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水的组成

第2节 水的组成

第2节 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惠水四中刘泉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首先探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有水生成,然后从反面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推导出水的组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习到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⑴学生对生活中的水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经验的积累,不仅知道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能说出水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但对于化学角度,水属于哪一类物质以及水的组成并不完全了解,只从表面上知道水是由元素组成的。 ⑵学生在《氧气》一课中所学习的氧气的检验方法以及《元素》一课所学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是本课学习的基础。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现象的体验,但还不知道如何从现象来分析得出结论。通过电解水分组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更清晰的观察现象,学生通过分组实验验证,更容易得出结论。 ⑶通过第二单元分子和原子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原子重组的过程,但没有具体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水电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实质的具体应用,加深了对化学变化实质的理解。 ⑷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转化到水中,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利用反应物推测水的组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如何利用生成物来确定水的组成,学生不太清楚。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让水分解?水分解的产物是什么?怎样检验水电解产生的气体?水真的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等疑问?这些都是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设计理念 遵循初中化学教学具有启蒙性、基础性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参与、体验、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从而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2《水的组成》优秀教案

第二节水的组成 【内容来源】八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一章 【主题】水的组成 【课时】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电解的产物以及验证方法。 (2)了解水分子的构成。 (3)通过比较水的三态变化以及电解水之间的区别,理解物理变化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与观察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微观探析的过程,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教学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三、教学方法 1.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拓展视野→升华提高。2.用电脑动画模拟水的电解过程,并形象化地模拟微观粒子的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更易去接受和了解。 四、教学过程

要的性质 颜色无色透明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 状态常温下为液 态 水的异常现 象 4℃时密度最 大 多媒体展示“冰川”的图片。 问题:冰川的形成过程及“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 表格小组讨论 巩固练习下面关于水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水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 B. 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D. 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 关于水的电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理变化 B. 化学变化 C. 物理性质的表现 D. 产生的氧气体积较大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A. 氢气 B. 空气 C. 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D. 电解水时,与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氢气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在产生水的同时还产生大量的热,所以( ) A. 水中含有氢气 B. 水中含有氢和氧元素 C. 水中含有氧气 D.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新课小结同学们请在纸上用知识框架的形式呈现出来 选取几位同学的框架图,用投影仪进行展示,请其 他同学进行评价。回顾旧知,并画出知识框架 五、板书设计 第2节水的组成 一、宏观 1. 实验装置 2. 实验过程与现象 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两个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B.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液面下降 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体积比为2∶1 D.验证两种气体所采用的方法: 液面下降较多的直接点燃 液面下降较少的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

2019-2020学年度浙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科学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2节 水的组成练习题五十八

2019-2020学年度浙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科学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2节水的 组成练习题五十八 第1题【单选题】 “水是生命之源”,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得到H2和O2 ,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生活中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净水的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蒸馏 D、KMnO4、NaCl、汽油加入一定量水中都能形成溶液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关于水的组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水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一个水分子含有18个电子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微粒能表示一个水分子的是(图中用“”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电源后,两支玻璃管内的水面都下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接正极的玻璃管内水面下降快 B、接负极的玻璃管内水面下降快 C、两支玻璃管内水面下降一样快 D、不确定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电解水时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电解水时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C、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体积小于氧气体积 D、电解水证明水由氢和氧组成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图甲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B、图乙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02的情况下,产生的02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水的组成说课稿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南雄市新城王锦辉中学李荣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分析推导出水的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 c、了解氢气的性质。 d、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模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a、揭示水的组成有利于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b、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元素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2、难点: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水的组成。 三、教具准备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小试管、投影仪。 四、课型:新知识课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既能提高教学密度、实验的可见度,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此外,老师要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附)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电解水实验 现象:①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 ②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结论:1.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是氢气。 3.水(H2O) ? ?→ ?通电 氢气(H2)+氧气(O2) 二、水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水的化学符号(H2O) 。 三、物质的分类: 单质 纯净物 物质化合物(氧化物) 混合物

