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团体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

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团体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
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团体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

T/CPCACN0001-2016有害生物防制机构服务能力等级评定

2016-11-30发布2017-1-1实施

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发布

T/CPCACN0001-2016

前言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北京市爱卫会办公室、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晓芃、马彦、张军平、刘泽军、孙贤理、赵彤言、董言德、佟颖。

T/CPCACN0001-2016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服务能力等级的划分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各类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795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

GB/T23796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

GB/T23797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

GB/T23798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

GB/T27770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

GB/T2777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蚊虫

GB/T27772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蝇类

GB/T27773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蜚蠊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有害生物pest

鼠、蚊、蝇、蜚蠊、蚂蚁、跳蚤、虱、臭虫、蜱、螨、白蚁及其他。

3.2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pest control organization

对室内外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环境和人类生活、工作、造成经济损失的有害生物进行预防和控制的单位。

3.3服务能力等级grade

T/CPCACN0001-2016将服务机构防制能力和整体服务水平划分为不同级别,用A级、B级、C级表示。

4等级的划分和依据

4.1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划分三个等级,服务能力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A级、B级、C级。

4.2等级划分以服务机构的资产与场所、药品与设施设备、防制人员、组织管理、防制能力和服务质量为依据。

5等级划分条件

5.1C级

5.1.1资产与场所

5.1.1.1具备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证件。

5.1.1.2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流动资金有保障。

5.1.1.3具备固定的办公场所,面积不小于40m2。

5.1.1.4办公室有电话机、传真机、计算机等基本办公设备。

5.1.1.5有独立的药械库房,面积不小于30m2。

5.1.1.6库房布局合理,灭鼠剂、杀虫剂和监测工具分室存放。

5.1.2药品与设施设备

5.1.2.1有适合不同场所和环境使用的杀虫灭鼠药剂与器械。其中,灭鼠剂不少于2种剂型,杀虫剂不少于4种剂型,物理防制器械不少于3类。

5.1.2.2药品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药效与毒性检验报告等证件齐备,并在保质期内。

5.1.2.3不购买及使用国家禁用的药品,在防制服务中不使用私自混配的药剂。

5.1.2.4药品进货渠道正规,有规范、完整的药品进出记录,药品台账与药品相符。

5.1.2.5应配备不少于4台手动喷雾器、1台机动常量喷雾器或1台电动超低容量喷雾器、1台背负式超低容量喷雾器,1台手提热烟雾机,所有设备维护良好,可正常使用。

5.1.2.6配备粘鼠板、粘蟑纸、粘蝇条、诱蝇笼、诱蚊蝇灯(器)等害虫与鼠密度监测用器具。

5.1.2.7操作人员配有不同季节穿着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防护口罩(面具)、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及操作常用器具。

5.1.2.8有至少1辆服务专用车辆,车辆按规定检验合格。

5.1.3防制人员

5.1.3.1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少于2人。

T/CPCACN0001-2016

5.1.3.2至少有1名技术人员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从事有害生物防制工作3年以上,经专业机构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

5.1.3.3防制操作人员不少于4人且具有初中以上学历,其中至少1人从事有害生物防制工作2年以上,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至少2人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

5.1.3.4防制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身体健康,符合被服务单位相关要求。

5.1.3.5全体人员每年接受专业机构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不少于8学时,有相关机构的培训证书。

5.1.3.6全体人员每月参加企业内部员工继续教育学习不少于2学时,有完整记录。

5.1.4组织管理

5.1.4.1设有专人负责企业管理工作。

5.1.4.2相应岗位人员持证上岗。

5.1.4.3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健全。

5.1.4.4按国家有关标准或规定,制定有害生物防制服务的各项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

5.1.4.5有服务价格标准。

5.1.4.6有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制度。

5.1.5防制能力

5.1.5.1从事有关部门许可的有害生物防制服务6个月以上。

5.1.5.2具备承接蚊、蝇、鼠、蜚蠊等至少4类有害生物防制服务的能力。

5.1.5.3具有对服务场所害虫密度情况及防制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估的能力。

5.1.5.4防制操作人员可运用有害生物防制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进行操作,现场技能操作科目考核合格率达到75%以上。

5.1.5.5防制技术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背景和一定的业务能力,能基本掌握有害生物防制的理论知识,可监督与指导防制服务过程中的各个技术环节,至少1人的现场防制科目考核全部合格。

5.1.6服务质量

5.1.

6.1防制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着装规范,达到防护要求。服务过程中主动向客户介绍有关防制知识及注意事项,耐心解答客户提出的问题。

5.1.

6.2实施防制前,要对服务场所的害虫密度进行监测,有规范的监测记录,并根据监测结果制订防制方案和作业计划。

5.1.

6.3防制过程中,防制员能严格按制定的防制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防制,有服务记录。

5.1.

6.4实施防制后,定期对服务场所的害虫密度及防制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有规范的监测记录表。蜚蠊、蝇类、蚊虫和鼠类的密度监测方法可参照GB/T23795、GB/T23796、GB/T23797和GB/T23798进行。

T/CPCACN0001-2016

5.1.

6.5有定期的质量控制检查记录和整改记录。

5.1.

6.6有项目防制效果的评价报告。

5.1.

6.7近1年无防制服务重大责任事故和违规违约行为。

5.1.

6.8设有固定服务热线电话,服务时间不少于8h,有电话记录和处理意见。

5.1.

6.9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规与客户签订服务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

5.1.

6.10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5.1.

6.11不以低于服务成本价格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取得客户。

5.1.

6.12企业对外宣传客观、真实。

5.1.

6.13企业信用评价良好。

5.1.

6.14被服务单位和场所的鼠及害虫密度达到国家标准。鼠类、蚊虫、蝇类、蜚蠊密度控制水平可参照GB/T27770、GB/T27771、GB/T27772、GB/T27773标准。

5.1.

