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昊伏羲是中华姓氏的始祖

太昊伏羲是中华姓氏的始祖
太昊伏羲是中华姓氏的始祖

太昊伏羲是中华姓氏的始祖

我国的姓氏有六千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典,是历史沉淀的“活化石”、“活文物”“活的图腾”。

人人都有一个“姓”,“氏”与“姓”合而为一谓“姓氏”。“姓”是造字会意,古形体是由“人”“生”两个字组成,因生而姓,含“人之生”“人之祖”之意。用“女”“生”两字结合,最早见于秦国石刻《诅楚文》,意为女子所生。在先秦之前,“姓”是“姓”,“氏”是“氏”,“姓”与“氏”各有其来历与意义,绝不能混淆。姓氏始于祖宗,他姓什么,源于他的父亲;他父亲姓什么,源于他爷爷;他的爷爷姓什么,源于他的太爷;他太爷的太爷姓什么,源自他太爷的祖宗,以至上朔到远古。因此说,谈姓氏必须追朔老祖宗。查经寻典,一条龙把中国姓氏惯穿起来,中华民族的姓氏之根是中华民族始祖太昊伏羲氏。

下面,我们对姓氏的渊源、流变与“姓氏”源于始祖,从考古与典藉记载,作以考证。

“姓”与“氏”在先秦前不是一个概念,首先说“姓”。

《尚书·舜典》记载:“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孔颖达疏:“生,姓也,别其姓族,分其类,使其从。”别的典藉也有“里君百生”或“居里百姓”的记载,有“百生”代“百姓”的说法。可见古说“生”是“姓”根源。

古文的“姓”的写法为“生”与“自”两字而成,“自”是古文“鼻”字。

《方言·十二》说:“梁、益之间,谓鼻为初。”

《尔雅·释古》说:“初,始也。”因此可知,“姓”即“初生”、“始生”,也就是上古时代同一氏族的始祖。

“诅楚文”距今2300余年,共380个字,记载的“姓”字即“女”与“生”。《尚书》与《春秋》这两部古书的石经碑刻文的“姓”字也是“女”与“生”。上述足以说明,姓是源于同一始祖、具有同一血缘关系氏族共有的文明标志。

明白了“姓”,再说“氏”。

从古发掘看,早在《殷墟书契前编》(1866-1940年)甲骨文中就有“氏”,写作“”,其上所记载的“姓”如姬、姜、姞、蠃等都是“女”字旁,不到30个姓,而所见的“氏”如毛氏、吕氏、华氏、吴氏、散氏等多达300多个。“氏”解释为“木”“本”。现存两件商周青铜器散氏盘与毛公鼎的铭文(也叫金文)有“氏”字。前者写作“”,后者写作“”,搜入汉许慎编的《说文解字》,其字从古至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氏”的意思,《诗·秦风·兼葭》释为氏即是丘,指居地。“氏”的造字方法是象形,“氏”从古文的“坻”字,如其所说“宛在水中坻”。“坻”是水中小丘,“氏”同“坻”。《左传》里记载的丘,大都可以称“氏”,如平丘为平氏,乘丘为乘氏等等。据此可以推出许多“氏”。

很显然,“氏”是指父系宗族,指支。如《左传.庄公六年》记载:“本枝百世。”《诗·大雅·文王》:“文王孙子,本支百世。”更有说服力是《左传·昭

公十七年》昭公向郯子问祖,郯子回答道:“我祖少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了,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鸠氏,司马也;鸠氏,司空也;爽鸟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者也,五雉为五正。”郯子叙述了一个标准的氏族部落组织的情况。这就是少皞氏族部落为宗祖,因凤鸟至,“风姓”,以鸟为自已氏族的图腾,分支是凤鸟氏、玄鸟氏、青鸟氏、丹鸟氏、祝鸠氏、鹘鸠氏等子部落。从甲骨文“氏”与“姓”300比10的记载看,显然是父系当权了,因为去掉了“女”,记“姓”聊聊无几。因此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一“氏”是古代标志男性氏族部落的称号,

二是图腾的徽号,

三是氏族部落居地的称谓,

四是氏族部落分支的称谓,

五姓是始祖正姓,氏是后裔的庶姓。

所以《通鉴.外纪》记载:“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加紧其子孙之所分。”《说文解字》段玉裁注“氏”说:“姓者,统其上也;氏者,别于下者

也。”《通志·氏族略序》说:“三代以前,氏公而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

姓。”姓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氏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产物。

说清了“姓”与“氏”,下面我们就要说哪位老祖是中华民族姓氏的开天始祖了。为什么说太昊伏羲氏是中华民族始祖?如今,中华儿女自称“龙的子孙”“炎黄子孙”,不论张王李赵,都承认是“龙的子孙”,而龙这个虚拟物的图腾,其本身就是各个氏族部落图腾的汇合,这就明显的反映出中华民族是各个氏族部落的汇融的结果。像龙的图腾是各个氏族部落汇融的结果一样,中华民族始祖的形成与认可,经历上古氏族社会,其定位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的先秦时代与汉代,绵延一千多年才定下来。

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考古与历史典藉来说明。

首先说在先秦时代。先秦时代是从远古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止。在这段历史时期最有权威的典藉是《五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春秋》。

成书于战国前后的《易经·系辞下篇》记载:“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伏则观法于地地,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庖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易经·系辞·下》相传是孔子所作,儒家的创始人,并没有谈到诸子百家所列及的很多古帝,却拿顶显赫的神农、黄帝、唐尧、虞舜开场,且事迹中丝毫不含神话。尽管有“以通神明之德”一句话,但读遍中外古代大英雄、大哲人的传记,没有一个不是同神或多或少有联系的。庖牺不仅能“仰观伏察”,而且又能“制器尚象”,真是

一旷古无与论比的大英雄,自此以后,伏羲居于中华民族祖先之首的地

位安若盘石,这不仅仅是前人尊重《系辞下篇》的作者是孔子,更重要的是孔子所说是正确的。

《左传》被史家称为“编年体史传文学”,纪述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止,共255年的史实。不仅包括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重要史实,并引用了一部分西周与以前的重大事件与传说。

《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秋,郯子来朝,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吾知之矣。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曰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以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以水师而水名。太皞氏以龙纪,故以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师而鸟名。’”

郯子据少皞受黄帝,黄帝受炎帝,炎帝受共工,共工受太皞,故先言黄帝,上及太皞。炮牺、黄帝、神农相继之世可知。

古书上的太昊、太皞与太白告都是指的一个人,像伏羲、伏戏、宓羲、伏牺、虑牺一样,其音相通相假。

《尚书》最早称《书》。尚,通上,指上代、上古。书,古代指书于竹帛简册的政事记载。《汉书·律历志》引《尚书·虞书》记载:“虞书曰:乃同律度量衡,所以齐远近立民信也。自伏戏画卦,由数起,至黄、尧、舜而大备。三代稽古,法度章焉。”《尚书序》记载:“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藉生焉。伏羲、黄帝、炎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今存《三坟书》,分山坟、气坟与形坟,以《连山易》这伏羲所作,《归藏易》为炎帝所作,《乾坤易》为黄帝所作。这里也道出了伏羲“王天下”,位居炎帝、黄帝、

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之前。

《孔子家语》是孔子弟子集孔子之言的语录,其中《五帝篇》记载:“季康子问于孔子,曰:‘旧闻五帝之名,而不知其实,请问何为五帝?’孔子曰:‘古之王者,易代而改号,取法五行,是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水。’康子曰:‘太皞始于木,何也?’孔子曰:‘五行用事,先起于木。木东方也,万物之初,皆出焉。是故王者则之,而首以木德王天下。其次则以所生之行转相承也。’季子曰:‘……曰帝者何也?’孔子曰:‘……五行佐,成上帝,而称五帝。’”孔子在这里把太皋排位居于“五帝”之首。

从先秦到春秋战国这一历史时期,太昊伏羲氏已是位居神农、黄帝、尧、舜之前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地位了。

到了汉代,太史公司马迁写《史记》,在纪元前第二世之末,他到了很多地方,西方走到崆峒(今天水一带),北方走到涿鹿(今北京一带),东方走到东海,西方走到长江与淮河。太史公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余闻先人曰,伏羲至纯厚,始作八卦。”太史公在谈到先王的时候,开始首先说到伏羲。赞伏羲像昊天之博大光明,像大地之包容纯厚,创画了构筑中华民族文化大厦主要框架的八卦。特别是太史公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昔者无怀氏封泰山,

