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极品教学设计.doc

2015_2016学年度期中测试

高二政治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本试卷共分为两部分,卷I客观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填涂在机读答题卡上,卷II非选择题请直接将答案写在试卷上。

第I卷客观选择题(54分)

一、客观选择题(每道题都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1.5分)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并发表题为《谋共同永续发展做合作共赢伙伴》的重要讲话。

②“文化中国? 2015年全球华人中华才艺(体育)大赛”在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开幕式。

③2015 “今F1中国”艺术周在捷克的皮尔森市启动。这是首个“欧洲文化之都”城市迎來中国艺术团,并推出中国传统京剧、主题摄影展和动漫展映。

④2015年9月14 FI,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是6. 1238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列关于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③文化不包括自然

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④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我国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现代,却出现了许多至今罕有其匹的大作家、大诗人、大书画家。这说明()

①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

的②先进的文化源于发达的经济

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④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越來越紧密。据此回答4?7题

4.当前最流行的成语产生于中国语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互联网。“喜大普奔”是最受青睐的一个,表达极度激动和热情。它把“喜闻乐见”“大快人心” “普天同庆” “奔走相告” 四个词语揉合在一起。这个新成语也逐渐在我们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这体现了()

A.文化对人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

B.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C.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D.互联网成为了当代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5.网络语言是一种夹杂了数字代码、外语字母以及谐音假借文字的交际工具。当众多网友在报纸、杂志、作文、书信中使用网络语言的时候,它就会进入全民语言,成为汉语言文字的组成部分。网络语言成为人们的交流工具,这体现了()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6.首届世界互联网人会的召开,既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搭建了国际平台,也为国际互联网

共享共治搭建了中国平台。两个平

台的搭建() A. 拓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 B. 凸显了民族文化的特点, C. 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7. 美国一直标榜“不受限制的互联网”是它的“国家商标”,互联网只有“公海”没有“领 海”。然而,以“棱镜”为代号的美国网络监控计划的披露让人们发现,多年来,美国国家 安全局利用谷歌、微软、苹果等9家互联网公司的中央服务器,通过提取视频、电子邮件等 方式对其他国家进行网络监控,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超过6.1力项的网络攻击。这表明

()

① 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很难具有独立性 ②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④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将t 期存在 A. 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8?“学校教育应该是:给你一部历史让你翻阅;给你一种文化让你感受;给你一些时间让你 安排;给你一个舞台让你表演;给你一些机会让你创造;给你一个期待让你自我成 这 说明( )

A. 终生学习是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B. 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需要自觉与主动

C.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 人对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9. 汉族人在婚嫁时大都是喜笑颜开的,而鄂西土家族的女儿则自小就跟人学唱哭嫁歌,以 便自己出嫁时好表现才能,哭得好听乂让人心怀感动。土家女孩这样做,取决于:(

A.价值观念不同 氏风俗习惯不同 C.文化程度不同 D.交往方式不同

10. 阿拉伯人的服饰特点是:穿长袍,戴头山,以口色为主。中国藏族服饰特点是:长袖,

宽腰,大襟,肥大。我们可以凭借包括衣服,鞋帽,头饰,佩戴等文化体系,大体可知是哪 个民族。这表明( )

A.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精神纽带

B.文化趋同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C.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D.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11?经过5年的修订,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正式发行。新版词典共收单字13000多个, 收录条目增加至69000多条。新版词典在力求权威、科学的墓础上,紧跟社会发展潮流、集 中民间智慧,“给力” “雷人”等网络热词和“房贷”“蚁族”等时尚用语均被收录。下列 说法中材料未体现的有(

) A.文化创新要立足社会实践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C.文化发展要与时代相呼应,与时俱进

D.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12. 一台老式缝纫机、一张斑驳的老粮票、一把沉甸甸的铜制门锁……这些E2逐渐退出历史 舞台的老物件,如今乂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某地开展的“城市记忆——老物件里捡拾难忘 岁刀”主题活动获得市民积极响应。老物件也具有大魅力,是因为()

