民居型制多、质量高,宗祠的规模宏大、结构独特,各种建筑的木雕、砖雕、石雕工艺精湛,建筑豪华,结构丰富,古建筑总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村内地形跌宕起伏,古建筑群布局合理,连绵起伏。村中水塘波光粼粼,竹木茂盛,巷道纵横,错落有致。村落景观多样而优美,即有鳞次栉比的古建筑群,又有环水塘而建的古商业中心,全村形成了一个变化丰富而统一的整体。专家学者们称其为“江南传统古村落、古民居典范”。是目前全国保护的最好,群体最大,型制最齐,文化内涵很深厚的一个古村落,1996年诸葛村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起草组 2014年12月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一、背景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美丽中国的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纷纷出台一些措施和政策来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开展了以美丽乡村建设等十项主要改革重点的示范试点。2013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农业部办公厅也于2013年初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全国各地已全面拉开美丽乡村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浙江安吉、福建长泰、贵州余庆等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差别大等突出问题。农村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单元,与城镇相比,整体存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低等劣势,在如何实现“美”的过程中,在建设主体内容、建设技术、运行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上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使得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无法得以有效的巩固和持续发展。 标准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抓手和创新驱动力。2010年国标委首次将安吉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列为第七批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创新地将标准化的应用从农业、工业逐渐转向为美丽乡村、社会治理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整合与创新—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探析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 2015, 5, 13-18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5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5d16032749.html,/journal/sd https://www.360docs.net/doc/5d16032749.html,/10.12677/sd.2015.51003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The Explora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Planning in Zhejiang Province Rugang Wang, Shan Jiang, Jingying Zhang, Xiang Qiu Zhijiang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Email: wrg19741230@https://www.360docs.net/doc/5d16032749.html, Received: Jan. 7th, 2015; accepted: Jan. 16th, 2015; published: Jan. 21st,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5d16032749.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developing trend, the article indicates that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is “upgrade” of the new rural planning; its work is with a comprehensive, local and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re are two questions on the operational level including the technical basis missing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fail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it proposes the two measures of planning integration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 Keywords Beautiful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Innovation, Zhejiang Province 整合与创新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探析 汪如钢,蒋山,张静莹,邱翔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杭州 Email: wrg19741230@https://www.360docs.net/doc/5d16032749.html, 收稿日期:2015年1月7日;录用日期:2015年1月16日;发布日期:2015年1月21日

美丽乡村考察心得体会2篇

美丽乡村考察心得体会2篇 在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组织下,去桐庐县学习考察了美丽乡村建设,实地探访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看精品,使我受益非浅,拓宽了视野。不单单是整洁的村庄环境,良好的公共服务,更有秀美的田园风光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无论是他们的创新理念,还是对特色乡村文明的挖掘和提升,尤其是他们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那种责任和激情,都深深的触动了我。 每到一处都仔细询问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的体制机制、规划管理及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情况,并与当地相关负责人交流美丽乡村建设的心得与经验,实地感受桐庐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切实了解当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情况。不论是自绘、自建、自管的君山村,富有才文化的狄浦村,莲文化的环溪村,还是发展农家乐旅游文化的芦茨村,桃文化的阳山畈村,这些村庄都有它们共同点。 一是因地制宜,挖掘村庄自的古文化内涵,非常注重融入文化元素,尊重民俗、民风,结合村庄的特色文化脉络,打造出符合本土文化的农村景观。 二是以美丽乡村为有力抓手,为发展特色经济及文化旅游搭建平台,如阳山畈村桃产业,芦茨村山水旅游带动农家乐的发展,使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生态旅游能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三是美丽乡村建设注重建管并举,一方面要立足于改变村容村貌,使村庄布局更加合理,另一方面加强对环境的管理与维护,如环

