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方法论中的两个经典隐喻

经济学方法论中的两个经典隐喻
经济学方法论中的两个经典隐喻

经济学方法论中的两个经典隐喻

摘要:抽象与具体、实证和规范是经济学方法论中两个恒久的话题。在方法论研究中,有两个经典隐喻:“李嘉图恶习”和“休漠的铡刀”来表述抽象和具体、实证和规范的关系问题。本文在分析两个方法论隐喻的基础之上,详细讨论两个隐喻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经济学方法论李嘉图恶习休漠的铡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导言:

经济学方法论是一门有关经济理论分析中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的规律或规则的学问。经济学方法论是有一定的层次性的,它既包括具有哲学意味的一般方法论,如有关实证和规范之间关系的讨论,关于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的运动讨论等都属于一般方法论的内容;又包括反映着经济科学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的具体方法论,如借用物理学概念而发展起来的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理论,主张经济理论必须着眼于个人态度和行为或者集团行为而形成的个人主义方法论或整体主义方法论。经济学方法论的主要作用在于它具有独特的导向功能。如果没有个人主义方法论在19世纪末的广泛传播,微观经济学中的诸多理论就难以在当时产生和得到深化;如果没有建立整体主义的方法论,制度主义这一经济学“异端”也不可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一、“李嘉图恶习”

大卫·李嘉图(1772-1823)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1817年4月,李嘉图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这是一本标志着英国古典经济学最后完成的著作。全书共分三十二章,马克思指出,他的理论完全包括在前六章中,而主要在第一、第二章(“论价值”,“论地租”)中,除货币一章以外全书其余各章只是这两章的补充和附录。确保李嘉图在经济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是他锻造了一般分析体系的能力,这种分析体系基于相对少的原理而获得广泛的结论,他的“体系”是演绎推理过程的一个纪念碑。

李嘉图拥护一种抽象的演绎方法是独创性的,它指出了通向现代经济分析的道路,并产生了最终转化为数学形式的定理。李嘉图创立了许多抽象的名词来观察经济也具有独创性。没有比李嘉图更抽象的思想家了,但也没有人在考察所涉及的原理时更忠实于“奥卡姆剃刀”这样的逻辑了。李嘉图抽象研究方法本身并没有问题,他严密推理的分析体系显示了一种方法论的严密性,这种严密性是他的前辈和他的同时代的经济学家所不及的。抽象在经济学中是必不可少的。“经济人”假设是一个最普遍、最重要的抽象了,即使是现代经济学中一般均衡理论中的阿罗-德布鲁定理、产权理论中的科斯定理等也都建立在抽象的基础之上。这些“参照系(reference)”本身的重要性并不在于他们是否准确无误地描述了现实,而在于建立了一些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的标尺。李嘉图的这种抽象方法与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ideal-type)”有相似之处。韦伯在自己的著作中经常使用“理想类型”的概念。虽然名称如此,但是它并不指任何规范的或者值得称赞的东西,而与现代经济分析中所使用的“模型”有亲缘关系。一个“理想类型”就是一种思想上的构造,它并不描绘现实,而是通过夸张它的某些特征并丢弃其他的特征而从中抽象出来的。它简化了对经验上观察到的物质的假说、系统化和分类的形式化。

李嘉图出现问题的地方在于把这种抽象直接应用于现实。李嘉图研究经济现象运用抽象方法,以逻辑推论来发现其中的“法则”,即经济现象间的内在联系。马克思对李嘉图的这一方法给以高度评价,并做了精辟的论述。马克思说明了李嘉图采用这种方法的“历史合理性”和“在政治经济学史上的科学必然性”,也指出了它所存在的“科学上的不完备性”。这种方法的“科学上的不完备性”主要表现在,“这种方法跳过必要的中介环节,企图直接证明各种经

济范畴相互一致”。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此亦有经典的评价,“他让原始的渔夫和原始猎人一下子就以商品所有者的身份,按照物化在鱼和野味的交换价值中的劳动时间比例交换鱼和野味......看来,除了资产阶级社会形式以外,“欧文先生的平行四边形”是他所知道的唯一的社会形式”。

二、“休漠的铡刀”

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区别,“科学的”经济学和关于经济政策的切实建议的区别,可以追溯到那骚·西尼尔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西尼尔因为其对经济理论和方法论以及应用经济学的贡献而为人们所知。关于经济学的本质与范围,以及经济学家的职能,他的观点十分著名。他认为,政治经济学是论及财富的,必须与立法科学鲜明的区别开来,后者包括幸福与福利这样的主题,而财富与福利是毫不相同的两个问题。经济学家必须时刻牢记,在寻求政策问题的解决办法的过程中,对财富的考虑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西尼尔渴望将经济学确立为一种具有一般有效性的、实证的和演绎的科学。穆勒受到了法国实证主义者孔德的影响。孔德的思想与我们论述相关的是他的一致同意理论和实证方法。一致同意是个非常有成效的思想,可以说预示了经济学中的瓦尔拉斯一般均衡。该思想坚持认为所有社会现象都是相互依赖的:一个时代的宗教和哲学的倾向;其文学和艺术的创作;其技术与其政治经济制度,并不只是并排而立,而是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由相互作用的过程联系在一起,通过这些过程,某一部门的任何深刻的变化都与其他部门的相关变化相伴随,或者在先,或者在后,或者碰巧同时发生。孔德的实证方法,是归纳法的先导,曾被看作是得出一般结论的唯一合适的方法,然而,一旦从特定经验中得出一般结论,它可以按照演绎法加以检验。关于经济学,孔德对其加以批评,认为经济学存在本身破坏了前者,而经济学的方法则不能满足后者。

