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文化安全与汉语传播

中国国家文化安全与汉语传播
中国国家文化安全与汉语传播

中国国家文化安全与汉语传播

【内容提要】进入新世纪,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我国的文化安全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一个重大命题。当前,我国文化安全形势并不乐观,需要应对的挑战层出不穷。面对挑战,坚持文化输出是打造国家文化安全的最好手段。本文着重探讨了我国当前文化安全形势和作为文化输出的汉语传播对于打造国家文化安全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国家文化安全汉语传播

人类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国家文化安全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一个重大命题,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一个社会进步综合标志,它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文化有两种表现形态:一是物质形态,是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成果与体现,其本质是人类精神及其物化物;二是精神形态,包括知识经验、科学技术、人格力量、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文化影响的是人,而保卫国家安全归根到底还是人,因此文化安全成为当前影响各国国家安全的一个关键因素和深层主题。国家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状态的文化传承,发展不被外来文化所冲击、渗透,能够保持其独立性和主体地位。

目前,国际上文化安全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一个国家通过各种合法和非法手段对了一个或另一些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以达到危害对方国家安全,改变对方国家性质,称霸世界的目的。由于其性质不同和文化安全的特有属性,文化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可以说是深层次、全方位的、潜移默化的,也是最深刻的。

当前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形势

进入新世纪,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情况,我国国家安全形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是经济和政治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来看,我国在文化上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要严重得多,由此而带来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也更加复杂多样。

1.传统文化国力西强我弱态势将长期存在。所谓文化的强弱实际上反映了一种力量对比关系。其衡量标准是文化本身和该文化指向的政治、经济,包括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文化传播力的水平和文化影响力的水平等等。所有这些指标都与一定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在历史上也曾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今天的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现在处于和必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告诉我们: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长期的历史进程。当这个过程还在不断地进行之中之时,文化国力上的西强我弱就成为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一种文化力量失衡的现实存在。

2.国家文化主权安全的冲突将进一步上升。文化主权是国家主权在文化领域的延伸,是国家主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表明文化主权具有一般国家主权的性质和特点,但是文化的特殊性也造成了文化主权的内在机制有别于其他国家主权。西方文化借助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以后出现的意识形态领域的真空,迅速成为影响国家文化的重要因素,国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弱化很大程度上模糊了人们的主权意识。

如今,西方国家以人权为武器对中国政治文化价值和国家制度与政策的横加干预有增无减,并以此不断冲击我国国家文化主权的底线,威胁我国国家文化主权的安全。与此同时,基于文化共性而促成的国家之间的合作,将同样弱化国家主权意识,进而挑战我国文化主权的安全。为了文明内部的合作,一个国家往往会比其他类型的合作付出更大的主权代价。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原来建立起来的国际文化关系,以及建立在这种关系上的国家文化利益格局和国家文化主权安全的保障系统和机制就会面临极大的挑战和威胁。

3.文化产业发展将遭遇整体性全球化战略的挑战。当文化的有效传播离开文化产业的具体存在就无法实现的时候,文化产业发展的现代化程度和强大程度,就成为一个国家文化安全状况在当代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的文化产业起步晚,起点低。在全球化进程中,自身弱小和市场空间广大是中国文化产业的一个主要特征。由于我国无法实现世贸组织成员方所应该队等进入他国文化市场领域,文化产业准入制度的非对称性使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在他的成长阶段就面临着被扼杀在摇篮中的生存威胁。

此外,国内区域文化发展不稳定系数经进一步加大;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更趋于复杂多样也是我国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清醒地认清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严峻形势,对于我们科学地制定国家文化安全战略,采取措施捍卫我国文化安全是十分必要和必需的。

中国文化安全的战略选择中的汉语传播

当前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选择可以总结为一下几点:以发展是硬道理的文化安全观为指导,增强主流文化的话语权力,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必须强化以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主流文化安全。坚持“和而不同”的基本原则,树立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观。利用“文化例外”原则,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建立和健全文化安全预警机制。维护国家文化主权,确保文化安全必须建立文化安全的预警机制,及时地发现文化交流中的不良倾向,有效减轻文化威胁。使文化遗产数字化,加快中文信息资源建设。

基于以上原则的指导,文化的输出在打造国家文化安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经济和文化紧密结合,不同文化竞争日趋激烈,谁开拓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在激烈的文化攻防中的主动权。在挑战面前,中国人不应该仅仅只是应对者,还应以健康的心态成为积极的建设者和开拓者,坚持文化“走出去”战略,为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文化新秩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语言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符号,他们之间的关系水乳交融,相互依存。传播民族语言,就是在传播民族文化,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世界各大国都把推广本民族语言作为国家文化战略选择,千方百计提高本国语言的国际化水平。如英美投入巨资,通过各种渠道推动英语在世界的普及。法国把推广法语作为法国文化战略的重点,在138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1100多个法语联盟分部。德国的歌德学院在7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28个分部和14个国内分部。

当下,汉语热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据统计,截止2007年,全球在学习汉语的人数为6000万;预计到2010年,将有一亿人学习汉语。汉语承载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学

习汉语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华文明,熟悉中华文化,理解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最便捷的途径;是传播中国价值观,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保卫国家文化安全的“万里长城”。汉语热不仅仅是汉语传播的绝佳契机,也是我们加倍努力,加大文化输出,占领文化竞争制高点的信号。

汉语传播对于打造中国国家文化文安全的作用具体可以概括为一下五点:

