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相关知识汇集

脑梗死相关知识汇集
脑梗死相关知识汇集

脑梗死相关知识汇集

脑梗死又名缺血性脑血管病,就是一种由于脑血管内发生血栓、栓塞或其她原因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脑梗死包括常见的脑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简称脑血栓)与脑栓塞。此外还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名一过性脑缺血,也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范畴,但末到脑梗死的地步。中医把这类疾病叫作中风,但中风也包括脑出血在内。中医认为“风性善行而数变”。本病“如矢石之中的,若暴风之疾速”,故名“中风”。本病可因情志不调,心肝气郁,化火生痰;或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素体肥胖,多湿生痰,酒食不节,多食肥腻辛辣,因痰生热,故中风多为风、痰、火、淤可致,或以标实为主,或标实本虚。

脑梗死临床表现

梗死的部位与梗死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表现如下: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就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就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3)脑CT检查的意义: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与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就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与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4)有一种称为“腔隙性脑梗塞”的疾病,病人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因其她病而行脑CT检查发现此病,有的已属于陈旧性病灶。这种情况以老年人多见,病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腔隙性脑梗塞可以反复发作,有的病人最终发展为有症状的脑梗塞,有的病人病情稳定,多年不变。故对老年人“无症状性脑卒中”应引起重视,在预防上持积极态度。

脑梗死诊断要点

(1)脑梗死:老年人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应考虑本病。贵州学习|网收集整理但本病多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TIA发作史,多于安静时起病,起病较缓,脑CT示脑内低密度灶。与本患者不符,考虑可基本除外。

(2)脑栓塞:多见于青壮年,常有器质性心脏病,起病急骤,血压多正常,脑CT示脑内低密度影,与本病不符,考虑可基本除外。

(3)脑淀粉样血管病:多发生于55岁以上,最常见出血部位为皮质及皮质下或脑叶等区域,大脑半球深部结构一般不受累,考虑本例可能性很小。

脑梗死辅助检查

(1)CT检查CT显示梗死灶为低密度,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形状及大小,较大的梗死灶可使脑室受脑梗死压、变形及中线结构移位,但脑梗死起病4。6小时内,只有部分病例可见边界不清的稍低密度灶,而大部分的病例在24小时后才能显示边界较清的低密度灶,且小于5mm的梗死灶,后颅凹梗死不易为CT显现,皮质表面的梗死也常常不被CT察觉。增强扫描能够提高病变的检出率与定性诊断率。出血性梗死CT表现为大片低密度区内有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区,与脑血肿的不同点为:低密度区较宽广及出血灶呈散在小片状。

(2)MRI检查MRI对脑梗死的检出极为敏感,对脑部缺血性损害的检出优于CT,能够检出较早期的脑缺血性损害,可在缺血1小时内见到。起病6小时后大梗死几乎都能被MRI显示,表现为Tl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

(3)常规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等作为常规检查,有条件者可进行动态血压检查。胸片应作为常规以排除癌栓,并可作为以后就是否发生吸人性肺炎的诊断依据。

(4)特殊检查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彩色B超、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颈动脉造影,可明确有无颈动脉狭窄或闭塞。

脑梗死治疗原则

1、急性期治疗

1)一般治疗①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②调控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不需降压治疗;收缩压>220mmHg或舒张压>120mmHg以上,给予缓慢降压治疗。

③控制血糖:急性卒中高血糖可加重脑损害,如血糖超过11、1mmol/L,应用胰岛素降糖,将血糖控制在8、3mmol/L以下。

④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处理相应并发症。

2)溶栓治疗临床常用药物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

主要适应证:①年龄不超过75岁;②发病6小时之内;③血压低于180/110mmHg;④无意识障碍(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预后较差,出现意识障碍也可考虑溶栓);⑤头部CT排除脑出血;

⑦患者或家属同意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主要禁忌证:①有出血倾向或出血素质;②近3

个月有脑卒中、脑外伤史与心肌梗死病史,3周内有胃肠道或泌尿系统出血病史,2周内有接受较大的外科手术史;③血压高于180/110mmHg;④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等。

3)抗凝治疗:主要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等。中至重度卒中患者不建议抗凝,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倾向与血小板减少。

4)降纤治疗:(降解血中的纤维蛋白原,增加纤溶系统的活性,抑制血栓形成)常用药物包括巴曲酶、降纤酶、安克洛酶等。

5)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常用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6)脑保护治疗。

2、恢复期治疗

1)康复治疗。

2)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脑缺血性疾病

脑缺血性疾病就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导致大脑、小脑或脑干局部或多部位供血不足,从而引起相应神经系统症状的疾病。

英文名称

cerebral ischemia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多发群体

60岁以上老人

常见症状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共济失调,眩晕

病因

造成脑缺血的病因就是复杂的,常见有以下几类:

1、血管壁病变

包括①脑动脉硬化;②动脉炎;③先天性发育异常,如动静脉畸形与先天性狭窄等;④血管损伤,如外伤、介入手术等引起的管壁受损;

2、心脏病与血流动力学改变

如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3、血液流变学与血液成分改变

包括血黏度增高、严重贫血、白血病及应用抗凝剂等易引起脑缺血病变;

4、其她

如空气、脂肪栓塞,脑血管痉挛等因素。

临床表现

1、急性起病的缺血性脑病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 attack,TIA)就是短暂的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相应脑供血区的局灶性缺血及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脑缺血发作成局部性、短暂性与反复性。发病突然,常见症状有偏瘫、一过性黑矇(患者常描述“仿佛一个黑影迅速均匀地覆盖了整个视野,直到一侧完全黑暗”)、一过性失语、一过性偏身感觉异常,如果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则可出现眩晕、平衡失调,甚至可出现跌倒发作(无意识

丧失,仅双下肢失张力发作)或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还有一些较为少见的症状如一过性吞咽困难、一过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一过性意识丧失、一过性复视等。本病症状的特点就就是症状较轻且局限,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及反复多次发作。影像学检查CT或MRI绝大多数瞧不到病灶出现,但SPECT可发现局部脑血流灌注量减少。