禅云云;伏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云云;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云云;汤封泰山,禅云云。”古来帝王受命于天,没有不到泰山封禅的,因为古天子认为泰山最高,登上泰山之巅,可以与天帝对话,可以受到天帝的符瑞。太史公虽然没有为伏羲作传,从黄帝写起。远古太久远了,太史公为黄帝作传,也只有四百八十个字,连炎帝也没有写,但《史记》中却两处提到伏羲。重要的是在《封禅书》中,太史公列出了中华祖谱大系列,为祖先也排了座次:伏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等。

刘歆是汉代大历史学家,他在《汉书》引《世经》记载:“《春秋》昭公十七年‘郯子来朝’传曰昭子问少昊氏鸟名官何故,对曰:‘吾祖也,吾知之矣。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以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以水师而水名。太皞氏以龙纪,故以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皋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师而鸟名。’言郯子据少昊受黄帝,黄帝受炎帝,炎帝受共工,共工受太昊,故先言黄帝,上及太昊,稽之于<易>,炮牺、黄帝、神农相继之世可知。太昊帝《易》曰炮牺氏之王天下也,言炮牺氏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为帝太昊,作网罟,以田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炮牺氏。”接着,刘歆比附《易经》,排出了中华民族祖谱大系列的座次: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伯禹夏后氏。

其它典藉,诸如《列子·黄帝篇》记载:“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有百非人之状,大圣之德。”《庄子·性缮篇》记载:“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帝王世记》记载:“太昊伏羲氏首德于木,为百王先。”《白虎通义》记载:“三皇可谓也,谓伏羲、神农、燧人也。”《吕氏春秋·孝行篇》记载:“夫孝三皇(高诱注:三皇,伏羲、神农、女娲也。)五帝之本务,面万事之危也。”《风俗通义三皇篇》引《春秋运斗枢》记载:“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等各典记载,伏羲居五帝之首,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实在连篇累牍。从汉以后,刘歆所排出的中华民族祖谱大系列,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等,两千年来史成定论。

我们再看从汉后直至唐、宋、明、清各代的典藉记载,中华民族远祖的顺序中,太昊伏羲氏位居何位。

唐代大历史学家司马贞在《史记·补三皇本纪》里对太昊伏羲作了系统的详细记载:“太皋庖牺氏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蛇身人首,有圣德。抑则观象于天,伏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佃以渔,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充庖厨,故曰庖牺。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琴。木德王。注春令。”

明代的《史纲评要.太昊伏羲氏》,清代的《纲鉴易知录.太昊伏羲伏氏》,沿袭汉代记载都作了同样的记载,而且,其功德记载更多。太昊伏羲以自姓为风、正姓氏步入父系氏族社会;以创网罟,豢养“六畜”;结束了远古狩猎,进入了

远古畜牧社会;以正媒妁,一夫一妻,结束了群婚、乱婚;以一画开天,开物成雾,画了八卦,结束了千古结绳纪事,进入人类文明的数字原始时代;始用火,人类主始熟食,结束了千古的茹毛饮血,促进了人类自身进化的文明;因龙马负图出河之瑞,以龙纪官,始以龙纪,号曰龙师,分理海内而政化大治;作荒乐,创琴瑟,歌扶莱,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息自始音乐方兴。等等。太昊伏羲以其在黄淮大平原上所创造的昊昊王业与灿烂的民族文化,一统部落万邦,在中国旷古的大地上,是这位老祖宗第一次完成了各氏族从发生、发展、汇融、初步形成了中华龙民族的规模。老祖宗不仅是人的始祖,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始祖。太昊伏羲被誉为“五帝之首”“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上上圣人”“龙的鼻祖”,堂而皇之地坐在了“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尊座上。

据载,秦汉之际,对太昊伏羲历有祭祀祭,隋唐五代均以“三皇之首”而三牲太牢大礼祭之。赵宋以来更加丰隆。

宋太祖在太昊伏羲陵的《修陵奉祀昭》记载:“历代帝王,或功济生民,或道光史册,重于祀典,厥惟旧章……其太昊、女娲、炎帝、黄帝、颛顼、高辛、唐尧、虞舜、夏禹、成汤、周文王、周武王、后汉世祖、太宗十六帝,各给守陵五户,长史春秋奉祀。”

明太祖朱元璋亲临致祭太昊伏陵致祭,祭昭记载:“惟太昊伏羲画八卦以明天道,造书契以开人文;惟炎帝神农氏制耒耜以教农耕,尝百草以为医药;暹黄帝轩辕氏作民居宜衣服以法易象,创律历官制以宣政治,皆继天开物成雾,古有功于生民后世也。元璋以菲德荷天佑人助君,临天下继承中国帝王正统,伏念三圣去世悠远,神灵在天,万世长存。”

清代各帝如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靖、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直至宣统,派钦差大臣来太昊伏陵祭祖,《陈州府志》记载多达四十五次。

这就是说,汉代以降至明清各代的典藉记载,无不以太昊伏羲氏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历史典藉及官方如此尊崇太昊伏羲氏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且再看看民间。

千余年来,民间则以太昊伏羲氏在中国历史上“百王先”的历史地位,以其文化项献质高量多且对中国文化有开创意义,被尊为“人祖爷”。太昊伏羲陵陵园五顷四之广阔,号称“天下第一陵”。每年仲春大祭,从二月从二月二到三月三,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山西、湖北等地龙的子孙,南船北马,云集于龙都淮阳朝祖,每天朝祖人口多达一二十万人,2008年二月十五朝祖会竟日达82万人。中华民族素有慎宗追远、不数典忘祖的美德,以历史性、民族性、人民性、自发性、连续性、广泛性祭祖的祭祖特点,太昊伏羲氏蠃来了龙的子孙的寻根祭祖。在中国三皇五帝的先王中,能厚享千余年官方大祭、民众自发每年大祭,其规模之大、人众之多、时间长达一个整月厚祭的先王,没有一个能与太昊伏羲氏嫓美!

如今太昊伏羲陵统天殿殿楹联,是“华夏文明三始祖,淮阳伏羲第一人。”由当代历史学家罗哲文所题。

江泽民总书记为天水伏羲庙题词为“羲皇故里”。

朱金容基总理为龙都淮阳太昊伏羲陵庙题词为“羲皇故都”。

从先秦以降,被誉为“王天下”“百王先”“五帝之首”“龙师而龙名”“三皇之首”“人祖爷”“龙的鼻祖”的太昊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史无疑

义,官民如此,这是毫不含糊的,也是当之无愧的。下述五条理由能够足证太昊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姓氏始祖。

一是太昊伏羲正姓氏的“正姓”之“始祖”:明代李挚著《史纲评

要.太昊伏羲氏》记载:“上万事具男女无别,帝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清代《纲鉴易知录.太昊伏羲氏》也作了同样的记载。这两处记载太昊伏羲氏正姓氏。炎黄二帝以降,都没有关于正姓氏的记载。《大传注》记载:“姓,正姓也。始祖为正姓,高祖为庶姓。疏曰:‘正姓,若周姓姬,齐姓姜,宋姓子。总营业额姓若齐之三桓之七穆。’盖正姓以表示大宗,庶姓所表示小宗也。”这儿清清楚楚说明了太昊伏羲氏是“正姓”之“始祖”。

二是太昊伏羲氏是中国远古父系社会的“百王先”。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从甲骨文及典藉记载看,“氏”是“男子称氏”男氏族部落居地的称谓,古代母系社会结束了,太昊伏羲氏“继天而王”历史步入了父系社会,氏方始。“男子称氏”。从太昊伏羲氏始以降,后才有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等之传。孔子在《家语》中说:“太皞配木,炎帝配炎,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水。”《竹书纪年》记载:太昊伏羲“以木德王,为风姓。”甲骨文释“氏”是“木”是“本”。孔子释“五行用事,先起于木。木东方也,万物之初,皆出焉。是故王者则之,而首以木德王天下。其次则以所生之行转相承也。”“太昊伏羲以木德王”,这就是说“氏”从太昊伏羲氏始创始有。从太昊伏羲氏始以降,后才有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等之传。

