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基本性质1概述

比例的基本性质1概述
比例的基本性质1概述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34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材分析】

《比例的基本性质》这节课在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为下节课教学解比例打下基础。教材直接以比例“2.4:1.6=60:40”教学比例各项的名称,即什么叫做比例的项,什么是比例的內项,什么是比例的外项。引导学生计算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并追问“如果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有什么关系?”即呈现:

4.2 2.4×40○1.6×60”。在此基础上,发现规律,揭示比例

6.1

的基本性质。“做一做”教学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个人认为这样的材料呈现方式至少存在两个弊端:(1)例题缺乏意义和挑战性,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2)没有给学生想想的猜想和验证的空间。

【教学目标】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设想】:

1、教学情境的呈现

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就好比创建了一个充满引力的磁场,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的“轻负高效”,增加课堂教学的厚度。为此,在准备这节课时,我对情境的创设有如下考虑:简单却能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

教材中直接呈现比例“2.4:1.6=60:40”,并跟进两个填空:两个外项的积是(),两个內项的积是(),从而得出结论:在比例中,两个外

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个人认为这样的情境太直接,牵住学生的思维走,没有提供可探究的空间。为此,我简单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老师这里有一个比例“12∶□=□∶2”,不过它的两个内项看不清了,想一想,这两个内项可能是哪两个数?这个问题简单却开放,答案不唯一,为学生的思考打开了空间,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求比值的方法解决:先填进一个数,然后就出比值,再确定另一个数。只要老师有意识的把学生的回答有序板书,可以达到引导有序思考的作用。

2、教学方式的选择

教育的真谛应该是促进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当然需要积累一定量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思维水平的提升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掌握知识,更要侧重引领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探索知识形成过程的学习中,不断拓展思维的宽度和增加思维的厚度。

比例的基本性质本身并没有难度,难在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这个结论的形成过程。我想,这个探究过程应该就是一个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吧。只有当学生经历了这个探究式学习过程,才有可能真正体验思考与合作的成就感,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练习的设计

(1)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旨在巩固对比例基本性质的掌握,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渗透假设、验证的解决问题方法,假设两个比能组成比例,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分别算出两个外项和两个內项的积。补问引出求比值的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追问引领学生对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和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进行比较优化,凸显了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2)根据乘法等式“2×9=3×6”写比例。既是对比例基本性质的逆用,又旨在渗透有序思考的解决问题策略和方法。

【教学预设】

一、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呈现:4:5和8:10

(1)认识吗?叫什么?

(2)正确吗?为什么?(4:5=0.8,8:10=0.8,所

以4:5=8:10)

(3)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介绍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4:5=8:10 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4、5、8、10”

叫做这个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4和10”叫做比例的

外项。中间的两项“5和8”叫做比例的內项。

3、你能说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

(1)1.4: 435=54:5 (2)76 = 14

12 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猜数

呈现比例“12∶□=□∶2”。

(1)想一想,这两个内项可能是哪两个数?如1

和24,2和12,……

(2)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

2、猜想

仔细观察这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外项的

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內项的位置可以交换……)

3、验证

(1)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有什

么好办法?

(2)你觉得应该怎样举例呢?

(3)合作要求

1)前后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

2)每个同学写出一个比例,小组内交换验证。

3)通过举例验证,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4、小结

(1)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3:5=4:6,为什么两个

外项的积不等于两个內项的积?

(2)其实我们的发现与数学家不谋而合,他们也

发现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并且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

比例的基本性质)

5、完善

(1)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 ,

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示成什么?(ad=bc 或

bc=ad )

(2)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0:0=0:0,可以吗?

(3)比例的项不能为0。

6、如果比例写成分数形式76=

14

12,这怎么相乘?

三、巩固练习,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1、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3和8:5 (2)31:61和2

1:4

1 (3)1.2: 43和54:5 (4)95和1810 【学法指导:假设两个比能组成比例,然后根据比

例的基本性质,分别算出两个外项和两个內项的积。渗

透假设、验证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1)先让学生尝试判断,再交流明确思考方法。

(2)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你能用求比值的

方法1.2: 43和5

4:5能否组成比例吗?

