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燕山期古构造发展及对油气的影响

四川盆地燕山期古构造发展及对油气的影响
四川盆地燕山期古构造发展及对油气的影响

第39卷 第1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39No.1

 2

012年2月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cience &Technology 

Edition)Feb.2012 

[文章编号]1671-9727(2012)01-0070-

06[收稿日期]2011-03-

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基金资助项目(40739907)[作者简介]孙玮(1978-),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构造地质学的教学与研究,E-mail:sunweicdut@1

63.com。四川盆地燕山期古构造发展及对油气的影响

孙 玮1 刘树根1 韩克猷2 米色子哈1 代寒松3 孙 东1

(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

2.中国石油西南油气地质开发研究院,成都610051;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兰州730020

)[摘要]利用Ro及古地温等资料重建地层的方法,对四川盆地燕山期古构造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恢复其古构造格局。四川盆地燕山运动的主要构造发育期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最终形成了三隆三拗的构造格局,即龙门山山前古隆起、川中古隆起、华蓥山-川东南古隆起和川西拗陷、川北拗陷、川鄂拗陷,3个拗陷连在一起形成了以川中、川东南隆起为中心的西、北、东半环状的拗陷的围绕,

龙门山山前隆起带则沿龙门山分布。该构造格局的形成,特别是形成的燕山期古隆起对于油气的富集有很重要的指向性,同时对于陆相红层次生气藏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燕山运动;古隆起;四川盆地[分类号]TE121

[文献标志码]A

四川盆地的燕山运动介于印支运动与喜马拉

雅运动之间,以往并不被重视,其主要的原因有:a.

盆地中侏罗统和白垩系广泛暴露,侏罗系出露的地区大部分没有见顶,厚度不全;白垩系分布的地区,则由于侏罗系埋藏较深,钻探工程很少。因此,侏罗系的厚度和变化情况不清楚,白垩系也多是残厚,给研究燕山期的古构造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

b.

燕山运动在四川盆地只是升降运动,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褶皱运动,侏罗、白垩系大部分是红色陆相地层,只被认为是四川盆地区域性的盖层,没有认真研究该期的古构造发展。

c.

后期喜马拉雅运动褶皱强烈,对燕山期的古构造改造较大,因此恢复古构造较为困难。

随着近年来钻探工作的扩展,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含煤地层的镜煤反射率资料的积累和对盆地古地温和古地温梯度的研究,

以及裂变径迹资料的增多[1-3

],使得重建盆地陆相地层的最大沉积

厚度成为可能,从而为恢复盆地燕山运动的古构造情况提供了条件,进而分析上三叠统含油气条件的影响,为寻找陆相地层,特别是须家河组油气田提供资料。

1 燕山期古构造发展

燕山运动非常重要的方面是白垩系的分布。白垩系在盆地中残存不一,要全面了解在原始状态的分布是有难度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Ro、古地温和埋深的关系,据此重建地层最大厚度。

白垩系主要分布在盆地的周边地区以及华蓥山的西麓,川中和川东的广大地区没有白垩系沉积(图1)。川中和川东为古隆起,因而白垩系沉积厚度很薄或没有接受沉积。华蓥山在该时期已具雏形,核部出露最老的地层为中侏罗统沙溪庙

图1 四川盆地燕山期古地质图及白垩系厚度分布

Fig.1 Paleogeologic map and the thickness distribution of Cretaceous in Yanshan period,Sichuan Basin

(据四川盆地及周缘钻井、野外剖面等资料编绘)

组,其东地层较缓,西翼为陡带与广安箕状拗陷相接;威远-南充北东向川中隆起,最高点在威远南的观音场地区,出露地层也是沙溪庙组,它是一个短轴形的大型隆起。白垩系分布在2个隆起的北西以及营山-广安等拗陷中,最厚的地区在川北、通江、南江、巴中地区,沉积厚度>800m。从白垩系的岩石性质看,其物源主要来自龙门山区,有2个大的冲积扇,一是川西北的剑门关砾岩,二是灌口砾岩,向盆地相变为红色泥岩和灰绿、灰色砂岩或红色砂岩,泥岩中夹石膏层。

1.1 早侏罗世古构造情况

四川盆地进入燕山期时古构造较印支期有很大的变化和不同,虽然早侏罗世的沉积厚度不大(120~800m),表现出的构造也是很平缓的,但可以宏观地看出有以下特点:一是印支期长期继承发展的泸州-华蓥山隆起已不再继续上升,二是威远-广安一带形成一个大型的鼻状隆起。只有川西的成都-雅安地区仍为拗陷。从宏观上看,广元-重庆(嘉陵江)的东北地区是以拗陷为主;其西南面的广大地区是沉积很薄的地区,厚度<500m。

1.2 中侏罗世古构造

该时期继承早侏罗世的古构造,川北地区包括了苍溪、通江等地区和川鄂及三峡地区,为一巨大的中侏罗世的拗陷,川中地区构造极平缓。川西乐山、洪雅、成都地区有一平缓古隆起,向北在成都北面的磨盘山以鞍部和江油、绵阳古鼻状隆起相接。龙泉山以西是一个隆起带。其西是大邑拗陷,最低点为-1 480m。另外一点是此时在川西南的峨眉、马边、珙县也有拗陷存在的可能,它可以向东经南川、石柱与大巴山前缘拗陷相通。这时除龙门山北段前山带之外,四川盆地四面的拗陷已初见端倪,给盆地的定型打下了基础。1.3 侏罗纪末白垩纪初的古构造概况

侏罗纪末,四川盆地再次上升为陆地,侏罗系遭受剥蚀,这次运动即燕山运动。在四川盆地的西缘龙门山地区,该运动较为强烈[4,5]。在四川盆地内部主要表现为一次上升运动,而在盆地以东的湘、鄂西却是一次强烈的褶皱运动,盆地东界齐岳山及其以东形成以北东向为主的隔槽式褶皱带[6,7],白垩系不整合在三叠-寒武系之上,可以说此时盆地的东南边界已确定下来。

盆地内部以上升为主且隆起的幅度和范围很大,从图1中可以看到,此时较晚侏罗世初构造发育得更完整,隆起幅度加大,拗陷变得更深,而且都为圈闭构造。原在中侏罗世出现的川西南宜宾地区的鼻状突起,此时形成以自贡为中心的北东向古圈闭,其长轴150km,短轴80km,闭合度达1.2km,圈闭面积约8.5×104 km2;泸州古隆起已完全消失,成为向东南倾的单斜。川西的构造改变不大,只是有所偏移,隆起的幅度加大,如江油-成都-乐山古隆起带依然存在,乐山古圈闭

·

·

第1期孙 玮等:四川盆地燕山期古构造发展及对油气的影响

的闭合度达到600m,有变化的是在龙泉山构造的东侧出现了梓潼-资阳箕状拗陷,

龙泉山构造处在箕状拗陷与江油-成都-乐山古隆起的陡坡带上。这一特点给后来龙泉山构造的形成打下了基础。从宏观上看,该期的古构造特征仍然是盆地西南为隆起区,

而东北部为凹陷区。这是侏罗纪时期的基本构造格局(图1

)。1.4 喜马拉雅运动前上三叠统顶面古构造

燕山运动之后,盆地中环中央隆起带沉积了白垩系,在川西还局部沉积了第三系,此时整个盆地面临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全盆地地层全面褶皱的到来。此刻的上三叠统顶面的古构造面貌反映了当时的古构造特征,

