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三数学讲义四分式方程及应用

新初三数学讲义四分式方程及应用
新初三数学讲义四分式方程及应用

讲义四 分式的方程及应用(二)

1.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019639,并保留两个有效数字为 .

2. 若1232

x =,327y =,则y x = 3. 已知335x x -+=,则99x x -+= .

4. 已知222450a b a b +--+=,则20122a b -?= .

5. 若32228287n m

a a

b b b ÷=,则m = .n = . 6. 若关于x 的方程

323a x bx --=的解是2x =,则a b b a

-= . 7. ①若关于x 的方程1133a x x =+--会产生增根,则增根为 .a = . ②若关于x 的方程2251224

a x x x x +-=-+-会产生增根,则增根为 .a = . ③若关于x 的方程

211533x x x x x x a

++-=--有增根1x =,则a = . 8. 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33x m x x -=+--. (1)若方程有解,则m 的取值范围为 .

(2)若方程无解,则m 的取值为 .

(3)若方程的解为正数,则m 的取值范围为

9. 若关于x 的方程

322133x mx x x

-++=---无解,则m = . 10. 若关于x 的方程2122212x x x a x x x x --+-=-+--的解是负数,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11. 化简计算

(1)233231(5)()(15)m n mn m n -----?-÷

(2

)2021(2)(3)()2π-----+-

12.解方程 (1)22101x x x x

--+=- (2)222226124044444y y y y y y y y +--+=++-+-

(3)1

713722

22--+=--+x x x x x x

13. 如果关于x 的方程22124x m x x +=--的解也是不等式组1222(3)8

x x x x -?>-???-≤-?的一个解,求m 的范围 14..在2008年春运期间,我国南方出现大范围冰雪灾害,导致某地电路断电.该地供电局组织电工进行抢修.供电局距离抢修工地15千米.抢修车装载着所需材料先从供电局出发,15分钟后,电工乘吉普车从同一地点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抢修工地.已知吉普车速度是抢修车速度的1.5倍,求这两种车的速度。

15.某铁路局的一列火车接到了向相距720千米的四川灾区运送救灾物资的任务,行至距目的地120千米处时,因前方抢修被地震破坏的路段,而被迫停车30分钟,再启动后速度提高到原来的1.5倍,这样正好将货物按时送达,求列车原来的速度.

16.为加快西部大开发,某自治区决定新修一条公路,甲,乙两工程队承包此项目,如果甲工程队单独施工,则刚好如期完成,如果乙工程队单独施工,就要超过6个月才能完成,现在甲乙两队共同施工4个月后剩下由乙队单独完成,则刚好如期完成,问原来规定修好这条公路需要多长时间?

17..甲、乙两同学玩“托球赛跑”游戏,商定:用球拍托着乒乓球从起跑线l 起跑,绕过P 点跑回到起跑线(如图所示);途中乒乓球掉下时须捡起并回到掉球处继续赛跑,用时少者胜.结果:甲同学由于心急,掉了球,浪费了6秒钟,乙同学则顺利跑完.事后,甲同学说:“我俩所用的全部时间的和为50秒”,乙同学说:“捡球过程不算在内时,甲的速度是我的1.2倍”.根据图文信息,请问哪位同学获胜?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用心 爱心 专心 九年级(上)数学复习1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知识网络图表? ?习题练习? 1. 2)x > 2. 已知0=,求x 、y 的值。 3..已知0b > 4. 若a b == a 、 b 表示为多少? 5. - 6. 式子=x 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7.当x=_____时 3的值最小,最小值是:_______. 8.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425x - 9.计算 2 1)+++ (2).22-?+-- 10.等式 :x y -=中的括号内应填入:________ 11.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12.下列各式中, ( ) 13. = 成立,则x 的取值范围为( ) A.2x ≥ B.3x ≤ C.23x ≤≤ D.23x << 14.计算 结果是:( ) A. 15. 数5- 的整数部分是x, 小数部分是y, 则x-2y 的值是( ) A.1- B.1- 1 D.1--16. 已知a b = = ( ) A.5 B.6 C.3 D.4 17. 若 2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18.实数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化简 :1a -+ 19. 0=

