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_第七章_燃料及其利用_单元检测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_第七章_燃料及其利用_单元检测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_第七章_燃料及其利用_单元检测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_第七章_燃料及其利用_单元检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30分,)

1. 在古代入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如图所示,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面三句话来解释:甲: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乙: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

丙: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做功

这三句话正确的顺序是()

A.甲乙丙

B.丙甲乙

C.乙丙甲

D.甲丙乙

2. 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A.到溶洞探险打火把照明

B.清理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C.用点燃的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露

D.到小煤窑里挖煤用火把照明

3. 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错误的是()

A.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

B.釜底抽薪–移走可燃物

C.吹灭蜡烛–降低着火点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4. 把块煤做成蜂窝煤是为了()

A.降低着火点

B.散热面积大

C.方便运输

D.使煤和空气充分接触

5. 生活中发生缓慢氧化的实例很多,下列过程中不涉及缓慢氧化的是()

A.酒和醋的酿造

B.人在长跑时急促呼吸

C.用秸秆、杂草发酵制沼气

D.酒精灯安静燃烧

6.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7. 关于燃料及其利用的相关知识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B.将煤粉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元素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热

C.将石油分馏可以得到多种产品

D.合金的各种性能都比纯金属好

9. 下列化学反应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

B.镁条与稀盐酸反应

C.蜡烛燃烧

D.农家肥的腐熟

10. 遇到下列情况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炒菜时,不慎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C.发现家里液化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D.到小煤窖里挖煤用火把照明

11. 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已经在许多城市投入使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A. B. C. D.

12. 煤气作为生活燃气,在一些城市被广泛使用,它的主要成分是()

A.和

B.和

C.和

D.、和

13. 下列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甲烷为可燃气体)()

A.和

B.甲烷和空气

C.和

D.和

14. 下列措施不利于化石燃料资源保护的是()

A.开发新能源

B.研制节能产品

C.提高燃料利用率

D.提倡煤做家庭燃料

15. 科学合理地使用燃料,可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下列关于燃料与燃烧的说法错误的是()

A.石油分解后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一系列产品

B.把煤加工成蜂窝煤可使之燃烧更加充分

C.天然气是比煤、石油更加清洁的化石燃料

D.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5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5分,)

16. 如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其中装置为氢氧燃料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系统中只存在种形式的能量转化

B.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C.装置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

D.装置、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

17. 含硫煤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排放出的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是________

A.,

B. ,

C. ,

D. .

18. 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甲烷的是()

A.石油

B.干冰

C.沼气

D.可燃冰

1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的雨水称为酸雨,酸雨对农作物、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

B.温室效应会使土地沙漠化,对人类有害,我们应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C.候德榜为火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D.石油分馏后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一系列产品,属于物理变化

20. 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资源有限,而且不可再生,如果不顾国家利益乱采矿,金属元素就会被耗尽

B.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千差万别,但体内水的质量分数一般都在以上

C.石油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汽油和煤焦油都是石油炼制的产品

D.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能源的利用,可以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

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

21. 为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国家页岩气十二五规划出台.

(1)页岩气与天然气的主要成份都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天然气与煤、________合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2)页岩气开发将改变我国现在的能源格局,为环境保护带来积极影响.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没有直接关系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酸雨

B.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

D.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3)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如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中两种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

②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

③在该反应中,生成和的质量比为________(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22. 如图是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设计的实验:

(1)该实验主要探究的是燃烧需要________;

(2)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该实验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若用该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为五分之一,实验中应注意事项有________;________。

23. 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

(1)煤主要含________元素.煤燃烧时排放的________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减少酸雨危害的措施之一是________.

(2)石油主要含有________ 两种元素.石油炼制的产品中,可作为家用燃料的是________.

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6 分,共计12分,)

24. 人类在利用各种能源的同时,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

(1)煤不充分燃烧会带来很多污染物.为了使煤充分燃烧,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写出一条即可)

(2)乙醇是一种“绿色能源”,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有利于保护环境.请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5. 某饭店因服务员添加酒精操作错误而导致顾客被烧伤,调看事故录像发现,服务业拿起半瓶酒精,直接向仍有明火的酒精炉中添加酒精,火焰迅速蔓延至酒精槽内,瞬间从槽口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舌…

(1)处理事故现场时,可采用什么方法灭火?

(2)向有明火的酒精炉中添加酒精时,为什么酒精槽口会喷出火舌?

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计 4 小题,共计34分,)

26. (7分)下列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热水中未燃烧的白磷在通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紫色石蕊试液在通入二氧燃烧的蜡烛由低到高

27. (9分)小江等一组同学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出了三种猜想,并根据猜想的内容进行了以下三个对比实验,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成功地探究了物质燃烧的条件.

请你在下表空格中填写有关内容:

分进行实验探究和分析物质结构都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实验中,中间试管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

(3)全世界每年因生锈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钢铁年产量的,这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现有一批铁质螺丝钉生锈,请你写出化学方法除锈的化学方程式.

29.(9分) 请对“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一问题,提出两种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1)你提出的两种猜想是:猜想一:________;猜想二:________.

(2)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_第七章_燃料及其利用_单元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30分)

1.

【答案】

B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答】

解:钻木取火的过程是: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做功,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

故选

2.