当时有3个大型的古隆起和3个拗陷(表1,图2

)。3个古隆起分别是龙门山山前古隆起、

川中古隆起、华蓥山古隆起。龙门山山前古隆起主要位于大邑-绵阳一线以西,而川中古隆起和华蓥山古隆起则大体连在一起,主要高点位于威远南和合川,

面积广阔。3个古拗陷即川西拗陷、

川北拗陷、川鄂拗陷。这3拗陷连在一起形成了以川中、川东南隆起为中心的西、北、东半环状的拗陷,这是燕山运动最后一幕的构造轮廓。

2 燕山运动对油气的影响

对四川盆地而言,侏罗纪末的燕山运动是一

表1 喜马拉雅运动前上三叠统顶面构造特征

Ta

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p 

structure of Upper Triassic before Himalayan movement燕山期古隆起

燕山期古拗陷龙门山山前

古隆起川中古隆起华蓥山古隆起

川西拗陷

川北拗陷

川鄂拗陷南起雅安向北东经都江堰-江油至广元,长约360km,

宽20~40km,有2个高点,

南部高点在三合场

构造,

北部在广元以西,

两者之间在都江堰一带有一缓鞍部

为大型的平缓

短轴隆起,

南起犍为的麻柳场构造经威远至遂宁,长轴270

km,短轴1

00km

,闭合面积2500km

2,闭合度720m,高点在威远地区

该隆起圈闭的闭合度540

m,

圈闭范围南起泸州北至大竹,长轴300km,

宽50~60km,面积约

15 

000km2

。隆起高点在合川与重庆间的沥濞峡。

此隆起的影响范围很大,

南起珙北至开江,西起华

蓥西麓,东至万州、丰都,

几乎包括了川东和川南

地区

其根部在

荥经深6

km,向北

东方向渐浅,在成都

市以北至

德阳地区

有一平缓

鞍与川北

拗陷相通

是该期的主要构造,其深度5.8km,其范围包括通江、南江、巴中以及苍溪、绵阳广大地区。值得提出的是,在仪陇地区有一向南突出的箕状拗陷,向南经

营山、

广安直至大足,形成华蓥山隆起的西侧拗陷带,它把川中和华蓥山隆起分割开

在川鄂及三峡地区

可能有一拗陷,

由于向东陆相地层被剥蚀分布的范围不清楚,但在奉节、巫山、石柱已有明显拗陷出现,并在开县温泉井、宣汉铁山坡地区有一平缓鞍和川北拗陷相连

图2 喜马拉雅运动前(古近纪前)上三叠统顶面构造图

Fig.2 The structural map of the top 

surface of Upper Triassic before Himalayan movement·27·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

9卷

次重要的构造运动,它对盆地、构造格局的形成和区块划分,以至油气的运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上三叠统油气藏的形成条件以及红层次生油气藏的形成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燕山期的古构造发展最突出特点是川中古隆起的形成,它对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是至关重要的。众所周知,四川盆地陆相地层所产的油气是优质能源,特别是天然气是不含硫化氢的。因此成为目前找油气的目的层之一,特别是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已成为主要勘探目标。但对于须家河组成藏条件的认识不够统一,也不够深刻,有关其成藏原因的观点众多[8-12],本文仅就古构造对油气的影响加以讨论。

2.1 燕山运动形成的川中古隆起对须家河组的油、气分布的控制和影响

川中古隆起是一个面积达25 000km2的大型隆起,而龙门山山前古隆起是一个北东向狭长的隆起。从勘探产油气的现状看,在古隆起区特别是隆起的高部位往往产原油和轻质油,如威远的盐井中产原油、安岳地区产轻质油、磨溪气田产气和轻质油,中坝气田也产轻质油,大邑火井产原油等。拗陷中只产气没有油,如大兴西、老关庙、拓坝场、九龙山、广安、八角场气田等。

古隆起上须家河组主要储层的孔隙度高,而拗陷中孔隙度低,例如:川中古隆起高部位威远地区孔隙度10%~7.5%,外围则为7.5%~5%;龙门山山前隆起带,例如中坝地区的孔隙度为6%,一般在5%以上;而拗陷中孔隙低,一般为3%~5%,低者仅有2%(图3)。这种现象有2种可能性:

a.由于古隆起上覆地层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生烃岩的演化程度低,仍然保存有原油或轻质油,须家河组储层也由于上覆地层薄,压实程度低而孔隙度稍高;而拗陷中则相反,烃源岩演化程度高,油已裂解为气,储层被压实程度高,孔隙度低。

b.油气在早期有运移,特别是在中侏罗世末期,须家河组烃源岩和其下的马鞍塘组烃源岩进入成油期[13],生成的油气向古隆起运移,当时的储层尚未全部致密化,孔隙度在10%以上,具备运移的条件,油气在古隆起上有所富集,由于之后古隆起的继承性发展使油得以保存,形成高部有油的现象。

从以上情况看,在须家河组的勘探还是考虑隆起为好,在隆起的范围选择有好的构造进行钻探,成功的希望比较大。目前已在川中古隆起的东南缘合川地区须家河组取得突破,探明储量>108 m3。

2.2 燕山运动对陆相红层次生气藏的影响目前在川西发现的次生气田和气藏,给川西地区的勘探开拓了新的领域,如:新场气田,不仅沙溪庙组有气层,遂宁组、蓬莱镇组也有气层;

图3 燕山期古地质图与T

3x储层孔隙度、产油、气产关系

Fig.3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rosity and oil/gas production of T3xreservoir and

the paleogeologic map of Yanshan period

·

37

·

第1期孙 玮等:四川盆地燕山期古构造发展及对油气的影响

马气田气层为蓬莱镇组砂岩;平落坝气田,除主力产层为须家河组的须二段产气,千佛岩组和沙溪庙组也有工业气流。除此之外,在以往钻探中各构造在红层中具有很好的气显示,并有工业价值的天然气流,例如:中坝在千佛岩组普遍有低产气流,大兴场构造3井千佛岩组产气1.55m3/d,浅1井在J1q-J2s产气10.7×103 m3/d;白马关构造白参井J1q-J2s产气3×103 m3/d;三苏场构造2井是1971钻的井,井深3 003.57m,完井层位是下侏罗统千佛岩组(J1q),到1972年10月21日井口被憋爆之后可以间断喷气。据此可以说明,川西的红层含气是普遍的,是次生气田的有利区。

新构造运动较为活跃,红色地层中形成气藏需要的是油气有向上运聚的条件,当喜马拉雅运动形成现今构造之后,油气在红层有孔隙条件的储层中富集成藏。川西龙泉山和龙门山是经常发生天然地震的构造带,其中特别是龙泉山地区,如双流籍田、仁寿、蒲江乃至成都以北的磨盘山构造都发生过浅部低级别、低烈度的地震,有记载的地震不少于60次,一般在3~4级,震源深度在5km左右。这表明现今地壳表层还不稳定,不平衡,地震结果不产生断层也要产生裂缝,这就为油气上窜创造了条件。

2.3 燕山运动对川西T3x气藏的影响

据图4,川西地区是须家河组生烃条件最好的地区。生烃的黑色泥页岩厚度大,例如生油岩的厚度,江油中坝为640m,玉泉为1 045m,龙泉山为576m,盐井沟为1 339m,大兴场为494m,汉旺场为367m:生烃能力是很强的,所以认为烃源充足。