(3)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2、根据“2×9=3×6”写出比例,你行吗?你能

写出多少个呢?

追问:你为什么写得这么快?有什么窍门?【渗透

有序思考】

3、如果a ×2=b ×4,则a :b =( ):( );

如果a :b =4:2,则a =4,b =2。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那么a 、b 还可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

4、猜猜我是谁?

6:( )=5: 4

四、分享收获 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如果a×2=b×4,则a:b=():(),旨在将比例的基本性质逆用推广到一般。追问:如果a:b=4:2,则a=4,b=2。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矛盾,引领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体验变与不变的思想。那么a、b还可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旨在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列举、归纳的过程,提升思维水平。

(4)猜猜我是谁?6:()=5: 4,旨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渗透方程思想,为解比例的学生作铺垫。

反思与体会:

课中,猜数环节,学生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12:60=1.2:20,这是一个出错的比例,因为12:60=0.2,1.2:20=0.6,两个比的比值不等,所以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也可以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12×20≠60×1.2。学生报出错例后我没有及时处理,而是等到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过程得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结论后,我才引着学生回头来看这个错例,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例子的错误性,并改正。也许这可以算本节课的一个亮点,教师抓住了学生的错误,把错误用作了很好的生成资源,从反面验证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但是,现在我还是耿耿于怀,我是否应该在学生报出例子后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引导学生利用求比值的方法进行改正。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堂实录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堂实录 一、尝试准备 师:同学们,黄老师要开车去省城了(课件演示老师开车的情景)。我们的省城在哪儿? 生:(异口同声)南宁。 师:你们一定想知道老师开车的速度快不快。 请看:(出示课件)黄老师开车去南宁,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师:你们能根据题中所给的两个量写出一个比吗? 男生甲:老师第一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为80:2 女生甲:老师第二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为200:5 师:看样子我们的男生与女生在暗暗地展开比赛了。好!老师要看看男生和女生谁能根据这两个量再说出不同的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男生、女生积极讨论) 女生乙(抢):我还知道第一次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比为2:80 男生乙(抢):我还知道第二次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比为5:200。 师:看了这几个比,你们想做些什么吗?学数学就是要善于比较,如果把这几个比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你会发现些什么? 生(齐答):比值相等。(学生欢呼,老师露出惊讶的神色。) 男生:我发现2︰80=5︰200。(学生再次欢呼,老师报以欣慰的目光。) 女生:还有其他的比相等吗?什么情况下两个比就相等呢? 男生:相等比有什么特点呢? 师:好,大家提的的问题很多,象这样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比例,你们想到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研究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二、尝试探索 师:我们班男生、女生都很棒!你们再比比看,谁能根据我们以前学的知识和刚刚接触的新知识出题考大家吗? 女甲:我给男生出一道判断题,比就是比例,对吗? 男甲:不对(男生、女生紧张地出题,应答神态煞是可爱。)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准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水平。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准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P32例1。 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5: 2.4:1.6 60:40 15:10 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 5: =2.4:1.6 60:40=15:10 2.4:1.6=60:40 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能够写成: = = (2)我们也学过不同的两个量也能够组成一个比,如: 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指名学生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这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边填写表格。) “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 让学生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0:2=40,200:5=