三是“氏”不仅父系社会的标志,同时也是图腾的徽号。各家史书记载太昊伏羲氏是“龙师而龙名”“以龙纪官”,是龙的图腾。《帝五世纪》记载:“庖牺氏,风姓也.......女娲也,风姓也。”在甲骨文中“风”与“凤”是一个字,太昊伏羲之所以是龙图腾的徽号。繁体“风”字,由“几”与“虫”字组成,“几”者,苍天也;虫,大虫者,龙也。“风”氏其意,是天下一条龙。古帝王多是半神半人,感天而生。“华胥履大迹”感天而生太昊伏羲氏,“安登遇赤龙”感天而生炎帝神农氏,“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感天而生黄帝轩辕氏。所以太昊伏羲氏是“继天而王”。龙是中华民族的古图腾的徽号,至今中华民族自称“龙的子孙”,历代帝王要把龙当成他们的“专利”,自称“真龙天子”,龙本子虚乌有,龙形象的本身是一个虚拟的图腾“天上神物”。王充在两千多年前的《论衡.说龙》中这样描述龙的形象:“角似鹿,头似蛇,眼似鬼,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惟牛。”从这儿可以看出,龙是一个天下氏族部落万邦图腾的大集合的神物龙了,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水里的游鱼,就应有尽有。龙之所以有这样的形象,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美源的集合,不仅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创造,当然也是太昊伏羲在远古时代一统天下部落万邦的标志物。黄帝轩辕氏作甲历距太昊伏羲氏作甲历1800年,西元耶稣历距黄帝轩辕氏作甲历

2697年,加上西元的公元2003年,共6500年。6500年来,不论赵钱孙李,周

吴郑王,冯陈禇卫,蒋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等至今中国的11939个姓氏,不论在海内海外,中华儿女,哪一个不自称龙的子孙呢?

明白了“姓”,明白了“氏”,明白了“正姓”的“始祖”,明白了是太昊伏羲氏是“正姓氏”的祖先,下面我们再来考证一下从炎黄以降“百家姓”的姓氏流变。

上述已说,从汉代起,自从汉代大历史学家刘歆比附《易经》把中华民族祖谱敲定以后,两千年来史成定论。太昊伏羲氏以降,其后帝王的“姓氏”,六千年来,一条龙把中华民族各姓氏贯穿起来了,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三皇本纪》记载:“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安登,有娇氏女,少典氏之妃,感神龙而生炎帝”。炎帝神农氏与太昊伏羲氏一样,同是龙的图腾。

太史公在《史记》的开篇《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氏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炎黄二帝同是少典氏之子。《史记.天官书》记载:“黄帝,黄龙体。”《汉书.郊祭志》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即既成,

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龙乃去。”黄帝轩辕氏不但是龙体,而且连归天时也有龙迎。

《五帝本纪》又记载:“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饱訾氏女,生挚(少昊金天氏)帝喾崩,而挚代立,不善(崩)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太史公又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姬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从上述可以看出,从炎黄到夏禹,直到高周,皆为同姓氏,其“正姓”出于始祖太昊伏羲氏,只是“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夏商周三个王朝史学家称为“三代”夏商的最高国家元首称帝,夏大多帝位由儿子接任,偶而也有兄弟接任的。商朝的帝位大多传给弟弟,叫兄终弟及。到了周武王姬灭商建立周王朝以后,改“帝”为“国王”,由于“一夫多妻,”国王的嫔妃据汉代蔡邕的《独断》记载,“多达百二十人。”王位传于谁,其宗法规定了“嫡长继承制”。西周的宗法制导致了分封制分封了大大小小的诸侯国,诸侯国又分封了许许多多的采邑(邑、关),采邑又分成无数的禄田(乡、亭)。这些诸侯国、采邑与禄田的地名,直接转变成了“氏”,有的以国为氏,有的以邑为氏,有的以关为氏,有的以乡为氏,有的以亭为氏。于是,中华民族的氏就五彩缤纷了。

随着历史的发展,奴隶制社会的崩溃,到了战国时期,“姓”与“氏”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姓氏成为代表个人及所生家族的符号了。这正如南宋史学家郑樵在《通志.姓氏略序》中所说:“三代之后,姓氏合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戝。”姓氏正式开始混用的是太史公司马迁,如他在《史记》中写秦始皇曰“姓赵氏”,汉高祖“姓刘氏”。如今的百家姓就是各各姓氏了。我们弄明白了“姓”、“氏”“正姓氏”的始祖是中华民族人文始是太昊伏羲,至于各个姓氏都不过是分支罢了。

中华民族的姓氏具有历史性、民族性、连续性与地方性,是中华文明丰厚文化浓蕴的沉淀,是中华文明六千年的“活化石”“活文物”“活图腾”,不论位

居东西南北,不论何姓,本是同根共祖,万殊归一,皆源于中华民族的始祖太昊伏羲氏。

各家史书记载太昊伏羲都宛丘(今河南省淮阳),“炎帝初都陈。”(《史记》)。在这片圣地上,太昊伏羲在以宛丘为中心的黄淮大平原上,创造了昊昊王业与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慎宗追远、不数典忘的民族,自称“龙的子孙”的中华百姓,络绎不绝来淮阳寻根问祖。

伏羲氏甘肃省天水市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

伏羲氏甘肃省天水市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伏羲故里。甘肃省天水市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 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曾有成纪。上邽。秦州等称谓。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记载:“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1992年8 月。江泽民同志视察天水时亲笔题词“羲皇故里”。甘肃省天水市作为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境内留有大量的伏羲文化遗存。自古以来。 该地就有祭祀伏羲的传统。自秦汉至明清。伏羲作为三皇之首。祭祀不断。

相沿成习。而自1988年以来。除xx年和2016年。受地震影响。公祭活动暂停了两年外。甘肃省已连续举办了二十一届伏羲文化旅游节。公祭伏羲大典也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甘肃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 中文名称,伏羲故里。别名,羲皇故里。行政区类别,甘肃天水。地理位置,天水。著名景点,伏羲庙。卦台山等。。 伏羲故里。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 伏羲。女娲点燃了中华文明薪火。对中华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伏羲因其在中华文明史的巨大贡献。千百年来被尊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受到了中华儿女的称赞和共同敬仰。 历史遗迹。伏羲庙本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 在甘肃省天水市城区西关伏羲路。伏羲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

宏阔幽深。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共6座。新旧建筑共计76间。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2001年06月25日。 伏羲庙作为明。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前后历经九次重修。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第九次重修后。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现存面积6600多平方米。卦台山又名画卦台。相传为伏羲氏仰观天。俯察地。始画八卦的地方。处于三阳川西北端。现辖于麦积区渭南乡。距天水市约15余公里。卦台山如一巨龙从群峦中探出头来。翠拥庙阁。渭水环流。钟灵毓秀。 气象不凡。登临卦台山顶。俯瞰三阳川。人们不难发现。古老的渭河从东

甘肃人文

甘肃人文 第一课时甘肃省简介 简称:甘或陇 省会:兰州 位置:甘肃省地处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位于祖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宁夏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 面积:45.4万平方公里。 人口:2237.11万。 行政区划分:现辖5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 8个县级市,60个县,7个自治县。 甘肃简介 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甘肃象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 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筒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筒称为陇。甘肃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北有六盘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东为岷山、秦岭和子午岭;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壤青泥岭。甘肃境内地势起伏、山岭连绵、江河奔流,地形相当复杂。这里有直插云天的皑皑雪峰、有一望无垠的辽阔草原、有莽莽漠漠的戈壁瀚海、有郁郁葱葱的次生森林、有神奇碧绿,的湖泊佳泉、有江南风韵的自然风光,也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

第二课时甘肃的地理概貌 甘肃省位于祖国地理中心,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甘肃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甘肃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 陇南山地:这里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东低,绿山对峙,溪流急荡,峰锐坡陡,恰似江南风光,又呈五岭逶迤。南疆的“纤秀”,北国的“粗犷”,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陇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这里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建立过炎黄子孙的家园,亿万年地壳变迁和历代战乱,灾害侵蚀,使它支离破碎,尤以定西中部地区成了祖国最贫瘠的地方之一,但蕴含着无尽的宝藏。这里有苍松翠柏,有潺潺溪流,有丰富的石油、煤炭,也有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黄河从这里穿流而过,造就了多少天险夜渡,雄关要塞,峪口大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的水轮,把无穷无尽的动力和光明,奉送给这块土地,焕发它新的青春,改变着它昔日的贫困。 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是个典型的高原区。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伏羲氏的迁移和龙图腾的形成

