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导学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导学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导学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导学案

教学参考

1019 0924

高考第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导学案

【高考目标导航】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终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基础知识梳理】

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项能力。具体包括: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④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⑤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⑥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⑦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⑧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⑨探究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从题型上看,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的题型呈现三大类:以简答题为主要类型,还包括选择题和论述题。

从测试内容上看,①实用类文本阅读比文学类文本更重视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因为实用类文本涉及的材料以纪实为主,选取的较之文学作品更加丰富而繁杂,突出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概括中心的能力。②实用类文本在鉴赏评价方面,主要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③实用类文本涉及人物可以分四类:潜心钻研的学问家,见识卓越的教育大家,追求卓越的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员,体现时代精神、传承爱国情怀的人物。

【要点名师透析】

一、传记

(一)传记的文体知识

1.定义和类型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根据不同的标准,传记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2.基本特点

传记有史学性的,也有文学性的。一般说来,前者强调事实真实可靠;后者强调基本事实和骨干情节在真实的基础上,可有一些想象和虚构。二者虽然略有区别,但在写作上有着共同的要求和必须遵循的原则。人物形象、语言都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真实性。

传记的真实首先是必须以真人真事为依据再现历史、再现人物。当然,传记文学的真实性不排斥适当的艺术加工(如一些次要人物、局部细节借助于想象、联想等加工),但这种加工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及事物发展的逻辑,以达到更高的真实——艺术真实。

(2)艺术性。

传记文学要运用多样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人物塑造力求个性化、形象化。传记文学主要是写人的,所以它要求刻画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常用白描等手法刻画人物。一部《史记》之所以备受历代文人墨客的推崇,主要原因就是它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刻画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

(3)概括性。

在传记文学中,传主的生平经历一般都较完整,便于读者从总体上把握人物(如《史记》)。但一些小传(如“逸事”等)或试题中的传记节选文段,由于受材料、篇幅的限制,不可能表现人物一生完整的经历、事迹,往往通过典型的事例,以小见大,来表现人物性格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因而传记一般要求选材精当,高度概括:一是对人物要有选择,选择那些代表性强、事迹丰富和很有性格特点的人来写;二是对人物的事迹要有选择,选择能够概括人物一生特点的事迹,而不是面面俱到。

(4)通俗性。

传记一般要求在形式表达方面写得简明易懂,容易被读者接受。语言风格多样化,如介绍传主的科学成就的,语言可以简明、平实、朴素;描述传主的多种才能与生活情趣的,语言可以生动活泼、文雅诙谐等,富于文学色彩。

(二)、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

1.写什么

(1)理解在文中的重要语句中所要表达的含意。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解题指津

1.解题原则

总原则:观点是的(探究题除外),答案在原文中。

基本原则:

(1)“还原”原则: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时要遵循“还原”原则。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2)“由已知求未知”原则:其已知有二,一是题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题干所在文段的语境。若将题干文字的字面意思视为横坐标,将题干词句在文中的语境可能意义视为纵坐标系,可以建立一个坐标系,只有从语境与字面意思两方面锁定,才能保证正确地求解。

(3)“语境”原则:语境是答题的思维背景,要牢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点面结合”原则: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从点入手,面上把握,点面结合,看懂文章,审清题目,掌握答题技巧,还是能够拿到必得分数的。

2.解题技巧

(1)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

传记一般采用顺叙的写法。以时间流变为线索,勾勒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概括性地描绘出较为完整的人物形象。传记涉猎传主的事实虽多,但这些内容全部编制在时间的年轮之中,组合在传主生命的转变之中。因此,对显示传主重要生平事件、命运转折、至关重要的思想精神活动的那些时间,应重点标示出来,这样可以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传主的主要生命历程。在梳理主要事件时,要抓时间标志词,抓地点以及相应发生的事件,运用合并同类项法,概括出主要事件。

(2)把握传主形象。

首先,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尤其是细节描写)。阅读传记时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细节加以仔细思考。例如,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

其次,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来把握传主形象。“传主与时代”和“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总之,要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根据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把传主彰显出来加以理解。