水的组成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不含水的是() A.人体 B.冰 C.铁水 D.苹果 2.有关水的电解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证明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证明了水中含有氢氧两种物质 D.证明了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3.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单质 B.水是混合物 C.水不属于氧化物 D.水是一种化合物 4.下列的水最纯的是()A. 海水 B.自来水 C.井水 D.蒸馏水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C. 冰和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D.蒸馏水既是氧化物又是纯净物 6.电解水所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A.1:8 B.8:1 C.1:2 D.2:1 7.下列水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在通常情况下,1 L水中只能溶解大约30mL氧气 B.水是无色无气味的 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D.水在1.01×105h时冷却至0℃可结成冰 8.要制得M g氢气,需要多少克水通电分解()A.1/9M g B.9M g C.8/9M g D.9/8M g 9.下列物质中,既能造成空气污染,又能造成水污染的是()A.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工业生产中的废气 C.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随雨水流人河中 D.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 10.在通电分解水的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A.元素种类 B.原子个数 C. 分子个数 D.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11.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为水中含有氧元素,所以鱼能在水里生存 B.因为水中没有氧气,所以水能灭火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12.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B.通常情况下,水是无色液体 C.在101kPa时,水在4℃时密度最大 D.无论在什么条件下,水都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13.水是纯净物的特征是() A.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B.能溶解许多物质 C.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D.电解水可生成氢气和氧气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的组成教案(第一课时)

红花中学教(学)案 总课时: 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执教人: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 单质和化合物;(2)了解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并分析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两个实验,初步了解利用反应物 或生成物来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揭示水的组成的科学过程;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启发学生思维; 认真听讲,思考问题,带着老师 提出的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我们先来学习氢气。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学生观看视频,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听讲,做笔记,回答问题。学生1:烧杯内壁有无色液体生成。 学生2:氢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全班回答: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学生板书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氢气+氧气水 阅读课本找出氢气验纯的两个步骤,并做好标记 认真听讲,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并做笔记。 学生1:有气泡产生,而且两边产生的气体体积不一样多,与负极相连的气体体积约为与正极相连的2倍;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一、氢气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氢气+氧气水 二、水的组成 1.现象 2.水氢气+氧气 3.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红花中学教(学)案 总课时:

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执教人: 我们已经知道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而对于氧气、氢气都有它相对应的化学符号,学生归纳 学生1:学习了氢气的性质; 学生2:学习了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生成氢气和氧气; 学生3: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完成相应练习。 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4: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会有

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第一课时)

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1》导学案 备课人:刘政元 【学习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3.认识分解反应,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重点、难点】水电解实验;从微观上理解化学变化。 【导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阅读课本P,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试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中加入少量的NaOH目的是_______ 也可加入_______ (2)在正极上得到的气体用______ 检验,现象是,是____气。在负极上得到的气体______ 检验,现象是,是气。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则正、负两级上得到的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 (3)根据上述事实可以得出: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旧分子________,而原子__________形成_______。 (4)水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2. 观察课本P, 水分子分解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示意图,了解什么是分解反应 。 3. 阅读课本P, 依据图示,你能获得那些信息 由此你对化学反应的实质有何认识? 二、探究学习 1.右图表示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与A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______极,B量筒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2)如果用V A和VB分别表示A量筒和B量筒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则V A:VB约等于:。(3)该实验能证明的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D.乙分子中含有一个A原子,一个B原子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A.分子重新组合 B.原子重新组合 C.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D.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三、自我小结、交流共享(5分钟) 四、达标测试 1.小兰通过计算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2.下列变化中,最小粒子是原子的是() A.水受热后气化 B.储存氮气的钢瓶爆炸 C.氧气溶于水 D.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3.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A.分子很大,原子却很小 B.分子是运动的,原子却是静止的 C.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却不能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却不可分 4.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氢气+氧气点燃水 B.水通电氢气+氧气 C.镁+氧气点燃氧化镁 D.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五、评价反思 反思:这节课内容挺多,学生不能都掌握,尤其是从微粒观解释水的电解过程很有难度,对于分子原子的认识也缺乏记忆,课堂时间不够,只好课后多做这方面的练习。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们有待解决的问题。

