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课程标准

信号与系统课程标准
信号与系统课程标准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课程性质:《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实施。该课程与本科生的许多专业课(例如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电路、图象处理、微波技术等)有很强的联系,是研究各类电子系统共性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具有科学方法论的鲜明特点,研究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的任务是研究信号和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要求掌握最基本的信号变换理论,并掌握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分析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目标: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建立起有关“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通信、信息处理等方面有关研究工作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练习加深对各种分析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要求: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信号与线性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法,为后续课的学习及从事实际的科研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关注基本知识与方法的应用,积极参与信号与系统实践课程,课后要做一些相关练习和讨论。

第二部分:关于教材与学习参考书的建议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吴大正等编著的《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4版)。该教材入选“十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发行数万册,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比较全面系统的高校信号与系统教材。很多高校以该教材建设精品课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同学可以进一步阅读以下几本重要的参考书:

1、郑君里:《信号与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

2、管致中:《信号与线性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3、刘泉主编:《信号与系统题解》,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4、梁虹主编:《信号与系统分析及MATLAB实现》,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5、张小虹编著:《信号与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信号与系统

1.基本内容:

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的概念;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的概念;信号的基本运算;卷积的计算。

2.基本要求:

掌握:①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的概念;②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的概念。

理解:①信号的基本运算;②卷积的计算。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信号和系统的基本概念。

难点:卷积的计算。

4.具体教学内容

具体教学内容:①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的概念;②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的概念;③典型信号及其性质;④信号的正交分解;⑤信号的基本运算;⑥卷积的计算。

第二章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1.基本内容:

系统的因果性、线性和时不变性;连续时间系统的卷积分析方法。

2.基本要求:

掌握:①系统的因果性、线性和时不变性;②连续时间系统的卷积分析方法。

理解:卷积的物理意义。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连续时间系统的卷积分析方法。

难点:卷积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

4.具体教学内容

具体教学内容:①系统的因果性、线性和时不变性;②连续时间系统的卷积分析方法;③卷积的物理意义;④卷积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

第三章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1.基本内容:

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差分方程的概念;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卷积分析法。

2.基本要求:

掌握:①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②离散时间系统的卷积分析法。

理解:①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②卷积的计算。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离散时间系统的卷积分析法。

难点:卷积的计算。

4.具体教学内容

具体教学内容:①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②差分方程及其的求解方法;③卷积分析法;④应用举例。

第四章傅立叶变换和系统的频域分析

1.基本内容:

连续周期信号的傅立叶级数表示;连续非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及其性质;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抽样定理;信号的调制。

2.基本要求:

掌握:①连续周期信号的傅立叶级数表示;②连续非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③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④抽样定理。

理解:①傅立叶变换的主要性质;②信号的调制。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傅立叶变换及其性质;抽样定理。

难点:信号的调制。

4.具体教学内容

具体教学内容:①连续周期信号的傅立叶级数表示;②连续非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③典型非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④傅立叶变换及其性质;⑤连续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⑥抽样定理;

⑦信号的调制。

第五章连续系统的s域分析

1.基本内容: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及其收敛域;拉普拉斯变换的主要性质;拉普拉斯反变换的计算。

2.基本要求:

掌握:①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及其收敛域;②拉普拉斯反变换的计算。

理解:①拉普拉斯变换的主要性质;②拉普拉斯变换与傅立叶变换之间的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拉普拉斯变换及其主要性质。

难点:拉普拉斯反变换的计算。

4.具体教学内容

具体教学内容:①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②拉普拉斯变换的收敛域;③拉普拉斯变换的主要性质;④拉普拉斯变换与傅立叶变换之间的关系;⑤拉普拉斯反变换的计算。

第六章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1.基本内容:

Z变换的定义及其收敛域;Z变换的主要性质;逆Z变换的计算。

2.基本要求:

掌握:①Z变换的定义及其收敛域;②逆Z变换的计算。

理解:①Z变换的主要性质;②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之间的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Z变换及其主要性质。

难点:逆Z变换的计算。

4.具体教学内容

具体教学内容:①Z变换的定义;②Z变换的收敛域;③Z变换的主要性质;④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之间的关系;⑤逆Z变换的计算。

第七章系统函数

1.基本内容:

系统函数H(jw)的概念;无失真传输的条件;理想低通滤波器与实际低通滤波器的逼近。

系统函数H(s)的概念;系统函数H(s)的零极点分布图;滤波器的概念;线性系统的表示方法。

系统函数H(z)的概念;离散时间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特性。

2.基本要求:

掌握:①系统函数H(jw)、H(s)、H(z)的概念;

②系统函数H(s)和离散时间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

理解:①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的概念。②线性系统的表示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系统函数H(jw)的概念;无失真传输的条件。系统函数H(s)的概念;系统函数H(s)的零极点分布图。系统函数H(z)的概念;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特性。

难点:实际低通滤波器的逼近;线性系统的表示方法;离散时间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

4.具体教学内容

具体教学内容:①系统函数H(jw)的概念;②无失真传输的条件;③理想低通滤波器;④实际低通滤波器。

具体教学内容:①系统函数H(s)的概念;②系统函数H(s)的零极点分布图;③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的概念;④线性系统的表示方法;⑤Mason公式。

具体教学内容:①系统函数H(z)的概念;②离散时间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③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特性;④应用举例。

第八章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法

1.基本内容:

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状态变量,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的基本概念;系统的状态方程与系统函数之间的关系。

2.基本要求:

掌握:①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②状态变量,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的基本概念。

理解:系统的状态方程与系统函数之间的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状态变量,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的基本概念。