(3)把握文章结构。

这部分主要考查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安排用意,某些特定段落的作用,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及作用分析。

应注意区分开进行分析,如:A.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安排用意,某些特定段落的作用都需要从内容与形式两个角度分两个步骤进行分析。B.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及作用分析应该考虑以下思路:a.将句子分层进行概括;

b.找出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析表现手法。

A.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可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B.人物描写方法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一类记叙文体,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不写事件,传记无以表现人物;不写细节,无以使人物生动起来。因此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通过对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另外,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对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引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可以印证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5)语言特色。

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其次,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3.解题方法

高三一轮复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学案)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一、考纲解读: 1、理解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各生产活动的地域联系对各种交通方式的需求情况;明确影响各种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的区位因素 2、理解交通运输布局及变化对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3、掌握城市交通的特点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 二、20XX年高考命题预测: 1、以重大交通工程建设为切入点,考查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及其影响。 2、以某一城市交通发展为背景,通过交通图判断交通网络及特点,并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3、结合某一区域地图或等高线图考察铁路、公路、港口的建设或主要的交通线。 【梳理知识结构】 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1、传统方式: 2、现代方式及特点: (1)、铁路运输:运量、速度、运费、短途运输成本。 (2)、公路运输:运量、成本,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 (3)、水路运输:运量,投资,成本,灵活性和连续性。 (4)、航空运输:速度、耗能、运费。 (5)、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连续性,灵活性。 3、发展方向:,大型化,。 二、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网: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各种现代联合,各种运输、交织,形成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2、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交通线:、、航道等交通点:、、等 3、影响因素:经济、、、 三、以南昆铁路为例,说明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意义。拓展:1、铁路线、公路线建设的区位因素与选址原则 2、影响港口的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好: (1)良好的水域:水深、水面宽阔(河港);港阔、水深、避风港(海港); (2)良好的陆域:地形平坦开阔; (3)地理位置优越:通江达海,水陆联营。 社会经济条件好: (1)依托大城市,经济腹地广阔 (2)陆上交通和空运便利,实现海陆空联运 3、影响航空港的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航空港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 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以保证排水 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地基稳定 气候:少云雾,能见度好;跑道沿盛行风向建设,便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 (2)社会、经济因素: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与城区有一定距离,减少对城市的干扰【当堂巩固】 下图表示四种货物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点,读图完成1— 3题。 1、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是( ) A.①B.②C.③D.④ 2、货物④的最佳运输方式是( ) A.公路B.管道C.铁路D.水运3、生产布局受交通制约最明显的货物是( ) A.④B.③C.②D.① 据中国海关总署消息,中俄原油管道首批原油于北京时间20XX年11月2日9时36分顺利从俄罗斯进入中国漠河兴安首站,漠河海关对进站原油进行了全程监管。据介绍,中俄原油管道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的中国支线。据此回答4~5题。 4、对中俄原油管道的建设和安全运营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A.降雪B.洪涝C.冻土D.干旱 5、与铁路运输相比,管道运输石油的最大好处是() A.连续性强,管理方便B.运量大,运输速度快 C.受地质条件影响较小D.投资少,运输成本低 20XX年10月31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隧桥结合工程——上海长江隧桥正式建成通车。结合下图,回答第6题。 6、上海浦东新区至崇明岛之间修建世界最大的隧桥结合工程,其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因素B.社会政治因素 C.社会经济因素D.科学技术因素 7、吐鲁番到乌鲁木齐的高等级公路,造价约为东部地区同类型公路的一半,其原因不可能是

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

第一章:声现象 一、【自主学习】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在150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声音是一种______,它具有______。声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乐音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 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 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 二、【课堂导学】 【例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拓展变式】 “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例2】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二胡的 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拓展变式】 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A.响度B.音调 C.音色 D.振幅 【例3】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跟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导学提示 例1考查学生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2考查学生对音调的理解。 例3考查学生对次声波与超声波的理解与区分。以及声音具有能量。

高考作文学案--高考作文议论文说理指导学案

高考作文之议论文说理学案 一、高考作文呈现 1、(2015年全国课标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2015年全国课标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2014年全国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2014年全国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学科网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9届高考英语单元知识考点导学案.doc