(2)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所致,梗死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常见临床表

现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共济失调、眩晕等,如面积较大或累及部位较多可出现意识障碍、闭锁综合征等。如为大面积脑梗死引起脑水肿继发脑疝形成则病情为重,可能会在深度昏迷的情况下出现生命体征的变化,危及生命。本型的临床特征为:①长于安静状态下发病;②大多数无明显头痛与呕吐;③发病可较为缓慢,多逐渐进展或称阶段性进行。④一般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颅脑CT(发病24小时后)或者MRI

均可在闭塞血管的供血区域见到楔形或者类圆形梗死灶。

(3)脑栓塞就是身体其她部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系统,使血管腔发生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

织缺血坏死及相应的脑功能障碍,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5%。栓子的来源主要为心源性,少见有粥样斑块脱落栓子、脂肪栓塞、气体栓塞及其她来源不明的栓子。临床以青壮年患者多见,起病急,活动中骤然发生局灶性神经体征,症状瞬间达到高峰,常无先兆。发病时患者通常意识清楚,但有可能失语,无恶心、呕吐及头痛等全脑症状,少数病例可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但后期可因为继发严重脑水肿出现昏迷。临床常见的脑栓塞症状类似于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前循环栓塞可出现失语、偏瘫、单瘫、偏身感觉障碍与局灶性癫痫发作等,椎基底动脉系统栓塞可出现眩晕、复视、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及吞咽困难等。脑栓塞症状多重于血栓形成性脑梗死。

(4)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就是脑深部白质及脑干穿通动脉病变与闭塞,导致缺血性为梗死,缺血后脑组织坏死、液化,最终由吞噬细胞移走而形成腔隙。占脑梗死的12%~25%。梗死好发于基底节区及丘脑、脑桥、内囊与脑干。病因主要就是长期高血压。临床多发生于4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可隐匿起病、无症状或表现为神经功能障碍。国外学者归纳21种腔隙综合征,临床常见的临床表现有①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偏身感觉障碍(可累及头面部)、偏盲、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眩晕、复视等,累及脑干可出现假性延髓麻痹,以上症状程度较轻,轻重程度与梗死部位相关。意识状态与高级皮质功能不受影响。

(5)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就是血压骤然急剧升高导致一过性急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儿童及60岁以上老人也可发病,发病时血压急骤升高,舒张压常在140mmHg以上,平均动脉压常为150~200mmHg,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黑矇,部分患者出现失语、偏瘫、偏身感觉异常、听力障碍等,因视乳头水肿可出现视物模糊、偏盲等。癫痫发作常见,多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可反复发作甚至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危及生命。本病起病凶险,及时降压治疗,所有症状可在数分钟至数日内恢复,如不及时救治可导致严重神经功能损害,甚至死亡。

2、慢性起病的缺血性脑病

慢性脑供血不足多表现为头昏、头晕、易疲劳等症状,但长期脑缺血或多次梗塞可能会导致血管性痴呆,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定向力障碍、计算力障碍、理解判断力障碍,还可出现情感障碍与行为异常,表现为情感不稳,易兴奋激动,行为不检点等。

检查

1、CT与MRI扫描

对表现有缺血性脑卒中症状的患者首先做CT扫描,最大的帮助就是排除脑出血。TIA患者CT扫描多无阳性发现,少数可表现为轻度脑萎缩或在基底节区有小的软化灶。脑梗死患者则在CT片上有明显的脑低密度梗死灶,可有脑室扩大。

MRI检查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发生脑梗死后6小时,梗死灶内水分已经增加3%~5%,此时梗死灶呈长T1与长T2改变,表示存在细胞毒性脑水肿。在24小时左右,梗死灶内血-脑脊液屏障破坏,注射Gd-DTPA做MR增强扫描可见明显的信号增强。发病1周后梗死灶仍可表现长T1与长T2,但T1值较早期缩短。如梗死灶内有出血,呈T1值缩短而T2值仍然延长。

2、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可发现血管病变的部位、性质、范围及程度。应尽量做全脑血管造影,并包括颈部的动脉与锁骨下动脉,必要时还应检查主动脉弓部。如首次造影距手术时间较长,术前还需重做造影检查。脑血管造影具有一定危险性,对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危险性更大,可引起斑块脱落造成脑梗死。近来应用经股动脉插管造影,较直接穿刺颈总动脉造影更安全,且具有高度血管选择性,可选用双向连续造影,包括颅内及颅外循环。

3、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可发现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速度改变、管腔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管壁病变,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性治疗有重要意义。

4、其她检查方法

①血液检查,脑血管病危险因子如血脂、血流变、血同型半胱氨酸、抗心磷脂抗体等检查,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发现及预防治疗有重要意义;②脑电图;③脑核素扫描;④智能量表测定,对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有客观价值;⑤心脏多普勒超声、心电图等检查对于心源性脑栓塞有诊断价值。

诊断

脑缺血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检与相关的辅助检查。对急性脑缺血疾病的早期诊断意义重大,脑梗死患者发病6小时内颅脑影像学较少出现异常,此时根据患者既往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发病时临床症状及相关神经系统体征,应早期作出诊断,拟定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预后有决定性意义。

治疗

1、内科治疗

(1)超早期治疗对于不可逆性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在超早期(发病3~6小时内),通过溶栓疗法使梗塞血管再通,恢复对缺血组织的供血,可最大程度的恢复缺血组织的活性,使脑梗死区域不再扩大,有利于神经功能的代偿与恢复。但应严格掌握其溶栓的适应证,对于可能并发出血的禁止使用。

(2)急性期治疗对于已经出现不可逆脑损害后的缺血性卒中,治疗原则主要就是保护缺血脑组织,防止进一

步缺血,限制梗塞灶扩大,预防可能并发症如脑水肿、脑疝与继发出血。一般处理就就是:①保持安静;②保持呼吸道通常;③注意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④加强护理:定期翻身拍背、防止褥疮与肺部感染;⑤注意重症患者的营养、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⑥生命体征稳定后,应早期康复治疗,改善症状。

