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课堂实录武凤霞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词语,请大家读一读,看看能发现什么?

出示:

富有——贫穷

聪明——愚笨

健全——残疾

大方——吝啬

美丽——丑陋

年轻——衰老

师:谁来读一读?(一生站起来响亮地读出来。)

师:同学们一起来读。(生齐读)发现什么了?

生:这些词语每一组前后两个词都是反义词。

师:还发现了什么?

生:每一组词语中,前面的词语都是褒义的,后面的词语都是贬义的。

师:不看屏幕,我随意说出其中一个词,你们回答出它的反义词。(师生对接。)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个文学家,他写出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个文学家就是——

生(齐):鲁迅。

师:对于鲁迅,你都了解什么呢?

生:我知道他写了很多诗歌和小说。

师:对!最著名的小说就是《狂人日记》和《呐喊》。

生:我知道他的原名叫周树人。他在一生中用了很多笔名,鲁迅就是其中一个。

师:是的,鲁迅先生一生共有一百多个笔名。

生:我知道鲁迅深受大家的爱戴,从他的侄女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知道,在鲁迅先生去世的时候,很多人都来追悼他,为他送行。

师: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72年了,72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鲁迅先生身上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让他得到了这么多人这么持久的爱戴呢?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一面》这两篇文章中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 二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谁能把这首诗读一读?

(没人举手。)

师:是不是想自己先读一遍呢? (生,点头)好的,自己读读吧!(朗朗的书声响起来,生读得很投入。)

师:在这首诗中只有一个字容易读错,就在这一句中——

出示: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师:猜一猜,我说的容易读错的字是哪一个?(生大多说“呵”,有的把字音说成是he,有的说成是a)

师:(板书“呵”)这个字到底读什么呢?

(生犹豫)

师:这个字平时读“he”,比如——

生(齐):笑呵呵。

师:对!还有“呵斥”。

师:他还有其他的读音,比如——

生(齐):a。

师:什么时候应该读“a”呢?(生不语)同学们,“呵”和“啊”这两个字有的时候读音和意思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它一样可以读一声、二声、三声、四声,但刚才很多同学都把它读成了第四声,这是为什么呢?(生不语)

读一读,体会体会,读第四声的时候表示什么样的感情?(生练习)

生:表示赞叹。

生:表示赞美。

生:表示自豪。

师: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呢?

生:这些骑在别人头上的人,对自己的做法很骄傲。

生:这些人感到自己很了不起,所以才说“呵,我多伟大!”

师:所以,在这里应该读第四声。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生齐读)这个句子读正确了,其他的一定都能读正确。

同学们知道吗?在过去,诗歌是可以配上曲子唱出来的。所以,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了,我相信,运用你们以往的朗读经验一定能把这首诗的节奏读准确。可以吗?

生(齐):可以。(但回答的有点犹豫。)

师:不敢肯定是吗?没关系,我交给同学们一个方法,相信你们用这种方法一定能读好。在读的时候,你要仔细体会体会,在每一句诗中,你想把哪个词读得突出一点,就在这个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这个点在朗读中叫“重音符号”。(板书)一句诗中你认为在哪个词语后面该停顿,就在这个词语后画一条斜线“/”,这条线叫“间隔线”。

比如:第一段,我体会着应该这样读。(师范读),出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下面自己体会着读一读这首诗,把你的体会用这两个符号标出来。

(生自由练习,师作简单指导。)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

(片刻,有一男生举手。)

(生读,读得很有节奏,把握得也很好。学生自发的给予掌声。)

师:读得多好啊!哪位同学再来读?(举手的人一下子多起来。一女生读,节奏把握得更好。掌声。)

师:我相信同学们都能有节奏地读好这首诗。

(生齐读。)

师:同学们,把握好了诗的节奏,是不是这首诗就读好了呢?

生:不是,还要读得有感情。

师:是的,诗歌中都寄托着一定的感情,比如这首诗,作者写了两类人,一类是——生:一类是活着但已经死了的人;一类是——死了却还活着的人。

师:用两个词来形容就是“虽生犹死”和“虽死犹生”。对这两类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

生:不一样。对虽生犹死的人,作者的态度是厌恶。

生:痛恨。

生:批评。

师:不是批评,是批判。

生:对虽死犹生的人却是——赞扬,歌颂。

师: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上看看谁的心与作者的心是相通的。

(生自由读,很多学生的表情随着诗句的变化有细微的调整,一女生读得绘声绘色。指名让她朗读,感情很充沛,很有感染力。)

师:读得真好!我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可是你们知道吗?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节奏,语言简练,能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这一方面,还表现在他的特点上,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体会)

生:我发现每一小节中,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的意思是相反的。

师:能不能举一个例子?

生:比如第二小节:前两句写的是“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后两句写的是“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两种人的做法完全不一样。

师:像这样把不同的人的不同做法放到一起去比较的写作方法,叫对比。还有哪几个小节也是把不同的人的做法进行了对比呢?

生:3、4小节也是。(生读)

师:还有对比的段落吗?

生:第5小节也是对比,是把不同的人最后的下场做了对比。

师:用“下场”不合适,因为这个词通常是贬义的。换一个词。

生:结果。(板书)

师:把结果进行对比的也不仅仅是这一个小节。

生:6、7小节也是。(生读)

师:好,我们一起对比着把这首诗读一读,同学们读每一小节的前两句,我读后两句。体会体会对比的好处。

(师生对比读,读得很投入。最后一句,师在读的时候情绪带动起了同学们,师生一起读。)

师:对比的好处就是让好人在大家的心中更好,让坏人……

生:在大家的心中更坏。(众笑)

师:在这首诗中,你还发现了其他特点吗?(生翻阅,思考,一生举手。)

生:我发现这首诗前面写了一种什么人,后面就写出他得到的结果。比如:前面说“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后面第5小节就写“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师:是吗?这可是个独特的发现。看看,作者写的几类人,是不是做法和结果一一对应着?

(生讨论,交流,得出的结果是一一对应。)

师:像这样的写法是对比的一种形式,我们也可以说是“对照”。(板书)

我们再对照着读一读。女生读做法,男生读结果。另外,请男女生各推荐一名很有想法、擅长发言的同学。(生推荐)你们两个不用读,在他们读的时候思考,“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男女生对照着读这首诗)

师:请两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想法。

生:我愿意做为人民服务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人们敬仰他,即使死了,还有很多人怀念着他。

生:我也愿意做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是高尚的,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民的爱戴。而且,你为别人做了好事,别人在你需要的时候也会帮助你。这样的人会有很多朋友。

师:是的。别人就是你的一面镜子,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同学们,我相信,他们说的不仅仅是他们两个人的想法,也一定是——

生:我们大家的想法。

师:同时,还是每一个读到这首诗、读懂这首诗的人共同的想法。

还发现了其他的特点吗?(生寻找,师等待。)

我有一个小小的提醒:看看第一段和后面几段是什么关系?