川西地区在雅安以东的大兴场(熊坡)构造有一大型的古隆起,闭合度130m,面积约6 500km2,向北倾没在成都市以南,在成都-磨盘山地区成为一鞍,再向北与江油隆起相连,成为江油-成都-蒲江隆起带,西邻大邑拗陷,东为川中斜坡。此时T3x顶埋深1.1~1.4km,生烃岩刚进入生烃门限。发展到白垩纪前,构造幅度加大,蒲江高点向东南偏移至乐山,成为乐山古圈闭,闭合度>400m,面积约1 120km2,向北变化不大,形成江油-成都-乐山古隆起带,西邻大邑拗陷位置未变,但幅度加大,T3x顶埋深1.6~3.4km。川西古隆起可以捕获拗陷中来的油气,

为之后气

图4 川西白垩纪初T

3x顶面结构与气田关系Fig.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as fields andthe top structure of T3xin the early of

Cretaceous of West Sichuan

藏的形成打下了基础。目前在大邑地区已有所突破。

3 结论

四川盆地燕山运动形成了三隆三坳的构造格局,即龙门山山前古隆起、川中古隆起、华蓥山古隆起和川西拗陷、川北拗陷、川鄂拗陷,3个拗陷连在一起形成了以川中、川东南隆起为中心的西、北、东半环状的拗陷的围绕。

四川盆地燕山运动对于油气主要有3个重要影响,即:燕山期形成的古隆起有利于油气的富集,现已发现广安和合川须家河组气藏,相邻构造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燕山运动对于四川盆地陆相红层次生气藏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川西地区是次生气藏形成的有利区。现已发现的构造都可能形成次生气藏,有利的构造有:仁寿、大兴场、磨盘山、龙泉山西翼断层下盘、苏码头、三苏场、龙泉山北端徐家坝等等,在这些构造带都可能找到次生气藏。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9卷

[参

[1

]王一刚,余晓锋,杨雨,等.流体包裹体在建立四川盆地古地温剖面研究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8,23(3):285-288.

[2

]朱传庆,徐明,单竞男,等.利用古温标恢复四川盆地主要构造运动时期的剥蚀量[J].中国地质,2009,36(6):1268-1277.

[3

]邓宾,刘树根,刘顺,等.四川盆地地表剥蚀量恢复及其意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6(6):675-686.

[4

]刘树根,徐国盛,李巨初,等.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的成山成盆成藏动力学[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0(6):559-567.[5

]赵孟军,宋岩,柳少波,等.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成藏特征的初步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4):445-451.

[6

]颜丹平,汪新文,刘友元.川鄂湘边区褶皱构造样式及其成因机制分析[J].现代地质,2000,14(1):37-43.[7

]刘树根,邓宾,李智武,等.盆山结构与油气分布———以四川盆地为例[J].岩石学报,2011,27(3):621-635.

[8]叶军.川西新场851井深部气藏形成机制研究[J].

天然气工业,2001,21(4):16-20.

[9

]刘树根,李国蓉,李巨初,等.川西前陆盆地流体的跨层流动和天然气爆发式成藏[J].地质学报,2005,79(5):690-699.

[10

]唐大海,刘兴刚,赵正望,等.充西气田须四段气藏成藏条件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6,29(4):9-13.

[11

]陈国民,刘全稳,徐剑良,等.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赋存地质条件[J].天然气工业,2006,26(1):40-42.

[12

]蒋裕强,郭贵安,陈义才,等.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机制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6,26(11):1-3.

[13

]叶军.川西坳陷马鞍塘组-须二段天然气成矿系统烃源岩评价[J].天然气工业,2003,23(1):21-25.

Effect of the evolution of palaeotectonics on the p

etroleumgenesis in Yanshan p

eriod,Sichuan Basin,ChinaSUN Wei 1,LIUShu-gen1,HANKe-y

ou2,MISEZiha1

DAI Han-song3,SUNDong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 Geology 

and Exploitation,Chengdu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2.Exploration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Southwestern Oil and Gas Field Company

of 

PetorChina,Chengdu 610051,China;3.Northwest Branch of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

ment,PetroChina,Lanzhou 

730020,China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volution of the palaeostructure in the Yanshan period in SichuanBasin by 

paleo-geotemperature.The main struc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Yanshan movement is fromLate Jurassic period to Early Cretaceous,and eventually formed the tectonic framework of three paleo-uplifts and three palaeo-depressions in Sichuan Basin.The three p

alao-uplifts are the Longmenmountain piedmont paleo-uplift,Central Sichuan paleo-uplift,and Huaying mountain-EastsouthSichuan paleo-uplift.The three paleo-depressions are the north palaeo-depression,west palaeo-depression and east paleo-depression.The three paleo-depressions link and surround the paleo-up

lift.This tectonic framework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petroleum accumulation,but also has an importanteffect on forming the continental red-bed secondary gas reservoir.So it is important to research thepalaeostructure in Yanshan period of the Xujiahe reservoir and the secondary gas reservoir formationin the west of Sichuan 

Basin.Key 

words:Yanshan movement;paleo-uplift;Sichuan Basin·

57·第1期

孙 玮等:四川盆地燕山期古构造发展及对油气的影响

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

作者简介:李鹭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1983年毕业于原西南石油学院钻井专业,2004年获油气田开发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石油川渝石油企业协调组组长、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总经理,担任本刊第六届编委会主任。地址:(610051)四川省成都市府青路一段3号。 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 李鹭光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李鹭光.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天然气工业,2011,31(1):1‐6. 摘 要 四川自西汉时期就发现并利用了天然气,川渝石油人在四川盆地建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天然气工业基地。为推进“建设300亿战略大气区和一流天然气工业基地”的工作目标,首先分析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现状:①川渝地区经济社会对天然气依存度越来越高;②天然气勘探开发配套技术日臻完善;③地面系统综合配套能力大幅提高;④资源基础更加雄厚,产量快速增长。总结了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近期在该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中所取得的技术进展:①岩性气藏勘探技术取得重大突破;②深层礁滩高含硫气藏开发技术攻关成效显著;③形成须家河组气藏一类区开发主体配套技术;④钻完井及其配套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⑤老气田稳产和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进一步完善。进而指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在开江—梁平海槽两侧,须家河组,石炭系、嘉陵江组等老区层系,震旦系—下古生界新领域等勘探开发主攻方向,深入开展深层礁滩气藏、低孔渗碎屑岩气藏、高含硫气田、老气田勘探开发技术攻关,并以页岩气勘探开发为重点,全面展开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工作,推动该盆地天然气快速增储上产,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天然气工业 现状 勘探开发技术进展 发展方向 大气区 DOI:10.3787/j.issn.1000‐0976.2011.01.001 川渝气区是我国最早的天然气工业基地,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和发展,2004年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油气田)在四川盆地建成全国首个天然气年产量超过百亿立方米的大气区。进入“十一五”以后,西南油气田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着力加大科技攻关和新工艺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有力支撑了勘探开发主营业务的快速推进和天然气储量产量的快速增长,2006年成为全国首个以生产天然气为主的千万吨级大油气田,2009年天然气产量超过150×108 m3 ,为川渝等周边六省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 出了重大贡献。站在“十二五”新的历史起点上,四川盆地勘探领域不断扩展,对象日益复杂,勘探开发难度进一步加大,必须始终把发展的基点牢固地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上,依赖关键技术和瓶颈技术的突破,才能全面推动和实现油气田的跨越式发展,为建成“300亿战略大气区和一流天然气工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1 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现状 1.1 资源基础更加雄厚,产量快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西南油气田在岩性气藏勘探中获得重大发现,探明龙岗、须家河组等一批大中型气田(藏),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超过5000×108m3,年均 新增探明储量在1000×108 m3 以上,是“十五”年均 探明储量的1.8倍。在储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天然气产量也持续较快增长,“十一五”期间累计生产天然气超过700×108 m3 ,占同期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近 20%,年均增长达6%,2010年产量达到153×108 m3 ,形成了龙岗、须家河组、老气田等三大主要生产领域。1.2 地面系统综合配套能力大幅提高 “十一五”期间,随着地面系统建设力度的加大和北内环、罗家寨外输管线等骨干管道相继投产,川渝地区输配气管网系统更加完善,累计建成集输管网1.8×104 km,同时地面系统其他配套建设也达到新的水

