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复合材料

仿生复合材料
仿生复合材料

)

讲义仿生材料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f biomimetic materials 的组合词,重点着眼于Bi(o)+(electr)onics60年代,是仿生学(Bionics)诞生于二十世纪电子系统,研究如何模仿生物机体和感官结构及工作原理,而材料的仿生研究则由来已久。[1],分析了部分生80年代后期,日本复合材料学会志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材料仿生设计的论文[2-6]1992。美、英等国合作在物材料的复合结构和性能,我国学者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着重力学结构和性质方Biomimetics意为模仿生物,年创办了材料仿生学杂志(Biomimetics),”含义,认为材料仿生应尽可能接近模仿面的仿生研究。但人们往往狭义地理解“mimetic”一词,意为材料的结构和性质,而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争议。近年来国外出现“Bio-inspired因而渐为材料其含义较广,争议较少,似更贴切,受生物启发而研制的材料或进行的过程。通常把仿照生命系统的运行模式和生物体材料的结构规律而设计制造的人工材料界所接受。这一结合衍。这是材料科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称为仿生材料(Biomimetic Materials)生出三大研究领域:天然生物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狭义仿生)和仿生工程材料(广义仿生—即受生物启发而进行的材料仿生设计、制备与处理等)。天然生物材料与生物医学材料一、

通过天然生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天然生物材料经过亿万年物竞天择的进化,天然生物开发出许多生物医学材料和新型工程材料。物材料的研究,人类得到了很多启示,组成的长种〉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结构是由各种氨基酸〈己知有20材料的主要组成为蛋白质,

便可以合成千差万别、性能各异的蛋白质。蛋白质的合链,改变氨基酸的种类及排列次序,

〈核糖核酸〉中每三个碱基对构成一个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RNA成决定于遗传基因,即[7],可以改变某些碱基对的顺序和种酸。在现代遗传工程研究中采用“基因定位突变技术”技术直接“克隆”出天然生物材料己有报导。可见DNA类,以合成所需要的蛋白质,利用因此将会作为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得蛋白质有机材料不仅性能优越,而且易于调整和控制,[8]。目前,蛋白质材料己在生物芯片、生物传感器、神经网络计算机等领域派上用场到应用。据统计,被详细研

究过的生物材料迄今已超过一千多种,涉及到材料学科的各个领域,治疗或替换机体中的组织、用以和生物系统结合,以诊断、在医学临床上应用的就有几十种。

[9]。根据材料的生物Biomedical Materials〉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被称为生物医学材料

〈两大类。(Bioactive Materials)(Bioinert Materials)与生物活性材料性能,可分为生物惰性材料后者则能诱发出特殊生物反不发生或仅发生微弱化学反应,前者在生物环境中能保持稳定,或提高细胞活性、促进新组织再生。根据材料的组成又应,导致组织和材料之间形成键接,Biomedical 生物医学高分子材料(可分为:生物医学金属材料(Biomedical Metallic Materials),,Biomedical Composites,生物医学复合材料(),生物陶瓷(Polymer)Biomedical Ceramics)等。生物医学材料要直接与生物系统结合,除Materials)(Biologically 生物衍生材料Derived

即不对生物体应满足各种生物功能和理化性能要求外,还必须具有与生物体的组织相容性,医学临床对所且不会因与生物体结合而降低自身的效能和使用寿命。产生明显的有害效应, 1

用生物材料的基本要求包括:材料无毒,不引起生物细胞的突变和组织反应;与生物组织相容性好,不引起中毒、溶血、凝血、发热和过敏等;化学性质稳定,抗体液、血液、及酶的腐蚀和体内生物老化;具有与天然组织相适应的物理、力学性能等。为满足上述要求,生物医学复合材料是较佳选择。医用金属、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等均可作为生物医学复合材料的基体或增强体,经过适当的组合、搭配,可得到大量性质各异、满足不同功能要求的生物医学复合材料。此外,生物体中绝大多数组织均可视为复合材料。通过生物技术,把一些活体组织、细胞和诱导组织再生的生长因子等引入生物医学材料,给无生命的材料赋予生命的活力,并使其具有药物治疗功能,成为一类新型生物医学复合材料——可吸收生物医学复合材料,这些材料的发展为获得真正仿生的复合材料开辟了途径。

二、材料仿生与仿生工程材料

从材料学角度认识、模仿或利用某些生物体的显微结构、生化功能或生物合成过程来进行材料的设计、制造,以便获得具有特殊功能或优异性能的新材料是材料仿生的主要内容,也是设计制造新型复合材料的有效途径。材料仿生包括:结构仿生、过程仿生、功能仿生、智能仿生与综合仿生。材料仿生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即仿生分析,仿生设计,仿生制备。现有文献中关于仿生分析的研究较多,而涉及仿生设计与制备的研究较少。

1、结构仿生

天然生物材料几乎都是复合材料,不同物质、不同结构、不同增强体形态和尺度的复合使得天然生物材料具有远远超过单一常规材料的综合性能。结构仿生的目的就是研究天然生物材料这些天然合理的复合结构及其特点,并用以设计和制造先进复合材料。

[10-13]。由植)增强体形态仿生:作为复合材料,增强体的形态、尺寸对其性能有重要影1物学可知,几乎所有的植物纤维细胞都是空心的。空心体的韧性和抗弯强度要高于相同截面的实心体。用CVD方法制备空心石墨纤维,其强度与柔韧性均明显高于实心纤维。

竹纤维的精细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包含多层厚薄相间的纤维层,每层中的微纤丝以不同升角分布,不同层间界面内升角逐渐变化(图l),据此提出了仿生纤维双螺旋模型(图2),实[14-15]。文献[16]倍以上高温高压条件下合成了竹纤维状验证明其压缩变形比普通纤维高31/22。4000J/m和/BN陶瓷复合材料,证明其断裂韧性和断裂功分别超过了24Mpa m NSi43

b a

a图 2 增强纤维的仿生模型()和一竹纤维的精细结构图1 (b)

束传统增强纤维模型

动物的长骨一般为中间细长、两端粗大、过渡圆滑的哑铃形结构,既有利于应力的减[1],把短纤维缓,又避免了应力集中,与肌肉配合使肢体具有很高的持重比。模仿这种结构用这种形态增强体制得的复合材料强并计算出端球与纤维直径的最佳比值,设计成哑铃形,度提高了倍。1.4

深扎在土壤里的树根和草根不仅可以吸收水分和养料,保证草木生长并树立于风雨中 2

不被吹倒或拔起,而且还可防止水土流失,加固河岸与堤坝。模仿树根和草根的结构,人们提出了分形树纤维模型(图3)。理论和实验证实,具有分叉结构的纤维拔出力和拔出功随分叉角的增加而增加,这种根茎分叉状形态的增强体可同时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甲壳的纤维片条中存在许多“钉柱”以及由“钉柱”支撑而形成的空隙这样的结构形,式使材料既较轻而又具有较好的刚度和面内抗剪强度满足了昆虫外甲壳自然复合材料对,