九年级(上)数学复习2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 1.下列关于x的方程中:①20 ax bx c ++=,②2560 k k ++=,③3 1 342 x x --=,④ 22 (3)20 m x ++-=.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______(只填序号) 2.关于x的方程1 (3)50 a a x x -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a =_______. 3.如果210 x x +-=,那么代数式32 27 x x +-的值为:____________. 4.已知m是方程210 x x --=的一个根,则代数式2 m m -的值为多少? 5.用配方法解方程2410 x x ++=,经过配方得:_____________ 6.对于二次三项式21036, x x -+小明同学得出如下的结论:无论x取何值什么实数时,它的值都不可能等于 11。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并说明你的理由。 7.已知实数x满足2 4410 x x -+=,则代数式 1 2 2 x x +的值为:_____________. 8.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是方程2680 x x -+=的两根,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 9.已知下列n(n 为整数)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 () () 2 2 2 2 10 201 2302 (1)0 x x x x x x n x n n -= +-= +-= ??????????????????? +--= (1)请解上述一元二次方程(1),(2),….(n); (2)请你指出这个n 个方程的根具有什么共同特点,写出一条即可。 10.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1)20 x m x m --++=, (1)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m 的值。 (2)若方程的两实数根之和等于292 m m -+ 11.若一元二次方程20(0) ax bx c a ++=≠有一个根是1,则a b c ++=_____ 12.请你写出一个根x=2,另一个根满足11 x -<<的一元二次方程:_____________ 13.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0 x px q ++=的两根为: 12 3,1 x x ==那么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 ) A. 2340 x x ++= B. 2430 x x -+= C. 2430 x x +-= D. 2340 x x +-= 14.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690 kx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5.解方程(1) 2 42560 x-= (2)26100 x x --= (3) 2 541 x x -=- 16.求证:不论x取任何实数,代数式2 485 x x ++的值总大于零. 17.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0 x px q ++=的两根 12 2,1 x x ==,则分解因式的结果为:______________ 2

初三数学寒假讲义 第1讲.三角形 教师版

1中考第一轮复习 三角形 中考大纲剖析 本讲结构 1

2 一、等腰三角形 二、直角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②.三边满足勾股定理. ③.边角间满足锐角三角函数. 2.特殊直角三角形 知识导航

3 三.尺规构造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四.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⑴SSS;⑵SAS;⑶ASA;⑷AAS;⑸HL. 在证明图形的线或角关系时,通常需要将全等与图形变换(旋转、平移、轴对称等)相结合. 五.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⑴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其比值称为相似比. 3

4 ⑵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⑴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⑵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⑶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⑷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模型: (1)E D C B A (3)E D C B A (4) D C B A D C B A (6) E D C B A (2)E D C B A (5) E D C B A (10) (9) (8) A B D E A B C D E E D B A 【编写思路】由于三角形的知识点非常多,本讲只针对三角形中的重要考点来编写的,侧重于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由于相似三角形在中考中考察的分值较少,而且简单,所以本讲也只是针对相似中的重要模型进行复习,不对学生做太高要求. 另外,我们在每一讲中,针对当前考试的热点和难点,设计一种“系列探究”, 使得每一讲有一个复习亮点,为我们第一轮复习锦上添花.本讲的探究是: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引发的“几何最值问题”. 【例1】 (1)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 、B 是 两格点,如果C 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 的 个数是( ) A.6 B.7 C.8 D.9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4),0,点B 的坐标为(410),,点C 在y 轴上,且ABC △ 是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C 点的坐标为 . (2010顺义一模) (3)已知:如图,在ABC △中,B ACB ∠=∠, 点D 在AB 边上,点 E 在AC 边的延长线上,且BD CE =, 连接DE 交BC 于F . 求证:DF EF =. (2012海淀期中) 模块一 特殊三角形 夯实基础 A C F E D B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人教新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最新) 目录 一、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1、有理数 2、整式的加减 3、一元一次方程 4、图形的认识初步 二、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5、相交线与平行线 6、实数 7、平面直角坐标系 8、二元一次方程组 9、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0、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三、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11、三角形 12、全等三角形 13、轴对称 14、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 15、分式

