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 测量 学案

25.1 测量 学案
25.1 测量 学案

图25.1.2 25.1 《测量》学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测量的方法,能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探索测量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应用能力。

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形之间的联系,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

1.重点:测量的方法

2.难点:能运用测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关键:经历探索测量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应用能力。

研讨过程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知

当你走进学校,仰头望着操场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你也许很想知道, 操场旗杆有多高,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测量方法?

1

2

方法提炼:构造可以测量的与实物三角形 的小三角形,利用

的性质计算出所求线段的长。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想一想:如果就你一个人,又遇上阴天,那么怎样测量出旗杆的高度呢?

试一试:P 86页“试一试”

解:依题意得△ ∽△ , 四边形ADEC 是 ,

且∠BAC = , DE = ,AD = ,

量得B ′C ′= , A ′C ′=

∵矩形ADEC

∴AC=DE = ,CE=AD=

∵△ ∽△

∴500

1=''=''AC C A BC C B ∴ 解得BC =

∴BE=

C

D 图1 图2 画出几何模型

三、范例讲解,应用新知

例:如图,一棵树被台风吹得从B处拦腰折断,树梢着地处C距离树的底部A 的长为6米,并且测得它与地面所成的角为40°,你能测量出原树的高吗?

四、合作探究,拓展新知

图(甲)是A商场的自动扶梯,图(乙)是B商场的自动扶梯,请大家想一想,哪一个角自动扶梯比较陡?

五、小结反思,升华新知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求被测物的高度。

六、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度,他发现旗杆顶端的绳子

垂到地面还多1米,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发现

下端刚好接触地面,求旗杆的高度.

(2)如图,一条河的两岸有一段是平行的,两岸岸

边各有一排树,每排树相邻两棵的间距都是10米,

在这岸离开岸边16米的A处看对岸,看到对岸两棵

树B、C的树干恰好被这岸两棵树D、E的树干遮住,

这岸的两棵树D、E之间有一棵树,B、C之间有四棵

树,求河C、D的宽。

作业布置:

课本P

87

习题25.1第2、3题.

教学反思

: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4节电流的测量导学案

第4节电流的测量 【学习目标】 1.识记电流是有强弱的以及电流的单位。 2.说出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并会读数。 3. 通过灯泡的明亮程度,间接地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强弱。 4.在电流表的读数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电流表的使用。 【学习难点】如何进行“试触”。 【预习检测】 1.电流是怎么形成的? 2.如何判断电流的方向? 3、测量电流的仪器是________,符号________;电流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符号________,常见的得电流单位还有________,5mA=________A=________uA。 4、电流表是用来测量电流的仪器,它应该______(选填“串联”或“并联”)在电路中,它相当于一根细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很小,电流表接线应______________,电流表量程一般是_______。 【共同探究】 探究点一电流 1、动手后讨论:同一个小灯泡,先后接入一节干电池和两节干电池不同的电源下,比较小灯泡的亮度有何不同。 ①小灯泡为什么会亮?②哪个电路中的小灯泡更亮一些?为什么?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 ①电流是表示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代表,它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②其他常用的电流单位是、. ③1mA= A;1μA= A. ④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的电流: 探究点二电流表 1、认识电流表,并学会读数。 ①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电流表的结构,并填空。表座上有个接线柱,分别标有“____”,“____”和“____”。这证明此表有个量程.不同的量程下,每一小格所电表的电流值各是多少呢?我们知道电流是有“正”“负”极的,那么电流表是否也有“正”“负”极之分呢?如果有,三个接线柱中的_____可能是正极,_______可能是负极。 思考:我们利用电流表怎样才能准确读出数据呢? ②学会读数:讨论:课本113页第3题,尝试进行读数。 请讨论并总结“怎样在电流表上读数”,写在下面横线上,看那组最完善最快完成。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大学测量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绪论 何谓水准面?何谓大地水准面?它在测量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静止的水面称为水准面,水准面是受地球重力影响而形成的,是一个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并且是一个重力场的等位面。 与平均海水面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何谓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何谓高差? 答: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或海拔。 假定一个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地面点至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 某点的经度为118°45′ ,试计算它所在6°带及3°带的带号,以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 答:N=INT(118°45′/6+1)=20 L=20*6-3=117° n=INT(118°45′/3+1)=40 l=40*3=120° 测量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答:在测量工作中,为了防止测量误差的逐渐传递而累计增大到不能容许的程度,要求测量工作遵循在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在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在次序上“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确定地面点位的三项基本测量工作是什么? 答:确定地面点位的三项基本测量工作是测角、量距、测高差。 第二章 水准测量 设A 为后视点,B 为前视点;A 点高程是20.016m 。当后视读数为1.124m ,前视读数为1.428m ,问A 、B 两点高差是多少?B 点比A 点高还是低?B 点的高程是多少?并绘图说明。 答:m h AB 304.0428.1124.1-=-= m H B 712.19304.0016.20=-= B 点比A 点低 何谓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消除视差? 答:当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微移动时,若发现十字丝与目标像有相对运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目标成像的平面和十字丝平面不重合。消除的方法是重新仔细地进行物镜对光,直到眼睛上下移动,读数不变为止。 水准测量时,注意前、后视距离相等;它可消除哪几项误差? 答:水准测量时,注意前、后视距离相等,可以消除视准轴和水准管轴不平行引起的仪器误差对观测的影响,还可以消除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等外界环境对观测的影响。 7、调整表2-3中附合路线等外水准测量观测成果,并求出各点的高程。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精品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学习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重点难点: 使用正确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导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千米、米、、、、、纳米 符号:、、、、、、 2、单位的换算:1km=103m 1m= dm= cm= mm 1mm= μm 1μm= nm 1m= nm 1cm= m 1nm= m 560mm= m 165cm= m 1250km= m 3、长度的测量 A、使用前,; B、读数时视线; C、记录结果时要写出和。 D、对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值需。 4、测量工具: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直尺、折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确) 练一练 1、某同学测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结果为:15.84cm根据记录判定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准确值是,估计值是 2、请你写出下列数据的单位 (1)哥哥的身高174 ;(2)一角的硬币的厚度2 ; (3)课桌的高度8 ;(4)学生中指的长度70 3、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cm。