提高材料强度、刚度、减轻材料重量以及释放或减轻材料内应力的要求。在昆虫外甲壳中的传感器官和传输物质的管道及孔洞附近的纤维具有较高的密度及保持连续地绕过这与孔,

边的高应力场相适应当外甲壳发生断裂时在这些地方遇到强烈的抵抗而消耗大量的能量, ,

使材料在孔洞附近具有很好的强度和止裂能力。据此结构制备的复合材料有更高的强度和断[17]。裂韧性

b ()二级分叉纤维图3 分形树纤维拔出模型(a)一级分叉纤维2)增强体与基体组合方式仿生 a.海洋贝类壳体的层片结构及其仿生以上较硬其组成较为简单,由近95%海洋贝类壳体可看成是一类天然陶瓷基复合材料,较韧的有机质(蛋白质、多糖)所构成。通常碳酸钙晶体的的无机相一一碳酸钙和少于5%却具有碳化物晶体低,但当碳酸钙与有机质构成贝壳后,强度及弹性模量等比一般氧化物、贝壳的性能是由尤其是断裂韧性,明显高于其它人造陶瓷。很强的抗挠曲强度和抗压强度。海洋贝类其结构决定的,即由碳酸钙晶体的规则取向及其与有机质的复合排列方式所决定。[18],不同结构对应不同的性能。鲍鱼的壳体具有典型的珍珠所示壳体常见的结构类型如图4层结构,碳酸钙薄片与有机质按照“砖与泥浆”形式砌合而成。碳酸钙为多角片状,厚度为微米量级:有机质为片间薄层,厚度为纳米量级。

图4 几种常见的贝壳的微观结构e)复合层片(a)珍珠层(b)叶片层(c)陵柱层(d)交叉叠层(研究表明,μ10~40m,各层取向互成~90°的夹角。70°层厚海螺壳则为层片交叉叠合结构,珍一般说来,碳酸钙晶体与有机基质的交替叠层排列是造成裂纹偏转产生韧化的关键所在。珠层结构具有比交叉层片结构更高的强度和断裂能,而后者在阻止裂纹扩展方面更具优势。即硬相与韧相交替排布基于对海洋贝类壳体的结构与性能的研究,可抽象出一种材料模型,部分研究成的多层增韧模型。根据这一模型,人们开展了仿贝壳陶瓷增韧复合材料的研究,1果见表。 3

[4] 1 仿贝壳陶瓷增韧复合材料的研究成果表

性能比较(叠层与整体)制备方法软相(韧相)陶瓷(硬相)

Al C B30% 断裂韧性提高BC/Al叠层44SiC 断裂功提高100倍石墨叠层热压成型石墨SiCAl SiC 断裂韧性提高SiC/Al叠层热压成型2~5倍

AlO断裂韧性提高1.5~2O/C 纤维叠层热压烧结倍AlC纤维3232 SiN断裂韧性提高30~50% SiN纤维C /C纤维叠层热压烧结44 AlO断裂功提高AlO芳纶增强树脂80 倍/树脂热压成型3232

可见仿生增韧的结果还是非常明显的。金属Al能在一定程度上钝化裂纹尖端,但不能有效地阻止裂纹的穿透扩展;石墨层可造成裂纹在界面处偏转,但这种弱化界面的方法其止裂能力是有限的;纤维、高分子材料的止裂能力优越,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仿生增韧陶瓷的叠层尺度都在微米以上,而实际的贝类珍珠层则是纳米级的微组装结构,正是这种特定的有机—无机纳米级复合的精细结构决定了其具有优异的性能。实际上,纳米复合材料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如植物和骨质)中,但直到80年代初才由Roy和[19]提出纳米复合材料(Nanocomposites)的概念。这种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KOEmmeni吉布斯固相至少在一个方向以纳米级尺寸(1~l00nm)复合而成,这些固相可以是晶态、非晶态、半晶态或者兼而有之,而

且可以是有机的、无机的或两者都有。利用层状固体的嵌入反应特性来合成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近年来己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所获得的纳米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特征和表观协同效应,既表现出无机物优良的强度、尺寸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又具备有机聚合物的断裂性能、可加工性和介电性能。聚合物的嵌入主要有三种途径:单体原位聚合,直接熔融嵌入及聚合物从溶液中嵌入。这些方法的特点是利用某些无机物晶体组分单元的可重排性得到纳米尺度的二维排列,再通过特有的加工将众多数量的晶层组装成高度有序的结构,并分布在聚合物相中,形成性能优异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20]。

b.竹材、骨质的外密内疏、外硬内韧结构及其仿生

天然竹材是典型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增强体一一维管束(Vascular bundle)的强度大约[14]。23倍是基体的12倍,弹性模量是基体的

仿生复合材料.

仿生材料研究进展(讲义) Research Progress of biomimetic materials 仿生学(Bionics)诞生于二十世纪60年代,是Bi(o)+(electr)onics的组合词,重点着眼于电子系统,研究如何模仿生物机体和感官结构及工作原理,而材料的仿生研究则由来已久。80年代后期,日本复合材料学会志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材料仿生设计的论文[1],分析了部分生物材料的复合结构和性能,我国学者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2-6]。美、英等国合作在1992年创办了材料仿生学杂志(Biomimetics),Biomimetics意为模仿生物,着重力学结构和性质方面的仿生研究。但人们往往狭义地理解“mimetic”含义,认为材料仿生应尽可能接近模仿材料的结构和性质,而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争议。近年来国外出现“Bio-inspired”一词,意为受生物启发而研制的材料或进行的过程。其含义较广,争议较少,似更贴切,因而渐为材料界所接受。通常把仿照生命系统的运行模式和生物体材料的结构规律而设计制造的人工材料称为仿生材料(Biomimetic Materials)。这是材料科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结合衍生出三大研究领域:天然生物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狭义仿生)和仿生工程材料(广义仿生—即受生物启发而进行的材料仿生设计、制备与处理等)。 一、天然生物材料与生物医学材料 天然生物材料经过亿万年物竞天择的进化,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通过天然生物材料的研究,人类得到了很多启示,开发出许多生物医学材料和新型工程材料。天然生物材料的主要组成为蛋白质,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结构是由各种氨基酸〈己知有20种〉组成的长链,改变氨基酸的种类及排列次序,便可以合成千差万别、性能各异的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决定于遗传基因,即RNA〈核糖核酸〉中每三个碱基对构成一个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7]。在现代遗传工程研究中采用“基因定位突变技术”,可以改变某些碱基对的顺序和种类,以合成所需要的蛋白质,利用DNA技术直接“克隆”出天然生物材料己有报导。可见蛋白质有机材料不仅性能优越,而且易于调整和控制,因此将会作为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得到应用。目前,蛋白质材料己在生物芯片、生物传感器、神经网络计算机等领域派上用场[8]。 据统计,被详细研究过的生物材料迄今已超过一千多种,涉及到材料学科的各个领域,在医学临床上应用的就有几十种。用以和生物系统结合,以诊断、治疗或替换机体中的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被称为生物医学材料〈Biomedical Materials〉[9]。根据材料的生物性能,可分为生物惰性材料(Bioinert Materials)与生物活性材料(Bioactive Materials)两大类。前者在生物环境中能保持稳定,不发生或仅发生微弱化学反应,后者则能诱发出特殊生物反应,导致组织和材料之间形成键接,或提高细胞活性、促进新组织再生。根据材料的组成又可分为:生物医学金属材料(Biomedical Metallic Materials),生物医学高分子材料(Biomedical Polymer),生物陶瓷(Biomedical Ceramics),生物医学复合材料(Biomedical Composites),生物衍生材料(Biologically Derived Materials)等。生物医学材料要直接与生物系统结合,除应满足各种生物功能和理化性能要求外,还必须具有与生物体的组织相容性,即不对生物体产生明显的有害效应,且不会因与生物体结合而降低自身的效能和使用寿命。医学临床对所