溪村,他们的理念是以人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人的做法,实行对农户月检查,季通报制度,并开展“大手牵小手”等活动,这些做法都是对居住环境提升的有效手段。 这些精品村通过一系列的规划、整改、提升,在青山秀水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令人流连忘返,让人直观感受到一是发展速度快,农民的收入水平,均是在继续保持高速度的增长,表明发展的潜能巨大;二是城乡无差别,所到之处,有一个非常强烈的直观感受就是城乡一体化,城乡无差别;三是建设水平高,感觉到都是高标准,又风景如画;四是精神风貌好,与时俱进精神无处不在;五是干部群众的观念新、思路活,当地之所以能够取得大发展、快发展,第一位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地方的干部群众观念新、思路活,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中找准发展定位,以超前的思维、崭新的理念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实现了大发展、快发展。 以上是我这次去桐庐学习考察后所汲取的精髓所在,既有对美好乡村建设的更深认识,也有对今后工作的思考,具体总结如下: 一、做好美好乡村建设的工作要求 对我们乡镇干部而言,要发挥好政府和群众之间的纽带作用,作好美好乡村建设宣传工作,以村民理事会为推手,扎扎实实做好推动工作,并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真心实意帮助群众,尊重群众意愿,学习群众的创新精神,真心实意帮助群众,按规划要求改善提升居住环境,做到实实在在做工作,持之以恒抓落实。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锦绣画卷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锦绣画卷 2011年02月10日07:44:05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美好家园王子庭摄 浙江日报2月10日讯浙江的农村,是一片富饶的土地。在这里,城乡开始融合发展。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升,转移性、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2010年全省农林牧副渔业总值达到2173亿元,五年平均增长3.1%,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03元,五年年均增长8.4%。 浙江的农村,是一片秀丽的土地。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片绿色的土地上,生产出的是生态食品,发展的是低能耗、低排放的新兴农业。一眼望去,村庄整洁、道路平坦宽畅、撒落在平原、山区、海岛间的一个个美丽乡村,如颗颗明珠般熠熠生辉。 浙江的农村,是一片幸福的土地。在这里,人们生活幸福有保障。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公共服务不断延伸,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累计报销医疗费用211.4亿元,受益1.82亿人次,2010年全省85%以上的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约70%农户家庭实现卫生改厕,45%左右村庄开展了生活污水治理,60%多的行政村环境得到较好整治……2010年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满意度达到77.92%。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成就,生动地勾画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画卷。那么,是什么推动浙江的新农村变得如此富饶、秀丽、幸福?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办公室负责人给出了答案,“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有关‘三农’工作精神,按照‘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了从‘全面破除城乡分割’向‘全面推进城乡融合’的转变,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花团锦簇、生机勃勃,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高效生态农业 2010年,全省落实粮食生产功能区119万亩,启动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98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87个和特色农业精品园289个。 农业结构深入调整,十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产值占农业总产值近80%。现代农业主体快速成长,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301家,比2005年增长40.9%;农民专业合作社近2万家,比2005年增长超过6倍;各类种养业大户达到20.5万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达到707.5万亩,占承包耕地的36.1%,66个县(市、区)、1006个乡镇、1.2万个村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组织。 农业科技支撑不断增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

美丽乡村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 一、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乡村休闲旅游理论: 城市人都在做着“返乡”的梦。 都市人,都很向往乡村自然的慢生活,向往乡野趣味,休闲式旅游市场是将来的关注重点。 以乡村元素为主要特色的“生态、生活、生产”体验,让一大批周边城市的都市上班族流连忘返。 现代城市人对休闲乡村的渴望,包括田园绿色景观、无污染的生态环境、重温乡村记忆、有机健康食品、朴实的民风、适当参与体力劳动等。 “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休闲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休闲资源70%集中在乡村。 把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资源,发展美丽经济,打造“全域旅游”,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以景点的要求来建设农村。美丽乡村的公共配套服务程度和城市是一样的。农民和居民的基本生活没差别,而农村却变成了城里人向往的居所。 二、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经过对浙江省桐庐县县城及4个村庄的考察,总结桐庐县美

丽乡村建设在规划上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点供辽宁学习参考。 (一)结合旅游的全域乡村布局 中国已经从观光旅游时代,进入到休闲旅游时代。而桐庐正是经过休闲乡村游成功实现美丽乡村梦。 结合全县城乡统筹发展,将县域内183个美丽乡村统筹规划,特别是县域乡村休闲旅游路线组织上,将美丽村庄贯穿在旅游线路中,如慢行绿道线路等。成功吸引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群来到农村,品味其美丽乡村,感受慢调生活。 (二)整洁舒适的优美乡村环境 1、基础设施 经过基础设施打造清洁村庄,污水处理是关键,而卫生厕所是农村污水收集的源头。经过生态污水处理方式将村庄原有水体恢复洁净,是村庄生态环境的基础。 安全饮用水。普及了自来水。 垃圾收集。实现了密集的定点收集和初步分类。 村庄道路及附属设施。主要交通道路采用黑色路面,并施划白色道路标线。所有道路上的架空线路均采用埋地敷设。有完整的步行系统,路面采用当地乡土材料。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2011—2015年) 为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特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精神,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以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文明和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根据县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资源秉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到2015年,力争全省70%左右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

