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电子学基础复习

第一章

1、RC、RL 的充放电过程

RC:在充放电过程中,电容上的电压随时间按指数规律变化,变化速度取决于时间常数t, t=RC,当电阻固定时,电容 C 越大,充放电时间越长。

RL :当RL回路与电源接通时,由于自感电动势的作用,电路中的电流i随时间按指数规律增长,随着时间的增加,电流i逐渐上升,最后趋于稳态值E/R,而自感电动势则逐渐减小,最后趋于零。

2、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及计算

3、电感、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特性

电感L :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

电容 C :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

4、产生谐振的条件

RLC 串联电路:感抗等于容抗,此时处于串联谐振状态

LC 并联回路:容抗等于感抗,此时处于并联谐振状态。

5、常见的无源滤波电路仅有电阻、电感、电容等无源器件组成的滤波器称为无源滤波器,可滤除一次或多次滤波,

单调谐滤波器、双调谐滤波器、高通滤波器都属于无源滤波器。

RC串联电器:信号频率越高,U C/U越小,反之越大,U R/U随信号频率升高而增大0,这种特点使RC

电路具有滤波作用。

第二章

1、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晶体二极管:晶体二极管为一个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形成的特殊的空间电荷区,称为PN结。PN 结具有正向偏置时导通,反向偏置时截止的单向导电性。

晶体三极管:有一块半导体上的两个PN结组成。根据材料不同,可分为锗管和硅管,根据排列方式不同,可分为NPN 型和PNP 型。发射区掺杂浓度最高,以便于提供足够的载流子;基区做的很

薄,掺杂浓度最低,以便于载流子通过;集电结面积最大,以便于收集载流子

输入特性:U CE=0时,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与二极管的正向特性曲线一样,U BE>发射结

死区电压时,I B开始导通,I B随U BE的增加而增加。

输出特性:1)放大区: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三极管导通,具有放大作用;

2)截止区:发射结及集电结均反向偏置,三极管基本不导通,不具有放大作用;

3)饱和区:发射结及集电结均正向偏置,三极管导通,但不具有放大作用

2、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及交流等效电路的分析、相关计算

静态工作点:当放大电路没有信号输入时,电路中各处电流和电压都是恒定的直流量,这种工作状态称为静态。决定静态工作点的主要参数为I B、I C和U CE(解析法计算、图解法分析)

第三章

1、负反馈电路的四种形式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

2、差分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1)由两个晶体管组成。电路结构对称,T i、T2管的特性和参数相同,具有相同的温度特性和静态工作

点;2)当温度升高时,两管都产生零点漂移,两管的集电极电流都增大,电位都下降,由于差分管对称,两边变化量相等,所以输出电压u0=0,故由温度变化引起的零点漂移被有效抑制。

3、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1 )2)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控制作用或场效应管的电压控制作用将电源的功率转换为按输入信号变化的

电流,经过不断的电流及电压放大。

第四章

1、理想集成运放的模型

理想模型:开环电压增益:A ud i®;差模输入电阻:r id^^;共模输入电阻证宀®;开环输入电阻r0

T 0;共模抑制比K CM RR

2、基本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分析及计算

3、集成运放在信号测量及处理方面的电路分析

第五章

1、振荡电路的构成、原理

组成:放大器、正反馈网络、选频网络和稳幅环节

原理:通过正反馈使整个电路的信号振幅不断增长,而放大器的非线性则使信号振幅减小,信号最后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幅度,从而形成一定幅度的稳定振荡

2、振荡电路的频率计算

3、石英晶体的等效电路

4、矩形波发生器的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第七章

1、单相整流电路的形式及相关计算

2、滤波及稳压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开关型稳压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4、可控硅的结构及导通条件

1、支路:在电路中通过通过同一电流的每个分支电路。

2、节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汇合点。

3、基尔霍夫二:沿任一闭合回路的电势增量的代数和等于零。

4、暂态过程:当电容或电感接入电路时,电容或电感两端的电压从一个稳定状态变到另一个新的稳定状态经过的

一个过程。

5、正弦交流的三要素:幅值,角频率,初相位

6、串联谐振:在RLC串联电路中,如果感抗x2等于容抗xc,此时电路处于串联谐振。

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特征:1、电路的总阻抗等于电阻R,其值最小,电路中电流最大。2、电源电压与电路中的电流同相位时,电流呈现纯电阻。3-电感的电压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在数值上相等

但相位相反,对整个电路不起作用。

7、并联谐振:当Ic 等于IL 时电流I 总为零,LC 并联回路总抗阻无穷大。这时电路处于并联谐振。

并联谐振发生时的特征:1、回路的总阻抗最大,且Q值越高,阻抗越大,当外加信号频率偏离fO时, 回路阻抗明显变小;2、总阻抗呈纯电阻时,总电流i 与回路两端的电压u 相同相位,即两者

的相位差①=0; 2、两支路的电流很大,而总电流却很小,且支路电流是总电流的双倍。

8、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

9、本征半导体:纯净的不含杂质的且有晶体结构的半导体。

10、杂质半导体:含有杂质的半导体。

11、N 型半导体,含有五价磷的

12、P 型半导体,含有三价硼的

13、PN 结截止:由N 区指向P 区的反向电流非常小,它主要来自少子漂移的贡献

14、PN 结:p 型和n 型之间的空间电荷区。

15、PN 结的单向导电性:正向偏置式PN 结导通,反向偏置时PN 结截止

16、NPN型三极管:要求基极电位高于发射极点位,集电极电位高于基极电位,Uc大于Ub大于Ue

17、PNP 型三极管:要求Uc 小于Ub 小于Ue

18、Au (电压放大倍数):输入信号电压和输出信号电压只比Ua=U0/Ui

19、导电特性:单向导电性。pn 结外加正向电压。

20、电压放大倍数:直接判断放大电路放大能力的重要指标

21、输入电阻:放大电路对信号源或前级电路所呈现的电阻称输入电阻

22、输出电阻:放大电路对负载或后极电路所呈现的电阻

23、失真:放大电路的输出波形与输入波形有偏差

24、静态: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状态

25、生物电信号的基本特征: 1.频率特性2.幅值特性3.噪声强

26、反馈: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某种电路(反馈电路)引回到放大器

输入端的过程

27、正反馈:若反馈信号增强外加输入信号,使放大倍数增大

28、负反馈:若引回的反馈信号削弱外加输入信号作用,使输入信号减小从而引起放大器放大倍数降低

*29 、零点漂移:输入电压为零,输出电压缓慢变化的现象

30、零点漂移抑制:对称差分放大电路对两点所产生的同向漂移都具有抑制作用

31、差分放大器中R E起的作用?

射极电阻R E的主要作用是稳定工作电路静态工作点,从而限制每个三极管的漂移范围,进一步减小零点漂移。

31、RE 对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各有什么影响?

用于电路结构对称,流过R E的信号电流互相抵消,R E上的差模信号压降为零,可视为短路,因此

R E基本上不会影响差模信号的放大(增大发射极电阻R E,共模抑制比增大)

32、是否R E的阻值越大越好,为什么?