1.汉语传播能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改变中西文化西强我弱的力量对比。一国文化中的智慧和精髓大部分保留在语言文字中,还因为任何一个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国家,其语言文字必然主动向外输出,以扩大国家的软实力。语言文化从来都是政治斗争和文化斗争的重要工具,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深谙此道,早期他们不仅以坚船利炮洞开他国封闭的国门,同时也通过侵略者的语言把侵略者的文化灌输给了被占领土地上的人民,弱化当地人民的民族和国家意识,消弭他们的国家凝聚力。当下,因特网的发展和普及,使以英语为网络第一语言的虚拟空间成了少数西方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和平演变的“新式武器”,霸权文化的声音甚嚣尘上。只有一种声音的世界是危险的世界。汉语的传播是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反渗透和反文化侵略的能力的一种表现,汉语的传播能为促进世界的多极化和多样化力。通过汉语的传播主动地向世界介绍自己,展示现代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建设的成就,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才能让世界人民尊重和理解中国。同时汉语传播是平衡国际空间的话语权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增强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扩大世界对中国文化的竞争力,改变文化国力上西强我弱的局面。

2.汉语传播能输出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培养一大批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外国友人。学习汉语的对象多是外国人,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也越来越多元化,从商务原因到学术交流,从个人发展到对中华文化的痴迷不一而足。随着世界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国的“中国通”、“汉学家”,积极活跃于国际社会的政治、文化、外交等舞台,为促进世界与中国的交流、拉近世界与中国的距离,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领略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有利于中华文明价值观的传播和其影响力的扩展。同时,汉语出版物伴随着汉语的传播,也能走向世界各地,这些出版物丰富了国际文化消费品市场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向世界输出者中华文明。

3.汉语传播是海外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工具,能团结广大华侨华人,维护和促进国家统一。中国是人口大国, 但生活在海外的华侨华人, 却是少数民族, 习惯上自称为华族。他们在海外生活,却心念祖国,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传播汉语是民族的事业,在海外统战工作中, 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在华人中传播汉语是华侨华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保持民族特性的根本保证,同时汉语传播是华侨华人同祖(籍) 国保持联系、开展合作的桥梁,还是凝聚侨心的纽带, 是促进其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涵养侨力资源的根本途径。以传播汉语为切入点,团结众多华侨华人,在海外培养一支宏大的维护祖国统一的力量。“端趋向而正人心”、将促进祖国统一。

4.汉语的传播作为我国民间外交的新兴形式,将丰富外交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以致国家安全中的手段和内容。汉语热作为近年来出现的新情况,对我国外交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窗口。海外汉语教师人才缺口巨大,势必要求我国加大对外汉语人才的输出与培养。这些以国家名义外派的汉语教师肩负着向所在国人民介绍中国国情,发展现状,政策法规的使命,是国外了解中国的窗口和桥梁。我国海外使馆的教育处,文化交流处也可以举办相应的汉语

讲座或者汉语课程,通过互动交流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坐落于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孔子学院更是海外民间外交的重镇,各地孔子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规划丰富的教学和文化活动, 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 也成为各国学习汉语、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

5.以产业化方式进行汉语传播将加速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文化产业的质量与效益。传播汉语必将以产业化的方式进行,因为语言的传播不仅仅停留在语言传授层面,它涉及师资培养,招收学生,教材编写,相应汉语辅助教学产品的开发,汉语标准考试等环节。这些环节就组成了从科研到生产到市场的文化产业,同时庞大的市场需求保证了汉语传播产业的收益。汉语的传播无疑是拉动这一产业的火车头,从而在源头上保证了汉语传播产业的质量,提升汉语传播产业的经济效益。其他文化产业可以借鉴汉语传播产业的先进经验,吸取教训,从整体上把握市场需求和市场动向,发展自己,抗衡西方优势文化产业。

【参考文献与书目】

1.吴满意孙程芳谢海蓉中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其战略选择《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第3 期

2.文红全球化背景下汉语经济价值展望《湖南商学院学报》第14卷第4期

3.高燕全球化时代汉语传播的意义及其途径《白城师范学院学报》第20卷第1期4.吴双对外汉语教学重塑中国“软实力”《国际人才交流 INTERNATIONAL TALENT》2006/05

5.许嘉璐《叩其两端而竭焉》(《对外汉语教学回眸与展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年)

6.季羡林《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对外汉语教学回眸与展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年)

7.王岳川《文化是国家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浙江人文大讲堂-第三辑》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

8.《外交学概论》(鲁毅黄金祺等著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7年)

9.《国家安全公民手册》(《国家安全国民手册》编写组编写时事出版社 2003年)10.《中国国家文化安全报告》(胡惠林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5年)

11.《语言和谐论》(冯广艺著人民出版社 2007年)

12.《汉语三论》(何九盈著语文出版社 2007年)

13.《文化力》(高占祥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

现代汉语的历史与特点

现代汉语的历史与特点班级:星期一七八节 姓名:吴蕾学号:2009119114 院系:美术学院 语言总是属于一定的社会或民族的,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汉民族的语言就是汉语,它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并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文化的传播起过巨大的作用。汉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大多有自己的语言。由于使用汉语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所以汉语成了国内各民族之间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也是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在世界上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汉语在东方文化史上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东亚、东南亚邻邦的语言和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汉语和汉字曾随着古代中国高度发达的科学文化一起传播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一直到现在,汉语词汇在这些国家的语言里还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构成了这些语言的基本词汇里非常大的一部分。这些国家的古代历史文献大多是用汉字记载下来的。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日渐提高。1973年,联合国大会把汉语列为联合国的6种法定工作语言之一(其他5种分别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汉语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受到了各国的广泛重视,要求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形成了学习汉语的热潮。 2. 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与文化背景 现代汉语是近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是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从近代汉语的历史发展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宋元以后有两种明显的趋势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发生:一种表现在书面语方面,就是白话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种表现在口语方面,就是“官话”逐渐渗入各个方言区。 据文献记载,我国早在先秦就产生了“雅言”,汉代又有“通语”,它们都是当时统一的书面语。但是在古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结课论文 探索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及旗政府百灵庙地名的由来 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专业:小教语文 班级:13级语文二班 姓名:闫亚峰 学号:20131105307 2015年11月16日 探索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及其旗政府百灵庙地名的由来 [摘要]: 地名的典型特征是地域性、文化性和独特性。依照地名所反映的信息,可以分为