接下来我们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实证与规范问题。在多数学者当中,尤其是受到西方现代经济学教育的学者中,存在一种判断,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方法论上强调的只是规范分析。其实,马克思本人并不是这么强调,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同等地对待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方法,马克思主义者只会明确地反对实证主义。马克思当年,还没有实证分析这个方法论术语。但是他显然十分重视我们今天所说的对事实的分析。在《资本论》第一卷的序言中他宣称:“物理学家是在自然过程表现得最确实,最少干扰的地方考察自然过程的,或者,如有可能,是在保证过程以其纯粹形态进行的条件下从事实验的。我要在本书中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到现在为止,这种生产方式最典型的地点是英国,因此,我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在《资本论》这部叙述资本主义运行内在机理的学术著作中,主要阐明历史过程的“是”与“将是”,而几乎没有叙述关于“应是”的命题。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推断他是排斥规范分析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多的仅是去诠释马克思的经济著作,当然在方法上也更多的使用的规范的定性分析方法。表现出的这种过多倚重甚至迷信规范分析方法的原因,其主要根据大多是马克思《资本论》中的那句话,即“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代替”。将马克思的这句话理解为马克思经济学只是提倡和注重规范分析,是不对的。准确地说,“抽象力”,或曰抽象分析并不否认实证分析,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抽象,是逻辑的最高层次。马克思历来也很重视实证分析,他的经济研究实践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凡是了解西方经济学说史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与英国的斯密、李嘉图,法国的魁奈、西斯蒙第以及德国的李斯特等同时代的经济学家相比,马克思是经济大师中运用定量分析最多和最好的典范,如马克思对分工、生产、交换、市场、利润、利息等范畴的考察和分析是相当实证的,《资本论》在数学方法上,除了运用简单的加减乘除之外,还有比例关系、函数关系、不等式以及众多的统计图表。有人甚至认为:没有数学,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三、两个方法论隐喻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启示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对西方经济学理论采取了全盘否定和排斥的态度,这是不正确的、片面的。改革开放以来,对于西方经济学完全否定和极端排斥的片面倾向得到了纠正,西方经济学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普及,在经济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问题上,出现了另外一种片面倾向,这种倾向把西方经济学特别是主流经济学当作惟一科学的经济学理论。基于上述两种倾向的存在,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成为我国经济学者长期争论的热点问题,并有大量的论著问世。“两个范式之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今天的现实状况是,马克思经济学越来越受到忽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和教学中存在一下一些突出的问题,“经济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高水平的教员比较缺乏……,重视西方经济学而忽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倾向仍然比较严重”。

与自然科学不同,经济学是有阶级性的。无数的事实说明,经济学家在研究、解释和试图解决经济问题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特定的阶级立场,代表和维护特定的阶级利益,接受反映特定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采取符合特定阶级利益的价值判断。“一般地讲,经济学家们所持的价值观念,就是在其所生活的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他们的专业能力……在于能够很好地理解一种经济体制是如何在不同的制度框架下正常运行的”。凯恩斯也曾公开表示:“如果当真要追求阶级利益,那我就得追求属于我自己那个阶级的利益。在阶级斗争中会发现,我是站在有教养的资产阶级一边的”。意识形态是系统地直接反映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以及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思想体系。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属于意识形态。例如,伦敦大学奇克教授说:在西方国家,不仅“宏观经济学难于同政治分开”,而且“在微观经济学中充满了意识形态的东西”。意识形态作为社会历史现象,作为一定阶级意识、价值观念系统的集中表现,它们体现着各种不同的利益、需求和目的,其中有的妨碍人们达到客观的科学认识,有的则需要和有利于客观的科学认识。J.C.豪尔绍尼认为“价值判断经常在经济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它们影响着经济学家所作出的政策建议以及他们对不同经济组织体制的优缺点所作出的判断”。