如果R E过大,抑制零漂的作用就会越显著,但在U CE一定时,过大的R E会时集电极静态电流过小,

造成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过低,不利于差模信号的放大。

33、共膜抑制比:放大电路对差模信号的放大倍数和对共模的放大倍数之比Kcmr=201g A d/Ac

34、功率放大器的特点:1.输岀尽可能大的功率2.效率较高3.尽量减小非线性失真4.分析方法

甲类工作状态:在输入信号的整个周期内都有电流流过三极管

乙类工作状态:lcq=0 Uceq=Ucc

35、虚地:两个输入端点位近似相等,相当于短路,但内部并未短裤

36、接地:其中一个输入端接地时,另一个输入端也为零点位

37、自激震荡器原理:一是基本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为Ua。二是反馈电路,反馈系数F

38、相位平衡条件:1.反馈信号U f与输入信号Ui同相位,即U f与U i的相位差差鸟正负2npai(n=0.1.2.3.

2•幅度平恒条件:反馈信息U f应大于或等于输入信号U i

39、正弦波震荡器组成:基本放大器正反馈电路选频电路

一、填空

1•常用的BJT具__________ 作用,此时应工作在放大状态;而FET管是一种压控型

的有源器件,其二种特性曲线为转极特性和漏极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PNP管共射放大电路中,输入为正弦波,输出为顶部失真,即饱和失真,原因是静态电流IB过

大__________ ,可采用减少静态工作点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进行调节。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想集成运放A Od = 无穷大___ ________________ r Id = ,r o= 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K CMR=无穷

大_____ 。

4.OCL乙类功放电路,常岀现交越失真___________ ,静态时,要保证输岀电压为_0 _____ ,如电源电压为

V cc,忽略管压降,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有效值为0.707VCC ________ ,转换效率等于78.5% 。

5. 在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稳压管稳压的直流电源电路中,测得滤波后的电压为12V,则变压器副边电压

U2= 10V ;整流后输出端的U O(AV)= 9V _______ ,脉动系数S=Q6Z _________ ,二极管最大反向峰值

电压U RM= 14.14V ___________ 。

6. BJT放大电路包括共射、共集和共基三种组态,其中共集组态输岀电阻最小,

共集组态无电压放大能力。

7.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_____________ 特性,其理想模型为晶体二极管_________________ ;稳压二极管应工作

在 __________ 状态,双向稳压管的符号为课P24 ________ 。

8. 集成运放电路中的三极管可构成电流源电路,其作用是放大电压提供合适的Q

点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作为有源负载______________ ;输入级常用差分放大________________ 电路,而输岀级常用互补耦合

电路。

9. 根据工作信号的频率范围,滤波器可分为四大类,它们是低通滤波器(LPE)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通滤波器(HPF)__________________ ,带通滤波器(BPF)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带阻滤波器(BEF)。

10. 在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稳压管稳压直流电源电路中,变压器副边电压为10V,则整流后的U O(AV)= 9V ______ ,滤波后的U O(AV)= 12V ,滤波电路放电时间常数应满足Rlc>=(3-5)T/2 __________ ,电容器常选用大容量电解电容器。

11. 测得某放大电路中的BJT三个电极A B、C对地电位分别为V A=-9V,V B=-6V,V C=-6.2V,则A B、C三端分别是集电极,基极, 发射极,管型为PNP 。

12. NPN管共射放大电路中,输入为正弦波,输出为底部失真,即饱和失真,原因是Q点过高,接

近饱和区_________ ,可采用增大Rb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 减小Rc进行调节。

13. 差分放大电路主要是用来抑制零漂_________ ,希望其差模电压增益大(大还是小);共模抑制比的

定义是Kcmrr=Ad/Ac _________ ,其值越大___________ 愈好。

14. 甲类、乙类、甲乙类和丙类功放电路中三极管的导通角B分别为_260_________________ 、

180 _____________ 、180< 9 <360 ___________ 和 _ B <180 ______________ 。

15. 串联型直流稳压电路调整管工作在放大工作 ________ 状态,调整管应选择大功率三极管,其|CM 为>lmax _________ ,U(BR)CEO为>Uimax-Uomin _______ 。

16. 常用的BJT具有________ 作用,此时应工作在放大_____________ 状态;而FET管是一种上

控型的有源器件,其二种特性曲线为转极特性和漏极特性

17、半导体三相管工作在放大状态时,测的二个极的电流如图所

示。

管脚①②③分别是

集电极发射极和_____________ 极。

18、根据工作信号的频率范围,滤波器可分为四大类,它们是_LP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PE ______________ ,BPF _________________ 和BEF ___________________ 。

集成运放的输入级常用差分__________ 放大电路,输岀级常用互补耦合______________ 放大电路;集成功放

常用OTL 和OCL 电路。

20. 在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稳压管稳压的直流电源电路中,测得滤波后的电压为12V,则变压器副边电

压U2=-10V ______ ;整流后输出端的U O(AV)=_9V ____ ,脉动系数S= _____________ ,二极管最大反向峰

值电压U R M= 14.1V __________ 。

21. BJT三极管工作的三种组态为放大、截止和饱和,其特性曲线常用输入曲线

和输岀______________ 来表达。

22. 差分放大电路主要用来抑制零漂_______________ ,共模抑制比定义为Kcmrr=Ad/Ac ___________ ;理想集

成运放A od = 无穷大,r Id 无穷大

23. 引入负反馈的原则是:为了减小输入电阻,引入 并联 负反馈,稳定输出电流,应引入 电流 负

反馈;负反馈能扩宽 频带和增大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24. 甲类、乙类、甲乙类和丙类功放电路中三极管的导通角 9分别为360 ______________ 、 180 ___________ 、 180<

9 <360 __________ 和 _ 9 <180 ____________ 。

25.

在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稳压管稳压的直流电源电路中,测得滤波后的电压为 12V ,则变压器副边电

压6= 10V

;整流后输出端的 U O (AV )= _______ ,脉动系数S= 0.67 _________ ,二极管最大反向峰

值电压 U RM = 14.14V _________ 。 26. 常用的BJT 具有

___________ 作用,此时应工作在 放大 ____________ 区;其三种组态为共射、

共基 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 。 27. 集成电路中的电流源的作用是 减小共模放大倍数 _______________ , 增加共模抑制比 _______________ ;集

成电路中的二极管常用

三极管

构成,为了获得很高的B ,常采用 复合管

28. 根据工作信号的频率范围,滤波器可分为四大类,它们是 高通滤波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低通滤波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带通滤波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带阻滤波

■器

29. 为了提高输入电阻,稳定输出电压,放大电路应引入 _____________ 负反馈,能 扩宽

带,增大

放大倍数的稳定性和 减小 ___________ 非线性失真。

30. 串联型直流稳压电路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 采样环节 __________________ , 基准环节 _______________ ,

放大环节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

二、选择题

1. 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 5K ,反向电阻为500K ,该二极管的性能为(B )。 ① 短路

②正常 ③断路

2.

二个NPN 管组成的复合管,其电流放大倍数等于 ( B )。

二管B 之和 ②二管B 之积 ③等于单管的B

BJT 三个电极 A 、B 、C 对地电位分别为 V A =-9V

V B =-6V V C =-6.2V,则电极 A 是(A ) ①

发射极

②基极 ③集电极

4. 集成运放的输入级采用差分放大电路是因为可以 ①

减小温漂 ②增大放大倍数

5. 对于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当f=f H 时,U O 与U i 的相位关系是(C )。 ① -450

②-1350 ③-2250

6.

