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

三阴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
三阴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

三阴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

病理特征

三阴性乳腺癌是指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原癌基因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这类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病理类型的10.0%~20.8%,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较其他类型差。

临床表现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表现为一种侵袭性病程,其远处转移风险较高,内脏转移机会较骨转移高,脑转移几率也较高。三阴性乳腺癌的远处转移风险在3年时达到高峰,之后可能会有所下降。三阴性乳腺癌的中位肿瘤大小为2cm,50%有淋巴结转移。此类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多为3级,细胞增殖比例较高。

症状

部分症状

三阴性乳腺癌的表现通常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相同,包括:

①乳腺中出现肿块或者包块

②乳腺疼痛或者发红

③乳头变的内陷或者出现溢液

诊断

(1)病史

肿块常是乳腺癌患者首发症状,须问明出现的时间、部位、大小、生长快慢,是否疼痛,乳头糜烂、溢液的时间、性质,腋窝有无肿块。

(2)检查项目

①乳腺钼靶摄片

对普查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早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②活组织病理检查

1)肿块切除将乳房中肿块或可疑组织的整个切除,进行病理检查。

2)切取活检从肿块或可疑组织中切取部分组织进行检查。3)细针穿刺用一根很细的针从肿块、可疑组织或积液中抽取一些组织、细胞检查。其他,如乳头溢液者可做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乳头糜烂部刮片或印片细胞学检查。

③受体及基因测定

雌激素、孕激素和原癌基因Her-2均为阴性。

④超声显像

⑤乳腺导管内视镜检查

治疗

有些药物是针对影像刺激癌症的激素或者蛋白,其他类型的乳腺癌会对这些药物有反应,这种疗法称为靶向治疗。而对三阴性乳腺癌不存在靶向治疗,目前还没有特有的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指南,因此其治疗一般按乳腺癌常规标准治疗进行。

(1)化疗

即使用可以杀死癌细胞的药物治疗癌症,这可能是医生会尝试的第一种疗法。这种疗法将通过静脉注射或者药片的方式提供给患

者。当三阴性乳腺癌发现较早时,其对化疗的反应可能比其他类型的癌症更好。如果肿瘤较大,医生会计划手术,告诉患者先实施化疗。化疗可以使肿瘤缩小,使手术更容易进行,这种疗法称为新辅助疗法。或者医生可以先进性手术,再进行化疗。

(2)辅助化疗

FEC序贯多西他赛化疗有较好的反应。紫杉类药物对三阴性乳腺癌有一定的疗效。铂类药物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可能更有效。顺铂新辅助化疗有相当疗效。

(3)手术

手术有两种类型,医生会选择其一。许多医生会认为,由于三阴性乳腺癌具有浸润性,所以实施乳房切除术切除全部乳腺,可能是最好的选择,这种选择基于:

①患者存在数个肿瘤

②患者皮肤内有癌症

③患者乳头中有肿瘤

④患者另一侧也可能已经有癌症

⑤肿瘤较大

⑥患者乳腺内有钙化或者其他异常细胞

但是关于这一方面尚未进行很多研究,医生可能会决定实施乳房肿瘤切除术。手术后通常实施放疗,以杀死残留下来的癌细胞,可以有效地防止癌症的复发。

这些方法如果都未果,你可以考虑参加临床试验。目前有很多有关新疗法的临床试验,所以患者可以咨询医生这些临床试验是否适合自己。临床试验可以帮助科研者测试新的药物,以观察这些药物是否安全有效。这通常是获得尚未对每一个人普及的新药物的好方法。

随访

当患者的治疗结束后,医生通常要让患者定期复查,以确定癌症有无复发。在前3年中,患者需要3~6个月就诊1次。此后2年,患者可能需要每6~12个月就诊1次。以后每年都需要进行复查。

三阴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

三阴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 病理特征 三阴性乳腺癌是指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原癌基因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这类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病理类型的10.0%~20.8%,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较其他类型差。 临床表现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表现为一种侵袭性病程,其远处转移风险较高,内脏转移机会较骨转移高,脑转移几率也较高。三阴性乳腺癌的远处转移风险在3年时达到高峰,之后可能会有所下降。三阴性乳腺癌的中位肿瘤大小为2cm,50%有淋巴结转移。此类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多为3级,细胞增殖比例较高。 症状

部分症状 三阴性乳腺癌的表现通常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相同,包括: ①乳腺中出现肿块或者包块 ②乳腺疼痛或者发红 ③乳头变的内陷或者出现溢液 诊断 (1)病史 肿块常是乳腺癌患者首发症状,须问明出现的时间、部位、大小、生长快慢,是否疼痛,乳头糜烂、溢液的时间、性质,腋窝有无肿块。 (2)检查项目 ①乳腺钼靶摄片

对普查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早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②活组织病理检查 1)肿块切除将乳房中肿块或可疑组织的整个切除,进行病理检查。 2)切取活检从肿块或可疑组织中切取部分组织进行检查。3)细针穿刺用一根很细的针从肿块、可疑组织或积液中抽取一些组织、细胞检查。其他,如乳头溢液者可做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乳头糜烂部刮片或印片细胞学检查。 ③受体及基因测定 雌激素、孕激素和原癌基因Her-2均为阴性。 ④超声显像 ⑤乳腺导管内视镜检查 治疗 有些药物是针对影像刺激癌症的激素或者蛋白,其他类型的乳腺癌会对这些药物有反应,这种疗法称为靶向治疗。而对三阴性乳腺癌不存在靶向治疗,目前还没有特有的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指南,因此其治疗一般按乳腺癌常规标准治疗进行。 (1)化疗 即使用可以杀死癌细胞的药物治疗癌症,这可能是医生会尝试的第一种疗法。这种疗法将通过静脉注射或者药片的方式提供给患