6.15客户对服务的满意率达到85%以上。

5.2B级

5.2.1资产与场所

5.2.1.1具备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证件。

5.2.1.2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流动资金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

5.2.1.3具备固定的办公场所,面积不小于60m2,有办公室、更衣室等办公场所,办公场所有互联网环境。

5.2.1.4有电话机、传真机、计算机等基本办公设备。

5.2.1.5有独立的药械库房,面积不小于60m2。

5.2.1.6库房布局合理,灭鼠剂、杀虫剂和监测工具分室存放。

5.2.2药品与设施设备

5.2.2.1有适合不同场所和环境使用的杀虫灭鼠药剂与器械。其中,灭鼠剂不少于2种剂型,杀虫剂不少于6种剂型,物理防制器械不少于4类。

5.2.2.2药品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药效与毒性检验报告等证件齐备,并在保质期内。

5.2.2.3不购买及使用国家禁用的药品,在防制服务中不使用私自混配的药剂。

5.2.2.4药品进货渠道正规,有规范、完整的药品进出记录,药品台账与药品相符。

5.2.2.5应配备不少于6台手动喷雾器、4台机动常量喷雾器、2台电动超低容量喷雾器、1台背负式超低容量喷雾器,2台手提热烟雾机,所有设备维护良好,可正常使用。

5.2.2.6配备粘鼠板、粘蟑纸、粘蝇条、诱蝇笼、诱蚊蝇灯(器)等害虫与鼠密度监测用器具。

T/CPCACN0001-2016

5.2.2.7操作人员配有不同季节穿着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防护口罩(面具)、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及操作常用器具。

5.2.2.8每8名防制服务人员配备1辆服务专用车,车辆按规定检验合格。

5.2.3防制人员

5.2.3.1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少于4人。

5.2.3.2至少1名管理人员定期接受外部管理业务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

5.2.3.3至少2名技术人员具有大学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从事有害生物防制工作5年以上,并经专业机构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

5.2.3.4防制操作人员不少于10人且具有初中以上学历,其中至少3人从事有害生物防制工作3年以上;防制操作人员中至少1人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至少2人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至少3人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

5.2.3.5防制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身体健康,符合被服务单位相关要求。

5.2.3.6全体人员每年接受专业机构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不少于12学时,有相关机构的培训证书。

5.2.3.7全体人员每月参加企业内部员工继续教育学习不少于4学时,有完整记录。

5.2.4组织管理

5.2.4.1设有独立部门或专人负责企业各项管理工作。

5.2.4.2相应岗位人员持证上岗。

5.2.4.3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健全。

5.2.4.4按国家有关标准或规定,制定有害生物防制服务的各项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

5.2.4.5有服务价格标准。

5.2.4.6有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制度。

5.2.4.7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

5.2.5防制能力

5.2.5.1从事有关部门许可的有害生物防制服务3年以上。

5.2.5.2近2年的有害生物防制服务营业额每年不少于200万元人民币。

5.2.5.3具备承接蚊、蝇、鼠、蜚蠊等至少6类有害生物防制服务的能力。

5.2.5.4具备从事二星级以上(含二星级)宾馆(饭店)、中低档写字楼、中小型餐饮店、招待所、商场、超市、食品加工制售店、一般企事业单位、外环境等9类不同类型场所与环境的有害生物防制服务能力。

5.2.5.5能够对服务场所的害虫密度情况及防制效果进行全面监测与评估。

5.2.5.6防制操作人员能较为熟练地运用有害生物防制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进行操作,现场技能操作科目考

T/CPCACN0001-2016

核合格率达到80%以上。

5.2.5.7防制技术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背景、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一定的实际经验,熟练掌握有害生物防制的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有关防制新技术、新方法、新药械,能承担对防制操作人员的培训,监督并指导防制服务过程中的每个技术环节,至少2人现场防制科目考核全部合格。

5.2.6服务质量

5.2.

6.1防制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着装规范,达到防护要求。服务过程中主动向客户介绍有关防制知识及注意事项,耐心解答客户提出的问题。

5.2.

6.2实施防制前,要对服务场所的害虫密度进行监测,有规范的监测记录,并根据监测结果制订防制方案和作业计划。

5.2.

6.3防制过程中,防制员能严格按制定的防制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防制,有服务记录。

5.2.

6.4实施防制后,定期对服务场所的害虫密度及防制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有规范的监测记录表。蜚蠊、蝇类、蚊虫和鼠类的密度监测方法可参照GB/T23795、GB/T23796、GB/T23797和GB/T23798进行。

5.2.

6.5有定期的质量控制检查记录和整改记录。

5.2.

6.6有项目防制效果的评价报告。

5.2.

6.7近2年无防制服务重大责任事故和违规违约行为。

5.2.

6.8设有固定服务热线电话,服务时间不少于12h,有电话记录和处理意见。

5.2.

6.9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规与客户签订服务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

5.2.

6.10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5.2.

6.11不以压低价格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取得客户。

5.2.

6.12企业有互联网的渠道普及科普知识。

5.2.

6.13企业对外宣传客观、真实。

5.2.

6.14企业信用评价良好。

5.2.

6.15被服务单位和场所的鼠及害虫密度达到国家标准。鼠类、蚊虫、蝇类、蜚蠊密度控制水平可参照GB/T27770、GB/T27771、GB/T27772、GB/T27773标准。

5.2.

6.16客户对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5.3A级

5.3.1资产与场所

5.3.1.1具备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证件。

5.3.1.2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流动资金在300万元人民币以上。

T/CPCACN0001-2016 5.3.1.3具备固定的办公场所,面积不小于100m2,有办公室、会议室、配药室、更衣室等工作场所,办公

场所有互联网环境。

5.3.1.4办公室有电话机、传真机、计算机等基本办公设备。

5.3.1.5配药室有操作台和配有烧杯、量筒、量杯等必要的配药器具。

5.3.1.6有独立的药械库房,面积不小于80m2。

5.3.1.7库房布局合理,灭鼠剂、杀虫剂和监测工具分室存放。

5.3.2药品与设施设备

5.3.2.1有适合不同场所和环境使用的杀虫灭鼠药剂与器械。其中,灭鼠剂不少于3种剂型,杀虫剂不少于8种剂型,物理防制器械不少于4类。

5.3.2.2药品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药效与毒性检验报告等证件齐备,并在保质期内。

5.3.2.3不购买及使用国家禁用的药品,在防制服务中不使用私自混配的药剂。

5.3.2.4药品进货渠道正规,有规范、完整的药品进出记录,药品台账与药品相符。

5.3.2.5应配备不少于15台常量压缩喷雾器、3台电动超低容量喷雾器、3台机动超低容量喷雾器、2台热烟雾机、1台手推式大功率机动喷雾机、1台车载超低容量喷雾机。所有设备维护良好,可正常使用。

5.3.2.6配备粘鼠板、粘蟑纸、粘蝇条、诱蝇笼、诱蚊蝇灯(器)等害虫与鼠密度监测用器具。

5.3.2.7操作人员配有不同季节穿着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防护口罩(面具)、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及操作常用器具。