工作要求,60%以上的乡镇开展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总体实现以下目标: ——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技术模式广泛应用,低耗、低排放的乡村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乡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农村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新型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节地、节材、节能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引导他们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农村经济基础、地形地貌、文化传统等实际,突出建设重点,挖掘文化内涵,展现地方特色。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化和创新,通过几年来的不断努力,**墩社区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在向“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农村、幸福农村、和美农村的目标奋进。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累计已投入资金*万元元,对赵*、*墩、*场、*场的环境进行了整治,其中赵*作为省级美丽乡村进行了申报,并成功迎接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 一是乡村更加洁净。推行了农村垃圾处置和长效管理机制,全社区已配有保洁人员**人,人均保洁经费不低于40元,基本农村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置。 二是环境更加美化。以绿化为主要措施,加强村庄道路两侧和农户庭院的绿化,新种绿化乔木*万株,进一步改善了生活居住环境。 三是品牌更加响亮。赵*的村容村貌、*墩的雪梨种植等美丽乡村建设主品牌进一步打响,多次作为考察点迎接了各级领导的考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社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虽然取得较大成效,但离上级

总体建设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存在如下一些主要问题,亟待加以高度重视,并尽快着手进行改善。 (一)建设资金投入“量不足”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是向上争取资金难。虽然从中央到省里,无论是相应配套政策还是直接的专项资金扶持,力度都可谓是历史性的空前加大,但对于广大农村来说还是杯水车薪。二是地方配套投入难。我镇是经济欠发达乡镇,地方财政紧张,难以完全足额配套到位。三是社会投资引入难。美丽乡村建设很多是公益性项目,没有回报,因而难以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即使如农业、旅游等产业项目也因回报周期较长,回报率不高,不能有效吸引工商资本投入。四是资金筹集渠道拓展难。我社区农村大多集体经济薄弱,合作社不发达,农民收入低,相对发达地区的多渠道投入差距明显拉大。 (二)乡村规划引领“力不强”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需要科学的规划进行引导。一是规划特色性有待加强。乡村规划缺少通盘考虑,没有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元素,缺乏乡村特色性;二是执行规划不严肃,存在有规划却不按规划实施,变更规划频繁等现象,规划统筹引领作用没有充分有效发挥,乃至存在“边干边看”的现象;三是土地要素受制约,规划的实施需要土地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特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精神,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以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文明和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根据县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资源秉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到,力争全省70%左右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60%以上的乡镇开展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总体实现以下目标: ——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技术模

式广泛应用,低耗、低排放的乡村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进。乡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农村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新型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节地、节材、节能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引导她们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农村经济基础、地形地貌、文化传统等实际,突出建设重点,挖掘文化内涵,展现地方特色。 ——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生态特色,统筹推进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

《关于后黄村美丽乡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院:经济学院 班级:2013级经济管理类创新实验班 姓名:谢璐 学号:3136309020

《关于后黄村美丽乡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姓名:谢璐学号:3136309020 前言 西天尾镇政府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福建省莆田市按照“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抓项目推进,抓气势成效,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推进“美丽乡村”整治建设,莆田市按照“三整治三提升”的建设标准和“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四美要求,在村落保全前提下,分类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对于美丽乡村的理解,我们调查了近100名人员,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61.11%的被调查者认为美丽乡村“美”在良好的思想观念,另有38.89%的被调查者认为“美”在优美的村容村貌。 调查对象当地村民,村委会干部,游客 调查方式随机采访,实地考察,问卷调查 正文 基本概况 走进后黄村,迎面是绿意盎然的山野田林、洁净宽敞的水泥通道,再往前,可以看到村民在百年老榕树下悠闲地休憩谈天。一盏盏路灯、一处处花坛,天蓝、水清、景美,处处洋溢着整洁、恬后黄村位于西天尾镇以东2公里处,东临涵江区梧塘镇,南接本镇碗洋、澄渚村,北靠三山之首烽火台。全村方圆面积约1.5平方公里,6个村民小组,254户,人口1010人。全村经济作物以水稻、蔬菜、枇杷、龙眼等为主,农民人均收入8000元。 建设措施以及主要成果 1、因地制宜、注重规划。后黄村虽然还未成“处处都是一幅图卷、山山都是一幅美景”,各处条件不尽相同,自然差异较大,但都尽量不破坏原生态资源,注重融入现代文明气息,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因势利导,依据现有条件,提升已有基础,走出了一条“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特色化建设之路。梅岭根据村的地域优势、生态优势以及在传统种植业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辟了鲜果采摘园项目供游人采摘水果蔬菜,开凿知秋湖供村民,游人乘凉观光,开展民俗文化表演让游人更全面的了解莆仙文化。聘请福建农科院,完成了《后黄村建设规划设计思路》,确定了保护性开发后黄村;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讲课教案