(3)慢性期治疗主要就是神经康复,加强功能锻炼,提高生活质量。并对脑血管病的病因如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进行治疗,防止再次发病。同时对于患者出现的精神并发症如抑郁、焦虑等应及时用药控制症状,可配合心理辅导改善症状。

2、外科治疗

对于能够可疑栓塞患者在超早期可行介入放射局部血管内溶栓治疗,功能恢复可能性很高,但就是必须在超早期,且应严格评估出血风险。对于明确的动脉内膜增厚管腔严重狭窄,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管腔严重狭窄(超过50%)可考虑手术,目前主要有动脉内膜剥离、动脉搭桥及动脉支架等,通过手术可显著增加脑血流量,改善缺血症状,但仍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评估手术风险。

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之中也称之为脑卒中,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点,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康复治疗对针对脑卒中患者出现的认知障碍、卒中后抑郁以及肢体瘫痪等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新的康复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1]。而如何促进患者各项功能恢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1分析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本质目的 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用医学手段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言语、运动、认知和其他受损功能,以便使其生理、心理以及认知、社交等恢复至最佳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 2分析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具体方面 2.1认知障碍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绝大多数的脑卒中患者发病之后都会发生认知障碍。脑卒中后发现认知障碍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针对失语症患者,可采用认知记忆试验以及Wechsler记忆量表等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康复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认知障碍严重程度,认知障碍情况越严重,预后效果则越不理想。所以,认知障碍康复护理主要从听觉、触觉、视觉等方面给予患者感知觉刺激,同时辅助一定的药物治疗,强化运动学习,以改善患者记忆能力[3]。 2.2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对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而言,应采用综合康复护理的措施,通常先进行运动训练,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发育,同时辅助功能电刺激、肌电反射刺激以及药物治疗等。运动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不同时期病情变化给予按摩、主动或者被动性的运动锻炼,具体包括准确进行坐、卧训练,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行训练、体位训练以及走路训练、保持平衡训练等。在训练过程中,应该安排一些穿脱衣服、个人卫生、餐具使用以及淋浴、如厕等ADL训练,训练中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循

脑出血脑溢血防治知识

脑出血脑溢血防治知识 RUSER redacted on the night of December 17,2020

脑出血防治知识 背景资料: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加之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据卫生部统计中心发布的人群监测资料显示,无论是城市或农村,脑血管病近年在全死因顺位中都呈现明显前移的趋势。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二位,农村地区在20 世纪90 年代初脑血管病死亡列第三位,90 年代后期升至第二位。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 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数(包括已痊愈者)600~700 万。 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等)是致残率很高的疾病。据统计,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目前,全国每年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费用估计要在100 亿元以上,加上各种间接经济损失,每年因本病支出接近200 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一、什么是脑出血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中风病的一种,也称出血性中风,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脑出血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通常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剧烈活动、用力过度、咳嗽、排便等诱因下,使血压升高而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认知障碍、言语困难、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二、脑出血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1、高血压病:高血压是脑溢血最主要的病因。脑溢血的发生是在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内穿通动脉上可形成许多微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微动脉瘤可能破裂而出血。 2、脑血管淀粉样变:异常的淀粉样物质选择性地沉积于脑皮质及软脑膜的中小动静脉的中膜和外膜,年龄愈大愈好发。

关于脑梗塞的防治知识

关于脑梗塞的防治知识 1.如何正确面对脑梗塞? 脑梗塞不仅给自身身体造成巨大损害,而且由脑梗塞导致的偏瘫,也使很多患者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脑梗塞的症状有时千奇百怪,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发生了脑梗塞,常使人猝不及防。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这些先兆症状一般很轻微,持续时间短暂,常常被人忽视。 这种病虽然说不是太严重到危及生命的,但是也不容忽视,关键是预防复发,很多患者都以为现在反正已经是这种状态了,就从治疗上放松了警戒,其实任何病情都是刻不容缓的,如果再一次的复发很容易威胁到生命安危造成进一步的并发,针对于这一现象心脑血管专家提示您有病需及时治疗,有病治病,无病预防,是身体健康达到最佳的状态 2.焦点:脑梗塞能治愈吗? 脑梗塞能治愈吗?这个问题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也是大家最急于了解的问题。其实脑梗塞的治愈程度(预后)首先要看脑梗塞病灶的部位和大小,如果损害到了重要的神经中枢是无法100%痊愈的,轻微脑梗塞则可以通过有效药物治疗、饮食调节等综合的防治手段达到痊愈的治疗目的。30%的脑梗塞患者可以达到生活完全自理,基本没有后遗症的生活状态;30%脑梗塞患者将伴有后遗症;30%脑梗塞患者面临复发威胁。 长期以来,防止脑梗塞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改善肢体障碍、语言障碍等症状; 二是防止复发。 在防治过程中,病患及家属应该注意对于引起梗塞的所有因素进行控制,如血压,血脂,血糖等。饮食也应避免高脂及高胆固醇食物。加强功能锻炼,这样可以尽量恢复得好一点。 专家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某种药物能够对脑梗塞有决定性的根治作用,