转一篇文章三阴乳腺癌

转一篇文章:关于三阴乳腺癌的治疗的。 三阴性乳癌(TNBC )常被认为是较具侵略性的肿瘤,其临床病程和临床结果皆比非三阴性乳癌(TNBC )乳癌差。最近一项针对1601例乳癌病患所做的研究显示,三阴性乳癌(TNBC )的复发和死亡风险都比较大,而复发或死亡大多发生在诊断后的前5年,复发风险的高峰是前3年,之后风险便显著下降;非三阴性乳癌(TNBC )患者的复发风险却无此特性,其风险终生持续。三阴性乳癌(TNBC )患者脏器的肿瘤转移比率较高,p53和BRCA1基因表现异常患者有较高风险。 由于三阴性乳癌(TNBC )患者对贺尔蒙治疗或抗HER2治疗不太有反应,所以通常以传统细胞毒性化疗作为第一线治疗。虽然三阴性乳癌(TNBC )对术前[紫杉醇+小红莓]疗法有相当好的反应,但长期结果仍比较差。最近一项针对1118名三期乳癌患者的术前化疗所做的大型回顾性临床试验显示,三阴性乳癌(TNBC )患者与非TNBC比较,有较高的病理完全反应(PCR )(22 %比11 %; P=0.034 ),但3年无病生存率(P <0.0001 )和整体存活率(P <0.0001 )较低。值得注意的是,达到病理完全反应(PCR )的三阴性乳癌(TNBC )患者与非TNBC患者的存活率是相似的。 虽然对于转移性三阴性乳癌(TNBC )并无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法,包含有小红莓类及紫杉醇的疗法是可被认定的。紫杉醇类、铂剂、抗血管生成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等这些药物目前正在临床试验被测试中。顺铂(Cisplatin)对转移病人有轻微的抗肿瘤活性,但对三阴性乳癌(TNBC )患者则无特别明显的数据,此项[以铂类治疗晚期乳癌病患之临床结果]的研究结果在2008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上发表。在同一次会议上,此项研究主持人也发表单独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cetuximab或结合卡铂作为转移性三阴性乳癌(TNBC )一线治疗的临床疗结果,他们发现三阴性乳癌(TNBC )患者和非三阴性的反应很类似,三阴性乳癌(TNBC )对单独Cetuximab的治疗反应很小,只有6 %的患者(2/31)有反应,但此两位患者的反应持续超过40周;而组合疗法有18 %的患者(13/71)表现出反应。他们现在正计划进行一项试验来研究单独以卡铂或顺铂来治疗三阴性乳癌(TNBC )的结果。所以截至目前为止,针对转移性三阴性乳癌(TNBC ),并没有特别的标准一线治疗。

三阴性乳腺癌又添新方案

三阴性乳腺癌又添新方案 众所周知,大约15%~20%的乳腺癌为三阴性乳腺癌,雌激素、孕激素、HER2三大受体均为阴性。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早期复发率高,内脏转移、脑转移率高,预后较差,治疗上对抗激素治疗和抗HER2治疗效果不佳,全身治疗主要依靠化疗以细胞毒药物治疗为主。以前,三阴性乳腺癌化疗方案金标准主要包括环磷酰胺+氟尿嘧啶+蒽环类→紫杉类。近年来,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晚期患者和早期术前患者,卡铂等铂类化疗方案的效果已被若干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不过,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早期术后患者,此前的铂类辅助化疗方案随机对照研究仅取得非劣效结果。 为使这一亚型患者实现更精准的治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团队于2019年绘制出全球最大的三阴性乳癌基因图谱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复旦分型”标准,使更多患者看到了治愈希望。2020年8月13日,邵志敏教授与余科达教授团队的PATTERN研究于JAMA Oncology杂志在线发表。

PATTERN研究探索了卡铂联合紫杉醇(PCb)对比当时指南推荐的CEF-T方案在早期TNBC 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价值。与CEF-T方案相比,PCb方案将早期可手术TNBC 5年的DFS提高了6.2%(86.5% vs 80.3%,HR=0.65,95%CI:0.44~0.96,P=0.03),确认了铂类在TNBC辅助治疗中优效性地位。 该多中心非盲随机对照三期临床研究于2011年7月1日~2016年4月30日从全国9家医院入组三阴性乳腺癌尚未转移、非局部晚期、术前尚未接受抗癌治疗、术后经病理证实区域淋巴结阳性或淋巴结阴性但肿瘤直径大于1厘米、年龄18~70岁(中位51岁,四分位44~57岁,范围23~70岁)女性647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卡铂方案组325例:6轮紫杉醇+卡铂(每28天的第1、8、15天紫杉醇80mg/m2+卡铂AUC=2) 标准方案组322例:3轮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氟尿嘧啶(每3周环磷酰胺500mg/m2+表柔比星100mg/m2+氟尿嘧啶500mg/m2)→3轮多西他赛(每3周多西他赛100mg/m 2) 数据分析于2019年12月1日~2020年1月31日,主要终点为无病生存,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无远处病变生存、无复发生存、毒性反应。此外,对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等12种DNA同源重组修复相关基因(ATM、ATR、BARD1、BRCA1、BRCA2、BRIP1、CHEK2、FANCM、PALB2、RAD51C、RAD51D、RECQL)突变患者的无病生存进行亚组分析。BRCA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大约11.2%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存在BRCA致病突变,容易引起DNA同源重组修复异常和DNA不稳定,而铂类的主要作用机制即破坏细胞DNA。