新型功能材料发展趋势

新型功能材料发展趋势 功能材料是一大类具有特殊电、磁、光、声、热、力、化学以及生物功能的新型材料,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同时也对改造某些传统产业,如农业、化工、建材等起着重要作用。功能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正在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高技术产业群,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功能材料按使用性能分,可分为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传感器材料、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生态环境材料、能源材料和机敏(智能)材料。由于我们已把电子信息材料单独作为一类新材料领域,所以这里所指的新型功能材料是除电子信息材料以外的主要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是新材料领域的核心,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在全球新材料研究领域中,功能材料约占 85 %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特种功能材料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是二十一世纪信息、生物、能源、环保、空间等高技术领域的关键材料,成为世界各国新材料领域研究发展的重点,也是世界各国高技术发展中战略竞争的热点。 鉴于功能材料的重要地位,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功能材料技术的研究。 1989年美国200多位科学家撰写了《90年代的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报告,建议政府支持的6类材料中有5类属于功能材料。从1995年至2001年每两年更新一次的《美国国家关键技术》报告中,特种功能材料和制品技术占了很大的比例。2001年日本文部省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发布的第七次技术预测研究报告中列出了影响未来的100项重要课题,一半以上的课题为新材料或依赖于新材料发展的课题,而其中绝大部分均为功能材料。欧盟的第六框架计划和韩国的国家计划等

材料切割应用——激光选型

激光切割 固体JK Nd: YAG激光器和JK光纤激光器可用于切割金属,陶瓷,塑料和石墨复合材料。eCO2 激光器可用于薄金属,纸张,木材,塑料,纺织品,及其他非金属切割设备。 激光切割的主要好处是: ● 可用于多种材料和厚度 ● 狭窄的切口宽度 ● 速度快 ● 重复性好 ● 可靠性高 ● 容易实现自动化,可编程 ● 转换灵活 ● 降低工装夹具成本,减少设置启动时间 ● 无接触加工(无工具磨损,材料变形最小) ● 加工手段灵活多样(同一工具可用于激光钻孔和激光焊接) ● 可以实现高度的光束操作(真正的3D切割) 激光切割 切割要求激光束通过透镜聚焦在一个小的焦点,对于精细切割通常焦点直径为25-100um,较重点 厚的材料切割焦点在100um到300um范围内。,既 保持光学元件的清洁,又从切口吹走被液化或汽化的材料来提高切割质量和速度。像氧气和 空气这样的气体用于提高铁合金和纤维素材料的切割。空气往往用于塑料和纤维材料。高压 何时选用光纤激光器? 光纤激光器光束质量适用于精细切割。在切割厚度<200um的金属时,切口宽度少于20um。在 这样精细的切口处,以这样精细的切缝,很多材料包括金属,陶瓷,和硅这样的半导体切割 速度达到10m/min,。由于采用高频调节并且激光响应速度快,精细切割时的速度快,精确度 高,可重复性好。 何时选用脉冲ND:YAG激光器? 脉冲YAG激光器用于中等厚度或很厚的材料切割。高功率的脉冲JK激光器的切口宽度可低至 100um,切割厚度大于25mm。脉冲YAG激光器能够进行高精度切割,因为这些激光器具有高 峰值功率和低平均功率,能有效地使材料气化,并且使发热量小。厚度低于1mm的材料切割 精度可高达10um,更厚的材料切割精度也可以到25um。 什么情况下用该考选择连续波(CW)ND:YAG激光器? 在Nd:YAG激光器上使用光纤传输的好处 对于切口为20-80um的精细切割,大部分工作都要求激光束通过光学镜头传输。切口宽度为 80-400um时可以采用光纤传输。特别的光纤传输焦距头含有同轴气嘴,甚至还有自动聚焦控

激光切割

激光切割基本概念 学院:城市学院 专业班级:材控1012 年级: 2010级 姓名:黄泓霏 学号:2010118502215

一、激光切割的基本概念 激光切割(laser beam cutting,简称LBC)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作为“切割刀具”对材料进行热切割的一种材料加工方法。 二、激光切割的基本原理 激光切割是由激光器所发出的水平激光束经45°全反射镜变为垂直向下的激光束,后经透镜聚焦,在焦点处聚成一极小的光斑,在光斑处会焦的激光功率密度高达10^6~10^9W/cm^2。处于其焦点处的工件受到高功率密度的激光光斑照射,会产生10000°C以上的局部高温,使工件瞬间汽化,再配合辅助切割气体将汽化的金属吹走,从而将工件切穿成一个很小的孔,随着数控机床的移动,无数个小孔连接起来就成了要切的外形。由于激光切割的频率非常高,所以每个小孔连接处非常光滑,切割出来的产品光洁度很高。 激光切割示意图 三、激光切割分类 激光切割可分为激光汽化切割、激光熔化切割、激光氧气切割和激光划片与