伏羲氏的迁移和龙图腾的形成 伏羲氏在天水发源,以蛇为图腾。古书中记载,伏羲氏生于成纪,徒治陈仓,都于陈,在位一百五十年,传十五世。伏羲氏发源于成纪,发展壮大后,沿着渭河谷地进入关中,出潼关,傍崤山、王屋山、太行山东迁,而后折向东南,最后都于陈。这一活动区大体与仰韶文化古遗址的分布区相吻合。只是伏羲氏是氏族迁徙还是文化影响尚待研究。 今河南淮阳蔡河之滨,有“太昊伏羲氏之陵”,高约20米,上圆下方,据传此陵在春秋时已有,习传至今。陵区周围古柏参天,碑刻林立,为公认的伏羲墓地。 龙图腾的形成,源于伏羲,而非炎帝,黄帝。除了闻一多先生论述外,还有其它证据。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前面虽说伏羲蛇身人首,但在最后却言伏羲氏“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这种记载暗示了伏羲氏在龙图腾形成中所起的主导作用。又蛇在生肖中叫小龙。蛇如果有了灵性,就变成了龙。汉代纬书中讲,伏羲氏首德于木,为百王之先。伏羲氏即是青龙,青帝。炎帝神农氏以火德为王,为赤龙;黄帝轩辕氏以土德为王,为黄龙。按照五行始终说,最先出现的是木,而非火、土。同理,青帝也应该是远古第一帝,青龙也是中华民族第一龙。伏羲氏自然也就是当之无愧的龙图腾的创始者,而天水,也就是龙图腾发源地。龙的传人,在知道炎黄为老祖宗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在炎皇之上,还有一位更伟大,更古老的始祖,开创了华夏民族的文明。 龙图腾形成的其它说法 关于龙图腾的形成,还有几种说法。一、马。马长八尺为龙。二、蜥蝎、鳄鱼。唐兰、何新从文字学角度考证蜥蝎、鳄鱼为龙的原形。三、恐龙。王大有认为龙的原形是早已灭绝的恐龙。还有人认为,最初的龙形不过是抽象的旋卷状的云纹。胡昌健却认为龙的原型来自春天的自然景观——蛰雷闪电的勾曲之状、蠢动的冬虫、勾曲萌生的草木、三月始现的雨后彩虹等等,还有人认为龙形源出闪电等等。 刘克雄、杨静荣著《龙与中国文化》认为,后世的龙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原龙。 山西汾河流域的蛇纹,也是原龙的一个类型。距今4500-3900年前,汾水流域分布的龙山文化陶类型中,出现了以蛇为原型的原龙纹。在河南濮阳漳河流域的西水坡遗址中,又发现了以鳄鱼为原形的蚌塑原龙纹,距今6460年。另外辽河流域5000年前的先民创造了以猪为原型的原龙纹。在距今5000-4000年前后的江苏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又有以虎为原型的原龙纹。 原龙纹虽然都是独立发展,自成系统,但它们的含义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性。这些原龙纹都不是以审美为目的的动物形象,而是包孕着浓厚的宗教观念。它们都起着沟通天地传递人神之间信息的作用。这些原龙纹在长时期的并行、并存之后,全部相对稳定地延续到商文化中。但是,以这六种原龙纹的原型来说,蛇、虎、鱼、鲵鱼都于伏羲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不妨说,伏羲氏,就是中华民族龙图腾的缔造者。当然我们也就是羲皇子孙,龙的传人。至于炎、黄,本身发源于甘肃东南部的戎族,也是伏羲后裔,是羲皇子孙。 伏羲的姓氏、帝号 由于古书记载的不统一,伏羲氏的身世有许多谜。 唐代史学家司马贞《补史纪?三皇本记》中讲:“太皞庖羲氏,风姓”,又讲:“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羲氏”,养牺牲以充庖厨,故曰庖羲”。 太皞,在先秦书中,又作太昊。最早的文献中太昊和伏羲是分开的,没有同时出现,战国末年的《世本?帝王世系》开始连称。太,也就是大。昊,明亮的意思。大而明亮,暗示伏羲氏功盖千秋,如同太阳之与万物。庖牺为部落名,相付伏羲氏“养牺牲以充庖厨,故曰庖牺”。伏羲时代,人们开始把野生的猪、狗、牛、羊驯化并圈养,什么时候想吃或者给自己的祖先做祭祀的供品,才拉出来宰杀。并且,伏羲氏发明了钻木取火,以前生吃的东西就可以做成熟食。同时也发明了制陶,先民再也不用喝生水了。伏羲氏在饮食条件和习惯的改善上做也了巨大的贡献。“庖牺”又写作“包牺”,包字小篆为,许慎《说文解字》释为包,像人怀孕,巳在甲骨文中像小孩形。则庖又含有生殖的意思了。 伏羲氏又称宓羲氏,虑牺氏。古文中宓为严密的“宓”。虑为伏牺之“虑”,即伏字。汉魏以来借宓为虑,就混淆了。司马贞说:“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羲氏”。伏羲氏从蜘蛛结网受到启发,发明了网罟。网是用来捕鱼的。罟的作用是先挖一个大坑,然后用罟覆盖,再铺上树枝树叶,把野兽从山上赶进这个陷阱,最后捕杀。或者张网于树上,捕抓鸟雀。宓,从文义上讲,宝盖头和必字的“X”像渔网一角,里面的点似乎可以表示捕获的猎物。这样解释,句意虽然通顺,但和宓字的古义相背。据古文字学家研究,宝盖头像房子形;“必”字由“八”和“弋”组成,八为左右分开,表示女性生殖器,“弋”是拴有丝绳的箭,射出后还可以收回来,表示男性生殖器。合在一起,有生殖的含义。中国的姓氏,凡是从母系氏族来的姓都带女字旁,比如姜、姚、姒等等,伏羲氏风姓,没有女字旁。这并不是说伏羲氏不是从母系氏族而来,而是伏羲氏做为最有影响的父系氏族部落,是中华民族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度的关健,标志着中国原始社会进入更高阶段。因此,相对于其他父系氏族来说,伏羲氏的创始意义更大。在自然界中,春天一到,春风一吹,万物开始复苏生长,风姓也有殖的含义。因此,伏羲氏是中华民族第一位男性始祖,自然也是中华民族龙图腾的创始人。 《周易》中讲到,八卦可以代表一个家庭。乾、坤两卦分别为父、母,震、坎为长子、次子、三子,巽、离、兑为长女、次女、三女。父母年岁已大,已不具备生殖能力,不能繁衍后代。坎、离、艮、兑尚未长大成人,只有作为长子、长女的震卦和巽卦,也就是雷和风的结合才能繁衍后代。在古文献中,伏羲氏的母亲为华胥氏,华胥风姓,华胥履迹于雷泽,雷泽有神为雷公,雷公相薄而生万物,又于八卦生殖之说暗合。可见,伏羲氏风姓,实在是暗示伏羲是中华远祖中第一位男性始祖。 龙文化——龙源周口: 一、伏羲与龙 太昊伏羲是中华龙的鼻祖,龙的传人。 先秦典籍记载,太昊伏羲“龙形”“蛇躯”“鳞身”;从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伏羲、女娲亦为“蛇身人首”,是龙的形象。在清代乾隆时,山东嘉祥县武宅山发掘出东汉晚期武梁祠石室画像,其中有“蛇身人首”两尾相交的伏羲、女娲像(《武梁祠画象?卷一》)。早在西汉时期,鲁恭王所建灵光殿里,也刻有“伏羲鳞身,女娲蛇躯”的壁画。鳞身也好,蛇躯也罢,都是说的是“龙形”。本世纪,又有很多新的考古发现,诸如: 在河南新郑县出土的*腹花纹(见《新郑彝器》);