山水地名、示位地名、寄意地名、历史地名、特殊地名等。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是包头下属的一个旗县,它又包含七个镇、一苏木、一工业区数。据不仅充分说明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地名是达尔汗茂名安联合旗地名的主流,切实反映出达尔汗茂名安联合旗地名形成和演变的悠久与复杂。关于达尔汗茂名安联合旗的地名由来及其演变,则是本文追溯的重点。同时对在宗教影响下的百灵庙的地名形成进行分析。 关键词: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百灵庙康熙 正文: 我的家乡是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旗”,它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下辖的一个旗,地处中国北疆,是内蒙古自治区19个边境旗和23个牧业旗之一,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镇地处呼包两小时经济辐射圈,区位优势明显,素有“草原码头、陆路口岸”之美称。最为一个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名族聚居的旗县,我们每年都会召开具有名族特色的那达慕大会。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听爷爷说在1996年1月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由原乌兰察布盟划归包头市管辖,成为包头唯一的边境旗县。全旗总面积18177平方公里,总人口12.0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83万人(蒙古族1.73万人)辖7镇1苏木1个工业园区。 关于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地名的由来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蒙古源流》卷6载:“凡有出力一切人等,俱赏给‘岱·达尔罕’名号。张尔田补注:达尔罕,有勋劳免差役之谓。‘岱达尔罕’,大达尔罕也。”由此可见,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最初的名字是由当时的统治者奖赏后命名的,以受封部落蒙古族茂明安部而得名。 第二种说法是:“达尔罕,来自外蒙古喀尔喀部。属于土谢图罕和诺颜两个部落的一个分支。康熙八年也就是公元1663年,清政府为统治出台盟旗制度分而治之,当时分为100个旗,其中内蒙古51个旗。外蒙古49个旗,其中就有达尔罕,与茂明安部落的联合,称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由此,达尔罕、茂名安两个部落正式联合成为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

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资料

汉字与中国文化王蒙 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是解决许多麻烦问题,实现持续发展、和平崛起与国家整合的依托。没有中华文化的人类文化,将是多么残缺的文化! 历史是一个粗线条的大师,它勾勒了全球化的进程,却忽略了人们为这个发展和进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幸好,历史又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大师,当今世界的趋势并不是单向度的。 中国的长项在于文化。中国文化近二百年来遭受了严峻的考验,已经和正在获得新生。近代以降,中华文化不但暴露了它的封闭愚昧落后挨打的一面,更显示了它的坚韧性、包容性、吸纳性,自省能力、应变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 中国的目标应该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建设文化大国。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中国的形象,是解决许多麻烦问题,实现持续发展、和平崛起与国家整合的依托。中华文化是全体华人的骄傲和共同资源。中华文化是当今世界上的强势文化的最重要的比照与补充系统之一,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没有中华文化的人类文化,将是多么残缺的文化! 这里,我着重就一些个人的感受、经验谈一谈汉语汉字(海外习惯通称为华文华语)与我们的人文文化传统与现状的某些关系。 对于大多数民族来说,她们的独特的语言与文字是她们的文化的基石。尤其是使用人数最多,延续传统最久,语音语词语法文字最为独特的汉语汉字更是我们的命脉,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根基。 汉语属于词根语,汉藏语系。我的小说《夜的眼》译成了英、德、俄等印欧语系许多文字。所有的译者都向我提出过一个问题:“眼”是单数还是复数,是“eye”还是“eyes”? 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汉语是字本位的,“眼”是一个有着自己的独立性的字,它的单数和复数决定于它与其他字的搭配。汉字“眼”给了我以比“eye”或者“eyes”更高的概括性与灵活性:它可以代表主人公的双眼,它可以象征黑夜的或有的某个无法区分单数与复数的神性的形而上的而非此岸的形而下的眼睛,它可以指向文本里写到的孤独的电灯泡。 汉语培养了这样一种追本溯源、层层推演的思想方法。眼是本,第二位的问题才是一只眼或多只眼的考量——那是关于眼的数量认知。眼派生出来眼神、眼球、眼界、眼力、眼光等概念,再转用或发挥作心眼、慧眼、开眼、天眼、钉子眼、打眼(放炮)、眼皮子底下等意思。 动词与系动词也是如此,华文里的“是”字,既是“tobe”也是“am”,又是“was”,还是“were”,包括了“havebeen”、“hasbeen”和“usedtobe”等。 组词造词也是如此,有了牛的概念,再分乳牛母牛公牛,黄牛水牛牦牛野牛,牛奶牛肉牛油牛皮牛角。这与例如英语里的cattle——牛、calf——小牛、beef——牛肉、veal ——小牛肉、cow——母牛、bull或者ox——公牛、buffalo——水牛、milk——牛奶、butter ——牛油……大异其趣。这些与牛有关的词,在华文里,是以牛字为本位,为本质,为纲,其余则是派生出来的“目”。这样的牛字本位,则难以从英语中看出来。 所以中华传统典籍注重最根本的概念,多半也是字本位的:如哲学里的天、地、乾、坤、有、无、阴、阳、道、理、器、一、元、真、否、泰……伦理里的仁、义、德、道、