控制断裂四类。 1)激光汽化切割 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加热工件,使温度迅速上升,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达到材料的沸点,材料开始汽化,形成蒸气。这些蒸气的喷出速度很大,在蒸气喷出的同时,在材料上形成切口。材料的汽化热一般很大,所以激光汽化切割时需要很大的功率和功率密度。 激光汽化切割多用于极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如纸、布、木材、塑料和橡皮等)的切割。 2)激光熔化切割 激光熔化切割时,用激光加热使金属材料熔化,然后通过与光束同轴的喷嘴喷吹非氧化性气体(Ar、He、N等),依靠气体的强大压力使液态金属排出,形成切口。激光熔化切割不需要使金属完全汽化,所需能量只有汽化切割的1/10。 激光熔化切割主要用于一些不易氧化的材料或活性金属的切割,如不锈钢、钛、铝及其合金等。 3)激光氧气切割 激光氧气切割原理类似于氧乙炔切割。它是用激光作为预热热源,用氧气等活性气体作为切割气体。喷吹出的气体一方面与切割金属作用,发生氧化反应,放出大量的氧化热;另一方面把熔融的氧化物和熔化物从反应区吹出,在金属中形成切口。 由于切割过程中的氧化反应产生了大量的热,所以激光氧气切割所需要的能量只是熔化切割的1/2,而切割速度远远大于激光汽化切割和熔化切割。 激光氧气切割主要用于碳钢、钛钢以及热处理钢等易氧化的金属材料。 4)激光划片与控制断裂 激光划片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在脆性材料的表面进行扫描,使材料受热蒸发出一条小槽,然后施加一定的压力,脆性材料就会沿小槽处裂开。激光划片用的激光器一般为Q开关激光器和CO2激光器。 控制断裂是利用激光刻槽时所产生的陡峭的温度分布,在脆性材料中产生局部热应力,使材料沿小槽断开。 四、激光切割特点 激光切割与其他热切割方法相比较,总的特点是切割速度快、质量高。具体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⑴切割质量好 由于激光光斑小、能量密度高、切割速度快,因此激光切割能够获得较好的切割质量。 ①激光切割切口细窄,切缝两边平行并且与表面垂直,切割零件的尺寸精度可达±0.05mm。 ②切割表面光洁美观,表面粗糙度只有几十微米,甚至激光切割可以作为最后一道工序,无需机械加工,零部件可直接使用。 ③材料经过激光切割后,热影响区宽度很小,切缝附近材料的性能也几乎不受影响,并且工件变形小,切割精度高,切缝的几何形状好,切缝横截面形状呈现较为规则的长方形。激光切割、氧乙炔切割和等离子切割方法的比较见表1,切割材料为6.2mm厚的低碳钢板。 ⑵切割效率高

激光表面熔覆技术的研究及其在轧辊表面修复中的应用

Applied Physics 应用物理, 2018, 8(7), 331-335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5e10046492.html,/journal/app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e10046492.html,/10.12677/app.2018.87042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in Roller Surface Repaired of Laser Cladding Technology Rui Zhou Rizhao Company in Shandong Iron and Steel Group, Rizhao Shandong Received: Jul. 3rd, 2018; accepted: Jul. 16th, 2018; published: Jul. 23rd, 2018 Abstract Laser cladding technology is a new type of surfac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laser cladding is summariz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 of the technology are re-viewed.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the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Laser Cladding, Coating Properties, Powder Particles, Lasers 激光表面熔覆技术的研究及其在轧辊表面修复中的应用 周瑞 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山东日照 收稿日期:2018年7月3日;录用日期:2018年7月16日;发布日期:2018年7月23日 摘要 激光熔覆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表面工程技术。本文介绍了激光表面熔覆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激光表面熔覆技术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展望了激光表面熔覆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工业应用前景。 关键词 激光熔覆,熔覆层性能,粉末材料,激光器

激光切割介绍及特点

激光切割介绍及特点 激光切割的原理:激光切割是用聚焦镜将激光束聚焦在材料表面,使材料熔化,同时用与激光束同轴的压缩气体吹走被熔化的材料,并使激光束与材料沿一定轨迹作相对运动,从而形成一定形状的切缝。 激光切割的应用领域:机床、工程机械、电气开关制造、电梯制造、粮食机械、纺织机械、机车制造、农林机械、食品机械、特种汽车、石油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环保设备、家用电器制造、大电机硅钢片等各种机械制造加工行业。 一、激光切割的显著优势: 1.精度高:定位精度0.05mm,重复定位精度0.02mm 2.切缝窄:激光束聚焦成很小的光点,使焦点处达到很高的功率密度,材料很快加热至气化程度,蒸发形成孔洞。随着光束与材料相对线性移动,使孔洞连续形成宽度很窄的切缝。切口宽度一般为0.10~0.20mm。 3.切割面光滑:切割面无毛刺,切口表面粗糙度一般控制在Ra12.5以内。4.速度快:切割速度可达10m/min,最大定位速度可达70m/min,比线切割的速度快很多。 5.切割质量好:无接触切割,切边受热影响很小,基本没有工件热变形,完全避免材料冲剪时形成的塌边,切缝一般不需要二次加工。 6.不损伤工件:激光切割头不会与材料表面相接触,保证不划伤工件。 7.不受被切材料的硬度影响:激光可以对钢板、不锈钢、铝合金板、硬质合金等进行加工,不管什么样的硬度,都可以进行无变形切割。 8.不受工件形状的影响:激光加工柔性好,可以加工任意图形,可以切割管材及其它异型材。 9.可以对非金属进行切割加工:如塑料、木材、PVC、皮革、纺织品、有机玻璃等。 10.节约模具投资:激光加工不需模具,没有模具消耗,无须修理模具,节约更换模具时间,从而节省了加工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尤其适合大件产品的加工。 11.节省材料:采用电脑编程,可以把不同形状的产品进行整张板材料套裁,最大限度地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12.提高新产品开发速度:产品图纸形成后,马上可以进行激光加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新产品的实物。

激光切割分类

激光切割原理、分类及特点 本文章共2635字,分2页,当前第1页,快速翻页:12 激光切割原理、分类及特点 激光切割原理及分类 (1)激光切割的原理 激光切割是利用经聚焦的高功率密度激光束照射工件,使被照射的材料迅速熔化、汽化、烧蚀或达到燃点,同时借助与光束同轴的高速气流吹除熔融物质,从而实现将工件割开。激光切割属于热切割方法之一。激光切割的原理见下图。 (2)激光切割的分类 激光切割可分为激光汽化切割、激光熔化切割、激光氧气切割和激光划片与控制断裂四类。 1)激光汽化切割 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加热工件,使温度迅速上升,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达到材

料的沸点,材料开始汽化,形成蒸气。这些蒸气的喷出速度很大,在蒸气喷出的同时,在材料上形成切口。材料的汽化热一般很大,所以激光汽化切割时需要很大的功率和功率密度。 激光汽化切割多用于极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如纸、布、木材、塑料和橡皮等)的切割。 2)激光熔化切割 激光熔化切割时,用激光加热使金属材料熔化,然后通过与光束同轴的喷嘴喷吹非氧化性气体(Ar、He、N等),依靠气体的强大压力使液态金属排出,形成切口。激光熔化切割不需要使金属完全汽化,所需能量只有汽化切割的1/10。 激光熔化切割主要用于一些不易氧化的材料或活性金属的切割,如不锈钢、钛、铝及其合金等。 3)激光氧气切割 激光氧气切割原理类似于氧乙炔切割。它是用激光作为预热热源,用氧气等活性气体作为切割气体。喷吹出的气体一方面与切割金属作用,发生氧化反应,放出大量的氧化热;另一方面把熔融的氧化物和熔化物从反应区吹出,在金属中形成切口。由于切割过程中的氧化反应产生了大量的热,所以激光氧气切割所需要的能量只是熔化切割的1/2,而切割速度远远大于激光汽化切割和熔化切割。 激光氧气切割主要用于碳钢、钛钢以及热处理钢等易氧化的金属材料。 4)激光划片与控制断裂 激光划片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在脆性材料的表面进行扫描,使材料受热蒸发出一条小槽,然后施加一定的压力,脆性材料就会沿小槽处裂开。激光划片用的激光器一般为Q开关激光器和CO2激光器。 控制断裂是利用激光刻槽时所产生的陡峭的温度分布,在脆性材料中产生局部热应力,使材料沿小槽断开。 激光切割的特点 激光切割与其他热切割方法相比较,总的特点是切割速度快、质量高。具体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⑴ 切割质量好 由于激光光斑小、能量密度高、切割速度快,因此激光切割能够获得较好的切割质量。