4、测一测 A. 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度; B. 手指甲的宽约cm C. 食指和中指间的距离 D.你的课桌高、长、宽 二、集思广益 ○1、使用刻度尺时,是否一定要从刻度为0的位置量起? ○2、用力拉皮尺来测量长度,这样测量结果准确吗?结果?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皮尺量呢? ○3、各种尺的厚薄一样吗?它们的刻度在哪一侧?怎样测才更准? ○4测量工具的选择:测操场、课桌、粉笔长、乒乓球的直径、一枚硬币的厚度 等。 方法: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二放,尺要与被测长度重合或平行,且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放置 三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四记,记录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单位。 三、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 1、2001年第47届世乒赛,国际乒联做出重大改革:为了增加乒乓球的可观赏性,将乒乓球改为“大球”。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A.2cm B.2mm C.2μm D.2dm 2、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成败。在下列关于测量的几种说法中,选出你认为最优的一项() A.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B.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 C.测量前要观察零刻度,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 D.测量前上述三种做法都是必要的 3、下列估测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5g B、某中学生1000米长跑成绩为1 min C、物理课本长约为26 cm D、对人体的安全电压应不高于220V 4、图2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 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图2

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6.2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一、学习要求: 1.通过实验,巩固并熟练天平的调节方法和使用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掌握一种测量微小物理量的实验方法和思想方法——累积法;3.学会测量液体质量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误差分析。 学习过程: 二、知识准备: 1.天平的使用: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先把天平放在工作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端的处,并观察天平的和标尺的。此时,如果天平横梁不平衡,应调节横梁两端的,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 线上,加砝码的顺序应该是。 2.为了保持天平测量精度,使用时要注意: (1)用天平称物体质量时不能超过天平的; (2)往托盘里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不要把砝码弄湿弄脏,以免锈蚀; 3.某同学使用天平称量,调节托盘天平横梁平衡时,出现如右图所示情况,他应,如果在称量过程中出现图中情况,他应。 三、新课助学: 任务一、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探究学习】 现在有三种方案: 小华提出:“只要把一枚大头针放在天平上反复称就行了”。 小丽提出:“可以把一枚大头针和铁块一起测,再减去铁块的质量” 小明提出“应该在托盘上多放一些大头针来称量”。 请思考上述三个同学哪个方法最准确?为什么? 任务二、测量水的质量 【探究学习】 测量液体质量时,由于托盘上不可直接盛放液体,这就要借助烧杯,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再减去烧杯的质量。 请思考:(1)测量水的质量的正确顺序是怎样的? (2)如果顺序颠倒了,水的质量将会偏大还是偏小? 任务三、自制一架简易天平 【探究学习】