脑卒中康复护理

脑卒中康复护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一、定义及分类 脑卒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又称脑血管意外﹑急性脑血管病或中风。脑卒中按其病理过程分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人总数的60%-70%,缺血性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前者由于动脉狭窄,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最终阻塞动脉所致,后者则是由于血栓脱落或其它栓子进入血流中阻塞脑动脉所引起。如某些心脏病病人心腔内的栓子脱落便可引起脑栓塞。不论是脑血栓形成还是脑栓塞可统称为脑梗死。另外,有一小部分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是由于大脑小动脉逐渐狭窄而最终闭塞所致,管腔内既无血栓亦无栓子,这种情况也叫脑梗死。此外,还有一些病人脑血管没有真正堵塞,只是暂性缺血,也可以造成过性脑损害的症状,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卒中”或“小中风”。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例的30-40%,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又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由于脑内动脉破裂,血液溢出到脑组织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则是脑表面或脑底部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容有脑脊液的蛛网膜下腔和脑池中。 本病十分常见,其引起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意识﹑运动﹑知觉﹑认知﹑语言﹑精神情绪等方面,病后出理不当可致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 废用综合征是指长期卧床不活动,或活动量不足及各种刺激减少的患者,由于全身或局部的生理功能衰退,而出现关节挛缩、肺部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便秘、肌肉萎缩、肺功能下降、体位性低血压、智力减退等一系列征候群。大多数废用综合征的表现可以通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得到预防。但是,如果已经出现了废用综合征的表现,再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也只能逆转一部分废用表现。 误用综合症是指对偏瘫患者的不正确治疗所造成的人为的症侯群。它可发生在偏瘫的不同时期,主要为肩关节半脱位、疼痛肩、肩手综合征及下肢伸肌痉挛、足内翻等常见并发症。 二、康复时间 脑卒中运动功能的恢复可在发病后数日开始,1-3个月内可达最大程度恢复,因此,在发病后3个月进行康复训练效果最好。 国内有研究显示,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是安全的,最好在发病14天内开始,即病人意识清醒,无进行性卒中表现,生命体症稳定了便可进行康复训练应按照人类运动发育时的归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顺序进行,康复活动时间一般不应少于45天。 三、康复护理 1.良好的康复环境①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积极训练氛围。脑卒中患者常因失语﹑肢体瘫痪﹑大小便失控﹑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感到痛苦﹑焦虑﹑悲观或恐惧等心理,所以护理人员首先要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使其积极乐观地面对现实,主动

康复训练的诊断标准和流程

康复训练的诊断标准与流程 一、医疗康复规范 (一)功能评价 入院后5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价,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价。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认知障碍、情绪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吞咽障碍、排泄障碍及心肺功能障碍等。评价项目如下: 1、躯体功能评价 Brunnstrom评价、Fugl-Meyer评价(FMA)、肌痉挛评价、关节活动度(ROM)评价、感觉评价、平衡功能评价、协调评价、肢体形态评价、上肢功能评价、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价、疼痛评价、肌力评价、辅助器具适配性评价,可步行者需进行步态分析。 2、精神心理评价 存在相关问题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可先用认知筛查、成套认知评价表、知觉障碍筛查表进行评价,然后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定向、记忆、注意、思维、失认症专项评价)、人格评价、情绪评价,存在行为障碍者进行专门行为障碍评价。 3、言语、吞咽功能评价 首先进行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筛查,对存在或可疑存在失语症或构音障碍者需进一步进行失语症标准检查和构音障碍检查,部分患者需进行吞咽障碍评价、肺活量检查。 4、社会心理及生活质量评价 5、康复效果的评定 疗效的结果判定是指末次评估与初次评估分值之差,标准如下:显效:分值差≥8;有效:分值差在1~7分之间;无效:分值差为0。 (二)康复治疗规范 康复治疗注意循序渐进,要有脑卒中患者的主动参与及其家属的配合,并与日常生活和健康教育相结合。

1、物理治疗 (1)运动治疗: 早期主要进行床上良肢位摆放、翻身训练、呼吸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被动活动、牵伸等)、坐位平衡训练、转移训练、血管舒缩训练等。 恢复期继续进行关节主、被动运动、牵伸训练、呼吸训练、体位变换训练等,并进行患侧肢体的运动控制训练,以及各种体位间的变换及转移训练,同时进行站立床治疗及坐、跪、站立位的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等。 后期在继续加强前期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运动控制能力、肌力、平衡功能等情况,循序渐进进行减重步行、辅助步行、独立步行及步态训练等。 (2)物理因子治疗: 选用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偏正光照射、中药熏药治疗、超声波治疗、超短波短波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等。 2、作业治疗 (1)认知训练:对有认知障碍者根据认知评价结果进行定向、记忆、注意、思维、计算等训练,严重病例早期可进行多种感觉刺激和提供丰富的环境以提高认知功能,有条件的单位可使用电脑辅助认知训练。 (2)知觉障碍治疗:对存在知觉障碍者进行相应的失认症训练和(或)失用症训练,训练内容根据知觉评价结果可选择视扫描、颜色、图形、图象辨认、空间结构、位置关系训练等等,提供必要的辅助训练标识或器具,并结合实际生活和工作场景进行训练。 (3)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早期可在床边进行平衡、进食、穿衣、转移、步行、入厕、洗澡、个人卫生等方面,实际生活环境中或尽量模拟真实生活环境进行训练。 (4)上肢功能训练:通过有选择的作业活动来提高运动控制能力、维持和改善上肢关节活动度(ROM)、降低肌张力、减轻疼痛、提高手灵活性和实用功能。 (5)功能训练指导: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指导,辅助器具使用训练和指导,并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环境改造指导和环境适应训练。

最新脑梗死相关知识(建议收藏)

脑梗死病人护理相关知识脑梗死(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等,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一)从哪些方面对脑梗死病人进行入院的护理评估: 1、病史 (1)起病情况:询问起病的时间、方式、有无明显的前驱症状和伴发症状。如有无头晕、头痛,有无眩晕、恶心、呕吐等。...... 感谢聆听 (2)病因和危险因素:了解病人的年龄、性别,既往有无颈动脉狭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TIA病史。目前的用药 情况,是否遵医嘱正确服用。......感谢聆听 (3)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营养摄入是否合理,是否缺乏运动,是否长期摄入高钠盐、高动物脂肪饮食,有无烟酒嗜好。...... 感谢聆听 (4)心理-社会状况:评估病人及照顾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家庭条件与经济状况,病人的心理反应,家属对病人的关心程度 和对疾病治疗的支持情况。......感谢聆听 2、身体评估 (1)生命体征:T、BP、R、P、SPO2等有无异常。 (2)意识与精神状态: (3)头颈部检查:观察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是否正常;有无听力