四、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16、二次根式 17、勾股定理 18、平行四边形 19、一次函数 20、数据的分析 五、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21、一元二次方程 22、二次函数 23、旋转 24、圆 25、概率 六、九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26、反比例函数 27、相似 28、锐角三角函数 29、投影与视图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 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负分数负整数 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π不是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即a 和- a 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 (2)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 ???<-=>=) 0()0(0) 0(a a a a a a 或???<-≥=)0a (a ) 0a (a a 或???≤->=)0()0(a a a a a ; 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零既可以和正数一组也可以和负数一组; 5.有理数比大小: 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 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 若ab=1? a 、b 互为倒数; 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

(精品)初中数学讲义反比例函数(教师版)

E A 反比例函数 1、正比例函数y=x 与反比例函数1 y x = 的图像相交于A 、C 两点,过A 作AB 垂直于x 轴于B ,CD 垂直于x 轴于D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 C ) A 1 B 32 C 2 D 52 2、点P 是x 正半轴上一个动点,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交双曲线1 y x = 于点Q,连接OQ ,当点P 沿x 轴的正方向运动时,Rt QOP 的面积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请求出Rt QOP 的面积;如果改变,请说明理由。 解析 设点Q 的坐标为(x ,y ),则1 y x = ,xy=1. 因为OP=x ,PQ=y ,所以 Rt QOP 的面积=12OP PQ ??=12xy=1 2 。所以当点P 沿x 轴的正方向运动时, Rt QOP 的面积大小不发生变化,面积恒为1 2。 3、已知正方形OABC 的面积为9,点O 为坐标原点,点A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上,点B 在函数k y x = (k 0,x 0)的图像上。点P (m ,n )是函数k y x =(k 0,x 0) 的图像上任意一点,过点P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并设矩形OEPF 和正方形OABC 不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 。 (1 )求点B 的坐标及k 的值; (2)当S=4.5时,求点P 的坐标; (3)写出S 关于m 的函数关系式。 解答 (1)点B 坐标为(3,3),k=9。 (2)当S=4.5时,点P 的坐标为(6,1.5)。 (3)S=93,03,279 3.m m m m -≤?? ?-??当 4、已知点(1,3)在函数k y x = (x 0)的图像上,矩形ABCD 的边BC 在x 轴上,E 是对角线BD 的中点,函数k y x = (x 0)又经过A 、E 两点,点E 的横坐标为m 。 (1)求k 值;

最新[中考]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优秀名师资料

[中考]2013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 2013年春季初三数学讲义——(6) 姓名: 课件收件人:彭杰洪 一、基本知识点: (一)、实数与数轴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 2、数轴上的点和实数的对应关系: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而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唯一的点来表示。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二)、实数大小的比较 1、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三)、实数的运算 1、加法: (1)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可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 (1)两数相乘,同号取正,异号取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n个实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若n个非0的实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当负因数为奇数个时,积为负。

(3)乘法可使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4、除法: (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2)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0不能做被除数。 5、乘方与开方: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 6、实数的运算顺序:乘方、开方为三级运算,乘、除为二级运算,加、减是一级运算,如果没有括号,在同一级运算中要从左到右依次运算,不同级的运算,先算高级的运算再算低级的运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运算。无论何种运算,都要注意先定符号后运算。 (四)、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 n101、科学记数法:设N,0,则N= a?(其中1?a,10,n为整数)。 2、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所有的数字,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精确度的形式有两种:(1)精确到那一位;(2)保留几个有效数字。 二、经典例题: 例1、-4的绝对值 11A. 4 B. -4 C. D. ,44 yxx,5例2、已知+=0,则3++1= . y,2x,6 例3、x为何值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1,x1(1); (2); (3) ,,23x2x,1x,4 例4、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且,,化简 aabba,,,,aba0b 1,,3422(2)(1)(12)(),,,,,,,,,2,,例5、(1); 2,, 0.25413(2),,,,,,,

