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消毒饮联合青黛散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观察

普济消毒饮联合青黛散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观察
普济消毒饮联合青黛散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观察

普济消毒饮联合青黛散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20-04-07T16:29:24.63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4期作者:陈华镇[导读] 分析普济消毒饮联合青黛散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普济消毒饮联合青黛散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7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根据家属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行普济消毒饮联合青黛散治疗,n=54),对照组(行普济消毒饮治疗,n=53),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以及患儿住院时间、疾病好转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高,患儿住院时间、疾病好转时间较短,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济消毒饮联合青黛散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效果确切,治疗时间较短,有效率高。

关键词:普济消毒饮;青黛散;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住院时间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以儿童、青少年为高发群体,多见于春季、冬季,但四季均有发病可能,属具有传染性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致病源为腮腺炎病毒。患儿可见多种临床症状,且存在进一步恶化、累及其他健康组织和器官的可能。现有抗生素以及抗病毒药物均无法对症生效,临床强调以中成药进行病情控制,患儿预后相对理想。本文尝试就可行的治疗方案进行研究,采用对照试验的方式获取不同方案临床效果,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患儿中,选取107例根据家属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行普济消毒饮联合青黛散治疗,n=54),对照组(行普济消毒饮治疗,n=53)。对照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4-14岁,平均(9.6±2.1)岁。观察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5-15岁,平均(9.5±2.2)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并确诊后,均给予基础治疗,服用甲硝唑片抗炎,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控制疼痛,给予物理退热和给予复方氨基比林针退热,嘱患儿保持口腔清洁,避免不当饮食。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2岁以上患儿每日用药量为10mg·kg-1,12岁以下患儿用药量为5mg·kg-1,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普济消毒饮治疗,取8克牛蒡子、10克连翘、8克升麻、10克板蓝根、8克陈皮、10克桔梗、10克黄岑、4克黄连、10克马勃、10克玄参、10克柴胡、10克僵蚕,以5克甘草调和诸药,每用药一剂,水煎服。12岁以下用药半剂。

观察组行普济消毒饮联合青黛散治疗,普济消毒饮用法不变。额外取3克青黛散(粉状),以温黄酒调和,均匀外涂于患儿患处,取无菌纱布和医用胶带进行固定。两组均进行1周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患儿住院时间、疾病好转时间。

2.结果2.1两组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较高。见表1:表 1 两组治疗有效率

2.2两组患儿住院时间、疾病好转时间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疾病好转时间较短,见表2:表 2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疾病好转时间

3.讨论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以病毒携带者为直接传染源,致病源为腮腺炎病毒,可引发一系列急性、全身性感染症状,临床表现为腮腺疼痛、组织肿大,唾液腺以及脑组织也可能受累发病,多见并发症包括脑炎、胰腺炎、睾丸炎(男)以及卵巢炎(女)等。现有研究表明该疾病以接触、飞沫传播为主,腮腺肿大后存在明显触痛感,表面温度较高。目前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特效药物,抗生素类治疗无明显效果,抗病毒类药物疗效尚可,患儿预后也相对较为理想。因该疾病具有自限性特点,因此中医学理论下的免疫纠正、免疫调节治疗模式更具临床价值。