历史知识梳理 原始社会

历史知识梳理-----(七上) 第一单元——原始社会 特点:生产力水平低下,平等互助,没有阶级压迫,没有贫富贵 贱差别。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远古居民”-3) 代表文化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距今年代约170万年约70-20万年约3万年 生活区域云南省元谋 县 北京周口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 体质形态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 分工明显 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工具制造会制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仍使用打制石器,已掌 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用 骨针缝制衣服 火的使用知道用火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管理火 会人工取火 生产活动采集、狩猎采集、渔猎 社会组织群居氏族 其它我国境内已 知最早人类名震世界懂得爱美,死后埋葬, 能走到很远的地方 ●知识要点 1.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3.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作用:照明、防寒、驱赶野兽、烧烤食物)。 5.氏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人类社会共同体。由共同的祖先繁衍,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6.早期原始社会的形成:早期的原始人类,生存环境险恶,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斗争,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原始居民”-3) 原始居民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约七千年约五六千年约四五千年 生活区域长江流域 (浙江余姚)黄河流域 (陕西半坡) 黄河流域下游 (山东泰安) 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 骨耜木耜、石刀石镰、石锄 种植业水稻粟、蔬菜农耕经济有更大发展饲养业家畜猪狗等动物 房屋样式干栏式半地穴式 手工业会制造陶器 (猪纹陶器)彩陶,出现刻画符 号(人面鱼纹盆) 比以前有更大进步 其它会挖井、制作简单玉 器、原始乐器打猎捕鱼、纺线、 织布、制衣 大汶口文化晚期贫富分 化出现 ●思考题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2.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华夏之祖(“五帝——炎、黄、尧、舜、禹”) 传说人物优秀品德及主要事迹 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教人们挖井,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对中华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属下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 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舜严以律己,宽厚待人,处处以身作则 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 ●知识要点 1.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著名的部落首领,生活在距今约四五 千年的黄河流域,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结成部落联盟,形成日后 的华夏族。黄帝和炎帝共同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2.禅让制: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 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习题答案

章一 1.为什么说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14 炎帝发展了原始农业,和最早的农耕用具。培植出最早的谷物粟,发明陶器,创立日市,发明医药等。黄帝发明几乎遍及社会生活一切方面,例如文字、衣冠和社会制度等。这些发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有了文明教化的意义,在物质、精神、制度文明上作出重大贡献,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奠定了最早的基础。 上古各族的迁徙流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导致不同氏族、部落之间的频繁接触,促进了文化发展。在炎黄部落迁徙的沿途,留下了很多文化遗迹,与当地的氏族部落发生了文化交流。炎黄部落把当时先进的农业带给了东方,黄河下游的一些生活习俗也向西传播到中游地区。古史有记载说周人即是黄帝的子孙,与炎帝也有血缘关系。虽然在当时不同部落的军事冲突中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但是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继续耕耘,创造古老的中华文明,炎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黄时代是中国5000年文明源头,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与自然和谐统一,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早在炎帝时代就有了萌芽。炎帝发明弄个认识自然的综合成就,对天文气候等的粗浅认识。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也发端于炎黄时代。在较早的文献中,认得历史就是炎黄的历史,他们的成功得力于人的积极进取,这种相信人的力量依靠人的努力,问题、为社会为人民的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1、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P21 中国史前农业在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两个中心地区有自身的特点,形成了自成体系地的中国史前农耕文化,这些在谷物种类、家畜品种、农耕工具、聚落形态方面都有表现。 1)谷物种类北粟南稻粟和稻是中国史前农耕文化的主要品种。粟有野生狗尾巴草培育而来,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稻是野生稻培育出来,起源于长江流域。 2)家畜品种中国史前农业附属生产部门的家畜饲养业,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有很大发展,有猪狗鸡牛羊。 3)农耕工具主要农具铲、耒和锄,刀和镰,磨盘磨棒。 4)聚落形态农业的发展促使大规模聚落的形成 2、试简述中国古代文字的发明过程P44.3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具有形音义三个要素。神农氏结绳为治,刻画符号是文字的直接来源之一,是文字的先驱,刻画在史前的骨器、玉器、陶器上,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陶器刻画符号都是单个出现,尚未连缀成书面语言,很难或不可能释读,基本用于记事。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刻画符号更接近事物形象。龙山文化发明了文字诞生可靠证据,笔画比较流畅,个个独立成字,显然脱离了刻画符号和文字画的阶段。文字中除有象形字还有会意字。黄帝之史官仓颉“初造书契”。商周时的巫师们也会以已出现的文字作为垄断神权的手段。 3、关于龙的起源,目前学术界有哪些说法。P41 红山文化玉龙和相关玉器做的研究认为:猪是龙形象的来源之一,表明龙的起源与原始农业发展有密切关系。身如蟒蛇是先民对蛇的恐惧而崇拜,以它作为龙形象的一部分,表达了期望避免危害和获得农业丰收的愿望。最初作为氏族部落的标志出现,是先民崇拜的对象。濮阳西水坡蚌壳龙图案做的研究认为所有迹象都可用天文学观点加以解释。最初作为氏族部落的标志出现,是先民崇拜的对象。 章二 1、试简述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天人关系的认识。 天人关系的中心问题是把天看做有意志的至上神还是把天看做无意志的、无目的的大自然。一、重人事轻天道的观点P49 二、天道自然的观点三、天人相分的观点四、天人交相胜 2、试简述中国古代变易之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太昊陵通用解说词

太昊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太昊陵庙寻根谒祖。太昊陵庙是为开创中华民族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太昊伏羲氏修建的规模宏大的陵和庙。因太昊伏羲氏是“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其陵庙称为“天下第一陵”。 【洪武驻跸碑亭】是为纪念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驻跸于此,亲临致祭太昊伏羲氏修建的碑亭,亭下碑刻“洪武驻跸”四字,为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先生亲笔手书的擘窠草隶,碑文详细记述了朱元璋与太昊陵庙的渊源。 【羲皇文化广场】眼前这片规模宏大的广场是羲皇文化广场,总面积64000平方米,由中心广场、午朝门广场、蔡河和观礼台四部分组成。“昔日伏羲于蔡水得白龟,凿池以养之”。蔡水就是今天的蔡河。观礼台位居太昊陵庙中轴线上,南延湖面而建,东西宽90米,南北长60米,契合《易经》阴六阳九数理。曾在此举办了两届中华姓氏文化节。现在,羲皇文化广场已成为集节会庆典、文化娱乐、商务会展、休闲健身、经贸流通、社会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场,每年举办各类活动500多场次,年交易量亿元以上。夜幕降临,这里华灯闪烁,游人如织,天、地、人融为一体,水、灯、景交相辉映,更显羲陵之肃穆庄严,龙湖之烟波浩缈,众生之悠闲安康,是和谐淮阳的真实写照。 【渡善桥】前面这座桥叫渡善桥,老百姓俗称“面桥”。意思是说到了这里的善男信女们就要和人祖爷见面了,应去除杂念,万心归善。千百年来,伏羲对中华儿女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蔡河上一共有三座这样的桥,东面的叫东善桥,西面的叫西善桥,分别与东天门、西天门对应。 【午朝门】在古代,午指南方,此门朝向南方,故名午朝门。又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把皇城南门定为午门,此门仿其规制而建,俗称“午门”。午朝门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红门金钉,中门九排九路,两侧七排九路,属帝王规制。东西两侧有两掖门,分别叫东天门和西天门。古代,只有皇帝或手捧圣旨的钦差大臣朝拜人祖才走中间这道门,平时文官走东天门,武官走西天门,俗称“文东武西”。现在是社会主义新社会,人民是国家的真正主人,人人平等,不分贵贱,就请今天的主人们直入午门,随我一同探寻民族的源头、文化的滥觞、精神的家园吧! 【午朝门洞】镶嵌中间的“龙师人皇”匾额为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御笔亲题。伏羲以龙纪官,故为龙师;居三皇之首,为人之先皇。右边“中华始祖”匾额为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伟长题写,肯定了伏羲氏的中华始祖地位。左边“昊德宣猷”匾额为我国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赞扬伏羲公正廉明办事,全心为民谋福祉。悬挂两侧的“观象于天,观法于地”匾额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题写,是说伏羲探究天地间奥秘,总结其运行的规律,用以指导部族的生产生活活动。 【过午朝门洞】太昊陵庙春秋时有陵,汉以前有祠,唐宋以来,不断完善,现存多为明清建筑,分外城、内城、紫禁城,占地875亩。后来,由于战事等诸多原因,陵庙面积不足300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实施了三期拆迁建设,恢复了原有面积和部分建筑。