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新人教版

水的组成 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 1.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重点 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难点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条、酒精灯、小试管。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对,是水。从太空上观察。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种蔚蓝色物质是什么呢? 对,是水。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约34 ,所以有人戏称地球为“水球”。水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必需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引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首先,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二、推进新课 师:古人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金、木、水、火、土)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息。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继续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演示实验4-25]水的电解实验 教师先进行演示,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所示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提示](1)提示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第一节天然水和自来水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第三章说明 本章主题“走进溶液世界”是初中化学知识的重要部分。很多化学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日常生活中、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都离不开溶液。学生在前两章里接触了不少溶液,了解了溶液中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今后还将接触更多溶液。这章内容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学好这章非常重要。 本主题中,学生除了学习新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外,还将通过生活经验、对实验原理的学习和讨论加深对初三化学某些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例如: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很多物质既不是酸也不是碱,但它们的溶液具有一定的酸碱性等等。 教师在本主题的教学中要注意抓住核心的三维目标。 本主题的核心知识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水的特性、溶液特性以及溶液的酸碱性。 核心的技能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等基本操作技能。 核心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让学生课内外结合,通过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比较物质溶解性实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初步体会从定性分析实验到定量计算的特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初步形成运用化学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积极探究、重视合作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1 水 第1课时天然水和自来水、水的组成 一、设计思想 通过了解水的自然循环和水的自然净化引出自来水净化原理。知道世界水日、全国水法宣传周,感悟到节水的重要性。通过观察实验理解水的组成,掌握水分解的特征并能用分子、原子理论解释这一变化,从而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这既是对元素、化合物概念的复习,也是为今后研究物质组成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然水的自然水循环和自然净化,以及自来水净化的原理。 (2)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掌握水分解的特征,加深从微观角度分析这一反应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知道研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方法 (2)体验研究物质组成的两种基本科学方法──分析和综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世界水日、全国水法宣传周,感悟到“自来水”来之不易,节水的重要性。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水的循环和水的净化。 教学难点:水的组成。 四、教学用品 药品:稀硫酸、锌粒、水、氧气。 仪器:电解水装置、启普发生器、烧杯、酒精灯、集气瓶、木条、火柴。 媒体:多媒体电脑。 五、教学流程 1. 流程图

科学:1.2《水的组成》教案2(浙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节水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掌握检验氢气和氧气的方法。 3.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的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能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4.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理解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证明水的组成 三、教学难点 做好电解水的实验 四、教学用具 电解器、电源、火柴、烧杯、插座、多媒体(PPT)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水的分布、种类以及它的运动转化过程——水循环。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三态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有没有变成其它物质呢? 生:没有。 师:水的物态变化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变化呢?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生:物理变化。 师:对,那么水是否真的不能变成其它的物质了呢? 实验探究:水真的不能变成别的物质了吗? 师: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其实早在2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利用法国物理学家伏打发明的伏打电堆已经发现了实验结果。今天我们将踏着前人走过的足迹去感受科学研究后成功的喜悦。 (二)新课教学 师:我们先来讨论下面的两个问题: 氢气有什么用途? 氧气有什么用途? 学生分组讨论。 师:大家可能觉得奇怪,今天是讲水的组成,跟这个有什么联系了?慢慢看,等会你就明白了。)可略去不讲。 Ⅰ演示实验

1.介绍实验装置 师:我们的目的是电解水,但纯水是不易导电的,怎么办呢? 生:加入能增强导电性的物质。 师:对,所以我们还要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导电性。 2.注入水,关闭活塞,说明正负极 要求学生观察两极附近通电前后的现象,注意哪个电极产生的气体多,并观察两管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多少。 3.接通电源,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1)开始时两玻璃管液面高度如何? (2)通电后两电极出现什么情况? (3)两玻璃管内液面如何变化?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分析实验现象,完成下列问题] 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内注满水,接通直流电,观察到两个电极出现------------------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 学生得出结论:水电解产生气体,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小,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大。 师:很明显,两玻璃管内气体体积不一样多,那么大家仔细看看,他们之间的体积比大约为多少呢?生:约1:2 师:那么这究竟是哪两种气体呢?大家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那我们就用下面的方法来检验一下。 注:检验时,动作要迅速,否则会使实验失败。 [演示检验气体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2)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然后用一个干燥的烧杯放置于玻璃管尖嘴上方,观察到在干燥的烧杯中出现了------------- 师:以上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检验了这两种气体,看到了不同的现象。从我们刚开始讨论的我们可以知道氢气是一种可燃烧的气体,而氧气则具有助燃的功能。所以,大家现在是否知道了实验产生的是什么气体了呢? 生:氢气和氧气。 [学生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可以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气体是------------。

