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建议

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建议
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建议

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建议

一、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传统煤化工行业(包括焦化、合成氨、电石和甲醇)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

产品广泛用于农业、钢铁、轻工和建材等相关产业,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和保障人民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传统煤化工产品生产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合成氨、甲醇、电

石和焦炭产量分别占全球产量的32%、28%、93%和58%。传统煤化工产品处于阶段性供大于求状态,产能均有一定的过剩,主要是结构性过剩。

现代煤化工行业(包括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和煤制乙二醇等)则处于示范发展

阶段,一批示范项目将于二三年内建成投产。目前,我国新型煤化工技术处于世界前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煤化工技术正在产业化示范之中。现代煤化工产品主要是替代石油产品,潜在市场容量大,同时作为国家战略性能源储备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受制于成本因素,产品市场尚处于成长阶段。

根据国家发改委在2006年制定的《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内容,要求2015年和2020年,煤制油规划年产分别为1000万吨和3000万吨;煤烯烃的规划是,在上述时间点上年产分别为500万吨和800万吨,占烯烃总量比例分别为9%和11%。按照已编制完成的《甲醇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甲醇总产能将控制在5000万吨,甲醇企业数量控制在150家以内,建成20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甲醇企业集团。其中,大型企业甲醇产能比例占75%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十二五”期间,将淘汰甲醇落后产能300万-500万吨。

二、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特点

1、区域煤化工产业集聚初步形成

近几年,全国各地煤化工产业项目纷纷启动建设,在国家产业规划引导和地方规划布局下,已经基本形成了蒙东、黑东、苏鲁豫皖、中原、云贵和新疆等比较突出的产业集聚区域,产业集聚有利于区域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上下游配套的完善,能够加快形成规模化、多联产和一体化的煤化工产业集群。

2、新型煤化工发展快速

新型煤化工是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产物,采用高新技术及优化集成,以清洁能源为主要产品。其优点是:能建设大型企业和产业基地,形成新型煤化工产业基地及基地群;能有效利用煤炭资源,实现不同质量煤炭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能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

环境友好。但新型煤化工也有耗水量大、建设资金投入多、技术及工程管理水平要求高等特点。

近年来,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如我国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关键技术实现突破,相关项目进入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运行阶段。由于现代煤化工项目投资高,风险大,还需要在示范工程投产后,稳定运行一个时期,进行全面总结,评价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确定资源消耗指标、考核经济效益,并在高煤油价差的情况下,才能研究推广应用。

3、低碳排放的煤化工生产受重视

低碳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我国是一个富煤,而油、气相对较少的国家,在低碳发展、绿色经济的大背景下,煤炭清洁利用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而如何通过捕集封存或再利用的方式减少煤化工产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正在得到我国煤化工行业的重视。

当前,我国煤炭仍然占有70%的能源供应份额。未来煤炭资源的利用方式发展的主要产

品是实现对传统石油化工的补充或替代。随着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基于低碳排放的现代煤炭

高效清洁转化和二氧化碳减排也日益受到重视。2009年,中国政府公布碳减排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降低40%-45%。因此,构建基于煤气化的现代煤

基能源化工体系,实现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应当成为我国能源领域的战略选择。

4、低阶煤储量丰富,低阶煤开发利用技术受到关注

我国低阶煤储量丰富,低阶煤蕴藏量占煤炭储量的50%左右,产量占目前总量的30%,

除了储量丰富外,低阶煤还具有分布广,价格低等优势。低阶煤的技术开发和利用逐渐受到

研发机构和企业关注。关于低阶煤的技术研发工作已经开展。2011年初,国家科技部启动973项目“褐煤洁净高效转化的催化与化学工程基础”,该项目围绕褐煤的清洁高效转化,通

过若干技术的集成优化,有望突破褐煤大规模高效利用的技术瓶颈,丰富褐煤高效利用的化学基础理论,弥补我国一次能源的不足,延伸甲醇产业链,为消化我国业已形成的大量甲醇产能提供技术基础。同时,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也被列入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正在继续完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链。

总体来看,我国低阶煤提质及高效利用技术虽然仍处于试验研究和工业化初始应用阶段,但其技术开发工作逐渐得到研究机构和企业重视,低阶煤利用技术研发成果的问世将快速推动我国对低阶煤资源利用的进程。

三、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建议

(一)政府层面

1、立足科学规划,依靠龙头带动

依据国家出台的煤化工相关产业政策和“十二五”国家关于煤炭深加工升级示范项目建设要求,编制煤化工专项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淘汰目标,合理适度发展煤

化工。综合运用产业政策、用地指标、环境容量和资源配置等手段,选择适宜本地发展的煤化工产品。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延伸产业链带动一批中小企业进入,形成上下游紧密结合的煤化工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2、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升级

提高地区现有煤化工产业的加工深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重点整合区域内煤化工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资源就地转化率和资源产出率。进一步延伸产品链,加大精细煤化工技术的研发,不断丰富煤化工产品,拓展煤化工产品领域,控制低端产品产能规模、适度发展化肥等产品,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的高端化工产品与新材料,占领产业高端,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产品,增强地区煤化工产业竞争力。

3、关注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把控煤化工发展方向

充分考虑地区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以总体水资源规划为指导,定位地区煤化工产业发展方向,以充分利用地表水求发展,把保护水资源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前置地位,新建、改建、扩建的煤化工项目,未通过论证评估的,不得批准取水,不得安排用水计划,不得开工建设。同时,充分考虑当地环境的承受容量,坚持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资源合理配置,做到煤化工产业“三废”排放的最小化。

4、多模式筹措建设资金,拓宽融资渠道

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争取信贷支持,确保重点煤化工项目的建设资金。重点支持煤化工企业通过股票、企业债券及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创新招商模式,加大招商力度,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煤化工项目,推动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紧抓煤炭资源兼并重组,加快研究小型煤矿企业退出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向新型煤化工产业投入。