2019届高考英语单元知识考点导学案 XX届高考英语顶尖学案:大纲版unit 15 the necklace 项链核心词汇1.time is so ____________(宝贵的)that we can’t afford to waste it.2.after years of hard work,the couple paid off all their ____________(债务)at last.3.it’s ____________(傻的)of you to make the same mistake again.4.slowly but ____________(无疑地),the company is becoming successful again.5.if he ____________(继续)stealing,he’ll end up in prison sooner or later.6.i don’t like the colour of the coat;____________(此外),it’s too expensive.7.everyone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______________(质量)of life in modern times.8.the meeting will be ______________(参加)by finance ministers from many countries.9.用explain的适当形式填空:(1)it was a small book ____________ how to cut the death rate from having and caring for babies.(2)they hope that they can find an ____________ for the attacks.10.用recognize的适当形式填空:(1)i decided to send my invention to the patent office to get ____________ for my successful idea.(2)even when they wore sunglasses or beards people __________ them.高频短语 1.________________ 访问;号召;邀请2.________________ 拿回来;使恢复3.________________ 还清(债务等);付清 4.________________ 把……表演出来;把……付诸行动

议论文专题训练——结构模式 (导学案)(整理精校版)

议论文专题训练——结构模式(导学案) 作文辅导 0525 15:07 :: 议论文专题训练——结构模式(导学案) 编写人:刘剑平审核人:张宣成使用时间分管主任签字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 2、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掌握构思议论文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掌握构思议论文的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掌握构思议论文的方法技巧。 一、导入: 一篇文章,结构是它的骨骼,语言、材料是它的血肉,没有骨骼,何谈血肉?所以,虽然文章无定法,但作文有常规。掌握几种基本的结构模式,能使我们在考场上快速构思,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搭起文章的骨架,这节课我们学习并列式结构。 二、了解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 一要“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是与“残缺破碎”相对而言的;二要“层次分明”,从文章的章法上说,好的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 三、了解结构和结构 1、何为“结构” 所谓的结构是指通过某种合理的论证方式把论点、论据有机地组合起来。 2、 考场作文通常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开头,结尾和主体。主体部分最常见的结构有三种: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四、并列式 (一):分论点并列式 1、写作步骤: (1)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却不确定论点 (2)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 2、具体要求: (1)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 (2)分论点1 分论点2 分论点3 ……=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4)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3、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分论点并列式特点 杂是一种生命的奇迹 可曾见过,沧桑褪色的万国建筑群?可曾赏过,阳明山的锦簇春花?可曾听过,爵士乐的错杂鼓点?可曾品过,青藤阁的浓香花茶?如果倏然抹去那些杂体,那么生活将变得多么单一、多么可怕啊!上一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曾说,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我说,杂,是一种生命的奇迹! 杂,让城市创造奇迹。当越来越多的人赞叹上海腾飞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是那些外来的“阿拉”为我们推波助澜。同时,纯正标准的普通话和上海话甚至日语、英语“和平共处”、“互相渗透”。“人与人之间呈现不同的个性,但又彼此包容,这本来就是一个奇迹;一个新上海的奇迹!”这是余秋雨所说的话。上海的今天,没有杂,是绝对不可能繁荣发达的。 杂,又让文学创造奇迹。文学可以酸,可以甜,但不能没有味道。杂就成了芸芸众生的调味品。你可以“古道西风瘦马”,当然也能“小桥流水人家”;你可以张开双臂,尝试和尼采、卡夫卡拥抱,你也可以十指紧扣,和棉棉、陈丹燕窃窃私语。文学正因为有了“杂”这面三棱镜,才折射出五彩缤纷的光芒。