【答案】

A

【考点】

防范爆炸的措施

【解析】

到溶洞探险打火把照明可以防止二氧化碳导致的窒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解答】

解:、溶洞中一般会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到溶洞探险打火把照明可以感知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防止窒息.

、如果沼气池中的甲烷的浓度达到了甲烷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从而导致安全事故.

、如果石油气的浓度达到了石油气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从而导致安全事故.

、小煤窑里常常含有一定量的甲烷,如果甲烷的浓度达到了甲烷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从而导致安全事故.

故选.

3.

【答案】

C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

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故正确。

、釜底抽薪–移走可燃物,故正确。

、嘴吹灭撒落在实验桌上燃着的酒精,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着火点一

般不变,故错误。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故正确。

4.

【答案】

D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解析】

可以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方法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

解: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料的燃烧.把块煤做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

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煤的燃烧.

故选:.

5.

【答案】

D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

根据剧烈氧化与缓慢氧化的特点进行分析.氧化反应是指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有的氧化反应比较剧

烈.有的氧化反应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

【解答】

解:、酒和醋的酿造过程中物质和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并且反应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人在长跑时急促呼吸的过程中发生的氧化反应也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用秸秆、杂草发酵制沼气的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并且反应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酒精燃烧时比较剧烈,放出大量的热,属于剧烈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

6.

【答案】

B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

、室内失火时,打开门窗,造成空气对流,氧气量充足;

、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燃烧与物质是否含有碳元素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氢气不含有碳元素,能够燃烧,碳酸钙中含有碳元素,不能燃烧;

、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

具备,缺一不可.

【解答】

解:、室内失火时,打开门窗,造成空气对流,氧气量充足,使火势加大,故叙述错误;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油与氧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叙述正确;

、燃烧与物质是否含有碳元素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氢气不含有碳元素,能够燃烧,碳酸钙中含有碳元素,不能燃烧,故叙述错误;

、可燃物在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同时,必须和氧气接触才能燃烧,故叙述错误.

故选.

7.

【答案】

C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

、根据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石油不充分燃烧的生成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常表现出热量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将煤粉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利于煤充分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利于的使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的原理,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8.

【答案】

C

【考点】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解析】

、根据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进行解答;

、根据化学反应中不只有燃烧才能放热进行解答;

、根据石油分馏可以得到多种产品进行解答;

、根据合金硬度大、熔点低进行解答.

【解答】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故错误;

、化学反应中不只有燃烧才能放热,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也能放出热量,故错误;

、石油分馏可以得到多种产品,例如可以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故正确;

、合金硬度大、熔点低,而不是各种性能都比纯金属好,故错误。

9.

【答案】

A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

学反应需要吸收热量也就是该反应进行时需要加热完成,因此只要找到反应条件是加热的化学变化即可【解答】

解:在四个选项的化学变化中只有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需在加热的条件下完成,也就是需要吸热才能完成,其他的反应均是放热反应.

故选

10.

【答案】

A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防范爆炸的措施

【解析】

、根据灭火的条件分析解答;

、根据电器因短路起火时,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解答;

、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分析;

、根据发生爆炸的条件(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解答此题.

【解答】

解: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灭火,故正确;

、电器因短路起火时,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所以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可能会引起爆炸,故错误;

、煤窑中往往会有瓦斯,瓦斯遇明火易发生爆炸,所以不能有明火.错误

答案:

11.

【答案】

A

【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

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解答.

【解答】

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与煤、石油并称为化石燃料.

答案:

12.

【答案】

D

【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煤气作为生活燃气,在一些城市被广泛使用,它的主要成分是、和进行解答.

【解答】

解:煤气作为生活燃气,在一些城市被广泛使用,它的主要成分是、和.

故选:.

13.

【答案】

B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

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气体遇到明火能否发生爆炸,要看气体混合物中是否有可燃性的气体和氧气同时存在.

【解答】

解:、一氧化碳和氢气均是可燃性气体,没有能支持燃烧的气体,遇明火不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甲烷具有可燃性,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正确.

、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故选:.

14.

【答案】

D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解析】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产品、提高燃料利用率等能能节省化石燃料,有利于化石燃料资源保护.

【解答】

解:、开发新能源,能节省化石燃料,有利于化石燃料资源保护.

、研制节能产品,能节约能源,节省化石燃料,有利于化石燃料资源保护.

、提高燃料利用率,能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节省化石燃料,有利于化石燃料资源保护.

、煤属于化石燃料,提倡煤做家庭燃料,不利于化石燃料资源保护.

故选.

15.

【答案】

A

【考点】

石油加工的产物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解析】

此题综合考查了燃料的使用、燃烧的条件及其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石油的提炼等一系列问题的综合考察的题型.

解:、石油分解后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一系列产品;从石油里提炼柴油、汽油、煤油的过程叫石油分馏,属于物理变化.因为它是根据不同的烯烃的沸点不同,然后蒸馏让它们分离开来.而不是分解,分解属于化学变化;

、把煤加工成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可使之燃烧更加充分;

、由于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而煤、石油中含有硫、磷等物质,故天然气是比煤、石油更加清洁的化石燃料;

、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因为乙醇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故选

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5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5分)

16.

【答案】

B,C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

.该系统中存在光能、电能、化学能以及机械能的转化;

.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装置为电解池,电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化学能与电能间不可能完全转化.