难点:系统的状态方程与系统函数之间的关系。

4.具体教学内容

具体教学内容:①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②状态变量,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的基本概念;③系统的状态方程与系统函数之间的关系;④应用举例。

第四部分:教学方案简要说明

《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安排一个学期,课时计划是每周3学时到4个学时。教师根据课时适当调整部分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把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方法直接引入课堂教学过程。在有条件的地方,本课程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课程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对理论进行理解学习,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或讨论。

第五部分: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的说明

本课程由教师统一布置的课后习题作业每周一次。

成绩评定方式的主要构成及比例:理论部分(70%)+实验部分(20%)+平时成绩(10%)。

(1)理论部分

①考试分制、形式与时间:百分制,闭卷、笔试,120分钟。

②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

③分值比重:占总成绩的70%,即:试卷总成绩乘以70%的权重。

(2)实验部分

实验成绩评分标准为百分制,出勤占20%,操作占40%,实验报告40%,最后总成绩乘以20%的权重。

(3)平时成绩(主要为理论课出勤和平时作业)

①出勤占30%,

②作业占70%;

③平均成绩评分标准为百分制乘以10%的权重。

本课程考试设计主要在于考查学生理解与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的程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设计基于教学内容,但又不局限于教学内容。不过,考卷中有90%以上的考题内容与平时教学内容紧密关联。

《信号与系统》课程标准

《信号与系统》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信号与系统》 英文名称:《Signals and Systems》 二、学时与适用对象 课程总计90学时,均为理论课。本标准适用于四年制、五年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三、课程性质地位 《信号与系统》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以数学方法研究电信号与电系统的分析与求解,在现代电子类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中,起着建立数学研究方法和实际工作桥梁的重要作用。对信号与系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为学员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预修课程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电路原理》等,主修完本门课程后,学员将进一步学习《数字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等后续课程。 四、课程基本理念 1.准确把握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依据。 2.坚持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渗透素质教育、动手能力的培养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3.在具体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理论联系实际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尤为重要。由于这门课是利用数学工具来分析信号求解系统,所以在一开始接触时很多学员会不适应,将理论从实际中抽象出来需要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教学活动中,教员应该有意识地找出实际学习生活中学员可能接触到的一些例子,通过对这些

实例的分析帮助学员完成这一思想转变,从而使学员开始学会使用理论工具来分析实际问题,使理论与实际通过数学这座桥梁联系到一起。在教员的启发引导和实例教学的作用下,建立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思维模式,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教与学的结合 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在注意发挥教员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学员学习的主动性,以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就要求教员能够在这门看起来枯燥的理论课程教学中,能够让学员发现乐趣,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学中注意把一些有利于思维方式形成的问题交给学员,引起学员的注意力,教员从解决问题的思路着手对学员进行启发,调动学员的思维方式转变;适当采取一些能够让学员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的形式,比如自学部分内容然后在课堂上模拟讲课。 (3)教学方式 对于理论基础课,现有的教学手段有板书、幻灯、动画等,充分利用这些手段丰富教学实践,增强学员对一些理论基础的理解和应用,建立起学员正确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这门理工科的主干课程与生物医学工程实际工作的结合,利用可以找到的医学工程方面的实例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强化学员的知识与实践分析能力,开扩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对于学员不易理解的一些理论推导过程,结合板书推导、幻灯的演示,能够起到加深印象的效果。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信号与系统分析的模拟,使学员对于抽象理论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员自己动手的能力。 五、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与内容安排 该课程的学习力求以统一的观点来阐明信号和系统的重要概念,培养学员以系统的观点看待信号处理过程以及电子信号检测系统,使学员在关注细节的同时注重整体,能够以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本课程可以概括为两类系统(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三大变换(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和两类分析方法(时域分析方法和变换域分析方法)。本课程要求学员树立从不同角度(时域、频域与复频域)来观察信号的思想,尤其是频率域角度;全面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不同分析方法(时域法、频域法、复频域法、Z域法、状态变量法);通过习题练习与讲解以及Matlab软件进行计算机仿真等方式,加深对各种分析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8040112]四年制本科自动化专业---LabView编程与虚拟仪器设计课程标准