经济学方法论 三年来的学习总结

其实这篇文章基本是接着上一篇《微观经济学教材浅介》,但是在坛子里看到某位大牛的文章后决意东施效颦,所以把题目改成了这个样子,当然,大牛读得是econ的phd,我是math 的under,这个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所以希望大家权当经验交流,小生谢过了。 为了不使我的上一个帖子成为太监,我还是首先继续介绍我读过的一些经济学教材,希望对大家的经济学学习能够有一定益处。在版上经常看到有同学询问几本教科书之间的优劣,或是同一本教科书之间的版本问题,抑或是询问该读原版还是翻译版的问题。在我看来,有一个好的指导自然好,但是事实上读书这个事情是需要一定的量的积累的,还有就是同一本书要不停的过遍数,古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我在大学里感受深刻,因为我学的很多课程没有什么参考书供选择,大部分情况下只有一本教科书,书后有一些习题,那么就只有一遍一遍的看了。话说回来,我的意思是,大家其实没有必要在我上面指出的后两类的问题上过分纠结,比如平狄克的教材,人大就出过至少两版,都摆在那里,其实读哪一本都好,只要读完了,就一定有收获,如果硬要在读之前就希望给这些不同的版本分出个高下,个人认为过于功利了,不适合经济学学习, 好,言归正传,在介绍完初级教材之后,继续介绍中级教材,其实这才是我一开始写作的初衷,但是如果单写中级有限的有些单薄,所以另开了帖子写初级。 1.V arian《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这本书是光华和ccer的考研参考书,同时也是不少院校财经专业的参考书,在群众中口碑最好,知名度最高,这个从其兴盛不衰的D版就可以看出来,光我自己就买过两种D版,一种纸比较光滑,书整体比较薄;另一种是今年见到的,仿轻质纸做的,书比较厚,但拿到手里比较轻,前一种印刷错误比较多,不太推荐,后一种还没细看,不好评价。这本书是那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黄皮经济学参考书系中的一本,这本书因为读过的人太多,所以我不想用太多笔墨,如果一言以蔽之,那么就是——必读。至于其特点,你只要认真读过一遍,就绝对能明白。这里要说的其实是它的配套参考书,官方有两本,都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的,一本黄皮,一本蓝皮,我看过,差不太多,有些题很有意思,比较注重考查经济学思维,值得一做。 2.尼科尔森《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拓展》,这书的名气可能比现代观点稍差一些,主要是它的数理推导比较严密,一开篇就是数学基础,而且提了很多中级教材忽略的加边海赛阵等内容,足见作者治学之严谨。这本书习题很好,很规范,考研的同学可以做一做。这本书有个版本问题,第六版是比较厚的那本,土黄色封面,第九版是红色封面,第六版是朱宝宪老师译的,新版是他儿子译的,我推荐英语一般的同学看第六版,好一些的直接看北大出的9ed的影印版。 3.平狄克和鲁宾菲尔德《微观经济学》,一个是MIT斯隆的教授,一个是Berkeley哈斯的教授,出的书一定不差,这本书我是大二上看得,看的是第四版,人大出的,个人认为无论从作者的文笔,还是翻译的文笔,都算一流,这个教材行文非常流畅,看着很舒服,唯一的缺点就是量化的例题及习题比较少,不适合应试,所以如果单纯应试,不推荐看这本书,但如果为加强经济学功底,很值得一读。 4.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这书早年好像是ccer的参考书,后来为了避嫌就去掉了,但是很明显有偏数理的倾向,整体内容不错,个人认为尤以第十六讲为最佳,我看过很多中级教材介绍GE的内容,但是平老师写的最好。遗憾的是这本书关于博弈论虽有三讲,但内容还是有些单薄,有很多同学说十三讲之后看不明白,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踏下心来看,总想着会不会考,会不会考,如果抱着这个心理,我觉得是无益于经济学学习的,中心做微观的老师很多,这两年题目明显有倾向于不完全和不对称信息的内容,那么十三到十五讲都是值得一看的。 再次康桑阿米达……music……

(全英文论文)结构隐喻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1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英语毕业论文)分析《等待》的悲剧 2、(英语毕业论文)浅论《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的心里分析技巧 3、(英语毕业论文)中美大学生课堂讨论话语性别差异对比(开题报告+论文) 4、(英语毕业论文)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现代性意识(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5、(英语毕业论文)The Tragic Life of Blanch and its Cause in A Street Car Named Desire 6、(英语毕业论文)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 7、(英语毕业论文)汉英翻译中的多余词现象 8、(英语毕业论文)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论文) 9、(英语毕业论文)试论《出狱》中“房子”的意象(开题报告+论文) 10、(英语毕业论文)电影《海上钢琴师》的浪漫主义解读(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1、(英语毕业论文)《红楼梦》两英译本中习语翻译的比较 12、(英语毕业论文)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及研究 13、(英语毕业论文)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爱情讽刺 14、(英语毕业论文)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15、(英语毕业论文)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Title 16、(英语毕业论文)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以《荷塘月色》英译本为例 17、(英语毕业论文)中西方婚姻观的差异 18、(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ranslation 19、(英语毕业论文)追寻荆棘的女人——浅析《荆棘鸟》中梅吉的形象 20、(英语毕业论文)浅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的叙事技巧

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讨论了经济学方法论中科学研究的逻辑;规范与实证;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溯因、归纳与演绎以及长期与短期等方面的基本问题。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讨论了经济学方法论中科学研究的逻辑;规范与实证;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溯因、归纳与演绎以及长期与短期等方面的基本问题。 【提纲】 小序 一、科学研究的逻辑 二、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三、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四、归纳、演绎与溯因 五、长期与短期 六、结论 “经济学方法论”是一个很大的题目,非一篇文章能够说清楚。在国内,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出版了许多经济学方法论的著作(注:这方面的专门译著,如马克·布劳格著:《经济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经济学方法论译丛》。中国学者的专著,如韩永进:《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另外,在许多著作中也有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专门章节,如张宇燕:《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章;黄少安:《产权经济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章.)。“经济学方法论”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有人分为两个层次,也有人分为三个层次(注:关于经济学方法论两层次的划分见石土钧为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中译本所写的“译者前言”,见《经济学方法论》,第13页;经济学方法论的三层次划分见黄少安(1995),第8页.)。这两种不同分法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都把具有哲学意味的一般方法论看作是最高层次,这首先涉及科学是什么或科学研究的逻辑问题。本文主要对科学研究的逻辑、规范与实证、方法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溯因、归纳与演绎、长期与短期等基本问题进行讨论。 本文之所以选择这五方面,是由其重要性决定的:科学研究的逻辑属于科学哲学问题,回答的是“经济学如何才能够成为科学,或者从何种意义上经济学才是科学”的问题;规范与实证涉及到经济学研究的性质,是单纯的解释、描述,还是涉及价值伦理;方法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涉及到认识问题的视角;溯因、归纳与演绎涉及到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内容;长期与短期会影响人之行为,在经济学研究中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研究的逻辑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的“前言”中对“知识”作了区分。他指出,古希腊哲学分为三个部分:物理学、伦理学和逻辑学,人们对这种分类只能加以补充,而很难再做出进一步的改进。全部的理性知识可以分为质料的和形式的。形式的知识,只涉及知性的形式,涉及理性自身,涉及思维的普遍规律,而不涉及对象的差别,这种形式哲学被称为逻辑学;而质料哲学按照所研究的对象及其所服从的规律,又可以分为两种:物理学和伦理学,物理学是关于自然规律的学问,而伦理学则是关于自由规律的学问。(注: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马克_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郭钰