【解答】

解:

.系统中存在光能电能、电能化学能、化学能电能、电能机械能等多种能量转化方式,故错误;

.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故正确;

.装置可电解水生成和,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故正确;

.无论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都不可能实现电能与化学能的完全转化,故错误.

故选.

17.

【答案】

CD

【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

含硫煤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时能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物质,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是污染环境的重要物质.

【解答】

解:硫和氧气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硫,碳不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都是污染环境的物质.

故选、.

18.

【答案】

C,D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解析】

石油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干冰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沼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解答】

解:、石油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故错误;

、干冰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故错误;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正确;

、“可燃冰”是水和甲烷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故正确.

故选.

19.

【答案】

B,D

【考点】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纯碱的制取

石油的组成

【解析】

、根据的雨水称为酸雨,酸雨的破坏作用很大解答;

、根据全球变暖将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解答;

、根据候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解答;

、根据石油的分馏的变化分析.

【解答】

解:

、的雨水称为酸雨,酸雨对农作物、桥梁、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错误;

、全球变暖将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我们应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故对;

、候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不是烧碱,错误;

、石油的分馏是根据各馏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开,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答案:

20.

【答案】

B,D

【考点】

金属资源的保护

石油加工的产物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

、根据金属资源的保护解答;

、根据水的含量解答;

、根据化石能源解答;

、根据新能源解答.

【解答】

解:、乱开采不会造成金属元素耗尽,错误;

、生物体内水的质量分数一般都在以上,正确;

、煤焦油是煤炼制的产品,错误;

、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能源的利用,可以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正确;

故选.

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

21.

【答案】

点燃,石油

C

,、、,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原油泄漏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

【解析】

(1)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天然气、煤、石油合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2)根据煤燃烧产生污染物和生成物进行解答;

(3)首先根据图示,判断出的化学式,燃烧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比,判断是化合物还是单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物质量比.

【解答】

解:(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点燃.

天然气、煤、石油合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2)、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随雨水降落下来,形成酸雨,故酸雨与燃煤有直接关系;

、煤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温室效应与燃煤有直接关系;

、臭氧层破坏主要是氟利昂的排放造成的,和燃煤没有直接关系;

、煤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固体小颗粒,造成可吸入颗粒物增多,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3)①由图示可知,物质是二氧化氮,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②物质、、的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而物质的分子为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的分子;

③物质的分子为分子、物质的分子为分子、物质的分子为分子、物质的分子为分子,

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催化剂;

在该反应中,生成和的质量比:;

22.

【答案】

氧气

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

装置不漏气,白磷要足量

【考点】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

(1)对比两个实验装置可以发现,甲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乙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

(2)根据白磷燃烧可生成五氧化二磷写出化学方程式;

(3)根据白磷燃烧可生成五氧化二磷写出化学方程式;

(4)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应做到白磷足量,装置要密封好。

【解答】

甲中的白磷不能够燃烧是因为缺少燃烧所需要的氧气,而乙中的白磷能够燃烧正是因为与氧气接触了,所以该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燃烧需要氧气。

故答案为:氧气。

燃烧需要氧气,所以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

故填: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

白磷燃烧可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方程式是:

故填:

用该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为五分之一,应做到白磷足量,使空气中的氧气能够成分与白磷反应;装置要密封好,防止外界空气进入,使测量的结果不准确。

故答案为:装置不漏气;白磷要足量(冷却到室温再打开活塞等)。

23.

【答案】

碳,二氧化硫,使用脱硫煤

碳、氢,液化石油气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石油的组成

石油加工的产物

【解析】

(1)根据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进行分析;根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进行分析;根据酸雨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2)根据石油的组成进行分析;根据石油炼制的产品进行分析.

【解答】

解:(1)煤主要含碳元素.煤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减少酸雨危害的一个措施是使用脱硫煤.

(2)石油中主要含碳元素、氢元素两种元素.石油炼制的产品中,可作为家用燃料的是液化石油气;

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6 分,共计12分)

24.

将煤打成煤粉(或鼓入空气);

(2)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答案为:点燃.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解答,根据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解答.

【解答】

解:(1)为了使煤充分燃烧,可以将煤打成煤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也可以鼓入氧气,增大氧气的浓度,

(2)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5.

【答案】

(1)用炉盖盖灭;

(2)向燃着的酒精炉内添加酒精,酒精蒸气遇明火引发燃烧,会使火焰向酒精炉以外的地方蔓延,从而酒精槽口会喷出火舌.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

(1)根据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

(2)向燃着的酒精炉内添加酒精,酒精蒸气遇明火引发燃烧,会使火焰向酒精炉以外的地方蔓延,从而酒精槽口会喷出火舌.

【解答】

解:(1)酒精炉中的酒精着火,可用炉盖盖灭,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

(2)向燃着的酒精炉内添加酒精,酒精蒸气遇明火引发燃烧,会使火焰向酒精炉以外的地方蔓延,从而酒精槽口会喷出火舌.

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计 4 小题,共计34分)

26.

【答案】

解:.热水中未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说明烧需要氧气,正确.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复燃,说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正确.

.紫色石蕊试液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不是二氧化碳,错误.

.向放有燃烧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观察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正确.

故选: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根据燃烧条件分析;

.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

.向放有燃烧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判断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答】

解:.热水中未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说明烧需要氧气,正确.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复燃,说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正确.

.紫色石蕊试液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不是二氧化碳,错误.

