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下

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

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

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 周以内。

(2)中期:伤后2 周~4 周。

(3)晚期:伤后4 周以上。

3.分型

(1)无移位型

(2)伸直型

(3)屈曲型

(4)半脱位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

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

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

(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

(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3)局部肿胀严重者;

(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

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凝血功能

(4)肝功能、肾功能

(5)心电图

(6)胸部透视或胸部X 线片

(7)骨折部位X 线片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

1. 手法整复、外固定

2. 药物治疗

3. 康复治疗

4. 并发症的防治

5. 护理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局部肿痛好转,X 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外固定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复位后关节面塌陷大于2mm,或稳定性差,复位后桡骨长度、生理角度等仍有持续丢失者,需行手术治疗,退出本路径。

3.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等,住院期间病情加重而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4. 出现张力性水疱、压迫性溃疡、皮肤过敏、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轻者会导致延期治疗,重者退出本路径。

5.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2.5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4 天实际住院日:天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

桡骨骨折临床路径 (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 一、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ICD-10:S52.501,S63.004)桡骨干骨折(ICD-10:S52.301) 行桡骨钢板内固定术(ICD-9-CM-3:78.53005)。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桡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5 2.501,S6 3.004桡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桡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骨伤科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 (1)无移位型 (2)伸直型 (3)屈曲型 (4)半脱位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编码:S5 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 (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

(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3)局部肿胀严重者; (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凝血功能 (4)肝功能、肾功能 (5)心电图 (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7)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 1. 手法整复、外固定 2. 药物治疗 3. 康复治疗 4. 并发症的防治 5. 护理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局部肿痛好转,X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外固定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复位后关节面塌陷大于2mm,或稳定性差,复位后桡骨长度、生理角度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BGG000骨折病,ICD10:S52.501桡骨下端骨折); 2、行桡骨远端骨折闭合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术(ICD9:79.123前臂骨折闭合性复位术伴固定术)。 (二)诊断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见附件)。 1、疾病诊断 (1)病史: 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2)主要症状及体征:伤后腕部出现疼痛,肿胀,压痛明显,腕部活动功能障碍;有移位者可见畸形,触之可有骨擦感。 (3)X线摄片检查可见: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或掌侧移位,骨折端成角,桡骨压缩嵌插短缩,或可见骨折块移位合并桡腕关节半脱位。 2、证候分型 (1)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插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形压痛,纵轴叩击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2)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3)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4)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为单纯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 2、全身或局部状况允许闭合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编码TCD:BGG000、ICD10:S52.501的桡骨远端骨折;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除外无移位型的桡骨远端骨折; 4、除外以下情况: (1)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2)局部肿胀严重者; (3)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桡骨头骨折临床路径

桡骨头骨折临床路径 一、桡骨头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桡骨头骨折(ICD-10:S52.101) 行桡骨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 79.32011/79.32012/79.32013/79.3201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等。 3.辅助检查:X线片显示桡骨远端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骨折AO骨折分型有手术指针。 2.无严重的合并症。 3.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较好。 4.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5.除外病理性骨折。

(四)标准住院日≤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为桡骨头骨折(ICD-10:S5 2.101) 行桡骨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 79.32011/79.32012/79.32013/79.32014)。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桡骨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桡骨正侧位X线片、腕关节正侧位片; (6)胸片、心电图。 (7)炎症性指标筛查(ESR、CRP、IL-6、PCT等)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必要时行上肢CTA检查; (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2016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2016年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 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的患者。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ZY/T001.9-94)。 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 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 (1)无移位型 (2)伸直型 (3)屈曲型 (4)半脱位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 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 (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 (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3)局部肿胀严重者; (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 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凝血功能 (4)肝功能、肾功能 (5)心电图 (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7)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 T、MRI,骨密度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 1. 手法整复、外固定 2. 药物治疗 3. 康复治疗 4. 并发症的防治 5. 护理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局部肿痛好转,X 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外固定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取出临床路径及表单

横骨远端骨折内固定取出临床路径 一、横骨远端骨折内固定取出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挠骨远端骨折术后(ICD10-Z47.003) 行横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ICDIo-CM-78.60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手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工 1 .病史:外伤后行槎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手术史。 2 .体格检查:患肢横掌侧见陈旧性手术疤痕,无明显组中、疼痛。患肢活动掌屈背伸,横尺偏活动可等。 3 .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挠骨远端骨折术后,骨折线模糊或骨性愈合。 (Ξ)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手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1 .年龄在16岁以上。 2 .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 .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 .根据情况选择骨折内固定取出术。 5 .经济水平耐可,可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o-CM-78.6002)挠骨远端骨术后编码。