汉语与中华文化学习心得

汉语与中华文化学习心得 这学期选修了汉语与中国文化,起初只是怀着对汉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才去的,还以为这门课程的学习会枯燥乏味,但是通过这几周的学习和大家在课堂上的讨论,我发现汉语与中国文化的课堂氛围不仅和谐而且活跃。王彤伟老师的授课方式也使我眼前一亮。没有单调的播放幻灯片或者是朗读书上的文字,而是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使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最后再耐心细致的讲评总结、因循善诱的指点下使我们学习和积累了不少经验和知识。 汉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传承着五千年中国文化的载体。我们从汉语中看中国文化,从中国文化里看汉语,明显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而在汉语中,方言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说汉语体现了中国文化,那么方言就是体现的地方文化。我们第一节课就此展开了。那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学习过程。 我们学习了方言的概念,方言形成的过程以及方言的分类。然后在方言的分类里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课堂上,老师叫来自不同省份的同学分别起来秀一段自己的地方方言,有个福建同学的闽南话得到大家的广泛赞许。那节课上我们不仅对不同地方的方言有了初步的了解,从他们的发音和停顿上进行了比较,使我对中国的传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一个浙江人自然迫不及待的想秀一下我的绍兴话。回去以后更是自己研究了很久。对官话,吴语,客家话,闽语以及粤语都有了稍稍的了解。作为浙江人,我知道我们浙江使用最广泛的是吴语以及少数的客家话和闽语。 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不仅仅是在课堂的参与就足够的,如果真的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在课上我们是打开了学习的大门,那么想要深入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 一学期的<汉语与中国文化>的学习都是在轻松愉悦的课题氛围中完成的,在这一学期里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汉语以及中国文化的知识,虽然不过是浩瀚的中国文化宇宙里的一点皮毛,但是还是很满足,感谢老师这学期得辛苦教学。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洪方园 1043094073

汉语-中国的文化

汉语-中国的文化 汉语,是我们中国的绚烂的文化。那一个个方块字组成的语言,一笔一划间,如同彩带在飞舞,如同一条翱翔在空中的龙,散发着中国宝贵的文化魅力和中国人拥有的伟大的智慧,是我们祖先艺术文化的结晶,是中国的瑰宝。 一个个方块字组成一段语言,这一段语言从我们口中说出,即变成了汉语。以前小时候,我不爱写字,觉得这些文字就像一个个我看不懂的奇异的符号,每次教师听写字词时,都要错几个,所以之前我觉得学汉字简直太难,可还要一笔一划地记住这个字的笔划,越到高年级这些字就越难。幸亏教师教给我们一个好规定,比如说"翔”就像两只角长在一只鸟头上,鸟的右边还有如同两个羽毛,这样,这些很难的字就被记住了。并且自己还可以发挥想象,把很难的方块字拆成几个好记的字或动作,这样更方便我们记得这些不会写得中国字,后来,我学起语文,记起字就更容易多了。 经过中小学六年[https://Www.zuOweN8.coM/]和重点初中接近一年的学习,我所积累的文字越来越多,白话表达能力却没怎么提高,比如给我几个很美很有意境的词语,让我造个句,我造的也比不上其别人造的优美。几个词语连成一个句话,看似简单,其实很难,足以体现出汉语需要我们去深入探究其中奥秘。想要说出富有诗意的句子,则必须要有想象力。 汉字,要想写得好看,写得美好精巧,必须每天练,照那些名人所写

得字,一日又一日,一年有一年,你写的字一定会有所进步。字体也有好多种,例如:楷体、魏碑、方正等。这些虽然构造不太同,但每一种都有每一种具有的独特风格。汉字,是我们中国人的母语,学好汉语,认识不同的汉字,是我必须具备的能力。 一个一个的方块字,一句一句的汉语,我们用汉语抒发我们的理想,用汉语书写祖国绚烂的篇章,展示了祖国美丽富强的光芒一面。汉语,中国绚烂的文化,为中国掀开了新的世界,新的将来。

现代汉语及中国文化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自命题科目试题册 业务课代码:861 业务课名称:现代汉语及中国文化 一、根据韵头的不同,普通话的韵母可以分为哪几类,请分别举例说明。(8分) 二、普通话的浊辅音有哪几个?请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方面对普通话的浊辅音进行描 写。(15分) 三、“陈辰、杨英、吴静”这三个人若按音序排列,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若按姓 氏笔画顺序排列,谁排在最前,谁排在最后?简要说说排列的方法或依据。(8分) 四、举例说说什么是异读词?什么是异形词?异形词与异体字有什么区别?(15分) 五、指出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12分) 内心的焦虑来了客中国的首都北京称他为队长飞也似的捷报频传 六、有学者认为“我拿了小王一本书”不能分析为双宾句,因为“小王”跟“一本书”之间 有领属关系。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10分) 七、怎样理解“汉语的词类与句子成分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这句话?(14分) 八、比较下面原文和改文,说说修改的原因和效果。(16分) 1.原文: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远看山顶的小米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 发…… 改文: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远看山顶的谷子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 发…… (茅盾《风景谈》) 2.原文:送你到幼稚园去……消磨那闲岁月吧。 改文:送你到幼稚园去……消磨那悠闲岁月吧。 (叶圣陶《熊夫人幼稚园》)3.原文:一杆红旗要大家扛,红旗倒了大家都糟糕! 改文:一杆红旗要大家扛,红旗倒了大家都遭殃!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4.原文:他被一位女教师抚着肩,慈爱地轻婉地问道…… 改文:他被一位女教师抚着肩,慈爱地轻婉地问道…… (叶圣陶《阿菊》) 九、简述唐代“有容乃大”的文化气派(16分) 十、简述唐代儒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6分) 十一、论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现实意义。(20分)