欲减小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增

大带负载能力,放大电路中应引入 ( A

)负反馈。

① 电压串联

②电压并联

③ 电流串联

7. 二阶压控电压源低通滤波器在高频段幅频特性的变

化规律为

(B )

3.测得某放大电路中的

③提高输入电阻

①-20dB/十倍频

②-40dB/十倍频 ③40dB/十倍频

8. 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起振条件是(C )

①A U 小于 3 ② A U 等于 3 ③ A U 略大于3

9•甲乙类功放电路功放三极管的导通角B为( B )。

①9 =2n ② n< 9< 2n ③ B =n

10. 三端集成稳压器W78L05 的输出电压、电流等级为( A )。

①5V/100mA ②-5V/ 500mA ③-5V/ 100mA

11. PN结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A ) 。

①变窄②基本不变③变宽

12. 测得某放大电路中的BJT三个电极A、B、C对地电位分别为VA=9V VB=6VVC=6.7V,则A端是(B )

①基极②集电极③发射极

13. 集成运放电路选用差动放大电路的原因是( A ) 。

①克服温漂②提高输入电阻③稳定放大倍数

14. 当信号频率等于放大电路中的 f L时,增益将比中频时下降(B )。

① 3dB ②-3dB ③ 0dB

15. 集成运放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是因为( C ) 。

①可获得在的放大倍数②减小温漂③集成工艺难于制造大容量电容

16. 为了提高输入电阻,稳定输出电压,放大电路应引入( A ) 负反馈。

①电压串联②电压并联③电流串联

17. 如要将方波电压信号转换成三角波信号,应选用( C ) 电路。

①反相比例运算②加法运算③积分运算

18.OCL乙类功放电路中,输出电压的波形常出现

①交越失真②零点漂移③频率失真

19. 各种电压比较器中,抗干扰能力强的比较器是

①过零比较器②单限比较器③滞回比较器

200. 三端集成稳压器W79L18的输出电压、电流等级为

① 18V/500mA ②-18V/100mA -18V/500mA

21. 稳压管的稳压区是其工作在( C ) 。

①正向导通②反向截止③反向击穿

22. BJT 电路中,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且有放大能力的组态是( C )

① CE ② CC ③ CB

23. 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等于( A ) 。

①最后一级的输出电阻②各级输出电阻之和③第一级的输出电阻

24. 为增加电压放大倍数,集成运放的中间级多采用 (A ) 放大电路。 ② CB ③CC 25.

对于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当 f=f L 时,U O 与U 的相位关系是

①电压串联

② 电流并联 ③ 电流串联

27.理想运放的输出电阻的阻值为 (B )

③ 无法确定

28.电压比较器的U o 只有高、低电平,U o 在U I 过U T 时的跃变方向决定于 ①U I 作用于运放的输入端②阈值电压U T 的大小③输出电压U 。的大小

29.OTL 功放电路中,调节静态工作点时,输出端电位应等于

(B ) ③V cc

30.三端集成稳压器W79L05的输出电压、电流等级为(C )

31、PN 结加反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 (A )

32、NPN 管组成的共射放大电路,Q 点设置太高,输岀电压的波形会岀现( 33、三种电压放大电路中,输出电阻最小,无电压放大能力的组态是( 34、LC 正弦波振荡电路输出波形最好的振荡电路是

(C )° 35、对于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当 f =f H 时,u O 与w 的相位关系是(

37、理想运放的共模抑制比的大小为 (B )

③ 无法确定

38、如右图为一电压比较器, R= R = 10K Q ,

① -3V

② 3V ①+4^ ②-135 0 ③-900

26.欲从信号源获得更大电流,并稳定输出电流, 电路应引入 负反

馈。 ①CE

①-5V/1.5A

② -5V/ 500mA ③ -5V/ 100mA

①变窄

②基本不变 ③变宽

①截止失真

② 饱和失真 ③不失真

①CE

②CC ③CB

①变压器反馈式

② 电感三点式

③ 电容三点式 ①-45 0 ②-135 0 ③-2250

36、欲从信号源获得更大电流,并稳定输出电流, 电路应引入 负反馈。 ①电压串联

② 电流串联 ③ 电流并联 U REF =3V ,其阈值电压大小为(

A )°

③ 0V

39、功放集成块LM386,调节静态工作点时,输出端电位应等于 (B ) ① 0 ② V CC /2 ③ V CC

40、三端集成稳压器 W79L12的输出电压、电流等级为(C )

43.OCL 乙类功放电路中,输出电压的波形常出现

2. 理想集成运放的输入电阻的大小为 (

同负载电阻有关

3.OCL 功放电路中,调节静态工作点时,输出端电位应等于

① 0 ② V cc /2 ③ V cc

4. 电压比较器的U o 只有高、低电平,U o 在U I 过U T 时的跃变方向决定于(B ) ①U I 作用于运放的输入端②阈值电压U T 的大小 ③输出电压u 。的大小

5. 三端集成稳压器 W79M18勺输出电压、电流等级为(A ) 。 ① 18V/500mA ②-18V/100mA ③-18V/500mA ① 12V/100mA ② -12V/500mA ③ -12V/100mA

41. 测得某放大电路中的 BJT 三个电极A 、B 、 V B =-6V V C =-6.2V, 则 B 端是(B ) 。

① 基极 ② 集电极 C 对地电位分别为 V A =-9V ③ 发射极

42. 理想集成运放的共模抑制比的大小为 (

② 取决于 A Od ③3

① 交越失真 ② 零点漂移 ③ 频率失真 44. 三端集成稳压器 W7924的输出电压、电流等级为

① -24V/1500mA ②-24V/100mA ③ -24V/500mA

45. 集成运放电路中, 输入级常用( A )放大电路。

① 差分放大 ②互补输出 ③ 共基放大

1•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 5K ,反向电阻为 ② 正常 ① 短路 500K ,该二极管的性能为(B 断路

)。

医学影像学的知识点

医学影像学的知识点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研究利用各种影像技术对人体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它通 过采集、处理和解释医学影像来提供医学信息,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将介绍医学影像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影像学的分类、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及常见的疾病诊断。 一、医学影像学的分类 医学影像学可以分为放射学和超声学两大类。放射学主要利用X射线、CT、MRI、核医学等技术进行诊断,而超声学则是利用超声波进行诊断。 1. 放射学 放射学是应用X射线和其他高能量辐射进行诊断的学科。常见的放射学检查方法包括: (1)X射线检查:通过投射X射线到人体,利用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能 力不同来获得影像信息。常见的X射线检查包括胸部X射线、骨骼X射线等。 (2)CT扫描:CT扫描是通过旋转的X射线束扫描人体,然后利用计算机将 扫描结果转化为横断面影像。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常用于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的检查。 (3)MRI检查:MRI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得人体内部的详细结构信息。相比于X射线,MRI对软组织的显示更为清晰,常用于脑部、骨关节等部位的检查。 (4)核医学检查:核医学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来诊断疾病。常见的核医学检查 包括骨扫描、心脏核素显像等。 2. 超声学