生:总分。

生:第一段总的说了两类人,后面每一段都写了这两类人。

师:读一读第一小节,有什么疑问吗?

生:活着就是活着,死了就是死了,怎么还会“活着却死了,死了却活着”的人呢?

(几个学生举手,要求发言。)

生:有的人活着是身体活着,但是,他们不做好事,欺压人民,所以,人民巴不得他们马上死了,或者说他们在人民心中已经死了。

生:有的人虽然已经死了,但是,人民永远纪念他,这样的人,死了却好像活着。比如雷锋,虽然已经死了几十年了,但是他助人为乐的精神却没有死。

师:对,说起雷锋,就想起助人为乐。雷锋精神是世世代代都应该学习的精神。

好了,同学们,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些独特的地方,我们以后自己再慢慢体会。

师:同学们请看,这首诗的题目是:有的人。在题目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一起念出来。

生(齐):纪念鲁迅有感。

师: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但是却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

生:在这首诗中没有一个地方有鲁迅的名字。

师:对呀!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会儿再探讨。但是我们相信,臧克家先生肯定不是忘记了。我相信,诗中虽然没有鲁迅的名字,但是一定有鲁迅的影子。看看,你从哪句诗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想到了他的哪件事呢?

生:我从“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个冬天的夜晚,鲁迅先生看到一个黄包车夫脚被玻璃扎破了,鲁迅先生就亲自为他包扎。

师:还记得是怎样包扎的吗?

生:鲁迅先生一条腿跪在地上,慢慢的,小心地清洗着伤口,仔细地包扎。

师:是的,只有把生活在最底层劳动人民看做人的时候,才能够这样做。

生:我从“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一句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一面》中青年工人没有钱买自己很喜欢的书,鲁迅先生就用最低的价钱卖给了他,还把自己一本送给了这个青年。

师:是的,他希望这个青年从书中汲取力量,拼得一个好的生活。

生:我从“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的人,群众把它抬举得很高很高”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一开头就写很多人来追悼他,大大小小的花圈不计其数,看出来人们对鲁迅非常爱戴。

(播放照片)

师:是的,同学们,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在他去世的时候,数以万计的人来追悼他,为他送行。人们把他的灵柩扛在肩头,把他的照片举过头顶,沉痛地哀悼这位伟人,这个不屈的战士!很多人写文章来追悼他,著名女作家萧红写文章纪念他,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这样说——

生(齐读):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他伟大,他坚强!

师:人民文学家老舍先生说——

生(齐读):他有颗纯洁的心,能接近青年。

师:《亚洲周刊》评选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鲁迅先生的《呐喊》位居第一名。

这就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鲁迅,关心着青年人的成长和穷苦人的生活。这就是鲁迅,用一杆笔与当时黑暗的社会坚持不懈地斗争。也正是因为这些,所以,许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深深的爱戴。

依然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纪念鲁迅的文章却不写鲁迅的名字?再读一读诗的副标题。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词,能够解答这个问题。

生:“有感”,这首诗不是写的鲁迅一个人,而是写的像鲁迅这样的人。所以,没有出现鲁迅的名字。

师:说得真好!在你看来,哪些人也是作者要歌颂的人呢?

生:毛泽东是要歌颂的人,因为他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

师:对!人民将会世代怀念着他。

生:黄继光是这样的人,因为他为了战斗的胜利牺牲了自己。

师:是啊,黄继光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两国人民都会永远牢记他的名字。

同学们,让我们拿起书,再读这首诗,把我们深深的敬仰送给那些让我们难忘的人。

(生齐读)

师:同学们,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有一句关于诗的经典的论述,他是这样说的——

诗句是一些种子,应当在别人心底开花。

让我们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今天学的这首诗作为种子在你们心底扎根了吗?我来检查检查。合上书,我们试着背诵这首诗。

(生背诵)

师:同学们都把这首诗种在心中了,真好!接下来就是让她慢慢开花了,下面,我们先让她开出最小的一朵。这朵花就是试着写出我们自己的《有的人》。

(生感到惊讶,有的还胆怯了。)

师:怎么写呢?我给一点提醒:

(1)可以想想身边的大人或同学们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而且这两个优缺点是一组反义词,在一个人身上可以同时俱备。小组内可以思考交流。

(2)想想是什么样的行为让他有这样的优点和缺点。

(3)不同的行为会带来什么不同的结果?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创作,看看哪一个小组更有智慧。各小组选择一个写字快的同学执笔。

(生写作,有时争论,有时欢呼,很热闹,也很快乐,大约写了20分钟,开始汇报。) 师:各小组基本上都完成了,哪一个小组来汇报?

生汇报:

有的人

有的人健全,

却很残疾;

有的人残疾,

却很健全。

有的人,

长有双腿却坐在家里等吃等喝;

有的人,

拄着双拐还在赛场上拼搏。

只在家里等吃等喝的人,

永远不能自立;

在赛场上拼搏的人,

我们永远记住他。

师:我们不做身体健全却残疾的人。

(其余汇报略)

师:同学们写的真好!你们的诗是所有我看到的诗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我相信,很多人就从这节课开始叩响了诗歌的大门。走进诗歌,你们会变得更美丽,更漂亮!期望你们爱上诗歌!期望你们当中能够诞生出杰出的诗人。我提议,现在让我们为自己鼓掌,祝愿我们梦想成真!

教学设想

让这首诗变得柔软

《有的人》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近鲁迅”。有四篇课文,分别是《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和《有的人》。《有的人》位于本单元的结尾,是著名诗人臧克家1949年在北京参加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时所作。全诗对比强烈、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节奏明快,有着很强烈的情感倾向和浓浓的时代色彩。

像这样的现代诗该如何教呢?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反思一下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的状况。应该说,现代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盲区。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其中教材编排对现代诗歌的淡化是一个重要因素。翻阅小学语文课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3—6年级的现代诗歌几乎都是二类课文,是主张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积累积累就可以的。这种淡化导致了很少有人去仔细思考它的教法,大部分教师都是以会读和理解意思为目的实施教学的。我以为,这样的教学不是真正的诗歌教学。因为,诗歌是一种美,而美的传递方式应该是熏染而不是解析。纠缠于字里行间,为了一个词语,一句话的意思谈论不休,会导致诗歌意境的破碎。诗歌是艺术,艺术的文字就离不开诵读、欣赏和适度的品悟。学生对诗歌亲近的欲望应该是在这样的诵读欣赏中激发的。所以,教学中,我们这样设计教学:首先,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诵读。教学中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再到有表情朗读。每一遍都目的明确,让学生通过一遍遍的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以及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其次,引领学生欣赏品味。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诗歌本身的写作特点,比如,全诗按总分的结构来写,及对比、对照、反复的写作方法在全诗中也极为突出,也正是这些独特写作方法的运用,使诗歌所表现的爱恨情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在品读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诗歌的魅力。