流行性腮腺炎教案

流行性腮腺炎培训教案 教学内容:病因及发病机制、护理、治疗及预防 教学目标:掌握:腮腺炎的病因、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熟悉:腮腺炎的治疗和预后;了解:腮腺炎的发病机制。 概念: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腮腺的非化脓性炎症性肿胀、疼痛、发热等。除此以外,常可累计其他腺体组织或脏器及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大多预后良好,极少死亡。 一、病源学腮腺炎病毒属副粘病毒科。单股RNA病毒。对腺体和神经组织有亲和性。本病毒抵抗力弱,不耐热,一般室温下,经2-3天其传染性消失。对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强紫外线下仅活半分钟,甲醛溶液、30%来苏尔、75%乙醇等接触2~5分钟灭活,但耐寒。人是唯一的病毒宿主。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腮肿前7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仅有其它器官受累者,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 2.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鼻咽分泌物中通过飞沫传播。亦可接触传播。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90%病例发生于1~15岁,尤其5~9岁的儿童。1岁以内婴儿很少患病。成人中80%曾患过显性或隐性感染。儿童患者无性别差异,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4.流行特征:本病分布全球,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可呈流行或散发。在儿童集体机构、部队以及卫生条件不良的拥挤人群中易造成暴发流行。 三、发病机制 在腮腺肿胀前7天至肿胀出现后9天均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为通过唾液飞沫吸入,侵入口腔和鼻粘膜,在上呼吸道上皮组织内繁殖,形成病毒血症,再侵犯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胰腺、性腺等腺体,也可涉及神经组织及其他器官。 病理:为非化脓性炎症改变。腮腺腺体及其周围组织充血、肿胀及水肿,被膜上可见点狀出血,腺泡细胞呈混浊肿胀或坏死碎解,腺体间质有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腮腺管水肿,管腔中有脱落的坏死上皮细胞堆积,阻碍了唾液的排出,使其滞留在腺体内,致使唾液内的淀粉酶经淋巴系统流入血液,故而血液中的淀粉酶含量增高,并从尿中排出。受病毒侵犯的睾丸曲细精管上皮充血、出血和淋巴细胞浸润,间质有水肿及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胰腺充血、水肿,胰岛可见轻度退化及脂肪性坏死改变。脑部的病变白质较灰质为重,神经细胞变性等。 四、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多数无前驱症状,少数病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诊疗方案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非化脓性肿胀及疼痛,并有波及全身各种组织的倾向,大多有发热及轻度不适,常见并发症为不同程度的脑膜脑炎,青春期尚可并发睾丸炎及卵巢炎。本病的潜伏期为12~22天;传染期为腮肿前24小时至消肿后3天。 中医学称之为痄腮。以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易于流行。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5-9岁小儿发病率最高。一般预后良好,少数儿童由于病情严重,可见昏迷、抽搐变证。青春期后,患本病虽不多见,但感染后,往往出现兼证,男性易并发睾丸肿痛,女性易并发少腹疼痛。 一.疾病诊断 1.诊断要点: (1)腮腺炎流行期间,发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2)初病发热。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漫肿疼痛,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对侧亦出现肿大。腮腺管口红肿,或 同时有颌下腺肿大。 (3)并发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4)血象检查:白细胞正常或偏低,继发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可增高。 (5)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血清及尿中淀粉酶活性增高,2周左右恢复至正常。 (6)病原学检查:患儿唾液、脑脊液、尿或血中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 1.鉴别诊断: (1)化脓性腮腺炎:(中医称为发颐)腮腺肿大多为一侧;表皮泛红,疼痛剧烈,拒按;按压腮部可见口腔内腮腺管口有脓液溢出;无传染性; 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增高。 (2)其他病毒性腮腺炎: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艾滋病毒等都可引起腮腺肿大,可依据病毒分离以鉴别。 二、中医治疗

(一)辩证论治 1.辨证要点 .辩证要点主要是辨别轻证、重症及变证。轻证不发热或发热不甚,腮肿不坚硬,属温毒在表;重症发热高,腮肿坚硬,胀痛拒按,属热毒在里。若出现高热不退,神识昏迷,反复抽搐,或睾丸胀痛,少腹疼痛等并发症者,为变证。 2.分证论治 常证 1、邪犯少阳 症状: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或伴头痛,咽痛,纳少,舌红,苔薄白或淡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方药:银翘散加减。 组方: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蒡子6克,荆芥10克,桔梗10克,板蓝根15克,夏枯草10克,竹叶10克,甘草5克。 加减:热甚加生石膏30克,黄芩10克;咽喉肿痛加马勃10克,玄参10克;纳少呕吐加竹茹10克,陈皮6克。 中成药:小柴胡冲剂每次1包,1日3次。 2、热毒壅盛 症状:高热不退,腮部肿胀疼痛,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烦躁不安,口渴引饮,或伴头痛、呕吐,咽部红肿,食欲不振,尿少黄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 组方:柴胡10克,牛蒡子6克,黄芩10克,黄连5克,板蓝根15克,连翘10克,马勃10克,玄参10克,桔梗10克,薄荷6克,僵蚕6克,甘草5克。 加减:热甚者加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腮部肿胀疼痛甚者,加夏枯草10克,海藻6克;呕吐加竹茹10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6克,芒硝3克。 中成药:清开灵冲剂每次1包,1日2-3次。 变证: 1、邪陷心肝 症状:高热不退,神昏,嗜睡,项强,反复抽风,腮部肿胀疼痛,坚硬拒按,头痛,呕吐,舌红,苔黄,脉洪数。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mumps,简称腮腺炎或流腮)是儿 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中也有发病。该病由腮腺炎病病毒所引起,该病毒主要侵犯腮腺但也可侵犯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 编辑摘要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亦称痄腮,俗称猪头疯,是春季常见,也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亦可见于成人。它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流行性腮腺炎是世界性疾病,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1岁以内少见。对流腮没有免疫力的成人也可感染发病。感染本病后可获终身免疫不再患“流腮”。 (一)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而有其它器官如脑或睾丸等症状者,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在大流行时约30~40%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亚临床感染,是重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 (三)易感性: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 病因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传染源为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症状] 起病急,有发热、畏寒、头痛等感染中毒症状。一侧或双侧腮腺非化脓性肿痛,以耳垂为中心,触之有弹性感及轻度压痛,腮腺管口红肿。 可并发颌下腺炎、舌下腺炎、睾丸炎、脑膜脑炎、胰腺炎等。 不典型病例可无腮腺肿胀,而仅出现脑膜脑炎、睾丸炎、颌下腺炎或舌下腺炎。 [检查诊断] 冬春季节,当地有本病流行;或于病前2~3周内有与流腮患者接触史。 [治疗] 一般治疗。重症应卧床休息,直到体温正常,腮腺肿消。予半流质或软食,避免吃酸性食物。常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药物治疗。干扰素有抗病毒功效。本病一般不用抗菌素,在高热、头痛及腮腺疼痛厉害时,可在医生治到下口服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等。 [外敷疗法] 鲜蒲公英一把,捣烂后用鸡蛋清调匀敷患处。 绿豆粉研细,用蛋清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日数次,可治腮腺炎,一般4天左右可愈。 马铃薯1个,以醋磨汁擦患处,干后再擦,不间断。 仙人掌外贴法。取新鲜仙人掌用针剖开,以切面或捣泥外敷患处。每日更换1次。 [预防与调理] 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可采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肌注预防。对易感者采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做喷喉或气雾吸入,保护率可达100%。有接触史的儿童,可用板蓝根15~30克煎服,或板蓝根冲剂冲服,连服3~5天。 发现儿童患病应及时隔离治疗,至腮肿消退5天左右为止。对患者要尽快隔离,并限制活动量,嘱其卧床休息。要多喝白开水。经常用淡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 患病期间要吃流质及软食,如绿豆粥、绿豆汤或大米粥、菜粥等。避免酸性食物和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油腻食品尽量少吃或不吃,如巧克力、冰淇淋、油炸食品等。