“LabVIEW编程与虚拟仪器设计”课程标准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者教学时数:48H 学历层次:本科课程代码:8040112 修业年限:全日制4年学分数: 3 适用专业:新能源应用技术制订人:吴印华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任选课,主要讲述LabVIEW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及实际应用的专门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LabVIEW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关键技术,了解有关虚拟仪器的创新概念、最新研究成果与实用技术。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信号与线性系统、数字信号处理。 相关课程:模式识别。 2.设计思路 (1)内容设计 根据应用型高职本科教育要求,结合电气自动化专业所面临的实际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创新创业、科学研究和岗位技术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以自动化专业学生未来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要求为导向,设计教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程序结构,数据结构,局部和全局变量,图形显示,字符串和文件I/O,数据采集,信号分析与处理,数字I/O和计数器等九个教学模块。 (2)教学设计 本课程实践性强,强调动手能力,着重训练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应用型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授课方式,以自动化专业学生未来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要求为导向,所有授课都安排在实训室进行,边做边练。鼓励学生参加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及早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较深入地理解LabVIEW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关键技术,了解有关虚拟仪器的创新概念、最新研究成果与实用技术。形成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 实验名称:函数信号发生器实验常用信号分类与观察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张志鹏 报告人:曹安琪许儒满组号: 学号2013130066 2013130056实验地点N413 实验时间:2015 年 4 月7 日 提交时间: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操作方法。 2、了解单片多功能集成电路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功能及特点。 3、熟悉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信号产生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的三种波形。 2、改变波形的频率、幅值、占空比、观察三种波形的变化,了解其中的一些极限值。 三、预备知识 阅读原理说明部分有关MAX038的资料,熟悉管脚的排列及其功能。 四、实验仪器 1、20M双踪示波器一台。 2、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一台。 五、实验原理 1、MAX038的原理 MAX038是单片精密函数信号产生器,它用±5V电源工作,基本的振荡器是一个交变地以恒流向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的驰张振荡器, 同时产生一个三角波和矩形波。通过改变COSC 引脚的外接电容和流入IIN引脚的充放电电流的大小来控制输出信号频率,频率范围为0.1Hz~20MHz。流入IIN 的电流由加到FADJ 和DADJ 引脚上的电压来调制, 通过此两引脚可用外接电压信号调整频率和占空比。MAX038 内部有一个正弦波形成电路把振荡器的三角波转变成一个具有等幅的低失真的正弦波。三角波、正弦波和矩形波输入一个多路器。两根地址线A0和A1从这三个波形中选出一个, 从OUT引脚输出2V(峰锋值)振幅的信号。三角波又被送到产生高速矩形波的比较器 (由SYNC 引脚输出),它可以用于其它振荡器, SYNC 电路具有单独的电源引线因而可被禁止。另外, PDI、PDO 引脚分别是相位检波器的输入和输出端, 本信号源没有使用。

浅谈铁路通信信号一体化技术 赵永旺

浅谈铁路通信信号一体化技术赵永旺 发表时间:2019-07-24T15:51:34.7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作者:赵永旺 [导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推动了信号系统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通信系统、信号系统以及信息化系统之间逐渐的实现了融合及组合,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这也是铁路通信信号系统发展的趋势。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查布嘎电务工区内蒙古赤峰市 025550 摘要: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推动了信号系统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通信系统、信号系统以及信息化系统之间逐渐的实现了融合及组合,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这也是铁路通信信号系统发展的趋势。在本文中,介绍了当前通信信号设备的现状,接着阐述了通信信号一体化系统结构及关键技术。 关键词:铁路通信信号;一体化技术;发展 一、通信信号设备现状 (一)机车信号与超速防护(ATP) 第一,轨道电路制式多。在当前的铁路通信系统中,通信的制式比较多,而且所采用的轨道电路制式也比较多,这种状态导致在传输信号时十分的混乱。第二,站内轨道电路电码化困难。站内电码化是一个过程,需要逐步的进行完善,不过在最初进行设计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兼容性差、协调性弱等。第三,站内干扰严重,站内轨道电路在工作时,经常会受到同频干扰、外界干扰等不同的干扰,从而导致电路经常问题。 (二)调度集中 目前,我国的铁路行业进行调度时,采用的方式为集中调度,这是一种传统的调度方式,效果并不理想,而且随着铁路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集中调度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铁路快速发展的需求。 (三)无线列调 第一,技术落后,在进行通信时利用模拟单信道,通信质量比较差,而且受到的干扰非常的严重;第二,能力饱和,我国现有的无线列调能力已经达到了饱和,因而无线列调就没有能力再进行列车控制、移动通信等业务;第三,效率低下,在专用系统中,各个部门在工作时,都是独立开展的,缺乏有效地沟通及联系性。 二、现代铁路信号 1949年后,60年来,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铁路信号也已经从零发展成为世界铁路信号的强国。今天的现代铁路信号系统,已经成为计算机、现代通信和控制技术在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应用,铁路信号的功能也从传统的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眼睛”,扩展为保证行车安全、实现集中统一指挥、提高运输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现代信号技术已成为实现列车有效控制、提高铁路区间通过能力和编组能力、向运输组织人员提供实时信息的必备手段,是铁路的“中枢神经”,是铁路列车提速与发展高速铁路的关键技术之一。 三、通信信号一体化的优势及其系统结构 3.1通信信号一体化的优势 与传统的轨道电路传送信号相比,通信信号一体化具有五大优势:第一,传输可靠性高,传统的轨道电路在传输信号时,传输者只管发送,接受者是否接到信号无法得知,而实现了一体化之后,有效的实现了双向通信,从而保证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第二,运输效率高,通信信号一体化采用的通信方式为无线通信,这样一来,在传送信号时,实现了移动自动闭塞,使运输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武县城在设备系统接收信息具有较高的实时性与准确性;第三,传输信息量大,传统的轨道电路在传输信号时,载体是铁轨,这种方式虽能传输的信息量比较小,随着列车速度与目的的不断增加,列车控制信号不断增加,而实现通信信号一体化之后,由于是无线通信,所能传输的信息量大增;第四,降低工程投资和生存期成本,信息传输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之后,所需要进行的工程投资也相对减少,信息传输不再依赖轨道电路,设备主要集中在室内与机车上,从而实现了投资的降低与故障面的减少;第五,具体有通用性和灵活性,在系统中,只需要保持原有的设备就可以实现双向运行,这样有效的保证了系统的性能和安全,由于系统中采用的是通用组件,所有未来相互独立的子系统升级或者换代时不会对列产的控制产生影响。 3.2通信信号一体化的系统结构及关键技术 从广义上来说,信号系统主要包含四层,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第一层,局(部)调度中心,该层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宏观决策;第二层为分局(局)调度中心,在该层中,包含着许多的结构,主要有调度集中、电力调度、机车调度、车辆调度、设备维修中心;第三层为安全控制设备,主要的作用就是保证安全,车站联锁、道口安全控制等都设置在该层;第四层为最低层,现场的信号机、机车信号等都归属于该层。 四、我国铁路通信、信号系统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跨越式发展,铁路通信信号作为高铁核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目前,我国铁路通信信号技术已经迈上了新的台阶,尤其是通过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我国已研发出了CTCS、TDCS、等一大批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铁路通信、信号控制系统,在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需求决定了铁路通信信号的发展方向,不仅对行车安全保障有了更高的标准,还要求通信信号技术能够实现高速铁路站间接发车作业和区间运行的自动化,提高通过速度与列车密度,大大增强高铁运营效率。 4.1铁路通信的发展方向 (1)大力发展GSM-R技术 目前我国铁路对GSM-R技术应用的还不够充分,如有的线路利用GSM-R技术参与列车运行控制,而有的线路仅将其作为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移动通信手段。今后我国应重点围绕客运专线建设,做好对GSM-R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整体布局规划并加大沿线无线网络的建设,全面推进高速铁路无线通信设备的技术进步。 (2)建设综合视频监控技术平台 为满足安全监控需要,需要建设综合视频监控技术平台,主要应用在几点:对铁路重点线路设备的监控;对客运车站重点区域的监