准噶尔盆地断裂活动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图!准噶尔盆地断裂分布示意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鲁 兵(!’()%),男,河南驻马店人,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含油气盆地构造。联系电话:#!#%("#’)""! 准噶尔盆地是晚古生 代以来形成的叠合盆地[!, "] ,背斜型圈闭发育。油区勘探者关注的问题是是否存在连接生烃凹陷与圈闭的断层以及这些断层在排烃期是否为有效的运移通道。 !准噶尔盆地断裂 展布及特征 准噶尔盆地内已发现 的油气田主要分布于盆地西北缘的克乌断阶带、陆梁隆起、莫北凸起、盆地东部和南缘。勘探结果表明,油气绝大多数源于深部二叠系烃源岩中,断裂是油气从深层向上部储集层运移的主要通道。对于源外运聚而言,大多数平行于区域性构造线的断裂,对油气起遮挡作用;而垂直或大角度斜交于区域构造线的断裂在活动期为油源断裂,对于油气从生烃凹陷到聚集单元的运移起通道作用。盆地不同构造部位区域构造线的方向不同:在西北缘以北东向为主,西南缘(红车断裂带)以南北向为主,东北缘(卡拉麦利山—德仑山)以北西向为主,东南缘(卡拉麦利—阜康)以北北东向为主,盆地的南缘东段(乌鲁木齐以东)以东西向为主,南缘西部以北西西向为主,盆地的腹部存在北东向、北西向、东西向、南北向四个方向的断裂。这些断裂能否成为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不仅取决于其与区域构造线的交角,而且也受限于区域构造的活动方式,确切地说,与区域断裂的性质、活动时期与活动方式有关。 在准噶尔盆地中,断层常以逆冲断裂为主,展布方向主要为东西向、南北向、北东向或北西向。 对于单个断层而言,其活动方式主要有逆冲、走滑或二者的联合两种形式。逆冲断层又可分为正冲断层和斜冲断层。正冲指两组垂直相交断层中一组断层的上冲方向始终与另一组断层的断面垂直;若两组相交组断层的断面不垂直就是斜冲断层。斜冲也有两种形式,即上冲方向与下盘断层的断面倾向一致或不一致。走滑也有两种表现形式:顺时针和反时针。这样,两组活动方式不一的断层相交在空间上具有多种组合形式。 由此看来,断层开启性除与断层面自身结构有关外,还受后期构造活动的制约,其主要影响因素有断面倾角和断块的运动方向。 (!)东西向断裂 从准噶尔盆地周缘地质图[(] 上 可以看出,在西北缘北东向构造线和东北缘北西向构造线中均有东西向构造线存在的遗迹,这些东西向构造线往往被其它方向的构造线切截,呈不连续状(图!) ,形成时间可能较早,实际上为隐伏断裂,其特征在准噶尔盆地断裂活动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鲁兵!,徐可强"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研究中心,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北京,!###"’) 摘 要:准噶尔盆地发育着东西向、南北向、北西向与北东向(北北东向)的断裂,它们的活动对油气的运移、聚集成藏 起着重要作用。大多数油气田受控于南北向和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其中南北向断裂对盆地内次级沉积凹陷的形成、油气的运移起显著作用;北东向断裂对局部构造的形成、油气的运移起重要作用;北西向断裂对盆地次级构造分区和圈闭的形成起控制作用,且为西北缘主要的油气运移通道之一。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断裂;油气运移;油气聚集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第"/卷第(期新疆石油地质 012*"/,31*("##$年!"月 45365-378,+9:;,<=7,:;:7> ?@A*"##$ 万方数据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精编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利用 四川盆地是中国大型富含天然气盆地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期构造叠合盆地。盆地经历了两大构造沉积旋回,即震旦纪—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阶段和晚三叠世—始新世前陆盆地及拗陷演化阶段,沉积了巨厚的震旦纪—中三叠世海相碳酸盐岩(4~7 km) 、晚三叠世早期海陆过渡相(300~400 m) 和晚三叠世中期—始新世陆相碎屑岩(2~5 km) 。四川盆地纵向上发育了中生界陆相成藏系统、上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及下古生界海相成藏系统三大成藏系统,有效勘探面积约18 ×104 km2 。 四川盆地的大规模勘探始于1953 年[ 1 ] ,相继发现了威远、大池干、罗家寨等大中型气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产能超过100 ×108 m3 的天然气生产基地。2001年以来,又先后发现了普光、广安、合川和新场等大型气田,据统计,2002 —2008 年,年平均探明天然气储量均超过1000 ×108 m3 ,形成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又一个高峰期。基本明确了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主要含气层系,形成了川东、川西、川南和川中4 个含气区[ 223 ] 。 近10 年来,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探明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 ②天然气年产量不断增加; ③发现了一批大型、特大型气田; ④勘探向深层超深层及新领域不断拓展。随着“川气东送”工程的建成投产,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大中型气田分布特征截至2008 年底,国土资源部矿产储量委员会公布。 图1 四川盆地油气田分布简图 四川盆地已发现125 个天然气田(图1) ,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72251.02 ×108 m3。其中,探明储量大于300×108m3的大型气田有14 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25431.26×108 m3 ,大型气田探明储量占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的72.18 %;探明储量(100~300)×108 m3的中型气田有13 个,累计探

四川盆地钻井情况综述

四川盆钻井情况分析 2013年3月

1.四川盆地综述 钻井承包商钻机型号及数量/台钻井甲方/油公司 CCDC-Chuandong 中石油川庆-川东ZJ90-1Rigs ZJ70-16Rigs ZJ50 ZJ40 ZJ30 总数:56 中石油西南油气田 雪佛龙 CCDC-Chuanxi 中石油川庆-川西ZJ70 -15Rigs ZJ50-10Rigs ZJ40-14Rigs 总数:39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壳牌项目 青海 Sinopec SW—C Q 中石化西南局重庆钻探ZJ90-1Rigs ZJ70-3Rigs ZJ50-Rigs ZJ40-2Rigs ZJ20-1Rigs 总数:17 元坝气田-4台 中石化西北局-8台 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5 台 Sinopec SW—Sichuan 中石化西南局四川钻探ZJ70-4Rigs ZJ50-5Rigs ZJ40-6Rigs ZJ30-5Rigs ZJ20-1Rigs 总数:21 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 -19台 中石化元坝气田-1台 Sinopec SW—G Xi 中石化西南局广西钻探ZJ70-4Rigs ZJ50-2Rig s 总数:6 中石化元坝气田-6台 Sinopec SW—External —Sourcing—ZPEB 中石化西南局—外部市场—中原ZJ70-2Rigs ZJ50-1Rigs ZJ30-3Rigs 总数:6 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6 台 Sinopec SW—External —Sourcing—Shengli 中石化西南局—外部市场—胜利ZJ70-6Rigs 总数:6 中石化元坝气田-6台