下降或耳鸣,有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有无失语等。(4)四肢躯干检查:有无肢体活动障碍和感觉缺失;四肢肌力、肌张力状态;皮肤有无水肿多汗或破损。 3、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血糖、血脂、血凝等 (2)影像学检查:头部CT和MRI等 (二)脑梗死病人的急性期治疗要点:?①早期溶栓:发病后6小时内,纤溶酶、尿激酶、链激酶 ?②调整血压:维持在发病前平时稍高的水平,一般不用降压药; 血压过低可致脑血流量不足,使梗死加重。 ?③防止脑水肿:梗死范围过大或发病急骤时可引起脑水肿,应尽早防治。常用20%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滴,2~4次/天,连用7~10天。还可以使用地米、速尿、清蛋白。......感谢聆听 ?④抗凝治疗:主要是防止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复发、血栓的延长及防止继发血栓的形成,促进侧支循环。低分子肝素钙,出血性梗死禁用。......感谢聆听 ?⑧脑保护治疗:降低脑代谢,纳洛酮、依达拉奉等 ?⑤血管扩张剂 ?⑥高压氧舱治疗 ?⑦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 ?⑨中医治疗:丹参、川穹嗪、葛根素 ?⑩外科治疗:大面积梗死出现颅内高压危险时,可开颅切除坏

心肌梗死的重要知识

第一部分:什么就是心梗 导语: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心绞痛发病率明显上升,每年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人数超过了100万,发病人群明显“年轻化”,且女性患者开始增多,救治不及时就是导致患者急性心肌梗塞的重要原因。专家指出,抓住胸痛发作后6小时的“黄金时间”就是治疗患者生命的关键。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走进今天的健康大讲堂,今天邀请医院主任医师为大家讲解心梗方面的知识,坐在我旁边的这位就就是主任。 嘉宾:您们好,很高兴今天与大家谈心梗的知识,非常感谢。 主持人:我们在前言当中提到心梗的危害性,首先要对心梗要有清醒的认识,让我们的网友认识什么就是心肌梗塞。 嘉宾:这个就是冠心病其中一种类型,就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者闭塞引起的一系列表现,心肌梗塞就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类型,就是动脉硬化粥样斑块,在短时间急剧破裂,导致血栓堆积,使得前方的心肌失去血流的灌注,在失去营养的状态下逐渐发生坏死,心肌发生坏死,心脏的功能会相应出现一些改变,这个就是心肌梗塞完全一个过程。 第二部分:心梗的症状有哪些 主持人:心肌梗塞的症状有哪些? 嘉宾:心肌梗塞从轻到重有典型与不典型,典型心肌梗塞就是心绞痛一个急剧发作,剧烈的胸骨后与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感、濒死感的疼痛,伴随着胸闷、憋气、大汗、甚至有恶心、吐,这就是典型的症状。不典型的症状千变万化,有的病人最轻就就是我没有任何症状就发生心肌梗塞,她就是在瞧其她的疾病,或者以后瞧病当中,从心电图发现有一些心肌梗塞的改变。还有一些轻微的改变,就就是轻微的心绞痛,轻微的胸闷,气短,这个症状轻重不同,与每个人的痛阈感觉不一样。 有的人糖尿病的病人,神经感觉会降低,所以疼痛感觉会很轻,有些不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咽堵感、嗓子疼、牙疼、下颌疼,甚至有时候肩背疼,有的还就是上腹疼。甚至大部分不典型的症状被一些不就是专业的医生会误诊。我曾经碰到过一位高龄老年女性患者,她在我这已经在一周了,一直按胃病治,恶心、呕吐,在医院开的药都就是胃痛药,甚至疼的厉害的时候基层医院按胃疼打止痛针。到我们这先做心电图,这时候已经发生明显的改变,这就是非常危险的。 主持人:您刚才业介绍一个病例,有什么先兆症状让人们通过一些情况能判断,我可能就是发生了心梗。 嘉宾:还就是有一些先兆的,大部分人有一个前期的症状,会给您提示,所以有少部分病人就是突发的,就就是初次发病都很重,一下子就发生了。这种前期症状都就是什么症状呢?我们叫从稳定性心绞痛向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过度,稳定性心绞痛,虽然有心绞痛,但就是病变相对比较稳定,我们叫心绞痛阈值恒定,就就是冠心病程度就是恒定的,但就是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就心绞痛,比如走路走五百米或者一千米的时候就会不舒服,但就是停下来休息就会自行缓解,一般都就是每次走到这种程度都心绞痛。有的人上到三楼会心绞痛,但就是二楼的时

脑出血(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脑出血(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脑出血(cerebralhemorrhage)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二病因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脑膜动静脉畸形、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血管炎、瘤卒中等。 此外,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用力过猛、气候变化、不良嗜好(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血压波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三临床表现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半数患者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少数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1.运动和语言障碍 运动障碍以偏瘫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 2.呕吐 约一半的患者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 3.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 4.眼部症状

脑梗死相关知识汇集

脑梗死相关知识汇集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脑梗死相关知识汇集 又名缺血性,是一种由于内发生血栓、栓塞或其他原因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脑梗死包括常见的脑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简称脑血栓)和脑栓塞。此外还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名一过性脑缺血,也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范畴,但末到脑梗死的地步。把这类疾病叫作,但中风也包括在内。中医认为“风性善行而数变”。本病“如矢石之中的,若暴风之疾速”,故名“中风”。本病可因情志不调,心肝气郁,化火生痰;或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素体肥胖,多湿生痰,酒食不节,多食肥腻辛辣,因痰生热,故中风多为风、痰、火、淤可致,或以标实为主,或标实本虚。 脑梗死临床表现 梗死的部位和梗死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表现如下: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表现中的几种。 (3)脑CT检查的意义: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显示初期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4)有一种称为“腔隙性”的,病人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因其他病而行脑CT检查发现此病,有的已属于陈旧性病灶。这种情况以老年人多见,病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腔隙性脑梗塞可以反复发作,有的病人最终发展为有症状的脑梗塞,有的病人病情稳定,多年不变。故对老年人“无症状性脑卒中”应引起重视,在预防上持积极态度。 脑梗死诊断要点 (1)脑梗死:老年人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应考虑本病。贵州学习|网收集整理但本病多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TIA发作史,多于安静时起病,起病较缓,脑CT示脑内低密度灶。与本患者不符,考虑可基本除外。 (2)脑栓塞:多见于青壮年,常有器质性心脏病,起病急骤,多正常,脑CT示脑内低密度影,与本病不符,考虑可基本除外。 (3)脑淀粉样病:多发生于55岁以上,最常见出血部位为皮质及皮质下或脑叶等区域,大脑半球深部结构一般不受累,考虑本例可能性很小。