2021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2.1物质的分类课时训练

2021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2.1物质的分类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14·四川卷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A项,金刚石是碳单质,白磷是P 4 ,正确;B 项,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 2和CaCl 2 ,石英的主要化学成分是SiO 2 ,纯度 接近100%,可含少量的Fe、Mg、Al、Ca、Li、Na等元素,错误;C项,NH 4 Cl是可溶性盐,属于强电解质,HClO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错误;D项,葡萄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答案:A 2.钓鱼岛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钓鱼岛周围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是混合物,汽油是纯净物 B.石油的分馏产物是纯净物 C.石油的裂化和裂解均为物理变化 D.乙烯和苯是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有机物,它们都能使溴水褪色,但褪色的原理不相同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化合物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有机物性质与结构的掌握情况。A项,

汽油是混合物;B项,石油的分馏产物仍是混合物;C项,石油的裂化和裂解均为化学变化。 答案:D 3.2015·唐山统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 B.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胆矾均为混合物 C.石油裂解的目的是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和质量 D.明矾、纯碱等在水中因水解生成胶体粒子,都可以作净水剂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和用途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物质概念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A项正确;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氨水是氨的水溶液,这些都是混合物,胆矾(CuSO4·5H2O)是纯净物,B项错误;石油裂解的目的是获得乙烯、丙烯、甲烷等重要化工基本原料,C项错误;纯碱水解不能生成胶体,D项错误。 答案:A 4.2015·山西联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液氨、液氯、液态二氧化硫等皆为非电解质 B.电解、电泳、电离、电化学腐蚀均需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进行 C.红宝石、水晶、钻石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D.淀粉、蛋白质、纤维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非电解质的对象必须是化合物,液氨、液态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液氯是单质,不是非电解质,A项错误;电化学腐蚀不一定需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进行,而电离指的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不需要通电,B项错误;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Al2O3(刚玉),水晶的主要成分是SiO2,钻石的主要成分为C,C项错误;高分子化合物大部分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制得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从几千到几百万或更高,淀粉、蛋白质、纤维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D项正确。 答案:D

水的组成两种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1.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物质,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不过,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因此,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出发,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了本课题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 2.在本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存在的困惑也是很突出的,那就是:水通电产生的气体是不是水蒸汽;收集在小试管中的气体接近酒精灯火焰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二、教材分析 1.水的组成内容的呈现是模拟史实的研究过程,分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两步展开。在此之前首先简要介绍了氢气及其相关的性质,这既是后续学习的必要基础知识,也是模拟水组成研究的开端。水生成的部分由氢气燃烧实验和相关讨论组成,是探究水组成的开始,水分解部分是一个水电解的实验探究。 2.经过水生成和水分解两部分的实验与分析,认识水的组成已经是水到渠成,整个过程将知识的获取、科学过程的体验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融为一体,教育内容丰富,学习情景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氢气的性质及验纯的方法。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水的电解实验的观察,了解并体验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和方法,初步了解利用分解反应的产物来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通过电解水实验归纳、分析确定水的组成;对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概念的理解。 五、学习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会知道氢气的一些重要的性质。 2.认识到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准备 PPT课件、多媒体设备、集气瓶(两个)、玻璃片(两片)、试管、水电解器、直流电源、小木条等等。 七、教学流程