普济消毒饮联合青黛散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观察

普济消毒饮联合青黛散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20-04-07T16:29:24.63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4期作者:陈华镇[导读] 分析普济消毒饮联合青黛散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普济消毒饮联合青黛散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7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根据家属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行普济消毒饮联合青黛散治疗,n=54),对照组(行普济消毒饮治疗,n=53),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以及患儿住院时间、疾病好转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高,患儿住院时间、疾病好转时间较短,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济消毒饮联合青黛散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效果确切,治疗时间较短,有效率高。 关键词:普济消毒饮;青黛散;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住院时间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以儿童、青少年为高发群体,多见于春季、冬季,但四季均有发病可能,属具有传染性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致病源为腮腺炎病毒。患儿可见多种临床症状,且存在进一步恶化、累及其他健康组织和器官的可能。现有抗生素以及抗病毒药物均无法对症生效,临床强调以中成药进行病情控制,患儿预后相对理想。本文尝试就可行的治疗方案进行研究,采用对照试验的方式获取不同方案临床效果,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患儿中,选取107例根据家属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行普济消毒饮联合青黛散治疗,n=54),对照组(行普济消毒饮治疗,n=53)。对照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4-14岁,平均(9.6±2.1)岁。观察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5-15岁,平均(9.5±2.2)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并确诊后,均给予基础治疗,服用甲硝唑片抗炎,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控制疼痛,给予物理退热和给予复方氨基比林针退热,嘱患儿保持口腔清洁,避免不当饮食。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2岁以上患儿每日用药量为10mg·kg-1,12岁以下患儿用药量为5mg·kg-1,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普济消毒饮治疗,取8克牛蒡子、10克连翘、8克升麻、10克板蓝根、8克陈皮、10克桔梗、10克黄岑、4克黄连、10克马勃、10克玄参、10克柴胡、10克僵蚕,以5克甘草调和诸药,每用药一剂,水煎服。12岁以下用药半剂。 观察组行普济消毒饮联合青黛散治疗,普济消毒饮用法不变。额外取3克青黛散(粉状),以温黄酒调和,均匀外涂于患儿患处,取无菌纱布和医用胶带进行固定。两组均进行1周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患儿住院时间、疾病好转时间。 2.结果2.1两组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较高。见表1:表 1 两组治疗有效率 2.2两组患儿住院时间、疾病好转时间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疾病好转时间较短,见表2:表 2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疾病好转时间 3.讨论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以病毒携带者为直接传染源,致病源为腮腺炎病毒,可引发一系列急性、全身性感染症状,临床表现为腮腺疼痛、组织肿大,唾液腺以及脑组织也可能受累发病,多见并发症包括脑炎、胰腺炎、睾丸炎(男)以及卵巢炎(女)等。现有研究表明该疾病以接触、飞沫传播为主,腮腺肿大后存在明显触痛感,表面温度较高。目前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特效药物,抗生素类治疗无明显效果,抗病毒类药物疗效尚可,患儿预后也相对较为理想。因该疾病具有自限性特点,因此中医学理论下的免疫纠正、免疫调节治疗模式更具临床价值。