接着,带领学生走进去再想开来。课堂上,通过两次揭示副标题,让学生在诗中寻找鲁迅的影子,进而去发现生活中具有鲁迅精神的人。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纪念鲁迅先生上,而是建构起一个立体的、饱满的、更具张力的认知。

最后,仿写诗歌,在创作的过程中让全诗所颂扬和批判的行为跨越时空和今天的生活对接,轻轻地在学生心中画出一道是非对错的分界线。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尽量让这首诗歌变得柔软,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感性,少一些教化,多一些欣赏。尽量用老师释放的诗情去召唤学生的诗情,在学生心中播下亲近诗歌的种子

渔歌子教学实录

《渔歌子》教学实录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词 师: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曾学过一首词,叫—— 生:(齐答)《忆江南》。2 师:请大家一起背诵《忆江南》,3预备起。配乐梦江南 生:(齐背,放课件)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师: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词《渔歌子》。4它的作者是代的张志和 拿出你的手书空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渔歌子 师:读一读。 生:渔歌子。 师:真好。“子”在这里读第三声,不读轻声,再来一遍。 生:渔歌子。 师:“渔歌子”是这首词的什么? 生:词牌名。(课件)5 师:词牌名有什么作用? 生1: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每一行的字数。 师:是的,还有谁来补充? 生2:词牌名还限定了词的类型 师:也就是说词牌名规定了词的—— 生:形式与字数。 师:词和诗不一样,它的句子有的—— 生:长。 师:有的—— 生:短。 师:所以,词还有一个名字叫—— 生:长短句。 二、初读诗词,把握节奏。 师:好的,同学们,拿出课本,按照自读要求来读这首词。(出示自读要求)6生自读。

师:请你来把要求读一读。 生:第一遍,不读错字,口齿清楚;第二遍,正确流利,字正腔圆;第三遍,试着读出词的韵味。 师:好,开始吧。 生:自读。 师:读好了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请你。 生:读词。(课件7) 师:嗯,口齿清楚、字正腔圆。这首词中“塞”字是多音字,它既可以 读,西塞山,是山名,塞是平舌音。还可以读塞子,也可以读,堵塞。还有两个词不常见,一个是——生:“箬笠”。 师:知道“箬笠”是什么吗? 生:这两个字都是竹字头,应该是竹子做成的……(犹豫,说不出来了) 师:你很会观察。这两个字和“竹子”有关,是竹子编成的。 生:“箬笠”就是竹子编的帽子,用来挡雨和阳光。 师:很好。“箬笠”就是竹子编的帽子,斗笠。课件9“箬笠”这两个字是形声字,你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吗?(熟字加偏旁、编故事) 师:还有一个词,他读得也很准—— 生:蓑衣。箬笠蓑衣都是避雨工具,相当于今天的雨帽和雨衣,书上 注释里面也有,其实,联系注释也是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呀。 师: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师:古人吟诗诵词喜欢击掌打节拍,还喜欢踏歌,就是用脚打节拍。我们也来学一学古人。 师示范、领读、生拍手读。(课件出示画了节奏的古诗)10 师:示范、领读,生情不自禁地跟着老师一起拍手读。 师:真好 师:词的节奏大家读出来了,古人读词还讲求韵味儿。怎么读呢?遇到第一声、第二声字的时候,我们把声音拉长一些,在遇到第三声、第四声字的时候,我们把声音——(生接)缩短一些。 生情不自禁地试读起来。 师:不——需——归——一声字拉长一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读出了词的韵味。 师:把掌声送给她。一起来一遍,好不好? 生:齐读。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教会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 (2)体味诗词推敲字句的妙处。 2、过程与方法:有节奏的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以字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古诗之美。把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深沉含蓄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对本诗意境的理解。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的初步掌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对杜甫这位诗人,同学们应该不会陌生,谁能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杜甫(712-770),字子美,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巩(今河南巩县)人,也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因为曾经做过工部员外郎的官职,因而世人又称他为“杜工部”。 它的诗有绵远悠长的画面意境,有对仗工整的句式,还有满腔的忧国忧民的热忱,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此,后人称杜甫本人称为“诗圣”,而他的诗歌也号称“史诗”。 我们上学期学习过他的诗《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指导学生阅读《春夜喜雨》 1、请学生指出哪些字的读音和字形应该要注意。 当dāng潜qián 径jìng 重zhòng 2、字词解释 (1)乃:就(2)发生:萌发生长(3)潜:悄悄地

(4)野径:田野间的小路(5)俱:都(6)晓:早晨 (7)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8)花重: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3、请学生讲讲这首诗的大意。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当春天万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应时而生。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三、整体感知诗歌思想感情 1、请学生谈谈初读后的感受和体会。 2、这首诗是诗人晚年(上元二年春,759年)定居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时所写。同学们首先看题目,这四个字中哪一个字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明确:“喜”字,“喜”是作者的一种内心感情。追问:因何而喜呢? 因雨而喜。 古人云“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作者把自己的“喜”的感情寄托在雨这种景上,这种情与景的结合就是诗歌鉴赏中所说的意境,能把握景与情,才能入境。春雨有何令人欣喜之处呢?学生简单回答。例如润物等。那么,诗人到底因何而喜呢?我们需要联系作者写作背景和他的思想基础。 (1)安史之乱前夕,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安史之乱,他一家人就过流亡生活,如今,终于在成都定居,这首诗就反映饱经战患流离之苦的杜甫获得安稳后的喜悦心情和渴望安宁的情怀。 (2)中国自古以农兴国,每一个关心人民疾苦的人,无不对各个时节的天气变化给予密切注意,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农民收成的歉与丰,杜甫是一位人民诗人,这首诗也显示出他的这种深湛淳朴的思想感情。 作者获得安宁,又看到喜人的春雨,联想到国家的安宁,百姓的丰收,怎能不喜? 3、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诗人是怎样通过诗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他的思想感情的。 首联写春雨的来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春天是植物萌发、生长的季节,正需雨,它就下起来了。诗人用拟人手法,盛赞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愿一般。 颔联刻画春雨的特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绵绵密密,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不求人知,无意讨好。春雨具有这样高尚的品格,诗人格外喜欢。这里的一个“潜”字和一个“细”字,历来受到诗评家的高度赞誉,可以看得出来,这两个字是经过精心锤炼的:“潜”者,好雨之来不为人所察觉也;“细”者,雨细而不骤也,——惟其细而不骤,所以能下得久,下得透,所以能“润物无声”啊。 颈联写春夜雨景:“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诗人希望好雨能下个够,他开门出来看,只见天上乌云密布,地上也是黑沉沉的,连小路也看不清,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露出一点亮