利用家中现有的材料,想一想,用什么做横梁、秤盘和砝码,自己制作一架简易天平,先估计你的铅笔、橡皮的质量,再用自己制作的简易天平进行测量。 【感悟新知】 1.微小物体质量的测量:微小物体由于质量很小,单独测量一般较为困难,我们可以采用测出它的质量。以前我们也运用过该方法测量过物理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 2.测量液体的质量时,是先测空烧杯的质量,还是先测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呢?为什么? 3.液体质量的测量:测量液体质量时,所需器材有:、。测量的过程可概括为三个步骤:(1)测量的质量(2)测量的总质量(3)计算的质量。 四、课堂检测: 1.小王用一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一本书的质量,他将书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砝码,依次加进1g、2g、2g、5g、10g、20g、50g、100g的砝码各一个,这时指针偏向标尺右边,说明砝码的质量大了,他又依次取下1g、2g、2g、10g砝码各一个,这时天平横梁达到平衡,已知这本书共200页,则每张纸的质量是,小王往天平托盘里加砝码缺点是。 2.要测量一根大头针的质量,小红设计了下列测量方法: A.把一根大头针放在天平左盘中仔细测量 B.将一根大头针放在容器里测出总质量,再减去容器质量 C.测出100根大头针的质量,然后求平均值 D.多次测量同一根大头针的质量,然后求平均值 你认为最好的方案是:,简要说出你选择该方案的理由: 。 3.在实验室里测量物体质量有以下几种情况: (1)测液体的质量,需先测的质量m1,再测的总质量m2,则 液体的质量M= 。 (2)用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石块应放在 盘中,天平平衡时,另一盘中有50g砝码1 个、20g砝码1个、10g砝码1个、5g砝码1个、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此天平游码的分度值是,石块的质量为。

电流的测量导学案

课题:电流的测量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电流的大小,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 2.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符号,能够正确使用电流表,并能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3.能够认识电流表的量程,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电流的单位、符号以及电流表的使用 难点:正确使用电流表,并能准确读数 三、学习准备 1、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 。 2、家庭的用电器大部分都是__________电路 3、电流的方向(标出电路图中电流的方向(开关全部闭合)) 四、自学导航 1、阅读教材第45面,完成下列填空: (1)电流是表示 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 表示. 电流单位是安培,简称 符号是 比安培还小的单位还有 、 (2)家用电冰箱的电流约为 ,房间灯泡中的电流约为 手电筒中的电流约为 ,家用空调器的电流约为 . 2、阅读教材第45、46面,完成下列填空: 测量电路中电流的仪表叫 ,要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必须使它跟这部分电路 连接,并使电流从 接线柱流入,从 接线柱流出,还要注意被测电流不能超过它的 . 五、新课导学 任务一:电流的强弱 电流的符号:I 电流的单位:主单位:安培 简称:安 符号: A 常用单位:毫安(mA ) 微安(μA ) 单位间的换算: = mA 120mA= A 100μA= A 常见用电器电流:计算器中电源的电流约为 ;家用节能灯中的电流约为 ____ 家用电冰箱中的电流约为 ___。 任务二:电流的测量 1、电流表 用来测量电路中的 的仪表叫电流表,其电路元件符号为 。 2、仔细观察电流表 (1)三个接线柱: 、 、 。 (2)若接“-”和“”,量程为 ___ , 选用这一量程时,此时电流的 大小要按指针所在位置表盘下排的数值读取,每一小格表 示 A ,分度值为 。 (3)若接“-”和“ 3 ”,量程为 ___ , 选用这一量程时,此时电流的大小要按指针所在位置表盘上排 的数值读取,每一小格表示 A ,分度值为 。 3、电流表的连接 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应注意: (1)必须将电流表和被测的用电器 (2)必须让电流从红色(或标识“+”号)接线柱 ,再从黑色(或标识“—”号)接线柱 (3)必须正确选择电流表的 。 (4)不允许把电流表 连到 的两极(注:电流表的电阻很小,相当于导线) 问:下列连接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4、电流表的读数 读数步骤:①明确 ;②确定 ;③数出 。 练习:把各电流表的示数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当指针在同一位置时, 你发现大小量程读数有什么关系了吗? 3 — 3 — 3 — 3 正接线 调零螺丝 表盘 指针 负接线柱 mA A 3 101=A mA μ3101=