心肌梗死相关知识试题

心肌梗死相关知识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60分) 1、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_________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_______坏死。 2、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三个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肌梗死疼痛性质是_______性疼痛。 4、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5、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选用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6、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应在_______侧肢体建立静脉通路。 7、急性心肌梗死的肠道症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腹胀痛。 8、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常选用的溶栓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_________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 10、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过床的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1、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第一周必须()。 A、.绝对卧床 B、床上四肢活动 C、由人搀扶室内行走 D、日常生活自行料理 2、缓解急性心肌梗死剧烈疼痛效果最好的是()。 A、吗啡 B、硝苯地平 C、消心痛 D、罂粟碱 3、心肌梗死24小时内应避免使用()。 A、吗啡 B、杜冷丁 C、洋地黄 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E、速尿 4、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时禁用()。

A、糖皮质激素 B、洋地黄 C、去甲肾上腺素 D、多巴胺 E、异丙基肾上腺素 三、简答题。(20分) 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实用】-脑卒中的康复护理常规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常规 由于各种原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疾病的总称,以起病急骤、出现局灶神经功能缺失为特点。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康复护理评估】 1.运动功能评估:对患者的运动模式、肌张力、肌肉协调能力进行评估。 2.感觉功能评估:评估患者的痛温觉、触觉、运动觉、位置觉、实体觉和图像觉是否减退或丧失。 3.认知功能评估:通过意识障碍、智力障碍、记忆障碍、失用症和失认症等对患者进行评估。 4.言语功能评估 5.摄食和吞咽功能评估 6.ADL评估:常采用PULSES评估法、Bartyel指数评估法或功能独立性评估法。 7.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与环境适应能力,了解有无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否健全有效。 8.社会活动参与能力评估 【护理问题】 1.自理能力下降 2.舒适的改变 3.排便模式的改变 4.吞咽障碍 5.沟通交流障碍 6.不良情绪反应 7.潜在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痉挛、再次出血或再次梗死的可能、癫痫。 8.潜在护理不良事件跌倒、走失。 【护理措施】 1.运动能能障碍的护理

1.1良肢位的摆放: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仰卧位的。 1.2肢体的被动活动。 1.3体位变换:被动向健侧翻身;被动向患侧翻身;主动翻身动作训练。 1.4上肢训练:患者上肢的肩、肘、腕、指关节都应根据关节运动的原理进行训练。 1.5下肢训练:髋和膝的屈曲或伸髋时的屈膝,可避免行走时产生偏瘫步态。 1.6坐位训练:只要病情允许,应尽早坐起来。如床上坐位、床边坐位、坐位平衡训练等。 1.7站位训练:辅助患者站起;训练患者独立站起;站立平衡训练。 1.8步态训练:提倡利用部分减重训练装置提早进行步态训练 2.言语功能障碍的护理主要包括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的康复护理 3.吞咽功能障碍的护理间接地吞咽训练和进食训练 4.认知障碍的护理 5.肠道护理和膀胱护理 6.心理护理主动关心患者,使患者产生信任和安全感。并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严防发生自杀、自伤等意外事件。 7.并发症的护理 7.1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良好的肢体摆放好,同时鼓励患者经常用健手帮助患臂做充分的上举动作。 7.2肩--手综合症早期应保持正确的坐卧姿势,避免长时间处于手下垂位;加强患臂主动和被动运动;采用冰水疗法;避免患侧输液。 7.3压疮 7.3.1避免由压力造成的损失。 7.3.2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无皱褶,避免擦伤皮肤。 7.3.3避免由于剪力、摩擦力、钝力造成的损失。 7.3.4避免碰到热源造成烫伤。 7.3.5保证均衡饮食。 7.3.6检测皮肤的完整性。 7.4偏瘫后要预防失用综合症、误用综合症和过用综合症

最新脑出血的基本知识讲解学习

脑出血 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 病因 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脑膜动静脉畸形、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血管炎、瘤卒中等。 此外,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用力过猛、气候变化、不良嗜好(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血压波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半数患者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少数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 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1.运动和语言障碍 运动障碍以偏瘫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 2.呕吐 约一半的患者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 3.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 4.眼部症状

瞳孔不等大常发生于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的患者;还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凝视麻痹)。 5.头痛头晕 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 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诊断明确者,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以防脑疝发生,但在无条件做脑CT扫描或脑MRI 检查时,腰穿仍有一定诊断价值,脑出血后由于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力一般较高,80%患者在发病6h后,脑脊液呈血性或黄色,但腰穿脑脊液清亮时,不能完全排除脑出血的可能,术前应给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有颅内压增高或有脑疝的可能时,应禁忌做腰穿。 2.血常规,尿常规和血糖 重症患者在急性期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可有尿糖与蛋白尿阳性,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增高由应激反应引起,血糖升高不仅直接反映机体代谢状态,而且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血糖越高,应激性溃疡,脑疝,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二)神经影像学检查 1.CT检查 颅脑CT扫描可清楚显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血肿形态、是否破入脑室以及血肿周围有无低密度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病灶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区,边界清楚,脑室大量积血时多呈高密度铸型,脑室扩大。1周后血肿周围有环形增强,血肿吸收后呈低密度或囊性变。动态CT检查还可评价出血的进展情况。 2.MRI和MRA检查 对发现结构异常,对检出脑干和小脑的出血灶和监测脑出血的演进过程优于CT扫描,对急性脑出血诊断不及CT。 3.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 可检出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和血管炎等。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一、概念 脑卒中(stroke)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按其病理机制和过程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临床特点 突然发病,疾病与障碍并存,常见功能障碍为:偏身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偏盲,可合并有吞咽功能障碍、交流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心理障碍以及肩部问题和二便问题等,严重的可以出现四肢瘫、昏迷、甚至死亡。 三、医疗目标 治疗原发病,预防残疾和并发症,改善受损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回归社会。 四、护理目标 预防残疾和并发症,最大限度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五、护理问题/关键点 (一)压疮 (二)躯体移动障碍 (三)感觉功能障碍 (四)语言沟通障碍 (五)认知障碍 (六)肩关节半脱位 (七)肩痛和肩手综合征