为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特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精神,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以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文明和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根据县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资源秉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到2015年,力争全省70%左右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60%以上的乡镇开展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总体实现以下目标: ——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技术模式广泛应用,低耗、低排放的乡村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乡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农村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新型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节地、节材、节能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引导他们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农村经济基础、地形地貌、文化传统等实际,突出建设重点,挖掘文化内涵,展现地方特色。 ——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生态特色,统筹推进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 ——坚持以县为主。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县为单位通盘考虑,整体推进。省、市各级加强支持和指导。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生态人居建设行动”。按照“规划科学布局美”的要求,推进中心村培育、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构建舒适的农村生态人居体系。 1.推进农村人口集聚。大力培育建设中心村,以优化村庄和农村人口布局为导向,修编完善以中心村为重点的村庄建设规划,通过村庄整理、经济补偿、异地搬迁等途径,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居点缩减,引导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全面整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私搭乱建住宅。实施“农村建设节地”工程,鼓励建设多层公寓住宅,推行建设联立式住宅,控制建设独立式住宅。 2.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全面开展“强塘固房”工程建设,推进农村屋顶山塘和饮用水源山塘综合整治、水库除险加固、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健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到2015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范文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范文

为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特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精神,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以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文明和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根据县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资源秉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到,力争全省70%左右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60%以上的乡镇开展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总体实现以下目标: ——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技术模

式广泛应用,低耗、低排放的乡村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进。乡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农村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新型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节地、节材、节能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引导她们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农村经济基础、地形地貌、文化传统等实际,突出建设重点,挖掘文化内涵,展现地方特色。 ——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生态特色,统筹推进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

关于xx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xx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建设美丽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任务,更是重返巩固五强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区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近日,区政协组织委员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调研。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了解我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现状,分析查找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一、基本情况 从XXX年开始,我区按照协调发展家园美、村强民富生活美、生态宜居环境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四美”要求,以提升生态文明为基础,以加快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保障,紧紧依托环保、农业、林水、交通、财政等相关区级部门的项目资金,发挥教育、民政、卫生、人社、文化、文明办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围绕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壮大农业产业、整治改变农村面貌、绿化亮化提升农村品位、完善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等,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打造生态文明升级版。XX年,XX村获全市十大美丽乡村提名村;XX年,XX村获全市十大美丽乡村称号,XX村、高家被评为XX年美丽乡村。 二、存在问题

一、认识有待提高。一方面,部分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认识存在偏差,积极性不高,“等靠要”依赖思想较为严重,主动性没有得到较好的调动和发挥,存在一定的“上热下冷”、“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导致部分群众对农村外立面改造、棚舍整治、村庄绿化等不配合、不支持,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另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强调村庄硬化、美化、亮化,但是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培养农村创业创新人才、提升新型农民综合素质等方面则重视不够。 二、投入资金有限。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使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镇、村经济实力较弱,农民群众自投较少,财政资金有限,直接影响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推进。 三、农村人气集聚不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镇,“空心村”逐渐增多,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不能充分凸显。以高家镇明泉村为例,户籍人口XX人,村内常住人口不到XX人,并以老年人居多,农村人气集聚不足。 四、建设特色不突出。美丽乡村的规划,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但是在挖掘农村地方特色、资源优势、民俗风情、人文内涵和产业特色上还有待加强,存在“千村一面”的现象。 五、经济基础薄弱。我区后山村特别是XX乡的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自我发展能力弱,美丽乡村建设缺乏有