三阴乳腺癌的生物学,转移模式和治疗

三阴乳腺癌的生物学,转移模式与对患者的治疗 据估计,全球每年估计、100万例确诊乳腺癌,其中超过17万为三阴性表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receptor/HER2-negative)。大多数,虽然不是全部,三阴性乳癌从基因表达芯片上属于基底样基因表达。基底样分子亚型表现出独特的分子谱和危险因素,恶性度高和早期转移,有限的治疗选择,预后差。大规模人群研究已经证实一个非裔美国人绝经前妇女中的三阴性乳癌患者比例较高,产次,第一胎年轻化,哺乳时间短,臀/腰比例高可能是特别危险因素。当BRCA1基因突变者患乳腺癌,它通常是基底样;鉴于BRCA1基因在DNA修复中的中心作用,这可能深刻影响治疗。当三阴乳腺癌确诊时确诊时,三阴性乳癌优先复发于内脏器官,包括中央神经系统。尽管最初的化疗反应可能会更明显,但是与luminal亚型相比,三阴乳腺癌的复发更容易发生在早期,也更普遍。三阴性乳癌的靶向治疗正处在不断发展中,包括抑制血管生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其他激酶。最后,三阴性乳癌与BRCA突变呈正相关,使抑制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1称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治疗策略,得到积极研究。 介绍 在过去的十年中,对乳腺癌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我们发现,乳癌,曾经被认为是一个比较单一(同质)的疾病,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过程,而是由几个不同且独特的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确定的亚型所组成的。1基因芯片技术将乳腺癌分成不同的若干亚型:管腔A,管腔B,HER2阳性和基底样型(图1A和1B)。Luminal A和B临床特点是激素受体相关基因的表达,而HER2阳性和“基底样”亚型缺乏雌激素受体(ER)或孕激素受体(PGR)表达。此外,基底样亚型,是临床恶性度最高,常见的3个标记,雌,孕激素受体和HER2基因,通常均为阴性,因此又称为三阴表型.2, 3 据估计,2008年全世界共确诊了100万例乳腺癌其中172695属于三阴表型.4三阴性乳癌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总体预后差,侵袭性和早期转移的模式,相对缺乏治疗靶点时,与内分泌敏感和HER2阳性乳癌比较,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综述将集中于三阴乳腺癌的分子特性,危险/流行病学因素,转移扩散模式,预后的影响,新的靶位点,以及新的治疗策略。为这个充满挑战和侵略临床治疗策略的新兴实体。 病理及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特征 三阴乳癌既有独特的病理和分子特点(表1).2,5,6,尽管经常需要提到和澄清,“三阴性”和“基底样”,并不完全同义,多项研究.5 ,7 –9表明大约有20%-30%不一致,三阴乳腺癌是指乳房缺乏雌,孕激素受体和HER2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分类,而基底样亚型,是通过基因表达芯片分析确定的.2,3目前,基底样的分类仅应用于研究,因此,三阴性表型目前是一个在临床上可靠的替代品。 几位研究人员试图确定临床的基底样乳腺癌亚型特征性的有用的标记。尼尔森等人收集了一系列(21例)通过cDNA基因芯片研究确定的已知的基底样乳腺癌肿瘤,通过组织芯片检测其蛋白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基底样乳腺癌多数低表达ER和HER2,高表达HER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底细胞角蛋白5 / 6,和c - kit。有趣的是,900多例病例的生存分析表明,表达角蛋白5 / 6和基底细胞角蛋白17的病例其疾病生存期更短。此外,HER1表达是一个明显的负面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相对风险[RR],1.54; P值0.017),申请时,肿瘤大小(RR为1.12)和淋巴结状况(RR为2.10),供临床变量。最后,表达c –kit并不是病人预后的预测因素。 组织学及基底样乳腺癌肿瘤免疫表型特征的第二次研究证实了上述结论。Livasy等评估了56例已知的基因谱的乳腺癌,其中23例为基底样乳腺癌.6结果表明,基底样肿瘤为3级,导管(21/23)或化生(2 / 23)癌,并经常展出地图样坏死(17/23),侵袭边界不清(推挤性边界)(14/23)和间质淋巴反应(13/23)。所有基底样肿瘤雌激素受体和HER2检测阴性,波形蛋白(17/18),管腔细胞角蛋白8/18(15/18),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3/18),细胞角蛋白和5/6(11/18)免疫反应阳性。有趣的是,肌上皮标记(如,平滑肌肌动蛋白,p63的,和CD10)是很少阳性。与以前的报告相一致,ER和HER2基因阴性,波形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细胞角蛋白8 / 18阳性阴性,细胞角蛋白和5 / 6阳性。 此外三阴性乳癌特征性的免疫表型与一些恶性病理特点相关。卡罗莱纳乳腺癌研究,通过免疫表型分类界定乳腺癌亚型,并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状态,有丝分裂指数,核多形性,分级,p53基因突变状态相关。10与内分泌敏感的liminal A(ER和/或孕激素受体positive/HER2负)乳腺癌相比,基底样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缺乏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相应的靶点,对放疗和化疗敏感,但复发率高,治疗效果较差。本研究对近几年来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字]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新辅助化疗;大剂量化疗;分子靶向治疗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近几年发现的预后较差的一类乳腺癌,其ER、PR、HER-2三者均为阴性表达,常表达CK5/6,过量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Perou等[1]首先对其定义,其具有特殊的免疫表型,预后较差,有较高的内脏转移率、脑转移率及局部复发率[2],好发于绝经前妇女,其在乳腺癌的比例,各文献报道略有不同,但总体约在10%~20%[3-8]之内,被认为是特殊类型的乳腺癌。 1 临床病理 三阴性乳腺癌是侵袭能力强的初级乳腺癌,分期较晚、恶性程度高、推挤性边缘、Nottingham分级较晚、远处转移常见、预后较差、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期低[7,10],组织学分级较非三阴性乳腺癌所占的比例高,原发灶的体积大,还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诊断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患者腋窝淋巴结阳性者较多,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所占比例大,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发生率高,具有高增殖性特征,预后较非三阴性乳腺癌差,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无效。 三阴性乳腺癌病理类型几乎均为导管癌,还有纯小叶癌、混合癌及髓样癌,以髓样癌预后较好,组织学分级较高;肿瘤细胞多表达basal细胞角蛋白(CK5/6、CK17)、P2cadherin、EGFR和P53,较少表达雄激素受体(AR)、E2cadherin、cyclinD;较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和总生存期均显著降低;与其他类型乳腺癌相比,较早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内脏转移率高于骨转移,易发生脊髓、脑膜、脑、肝和肺转移,可能有独特的转移机制。相对于其他类型乳腺癌,其发病年龄低,并且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发现时TNM分期较其他乳腺癌分期晚。三阴性乳腺癌发现时一般Ⅰ期占23%~36%,Ⅱ期占46%,Ⅲ期占12%~29%,Ⅳ期则<5%,而其他乳腺癌发现时有50%Ⅰ期,只有10%为Ⅲ+Ⅳ期。在确诊后的5年里,三阴性乳腺癌的无复发存活率和总体生存率与一般性乳腺癌的Ⅲ期的导管癌相似,但5年后的生存率又较好[3]。 赵晓辉等[6]研究表明,三阴性乳腺癌5年内内脏转移的风险较非三阴性乳腺癌高4倍(HR4.0;95%CI:2.7~5.9,P<0.01)。三阴性乳腺癌不同部位远处转移的发生率存在差异,发生远处转移具有一定的器官倾向性。这种特定的靶器官转移与它的特定基因表达有关。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非三阴患者;对于淋巴结阴性患者,三阴组和非三阴组5年无瘤生