5.3.2.8每8名防制服务人员配备1辆服务专用车,车辆按规定检验合格。

5.3.3防制人员

5.3.3.1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少于6人。

5.3.3.2至少1名管理人员定期接受外部管理业务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

5.3.3.3至少3名技术人员具有大学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从事有害生物防制工作5年以上,并经专业机构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

5.3.3.4防制操作人员不少于20人且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其中至少5人从事有害生物防制工作3年以上;防制操作人员中至少2人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至少4人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至少10人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

5.3.3.5防制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身体健康,符合被服务单位相关要求。

5.3.3.6全体人员每年接受专业机构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不少于16学时,有相关机构的培训证书。

5.3.3.7全体人员每月参加企业内部员工继续教育学习不少于4学时,有完整记录。

T/CPCACN0001-2016

5.3.4组织管理

5.3.4.1设有独立部门负责企业各项管理工作。

5.3.4.2相应岗位人员持证上岗。

5.3.4.3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健全。

5.3.4.4按国家有关标准或规定,制定有害生物防制服务的各项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

5.3.4.5有服务价格标准。

5.3.4.6有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制度。

5.3.4.7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

5.3.5防制能力

5.3.5.1从事有关部门许可的有害生物防制服务5年以上。

5.3.5.2近2年的有害生物防制服务营业额每年不少于500万元人民币。

5.3.5.3具备承接蚊、蝇、鼠、蜚蠊、蚂蚁、跳蚤等至少8类有害生物防制服务的能力。

5.3.5.4具备从事四星级以上(含四星级)宾馆(饭店)、高档写字楼、大中型餐饮店、食品加工厂、医院、学校、商场、娱乐场所,下水道,外环境等10类不同类型场所与环境的有害生物防制服务的能力。5.3.5.5能够对服务场所的害虫密度情况及防制效果进行全面监测与评估。

5.3.5.6防制操作人员能熟练地运用有害生物防制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进行操作,现场技能操作科目考核合格率达到90%以上。

5.3.5.7防制技术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背景、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相当的实际经验,不仅熟知并掌握有害生物防制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及时跟踪了解国内外有关防制新技术、新方法、新药械,能承担对防制操作人员的培训,有效监督与指导防制服务过程中的各个技术环节,至少3人现场防制科目考核全部合格。

5.3.6服务质量

5.3.

6.1防制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着装规范,达到防护要求。服务过程中主动向客户介绍有关防制知识及注意事项,耐心解答客户提出的问题。

5.3.

6.2实施防制前,要对服务场所的害虫密度进行监测,有规范的监测记录,并根据监测结果制订防制方案和作业计划。

5.3.

6.3防制过程中,防制员能严格按制定的防制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防制,有服务记录。

5.3.

6.4实施防制后,定期对服务场所的害虫密度及防制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有规范的监测记录表。蜚蠊、蝇类、蚊虫和鼠类的密度监测方法可参照GB/T23795、GB/T23796、GB/T23797和GB/T23798进行。

5.3.

6.5有定期的质量控制检查记录和整改记录。

5.3.

6.6有项目防制效果的评价报告。

T/CPCACN0001-2016 5.3.6.7近3年无防制服务重大责任事故和违规违约行为。

5.3.

6.8设有固定24h服务热线电话,有电话记录和处理意见。

5.3.

6.9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规与客户签订服务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

5.3.

6.10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5.3.

6.11不以压低价格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取得客户。

5.3.

6.12企业有互联网的渠道普及科普知识。

5.3.

6.13企业对外宣传客观、真实。

5.3.

6.14企业信用评价良好。

5.3.

6.15被服务单位和场所的鼠及害虫密度达到国家标准。鼠类、蚊虫、蝇类、蜚蠊密度控制水平可参照GB/T27770、GB/T27771、GB/T27772、GB/T27773标准。

5.3.

6.16客户对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课件.doc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管理办法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管理办法 2013年10月31日经中国标准化协会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以及市场需求,推动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加强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以下简称为:标协标准)的规范化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标协标准为自愿性标准。 第三条标协标准制修订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二)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三)优先支持符合经济发展方向,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满足市场需求的项目; (四)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五)协调融合、有序优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六)公开、公正、公平。 第四条标协标准编号由代号、发布顺序号和发布年号构成。标协标准的代号由中国标准化协会英文名称缩写CAS三个大写英文字母构成。 第五条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标协标准采用双编号。 CAS ×××—××××/ISO×××××:×××× 第六条标协标准以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编写并出版。发生异议时,以中文文本为准。 第七条从事标协标准制修订工作的人员应当在本专业生产、经营、科研、教学和检验等方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第二章标协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 第八条标协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按图1所示的流程进行,如未通过或者未进行前一项程序,则不得进行下一程序。 第一节立项 第九条标协标准的制修订项目由标准需求者(任何组织和个人)提出立项申请,填写标协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申请书(见附件一)。 第十条立项申请须附相应论证资料,其内容一般包括: (一)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与该项标准有关的国内外状况; (二)标准主要技术要素及参数说明; (三)具有法定资质的检验机构出具的相关检测(测试)报告。 第十一条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管理部门组织对该项目进行论证。 如项目未通过论证,则通知该项目提出者不予立项。 第十二条项目通过论证后,由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管理部门报中国标准化协会办公会议审议批准。批准后,发文正式立项。如需对项目补充论证,则应当在补充论证后重新申报审议。 如项目未被批准,则通知该项目提出者不予立项。 第二节起草 第十三条标协标准一经正式立项,应当确定主要起草人员,组成起草工作组进行起草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收集,国内外状况分析,必要的实验验证等。 第十四条标协标准的编写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的编写规则,同时编写“编制说明”(见附件二)。 第十五条标协标准起草工作组完成标协标准草案后,应当向使用本标准的生产者、消费者、管理者、研究者等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形式为信函征求意见或者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材料应当包括标协标准草案和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 第十六条被征求意见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截止日期前回复意见,逾期不回复,按无异议处理。对比较重大的意见,应当说明论据或者提出技术经济论证。征求意见的期限一般为30日。