学习考察浙江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感想体会

学习考察浙江省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感想体会 石文兵 今年7月,我随全县党政考察团到浙江省湖州市考察学习美丽乡村建设,实地观摩探访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使我深受触动和启发。带给人的第一感受,不单单是整洁的村庄环境,健全的公共服务,更有秀美的田园风光和热情洋溢的精神风貌。无论是他们的建设理念,还是对特色乡村文化的挖掘和提升,以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那种责任和激情,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我们每到一处,都仔细询问了有关美丽乡村建设的体制机制、规划管理及产业发展情况,并与当地相关负责人交流想法。在人们的印象中,康县山大沟深,是个穷地方,可如今,走进这个昔日的贫困县,苍翠的山峦间,一个个青瓦白墙、绿树掩映的生态文明新农村,像山水画一样,美得让人陶醉。在岸门口镇严家坝村,宽阔平整的水泥路直通农家院落,户户门前花草点缀、核桃树遮荫,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置身其中,让人心旷神怡。王坝乡大水沟村是康县核桃“双十”综合管理示范村,这里随处可见冠大叶茂的核桃树,走近后会发现,每棵树不仅涂了白、编了号,在树枝上还悬挂了黄色的粘虫板。行走在康县境内,一面面精美的文化墙,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引得路人不时驻足观看。在平洛古镇,一排排新建房屋的围墙上,画满了色彩鲜艳的民俗画、儿童画,这些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感恩教育、普法宣传、农业科技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

墙,已成为康县培育新型农民、倡导文明乡风的主阵地,成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风向标。 我们利用两个半天看了8个村庄,这些村庄的建设管理都有其共同点。一是因地制宜,注重挖掘村庄古文化内涵,围绕路、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融入文化元素,打造出符合乡土文化的农村景观。二是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三是注重建管并举,合理规划布局,强化环境治理,开展“六争六评”、“大手牵小手”等活动,对农户环境卫生进行月检查、季通报,建立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四是精神风貌好,与时俱进精神无处不在,干部群众的观念新、思路活、办法多。 以上是我学习考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下面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体会与感想。 一、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特点 (一)科学规划布局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多模式、多形式建设,不搞“一刀切”,是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亮点。立足“山水名城、特色乡镇、美丽乡村”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着力塑造村庄特色品牌。编制示范村建设规划,注重与村、线、片等各级规划的衔接,房屋设计突出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装饰风格、外观、色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建设过程中,注意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做到“不大拆大建、不砍一棵树、不埋一眼泉、不挪一颗石”,尽可能在原有

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这个主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X月X日,x工作人员到X镇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梳理如下。 一、美丽乡村是衡量乡村是否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准。今年X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了“到X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的奋斗目标,农村美不美成为衡量乡村是否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准。为答好乡村振兴战略这张“试卷”,我们对X镇乡村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调研,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X镇美丽乡村建设风生水起。为响应国家政策,适时提出美丽乡村提档升级行动。X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首先,通过开展村容靓化、阵地构筑、典型选塑、片区带动四项活动,不断提升农村文明指数和群众幸福感,极大地改善了群众们的生活品质。同时,在保持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同时,该镇积极申请上级支持,大力开展“五化四美”乡村建设,重点打造了省级美丽乡村刘庄村,市级美丽乡村X村、屈庄村、吴庄村,实施以广场、供电、排水、坑塘升级、污水处理、垃圾收集、村庄标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另外还继续推进全镇域环境的综合提升,对镇域内坑塘及村周围

闲散地进行节点治理和绿化,通过疏通水系、清淤扩容、洗坡治理、栽种绿化树木等措施,对村内的废旧坑塘进行综合治理,恢复农村坑塘美化环境、调节水源、防涝抗旱、发展经济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改造村内闲散地,清理多年积存的垃圾,种植花草苗木,硬化道路,将之改造成为园林绿地,为村民提供了集休息、观赏于一体的休闲场所。截至目前,该镇X个行政村有X个达到生态文明村标准、X个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乡村规划缺失、房屋设计凌乱。第一,房屋的建筑形式缺少规范,房屋的高矮大小不一,外立面设计得五花八门,外墙砖及屋顶的颜色不统一,房屋外观要么极其简单,要么千奇百怪,导致“只见新房不见村”。第二,房屋建设没有与本村的历史、文化、习俗、传统相结合,照搬城市住宅建设模式,导致乡村不像乡村,失去了原有的乡土特色。第三,房屋建设与村庄公共设施的建设没有形成有机的衔接、和谐的统一,生活空间、生产空间、生态空间杂乱无章,无法满足当代农民现代化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 二是推动产业兴旺的步伐还需加快。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是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长远之策。作为X镇,有万亩莲藕基地,有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有隋海惨案纪念馆、民俗博物馆和党史教育馆、农家乐、文化产