(八)吸入性肺炎 (九)泌尿性感染 (十)跌倒的风险 (十一)深静脉血栓形成 六、评估 (一)入院评估 1.入院方式(步行、轮椅或平车)。 2.体重和营养状况。 3.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恐惧心理。 4.神志和精神状况。 5.运动功能评估。 6.感觉功能评估。 7.认知功能评估。 8.言语,吞咽功能评估。 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10.病因和诱发因素,家族史。 11.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等。 12.影像学检查:CT,MRI等。 13.家庭用药情况。 (二)持续评估 1.生命体征、进食和睡眠、大小便状况。2.心理状况:有无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3.家庭支持和经济情况。

脑出血脑溢血防治知识精选版

脑出血脑溢血防治知识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脑出血防治知识 背景资料: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加之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据卫生部统计中心发布的人群监测资料显示,无论是城市或农村,脑血管病近年在全死因顺位中都呈现明显前移的趋势。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二位,农村地区在20 世纪90 年代初脑血管病死亡列第三位,90 年代后期升至第二位。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 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数(包括已痊愈者)600~700 万。 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等)是致残率很高的疾病。据统计,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目前,全国每年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费用估计要在100 亿元以上,加上各种间接经济损失,每年因本病支出接近200 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一、什么是脑出血 二、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中风病的一种,也称出血性中风,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脑出血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通常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剧烈活动、用力过度、咳嗽、排便等诱因下,使血压升高而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认知障碍、言语困难、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二、脑出血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1、高血压病:高血压是脑溢血最主要的病因。脑溢血的发生是在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内穿通动脉上可形成许多微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微动脉瘤可能破裂而出血。 2、脑血管淀粉样变:异常的淀粉样物质选择性地沉积于脑皮质及软脑膜的中小动静脉的中膜和外膜,年龄愈大愈好发。 3、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它们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但也有出血后破入脑实质内形成脑内血肿。 4、颅内恶性肿瘤:如胶质瘤,发生肿瘤卒中时可形成脑内出血。 5、血液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友病等。

脑梗死脑血栓防治知识

脑梗死防治知识 1.什么是脑梗死:脑内血管发生堵塞,局部坏死而产生相关临床症状。 2.脑梗死常见症状有哪些:1.一侧面部、胳膊或腿麻木无力,活动不灵。2.单眼或双眼视物不清 3. 意识不清,说话不清楚或理解费力 4..走路不稳、头晕、平衡障碍或动作不协调。3.什么人群容易得脑梗死:1.有脑梗塞家族史的人2.高血压及某些低血压病人3.糖尿病病人;4.肥胖病人;5.血脂增高的人;6.大量吸烟的人(每天10支以上,超过10年);7.年龄超过65岁的人。8.有冠心病尤其是心房颤动的病人。 4.脑梗死怎么预防:1、控制血压,通过低盐饮食、口服药物等将血压逐渐降至正常范围。 2、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将血糖降至正常范围。 3、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应正规治疗,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 4、血脂代谢紊乱者调节血脂到正常范围内6、戒烟、限酒;8、肥胖者限制体重 5.脑梗死如何治疗: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医师会采取针对性治疗。下面介绍一下脑梗死的一般治疗方法:.输液、口服药物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抗血小板聚集。中医中药在脑梗死治疗方面具有效果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少的优势。我科根据传统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采用如下方法。1.电针:通过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连续波、断续波刺激特定穴位,可以疏通经络,促进肢体功能康复。2.穴位贴敷: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植物油等调成糊状,再直接贴敷穴位,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直接,“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对脑梗死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显著功效。3.耳穴压豆: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特定的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疫、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14.脑梗塞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 脑梗塞患者血压控制通常在140/90mmHg以下,但是有严重颈动脉或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血压控制要个体化,可以稍高于140/90mmHg. 16.脑梗塞患者能够吸烟吗? 吸烟是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第二位的危险因素,因此脑梗塞患者建议立即戒烟,并且戒烟5年以上才能消除吸烟对脑梗塞发病的影响。 17.脑梗塞患者可以饮酒吗? 酒精对心脑血管病的影响是双向的,少量饮酒,每天不超过25克酒精(50度白酒不超过1两)具有降低心脑血病发病率的作用,大量饮酒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18.得了脑梗塞的患者吃什么比较好?

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之中也称之为脑卒中,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点,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康复治疗对针对脑卒中患者出现的认知障碍、卒中后抑郁以及肢体瘫痪等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新的康复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1]。而如何促进患者各项功能恢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1分析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本质目的 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用医学手段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言语、运动、认知和其他受损功能,以便使其生理、心理以及认知、社交等恢复至最佳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 2分析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具体方面 2.1认知障碍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绝大多数的脑卒中患者发病之后都会发生认知障碍。脑卒中后发现认知障碍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针对失语症患者,可采用认知记忆试验以及Wechsler记忆量表等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康复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认知障碍严重程度,认知障碍情况越严重,预后效果则越不理想。所以,认知障碍康复护理主要从听觉、触觉、视觉等方面给予患者感知觉刺激,同时辅助一定的药物治疗,强化运动学习,以改善患者记忆能力[3]。 2.2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对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而言,应采用综合康复护理的措施,通常先进行运动训练,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发育,同时辅助功能电刺激、肌电反射刺激以及药物治疗等。运动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不同时期病情变化给予按摩、主动或者被动性的运动锻炼,具体包括准确进行坐、卧训练,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行训练、体位训练以及走路训练、保持平衡训练等。在训练