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二册三单元的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解比例的基础,和进行正、反比例教学的关键,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 2、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应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三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⑴认知目标: 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⑵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探索新知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验发现数学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概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本身转化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说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比例。 二、说教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允许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 三、说学法: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再加上适时的自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能力。根据学法的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法的差异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四、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让学生根据卡片上所出示的比和同桌找朋友的游戏引入,通过游戏的形式,复习了比和求比值的知识,学生感到非常有意思,在这种情景下,学生心情愉快,感到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东西。学生在找朋友的过程中,观察到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作为朋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鼓励了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完整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题及答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填一填。 (1)火车4小时行240千米,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比值是( )。 (2)请你根据3×8=4×6写出一个比例( )∶( )=( )∶( )。 (3)如果5a =9b ,那么( )∶( )=5∶9。 (4)如果m 7=n 8 ,那么m ∶n =( )∶( )。 2、把下面左、右两边相等的比用线连起来。 0.8∶3.2 10∶4 2.5∶4 4.5∶18 1∶2 5 2.7∶1.5 0.9∶0.5 2∶3.2 3、写出比值是5 8 的两个比,再组成一个比例。 4、思考一下,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相应的比例。 7∶14和6∶12 13∶14和16∶1 8 3.5∶7和1∶14 0.4∶1.6和3∶12 5、根据要求写出比例式。 (1) 它的各项都是整数,且两个比值是8。 (2) 它的内项相等,且两个比的比值都是2 3 。 (3) 它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 (4)它的两个外项的积是10.8,其中一个内项是4 5 。 6、填一填。 (1)0.4∶1.2=0.6∶1.8可改写成( )×( )=( )×( )。 (2)把4×0.05=0.8×1 4 改写成比例是( )∶( )=( )∶( )。 (3)若A ∶B =3∶5,A =60,则B =( )。 (4)因为5a =4b ,所以b ∶a =( )∶( ). (5)a b =c d ,那么ad =( )。 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含有未知数的比例也是方程。( ) (2)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解比例。( ) (3)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减去两个外项之积的差为0。( ) 8、解比例。 0.6∶4=2.4∶x 6∶x =15∶1 3 0.612=1.5x 34∶12=x ∶4 5 1112∶45=2536∶x x ∶114=0.7∶12 9、根据题意,先写出比例式,然后解比例。 (1)8与x 的比等于4与32的比。 (2)1 2与y 的比值就是0.25∶4的比值。 (3)用a,30,6和27组成比例。 10、若甲、乙两数相差0.8,且甲∶乙=4∶3,你能知道甲是多少吗?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比例: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材第40~42页。 1. 通过现实情境,认识比例,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而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2. 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提高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能力。 3. 在教学中,通过了解国旗的比例,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4. 在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写出比例。 课件。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 教师板书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4.5∶2.710∶64∶8 学生独立求出各比的比值。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生: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1.讲授“比例的意义”。 出示教材第40页的情景图。 师:说一说图的内容,找一找图中共有的东西。 课件出示三面国旗长与宽的具体数据,写出它们的比。(提示:比可以用两种形式表示) 长5m 2.4m60cm 宽m 1.6m40cm 教师提问: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学校里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吗?求出比值。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操场上的国旗: 2.4∶1.6=教室里的国旗: 60∶40= 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 生: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 ,它们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相等,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2.4∶1.6=60∶40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让学生读一遍。 师: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几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或是求出比值以后再看。例如,判断10∶12和35∶42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先要算出10∶12=,再算出35∶42=,所以10∶12=35∶42。(以上举例边说边板书)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第1课时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 内容:P32~34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法与学法指导:1、通过联系旧知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意义和性质,并通过运用巩固。2、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判断比例成立的一般方法,并通过相应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3、通过实例拓展学生思维,灵活运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15:10 65:3 1 9: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15:10的比值和9: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15:10=9: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一). 教学比例的意义。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课件)出示教科书上第32页的四副图。 (1).请同学们观察这四副图,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第一副图的内容是天安门升国旗仪式;第二幅图的内容是校园升国旗的仪式;第三幅图的内容是教室场景;第四幅图的内容是台式国旗。) (2).请同学们找一找四副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东西(都有国旗) (3).请同学们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比可以用两种形式表示出来。 (:或6 .14.2; 60:40或4060; 15:10或1015; ) 2.动手计算、探究比例的意义。 师:接下来我们选取其中两个比: :和60:40,请你求出它们的比值。 生::=23 60:40=2 3 师:根据求出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生:等于号。 师: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等式::=60:40,也可以写成 :。 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多媒体课件显示)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所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 3.利用新知,学以致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⑴3:5 和18:30 ⑵0.4:0.2 和 1.8:0.9 ⑶5/8:1/4 和7.5:3 ⑷2:8 和9:27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2、师: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师: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