汉字与中国文化教学大纲

汉字与中国文化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汉字文化研究的定义,汉字文化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及相关要求,基本学习、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汉字文化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基本研究方法; 学时安排:32学时 授课方法:看视频,课堂点评 教学资源:多媒体,互联网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汉字文化研究 1、汉字文化研究的基本概念:汉字文化研究是以汉字自身形体构意所蕴涵的文化信息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这门科学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涉及到语言学、文化学、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等诸多学科的内容和方法。 2、简要叙述汉字形成、演变、及发展历史: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汉字记录汉语诞生在距今五、六千年以前,成为反映古今汉民族人民文明成果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汉民族独特的造字思维理念、汉字的最早创制以及五、六千年以来的发展演变、汉字独特的以形表义的字型结构系统、汉字的一字多义、形外之义等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二、为什么要进行汉字文化研究 1、语言的要素分类:语言具有语义和语音两个要素。语义是抽象的,人的感觉器官不能感知;语音是表达语义的声音,人的听觉器官能听得到,但是稍纵即逝。 2、汉字产生的背景: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语言不可能传之异地,留于异时。然而社会在进步在发展,人们需要将有义有音的语言传之异地,留于异时,在更加广大的时空范围内进行交际,以便交流、协调人们的思想言行,促进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这种需要,使得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的产生成为了可能。 3、历代学者对人类语言产生的相关研究: (1)唐代大学问家孔颖达《尚书序疏》:“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复习过程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 的关系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汉字是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没有汉字就不会有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就这个意义上讲,令国人自豪的四大文明都是汉字这个大发明的衍生物。汉字是时代的见证,它跨越时空记录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承了宝贵的中华文明。让我们看到了中华五干年来的历史和真实,知道了民族的历史进程和灿烂辉煌的文明。汉字不只是一个载体,也不仅是一种工具,在笔画的组合中,见证了社会的变迁和文化思想的演变,汉字当中蕴藏着无尽的宝藏,蕴含着中华文化中的精髓。汉字是铸就中华文化大厦的基石,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一、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从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中华民族为了交流思想、传递和保存信息,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创造出来的书写汉语的符号系统。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要受到其它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制约就是隐含在汉字系统中,反映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思维特点、风俗习惯等。同时,汉字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还是承载和传播文化的工具,负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 “文化”的含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泛指各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即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则是指精神文化而言,主要包括科学、教育、政治、文学艺术等等。”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体系,是文化的一部分。古老的汉字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世界上其他几种古文字早已消失,而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至今犹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汉字是记录

现代汉语1(1)

1.何谓“语系”?世界上的各种语言可以分为哪些语系?汉语和英 语在世界语言谱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它们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语系”是源自一个共同语分化的语言归属于同一个语系,这个成为不同语言发展源头的共同语称为母语或原始基础语,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个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等 目前人们一般把世界的语言划分为九大语系: 1)汉藏语系, 2)印欧语系, 3)阿尔泰语系, 4)闪-含语系, 5)乌拉尔语系, 6)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 7)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 8)南亚语系, 9)达罗毗荼语系。 汉语普通话:汉-西藏语系汉语族北方语支 英语:印度-欧罗巴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 在语言谱系分类中,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泰语族。汉藏语系包含的语言和方言有400多种,汉语是形成较早、流通较广、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 印欧语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语系,其中包括十多种语言,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地。讲印欧语系语言的人数约占世界人口的七分之一。在各种语言当中,英语和德语,荷兰语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日耳曼语言最为接近。英语起源于欧洲西部。 2.语言的三要素是什么?它们在语言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 语音、词汇、语法。其中,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决定了每一种语言的基本面貌。 语言的意义是内容,形式是语音,语音是语言存在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从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系统。 3.什么是语音的四要素?它们在语言(汉语和英语)中是如何体现

的?请结合具体例子谈一谈。 语音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音高:声调,语调 音强:轻声 音长:轻声、儿化 音质:每个音的音质都不同,这样才能区别意义 4.什么是发音部位?普通话辅音按照发音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类? 请各举一个例子,说明每一类辅音具体的位置是怎样的。 发音部位在语音学上指的是辅音发音时,口腔或者咽腔中受到阻碍的位置。 22个,包括双唇音: b p m 唇齿音: f 舌尖前音: z c s 舌尖中音: d t n l 舌尖后音: zhchsh r ng 舌根音: g k h 舌面音: j q x (二)辅音音位 普通话由二十二个辅音音位,即: /p/、/p/、/m/、/f/、/t/、/t/、/n/、/l/、/k/、/k/、//、/x/、/t/、/t/、//、/t/、/t/、//、//、/ts/、 /ts/、/s/。 5.什么是发音方法?普通话辅音按照发音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类? 请各举一个例子,说明它们具体是如何发音的。 声母的发音方法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可以从阻碍方式、声带是否颤动,气流的强弱等三个方面来观察。 1、看阻碍的方式根据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不同可以普通话声母分为塞音、擦音、 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类。 2、看声带是否颤动发音时声带颤动的音是浊音,又叫带音;声带不颤动的音叫清音, 又叫不带音。浊音共四个,其余声母都是清音。 3、看气流的强弱塞音、塞擦音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强的叫送气音,共有等p、 t、K、q、ch、c六个;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弱的叫不送气音,共有b、d、g、j、zh、z 等六个。