作文教学实录我的名字我做主(武凤霞)

作文教学实录:《我的名字我做主》(武凤霞) 课前游戏——报名。 上课,师生问好。 师:刚才我们做了一个报名的游戏,我发现全班四十位同学,有四十个名字,没有哪两个人的名字是重复的,是这样么? 生:是!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我们的名字。首先搞一个小调查:你们喜欢不喜欢自己的名字?理由是什么? (生思考,然后几个同学依次举手) 生:我很喜欢我的名字,虽然我名字的第二个字“尘”是灰尘的“尘”字,但是我觉得我爸爸给我起的这个名字意义很深刻,他希望我不需要非常伟大,只需要像一粒小小的尘埃一样平平凡凡就好,在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作出一点点小小的贡献。(现场老师和学生掌声)师:同学们和老师们为你鼓掌!我也要为你鼓掌!真的,平安就是福。希望你平平凡凡、平平安安过一辈子好么? 生:谢谢! 生:我也喜欢自己的名字。我觉得我的名字会给人留下不错的印象。 师:(惊讶地)噢?你叫什么名字呀? 生:谢引平 师:为什么你的名字会让人感觉不错呢? 生:(笑)嘿嘿……(其他生也跟着笑)可能是我的名字起得太好了吧!(众笑) 师:(微笑注视着,点头)嗯……自我欣赏!有的时候自我欣赏是不需要理由的,但是需要勇气!祝贺你有这样的勇气。 (生神气地坐下) 生:我也很喜欢自己的名字。因为我叫黄俊儿,俊是代表很有才华的女子,儿就是我自己,合起来名字的含义就是:我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女子。我也愿意自己努力,实现家长在我身上寄予的期望。(师生掌声) 生:我不喜欢我的名字。因为我的名字有谐音,同学们老给我起外号。 师:可以理解。我相信不喜欢自己名字的肯定不止你自己。(转身问大家)是这样么?(部分同学频频点头) 是啊,我们的名字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是姥姥、姥爷给起的,征求我们的意见了没有? 生:没有! 师:对呀!自己的名字自己竟然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遗憾不遗憾? 生:(拖着长音)遗憾! 师:真的遗憾么? 生:真的! 师:想不想弥补这个遗憾? 生:想!(满脸兴奋,声音很响亮) 师:声音真响亮!(神秘地)好的,这节课就给你们一个特殊的权利——给自己起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名字。 (同学们没有人表示异常的激动,但是惊喜写在脸上。教师环视,停顿,然后继续提出要求)字数没有限制。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都可以,四个字,也允许。如果你自己不嫌麻烦,也不嫌麻烦别人,起五个、六个字的也没关系。如果有同学说,我不喜欢我的姓,能改掉么?能!你想改成什么都行,只要这个名字是你最喜欢的。愿意么?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渔歌子》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首词。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读来让人分明感受到作者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土心情。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夫,而是水乡二月桃花汛期之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空中白鹭,两岸桃花,色泽鲜明而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澹泊、悠然脱俗的情趣。 【学情分析】 依据课标、词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设计上,以品读词之美,领悟词之情为主线;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抓住词眼、想象画面、联系背景,让学生有层次、由浅入深地细细斟酌,从读中领会张志和追求的“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境界,感受诗词的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词中的美景,体会“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想象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古诗词的学习方法,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感悟“不须归”;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欣赏词中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及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词中的美景,体会“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教学难点: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感悟“不须归”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了解课题 1、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为什么喜欢钓鱼? 今天,我们学的词人张志和也很爱垂钓,他喜爱的原因是否跟你们一样呢?现在,让我们走进这首词中,一起去领略作者的心境吧! 2、了解词牌名。 让我们齐读课题. 了解词:这是一首词,与诗不同,句子有长有短【出示课件】,所以又叫长短句。 了解词牌名:《渔歌子》是它的词牌名。读关于词牌名的介绍。《渔歌子》原来叫做《渔父》或者《渔父乐》。后来,有人给它配上了曲子,也就是渔人唱的小曲子了,所以“子”要读轻声。 范读、齐读课题。 二、一读——字正腔圆地读。 1、练习读。有人说诗词是语言的贵族,这首词一共27个字,非常简练,因此,读的时候要字正腔圆地读,读准确。请大家甩开声音练读一下吧! 生自由大声地练习读。 2、指名读。谁来字正腔圆地读一读?(两名学生左右,老师相机点评) 3、学习生字词。 塞:还有哪些读音?【出示课件】齐读多音字“塞”的相关读音及组词。 西塞山在哪?原来,结合课文的注释可以帮我们了解文章的内容啊。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春夜喜雨》阅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图书室的学习资源,读背古诗《春夜喜雨》,发展想象,感悟古诗之美。 2、感悟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春雨的美好,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3、启迪灵性,相机发展语言,进一步拓展阅读。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春雨的美好。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杜甫的古诗以及有关春雨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一篇《春夜喜雨》。 二、简介诗人。 一个春天的夜晚,下起了雨,一位大诗人抑制不住对春雨的喜爱,写下一首赞美春雨的诗。这位诗人就是唐代“诗圣”杜甫,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春夜喜雨》。有的同学课前查阅了资料,了解了杜甫的生平和他的诗歌风格,有这方面资料的同学和大家交流。你还读过杜甫的哪些诗?(学生展示资料) 同学们,现在正是春天。我们说春天的美景是一首优美的歌曲,那么,春雨就是这歌曲中调皮动听的音符。人们为什么喜欢春雨,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平时都善于观察,大家说说你观察到的春雨吧!(学生谈春雨。) 今天我们来看看大诗人杜甫笔下的春雨是什么样的吧。 三、学习古诗,体会意境 1.指名读古诗,简介这首古诗。 提问检查学生课外收集资料、预习课文情况:你在课外了解了哪些有关古诗

的知识? 简介《春夜喜雨》的体裁:《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自由读《春夜喜雨》,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①正确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后面的词语注释,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3.检查自学情况: (1)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2)提问: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春天的一个雨夜。诗人住在成都——从书上对“锦官城”的注释可以知道杜甫住在成都。) (3)说一说自己读了诗的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字、词,在班上交流。 了解下列一些字词的意思: 乃:就。 发生:在诗中的意思是雨降落、降临。 潜:暗暗地,悄悄地。 径:小路。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也指花儿开得繁盛。“重”读zhòng。 4、朗读课文,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感情读这首诗。 讨论:题目是“春夜喜雨”,应该用欢喜轻松的语气读,读出对春雨的喜爱。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诗人为什么喜爱春雨呢?诗句中并没有一个“喜”字,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在哪儿呢?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说说对诗句的理解,体会意境。