高考第一轮复习+全册复习学案

《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知识梳理: 一、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的价值从三方面体现: 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 ①技术与人:技术能人,(请例举此类技术产品、、) 人,(请例举此类技术产品、、) 人。 ②技术与社会: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案例:福特车的生产流水线、联合收割机) 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案例:出行方式改变) 在军事、政治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了解上述相应的案例) ③技术与自然:一方面人类依靠技术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实例、 、、),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存的友好关系;另一方面人类在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的同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实例、、、)。 二、技术具有、(技术是为了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 、(技术的内在特性,需要综合多方面的知识)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的) 、(技术实现其价值的体现) 等性质。 三、简述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四、技术的两面性是指技术的和,由此引发的技术伦理问题尤其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例举五项常见的、能体现两面性的技术: 五、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并分别例举三项科学活动和技术活动。 六、知识产权制度体现了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保护,可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知识产权在狭义上包括、、;其中的专利权不能自动获得,专利权的获得一般要经历以下六个阶段、、、、、。 七、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理性地看待技术的未来,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世界里。 练习: 1.1769年,瓦特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研制了第一台单动式蒸汽机,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时让他成为一个富有的名人资本家是由于技术具有 A、创新性 B、目的性 C、综合性 D、专利性2.技术对人的解放作用表现为人依靠技术解放或延长了自己的手、脚……等身体器官,拓展了活动空间,提高劳动效率。下列技术的发展解放了人的体力的是 A.电视技术 B.摄影技术 C.克隆技术 D.蒸汽动力技术 3.有人说“技术及其应用有点像锤子和锤子的使用:给小孩一把锤子,他会无论什么都用锤子去敲。当我们有了一把奇巧的技术锤子时,我们当中就会有这样的小孩。我们必须谨防自己受不住诱惑,而拿它敲敲这敲敲那,什么都用它来敲。我们需要锤子,但是不能滥用锤子。”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是 A、我们只要有了技术这把锤子,就可以做任何事情 B、小孩不会使用锤子 C、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技术 D、技术的未来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

初二物理导学案

初二物理导学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初二物理导学案编制:审批:时间: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NO:01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以及声速的大小。 2、能解释简单的声现象。 3、集中注意力,热情参与新学科学习。 重点难点:声音的产生、传播 能力立意:全面、仔细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 使用说明: 1、用20分钟时间阅读教材12-16页,未学懂的部分用红笔标记; 2、用25分钟时间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准备课堂交流。 学法指导: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要随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理解。 一、自主学习 1、问题引入:声音是哪来的?如何传播? 2、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由物体的产生的,停止,声音也就停止。 (2)人说话靠的振动发声,敲鼓时靠的振动发出鼓声。 3、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中没有,所以真空不能传声。 (2)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声的。 (3)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是以的形式进行的。 4、知识点三:声速 (1)声速就是指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它的大小既跟介质的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2)声音在不同介质里,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在体中传播得最快,在体中传播得最慢。 (3)声音在15℃的空气里传播速度是m/s。 二、合作、探究 1、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C. 振动停止,物体发出的声音也消失了 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2、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际上,即使航天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A. 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生 B. 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 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 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3、敲击长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会听到次击管声,这是因为的缘故,最先听到的声音是由传来的。

高考英语 《邀请信》导学案

邀请信导学案 StepI. Discussion: What makes a good composition? StepII. Writing Procedures Part1: 说明事由,发出邀请 1.说明事由:事件 Task1:How many occasions where an invitation is needed are there? 参加晚会: 欢迎会欢送会生日晚会聚会茶话会新年聚会婚礼 同学聚会 参加其他活动:校庆 过节 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开幕式闭幕式艺术节才艺展示 脱口秀 英语演讲比赛摄影展 绘画展 剪纸艺术展 2.发出邀请 Task2: A party is coming, how can we send an invitation using one sentence? 1. 2. 3. 4. 5. 7. 8. 9. 3.夺人眼球开头句 Task3:How can we combine these sentences in each group to make them better? 1. A party is coming. I would like to invite you to participate in it in the flesh. (with+O+C) 2. A grand party will be held. I feel it a privilege to extend an invitation to you. (独立主格结构) 3. I know that there is a party is to be held. It is exciting news. I can’t wait to invite you to participate in it.(非谓语+同位语从句) 4. The party is so meaningful that I am eager to share with you. Therefore, I am inclined to invite you to join (us on behalf of my class).(倒装)