油气运聚的概念模型

https://www.360docs.net/doc/5f8451805.html, 油气运聚的概念模型 潘明太12,王根厚1 (1中国地质大学, Beijing, 100083) (2中海石油研究中心,Beijing, 100027) 摘要:油气运聚概念模型的建立是实现油气运聚模拟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好的概念模型就不可能得到好的运聚模拟结果。盆地模拟技术发展到今天,之所以在运聚模拟上未能取得令勘探地质家满意的结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运聚概念模型上。因此,对油气运聚概念模型的探讨和完善,是地质勘探家和盆地模拟专家的一项长期任务。本文着重从油气相态、运移动力体系、输导体系和聚集体系等方面对油气运移的地质过程进行探讨,以期建立符合含油气盆地油气运移和聚集实际过程的概念模型。 关键词:油气相态 运移动力 输导体系 聚集体系 1. 引言 油气运移和聚集模拟是含油气盆地模拟系统的最主要功能之一。要实现油气运聚模拟则必然遵循从实体模型到概念模型,再由概念模型到方法模型,然后由方法模型到软件模型的建模过程。概念模型的建造在上述建模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概念模型是实体模型的抽象描述,它的研制和建立是整个模拟工作的基础。概念模型与实际地质过程的符合程度,即概念模型的相似性,是模拟系统开发的成败关键之一。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不可能要求概念模型成为盆地结构及实际过程的全息映像,但可以要求概念模型与盆地结构及实际过程有较高的相似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满足以下三个基本条件:(1)模型所体现的结构应当是盆地实际结构的简化;(2)模型所描述的过程应该是盆地实际过程的简化;(3)模型应当考虑到盆地本身的复杂性,不能过分简化。然而,油气运聚概念模型的建立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我们对影响油气运移、聚集的主要控制因素进行广泛深入的解剖,本文力图通过对多个实体模型的对比和分析提出能够反映含油气盆地油气运移和聚集实际过程的概念模型。 2. 盆地构造类型与油气运移 盆地构造类型控制了盆地的沉积、构造、地热场、地应力场及其演化,从而对油气系统中烃类生成数量、运移方式和聚集条件起主导作用。根据盆地构造类型与油气运移、聚集的关系,油气运移体系可分为三种。 2.1. 断层运移体系 断层运移体系与大陆裂谷盆地相关,如图1所示。此类盆地具有快速沉降和高热流等特征,因此,该类盆地具有快速沉积和烃源岩快速成熟的特点。生成的油气优先选择频繁活动的断层垂向向上运移。 - 1 -

扬子地区构造演化

1 晋宁(雪峰)期(Pt2—Pt3) 晋宁(雪峰)期,扬子古板块硬性基底形成中一晚元古代”两弧夹一盆”的模式。 扬子古板块的基底由康滇一川中一鄂西岛弧和江南岛弧,中间夹上元古界板溪群组成的黔桂湘弧间盆地组成。中国南方中一晚元古代板块构造以沟一弧一盆演化构成的扬子古板块硬性基底,成为中国南方稳定的核心,也成为地壳向东增生的基地。 2 早加里东期(Z1—O) 早加里东期扬子古板块发育成克拉通台地和南华小洋盆的开启。 扬子古板块西缘因受康滇古陆和龙门山岛链隆升的影响,整个板块显示西高东低台地相的沉积态势,江南隆起处于扬子古板块与南华小洋盆的过渡区。南华小洋盆当时,有浊积岩充填,到早加里东期闭合,形成了宽约350km的褶皱区。向东由华夏一武夷一云开地块组成的元古宙岛弧,成为赣中和赣南震旦系一寒武系浊积岩的物源区;早加里东期卷入郁南运动,形成华南褶皱区的东缘。这个时期华南板块向东增生扩大,由南华小洋盆、华夏一武夷一云开岛弧、丽水一海丰海沟或断裂组成了又一个沟一弧一盆体系。 3 晚加里东期(S) 晚加里东期,南华小洋盆关闭,扬子古板块大隆大坳构造背景形成。志留纪末的广西运动,洋壳沿丽水一海丰海沟发生俯冲,使南华小洋盆关闭,下古生界地层褶皱变质和火成岩体侵入,仅在钦州一防城坳陷保留残余海槽。 晚加里东运动时期作用力向西传递,使扬子古板块变形,形成许多大隆大坳的构造背景,如乐山一龙女寺古隆起和湘鄂西坳陷等。 4 海西期(D-P) 海西期,扬子古板块及其周边处于拉张构造背景中。经过强烈的加里东褶皱运动后,华南板块地壳处于应力调整状态,从中泥盆世开始发生大范围的拉张运动,扬子古板块北缘出现阿尼玛卿一勉略一大别山小洋盆,西缘出现康定、木里等三联点,南缘出现南盘江裂陷槽。扬子古板块内部出现攀西裂谷带,并以此为中心有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它代表了地壳演化的一次特殊构造事件,二十年前我们曾命名为”

2-3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

一、概况 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东部。 盆地面积23?104km2; 陆相地层面积约18?104km2。 具有明显边框的构造盆地,同时也是一个地形上的盆地,呈北东向菱形分布。

盆地四周皆为高山,东北面为大巴山,东南面为大娄山,西南面为大凉山,西侧为龙门山。区域构造上,四川盆地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北部,是地台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大型沉积盆地。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 用天然气的地区: 早在东汉末期(公元147年)就 有天然气开发的历史。 30年代,开始油气地质调查和 钻探工作; 1937年始先后在威远、巴县石 油沟、隆昌圣灯山及江油等打 了5口探井,发现了石油沟和圣灯山油田。 1953年后,大规模油气普查勘探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大巴山 大娄山大凉山 龙门山

已发现油田13个,气田97个。气多油少。其中探明储量大于100亿方的大中型气田10个。 探明储量大于300亿方的大型气田3个:五百梯539.88;威远408.61;卧龙河379.54亿方。 中国第一个碳酸盐岩大气田=威远气田:1940年开钻威1井,未获油气。1964年10月15日,威2井测试日产7.98-14.5万方天然气,日产水12.7-37.3方,从而发现了威远气田。 盆地探明天然气储量4848亿方,其中: 川东2777.5亿方;川东南1466.38亿方; 川西北271.99亿方;川中470.07亿方。 中国最大的天然气区,年产天然气70多亿方。 产油较少,1997年产油23.3万吨。