三阴性乳腺癌化疗进展

乳腺癌是一类异质性疾病,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临床表现以及对治疗的反应性上均有所不同。基于乳腺癌的分子表型,乳腺癌一般被分为4种亚型:乳腺腔面型、人类表皮生长因-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过表达型、正常细胞样型和基底样型型[1]。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特殊亚型的乳腺癌,特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HER-2 3种受体均为阴性的乳腺癌[2-3]。三阴性乳腺癌在西方人群乳腺癌中占所有乳腺癌的12%~ 17%[4],非洲裔美国人和非洲女性发病率较高,可高达50%。亚洲女性发病率与白人女性相似,BRCA1突变患者中更多见[2]。此类型乳腺癌好发于相对年轻的妇女,细胞分化差、具有高 《中国癌症杂志》2014年第24卷第4期 CHINA ONCOLOGY 2014 Vol.24 No.4 316 三阴性乳腺癌化疗进展 倪晨 李婷 吴振华 胡夕春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 [摘要] 三阴性乳腺癌作为乳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对内分泌治疗和现有靶向治疗无效,并且通常复发较早、进展迅速、预后较差。现就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及其临床价值、化疗药物和化疗方案以及化疗和潜在的新靶点药物联合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姑息化疗 DOI: 10.3969/j.issn.1007-3969.2014.04.013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639(2014)04-0316-05 Progress on chemotherapy for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NI Chen, LI Ting, WU Zhen-hua, HU Xi-chun (Department of Medical Oncology,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ancer Center; Department of Oncology,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Correspondence to: HU Xi-chun E-mail: xchu2009@https://www.360docs.net/doc/5d9013974.html, [Abstract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as a special molecular subtype of breast cancer, is non-responsive to endocrine therapy or commercially available targeted therapy. It is characterized by early recurrence, rapid progression and poor prognosis. This systemic and comprehensive overview was focused on recent progress on molecular subtyping of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and its possible clinical value,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regimens, and combination of chemotherapy with potential molecular targeting agents. [Key words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Molecular subtypes;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djuvant chemotherapy; Palliative chemotherapy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1372846);上海市卫生局科研项目(No:沪卫科教201049)。通信作者:胡夕春 E-mail:xchu2009@https://www.360docs.net/doc/5d9013974.html, 度侵袭性。确诊为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的患者1~3年内早期复发风险高,并且绝大多数死亡发生于治疗后的第1个5年内[5]。 由于三阴性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不敏感,因此化疗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主要的全身治疗手段。由于含蒽环和紫杉类药物的方案在早期已应用于早期乳腺癌的术后辅助治疗或新辅助治疗,疾病发生复发或转移后往往缺乏有效的药物。为了便于临床医师全面了解三阴性乳腺癌,现将与此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作一 总结。 1 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 三阴性乳腺癌和基底样型乳腺癌有一定的重叠性,其中约80%为基底样型乳腺癌[4]。Prat 等[6]分析了41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和473例基