汉语与中国文化

看《汉语与中国文化》有感 专业:古代文学学号:20101104051 姓名:赵明俊林宝卿先生在这本书之中从汉语与中国文化研究的对象、性质、意义和方法,以及汉字、词语、语法、熟语与中国文化等方面分八章对汉语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解读。本着“从汉语看中国文化,从中国文化看汉语”的研究模式,通过引证大量生动的语言事实,反映了当代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最新成果,其论点和材料不仅能进一步证明“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相行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而且对文化语言学的研究补充了新血液、完善了新观点。 在第一章引论中,作者分三节对汉语与中国文化的研究对象,汉语与中国文化研究的性质、意义、方法,中国汉语与文化研究简况进行了概述,对一些宏观上的概念和关系作了说明。首先汉语作为一门语言,我们必须要从大的方面了解语言到底和文化存在什么关系。在文章中,作者对语言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将语言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而将文化的定义也总结为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意义。如美国著名学者萨姆瓦对文化的阐释是:“文化史一种沉淀物,是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处世态度、社会阶层的结构、时间观念、空间关系观念、宇宙以及物质财富等等的积淀,是一个大的群体通过若干代的个人和群体努力而获取的。文化史持续的、恒久的和无所不在的,它包括了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习惯性行为。”简单来说即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这种阐释无疑是从广义上给文化作的定义。但是我认为对于文化的含义我们应该以

一种广义的视角去给定一个狭义的定义,这不仅可以在研究的时候不因概念过大而论述不清,同时也避免论述工作卷帙浩繁而劳而无功无用。了解了语言和文化的定义,作者接下来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一种社会现象,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又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所以它们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但我认为语言和文化并不是简单的部分与整体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得以传承的媒介,它本身不仅仅作为一种文化因子共同构成了文化这个庞大的及机器,同时它也是这种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润滑油,它调理这这个机器,使它能持续的运行而不断层。从这个层面,可以说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但是我们将时针拨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文化必然是人创造的,它必然与自然相对,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人类从灵长类动物进化成人,无疑经过了漫长年代,甚至远远长于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那么在这个无记录的空白年代,我们连人的界定都无法确定,那怎么谈文化,而且早期的语言无疑只是一些代表了特定意义的符号,还无法形成一种有规律的,成系统的语言,那么这时候的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分析,如何界定,也是我疑惑的地方。 在文中作者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文化和语言的关系,一是语言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关键,又是文化存在的重要标志,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二是文化是语言的“底座”,没有文化,语言也就不可能存在。到底语言的存在是不是以文化的存在为转移,这点我觉得还值得商榷。我觉得语言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随着生产的发展和聚居的扩大自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历时五千年形成的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从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到心理倾向,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丰富,具有内容的完整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在如此的文化模式的熏陶下,人们能够暂时忍受艰难困苦,孜孜不倦地努力工,这 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实现的重要文化动力。另外,其变革以求发展的精神在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实践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当今时代最能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是“和谐社会”这一口号!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继承发扬 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不是走传统的西方道路而是结合中国的国情走适合自己的新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中国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注重的是个人修养、伦理道德中庸和谐、以人为本。这些对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她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是其支配地位长期被儒家伦理文化的价值取向占据着。上至华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会,上下五千年,儒家伦理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除此以外,我们还能从四个方面的特征加以认识。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是历时五千年形成的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从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到心理倾向,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丰富具有内容的完整性。

中国文化经典导读课程大纲

《中国文化经典导读》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520090 课程中文名称:中国文化经典导读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程 总学时:36 学分:4 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先修课程:大学语文 开课院系:国际教育学院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汉语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运用和分析能力的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进行现代汉语知识系统化和深入化的教学。课程主要以知识传授和分析运用为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其学习其他课程以及将来从事汉语教学工作、语言文字工作以及进一步研究深造打好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重点讲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着重进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教学目标为: 1.学生能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运用和分析现代汉语。 3.学生能加强对现代汉语的规范意识,提高其语言规范的理论水平和行动的自觉性。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讨论、答问。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如下: 第一章现代汉语概说 教学要求:了解现代汉语和现行汉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 教学要点: 1.现代汉语 (1)现代汉语的含义 (2)现代汉语的国际和国内地位 (3)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和原因 (4)共同语标准的确立 (5)现代汉语共同语的特点 2.现代汉语方言 (1)方言的概念 (2)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及其特点 3.现行汉字 (1)汉字的性质和作用 (2)现行汉字的形体发展和构造原理、结构系统 (3)现行汉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4)汉字的信息处理 教学重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方言分区;汉字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汉字的构造原理。 第二章现代汉语语音 教学要求:了解现代汉语语音的基本概念;理解现代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能通过语音练习掌握现代汉语声母、韵母、声调及音节的发音,说好普通话。 教学要点: 1.语音概说 (1)语音的基本属性 (2)语音的几个重要概念 (3)汉语拼音方案 2.声母 (1)声母的概念及其与辅音的关系 (2)声母的分类

汉语与中国文化

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而且是一种能够深刻地体现中国色彩的文化。它着重于意义,语言表意之“神”控制着“形”,稳定着“形”,解释着“形”,即“以神统形”。 从汉语看中国文化,从中国文化看汉语,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相行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中文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优美、最优秀的语言,是滋养中华民族生存、思维和发展的语言根基。语言的同一性、优越性,中文所蕴涵的无限丰富的智慧、信息和能量,成为全体华人交流、交往和情感的基础。中国文化,是我们5000年文明古国的古老文化,同时又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满活力的现代文化,是我们世世代代华夏子孙、龙的传人共同高举的信仰基础和精神财富。 方言又是汉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大方向来说汉语体现了中国文化,那么从小方向来说方言又是体现了地方文化。

