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概况

黄土高原概况

黄土高原概况

古老神秘的黄土高原,广袤无垠。空中鸟瞰,千沟万壑,气势恢弘。黄土高原地区,幅员辽阔。从地球上来看,黄土主要分布于中亚到我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一带,它的范围大致是西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北抵阴山,南达秦岭。包

括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7个省

(区),总面积64.3万平方公里。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

米以下,而以陇东、陕北、晋西黄土层最厚,六盘山以东

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最厚在兰

州,达300米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

冠。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黄土高原“孕育”于2200万年

前。在这片黄土地上,居住着汉、回、藏、蒙、土、满、

东乡、撒拉、保安等9个少数民族,约一亿人口,其中农

业人口6664万。

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其地貌形态可分为山、

陵、塬、梁、峁。

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山岭、丘陵、高塬等占

2/3以上;水土流失造成地面支离破碎、坡陡沟深;地面大部覆盖着结构疏松的黄土,在重力、水力、风力条件下容易流失;植被稀疏,天然次生林和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林区、土石山区和高地草原区;年降雨量少而集中,蒸发量大,气候干旱,自然灾害频繁。

黄土高原经过千万年冲刷侵蚀,时今已是梁峁纵横,千沟万壑。全区大于0.5公里以上的大小沟道多达27万余条。每平方公里的沟壑密度为3—6公里。在坡地上,一条细小的沟纹,在暴雨的冲刷下,很快就会发展成为几十甚至上百公尺深的沟壑。一道道沟壑就象一把把利剑,不断地把高原肢解分割,使平坦的塬面变成了一条条梁,一个个峁。

150万年来,黄河,一直在黄土高原的脊背上流淌不息,奔腾到海不复回。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方面她用甘美的乳汁滋润着广袤无垠的土地,创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另一方面,千万年来,上万条沟壑携带着数十亿吨泥沙涌入黄河,使她洪灾频繁,旱魃肆虐,河床高悬。尤其是黄河河口镇至潼关这一河段,黄河在穿越这一段黄土高原的过程中,众多支流汇入,把黄河“染成”了黄色。据测定,这一河段进入黄河的泥沙占全河沙量的90%。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伟岸”的身躯,患下了难以治愈的“症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总面积已达45.4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1%。其中,水蚀面积33.7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2.7%;风蚀面积11.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8.3%。

黄土高原的历史

2012/6/ 4 地球科学概论结课论文 黄土高原的历史、现状及治理 机电1110班 郑斌斌

目录 一.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3) 二.板块的移动和位置确定 (5) 三.文明的孕育 (6) 四.文明的兴替与黄土高原的关系 (6) 五.古代黄土高原的变迁和发展 (7) 六.现阶段黄土高原的严峻现状 (10) 七.黄土高原的水土治理 (11) 八.参考文献 (15)

黄土高原的历史、现状及治理 郑斌斌机电1110班 摘要:黄土高原作为我国所独有的特征地貌,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黄土高原,为中国的文明传承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黄土高原孕育里中国最早的文明,并且在古代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黄河流域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更是朝代更替,历史变迁的根源。近代,直至现在,黄土高原的荒漠化越来越严重,水土流失愈演愈烈,导致黄河水位不断被太高,决堤危险越来越大,洪灾、泥石流,滑坡,成为了影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黄河流域的治理问题成为促进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越来越受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注。中央也确实采取了很多可以用来借鉴的切实可行的方案,略有效果。科学家们还在不断的研究治理新途径,希望在不就的将来能够将黄河流域治理好。 关键词:文明发源地、泥石流、水土流失、黄土高原。 一、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中北地区其主要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日月 山,北起长城沿线,南抵秦岭,