(完整word版)《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 通信工程教研室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研室 课内学时:54学时 学分:3 课程性质:学科平台课程 开课学期:3 课程代码:181205 考核方式:闭卷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开课单位:通信工程专业教研室,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研室 一、课程概述 《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学科平台课程,该课程的基本任务在于学习信号与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信号的属性、描述、频谱、带宽等概念以及信号的基本运算方法;包括系统的属性、分类、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等概念以及系统的时域分析、傅里叶分析和复频域分析的方法;包括频域分析在采样定理、调制解调、时分复用、频分复用等方面的应用等。使学生掌握从事信号及信息处理与系统分析工作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要求对信号的属性、描述、分类、变换、取样、调制等内容有深刻的理解,重点掌握冲击信号、阶跃信号的定义、性质及和其它信号的运算规则;重点掌握信号的频谱、带宽等概念。 2、掌握信号的基本运算方法,重点掌握卷积运算、正交分解、傅里叶级数展开方法、傅里叶变换及逆变换的运算、拉普拉斯变换及逆变换的运算等。 3、对系统的属性、分类、描述等概念有深刻的理解,重点掌握线性非时变系统的性质,系统的电路、微分方程、框图、流图等描述方法;重点掌握系统的冲击响应、系统函数、幅频特性以及相频特性等概念。 4、对系统的各种分析方法有深刻的理解,重点掌握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重点掌握频域分析方法在采样定理、调制解调、时分复用、频分复用、电路分析、滤波器设计、系统稳定性判定等实际方面的应用。 5、了解信号与系统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及新进展,尤其是时频分析、窗口傅里叶变换以及小波变换的基本概念,适应这一领域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1)要点: (1)信号的定义及属性; (2)信号的描述方法; (3)信号的基本分类方法; (4)几种重要的典型信号的特性; (5)信号的基本运算、分解和变换方法; (6)系统的描述、性质、及分类 (7)线性非时变系统的概念及性质。 2)考核目标: 熟悉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熟悉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描述及分类方法,掌握冲击信号及线性

信号与系统课程标准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课程性质:《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实施。该课程与本科生的许多专业课(例如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电路、图象处理、微波技术等)有很强的联系,是研究各类电子系统共性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具有科学方法论的鲜明特点,研究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的任务是研究信号和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要求掌握最基本的信号变换理论,并掌握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分析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目标: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建立起有关“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通信、信息处理等方面有关研究工作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练习加深对各种分析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要求: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信号与线性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法,为后续课的学习及从事实际的科研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关注基本知识与方法的应用,积极参与信号与系统实践课程,课后要做一些相关练习和讨论。 第二部分:关于教材与学习参考书的建议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吴大正等编著的《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4版)。该教材入选“十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发行数万册,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比较全面系统的高校信号与系统教材。很多高校以该教材建设精品课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同学可以进一步阅读以下几本重要的参考书: 1、郑君里:《信号与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 2、管致中:《信号与线性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3、刘泉主编:《信号与系统题解》,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4、梁虹主编:《信号与系统分析及MATLAB实现》,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5、张小虹编著:《信号与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信号与系统 1.基本内容: 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的概念;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的概念;信号的基本运算;卷积的计算。 2.基本要求:

2007 深圳大学 数据通信 期末

1. 计算机与键盘之间的通信涉及到________传输。 a. 单工 b. 半双工 c. 全双工 d. 自动 2. _______层将比特转换成电磁信号。 a. 物理 b. 数据链路 c. 传输 d. 以上都不正确 3. 第二层位于物理层和______层之间。 a. 网络 b. 数据链路 c. 传输 d. 以上都不正确 4. 线缆断开会使________拓扑结构的所有传输中断。 a. 网状 b. 总线 c. 星型 d. 主要的 5. 在TDM中,相同数据速率的n个信号源,每帧包含________个时隙。 a. n b. n+1 c. n-1 d. 0~n 6. 防护频带增加带宽用于_______。 a. FDM b. TDM c. WDM d. 以上都不正确 7. 1类UTP电缆最常用于_______网络。 a. 快速以太网 b. 传统以太网 c. 红外 d. 电话 8. 具有40个输入端和50个输出端的单级交换机,需要_____个交叉点。 a. 40 b. 50 c. 90 d. 2000 9. ________是时分交换机。 a. 时隙交换机 b. TDM总线 c. 交叉点 d. (a)和(b) 10. ________校检方法使用多项式 a. 简单奇偶校检 b. 两维奇偶校检 c. CRC d. 校检和 11. 在循环冗余校检中,_________是CRC。 a. 除数 b. 商 c. 被除数 d. 余数 12. 对于一个n-1大小的滑动窗口(n个序列号),最大能够有_______已经发送但没有被确认的帧。 a. 0 b. n-1 c. n d. n+1 13. ARQ表示______。 a. 自动重复量化 b.自动重复请求 c. 自动重传请求 d.确认重复请求 14. 在_______随机访问方法中不存在冲突。 a. ALOHA b. CSMA/CD c. CSMA/CA d. 令牌传递 15. _______是由以太网使用的访问协议。 a. CSMA b. CSMA/CD c. CSMA/CA d. 令牌传递 16. 一个以太局域网上有40个站点,一个10端口的网桥将此LAN分段,每个站点的平均有效速率是_________。 a. 1.0 Mbps b. 2.0 Mbps c. 2.5 Mbps d. 5.0Mbps 17. 通过比较自己地址表和帧的________,网桥决定转发或过滤帧。 a. 第二层信源地址 b. 源节点的物理地址 c. 第二层信宿地址 d. 第三层信宿地址 18. 一个_______实际上是一个多端口中继器。 a. 网桥 b. 路由器 c. VLAN d. 集线器 19. 4.5.6.7这个IP地址所属的类别是_______。 a. A类 b. B类 c. C类 d. D类 20. 一个C类子网掩码中有25个1,它能确定_____个子网。 a. 2 b. 8 c. 16 d. 0

信号与系统课时安排

信号与系统课时安排 绪论 第1章信号与系统6学时 1.0 引言 1.1 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 1.1.1 举例与数学表示 1.1.2 信号能量与功率 1.2 自变数的变换 1.2.1 自变数变换举例 1.2.2 周期信号 1.2.3 偶信号与奇信号 1.3 指数信号与正弦信号 1.3.1 连续时间复指数信号与正弦信号 1.3.2 离散时间复指数信号与正弦信号 1.3.3 离散时间复指数序列的周期性质 1.4 单位冲激与单位阶跃函数 1.4.1 离散时间单位脉冲和单位阶跃序列 1.4.2 连续时间单位阶跃和单位冲激函数 1.5 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系统 1.5.1 简单系统举例 1.5.2 系统的互联 1.6 基本系统性质 1.6.1 记忆系统与无记忆系统 1.6.2 可逆性与可逆系统 1.6.3 因果性 1.6.4 稳定性 1.6.5 时不变性 1.6.6 线性 1.7 小结 习题 第2章线性时不变系统6学时 2.0 引言 2.1 离散时间LTI系统:卷积和 2.1.1 用脉冲表示离散时间信号 2.1.2 离散时间LTI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及卷积和表示2.2 连续时间LTI系统:卷积积分 2.2.1 用冲激表示连续时间信号 2.2.2 连续时间LTI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及卷积积分表示2.3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 2.3.1 交换律性质 2.3.2 分配律性质 2.3.3 结合律性质 2.3.4 有记忆和无记忆LTI系统 2.3.5 LTL系统的可逆性

2.3.6 LTI系统的因果性 2.3.7 LTI系统的稳定性 2.3.8 LTI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2.4 用微分和差分方程描述的因果LTI系统 2.4.1 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 2.4.2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 2.4.3 用微分和差分方程描述的一阶系统的方框图表示 2.5 奇异函数 2.5.1 作为理想化短脉冲的单位冲激 2.5.2 通过卷积定义单位冲激 2.5.3 单位冲激偶和其它的奇异函数 2.6 小结 习题 第3章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表示4学时 3.0 引言 3.1 历史回顾 3.2 LTI系统对复指数信号的响应 3.3 连续时间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表示 3.3.1 成谐波关系的复指数信号的线性组合 3.3.2 连续时间周期信号傅里叶级数表示的确定 3.4 傅里叶级数的收敛 3.6 离散时间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表示 3.6.1 成谐波关系的复指数信号的线性组合 3.6.2 周期信号傅里叶级数表示的确定 3.7 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性质 3.7.1 相乘 3.7.2 一阶差分 3.7.3 离散时间周期信号的帕斯瓦尔定理 3.7.4 举例 3.9 滤波 3.9.1 频率成形滤波器 3.9.2 频率选择性滤波器 3.10 用微分方程描述的连续时间滤波器举例 3.10.1 简单RC低通滤波器 3.10.2 简单RC高通滤波器 3.11 用差分方程描述的离散时间滤波器举例 3.11.1 一阶递归离散时间滤波器 3.11.2 非递归离散时间滤波器 3.12 小结 习题 第4章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10学时4.0 引言 4.1 非周期信号的表示: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 4.1.1 非周期信号傅里叶变换表示的导出