高考作文训练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高考作文训练教案 张广祥作于2003年4月13日 一、【考纲说明】要求: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D 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④结构完整,语句通顺; ⑤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D ①深刻透彻(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 ③生动形象(如: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丰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 ③有文采(如: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的手法,文句有意蕴); ④有创新(如: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 二、复习指导思想 近三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均只考一篇大作文。特点是文体宽泛,题材宽泛,考生有话可说,而且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基本上得到了社会各界与国家教委的肯定。 那么,以后是否沿袭这种命题方式?我们不能肯定。我们只能根据考纲进行全面训练,以不变应万变才为上策。 1 关于小作文是否需要练习的问题。我们认为无需多加练习,理由有三: 一)、1999年考纲规定写作内容有“整篇文章”与“单项能力”,结果并未考“单项能力”,2000年只规定“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删除了“单项能力”的考查。估计高考命题组

认为“单项能力”主要还是考的语言表达,可以在第五大题“语言表达”部分考查,而无需再考小作文。 二)、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写两篇作文,不利考生写作能力的正常发挥,写两篇作文的结果,往往导致两篇作文的水平都不高,因而使考生的写作能力的评分趋于接近,拉不开分距,不利选才。 三)、即使考小作文,但我们相信,只要考生的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等基本的表达方式能过关,能写好大作文,就不怕写不好小作文。只要考场上审准小作文题,按题意要求写,平时不多练习小作文,同样能拿高分。 2、关于要不要进行各种文体分类训练的问题。有人认为近年来淡化文体,因此高三复习时不要进行分类训练,也不要进行文体模式训练。我们认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理由有二:一)、淡化文体,并不是说没有文体。考题要求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也就是说可以让考生发挥自己的长处,长于写记叙文的就写记叙文,长于写议论文的就写议论文。因此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模式及创新形式,很有必要。 二)。学生进人高三时,写作能力差异很大,说有的学生的作文已达高考优秀作文水平,而有的只相当于、甚至于低于高一新生水平,绝非危言耸听。比如给学生一个话题,要他展开分析,把道理讲得透彻一点,如果议论文基本模式不掌握,恐怕很难写好这篇议论文。为了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所以有必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模式训练。 3、关于复习训练内容如何安排的问题。考纲要求几种主要文体都考,而且作文评分分为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因此,我们上学期的训练内容主要是议论文与记叙文的基本套路与审题训练,力图通过训练让学生作文达到基础等级。下学期是不限文体的作文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长处,确定某一文体进行强化训练,力图通过训练使其作文达到基础等级的上限或创新等级。鉴于历年高考大作文都没有考说明文(考场说明文很难做到材料具有客观性),所以没有安排说明文的大作文训练。 三、具体实施方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三一轮复习光合作用学案

光合作用学案 课前准备区: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1.结构 (1)该图表示的结构名称是。 (2)图中②表示的结构是。 (3)结构③是由组成的。 (4)该图结构具有的功能是进行的场所 2.色素 (1)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部位是。 (2)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哪些种类? 。 (3)叶绿体中色素有何功能? 叶绿体中色素具有的作用 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1.光合作用的过程 2.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1)光合作用强度表示方法是 。 (2)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光合作用的过程与场所 考情解读:采用图表、曲线等形式对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反应场所和条件进行考查是基本形式。预计2013年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将主要围绕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及联系,对光合作用的过程结合叶绿体结构和光合色素的分布及功能等命制试题。 1.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元素去向

①氧元素 ? ???? H 2O ―→O 2CO 2―→CH 2O ②碳元素:CO 2―→ ―→ ③氢元素:H 2O ―→ ―→ 2.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 (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 和Pi ,如图: (2)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3.光照和CO2浓度变化对植物体内C 3、C 5、、[H]、ATP 、和O 2及(CH 2O)含量的影响 :(1)以上分析只表示条件改变后短时间内各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而非长时间。 (2)以上各物质变化中,C3和C5含量的变化是相反的,[H]和ATP 含量变化是一致的。 (3)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 只用于暗反应阶段,不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其他生命活动所需ATP 只能来自细胞呼吸。 (4)CO2中的C 先进入C3然后进入(CH2O) [例1] (2011·新课标全国卷)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 CO2 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化合物和 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中物质A 是________(C3化合物、C5化合物)。 (2) 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 的浓度比 A 的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 浓度 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 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 CO2 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 反应中C3化合物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 的浓度将比B 的________(低、高)。 (4) CO2 浓度为 0.003% 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 CO2 浓度为1%时的________(高、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1.下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图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初中物理《压强》导学案