四年级下册《渔歌子》课堂实录

四年级下册《渔歌子》课堂实录 四年级下册《渔歌子》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将带领你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词在形式上与诗有很大的区别。请看大屏幕,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江雪》是首诗,每行字数都相等,《忆江南》每行字数不同。 师:《忆江南》是首词,每行字数不象诗那样都相同,它每行字数有长有短,所以词又叫长短句。但是词每行的字数不是随意长短的,它要受词牌限制。每首词都有词牌名。有的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有的词牌名却与词的内容有关联,如张志和的《渔歌子》就是描绘渔夫悠然自得地在湖边打鱼的情景。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渔歌子) 师:谁愿意把课题读一读? 生:读 师:《渔歌子》是词牌名,“子”在这里应读第三声。全班同学齐读一读。 学生齐读。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把这首词认真读三遍,老师提三个要求:读第一遍时要把字音读准;读第二遍时要做到字正腔圆;读第三遍时能读出词的韵味就更好了。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 学生自由读词。三遍后都静下来。 师:都停下了,看来是读好了,老师来检验 一下。(课件出示生字)谁敢站起来读? 生1:读

师:“箬笠”的“箬”是翘舌音,请你再读一遍。 生1再次读。 师:谁再来把生字读一读。 生2读 全班齐读 师:有不懂的词吗? 生:没有 师:都懂了很好,可老师对“箬笠”这个词不懂,谁来告诉我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生:是用竹条和箬叶编织成的斗笠。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看书上的注释知道的。 师:“箬笠”是防雨的帽子,“蓑衣”是防雨的衣服,相当于今天的雨帽雨衣。其实结合注释理解词语是一种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生2:是防雨的帽子,我是联系上下文知道的。 师:你是根据哪句了解到的? 生2:“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知道的。 师: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还有别的方法吗? 没有人回答 师:同学们看看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 生:竹字头

《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课堂实录教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讲的就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本课是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对比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诸、竞”等5个字,理解“唯”“信然”“竞走”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划分文言文节奏。 4.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天气真不错,咱们一起去郊游吧!快看,这里有好多李子!(课件出示图片) 又大又圆的李子,我都馋得流口水了,看到这满山的李子,你会怎么做?随机采访几名同学。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个七岁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吧!(板书课题) 二、教师示范,指导朗读。 1.老师范读课文,配乐。 师:请同学们仔细倾听。 2.同学们自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件出示:摘李子识字游戏) 3.要读好文言文,在哪里停顿是非常重要的。请根据老师的提示,用铅笔在课本上划出斜线。 学生组内合作练读。

4.指名读 这篇短文共有几句?(指名答)请用数学数字在课文中标出句子的序号。随机点选学生朗读,一人一句。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比赛朗读。 三、通读全文,理解文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多遍,这个故事的意思大家一定很清楚了。我们来试试吧!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文言文我们要学会借助注释、插图来翻译,下面请小组合作,尝试翻译。1.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谁来读一读?(生读,注意节奏) 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这个词语提得真好,谁愿意来帮助他解决? (小儿:小伙伴。诸:多。尝:曾经。) 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吗? 过渡:是呀,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 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跳绳、抓蛐蛐儿、爬树……让我们一起读好第一句吧! 2.过渡:正当小朋友们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又看到了什么? 请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师: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请小朋友小组合作来说一说。 师:第一幅 (小朋友们来到了路边,他们发现路边长着一棵茂密的李树。) 师:这棵李树长在哪里?(路边。) 你怎么知道的?道边李树。 师:这就是李树,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 (李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树枝都压弯了。一个个李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把树枝都压弯了,这就叫“多子折枝”。) 大家能读好这句话了吗?想象画面读。

《渔歌子》教学设计(公开课)

《渔歌子》教学设计 一、读词语,观视频,未成曲调先有“感” 1、孩子们,准备好了吗?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特精神,漆老师期待你们出色的表现。 2、漆老师知道我们四<4>班的同学们最喜欢积累词语了。漆老师带来了三组词语,你们看——先自己轻轻地读读。 3、齐声快速朗读一下这些词语。读完了,聪明的你发现三组词都是写什么的呢?第一组……(生:颜色)第二组(生:景色)第三组……(生:心情)现在大家不看大屏幕,看看最多能记住几个? 4、短短的时间,同学们记得词语真不少。漆老师想奖励一下你们。(为了让学生注意大屏幕,师可以说:“坐好来,睁大眼睛,让漆老师能感受到你们特想要这个奖励,好吗?”) 5、播放《西塞山前》视频。看完了,你都看到了什么呢?(如果学生能用上积累的词语,要大力表扬) 6、孩子们,这个视频里不仅有这么多的美景,还包含着一首千古流传的词。 7、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题目就是——(事先写好板书,然后用东西遮起来,然后掀掉)《渔歌子》。词的句子长短不一,又叫——长短句,我们读读课题。 8、这是一个词牌名,渔歌子中的“子”不读轻声,就读三声。我们再来读读! 二、初读,读出词的节奏 1、孩子们,你们想不想读读这首词?读这首词前,漆老师有要求:每人至少读词三遍,第一遍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字正腔圆;第二遍看看能不能读出节奏来,有板有眼;第三遍要是能读出点词的味道来,那就更了不起了!听清楚了吗?开始读吧! 2、(出示整首词)谁来读给大家听?(有错误就正音,如果学生没有读错,那么为了进行词语教学,我这样反馈“刚才同学们在读词的时候,漆老师发现这几个词语读得不是很好,你们看”) 3、西塞山,“塞”是多音字,在这里读平舌音sai,四声,它还有两个读音,分别是sāi,组词“瓶塞”,sè,组词“堵塞”;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师:到了六年级,我相信你们已经学过很多古诗(课件出示) P《春夜喜雨》 师:相信这首诗同学们一定耳熟能详。谁来读一读?(生读,师随评) 师:你不但读得准确,而且读出了这首诗的韵味。在你们的理解中,1000多年前杜甫笔下的雨是一场怎样的雨呢?(好雨、喜雨、润玉无声的雨) 师:我发现同学们不但积淀深厚,而且善于提炼和概括!900 多年前,宋代大才子苏轼同样用他的才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更奇妙的雨景图,想不想领略一下?(生兴致盎然,阅读兴趣被充分激发) 师:今天咱们就来一同学习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P课件出示标题)(B 板书课题)(齐读) P作者生字、生词、易错音(字) 师:诗题很长,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1:时间是六月二十七日。 师:是的,正处盛夏,有句谚语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这是一个善变的天。 生2:我知道了作诗的地点是望湖楼。 师:美丽的西湖边的赏景楼,这是一个绝美的地方。 生3:我从“醉书”知道这是诗人饮酒之后作的诗。 师:在这六月善变的天,在这西湖绝美的地,诗人苏轼酒醉七分,诗兴正浓,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醉诗”。(课件出示) P全诗 师:自由读诗,看能否读准字音。(生自由读,教师指名读,学生读得很流利) 师:这首古诗就一个生字“遮”,注意是翘舌音,读起来容易,写起来有点难,半包围结