八年级科学上册1_2水的组成教案1新版浙教版

第二节水的组成 课题第二节水的组成第1课时:总 1课时 授课时间: 主备人 教学目标知识 目标 (1)知道水的电解后产物是氢气和氧气,知道水是由氢、氧组成。(2)了解水的一些重要性质。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理解电解水的微观 解释。 技能 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实验现象、证明水的电解产物过程。 (2)通过讨论归纳出水的重要性质。并能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3)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 目标 1、比较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和电解水之间的区别从而理解物理变化与化 学变化的实质,树立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通过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和微观本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 象能力,逐步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 教学 重点 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教学 难点 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微观解释。 主备课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说一说: (1)你对水了解多少? (2)你了解氧气吗?氧气具有助燃性。 (3)你了解氢气吗?氢气具有可燃性。(4)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吗? 思考: (1)水循环过程中,水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 化? (2转变成什么样的物质?如何来证明这些物质?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实验探究:水怎样变成其他物质? 1]方法:在水中通直流电(电解水) 2]器材:水电解器(详细介绍装置) 3]步骤:加入蒸馏水(添加8%~10%稀硫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增 加溶液的导电性) (1)通电后,电极上有何现象?--通电后,两个电极上出现了气泡。 (2)两支玻璃管内液面有什么变化?怎么解释? 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说明两支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不同,约为1∶2。 (3)猜一猜:它们是什么气体?如何来检验? 负极气体:氢气 检验氢气的方法: 用点燃的木条伸入气体中,如看到气体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则证明是氢气。 正极气体:氧气 检验氧气的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高频考点专训水的组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考点专题训练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课题:初三化学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组成 【教学目的】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重点﹑难点】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元素。 【教具】 水电解器 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水属于哪一类物质?它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引入新课 我们已会写水的化学式H2O,并知道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这个结论怎么得到的?本节要通过实验来研究水的组成。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 【阅读】水都有哪些物理性质,请同学阅读课本p.47页第二段。 【提问】1、冰能浮在水面上,与水的哪个性质有关? 2、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为什么常将瓶子冻裂? 3、高原地区烧开水为什么要用高压锅 【讲解】研究水的组成,首先要通过化学实验。 【展示】介绍水电解器及电解液。 【演示】将电解器下端的两个铂电极与直流电源相连接,接通直流电源,引导观察两电极上的现象及产生气体的体积,气体少的一管产生约10mL气体的停止实验。 【提问】接通电源后两极各有什么现象?与正极连接的玻璃管中气体和与负极连接的玻璃管中气体体积谁多谁少? 【提问】通电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如何通过实验进行检验?请注意观察。 【演示】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体积少的气体。点燃体积较多气体。

【提问】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体积少的气体有什么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用燃着木条检验体积较多气体有何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我们可以怎样来表示这个反应?请同学们写出文字表达式及化学式。 【提问】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事实,关于水的组成,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二、水的组成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 【投影】课堂练习 1、冬天,带水的自来水管容易破裂,主要原因是() A. 铁管热胀冷缩 B.铁管热缩冷胀 C. 液态水比冰密度大 D.冰比液态水密度大 2、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 水里有氢气和氧气 D. 将氢气和氧气充分混合,就能得到水 【板书】2、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投影】课堂练习 1、一个水分子的构成是() A. 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 B.两体积氢和一体积氧 C. 氢原子和氧原子 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所以通电后能产生氢气和氧气 B.水分子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C.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是,通电后,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电解水时,理论上若得到n个氧分子,同时可以得到个氢分子。若得到8mL的氧气,同时得到 mL氢气。若得到8g氧气,同时可得到 g氢气。 本节小结 1、水的物理性质。 2、水的组成: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微观分析:物质分子中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布置作业 课本P49 1,2 练习册P29 1,2,3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 二、水的组成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

第1章第2节《水的组成》导学案

第2节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 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1.水的电解 (1)接通电源后,电极上都有产生,而且速度不同。 (2)两支玻璃管里汇集了无色气体,液面降低,其中连接正极一端产生的气体比连接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 (3)负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大约是正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 (4)验证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体积小的气体是。 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产生色的火焰——体积大的气体是。 (5)水电解后生成和,说明这个变化是 变化,因为生成了。 2.水分子的构成:科学实验证明,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因此水是由_ 和_ _组成的。

1.(12分)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为极,B为极,C为,D为。 (2)图中显示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为什么? 2.(4分)证明电解水的两极产生什么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用点燃的火柴接近负极产生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B.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负极产生的气体,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 C.将正极气体通往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氧气 D.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触负极产生的气体,木条燃烧,证明是氢气 3.(4分)理论上,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但实验所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课时练习

分子和原子 1.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D.可构成分子 2.下列物质中属纯净物且是单质的是( ) ①液态氧②水③硫粉④水银⑤纯净的蔗糖水⑥铜锈 A.②③④ B.①④⑤ C.③⑤ ⑥ D.①③④ 3.水结成冰是( ) A.分子变大了 B.发生了化学变化 C.分子间的距离变了 D.物质种类变了 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二氧化锰 B.高锰酸钾 C.氧化镁 D.液氧 5.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A.有新物质生成 B.有发光放热现象 C.有气体放出 D.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于分子间有间隙且分子间的间隙可以改变,决定了物质有三态变化 B.一些物质的热胀冷缩,证明了分子间的间隙是可以改变的 C.一个水分子很小,就像一粒细沙一样不易看到 D.冰水混合的物质不是混合物 7.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C.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8.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分子的大小及质量都比原子大 9.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 10.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C.分子之间有空隙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1.水变为水蒸气,主要改变的是( ) A.水分子本身体积变大 B.水分子质量变大 C.水分子间隔变小 D.水分子间隔变大 12.一个氧分子(O2)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CO2)中,含有一样多的是( )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2节 水的组成学案(教师用) 浙教版