苏州 美丽村庄建设调研报告

苏州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进一步提升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水平,5月底,市委农工委组织部分基层干部赴苏州市进行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题学习调研。现将苏州市典型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以期对我市美丽乡村建设起到启发思路、推陈出新之作用。 2012年,苏州在全省率先基本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并全面 通过省级考核验收。为巩固村庄环境整治成果,提升村庄建设水平,更好地彰显农村特色、培育致富产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苏州市委、市政府于2013年7月全面部署开展美丽镇村建设,努力打 造生态优美、设施配套、经济繁荣、农民富裕的美丽村庄。当前,苏州市美丽村庄建设工作正在快速、稳步、有序地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呈现以下特点: 1、目标明确,推进有序。苏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点面兼顾, 层次清楚。主要分为美丽村庄示范点创建、星级康居乡村提升和生活污水治理三个层面。2013年,以美丽村庄示范点建设为突破,全市 选择了71个有一定条件和基础的村开展美丽村庄建设试点。2014年,全面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就是三年内力争创建100个有产业特色的美丽村庄示范点(含2013年开展试点的71个),提升1000个基础设施配套的星级康居乡村。2015年,为切实解决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标准不高的问题,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意见》,以每年不少于1000个村庄10万农户

的速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重点村、特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到2017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2、规划科学,分类指导。苏州市在村庄布点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一方面从尊重村庄既有现状,保护山水田园风光出发,将上一轮1268个保留村目标扩展为5000个左右。一方面坚持按不同村庄类型和资源禀赋进行分类指导。划定的“一般村”,必须按“三整治、一保障”(整治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疏浚村庄河道,保障农民群众基础生活需求)标准搞好村庄整治,不搞重复建设;划定的“重点村”,必须按“六整治、六提升”标准完善配套设施,打造“康居乡村”;划定的“特色村”,探索挖掘历史文化、培育特色产业、完善旅游设施,创建“美丽村庄示范点”。尤其是重点村和特色村,必须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生产发展”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村庄示范点建设规划和三星级“康居乡村”整治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公厕、绿化、停车场、小游园、社区服务分中心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序与要求。 3、突出重点,加大投入。苏州市积极探索国家、集体、农户和社会共同参与村庄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模式,建立财政分级负担机制,根据不同项目性质明确不同投入主体。市级财政重点支持美丽村庄示范点建设,2013年开展试点的71个示范村庄,市级财政根据打造标

浙江“美丽乡村”考察线路

浙江“美丽乡村”考察线路 一、莫干山三九坞 莫干山,位于浙江省北部湖州市德清县境内,美丽富饶的沪、宁、杭金三角的中心,系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莫干山以竹、云、泉“三胜”和清、静、凉、幽“四优”驰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度假休闲旅游及避暑胜地,以“清凉世界”著称于世。 环莫干山乡村旅游产业链和休闲项目不断丰富,建成了一批全省乃至全国首屈一指的具有莫干文化内涵的精品特色乡村旅游项目。目前已建成或在建的项目主要有:南非人利用农家旧房改造的三九坞老家;南非人融入环保生态理念,推出崇尚自然奢华的驿站;杭州美术家协会所在的具有苏式古朴怀旧风格的莫干书院;法国人集中日韩风格一体的庄园式山里茶园会所;上海单车俱乐部利用农民泥房改造的骑迹山庄;采用租赁式的城仙居;具有浓郁江南庭院风格的铜官庄养生居;利用民国旧居改造的名家画廊等。 三九坞老家项目介绍 三九坞——是莫干山脚下一个安静偏远的小村庄,有18户人家,以前村里只有几个留守的老人,年轻人大多外出经商、或进城打工,很多老式的泥坯房、西洋楼一直空着没人住。几年前,南非人高天成骑车来到了莫干山游玩时无意