中国卫生部性病诊疗规范和性病治疗推荐方案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性病的发生和蔓延,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在2000年8月制定了《性病诊疗规范和性病治疗推荐方案》。它对性病的防治有指导和规范作用,各级性病防治人员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 中国卫生部性病诊疗规范和性病治疗推荐方案 (2000年8月) 非淋菌性尿道炎(粘液脓性宫颈炎)诊疗规范(试行) 尖锐湿疣诊疗规范(试行)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诊疗规范(试行) 生殖器疱疹诊疗规范(试行) 软下疳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淋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HIV/AIDS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附:性病治疗推荐方案(2000年) 梅毒治疗方案 淋病治疗方案 非淋菌性尿道炎(粘液脓性宫颈炎)的治疗方案 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案 软下疳的治疗方案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的治疗方案 生殖器疱疹治疗方案 艾滋病的治疗方案 性病诊疗规范

非淋菌性尿道炎(粘液脓性宫颈炎)诊疗规范(试行) 〔nongonococcal urethritis (mucopurulent cervicitis),NGU(MPC)〕 1、诊断标准 NGU及MPC的诊断应根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1.1 接触史患者有非婚性接触史或配偶感染史。 1.2 临床表现 潜伏期平均为1~3周。男性病人表现为尿道炎,常有尿痛或尿道分泌物。尿痛的程度比淋病轻,有时仅表现为尿道的刺痛和痒。尿道分泌物常有浆液性或粘液脓性,较稀薄,量也较少。女性病人有尿急、尿痛等尿道炎症状,但主要为宫颈内膜炎。宫颈有充血、水肿、触之易出血、黄色粘液脓性分泌物增多以及下腹部不适等症状。但也有相当数量的病人症状轻微或无任何临床症状。 1.3 实验室检查 用涂片、培养检查,无淋病奈瑟菌的证据。男性尿道分泌物革兰染色涂片检查可见多形核白细胞,在油镜(1000倍)下平均每视野≥5个为阳性。晨起首次尿或排尿间隔3~4小时的尿液(前段尿15ml)沉渣在高倍镜(400倍)视野下,平均每视野≥15个多形核白细胞有诊断意义。或者男性病人<60岁,无肾脏疾病或膀胱感染、无前列腺炎或尿路机械损伤,但尿白细胞酯酶试验阳性者也可诊断为NGU。女性宫颈粘液脓性分泌物,黄色,在油镜(1000倍)下平均每视野多形核白细胞>10个有诊断意义(但应除外滴虫感染)。 目前由于对衣原体的培养和诊断试剂盒的使用尚无条件或不够规范,临床实验室诊断中只需见到有炎症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并排除淋球菌感染即可作出诊断。 1.4 病例分类 1.4.1 报告病例具备1.1,1.2及1.3各项指标。 1.4.2 确诊病例经实验室检查,可证实有沙眼衣原体或其他致病的病原体。 2处理原则 2.1 治疗原则 2.1.1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1.2 及时、足量、规则治疗。

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管理办法(2018修订)

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管理办法(2018修订) 作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日期:2018/06/13浏览次数:66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奖励在推进我国质量技术进步,提高我国整体质量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质量竞争能力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中国质量协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以下简称质量技术奖)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 第三条为维护质量技术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质量技术奖评审工作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四条中国质量协会负责质量技术奖的组织管理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设立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评审委员会,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质量技术奖的评审工作。 第五条中国质量协会设立质量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负责质量技术奖的日常工作。 第六条质量技术奖的奖励资金由中国质量协会自行筹集,并可接受支持和关心中国质量事业的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组织和个人的捐赠。 第二章质量技术奖的设置

第七条质量技术奖设三个等级,包括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为推动各类先进质量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进行优秀项目的评选,包括六西格玛、精益管理、质量功能展开、可靠性管理、质量创新和优质服务优秀项目,优秀项目属于优秀奖级别。设“刘源张质量技术个人奖”,激励与表彰在质量技术进步与质量管理推进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质量工作者。另设“中国质量学术论文奖”,旨在推动我国质量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挖掘中国特色质量管理最佳实践和管理模式。 第八条质量技术奖的奖励范围包括技术发明、技术开发、应用推广、基础研究、社会公益以及其他质量管理创新实践成果。 第三章质量技术奖的评审和授奖 第九条质量技术奖每年评选一次,每次授奖一等奖不超过10项,二等奖不超过30项。 第十条申报组织或个人应按规定填写统一格式的申报书,提供必要的证明或评价材料,所提供的材料应当完整、真实、可靠。 第十一条评审委员会作出奖励项目及等级的结论,经社会公示,报中国质量协会审定通过。 第十二条质量技术奖的奖金数额,由中国质量协会根据当年财务情况或筹集的奖励资金情况确定。