超声学是利用超声波进行诊断的学科。超声波是一种高频声波,可以穿透人体 组织,并通过回波来获得影像信息。常见的超声学检查方法包括: (1)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常用于妇科、产科、心脏等领域,可以检查器 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一种通过超声波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方法,常用于心脏病的诊断和评估。 二、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1. X射线检查 X射线检查是最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它可以用于检查骨骼、胸部、腹 部等部位的病变。在X射线检查中,患者需要站立或躺下,将被检查的部位暴露 在X射线束下,然后医生会拍摄一张或多张X射线片。 2. CT扫描 CT扫描是一种通过旋转的X射线束扫描人体来获取影像信息的方法。它可以 提供更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并且可以进行三维重建。CT扫描常用于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的检查。 3. MRI检查 MRI检查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得人体内部的详细结构信息。相比于X 射线,MRI对软组织的显示更为清晰。MRI检查常用于脑部、骨关节等部位的检查。 4. 超声波检查 超声波检查是一种利用超声波进行诊断的方法。它可以检查器官的形态、结构 和功能,并且无辐射,安全性高。超声波检查常用于妇科、产科、心脏等领域。

《医学电子学基础》理论教学大纲(医学影像、医学检验)

《医学电子学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专业使用) Ⅰ前言 《医学电子学基础》是一门新兴学科,随着电子仪器和电子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医学工作者、医学生学习一些电子学的基本知识的要求日益迫切,医学电子学作为医学院校影像、检验专业本科生选修课或必修课的需求也成为必然。本课程以加强影像学、检验专业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的,为学生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教学内容概括:电路基础,半导体器件,放大器基础,集成运算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脉冲电路,直流稳压源,医用电极,医用换能器,生物医学信号检测、记录和处理等章节内容。以及与教材相配套的医用电子学实验。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中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54学时;理论34 学时;实验20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为1.7∶1。四教材:<<医学电子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陈仲本,2版,2005年。 Ⅱ正文 第一章电路基础 一教学目的 电路理论是在物理学中的电磁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是电子技术的基础,其分析和综合方法已在各种仪器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章将介绍直流电路、电路的暂态过程、交流电路和四种常用滤波电路等,为后面学习电子线路打下基础。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直流、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二)掌握电压源、电流源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的规律。 (三)掌握叠加原理、戴文南定理和诺顿定律。 (四)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五)掌握R、C、L的电路特性及其串并联特性。 (六)熟悉常用滤波电路的四种形式。 三教学内容

医学影像电子基础习题答案

医学影像电子基础习题答案 医学影像电子基础习题答案 在医学影像领域,电子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电子基础习题可以帮助医学 影像专业的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下面是一些医学影像电子基础 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对学习者有所帮助。 习题一:什么是医学影像学? 答案: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研究利用各种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它通过采集、处理和解释医学图像,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并制定相应的治 疗方案。 习题二:医学影像学的分类有哪些? 答案:医学影像学可以分为放射学、超声学、核医学和磁共振成像等几个主要 分类。放射学主要使用X射线和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成像;超声学使用超声波进 行成像;核医学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成像;磁共振成像则利用强磁场和无线 电波进行成像。 习题三:医学影像学中的DICOM是什么意思? 答案:DICOM是医学影像和通信标准(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的缩写。它是一种用于存储、传输和打印医学影像的标准格式。DICOM格式可以保证不同设备之间的影像可以互相兼容和交流。 习题四:医学影像学中的PACS是什么意思? 答案:PACS是医学影像存储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的缩写。它是一种将医学影像数字化、存储和传输的 系统。通过PACS,医生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患者的影像资料,并进行远程诊断和

会诊。 习题五:医学影像学中的CT扫描是如何工作的? 答案:CT扫描是通过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获取人体内部的详细图像。患者躺在圆形的CT扫描仪中,仪器会围绕患者旋转并发射X射线。接收器会记录下通过患者身体的X射线,并将数据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最终生成横断面的影像。 习题六:医学影像学中的MRI扫描是如何工作的? 答案:MRI(磁共振成像)是通过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人体内部的详细图像。患者躺在MRI扫描仪中,仪器会产生强磁场和无线电波。人体内的原子核会对这些信号做出反应,并发出特定的信号。接收器会记录下这些信号,并将数据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最终生成高分辨率的影像。 习题七:医学影像学中的超声成像是如何工作的? 答案:超声成像是通过利用超声波来获取人体内部的图像。医生会将超声波探头放置在患者的皮肤上,探头会发出超声波,并接收回波。根据回波的时间和强度,计算机会生成相应的影像,显示出人体内部的结构。 通过以上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医学影像电子基础知识。医学影像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领域,掌握电子基础知识对于从事该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说至关重要。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为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影像电子学基础题库3

南 阳 医 学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20**—20**学年第*学期 **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影像电子学基础》试题 C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回路 2、电流源 3、什么叫本征半导体? 4、什么叫反馈 5、正弦量的三要素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0空,每空0.5分,共20分) 1、电阻的大小可以用色环来表示: 1、 2、…..9,0依次用棕、红、橙、 黄、绿、蓝、紫、灰、白、黑表示,精确度分别用金、银、无色表示,一 个电阻的色环分别为金、红、橙、棕,它的电阻是 ,精确度是: 2、任意两点a 、b 的电位分别是V a 、V b ,那么a 、b 之间的电压U ab = 。 3、两个电阻R 1R 2串联后总电阻为R,则R= 4、容抗的单位是 。 5、电容在正弦交流电路中,具有通 、隔 ,通 、阻 的特性。 6、在三相用电器的保护接零中,中性线 装熔断器。 7、同样的电容器,在同样大小的电压条件下,对高频电流的阻抗 ,通过的电流 。 8、变压器 的绕组叫原绕组, 的绕组叫副绕组。 9、P 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中掺杂了 价元素而形成的,其中 是多数载流子; 是少数载流子。 10、硅二极管的正向电压降落为 ,锗二极管的正向电压降落为 , 11、电路如图所示,图中二极管性能良好,电流表读数较大(15mA ),那么这个二极管左侧为 区,右侧为 区(选填P 和N ) 13、在右下方图中所画出的路径上可以看出, ×I B +U BE =U CC 14、用估算法计算上题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I B = ,I C = ,U CE = , 15、射极输出器无电压放大作用,但是仍具有 放大和 放大作用。 16、以下多级放大电路是 耦合,第一级放大 是 放大电路,第二级放大 是 放大电路,若第一级电压放大倍数是10,第二级电压放大倍数是12,则这个两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是 。 17、从交流电输入到直流电输出,直流稳压电源包括 、 、 和 四部分。 18、把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用电阻小于 Ω的导线与接地体可靠地连接起来,这种接地方式叫 . 19、二进制数11011对应的十进制数是 。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下面答题卡上) 1、以下符号哪个是理想电压源? A 、 B 、 C 、 D 、 2、电压的实际方向是: A 、高电位点指向低电位点 B 、低电位点指向高电位点 C 、看假设方向而定 D 、电压没有方向 3、电动势的单位是: A 、伏特(V ) B 、安培(A ) C 、欧姆(Ω) D 、西门子(S ) 4、右边电路中A 、B 之间的等效电阻为 A 、3Ω B 、6Ω C 、9Ω D 、10Ω 系、部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场 --------------------------------------------------密----------------------------------封------------------------------------------线----------------------------------------