测量学试题及详细答案-

第一章绪论 1、概念: 水准面、大地水准面、高差、相对高程、绝对高程、测定、测设 2、知识点: (1)测量学的重要任务是什么?(测定、测设) (2)铅垂线、大地水准面在测量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基准线、基准面) (3)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的异同。 (4)地面点的相对高程与高程起算面是否有关?地面点的相对高程与绝对高程的高程起算面分别是什么? (5)高程系统 (6)测量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 (7)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一、名词解释: 1.简单: 铅垂线:铅垂线是指重力的方向线。 1.水准面:设想将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称为水准面。 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它代表了地球的自然形状和大小。 地物:测量上将地面上人造或天然的固定物体称为地物。 地貌:将地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 地形: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2.中等: 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测定即测绘:是指使用测量仪器与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使用。 测设:测设又称施工放样,是把图纸上规划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特征点:特征点是指在地物的平面位置和地貌的轮廓线上选择一些能表现其特征的点。 3.偏难: 变形观测:变形观测是指对地表沉降、滑动和位移现象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地面上建筑物的变形、倾斜和开裂等现象进行精密的、定期的动态观测,它对于地震预报、大型建筑物和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和安全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地水准面:由于水面可高可低,因此水准面有无穷多个,其中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高程:地面点的高程是从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也称为绝对高程或海拔,用H表示,如A点的高称记为H A。 高差:地面上两点间高程差称为高差,用h表示。 绝对高程 H :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简称高程、海拨、正高。 相对高程 H′: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假定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 测量工作的基本步骤:技术设计、控制测量、碎部测量、检查和验 收测绘成果 二、填空题 1.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对高程;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大地水准面,假定水准面 2.通过海水面的称为大地水准面。平均,水准面 3.测量工作的基本要素是、和高程。距离,角度 4.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中央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中央子午线为x轴,向为正,以赤

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 班级姓名 一、自主学习 温故 1、密度的概念: 2、密度的计算公式:,由此看出:要知道一种物质的密度,我们需要知道这种物质的 和。 知新 阅读P18-19,完成下列问题 知识点一:量筒的使用 1、使用方法 ①看:单位、、。 ②放:放在上。 ③读:若量筒里的液面是凹形(如水),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若量筒里的液面是凸形(如 水银),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 思考:两个粗细不同的最小刻度都是1mL的量筒,测定液体的体积时,哪一个准确一些?读数是否一样? 2、量筒测固体体积 ①沉入水中:在量筒中,读出体积V1。用物体,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 V2 ,物体的体积为。 ②浮在水面上: a 针压法:方法同上,只是第二步用针将物体压入水中。 b 沉坠法:倒适量的水,用细线拴住铁块浸没在水中,读出体积V1;将铁块取出后,用细线把木块与 铁块拴在一起,全部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的总体积V2 ,木块的体积为。 ③溶于水:。 知识点二: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测固体(铁块)密度 小组讨论测量方法(误差最小) 3、测液体(盐水)的密度 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部分吧液体倒入到空的量筒中,读出。 ③称出烧杯与剩余液体的质量m2;④得出液体密度。 二、基础知识 1.在实验中,质量可以用________测量,液体物体的体积可以用_______直接测出,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也可以用量筒________测量。 2.在使用量筒时,首先要看清量筒上的_______,再认清_______,然后弄清它的_______。 3.单位换算: 1m L=________ cm3=_________ m3 1L=________ dm3=_________ m3 4.观察量筒中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________,如果液面是凹面,则应该以_______为准。 5.生活中我们常常用铜和铝做导线,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好,常用铁和铝做出烧饭是锅,是因为它们具有很好的_________。 6.在铝,铜,金,银四种金属中,密度最小的是() A.铝B.铜C.金D.银 7.关于量筒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直接测量液体体积B.也可以用来测量已知密度的液体质量 C.可以直接用来测量液体密度D.也可以测量固体的体积 8.实验室里有四种规格的量筒,根据学习过的密度知识,小明同学想一次性准确测量出100g的酒精,他应该选择() A.最大测量值是100ml,最小分度是1ml的量筒 B.最大测量值是200ml,最小分度是5ml的量筒 C.最大测量值是250ml,最小分度是5ml的量筒 D.最大测量值是400ml,最小分度是10ml的量筒 9.张华同学为了测量一块正方体木块的密度 (1)他应该选择的测量工具有: (2)他应该完成的测量步骤是(用字母表示测量出的物理量): (3)木块的密度是(用字母表示) 10.李燕同学为了测量水的密度 (1)她应该选择的测量工具有:

电流的测量 教学设计

第4节电流的测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知识 1、知道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 2、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3、了解常见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二、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 三、情感 通过连接电路测量电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电流表的读数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教学难点:电流表的正确选择、连接及读数。 教学器材:电源、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电流表(12组)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1、课件:观察下列两个电路中的小灯泡的连接方 式,并说说所在电路有什么特点。 2 、演示实验: (1)用一节干电池作电源,把小灯泡、开关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2)用两节干电池作电源,使小灯泡发光。比较前后两次小灯泡的发光情况,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哪次更大些?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一】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内容,解决一下问题: 一、电流 1、电流的意义; 2、电流的符号; 3、电流的单位及其符号,单位间的换算; 4、常见的电流;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一】 1、电流的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 2、符号表示:I 3、国际单位:安培,简称安,(A ) 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 换算关系:1A=103 mA 1mA=103 μA 5、常见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电冰箱:约1 A 家庭节能灯:约0.1A 空调器:约5A 普通照明灯:约0.2A 6、练习:半导体收音机电源的电流约50mA, 等于_____A,等于_____μA 。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二】