师: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5、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设计意图: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 (二)练习 1、出示例1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习纸第一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⑴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⑵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完整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郓城县唐庙乡中心校教师:王桂英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40~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想一下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指名学生上讲台上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6:8 :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P40例1。 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5: 2.4:1.6 60:40 15:10 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 5: =2.4:1.6 60:40=15:10 2.4:1.6=60:40 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可以写成:= = (2)我们也学过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组成一个比,如: 一辆汽车第一次1小时行驶4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1 5 路程(千米) 40 200 指名学生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这辆汽车第一次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

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练习题1

比例的基本性质练习题 (1)如果A:7=9:B,那么AB=() (2) 已知A÷10.5=7÷B(A与B都不为0),则A与B的积是()。 (3)如果5X=4Y=3Z,那么X:Y:Z=() (4)如果4A=5B,那么A:B=()。 (5)甲数的4/5等于乙数的6/7(甲、乙两数都不为0),甲乙两数的比是()。 (6)把1.6、6.4、2和0.5四个数组成比例()。 (7)已知三个数12、16、9,如果再添上一个数,使之能与已知三个数组成比例式,这个数应该是多少? (8)X:Y=3:4,Y:Z=6:5,X:Y:Z=() (9)从24的约数中选出四个约数,组成两个比例式是()。 (10)根据6a=7b,那么a:b=( ) (11)根据8×9=3×24,写出比例()。 (1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12和8,两个比的比值是3/4,写出这个比例() (13)在12 、8 、16 这三个数中添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或()。 (14)用18的因数组成比值是的比例()。 (15)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如果一个内项是2.25,则另一个内项是( )。 (16)运一堆货物,甲用7小时运完,乙用5.5小时运完,甲和乙所用

的时间的比是( ),工作效率的比是( ) (17)X 的7/8与Y 的3/4相等,X 与Y 的比是( ) (18)如果x/8=Y/13 ,那么X :Y=( ) (19)甲数除乙数的商是1.8,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20)在一个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等于2,比例的外项是0.08和0.6,写出这个比例 ( )。 解比例 x:10=41:31 0.4:x=1.2:2 4.212=x 3 21:51=41:x 0.8:4=x:8 43 :x=3:12 1.25:0.25=x:1.6 92=x 8 x 36=354 x: 32=6: 2524 x 5.4=2.26 45:x=18:26

(完整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题

第五讲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一、基础知识 1.( )叫做比例。 2.( )叫做比例的项。( )叫做比例的外项,( )叫做比例的内项。 3.(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 )叫做解比例。 5.两个比的( )相等,这两个比就相等。 1、填一填。 (1)火车4小时行240千米,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比值是( )。 (2)请你根据3×8=4×6写出一个比例( )∶( )=( )∶( )。 (3)如果5a =9b ,那么( )∶( )=5∶9。 (4)如果m 7=n 8,那么m ∶n =( )∶( )。 (5)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 )。 (6)如果3x =5y ,那么x ∶y =( )∶( )。 (7)写出24的所有约数( ),其中( )这四个数能组成的比例是( )。 (8)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外项是 1 5,则另一个外项是( )。 (9)在 25=8 20 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是( )和( ),两个外项是( )和( )。 2、把下面左、右两边相等的比用线连起来。 0.8∶3.2 10∶4 2.5∶4 4.5∶18 1∶2 5 2.7∶1.5 0.9∶0.5 2∶3.2 3、写出比值是5 8 的两个比,再组成一个比例。