中考数学总复习名师讲义完全平方公式变形应用.doc

2019-2020 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名师讲义— 完全平方公式变形的应用 完全平方公式是多项式乘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公式。掌握其变形特点并灵活运用,可以巧妙地解决很多问题。 一 . 完全平方公式常见的变形有 a 2+b 2=( a+b ) 2-2ab , 2 2 2 a + b =( a-b ) +2ab , ( a+b ) 2-( a-b )2 =4ab , a 2+ b 2+ c 2=( a+b+c ) 2-2(ab+ac+bc ) 二 . 乘法公式变形的应用 例 1: 已知: x 2+y 2+4x-6y+13=0 , x 、 y 均为有理数,求 x y 的值。 分析:逆用完全乘方公式,将 x 2+y 2+4x-6y+13 化为两个完全平方式的和,利用完全平方式的非负性求出 x 与 y 的值即 可。 解:∵ x 2+y 2+4x-6y+13=0 , ( x 2+4x+4 ) +( y 2 -6y+9 )=0 , 2 2 。 即( x+2) +( y-3 ) =0 ∴ x+2=0 , y=3=0 。 即 x=-2 , y=3。 ∴ x y =( -2) 3=-8 。 例 2 已知 a 6,试求 a 2 的值。 a 2 a 1 a 4 a 2 1 分析:本题巧妙地利用 a 2 1 ( a 1 ) 2 2 进行运算。 a 2 a 解:由 a ,可知 a ,因此可得 a 2 a 1 6 a 2 1 a 1 a 1 1 , 6 a a a 1 5 。 a 6 a 2 1 1 1 a 4 a 2 1 a 2 1 1 (a 1 2 5 ) 2 1 a 2 ) 1 ( a 6 例 3 已知: a+b=8, ab=16+c 2,求( a-b+c ) 2002 的值。 分析:由已知条件无法直接求得( a-b+c ) 2002 的值,可利用( b 与 c 的关系,再计算( a-b+c ) 2002 的值。 2 2 2 2 2 解:( a-b ) =( a+b ) -4ab=8 -4( 16+c ) =-4c 。 ∴ a-b=0, c=0。∴( a-b+c )2002=0。 36 3 3 。 11 11 a-b ) 2=( a+b ) 2 -4ab 确定 a-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正弦和余弦(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 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如图6-1,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米? 2.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CAB为30°靠在墙上,则A、B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

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A、B间距为2米,则倾斜角∠CAB为多少度? 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些问题单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新方法,求出一条边或一个未知锐角,只要做到这一点,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边角就可用学过的知识全部求出来. 通过四个例子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每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别测量并计算30°、45°、6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学生很快便会回答结果:无论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程度较好的学生还会想到,以后在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边长,就可求出其他未知边的长. 2.请同学画一个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并测量、计算4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又高兴地发现,不论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当锐角取其他固定值时,其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吗? 这样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地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会猜想到“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呢?学生这时的思维很活跃.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能解决它.因此教师此时应让学生展开讨论,独立完成. 2.学生经过研究,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教师可适当引导:

初中数学同步讲义 7年级 第18讲:三元一次方程组(教师版)

三元一次方程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掌握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掌握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3.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特殊解法 . 1.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含有三个未知数,每个方程的未知项的次数都是_____,并且共有______方程,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组. 注意:每个方程不一定都含有三个未知数,但方程组______要含有三个未知数. 2.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仍是______,其基本方法是______和______. 步骤:①利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②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得两个未知数的值; ③将这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中较简单的一个方程,求出第三个未知数的值,把 这三个数写在一起的就是所求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注意:灵活运用加减消元法,代入消元法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参考答案: 1.1,三个,整体上 2.消元,代入法,加减法 1.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解法 【例1】解方程组34,6, 2312.x y z x y z x y z -+=?? ++=??+-=? ①②③ 【解析】对于一般形式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应该认清两点:一是确立消元目标——消哪个未知项;二是在消元的过程中三个方程式如何正确的使用,怎么才能做到“目标明确,消元不乱”,为此归纳出: (一) 消元的选择