移动通信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 课程代码:05048 适用专业:通信技术 学时:72 学分:4.5 制订人: 审核: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移动通信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5048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 英文名称:Mobile Communication 课程性质:综合素质课程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72 实验(训)学时:0 适用专业:通信技术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与设计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中专业能力教育模块的课程。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移动通信的原理和实现的方法,以及移动通信中应用到的知识。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限选课,同时也是理论性较强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学中要求理论必须掌握。 二、课程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完成对移动通信网的认识、分析等任务;能够独立的完成对通信网络的分析工作。 三、前导后续课程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限选课程,其前导课程是《信号分析》、《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等,学生只有在掌握通信原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本课程的理论。 四、设计理念和思路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它既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GSM/CDMA/GPRS/UMTS系统基本组成、基本原理、基本技术,了解移动通信的历史及发展趋势。为今后从事通信,全球组网,全球个人通信和多媒体通信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课程标准在制定过程中严格把握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基本标准,所以在研制前期要充分对学生的基础、起点,应用型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等进行调研、分析,经过校内外专家(包括本校任课教师、兄弟院校教学同行、企业相关人士等)进行探讨分析,确定应用性高职高专人才对本课程的掌握和学习的最低标准或基本标准,然后在本专业实施,对存在的问题或标准的高低等进行修订、改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调制方法、工作方式、传播特性、噪声与干扰的产生和抑制、组网技术;理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通信技术,特别是GSM系统的FDMA和TDMA技术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UMTS,了解最新的无线通信的发展方向和全球个人通信方面的技术。 二、具体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够很清楚的对蜂窝移动通信网进行理解 (2)在目前最常见的 G 网和 C 网的比较中,能够清楚的认识到移动通信技术中不通方式的通信方式。 (3)熟悉G网和C 网的组网系统,和内部技术。 2.知识目标: (1)认识移动通信网的组网形式 (2)理解区的基本概念 (3)理解各种编码的功能 (4)对G 网和C 网进行对比分析。 3.素质目标: 具备基本通信网分析的方法和认识能力

深圳大学信号与系统2012试卷

深圳大学期末考试试卷 开/闭卷 闭卷 A/B 卷 B 课程编号 2213991001-8 课程 名称 信号与系统 学分 3. 5 命题人(签字) 审题人(签字) 年 月 日 3分,共15分) 信号)32cos(][-=n n x 是周期信号。( ) 系统)1()1()(t x t x t y -+-=是线性、稳定系统。( ) 分析一个系统的响应,既可以从时间域分析也可以从频域分析。( ) 因果稳定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极点一定在s 平面的左半平面。( ) 许多不满足绝对可积条件的连续时间函数也存在傅里叶变换。( ) 3分,共36分) )3 4()3 2(][n j n j e e n x +=π ,该序列是( )。 A. 非周期序列 B.周期3=N C. 周期83=N D. 周期24=N 积分?---2 2 )3(dt t e t σ等于( )。 A. 0 B. 1 C. 3e D. 3-e 周期性非正弦连续时间信号的频谱,其特点是( )。 A. 频谱是连续的,收敛的 B. 频谱是离散的,谐波的,周期的 C. 频谱是离散的,谐波的,收敛的 D. 频谱是连续的,周期的 一信号)(t x 的最高频率为Hz 500,则利用周期冲激串采样得到的采样信号)(nT x 能唯一表示出原信号的最大采样周期为( )秒。 A. 500 B. 1000 C. 0.05 D. 0.001 如某一因果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系统函数)(s H 的所有极点的实部都小于零,则( )。

C. ∞<)(t h D. ?∞ =t dt t h 0)( 6. 若时间信号)(t x 存在傅立叶变换,且)(t x 是实信号和奇信号,则其傅立叶变换)(jw X 是( )。 A. 实且偶 B. 实且奇 C. 纯虚且偶 D. 纯虚且奇 7. 设]3[][][--=n u n u n f ,则==][*][][n f n f n y ( )。 A.0}1,1,1{ B. 0}2,2,2{ C. 0}1,2,2,2,1{ D. 0}1,2,3,2,1{ 8. 已知信号)(t x 的傅里叶变换)()(0w w jw X -=δ,则)(t x 为( )。 A. t jw o e π21 B. t jw o e -π21 C. )(21t u e t jw o π D. )(21t u e t jw o -π 9. 有一因果线性时不变系统,其频率响应1 1 )(+=jw jw H ,对于某一输入)(t x ,所得输出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为) 3)(1(1 )(++= jw jw jw Y ,则该输入)(t x 为( )。 A.)(3t u e t -- B. )(3t u e t - C. )(3t u e t - D. )(3t u e t 10. 信号)35(t x -是( )。 A.)3(t x 右移5 B. )3(t x 左移35 C. )3(t x -左移5 D. )3(t x -右移3 5 11. 下列各表达式错误的是( ). A. )()0()()(t f t t f δδ= B. )()(*)(00t t f t t t f -=-δ C. )()()(00 t f dt t t t f =-?∞ ∞ -δ D. )()0()()(000t t f t t t t f -=--δδ 12. 已知)()(jw X t x ?,则)2 (t x -的傅里叶变换为( )。 A. )2(2w j X - B. )2(2w j X - C. )2 (21jw X D. )2(21jw X - 三、请画出)1()1()()(---=t u t t tu t f 的图形,其中)(t u 为单位阶跃信号。 (9分)

铁路信号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铁路信号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铁路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主要保障,对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铁路运输具有较低的成本、较高的效率和安全性以及能源节约性等特点,当下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对铁路运输技术的研发速度进行不断地加快和创新,现代铁路发展方向正逐渐走向高速、重载以及高密度。铁路信号系统不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同时也是让铁路效率得到提升的重要设施之一,是现代化铁路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下我国铁路信号系统依旧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这对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带来了严重阻碍。 1 我国铁路信号系统现状 1.1 自动化程度有待提升 我国继电技术虽然已经越发成熟,但由于较大的设备体积,智能控制和联网集中监测很难得到有效实现。随着微电子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工业控制行业中,继电控制技术已逐渐无法有效满足现代化工业要求,PLC和微机控制等智能控制技术逐渐开始得到普遍使用。而相对于工业控制领域而言,我国铁路信息系统却依旧还是运用继电控制设备,虽然也对一些计算机智能控制设备进行了简单使用,但是较慢的发展脚步,促使大规模的综合控制体系很难得到有效形成,从而也就无法让其整体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其资源配置也无法得到优化和完善。 1.2 较低的安全性 由于受到自动化程度的局限,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工作都是运用人力进行,列车的控制也大都是依靠列车司机来观察和判断地面信号。虽然这在传统铁路运行发展过程中有着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当下列车速度和密度的不断提升与增长,行车调度指挥工作的也愈加繁忙,相关调度员如果工作时间过长,则很有可能发生疏忽大意的现象,这样