5、拓展销售渠道,稳步推进产业发展

加大宣传力度,立足全球和国内市场,培育本地特色产品,创立名优产品,壮大龙头企业,抢占国内外市场。在政策上给予积极扶持,制定相应优惠政策,给予正面积极引导。在运输方面积极协调运力,保障煤化工产品的外运,同时限制原煤的开采外运,保证本地煤化工企业的原煤供应,倡导煤炭深加工,提高产业附加值。

(二)行业层面

1、加速煤化工行业规模化、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发展

未来我国煤化工行业应坚持规模化、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发展模式,促进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加速行业龙头企业带动,进一步延长煤化工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企业层次、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我国煤化工行业从工业消费品向生活消费品转化,通过拓展加工深度,提高产品、产业的附加价值,突破煤化工行业发展瓶颈,逐步实现煤化工产业从“资源依赖型”到“资源效益型”,再到最终实现“资源生态型”的转变。

2、注重资源良性开发,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多赢局面

加强资源循环和能量梯级使用,积极构建开放式产业链,不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现煤化工与建材、石油天然气开采、煤层气开采、化工、农业、食品等行业之间的循环利用。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工艺,降低废弃物产出率,加强“三废”治理和循环利用,实现“三废”无害化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煤化工企业社会责任感、着力增强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

断提高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加速煤化工多联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耦合发展

依靠煤液化、煤基甲醇和二甲醚、煤炭焦化等煤化工技术,在单位工艺(如有煤气化和气体净化)、中间产物(如合成气、氢气)、目标产品等方面的互补性。将不同的工艺(包括产品再加工,如甲醇制取醋酸等)进行优化组合实现多联产,并与尾气发电、废渣利用等形成

综合联产,降低项目建设投资风险及目标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提高煤化工项目的经济性和抗风险能力。

4、积极开发煤制油产品,优化能源结构

针对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煤炭相对过剩的现状,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过程生产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积极发展煤制油产业。优先开发现有“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产品以及国内需求量较大的石油化工产品的替代品。同时,加强煤制油与石油、天然气加工项目优化组合,实现原料互补、产品优化整合、公用系统共享,提高产出、降低投资成本。

XXXX-XXXX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发展及未来走向分析报告

2010-2013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发展及未 来走向分析报告 正文目录 第一章2009年世界煤化工产业发展格局分析 (9) 第一节2009年世界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9) 一、煤制天然气的工艺流程与经济性 (9) 二、液化煤层气:能源新秀后来居上 (13) 三、中国煤制乙二醇技术工业化应用成趋势 (16) 四、2010年国内甲醇趋势预测 (18) 五、当前世界现代煤化工行业发展的几个重要态势 (22) 第二节2009年世界煤化工产业主要国家发展动态分析 (25) 一、日本 (25) 二、南非 (26) 三、巴西 (26) 四、俄罗斯 (27) 第三节2010-2013年世界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7) 第二章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30) 第一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资源环境发展分析 (30) 一、中国煤炭资源的分布 (30) 二、中国新型煤化工前景看好 (32) 三、水资源状况及其影响 (34) 四、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年终回顾和展望 (36) 第二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政策环境发展分析 (42) 一、能源良策助推新世纪中国复兴良机 (42) 二、中国煤制油企业跨越商业政策门槛 (44) 三、以《焦化行业准入条件》为抓手稳步推进全行业和谐发展 (45) 四、关于做好2010年春耕化肥供应工作的通知 (52)

五、工信部要求加强需求侧管理缓解煤电油气运紧张 (53) 六、新型气化技术助煤化工清洁生产 (54) 七、中国能源的最大潜力在体制 (55) 八、刚性需求:农用化工行业初露曙光 (56) 第三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经济环境发展分析 (58) 一、中国煤化工市场回顾 (58) 二、我国煤制油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60) 三、中国煤制乙二醇技术工业化应用成趋势 (63) 第四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技术环境发展分析 (65) 一、煤化工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对石油实现部分替代 (65) 二、煤化工行业阀门国产化进程加快 (65) 三、中国率先实现煤制乙二醇工业化 (66) 四、煤制油成品油市场的新生力量 (66) 第三章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69) 第一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重要意义分析 (69) 一、“掘金”煤制天然气 (69) 二、化工装备业方兴未艾 (71) 三、我国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技术研发获重要突破 (72) 四、煤制天然气应根据示范效应逐步发展 (73) 第二节煤化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75) 一、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75) 二、切实加强煤化工污染的防治 (76) 三、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行业 (79) 第三节我国煤化工产业链分析 (82) 一、炼焦产业链 (82) 二、电石化工产业链 (86) 三、煤气化产业链 (89) 第四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90) 一、煤化工产业存在问题 (90) 二、制约中国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的难题 (91) 三、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机遇及其发展趋势 (92) 四、推动现代煤化工发展的措施 (93)

国内外煤炭资源现状及煤化工技术进展和前景解析

国内外煤炭资源现状及煤化工技术进展和前景 摘要:本文就中国能源建设面临着结构的优化与调整,结合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石油及相关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对国内外煤炭储量、产量及市场现状进行了较详尽的调研,对煤化工技术进展及前景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为我公司未来发展提前寻找了石油和天然气的最佳替代产品,指出了煤化工产业将是今后20年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对于我国减轻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着重大意义。可以预见,煤炭的清洁转化和高效利用,将是未来能源结构调整和保证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必由之路,现代煤化工在中国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长远的发展前景。 1 世界煤炭资源概况 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7》数据统计,2006年年底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全球总计9090.64亿吨,可采年限为147年。总体上看,世界煤炭资源的分布,北半球多于南半球,煤炭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北纬30°- 70°之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聚煤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70%以上。其中,以亚洲和北美洲最为丰富,分别占全球地质储量的58%和30%,欧洲仅占8%;南极洲数量很少。拥有煤炭资源的国家大约70个,其中储量较多的国家有中国、俄罗斯、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波兰和南非地区,它们的储量总和占世界的88%。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60%集中在美国(25%)、前苏联(23%)和中国(12%),此外,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和南非4个国家共占29%。根据2006年全球煤炭探明储量,美国以2446亿吨储量稳坐头把席位,俄罗斯以1570亿吨储量排第二位,中国和印度分别为1145和924亿吨排第三、四位。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和巴西占据第五到第十位。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日期: ?