二、电流表 1、电流表的构造; 2、电流表的读数; 3、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二】 二、电流表 1、认识电流表 三个接线柱:“-、0.6、3” 两个量程:0-0.6A,0-3A 2、电流表的读数 方法:先观察量程,再确认分度值,最后从指 针位置读出示数。 练习:课后习题 3、电流表的连接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电流表的连接方法,并强调注意的事项。 课件:电流表的连接方法: (1)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2)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4)绝对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的 两极上。

测量学答案

《测量学》习题集答案 第九章没的4-9 4-10 没的 第一部分习题和作业 [题1-2] 熟悉和理解铅垂线、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参考椭球面、法线的概念。 答:铅垂线——地表任意点万有引力与离心力的合力称重力,重力方向为铅垂线方向。 水准面——处处与铅垂线垂直的连续封闭曲面。 大地水准面——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 参考椭球面——为了解决投影计算问题,通常选择一个与大地水准面非常接近的、能用数学方程表示的椭球面作为投影的基准面,这个椭球面是由长半轴为a 、短半轴为b 的椭圆NESW 绕其短轴NS 旋转而成的旋转椭球面,旋转椭球又称为参考椭球,其表面称为参考椭球面。 法线——垂直于参考椭球面的直线。 [题1-5] 测量中所使用的高斯平面坐标系与数学上使用的笛卡尔坐标系有何区别? 答:x 与y 轴的位置互换,第Ⅰ象限位置相同,Ⅰ→Ⅱ→Ⅲ→Ⅳ象限顺指针编号,这样可以使在数学上使用的三角函数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照常使用。 [题1-14]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测量工作的原则之一是“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从高级到低级”、“前一不工作未做审核不得进行下一步”。 测量控制网应由高级向低级分级布设。如平面三角控制网是按一等、二等、三等、四等、5″、10″和图根网的级别布设,城市导线网是在国家一等、二等、三等或四等控制网下按一级、二级、三级和图根网的级别布设。一等网的精度最高,图根网的精度最低。控制网的等级越高,网点之间的距离就越大、点的密度也越稀、控制的范围就越大;控制网的等级越低,网点之间的距离就越小、点的密度也越密、控制的范围就越小。控制测量是先布设能控制大范围的高级网,再逐级布设次级网加密。 二、水准测量 [题2-1] 何谓视准轴?何谓管水准器轴?水准仪上的圆水准器和管水准器各起什么作用?答:视准轴——望远镜物镜中心(或光心)与十字丝中心点的连线。 管水准器轴——管水准器轴内圆弧中点的切线。 圆水准器的格值τ一般为8′,比较大,圆水准器用于粗略正平仪器。 管水准器的格值τ一般为20″,比较小,管水准器用于使望远镜视准轴精确水平。[题2-3] 何谓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消除视差? 答:物像没有准确地成在十字丝分划板上,人眼在目镜端观察的位置不同时,物像相对于十字丝分划板的位置也相应变化。 望远镜照准明亮背景,旋转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十分清晰;照准目标,旋转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像十分清晰。 [题2-8] 用两次变动仪器高法观测一条水准路线,其观测成果标注在图2-35 中,图中视线上方的数字为第二次仪器高的读数,试计算高差h AB。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学案教案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教学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学习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 (2)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北京奥运会中,有的比赛需要测量时间,有的比赛需要测量长度,从而引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在生活中非常重要,由此引入新课。(穿插学生的回答,调动气氛) 一、导学国际单位制 传说有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各用自己的腰围做标准,测量同一段布的长度,因结果不同而互相争吵,这说明什么引出测量需要标准。 自学课本第35页及36页前两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1)、在我国过去采用的单位是,英国、美国采用的单位是 (2)、确定测量标准时,应当选取,世界各国人民都接受的事物为标准,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叫。 二、导学长度的测量 1、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直尺和三角尺进行观察,在小组内充分讨论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小组讨论各种测量尺的标度是什么,分度值是什么,自学国际单位制的长度单位及单位换算关系,进行单位换算练习。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 (2)、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______m—_____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____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_____cm。 (3)、1km= m= dm= cm = mm = nm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快乐、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是本教学设计的宗旨。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将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练”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该过程中寻找和领会方法和规律,逐步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即质量的初步概念,质量的单位和如何用天平测量质量。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本节的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通过多举例子,让学生区分物体和物质,使学生建立起质量的概念。对于质量的单位,通过列举一些物体的质量并进行单位换算,使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对于质量有大体的概念后,通过估计物体的质量并进行测量,学习用天平的测量质量。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边进行实验一边思考,掌握正确的操作。 2、学情分析 本节的内容主要通过事例和实验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形成质量的知识体系,为以后学习密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边实验边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说出质量的初步概念以及单位。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列举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地理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质量的概念。 2.质量的单位和如何用天平测量质量。 五、【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引导法、谈话法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准备】 橡皮泥、铁锤、铁钉、天平、冰、课件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教学设计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教 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教学设计 黄贤永【安徽省舒城县文翁中学】提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电流的大小,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及单位换算,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用电器的工作电流。 2.知道电流表的用途和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并会将电流表正确地接入电路,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3.能认识电流表的量程,记住并理解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读数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实验使学生掌握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主要的知识由两部分组成:电流的强弱,即电流的大小;以及学会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电流表是电学实验的重要仪器,学会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是电学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因而本节是本章的重点,也是电学的基础。由于电流看不见摸不着,认识它有一定难度,通过学习需要让学生认识到用电器的工作依靠的是电流经过用电器,且用电器的工作状态与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表是学生接