.向放有燃烧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观察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正确.

故选:

27.

【答案】

【考点】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

根据可燃物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着火点即可作答.

【解答】

解:燃烧的条件有三个即: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着火点,

再根据题干分析可知,

答案为:实验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实验二: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实验三: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28.

【答案】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2)中左边的试管中,铁钉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右边的试管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中间试管中,铁钉只与水接触,中间试管的实验目的是:探究铁钉只与水接触时是否生锈.

故填:探究铁钉只与水接触时是否生锈.

(3)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能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可用稀盐酸除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故填:.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1)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

(3)根据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进行解答.

【解答】

解:(1)铜片上的白磷、红磷都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说明温度达到了其着火点,红磷不燃烧说明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2)中左边的试管中,铁钉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右边的试管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中间试管中,铁钉只与水接触,中间试管的实验目的是:探究铁钉只与水接触时是否生锈.

(3)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能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可用稀盐酸除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9.

【答案】

与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2)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如表中所示: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

促进燃烧的方法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

【解答】

解:(1)猜想一:与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猜想二: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2)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如表中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化学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并把答案填写下表中) 1、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空气液化制氧气 B 、用石墨制取人造金刚石 C 、日晒海水制取食盐 D 、压缩二氧化碳气体制取干冰 2、目前很多地区污染指数超标,原因之一是:( ) A 、人的呼吸 B 、植物的光合作用 C 、氢气的燃烧 D 、化石燃料的燃烧 3、含氮a%的某化合物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此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 2800a B 、80 C 、2800a D 、28 a 4、agA 物质和bgB 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 物质,则C 物质的质量:( ) A 、等于(a+b )g B 、小于(a+b )g C 、不大于(a+b )g D 、不小于(a+b )g 5、现有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固体,一份单独加热,一份与少量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当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质量(m )和反应时间(t )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B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2/3 C 、实验室取用块状药品时,用手直接取用药品 D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保持水平 7、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 A 、NH 4HCO 3 B 、(NH 4)2SO 4 C 、NH 4NO 3 D 、CO (NH 2)2 8、下列污染因素中:①工业生产中废液,废渣的任意排放;②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④频频发生沙尘暴。其中不会对水源造成重大污染的是: ( ) A 、③ B 、①②③ C 、④ D 、①②③④ 9、甲、乙、丙、丁都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高温 点燃 (1)甲 + 丙 乙 (2)乙 + O 2 丙 (3)丁在高温下分解可得到丙,则按甲、乙、丙、丁依次排列的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 A 、C 、 CO 、 CO 2、 CaCO 3 B 、C 、 CO 2、 CO 、 CaCO 3 C 、CO 、 C 、 CO 2、 CaCO 3 D 、CO 2、 C 、 CO 、 CaCO 3 10、某金属A 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A m O n ,则A 的化学价为:( ) A 、2m n + B 、2n m + C 、2n m + D 、m n + 11、“西气东输”是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一项重点工程,输送的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气体化石燃料,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 A 、氢气 B 、一氧化碳 C 、甲烷 D 、二氧化碳 12、运送“神州三号”飞船的火箭所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 2H 8N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偏二甲肼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B 、偏二甲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7 C 、偏二甲肼中含有氮气 D 、偏二甲肼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 :4 :1 13、x 、y 两种元素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一种化合物为xy 中,x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则下列化合物中x 的质量分数大于%的是:( ) A 、xy 2 B 、x 2y 3 C 、x 2y D 、x 2y 5 14、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共30g ,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共放出氢气1g ,则这种混合物的可能组成是: ( ) A 、Zn 和Cu B 、Fe 和Mg C 、Mg 和Al D 、Fe 和Zn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16分) 15、(4分)下列化学符号:①2CO ;②2Na + ;③Mg 2+ ;④2 BaO +;⑤H 2O 中数字“2”表示(均填序号) (1)离子个数是 ; (2)一个离子所带电荷值是 ; (3)分子个数是 ; (4)元素的化合价数值是 。 16、(3分)有化学反应2M + 3C = 4Fe + 3CO 2↑,其中物质M 的化学式为 ,此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还原剂是 。 17、(4分)经过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我们可以初步认识到:化学反应的现象、生成物,与反应物量的多少、反应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请根据题目中提示各举一例,回答下列问题。(用文字表述) (1)反应物的量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 (2)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18、(5分)阅读下列短文:(为了答题方便,句子前面加了序号) ①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在放电条件下,氮气跟氧气能直接化合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③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在常温下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④二氧化氮有毒,易溶于水。它溶于水后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⑤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大地上,同土壤中的矿物相作用,形成可溶性的硝酸盐。 试填写下列空白: (1)短文中描述氮气化学性质的句子是 ;(填序号) (2)实验室制取一氧化氮气体,宜用 法收集; (3)写出二氧化氮与水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 (4)“雷雨发庄稼”。意思是,雷雨过后,土壤中的养分增多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其原因是 。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9分) 19、(8分)在氧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甲烷六种气体中:(填化学式) (1)在空气中所占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2)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是 ; (3)有剧毒,又能作为还原剂的是 ; (4)燃烧时可生成两种产物的是 ; (5)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 ; (6)可用于炼钢的是(化合物) ; (7)在一定条件下,跟氢气、一氧化碳、甲烷都能进行反应并放出热量的是 ; (8)属于有机物的是 。 20、(9分)在一定条件下,下图表示了某些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和习题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考点1 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高频考点)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注意: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有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 2Mg + CO22MgO + C 3、探究燃烧的条件 考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2、灭火的方法(高频考点) (1)清除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1)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2)着火点是物质固有属性。灭火只能降低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 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器 灭火原理隔绝氧气隔绝氧气降温和隔绝氧气 适用围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 起的失火 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 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扑灭图书、档案、贵 重设备、精密仪器等 处的失火 4、火灾自救措施(高频考点) (2)如果被困在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身子跑出火灾区。 (3)若是燃气炉灶失火,应迅速关闭燃气阀门,再灭火。 (4)电器或线路失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5)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实例灭火方法灭火原理 油锅着火锅盖盖灭让油与空气隔绝 熄灭酒精灯灯帽盖灭隔绝氧气 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 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电线着火先关电闸,后用二氧化碳灭 火器扑灭 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 图书馆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 天干物燥,容易引发火灾用高压水枪灭火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