(完整版)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doc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21.1一元二次方程 在一个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 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有四个特点:(1)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 且未知数次数最高次数是2;(3) 是整式方程.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如果能整理为ax 2+bx+c=0(a≠0) 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二次方程.( 4)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 时,应满足(a≠0) 21.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通过“降次”将它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有四种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 m)2=n (n ≥0) 的方程,其解为x=± m. 直接开平方法就是平方的逆运算. 通常用根号表示其运算结果. 2、配方法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配方的 依据是完全平方公式。 1.转化:将此一元二次方程化为 ax^2+bx+c=0 的形式 ( 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系数化 1:将二次项系数化为 1 3.移项: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侧 4.配方:等号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5.变形:将等号左边的代数式写成完全平方形式 6.开方:左右同时开平方 7.求解:整理即可得到原方程的根 3、公式法 公式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然后计算判别式△=b2-4ac 的值,当 b2- 4ac≥0时,把各项系数a, b, c 的值代入求根公式x=(b2- 4ac≥0) 就可得到方程的根。 因式分解法:把方程变形为一边是零,把另一边的二次三项式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的形式,让两个一次因 式分别等于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所得到的根,就是原方程的两个根。这种解一元二 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继续和发展 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来讲,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与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非常相似的,由于 一元一次方程未知数是一次,因此这类问题大部分都可通过算术方法来解决.如果未知数出现二次,用算术方法就 很困难了,正由于未知数是二次的,所以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面积问题,经过两次增长的平均增长率问题, 数学问题中涉及积的一些问题,经营决策问题等等.

超级资源(共30套)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大全 (含竞赛答题技巧)

(共30套)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大全适合中学教师作为辅导教材使用

第一讲 走进追问求根公式 形如02=++c bx ax (0≠a )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而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最普遍、最具有一般性的方法. 求根公式a ac b b x 2422 ,1-±-= 内涵丰富: 它包含了初中阶段已学过的全部代数运算;它回答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诸如怎样求实根、实根的个数、何时有实根等基本问题;它展示了数学的简洁美. 降次转化是解方程的基本思想,有些条件中含有(或可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问题,直接求解可能给解题带来许多不便,往往不是去解这个二次方程,而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来代换,从而使问题易于解决. 解题时常用到变形降次、整体代入、构造零值多项式等技巧与方法. 【例题求解】 【例1】满足1)1(22=--+n n n 的整数n 有 个. 思路点拨: 从指数运算律、±1的特征人手,将问题转化为解方程. 【例2】设1x 、2x 是二次方程032=-+x x 的两个根,那么1942231+-x x 的值等于( ) A 、一4 B 、8 C 、6 D 、0 思路点拨: 求出1x 、2x 的值再代入计算,则计算繁难,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根的定义及变形,使多项式降次,如1213x x -=,2223x x -=. 【例3】 解关于x 的方程02)1(2=+--a ax x a . 思路点拨: 因不知晓原方程的类型,故需分01=-a 及01≠-a 两种情况讨论. 【例4】 设方程04122=---x x ,求满足该方程的所有根之和. 思路点拨: 通过讨论,脱去绝对值符号,把绝对值方程转化为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 【例5】 已知实数a 、b 、c 、d 互不相等,且x a d d c c b b a =+=+=+=+ 1 111, 试求x 的值. 思路点拨: 运用连等式,通过迭代把b 、c 、d 用a 的代数式表示,由解方程求得x 的值. 注: 一元二次方程常见的变形形式有: (1)把方程02=++c bx ax (0≠a )直接作零值多项式代换; (2)把方程02=++c bx ax (0≠a )变形为c bx ax --=2,代换后降次; (3)把方程02=++c bx ax (0≠a )变形为c bx ax -=+2或bx c ax -=+2,代换后使之转化关系或整体地消去x . 解合字母系数方程02=++c bx ax 时,在未指明方程类型时,应分0=a 及0≠a 两种情况讨论;解绝对值方程需脱去绝对值符号,并用到绝对值一些性质,如222 x x x ==.

新人教版初三数学二次函数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初三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一、二次函数概念: 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 ( 是常数,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2. 二次函数 的结构特征:⑴ 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 的二次式, 的最高次数是2.⑵ 是常数, 是二次项系数, 是一次项系数, 是常数项. 二、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 1. 二次函数基本形式: 的性质: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的符号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性质 向上轴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 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小; 时, 有最小值 . 向下轴 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小; 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 时, 有最大值 . 2. 的性质:上加下减。

的符号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性质 向上轴 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 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小; 时, 有最小值 . 向下轴 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小; 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 时, 有最大值 .