触到的第一个电学测量工具,由于它有三个接线柱,刻度分上下两排,所以学生刚接触到时也会觉得有困难。 教学重点:认识电流的大小以及正确使用电流表。 教学难点:在画电路图时和连接实物电路中正确接入电流表。 三、教学策略 电流在前面两节学习时已有所涉及,但比较抽象,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类比,将水轮机的工作过程和用电器工作的过程做对比,找到相似之处,发现水轮机工作时需要让水流过水轮机,类比到用电器工作时需要让电流经过用电器。想要让水轮机转的快些就要让水流大一点,类比到用电器灯泡要亮点就需要让流经的电流大一点。如此,学生就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电流用水流做类比,就非常清晰明了容易掌握。电流表的结构简单介绍一下,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有关电流表的说明书,提醒学生所有的测量工具的学习使用都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找零刻度线即调零,二是关注该如何读数,包括关注其量程和分度值。另外电流表使用时要注意连接:与待测用电器串联,电流由“+”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且不能与电源直接相连,也不能与用电器并联。学生自学完,教师再逐条的讲解注意事项,再用一些有关电流表使用和读数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掌握这一技能的目的。 四、教学准备 电源、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电流表一只、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测量学答案分解

1.什么是测绘学?测绘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测绘是测量与绘图的总称。 测绘学是研究测定和推算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重力场、地面点的几何位置以及编制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题地图的理论和技术应用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是地球形状、大小及其表面的各种形态。 2.按照研究的内容不同,测绘学分为哪几门主要学科? 测绘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及其表面形态。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大地测量学、普通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海洋测绘和地图制图学等分支学科。 大地测量学研究和测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以及地面点的 几何位置的理论和方法。 普通测量学研究地球表面局部区域内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的理论和方法。局部区域是指在该区域内进行测绘时,可以不顾及地球曲率,把它当作平面处理,而不影响测图精度。 摄影测量学研究利用摄影机或其他传感器采集被测物体的图像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和分析,以确定被测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并判断其性质的理论和方法。测绘大面积的地表形态,主要用航空摄影测量。 工程测量学研究工程建设中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测量工作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为工程建设提供精确的测量数据和大比例尺地图,保障工程选址合理,按设计施工和进行有效管理。 海洋测绘研究对海洋水体和海底进行测量与制图的理论和技术。为舰船航行安全、海洋工程建设提供保障。 地图制图学研究地图及其编制的理论和方法。 3.如何确定地面点的位置? 为了研究空间物体的位置,测量上常采用投影的方法加以处理。地面点的空间位置需要三个量来确定,其中两个量表示地面点沿基准线投影到基准面后,在基准面上的位置,所以又将这两个量称为坐标;第三个量表示地面点沿基准线到基准面的距离,在测量上称为高程。在这里,基准线可以是点的铅垂线,也可以是法线;基准面可以是椭球面,也可以是大地水准面或平面。实际测绘工作中,一般采用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作为基准面和基准线。 4.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有何影响? 当两点间的距离为10km 时,以水平面代替水准面所产生的距离误差为距离的1/121 万,而当代精密测距仪的侧距精度也只有l/100 万。可见,在半径为10 km的范围内进行测量时,可以用平面代替水准面,由此带来的距离误差可以忽略不计。当测区面积为100km,时,以平面代替水准面,地球曲率对水平角的影响很小,球面角超值才0.51",可以忽略不计地球曲率对高差的影响较大。在高程测量中,即使测区面积不大,也不能以平面代替水准面。 5.测量工作中的两个原则及其作用是什么? 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两项原则,一是“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从高级到低级”,一是“步步要检核”。