《压强》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设计教师: 一、我的学习目标 1.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及研究方法 2.知道压强的概念、表达式和单位 二、我要突破 重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理解压强 三、实验器材: 海绵、小方桌、砝码、气球、盒装奶、刻度尺 四、学习方法: 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五、开始学习 1、我来回答 (1)你左右两只手指的感觉是? (2)你看到的现象是?人对气球施加的作用力是? (3)压力的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的_____不同。 (4) 压力作用效果可能和_____和____有关。 2、我来探究 探究目标: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 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和假设】 猜想一:压力的作用效果和_______________有关 猜想二:压力的作用效果和_______________有关 【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①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比较受力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选择实验器材中受力物体如何选择? 选择受力_______________的物体 ③控制变量法具体如何操作? 控制_________相同时,改变__________,比较受力物体的下陷深度; 控制_________相同时,改变__________,比较受力物体的下陷深度; 【我来设计】 实验序号受力物体受力面压力下陷深度1 2 3 【实验进行中】 【我的探究成果】

比较实验___和_____当____________相同时,压力越_______(大或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比较实验___和_____当____________相同时,受力面积越_________(大或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我的认识 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 根据公式可以知道 当S一定,F增大,则P____;当F一定,S减小,则P____。 当S一定,F增大,则P____;当F一定,S减小,则P____。 我来归纳: 增加压强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小压强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我来挑战 1、红军叔叔在过草地时,不慎陷入沼泽,无力自拔,处境危急。假如你 也在其行列,你该怎么办呢? 2、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 B.书包背带做得较宽 C.斧刃磨的很锋利 D.木凳上放置一块柔软的座垫

高考英语将来进行时导学案

将来进行时 李仕才 高考专题--将来进行时 课程目标: 一、学习目标 1. 将来进行时的基本用法。 2. 祈使句的用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将来进行时的基本用法。 难点:将来进行时和现在进行时及一般将来时的区别。 三、考情分析 这两种语法在考试题中所占分值不太多,但是这两种语法会和其他语法混合起来考查;将来进行时会和现在进行时及一般将来时混合考查;祈使句会和非谓语动词混合考查。 知识梳理: 一、将来进行时态 【教材原句】 Where will we be living in twenty year’s time? 二十年后我们将在哪里生活? We won’t be living underground or in space. 我们不能生活在地下或太空。 We will be living in houses and flats just as we do today. 我们就像今天一样生活在房子和楼里面。 【用法1】 1. 定义:表示将来某时进行的状态或动作,或预测将来会发生的事情。 2. 常用的时间短语:soon, tomorrow, this evening, by this time, in two days, tomorrow evening . 3. 结构:主语+will/shall be +doing 【例句】 I’ll be meeting him sometime in the future. 在将来的某个时间我会见到他。 I will be studying in unive rsity at the age of 20. 我20岁的时候将会在大学里学习。 【考题链接】 完成句子 ①下星期的这个时候,我们将在那个工厂劳动。 This time next week we in that factory. ②明天下午三点,我们将正在开会。 We a meeting at three o’clock tomorrow afternoon. 答案:①shall be working ②will be having 【用法2】使用将来进行时态的几种情况 1. 用来表示在将来的某一个时间正在进行的动作或按计划、安排、决定或预料将要发生

高考语文学案:作文审题(整理精校版)