上海初三化学燃料及其燃烧教案习题带答案

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第二节碳 第1课时碳单质 第2课时 CO2和CO的性质 第三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第四节化学燃料 考点一: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爆炸,燃烧与缓慢氧化的联系与区别 概念发生条件防范措施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 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 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 离;与空气隔离;降低 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 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 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剧烈燃烧;有限空间严禁烟火 缓慢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的 氧化反应 与空气或氧接触 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 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九上化学第一单元检测题(RJ)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其中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内容都属于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的是( D )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③物体的运动规律 ④生物体生命的活动规律 ⑤物质的制取和用途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⑤ 2.人类认识化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物质的出现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A ) ①火 ②青铜器 ③火药 ④纳米材料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③④① D .④③②① 3.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 A .设计实验 B .假设 C .观察 D .得出结论 4.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B ) A .木已成舟 B .火上浇油 C .量体裁衣 D .滴水成冰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C ) A .乙醇可作燃料 B .氮气用作保护气 C .金刚石用于制玻璃刀 D .氧气用于炼钢 6.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CuSO 4·5H 2O ,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CuSO 4;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中都要应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到的是( A ) A .制法 B .物理性质 C .化学性质 D .用途 7.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D ) A .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 B .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 .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C ) A .称量药品时,将药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B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 C .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 D .用后的药匙没有擦拭就去取另一种药品 9.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正确的操作是( D ) A .试管与桌面成45°角 B .酒精灯中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 C .加热时要先进行预热 D .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下部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 A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 3 B .取用块状固体时可直接用手拿 C .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

新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7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2)(或空气)(3)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2);(3)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氧气的、与氧气的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 (2)。 4、燃烧(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5、爆炸(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是变化,天然气爆炸是变化。 1、6、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得出燃烧需要。 2、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对比,得出。 7、为什么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的矿井要写有“严禁烟火”的字样? 。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均为物、均为再生能源) (1)煤:俗称“工业的”(主要含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引起酸雨)、CO、烟尘等。 酸雨的危害:①②③。 (2)石油:俗称“工业的”(主要含、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是较清洁的能源。 2、甲烷 (1)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2)甲烷的化学式: (最简单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 (3)物理性质: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收集甲烷可以用法。 (4)化学性质:性。化学方程式(发出色火焰) 3、乙醇 (1)俗称,化学式: (2)化学性质:性。化学方程式 (3)乙醇汽油的优点①②。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反应及等。 (2)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如。 5、新能源:、、、、、等。 6、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1)优点:、、。 (2)需解决问题:①②。 7、实验室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收集氢气的方法是或。 8、除杂(写出除杂方法,化学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H2(H2O) H2(HCl) CO2(HCl) 9、鉴别H2、CO和CH4根据进行鉴别。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7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或空气)(3)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2)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3)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燃烧一定(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5、爆炸不一定(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是物理变化,天然气爆炸是化学变化。 6、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对比,得出燃烧需要氧气。 7、为什么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的矿井要写有“严禁烟火”的字样?因为这些地方的空 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俗称“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酸雨的危害:①影响植物生长②腐蚀大理石等建筑物③腐蚀金属制品。 (2)石油:俗称“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燃烧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燃烧 一:燃烧及灭火 1、通常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但镁和二氧化碳,钠和氯气的燃烧现象告诉我们可燃物在特殊条件下即使没有氧气参与也可以发生燃烧。只要有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都能称作燃烧。 3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1)完全燃烧的条件:优点:碳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2)不完全燃烧的条件;缺点:碳不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4、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5、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 (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6.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原理 (1)用水扑灭,水起的主要作用: (2)电器失火时不能用水来扑灭,应先,然后再用不导电的物质来灭火,例如:四氯化碳。 (3)酒精洒在桌面上失火时用: (4)油锅失火时用: (5)油失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原因: ,可用 灭火剂或者扑灭。 (6)森林失火时,常围绕火场原理是: 7.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①泡沫灭火器:使用时能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附在可燃物 上,使之与隔绝,由于灭火时喷大量的泡沫,只 能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引发的火灾。 ②干粉灭火器:在受热时碳酸氢钠会发生分解反应 其中二氧化碳能起到灭火的作用,还能吹动干粉,具有不 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除了扑灭一般火灾外,