小儿常见疾病流行性腮腺炎

小儿常见疾病流行性腮腺炎 春夏交际的时候,也是各种传染病流行的时候,抵抗能力差的宝宝往往容易被感染。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可以通过接触、飞沫等呼吸道传染,春天发病较多。潜伏期为12-22天。传染期为腮腺肿大前24小时至消肿后3天。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丁国芳:春天,天气比较暖和,风比较大,病毒容易传播。尤其是在学校、幼儿园、商场等游乐场所传播。 那么,我们如何准确迅速地发现孩子的腮腺炎症状呢?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丁国芳:腮腺炎症状主要表现是:以耳垂为中心的耳垂下方的肿大,伴有明显的疼痛或压痛,孩子张口困难,发烧,食欲下降等表现。 请你记住腮腺炎的特有症状:首先是腮腺肿大,在耳垂下方,以耳垂为中心肿痛。一般持续7-10天,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另一侧也出现肿大,并伴有疼痛和热感。在张口及咀嚼时疼痛加重。肿痛约一周后消退。腮腺肿大时大部分有3-5天的发烧。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丁国芳:腮腺肿大后,一定要严格隔离。直到腮腺肿大完全消失3天后,我们才可以解除隔离。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腮腺炎局部的表现外,我们还应该注意腮腺炎合并症的发生,如,合并腮腺炎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以及病毒性心肌炎。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丁国芳:我们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要注意有没有这些合并症的发生,比如合并腮腺炎脑炎,孩子会持续高热,颅内压增高,呕吐,头疼。如果有这些情况,我们应该带孩子去医院。另外还有一个合并症是睾丸炎,我们发现最小的是3岁,睾丸炎会影响到孩子青春期的性征发育。家长一定要注意。其临床表现是:下腹疼痛,睾丸肿胀,红肿,有明显压痛。 上述合并症比腮腺炎本身具有更大的危险性。所以家长即使在腮腺炎的恢复期仍然不可掉以轻心。需要仔细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就诊。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丁国芳:主要是麻疹、腮腺炎、风疹的三联针预防注射。 我们可以在孩子一岁半的时候给孩子预防注射。 另外,家长要注意:腮腺炎是一种病毒感染,经过一周到10天的时间,大部分的孩子可以自然恢复正常。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里应注意充分的休息。补充水分和易消化的营养物质,不宜给酸性食物,以免引起腮腺局部疼痛。

普济消毒饮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王晶

165 第17卷 第11期 2015 年 11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7 No. 11 Nov .,2015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URI)是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1]。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在祖国医学中归属于“外感发热”“伤风感冒”范畴[2]。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较多,其发病率较高, 具有易感性、泛发性。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寒、发热、咽痛、口干、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目前多以广谱抗病毒、退热对症为主,缺乏专一特效药物。普济 普济消毒饮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 王晶1,周志添2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120;2.广州市荔湾区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0370) 摘 要: 目的:观察普济消毒饮对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病例共160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普济消毒饮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并进行临床安全性评价。结果:普济消毒饮组体温首次降至正常时间、总有效率以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在临床观察过程中,未发现普济消毒饮有重要不良反应,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普济消毒饮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确切。 关键词:普济消毒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5) 11- 0165- 02 收稿日期:2015-03-30 作者简介:王晶(1970-),女,湖北枝江人,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急症。 Clinical Research of Puji Xiaodu Yin in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WANG Jing 1,ZHOU Zhitian 2 (1.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120,Guangdong,China;2.Liw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ty,Guangzhou 510370,Guangdo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Puji Xiaodu Yin in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Methods :160 cases were randomiz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the safety of Puji Xiaodu Yin in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time of temperature drop to normal,the total effective rate,and the symptom improve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 <0.05). 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observation,we observed no significant adverse reactions. Conclusion :Puji Xiaodu Yin was an effective Chinese medicine,and it can be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Key words:Puji Xiaodu Yin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之功。川贝母、赤芍配伍,化痰祛瘀,以消除痰瘀互阻之证。 玄参、橘红、丹参、桃仁、防风、女贞子、蛤蚧合用共为佐药。玄参甘苦寒,养阴生津、清热解毒。橘红辛苦温,理气化痰,丹参、桃仁均为活血化瘀之品,与赤芍合用增强化瘀通络之效。防风辛微温,与黄芪、白术配伍取古代名方“玉屏风散”之意,有补肺固表、预防邪气外袭之功。女贞子甘苦寒,滋补肾阴,以助元阴。蛤蚧咸平,补肺益肾。甘草甘平,调和诸药,为本方之使药。 全方具有养阴益肺而生津、活血化瘀而通肺络之功效。临床观察表明,养阴益肺通络丸能明显改善患者咳嗽气短的症状,提高患者的弥散功能和运动耐力。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 1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我国间质性肺 疾病临床和基础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J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 ( 12 ):911. [ 2 ]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Consensus Classification of the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 J ]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2,165:277-304.[ 3 ] 韩明向,李泽庚.现代中医呼吸病学[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5:353. [ 4 ] 田德禄.中医内科学[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68-378. [ 5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 疗指南(草案)[ J ]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 ( 7 ):498-500.[ 6 ] Watter LC,King TE,Schwarz MI,et al.Aclinical,Radiographic, and Physiologic Scoring System for the longitudinal assessment of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J ] .Am Rev Respir Dis,1986,133:97.[ 7 ] 樊茂蓉,苗青,罗海丽,等.肺纤通方治疗气阴两虚.肺络闭阻 型特发性肺纤维化疗效观察[ J ]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 ( 9 ):1377-1379.[ 8 ] 刘文锋,史利卿,益气养阴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气阴两虚证 的临床研究[ J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2,19 ( 2 ):31-34.[ 9 ] 董瑞,于润江.政协委员董瑞院长谈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 [ M ]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 ( 10 ):210-211.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5.11.055