3. 的性质:左加右减。 的符号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性质 向上X=h 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 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小; 时, 有最小值 . 向下X=h 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小; 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 时, 有最大值

. 4. 的性质: 的符号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性质 向上X=h 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小;时, 有最小值 . 向下X=h 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小;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

时, 有最大值 . 三、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1. 平移步骤: 方法一:⑴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 ,确定其顶点坐标 ; ⑵ 保持抛物线 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 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 2. 平移规律 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 值正右移,负左移; 值正上移,负下移”.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方法二: ⑴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25章:概率统计 25.1.1随机事件(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过程与方法:历经实验操作、观察、思考和总结,归纳出三种事件的各自的本质属性,并抽象成数学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从事物的表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科学性及生活中丰富的数学现象。 重点:随机事件的特点 难点:对生活中的随机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问题情境 下列问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1)太阳从西边下山; (2)某人的体温是100℃; (3)a2+b2=-1(其中a,b都是实数); (4)水往低处流; (5)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6)三个人性别各不相同; (7)一元二次方程x2+2x+3=0无实数解。 【设计意图:首先,这几个事件都是学生能熟知的生活常识和学科知识,通过这些生动的、有趣的实例,自然地引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其次,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相对于随机事件来说,特征比较明显,学生容易判断,把它们首先提出来,符合由浅入深的理念,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引发思考 我们把上面的事件(1)、(4)、(5)、(7)称为必然事件,把事件(2)、(3)、(6)称为不可能事件,那么请问:什么是必然事件?什么又是不可能事件呢?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 【设计意图:概念也让学生来完成,把课堂尽量多地还给学生,以此来体现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原理念。】

二、引导两个活动,自主探索新知 活动1:5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签筒中有5根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的序号1,2,3,4,5。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的纸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从签筒中随机(任意)地取一根纸签。请考虑以下问题:(1)抽到的序号是0,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2)抽到的序号小于6,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3)抽到的序号是1,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4)你能列举与事件(3)相似的事件吗? 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教师适当地加点拔和引导。 【设计意图:“抽签”这个活动是学生容易理解或亲身经历过的,操作简单省时,又具有很好的经济性,最主要的是活动中含有丰富的随机事件,事件(3)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件,它的提出,让学生产生新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发探究欲望】 活动2:小伟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形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至6的点数。请考虑以下问题,掷一次骰子,观察骰子向上的一面: (1)出现的点数是7,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2)出现的点数大于0,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3)出现的点数是4,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4)你能列举与事件(3)相似的事件吗? 【设计意图:随机事件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它不同于其他数学概念,因此要理解随机事件的含义,由学生来描述随机事件的概念,进行活动2很有必要,便于学生透过随机事件的表象,概括出随机事件的本质特性,从而自主描述随机事件这一概念】提出问题,探索概念 (1)上述两个活动中的两个事件(3)与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区别在哪里? (2)怎样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呢?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相互补充,相互交流,然后引导学生建构随机事件的定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应用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刘翔再次打破110米栏的世界纪录; (3)打靶命中靶心; (4)掷一次骰子,向上一面是3点; (5)13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出生的月份相同; (6)经过有信号灯的十字路口,遇见红灯; (7)在装有3个球的布袋里摸出4个球

著名机构初中数学培优讲义角、角平分线.第03讲(A级).教师版

内容 基本要求 略高要求 较高要求 角、角分线 会识别角并会表示;认识角、分、秒,并会进行简单换算; 会度量角的大小并进行简单计算;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并会表示 会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做已知角的角平分线;会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会结合图形认识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一、角的定义 定义1: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角的大小只与开口的大小有关,而与角的边画出部分的长短无关.这是因为角的边是射线而不是线段. 定义2:角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处于初始位置的那条射线叫做角的始 边,终止位置的那条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1) 如果角的终边是由角的始边旋转半周而得到,这样的角叫平角. (2) 如果角的终边是由角的始边旋转一周而得到,这样的角叫周角. 注意:由角的定义可知: (1)角的组成部分为:两条边和一个顶点; (2)顶点是这两条边的交点; (3)角的两条边是射线,是无限延伸的. (4)射线旋转时经过的平面部分称为角的内部,平面的其余部分称为角的外部. 角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二、角的表示方法 ① 利用三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图1.1. 例题精讲 中考要求 角、角平分线