2018年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人教版带答案

( 2017-2018 学年考试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l :35.5 Zn :65 一、让我想想,我能选对! 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 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表格内) 1.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石蜡熔化 B .瓷碗破碎 C .火柴燃烧 D .胆矾研碎 2.下列事实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铜呈紫红色 C .水变成水蒸气 B .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D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4.下列方法中,能鉴别空气和氧气两瓶气体的是 A .闻气味 B .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观察 C .观察颜色 D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矿泉水 B .氧气 C .空气 D .碘酒 6.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MnO 2 B .H 2 SO 4 C .NaOH D .O 2 7.2014 年“六· 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 是 A .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B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C .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D .淘汰污染严重的黄标车和污染严重的老式锅炉 8.下列物质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能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物质是 A . 硫粉 B . 铁丝 C . 木炭 D . 红磷 9.下列对于 “干冰升华” 的解释正确的是 A .分子不停地运动 B .分子体积急剧增大 C .分子间间隔变大 D .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教学反思 在讲授《燃烧和灭火》这节课时,我将教材的层现方式做了适当调整,把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部分内容做为一课时来学习,其余内容在下课时学习。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任务:查阅有关灭火方法和着火自救措施方面的资料。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通过听取其他同学的反驳意见及实验验证等方法对燃烧条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灭火方法和着火自救措施,由于学生课前查阅了大量资料,因此获得了大量相关知识,其中某些知识有的学生不太理解,再通过其他同学的解释,解决了他们心中的疑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导作用,大部分活动都是由学生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于相关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所以我认为在今后教学中,凡符合此类型的课应多采用这种方法教学,使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更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还从学生所查资料中获得了很多新知识,如有的学生说用纸锅来烧水,由于纸是很容易着的,这个方法是否可行呢?课后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方法是可行的,由此使我进一步体会到现代教学不但是教师传授给学生新知识,学生也能给教师带来新的知识、新的思路,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挖掘这部分资源,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对于这节课我认为还存在如下不足:1、每组同学的观点应归纳到黑板上,在学完燃烧条件后,可分组讨论学生所说摩擦、钻木、放大镜起火的原因,干的着、湿的不着、纸锅烧水的原理,使学生对燃烧条件认识更深。2、对于灭火方法或火灾逃生措施配上一些关于指错找错的画面效果更好。今后再上这节课,针对以上不足之处,应进一步完善教学思路,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提高。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同步测试

第四章燃烧燃料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燃烧的是( ) A .“鬼火” B .火箭升空时尾部的喷火 C .铁丝在纯氧中被引燃,火星四射 D .加热碳酸氢铵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煤 B .石油 C .水煤气 D .高锰酸钾 3.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供给人体所需能量,这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若R 代表葡萄糖,所发生的氧化反应为R +6O 2=6CO 2+6H 2O ,则葡萄糖的化学式为( ) A .C 6 H 12 B . C 6H 1206 C .C 6H 10O 5 D .C 5H 6O 2 4.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仅完全正确,而且又能表示一个分解反应的是( ) A .2HgO====2Hg+O 2 ↑ B .CO+CuO===Cu+CO 2 C .2Fe+6HCl===2FeCl 2+3H 2↑ D .CuO+H 2===Cu+H 2O 5.在反应4P+5O 2===2 P 2O 5中,若生成2W 克P 2O 5,则反应中消耗磷的质量为( ) A .4W 克 B .大于2W 克 C .小于2W 克 D .3W 克 6.下列有个关碳、氢元素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石油燃烧时冒黑烟是因为不完全燃烧 B . 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污染环境 C . 相同质量的碳发生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一样多 D .让日常生活中燃料能完全燃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7.下列说法你不赞成的是( ) A .塑料既可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又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B .大气中CO 2浓度不断上升,有利于促进绿色植物的生长,但会使全球变暖 C .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它们的燃烧对大气的污染程度严重 D .CO 2浓度较大会使人死亡,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8.吸烟有害健康,原因之一是烟气中含有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 A .N 2 B .H 2 C .CO D .CO 2 9.在发生火警时,应立即拨打的电话是( ) A .119 B .122 C .110 D .114 10.甲烷(CH 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这个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烷、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水的质量比是 ( ) A .4:16:11:9 B .8:16:22:9 C .4:8:11:1 D .8:16:11:9 11.下列场所贴有等消防标志的是。①煤矿②油库③面粉厂④煤气站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2.下列对环境的影响与化石燃料燃烧没有关系的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 B .热污染 C .大气污染 D .赤潮现象 13.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时,用酒精灯帽盖灭火焰 B .灭森林火灾,可以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C .通常的一般性火灾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来灭火 D .由活泼金属组成的精密仪器失火时,可用水来灭火 14.4g 氢气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是( ) A .18g B .36g C .54g D .9g 15.世界上最早用煤,开采石油、天然气的国家是( ) A .中国 B .美国 C .伊拉克 D .英国 加热 加热 Δ 点燃