舒尼替尼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获益1例

《中国癌症杂志》2012年第22卷第7期 CHINA ONCOLOGY CHINA ONCOLOGY 2012 Vol.22 No.7 552 舒尼替尼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获益1例 田吉征 杨婷婷 曹阳 张少华 江泽飞 解放军307医院乳腺肿瘤科,北京100071 [关键词] 乳腺癌;靶向治疗;苹果酸舒尼替尼 DOI:10.3969/j.issn.1007-3969.2012.07.014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639(2012)07-0552-02通信作者:江泽飞 E-mail:jiangzefei@https://www.360docs.net/doc/5d9013974.html,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个体化治疗理念的形成和推广,乳腺癌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种侵袭性很强的乳腺癌亚型,预后较差。目前对于TNBC术后复发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仍是全身化疗。随着分子靶向治疗时代的到来,更多的靶向治疗药物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文对解放军307医院乳腺肿瘤科收治的1例经3个联合化疗方案无效后采用苹果酸舒尼替尼治疗,并取得临床获益的TNB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42岁,右乳癌改良根治术后近2年。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浸润性小叶癌,未见腋窝淋巴结转移(0/3)。免疫组化: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阴性、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阴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HER-2)阴性、增殖指数Ki-67<5%,术后给予3个周期CAF(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氟尿嘧啶)方案辅助化疗,无病生存期为8个月。2010年6年出现左肺下叶占位,左乳外上象限肿块大小约为2.2 cm×1.7 cm,左腋窝肿块大小约为2.5 cm×0.7 cm,质硬,移动性差。外院病理结果显示,肺部占位性质不明,左乳及腋窝明确为转移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R(-)、PR(-)、HER-2(-),先后给予包括紫杉醇联合卡铂、多西他赛联合希罗达、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联合解救化疗,短期内均进展。2011年3月7日首次就诊于本院,入院后考虑到患者接受过多线解救化疗疗效均欠佳,遂给予苹果酸舒尼替尼治疗(37.5 mg,每日1次口服,第1~21天),兼顾乳腺癌及肺部恶性占位(我院倾向于乳腺转移癌)。1个月后患者咳嗽症状较前明显改善,2个月后复查乳腺MRI及胸部CT提示病情明显好转(乳腺病灶由6.2 cm×5.0 cm缩小到3.9 cm×2.6 cm,肺部占位由5 cm×4.5 cm缩小到3.8 cm×3.0 cm),继续原方案治疗,目前已持续12个月,无明显血液学毒性。 2 讨 论 ER、PR、HER-2及Ki-67的标准检测,为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带来了依据[1]。对于HER-2阳性的患者,采用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已经成为标准。而对于复发转移TNBC患者,临床实践指南建议全身治疗,主要是化疗。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靶向血管药物贝伐单抗的问世,为TNBC 靶向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2]。 贝伐单抗是一种靶向作用于血管的药物。临床试验证实,贝伐单抗能延长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不能延长总生存期,且不良反应较大[3]。舒尼替尼是一种新型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人FMS样酪氨酸激酶受体3等的功能,有很强的抗血管生成作用,而且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已批准用于晚期肾癌及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而目前针对乳腺癌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4]。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1版)》指出,对于复发乳腺癌的全身治疗主要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为此应该选择药物不良反应尽可能小的方案[5]。本例患者系转移性TNBC合并肺部恶性占位,且既往接受过3个联合化疗方案无效,考虑兼顾肺部病变的原则,采用口服舒尼替尼进行治疗,结果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以及较低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乳腺癌已经进入了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时代,当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已接受过多种化疗方案且疗效欠佳时,应再次明确肿瘤的分子分型,尽早给予有效的分子靶向治疗。