海拔1500到2000米。黄土高原没有高大的山脉,加之过高的山脉不是黄土这种疏松的结构可以承受的,所以,黄土高原主要是由厚厚的黄土层覆盖的平均厚度为50-80米,最大厚度为150-180米,部分地区可以达到200米。 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英文:Loess Plateau)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34°~40°,东经103°~114°。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海拔1500到2000米。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矿、铁矿、稀土矿储量大。 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但由於缺乏植被保护,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平坦耕地一般不到1/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地块狭小分散,不利于水利化和机械化。 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每年经陕县下洩的泥沙约16亿吨,其中90%来自黄土高原,随泥沙流失的氮磷钾养分约3,000馀万吨,这也是导致黄河下游泥沙堆积,形成地上河的原因之一。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是中国改造自然工程中的重点项目,治理方针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这种治理措施已取得重大成绩。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黄土高原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关中北部,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北部、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内蒙古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黄土分布70%,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厚50—80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但由于植被稀疏,夏季降水集中且雨量大,流水冲蚀作用强,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地表支离破碎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 按地形差别分陇中高原、陕北高原、山西高原和豫西山地等区。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西起日月山,东至吕梁山,南靠关中平原北部,北抵阴山,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七省(区)46 个地(盟、州、市),282个县(旗、市、区)。全区总面积63.5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5.4万平方千米(水蚀面积33.7平方千米、风蚀面积11.7 万平方千米),年均输入黄河泥沙16 亿吨,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平均海拔1000~1500米,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年均气温6~14℃,年均降水量200~700毫米。从东南向西北,气候依次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和干旱气候。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风沙草原。土壤依次为褐土、垆土、黄绵土和灰钙土。山地土壤和植被地带性分布也十分明显。 黄土高原广布黄土,厚达50至80米,陇东、陕北厚达150米,最厚的地方达200米。由于历代战乱、盲目开荒放牧及乱砍滥伐导致高原的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加之黄土的土质疏松,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形成“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平坦耕地一般位于沟谷或小型盆地,一般不到1/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地块狭小分散,不利於水利化和机械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但是,黄土高原地区蕴藏著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铝土矿等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1]

山东省聊城市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四模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聊城市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四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A.赤道B.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C.本初子午线D.20°E和160°W组成的经线圈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也是南北纬的分界线;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故答案选B。 2.卫星云图上通常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当涟水为绿色时,说明涟水地区当时是() A.阴雨天气B.晴朗天气C.暴雪天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云雨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当收看天气预报节目时,看到涟水为绿色时,其天气状况为晴天,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越浓,表示的云层越厚,故答案选B。 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中国B.俄罗斯C.美国D.巴西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目前,世界上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国之间面积大小不一,其中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地跨亚欧两大洲的俄罗斯,面积约1700万平方千米,故选B。 4.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气温和降水月分配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幅图中,气温季节变化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B.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 C.哈尔滨>武汉>北京>广州D.广州>哈尔滨>武汉>北京 2.四城市气候的共同特点是() A.全年低温少雨B.全年高温多雨C.夏季高温多雨D.冬季寒冷干燥 【答案】1.A 2.C 【解析】 【分析】 1.通过气候类型图判断某地区的季节变化是看该地区的气温曲线变化幅度,变化幅度越大,表示该地区的气温年变化越大,以上四个城市中,气温年变化最大的是哈尔滨、其次是北京,再是武汉,最小的是广州,故选A。 2.由图中四城市的气候类型图可以看出,四城市的的气候特点都是夏季高温多雨,既没有全年低温少雨,也没有全年高温多雨,只有哈尔滨和北京是冬季寒冷干燥,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城市的气候类型,要知道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 5.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简称“全面二孩”政策.“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是为了() A.缓解交通拥堵B.缓解人口老龄化 C.解决住房困难D.治理环境污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劳动力减少、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其目的就是为应对当前出现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 一、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地形地理特征。 2.掌握并认识黄土高原上的生活方式和区域发展。 3.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二、自学内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99-100页内容,完成下面内容。) 1、范围: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大致北起,南至,西抵,东到太行山。 2、地形特征:呈现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黄土粱,黄 土峁等地貌特征。 3、生态特征:黄土高原的生态特征十分脆弱,容易导致生态问题,这是因为黄土结构,裂隙较多,缺乏保护。 4、历史上,黄土高原地区长期处于状态,经济发展缓慢,工业也很落后,当地居民的主食是和杂粮。菜肴较为简单,常用和辣椒佐食,是当地的传统民居。人们常用,驴车作为交通工具。 5、人居环境的转变:由于长期的,种草,黄土高原的山变清了,水 变绿了,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6、交通方式的转变,黄土高原上修建了许多和,居住 在黄土高原深处的人们通过电脑和手机上网,与外界保持联系。 7、黄土高原地区现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基地、陕北 与基地,在全国皆占据突出地位。 三、学习合作: 课本活动题(略) 四、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位于黄土高原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A太原西安兰州 B 太原石家庄银川 C 兰州郑州西安 D 呼和浩特银川西安 2.黄土高原的河流是() A 全部属于黄河水系 B 大部分属于黄河水系 C部分属于长江水系 D大部分属于内流河 3.黄土高原的地势特征是() A 东高西低 B南高北低 C东南高西北低 D西北高东南低 4.黄土高原的各种地貌特征中,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是()A黄土塬 B黄土坡 C黄土峁 D黄土粱 5.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交通工具是() A溜索B雪橇 C船舶 D马车驴车 6.为了保护黄土高原生态,解决当地农村燃料问题应() A 四季均使用沼气做燃料 B大量建立小煤窑 C大量砍伐森林做燃料 D 因地制宜开发太阳能风能沼气 7.整治黄土高原的中心任务是() A 严禁开垦,采伐,放牧活动 B 实行水土保持,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C 开辟梯田,发展农业生产 D在沟口打坝淤地,不让水土出沟 8.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B.植被稀少,地表裸露 C.采矿、修路,过度垦殖 D.黄土土质疏松,易被冲刷 9.下列不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的是( ) A.植树种草 B.开荒种地 C.修建梯田 D.修挡土坝 10.关于黄土高原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B.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C.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D.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有许多山间小盆地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教案1(新版)商务星球版