间发现了三九坞这一“世外桃园”。满眼皆绿的自然环境和原汁原味的泥坯土房深深地吸引了他,了解到这些泥坯房大多闲置着,高天成和朋友们毫不犹豫地租下了六套陈旧的土房,一租就是15年。本来是打算自己和朋友们度假的,后来发现,如果按照农家乐的形式来经营非常有市场,因为这里的自然风光、清新空气以及远离尘嚣对于上海大都市的老外和高级白领们极具吸引力。 “三九坞”之四大特色:一是设计融入“低碳”理念。租用当地的农房,在不破坏原有房屋框架结构的前提下,根据房子本身的特点进行设计,围绕低碳环保主题,利用旧原料,融进新的设计元素,很多细节体现自然和现代感。二是营造无景点另类健康出游方式。洋家乐的设置远离城市的喧嚣,更是回归自然,与心灵对话,爬山、散步、骑车、钓鱼,或者闭上眼睛,静听四周鸟鸣声、流水声、竹海摇曳声。三是网络营销成为营销主要手段。利用网络宣传、预定和“口传口”的方式进行营销,有固定的客源市场,主要吸引在沪国外友人和白领前来度假休闲。四是注重当地民俗、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在房屋内部进行古朴装修,配上现代化的设施,游客既可以体验本地民俗风情又可以享受西方的文化生活理念,做到中西文化完美的结合,确保客人入住舒适度。 “三九坞”之主要做法: ——以环保生态理念改造农房。通过精心改造装修,农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分析报告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日期: 2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 来源:西湖区人大常委会日期:2013-12-02 为配合西湖区人大常委会视察工作,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兴根带领部分农工委委员,先后赴区农业局、区风景旅游局、转塘街道、双浦镇等9个单位,通过听取汇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评价 近年来,根据省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部署,在西湖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按照“强统筹、强特色、强推进”的要求,抓规划、排项目、定资金、明措施,有序有力实施各项建设计划任务,自2011年正式启动以来,已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以下几方面工作值得充分肯定:(一)突出特色,强化规划引领。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编制了《西湖区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2011年-2015年)》,确立了“最美西湖·风情乡村”战略定位,提出了三墩平原湿地水乡、转塘龙坞和双浦湖埠山地茶乡、双浦东南部沿江渔乡等三大片区的村庄肌理规划理念,明确了转塘、双浦、三墩、留下所辖35个创建村社的相应整治模式和初步目标,以及环境改善、产业提升、特色培育和公共服务配套为重点的实施内容。二是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坚持“一村一方案”,根据各村实际,因村制宜制定每个村的整治规划方案,切实增强整治方案的可操作性。三是编制美丽乡村建设村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目录指南,提出了13个大项、46个分项、157个子项的村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分级配置的内容和标准,在国内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进行规范化定义,为乡村整治提供了有效借鉴,也为后续单村整治规划的编制和项目设计提供了指导。 (二)落实保障,强化政策支撑。一是按照全方位全覆盖高标准推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要求,出台了《关于推进西湖区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西湖区分类推进村庄整治争创美丽示范乡村工程实施方案》这两个“龙头”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整治目标和原则、模式和标准、申报程序、实施步骤、保障措施,以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激励作用。二是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制定了《西湖区创建美丽乡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西湖区创建美丽乡村整治类项目以奖代补管理办法》,2011年-2015年区(含之江)财政将共计安排3亿元资金,加大对农村地区环境整治、功能提升、生态保护、产业扶持、文明创建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同时大力整合支农项目,将各类建设项目、资金优先安排于创建村,积极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三是配套出台了《西湖区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西湖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验收实施办法》、《西湖区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西湖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指导组(现场办)及分组方案》等一系列的规范性制度,强化制度的约束保障作用,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三)注重结合,强化统筹推进。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与“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都市农业精品区、休闲旅游示范区、文创产业示范区打造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统筹推进。一是狠抓项目推进。整合力量,突出重点,加强协调,扎实推进整治项目建设,两年来,西湖区72个美丽乡村建设计划项目中,已完工37个,正在建设7个。二是加快产业升级。结合无公害茶叶精品园区、渔业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及休闲观光设施农业园建设,带动东江嘴村、灵山村、华联村等创建村的特色产业培育。发挥中国美院得天独厚的文创资源优势,辐射带动外桐坞村文创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