1.2 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课堂学习设计 [课前练习] 1.水和生命密不可分,有水的环境里才可能有生命。这是因为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生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 2.在人体中水分占人体总重的 2/3 以上。 3.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存在,另外一部分则是以固态和气态存在。 4.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能给陆地上水得到补充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主要由叶通过蒸腾作用将水散发到大气中成为气态水。 [科学探究] 一、水的电解 1.电解水的实验。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 (2)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气泡,两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 )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氢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氧气; (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负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正极; (5)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 。 2.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水 ??→ ?通电 氢气+氧气。 3.实验结论:氢气中的氢和氧气中的氧是从水中产生的,所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二、水的重要性质 [讨论] 同学们在生活实际中知道水的哪些性质? 分组讨论后,汇总填写下表。 颜色无色沸点100℃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水的组成》教案A

《水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来掌握水的组成。 2、能通过一定的方法证明水电解后的产物是氧气和氢气。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用各种感官从颜色、气味、体积等方面比较电极两端产生的气体的异同。 2、能用正确的方法证明水电解后的产物是氢气和氧气。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按正确的方法设计完成电解水的实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电解水实验知道水的组成。 2、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完成实验方案的好处。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课本,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知道水的组成。 三、教学难点 水的电解实验。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实验。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如果在水中通直流电,它将发生什么变化? 新课讲解: 一、水中通电 1、活动从问题开始,提出“如果在水中通直流电,它将发生什么变化?”的问题导入本活动。学生可以思考并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活动后,应让学生认识到:水中通直流电,水会分解成两种气体,即氧气和氢气。 二、电解水实验 1、水的导电性。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 2、电解水实验过程中,观察、比较两个玻璃管的现象。教师为各组准备电源、水管、酒精灯等所需的实验器材,实验时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实验,电解水生成的产物,从颜色、气味、体积等几个方面观察,然后再比较两极产生的气体,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3、活动后,应让学生认识到: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水会电解成跟水的状态和性质完全不相同的两种气体,它们均是无颜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的气体。 三、气体的检验 1、气体检验的实验是进一步证明电解水产物的探究活动。这一研究内容既有利于训练学生提出假设的能力,又有利于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探究能力。教学时一定要组织学生经独立思考后再提出自己的假设。 2、研究电极两端的气体。教学应从电解水实验开始,实验中应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电极两端产生气体,水管中的水被排出。分别用试管收集两个水管中的气体。 3、组织学生对两个试管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提出自己的假设,并对假设正确与否进行预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预测,并讨论。 4、学生提出假设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时学生可依托教师提供的材料想自己的办法。 5、实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清楚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现象,并思考实验的结论。 6、实验后,应组织学生描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为填写实验报告打下基础。实验报告虽然文字量少,但内容和格式一定要规范。 7、对实验结果或现象的解释和交流过程,是探究学习的重要过程。但本课不做重点训练,如教学时间允许可做简单的交流。

八年级科学上册 1.2《水的组成》教案 浙教版

1.2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教学重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元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和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物理性质 文字表示:纯净的水是无色的、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 文字体现:101Kpa,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 凝固点0℃沸点100℃ 思考:冰山浮于水面,说明了什么?答:冰的密度比水小 说明:4℃是时密度最大,为1g/cm3 二.化学性质 1.水的电解 ①实验过程:见书P7 ②实验现象:A.两个电极上出现了(气体),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B.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产生淡蓝色火焰);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木条又重新燃烧—复燃) ③V正:V负≈1:2 ④重点强调气体的检测: 正极气体:放时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氧气的检验方法;负极气体: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氢气的检验方法 ⑤结论: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文字表达式: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水的电解实验中,当直流电通过液态水时,水变成两种不同的气体: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是2 :1。实验说明水分子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就是原子。早在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就提出了原子概念。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够“看到”原子的图象 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能重新组合生成另一些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究竟由几个氢、氧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