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理解其自然环境的过渡性。 2、读图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征,通过图文资料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知道这里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4、了解黄土高原的名胜古迹和黄土风情,并能举例说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黄土高原的学习,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教学思路: 黄土高原是教材中涉及到的第一个跨省区域,同时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一个地形区: 本文首先通过地图、文字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及其地理环境的过渡性;然后通过图片感受地表景观特征及成因,并通过活动视频动画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最后介绍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欣赏黄土高原的名胜古迹和“黄土风情”。 教学重点设计: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 教学难点设计: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证据。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设计: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把直观演示,分组讨论学习,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黄土高原特色图片及歌曲<<黄土高坡>>(2分钟) 播放时提出要求:认真看仔细听。 同学们,这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地形区的自然景观?(生:黄土高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土高原——这一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展示课题:第一课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创设情境】

贵州省2018届普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精品

贵州省2018届普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 文综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 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2011-2016年人口增长。据此完成1-2题。 1. 图中人口数量变化最小的一年是 A. 2012年 B. 2013年 C. 2014年 D. 2016年 2. 该省近三年来人口增长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城市房价增长快 B.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 C. 产业升级和转移 D. 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作为2018年央视春晚分会场的贵州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当地分布着面 积较广的作梯田(见图2),梯田浸泡过冬,春季波光粼粼,稻鱼共生,金秋鱼肥稻香,景色怡人,当地在政府引导、企业帮扶下,形成了“稻一鱼一游”的生态产业模式,吸引着八方游 客,据此回答3-4题。