4思考一下,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相应的比例。 7∶14和6∶12 13∶14和16∶1 8 3.5∶7和1∶14 0.4∶1.6和3∶12 5、根据要求写出比例式。 (1)它的各项都是整数,且两个比值是8。 (2) 它的内项相等,且两个比的比值都是2 3。 (3)它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 (4)它的两个外项的积是10.8,其中一个内项是4 5。 6填一填。 (1)0.4∶1.2=0.6∶1.8可改写成( )×( )=( )×( )。 (2)把4×0.05=0.8×1 4改写成比例是( )∶( )=( )∶( )。 (3)若A ∶B =3∶5,A =60,则B =( )。 (4)因为5a =4b ,所以b ∶a =( )∶( ). (5)a b =c d ,那么ad =( )。 二、能力提升。 1.把6×8=24×2改写成四个比例。 2.把7m =8n 改写成四个比例。 3.如果7 a =6 b ,那么a :b = ( )/( )。 4.如果9 a =5b ,那么b :a = ( )/( )。 5.如果 3/5a =4/9b ,那么 a :b =( )/( ) 。

比例的基本性质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3.1.1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值。 2、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比例式和等积式的互化。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相 互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 信心,在学习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及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你有什么方法解分式方程32-x =2 3+x ?你知道它们的解题依据是什么吗? 探究新知 1、四个数成比例 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两数的比?请举例说明。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用字母a ,b ,c ,d 表示实数,则a ,b ,c ,d 四个数成比例可写成a:b=c:d 或者b a =d c ,其中b,c 称为比例内项,a, d 称为比例外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思考:如果四个数a ,b ,c ,d 成比例,即b a =d c ,你能根据我们已有的知识变形得到ad=bc 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式也是等式,那么比例式也可以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等式的什么知识进行变形?学生根据提示尝试变形。 由此得到比例基本性质: 如果b a =d c ,那么ad=bc 。 想一想,做一做:如果ad=bc ,其中a ,b ,c , d 为非零实数,你能把前面的式子变形得到b a =d c 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已知式子和要变形得到的式子之间的差异,同时启发学生分数线所表示的含义,这时候可以对已知式子怎样变形? 如果ad=bc ,那么b a =d c 。 教师小结:由上面的两个结论我们可以对比例式和等积式进行相互转化。 例题精讲 例1、已知四个非零实数a ,b ,c ,d 成比例,即b a =d c 。下列各式成立吗?若成立,请说明理由。

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

第4单元 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求比值。 姓名: 2米:10厘米 3.9:1.3 990:3 8:0.4 45:0.6 36 :45 20千克:0.2吨 99:11 0.05:0.005 500毫升:1升 360千克:0.45吨 9.6:45 25厘米:12 米 45分:23 时 2、表示( )叫比例。 3、把0. 4、 5、1.2和15这四个数写成一个比例是( )。 4、 () 4 =( )÷12 = 9:( )= 25%。 5、( ):5 = = 27÷( ) =( )% =( )成。 6、( ):6 = 3 4 = ( ):( ) = ()12 = ( )% 7、某班女生比男生多 1 4 ,那么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比是( ):( );女生人数与全 班人数的比是( ):( )。 8、用0.4、1.2、1.5和21 组成一个比例是:( ) 第4单元 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求比值。 姓名: 2米:10厘米 3.9:1.3 990:3 8:0.4 45:0.6 36 :45 20千克:0.2吨 99:11 0.05:0.005 500毫升:1升 360千克:0.45吨 9.6:45 25厘米:12 米 45分:23 时 2、表示( )叫比例。 3、把0. 4、 5、1.2和15这四个数写成一个比例是( )。 4、 () 4 =( )÷12 = 9:( )= 25%。 5、( ):5 = = 27÷( ) =( )% =( )成。 6、( ):6 = 3 4 = ( ):( ) = ()12 = ( )% 7、某班女生比男生多1 4 ,那么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比是( ):( );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 8、用0.4、1.2、1.5和2 1 组成一个比例是:( ) 9 15 9 15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学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导学案 【复习回顾】 1、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值?(口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3:8 9 2.7∶4.5 6∶10 比例的意义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40页的情境图,完成下列练习: 1.第一面国旗长与宽的比为________, 比值是_______。 第二面国旗长与宽的比为________, 比值是_______。 第三面国旗长与宽的比为________, 比值是_______。 通过计算,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三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写出那些比例? 【自学检测】(二人组完成,组长给组员改。) 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20:5和1:4 (2)0.6:0.2和 43:4 1 比例的基本性质 【设问导读】 1. 自学课本41页,完成下列练习: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___。 比例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_____,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_____。