流行性腮腺炎

模块五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任务4 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护理 【案例】 小儿,5岁,双侧腮腺肿大,表面不红,有触痛,患病3天后,小儿出现高热不退, T:39.5℃,头痛,频繁呕吐,呕吐呈喷射状,前囟隆起,骨缝裂开。 临床诊断:流行性腮腺炎, 思考: 1.此小儿最可能出现了哪种并发症? 2.首优的护理诊断是什么?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掌握对流行性腮腺炎小儿肿大腮腺及睾丸护理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流行性腮腺炎小儿病情评估的能力,传染病管理方案制定的 能力;与小儿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流行性腮腺炎小儿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概念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腮腺的非化脓性炎症性肿胀、疼痛、发热等。除此以外,常可累计其他腺体组织或脏器及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大多预后良好,极少死亡。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腮腺炎病毒属副粘病毒科。单股RNA病毒。对腺体和神经组织有亲和性。本病毒抵抗力弱,不耐热,一般室温下,经2~3天其传染性消失。对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强紫外线下仅活半分钟,甲醛溶液、30%来苏尔、75%乙醇等接触2~5分钟灭活,但耐寒。人是 唯一的病毒宿主。 病理:为非化脓性炎症改变。腮腺腺体及其周围组织充血、肿胀及水肿,被膜上可见点狀出血,腺泡细胞呈混浊肿胀或坏死碎解,腺体间质有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腮腺管水肿,管腔中有脱落的坏死上皮细胞堆积,阻碍了唾液的排出,使其滞留在腺体内,致使唾液内的淀粉酶经淋巴系统流入血液,故而血液中的淀粉酶含量增高,并从尿中排出。受病毒侵犯的睾丸曲细精管上皮充血、出血和淋巴细胞浸润,

小学预防流行性腮腺炎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流行性腮腺炎主题班会教案 授课班级:四(4)班授课教师:陈义凤2018年10月8日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流行腮腺炎(又称"痄腮")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且多在冬、春季流行。 2、教育学生消除恐惧心理,认识腮腺炎并不可怕,只要认真预防,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就能达到防病的目的。 活动过程: 1、导入故事导入:冬冬清晨起来就感觉自己的头昏昏的,耳底疼,腮帮子也疼,并且好像还有一点点发烧似的,他以为自己感冒了。他的一边腮部又红又肿,疼得什么东西都不能吃,因为嘴巴已张不开了。妈妈发现冬冬病了,急忙带他去医院。医生表扬了冬冬不怕苦、爱学习的精神,但也告诉他,得了这种流行性传染病,是不能到集体中去的,以免传染给别人。 师: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冬冬患的这种流行性传染病是什么病吗?它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和治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2.了解腮腺炎及其传播途径。 师:腮腺炎就是人们常说的"痄腮",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得了腮腺炎很痛苦,不仅腮部肿胀不能吃东西,而且会引起头痛、耳底疼痛等。哪位小朋友得过这种病?能说说当时的感受吗?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3):得过一次腮腺炎就可以终身免疫,也就是不会再患此病。腮腺炎是怎样传播的呢?它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腮腺炎病毒会藏在唾液里,唾液飞到哪儿,病毒就传播到哪儿,因此它传播的速度很快,范围也很大。 ①腮腺炎病人→飞沫在空中飘荡→被健康人吸人→患病。 ②在腮腺炎病人的家里→健康人去探视→吸人含有病毒的空气或触摸器具和吃东西→患病。 ③提问:你知道腮腺炎是怎样传播的吗? (4)讨沦:如果我们班里有一位小朋友得了腮腺炎,那么周围的小朋友会受到什么影响?为什么? (5)小结:腮腺炎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如果一个小朋友得了腮腺炎,那么其他小朋友也极容易患病。 3、认识、了解腮腺炎的症状及危害。 (1)、描述腮腺炎的症状。 (2)、讲述:腮腺炎的危害。患了腮腺炎的小朋友除了两腮红肿一碰就疼外,同时还伴有发烧、头痛、不想吃东西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引起其他并发症。 (3)讨论:腮腺炎除了影响病人的进食,令人疼痛不已.发烧,呕吐之外,还能引起其他疾病,你们知道吗? (4)讲述:儿童患腮腺炎时的常见并发症是脑膜脑炎。预防、治疗腮腺炎的方法。 4、谈话:我们已知道腮腺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那么应当怎样进行预防和治疗呢? (2)讨论:根据腮腺炎病毒的传播方式,我们怎样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讨论,畅说) 5、明理导行。加深对冬、春两季流行病的认识和了解,知道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教育并指导儿童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的侵害(包括SARS)。患了腮腺炎(或其他流行病)虽然很痛苦,但不能惧怕它,而应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医生治疗,卧床休息,多喝开水,采用少吃多餐的方式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腮腺炎一般经过7一12天的治疗与休息就会好的。在流行病多发的季节里,小朋友们要尽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因为许多呼吸道传染病都有潜伏期,往往看似健康的人,实际上已是病毒携带者了。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清热解毒之普济消毒饮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清热解毒之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芩连鼠,玄参甘桔蓝根侣。升柴马勃连翘陈,僵蚕薄荷为末咀。或加人参及大黄,大头天行力能御。 组成:黄芩、板蓝根、马勃、连翘、薄荷各一钱,僵蚕、升麻各七分,末服,或蜜丸噙化。虚者加人参,便秘加大黄。大头天行,亲戚不相访,问染者多不救。 原文曰∶芩、连泻心肺之火为君,玄参、陈皮、甘草泻火补肺为臣,连翘、薄荷、鼠粘、蓝根、僵蚕、马勃散肿消毒定喘为佐,升麻、柴胡散阳明、少阳二经之阳,桔梗为舟楫,不令下行为载。李东垣曰∶此邪热客心肺之间,上攻头面为肿,以承气汤泻之,是为诛伐无过,遂处此方,全活甚众。 普济消毒饮是二类方,性质是常用方。因为这个方,它针对性,历来主要用于大头瘟。对这个方出处,经过多次考证很难确定,当然一般都叫它《东垣试效方》,李东垣的方。但是李东垣的方里有人参,没有薄荷,到现代一般普济消毒饮,就没有人参,而是有薄荷,要说明一下这个组成。所以你要到《东垣试效方》里面找这个方,它的组成和这不同。 大头瘟,从病机来讲一般有内外两种因素,内在有蕴热这种体质因素;外来一种传染因素。现在认为病毒感染,有种风热疫毒,传染性很强,也很快。风热疫毒感受,外邪偏于风热,它传染性强,叫做