3. 形成该生态产业模式的主导因素有 A. 气候和市场 B. 气候和水源 C. 土壤和市场 D. 劳动力和交通 4. 该案例给我省各地“精准扶贫”带来的启示是 A. 发挥特色优势,加强产业融合 B. 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扩大种植规模 C. 引进稻鱼模式,提高旅游收益 D. 加强政策扶持,发展绿色产品加工 图3示意黄土高原及其附近地区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的粒度分带。黄土高原主要由细颗 粒物(黄色粉尘)组成。据此完成5-7题。 5. 给黄土高原带来黄色粉尘的风主要有 ①盛行西风②东北信风③冬季风④夏季风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6. 甲地黄土堆积较少,原因最可能是 A. 风力增强 B. 山脉阻挡 C. 降水偏多 D. 农耕发达 7. 黄士高原地区为门 A. 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 B. 水田与旱地过渡地带 C. 润湿地区与半湿润地区过渡地带 D. 农耕区与畜牧区过渡地带 森林蓄积量是指一定森林面积上树干部分的总体积,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的 丰富程度。下表为我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2009-2013)”中森林面积前十位省区及其 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据此完成8-9题。 内蒙古黑滇蜀藏桂湘赣粤秦 森林面积2487.9 1962.1 1914.2 1703.7 1471.6 1342.7 1011.9 1001.8 906.1 853.2

高考地理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专题1

高考地理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专题1 2020.03 1,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有() A.地势由西向东倾斜 B.粮食作物以高粱为主 C.北部边缘地带年降水量在400 mm左右 D.黄土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 2,简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简要分析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3,下列原因中,属于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①黄土土质疏松②轮荒制度③开挖煤矿④黄土垂直节理发育⑤黄土高原区夏季多暴雨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③④⑤ 4,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B.横跨川、甘、宁、内蒙古、陕、晋、冀7省区的大部分或一部分C.高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多在1 000~2 000 m D.除若干石质山地外,大部分地面被厚层黄土覆盖 5,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是() ①打坝建库②平整土地③植树造林④地膜覆盖⑤修基本农田⑥抽引水

灌溉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⑤ 6,陕西省安塞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据此回答(1)~(5)题。 (1).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A.史前以自然因素为主,现代以人为因素为主 B.史前及现代都以自然因素为主 C.史前及现代都以人为因素为主 D.史前以人为因素为主,现代以自然因素为主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貌类型区是() A.黄土塬面区 B.黄土丘陵沟壑区 C.沟谷间地貌区 D.沟道小流域 (3).黄土高原地区轮荒制度盛行的结果是() ①稳定和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②土地表土流失,土壤肥力衰竭③林草植被遭破坏,林草种源能再生④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黄土高原植被遭破坏的人为因素有()

地理湘教版新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4.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自然地理概况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方案①:歌曲导入:播放歌曲《黄土高坡》,引导:歌曲内容涉及的是我国哪一个地区?你了解这个地区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土高原。 方案②:图片导入:展示几幅黄土高原的典型景观图片,如沟壑纵横的黄土地貌、窑洞等,引导:这些景观属于我国哪一个地区?(黄土高原)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黄土高原的环境与发展状况。方案③:直接导入: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环境与发展状况。今天我们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跨省区域的环境与发展状况。 【自然地理概况】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展示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图和黄土高原的范围图,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8—64和图8—65,完成下列任务。 (1)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征。 (2)找出长城、秦岭、乌鞘岭、太行山等地理事物,描述黄土高原的范围。 (3)说一说,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过渡: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特点。 课堂活动:展示几幅黄土地貌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图8—65和P.100“黄土高原的塬、梁、峁”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对照地图上的高度表,说一说,黄土高原的海拔高度有何特征? (2)对照地形图上的颜色差异和河流流向,描述黄土高原的大致地势特征。 (3)结合教材正文内容,说一说,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有何特征?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100“活动”。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018届贵州省普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8届贵州省普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2011-2016年人口增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人口数量变化最小的一年是 A. 2012年 B. 2013年 C. 2014年 D. 2016年 2. 该省近三年来人口增长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城市房价增长快 B.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 C. 产业升级和转移 D. 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答案】1. C 2. C 【解析】 1. 由图可知,2014年人口的增长率为0,故这一年人口数量变化最小,选C。 2. 由图可知,该省近三年来人口增长变化表现为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上升,人口机械增长率上涨快,这说明区域的人口拉力因素加强,结合选项,城市房价增长快不会导致人口大量