三皇五帝伏羲是什么皇

三皇五帝伏羲是什么皇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山谷三皇五帝三皇之一,那么三皇五帝伏羲是什么皇?下面是为你搜集三皇五帝伏羲是什么皇,希望对你有帮助! 伏羲是传说中人类的始祖,是古代的君主,是华夏太古三皇之天皇,与女娲一起被尊为人类的始祖,因为具有龙身人首或蛇身人首,所以又被称为龙祖。在中国的民间祭祀伏羲的活动非常多,对于伏羲诞辰的说法也存在着争议,有的说伏羲诞辰是正月十六,有的说伏羲诞辰是五月十三,也有的说伏羲诞辰是农历的三月十八。 在伏羲的诞生地甘肃的天水市民间至今还保留着正月十六祭祀伏羲的活动,据说这一天是伏羲诞辰。至今天水的老百姓还在这一天在当地的人宗庙内朝拜伏羲,这一天天水的百姓需要供奉四个神灵:伏羲、神农、轩辕和方神,人们认为祭祀伏羲的时候只有这几个神有资格配享。正月十五日,天水城内伏羲庙举行上元庙会,附近民众扶老携幼前来朝拜伏羲庙,一直到十六日子时,传为伏羲派遣喜神莅临之时。这个时候道士会在一棵树上挂上一盏红灯笼,挂红灯笼的这棵树就是喜树,人们在这棵树上贴上小红纸人,并且用香火炙烤纸人,腿疼就炙烤腿部,腰疼就炙烤腰部,据说可以去百病。 但是也有人说伏羲诞辰是农历的五月十三,1988年是农历的龙年,这一年在伏羲的出生地的天水市,政府在农历五月十三举行了隆

重的祭祀活动,五月十三是龙的生日,而伏羲是龙的化身,所以这一天也是伏羲诞辰,于是将1988年祭祀伏羲的活动定在这一天。此后每年的这一天政府都会主持伏羲诞辰纪念。 伏羲存在吗认为历史上确有伏羲其人的观点自古即有,《帝王世纪》是一部专述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迹的史书,所叙上起三皇,下迄汉魏。三皇首列伏羲,言伏羲功业:“继天而王”“作八卦”“造书契”“作瑟三十六弦”“制嫁娶之礼”“取牺牲以供庖厨”等。 《帝王世纪》把伏羲当作一个古帝,甚至将伏羲的出生地、所都之地、在位多少年都一一指出,谓其生于"成纪","都陈","在位一百一十年崩"。后人考证成纪在今甘肃天水,陈在今河南淮阳。今天水市还有伏羲庙等建筑群,淮阳则有伏羲陵等古迹名胜。 民族考古学家宋兆麟在综合研究了古籍记载与民俗资料后得出结论:伏羲是远古时代的杰出人物,是氏族部落首领、发明家和巫师。伏羲因生活在农业发明以前,可能对渔猎工具和技术的改进有过重大贡献。 宋兆麟在1999年出版的《中国生育信仰》提到:从汉代画像石上伏羲的形象看,伏羲呈人首蛇身,此形象说明当时已进入图腾时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早期。在当时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条件下,人们依靠群体的力量而生存,氏族部落首领是血缘纽带和群体力量的体现者,他们死后就成为氏族部落的祖先神和神话中的人物。 伏羲的出生地据部分古籍记载,伏羲出生于成纪。北魏郦道元《水

远古文化

第一章:远古文化 石器时代:三皇五帝 本章提要 第一节:远古文明经历的重要阶段 第二节:远古文明孕育的文化因子 第三节:远古文明的文化表现 第一节:远古文明经历的重要阶段 图示 原始人群元谋人170万年直立 北京人70-20万年火、采集、狩猎 母系20万年钻孔 氏族公社(北京山顶洞人、浙江余姚河姆渡氏族和西安半坡) 父系约5500年制陶 (河南龙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和山东大汶口文化) 一、原始人群 1、生存 (1)人与自然:自然强大 (2)人与人:血缘家族,相对平等 A、杂婚:随意婚配。局限,生命质量低 B、血缘婚(族内婚):在血缘家族内部,婚姻按照辈数来划分,同一辈分的人互为夫妻。而在不同辈分之间则不通婚。作用,家族稳定。局限,生命质量低 2、工具:打制石器,生产力低下,生活资料获取不易,天然取火 3、生产方式:采集、狩猎 二、氏族公社 1、生存 (1)人与自然:崇拜自然,形成原始崇拜 (2)人与人:氏族部落,由平等到不平等 A、族外婚。一个氏族的一群兄弟和另一个氏族的一群姊妹之间的交互群婚。好处,生命质量较高。局限:不稳定 B、偶婚:是一男一女按照婚姻形式结成配偶,但是不排斥与外人同居。双方都可以随意离婚或分居 2、工具:磨制石器。人工取火 3、生产方式:原始农业、饲养家禽 第二节:远古文明孕育的文化因子 本节提要 一、农耕生活:敬天孝祖、家园意识 二、原始宗教:鬼魂观念、天命意识 三、三皇五帝:以德治国、人文初祖 一、农耕生活: 敬天孝祖、家园意识 农耕生活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因此农耕文化的特点: 1、对天——敬天孝祖,反映了农耕文化力求稳定的心态。

2、对地——家园意识,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 二、原始宗教: 鬼魂观念、天命意识 1、鬼魂信仰:反映原始人摆脱危困,渴求关切、帮助、支持的集体无意识。 2、天命意识: (1)自然崇拜(天体崇拜:雨师、风伯、雷公、云君;植物崇拜:松、竹、梅;动物崇拜:龙、凤、鱼) (2)生殖崇拜(生殖器、乳房、臀部,送子观音、普里阿帕斯) (3)图腾崇拜(旗帜,族徽,柱子,衣饰,身体,与本氏族有动物或植物) (4)祖先崇拜(祖先崇拜也叫灵魂崇拜) 鬼魂观念 “鬼”是人类自己制造出来的,代表死亡以及可能引起死亡的威胁力量;对“鬼”的恐惧实际上象征了对死亡以及与死亡有关的某种威胁人类生存的力量的恐惧。因恐惧原始人群紧紧地抱在一起,这会营造出一个相互关切、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群体氛围。原始部落借助于防御“鬼神”而万众一心。对鬼的恐惧实际上起到了强化“人际关系链接”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对鬼的恐惧是人类的集体无意识。而“鬼”不过是一个象征。鬼观念传播快的原因是把自己的恐惧告诉别人,看见别人也恐惧,自己的恐惧也就减弱了。 灵魂是人死后的脱离躯体的一种精气。它有两个特征:不灭、超人。灵魂可灭,那么灵魂就成了精神的同意词,灵魂超人,可以影响活着的人的生活,因此灵魂可以让人下地狱,上天堂。为了不下地狱,能升天堂,我们开始信鬼和信神,目的都是寻找一种寄托,摆脱内心的恐惧、空虚感,以寻求安全了。 鬼魂托梦的故事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俯拾即是,如执着爱情的杜丽娘(《牡丹亭》,诉说冤情的窦娥,报答恩情的聊斋故事,反映亲情的如郑光祖的《倩女离魂》,这些故事神秘怪诞的色彩不知迎合了多少读者的猎奇心理。从故事本身看,托梦的原因大都是为了结生前的不了情。情本是人感应外物的自然产物,但在古代社会,情渐渐被维护封建礼教的思想家们所扼杀,造成无数情殇。文学家则针对这种社会现象,用鬼魂托梦的形式,曲折地歌颂人间真情。 生殖崇拜 图腾崇拜 青龙白虎朱玄武动物崇拜 龙文化 自然河川是龙的初始原型,自然崇拜 蛇蟒晰鳄是龙神灵化载体,动物崇拜 龙图腾受到历史变迁、社会文化、宗教观念的影响表现为道德化、政治化、人文化基因 祖先崇拜 通常包括鬼魂观念和崇拜仪式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原始人来说,在活人身体内存在的,而在死者后又离开的东西,就是灵魂。 祖先崇拜与图腾崇拜不同,图腾崇拜的对象主要是动植物,祖先崇拜的对象主要是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几代祖先。所以说,祖先崇拜也叫灵魂崇拜,是原始社会灵魂观念进一步发展后而出现的一种对死者灵魂加以崇拜的宗教行为。 三、三皇五帝:

伏羲氏 《简易道德经》记载:“世物,唯日光明,世人,唯羲磊落。齐奉羲

伏羲氏《简易道德经》记载:“世物,唯日光明,世人,唯羲磊落。齐奉羲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简易道德经》记载:“世物。唯日光明。世人。 唯羲磊落。齐奉羲如天上之日。始之号昊。”说明伏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但英明而磊落。如同天上之日。大家敬仰他尊称他为“太昊”。又说明了太昊和伏羲是一个人。太昊伏羲就是太昊伏羲氏开端。自此。我们中华大地上就有了我们太昊伏羲氏家族。龙的传人。太昊伏羲氏是中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人物。距离现在大约在8000年至6000年以前。属于新石器的早。中期时代。从汉代以来两千多年。 太昊伏羲氏称之为“百王先”。为“三