仿生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概论》期末小论文 浅谈仿生功能材料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人们的生活对各种科学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许多科技产品的发展都需要新型材料的支持,而新型功能材料正好能为科技提供发展基础。什么是功能材料?功能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声学、力学、化学、生物医学功能,有特殊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效应,能完成功能相互转化,主要用来制造各种功能元器件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高科技领域的高新技术材料。功能材料市场将很快转化为充满勃勃生机的现实市场,从而创造出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下面我想谈谈功能材料的一个分支-----仿生功能材料 一、什么是仿生功能材料? 仿生功能材料指模仿生物的各种特点或特性而开发的材料。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生物材料有着人工材料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能。我们通过研究他们的特点特性,制造我们能使用的材料,例如研究萤火虫发明人工冷光、研究电鱼发明伏特电池;研究苍耳属植物发明尼龙搭扣、研究鲨鱼发明特质泳衣…… 二、仿生功能材料的基本原理 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过许多动物与植物,例如屹立几百年而不倒的大树;几乎不发热量的冷血昆虫,而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些简单且廉价的无机和有机材料通过组装而形成,他们仅仅利用极少的几种元素,主要是碳、氢、氧、氮等组合而成,便能发挥出多种多样的功能,这实在令人叹服!在高分子化学世界里,我们已经制造出了聚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脂、聚酰胺等人工材料,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但是,人类所创造的材料与自然界生物体的构成材料还有很大的不同,迄今为止,再高明的材料科学家也做不出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的动物牙釉质;海洋中长出的色彩斑斓、坚固又不被海水腐蚀的贝壳。如果我们眼光投向生物体的材料构造与形成过程,在充分的理解生物现象之后,用生物材料的观点来思考人工材料,从生物功能的角度来设计与制作适合人类生活所需的材料。 三、仿生功能材料的运用举例及原理 1、自清洁玻璃

激光熔覆

第五章 激光延寿技术 5.1激光熔覆表面处理技术 2、熔覆层的气孔和裂纹问题 熔覆层中的气孔是常见的缺陷。空气和保护气中的水分以及涂层(或粉)中吸附的水分是产生气孔的主要原因。在激光加热时,金属表面的预涂层中的水将逐步分解。分解出的水分和空气及保护气中的水分可以在激光作用的高温区直接分解产生H 。 同时,涂层中的碳粉也会和金属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这些H 溶入过热的激光熔覆的熔池中,随后在熔池的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而形成气泡,这些气泡如不能上浮逸出则成为焊接气孔。由于激光熔覆速度高,熔池的体积又很小,因此熔池的冷却结晶速度极快,不利于气泡的上浮逸出。 从冶金原理知道,对于一般熔覆火花,为防止产生气孔,可以从两方向着手:第一,限制氢溶入焊接熔池,或者减少氢的来源,或者减少氢与熔池的作用时间。第二,尽量促使氢从熔池析出,即在熔池凝固之前使氢以气泡形式及时排出。可以采取的办法:减少氢的来源即是彻底清除涂层中的水分,并加强对熔池的保护;减少熔池吸氢时间也就是减少熔池的存在时间,其中焊接速度是主要参数;对表面进行激光重熔处理。产生裂纹的原因为工艺原因、显微组织因素和残余应力。可以采取合适的办法降低裂纹的发生。如选择合适的熔覆材料,使熔覆层内的残余应力降低;优化激光熔覆技术的工艺方法和参数;合理设计熔覆层等。图2(a ,b )是应用不同的掺杂和工艺参数获得熔覆层的裂纹检测。图2掺杂5%,10%合金。 HO H O H +→)(2汽2 CO M C O M y x +→+

图2 掺杂5%,10%合金粉末在不同功率下熔覆层裂纹检测 3、激光熔覆工艺参数与优化 脉冲激光可调参数较多,包括单脉冲能量、脉冲宽度、脉冲频率、光斑尺寸、光斑重叠率及激光扫描速度等,这些参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溶覆涂层质量的影响较复杂,因此在选择激光工艺参数时需综合考虑各参量,以获得满意的处理效果。 1.1激光工艺参数对熔覆层尺寸的影响 对工件表面进行激光溶覆处理后,表面粗糙度通常较大,因此在实际使用之前,往往需对工件表面进行磨抛处理,这就需要表面培覆层有一定的加工余量,以确保激光擦覆层在磨抛后仍有一定的强化深度。脉冲激光培覆工艺参数中对溶覆层尺寸影响最大的是单脉冲能量、脉冲频率和激光扫描速度,因此应该对这几个工艺参数与强化层尺寸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例如采用粉体材料是50%镍+50%纳米Al 2O 3,采用单道熔覆。 1.2激光工艺参数对溶覆层表面质量的影响 脉冲激光作用下的熔覆层是由多个脉冲重叠而成,因此与连续激光熔覆相比,培覆层表面的粗链度较高,这就导致培覆后需磨抛去除的厚度较大。在激光溶覆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磨抛去除厚度,增加表面光洁度。脉冲激光的工艺参数较多,而影响表面光洁度的主要参数是激光扫描速度和脉冲频率。 脉冲频率与激光扫描)%(560)(323C O B WO Ni a +++) %(1060)(323C O B WO Ni b +++

激光切割工艺详解-共30页

激光切割工艺 发表于 2009-10-26 20:50 | 只看该作者发表的帖子 1# 本文章共4286字,分3页,当前第1页,快速翻页:123 激光切割工艺 激光切割的工艺参数 (1)光束横模 ① 基模又称为高斯模,是切割最理想的模式,主要出现在功率小于1kW的激光器。 ② 低阶模与基模比较接近,主要出现在1~2kW的中功率激光器。 ③ 多模是高阶模的混合,出现在功率大于3kW的激光器。

切割速度与横模及板厚的关系见图1。由图可以看出,300W的单模激光和500W的多模有同等的切割能力。但是,多模的聚焦性差,切割能力低,单模激光的切割能力优于多模。常用材料的单模激光切割工艺参数见表1,多模激光切割工艺参数见表2。 表1 常用材料的单模激光切割工艺参数 材料 厚度/mm 辅助气体 切割速度/cmmin-1 切缝宽度/mm 功率/W 低碳钢 3.0 O2 60 0.2 250 不锈钢 1.0 O2 150 0.1