川中—川西地区: 二次资评总资源量7134×108m3。 资源发现率为17%。 储层以低渗低孔为主。但局部存在相对高孔段。若与裂缝匹配,则可形成工业产能。

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

第31卷 第5期2010年9月 石油学报 A CT A PETROLEI SINICA V o l.31Sept. N o.5 2010 基金项目:国家油气重大专项(2008ZX 05006) 渤海湾盆地精细勘探关键技术 资助。 作者简介:陈 伟,男,1985年4月生,2006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质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 生,主要从事油气区构造解析方面的研究。E mail:chhw 85@https://www.360docs.net/doc/5f8451805.html, 文章编号:0253 2697(2010)05 0774 07 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 陈 伟1 吴智平1 侯 峰2 孔 菲1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山东东营 257061; 2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陆梁油田作业区 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摘要:含油气盆地中断层的发育及其内部结构的变化对油气运聚成藏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断裂带野外划分,综合运用地震、钻井、成像测井等资料对断层进行了定性的内部结构划分和常规测井刻度标定,总结测井响应特征,并运用指示 曲线计算法和交会图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断裂带主要由位于中部的滑动破碎带和其两侧的上、下盘诱导裂缝带等具有不同变形和物性特征的结构单元组成,而且断裂带内部结构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时间上,同一断裂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内部结构存在差异;空间上,断裂带具有横向上的不对称性、垂向上的分层性和走向上的分段性。正是这些差异引起断裂带内部不同结构单元物性的非均质特点,致使断裂带对油气的输导和封堵能力也存在时空差异。关键词:断裂带;内部结构;测井学;物性;时空差异;油气运聚中图分类号:T E 112 11 文献标识码:A Internal structures of fault zon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CH EN Wei 1 WU Zhiping 1 H OU Feng 2 KONG Fei 1 (1.College of Geo r esour ces and I nf or mation,China Univers ity o f Petro leum,D ongy ing 257061,China;2.L uliang Oil Reco very F actory ,Petr oChina X inj iang Oilf ield Comp any ,K aramay 834000,China) Abstract :Develo pment o f faults and their internal structure changes ex ert g reat influence o n oil g as mig ration and accumulat ion in hy dro carbon bear ing basins.Based o n prev ious studies and fault outcro p o bserv atio ns,the pr esent study integ rated the division o f fault zo nes w ith the info rmation on seismic,drilling,imaging lo gg ing ,etc.to qualitatively classify internal st ructur es o f faults,calibr ate co nv ent ional log g ing scales and sum up log ging respo nse char acter istics.Q uantitative analy ses wer e carr ied o ut on internal structures by means of instructio n curv es and inter section mapping.T he result rev ealed t hat fault zones wer e ma inly com posed of structural u nits w ith different defo rmation and propert ies in t he cent ral sliding breaking zo nes and the induced fracture zones on both the upper and lo wer plates,and ther e ex isted distinctly tempor al and spatial differences in the internal st ruct ur es of fault zones.T empor ally,internal str uctures w ere different fo r the same fault but at differ ent g eo lo gical per iods;spat ially,fault zo nes had hor izontal asymme t ry,ver tical str atification and segmentatio n along fault st rike.T hese differ ences ar e just what that caused the hetero geneity of physi cal pr operties o f differ ent str uctural units w ithin fault zo nes,w hich then makes tempo ral and spatial differ ences in abilities o f hy dr o car bo n tr anspor ting and sealing by faults. Key words :fault zo ne;internal structure;well log g ing;physical pr operty ;tempo ral and spatial differ ence;hydrocar bo n mig ration and accumulatio n 断裂构造是地壳中广泛发育的基本构造类型,目前中国已知含油气盆地中多数含油气构造都伴生发育大量断层[1 2]。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断层在油气运聚成藏和保存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即断层控藏主要体现在其对油气具有输导和封堵双重作用。因此,国内外学者就断层对油气输导、封堵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从断层的性质、活动强度、两盘岩性配置、泥岩涂抹、断面应力和流体压力等方面建 立了定性、定量分析断层在油气运聚过程中所起作用的 方法[3 8]。就本质而言,断层对油气的输导和封堵主要取决于断裂带的物性特征,即孔隙度和渗透率。然而,当前对断层输导性、封堵性的研究多是把具有复杂三维结构的断裂带作为简单的二维 面 来研究,忽略了断裂带内部结构的非均质性和物性变化的特点。所以,研究断裂带内部结构不仅可以了解其三维结构形态,还可认识其由于物性变化而在油气运聚过程中 角色 的转变。

四川盆地发现大气田 储量超千亿吨

四川盆地发现大气田储量超千亿吨 四川盆地发现埋藏最深海相大气田储量超千亿吨 四川盆地再次发现储量超千亿吨的大气田。中国石化[0.00 0.00% 股吧研报]勘探南方分公司宣布:由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发现的、气藏最大埋深6950米的大型海相天然气田——元坝气田,第一期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592.53亿立方米,已于9月16日正式通过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委员会专家组审定,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埋藏最深的海相大气田。 - 元坝气田位于红军战斗过的革命老区四川省广元、南充和巴中市境内,是中国石化继发现国内最大海相整装气田普光气田之后,在四川盆地发现的又一个大型海相气田。元坝气田探明含气面积155.33平方千米,气藏埋深6240米至6950米,平均埋深6673米。元坝气田的发现井1井在2007年11月试产时,每日获得天然气50.3万立方米。目前,已有7口井9层试获日产天然气超百万立方米。中国石化计划到2015年末建成34亿立方米的年生产能力。

  相关新闻: 发现油气田对老百姓有何好处 发现油气田 对老百姓有何好处 殷国安(江苏职员) 中国石化集团17日提供的消息说,在四川盆地发现的元坝气田第一期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为1592.53亿立方米。它是迄今为止中国国内发现的埋藏最深的海相大气田。(9月17日中国新闻网) - 从小学时代,我们就知道,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大地、海疆下面,都是无价的宝藏。现在发现了中国国内发现的埋藏最深的海相大气田,正证明了这一点。 联想到几年前有新闻说,中海油加大新区新领域勘探力度取得突出成效,一下子获得十个油气新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储量基础。法律规定,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也就是归全国人民所有。人民手上又增加了资源和财富,这实在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好事啊。

地质构造题目

1.试述生物层序律的涵义 答: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生物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生不可逆转的发展演化;所以不同地质时代的岩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而在相同地质时期的相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层,则都含有相同的化石,这就是生物层序律。根据生物层序律,寻找和采集古生物化石标本,就可以确定岩层的地质年代。 2.简述如何根据岩浆岩与沉积岩的接触关系及其本身的穿插构造来确定岩浆岩的相对地质年代。 答:根据岩浆岩体与周围已知地质年代的沉积岩的接触关系,来确定岩浆岩的相对地质年代。(1)侵入接触:当岩浆侵入于沉积岩中,使围岩发生变质现象,说明岩浆侵入体的地质年代,晚于变质的沉积岩层的地质年代;(2)沉积接触:岩浆岩形成之后,经长期风化剥蚀,后来在侵蚀面上又有新的沉积。侵蚀面上部的沉积岩层无变质现象,而在沉积岩的底部往往有由岩浆岩组成的砾岩或岩浆岩风化剥蚀的痕迹。说明岩浆岩的形成年代早于沉积岩的地质年代。穿插的岩浆岩侵入体总是比被它们所侵入的最新岩层还要年轻,而比不整合覆盖在它上面的最老岩层还老。如果两个侵入岩接触,岩浆侵入岩的相对地质年代也可由穿插关系确定,一般是年轻的侵入岩脉穿过较老的侵入岩。 3.如何确定沉积岩的相对地质年代? 答:岩石(体)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可依据地层层序律生物演化律以及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三种方法。 (1)地层层序律:未经构造变动影响的沉积岩原始产状应当是水平的或近似水平的。并且先形成的岩层在下面,后形成的岩层在上面。 (2)生物演化律:由于生物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进化的。故可根据岩层中保存的生物化石来判断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 (3)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根据沉积岩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判断。与不整合面上底砾岩岩性相同的岩层形成时间较早。另外与角度不整合面产状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较晚。如果岩层与岩浆岩为沉积接触,则沉积岩形成较晚,如果岩层与岩浆岩为侵入接触,则沉积岩形成时间较早。