[英]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经济学方法论》一书围绕“经济解释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展开,也就是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之间的确切关系是什么,这是本书最吸引我们的问题。全书大致分为四大板块:望而却步的科学哲学、从波普到新的异端、经济学方法论的历史以及最后的结论部分。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并剖析了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历史、不同学者对于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观点以及实证主义与规范主义的关系。文风简洁大气,逻辑思路非常严明。 作为一名研究生,广泛的深入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我们了解、掌握经济学知识、进行经济研究及创新非常重要。本书不仅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经济学方法论的历史、观点、方法,同时也对我的研究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我想着重谈两点关于本书的见解:一是关于证伪主义的思考;二是关于本书的结论以及对我研究写作的启示。 布劳格的经济学方法论是证伪主义方法论的捍卫者,证伪主义思想成为贯穿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的中心论点。甚至可以说他确定了上世纪80年代方法论研究的大部分议程,把波普尔证伪主义推向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者议论中心。所谓证伪主义,是英国哲学家K.波普尔创立的科学哲学理论。波普尔从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理论来自对经验归纳的观点出发,把科学理论看作是普遍命题,认为科学理论不断通过有限的,个别的经验事实而被证实,但个别的经验事实都能证伪普遍命题,即如果根据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假的,其前提必假。在他看来,一种理论所提供的经验内容愈丰富、愈精确和普遍,它的可证伪度就愈大,科学性就愈高。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之所以吸引经济学的运用,契合经济学这门学科方法论上的要求,原因在于证伪主义为经济学提供了一套容易接受的方法论规则,这种较简单易操作的方法论规则对于经济学家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然而经济学中的问题不同于研究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它牵涉的因素比较多,影响成分比较复杂,甚至包含个人的主观因素。因此将证伪主义引入到经济学理论当中难免有些局限之处。 1、经济学中证伪主义的困难首先来自奎因—杜恒的“不确定性”问题。该理论认为没有任何科学理论总是在孤立中被检验。经济学中“不确定性”例子比比皆是,经济学中简化人类行为的复杂性的假设,如“商品的多样性”等限制条件的非现实性;收益递减在逻辑上的不可证伪性;消费者选择理论的完全性假设,在逻辑上可证伪但在实践上的不可证伪。 2、证伪主义方法论遇到的第二个困难在于主流经济学家没有严格执行证伪主义标准,只会保护理论免于受证伪,采取防卫性的方法调整理论的假设或使用范围。现代经济学家把波普主义描述为难以吞咽的烈药,因为一旦证伪主义被严格的应用到经济学论证当中,许多经济学理论将无法存活,最后的结果就是防卫性保护。波普尔给予经济学家在众多理论中提出建议:选择那些最可证伪的命题,并试图去证伪它,如果该命题没有通过检验,就抛弃它。显然波普尔本人也在逃避这一点。 3、证伪主义方法论过于武断,即一次证伪成功便将该理论抛弃。如果将一种理论引入到时间序列当中,我们无法轻易地因为一次证伪而将它全盘抛弃,因为当

浅析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

浅析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 作者李雷 学院投资工程管理学院 专业国民经济学(投资经济)年级2016 学号2016100046

摘要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而发展经济是世界各国所主要关注的问题。因此经济学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要发展经济学就必须完善经济学方法论。在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先是完全排除了西方经济学理论,到重新开始认识和学习并接受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到现在我们逐渐与西方经济学理论接轨并展开对话。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经济学方法论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当前的基础上,我们应继续努力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理论,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方法论理论框架,更好地指导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发展 I

目录 1.经济学与方法论 (1) 1.1经济学简介 (1) 1.2经济学方法论 (1) 1.3中国经济及经济学方法论发展现状 (2) 2.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 (3) 2.1经济学方法论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 (3) 2.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是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础 (3) 3.对中国经济学方法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4) 3.1加强经济学理论学习的意识 (4) 3.2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在中国经济学的指导地位 (4) 3.3客观合理地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 (5) 4.中国经济学方法论进一步发展的研究意义 (5) 4.1理论意义 (5) 4.2现实意义 (5) 5.总结 (6) 主要参考文献 (6)

浅析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 1.经济学与方法论 1.1经济学简介 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学主要指的是西方经济学。这是因为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主要由西方国家学者推动,是现代经济学的各主要流派的奠基者。西方经济学主要包括:企事业的经营管理办法和经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等。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上产生过:古典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学派和新古典综合派等诸多流派。其在发展过程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资本主义国家人民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为资本主义制度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提供政策建议。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整个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对它持否定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我们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当然还要考虑到国情的差别。我国在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经济波动及与此相联系的就业与失业问题、价格水平及与此相联系的通货膨胀问题、经济增长问题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问题上可以运用。 1.2经济学方法论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即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①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体系或系统,通常涉及对问题阶段、任务、工具、方法技巧的论述。方法论会对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并最终提出较为一般性的原则。方法论也是一个哲学概念。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方法论是普遍适用于各门具体社会科学并起指导作用的范畴、原则、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总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中经常提到方法论这个概念。 经济学方法论从学者们对经济学的研究中产生,是对其方法的系统概况,同