40.0 O2 50 3.5 钛合金 10.0 O2 280 1.5 有机透明玻璃10.0 N2 80 0.7 氧化铝 1.0 O2 300 0.1 聚酯地毯

N2 260 0.5 棉织品(多层)15.0 N2 90 0.5 纸板 0.5 N2 300 0.4 波纹纸板 8.0 N2 300 0.4 石英玻璃 1.9

60 0.2 聚丙烯 5.5 N2 70 0.5 聚苯乙烯 3.2 N2 420 0.4 硬质聚氯乙烯7.0 N2 120 0.5 纤维增强塑料3.0 N2

0.3 木材(胶合板)18.0 N2 20 0.7 低碳钢 1.0 N2 450 - 500 3.0 N2 150 6.0 N2 50 1.2 O2

仿生材料

仿 生 材 料 专业无机非金属_______班级 09-01____________学号310906010129_____姓名姚自强___________

仿生材料 一.仿生材料的起源. 在高分子化学世界里,我们已经制造出了聚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脂、聚酰胺等人工材料,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但是,人类所创造的材料与自然界生物体的构成材料还有很大的不同。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海鳗的发电器瞬间可以发出800 伏的电压,足以电死一头大象,但是它的发电器不是金属等导电器材,而是蛋白质的分子集合体;深海里有一种软体动物,其身体无疑也是由细胞材料所构成,但是却可承受很高的海水压力而自由地生存着。这些例子说明,许多生物体的某些构成材料是我们完全不知道的,这些材料大多数是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形成,并能发挥出特有的性能。当人们对这些生物现象有了充分的理解之后,把它们应用于材料科学技术方面,就形成了仿生材料学。因此,仿生材料学的研究内容就是以阐明生物体的材料构造与形成过程为目标,用生物材料的观点来思考人工材料,从生物功能的角度来考虑材料的设计与制作。一.定义和研究范围 1.1定义 受生物启发或者模仿生物的各种特性而开发的材料称为仿生材料 1.2研究范围 材料仿生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微结构、生物组织形成

机制、结构和过程的相互关系,并最终利用所获得的结 果进行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二.仿生材料的分类 2.1从仿生材料的使用的场合来看可分为医用材料、工程材料和功能材料等。从材料学的角度可以把材料仿生分为几大方面:成分和结构、过程和加工制备仿生、功能和性能仿生。 三. 仿生材料的成果. 3.1雌蛾求爱-防治害虫我国科学家破译了雌蛾的化学语言后,研制出“仿生诱芯”,即人工合成雌性飞蛾吸引雄性飞蛾的激素的气味. 然后将其加入一种硅橡皮塞中,置于诱捕器中,使其缓缓释放,引诱大量的雄蛾自投罗网,既杀虫,又可根据诱捕量预测害虫的发生期。迄今为止,我国科学家已研制成功60多种“仿生诱芯”,对我国主要农林害虫的测报和防治起了重要作用。 3.2鲨鱼皮肤-泳衣一件泳衣,在悉尼奥运会上改变了世界泳坛的格局。几乎大半金牌得主都穿上一种特殊的泳衣———连体鲨鱼装。这种鲨鱼装仿造了海中霸王鲨鱼的皮肤结构,泳衣上设计了一些粗糙的齿状凸起,能有效地引导水流,并收紧身体,避免皮肤和肌肉的颤动。 此后,仿生泳衣越仿越精。第二代鲨鱼装又增加了一些新的亮点,加入了一种叫做“弹性皮肤”的材料,可使人在水中受到的阻力减少4%。此外,还增加了两个附件,附在前臂上由钛硅树脂做成的缓冲器能使

仿生复合材料

) 讲义仿生材料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f biomimetic materials 的组合词,重点着眼于Bi(o)+(electr)onics60年代,是仿生学(Bionics)诞生于二十世纪电子系统,研究如何模仿生物机体和感官结构及工作原理,而材料的仿生研究则由来已久。[1],分析了部分生80年代后期,日本复合材料学会志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材料仿生设计的论文[2-6]1992。美、英等国合作在物材料的复合结构和性能,我国学者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着重力学结构和性质方Biomimetics意为模仿生物,年创办了材料仿生学杂志(Biomimetics),”含义,认为材料仿生应尽可能接近模仿面的仿生研究。但人们往往狭义地理解“mimetic”一词,意为材料的结构和性质,而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争议。近年来国外出现“Bio-inspired因而渐为材料其含义较广,争议较少,似更贴切,受生物启发而研制的材料或进行的过程。通常把仿照生命系统的运行模式和生物体材料的结构规律而设计制造的人工材料界所接受。这一结合衍。这是材料科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称为仿生材料(Biomimetic Materials)生出三大研究领域:天然生物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狭义仿生)和仿生工程材料(广义仿生—即受生物启发而进行的材料仿生设计、制备与处理等)。天然生物材料与生物医学材料一、 通过天然生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天然生物材料经过亿万年物竞天择的进化,天然生物开发出许多生物医学材料和新型工程材料。物材料的研究,人类得到了很多启示,组成的长种〉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结构是由各种氨基酸〈己知有20材料的主要组成为蛋白质, 便可以合成千差万别、性能各异的蛋白质。蛋白质的合链,改变氨基酸的种类及排列次序, 〈核糖核酸〉中每三个碱基对构成一个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RNA成决定于遗传基因,即[7],可以改变某些碱基对的顺序和种酸。在现代遗传工程研究中采用“基因定位突变技术”技术直接“克隆”出天然生物材料己有报导。可见DNA类,以合成所需要的蛋白质,利用因此将会作为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得蛋白质有机材料不仅性能优越,而且易于调整和控制,[8]。目前,蛋白质材料己在生物芯片、生物传感器、神经网络计算机等领域派上用场到应用。据统计,被详细研

激光熔覆_图文讲解

一、激光熔覆的原理 激光溶覆是利用高能激光束辐照,通过迅速熔化、扩展和凝固,在基材表面熔覆一层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或力学性能的材料,构成一种新的复合材料,以弥补基体所缺少的高性能。能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克服彼此的不足。 可以根据工件的工况要求,熔覆各种(设计)成分的金属或非金属,制备耐热、耐蚀、耐磨、抗氧化、抗疲劳或具有光、电、磁特性的表面覆层。通过激光熔覆,可在低熔点材料上熔覆一层高熔点的合金,亦可使非相变材料 (AI 、Cu 、Ni 等)和非金属材料的表面得到强化。 在工件表面制备覆层以改善表面性能的方法很多,在工业中应用较多的是堆焊、热喷涂和等离子喷焊等,与上述表面强化技术相比,激光熔覆具 有下述优点: (1 )熔覆层晶粒细小,结构致密,因而硬度一般较高,耐磨、耐蚀等性能 亦更为优异。 (2 )熔覆层稀释率低,由于激光作用时间短,基材的熔化量小,对熔覆层的冲淡率低(一般仅为 5%-8%),因此可在熔覆层较薄的情况下,获得所要求的 成分与性能,节约昂贵的覆层材料。 (3 )激光熔覆热影响区小,工件变形小,熔覆成品率高。 (4 )激光熔覆过程易实现自动化生产,覆层质量稳定,如在熔覆过程中熔覆厚度可实现连续调节,这在其他工艺中是难以实现的。 由于激光熔覆的上述优点,它在航空、航天乃至民用产品工业领域中都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当今材料领域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激光熔覆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熔覆层的开裂问题,