创新环境对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_党文娟

创新环境对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党文娟,张宗益,康继军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40) 摘 要: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个地区的市场化进程、政府干预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区域环境很不平衡。本文运用全国各个地区的数据,采用计数模型中的负二项分布negatiti ve-b i nom i a l方法分析了区域环境对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政府对提高区域整体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还不明显,但是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原创性的发明专利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各个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对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区域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积极进行区域市场化程度的推进以及发挥各地政府的创新引导作用才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程度;区域创新能力;计数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08)03-0052-06 The I mpact of Regional I nnovation Environ m ent on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DANG W en-juan,Z HANG Zong-y,i KANG Ji-j u n (School of Econo m ics and Business Adm inistration,Chongq i ng Universit y,Chongq ing400040,Ch i na) Abstrac t:O ur na ti ona l econo m ic deve l op m ent i m ba l ance l eads to t he d iffe rent levels of reg iona lm arke ti zati on prog ress and government i nterventi on.T his paper ana l y ses t he e ffect o f reg iona l env iron m ent on reg i ona l i nnovati on capab ility a dopt N egative-bi no m ial m et hod i n counti ng mode l based on the reg i onal patent.It show s that the gove rn m en t has no d i sti nct infl uence on i m prov i ng t o ta l reg i onal i nnova ti on capab ility,but has the acti ve i n fluence on t he i nven tion patent wh ich i m prov i ng capability o f i ndependent i nnovati on and strengthen i ng orig i nal science and techno l ogy explo itati on ca pab ility.R eg i onalm a rke t deve l op m en t has an i m portant i m pac t on reg iona l i nnov ati on capability.The level o f reg i onal m arketization is an i m portant fac t o r o f reg i ona l i nnovati on capability.On l y i m prov i ng reg iona lm arke ti zati on degree and govern m enta l i nnovati on gu i dance f unc tion is the key to enhance the reg iona l i nnovati on capability. K ey word s:t he leve l of m arketization;the level o f gove rn m ent 一、引言 创新环境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Todtli n g(1992)[1]对区域资源相同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有些区域资源相同,但是创新能力相差很大。说明区域创新能力不仅仅由资源因素所决定,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行为主体能力、主体之间互动能力。不同产业创新能力可能不同,由于部门专业化、功能和组织特征,导致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的差别。Brac zyk、Cooke等(1998)[2]研究认为,区域创新能力差 收稿日期:2007-09-08 修回日期:2008-03-05 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705250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C J L010)。 作者简介:党文娟(1972-),女,陕西韩城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公司治理,区域创新等。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家用炒菜机智能水平评价技术规范》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 《家用炒菜机智能水平评价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团体标准《家用炒菜机智能水平评价技术规范》由中国标准化协会于2018年8月份批准立项,计划编号:中国标协〔2018〕197号。本团体标准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提出,主要起草单位有杭州九阳生活电器有限公司、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等。 2、编制背景和目标 随着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应用,发展智能家电产品已经成为了家电行业的共识,智能家电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2017年至今,智能炒菜机行业蓬勃发展,不仅解放了消费者的双手,同时给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安全、健康、便捷的新烹饪方式,提供了新的烹饪解决方案。智能炒菜机可以实现器具自检、智能烹饪、食谱管理、烹饪助理等等多种智能功能,不仅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同时也为生产者、制造者提供便利的后期维护服务。智能炒菜机给消费者在安全、可靠、美味和易用这四个方面提供了更优的体验值。 然而,随着行业的发展壮大,产品的质量水平参差不齐、智能程度差异巨大。为了规范行业的发展和引导技术的进步,鉴别炒菜机的智能化发展水平,量化考核指标以及测试评价方法,指导消费者选购智能炒菜机产品,亟需推出炒菜机的智能化评价标准,以便客观、科学地评价炒菜机的智能化水平。 3、主要工作过程 2018年4月开始,标准编制相关人员开始进行相关资料收集与背景调研,对各类智能炒菜机的发展及市场情况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并对相关标准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确定了其智能评价的初步技术要求。 2018年5月,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杭州九阳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成立本团体标准工作组,开展标准的相关制定工作。 2018年5月至7月,九阳股份有限公司对炒菜机产品通过市场调研、用户回访、互联网手机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用户需求和目前主流产品的智能功能有了充分的了解,为具体测试的方法、依据提供了大数据的支撑;中家院

医学信息学论文:冯 丹 中国卫生统计指标标准研究与应用

中国卫生统计指标标准 研究与应用
解放军总医院医院管理研究所 2013年7月21日
冯丹
北京

报告内容
一、我国卫生信息标准化概述 二、我国常用的卫生统计指标 三、卫生统计指标目录的研究 四、卫生统计指标目录的应用

1.我国卫生信息体系框架
我国卫生信息标委会成立于2006年,总体框架如下:
卫生信息 指 导 类 标 准
通用类标准
妇 公 幼 医 共 卫 疗 卫 生 服 生 务
标准需求
专 用 类 标 准

1.我国卫生信息标准体系框架
包括
指 导 标 准
体 系 表 及 参 考 模 型
标 准 化 工 作 指 南
概 念 与 术 语
标 准 一 致 性 测 试

2.我国卫生信息标准体系表
应用系统建设 数据中心建设 卫生资源 医疗服务 疾病预防控制 妇幼保健 卫生监督 中医药 健康档案 ……

3.我国卫生信息标准首期制(修)订项目
2007年卫生部政策法规司下达了六项《卫生信息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 (卫信字2007[2]号)
序号 1 2 3 4 5 6 标准项目内容 卫生信息标准体系与技术指南 卫生信息数据元规范 卫生信息数据集分类与编码规则 卫生信息数据集元数据规范 卫生信息数据模式描述指南 医院统计指标公用数据元目录 性质 WS/T WS WS WS WS WS 制/修订 制定 制定 制定 制定 制定 制定 起止年限 2007-2008 2007-2008 2007-2008 2007-2008 2007-2008 2007-2008 起草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 卫生部信息中心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督导师和咨询师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分会注册督导师及咨询师 D 督导师,X咨询师(https://www.360docs.net/doc/5f2343160.html,/_d271571539.htm) (2013年3月21日) 北京 D-06-001 安芹女副教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D-06-004 陈祉妍女副研北京中科院心理所 D-06-007 崔方女讲师北京北京工业大学系统式治疗,创伤治疗 D-06-010 樊富珉女教授北京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D-06-013 方晓义男教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婚姻家庭治疗 D-06-014 方新女副主任心理治疗师北京大学医院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 D-06-017 高天男教授,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中心主任北京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精神创伤治疗D-06-018 洪炜男副院长北京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研究院精神分析 D-06-019 侯志瑾女副教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整合 D-06-022 胡佩诚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人本、行为 D-06-024 霍莉钦女教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研究院系统家庭治疗 D-06-027 贾晓明女教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 D-06-031 李林英女教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认知行为治疗 D-06-037 李子勋男北京原中日友好医院整合、家庭治疗、后现代治疗 D-06-040 蔺桂瑞女教授北京首都师范大学人本主义治疗 D-06-041 刘芳女副研究员北京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D-06-042 刘丹女副主任北京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家庭治疗,精神分析 D-06-043 刘军男主治医师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四病区精神分析、家庭治疗、催眠治疗 D-06-045 刘天君男教授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行为 D-06-051 龙迪女副研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结构派家庭治疗 D-06-052 陆晓娅女总干事北京北京歌路营教育咨询中心叙事治疗,人本主义 D-06-053 吕秋云女主任医师北京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 D-06-059 孟莉女副教授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社会工作系人本/认知 D-06-061 钱铭怡女教授北京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D-06-069 唐登华男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个体治疗、家庭治疗、团体治疗 D-06-072 童长江男教授北京北京市教育学院崇文分院 D-06-073 王建平女教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主的综合取向 D-06-077 吴任钢男教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心理研究中心 D-06-083 徐凯文男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主治医师,注册督导师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整合治疗,创伤治疗,危机干预 D-06-086 杨凤池男主任/教授北京首都医科大学精神分析 D-06-087 杨眉女教授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存在--人本主义取向,认知取向 D-06-089 杨渝川女副教授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叙事治疗取向 D-06-090 杨蕴萍女教授,主任医师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分析取向 D-06-091 姚萍女讲师北京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团体标准

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团体标准 冰箱养鲜技术评价规范 (征求意见稿) 标准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工作小组 二O一八年九月