皇五帝之首”。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中国是龙的国度。是一个大一统的大国。需要一个伟大的统一的祖先。但在中国的历史教课书及中国历史界。有多种观点:一范文澜说:“居住在东方的人统被称为‘夷族’。太昊是其中一族的酋长。伏羲和太昊向来被当作一个人的名号” ⑴。二郭沫若说:“‘太昊’。号伏羲氏。据说。伏羲作卦已是父系社会的事了。据记载。‘陈。太昊之墟也’。今河南省淮阳县。那么。 太昊应当是淮河流域的氏族部落想象的祖先了”⑵。三徐旭生认为中华民族的形成由华夏集团。东夷集团与南蛮集团三大集团形成。炎帝与黄帝是华夏集团的代表。太昊是东夷集团的代表。伏羲与女娲则是南蛮集团的代表人物⑶。则否认太昊伏羲氏是一个人。认为太昊是一个人。伏羲是一个人。四则沿袭两千年来的历史观点。太昊伏羲氏是一个人⑷。是中国三皇五帝之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这是学界关于“太昊伏

羲氏”最有代表性的四种观点。 太昊。伏羲是两个人。还是太昊伏羲一个人?太昊伏羲氏到底如何定位?2004年。一家订数五十多万份的报纸。以大版篇幅。发表署名文章。太昊伏羲不是一个人。说太昊。伏羲是两个人。道说是汉以后这两千多年历史界犯了一个历史性的错误。把中华民族的祖先错认了。还是疑古派的观点对了?两千多年来。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始祖涉及到民族。这是一个有关中国历史。 中华民族的大问题。中华民族自称龙的子孙。又自称“炎黄子孙”。炎者。指的是炎帝神农氏;黄者。指的是黄帝轩辕氏。炎帝神农氏是龙的图腾吗?是龙的始祖吗?黄帝轩辕氏是龙的图腾吗?是龙的始祖吗?我们从不少典籍看来。炎帝神农氏是继先王的龙的图腾。黄帝轩辕氏也是继先王的龙的图腾。但

人文始祖历史故事:轩辕黄帝

人文始祖历史故事:轩辕黄帝 黄帝是传说中上古帝王轩辕氏的称号,相传他有25个儿子,分别 得12个姓,后来的唐、虞、夏、商、周、秦都是这12姓的后代。不 但中原的汉族这样说,北方的匈奴、西边的羌族、南方的苗、戎、狄、毛等少数民族,也都自称是炎黄的子孙。所以,黄帝被视为中华民族 的共同祖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时代,黄帝就是中国传说时代 的一位英雄人物代表,人们在他的身上集中了古人的各种优点、诸多 创造,他带领中华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开启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 先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源头,因而被奉为人文 始祖。 在中国的历史纪年中,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只能从距今4000年 前的夏代算起,而夏以前的“三皇五帝时代”因无地下文物考古资料,所以只能凭借传说。在这些传说中,尤以黄帝的传说最多,也最引人 注重。后来经过文人、学者的记录和加工,散见于先秦的一些文献中。直到西汉司马迁写那部伟大着作——《史记》的时候,才对这些文献 实行了整理,使今天的我们能够比较清楚地知道我们祖先的事迹。 据史学家研究,在中国古史五帝传说的记载中,五帝时代可分为 两大阶段,五帝前期以黄帝为代表,其主要活动地域多在北方。黄帝 时代是“龙战于野”的时代,黄帝战蚩尤于涿鹿之野,在今河北省北 部桑干河流域,黄帝族“迁徙往来无常处”,黄帝率兵与炎帝作战的“熊、罴、貔、貅、(豸旁加区)、虎”,一般认为是黄帝部族内以野 兽为图腾的诸部落的名称,故有黄帝“号曰有熊氏”、“黄帝为有 熊”(《史记·五帝本纪》)等记载。这些记载,都颇具北方游牧和狩 猎民族色彩。 不过,这些传说多年来一直缺乏考古实证。近年来,随着辽河流 域红山文化考古的持续深入,考古工作者先后发现了20余件形似熊龙 的玉玦,这种玉雕熊龙是红山文化玉器中最多的种类之一,也是红山

太昊陵导游词 修正版

太昊陵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羲皇故都旅游观光。我是导游员×××,今天我带大家游览的是“天下第一陵”——太昊伏羲陵。太昊伏羲陵简称太昊陵,坐落在淮阳县城北关,在古蔡河的北岸,毗邻美丽的龙湖。太昊陵是祭祀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大型陵庙,占地875亩,分内城、外城、紫禁城三道皇城,建筑雄伟,规模宏大,号称天下第一陵。又因为太昊陵按照伏羲先天八卦的数理兴建,所以成了中国帝王陵庙中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的孤例,被列为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羲皇文化广场总括太昊陵)太昊陵的第一大特点是超凡的古老,据《陈州府志》记载,这里早在春秋的时候就有陵,汉以前有祠,唐、宋以来由于皇帝的颁诏祭祀,太昊陵得到不断扩建,我们今天看到的现存建筑是大明皇帝太祖朱元璋颁诏建造的,后来又经过明清两代多次拨官银修葺、重修、扩建,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太昊陵里供奉的伏羲氏生于今天的甘肃天水附近,6500年前他率领部落,沿黄河向东方逐水草而牧,最终选择了富饶的黄淮平原聚居,定都宛丘,据考古发现淮阳县城东南的平粮台就是宛丘故城遗址。当年的伏羲氏带领部族靠着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创下了伟大的功绩。据史书记载,他结网罟、兴渔猎,养牲畜、充庖厨,画八卦、造书契,作甲历、定四时,造琴瑟、正姓氏、制嫁娶,建屋庐、造干戈、饰武功,说到这儿,问大家一句,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什么?(停顿)回答的对,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就是伏羲氏在宛丘创造了“龙”的形象,后来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不仅如此,他还以龙纪官分理海内,在以古陈为中心的黄淮平原上掀开了华夏文明的历史序幕。可以说伏羲氏开创了古老的东方文明,民间因此都称他为“人祖爷”。太昊伏羲氏生活在淮阳,死

各年代黄帝祭文欣赏(二)

维公元二○○四年四月四日,岁在甲申,节届清明。丽日中天,惠风融融。中华儿女,炎黄子孙,集聚桥山之麓,沮水之滨,谨以鲜花雅乐,聊表至诚之心。恭祭我人文初祖轩辕黄帝曰: 赫赫吾祖,功德何隆!建造宫室,福我百姓。树艺五谷,济我苍生。服牛乘马,披山道通。法乾坤以正衣裳,造书契而立五行。宾服诸侯,九州一统。广施教化,四海同宗。创千秋之伟业,启万世之文明。周秦以降,爰至晚世,仁人志士,民族精英,惟大业是勤,惟祖德是崇。为国家康泰,为民族振兴,秉持祖训,至诚至忠。凝聚民族聪明,屡建旷世丰功。巍巍中华,龙脉永承! 世纪更新,中华振兴。坚持改革,五千年辉煌史册,谱写新声。对外开放,九万里美丽山河,再振雄风。发展经济,东南鹏举。再造秀美,西部凤叫。焕发生机,东北龙腾。以德治国,民安国宁。以人为本,人和政通。科教兴国,神船翱翔太空。且喜港澳珠还,紫荆莲花并荣;方期宝岛璧合,一统福祚永宁。 煌煌中华,自立自强。民族复兴,神人共襄。仰吾祖之英魂,致兆民于阜康。 大礼告成,伏惟尚飨。 【2005年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祭拜黄帝陵祭文】 2005年5月6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大陆访问团成员祭拜黄帝陵时依照仪式,向黄帝陵敬献花篮、时果,捻香祭拜,行三鞠躬礼,并宣读了祭文: 公元2005年5月6日,岁序乙酉,旭阳送热,榴花照眼;华夏美丽,万水千山。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偕访问团全体成员,怀赤诚之心,奉俎豆之仪,告奠于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曰:吾祖峻德,名垂青史;平定荒漠,举世称殇。订律设制,立五千年不拔之根基。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容易之方向。功垂千古,名扬万邦;造福生民,益发其祥。今值两岸,协力互惠之际;仰祈灵佑,天道酬谢之德。锡福策勉:兄弟扶持成大业,二十一世纪振八荒;益兹鼓励:炎黄子孙有良心,两岸和平一家亲。山岳巍巍,河海荡荡,缅怀祖德,永矢弗忘!掬诚告奠,伏祈灵鉴!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访问团成员谨奠。 【2005乙酉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文】 维公元二00五年四月五日,序属三春,节届清明。八方辐凑,四海同风。华夏儿女,谨以俎馐醪浆之荐,时花雅乐之隆,致祭于我人文先人轩辕黄帝之陵。嘱辞以闻,情动于衷。辞曰: 夫业伟则永,德盛则昌。赫赫始祖,德业煌煌。涿鹿尽辔,天下宾从四野;宫室既筑,文明肇始八荒。造船车而九垓同轨,作仪礼则谐和万邦。莳播百谷,顺应天地之纪;淳化鸟兽,节用山川之享。是以咸沐仁泽,而山海献珍,广被圣德,仰日月重光。 喜看华夏今朝,再造辉煌。承传五千年文明之薪火,谱写与时俱进之华章。改革开放,破冰激浊扬清波;宏观调控,保压并举防起落;免除粮税,惠泽南北万户农;发展教育,科技进步民族兴。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腾飞,九州互动互补共繁华。神鹰朔漠腾空,铁龙雪域驰骋;血比水浓反***,手足同心保金瓯;紫荆献瑞,送上千载祝愿;白莲呈香,载来万世吉祥。 今兹迎来机遇,华夏儿女,奋发图强。***远瞩,洞察四海风云;审时度势,掌控时代航向。以人为本,谋万民之福祉;强国为先,致民族之复兴。唯法是依,务必除恶扬善;求真务实,更须清正廉洁。科学发展,构筑和谐社会;万众一心,实现小康理想。惟愿域中同根,早成一统,携手并航,仰绍先圣垂光。 桥山苍苍,沮水泱泱;始祖恩化,无疆无量。景仰前徽之忱,崇德报功之章,虔申昭告,伏惟尚飨。