人教版初中化学试卷

人教版初中第二学期 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二) 姓名:班别评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l-35.5 Mg-24 Na-23 O-16 第一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行为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汽油中加入乙醇 B.将废弃塑料集中到野外焚烧C.污水处理后再排放D.垃圾分类回收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灭火是因为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C.所有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一定会失效D. 盐和碱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3.下列过程中主要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用酒精浸泡紫罗兰花自制酸碱指示剂 B.浓硫酸使白纸变黑C.用灼烧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D.生石灰遇水变成熟石灰 4. 厨房中有下列食物,其中含有丰富蛋白质的是A.米饭B.白菜C.花生油D.鸡蛋 5.下列关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火星四射B.产生大量白烟 C.生成黑色固体 D.放出大量的热 6. 如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②③④属于离子B.①④属于同种元素 C.⑤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D.①⑤的结构不稳定 7. 下列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有人不慎跌入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深洞中,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立即下洞救人B.厨房中的煤气大量泄露时,立即关闭气阀,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气C.眼睛里不小心溅进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滴入稀盐酸来中和 D.图书档案起火,用大量水浇灭 8. 下列实验一定不需要玻璃棒的是A. 过滤含泥沙的水 B. 用pH试纸测定土壤的pH C. 将品红加入水中证明分子运动 D. 稀释浓硫酸 9.草莓、香蕉等水果有芳香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属于有机物B.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 C.其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分子构成D.该物质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6︰1︰4 A.氯化铵的溶解度是40g. B.2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是25%C.40℃时,150g氯化铵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为50g. D.80℃时,84g氯化铵饱和溶液降温至60℃时有5g氯化铵析出 第一卷(选择题,共30分)

初三化学专题04—燃料与燃烧

2019——燃料与燃烧 2.(2019·铜仁市)为了安全,在加油站、纺织厂和矿井内等场地,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A B C D 42.(2019·上海市)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可以 A.减少O2消耗量 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 C.减少CO2生成量 D.使C8H18等分子变得更小 7.(2019·攀枝花市)下列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用明火检查天然气管线是否漏气 B.图书档案起火时,用高压水枪喷水扑灭 C.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D.皮肤不慎沾到浓硫酸时,立即涂大量浓NaOH溶液 2.(2019·攀枝花市)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天然气B.石油C.煤D.乙醇 10.(2019·盐城市)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2.(2019·株洲市)(2分)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中不正确的是() A.禁止吸烟B.禁止燃放鞭炮 C.禁止放易燃物D.禁止烟火 11.(2019·株洲市)(2分)将石油加热炼制,不可能得到的产品是() A.煤焦油B.润滑油C.柴油D.煤油 25.(2019·株洲市)(6分)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C2H5OH)作为汽车燃料(车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2)二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则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红色:若反应生成了葡萄糖,则反应条件为光照。 (3)C2H5OH在物质的分类上属于AD。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8单元测试题

化学期末复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在下面的变化中,只有一个变化与其他的本质是不同的,该变 化是() A.钢铁生锈 B.纸张燃烧 C.牛奶变酸 D.水蒸发 2. 如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3. 下列实验主要的化学现象,正确的是() 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磷立即燃烧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4.区别氧气、氮气、空气最好、最简单的方法() A.用带火星的木条 B.用澄清的石灰水 C.用燃着的木条 D.用燃着的硫粉

5.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若实验中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产生氧气 B.生成氧气的速率变慢 C.产生氧气的总质量减少 D.没有影响 6.保持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A.氢原子 B.氢原子和氧原子 C. 氧原子 D. 过氧化氢分子 7.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 B. 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一种碳原子的比值 C. 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约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和种子数之和 D.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克或千克 8.两个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则它们() A.核内质子数一定不同 B. 相对原子质量一定不同 C.原子质量一定不同 D.一定是不同元素的原子 9.已知镁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2,且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则该原子中所含粒子总数为() A.12 C.24 D.36 D.48 10.下列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 A.水空气 B.自来水氧气 C.高锰酸钾二氧化碳 D.矿泉水冰水混合物 11.砒霜是三氧化二砷(2O3),有剧毒,2O3中的化合价为() 3 2 3 D. +2 12.一种兴奋剂的化学式为C20H26O2,下列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A.该兴奋剂是氧化物 B. 该兴奋剂一个分子中2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分子 C. 该兴奋剂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8g D. 该兴奋剂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0: 13: 1 13. 2011年5月初,我市某县一副县长酒后驾车将受到法律追究。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 + 43 + 6H24 = 2X + 22↑+9H2O,反应中红色的3转化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为() A、2O3 B、3 C、2(4)3 D、2S3 14.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 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 燃料 知识点梳理

第五章燃料知识点 一、氢气 1、 2、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 有性化学方程式: 现象:纯净的氢气 不纯的氢气点燃会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 优点: 缺点: 二、碳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可用于制 2、石墨(C)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 。可用于制(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体现了它的导电性)。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3、无定形碳包括 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炭黑可制 4、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方程式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方程式 3、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方程式发出色火焰(2).毒性: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结合,使人体缺少而中毒。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3、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方程式生成的能使紫色 .... 的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方程式为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方程式为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要除去这白膜,用稀盐酸。其原理是 (写方程式) 3、用途: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1)发生装置:由决定:(2)收集方法:由气体的决定: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1)药品: ①不能用H2SO4与CaCO3反应的原因:生成的物于水,会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②不能用HCl与Na2CO3反应的原因: 2、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3、装置图 装置的注意事项:长颈漏斗下端必须液面以下; 4、气体收集方法:原因 5、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 验满方法: 1)大气中二氧化碳产生的主要途径 消耗途径 (都是混合物)是古代生物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属于能源煤的干馏得到(冶炼金属)、(化工原料)、焦炉煤气,是变化,石油的分馏是变化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原因:1、 2、