迁入;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机械人口增长意义较小;产业升级和转移会使得区域工作机会增多,引力加大;生活水平在三年内很难大幅提高,据此最佳选项为C。 作为2018年央视春晚分会场的贵州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当地分布着面积较广的作梯田(见图),梯田浸泡过冬,春季波光粼粼,稻鱼共生,金秋鱼肥稻香,景色怡人,当地在政府引导、企业帮扶下,形成了“稻一鱼一游”的生态产业模式,吸引着八方游客,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 形成该生态产业模式的主导因素有 A. 气候和市场 B. 气候和水源 C. 土壤和市场 D. 劳动力和交通 4. 该案例给我省各地“精准扶贫”带来的启示是 A. 发挥特色优势,加强产业融合 B. 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扩大种植规模 C. 引进稻鱼模式,提高旅游收益 D. 加强政策扶持,发展绿色产品加工 【答案】3. A 4. A 【解析】 3. 材料中显示冬季浸泡、春季稻鱼共生,金秋鱼肥稻香,显示了农业的季节变化,属于气候因素,而开展“稻一鱼一游”的生态产业模式,是适应当今游客的对自然-人文-天人合一景观的猎奇旅游需求,因此,市场是该类模式的主导因素,据此选A。 ............ 【点睛】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34°~40°,东经103°~114°。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 按地形差别分陇中高原、陕北高原、山西高原和豫西山地等区。 平均海拔1000~1500米,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年均气温6~14℃,年均降水量200~700毫米。从东南向西北,气候依次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和干旱气候。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风沙草原。土壤依次为褐土、垆土、黄绵土和 黄土高原 灰钙土。山地土壤和植被地带性分布也十分明显。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富含可溶性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黄土高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许多现象是黄土风成学说无法解释的。譬如,黄土中粗粉沙含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黏土的含量却从西北向东南递增,这种自西北向东南的有规律的排列呈叠瓦阶梯状的分布过渡,而不是平面模糊过渡。这种叠瓦阶梯状的分布过渡更像是洪水的杰作等等。为了解黄土高原的“变脸”过程,专家们特意到黄土高原西部甘肃静宁县、秦安县、定西县等地采集黄土高原6个典型地质剖面的黄土标本,从中获得了700余块孢粉样本和209块表土孢粉样本,这近千份孢粉样本大约记录了公元前4.6万年至今黄土高原植被变迁过程。通过对碳14的测量,在6个典型剖面中共测得年代34个。经过分析,专家们发现,从黄土高原采集的20克样品中最多分离出孢粉颗粒达到1112粒左右,最少的则不足50粒,显示着4万多年来,环境和植被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过程。从孢粉的分析来看,发现了松、云杉、冷杉、铁杉、栎、菊科等数十种植物孢粉的记录,专家们认为黄土高原在最初的时候并不姓“黄”,在4.6万年的历史中,有一多半的时间,黄土高原是森林和草原的成分相互消长,在这段时间里,黄土高原经历过多次快速的“变脸”———历经过草原、森林草原、针叶林以及荒漠化草原和荒漠等多次转换。黄土高原的形成和青藏高原的隆升,加快了侵蚀和风化的速度,在高原周围的低洼地区堆积了大量卵石、沙子和更细的颗粒。每当大风骤起,在西部地区便形成飞沙走石、尘土弥漫的景象。 被卷起的沙和尘土依次沉降,颗粒细小的粉尘最后降落到黄土高原区域,形成了一条荒凉地带。 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之后,印度大陆的地壳插入亚洲大陆的地壳之下,并把后者顶托起来。从而喜马拉雅地区的浅海消失了,喜马拉雅山开始形成并渐升渐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隆升起来。 然而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挡住了印度洋暖湿气团的向北移动,久而久之,中国的西北部地区越来越干旱,渐渐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这里就是堆积起了黄土高原的那些沙尘的发源地。体积巨大的青藏高原正好耸立在北半球的西风带中,240万年以来,它的高度不断增长着。青藏高原的宽度约占西风带的三分之一,把西风带的近地面层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沿喜马拉雅山南侧向东流动,北支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开始向东流动,这支高空气流常年存在于3500—7000米的高空,成为搬运沙尘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由于青藏高原隆起,东亚季风也被加强了,从西北吹向东南的冬季风与西风急流一起,在中国北方制造了一个黄土高原。基本概况 黄土高原(英文:Loess Plateau 亦作Huang-t'u Kao-yuan或Huangtu Gaoyuan) 世界最大的黄土高原。在中国中部偏北,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