成教医学影像本科医用电子学自学习题

成教医学影像本科《医用电子学》自学习题 一、填空题(85题) 1.电流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电路。 3.基尔霍夫定律中的电流定律是针对电路的__________来分析,而电压定律是针对 _________________来分析的。(节点,回路) 4.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又称为___________定律.它必须遵守_____________守恒定律。 5.受控电源按受控参数以及电源性质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它们是____________ 源,________________源,__________________源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源。 6.根据负载R L从电源中获得最大功率时R L=_______________,P L=_____________ 7.电路过渡过程中,在换路的瞬间,电路要遵守的换路定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已知RL电路中,R=10K ,L=1H, 则时间常数τ=___________。 9.已知RC电路中,R=10K ,C=1μF, 则时间常数τ=___________。 10.如图所示电路中流过电流I=_____________A。 11.如图所示分压电路中U=_____________V。

12. 如图所示电路中共有_____________个回路。 13. 如右电路图中流过电流 I =________A 。 14. 如右电路图中:电压U=_______V 。 15. 正弦交流信号mV t u )30t Sin(10022)(0+=π,则其电压有效值为____________,频 率f=____________,初相位θ=_________________。 16. 任何由电阻(含受控源)通过串、并、混联组成的二端网络都可用 ______________ 来等效。 17. 节点分析法的求解变量是_________。 18. 电容的端电压与通过的电路的电流有90°的相位差,关联参考方向下,其电流_________ 电压。 19. 正弦量的三要素为 、 和 。 20. Uc(0+)=0的电容元件,在0+等效电路中相当于_________。 21. 本征半导体中载流子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其浓度随温度升高______________, 既半导体的__________________将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2. P 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________________,少数载流子是_________________,其浓

医学影像学电子学基础复习

第一章 1、RC、RL 的充放电过程 RC:在充放电过程中,电容上的电压随时间按指数规律变化,变化速度取决于时间常数t, t=RC,当电阻固定时,电容 C 越大,充放电时间越长。 RL :当RL回路与电源接通时,由于自感电动势的作用,电路中的电流i随时间按指数规律增长,随着时间的增加,电流i逐渐上升,最后趋于稳态值E/R,而自感电动势则逐渐减小,最后趋于零。 2、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及计算 3、电感、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特性 电感L :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 电容 C :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 4、产生谐振的条件 RLC 串联电路:感抗等于容抗,此时处于串联谐振状态 LC 并联回路:容抗等于感抗,此时处于并联谐振状态。 5、常见的无源滤波电路仅有电阻、电感、电容等无源器件组成的滤波器称为无源滤波器,可滤除一次或多次滤波, 单调谐滤波器、双调谐滤波器、高通滤波器都属于无源滤波器。 RC串联电器:信号频率越高,U C/U越小,反之越大,U R/U随信号频率升高而增大0,这种特点使RC 电路具有滤波作用。 第二章 1、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晶体二极管:晶体二极管为一个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形成的特殊的空间电荷区,称为PN结。PN 结具有正向偏置时导通,反向偏置时截止的单向导电性。 晶体三极管:有一块半导体上的两个PN结组成。根据材料不同,可分为锗管和硅管,根据排列方式不同,可分为NPN 型和PNP 型。发射区掺杂浓度最高,以便于提供足够的载流子;基区做的很 薄,掺杂浓度最低,以便于载流子通过;集电结面积最大,以便于收集载流子 输入特性:U CE=0时,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与二极管的正向特性曲线一样,U BE>发射结 死区电压时,I B开始导通,I B随U BE的增加而增加。 输出特性:1)放大区: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三极管导通,具有放大作用; 2)截止区:发射结及集电结均反向偏置,三极管基本不导通,不具有放大作用; 3)饱和区:发射结及集电结均正向偏置,三极管导通,但不具有放大作用 2、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及交流等效电路的分析、相关计算 静态工作点:当放大电路没有信号输入时,电路中各处电流和电压都是恒定的直流量,这种工作状态称为静态。决定静态工作点的主要参数为I B、I C和U CE(解析法计算、图解法分析) 第三章 1、负反馈电路的四种形式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 2、差分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1)由两个晶体管组成。电路结构对称,T i、T2管的特性和参数相同,具有相同的温度特性和静态工作 点;2)当温度升高时,两管都产生零点漂移,两管的集电极电流都增大,电位都下降,由于差分管对称,两边变化量相等,所以输出电压u0=0,故由温度变化引起的零点漂移被有效抑制。 3、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1 )2)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控制作用或场效应管的电压控制作用将电源的功率转换为按输入信号变化的 电流,经过不断的电流及电压放大。 第四章 1、理想集成运放的模型 理想模型:开环电压增益:A ud i®;差模输入电阻:r id^^;共模输入电阻证宀®;开环输入电阻r0 T 0;共模抑制比K CM RR

医学影像学复习资料大全

1 医学影像学复习资料大全一、医学影像学教案二、医学影像学问答及论述题 三、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2 一、医学影像学教案医学影像学总论第一章 X线成像x线的特性 X线属于电磁波。波长范围为。X线还具有以下几方面与X线成像和X 线检查相关的特性穿透性 X线穿透物体的程度与物体的密度和厚度相关。密度高厚度大的物体吸收的多 通过的少。X线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荧光效应 荧光效应是进行透视检查的基础。感光效应感光效应是x线摄影的基础。 电离效应 X线射入人体也产生电离效应可引起生物学方面的改变即生物效应是放射治疗的基础也是进行X线检查时需要注意防护的原因。 x线成像基本原理 X线图像的形成是基于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首先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能穿透人体的组织结构 第二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异线在穿透过程中被吸收的 量不同。以致剩余下来的X线量有差别 第三这个有差别的剩余X线是不可见的经过显像过程例如用X线片显示、就能获得具有黑白对LL、层次差异的X线图像。 人体组织结构根据密度不同可归纳为三类属于高密度的有骨组织和钙化灶等中等密度的有软骨、肌肉、神经、实质器官、结缔组织以及体液等低密度的有脂肪组织以及气体。造影检查 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以显影此即造影检查。引入的物质称为对比剂co ntrast medium也称造影剂。造影方法有以下两种方法 ①直接引人包括口服如食管及胃肠钡餐检查灌注如钡剂灌肠、逆行尿路造影及子宫输卵管造影等穿刺注入或经导管直接注入器官或组织内如心血管造 影和脊髓造影等 ②间接引入经静脉注入后对比剂经肾排入泌尿道内而行尿路造影。 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胃肠道仍主要使用X线检查。骨肌系统和胸部也多是首先应用X线检查。 DR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数字X线成像是将普通x线摄影装置或透视装置同电子计算机相结合使X线信息由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而得数字图像的成像技术。临床应用: 骨组织、关节软骨及软组织数字摄影优于常规模拟图像并可行矿物盐含量测定纵隔结构气管和血管、肺结节性病灶数字摄影优于常规模拟图癃镂赋 囟员泉逦感⒊︷つぁ⑽⑿〔”洫妾枋稚阌坝庞诔9婺D馔枷癃锓渭渲省⒎闻莳璩9婺D馔枷裼庞谑稚阌蔼柙蚴浅9婺D釾线图像的空间分辨力明显高于数字摄影肺间质和肺泡的显示需要高空间分辨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临床应用 3 1. 用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插管可很好显示直径在200um以下的血管及小病变。 2. DSA适用于心脏大血管的检查。 3. 3D-DSA 4.在介入技术特别是血管内介入技术中的应用第二章计算机X线体层成像 CT成像基本原理 CT成像过程是用X线束从多个方向对人体检查部位具有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输人计算机处理。图像处理时将选定层面分成