例如:在2.4:1.6=60:40中,外项是________,内项是_______。 把上述比例改写为分数形式为_________,外项是_______,内项是_______。 2.计算下面比例的外项积和内项积,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2.4∶1.6 = 60∶40 53=15 9 外项积:______________ 外项积:____________ 内项积:______________ 内项积:____________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写一个比例,验证自己的发现: 我得出的结论是:在比例里_____________等于_______________。 【自学检测】(二人组完成,组长给组员改。) 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 0.2∶2.5 和 4∶50 (2)1.2: 43 和5 4:5 【巩固训练】 1、同桌互动 (要求:一个同学写出一个比例,另一个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检验他写的比例是否正确。) 2、填空 (1)在a :7=9:b 中,( )是内项,( )是外项,a ×b=( )。 (2)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3和8,则两个外项的积是( ), 两个外项可能是( )和( )。

公开课《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基本性质 乐安小学 杨碧珍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34页 教学目标: 1.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知道比例各部分名称,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 质判断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 2. 经历知识的发现和运用过程,体验分析、概括的学习方法; 3. 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并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完成导学案第17页,练习本等,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诊断 师:请汇报课前诊断中什么是比例及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 比例。 生汇报,师生回顾: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例如2.4:1.6=60: 40 汇报0.5:0.25和0.4:0.2 51:21和5:2 43:85和85:4 3 师引导需要说明:从概念入手,两个比的比值要相等才能说明两个比成比例。 师: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除了看比值,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今天带着 这个问题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 导学启思 1. 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师:自学书本34页,说说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并举一个例子。 学生思考30秒,小组内说一说,同时一个学生上来板书: 2.4:1.6 = 60:40 内项 外项

生汇报:组成比例的四个数,都叫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1)小组讨论。 师: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那小组讨论:①比例中两个内项之积和两个 外项之积有什么关系?你能举个例子说明是不是所有比例都有这个规律吗?②如果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边的分子与分母交叉相乘之后,你又发现了什么?③你能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吗? (2)汇报与验证。 生汇报,师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两个外项的积是2.4 ×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我发现两个外 项的积=两个内项的积。 生自己举个例子。 生说:2.41.6 = 里,2.4 ×40=1.6×60我发现等号两边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得到的积相等。这里,2.4和40就是外项,1.6和60就是内项,也满足两个外项的积=两个内项的积。 所以我们认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 基本性质。 师提问:a.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 ,那么,比例的基本 性质可以表示成什么?(ad=bc 或bc=ad ) b.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0:3=0:4,可以吗?3:0=4:0呢?(比例中两个比 的后项都不能为0。) c.6:3和12:6是否是一个比例呢?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一下? (3)师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两个外项之积= 两个内项之积,如果写成分数形式,我们发现等号两边的分子与分母交叉相乘,所得的乘积相等。 三、反馈矫正 1.新知检测 师:请你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说说 你的理由。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49-5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知道比与比例的关系。 2.在学生观察、比较、抽象与概括等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3.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并培养爱国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关于比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比值及求法)其实在我们的身体上有很多有趣的比。例如:双臂平伸的长度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1,将拳头翻滚一周的长度与脚的长度比大约是1:1,人的下半身长度和身高的比约是0.618:1,身高与胸围的比大约是2:1,一个人的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可重要啦!比如,你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底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能大概估出罪犯的身高!后边的这些是要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才能解决的,准备上好上课了吗?(上课) 二、亲历过程, 探索新知