本文由lion0891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2010-01-31 23:34:06) 分类:股票财经 经过了2004 年、2005 年建设高潮之后,2006 年我国化工业仍然创造了“十一五”开局的建设热潮。不过, 2006 年中国煤化工发展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以及向理性的回归的预示: “环保风暴”唤醒了化工业对环保和安全等社会责任的重视;化石能源的紧缺,使节能降耗和替代能源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煤化工”紧急叫停、全面规划初露头角;《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南》,尤其是《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为煤化工行业发展描绘出广阔的发展蓝图。煤化工是我国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值此煤化工发展的新形势下,研究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煤化工对石油化工的替代性,深入探讨我国煤化工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确实是一件涉及煤化工发展全局的大事。本文将从宏观(世界、国家)、中观(行业)两个层面就产业特点、发展趋势等作出分析,以求对未来的产业投资、建设作出一些建议。一、宏观环境分析化学工业是国家基础行业,而石油、煤(天然气的比例较小)对化学工业具有两大功能: 燃料、化工原料。化学工业是能源大户,所以国家战略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等宏观环境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煤化工的发展进程。 1、行业现状、目前全球有117 家以大型煤化工能源一体化工厂, 共有 385座大型现代气化炉,总生产能力达到45000 兆瓦,地区分布是东亚和澳洲占22%,非洲和中东占34%,欧洲占 28%,北美占 15%。气化用原料49%为煤炭,36%为石油焦。产品比例,37%为各类化工产品,36%为间接法合成油,19%用与发电。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现代煤化工产能年增长率达5%,高于全球化工产能年均增长率3.6%的水平。国家厂家在近两年纷纷开始在国内物色合适的企业投资, 这主要是抓住项目建设资金大,国内企业运营经验不足的特点,而在国家开始管制之后,项目审查更为严格,这在一定意义上保护了我国煤化工行业在发展之初的规划较为完善,有效的避免了重复低效建设。2、我国能源格局、在“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化工行业要追求资源效益最大化是煤化工的发展企契机,而国家经济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煤化工必然是在今后的长期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能源结构稳定性来看,我国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人均储量与欧美、OECD 发达国家等有相当大差距。而在储采比上,我国能源的可持续性也很差,如果在未来10 至 20 年中仍没有大 的油田被发现,石油资源瓶颈将危及国内能源安全。而煤炭资源情况与世界平均水平最为接近,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这决定了我国长期依赖煤炭的能源格局,在“十一五”期间,2006 年至 2020年,我国将斥资1万亿发展煤化工,其中装备费用占50%,技术费用占10%。煤制甲醇、二甲醚、煤烯烃和煤制油在今后 15 年将是投资的重点。方向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 3、从经济稳定性来看,国际能源署(IEA)作出的研究报告表明,石油价格每上升10 美元会、从经济稳定性来看使得下年中国的真实 GDP 下降0.8 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上升 0.8个百分点。虽然我国石油能源比例不大, 但利用煤化工的替代性降低石油消耗和进口依赖度,是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4、环境污染、 2006 年,轰轰烈烈的“环保风暴”唤醒了企业对环保、安全的社会责任感。从环境保护来看, 使用清洁煤气化技术后, 煤化工能源一体化产业模式能有效解决常规发电厂的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生态平衡和环境容量是煤化工未来发展比较关键的考虑点, 煤制油从根本上说是将一种资源转化成另外一种资源。生产一吨油品需消耗约 4 吨

浅谈中国煤化工发展

浅谈中国煤化工发展 摘要: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对我国能源安全至关重要。在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的煤化工产业将面向高效率、更安全、更清洁和更加优化利用的发展。在这篇综述中,作者介绍了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现状。自2005年以来,由中国国家基础研究计划科学技术部支持的的基础研究已在太原理工大学进行。该部强调,新的煤化工产业应以可持续的方式发展,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此外,提高技术来积极改善煤化工的回收过程对实现现代煤化工有着战略意义。 关键词:中国;煤化工;煤化工技术 1.引言 近年来,世界市场的高水平的油价已促使中国的煤化工行业(尤其是在2007年)更快地发展;中国能源工业一直致力于加快发展新的煤化工产业。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新的煤化工产业主要生产清洁能源和替代品,如柴油、汽油等。煤化工将在未来二十年在我国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将缓解我国的环境污染,减少我家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总之,中国的煤化工行业将会有巨大的需求和机遇。 1.1能源消耗的总体情况 2005,中国的能源生产总量为20亿6000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开采21亿9000万吨,石油1亿8000万吨,天然气500亿立方米,发电为2474.7亿千瓦;中国的总能耗是22亿2000万吨标准煤,继美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二。如表1。 表12005年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量