医学电子学基础

医学电子学基础 概述 医学电子学是医学和电子学的交叉学科,它将电子学的原理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帮助医学专业人员进行诊断、治疗和监护工作。本文将介绍医学电子学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术。 电子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电子学在医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医学影像学、生物传感器、医疗设备和医学信息技术等方面。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利用影像技术来观察人体结构和功能,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在医学影像学中,电子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X射线、CT扫描、MRI和超声波等设备都利用了电子学的原理和技术来生成和处理图像。 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和检测人体生理参数和生化指标的装置。它们通常由感测器、信号处理器和显示器等组成。

电子学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使得医生能够远程监测患者的生理状况,及时做出干预和决策。 医疗设备 各种各样的医疗设备都离不开电子学的支持。例如,心脏起搏器、呼吸机和血压计等设备都是基于电子学的原理和技术来工作的。这些设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工的医疗工作,提高医疗效率。 医学信息技术 医学信息技术是将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应用于医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包括电子病历管理系统、远程诊断技术和健康监测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医疗信息的收集、存储和传输更加方便和高效。 医学电子学的基本原理 医学电子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处理、波形处理和传感器技术等。

信号处理 医学信号通常是低频、弱信号和噪声较大。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帮助减小噪声并增强信号的质量,使得医学专业人员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和分析信号。常用的信号处理方法包括滤波、放大和数字化等。 波形处理 波形处理是对医学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过程。它能够提取有用的信息,并绘制出相应的波形图。常见的波形处理方法包括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和自相关分析等。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是医学电子学中常用的设备,用于感测和测量生理参数和生化指标。传感器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和控制信号,将生理参数转换为电信号,并传输给其他设备进行处理。常见的医学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血压传感器和心电传感器等。 医学电子学的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电子学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下面是医学电子学未来发展的一些趋势:

《医学电子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医学影像、医学检验)

《医学电子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学专业使用)Ⅰ前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使用。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计划中 的《医学电子学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授予学生所必须的电子学基本 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为学习后继课程和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及科学实验奠定必要的 电子学基础。由于电子学实验方法已经成为基础药学研究和临床医药实践的重要手段,因此给学 生开设《电子学实验》等技术基础课十分必要,是理论课无法替代的,它可使学生在如何运用理 论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解决科学技术问题方面得到必要的基本训练。电子学实验课,是学 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实验技术、接受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的重要环 节,是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后继课程实验的基础。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教材,大纲每个实验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对应,并统一标志(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 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教学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的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一般内容。 三教学参考总学时为20学时。 四使用教材为:《电子学实验指导》,自编,任社华,4版,2006年。 Ⅱ正文 实验一常用电子元器件伏安特性的测试 一教学目的

(一)认识常用电路元件。 (二)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逐点测试法。 (三)掌握实验装置上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要求 (一)认识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半导体二极管)及特性; (二)认识稳压二极管及特性; (三)测定和比较以上三者的伏安特性。 三教学内容 (一)介绍RXDI-1A电路原理实验箱; (二)介绍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和稳压二极管; (三)测定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和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1 实验二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一教学目的 (一)学习用实验方法测试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二)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时电路的条件和特点; (三)掌握电路品质因素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二教学要求 (一)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RLC串联谐振电路; (二) 掌握RLC串联谐振电路产生谐振时的条件和特点; (三) 熟悉和掌握电路品质因素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RLC串联谐振电路及其幅频特性; (二)RLC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 (三)电路品质因素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实验三单管放大电路(共发射极) 一教学目的 (一)熟练掌握共发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放射科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

放射科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放射科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研究通过射线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产生的影像来诊断疾病的学科。它是现代医学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生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信息,帮助他们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本文将介绍一些放射科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放射科医学影像学的分类、常用的放射科医学影像学技术和相关的疾病诊断。 一、放射科医学影像学分类 放射科医学影像学可以根据不同的影像形成原理和技术分类。常见的分类有:X射线影像学、超声波影像学、核医学影像学和磁共振成像(MRI)等。 1. X射线影像学 X射线影像学是一种通过使用X射线来形成影像的技术。它是应用最广泛、最常见的放射科医学影像学技术之一。通过X射线的吸收和散射,医生可以观察到人体内部组织的密度和结构,以寻找异常和诊断疾病。在临床上,X射线影像学经常用于骨折、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等疾病的诊断。 2. 超声波影像学 超声波影像学是一种使用超声波来形成影像的技术。通过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和回波,医生可以获取到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器官的动态图像。超声波无创、无辐射,因此在婴儿、孕妇和其他需要避免

辐射的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超声波影像学常用于人体腹部、心脏、 血管等部位的检查和诊断。 3. 核医学影像学 核医学影像学是一种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来形成影像的技术。医生会 给患者注射少量放射性同位素,并使用相应的仪器来检测放射性同位 素的分布情况。核医学影像学可以提供有关器官、组织功能和代谢的 信息,因此在心肌梗死、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中有很大价值。 4. 磁共振成像(MRI)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使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形成影像的技术。通过对人体组织中的氢原子进行磁共振激发,并检测其释放的信号, 医生可以获取到人体内部高分辨率的影像。MRI能够提供关于器官、 组织结构的详细信息,对诊断肿瘤、脑部疾病等有很高的准确性。 二、常用的放射科医学影像学技术 除了上述分类的影像学技术,放射科医学影像学还有其他常用的技术,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和磁共振波谱(MRS)等。 1.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通过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形成影 像的技术。它可以提供关于人体解剖结构的详细三维图像。CT扫描广 泛应用于头部、腹部、胸部等部位的检查和诊断,尤其在急诊情况下 很有价值。

医学影像学期末重点总结(整理版)