不但会让工作效率降低,同时也会对列车的安全运行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而且,当列车速度超过160 km/h之后,想要单单依赖于列车司机的自身视力,是很难对列车安全运行做到有效保障的。 1.3 管理缺乏统一性,管理水平较为落后 铁路系统属于一个整体系统,时间和地区的不同也就存在较大差异。当下我国铁路信号系统中由于缺乏先进的通信方法,信息传递存在较慢的速度,同时也很难都整体上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虽然已经对微机监测系统进行了运用,但是却并没有让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其次,我国铁路系统在以往大都是由相关政府部门来进行综合管理,当现行的管理机制促使很多铁路系统人员没有认清自身职责所在,从而也就造成了较低办事效率、较为落后的营销手段以及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和合理利用的现状。从当下我国市场经济条件的角度上来看,我国铁路系统作为物理行业中主要核心结构之一,应交给企业来管理,通过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制度,让整体效率得到提升,进而让整体效益得到增加。 2 现代铁路信号系统的特点 2.1 网络化特点 现代铁路信号系统不单单只是有多种信号设备而简单组成的一种系统,而是一种具有完善的功能和层次分明的控制系统。在系统内部中,各个功能单元彼此单独运行,同时又彼此相互联系,对信息进行交换,构建出来非常复杂的网络化结构,能够让相关指挥人员对辖区内的各种情况做到全面了解和掌握,让系统资源得到灵活配置,从而促使铁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高效性得到有效保障。 2.2 信息化 想要保障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就必须对列车线路过程中的信息全面、准确的掌握。因此,现代铁路信号系统大都运用了诸多较为先进的通信技术,例如:光纤通信、无线通信、GPRS以及卫星通信等。 2.3 智能化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课程标准82474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课。主要内容包括:信号基础设备与通信系统的安全,信号基础设备,轨道电路,车站联锁,区间闭塞,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ATO与ATS系统,城市轨道交通CBTC系统,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本课程主要是为了适应我国城市现代建设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为了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对人才培养的迫切而设置的。 二、课程目标。 1.了解信号与通信系统的基本内容,掌握故障安全原理的基本内容了解信号安全技术原则。 2.了解信号机的分类及结构,熟悉信号机设置的原则,了解道岔的种类和转辙机的种类及特点。 3.掌握轨道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轨道电路的主要参数,熟悉轨道电路的分类及特点,熟悉常用轨道电路,掌握计轴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4.掌握联锁的基本概念了解联锁图表编制方法,掌握6502电气集中联锁的基本操作方式,掌握计算机联锁的基本结构和操作方式 5.了解列车定位技术的分类,掌握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和移动闭塞的原理,掌握无线移动通信、查询应答器定位,掌握移动闭塞与固定闭塞的区别。 6.掌握ATC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和模式转换条件,了解不同制式ATC 系统的特点,掌握ATP的基本概念和ATP设备的组成及功能,熟悉ATP

的基本工作原理。 7.了解CBTC系统结构,熟悉CBTC系统子系统和组成设备,掌握CBTC系统运行模式,掌握CBTC系统功能。 8.了解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组成及作用,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电话子系统构成及功能,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广播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城市轨道交通闭路电视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城市轨道交通UPS电源和接地系统。 9. 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热爱本专业技术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沟通知识和技巧。

高职法制教育活动归纳_工作归纳.doc

高职法制教育活动总结_工作总结 高职法制教育活动总结 根据上级工作安排,我们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法制教育活动,使全体师生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全校初步形成了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我们密切结合学校实际,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工作,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的过程,促进了学校事业健康、协调地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是切实加强对法制教育工作的领导。校长担任普法领导小组组长,把法制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起以校长为龙头,以班主任主体,以德育课教师为骨干的工作队伍,完善了教育网络体系,积极开展工作。 二是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我们充分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宣传图片法制宣传园地,加强法制宣传,根据教育系统的宣传重点,加大法制宣传的力度,及时宣传《义务教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促进了法制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学校充分发挥手抄小报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都能做到知法、守法、护法,并依法办事。

三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我们一方面请了渝中区校保支队的张敬元警官到校作法制教育讲座;另一方面,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了“法制教育”主题班会课;另外,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文明安全”知识竞赛、征文评比等群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氛围。同时,还做到法制教育与纪律常规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引导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弘扬美德相结合,依法治校与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提高了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效。 高职高专(副教授)职称评定个人专业技术工 作总结_技术工作总结 《高职高专(副教授)职称评定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高职高专(副教授)职称评定个人技术总结 本人20**年**月毕业于****大学物电系,20**年**月获得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讲师技术职称。从教以来,一直工作在第一线,对本职工作一丝不苟,尽心尽责,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规