尤其是大工件的熔覆层,裂缝几乎难以避免,为此,研究者们除了改进设备,探索合适工艺,还在研制适合激光熔覆工艺特点的熔覆用合金粉末和其他熔覆材 料。 二、激光熔覆工艺方法 激光熔覆工艺方法有两种类型: 1、二步法(预置法) 该法是在激光熔覆处理前,先将熔覆材料置于工作表面,然后采用激光将其熔化,冷凝后形成熔覆层。预置熔覆材料的方式包括: (1 )预置涂覆层:通常是应用手工涂敷,最为经济、方便、它是用粘结剂将熔覆用粉末调成糊状置于工件表面,干燥后再进行激光熔覆处理。但此法生产效率低,熔覆厚度不一致,不宜用于大批量生产。 (2 )预置片:将熔覆材料的粉末加入少量粘结剂模压成片,置于工件需熔覆部位,再进行激光处理。此法粉末利用率高,且质量稳定,适宜于一些深孔零件,如小口径阀体,采用此法处理能获得高质量涂层。 2、一步法(同步法) 这是在激光束辐照工件的同时向激光作用区送熔覆材料的工艺, 它又有两种方/法。 同步送粉法:使用专用喷射送粉装置(见图)将单种或混合粉末送入熔池,控制粉末送入量和激光扫描速度即可调整熔覆层的厚度。由于松散的粉末对激光的吸收率大,热效率高,可获得比其他方法更厚的熔覆层,容易 实现自动化。国外实际生产中采用较多。 同步送丝法:此法工艺原理虽与同步送粉法相同,但熔覆材料是预先加工成丝材或使用填充丝材。此法便利且不浪费材料,更易保证熔覆层的成分均匀性,尤其是当熔覆层是复合材料时,不会因粉末比重或粒度大小的不同而影响覆层质量,且通过对丝材进行预热的精细处理可提高熔覆速率。但是丝材表面光滑,对激光的反射较强,激光利用率相时较低;此外,线材制造过程较 复杂,且品种规格少。

仿生复合材料在功能性纺织品中的研究与应用

仿生复合材料在功能性纺织品中的研究与应用① 龚?林素君 (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29)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功能性纺织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 越大的比重。本文介绍了仿生技术在功能性纺织品中的研究与应用,并初步探讨了仿生复合 材料在功能性纺织品中的发展趋势和技术难题。 关键词仿生复合材料;功能性纺织品 1功能性纺织品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人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及自身的健康。为了适应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扩充人类的活动空间,功能性纺织品在人们的流行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功能性纺织品开发呈现出持续高涨的态势,并以对全球的纺织品市场产生重大影响。这种持续高涨的开发热情来自两方面的推动力:一是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产品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促使一部分纺织品生产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研究开发功能性纺织品,以满足这种消费需求;二是由于通过对花式、组织结构、新型纺织染工艺的创新或新型纤维原料的开发和应用来开发新型纺织产品,已经有些黔驴技穷了,促使一部分企业转而关注功能性纺织产品的开发,以期在利润微薄的传统产业大背景下,寻求更高的附加值。 目前,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领域主要集中在内衣、家用纺织品和防护用纺织品等三个方面,涉及的功能包括抗菌防臭、远红外、抗紫外线、抗静电、防电磁辐射、拒油防水、负离子、防火阻燃、抗沾污、易去污、防水透湿、免烫、高吸湿等。与其他新产品的开发一样,由于市场的不成熟,中国的功能性纺织产品开发也经历了因一哄而上、鱼龙混杂而导致消费者的信任度下降,到市场秩序逐渐规范的过程,并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功能日趋完善、发展相对稳定的功能性纺织品产业格局。 2功能性纺织品的新进展———仿生技术在纺织中的研究和利用 近年来,我国相关生产企业以及一些跨行业、跨系统的高校、科研单位在功能性纺织品开发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应用仿生技术、纳米技术的功能性纺织产品应运而生,如防水、防污、透湿的功能性服装、发射远红外线的保健服、防弹服以及具有防紫外线、抗菌、阻燃、抗静电、超双疏等功能的纺织品均有报道。现将仿生技术在纺织中的应用情况归纳如下。 ①基金项目: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编号:(2008ZK-01)。

激光切割

激光切割 原理 激光切割是利用经聚焦的高功率密度激光束照射工件,使被照射的材料迅速熔化、汽化、烧蚀或达到燃点,同时借助与光束同轴的高速气流吹除熔融物质,从而实现将工件割开。激光切割属于热切割方法之一。 激光切割的原理见下图。 分类 激光切割可分为激光汽化切割、激光熔化切割、激光氧气切割和激光划片与控制断裂四类。 1)激光汽化切割 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加热工件,使温度迅速上升,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达到材料的沸点,材料开始汽化,形成蒸气。这些蒸气的喷出速度很大,在蒸气喷出的同时,在材料上形成切口。材料的汽化热一般很大,所以激光汽化切割时需要很大的功率和功率密度。 激光汽化切割多用于极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如纸、布、木材、塑料和橡皮等)的切割。 2)激光熔化切割 激光熔化切割时,用激光加热使金属材料熔化,然后通过与光束同轴的喷嘴喷吹非氧化性气体(Ar、He、N等),依靠气体的强大压力使液态金属排出,形成切口。激光熔化切割不需要使金属完全汽化,所需能量只有汽化切割的1/10。 激光熔化切割主要用于一些不易氧化的材料或活性金属的切割,如不锈钢、钛、铝及其合金等。 3)激光氧气切割 激光氧气切割原理类似于氧乙炔切割。它是用激光作为预热热源,用氧气等活性气体作为切割气体。喷吹出的气体一方面与切割金属作用,发生氧化反应,放出大量的氧化热;另一方面把熔融的氧化物和熔化物从反应区吹出,在金属中形成切口。由于切割过程中的氧化反应产生了大量的热,所以激光氧气切割所需要的能量只是熔化切割的1/2,而切割速度远

远大于激光汽化切割和熔化切割。激光氧气切割主要用于碳钢、钛钢以及热处理钢等易氧化的金属材料。 4)激光划片与控制断裂 激光划片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在脆性材料的表面进行扫描,使材料受热蒸发出一条小槽,然后施加一定的压力,脆性材料就会沿小槽处裂开。激光划片用的激光器一般为Q 开关激光器和CO2激光器。 控制断裂是利用激光刻槽时所产生的陡峭的温度分布,在脆性材料中产生局部热应力,使材料沿小槽断开。 特点 激光切割与其他热切割方法相比较,总的特点是切割速度快、质量高。具体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⑴切割质量好 ⑵切割效率高 ⑶切割速度快 ⑷非接触式切割 ⑸切割材料的种类多 ⑹缺点激光切割由于受激光器功率和设备体积的限制,激光切割只能切割中、小厚度的板材和管材,而且随着工件厚度的增加,切割速度明显下降。 激光切割设备费用高,一次性投资大。 主要特性 切缝窄工件变形小 无接触加工 适应性和灵活性 应用范围