黄土高原的现状

一、黄土高原概况 黄土高原地区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 34°~ 40°,东经 103°~ 114°,西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南靠秦岭,北抵阴山,总面积 64×104km2,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七省(区)50 个地(市)、317 个县(旗),总人口 1.08 亿,其中农业人口 7 333 万人,占总人口的70% 以上。据 2008年统计,国民总产值 1.85 万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 196元。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167 人,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122.9%。水土流失面积达 45.4×104km2,占总面积的71%,多年平均输入黄河的沙量达 16×108t 表土,使黄河下游河道平均每年淤高 10cm。水土流失面积之广、强度之大、流失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 黄土高原地区具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炎热,,多年平均降水量464.1mm,年际变化较大,汛期(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65% 的以上 , 多年平均温度8.8℃,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一般在1000m以上 , 最高点位于祁连山脉的冷龙岭(5254m),最低点在河南省荣阳县境内(98m)。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和地形的特点造成水热条件的显著差异,植被类型复杂多样,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温性草原、荒漠半荒漠植被区域内主要覆盖着100~200m厚的黄土,抗侵蚀能力弱。此外 , 由于人口压力大、植被稀疏、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造成该区土壤侵蚀严重,地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二、黄土高原的现状 ㈠、黄土高原的地形——丘陵山地为主,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 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疏松多孔,富含碳酸钙质。受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地表剥蚀切割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以丘陵山地为主,约占整个地区的80%,而河谷平川只占土地总面积的20%。这种起伏的地貌构造不适合农耕,加之该地区贫穷落后,人口增长速度快,农业单一经营、广种薄收、粗放耕作等,同时,乱垦滥挖现象十分严重,形成“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 ㈡、黄土高原的气候及降水——气候干旱、雨量稀少 黄土高原地区近50年来年均降水量为110~740mm,但区域分布不均匀由东南向西北 ,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自东南部的700mm左右递减至西北部的不足200mm。多年降水量等值线呈东北——西南走向。500mm等值线之间为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晋陕甘地区为中国土壤侵蚀较重的地区。 黄土高原地区年均降水量的区域分布不均匀,由东南向西北 , 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 自东南部的700mm左右 , 递减至西北部还不足200mm,多年降水量等值线呈东北——西南走向。 黄土高原的气温和降水量的地理分布都呈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趋势。就气温来看,黄土高原具有冬寒夏热、寒暑变化剧烈的大陆性气候特点。黄土高原深居内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各种资料了解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以及富有特色的高原文化。 2.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3.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并了解其成因。 4.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 5.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并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和经验。 【过程与方法】 1.重在培养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描述主要文化特点。 2.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训练读图分析以及归纳整理的能力,认识到该区域的中心事物──“黄土”对其造成的一系列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水土保持措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并同时播放信天游《黄土高坡》作为背景音乐。 教师:听着信天游那高亢嘹亮的歌曲,仿佛将我们带到了黄土高原那片神秘而独特的区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黄土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讲授新课 一、文明的摇篮 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在全国的位置图。 教师:请学生描述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 学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教师: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个区域? 学生:北方地区。 教师:让学生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以及所跨的省区。 学生: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学生:所跨主要的省区有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设计意图:在图中明确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以及所跨省区,在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同时又为后面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奠定基础。 教师:阅读24页第二段和图6.25,思考黄河流经黄土高原,为黄河流域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有利条件? 学生:黄河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文明的有利条件是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曾经林草茂盛,环境宜人。 教师总结:黄土高原的先辈们依赖黄土高原,创造了世界上罕见的源远流长的文化。曾经的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古代文明都起源于这里。 教师:利用下面一组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黄土高原人们在吃、穿、住等方面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贵州黄土高原