信号与系统课程建设规划

《信号与系统》课程建设规划 一、本课程的建设目标: 通过进一步培养师资队伍,改善教学条件,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内容,丰富实验教学模式和内容,紧跟一流教材的发展,争取成为院级精品课程。 二、本课程的建设步骤: 1)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合理构建教师梯队,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形成一支素质好、实力强、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书育人队伍。 2)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在原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开发适应教学需求的实验平台、实验系统和模块,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利用率,逐步实现实验室的开放。 3)不断学习、研究、探索、改进教学方法,依据学生主体的学习基础、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科学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4)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在原实验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在原有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不断补充新技术、新发展,并进一步优化其内容和形式。建立《信号与系统》课程网站,并经常对网站进行补充更新,增强师生交流互动平台的作用,更好地利用远程网络教学。探索更加适用、更加有效的考核方法、考核方式,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更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 5)进一步学习分析研究课程相关的外文教材,确定合适的外文参考教材,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三、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1. 按照课程的要求,深入研究现代教育理论在信号与系统教学中的体现方式,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将加强基础,重视素质培养落实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组织教师研讨、与学生对话、进行示范教学等活动予以落实; 2. 结合本校学生特点编写《信号与系统学习指导》,成果形式:书。 3. 建设“信号与系统”网络课程,通过网上教学和辅导,积累素材,不断提高课程质量,并加强电子资源的制作,使电子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提高; 4. 改进信号与系统电子教案,增加多媒体演示和扩展知识面的素材,成果形式:软件和文档。

下载- 深圳大学

实验四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了解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性的测定方法; 学习和理解频率特性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二实验任务与要求 测量系统和环节的频率特性。 根据所测得的数据正确绘出对象的幅频和相频特性图。 三实验原理 1被测系统的方块图及原理:见图5-1 图4-1 被测系统方块图 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性G(jω)是一个复变量,可以表示出角频率ω为参数的幅值和相角: (4-1) 图4-1 所示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4-2)采用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表示,则式(4-2)表示为: (4-3) (4-4)将频率特性测试内信号发生器产生的超低频正弦信号的频率从低到高变化,并施加于被测系统的输入端[r(t)],然后分别测量相应的反馈信号[b(t)]和误差信号[e(t)]的对数幅值和相位。频率特性测试数据经相关器运算后在显示器中显示。 根据式(4-3)和式(4-4)分别计算出各个频率下的开环对数幅值和相位,在半对数坐标纸上做出实验曲线;开环对数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 根据实验开环对数幅频曲线画出开环对数幅频曲线的渐近线,再根据渐近线的斜率和转角频确定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所确定的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的正确性可以由测量的相频曲线来检验,对最小相位系统而言,实际测量所得的相频曲线必须与由确定的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所协的理论相频曲线在一定程度上相符。如果测量所得的相位在高频(相对于转角频率)时不等于-90°(q-p)[式中p和q分别表示传递函数分子和分母的阶次],那么,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必定是一个非最小相位系统的频率特性。

2 被测系统的模拟电路图:见图4-2, 图4-3。 2.1 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测定 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15.01 += S S G 模拟电路图如下: 图4-2 被测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图 r(t)取不同频率和幅值的正弦信号,观察c(t)波形,不失真稳定情况下测定r(t),c(t)的幅值和相位。 2.2 二阶系统的开环、闭环的频率特性测定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5.0(10 += S s S G 单位反馈系统的模拟电路图为: 图4-3 被测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r(t)取不同频率和幅值的正弦信号,观察c(t),e(t)波形,不失真稳定情况下测定r(t),c(t),e(t)的幅值和相位。 四 实验设备与器件 1) 西安唐都科教仪器公司TDN-AC/ACS+系统一套; 2) 计算机一台; 3) 短路块,连线,探头若干。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课程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与前修课程《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相衔接,使学生进一步对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基础设备基础知识了解与掌握,与后续课程《车站信号计算机连锁》、《区间信号自动控制》等相衔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所面向的职业岗位为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设备操作员、施工工艺员、检修员、维护员等,主要从事城轨交通通信信号施工、设备检修、维护、实验调试等工作。根据职业岗位分析,确定本课程的建设思路是:遵循系统化原则,将教学内容分为城轨信号系统与城轨通信系统两大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城轨通信信号系统基础设备的组成和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操作检修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目标 2.1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观察城轨通信信号设备正常工作状态及正常工作指标。 (2)能使用常见电工、电子仪表对进行城轨通信信号设备的特性测试。 (3)能够熟练完成信号机、轨道电路、转辙机的日常维护检修。 (4)能够熟练完成列车自动控制ATC设备的运行维护。 (5)能了解无限集中调度系统的应用。 (6)能够完成城轨电话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的日常维护。 (7)能够完成时钟系统的调整维护。 2.2知识目标 (1)了解城轨交通通信信号设备的概况及特点。 (2)掌握城轨交通信号基础设备相关知识。 (3)掌握车辆段及正线连锁设备基本结构与操作方式相关知识。

(4)掌握列车自动控制ATC设备的构成、功能和维护等相关知识。 (5)掌握城轨交通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相关知识。 (6)掌握城轨交通电话系统、无线调度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及时钟系统相关知识。 (7)掌握城轨交通通信信号设备的技术指标和正常工作参数,使学生具有城轨通信信号设备使用、检测和维护等基本技能。 2.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共享知识的能力,即团队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即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知识传播能力,即交流沟通能力。 (4)培养学生获取、领会和理解外界信息的能力。 (5)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良好职业道德素养。 (6)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物分析判断的能力。 (7)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 3.教学内容 依据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为通信与信号两大部分,由继电器、轨道电路、信号机、转辙机、车辆段连锁设备、正线连锁设备、ATC 系统、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列车自动驾驶系统、列车自动监控系统、无线集中调度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和时钟系统等十六个项目组成,其内容涵盖城轨交通通信信号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基础知识,具体内容如下: 表1 教学内容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