四川盆地中北部侏罗系大面积非常规石油勘探潜力的再认识_梁狄刚

第32卷 第1期2011年1月 石油学报 AC TA PET ROLEI SINICA V o l .32Jan .  N o .1 2011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梁狄刚,男,1938年3月生,1960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现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咨询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教授级高 级工程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专家室副主任,长期从事石油地质、油气勘探战略、石油地球化学研究。E -mail :dgliang 0314@sina .com 文章编号:0253-2697(2011)01-0008-10 四川盆地中北部侏罗系大面积非常规石油勘探潜力的再认识 梁狄刚 冉隆辉 戴弹申 何自新 欧阳健 廖群山 何文渊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咨询中心 北京 100724) 摘要:通过对四川盆地侏罗系石油的资源潜力、油藏类型、裂缝型储层及勘探开发技术适应性等4个方面进行的再认识,作者认为: ①四川盆地侏罗系的石油资源量可能比目前的(10~11)×108t 要大得多。②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大面积非常规致密油聚集,没有明显圈闭界限;没有明显边、底水及油水界面,属“无水油藏”;浮力与重力分异不明显,缺少大规模二次运移,源内或近源聚集;储层具有特低孔渗、双重介质特征;大面积整体含油,多层系叠合连片,“连续”分布在斜坡及凹陷区,不受局部构造控制而受岩性控制,含油范围以油井分布范围划定,往往是先有产量后有储量。③不能把侏罗系油层简单定性为“裂缝型”,裂缝是测试及生产初期获得高产的必要条件,但各类孔隙对储量和长期低产稳产有重要贡献。④这类非常规致密油的储量规模很大,但是要采用以压裂为主的非常规技术进行开采。建议以龙岗地区沙溪庙组为突破口,推动四川盆地石油勘探开发打开一个新局面。关键词:四川盆地;资源量;非常规石油聚集;致密油层;裂缝型油层;勘探潜力;压裂改造中图分类号:T E 122.1 文献标识码:A A re -recognition of the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Jurassic large -area and non -conventional oils in the central -northern Sichuan Basin LIANG Digang RAN Longhui DAI Danshen HE Zixin OUYANG Jian LIAO Qunshan HE Wenyuan (C N PC Advisory Center ,Beijing 100724,China ) A bstract :T he present paper made a re -reco gnitio n o f Jurassic oils in Sichuan in te rms o f the four aspec ts ,such as resource po tential ,reservo ir types ,fr actur ed r eser voirs and techniques o f ex plo ratio n and development .T he pape r has dr awn the follo wing co nclusio ns .①T he Jura ssic oil reso urce in Sichuan may be much more than the presently discove red amount of 1.0~1.1billion tons .②T he Ju -rassic o il resource is a special lar ge -area and non -conventio nal compact oil accumula tion that ha s no clea r trap boundaries ,no clear edge -w ater ,botto m -water and oil -w ater boundaries like a “w ater -f ree reserv oir ”,and no clear diffe rentiatio n between buoyancy a nd gr avity .T heir r eser voirs are characterized by inner -source o r near -sour ce accumulatio n rather tha n larg e -scale secondary mig ratio n ,ultra -low pe rmeability ,dual media ,lar ge -area entire oiliness ,superimpo sed and linked multi -measures ,“continuo us ”occur rence on slopes or in depressed areas ,being restric ted by litholog y r athe r than lo cal structur es ,a nd delimitating o il -bear ing and well distribu -tion areas frequently by o utput instead of re serv e .③Jurassic reservo ir s can no t be simply defined as “fr actured type ”because various po res contribute sig nificantly to bo th the reserve s and long -ter m low but stable produc tion tho ug h fractures are the pre requisite fo r a high output at the te sting or produc tion beg inning .④T hese e xists a gr eat reserv e fo r this kind of no n -co nve ntional co mpact o ils in the central -no r ther n Sichuan ,ho wev er ,a no n -conventio nal technique co nsisting mainly of hydr aulic fr acturing should be adopted in development .I t w as propo sed tha t Shaximiao Fo rma tion in the Long gang area sho uld be a pro specting targ et ,w hich will be a break -thr ough to o pen a new er a for petr oleum ex plor ation in Sichuan Ba sin . Key words :Sichuan Ba sin ;r eso urce ;no n -conventio nal o il accumulation ;compact oil lay er ;f ractured oil laye r ;prospecting po tential ; f racturin g alter ation 1 问题的提出 四川盆地中北部侏罗系石油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勘探开发,在近4×104km 2范围内分布有726口工业油井与224口低产井,共计950口出油井。探明6个油田,还有8个无储量油田和8个含油气构造(图1)。 1997年,川中原油产量曾达到21.6×104t /a ,目前降 到11×104t /a ,平均单井产油约1t /d ,历年累计产油488×104t 。以往的结论是:川中石油属特低孔渗、低丰度、低产、低采收率、裂缝型的低效或无效油田[1-2],以致近10年来每年只钻探11~15口开发井、1~4口探井;最近4年每年只钻探6~7口开发井,没有钻探

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盆地位于省东部及市,为一具有明显菱形边框的构造盆地,同时也是四周高山环抱的地形盆地,其围介于北纬28°~32°40′,东经102°30′~110°之间,面积约18×104km2。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地方。从汉代“临邛火井”的出现,到隋朝(616年)“火井县”命名;从凿井求盐到自流井气田“竹筒井”·“盆”·“笕”钻采输技术的发展,都无不例外的证明天然气的开采源远流长。但是,天然气的发展,经历了近代被欺凌的衰落,直到20 世纪中叶,古老的中国重新崛起,伴随工业化的进程,才得到真正的发展。截止2004 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勘探,全盆地已经探明114 个气田,14 个油田,获得天然气地质探明+控制+预测储量约15000×108m3,3 级储量之和约占2002 年盆地资源评价总量的1/4。伴随新区、新层、新领域的勘探发现,盆地的总资源量还将继续增长,为川、渝天然气能源发展锦上添花。 1.构造特征 盆地属扬子准地台西北隅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是古生代克拉通盆地与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的复合型盆地。从晋宁运动前震旦系基地褶皱回返,使扬子板块从地槽转向地台发展,直到喜山运动盆地定型,共经历了9 期构造运动,但对盆地构造、沉积地层发展演化有明显影响的有4 期:一是加里东期,形成加里东期~龙女寺古隆起;二是东吴期,拉断裂活动,引发玄武岩喷发(峨嵋山玄武岩厚达1500m);三是印支期,形成印支期、开江、天井山古隆起,且具盆地雏形;四是喜山期,盆地全面褶皱定型。纵观盆地的发展,受欧亚、太平洋、印度板块活动的影响,盆地应力场的变化经历了古生代拉为主,中生代三叠纪反转(由拉向挤压过渡),中生代侏罗纪以来的挤压过程。这一拉-过渡反转-压挤的地应力场,控制了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与破坏以及晚期成藏的全过程,尤其对复合型盆地更为明显。 1.1基底特征 盆地的基底岩系为中新元古界,其结构具3 分性。盆地中部的磁场特征显示为一宽缓的正异常区,多为中性及中基性岩浆岩组成的杂岩体,变质程度深,硬化强度大,构成盆地中部刚硬基底隆起带。基岩埋深一般4~8km,地史中较稳定,沉积盖层厚度较薄,褶皱平缓带。盆地东南和西北侧为弱磁场区,组成基底的岩石是浅变质沉积岩,属柔性基底,是褶皱带。基岩埋深8~11km,沉积盖层厚度较大,褶皱较强烈。 1.2区域构造特征 盆地的发生、发展,形成菱形边框和不同组系、不同方向的褶皱构造,大体可以追溯到8.5×108年的地史发展过程,是受基底、周边古陆、深大断裂以及地应力作用方式等诸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也是多次构造旋回叠加的产物,使盖层褶皱出现形式多样,交织复杂化的局面。 1.2.1褶皱构造的展布特点 盆地最早形成的褶皱构造可上溯到印支期,但围仅局限于川西龙门山前,如矿山梁~天井山~海棠铺等北东向背斜构造。整个盆地的现今构造主要形成于喜山期,包括震旦系在的全部沉积盖层都被卷入,出现了众多成群成带分布的褶皱构造。 1)川东南坳褶区 系指华蓥山以东的川东与川南区,包括川东高陡构造带和川南低陡构造带,是盆地褶皱最强烈的地区。一般陡翼倾角>45°,甚至直立倒转。高、低陡构造之分,在于构造核心出露地层的新老,前者出露中下三叠统及其以老地层,后者出露上三叠统及其以新地层。构造线走向主要由北东向高陡构造带和断裂带组成的隔挡式褶皱,背斜紧凑,向斜宽缓,成排成带平行排列。北部受大巴山弧的的影响向东弯曲,局部呈近东西向;南部逐渐低倾呈帚状撒开,除北东向为主外,还有受边界条件干扰的南北向、东西向等多组构造线。