石油消费量达到3亿吨,净进口量为1亿4000万吨,占总消费量的44%。在2020,根据一些预测,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将占世界总产量的近10%,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将达到60,70%的消费量[1,2]。 从表1和图1,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在2005年煤炭仍然是中国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3]。在世界各地煤炭的平均能源供应是28%,而在中国,它占69%。根据中国重工业的实际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36亿吨标准煤。虽然中国的能源消费比例正在下降,但煤炭的主导地位是不变的。 1.2当前我国能源发展的问题 在第二十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翻两番,能源消耗翻了一番。从1981到2002,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为9.7%,而能源消耗的平均增长率为4.6%。在2006年到2010年间,中国努力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了20%。并将国家变成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必须从2006年到2010年每年至少减少4.4%的能源消耗。 然而,在2006年,国家虽然推行了一系列的节能措施,国家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增长速度仍然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4]。政府统计数据显示,从2001到2005,中国的能源平均增长率消费比全国经济增长率高出六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主要是由于大量的投资和能源消耗加倍而翻了两番。然而,环境保护和经济迅速增长之间明显的冲突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挑战。中国大多数的能源目前来自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和石油,这些都造成了很严重的空气污染,使能源消耗增加。在我国,煤炭的直接消费占其利用的一大部分,主要消费方式是煤炭燃烧。这种利用煤的方式产生了大量的SOx和NOx,使得中国的空气污染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中国已经是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国,酸雨已经覆盖了我国三分之一的地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第10大城市就是中国的。 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来自燃煤烟气。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和烟尘。中国的一项研究指出,在过去20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的空气污染已经导致了超过1270亿元的损失[4]。 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短缺,但含有丰富的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在化石能源资源中,我国的煤炭占世界总储量的15%。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为2.7%和0.9%。在中国主要的化石能源资源中,煤炭地质储量在中国是1兆4400亿吨,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

【完整版】2020-2025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市场细分策略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20-2025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市场细分策略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市场细分策略概述 (5) 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 (5) 第二节研究原则与方法 (6) 一、研究原则 (6) 二、研究方法 (6) 第三节研究企业市场细分策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8) 一、重要性 (8) (一)市场细分有利于发现市场机会 (8) (二)市场细分有利于掌握目标市场的特点 (8) (三)市场细分有利于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9) (四)市场细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9) (五)有利于充分利用自身有限的资源 (9) 二、研究意义 (10)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1) 第一节煤化工概述 (11) 第二节我国煤化工行业监管体制与发展特征 (12) 一、行业主管部门、自律组织及监管体制 (12)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与产业政策 (13) (1)烯烃产品 (14) (2)精细化工产品 (18) (3)焦化产品 (18) (4)煤炭开采 (21) 三、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25) (一)烯烃行业 (25) (1)烯烃单体制造技术 (26) (2)烯烃聚合技术 (28) (二)焦化行业 (30) (三)精细化工行业 (30) (1)甲基叔丁基醚(MTBE) (30) (2)纯苯 (31) (3)改质沥青 (32) 四、行业经营模式及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 (33) (一)烯烃行业 (33) (二)焦化行业 (35) (三)精细化工行业 (36) 第三节2018-2019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37) 一、国际煤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37) 二、我国煤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40) 三、烯烃行业发展概况 (43) 四、焦化行业发展概况 (49) 五、精细化工行业发展概况 (53)

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 展趋势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我国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煤化学加工包括煤的焦化、气化和液化。主要用于冶金行业的煤炭焦化和用于制取合成氨的煤炭气化是传统的煤化工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它们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同时以获得洁净能源为主要目的的煤炭液化、煤基代用液体燃料、煤气化—发电等煤化工或煤化工能源技术也越来越引起关注,并将成为新型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对煤炭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 1. 1 煤炭焦化 焦化工业是发展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煤化工产业,也是冶金工业高炉炼铁、机械工业铸造最主要的辅助产业。目前,全世界的焦炭产量大约为~亿t/a,直接消耗原料精煤约亿t/a 。受世界钢铁产量调整、高炉喷吹技术发展、环境保护以及生产成本增高等原因影响,工业发达国家的机械化炼焦能力处于收缩状态,焦炭国际贸易目前为2500万t/ a。 目前,我国焦炭产量约亿t/a,居世界第一,直接消耗原料煤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14%。 全国有各类机械化焦炉约750座以上,年设计炼焦能力约9000万 t/a,其中炭化室高度为4m~5.5m以上的大、中型焦炉产量约占80%。中国大容积焦炉(炭化室高≧6m)已实现国产化,煤气净化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干熄焦、地面烟尘处理站、污水处理等已进入实用化阶段,焦炭质量显着提高,其主要化工产品的精制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焦炭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出口量逐年上升,2000年达到1500t/a,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焦炭出口国。 从20世纪80年代起,煤炭行业的炼焦生产得到逐步发展,其中有的建成向城市或矿区输送人工煤气为主要目的的工厂,有的以焦炭为主要产品。煤炭行业焦化生产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焦炉炉型小、以中小型焦炉为主,受矿区产煤品种限制、焦炭质量调整提高难度较大,采用干法熄焦、烟尘集中处理等新技术少,大多数企业技术进步及现代化管理与其他行业同类工厂相比有较大差距。 1.2 煤气化及其合成技术 1.2.1 煤气化 煤气化技术是煤化工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单元技术。全世界现有商业化运行的大规模气化炉414台,额定产气量446×106Nm3/d,前10名的气化厂使用鲁奇、德士古、壳牌3种炉型,原料是煤、渣油、天然气,产品是F-T合成油、电或甲醇等。 煤气化技术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机械、建材等工业行业和生产城市煤气的企业,各种气化炉大约有9000多台,其中以固定床气化炉为主。近20年来,我国引进的加压鲁奇炉、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主要用于生产合成氨、甲醇或城市煤气。