三阴性乳腺癌化疗进展:节拍化疗开辟新途径

三阴性乳腺癌化疗进展:节拍化疗开辟新途径 发表时间:2016-10-31T15:15:08.2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30期作者:朱良薛吴密璐 [导读] 患者基于生活质量的考虑使节拍化疗更具优势。在未来,应当建立相关数据库,因为我们的患者值得从目前节拍化疗的信息中择优对待。 (青海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近些年提出的新化疗模式:节拍化疗,以低剂量持续给药的方式作用于肿瘤细胞。越来越多临床研究提示节拍化疗在乳腺癌治疗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将相关节拍化疗及其与靶向药物联合应用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节拍化疗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0-0012-02 Advances in chemotherapy for thre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a new approach to beat chemotherapy Zhu Liangxue, Wu Milu. Tumour Hospital Affiliated to Qinghai University, Qinghai Province, Xining 810000, China 【Abstract】Metronomic chemotherapy is a very new paradigm of chemotherapy enunciated recent years. Satisfactory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breast cancer. This review analyses recent studies dealing with metronomic chemotherapy and its combination with several targeted agents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Key words】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Metronomic chemotherapy TNBC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是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均阴性的乳腺癌。由于该类患者无法从内分泌治疗及针对Her-2受体的分子靶向治疗中获益,化疗成为其仅有的全身治疗手段,但化疗后患者易出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1]。传统化疗一般基于最大耐受量的概念,然而它需要治疗间歇期以恢复患者正常细胞的生长,近些年提出的节拍化疗,采用频繁低剂量地给药方式,无长时间治疗间隔,主要作用于缓慢增殖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持续地抗血管生成作用[2]。越来越多节拍化疗在乳腺癌的应用研究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果。现将相关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1.节拍化疗,不止是抗血管生成 肿瘤相关血管生成是肿瘤发展的一个关键性步骤,传统化疗没有有效的干预。事实上,内皮细胞以比肿瘤细胞的更低速率增殖,这可以解释传统化疗对其稀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有假说指出传统治疗时治疗间歇期内皮细胞的恢复有利于肿瘤的再生。在九十年代末,几个关键的实验研究表明,低剂量的细胞毒药物,缩短给药间隔、持续频繁给药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了持久的细胞毒性和凋亡效应,引起肿瘤衰退[2]。此外节拍化疗尚有免疫调节、干预肿瘤干细胞、诱导细胞休眠等作用[3]。 2.节拍化疗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 2.1 新辅助化疗 有研究分析进行新辅助化疗的TNBC患者的疗效提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更易出现肺、肝等内脏转移,骨转移风险较低,术后病理良好的患者临床效果同样较好,然而多数存在残留病灶的TNBC患者相对于其他亚型乳腺癌患者总体生存率最差,特别是前3年[4]。Masuda[5]等发表了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和激素受体表达阴性、HER-2表达阴性的患者中进行以节拍化疗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的II期临床研究。该项研究提示:全部受试者及按方案接受治疗的患者其病理性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7.5%和54.5%,临床反应率分别为90%和93.9%。该方案显示病理完全缓解率与传统化疗相似。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常规报道于节拍化疗的方案。 2.2 辅助化疗 由于术后患者肿瘤负荷最小化,耐受性好、方便简单的节拍化疗更容易受患者青睐。一项前瞻性II期临床研究探讨长期小剂量卡培他滨用于三阴性乳腺癌女性患者的辅助治疗的耐受性和疗效,41例受试者完成六个周期的FEC100辅助化疗±术后放疗后继续服用卡培他滨(500mg 每日两次,6个月)。在这项研究中,预计中位随访时间为34个月。预计平均无病生存期(DFS)为42.4个月,而中位DFS尚未达到。该方案耐受性良好,患者的依从性佳[6]。此结果需要与大样本,长随访时间的研究作比较。IBCSG 22 00试验[7]比较1086例对内分泌治疗不敏感的患者标准术后辅助化疗后采用节拍化疗维持治疗1年与不采用进一步治疗的生存率及复发风险提示: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可从低剂量维持化疗中获益,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然而该结果并无统计学意义。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包括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进行的sysucc-001试验和评估激素受体阴性患者在标准辅助治疗后进行环磷酰胺联合甲氨蝶呤维持治疗的22-00 IBCSG试验,均为明确常规疗法基础上加入节拍化疗的价值[6]。 2.3 姑息化疗 乳腺癌标准方案中的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类和长春瑞滨,均以节拍化疗的方式用于乳腺癌的治疗[2]。一项研究[8]在HER-2表达阴性、激素水平低表达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采用低剂量卡培他滨、环磷酰胺联合贝伐单抗及埃克替尼的方案作为一线化疗,评估对表皮生长因子及内皮生长因子的双重抑制能否提高抗肿瘤活性。该研究中患者拥有良好的客观缓解率(ORR):62%,提示包含节拍化疗在内的多靶向治疗可成为三阴性乳腺癌及激素水平低表达患者的有效选择。Di Desidero Teresa[9]等评估了拓扑替康连续低剂量给药,单独或与帕唑帕尼(抗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联合应用于初治三阴性转移性乳腺癌原位模型时的潜在的治疗作用。结果提示:拓扑替康节拍化疗联合帕唑帕尼与单药相比显著增强抗肿瘤活性、延长生存期。该研究结果表明了一个潜在的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新选择。 3.总结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治疗选择有限,节拍化疗因其不良反应较轻、操作简单、成本低、更有可能长期治疗等明确优势引起越来越多关注。然而,目前仍然需要大型研究去与传统化疗方案作比较。值得注意的是,患者的治疗态度是选择治疗方案时的主要因素之一,患者基于生活质量的考虑使节拍化疗更具优势。在未来,应当建立相关数据库,因为我们的患者值得从目前节拍化疗的信息中择优对待。【参考文献】 [1] Carey L,Winer E,Viale G,Gamenron D,et al.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diease entity or title of convenience[J]?Nat Rev Clin Oncol,2010;7(12):683-92. [2] Adriana Romiti M,Christina Cox,et al.Metronomic chemotherapy for cancer treatment:a decade of clinical studies. Cancer