汉语_Chinese 中国文化_Chinese culture 方言_dialect 关系_relationship

汉语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方言与中国文化 (一)概念界定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汉语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透过文字了解文化,透过文化了解文字,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相行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方言是汉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大方向来说汉语体现了中国文化,那么从小方向来说方言又是体现了地方文化。地方语言常简称为方言,最简单的定义就是指一个特定地理区域中某种语言的变体。 (二)方言的形成 方言的形成跟移民以及种族融合有很大的关系。实际上,当代所有汉语方言,皆于西周时深受古夏言的巨大影响,这正是语音迥异甚至互相不能通话的中国各种方言统一称为汉语的缘故。实际上,各种汉语方言的语法规则也高度相似。中国汉族地区也存在一些受近代中原语言影响较小而使古汉语特点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譬如重传承之客家群体所用之客家话及多数广东人所用之粤语较多数汉语(特别是晋语外之北方汉语)保存更多唐朝之中原汉语。 (三)方言的分类 中国的语言学家对于汉语方言的划分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人把汉语划分为七大方言,有人划分为五大方言,也有人分为六大方言、八大方言,甚至九大方言。但是大家比较认同的是,无论采取哪种划分方式,这些“大方言”内部的使用者有时也不能相互理解。在不同的方言区,人们的语言意识也有一定的差别。然而西方学者认为,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凡是互相之间不能通话的,均应列为不同的语言。所以他们并不认可中国学者对于汉语方言的划分,至少其中的粤语、闽南话、客家话以及以北方官话为基础的普通话大部分不能互相通话,所以应把它们列为不同的语言。汉语各方言还可以分为许多次方言,次方言之下又可再细分成若干土语。 (四)主要的几种方言 ①官话 官话,或称官话方言等:指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湖北大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北部、江西沿江地区、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所使用的母语

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700142042 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and Chinese Culture 课程总学时:56 讲课:5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四年级的一门选修课,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从文化的视角考察汉语,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汉语的性质特点,了解汉语发生发展的历史概况及其文化原因。该门课程的开设,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汉语、汉民族文化的热爱,了解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提高文化修养。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汉语与中国文化这门课程,力图使学生能获得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各方面的大量知识,从而增进对中国的了解,激发对中国文化知识的热爱,同时在阅读和听力上也得到明显提高。 (三)实施说明 1.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四年级第一学期使用。本门课程总计56学时。 2.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作为一门知识文化课程,与汉语课相比,内容更加广泛,词汇量更大。考虑到外国留学生的接受能力,讲解时应尽量做到条理清晰、平实、自然、通俗易懂。同时,为了帮助留学生学习,教师可将学生不认识的字词注音,并完成每章后面列出的思考题。 3.由于本门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四年级的学生,所以尽量使用汉语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对选修课的要求 学习完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三年级课程的学生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采取教师讲授,同时适当安排看录像、课堂讨论、参观访问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使留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汉语与中国文化方面的知识,同时提高阅读和听说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 《中国概况》,王顺洪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 二、中文摘要 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四年级的一门选修课。开设本门课程在于使学生对汉语的各个方面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能够全面了解汉语的词汇、语法、熟语、人名、地名等方面中蕴含的中国文化、中国宗教文化、中国民俗文

论汉字与中国文化

论汉字与中国文化 【摘要】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语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汉字作为表意文字,记载和蕴涵着古人的造字方法、造字心理,今人通过这些可进而推知古代的社会文化。从中我们能了解历史,认识历史,评价历史。 【关键词】汉字;中国文化;形声字;会意字 一、汉字与文化的渊源 汉字是历史的记录器、文化的活化石,它把人类的历史、社会和各种文化活动都记录下来,并且世代相传下去,使中国文化永存不朽,通过汉字可以追溯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踪迹。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晚期,形成于奴隶社会前期,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 文化和文字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决定汉字发生和发展的因素。文字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文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在原始社会,人们在集体劳动中因相互交际的要求而产生语言,但语言储存的时间有限,时间长了容易忘记,于是原始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运用各种物件做成符号,来帮助记忆。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氏族到部落,到后来国家的出现,交际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大,也就促使了文字的发展。中国文字纵的是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一脉相承下来的,它是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晶,代表着民族的自尊、自强,使整个民族成为一个文化的集合体,并且从多个方面表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风俗习惯等,使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世代相传,发扬光大。过去汉字与龟甲结合,开创了一个辉煌灿烂的东方古代文明。今天,汉字与硅片结合,势必使古老的汉字焕发青春的活力。汉字的信息化,使汉字从苍老变得年轻,从苦难走向辉煌。从而使汉字具有无比光明的未来。 二、从形声字看历史文化痕迹 (一)从形声字的形旁看古代文化 形旁即意符,意符是形声字中指明意义类别的符号,如“格”字左边的“木”,“铜”字左边的“金”之类,形符保留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等方面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喜欢“黄色”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我的姓就是“黄”,小时候爸爸老是和我说我们的祖宗就是“黄帝”。长大后才知道“黄帝”其实并不是姓“黄”,但将其称为“黄帝”,就足以证明,黄色自古以来就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解之缘。 《说文解字》中对“黄”的解释是:“黄——地之色也。”不难看出“黄”与“地”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应该可以追溯到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古代由五行推衍出五色,《周礼》中解释五色为“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古人称土地为黄色,是中央之色。“黄”也就成为君主的御用颜色,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君权。如“黄袍”是古代帝王的袍服;“黄钺”最初是帝王所持的兵器,后作帝王仪仗;“黄榜”指帝王的文告;“黄麾”是帝王仪仗所用的旌旗等,都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对黄色的崇拜。 在中国古代农耕时代,“黄”象征了丰收,黄色就有“财富”和“收获”的含义。黄色更是金子的颜色,《辞海》中说:黄,金子的颜色。黄色的大地不但是财富的象征,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在自然界中,迎春、秋菊以至油茶花、向日葵等,都大量地呈现出美丽娇嫩的黄色,秋收的五谷、水果,也以其饱满的黄色,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故“金黄色”的稻穗,“黄澄澄”的麦穗,都是丰收的象征。大户人家也会经常佩戴各种黄金首饰,使用各种黄金器皿,以此来显示他们家族的富有与显赫的地位。我们现代很多词语中也含有“黄金”,比如“黄金周”、“黄金月”、“一刻千金”、“黄金季节”、“黄金时代”,也都是说明了“黄金”的价值高。 “黄”在现代生活中最常见的应该就是天空中那金黄色的太阳。其实我觉得中华民族对黄色的崇拜最早应该来自于太阳,因为太阳是农民们期待的,也是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了丰收,才会有“黄皮肤”的“炎黄子孙”。 所以,尽管在现代,越来越多人误解“黄色”这个词,被加在“黄色”头上的贬义也越来越多,但我觉得,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弄清“黄色”的来龙去脉,了解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一面,而不要一味的去推崇西方的文化。