目录 一. 标准工作概况 (3) 1.1 标准制定的背景与目的 (3) 1.2 任务来源 (3) 1.3 工作过程 (4) 二. 标准制定的依据与指导思想 (4) 2.1 标准制定的法律依据 (4) 2.2 标准起草的依据 (4) 2.3 标准制定的原则 (5) 三. 主要技术内容 (5) 3.1 范围 (5)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 3.3 术语和定义 (5) 3.4 技术要求 (5) 3.5 试验方法 (7) 四. 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 (8) 五.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 (8) 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 (8) 七.在标准体系中的位置 (8) 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8) 九.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8) 十.标准应用的建议 (9) 十一.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 (9) 十二.其他应予以说明的事项 (9)

团体标准 《冰箱养鲜技术评价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标准工作概况 1.1 标准制定的背景与目的 在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形势下,家电产品的健康安全也逐渐被用户及社会所关注。食品的贮藏是食品生产、流通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也越显突出。家用冰箱作为冷藏链的终端,其保鲜性能直接影响到人们的食用口感和健康,因此,保持食品的新鲜品质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对冰箱的保鲜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市场对更高质量冰箱的需求,目前,各大品牌冰箱生产企业在努力研发推广养鲜技术及产品,例如,容声的全生态养鲜冰箱、美的冰箱的智能养鲜技术、卡萨帝细胞级养鲜冰箱、晶弘的离子净味养鲜冰箱、TCL负离子养鲜技术、Liebherr利勃海尔带有BioFresh(生物养鲜)功能的冰箱、Beko倍科EverFresh+恒蕴养鲜冰箱等。 目前的冰箱保鲜规范,或是只针对冷藏室的评估,或是只针对营养理化指标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企业宣称的“养鲜”,不同企业的界定和侧重点也有不同;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冰箱除菌、保鲜、除臭效果的好坏最终表现出来的结果是食品储藏时间的长短、食品的安全卫生、以及冰箱内残余气味的多少。因此,制定冰箱养鲜技术相关的评价标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希望可以弥补现有标准不足,规范市场对冰箱养鲜性能的评价,引领行业在产品健康、安全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1.2 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提出并牵头,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归口管理,由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

关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的分析

关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的分析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机制区域创新[论文摘要]提出区域创新是组织问学习过程,分析了创新主体的内部结构以及组织问知识转移过程。系统研究了区域刨新主体实现多样化、差异化知识聚集进而创造知识的过程。提出了区域创新能力“中心突出、梯次带动、螺旋式上升的”提升模式。 区域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和组成部分如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成为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关键。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区域创新。区域创新能力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目前,中国西部地区处于要素驱动阶段,部分沿海地区处于投资驱动阶段。我国区域经济距离真正的创新驱动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无论处在哪一个阶段,创新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都需要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在这样背景下,研究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区域创新是创新组织间学习 区域创新能力提高依赖于区域知识积累,而知识来自于学习与创造。创新组织借助区域创新网络.通过学习获得知识.通过整合多样化知识而创新。 1学习在区域创新过程居于中心位置。区域创新是企业的R&D、生产、市场商业等部门之间以及知识提供者、金融、培训企业之间合作的集体学习过程.当地知识创造、开发或获取过程是一个集体学习过程主要特征是互动性和积累性。很多创新来源于厂商的

交互学习。创新成功的企业,往往能够利用来自多种渠道的信息和创意方面的资源包括内部研发、同顾客以及其他潜在创新用户的联系、同外部企业网的联系、同外部大学、政府实验室的联系等。当代公司几乎没有单独进行创新的客户、供应商和知识生产部门之问的密切交往以及知识交流很可能改善公司的仓新。 2创新是学习的结果.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取决于新知识的多少而知识来自于学习。区域创新网络是创新组织问学习的平台。一个企业家不能单独创新创新网络是必需的。技术创新是多个组织结成网络、跨组织界面的合作创新过程。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化过程主要在区域内进行地理因素影响着知识生产、扩散和转化。创新网络推动创新组织互动,这种互动合作与协同打破了组织边界扩展为组织间学习。创新组织以合作为纽带加速了知识的聚集、流动、传播和创造.拓展了创新组织获取知识渠道。 3创新组织间学习特征。组织问学习是指在区域创新网络中创新组织为获取需要的创新资源,采取双边或多边的互动学习行为。组织问学习是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创新组织间学习平台是区域创新网络,仓0新网络将企业、研究机构、政府、中介等多种组织联为一体创新资源获取、知识共享是组织间学习的目的。组织间学习是多个组织学习价值观共享的过程,根据组织特征、学习层次、内容等形成多种学习模式。组织间学习是一种双向性的动态的多维度的集体互动学习的过程。创新组织问学习具有社会性、强公共外部性、途径依赖性和动态整合性。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责、编制等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三定”方案确定并运转 (国办发〔1998〕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88号)精神和《农业部关于调整部属畜牧兽医单位机构编制的决定》(农人发〔2006〕3号),农业部于2006年4月5日批复了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议;协助开展重大动物卫生违法案件的调查。研究提出重大动物疫病(包括人畜共患病)预防控制规划、扑灭计划、应急预案建议,指导、监督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指导人畜共患病防治工作。研究提出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建议,经批准后组织实施。负责全国动物疫情收集、汇总、分析及重大动物疫情预报预警工作;指导全国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指导国家级动物疫情测报站和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的业务工作。负责国家动物防疫网络信息系统、网络溯源及应急指挥平台的建立及管理。承担全国动物卫生监督的业务指导工作,组织实施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承担全国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资格认定及相关活动的技术、条件审核等有关工作。承担全国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协调各级诊断实验室的疫情诊断工作。承担动物及动物源性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其有关标准、标物研制工作;承担动物标识管理、动物和动物产品溯源工作。承担动物诊疗机构和执业兽医的相关工作;承担兽医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负责兽医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组织开展动物防疫技术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归口兽医局管理,机构规格为正局级。财政补助事业编制136名。局级领导职数5名。下设防控应急处、兽医公共卫生处、疫情监测处、动物卫生监督指导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处、动物产品安全检测室、兽医诊断室等12个业务处室和管理部门。 日前,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召开了第一次职工大会。根据首批进入疫控中心人员的情况,调配了各部门工作人员,部署了工作。