∠AOB 图1.1 注意:顶点一定要写在中间.也可记为BOA ∠,但不能写成BAO ∠或ABO ∠等. ② 利用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图1.2. ∠A 图1.2 A 注意: 用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角的时候,这个大写字母一定要表示角的顶点,而且以它为顶点的角有且 只有一个. ③ 用数字来表示角,如图2.1. ∠1 图2.1 1 ③ 用希腊字母来表示角,如图2.2. ∠α 图2.2 α 三、单位换算 1度=60分(160?=') 1分=60秒(160'=") 四、角的度量 (1)度量角的工具常用量角器 用量角器注意:对中(顶点对中心)、重合(角的一边与量角器上的零刻度重合)、读数(读出角 的另一边所在线的度数) (2)角的度量单位及其换算 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把平角分成180等份,每一份就是一度的角,记做1?.把一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做1'.把一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做1''. 角度之间的关系 1周角=360? 1平角=180? 1直角=90? 1周角=2平角 1平角=2直角 角的分类: 锐角α(090α<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 1、计算 a x 2+bx+c=0(a ≠0) 其中ax 2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2、应用题 第22章 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三种形式。 一般式 y=ax 2 +bx+c(a ≠0) 顶点式 2()y a x h k =-+ 2 24()24b ac b y a x a a -=-+ 交点式 12()()y a x x x x =--

2、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 对称轴:2b x a =- 顶点坐标:2 4(,)24b ac b a a -- 与y 轴交点坐标(0,c ) 3、增减性: 当a>0时,对称轴左边,y 随x 增大而减小;对称轴右边,y 随x 增大而增大 当a<0时,对称轴左边,y 随x 增大而增大;对称轴右边,y 随x 增大而减小 4、二次函数的对称性 当横坐标为x 1, x 2 其对应的纵坐标相等那么对称轴12 2 x x x += 5、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抛物线y=ax 2 +bx+c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x 1, x 2 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c=0(a ≠0)的根。 抛物线y=ax 2 +bx+c ,当y=0时,抛物线便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c=0 24b ac ->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二次函数图像与x 轴有两个交点; 24b ac -=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二次函数图像与x 轴有一个交点; 24b ac -<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不等的实根,二次函数图像与x 轴没有交点 二次函数知识很容易与其它知识综合应用,而形成较为复杂的综合题目。 第23章 旋转(以题带点) 旋转、平移、轴对称、中心对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中心对称图形 错误!未指定书签。中心对称的性质: y x O

中考一轮2018-2019初中数学九年级教师一对一辅导讲义(全册)

2018-2019初中数学九年级教师一对一辅导讲义(全册) 学员编号:12345678 年级:九年级课时数:3 学员姓名: xxx 辅导科目:数学学科教师:授课类型一对一 教学目标掌握函数的概念、性质、图象、应用 星级★★★ 授课日期及时段 201x年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 数形结合思想 “数(代数)”与“形(几何)”是中学数学的两个主要研究对象,而这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体现在数学解题中,包括“以数助形”和“以形助数”两个方面.“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占重要的地位. 要在解题中有效地实现“数形结合”,最好能够明确“数”与“形”常见的结合点,,从“以形助数”“以数助形”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结合点: (1)利用数轴、坐标系把几何问题代数化(在高中我们还将学到用“向量”把几何问题代数化); (2)利用面积、距离、角度等几何量来解决几何问题。 例如:利用勾股定理证明直角、利用三角函数研究角的大小、利用线段比例证明相似等. 典例:已知反比例函数y=3 x (x>0)的图象经过点(m,y1)、(m+1,y 2 )、(m+2,y3), 则下列关于y1+y3与2y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y1+y3 >2y2(B)y1+y3 < 2y2 (C)y1+y3=2y2(D)不能确定法一:特殊值法 法二:做差法 法三:数形结合 课前检测