201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2017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分析【图】我国能源结构特点“富煤、贫油、少气”,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是全球主要的煤炭输出国,而石油、天然气以及整个石化产业链中的化工品则需要大量进口。如何解决对进口石油、天然气的过度依赖是涉及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大问题。 根据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2016》,截止 2015 年底,我国探明能源储量中,煤炭约1145 亿吨,石油约 25 亿吨,天然气约 3.8 万亿立方。其中,煤炭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 12.8%,石油占 1.1%,天然气约占 2.1%。 由于石油、天然气储量占比低,我国每年消费的石油、天然气需要大量进口。截至 2015 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达到 5.25 亿吨,其中进口量 3.45 亿吨,进口占比 61%;天然气消费量 1855 亿方,其中进口 668 亿方,进口占比33%。二者进口依存度远高于煤炭的 8%,解决石油、天然气的过度依赖进口问题对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我国石油、天然气储量占比低下,对外依存度高 此外,我国整个石化产业链中的化工品进口依赖度同样很高,乙二醇进口依赖度超过 70%,烯烃产品进口依赖度也超过 40%。2015 年,我国乙烯单体、丙烯单体的表观需求分别为 1866 万吨、2587 万吨,年进口量分别为152 万吨、277 万吨,对外依存度为 8%、11%;聚乙烯、聚丙烯表观消费量 2378 万吨、2009 万吨,年进口量 987万吨、339 万吨,对外依存度 41%、17%。根据测算,烯烃产品潜在进口替代空间 3287 万吨,该数字 2020年有望达到 5086 万吨。

我国乙烯年产量及进口量 我国丙烯年产量及进口量

中国煤化工发展对石油化工的影响

中国煤化工发展对石油化工的影响 1 在高油价下中国煤化工产业具有竞争力,将成为石油化工产业的有益补充 1.1 世界油气资源紧缺、煤炭资源较为丰富,为煤化工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几年间,在全球经济稳步增长的推动下,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02-2008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年均增长3.0%,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年均增长1.4%和3.0%,煤炭年均增长5.4%。到2008年底,全球煤炭消费连续六年成为消费增长最快的一次能源。煤炭需求增长已成为推动一次能源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相对于石油、天然气资源,世界煤炭资源较为丰富。据统计,2008年全球原油探明储量约为1 708亿吨,储采比为42年;天然气探明储量约为185.02万亿立方米,储采比为60年;而煤炭的探明储量约为8 260亿吨,储采比为122年。据BP公司统计,2008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34.6%,煤炭占29.1%,天然气占24.0%,核能、水电等约占12.3%。由此可见,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为煤化工的发展提供了资源条件。就中国而言,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特征十分显著。据2009年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报,截至2008年底,中国原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约为20.90亿吨,储采比为11.8年;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约26 511亿立方米,储采比为34年;煤炭储量约为1 145亿吨,储采比约为41年。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中国能源消费保持较快增长趋势,特别是交通运输燃料快速增长和石化产品需求的大幅增长,使得油气资源紧缺的矛盾更加突出。2003-2009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年均增长17.3%。2009年,一次能源消费达30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约占70%,石油和天然气约占20%,核电、风电及水电约占10%。在此期间,中国石油消费以年均7.1%的速度增长,而原油产量年均增长仅1.8%,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发展替代资源,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客观上为中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1.2 原油价格持续高位,煤化工产业的竞争力日益显现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在全球石油供应链遇到“瓶颈”,加上美元贬值、地缘政治因素及投机因素的多重作用下,国际油价持续高位震荡。例如,布伦特原油价格从2005年的平均55美元/桶上升到2007年的72美元/桶,2008年7月竟达到了147美元/桶的历史最高点,2010年原油价格则一直在80美元/桶上下高价位区间波动。低成本的驱动,使得包括煤化工在的替代燃料产业的竞争力日益显现。在高油价的推动下,中国煤化工技术加快了自主开发的进程。煤气化装置不断向大型化、清洁化发展,煤直接液化工业示装置和煤制乙二醇工业示装置的成功投产,煤基甲醇制烯烃、制二甲醚等技术的商业化,都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煤化工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环保技术的不断提升,必将促使其生产成本不断降低,从而使煤化工产业在高油价下相对常规石油资源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将成为油气资源的有益补充。 2 中国煤化工发展现状 尽管国外的煤化工产业起步较早,20世纪40年代以来,德国、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在煤液化、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等领域先后建成过实验装置,开发了有关的工艺技术,但由于受到资源、技术、环境、油价、投资等因素的影响,真正实现工业化的寥寥无几。目前,只有南非萨索尔公司的煤间接液化工厂和美国大平原煤制天然气工厂。而中国煤化工产业在近几年则获得了较快发展。