疫毒。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是病毒感染,像流行性腮腺炎这类,中医把它病名叫大头瘟。它由于外来病发于上,所以说壅于上焦,发于头面。那就是说,在头面风热疫毒搏结气血,腐败血肉,初期可以红肿,红肿热痛,非常烫,所以说它红肿焮(xin)痛,很烫。当然初起阶段,由于有外邪的因素,有一定的寒热,这个热毒形成红肿热痛,肿势很厉害,所以目不能开、咽喉不利,那个疼痛非常剧烈的,小孩子发生这个疼痛非常剧烈,碰碰不得,一碰要哭要闹,这个很厉害。这些年来,这类病开始少了,但有些地方还在发生,一发生具有明显的一个流行性了,由于病毒感染,中医治疗的确有它的长处,疗效是确实的。由于风热疫毒引起,所以它典型的舌脉是有热象了,明显的热象。这种治疗,它有两类不同情况:一个初起阶段,那是以红肿热痛为主,局部发烫,有一定寒热,肿胀还比较硬,这个阶段,既要疏散、解毒,疏散这个风热疫毒,外来之邪要散了,同时清解热毒,造成它搏结气血的那个根本的原因,这个为主,因为它到后期逐渐化脓,以后可以破溃,还结合外科治疗。所以这类用中药及时治疗,大多数可以不使它留下一些后果。本身整个病的发生过程,完整来看,像七天到十天就结束了。但是如果破溃以后,往往留个疤,所以现代这比较少了。从过去五六十年代,经常看到一些颜面像这些地方形成一个疤,都是有些儿童时代得流行性腮腺炎了,这是主治证候分析。从病机来看,外来温热疫毒侵犯,本身一般有蕴热基础,造成热毒搏结气血,成为这个大头瘟。 那从治法方面,疏散风邪,清热解毒,外散内清。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中医治疗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中医治疗 *导读: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中医治疗本病是由腮腺炎病毒所 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有发热,并可延及各种腺组织或脏器。本病潜……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中医治疗 本病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有发热,并可延及各种腺组织或脏器。本病潜伏期为14一25天。前驱期多很短暂;表现为倦怠、纳少、肌肉酸痛。结膜充血、咽痛等症。本病起病有畏寒、发热、头痛、咽痛、纳呆等症,渐见腮部肿大,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有轻度压病,表面有热感,以两侧肿大为多见,也有只肿一侧者,还有始终腮腺肿胀者。肿胀于1~3天达更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腮腺肿胀时,颌下腺和舌下腺亦多受累, 腮腺四周的蜂窝组织也呈水肿,有时还可伴有胸骨前水肿,腮腺管口(位于上颌第二臼齿对面膜上早期可有红肿。本病可有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脑膜脑炎、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炎、耳聋、胰腺炎、肾炎、心肌炎、乳腺炎、甲状腺炎、胸腺炎等并发症。 腮腺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血液、尿液、脑脊液中,在集体儿童机构或人群集密处易形成流行。一般流行为7一8年一周期,也可有散发。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重要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根据流行情况及接触史,以及发热、腮腺肿大的特征,诊断并不难。不典型病例,可参照实验检查予以确诊。血清尿淀粉酶测定,90%患者早期有轻度或中度增高,尿淀粉酶亦增高。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亦有一定诊断价值。早期病人的唾液、血、脑脊液、尿等可分离到肥腺炎病毒。 现代医学对本病除一般治疗和对在处理外,尚少特殊疗法。 中医称本病为“痄腮”、“虾蟆瘟”、“搭腮肿”等,俗称“大嘴巴”、“猪头风”等;认为本病由外感风湿时毒,内分积热蕴结所致。风热毒邪壅阻少阳经络,胆胃积热上攻,少阳经脉失和,气血郁滞,凝聚成肿。少阳胆经与厥阳肝经相表里,若循脉脉下行则可致睾丸肿痛;若大毒炽感、热机生风,或犯手足厥阴,即可致昏迷、痉厥等变证。本病可分为风热轻症与民热重症。轻症发热恶寒较轻,仅腮部肿疼痛;重症则壮热烦躁,头痛剧烈,腮肿坚痛,咽部红肿疼痛。本病变证有热感动风,邪入心包,邪窜肝脉等。本病一般多以李东垣普济消毒饮为主治疗。疗效可靠。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护理效果分析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性护理模式,干预组则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消肿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60%,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舒适护理对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显著地加快退热、消肿和疼痛消失的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标签:流行性腮腺炎;小儿;舒适护理 流行性腮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以青少年及儿童为多发人群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以春季为高发季节[1],主要是由于患者腮腺受到腮腺炎病毒的侵袭而导致的,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传播途径一般为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等[2-3]。当健康人群受到病毒感染后,通常在2~3 w后才会发病,因此该疾病具有较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安全隐患极大[4]。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对于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逐步完善,但是近年来小儿患病率仍屡见不鲜,因此应在临床上予以高度重视,帮助患儿减轻痛苦,尽快康复。本文应用舒适护理对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儿进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干预组中,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4~13岁,平均年龄(7.22±2.54)岁;其中30例双侧腮腺疼痛,13例单侧腮腺疼痛。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07±2.63)岁;其中29例双侧腮腺疼痛,14例单侧腮腺疼痛。通过比较,发现两组患儿在性别比例、年龄构成和病情状况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在实施常规治疗措施(如隔离、退热、抗病毒等)后予以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性护理模式,如健康教育、环境护理、用药指导等。干预组则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在与患儿接触的过程中,切记不可过于严肃,要始终面带微笑;当患儿因疼痛而焦躁不安时,可为其唱儿歌、讲故事,或陪伴其玩游戏、观看动画片,以此来稳定其情绪。