论英语习语中的隐喻

一、引言 隐喻传统上属于文学和诗学研究的范畴,近年来随着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隐喻研究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活力。 作为英语语言精华的习语,其数量可观,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是英语词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思维方式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英语习语在人们脑海中形成的意义往往是十分委婉而隐蔽的。因此,人们在学习习语时不能仅仅记住并模仿运用,还应该了解习语的深层结构,特别是英语习语中的隐喻意义,从而培养和提高创造性地使用英语习语的能力。 二、理论知识简介(一)关于隐喻的基本知识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三种主要理论。 “西方最初的隐喻研究发源于古典修辞学……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还分别开启了西方隐喻研究的浪漫主义与古 典主义传统。”[1]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和《修辞学》两部著作 中提出了隐喻的定义,并论述了隐喻的种类、性质及其作用。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的隐喻研究处于相对低潮,当时的隐喻被认为是一种表达风格,失去了其哲学意义。16至 19世纪的隐喻研究在前一阶段积累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 步发展。研究者们以诗学领域的研究为突破口,为20世纪隐喻研究奠定了基础。20世纪上半叶隐喻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语言学上,20世纪下半叶的隐喻研究呈现多元化趋势,在语言学、诗学、认知哲学等各个领域都成绩斐然。其中布莱克发表的《隐喻》一文成为隐喻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正是从布莱克开始,隐喻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 注。” [2]西方隐喻研究史上先后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理论:比较论(comparative theory )、替代论(substitution theory )和互动论(interaction theory )。 比较论的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基本模式为A 是B ,认为“隐喻可以看成缩短了的明喻”,[3]表达的意思为“A 在某些方面像B ”。替代论的基本模式也是A 是B ,但在这一模式中,一个陌生的词代替了自有的词,即表达的意思为A 是C 。对比较论的质疑导致了互动论的产生,这一理论是由布莱克在理查兹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布莱克认为“隐喻性的陈述并不是对形式上的明喻或其他本义陈述的替代,它有着 自己独特的作用和结果。” [4] (二)关于英语习语的基本知识 习语是英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精华所在。每一条习语似乎都有自己特定的形式,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使用禁忌,这就要求使用者正确把握其意义。 1.英语习语的定义 对于英语习语的定义,历来不同的学者都曾做过总结。有的学者强调习语构成词的数量;有的学者强调习语结构的固定性;还有的学者强调习语语义的单一性,但总结起来,我们可以说,“习语是结构相对固定的词组或短句,它的意义不 是其构成词各意义的简单相加。” [5]2.英语习语的来源 英语习语是英语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和历史实践中积累下来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特殊表达方式,其来源涉及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 有的习语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习俗。这类习语是人们根据自身生活和工作经验总结而成的,反映了社会传统和习俗,如表示“死”的委婉表达“kick the bucket ”。据说旧时人在悬梁自尽时常先站在一个倒置的水桶(bucket )上,然后把 收稿日期66 作者简介李玲(),山东省临沂市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大外语教学部助教,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论英语习语中的隐喻 李玲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大学外语教学部山东威海264209) 摘要:隐喻是人类语言的共有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作为语言精华的英语习语也蕴含着大量的隐喻。因此, 研究习语中的隐喻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学习者了解英语习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提高学习者的认知能力,语言思维能力及交际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习语;隐喻;表现形式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 (2008)-07-0110-02 2008年第7期(总第289期) 湘潮(下半月)2008年7月 :2008--:1982-:110

科技英语长句的结构分析与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 Study of Meta-cognitive Strategy Training and Its Effect on EFL Reading 2 从莱辛的人生经历看《青草在歌唱》 3 广告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 4 关于初中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分析 5 论美国精神在《阿甘正传》中的反映 6 “A Rose for Emily” 中 “Rose” 寓意的新解 7 从文化角度探析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 8 论营销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履行 9 从小说《德克拉》试论吸血鬼文化 10 Translation Strategy on Culturally-loaded Expressions in Prison Break 11 《支那崽》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12 浅谈数字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13 The Importa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Kinesics in English Classes in Primary School 14 Gothic Romanc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edieval Romance -- A Case Study of The Castle of Otranto 15 从贫穷到堕落——解读嘉莉妹妹中嘉莉的奋斗历程 16 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重新解读 17 中学英语教学到大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18 A Brief Study of Rhetorical Devices Employed in President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tactic Structure 19 废墟之鹰——《永别了武器》中亨利形象之分析 20 英汉广告文化和翻译 21 论《儿子与情人》中 “花”的象征意义 22 What Made Her Yield to the Reality—An Analysis of Sue in Jude the Obscure 23 功能对等理论在新闻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24 Two Trapped Roses—A Comparative Study on Emily and Miss Havisham 25 海丝特白兰—清教时代的新女性 26 英语会话中间接拒绝语的语用研究 27 从归化异化的角度看《围城》中隐喻及其翻译研究 28 电影片段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9 从目的论看林语堂《浮生六记》翻译中增译法的运用