脑出血防治知识

脑出血防治知识 背景资料: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加之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据卫生部统计中心发布的人群监测资料显示,无论是城市或农村,脑血管病近年在全死因顺位中都呈现明显前移的趋势。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二位,农村地区在20 世纪90 年代初脑血管病死亡列第三位,90 年代后期升至第二位。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 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数(包括已痊愈者)600~700 万。 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等)是致残率很高的疾病。据统计,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目前,全国每年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费用估计要在100 亿元以上,加上各种间接经济损失,每年因本病支出接近200 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一、什么是脑出血?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中风病的一种,也称出血性中风,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脑出血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通常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剧烈活动、用力过度、咳嗽、排便等诱因下,使血压升高而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认知障碍、言语困难、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二、脑出血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1、高血压病:高血压是脑溢血最主要的病因。脑溢血的发生是在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内穿通动脉上可形成许多微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微动脉瘤可能破裂而出血。 2、脑血管淀粉样变:异常的淀粉样物质选择性地沉积于脑皮质及软脑膜的中小动静脉的中膜和外膜,年龄愈大愈好发。 3、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它们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但也有出血后破入脑实质内形成脑内血肿。 4、颅内恶性肿瘤:如胶质瘤,发生肿瘤卒中时可形成脑内出血。

脑梗死相关知识汇集

脑梗死相关知识汇集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

脑梗死相关知识汇集又名缺血性,是一种由于内发生血栓、栓塞或其他原因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脑梗死包括常见的脑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简称脑血栓)和脑栓塞。此外还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名一过性脑缺血,也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范畴,但末到脑梗死的地步。把这类疾病叫作,但中风也包括在内。中医认为“风性善行而数变”。本病“如矢石之中的,若暴风之疾速”,故名“中风”。本病可因情志不调,心肝气郁,化火生痰;或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素体肥胖,多湿生痰,酒食不节,多食肥腻辛辣,因痰生热,故中风多为风、痰、火、淤可致,或以标实为主,或标实本虚。 脑梗死临床表现 梗死的部位和梗死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表现如下: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表现中的几种。 (3)脑CT检查的意义: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显示初期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

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4)有一种称为“腔隙性”的,病人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因其他病而行脑CT检查发现此病,有的已属于陈旧性病灶。这种情况以老年人多见,病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腔隙性脑梗塞可以反复发作,有的病人最终发展为有症状的脑梗塞,有的病人病情稳定,多年不变。故对老年人“无症状性脑卒中”应引起重视,在预防上持积极态度。 脑梗死诊断要点 (1)脑梗死:老年人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应考虑本病。贵州学习|网收集整理但本病多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TIA发作史,多于安静时起病,起病较缓,脑CT示脑内低密度灶。与本患者不符,考虑可基本除外。 (2)脑栓塞:多见于青壮年,常有器质性心脏病,起病急骤,多正常,脑CT示脑内低密度影,与本病不符,考虑可基本除外。 (3)脑淀粉样病:多发生于55岁以上,最常见出血部位为皮质及皮质下或脑叶等区域,大脑半球深部结构一般不受累,考虑本例可能性很小。 脑梗死辅助检查 (1)CT检查CT显示梗死灶为低密度,可以明确的部位、形状及大小,较大的梗死灶可使脑室受脑梗死压、变形及中线结构移位,但脑梗死起病4。6小时内,只有部分可见边界不清的稍低密度灶,而大部分的病例在24小时后才能显示边界较清的低密度灶,且小于5mm的梗死灶,后颅凹梗死不易为CT显现,皮质表面的梗死也常常不被CT察觉。增强扫描能够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

脑卒中康复护理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一、定义及分类 脑卒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 征象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又称脑血管意外﹑急性脑血管病或中风。脑卒中按其病理过程分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人总数的60%-70%,缺血性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前者由于动脉狭窄,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最终阻塞动脉所致,后者则是由于血栓脱落或其它栓子进入血流中阻塞脑动脉所引起。如某些心脏病病人心腔内的栓子脱落便可引起脑栓塞。不论是脑血栓形成还是脑栓塞可统称为脑梗死。另外,有一小部分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是由于大脑小动脉逐渐狭窄而最终闭塞所致,管腔内既无血栓亦无栓子,这种情况也叫脑梗死。此外,还有一些病人脑血管没有真正堵塞,只是暂性缺血,也可以造成过性脑损害的症状,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卒中”或“小中风”。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例的30-40%,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又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由于脑内动脉破裂,血液溢出到脑组织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则是脑表面或脑底部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容有脑脊液的蛛网膜下腔和脑池中。 本病十分常见,其引起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意识﹑运动﹑知觉﹑认知﹑语言﹑精神情绪等方面,病后出理不当可致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 废用综合征是指长期卧床不活动,或活动量不足及各种刺激减少的患者,由于全身或局部的生理功能衰退,而出现关节挛缩、肺部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便秘、肌肉萎缩、肺功能下降、体位性低血压、智力减退等一系列征候群。大多数废用综合征的表现可以通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得到预防。但是,如果已经出现了废用综合征的表现,再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也只能逆转一部分废用表现。 误用综合症是指对偏瘫患者的不正确治疗所造成的人为的症侯群。它可发生在偏瘫的不同时期,主要为肩关节半脱位、疼痛肩、肩手综合征及下肢伸肌痉挛、足内翻等常见并发症。 二、康复时间 脑卒中运动功能的恢复可在发病后数日开始,1-3个月内可达最大程度恢复,因此,在发病后3个月进行康复训练效果最好。 国内有研究显示,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是安全的,最好在发病14天内开始,即病人意识清醒,无进行性卒中表现,生命体症稳定了便可进行康复训练应按照人类运动发育时的归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顺序进行,康复活动时间一般不应少于45天。 三、康复护理 1.良好的康复环境①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积极训练氛围。脑卒中患者常因失语﹑肢体瘫痪﹑大小便失控﹑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感到痛苦﹑焦虑﹑悲观或恐惧等心理,所以护理人员首先要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使其积极乐观地面对现实,主动训练,争取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理和回归社会。②病房大小要考虑到轮椅活动的空间,不设门槛﹑地面防滑;浴室应有洗澡凳,墙上安置扶手,淋浴旁安装单手拧毛巾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