高考语文学案:作文审题 作文辅导 0515 1021 高考语文学案:作文审题1 指导 一、话题作文 (一)、观点型话题 1、训练目标 训练学生审题重点应研读“话题阐述”部分,因为对这部分文字的理解把握比研读材料本身更重要。 2、写作指导 把从提示性材料中引申出来的一个结论,或是命题人理解材料时所得到的一点见解,用来拟制为话题作文的“话题”,那么我们就称之为“观点型话题”。如1998年全国高考作文,要求以“坚韧我追求的品格”为话题,2000年的全国高考作文,要求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就是很典型的“观点型话题”。 2015年上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 和山东的“记忆永远不会风化”作文,2015年的“春来草自青”虽有比喻义,但总体上也属于观点型话题。这类“话题”的审题是比较宽泛的,只要比照一下自己的选材和所写内容是否吻合话题的观点即可,不能违背、不可偏离。在作文时,这类话题启示我们必须围绕这一中心进行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沿着它所给的线索向前延伸,不能偏离航向。写记叙文,要能够反映这个中心;写议论文,要能够论证这个中心。遵循观点、线性前伸,是“观点型话题”写作时必须花工夫思考的问题。 3、审题指导 示例一请以“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为话题,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抒发感情,可以发表见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构思】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就是用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多一分自信,少一份失望。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就是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多一份感谢,少一份抱怨;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就是用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和挫折,多一份勇敢,少一份怯懦;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就是寻找别人最好的东西,多一份肯定,少一份挑剔…… 4、跟踪训练 训练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今天会走上写作这条路,经常感念我高中时代的王老师。 高中二年级时,我的学业与操行都是劣等,几乎到了老师都放弃我的地步,多次受处分,被留校察看,赶出学生宿舍,幸好当时我的导师王老师一直没放弃我,他请我到教师宿舍,吃师母炒的菜,他请假时让我给同学上国文课,还时常对我说:“我教了五十年书,一眼就看出你是一个会成器的学生。” 老师对我好,我不敢再坏下去,不敢辜负他,让他失望。毕业那天我跑去问他:“为什么所有的老师都放弃我,你却对我特别好?”他说:“这个世界关怀是最有力量的。我当学生时正像你一样,是被一位真正关心我的老师救起来的。” 请以“关怀是最有力量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800字。 【构思指津】 每个人的人生路上,几乎都不可避免地会遭到挫折、失败,经受孤僻和冷遇,蒙受误解和困惑,甚至到一筹莫展、精神崩溃的程度,在此关键时刻,这个人多么需要安慰、温暖、体贴和关怀呀,这种关怀具有无穷的力量,它能起死回生,妙手回春,它把绝望变成希望,把人从歧路引上征程。激励、正面肯定、亲切关怀会给人以无穷的力量,让人抖擞精神重新振作起来。 从另一角度看,对一个犯了错误的人能做到不人云亦云,一分为二,能透过厚重粗朴的石头看出和氏壁的卞和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天印中学2010届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主备人:李松 2009-12-1立体几何2) 课题: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B 级) 【教学目标】 1. 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 2. 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 〖走进课本〗——知识整理 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 ; ; 三种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用符号表示为 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用符号表示为 4.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有符号表示为 5.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有符号表示为 〖基础训练〗——提神醒脑 1.直线a ⊥平面α,直线α||b ,则a 与b 的关系是( ) A.b a || B. b a ⊥ C. b a ,一定异面 D. b a ,一定相交 2.如果直线a 平行于平面α,则( ) A.平面α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a 平行; B. 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与a 平行; C. 平面α内不存在与a 垂直的直线; D. 平面α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a 垂直; 3.若直线a 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则a 与α的位置关系是( ) A.α||a B. α?a C.α||a 或α?a D. α?a 4.已知直线b a ,和平面α,那么b a ||的一个必要不充分的条件是( ) A.α||a ,α||b B. α⊥a ,α⊥b C. α?b 且α||a D. b a ,与α成等角 5.以下六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①两个平面分别与第三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两条交线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②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③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④一个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⑤与同一条直线成等角的两个平面平行; ⑥一个平面上不共线三点到另一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初中物理弹力导学案