太昊伏羲陵

太昊伏羲陵讲解词 田韶旭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羲皇故都、水城淮阳参观游览。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拜谒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的陵庙——太昊伏羲陵。我们的车子正在驶向太昊陵,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太昊陵的基本概况。 太昊伏羲陵,坐落在淮阳县城北关,古蔡河的北岸,大门面对碧波万顷的龙湖。陵区占地875亩,分内城、外城、紫禁城三道皇城,建筑雄伟,规模宏大,有“天下第一陵”之称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已经到达太昊陵,请大家跟我一 起去拜谒我们中华民 族的人文始祖太昊伏 羲氏的陵庙——太昊 伏羲陵吧!【好了,朋 友们,XXXXX的停车场已经到了。下车之前提醒大家,我们的旅游车是(颜色)的旅游车,车牌号为(豫XXXXXX).我们的导游旗是(颜色)的。请大家紧跟团队,以防走散。我们在此游览时间是(X)小时,现在是(时间),(时间)

准时在车上集合。现在请大家关好车窗,带好您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游览参观。】 (洪武驻跸碑亭)位于我们左前方的是洪武驻跸碑亭,亭下石碑上刻有“洪武驻跸”四字。“洪武”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年号,“驻跸”指皇帝外出途中休息小住之意。这是为纪念朱元璋亲临致祭太昊伏羲氏而修建的碑亭。“洪武驻跸”四字为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先生亲笔手书。碑文详细记述了朱元璋与太昊陵庙的渊源。关于朱元璋和太昊陵的故事,我会在后边的讲解中给各位慢慢道来。 那么为什么说太昊陵是“天下第一陵”呢?这首先要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说起。大约在6500年前,生于甘肃天水一带的太昊伏羲氏率领自己的部落,沿黄河向东逐水草而牧,最终选择了富饶的黄淮平原,并定都宛丘。后据考古发现淮阳县城东南的平粮台,正是宛丘故城遗址。当年的伏羲氏率领部族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此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创下了伟大的功绩。伏羲氏在宛丘创造了“龙”的形象,龙就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至今天下华人仍骄傲地称自己是龙的传人。据史书记载:伏羲生活在淮阳,死后葬在淮阳。“太昊”即是后世子孙对伏羲的赞词。“太昊”的称号则表示伏羲功德无量,象太阳当空,光明

太昊陵

太昊陵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河南参观游览,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员,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X导,我身边这位就是司机王师傅。首先我代表我们旅行社、王师傅,当然还有我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将给大家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争取使大家不虚此行。在接下来的参观游览过程中,各位对我们的服务有什么要求和建议,可以给我们提出来,我们将尽量满足各位的要求,努力使各位在河南住的舒心、吃的顺心、玩的开心。让我们一起预祝此次河南之行圆满愉快! 咱们从郑州出发,走京港澳高速一直向南,经过三个小时左右的行程,我们就将到达此次参观的景点---太昊陵。在抵达太昊陵之前,我先把河南的情况给大家做一下介绍。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有着丰富的农副产品、品种繁多的矿产资源、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省份之一。 河南又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中国已确定的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即殷商古都安阳、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商城遗址郑州。郑州的新郑黄帝故里、登封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大量名胜古迹,既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观赏价值的著名旅游景观。河南人杰地灵,在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思想家老子和庄子、科学家张衡、文学家韩愈等千余名载入青史的杰出人物。 河南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百家姓》中100个姓氏中92个源于河南。其中,包括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近年来,随着寻根旅游的兴起,到河南寻根祭祖的海外友人络绎不绝。我们今天要去的淮阳就是《百家姓》陈姓的发源地,各位当中有陈姓的朋友吧!今天,您就是到自己的祖根之地拜谒祖先了。 周口位于河南东南部,豫东区域性中心城市。历史悠久厚重。距今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周口镇在历史上与朱仙镇、道口镇、社旗镇合称河南四大名镇,与河北张家口同为皮货集散地,并称“南北皮都”。淮阳是伏羲故都,鹿邑是老子故里,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的美誉。 淮阳古称宛丘、陈、陈州,历史长达6500年,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太昊陵是为纪念三皇之首---伏羲氏而修建的陵庙合一的大型古建筑群,它坐落在淮阳城北,古蔡河北岸,毗邻美丽的龙湖。传说伏羲就曾在这里建都,创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拜祖文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拜祖文 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拜祖文 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被称之为“历年以来国内所有拜祖活动中最精彩、最震撼、最成功的一次世纪经典”。 本次拜祖有11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120人组成的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代表团参加。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宣读的拜祖文 春风荡漾,万象更新。维公元二00六年三月三十一日,农历丙戌年三月初三,中共河南省委书记、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谨代表河南九千七百万人民,在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故都-- 新郑市,拜祀始祖轩辕黄帝曰: 具茨巍巍,溱洧泱泱。轩辕之丘,天降轩皇。 圣明睿智,光耀朝阳。赫赫伟绩,惠泽八方。 先民之世,天蛮地荒。继炎而起,肇造华章。 甲子算数,律吕岐黄。六书制作,文字辉煌。 舟车指南,五谷蚕桑。修德振兵,铸鼎开疆。 设官司职,政体滥觞。宇内一统,万民景仰。 二十五子,分姓六双。代代有继,尧舜禹汤。 龙脉赓续,乃至今昌。世界文明,彰显华邦。 三个代表,指明方向。立党为公,民本至上。 改革开放,人神共襄。多党合作,国是共商。 发展经济,民富国强。先进文化,人人分享。 神六飞天,民气高昂。中华儿女,再谱新章。 炎黄子孙,五洲六洋。海外同胞,念祖思乡。 海峡两岸,骨肉情长。统一复兴,义不容让。 科学发展,振兴总纲。中华民族,雄立东方。 中原儿女,奋发向上。农业先进,工业兴旺。 科教发达,环境优良。社会和谐,人民安康。 英才辈出,自强争光。窗体顶部窗体底部 中部崛起,指日可望。黄河滔滔,嵩岳茫茫。 缅怀祖德,光大发扬。谨告我祖,伏惟尚飨! 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拜祖文 “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维公元2007年4月19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初三,当此轩辕黄帝诞辰之日,千里中原,惠风和畅;牡丹争艳,国色天香。河南省政协主席、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全书,谨代表9800万河南人民,在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故里、故都河南郑州新郑市,恭拜始祖轩辕黄帝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