什么是三阴乳腺癌 别恐慌 并非无药可救

什么是三阴乳腺癌别恐慌并非无药可救 首先看几则知乎上的三阴乳腺癌病例 案例一:27岁三阴性乳腺癌属于中晚期。淋巴未转移,8次化疗28次放疗。我放疗后第五天就回公司工作了,想着可以快点的适应工作生活,像个正常人一样。 案例二:我们医院有个乳腺癌患者,是乳腺癌中最轻的乳腺原位癌,手术后经常郁郁寡欢,闷闷不乐,一年后去世。同样有一个三阴乳腺癌患者,术后享受生活,开朗阳光,定期复查,到今年已经第四年了。 案例三:我妈妈三阴。2011年发现的时候切了左乳和全腋下淋巴。无基因突变。化疗不到一年后发现了肺转移。然后就一直不断的做化疗,所有的能用的化疗药都用过了。所有的医生看到她都说是奇迹。三阴四期已经第七年了。她精神还蛮好,每天做平甩功。自己做饭做家务。 列举这些案例的目的精准名医是想告诉大家,三阴乳腺癌没那么可怕,正确认知正确治疗和保持良好心态非常重要,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三阴乳腺癌到底是怎么。 三阴乳腺癌的正确定义

三阴乳腺癌的定义来自于肿瘤细胞表面分子的的差异进行分类,三阴性乳腺癌是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原癌基因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这三个指标的不同状态不仅可以预测患者肿瘤细胞的临床生物学行为,还可指导相应治疗方案的制定。如ER、PR 阳性,意味着患者可能会自内分泌治疗收益;而HER2阳性则意味着患者可能对曲妥珠单抗治疗有效。 三阴乳腺癌的预后很差吗 很多人拿到病理化验单后,百度一下三阴乳腺癌,得到的很多信息就是这类型的乳腺癌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案,预后也很差。从临床角度来看,三阴乳腺癌的治疗药物选择确实要少于其它类型乳腺癌,因为可选择的药物减少导致预后变差,但是在乳腺癌整体治疗效果很好的背景下,即使三阴性乳腺癌具有更差的预后,其预后也优于很多其他恶性肿瘤(比如胃癌,肝癌等)。因此,也会有很多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生存。虽然最初的3年,三阴性乳腺癌复发率相对较高,但是3年之后起复发率接近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5年后,三阴性乳腺癌可能表现出比激素受体更好的预后。所以从一开始的角度我们就应该积极的考虑这个问题。 三阴乳腺癌的治疗方案 医学上的肿瘤研究是热点,治疗方案也是日新月异,下面的内容来自最新的临床研究综述,由于三阴型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是三阴乳腺癌全身治疗的核心。近期的

三阴性乳腺癌靶向治疗

三阴性乳腺癌靶向治疗 摘要:三阴性乳腺癌(TNBC),预后较差。是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为阴性的乳腺癌,针对TNBC的治 疗的局限性,各类新的方法是必要的。新靶点和药物的研究分析给TNBC患者带 来了新的希望。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靶向治疗;预后 1. 前言: 在全球妇女当中最常见的癌症是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占乳腺癌人群的10%~17%,但在非洲裔美国人中发病率高达20.8%[1]乳腺癌越来越被视为一种 异质性的疾病,由于预后意义不同分为不同的分子亚型。在 BRCA1突变的家族性 乳腺癌和非洲裔女性(约占 40%)乳腺癌中,三阴性乳腺癌的比例更高,有研究 表明,80%-90%BRCA1 乳腺癌为三阴性乳腺癌[2]。 1.1根据免疫组化乳腺癌可分为:(1)各激素受体阳性的肿瘤;(2)ER、PR、HER-2受体均阴性的肿瘤;(3)HER-2受体阳性的肿瘤。perou等[3]应用基 因芯片技术及其基因谱的表达进行分类:(1)limnal A型(ER+,HER2-);(2)limnalB型(ER+,HER2+);(3)normal-like型(ER-,HER2-,CK5/6-,EGFR-);(4)Her2过表达型(ER-,HER2+,p53+);(5)basal-like型(ER-,HER2-, CK5/6+,CK17+,EGFR+,p53+)。这些都是根据免疫组化基因表达模式及临床特 征描述的亚型,但目前临床缺乏针对性的治疗。 1.2三阴性乳腺癌的流行病学及生物学特征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TNBC往往发生在绝经前妇女,特别是在年轻的非裔美 国妇女。TNBC占非洲裔美国妇女的乳腺癌39%[4],50岁以下,但在白人妇女同 一年龄组乳腺癌只有16%。在绝经后的非裔美国妇女的乳腺癌中,TNBC率为 14%[5].临床研究表明,这种类型乳腺癌远处转移风险较高,侵袭能力较强,内脏 转移几率高,脑转移发生率较高,3年之内为转移高峰[6]。TNBC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0~15)%,三阴性乳腺癌和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许多生物学特性相似[7]。 病理特征可为高核分级、中心坏死、高有丝分裂指数、浸润性生长、间质淋巴细 胞浸润、HER1高表达、p53突变等。临床上运用多基因检测(如OneoType DX) 可以确定乳腺癌的分子分型,该检测有利于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Kandel等 的研究表明[8],三阴性乳腺癌中肿瘤大小为2cm,50%有淋巴结转移。此类乳腺 癌病理组织学分级多为3级,细胞增值比例偏高,p53、c-KIT、EGFR表达多为阳性,基底细胞标志CK5/6及17多为阳性。 1.3TNBC的局限性 激素受体阳性肿瘤被认为是预后相对较好的结果,因为他们的内分泌治疗如 他莫昔芬,芳香酶抑制剂,或卵巢切除多数来讲取得的效果较好[9]。由于缺乏识 别特定靶向的通路,在“靶向治疗库”中未能找到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有效治疗 方案[10]。针对三阴性乳腺癌从化疗中获益的这些患者,需要毒性小,疾病进展 慢的治疗方案。确定的TNBC肿瘤标志物,从而用于监测其治疗的疗效以及开发 新的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治疗,所以需要许多进一步的调查[11]。新的生物靶向治 疗的发展,如PARP抑制剂,EGFR抑制剂和治疗目标的癌症干细胞仍然是一个很 有前途的研究领域[12]。 2.三阴性乳腺癌治疗 2.1针对聚(ADP-核糖)(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RAP)聚合酶