弹力 教学目标: 1.通过人对物体的作用,初步建立力的概念。 2.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3.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对比,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建和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4.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5.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6.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的方法感受弹力并感受到弹力变形的物体具有能量,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探究能力。 7.让他们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培养自学和运用工具的能力; 教学重点:力、弹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力、弹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课前预习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初步感受力; 2.通过已有生活中经验来感受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 3.家庭活动:利用家中器物自制测力计 创设情景 古人在打猎、奔跑、搏斗、提重物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力的作用。 什么是力呢,它的产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 课内探究 【问题1】力是什么? [思考]观察图 [百度图片] https://www.360docs.net/doc/5f7195066.html,/view/70fe3b373968011ca30091d0?fr=prin 请同学们说出图中的人都在做什么?这些作用都是由什么产生的? [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现有器材感受人对物体的作用(推、拉、举、压) [交流] 1、讨论其他哪些物体可以产生同样效果? 2、如果要产生力,至少要涉及到几个物体?; 3、你能找到一个物体产生力的例子吗? 4、受力的物体与没有受力的时候发生了哪些变化? [总结] 1、人对物体的作用可以用对物体的作用来代替。 2、物理学中,把的作用称为力 3、产生力的两个物体分别称为物体和物体。 【问题2】弹性形变和弹力 [思考]力作用在物体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①拉橡皮筋②压气球③拉弹簧,并观察物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交流1]物体为什么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物体的。 [总结1] 1、物体的和的改变,叫做形变;

高三语文作文导学案

高三语文作文导学案 议论文 2014-05-05 15:50 : 高三语文作文导学案 主体论证段的常式与变式 【学习目标】 解决议论文写作中“主体论证段的写作”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弄清楚主体论证段的常式与变式。 难点:学会运用主体论证段的常式与变式进行论证。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①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②课前只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留在课中完成) 预习案 一、知识梳理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为论点、本论、结论。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中间是本论部分,是文章的主体,是对中心论点展开深入论证的部分;结论部分是文章的结尾。本导学案探讨的是中间本论部分主体论证段的常式与变式。 1、主体论证段的常式:分论点→论据→议论→结论 2、主体论证段的变式:分论点→ 议论→论据→议论→结论 二、基础自测 分别找出下面三个主体论证段的分论点。

安于平凡,是低调中的进取。古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只守茅屋八九间,采菊植桑,安于平凡;又有王维不喜官场黑暗,只求空山鸟语,日冷青松,安于平凡;更有苏东坡足踏芒鞋,仗剑天涯,安于平凡。他们不是避世,也不是甘于平庸,而是另一个层面的伟大,是另一番精彩的人生历炼。 安于平凡是不求功利,心境平和。学界泰斗季羡林独守一片清荷,淡泊名利之心,安于平凡。他不求名利,不争是非,一心做好工作来回报国家。他最爱荷花的一份高洁与平和,以清荷自比道出了他的人生哲学。安于平凡,可以告诉我们怎么自省,怎样平衡得失。 要做到安于平凡就必须学会平静地看待得与失的关系。一时的物质损失算不得真正的失去,而不经意间的精神获得将会使人一生受益。安于平凡的心境会使我们看淡单纯的功名追求。要做到安于平凡,就必须明白自己究竟最想得到的是什么,要找到自己最深的希望。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热泪盈眶。到大山深处去教书而放下大城市的诱惑,这曾是只有在电视剧里才会出现的情节,而徐本禹却真真切切地将它演绎在了自己青春的人生中。他希望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让每个大山深处的孩子都能满足对知识的渴望。这才是最高境界的人生,是对安于平凡的最好诠释。 答案: 第一个主体论证段的分论点是:安于平凡,是低调中的进取。 第二个主体论证段的分论点是:安于平凡是不求功利,心境平和。 第三个主体论证段的分论点是:要做到安于平凡就必须学会平静地看待得与失的关系。 2、归纳主体论证段的知识 (1)主体论证段的组成要素:分论点、论据、议论 分论点:一般是一个简洁的陈述句,要鲜明准确。 论据:①点例与繁例,②正例与反例,③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 议论:分析分论点和论据,方法包括阐释内涵、探因究果、运用假设等。 (2)主体论证段的扩展思路 起始层:提出本段的论题或论点。(分论点) 展开层:提供论据,对论据进行分析,对论点进行论证。(论据、议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