心理卫生协会学期总结

心理卫生协会学期总结 回顾本学期,我心理卫生协会本着“丰富会员课余生活,提高会员心理素质”的宗旨,将我协会更好的发展起来,特此组织了一系列以大力宣传“用心呵护心的健康”为核心的拓展活动。 一以下为本学期心理卫生协会主要工作列表: 1. 3月中旬心理小组活动开始 2. 3月27日到嘉禾园小区的中国科学院幼儿园联谊 3. 4月24日组织全体会员观看了影片——《美丽人生》。 4. 4月末开展了2020心愿征集活动——心愿箱 5. 5月10日---11日到中国地质大学参加第六届“江城之星”心理健康大赛 6. 5 月15日到6月5日成功举办了第一届”5.25”心理健康活动宣传周 活动概况: 时间 地点 内容 参赛人数 5月15日(周一)下午 2:30---4:30 足球场

“江城之星校内赛” 70 5 月24日(周六) 华中师范大学 心理剧大赛 剧组人员 5 月26日(周一)晚上6:00---9:00 :学术报告厅 电影《阿甘正传》欣赏与讲解 98 5 月28日(周三)晚上 6:00---8:30 学术报告厅 心理讲座《恋爱心理学》 135 6 月 5 日(周四)下午 2:30—4:30 二楼阶级教室 心理竞赛决赛 145 5 月26日---30日 行政楼门前

心灵展板展览 全院学生 二活动得失 本学期协会工作从整体而言达到了预期标准,但在局部上仍待改进,以下是本次活动的得失: 优点: 1.密集的大型活动提高了协会工作人员的能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提升了协会的凝聚力,加强协会协会与领导、老师、会员和同学之间的沟通。w 2.会员从中学到很多心理学知识,并在快乐的协会活动中得袄成长。 3.心协的价值得到了全院同学们的认可,并赢得了更多优秀大学生的心声。 4.在活动中,协会绝大部分工作人员用心负责,积极性高。 缺点: 1.各部门沟通虽比上学期有所增多,但还是没有达到信息畅通,一些工作没法得到落实。 2.外联部需加强外联力度 3.组织部需提高全体干事的现场组织 4.忽视了一些活动中细节 5. 小组活动需要创新

中国质量协会2018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共计60分。) 1. 若把质量管理看作一个连续的过程,那么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就构成了这一过程最主要的三个阶段,国际知名质量专家(A)将其称为质量管理三部曲。 A 朱兰 B 戴明 C 石川馨 D 休哈特 2.根据质量特性与顾客满意之间的关系,日本质量专家狩野纪昭将主要质量特性分为必须质量特性、一元质量特性和魅力质量特性。那些充分提供会使人满意,但不充分提供也不会使人不满意的质量特性是指(C)。 A 一元质量特性 B 必须质量特性 C 魅力质量特性 D 多元质量特性 3. 在质量管理中,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的活动是(A )。 A 质量策划 B 质量控制 C 质量保证 D 质量改进 4. 在质量管理中,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的活动是(D)。 A 质量策划 B 质量控制 C 质量保证

D 质量改进 5. 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必须遵循PDCA循环,我们称之为戴明环,请问PDCA是指(A )。 A 计划-实施-检查-处置 B 组织-实施-检查-处置 C 计划-实施-控制-协调 D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 6. 企业设立质量检验部门以履行专职检验职责,但这种做法实质上是一种(B),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A 事前预防 B 事后把关 C 全面控制 D 统计控制 7. 产品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每个环节或多或少影响到最终产品质量,因此需要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环节和因素,这反映了全面质量管理的(C)的质量管理思想。 A 全组织 B 全员 C 全过程 D 全方位 8. 某中华老字号一直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祖训。从企业文化角度,这个祖训即是该老字号的(C)。 A 使命 B 愿景 C 核心价值观 D 经营目标 9.使命是指一个组织存在的目的,以说明其存在的理由或价值,保证组织经营目的的一致性。下列表述中,比较适宜作为某药品

20151014-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动物卫生检测信息平台

招投标专业文档分享 本文档只供参考学习,请在下载学习完24小时内删除。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动物卫生监测信息平台建设 招标编号:BIECC-ZB1664 招标文件 北京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2015年07月

目录 第五章技术需求、实施与服务要求 (3)

第五章技术需求、实施与服务要求 一、项目总体背景 随着动物饲养模式、数量的不断变化,动物疫病病原不断变异,病原种类日趋多样、复杂,国内外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形势日益严峻,动物疫病监测工作难度和压力不断加大,为了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和应对动物卫生突发事件能力,及时发现和预警疫情隐患,有效地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维护公共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工作要求,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持续开展了动物疫病监测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初步建立了“全国动物卫生监测信息平台”,根据工作要求和业务需要,平台内容和功能不断丰富和完善,目前该平台已包括动物卫生监测信息系统、动物卫生信息智能分析系统、“两站”信息管理系统、考核评价管理系统等,其中动物卫生监测信息系统包括“动物疫情信息月报系统”和“动物疫病监测月报系统”两个子系统。随着工作量和工作内容的不断增加,系统用户不断增多,监测月报系统用户已达3323个,疫情月报系统用户达3474个,“两站”系统用户达448个,且系统数据存储量、应用及访问量在不断增加。目前系统正常运行,较好的完成了对全国3500多个业务单位的动物疫病监测信息的数据的采集、报送、审核工作,成为了动物疫病监测业务部门不可或缺的工作助手,为后续动物疫病监测分析预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兽医行政部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二、项目建设目标与内容 建设目标: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和动物疫病监测业务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和丰富动物卫生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内容和功能,建立动物卫生监测数据采集和汇总、数据挖掘处理、数据智能分析、预警和辅助决策的动物卫生监测预警体系,推动动物疫病监测信息化进程,提升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科学化水平。 建设内容: 1、动物疫情信息系统 2、动物疫病定点监测系统 3、动物卫生监测信息统计分析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CECS27:×××× 工业炉水泥耐火浇注料冬期施工技术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CEMENT REIONFRACTORY MATERIALS GROOLING IN WINTER FOR INDUSTRIAL FURNACE CONSTRUCT (征求意见稿) 2015-××-××发布2015-××-××实施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

前言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4年第一批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4﹞028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基本规定;3.材料;4.施工准备;5.施工;6.养护与脱模;7.质量验收。 因CECS27:90《工业炉水泥耐火浇注料冬期施工技术规程》在1990年开始实施,至今第一次修订,按《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要求,重新划分章节,对原条款及内容重新修订,在此不作表述。 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负责管理,工业炉砌筑专业委员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工业炉砌筑专业委员会(地址: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1256号,邮编:430081)。 本规程主编单位:中油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冶武汉冶金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陶树森、王瑞峰、支吉涛、董慧荣、刘树仁、高明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