医学影像学总论 影像诊断学:X线、CT、DSA、MRI、 介入放射学:DSA、超声、CT、MR 第一章医学影像学总论一.(概述、优缺点、适用范围) 一. X线成像X线成像 1.X线产生原理: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自由活动的电子群②电子群在高压电场和真空条件下高速进行③电子群在高速运行时突然受阻通过人体后的衰减的X线作用于胶片或采集板上使胶片上的化学物质(溴化银)产生化学反应而形成图像 2.X线特点①X线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诊断用X线波长为0.008~0.031nm,比可见光短得多,肉眼不可见②主要特征:(1)穿透作用,能穿透一般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物质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强。X线管电压越高,产生的X线波长越短(2)荧光作用,能激发荧光物质(如铂氰化钡、钨酸钙等)产生肉眼可见的荧光,X线透视的基础(3)感光作用,可使涂有卤化银的胶片感光,X线摄影的基础 物质的密度高,比重大,吸收的X线量多,在图像上呈白影。反之,物质的密度低,比重小,吸收的X线量少,在图像上呈黑影 电离作用,可使物质的分子分解为正、负离子。空气的电离程度(正负离子量)与空气吸收的X线量成正比,放射剂量学的基础 生物效应,可使机体和细胞结构受到损害甚至坏死,损害程度与吸收X线量的大小有关,放射治疗学的基础和放射防护必要性的依 2.优缺点 分类:X线检查方法包括:普通X线检查(荧光透视和摄影)、特殊检查(体层摄影、软线摄影等)、造影检查。 1 透视: ①透视的主要优点是可转动患者体位,改变方向进行观察;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 ②透视的主要缺点是荧屏亮度较低,影像对比度及清晰度较差,难于观察密度与厚度差别较小的器官以及密度与厚度较大的部位。 2 摄影: ①摄影的主要优点是成像清晰,对比度及清晰度均较好;对于较厚部位以及厚度和密度较小 的病变比透视容易显示;照片可作永久记录,长期保存,便于复查时对照和会诊。 ②摄影的主要缺点是每张照片仅是一个方位和一瞬间的X线影像,为建立立体概念,常需作互相垂直的两个方位摄影;费用比透视稍高,但相较其它影像学检查如CT、MRI则相对低廉。 3体层摄影:常用以明确平片难于显示、重迭较多和处于较深部位的病变。 4软线摄影:采用能发射软X线的钼靶管球,用以检查软组织,特别是乳腺的检查。 5造影检查的最大优点:使人体内很多缺乏自然对比的器官和组织如血管、肾盂、输尿管、胃肠道等于造影后形成明显对比,扩大了X线检查范围。不足之处是造影剂对少数病人有副反应。对比剂主要分为两大类:高密度对比剂,碘、钡等;低密度对比剂,如空气等。造影方法1)直接引入,口服如食管及胃肠道造影;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梳理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梳理 一、概论 X线的特性:①物理效应:穿透性、荧光作用和电离作用。②化学效应包括感光作用。③生物效应是放疗的基础。 X线成像原理一方面基于X线的穿透性、荧光作用和感光作用,一方面基于人体和组织结构之间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 形成X线影像的3个基本条件: 1.X线要具备一定的穿透力。 2.被穿透组织结构必须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差异,从而导致穿透物质剩余X线量的差别。 3.有差别的剩余X线量,必须经过载体显像的过程才能获得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 造影检查:普通的X线检查依靠人体自身组织的天然对比形成影像,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人为地使之产生密度差别而形成影像。 阳性对比剂:硫酸钡、碘化合物。 计算机体层成像(CT): 基本原理:CT是用X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一定厚度的层

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该层面上各个不同方向的人体组织对X线的衰减值,经模/数转换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得到扫描断面的组织衰减系数的数字矩阵,再将矩阵内的数值通过数/模转换,用黑白不同的灰度等级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即构成CT图像。 体素:CT图像是假定将人体某个部位有一定厚度的层面分成按矩阵排列的若干个小的立方体,即基本单元,以一个CT值综合代表每个单元内的物质密度,这些个小单元即被称为体素。 像素:一幅CT图像时由许多按矩阵排列的小单元组成,这些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被称为像素。 空间分辨率:又称高对比度分辨率,在保证一定的密度差的前提下,显示待分辨组织几何形态的能力。CT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不如X线图像高。 密度分辨率:指能分辨两种组织之间最小密度差异的能力。CT的密度分辨率高于普通的X线10-20倍。 磁共振成像(MRI) 基本原理:MRI是通过对静磁场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RF)脉冲,使人体组织中的氢原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当终止射频脉冲后,质子在弛豫过程中感应出MR信号;经过对MR信号的接受、空间编码和图像重建等处理过程,即产生MR图像。

医学影像学整理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 第一章、影像诊断学总论 1、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应用医学成像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在医学成像技术引导下应用介入器材对人体疾病进行微创性诊断机治疗的医学学科。 内容:x线诊断(CR、DR、DSA诊断)、超声诊断、CT诊断及MRI诊断(简答回名解+内容) 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血管造影时,通过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清晰显示的成像技术。 3、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填空):屏蔽保护、距离保护、时间保护 4、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是一种科技含量高,实际应用价值极大的复杂系统,其将数字化成像设备、高速计算机网络、海量存储设备和具备后处理功能的影像诊断工作站结合起来,完成对医学影像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后处理及显示等功能,使得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 1、星形细胞瘤:属于神经上皮组织起源的肿瘤,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成人多发生于大脑,儿童多见于小脑。 影像一般规律:密度逐渐不均,边界逐渐不清,水肿逐渐明显,强化逐渐明显。 2、脑膜瘤:最常见的颅内脑实质外肿瘤。多发于中年女性。好发于脑表面有蛛网膜颗粒的部位,幕上多见,大脑凸面和矢状窦旁最多见,其次为蝶骨嵴、嗅沟及前颅窝底、鞍结节、小脑桥脑角等。 组织学分:为脑膜皮行、纤维型、砂粒体型、过度型型、血管瘤型等15型 CT表现:等或高密度,边界清楚,球形或分叶形,与大脑廉小脑幕颅骨相连,常有钙化,明显均一强化。 MR表现:等T1等T2信号,边界清,有包膜,强化明显,有“硬膜尾征”。 3、垂体瘤:鞍内最常见的肿瘤,绝大多数为垂体腺瘤。>1.0cm为大腺瘤,<1.0cm为小腺瘤。大腺瘤CT表现:蝶鞍扩大,葫芦状等或高密度占位,邻近组织受压或侵及,强化明显,常有出血。 大腺瘤MR表现:等T1等T2信号,其它表现同CT。 垂体微腺瘤MR表现:增强早期呈不强化的低信号区。间接征象为垂体高度>8mm,上缘隆突,垂体柄偏移,鞍底下陷。 4、转移瘤:常见。以肺癌最多见,其次为乳腺癌、肾癌、前列腺癌、绒癌及胃肠道癌肿等。好发部位为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灰白质交界处,也可见于小脑和鞍区。常为多发病灶,但有1/3为单发病灶。水肿多较明显,水肿程度与肿瘤类型有关。可有坏死出血、囊变等。 MRI特点:T1WI等或略低信号,小病灶信号多均匀,大病灶信号多不均匀,黑色素瘤,胃肠道分泌粘蛋白的肿瘤多为短T1高信号。T2WI多为长T2高信号,来自结肠的转移性腺癌、肺和乳腺癌多为短T2低信号。水肿明显,与病灶不成比例。强化明显,强化形式多样。脑外伤 1、脑挫裂伤:指颅脑外伤所致的脑组织器质性损伤。脑挫伤是外伤引起的皮质和深层的散发小血、脑水肿和脑肿胀;脑裂伤则是脑与软脑膜血管的断裂。两者多同时发生,故称脑挫裂伤。 CT表现:损伤区局部呈低密度改变;散在点片状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 占位及萎缩表现;合并其他征象。