煤化工行业现状

中国煤化工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007-12-24 14:58:31| 分类:化工|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经过了2004年、2005年建设高潮之后,2006年我国化工业仍然创造了“十一五”开局的建设热潮。不过,2006年中国煤化工发展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以及向理性的回归的预示:“环保风暴”唤醒了化工业对环保和安全等社会责任的重视;化石能源的紧缺,使节能降耗和替代能源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煤化工”紧急叫停、全面规划初露头角;《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南》,尤其是《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为煤化工行业发展描绘出广阔的发展蓝图。 煤化工是我国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值此煤化工发展的新形势下,研究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煤化工对石油化工的替代性,深入探讨我国煤化工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确实是一件涉及煤化工发展全局的大事。本文将从宏观(世界、国家)、中观(行业)两个层面就产业特点、发展趋势等作出分析,以求对未来的产业投资、建设作出一些建议。 一、宏观环境分析 化学工业是国家基础行业,而石油、煤(天然气的比例较小)对化学工业具有两大功能:燃料、化工原料。化学工业是能源大户,所以国家战略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等宏观环境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煤化工的发展进程。 1、行业现状 目前全球有117家以大型煤化工能源一体化工厂,共有385座大型现代气化炉,总生产能力达到45000兆瓦,地区分布是东亚和澳洲占22%,非洲和中东占34%,欧洲占28%,北美占15%。气化用原料49%为煤炭,36%为石油焦。产品比例,37%为各类化工产品,36%为间接法合成油,19%用与发电。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现代煤化工产能年增长率达5%,高于全球化工产能年均增长率3.6%的水平。国家厂家在近两年纷纷开始在国内物色合适的企业投资,这主要是抓住项目建设资金大,国内企业运营经验不足的特点,而在国家开始管制之后,项目审查更为严格,这在一定意义上保护了我国煤化工行业在发展之初的规划较为完善,有效的避免了重复低效建设。 2、我国能源格局 在“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化工行业要追求资源效益最大化是煤化工的发展企契机,而国家经济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煤化工必然是在今后的长期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从能源结构稳定性来看,我国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人均储量与欧美、OECD发达国家等有相当大差距。而在储采比上,我国能源的可持续性也很差,如果在未来10至20年中仍没有大的油田被发现,石油资源瓶颈将危及国内能源安全。而煤炭资源情况与世界平均水平最为接近,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这决定了我国长期依赖煤炭的能源格局,在“十一五”期间,2006年至2020年,我国将斥资1万亿发展煤化工,其中装备费用占50%,技术费用占10%。煤制甲醇、二甲醚、煤烯烃和煤制油在今后15年将是投资的重点。方向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 从经济稳定性来看,国际能源署(IEA)作出的研究报告表明,石油价格每上升10美元会使得下年中国的真实GDP下降0.8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上升0.8个百分点。虽然我国石油能源比例不大,但利用煤化工的替代性降低石油消耗和进口依赖度,是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3、环境污染 2006年,轰轰烈烈的“环保风暴”唤醒了企业对环保、安全的社会责任感。从环境保护来看,使用清洁煤气化技术后,煤化工能源一体化产业模式能有效解决常规发电厂的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生态平衡和环境容量是煤化工未来发展比较关键的考虑点,煤制油从根本上说是将一种资源转化成另外一种资

(能源化工行业)中国煤化工的现状及未来分析

(能源化工行业)中国煤化工的现状及未来分析

中国煤化工的现状及未来分析 (2009-03-2115:02:27) 世界化石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在壹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90%,是当今的主要能源。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可供40年、60年的需求,非常规的油气资源有可能进壹步扩大。煤炭储量十分丰富,且分布广泛,探明储量可供世界开采200年。 全球化石能源供应前景的不确定因素之壹是成本、价格。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着生产和运输成本的降低,但廉价资源储量枯竭等因素又导致成本和价格提高。预计从2000年壹2020年,化石能源在壹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将从39%降至38,煤炭将从26%降至24%,天然气将从23%提高至27%。 近几十年来,化石能源在中国壹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90%之上。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也是许多重要化工产品的主要原料。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近年来能源、化工产品的需求也出现较高的增长速度,煤化工在中国能源、化工领域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煤化工的发展对发挥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补充国内油、气资源不足和满足对化工产品的需求,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新型煤化工在中国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长远的发展前景。煤炭焦化、煤气化壹合成氨壹化肥已是中国主要的煤化工产业,随着技术、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巨大需求,煤炭焦化、煤气化壹甲醇及下游化工产品等将得到快速发展;煤制油(直接液化、间接液化)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将受到关注,重点项目建设已启动。 1焦化工业 1.1焦化工业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焦炭生产、消费及贸易大国 中国第壹座机械化焦炉建于20世纪20年代,自50年代末开始,自主设计、建设的焦炉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流,80年代后进人产业快速发展时期。到2004年初,全国约有700多家炼焦企业,1900多座焦炉,焦炭生产能力达到约170Mt/a。受钢铁工业快速增长的拉动,从2002年开始中国焦化工业呈现高速增长趋势,2003年焦炭总产量178Mt,比2002年增加约20%,约占世界焦炭总产量的46%;国内表观消费约163Mt,同比增长约19%,其中钢铁业消费约76,其他行业(化工、机械制造、有色冶炼等)消费约24%;出口焦炭14.7Mt,约占世界焦炭贸易总量的56。图1为1997年壹2003年焦炭的产量、出口量变化情况。 据估算,2003年中国炼焦消耗原料精煤约237Mt,涉及洗选加工原煤约400Mt,超过当年煤炭消费总量的20%,已成为消耗原料煤数量最大的煤化工产业。中国已成为世界焦炭生产、消费及贸易第壹大国。 中国的炼焦技术已进人世界先进行列,大容积焦炉(炭化室高6m)已实现国产化,大中型机械化焦炉发展很快,炭化室为4m之上的焦炉达300多座,2003年机械化焦炉生产的焦炭约占焦炭总产量的75%;干熄焦、地面除尘站等环保技术已进入实用化阶段;化学产品回收加强;淘汰小型焦炉、土焦及改良焦炉的工作进展显著。 1.2控制新焦炉建设,平稳发展焦炭产 从2003年开始,新焦炉建设数量大增,建成投产机械化焦炉66座,新增产能21Mt/a。预计2004年焦炭产量将超过200Mt/a,国内焦炭市场供需基本实现平衡。预计今后随着加强限制和取缔土焦或改良焦炉生产以及关闭污染严重的小型机械化焦炉等措施的不断实施,焦炭产量的增长速度会趋于平稳。 2004年初,中国政府通过宏观调控,调整和减缓了钢铁业的发展速度,稍后(2004年5月)也加强了对新建焦炉的审批管理,预计2004年后焦炭生产将适应市场需求进人相对平稳的发展状态。稳定原料煤资源,优化配煤技术,提高焦炭质量,注重煤焦油化学品的集中深加工和焦炉煤气的有效利用,将是焦化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污染控制是当前焦化工业发展的迫切问题,要严格取消土法炼焦,建设大型焦炉替代工艺落