一轮复习3------函数的概念、性质、图象、应用 知识梳理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概念: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叫__________,竖直的数轴叫__________,整个坐标平面被x轴、y轴分割成四个象限为象限。 注意:(1)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2)建立的坐标系,可以选择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在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 (3)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记作(a ,b); 注意:a、b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影响。 2·坐标特征 ○1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2各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特征: ○3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特征: 平行于x轴: 平行于y轴: ○4各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特征: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________,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________. 3·点的平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将点P(x,y)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 将点P(x,y)向上(或向下)平移b个单位,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 注意: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过来,从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加减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 平移口诀:“” 4·点的对称(构造全等证明) 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P1的坐标为__________;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在一个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有四个特点:(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且未知数次数最高次数是2;(3)是整式方程.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如果能整理为 ax2+bx+c=0(a≠0)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二次方程.(4)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时,应满足(a≠0)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根据平方根的意义,用此法可解出形如(a≥0),(b≥0)类的一元二次方程.,则;,,.对有些一元二次方程,本身不是上述两种形式,但可以化为或的形式,也可以用此法解. (2)因式分解法: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零,而另一边易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时,就可用此法来解.要清楚使乘积ab=0的条件是a=0或b=0,使方程x(x-3)=0的条件是x=0或x-3=0.x的两个值都可以使方程成立,所以方程x(x-3)=0有两个根,而不是一个根. (3)配方法:任何一个形如的二次式,都可以通过加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的方法配成一个二项式的完全平方,把方程归结为能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的方程.如解时,可把方程化为,,即,从而得解. 注意:(1)“方程两边各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平方”的前提是方程的二次项系数是1. (2)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般不用此法,掌握这种配方法是重点. (3)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a≠0)的根是由方程的系数a、b、c确定的.在的前提下,.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即(a≠0)的形式; ②正确地确定方程各项的系数a、b、c的值(要注意它们的符号); ③计算时,方程没有实数根,就不必解了(因负数开平方无意义); ④将a、b、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两个根. 说明:象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只是适宜于特殊形式的方程,而公式法则是最普遍,最

初三数学反比例函数讲义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一、 知识梳理 二、 知识概念 (一)反比例与反比例函数 1、成反比例的关系式不一定是反比例函数,但是反比例函数x k y 中的两个变量必成反比例关系。 2、反比例函数 (1)定义 体系搭建

(2)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特征 ① 等号左边是函数y ,等号右边是一个分式。分子是不为零的常数k (也叫做比例系数k ),分母中含 有自变量x ,且指数为1. ② 比例系数0≠k ③ 自变量x 的取值为一切非零实数。 ④ 函数y 的取值是一切非零实数。 (3)待定系数法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利用待定系数法(只需一对对应值或图像上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k )。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图像的画法:描点法(列表、描点、连线) 2、图像特征: (1)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x k y = (k 为常数,0≠k )中自变量0≠x ,函数值0≠y ,所以双曲线是不经过原点,断开的两个分支,延伸部分逐渐靠近坐标轴,但是永远不与坐标轴相交。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x y =或x y -=),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3)系数k 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x k y = (0≠k )上任意引x 轴y 轴的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 。 (三)反比例函数与直线相交问题 1、解决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问题时,就是将反比例函数与直线联立组成方程组求得方程组的解即为交点坐标;

2、判断直线与双曲线有无公共点,可用△=b 2 -4ac 来确定; 3、交点个数可以通过△的正负判断: 1)△>0,有两个交点; 2)△=0,只有一个交点; 3)△<0,没有交点。 (四)用反比例函数图解不等式 1、比较反比例函数的大小 1)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可以比较反比例函数值的大小,也可以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形比较大小; 2)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可以确定反比例函数系数的符号。 2、利用函数图像解不等式 模型建立:如图,一次函数y=kx+b 的图像与反比函数y=的图像相交于M,N 两 点。 1) 利用图中图像求反比例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 根据图像写出关于的方程y=kx+b=的解; 3) 根据图像写出关于x 的不等式:kx+b <的解集。 3、求线段的最值 1)给出x 与y 的取值范围,求线段最短或最长距离转换成求两点之间的距离,并结合反比例图像的对称性质计算; 2)求反比例函数外的点到反比例函数上点通过对称性质,转换到同一线段求解。 4、系数“K”的几何意义:求图形的面积或已知面积求K 值 1)反比例函数上的任意一个点的面积(向x 轴、y 轴作垂线形成的矩形,或者与原点形成的三角形面积分别为∣k ∣、∣k ∣2 ; 2)技巧:求解析式或面积都必须转换成反比例函数上的点计算。 考点一: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与表达式 例1、下列函数:xy=1,y=,y=,y= ,y=2x 2中,是y 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的有( )个.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