目次 1 总则 (1) 2 基本规定 (1) 3 材料 (1) 4 施工准备 (2) 5 施工 (2) 5.1浇注料预热 (2) 5.2浇注料搅拌 (3) 5.3浇注料运输 (4) 5.4浇注料模板 (4) 5.5浇注料浇注 (4) 6 养护与脱模 (4) 6.1养护 (4) 6.2脱模与维护 (6) 7 质量验收 (6) 7.1主控项目 (6) 7.2一般项目 (6) 引用标准名录 (8) 附:条文说明 (9)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稿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稿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由中国科技协会主管,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挂靠单位是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是心理卫生和精神卫生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主要服务对象是从事临床、科研、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人员,以促进心理卫生各相关学科的交流和发展、促进心理卫生领域学术理论的创新、促进心理健康应用性新方法的研究和推广、促进全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反映我国心理卫生和精神健康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各种形式的论文,报道国际前沿信息,传播心理卫生新知识。 心理卫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领域。本刊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涉及的学科范围广泛,包括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在选稿时特别欢迎以各种人群为研究对象的医学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方法相结合的应用性研究论文。设置的栏目有心身医学、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临床精神病学、社会精神病学、社区精神卫生、精神卫生政策、应激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心理卫生评估、神经心理生物学研究,以及编读往来,并刊登书评和书讯、学术活动预告、会议纪要等消息。论文形式包括论著、短篇论著、综述、述评、论坛、临床案例报道等。 1 重要声明 1.1 关于版权 作者投稿本刊,表示同意如下协议内容:论文(含各种图片等)一经刊用,该论文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即转与《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 Publisher),包括汇编权(文章的部分或全部)、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网络传播权及代理许可国内外文献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权等,未经《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书面许可,作者不得授权其他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出版本文的任何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本刊对决定刊用的文稿可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并征得认可。 1.2 关于文责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科学研究实践以及学术论文的写作应遵从学术道德、学术伦理规范的要求。作者应对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抄袭、剽窃、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等)承担完全法律责任。本刊不承担因作者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连带法律责任,并保留必要时追偿损失的权利。对经查证有抄袭、剽窃、数据造假、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的作者,本刊将在此后的2年或以上时间里拒绝其任何来稿,必要时刊登撤销发表等有关声明,向作者所在单位及有关期刊通报。对本刊认定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作者,允许其提出书面申诉。 2 投稿方式 本刊实行互联网在线投稿,采用同行评议、三审制度刊用符合条件的学术文章。请作者登录本刊主页(https://www.360docs.net/doc/5f2343160.html,),按照提示要求注册后(一次注册,可重复投稿)进行文章电子版投稿,作者此后可随时登录投稿系统查询稿件的处理情况。 (1)投稿前请查阅本刊稿约(在“下载专区”)、投稿须知(含稿件处理流程及时间说明)、征稿启事等信息,以便您更有针对性地选择稿件投稿。 (2)来稿须交纳审稿费,每篇50元。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者每篇30元(需附会员证复印件)。应邀撰写的各类稿件(以正式约稿函为准)免收审稿费。 (3)稿件通过初审后,作者应尽快按要求填写和提交投稿介绍信(在本刊主页“下载中心”下载投稿介绍信模板)。 (4)稿件确定刊载后须按通知金额交纳版面费。刊印彩图者须另交纳彩图印制工本费。稿件刊出后,本刊向作者支付一次性稿酬,并赠送当期杂志。 3 来稿要求 (1)来稿应具创新性、科学性和逻辑性,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对论著类论文篇幅(字数)不作限制,但务求文字精炼通顺、数据准确无误。综述(一般只接受随同论著提交的研究背景性综述,或本刊约稿)应在6000字以内,述评5000字以内,短篇论著2000字以内。 (2)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作者应说明是否取得受试对象或其监护人的书面知情同意,研究程序和内容是否符合有关伦理委员会(单位、地区或国家)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

中国质量协会六西格玛黑带注册管理办法

1.引言 1.1 目的 本办法规定了中国质量协会实施六西格玛黑带注册的具体要求,旨在保证注册人员水准及其一致性。 1.2. 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向中国质量协会提出注册申请,希望成为中国质量协会“注册六西格玛黑带”的境内外申请者和已通过其他组织六西格玛黑带资格认证或注册的人员。 1.3. 注册管理 中国质量协会六西格玛管理推进工作委员会负责注册六西格玛黑带申请者的资格审查和注册认证工作。 1.4. 考试管理 中国质量协会六西格玛管理推进工作委员会负责“注册六西格玛黑带知识大纲” 的制定和修改,并根据注册六西格玛黑带知识大纲要求组织有关专家和专业人员建立考试题库。 每一位具备资格的候选人均需通过中国质量协会组织的笔试。六西格玛黑带注册考试时间为每年10月份的第二周。时间为180分钟,试题类型为选择题,总分120分(120道题),80分为合格线。 2. 注册要求

注册六西格玛黑带申请者应符合以下要求: 2.1. 技能与知识 ●掌握统计技术并运用统计工具分析数据的能力 ●在组织业务流程中使用适宜统计工具的能力 ●选择项目的能力 ●识别、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评价能力 ●项目管理能力 ●团队组织,领导和感召能力 ●熟悉计算机相关软件操作系统的使用 2.2. 考试 注册六西格玛黑带申请者须通过中国质量协会组织的统一注册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考试合格后三年内未申请注册,考试成绩自动作废。三年后再申请注册,则需重新参加注册考试。 2.3. 教育和工作经历

2.3.1. 教育经历申请者应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注册质量工程师资格。 2.3.2. 工作经历申请者应具有至少五年专业技术或管理岗位相关工作经历。 2.3.3. 六西格玛实践经验 ●申请者应具有至少2年应用六西格玛及相关技术的实践经验。 ●申请者应至少已完成2个改进项目(对每一完成的改进项目,应出示相关证明材料)。 3. 注册 3.1. 申请文件申请者需填写《六西格玛黑带注册申请表》,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申请者身份证明文件 ●六西格玛黑带注册考试合格证书 ●国家承认的大专及以上学历证书或注册质量工程师资格证书 ●六西格玛及相关技术工作经历证明 ●六西格玛改进项目经历证明(项目改进计划、记录、结果,项目领导签字的证明材料等) 注:1)申请材料须用中文填写或有对应的中文翻译;2)项目改进的结果应以为组织带来的经济回报为主要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