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了,一般患者患病都是通过接触了原本患有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唾液、血液或者是其它一些物质,这些物质里面含有流行性腮腺炎的病毒,一旦接触了就会非常容易被感染上,可见想要预防流行性腮腺炎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避免和腮腺炎患者接触。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在患病期间的时候最主要的症状就是腮 腺出现肿痛,患者在吃饭的时候需要动腮腺,这个时候患者就会表现出疼痛,所以患者要及早进行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腮腺

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常见的幷发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 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流行性腮腺炎前驱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7至10天消退。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一般预后良好。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对于流行性腮腺炎这种疾病也是分为好几种的,这主要是通过病因来区分的,腮腺炎患者一旦被发现了之后就要马上进行治疗,否则容易引发其他的一些并发症,比如说男性容易患睾丸炎,女性则比较容易患卵巢炎,可见不及时进行治疗的话危害是非常

大的。

[指南]仙方活命饮与普济消毒饮都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临床如何区别使用

[指南]仙方活命饮与普济消毒饮都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临床 如何区别使用 仙方活命饮与普济消毒饮都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临床 如何区别使用 仙方活命饮与普济消毒饮都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临床如何区别使用 病情描述:仙方活命饮与普济消毒饮都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临床如何区别使用专家意见: 仙方活命饮的功效是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本方主治疮疡肿毒初起而属阳证者。现代医学指用于脓疱疮、疖肿、蜂窝阻织炎、乳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属于热毒实证者。普济消毒饮的功效是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主要用于治疗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现代医学常用于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属风热邪毒为患者。两方不仅有局部症状,全身表现也比较明显。普济消毒饮尤其对头面部更为擅长,即腮腺炎。 丹毒有彻底治好的方法吗?中医.或理疗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基本信息:男55岁病情描述:大概50岁左右.丹毒春秋总是复发,复发时,高烧,打几天头孢好转,但发作时非常难受,请问,有什么好的办法减少复发吗/?中医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有什么偏方吗?不胜感激 专家意见: 中医辨证治疗效果不错~~丹毒丹毒是以患部突然皮肤鲜红成片,色如涂丹,灼热肿胀,迅速蔓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少阳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傈疮疡……”《诸病源候论?丹毒病诸候》云:“丹者,人身忽然掀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发于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