归纳主义方法论和演绎主义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体现

归纳主义方法论和演绎主义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体 现 摘要:归纳主义是归纳推理的思想方法在认识论中的系统化反映。它在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比如16~17世纪的重商主义学派、古典学派的威廉·配第、亚当·斯密,以及19世纪后期的德国历史学派,20世纪的经济计量学,宏观经济学等。演绎主义强调演绎方法是获取知识、建立理论的基本方法。许多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派在研究方法、理论内容等方面都体现出归纳主义方法论的基本主张,比如,重商主义学派,古典学派的威廉·配第、亚当·斯密,以及19世纪后期的德国历史学派,20世纪的经济计量学,宏观经济学等。 关键词:归纳主义重商主义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德国历史学派演绎主义重农主义李嘉图西尼尔奥地利学派 一.归纳主义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表现 归纳主义认为,科学始于观察,观察是建立理论陈述的基础。它是归纳推理的思想方法在认识论中的系统化反映,它强调观察和系统地经验总结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归纳主义主张把知识的获得、科学理论的形成等都惟一地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认为只有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得到的知识才是可靠的。它要求在观察时摒除头脑中一切先入为主的见解,反对在进行观察、实验之前对观察对象的性质做出任何预先的判断。[1] 归纳主义方法论对经济学家们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起到重要的影响。许多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派在研究方法、理论内容等方面都体现出归纳主义方法论的基本主张,比如,重商主义学派,古典学派的威廉·配第、亚当·斯密,以及19世纪后期的德国历史学派,20世纪的经济计量学,宏观经济学等。 重商主义是16~17世纪封建主义解体之后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重商主义抛弃了西欧封建社会经院哲学的教义和伦理规范,开始用世俗的眼光,依据商业资本家的经验去观察和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它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初的理论考察。重商主义理论和归纳主义出现在同样要求摆脱几千年来宗教圣典对人们的思想束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它使科学面向生活,使重商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带上归纳主义色彩。早期的重商主义,主要通过经验总结来提出自身的理论见解和政策主张。通过总结商业资本的经营实践,来反映在获取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客观规律,把人们对经济活动规律认识的来源定位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之中,开始了以实践经验为基本来源建立经济理论的时代。 威廉·配第是最早使用归纳方法的英国经济学家,他第一次系统地讨论了经济学的方法论问题,并运用归纳的方法认识经济现象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方法论方面,他认为社会发展有其客观的自然规律,他力图应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来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不仅把研究的对象从流通领域转向了生产领域,把劳动和土地看作是财富的本源,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联系,而且通过对大量统计资料的分析,探讨了资产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在商品的价值、价格、货币以及工资、地租、利息和低价等问题上提出了独创性的见解。[2]他的经济学著作在论述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主要经济问题时,力求探索经济现象产生的自然基础。他以培根所创始的经验科学的方法(即依据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等方法)为根据,提出“对于人口、土地、资本、产业的真实情况的认识方法”,用计量作比较,用数字作语言,阐明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规律,写出《政治算术》这本名著。配第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则是要说明经济现象的一般规律,他要解决的问题比重商主义更深一步。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亚当·斯密继承配第的方法论传统,建立了古典经济学,他的方法表现出二元特征,即科学抽象法和现象描述法并存。斯密研究方法的二重性是同他的二重的研究任务相联系的。“一方面,他试图深入资产阶级社会的内部生理学,另一方面,他试图既要部分地第一次描写这个社会外部表现出来的联系,又要部分地为这些现象寻找术语和相应的理性

经济学方法论

DUFE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探讨 学号: 专业: 姓名: 教师评阅意见: 论文成绩□95 □90 □85 □80 □75 □70 □65 □60 □60以下

摘要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经济学方法论的问题,通过介绍经济学方法论的内容以及和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得出经济学方法论的意义以及方法论对经济学未来的影响。 本文共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经济学方法论; 第二部分介绍了经济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应用这两种分析方法; 第三部分是介绍经济学方法论和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本文主要是从哲学、历史学和其他社会学科的关系为出发点; 最后一部分是介绍经济学方法论意义以及方法论与经济学的未来,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对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经济学方法论实证方法规范方法社会学科

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探讨 方法论是一个博大的领域,充满着激烈的竞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时俱进。它包容着批判主义精神,从事方法论研究,自然要富有批判态度,所有问题都可以争鸣,这一点也是所有科学活动的共同特征。 一、什么是经济学方法论 方法论涉及的是经济学中的基础性问题,是经济学原理的“平台”。它提供了一个范式,我们可以运用这个范式探讨现代经济学中的一系列重要论题,诸如,经济学何去何从,经济学的局限性,经济学阐释的可能性,经济学是否呈现多样性,经济学是否正朝着结构主义的方向演变,等等。 二、经济学方法论的内容 经济学本质上属于社会科学,是经济学家面对经济理论难以消解的现实,视图提出自己的尝试性解释,也是作者的主观认识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认识和把握。经济学方法论在发展过程中深受西方科学哲学的影响。经济学方法论属于哲学的认识论范畴,主要探讨经济学知识的性质、认识论地位以及获得途径等问题。严格意义上讲,方法论属于哲学的范畴,经济学方法论为经济理论构建提供了方法上的哲学观,即方法论哲学。张五常认为,“经济学方法论”应该叫“科学的方法”,“因为科学方法论在经济方面与其他科学是相同的,所以要笼统的说一说,不应该分门别类”,“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因而适用于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均适用于经济学研究。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除了仍然用演绎方法和归纳方法外,经济学家还把经济学的研究区分为实证的研究和规范的研究,相应地经济学的方法可以区分为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 实证方法是在既定的评价标准的前提下,考察经济活动中的一定的因果关系。它所解决的,是“这是什么”或“这不是什么”之类的问题。以经济增长为