贵州黄土高原 知识梳理: 1、位置:贵州地处东部,地势高低,地形以、为主,地表崎岖。气候:贵州属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2、资源:贵州资源丰富,主要有煤、汞、重晶石、磷、铝土等。资源开发具有显著优势。贵州地貌广泛发育,给水资源利用带来困难。 3、贵州针对地形和气候有“”和“,”之说。 4、灾害:贵州境内石灰岩分布广泛,由于不合理的垦殖活动,造成严重的,每逢暴雨,有些地区还会引发、等地质灾害。近些年来,贵州有时发生严重的,有时出现、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5、为了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贵州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恢复措施,如封山育林、、、等,治理区域的植被覆盖率逐渐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6、贵州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生产基地。近年来,贵州加大煤炭基地建设力度,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与此同时,贵州充分发挥“水火并济”优势,优先发展,深度开发。贵州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贵州有著名的瀑布与洞,是贵州省主要的旅游资源。 1、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沉积区,大致北起,南至,西抵,东到。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裂隙较多,缺乏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季,尤其是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的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黄土、黄土、黄土等地貌类型。 2、当地的传统民居是。黄土高原地区十分重视环境整治与生态重建工作,针对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如、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成;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 3、黄土高原地区现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基地、煤炭与油气基地,在全国占据突出地位。 达标检测: 1、贵州省的省会是() A.遵义 B.六盘水 C.赤水 D.贵阳 2、我国最大的瀑布是()A.黄果树瀑布 B.庐山瀑布C.三叠泉 D.尼亚加拉瀑布 3、下列城市是以煤炭工业著名的是()A.贵阳 B.赤水 C.六盘水 D.遵义 4、流经贵州省的河流是() A.长江 B.嘉陵江 C.岷江 D.乌江 5、下列省区中全部与贵州省相邻的一组是() A.湖北省、青海省、重庆市 B.四川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C.陕西省、四川省、湖南省 D.江西省、湖南省、重庆市 6、我国的国酒茅台酒产于()A.重庆市 B.贵州省 C.湖北省 D.四川省 7、下列铁路线没有经过贵阳的是()A.成渝线 B.川黔线 C.湘黔线 D.贵昆线 8、贵州省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A.石油 B.天然气 C.煤炭 D.铁矿 1、关于陕西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陕西的地形特征是平原与高原、山地相间分布 B、渭河平原盛产水稻,汉江谷地盛产小麦、棉花 C、在中国区域地理的划分上陕西省既属于北方,也属于南方 D、陇海线贯穿本省的东西 2、关于渭河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黄河冲积而成,属于黄土高原的一部分 B、渭河平原水土流失严重 C、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全长300多千米 D、盛产水稻、棉花、玉米等农作物 1、以下是某同学赞美家乡的散文诗:“挽黄河臂膀,依太行身躯,踏千里黄土,采万年“乌金”,揽五台佛光等”。他赞美的是() A、陕西省 B、山西省 C、山东省 D、河南省 2、山西省因地处某山之西而得名,该山是()A、大兴安岭B、阴山 C、太行山D、雪峰山3.黄土高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 山体滑坡 B. 泥石流 C. 旱涝灾害 D.地震 4.加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改善环境的有效措施是 A.植树种草 B. 陡坡地建梯田 C. 全部发展耕作业 D. 全部发展畜牧业 5.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黄土高原东起A,南连B,写出 A和B代表的山脉名称: A是,B是。 (2)写出省区的名称:C是, D是。 (3)在图中用“//////”画出宁夏 平原和河套平原所在的位置和大概 范围。 (4)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是世界上水 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导致水 土流失的原因有: ①黄土结构,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 ②地表光秃裸露,缺少的保护; ③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 ④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5)为了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改善环境。 现在该地已经摸索出许多成功经验。一方面,采取等生物措施 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 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退耕还林、还草,过渡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3、按“风成说”的原理,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是什么风带来的?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时间是()A.春季 B.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水土保持措施。 2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并同时播放信天游《黄土高坡》作为背景音乐。