第三节测量电功率学案教案

第三节测量电功率 学习目标 1.经历“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过程,体会根据原理设计实验的方法。 2.体验实际功率跟实际电压的关系,领悟用电器正常工作的条件。 3.会用电能表测算家用电器的功率。 课前准备 复习课本P74页实验:测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1.说明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2.画出电路图。 3.怎样正确地将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 4.连接电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检查你连接的电路是否能正常工作? 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活动1:怎样知道用电器的电功率 说出你有哪些办法? 1. 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 。 活动2: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提出问题 如果给你额定电压分别为2.5V和3.8V的小灯泡各一只,你能测出它们的电功率吗?说明: 从生活走向物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用一个活动复习并引入新课 说明: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是九年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思考、讨论: ①用 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用 表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根据 就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功率。 ②你能画出测量的电路图吗? ③连接电路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根据灯泡是否发光,电 流表、电压表检查你连接的电路是否能正常工作? ④怎样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⑴额定电压为2.5V 的小灯泡 ⑵额定电压为3.8V 的小灯泡 级物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在实验探究中,引导学生结合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了解实验原理,知道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画出电路图,选择需要的器材,进而完善电路的设计。 指导学生利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制定出完整 的实验方案是本节的重点。引导学生与伏安法测电阻相对比,让学生明确测量的物理量,画出电路图, 伏安法测灯泡的电功率与伏安法测灯泡的电阻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如都是根据公式设计实验测量物理量,所测物理量、所用器材、电路图、连接电路的方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 量》学案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学会使用天平及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的方法; 2、通过活动学会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领会误差的含义; 3、学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测量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测微小物体和液体质量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讨论法、分组实验 实验准备:托盘天平及砝码、回形针、水、烧杯(两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策略 【新课学习】:一、测一枚回形针的质量 活动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观察天平的最大测量值和标尺分度值。 天平的最大测量值(砝码盒内所有砝码质量值之和):横梁标尺最大刻度(等于砝码盒内最小砝码质量)

标尺分度值(最小刻度) 思考:哪次测量更准确?为什么? 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什么启发? 方法介绍:测量单个小物体的质量时,由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比较小,一般的托盘天平精度不够,难以测出,因此采取测多算少,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同时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进一步较小误差。 二、测量水的质量 设计方案:如何测量水的质量? 教材P6把三个步骤排列一下,填入表格。 思考:把⑴和⑵交换,这个方案如何? 分组活动:⑴调节天平; ⑵测一枚大头针质量; 发现:无法测量,比分度值小 ⑶设计方案; ⑷测100枚大头针质量; ⑸再测200枚大头针质量; ⑹计算一枚大头针质量。 同样的误差,分得越多,误差越小。 测多算少(累计法) 活动2:分组活动测水的质量 ⑴测烧杯质量m杯;

⑵测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总; ⑶计算烧杯中水的质量m水=m总-m杯可行,但误差大 通过学生积极讨论、 分析、总结、概括, 不仅调动他们积极 性,而且培养了他 们的分析、归纳能 力. 让学生自由猜想,培 养学生发散思维.并 对猜想内容,根据所 给的实验器材或自制 器材进探究设计,并 进行分组实验.学生 带着问题实验始处于 一种主动的获取状态 ,他们全心投入,手 脑并用.学生共同协作,记录 数据,培养实是求事 的科学态度,增强合 作意识.

《电流的测量》名师教案解析

电流的测量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通过学生实验使学生掌握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习惯的实验素养。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电流的大小,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及单位换算,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用电器的工作电流。 2.知道电流表的用途和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并会将电流表正确地接入电路,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3.能认识电流表的量程,记住并理解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读数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主要的知识由两部分组成:电流的强弱,即电流的大小;以及学会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电流表是电学实验的重要仪器,学会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是电学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因而本节是本章的重点,也是电学的基础。由于电流看不见摸不着,认识它有一定难度,通过学习需要让学生认识到用电器的工作依靠的是电流经过用电器,且用电器的工作状态与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表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电学测量工具,由于它有三个接线柱,刻度分上下两排,所以学生刚接触到时也会觉得不适应。 教学重点:认识电流的大小以及正确使用电流表。 教学难点:在画电路图时和连接实物电路中正确接入电流表。 三、教学策略 电流在前面两节学习时已有所涉及,但比较抽象,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类比,将小灯泡两次工作过程的亮度不同和不同用电器工作的过程做对比,找到灯泡要亮点就需要让流经的电流大一点。如此,学生就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电流用身边的用电器的不同工作状态来说明,就非常清晰明了容易掌握。电流表的结构简单介绍一下,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有关电流表的说明书,提醒学生所有的测量工具的学习使用都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找零刻度线即调零,二是关注该如何读数,包括关注其量程和分度值。学生自学完,教师请学生讲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同组同学完成演示。再请全体学