试论隐喻能力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

2012年第·6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 总第131期 Jun2012 [摘要]论文探讨了隐喻能力的定义,提出可以通过掌握多义词学习、谚语和习语的理解、文化教学和语篇分析来提高隐喻能力,进而更好地促进英语词汇学习。 [关键词]隐喻能力;词汇学习;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6-0145-02试论隐喻能力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 蒲婷艳 (华商学院,广东增城511300) 词汇是语言的信息载体,是语言不可缺少的有机组 成部分,在英语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的英语词汇大概以500000个来计算,与此同时,大量的新词汇又被创造出来描述人们遇到的新事物、新经历。但是这种扩大不是任意的,是建立在人隐喻认知方式上的。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隐喻在词汇的形成和演变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有必要将认知隐喻理论引入英语词汇学习,从认知视角学习词汇,以培养隐喻能力,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一、隐喻能力的内涵 对于隐喻能力的内涵,国内外语教育研究者给出了的阐释。littlemore对隐喻能力作了详尽且合理的探讨,将之定义为四个方面的能力,即英语产生的独创能力、理解一个隐喻多层含义的能力、正确理解原创性隐喻的能力和轻松、准确、及时理解隐喻的能力。我国学者胡壮麟曾指出:“对隐喻能力的掌握是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可见,隐喻能力是学习者学习语言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学习者是否掌握一门语言的重要标志。在以往的语言学习中,许多学习者没能意识到隐喻在思维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隐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映合规律认识不足,简单认为这类现象是理所当然的,没有加以分析就推入到惯用法或固定搭配当中,死记硬背,导致背而不熟、记而不牢、用而不活。 二、隐喻能力的培养 隐喻是通过始源域的具体概念来认知目标域的抽象概念的一种映射。人类总是参照具体、较熟悉的始源域来认识和理解另一个抽象的、不熟悉的目标域,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推理模式,并形成了概念认知的隐喻对应。有了概念隐喻及其通过映射形成的对应,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认知、理解词汇。所以从理论上说,隐喻的认知功能对词汇记忆和理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为词汇的隐喻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 1.学习词义,培养隐喻能力意识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英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英语中很多词汇的词义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经隐喻的催化作用,又有了一些新的含义,如“头”(head)本义是身体上部的头骨,包括了口、眼、耳、鼻和脑,可以引申为抽象意义的某个位置或地方的领导(the head of a state,the head of a government etc.),又被引申为物体的顶部或上端(the head of a pin,the head of a mountain),还可以用来表示空间概念(the head of Mississippi)。 这些引申意义是如何从一认知领域映射到另一所想表达的事物的认知域的呢?头的位置处于身体的上方,它是我们智力的起源,组织和控制着我们的行为和思想。我们利用事物的相关性进行联想,“the head of Mississippi”可能指的是密西西比河在地理位置上最高那个点,如果我们在这个最高点切断了水源,其他的地区就会干旱然后消失。这与人体的头部和其他身体部分关系是一样的。当我们直立的时候,头是身体最高的部分,如果把头切断了,其余的身体部分也会随之死亡。由此我们可知,隐喻普遍存在于英语词汇中,除了一词多义外,英语词汇中各种构词法,如前缀、后缀、派生及合成等都具有一定的隐喻性。我们在词汇学习过程中要重视隐喻在语言中的普遍性以及抽象概念表达的隐喻性,不断地培养隐喻意识,进而生成外语的自学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 2.注重西方习语,培养隐喻能力 不同语言的习语提炼自不同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对于二语学习者而言,理解和正确使用习语都是很大的挑战。 表1英汉习语对比 众所周知,牛的胃是很大的,所以我们用牛饮来形容可以容纳很多水。但是西方国家却不这样认为,他们 145 ··

英文小说中隐喻的汉译

英文小说中隐喻的汉译 摘要:隐喻常常在文学作品中用来表情达意,是文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因此,隐喻相应地在文学翻译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隐喻翻译效果的优劣对整部作品译文质量和艺术效果有着很大的直接影响。本论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理解隐喻,探索英文小说中隐喻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隐喻;英文小说;翻译方法 一、引言 在文学作品中,隐喻这种修辞手法表达出的语言比平铺直叙更有文学色彩和感染力,与此同时读者可以获取更多的想象空间,因此隐喻性的语言往往成为作者传达情感、展现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隐喻相应地在文学翻译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隐喻翻译效果的优劣对整部作品译文质量和艺术效果有着很大的直接影响。对于文学作品的译者来说,能否在准确翻译原文的同时成功地传递出隐喻的含义,使读者能够正确地理解原文的喻意,也成为翻译作品传神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隐喻的定义和要素 (一)隐喻的定义 人们对隐喻的传统看法是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是一种替代或者比较的方式,也是一种语言现象。隐喻没有指明两个事物的共同点,而是用一个具有形象意义的词来直接称为。隐喻和明喻不同,它不用like或as表示出来,而是进行隐藏的比较,所以又称暗喻。表达方法通常为:A是B。 (二)隐喻的要素 隐喻有三个要素:本体、喻体和喻义。本体是对喻体比喻的对象,喻体用来类比本体,基本上是人们所熟悉的人或物,喻义是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共性。想要充分的理解隐喻,需要明白本体与喻体的类似性是意义转换的前提,喻体的性质在阴雨中映射到本体上面。 三、英文小说中隐喻的翻译 纽马克 (Newmark) 指出:“隐喻的翻译展现了翻译家们各种选择方式,因此对隐喻的翻译是所有语言翻译的缩影,在对隐喻翻译的时候,译者可以可以考虑以下因素:(1)隐喻可否保留,(2)如何传达喻体形象(转换或放弃),(3)修辞手法的表现方式,(4)隐喻的含义应该清楚的表达。基于上述因素,在翻译隐喻的时候,译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直译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和人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不同的文化具有相似性,所以不同的语言也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基于这些相似之处,人们往往会选择相同的相同的喻体。在这种情况下,直译可在例如一个好的翻译方法,即在翻译中,喻体形象和修辞意义以及隐喻方法都可以保留。例如:The ghostly winter silence had given way to the great spring murmur of wakening life. This murmur arose from all the land, fraught with the joy of living. 译文:那阴森可怖的严寒寂静让位于复苏万物的伟大春天的低语,这种低语来自整个大地,充满着生活的欢乐。在英文原文中,春天被比作人的“清醒”和“低语”。直译既保持了本体的形象和特征又表达出原文的意思。 (二)转换 有的时候汉语和英语之间虽然有共性,但是对隐喻直译会比较生硬,容易让读者迷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转换成明喻,使喻义更加清楚易懂。如: She