构,“走之”底,先写里面,注意起笔点的位置和关键笔划竖撇的写法,再写“之”写好捺。(教师范写,学生模仿写)。 师:突破了难点字,我们回过头,看能否把此诗读得字正腔圆。(生读)(齐读) 师:古人作诗讲究平仄,基本上一二声是平声,要读得舒缓,三四声是仄声,要读得短促,这样读诗,节奏感和意味就读出来了。不信,咱也试试。 (课件出示)(教师范读第一句,学生练读二、三、四句) P黑——云——翻——墨 // 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指名读,相机指导,教师打手势齐读) 师:碰到古诗你就这样读,读起诗来就有韵味了。 师:古诗的另一种美是“诗中有画”,苏轼的诗中更是蕴含着勃勃生机的动态画面,自己一边读诗,一边想想每一句诗的意思,在脑海中想象一下,看能不能看到一幅幅画面呢?(生尝试读懂诗意,读出画面) 师:可以小声说说,不明白的地方和同桌讨论一下,自己能够读懂一个词、一句话,看到一个景物都是了不起的收获。(生同桌讨论,说说诗的意思及看到的画面) 师:谁来分享下,自己所想象到的画面?一句一句来。 生1:我看到了黑色的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把山遮住。 师:这幅画面的主要景物是云。(B板书:云)老师认为把“还没有”换成“还来不及把山遮住”,更妥帖。 生2:我看到了白色的雨点像珍珠一样乱蹦乱跳着进入船里。 师:这句描写的是雨,(B板书:雨) 大家联系一下生活实际,跳入船里的有哪些雨点呢?(空中落下的和湖面上溅起的)。

六年级下语文课堂实录渔歌子_语文A版

《渔歌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塞”“蓑”“箬”“笠”四个生字、会写“塞”“鹭”“笠”,通过插图认识“箬笠”“蓑衣”,体会词的内容,并且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词中所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通过与《天净沙·秋思》中所描写景物进行对比,感悟不同景物反应不同的意境,从而感受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并养成语言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词所描绘的景色,想象画面,体会诗意并能有感情朗读。 难点:在读中入境,在读中入情,感受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一、复习导入 1、开学初,我们就学习了一首词,还记得吗? 师:词牌名是什么呀? 生:《忆江南》 师:咱们一起来背一背,《忆江南》预备起 师:看来大家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词——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写的《渔歌子》。生齐读词牌名 二、整体感知 1、师:现在请你打开书110页,自己先把这首词读两遍,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好,开始。。。读完的同学就书扣手背后坐正 2、师:这些词谁会读?(ppt:西塞山箬笠蓑衣) 生:A读(指读)(其他同学听准字音) 师:还有谁能读? 生B读 师:谁能从后往前读 生:C读 师:我们全班一起来读一遍 师:同桌两个相互检查一遍 师:有需要帮助的吗? 1 / 5第 1 页

预设一: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查字典,或者注释 师,真会学习,当我们遇不理解的字和词的时候,就是可用通过查字典或者看注释来理解字 意和词意 那你知道蓑衣吗 师:蓑衣啊就是用一种不易腐烂的草编织成可以防雨的衣服。 师:把这些生字带到这首词中你还会读吗? 师:谁来读一遍这首词 A读 B读 C读 预设一:(读的特别好)不仅字音读的准,而且啊,通过他这样读,词的味道就出来了,你 知道他在哪稍作停顿吗) 师:耳朵真灵,你也能像他这样读一遍吗? 圈错的同学快改一改 同学们书扣 师:整首词27个字就描写了9种景物,可见张志和的文学造诣,是极深的,现在,我们就 一起来想象一下这些美丽的景色 作者看到的会是怎样的西塞山呢? ppt 出示填空 ( )的西塞山

武凤霞教学实录——《检阅》

时间:7月18日上午课堂观摩实录(未经执教者整理,现场海韵诗兰记录) 地点:成都市新都区升庵中学 执教者:武凤霞(翼然)河南省濮阳市实验小学 课题:检阅 教材: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 教材: 检阅 临近七月,波兰首都华沙和往年一样准备欢庆国庆节。 在一所学校的俱乐部里,一些儿童队员正在开会,谈论参加国庆检阅的事情。 一些事情已经商定,可是从大家的表情可以看出,还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但是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 “队长,”终于有一名队员说话了,“还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游行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 俱乐部里立刻鸦雀无声。事情确实非常难办,因为博莱克左腿截肢了,现在靠拄拐走路。 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 队长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的局面:“队员们!如果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的第一排,让大家都能看见他,怎么样?他虽然腿不方便,可仍然是儿童队员,还不是一般的队员!” “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呢!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着一位拄拐的儿童队员.”一个队员大声说。 大家脸上露出笑容,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 国庆节到了。多么盛大的节日!多么隆重的检阅!街道上人山人海,楼房上彩旗飘扬,主席台上站满了国家领导人和外国贵宾。 步兵过去了,炮兵过去了,青年组织的队伍也通过了主席台。现在轮到儿童队员了。 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住检阅台。 检阅台上的人和成千上万的观众的视线都集中在这一队,集中在这位小伙子身上了。 “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议论声。 课堂现场: 课前谈话:昨天看到你们显得很疲劳,而今天见到我却很高兴,更让我感动的是有个小男孩还直问我:老师,怎么一直没有看到您啊?没有忘记我这个给你们读了两遍课文的老师,非常高兴。从八点半到现在,你们心中想的是什么?实话实说。 生:饿、想玩一会、 师:我想大部分同学都想玩。 生:武老师,抓紧时间上课,早点回家。 生:愿意吗? 师:让我感受到你的兴奋。 生:(再高兴地说。) 师:出示课件《人民解放军接受检阅》,告诉我这是在干什么? 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接受检阅。 师:什么感觉? 生:很整齐,很帅。 师:参加这些人都是千里挑一,最棒的。再看一个。