最新《汉字与中国文化》学习心得

《汉字与中国文化》学习心得 因为平时喜欢阅读和写作,对中国文化也比较感兴趣,于是选修了《汉字与中国文化》这门课程,怀着对汉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敬与好奇走进课堂,本以为这样的课程学习起来会比较枯燥乏味,但通过几周的学习,发现教学内容非常有趣并且能学到很多知识。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人入神,通过一些起源和故事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汉字和中华文化上来,还生动细致的讲解了中国汉字的几个发展阶段以及几种造字原则即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了解到汉字经历的五个发展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深深为我们的祖先伟大的智慧所折服,为我国文化史上这一伟大的发明感到无比骄傲。从中了解到汉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传承着五千年中国文化的载体。我们从汉语中看中国文化,从中国文化里看汉语,明显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作为一个的中国人,我为我们拥有如此久远的文字文化感到无比自豪,也深深感到传承和弘扬推广汉语文化的责任重大。 老师讲课有条有理准备充分,PPT制作详细,通过播放幻灯片来层层导入,最后再耐心细致的讲评总结、因循善诱的指点下使我们学习和积累了不少经验和知识。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很多字的演变过程、以及偏旁和部首的关系、很多偏旁的读音和意义等。汉字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完这门选修课后我们还不能止步于此,要通过老师的引领,在课后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让我们顺着汉字的形、音、义寻求汉字的历史文化,更容易、快速的掌握汉字。 回想起来,一门课程的学习也是挺快的,短短十几周的学习就这么走到了期末,课程的学习也随着结束。我们对汉字与中国文化的了解也随着时间越来越深入,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也随着老师耐心细致全面的讲解而越来越牢固。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我们对汉字与中国文化的情感也越来越深!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以继承和弘扬汉字与中国文化为己任,致力于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使传承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屹立不倒!思修题库附参考答案 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①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②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一起决定了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表现为对社会,对人类,对世界所造成的积极的影响,促使这个社会发展,同时也可以是对人文的丰富,对世界的探索。一个人的价值建立在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之上。

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 近几年来,我国与各国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或出于对我国当前经济持续发展的看好,或出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仰慕,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 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布的数字, 2006年在华留学生来自184个国家,总人数已超过16万。随着外国留学生规模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的留学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语言机能训练为核心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各国来华留学生渴望了解中国文化、进行深层交流沟通的需求。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学习语言,掌握语言能力是首要的。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学习者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并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注重语言教学中蕴含着的文化因素教学。一方面,积极而充分的文化因素教学对语言教学本身十分有利,能起到促进和深化语言能力的作用;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为后者提供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因此,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完全脱离文化的语言教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以往的语言教学,重视语言结构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忽视文化的教学,尤其是忽视不同文化在语言上的反映。虽然现在的“汉语热”日渐升温,但是从总体上看,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较低。很多教师在汉语教学中,仅仅教给学生最基础的语言文字知识,就汉语讲汉语,重视了语言结构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却忽视了文化的教学。有的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虽然没有什么问题,能说比较标准的汉语,但对汉文化知之甚少,在交际中不懂汉民族的风俗习惯,尤其是不懂交际礼节和规则,常常会使用一些不得体以致不正确的话语。对外汉语教学中这种只重表层因素而忽视其他文化因素渗透和拓展的做法影响了留学生对汉语的深入学习和对中国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应面对这一事实,将汉语教学与汉文化熏陶结合起来,提高外国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语言教学的同时要进行文化教学,选择恰当的文化教学手段,这一点已逐步成为共识。 那么对外汉语的教学与中国文化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又该如何运用呢? 语言是在人类社会生活日渐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观点、交流思想的符号系统,这套符号系统总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和内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习者利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现代汉语第三章 文字

第三章文字 教学目的 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提高运用现行汉字的能力,为将来研究或从事现行汉字的教学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章分五节:汉字概说,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的结构,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使用规范汉字。以后三节为重点。 2.第一节汉字概说重点讲解汉字的特点。 3.第二节汉字的形体演变不必过细讲解,了解形体演变的线索即可。 4.第三节汉字的结构重点讲解汉字的结构方式,尤其以形声字为重点,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分析形声字的能力,这也是本章的难点。 5.第四节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重点讲解汉字的标准化,使学生对"四定"的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并引导学生就有关问题进行调查讨论。 6.第五节是本章的重点,通过大量举例,使学生掌握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教学时间安排 9学时 教学方法及手段 1.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精讲多练,练习方式采取口头书面相结合。 3.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走上街头,调查汉字使用状况。 教学过程 第一节汉字概说 一、什么是文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的产生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有了文字,人们便可以将历史、思想、知识、技术更广泛地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人们活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人类社会便走出了蒙昧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人类有了用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字产生之后,语言的功能得以扩大和延伸,文字打破了语言在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文字产生之后,书面语得以产生,书面语由于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润色加工而形成的,因而显得更加丰富、严谨、精密。 二、汉字的性质 以往人们根据字符是与语音相联系还是与意义相联系来认识世界上各种文字的性质,把世界上的文字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大类,其中汉字被认定为表意文字。实际上,以此为标准,并不能真正解决对汉字性质的认识问题。不论是早期汉字还是现行汉字,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有相当一部分汉字有表音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