人教版初三化学测试题

化学第一单元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3分,共45分)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 A.有颜色变化B.有其他物质生成C.有气体生成D.有发光、放热现象 2、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 烛炬成灰 C. 花香四溢 D.滴水成冰 3、下列四项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4、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A.0.5mLB.1mL~2mL C.3mL~4mLD.5mL~6mL 5、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 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冲灭B.用书本扑打扑灭 C.用嘴吹灭D.用湿抹布盖灭 6、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全部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煤气燃烧水变蒸气 B、瓷碗破碎剩 饭变馊 C、菜刀生锈水果腐烂 D、灯泡发光冰 块熔化

7、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 B.要节约药品,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块状而又无腐蚀性的药品允许用手直接取用 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9、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 中有一操作如右图,则该操作说明该气 体是 A.极易溶于水 B.不易溶于水 C.易溶于水 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10、下列仪器可以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的是 ①量筒②试管③燃烧匙④集气瓶⑤烧杯⑥烧瓶 A.⑤⑥B.②③C.②③④D.②⑤⑥ 11、根据你在日常生活中的知识,区分食盐和白糖的方法应该是 A.看颜色B.闻气味 C.尝味道D.测密度 12、下面使用试管夹夹取试管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B.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上部 C.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上部 D.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13、蜡烛(主要成份是石蜡)燃烧时,发生的变化: () A.只有物理变化 B.只有化学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只是状态发生了变 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单元测试(满分50分) 一、填空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A.水空气 B.自来水氧气 C.矿泉水冰水混合体 D.高锰酸钾双氧水 2.电解水的反应属于下列哪种类型() A.X+Y→XY B.XY→X+Y C.X+MN→M+XN D.XY+MN→XN+MY 3.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三态(气、液、固)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C.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D.分子从静止变成运动状态 4.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 A.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 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 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 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液体,以加快过滤 5.分子与原子的相似点是() ①质量甚微;②体积甚小;③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④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⑤粒子间有间隔;⑥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⑥ 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锰 B.高锰酸钾 C.过氧化氢 D.液态空气 7.以下哪种方法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 A.观察水的颜色 B.闻水的气味 C.品尝水的味道 D.用肥皂水,易起泡的产软水,不易起泡的是硬水 8.点燃下列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氢气和氦气 B.氢气和空气 C.氢气和氮气 D.氢气和二氧化碳 9.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氧原子 B.氧气 C.氧分子 D.氧元素 10.2006年我国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使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下列用水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九年级化学燃烧燃料单元测试题

第4章燃烧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知识归纳 1.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 2.一般情况下,使可燃物质着火燃烧所需的,叫着火点。燃烧应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⑴,⑵,⑶。3.可燃物燃烧可以分为和。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和;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的物质。 4.一氧化碳是一种、的气体,它有,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结合,使其丧失功能。,,都会增加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 5.在内,如果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集,使气体的体积,就会引起。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时,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6.灭火的方法有:、、。当被困火灾区,应用捂住口鼻,低下身子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 方法研习 1.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灭 C.电路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2.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木柴是可燃物 C.温度易达到着火点D.散热快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我们选用细铁丝并卷成螺旋状,这是为了()A.铁丝不易燃烧B.散热快 C.温度达到着火点D.使铁丝和氧气充分接触 4.下列爆炸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B.蒸汽锅炉爆炸 C.气球爆炸D.车胎爆炸 5.夜间发现煤气泄露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A.打开排气扇,把煤气抽走 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处 C.关闭气源阀门,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立即打电话,请人来维修 6.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着火点高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D.火柴梗潮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9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测试卷 姓名班级学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化学仪器中,可用于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大量液体的是() A.集气瓶B.烧杯C.量筒D.试管2.溶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用途,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A.蒸馏水 B.碘酒C.石灰浆 D.植物油3.已知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g,则在50℃时的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等于() A.1∶2∶3 B.2∶3∶1 C.3∶1∶2 D.1∶3∶2 4.据《说文解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B.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C.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D.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5.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A.食盐B.熟石灰C.蔗糖D.硝酸铵6.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的蔗糖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A.加蔗糖B.加水C.升温D.增大压强7.下列加速溶解的措施中,能改变固体溶解度的是() A.把固体研细B.加热C.搅拌D.振荡8.小欣拉开易拉罐汽水的拉环时,听到“啵”的一声,并有气体自汽水中冲出。下列有关此现象的说明正确的是() A.因压强减小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B.因压强增大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C.因温度升高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D.因温度降低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9.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 B .t 1℃时,用等量水分别制成的A 、B 饱和溶液中,A 的质量比B 大 C .t 2℃时,A 、B 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A 、B 两种饱和溶液都从t 3℃降温到t 2℃,析出的晶体一定等量 10.夏天,实验员在实验室里配制了一瓶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并密封放置,到了冬天发现瓶底有大量的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 A.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 B.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C.温度下降,硝酸钾溶解度减小 D.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1.一个封闭的池塘受大量生活污水的污染出现富营养化,则该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曲线是( ) A. B. C. D. 12.下列有关溶液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B.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 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食物里的营养成分经消化变成溶液,容易被人体吸收 13.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氯化钠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中,加入氯化钠的质量(n )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溶 解 度/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