替吉奥二线维持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观察

替吉奥二线维持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7-11-23T15:27:10.06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6期作者:申龙海宴党陈晓英[导读] 探讨替吉奥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毒性反应及患者生存率。 辽河油田总医院辽宁盘锦 124010 摘要:目的:探讨替吉奥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毒性反应及患者生存率。方法:收集辽河油田总医院2011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三阴性乳腺癌女性患者28例,中位年龄41(24-80)岁,均为病理确诊为TNBC,使用一定疗程的希罗达化疗后出现耐药或者副反应不耐受的患者给予替吉奥治疗。结果:随访显示,17例TNBC患者停用希罗达后应用替吉奥治疗有比较良好的近期疗效。HFS等药物毒性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而胃肠道反应、肝功异常发生率、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较高。结论:在TNBC治疗上替吉奥和希罗达未见明显交叉耐药性,替吉奥可作为TNBC患者二线化疗的新选择。 关键词:三阴乳腺癌;替吉奥;维持治疗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ment of thre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in use of Tegafur,Gimeracil and Oteracil Potassium Capsules Long-Han,SHEN xiao-ying,CHEN ying-hao,WANG (the Center Hospital of Liao He oil field Panjin 12401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icacy,toxicity and patient survival in use of Tegafur,Gimeracil and Oteracil Potassium Capsules in treatment of thre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Methods:the Center Hospital of Liao He oil field from June 2011 to July 2016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women treated 30 patients with a median age of 41(24-80)years,were diagnosed as TNBC,use of certain medications after chemotherapy drug Xeloda side effects or intolerant patients given maintenance therapy for Tegafur,Gimeracil and Oteracil Potassium Capsules. Results:The follow-up showed 17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NBC disabled Xeloda Tegafur,Gimeracil and Oteracil Potassium Capsules maintenance treatment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a relatively good short-term effect. HF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the incidence of liver function abnormalities,the incidence of neutropenia is higher. Conclusions:In the treatment of TNBC maintain Tegafur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ross-resistance betwen Gimeracil and Oteracil Potassium Capsules and Xeloda,for Tegafur,Gimeracil and Oteracil Potassium Capsules can be a new choice on Second-line treatment of thre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Key words thre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egafur,Gimeracil and Oteracil Potassium Capsules;maintenance treatment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6月至2016年7月辽河油田职工总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晚期经希罗达维持化疗的TNBC患者28例,年龄24-80岁,中位年龄41岁;TNM分期按UICC2010年修订标准:均为晚期患者,其中骨转移4例、脑转移2例、肝转移10例,肺转移7例,多发转移5例。KPS评分≥7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所有患者在接受希罗达维持治疗后出现耐药或者不可耐受的手足综合症,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排除化疗禁忌,治疗期间每周对上述各项进行复查。 1.2 治疗方法: 将希罗达维持化疗后耐药或者副反应不耐受的患者分为替吉奥方案组(治疗组)17例、最佳对症支持治疗组(对照组)11例。两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均重新签署化疗知情同意书,(n=17)接受替吉奥方案单药维持化疗,剂量60 mg/m2连服 14 d,每 3w重复;对照组(n=11)给予止疼,营养支持治疗,中药扶正等最佳支持治疗。2周期后比较二者疾病控制率,半年后比较两组生存率。 1.3 疗效评价[4]: 治疗2个周期后,根据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疗效评价。(1)完全缓解(CR):全部病灶完全消失,持续4周未见新病灶出现;(2)部分缓解(PR):病灶体系减少30%(包括30%),持续4周无新病灶出现;(3)疾病稳定(SD):病灶体系无明显减少,1周内没有新病灶出现;(4)疾病进展(PD):病灶体系无减少甚至增加,并有新病灶持续出现。疾病控制率=(CR+PR+SD)/(CR+PR+SD+PD)。抗癌药物毒副反应标准参照WHO标准分为0-Ⅳ度。 1.4 随访: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1次的随访,随访方式包括来院就诊和电话沟通。随访时间为2-12个月,截止到疾病进展导致死亡。中位随访8个月。半年生存率:从治疗开始至半年后患者仍然存活的百分比。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采用SPSS18.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中17例患者均可评价近期疗效,其中CR 1例,PR 6例,SD 5例,PD5例,疾病控制率为70.5%,对照组中CR 0例,PR 0例,SD 2例,PD 9例,疾病控制率22.2%。两组RR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随访至2013年9月,治疗组半年生存率为70.5%(12/17);对照组半年生存率为27.2%(3/11)。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果见表1。 注:两组疾病控制率和半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