(年度报告)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发展及未来走向分析报告

2010-2013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发展及 未来走向分析报告 正文目录 第一章2009年世界煤化工产业发展格局分析9 第一节2009年世界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分析9 一、煤制天然气的工艺流程与经济性9 二、液化煤层气:能源新秀后来居上13 三、中国煤制乙二醇技术工业化应用成趋势16 四、2010年国内甲醇趋势预测18 五、当前世界现代煤化工行业发展的几个重要态势22 第二节2009年世界煤化工产业主要国家发展动态分析25 一、日本25 二、南非26 三、巴西26 四、俄罗斯27 第三节2010-2013年世界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分析27 第二章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环境分析30 第一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资源环境发展分析30 一、中国煤炭资源的分布30 二、中国新型煤化工前景看好32 三、水资源状况及其影响34 四、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年终回顾和展望36 第二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政策环境发展分析42 一、能源良策助推新世纪中国复兴良机42 二、中国煤制油企业跨越商业政策门槛44 三、以《焦化行业准入条件》为抓手稳步推进全行业和谐发展45 四、关于做好2010年春耕化肥供应工作的通知52 五、工信部要求加强需求侧管理缓解煤电油气运紧张53 六、新型气化技术助煤化工清洁生产54 七、中国能源的最大潜力在体制55 八、刚性需求:农用化工行业初露曙光56 第三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经济环境发展分析58 一、中国煤化工市场回顾58

二、我国煤制油产业发展前景分析60 三、中国煤制乙二醇技术工业化应用成趋势63 第四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技术环境发展分析65 一、煤化工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对石油实现部分替代65 二、煤化工行业阀门国产化进程加快65 三、中国率先实现煤制乙二醇工业化66 四、煤制油成品油市场的新生力量66 第三章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形势分析69 第一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重要意义分析69 一、“掘金”煤制天然气69 二、化工装备业方兴未艾71 三、我国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技术研发获重要突破72 四、煤制天然气应根据示范效应逐步发展73 第二节煤化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75 一、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75 二、切实加强煤化工污染的防治76 三、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行业79 第三节我国煤化工产业链分析82 一、炼焦产业链82 二、电石化工产业链86 三、煤气化产业链89 第四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90 一、煤化工产业存在问题90 二、制约中国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的难题91 三、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机遇及其发展趋势92 四、推动现代煤化工发展的措施93 第四章2009年中国煤制油产业发展概况分析95 第一节2009年中国煤制油产业发展分析95 一、煤化工新型与传统应有机结合95 二、煤化工将成低碳经济有力推手96 三、煤化工:身在寒冬心指盛夏97 第二节2009年中国煤制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99 一、煤制油存在的风险99 二、现代煤化工“过热”引发政策“预警”100 三、部分现代煤化工项目进展情况101

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建议

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建议 一、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传统煤化工行业(包括焦化、合成氨、电石和甲醇)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 产品广泛用于农业、钢铁、轻工和建材等相关产业,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和保障人民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传统煤化工产品生产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合成氨、甲醇、电 石和焦炭产量分别占全球产量的32%、28%、93%和58%。传统煤化工产品处于阶段性供大于求状态,产能均有一定的过剩,主要是结构性过剩。 现代煤化工行业(包括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和煤制乙二醇等)则处于示范发展 阶段,一批示范项目将于二三年内建成投产。目前,我国新型煤化工技术处于世界前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煤化工技术正在产业化示范之中。现代煤化工产品主要是替代石油产品,潜在市场容量大,同时作为国家战略性能源储备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受制于成本因素,产品市场尚处于成长阶段。 根据国家发改委在2006年制定的《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内容,要求2015年和2020年,煤制油规划年产分别为1000万吨和3000万吨;煤烯烃的规划是,在上述时间点上年产分别为500万吨和800万吨,占烯烃总量比例分别为9%和11%。按照已编制完成的《甲醇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甲醇总产能将控制在5000万吨,甲醇企业数量控制在150家以内,建成20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甲醇企业集团。其中,大型企业甲醇产能比例占75%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十二五”期间,将淘汰甲醇落后产能300万-500万吨。 二、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特点 1、区域煤化工产业集聚初步形成 近几年,全国各地煤化工产业项目纷纷启动建设,在国家产业规划引导和地方规划布局下,已经基本形成了蒙东、黑东、苏鲁豫皖、中原、云贵和新疆等比较突出的产业集聚区域,产业集聚有利于区域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上下游配套的完善,能够加快形成规模化、多联产和一体化的煤化工产业集群。 2、新型煤化工发展快速 新型煤化工是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产物,采用高新技术及优化集成,以清洁能源为主要产品。其优点是:能建设大型企业和产业基地,形成新型煤化工产业基地及基地群;能有效利用煤炭资源,实现不同质量煤炭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能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

2008年中国煤化工企业100强名单

2008年中国煤化工企业100强名单排名单位名称营业收入(万元) 1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706758 2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5771835 3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 4841106 4 河南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3756610 5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703184 6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3612917 7 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553804 8 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507989 9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300482 10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890126 11 山西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262267 12 山东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254845 13 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173563 14 山东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72288 15 河北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573861 16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568981 17 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547327 18 江苏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 1491053 19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475955 20 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1328501 21 河北金牛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300080 22 河北峰峰集团有限公司 1283429 23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1243410 24 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 1216278 25 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 1153736 26 河南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36006 27 山东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09028 28 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14968 29 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公司 840273 30 河南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07051 31 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99381 32 福建省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13506 33 河南中原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95980 34 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67248 35 江西省煤炭集团公司 591668 36 河南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63955 37 沈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60217 38 山东肥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55075 39 辽宁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54057 40 临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51547