医学影像学重点笔记

医学影像学复习重点 总论重点: X线的特性:X线成像是利用了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和电离效应的特性; X线防护:时间防护、屏蔽防护、距离防护 CT值:X线通过穿透人体组织后,可计算出每一单位体积的X线衰减系数,即u值,u值可转变为CT值,代表同一单位的组织密度; 窗宽窗位:窗宽代表CT值的范围,窗位是窗宽的中心位置; 部分容积效应:如果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物质,则测得的CT值代表它们的平均值而不能如实反映其中任何一种物质的CT值,这种现象即为部分容积效应; 血流成像:血液的流空现象使血管腔不使用对比剂即可显影,流动血液的信号与流向、流速,层流和湍流等有关,与扫描的序列、信号采集方法有关; 三维成像:MR可获得人体横断面、冠状、矢状面的图像,根据影像诊断需要,可行任何方向断面成像,有利于病变的三维定位和对病变的立体理解; X线成像包括普通X线成像、数字化X线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X线图像是由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组成,以密度反映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及病理状态,为X线穿透某部位的组织结构后的投影总和; 影像诊断的主要依据或信息来源是影像的图像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相邻组织间的密度差别; 组织结构和器官内部密度和厚度的差别是产生影像对比和形成影像的基础; 人体内部组织密度可分为①高密度组织,如骨骼和钙化灶;②中等密度,如韧带、肌肉、神经、实质脏器、结缔组织和体液;③低密度组织,如脂肪组织,呼吸道、消化道、鼻旁窦和乳突窦内的空气; 疾病可以改变人体内的组织密度;因此具有不同组织密度的病变能够产生相应的病理学X线影像; 影像诊断是对图像观察、分析、归纳而作出的,不同成像技术在诊断中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影像学检查在临床医学诊断中的价值是肯定的,影像诊断有时可能与病理诊断不符合是其限度; 分析要点:病变的位置、病变的数目、病变的形态、病变的密度、病变的大小、病变的边缘、邻近的改变、功能的改变; 数字化减影DSA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以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使血管影更加清晰的技术;方法是特指把应用造影剂前后获得的两幅影像相减后获得的血管造影图像; CT图像是真正的X线断层图像,能使人体部位任何层面的组织密度分布图像化; 磁共振成像是以人体组织中的核子主要是1H产生人体组织结构的图像;由于1H在从体内含量最丰富,而且只有质子而没有中子,成为人体组织成的基本物质,MR 的信号主要是靠核子内带正电的质子的旋进Spine产生,故称质子成像; 骨骼系统重点: 骨与软组织基本病变: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硬化、骨膜增生、骨内与软骨内钙化、骨质坏死、矿物质沉积、骨骼变形、周围软组织病变; 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X线表现主要为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减少、间隙增宽,骨皮质出现分层和变薄现象;疏松的骨骼易发生骨折; 骨质软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X线表现也是骨密度减低,与骨质疏松不同的是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承重骨骼常发生变形,可有假骨折线形成; 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其中全无骨质结构; 骨质增生硬化是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X线表现为骨质密度增高;伴或不伴有骨骼的增大,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骨皮质增厚、致密;

2022-2023年医学影像学期末复习-医用电子学基础(本科医学影像学)考试题库全真模拟卷3套(含答

2022-2023年医学影像学期末复习-医用电子学基础(本科医学影像学)考试题库全真模拟卷3套(含答案)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 第1卷 一.综合考核题库(共30题) 1.共模信号指的是信号( )。(章节:第三章难度:2) A、大小相同,极性相同 B、大小相同,极性相反 C、大小不同,极性相同 D、大小不同,极性相反 正确答案:A 2.两个二进制数1相加结果为10。(章节:第八章难度:2) 正确答案:正确 3.理想集成运放工作于线性区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 __和________ _。(章节:第四章难度:1) 正确答案:.虚短虚断 4.放大电路的动态是()(章节:第二章难度:3) A、输入信号为零时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 B、加入信号后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 C、输出信号为零时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 D、加入信号后放大电路的输出情况 正确答案:B 5.将十进制数36转换为二进制数是下列()。(章节:第八章难度:2) A、100000 B、100100 C、110010 D、11101 正确答案:B 6.画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时:电容器需_______________,画交流通路时电容器需_______________,直流电源需______________。(章节:第二章难度:3) 正确答案:断路短路 7.功率放大器工作在乙类放大时管耗很大。(章节:第三章难度:2) 正确答案:错误 8.差分放大电路对共模信号有抑制作用。(章节:第三章难度:2) 正确答案:正确 9.差分放大器可以解决零点漂移问题。(章节:第三章难度:2) 正确答案:正确 10.理想集成运放工作于线性区时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章节:第四章难度:2)正确答案:虚短虚断 11.集成运放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等四部分组成。(章节:第四章难度:2) 正确答案: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偏置电路

影像电子学基础复习题--2017届医学影像技术

影像电子学基础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共40道) 1.已知交流电路中,某元件的阻抗与频率成反比,则元件是。 A.电阻 B.电感 C.电容 D.电源 2.照明灯的开关一定要接在()线上。 A.中B.地 C.火D.零 *3.RC电路的充放电时间常数τ=RC的物理意义,为充电时电容器上的电压从零上升到所经历的时间。 A. 63% B. 73% C. 93% D 83% *4.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电路成为数-模转换器,简称转换器。 A.D/A B.A/D C.C/B D.B/D 5.对于放大电路,所谓开环是指。 A.无信号源B.无反馈通路 C.无电源D.无负载 6.对于放大电路,所谓闭环是指 A.考虑信号源内阻B.存在反馈通路 C.接入电源D.接入负 *7.图中I C= 20 A, I B =1.2mA,则I E的大小和方向为: A.1.22 mA , 向下 B.1.22 mA , 向上 C.1.18 mA 向下 D.1.18 mA向上 8.电容器在放电过程中,其电容值 A. 越来越小 B.越来越大 C.保持不变 D.不能确定 9.应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必须首先( ) A.确定参考点 B.确定电流的参考方向 C.确定电压的参考方向 D.确定绕行方向 10.电流源和电压源等效转换是指对()等效。 A. 内电路 B. 全电路 C. 外电路 D.不能确定 11.发生本征激发时,自由电子和空穴的数量

A.相同 B.自由电子数>空穴数 C.自由电子数<空穴数 D.不一定 12.三相交流电源做星形联接时,已知线电压为380V,则电源相电压为 A.660V B.220V C.380V D.269V *13.用电流表测交流电流时,电流表的读数为交流电的 A.有效值 B.平均值 C.最大值 D.瞬时值 145.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是 A.频率.周期和初相 B.频率.有效值和初相 C.角频率.最大值和有效值 D. 频率.有效值和最大值 15.照明电路中,交流电的电压有效值为() A.220V B.311V C.380V D.570V 16.交流电的周期单位是() A.秒 B.赫兹 C.弧度每秒 D.伏特*17.基本交流放大电路中,耦合电容的作用是:() A. 隔直流.通交流 B. 通直流.隔交流 C. 通直流.通交流 D. 隔直流.隔交流 18.电压的单位是() A.伏特(V) B.安培(A) C.欧姆() D.西门子(S) 19.交流电的频率单位是( ) A.赫兹 B.秒 C.弧度每秒 D.伏特 *20.在R.L.C串联电路中,已知R=3Ω,X L=5Ω,X C=8Ω,则电路的性质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