测量学简答题答案

测量学简答题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加括号的是老师删除的,还有一些没查出来,序号都是按习题册上标的} 1.地面上一点的空间位置在测量工作中是怎样表示的 答:平面位置和高程 2.何谓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 答: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程;两个地面点之间的高程之差称为高差。 3.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什么区别 测量坐标系的X轴是南北方向,X轴朝北,Y轴是东西方向,Y轴朝东,另外测量坐标系中的四个象限按顺时针编排,这些正好与数学坐标系相反。 4.普通测量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用地面作业方法,将地球表面局部地区的地物和地貌的等测绘成地形图,由于测区范围较小,为方便起见,可以不顾及地球曲率的影响,把地球表面当作平面对待。 (5).何谓水准面? 答:假设某一个静止不动的水面延伸而穿过陆地,包围整个地球,形成一个闭合曲面,称为水准面。 7.确定地面点位要做哪些基本测量工作? 答:角度、距离、高差. 9.何谓正、反方位角?

答:测量工作中的直线都具有一定的方向,以A点为起点,B点为终点的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αAB,称为直线AB的正坐标方位角。而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αBA,称为直线AB的反坐标方位角。 11.直线定向的目的 答:直线定向的目的是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线之间的夹角关系;用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标轴方向来表示直线方向。 (12).距离丈量有哪些主要误差来源? 答:(一)尺长误差;(二)温度误差;(三)拉力误差;(四)钢尺倾斜和垂曲误差;(五)定线误差;(六)丈量误差。 13.直线定向与直线定线有何区别? 答:直线定向是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直线定线是地面上两点之间距离较远或两点之间不平整,不能一尺段量完时,就需要在直线方向上标定若干个中间点,并使它们在同一条直线上。 15.钢尺的名义长度与标准长度有何区别 钢尺的名义长度是指钢尺上所标注的尺长;钢尺的标准长度是指将钢尺与标准长度相比对,测得的钢尺的实际长度,一般来说,钢尺的名义长度与标准长度存在一定的尺长误差,需要对所测直线长度进行尺长改正。 16.何谓直线定线? 答:直线定线是地面上两点之间距离较远或两点之间不平整,不

6.3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导学流程】目标预设-问题导入-合作探究-课堂展示-点拨提升-反馈评价 一、学习目标: ①.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②.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 ③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物理的科学方法。 .................. 重点难点:固体、液体密度的测量 1、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原理是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密度是间接测量还 是直接测量:__________ 2、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分别用什么工具来测量:__________ 量筒怎样准确使用? 3、测量不规则固体密度的方法及步骤?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案有哪些? 三、课内探究: (一)、量筒的使用 1、量筒是测量的工具; 出示几只大小不一样的量筒,引导学生观察量筒的单位、最大测量值、分度值。 2、量筒上的单位标度是;量筒壁上的最大刻度是量筒的;量筒壁上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值。 3、拿出一只量筒,学生填出这只量筒的量程;分度值是。 4、如何在量筒上读数呢? (1)、在量筒上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如果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 (2)、液体的体积能够利用直接测量,不过如何利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呢? (利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采用的是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即先测出量筒中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和于液体中的固体的总体积,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二)、测量液体的密度 拿出一杯配制的盐水,要求学生设计出测出它的密度的方法和步骤,看能有几种方案? 方案一: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 2、将被测液体倒入一定量到烧杯中,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 3、将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并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 4、根据计算该液体的密度。 可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方案二: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2、将烧杯中的液体倒一部分到量筒中,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 3、读出量筒中的液体的体积v= 4、根据计算得出该液体的密度。 可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 思考:比较方案一和二的优缺点?例1.1.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 (1)在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对天平实行调节.按准确的顺序将下列各步骤前的字母排列 ________ . A.组装好天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B.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C.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线处. (2)实验所依据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 a.在玻璃杯中盛上盐水,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读出砝码和游码的读数为130.2g.(已填入下表中) b.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并填入表2中. c.把玻璃杯和剩余盐水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15所示,将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填入表2中. 玻璃杯和盐水的 质量g m/ 1 玻璃杯和剩余盐 水的质量g m/ 2 量筒中盐水的质 量g m/ 量筒中盐水的体 积3 /cm V 盐水的密度 ) cm (g3- ? ρ130.2 1、对于不规则的固体,如形状不规则的石头,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1) 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该石块的质量m= (2)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用细线系好石块,轻放入量筒中,记下此时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3)根据计算出该石块的密度。 记录数据的表格如下: 2、思考与讨论:能否先测出小石块的体积,再测出小石块的质量?为什么?若是这样做了,对 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3、若小石块过大,放不进现有的量筒中,你该怎么测出它的体积呢?设计一下。 4、 5、若被测的物体是漂浮在液面上的,怎样去测出它的体积?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 )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取适量的油倒人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人量筒中,测出倒人量筒中的油的体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