① 老物件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 老物件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保障了各民族文化权益

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

D.加快了各民族文化融合, 重塑了互联网文化秩序

③ 老物件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 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春节是我国儿十个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2015年春节是中国农历的“羊年”。据此冋答 13?18题。

13. 2015年春晚设立了一个以“羊”为原型的吉祥物,谐羊年之音,取名“阳阳”,彖征着 “活泼阳光、三阳开泰”的美好寓意。这说明()

A. “羊”文化是中国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C.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物质载体

D.文化环境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14. 与羊相关的民俗活动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中的中国结。 这表明()

传统习俗具有时代性、 中华文化既继承传统, 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中华文化既面向世界, 15. 毎逢农历新年,不少地方都

有舞狮表演,为节日添彩增色。但青少年中会舞狮表演的实 属风毛麟角,让人担心“狮艺”这一国粹会不会慢慢失传。有人认为,可否将“狮艺”带进 中学的体育课程当中,既能让同学们强身健体,乂可以更好地传承“狮艺”这一国粹。该建 议的合理性是在于()

A.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展

B.文化创新最终来自社会实践

C.学生是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的主体

D.全面继承传统文化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 16.

许多己在国外定居儿十年的华人虽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很大,但对春节都非常重视,保 持着“除夕必吃年夜饭,

春节必发压岁钱”的习惯。这说明文化的影响具有(

)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深远持久的特点

C.单一保守的特点

D. 一成不变的特点 17. 近些年,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感恩节等众多的“洋节日”在中国都市大行其道, 变成了年轻人的“疯狂聚会、开心狂欢的盛宴”。有些人“庆祝圣诞节”的热情甚至比“过 春节”还要高。对“洋节日”的认识正确的有()。

A. 这是在面向世界,傅采众t

B. 这是文化侵略,要全面抵制

C. 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D. 要尊重别人的节日,进行全面推广

18.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春节过年由过去的“吃喝年”逐渐发展成为“休闲年”,“网上过 年”也应运而生。“网上过年”在给人们提供新的过年方式的同时,也让传统文化在高科技 条件下找到了与年轻人的亲和点。这包括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 民族节日应该在继承中发展 ②“网上过年”已经取代了传统过年的方式

A. B. C. D. 在创新中发展

乂推陈出新 相

对的稳定性 乂

傅采众t

③只有利用网络,才能实现文化的创新④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传媒大体经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

信息的标志是()

A.文字的发明

B.广播的出现

C.印刷媒体的推广

D.电子网络的推广

20.下列属于文化传播途径和方式的有()

①商贸活动②学术交流③人口迁徙④教育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位学者说:”没有显微镜,我们无法近距离欣赏生命起源的奥妙;没有望远镜,我们无法近距离探寻太空的奇妙”这句话说明了()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C、文化创新推动实践的发展

D、文化创新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源远流t的历程,孕育出丰富的文学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冋答问题22?27题

22.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下列选项能体现文化交流与融合

的是()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独弦不成音,独木不成林

③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④己所欲,尽施于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下列各项与此句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

A.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

B.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

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见贤则思齐,则不贤而内自省也

24.《周易?系辞下》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业。”近年来,“忧患意识” 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这表明“忧患意识”()

①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

②是促进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财富

③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④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文化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

25?战国时期的韩非子推行“法治”,其思想的实质是使法律成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而现在,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决定材料中“法治”思想发生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A.社会制度的更替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思想运动的出现

D.教育功能的变化

26. 2014年9刀9日,习近平主席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指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 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 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之所以要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嵌在学生脑子里,是因为这()

① 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② 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 在增强民族精神品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④ 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 “杯小乾坤大,壶中日刀,中国的酒文化有千年的历史。中国人自古就有“无酒不成 席” “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说法,然而今天众多的酒驾惨案却不得不让人们反思我们源远流 t 的传统文化,可见()