《春夜喜雨》教学实录1

《春夜喜雨》教学实录1 师:诗歌是人类最优美的语言,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上,唐朝是最辉煌的时期,其间曾出现无数诗人。在这众多的诗人中间,著名文学家韩愈独独推崇两个人。他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我们知道是“李白”,那这个“杜”是谁呢? 生:(齐答)杜甫。 师:对于杜甫,我们并不陌生,大家还记得以前曾学过他的什么诗? 生:学过他的《绝句》。 师:你能背背这首诗吗? 生:(大声而流利地背诵《绝句》) 师:背得真流利!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另一首诗——《春夜喜雨》。 (出示全诗) 师:请同学们看这首诗,它属于哪一类? 生:它属于律诗。 师:几言律诗? 生:五言律诗。 师:要学其诗,先知其人。让我们走近杜甫,初步了解其人其诗。 (出示杜甫的简介) 师:谁来读一读? 生:(大声朗读杜甫的简介) 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我们学习古诗时一定要多读。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自己的韵味,并根据注释,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生:(自由朗读,并根据注释自学) (出示全诗) 师:谁愿意读一读这首诗? 生:(高声朗读) 师:声音响亮,读出了节奏,有自己的韵味,非常好!但是有一个字音没有读准,谁听出来了? 生:“花重锦官城”中的“重”字读错了,应该读“zhònɡ”。 师:请同学们看注释,然后选择正确的读音。 生:(认真看注释) 师:知道应该读什么音了吗? 生:(齐答)应该读“zhònɡ”。 师:非常正确!谁再来读一读? 生:(大声朗读) 师:达到了老师提出的读书要求,真棒!全班同学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 生:(全班齐读) 师:请同学们看诗题,这四个字中,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生:喜。 师:诗人因何而喜? 生:因这场春雨而喜。 (板书:雨) 师:那春雨有何令人欣喜之处呢? 生:春雨能滋润大地。 生:春雨能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生:春雨过后,我们能看到美丽的景色。 师:说得真好!其实,雨是一种极其平常的自然之景,本来无所谓喜与不喜,可进入诗中就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依托。因此,同是写雨,作者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

武凤霞生命生命教学实录图文稿

武凤霞生命生命教学实 录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武凤霞《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小学武凤霞一、在揭题中交流——引发生命的思索 师:我写一个词,相信大家都认识。(板书:生命)大家一起读。生命是什么呢你问过自己吗 (教室里一片沉默,老师走到几个同学面前,把话筒递过去。) 生:(依然坐着,不好意思地)我没有想过。 生:(抓抓脑袋)我也没有想过。 师:我知道,很多同学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猜猜我想过吗 生:(刚才的沉重马上一扫而光)想过。 师:(笑问)为什么猜测我想过呢 生:如果武老师没有想过,就不会给我们出这个问题了。 生:老师没有想过的话,就没有把握上好这节课了。 生:因为武老师比我们大,又是老师,当然应该想过。 生:我觉得你可能想过,但不知道自己想得对不对,所以拿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师:谢谢同学们的信任,说实话,我和你们一样,从没想过“生命是什么”的问题。但是,有人想过,就是她。(出示课件:杏林子照片)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师生齐说:杏林子)杏林子是我国台湾一位着名的作家,在她的眼里,生命到底是什么呢(板书:生命把题目补充完整) 师:你发现了吗,这个题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生:“生命”在题目里出现了两次。 师:我们过去学的文章题目一般都是一个词,或者是一句话,而这一次的题目是两个词,并且两个词—— 生:重复。 师:这样的题目你会读吗你来! 生:生命(停顿)、生命 师:她会读,她知道在这两个词语之间要有所—— 生:停顿。 师:对!要有停顿,不要连起来读它,谁再读 生:生命(停顿)生命(第二个词音量加大加重) 师:她也会读,你知道我为什么说她也会读吗 生:他把第二个生命加强调了。 师:对,他读出来的两个词语在声音的高低、轻重上的变化,读出了区别,所以,你也会读,我们一起来读。(生读:生命!生命!)点评:这里的读课题,不在于学生能够理解多少,而在于让学生对课题的内涵初步有感悟,同时放松情绪,教师也借此从一个侧面了解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在阅读中品悟:触摸生命的脉搏 (一)初读感知文章内容 师:预习课文了没有谁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先读第一段。 生: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渔歌子 课堂实录

2016.11.3 李艳《渔歌子》美读古诗文课课堂实录 师:下午好孩子们 生:老师好 师:首先让我们静静的来欣赏一首视频:(《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在刚才的这段视频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什么? 生:若隐若现的山 生:白鹭在水上飞 生:一位披着蓑衣的渔翁 师:看来大家都看的非常仔细 生:我还看到了如梦如幻的山 师:在这段视频中,为我们呈现了一副“山、水、渔翁”的画面。那这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又是一位怎样渔翁呢?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在这一段视频中,还隐藏着一段流传千古的名篇,谁知道? 生:《渔歌子》。 师:请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 师:作者是张志和,唐朝人,渔歌子是词牌名。子在这里读第三声,一起读。读出精气神。生:渔歌子。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生:长相思青玉案采桑子卜算子…… 师: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像《渔歌子》、《忆江南》这样的词牌名是可以直接表现词的主要内容的。下面请大家大胆的猜一猜,渔歌子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生:一位渔翁钓鱼 师:他是抓住“渔”字来猜的。结合“歌”字猜一猜。 生:一位渔翁在钓鱼的时候唱歌。 师:既然是唱歌,他的心情一定是愉快的,声音也是有节奏的。让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用一种愉快的声音,再来读: 生:渔歌子 1)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请你仔仔细细读上两遍,注意读准字音。 谁来读? 生读 师:他读对了吗?(对)请你把认为难读的字,再领大家读一读。 生:西塞山。 师:注意,塞是多音字。在这里读四声,连读两遍。注意读出词语的节奏,师范读。生读。鲑鱼箬笠蓑衣 再读箬笠,蓑衣。 师:请看这是什么(出示图片)箬笠是用竹叶或者竹篾编的帽子。蓑衣是用茅草编成的衣服。箬笠和蓑衣古时候常用它来避风雨。 师:生字已经很好了,这首词你能读的更好。一起来读。 师:在古时候,词是用来唱的,所以词句有很强的音乐感,读的时候,讲究抑扬顿挫。(师打节奏读)一起来试试。齐读。