中国石油地质志 川盆地构造旋回及构造演化特征

四川盆地构造旋回及构造演化特征[1] 四川盆地为一菱形状构造盆地,它被周缘发育的一系列构造带及断裂带所围绕。在盆地的西北缘发育有著名的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盆地东北缘发育有米仓山构造带及大巴山构造带;盆地东南缘发育有八面山断褶带;盆地南缘发育有娄山断褶带;西南缘发育峨眉山一凉山块断带。这些构造带为盆地周缘的一级构造单元,对盆地的发展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构造及沉积演化史上,四川盆地具有多旋回特点。从基底开始,可分出6个主要构造旋回。发生在中生代以前的扬子旋回(包括晋宁运动和澄江运动)、加里东旋回(包括桐湾运动、早加里东运动、晚加里东运动)、海西旋回(包括柳江运动、云南运动、东吴运动)、印支旋回、燕山旋回和喜马拉雅旋回。 扬子旋回: 包括晋宁运动和澄江运动,以晋宁运动最重要。 形成盆地基底:晋宁运动是发生在震震旦纪以前的一次强烈构造运动,它使前震旦纪地槽褶皱回返,扬子准地台普遍固结称为统一基底。 加里东旋回:加里东旋回一般是指寒武纪到志留纪的构造运

动,第一次在沉积盖层中出现大型隆起与坳陷:主要运动有三期。第一期在震旦纪末(桐湾运动),表现为大规模抬升,灯影组上部广遭剥蚀,与寒武系间为假整合接触;第二期在中晚奥陶世之间,但在四川盆地表现不明显;第三期在志留纪末(晚加里东运动),是一次涉及范围广而且影响探远的地壳运动。这次运动使江南古陆东南的华南地槽区全面回返,下古生界褶皱变形。在扬子准地台内部虽然没有见到明显的褶皱运动,但是,大型的隆起和拗陷以及断块的升降活动还是比较突出。 海西旋回:是古生代第二个构造旋回。影响到四川盆地范围的运动主要有泥盆纪末的柳江运动、石炭纪末的云南运动和早、晚二叠世之问的东吴运动,其性质皆属升降运动,造成地层缺失和上下地层间呈假整合接触。 印支旋回:表现特别明显的主要有两期,一是发生在中三叠世末(早印支运动),另一是发生在晚三叠世末(晚印支运动)。 早印支运动以抬升为主,早中三叠世闭塞海结束,海水退出上扬子地台,从此大规模海侵基本结束,代之以四川盆地为主体的大型内陆湖盆开始出现,是区内由海相沉积转为内陆湖相沉积的重要转折时期。早印支运动还在盆地内出现了北东向的大型隆起和拗陷。三叠纪末,晚印支运动幕来临。这次运动在西侧的甘孜一阿坝地槽区表现异常强烈,使三叠

我国五大天然气区

我国陆上四大天然气区 秦为胜 据全国天然气远景资源量的预测,中国天然气总资源量达38万亿m3,陆上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陆上资源量的43.2%和39.0%。我国陆地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陕甘宁、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等地区,总的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其中,新疆、川渝、鄂尔多斯、山西为我国的四大气区。 一、四川盆地是我国天然气开发最早,储量最大的地区 四川盆地是中国大型富含天然气盆地之一,自公元2200多年前在四川盆地发现了天然气以来,经过2000多年的勘测开采,四川的天然气储量和产量仍居全国首位。后经多次勘探,查明四川省天然气预测资源储量达六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六十亿吨原油的储量。四川达州是四川盆地天然气田的富集区,境内天然气资源量达3.8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10%,其中累计探明储量超过5500亿立方米,是继新疆塔里木、内蒙古鄂尔多斯气田之后最具开发潜力的大气田。四川盆地天然气的大规模勘探始于1953 ,相继发现了威远、大池干、罗家寨等大中型气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产能超过100亿m3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四川盆地天然气不仅储量居全国第一,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量近一半,是我国第一大产气区。2001年以来,又先后发现了普光、广安、合川和新场等大型气田,据统计,2002 —2008 年,年平均探明天然气储量均超过1000亿m3 ,形成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又一个高峰期。基本明确了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主要含气层系,形成了川东、川西、川南和川中4 个含气区。 四川盆地天然气丰富的原因如下:①四川盆地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生物种类丰富,从现今出土的化石等可知。四川盆地动植物种类繁盛,拥有大量的有机生物体生存。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地面下沉,各种生物被埋覆在地下。经过时间的演变,有机质分解,慢慢形成石油和天然气。②、在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地壳运动曾经呈下降趋势,这样有机质才会被掩埋覆盖,保证成油气环境。 近10 年来,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探明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 ②天然气年产量不断增加; ③发现了一批大型、特大型气田; ④勘探向深层超深层及新领域不断拓展。随着“川气东送”工程的建成投产,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国陆上三个特大型气田有二个在四川盆地: 普光气田位于四川省达州宣汉县普光镇,已探明储量3560.72亿立方米,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到2008年探明储量达到5000亿立方米至5500亿立方米,年产能达到120亿立方米净化气,现为中国第二大气田。 元坝气田位于四川省广元、南充和巴中市境内,是中国石化继发现国内最大海相整装气田普光气田之后,在四川盆地发现的又一个大型海相气田。与普光气田相比,元坝气藏隐蔽性更强,其气藏埋深度在6240米至6960米之间,发现难度更大。超深、高温、高压、多套压力系统、高含硫,安全风险大,对钻井、测试工艺要求高。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发现的、气藏最大埋深6950米的大型海相天然气田――元坝气田,第一期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592.53亿立方米,它是迄今为止国内埋藏最深的海相大气田。如果按每户1天用1立方米天然气计算,到2013年元坝气田将有年产17亿立方米净化气的产能,理论上可供约450万户近1400万人一年的用气量。 二、鄂尔多斯气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