风热恶毒所为。重者,亦有疽之类,不急治,则痛不可堪,久乃坏烂。”本病发无定处,生于胸腹腰胯部者,称内发丹毒;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足部者,称流火;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病因病机]由于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热毒蕴结,郁阻肌肤而发;或由于皮肤粘膜破伤(如鼻腔粘膜、耳道皮肤或头皮破伤,皮肤擦伤,脚湿气糜烂,毒虫咬伤,臁疮等),毒邪乘隙侵入而成。凡发于头面部者,挟有风热;发于胸腹腰胯部者,挟有肝火;发于下肢者,挟有湿热;发于新生儿者,多由胎热火毒所致。[诊断]多数发生于下肢,其次为头面部。新生儿丹毒,常为游走性。可有皮肤、粘膜破损等病史。发病急骤,初起往往先有恶寒发热、头痛骨楚、胃纳不香、便秘溲赤等全身症状。继则局部见小片红斑,迅速蔓延成大片鲜红斑,略高出皮肤表面,边界清楚,压之皮肤红色 稍退,放手后立即恢复,表面紧张光亮,摸之灼手,肿胀、触痛明显。一般预后良好,约经5—6天后消退,皮色由鲜红转暗红或棕黄色,最后脱屑而愈。病情严重者,红肿处可伴发瘀点、紫斑,或大小不等的水疱,偶有化脓或皮肤坏死。亦有一边消退,一边发展,连续不断,缠绵数周者。患处附近署核可发生肿痛。发于小腿者,愈后容易复发,常因反复发作,皮肤粗糙增厚,下肢肿胀而形成象皮腿。新生儿丹毒常游走不定,多有皮肤坏死,全身症状严重。本病由四肢或头面走向胸腹者,为逆证。新生儿及年老体弱者,火毒炽盛,易致毒邪内陷,见壮热烦躁、神昏谵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甚至危及生命。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常在 20X109几以上,中性粒细胞80,一90,。[鉴别诊断]一、发局部色虽红,但中间隆起而色深,四周较淡,边界不清,胀痛呈持续性,化脓时跳痛,大多可坏死、溃烂;全身症状没有丹毒严重;不会反复发作。二、接触性皮炎有明显过敏物质接触史;皮损以肿胀、水疱、丘疹为主,伴灼热、瘙痒,但无触痛;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辨证论治]一、内治法(一)风热毒蕴发于头面部,皮肤掀红灼热,肿胀疼痛,甚至

以普济消毒饮为主治疗腮腺炎30例

以普济消毒饮为主治疗腮腺炎30例 作者:王雨旺张艳春乐石旺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腮腺肿胀在发病1-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退尽。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不愿吃东西等全身症状。除腮腺炎外,病者可出现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乳腺炎等,为腮腺炎病毒侵犯不同器官所引致。可伴随腮腺炎先后出现,一般认为是并发症。本病属中医之“大头温”范畴,其病因病机,为外感温热毒邪是本病的致病主因,在春季风温过暖或冬季应寒反暖的气温条件下,温热毒邪容易滋生传播。如人体正气不足则易感邪发病。其病机变化以邪犯卫气,热毒充斥肺胃为主,初起邪毒尚轻,犯于卫分,故首先见到卫表症候。继则热毒渐炽,由卫及气,潘灼肺卫,则出现肺卫热盛证。邪毒攻串于头面,博结于咽喉,则局部红肿热痛,甚则糜烂破溃等。因此,选择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的普济消毒饮为主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30例患者,为2004年3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2岁,年龄最大65岁,平均年龄19.5岁;汉族26例,哈萨克族2例,维吾尔族2例;病程最短者

3天,病程最长者10天,平均6天。住院治疗时间最短2天,最长15天,平均7.6天。合并睾丸炎5例,脑炎3例。 二治疗方法 普济消毒饮《东恒十书》中方,其方剂组成:黄芩10克、黄连10克、玄参13克、连翘10克、板蓝根30克、马勃6克、牛蒡子6克、薄荷6克、僵蚕10克、桔梗1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陈皮10克、生甘草5克。儿童用量酌减。加减:如初起邪偏着在卫表,可加荆芥、防风。若里热已盛,具有腑实便秘者,可加生大黄等。一日一剂,水煎二遍,混合后,分二次口服。 大黄20克,研极细末,仙人掌去皮捣烂,加适量白酒,将上述二药混合均匀,外敷患处,干则易之。 一般用药七天为一疗程。 三并发症的处理 合并睾丸炎者,可短期加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注射液,卧床消息,局部冷敷或热敷,提高睾丸以减少不适,根据情况可使用止痛剂和退烧药;合并脑膜炎者,除短期加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注射液外,还可根据情况,加用甘露醇利尿脱水。 四饮食宜忌 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易剌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局部疼痛加剧。要多饮开水,保持口腔清洁,也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五预防隔离措施 一旦发现腮腺炎,患者应立即隔离,卧床休息。一旦小儿得了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