教师:听着信天游那高亢嘹亮的歌曲,仿佛将我们带到了黄土高原那片神秘而独特的区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黄土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讲授新课 一、文明的摇篮 微课程(录音与图片同时播放):“在黄土高原这片黄土地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黄土高原曾经林草繁茂,环境宜人。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渭河平原一带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相传在四五千年前,被尊为华夏始祖的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在全国的位置图。 教师:请学生描述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 学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教师: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个区域?学生:北方地区。

教师:让学生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以及所跨的省区。 学生: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学生:所跨主要的省区有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设计意图】在图中明确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以及所跨省区,在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同时又为后面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奠定基础。 教师:阅读24页第二段和图6.25,思考黄河流经黄土高原,为黄河流域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有利条件? 学生:黄河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文明的有利条件是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曾经林草茂盛,环境宜人。 教师总结:黄土高原的先辈们依赖黄土高原,创造了世界上罕见的源远流长的文化。曾经的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古代文明都起源于这里。 教师:利用下面一组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黄土高原人们在吃、穿、住等方面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预习学案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并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学习过程】新课导入: 一、轻松起航,自主学习:1、自然地理概况: (1)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北起、西抵、东到、南临秦岭。 (2)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裂隙较多,缺乏,在的夏季,尤其是期间,容易遭受侵蚀。 (3)由于长期的和,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的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等地貌。 2、传统方式的改变和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的提升: (1)历史上,黄土高原地区长期处于状态,经济发展缓慢。当地居民的主食是和,是当地的传统民居,人们常以、作为交通工具。 (2)黄土高原地区现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基地、陕北基地,在全国皆占据突出地位。 (3)在黄土高原条件相对较好、人口密集的地区,实施与 同步的战略。2009年国务院批准了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的 经济重点开发区,2011年国家把高新区确定为国家级高新区,2012年设立国家级,从而加快了黄土高原城市化建设步伐。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小组讨论黄土高原有哪些传统文化?选取其中之一传统文化展示给同学们看。 2、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议一议,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三、归纳总结,巩固提升: 四、当堂训练,检测反馈: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阅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秦岭的数字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湘教版贵州和黄土高原听课教学案

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贵州、第五节黄土高原(总1课时) 复习目标:1、运用地图,描述贵州、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2、结合材料分析贵州、黄土高原的自然灾害、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3、结合实例分析贵州的资源利用方式 复习重点:贵州、黄土高原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及主要的措施 预习学案: 学习任务一《贵州省》:阅读教材P93页文字及图,把你认为重要的的或不理解的知识标记出来掌握贵州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特征。 1、地形地势:贵州地处_________高原东部,地势________,地形以、_________ 为主,地表崎岖。 2、气候:贵州属_____ __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3、河流:主要有乌江、北盘江、赤水河等,_________资源开发具有显着优势。 4、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汞、重晶石、磷、铝土等。 5、 _________地貌广泛发育,暗河众多,给水资源利用带来困难。 学习任务二《贵州省》:阅读教材P94-95页文字及图,把你认为重要的的或不理解的知识标记出来,理解贵州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及主要的措施 1、自然灾害:、冰冻、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2、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_______化现象,每逢暴雨,有些地区会引发_______、等地质灾害。 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3、贵州生态环境恢复措施:等。学习任务三《贵州省》::阅读教材P96页文字,把你认为重要的的或不理解的知识标记出来,掌握贵州的资源利用方式及经济发展经验。 1、合理利用资源:建设了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 2、能源利用:加大基地建设力度,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与此同时,贵州充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优先发展_________电,深度开发_________电。 3、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_________瀑布是中国著名的大瀑布。_________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溶洞。另外,贵州是一片红色热土,留下了红军长征时期大量革命文物与遗址。 试举例:(2个) 学习任务四:用5分钟阅读教材P99-P100文字及图8-65, 把你认为重要的的或不理解的知识标记出来,并完成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现状 1、读“黄土高原”图(1)写出黄土高原的范围: 北起南至西抵东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