4章_激光切割加工用材料特性

激光加工用材料 4.激光加工用材料 4.1 钢铁材料 适合激光加工的材料从金属到非金属跨越了很大的范围、其中最多的是钢铁材料。钢铁材料大致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种。 碳素钢的成分包括碳,锰及含有微量的磷,硫等元素。碳素钢根据碳的含有量分为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根据硬度又分为软钢和硬钢。 合金钢是为了改善钢的性质、在碳素钢里加入1类或2类镍(Ni)铬(Cr)钼(Mo)、钨(W)、釩(V)之类的元素而组成。 另外为增加耐腐蚀性,耐热性而表面镀有锌(Zn)、锡(Su)、铝(Al)之类金属。 (1) 软钢板 一般叫做软钢板的是按照JIS规格属于「SPC」「SPH」「SS」的范围内。 这些材料中薄板容易切割,并且断面优良、但随板厚增加高质量断面的条件的范围就变得越来越狭窄。特别是厚板,由于生产厂家及制造方法的不同而形成的氧化膜厚度也不同,因而同样的条件而不能 切断的情况时有发生。 (注)按照JIS大致把薄板和厚板做如下分类。 ?薄板:3.2mm为止 ?中板:4.5~6.0mm为止 ?厚板:9.0mm以上 另外、角钢,H型钢、I型钢之类材厚的变化及表面氧化膜的状态不好等原因,和普通钢板相比切断条件范围变窄。平钢也有同样的倾向。 (2) 机械结构用钢(SC,SCM,SCr,SNCM之类) 由于添加的合金元素数量很少,因而加工的难易度及加工条件和软钢基本相同。并且成分规定严格,较之软钢有更安定的加工。 (3) 工具钢(SK,SKS,SKD,SKH) 薄板容易切断、由于厚板是含有较多合金元素的材料,因此加工难度渐渐增高。还有、这种材料含碳较高,开孔时间较之软钢增加2~3倍。 (4) 不锈钢 不锈钢是采用激光加工最多的材料之一。其中最多的种类是叫18-8的不锈钢「SUS304」。不锈钢切割的难题是断面的下部沾有「融化凝固物」(既沾渣)。碳钢的切断条件步适当时,也会产生沾渣,但很 容易除去.可是不锈钢的加工条件尽管做了各种各样的调整,要做到完全不沾渣还是很困难。并且这种 沾渣异常牢固,坚硬,不容易清除。加工前在背面涂上防止沾渣的药剂,则沾渣很容易除去。这种药剂在 各种市面上都有销售。另外辅助气体采用高压氮气、进行无氧切割时,则不产生沾渣。 (5) 表面处理钢板 表面处理钢板最常使用的是镀锌钢板、分为镀锌量少的「电镀锌钢板」和镀锌量多的「融化镀锌钢板」。 用激光切割时的特点是比碳钢容易产生沾渣,切不透等现象。 处理方法是①提高辅助气体的压力,②增加激光的频率.这些方法对于辅助气体是氧气的情况,则会 助长切不透现象的产生.所以要同时兼顾来设定条件。 辅助气体采用空气是防止切不透现象的有效方法,但比氧气切割的沾渣量多。 所以最近采用既不沾渣,又不产生切不透现象,并能高速切割的氮切割的事例越来越多.同时考虑到 降低运营成本,引入从空气中直接分离氮气「氮气发生器」的事例越来越多。 (6) 表面保护材及合成板

仿生结构及其功能材料研究发展

仿生结构及其功能材料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课题组的相关工作, 就多种仿生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的综述, 并概要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仿生合成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智能材料浸润性离子通道 1.光子晶体材料 光子晶体,这是一类特殊的晶体,其原理很像半导体,有一个光子能隙,在此能隙里电磁波无法传播。蛋白石是其中的典型,它的组成仅仅是宏观透明的二氧化硅,其立方密堆积结构的周期性使其具有了光子能带结构,随着能隙位置的变化,反射光也随之变化,最终显示出绚丽的色彩.模仿蛋白石的微观结构,可以合成人工蛋白石结构的光子晶体. 矿物或生物结构色中光子晶体的分子结构、微/纳米结构、周期性结构及其功能的深入研究将为开发新一代光学材料、存储材料及显示材料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2.仿生空心结构材料 自然界中的许多生物采用了多通道的超细管状结构, 例如: 许多植物的茎都是中空的多通道微米管, 这使其在保证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可以有效节约原料及输运水分和养料; 为减轻重量以及保温, 鸟类的羽毛也具有多通道管状结构; 许多极地动物的皮毛具有多通道或多空腔的微/纳米管状结构, 使其具有卓越的隔热性能. 3.仿生离子通道材料 生物膜对无机离子的跨膜运输有被动运输(顺离子浓度梯度)和主动运输(逆离子浓度梯度)两种方式. 被动运输的通路称为离子通道, 主动运输的离子载体称为离子泵. 离子通道实际上是控制离子进出细胞的蛋白质, 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膜上, 具有选择透过性. 生物纳米通道在生命的分子细胞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生物能量转换, 神经细胞膜电位的调控, 细胞间的通信和信号传导等[26]. 纳米通道在几何尺寸上与生物分子相近, 利用纳米通道作为生物传感器或传感器载体, 在分子水平上对组成和调控生命体系结构和运行的离子、生物分子和小分子进行检测和分离, 甚至在人工合成的纳米通道体系内模拟某些生物体系的结构和功能, 已成为化学、生命科学、材料学及物理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4.仿生超强韧纤维材料 天然蜘蛛丝由于具有轻质、高强度、高韧性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等特性, 因此在国防、军事、建筑、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蜘蛛丝微观结构与性能关系的进一步揭示, 利用不同的合成技术, 国内外许多课题组已成功制备了多种仿蜘蛛丝超强韧纤维材料. 纳米碳管作为一维纳米材料, 重量轻, 具有良好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 这为仿生合成具有类似蜘蛛丝性能的功能材料提供了可能并已经得到了验证. 研究发现, 自然界某些生物体中(如昆虫角质层、下颌骨、螫针、钳螯、产卵器等)含有极为少量的金属元素(如Zn、Mn、Ca、Cu等), 以增强这些部位的刚度、硬度等力学性能. 受此启发, 采用改进的原子层沉积处理技术,提高天然蜘蛛牵引丝的抗断裂或变形能力, 增强蜘蛛丝的韧性. 该研究对制造超强韧纤维材料及高科技医疗材料, 包括人工骨骼、人工肌腱、外科手术线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仿生特殊浸润性表面 自然材料的多尺度微/纳米多级结构赋予其表面特殊浸润性能, 如植物叶表面的自清洁性、滚动各向异性; 昆虫翅膀的自清洁性、水黾腿的超疏水性等. 通过对生物体表面的结构仿生可以实现结构与性能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