雨霖铃 公开课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 一、导语: 提起唐宋文学,同学们首先能想到哪个词?(对,就是“唐诗宋词”)在教材必修三中我们已经品鉴了唐诗中的一些精华之作,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词中的一首代表作《雨霖铃》,共同来赏析宋词之精粹。 二、(回顾关于“词”的基本知识和)介绍作者 (展示“走近柳永”——小组汇报预习情况) 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所以又称为“诗余”“曲子词”等。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规定(旋律、节奏、文字、音韵结构)——“填词” 词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流派风格:豪放(苏辛)和婉约(柳永、秦观、李清照) 字数:小令(59以下)中调(59-90)长调(90以上) 段数: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段落叫阙或片)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由于他的生活环境及其他各方面的条件,成为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他的作品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年近半百方才进士出身。曾授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词作极佳,流传甚广。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乐舞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名字抹去。柳永自称:“奉旨填词。” (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很有点叛逆精神。其实这只是失望之后的牢骚话,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他在《如鱼水》中一方面说“浮名利,拟拚休。是非莫挂心头。”另一方面却又自我安慰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因此,他在科场初次失利后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战科场。仁宗初年的再试,考试成绩本已过关,但由于《鹤冲天》词传到禁中,上达宸听。等到临轩放榜时,仁宗以《鹤冲天》词为口实,说柳永政治上不合格,就把他给黜落了,并批示:“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再度的失败,柳永真的有些愤怒了,他干脆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无所顾忌地纵游妓馆酒楼之间,致力于民间新声和词的艺术创作。官场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才子词人柳永,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当时教坊乐工和歌姬每得新腔新调,都请求柳永为之填词,然后才能传世,得到听众的认同。柳永创作的新声曲子词,有很多是跟教坊乐工、歌妓合作的结果。)

特级教师《匆匆》课堂教学实录集

特级教师《匆匆》课堂教学实录集 支玉恒《匆匆》教学实录 (支玉恒:中学高级教师,1939年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师:你们看到我,对我有什么感觉? 生:似曾相似 师:你觉得你对我有似曾相似的感觉吗? 生:我觉得您很慈祥。 师:你别惹我生气。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师:刚才可能向老师到班上向你们说了一些我做的错事,是吗?见到了现在有些失望了是吧? 生:没有 师:知道我姓什么吗? 生(齐答):“支”。 师:向老师说你们猜了半天,但不知道是哪个“支”? 生(齐答):是。 师:举起写字的右手,跟着我写“一横,交*一竖,然后底下又一次的‘又’。” (生举右手跟老师一起写) 师:知道了没有。 生(齐答):知道了 师:叫我一声:—— 生(齐呼):支老师好 师:非常好,不但带上支老师,而且还带上一个好。有一次我讲课,我也是这样(用手书写支),他们就叫我“支——”。(生笑) 师:你们比他们强多了,是吧。上课害怕不害怕? 生(高声齐答):不害怕! 师:后面有那么多老师都虎视眈眈地看着我们,你们不害怕吗? 生(齐答):不害怕! 师:我可比不了你们,我还真有点害怕。可能你们面朝这边,看不见老师们,老师们的眼睛瞪得有多大,目露凶光,你们也看不见,可能瞪着我呢?我比你们害怕,听我说话就有点上气不接下气,是吧?真的,真的有点害怕,心跳得挺厉害。你起来(一生站起)你代表大家拿手来摸摸我的心跳得厉害不?(让生摸自己右边) 生:老师,摸错了,应该摸这边(众笑) 师:这说明我怎么样了? 生:太害怕了。 师:太害怕了,我都不知道自己心在哪边跳,到处都在跳,不害怕,咱们就可以上课了,是吧,知道上什么课吗? 生(齐答):知道 师:一起说——

《渔歌子》课堂实录完美版

《渔歌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塞”“蓑”“箬”“笠”四个生字、会写“塞”“鹭”“笠”,通过插图认识“箬笠”“蓑衣”,体会词的内容,并且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词中所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通过与《天净沙·秋思》中所描写景物进行对比,感悟不同景物反应不同的意境,从而感受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并养成语言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词所描绘的景色,想象画面,体会诗意并能有感情朗读。 难点:在读中入境,在读中入情,感受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一、复习导入 1、开学初,我们就学习了一首词,还记得吗? 师:词牌名是什么呀? 生:《忆江南》 师:咱们一起来背一背,《忆江南》预备起 师:看来大家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词——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写的《渔歌子》。生齐读词牌名

二、整体感知 1、师:现在请你打开书110页,自己先把这首词读两遍,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好,开始。。。读完的同学就书扣手背后坐正 2、师:这些词谁会读?(ppt:西塞山箬笠蓑衣) 生:A读(指读)(其他同学听准字音) 师:还有谁能读? 生B读 师:谁能从后往前读 生:C读 师:我们全班一起来读一遍 师:同桌两个相互检查一遍 师:有需要帮助的吗? 师:有谁知道箬笠是什么? 生:就是帽子

师:什么样的帽子你知道吗? 生:用竹叶编成的 预设一: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查字典,或者注释 师,真会学习,当我们遇不理解的字和词的时候,就是可用通过查字典或者看注释来理解字意和词意 师:这个词你会读吗 生读词 那你知道蓑衣吗 师:蓑衣啊就是用一种不易腐烂的草编织成可以防雨的衣服。 师:把这些生字带到这首词中你还会读吗? 师:谁来读一遍这首词 A读B读C读 预设一:(读的特别好)不仅字音读的准,而且啊,通过他这样读,词的味道就出来了,你知道他在哪稍作停顿吗) 师:耳朵真灵,你也能像他这样读一遍吗?

杜甫古诗《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杜甫古诗《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教学目标: 1、有节奏的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以字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体味诗词推敲字句的妙处。 3、品读杜甫,感受杜甫忧国忧民之情。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解读教材;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准备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背诵杜甫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本单元所学都是诗歌,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其间出现过无数的诗人,他们如繁星璀璨夺目。在这众多的诗人中间,

著名文学家韩愈独独推崇两个人,他曾经说过:“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我们知道是李白,那“杜”呢?对,就是杜甫。对 于杜甫我们并不陌生,哪位同学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杜甫的诗? 2、生积极吟诵学过的杜甫的诗句。 3、师:我们知道杜甫的那么多的诗句,那你对他又了解多少呢? 4、生简介杜甫。 5、师:杜甫的诗有着绵远悠长的意境和满腔忧国忧民的热忱,使得杜甫成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而他的诗也号称“诗史”。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板书 课题) 二、初读 1、生自由读诗,读正确通顺。 2、指名读诗。评价。 3、师: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这是古诗学习的第一步,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高度浓缩的,虽然只有寥寥数字,但其中的丰富内涵却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诗人的内心世界更不是我们轻易可以触摸得到的。所以,我们还要沉下心来,静静地读,细细地品。请大家借助注释,赏析和工具书认真地品读理解,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4、生自主理解诗句。 三、品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