A. 传统文化对今天中国社会发展仍具有积极的影响

B. 经济、政治的变化决定着传统文化的发展

C. 对待传统文化必须要“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

D. 面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8. 启功是当代文人书风的代表人物,曾荣获“中国书法艺术终身成就奖”。他的书法既传承 董其昌文人“书卷气” 一脉,乂典雅挺拔,秀而不俗,在当代书坛独树一帜,为中国的书法艺术 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被书画界奉为“启体”。由此可见,文化创新()

① 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② 是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目的

③ 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④ 是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的重要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9.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动荡,长期的战争给江淮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也使得邻 近的文化在江淮地域交流碰撞,产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管子思想和老庄的道教学派,奠定

了这一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 ) 《爸爸!我们去哪儿?》是韩国MBC 电视台推出的一档爱护子女的父亲 们与试

图聆听子女们心事,同时传达给子女们无限父爱的节目。我国综艺 大亨湖南卫视

在尊重原版的情况下,加入本土元素,创新推出了以亲子互 动为主旨的《爸爸去

哪儿》。据此冋答30?31题。

30.

《爸爸去哪儿》在借鉴韩国原版节目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孝 老敬亲的理念,播出后

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这说明(

) ① 电视节目的创作应面向批界,博采众t

② 优秀的文化产品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①经济政治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A.①②

B.①③

② 文化交流有助于文化创新发展 ④ 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和民族性 C.②③ D.②④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i?同时也有人认为wgm引进国外节目,容易迷失自我。此种观点()

①意识到了有选择的引进国外节目,会巩固我国电视节目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强调了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有利于推动我国电视行业的发展

③是封闭主义的表现,不利于我国电视节目傅采众氏

④具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认为中国电视节目发展应更注重原创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南绸缪”为主宣传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成功首播后,在全社会迅速掀起了一股手写汉字的热潮。冋答32?35题。

32.央视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基于汉字()

①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③具有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④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3.“横平竖直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紧密相连,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从形意到声韵组合都极富美感,这在世界文化领域是绝无仅有的。这主要休现了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氏t専大精深 C.具有包容性 D.具有地域性

34.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一是图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或者是生活当中的事件,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5.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得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得以流动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说明()

A.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B.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C.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D.传播文化必须做到古为今用

36.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走进去、走出去”的道路,与之相对应的有效做法是()

①深入基层、立足社会实践

②加強交流、推动文化传播

③高举旗帜、引领先进方向

④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

A.④—③—①

B.①—③—④

C.①—④—②

D.②—④—③

华润高级中学高二政治半期考试

政治试题答题卷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6分)

二、非选择题(木大题有四题,共46分。请直接写在试卷上)

37.建国60多年的历史证明了一个文化道理:没有强大民族文化的国家,不可能冇真正的根基、深厚的民族口豪感和口信心,也不可能充分、持久地赢得别国尊重。没有强大的文化,绝不是真正的强国。

结合材料从文化与生活角度谈谈如何理解“没有强大的文化,绝不是真正的强国”?(12 分)

3&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畸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一方而要坚持和发扬小华文化这一屮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基因和精神标识,以屮国核心价值观为支撑,在对外传播屮充分休现我们自己的价值理念、实际情况和立场主张;另一方面要以“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开放包容姿态,积极反映屮国对人类共同命运和全球事务的认识、思考和担当,多反映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话语共同点、利益交汇点,多贴近外国受众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多样性角度,分析传播好中国声音需要“融通中外”的原因。(8 分)

39. 2014年6月14 Fl,光明网转发新华社评:以改革创新成就文化繁荣。文章指出,立足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践,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要用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文化繁荣。首先,要真正使文化惠民项口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让群众在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扮演参与者和建设者角色;其次,要通过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助推文化产业腾飞;第三,要提升文化软实力,传播当代屮国价值观。各级文化部门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将屮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将文化的“引进來”与“走出去”相结合, 在世界上,充分展示屮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材料要求我们怎样进行文化创新。(12分)

40. (14分)祠堂——是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屮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屮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吋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举。美丽乡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谈家风,仪礼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1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