2 .夕M为引起的单纯性、新鲜模骨远端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 3 .除外病理性骨折内固定术后。 4 .除外开放性骨折骨折内固定术后。 5 .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6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粪常规;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手外科腕关节X线、CT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肌电图、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抱菌素。 2 .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5天。 1 .麻醉方式:臂丛神经阻滞或/和全麻。 2 .手术方式:槎骨远端骨折内固定取出术。 3 .手术内固定物:钢板螺钉、带锁髓内针或克氏针。 4 .术中用药:麻醉用药。 5 .输血:视术中具体情况而定。

桡骨远端骨折标准住院流程与表单完全版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 一、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ICD-10:S52.501) 行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术(ICD-9:79.12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桡骨远端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手法复位外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5 2.501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肌电图、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7天。 1.麻醉方式:局麻或臂丛神经阻滞或/和全麻。 2.手术方式: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术。 3.手术外固定物:外固定架。 4.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止血药物。 5.输血:视术中具体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6-9天。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ICD-10:S52.501,S63.004) 行桡骨钢板内固定术(ICD-9-CM-3:78.53005)。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桡骨远端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年龄在16岁以上。 2.X线显示为不稳定骨折,复位后位置欠佳 3.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5 2.501,S6 3.004桡骨远端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桡骨远端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病史: 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2)主要症状及体征:伤后腕部出现疼痛,肿胀,压痛明显,腕部活动功能障碍;有移位者可见畸形,触之可有骨擦感。 (3)X线摄片检查可见: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或掌侧移位,骨折端成角,桡骨压缩嵌插短缩,或可见骨折块移位合并桡腕关节半脱位。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证候分型 (1)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插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形压痛,纵轴叩击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2)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3)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4)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编码TCD:BGG000、ICD10:S52.501的桡骨远端骨折;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2013上半年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分析与方案改进

2013年上半年实施中医临床路径 分析及改进方案桡骨远端骨折 2013年,在总结既往经验以及学习新的知识基础上,我们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也是对既往成果的补充。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优化及改进桡骨远端骨折的中医临床路径,结合临床统计资料,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一、病人资料及成果: 2013年上半年桡骨远端骨折病人总数29人,均为住院治疗,其中23人进入本路径,23例中男10例,女13例。平均年龄(65±12.2)岁,单侧病变22例,双侧病变1例。住院治疗5天-14天不等。经以上改进治疗方案及时用于临床治疗后,优15例,良6例,差1例。取得显著疗效,总有效率95.7%,患者平均住院天数:5 -14天,与上年相比有所缩短。平均费用:约3900元,与上年相比有所减少。 综上,对于桡骨远端骨折单病种治疗,目前认为不管有无明显移位,也不管采用何种治疗方式,伤后都应早期及时复位提高治愈率,延迟复位致畸率和手术率明显升高。经改进治疗方案及时用于临床治疗后,能取得显著疗效:明显缩短患者早期腕关节肿胀、疼痛时间;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二、治疗难点及改进措施: 难点:患者骨折愈合拆除小夹板外固定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

僵硬及功能受限,目前我科正在研究石膏夹板固定与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优缺点。 解决措施:a、维持有效外固定,保技束带松紧适度,以来回移位1cm为宜;b、改进固定方式。c、骨折整复固定2-3周后,可于患手掌、背及手指处行拿法、指揉法、理筋手法以消散瘀肿。拆除夹板后可于伤处行分筋、指揉、摇腕手法,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桡骨骨折临床路径

桡骨骨折临床路径 (2017 年县医院适用版 ) 一、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ICD-10:S52.501,S63.004)桡骨干骨折( ICD-10:S52.301) 行桡骨钢板内固定术(ICD-9-CM-3 :78.53005 )。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 8 年制和 7 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8 月第 1 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 活动。 3.辅助检查: X 线检查发现桡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 8 年制和 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8 月第 1 版)。 1.年龄在 16 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 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 1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 S5 2.501 , S6 3.004 桡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桡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7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镜检;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 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 X 线平片、心电图; (4)骨科 X 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 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 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教学提纲

桡骨骨折临床路径 (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 一、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ICD-10:S52.501,S63.004) 桡骨干骨折(ICD-10:S52.301) 行桡骨钢板内固定术(ICD-9-CM-3:78.53005)。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桡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5 2.501,S6 3.004桡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桡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7天。 1.麻醉方式:臂丛神经阻滞或/和全麻。 2.手术方式:桡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手术内固定物:钢板螺钉或外固定架(开放骨折可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