( 一)比例的意义 1. 创设情景: 师:在我们学校每周星期一都要举行升旗仪式,每当听到雄壮的国歌声,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不由得产生敬意。在天安门、校园里、教室里、签约仪式上都有共同的标志——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请看大屏。 2、师: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天安门升旗仪式上使用的国旗长 5M ,宽3 10M ,学校升旗仪式上使用的国旗长 2.4m,宽1.6m,教师里张贴的国旗长60CM ,宽是40CM ,签约仪式上使用的国旗长15CM ,宽10CM 。它们的长和宽藏着什么秘密呢?请大家猜一猜。 3.探索发现。师:是不是像他说的那样呢?请大家计算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你会发现什么? 4.谁来汇报:天安门上国旗的长、宽之比是5:310=23,学校升的国旗的长宽之比是2.4:1.6 =23,教室里的国旗长宽之比是60:40=23, 5.师:通过计算比值,你们有什么发现?(比值相等,都是23)在国旗法中规定,国旗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长与宽之比都必须是3:2,五星红旗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标志和象征,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国旗,尊重国旗。 6.现在请看大屏幕,这4个比的比值都相等,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来表示呢?(=)那你能不能从中任选两个比用=表示出来?(生活动) 7.汇报。5:310=2.4:1.6,5:3 10=60:40,2.4:1.6=60:40(板书) 8.师:孩子们,像上面这样的等式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比例,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9.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式子,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 比值相等))那什么样的式子叫比例?同学们说的都不错,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完善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请大家读一读,(孩子们,要组成一个比例,必须要满足什么条件?“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反过来,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 质》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40~42页相关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指导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学习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学习难点: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 学习准备: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做两个数的比?请你说出两个比。(教师板书) 2.什么是比的比值?上面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比,知道怎样求比值。今天就根据比和比值来学习比例,并且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复习导入,将之前学过的知识和本节课所学知识联系起来。 二、合作探究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让学生算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再比较每组里两个比的比值有什么关系。(指名板演) ①3:524:40 ②:7.5:3 师问:比值相等,说明每组里两个比怎样? 说明3:5的比值和24:40的比值都是,比值相等,也就是两个比相等,可以写成: 3:5=24:40(板书) 这个式子表示两个比怎样?:和7.5:3也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板书::=7.5:3这个式子也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上面两个等式表示的是怎样的式子?指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下面两个比之间的哪些○里能填“=”,为什么? 1:2○3:60.5:0.2○5:2 1.5:3○15:3:2○:1 提问:填了等号后的式子是什么?1.5:3和15:3为什么不能组成比例?要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可以看它们的什么?指出: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看比值是不是相等;也可以把两个比化简后看是不是相同的两个比。 (3)出示教科书主题图。 师:同学们从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谈判桌上的国旗长和宽分别为15厘米、10厘米;教室墙上悬挂的国旗长和宽分别为60厘米、40厘米;学校升旗仪式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 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难点: 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和0.2:0.4 0.5 :0.2 和5:2 1/2:1/3和6 : 4 0.2: 和1:4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1.6 = 60:40 内项:1.6 6o 外项:2.4 40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让学生再写出几个比例。 如:2.4 :1.6 = 60:40 外内内外 项项项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师作适当的补充)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0.6 :0.5=1.2: 1 两个外项的积是0.61 =0.6

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2.4/1.6 = 60/40 2.440=1.660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5)学生归纳。 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填一填。 (1)1/2:1/5 =1/4:1/10 (2)0.8:1.2=4:6 (3)45=210 4:()=():() 4、做一做。 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5、课堂小结 (1)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 (2)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引导学生总结说出两种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到此,学生要学会用两种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比值是否相等; 2.内项之积是否等于内项之积。)

22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2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有关比的知识,说说你对比都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可能回答: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 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 引起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让学生“温故”而“启新”,为新课做好准备。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青岛都有哪些产品非常有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青岛啤酒享誉世界各地,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出示情境图)。 出世课件: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 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 一辆货车运输大麦芽情况 根据这个表格,让学生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同桌俩人,一个提问题,一个将问题的答案写在本上,看哪对同桌合作得最好,提出的问题最多。 谈话:谁来交流?跟大家说一下你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问题: 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 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32 :4) 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第一天运输量的比是多少?(32 :16)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一一贴于黑板) 2 :16; 4 :32;16 :2;32 :4; 16 :32; 2 :4;32 :16; 4 :2。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了探索才会有创新,有发展。本课在这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