(能源化工行业)我国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展方向

(能源化工行业)我国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展方向

我国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煤化学加工包括煤的焦化、气化和液化。主要用于冶金行业的煤炭焦化和用于制取合成氨的煤炭气化是传统的煤化工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它们将进壹步得到发展,同时以获得洁净能源为主要目的的煤炭液化、煤基代用液体燃料、煤气化—发电等煤化工或煤化工能源技术也越来越引起关注,且将成为新型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对煤炭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 1.1煤炭焦化 焦化工业是发展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煤化工产业,也是冶金工业高炉炼铁、机械工业铸造最主要的辅助产业。目前,全世界的焦炭产量大约为3.2~3.4亿t/a,直接消耗原料精煤约4.5亿t/a。受世界钢铁产量调整、高炉喷吹技术发展、环境保护以及生产成本增高等原因影响,工业发达国家的机械化炼焦能力处于收缩状态,焦炭国际贸易目前为2500万t/a。 目前,我国焦炭产量约1.2亿t/a,居世界第壹,直接消耗原料煤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14%。全国有各类机械化焦炉约750座之上,年设计炼焦能力约9000万t/a,其中炭化室高度为4m~5.5m之上的大、中型焦炉产量约占80%。中国大容积焦炉(炭化室高≧6m)已实现国产化,煤气净化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干熄焦、地面烟尘处理站、污水处理等已进入实用化阶段,焦炭质量显著提高,其主要化工产品的精制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焦炭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之壹,出口量逐年上升,2000年达到1500t/a,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焦炭出口国。 从20世纪80年代起,煤炭行业的炼焦生产得到逐步发展,其中有的建成向城市或矿区输送人工煤气为主要目的的工厂,有的以焦炭为主要产品。煤炭行业焦化生产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焦炉炉型小、以中小型焦炉为主,受矿区产煤品种限制、焦炭质量调整提高难度较大,采用干法熄焦、烟尘集中处理等新技术少,大多数企业技术进步及现代化管理和其他行业同类工厂相比有较大差距。 1.2煤气化及其合成技术 1.2.1煤气化 煤气化技术是煤化工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单元技术。全世界现有商业化运行的大规模气化炉414台,额定产气量446×106Nm3/d,前10名的气化厂使用鲁奇、德士古、壳牌3种炉型,原料是煤、渣油、天然气,产品是F-T合成油、电或甲醇等。 煤气化技术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机械、建材等工业行业和生产城市煤气的企业,各种气化炉大约有9000多台,其中以固定床气化炉为主。近20年来,我国引进的加压鲁奇炉、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主要用于生产合成氨、甲醇或城市煤气。 煤气化技术的发展和作用引起国内煤炭行业的关注。“九五”期间,兖矿集团和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完成了22t/d多喷嘴水煤浆气化炉中试装置,且进行了考核试验。 结果表明:有效气体成分达83%,碳转化率>98%,分别比相同条件下的德士古生产装置高1.5%~2%、2%~3%;比煤耗、比氧耗均低于德士古7%。该成果标志我国自主开发的先进气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1.2.2煤气化合成氨 以煤为原料、采用煤气化—合成氨技术是我国化肥生产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有800多家中小型化肥厂采用水煤气工艺,共计约4000台气化炉,每年消费原料煤(或焦炭)4000多万t,合成氨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60%。化肥用气化炉的炉型以UGI型和前苏联的Д型为主,直径由2.2m至3.6m不等,该类炉型老化、技术落后。加压鲁奇炉、德士古炉是近年来引进用于合成氨生产的主要炉型。

我国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煤化学加工包括煤的焦化、气化和液化。主要用于冶金行业的煤炭焦化和用于制取合成氨的煤炭气化是传统的煤化工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它们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同时以获得洁净能源为主要目的的煤炭液化、煤基代用液体燃料、煤气化—发电等煤化工或煤化工能源技术也越来越引起关注,并将成为新型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对煤炭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 1.1 煤炭焦化 焦化工业是发展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煤化工产业,也是冶金工业高炉炼铁、机械工业铸造最主要的辅助产业。目前,全世界的焦炭产量大约为3.2~3.4亿t/a,直接消耗原料精煤约4.5亿t/a 。受世界钢铁产量调整、高炉喷吹技术发展、环境保护以及生产成本增高等原因影响,工业发达国家的机械化炼焦能力处于收缩状态,焦炭国际贸易目前为2500万t/ a。 目前,我国焦炭产量约1.2亿t/a,居世界第一,直接消耗原料煤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14%。 全国有各类机械化焦炉约750座以上,年设计炼焦能力约9000万t/a,其中炭化室高度为4m~5.5m以上的大、中型焦炉产量约占80%。中国大容积焦炉(炭化室高≧6m)已实现国产化,煤气净化

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干熄焦、地面烟尘处理站、污水处理等已进入实用化阶段,焦炭质量显著提高,其主要化工产品的精制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焦炭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出口量逐年上升,2000年达到1500t/a,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焦炭出口国。 从20世纪80年代起,煤炭行业的炼焦生产得到逐步发展,其中有的建成向城市或矿区输送人工煤气为主要目的的工厂,有的以焦炭为主要产品。煤炭行业焦化生产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焦炉炉型小、以中小型焦炉为主,受矿区产煤品种限制、焦炭质量调整提高难度较大,采用干法熄焦、烟尘集中处理等新技术少,大多数企业技术进步及现代化管理与其他行业同类工厂相比有较大差距。 1.2 煤气化及其合成技术 1.2.1 煤气化 煤气化技术是煤化工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单元技术。全世界现有商业化运行的大规模气化炉414台,额定产气量446×106Nm 3/d,前10名的气化厂使用鲁奇、德士古、壳牌3种炉型,原料是煤、渣油、天然气,产品是F-T合成油、电或甲醇等。 煤气化技术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机械、建材等工业行业和生产城市煤气的企业,各种气化炉大约有9000多台,其中以固定床气化炉为主。近20年来,我国引进的加压鲁奇炉、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主要用于生产合成氨、甲醇或城市煤气。 煤气化技术的发展和作用引起国煤炭行业的关注。“九五”期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