科技新闻英语中隐喻的应用特点

科技新闻英语中隐喻的应用特点 发表时间:2010-10-18T08:36:29.937Z 来源:《学园》2010年第7期上供稿作者:孙洪英[导读] 隐喻不仅存在于文学及日常语言中,随着科技的发展,隐喻也被广泛应用于科技英语文本中。 孙洪英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隐喻不仅存在于文学及日常语言中,随着科技的发展,隐喻也被广泛应用于科技英语文本中。本文总结了 2009的 VOA慢速科技英语,探讨隐喻性语言在科技新闻中的应用特点。 【关键词】科技新闻隐喻特点 【中图分类号】 H31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810(2010)07-0041-01 【Abstract】As EST is increasingly more and more developed, metaphor not only occurs in literary language as well as in precise 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discourses. The author favors to choose VOA of 2009 to explore the features of metaphor in EST News. 【Key words】Technology News Metaphor Features 科技英语作为科技语言的一个分支,隐喻必然在其词汇和表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新词根据隐喻机制被创造出来,人类根据隐喻用其较为熟悉领域的经验来说明和解读较为陌生领域;另一方面,隐喻促使科技术语的词义和用法得以扩充和拓展。此外,新闻还要满足以下几点:(1)大众性。新闻刊物是大众传播的媒介,其语言须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水平;(2)趣味性。不仅要求报道内容,而且语言要适应读者的爱好和阅读习惯,新词和临时生造的词可使文章更加活泼生动;(3)节俭性。它是精炼语言的重要手段。 一外形相似 White House officials also say Mr. Obama will go to Capitol Hill on Sunday to meet with Democratic lawmakers on efforts to advance health care reform.(Dec 9) 白宫实际就是美国政府,由其建筑的颜色而得名。 二位置相似 1.Competition to work at a top hospital can be fierce.(Jun 2) 2.One of the scientists says the past six years have shown the lowest Arctic sea ice cover ever measured.(Nov 26) 3.Unemployment is rising and will likely reach a historic peak of nearly 10 percent next year.(Sep 18) 4.H.I.V. is short for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he experts say estimates of new H.I.V. infections are down by about fifteen percent in Africa, south of the Sahara Desert. And, new infections have decreased almost twenty-five percent in East Asia.(Dec 8) “竞争是方向”、“权利是方向”以及“疾病是方向”,人们很容易理解高为优秀,高为竞争激烈,高为病情严重。 三结构相似 1.NTT DoCoMo is pouring billions of dollars into building a 3G empire that it hopes will eventually spread across the globe.(Sep 18) 2.Scarpetta said:“Part of the stimulus packages have been additional resources for labor markets and social policies.”(Sep 1 投资一个新的领域类似建立一个新的帝国,一系列的措施类似一个完整的包裹,这些人们熟悉的语言恰好满足了新闻的特点,大众性、趣味性。 四功能相似 1.The humble algae could lead be a revolutionary tool in the battle against climate change.(Sep 4) 2.OECD unemployment division chief Stephan Scarpetta says the number of jobless among the OECD’s 30 member countries is expected to climb even higher next year.(Sep 18) 3.Tornadoes form when winds blowing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meet in the cloud and begin to turn in circles.(Jun 9) 4.Satellite images show an ice bridge that held a huge Antarctic ice shelf in place recently broke apart.(May 动物也有类似于人的身份;企业的成长类似人类的运动,如爬山;自然的现象类似人类日常动作或是一种事物。 五特性相似 1.Tornadoes can also destroy anything in their path.(Jun 9) 2.Australia is preparing to introduce technology that allows algae to capture half or more of the greenhouse gases emitted by a power station.(Sep 4) 3.As well as Australia, the pioneering algae technology is also being tes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Sep 4) 4. 根据某些事物本身特性,比如温室、先行者来解释科学现象或发现,易于被大众接受本文作者尝试采用隐喻作为教授科技英语语篇的手段,挖掘学生的隐喻智力,力图探索科技隐喻成果应用于教学。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其“实用性”即语言交流的工具性,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和收听有关专业的英语书刊和文献及科技新闻,提高阅读和翻译科技资料的能力,并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本专业实际工作中所需的信息”。参考文献 [1]胡壮麟 .语言·认知·隐喻[ J].现代外语, 1997(4) [2]Kuhn, Thomas, Samuel. Metaphor in Science. In A: Ortony(eds.). 1993 [3]林书武 .国外隐喻研究综述[ 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