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D101对怀菊花黄酮的吸附解吸特性

树脂D101对怀菊花黄酮的吸附解吸特性
树脂D101对怀菊花黄酮的吸附解吸特性

水溶性丙烯酸树脂固体胶的研制

水溶性丙烯酸树脂固体胶的研制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为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得了丙烯酸树脂。当甲基丙烯酸的用量占总单体量的40%以上时,经碱中和得到完全溶于水的丙烯酸树脂。以水溶性丙烯酸树脂为胶粘剂原料制得了固体胶,探讨了固体胶的硬度与硬脂酸钠浓度、水溶性丙烯酸酯树脂浓度的关系。在灌装温度为85 ℃时,水溶性丙烯酸树脂固体胶的黏度仅为聚乙烯吡咯烷酮固体胶黏度的1/3。制得的固体胶经测试符合企标要求。 标签:水溶性丙烯酸树脂;固体胶;黏度;硬度 固体文具胶(简称固体胶)具有原料易得、制造简单、保存期长、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和粘接牢固等特点,近年来已逐渐代替传统的液体文具胶和浆糊,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固体文具胶通常有4个主要成分:胶粘剂、赋形剂、溶剂和保湿剂。此外还可以加入各种添加剂,如填料、香料、作色剂和改性剂等。其中关键成分是胶粘剂。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出现了聚乙烯吡咯烷酮固体胶[1~3]、聚乙烯醇固体胶[4~7]、水性聚氨酯乳液固体胶[8~9]、淀粉醚固体胶[10]和水性环氧树脂固体胶[11]。 目前市售的固体胶主要有2类,一类是聚乙烯醇固体胶,这类胶具有价格便宜、胶液黏度小及容易灌装等优点,但存在含游离甲醛、固含量较低和容易收缩等不足之处;另一类是聚乙烯吡咯烷酮固体胶,这类胶具有不含甲醛、固含量较高、不易收缩以及粘接性较好等特点,但具有价格贵、胶液黏度大和不易灌装等缺陷。 本研究以水溶性丙烯酸树脂为主体材料生产固体胶,通过优化软硬单体和功能性单体的比例,利用功能性单体—COOH进行中和,生成了—COONa,改善了固体胶的收缩性;优化了固体胶的配方和生产工艺,降低了固体胶高温灌装时的黏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次品率随之降低。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工业级,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反应性乳化剂(COPS-1),工业级,罗地亚公司;过硫酸钾,分析纯,上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硬脂酸、甘油,工业级,杭州油脂化工有限公司;氢氧化钠,工业级,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防腐剂(Promex20D),工业级,英国普隆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1.2 实验仪器

三种铁氧化物的磷吸附解吸特性以及与磷吸附饱和度的关系

收稿日期:2005-01-04 修改稿收到日期:2005-03-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0817,30471006);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邵兴华(1969— ),女,内蒙古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壤磷素化学研究。3通讯作者三种铁氧化物的磷吸附解吸特性以及 与磷吸附饱和度的关系 邵兴华1,章永松1,2 3 ,林咸永1,2,都韶婷1,于承艳1 (1浙江大学环境资源学院,教育部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9;2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 摘要:采用三种人工合成铁氧化物(针铁矿、赤铁矿和水铁矿)比较了结晶态和无定形铁氧化物对磷的吸附—解吸特性以及与磷吸附饱和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三种铁氧化物的磷吸附特性均可用Langumir 方程来描述,相关系数 均大于019,达到极显著水平。从磷最大吸附量(Q m )、吸附反应常数(K )和最大缓冲容量(MBC )三项吸附参数综合考虑,水铁矿(无定形)对磷的吸附无论在容量还是强度方面均比结晶态铁氧化物针铁矿和赤铁矿大得多。水铁矿吸附的磷比针铁矿和赤铁矿所吸附的磷更难解吸;水铁矿的大量活性表面并没有表现出增加磷释放的作用。磷吸附饱和度有望作为评价土壤或铁氧化物磷吸附—解吸的强度和容量因子的一个综合指标。关键词:铁氧化物;磷;吸附—解吸;吸附饱和度 中图分类号:S153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05X (2006)02-0208-05 Phosphorusadsorptionanddesorptionpropertiesofthreesyntheticironoxides andtheirrelationtophosphorusadsorptionsaturation SHAOXing 2hua 1,ZHANGYong 2song 1,2 3 ,LINXian 2yong 1,2 ,DUShao 2ting 1,YUCheng 2yan 1 (1MOE KeyLab.of Environ .Remediation and EcosystemHealth,College of Natural Resour .and Environ .Sci.,Zhejiang Univ., 310029Hangzhou,China;2State KeyLab.of Soil and Sustainable Agri., Inst.of Soil Sci., CAS ,Nanjing 210008,China ) Abstract:ThedifferencesofPadsorption 2desorptioncharacteristicsofamorphousandcrystallineironoxidesandtheir relation toPadsorptionsaturationwerestudiedbyusingthreesyntheticironoxides.TheresultsshowedthatPadsorption propertiesofthesethreesyntheticironoxidescouldbedescribedbyLangumirequationwithacorrelationcoefficientlarger than019beingstatisticalsignificantat1%level.ItwasfoundbycomprehensivelytakingQ m (maximumquantityofad 2 sorption ),K (adsorptionconstant )andMBC (maximumbuffingcapacity )intoaccount,ferrihydrate (amorphous )was muchlargerthancrystallineironoxides (goethiteandhematite )inbothintensityandcapacityofPadsorption.Pad 2 sorbedbyferrihydratewasmuchmoredifficulttobedesorbedthanthosebygoethiteandhematite.Thelargeactivesur 2facesofferrihydratecontributelittleonPdesorption.ItwassuggestedbyourresultsthatPadsorptionsaturationmightbe apromisingintegratedindexforestimatingtheintensityandcapacityofPadsorption 2desorptioninsoilsorironoxides.Keywords:ironoxide;phosphorus;adsorption 2desorption;adsorptionsaturation 铁氧化物是土壤结构体的胶结物质之一,不仅是这些土壤中最常见和含量较高的氧化物,而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较高的活性,易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转变[1]。铁氧化物可变电荷表面对磷的固定是影响磷在土壤中的浓度、形态、化学行为和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有关研究一直是土壤化学领域里的热 点[2]。水稻土淹水过程中,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是促使氧化铁活化的重要条件之一[1]。活化程度不同,形成的铁氧化物的颗粒大小和比表面积有很大的差异,势必引起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差异。章永松等人[3]研究发现,土壤中的结晶态氧化铁随淹水期明显下降,而无定形氧化铁急剧增加,并且在不同土层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12(2):208-212 PlantNutritionandFertilizerScience

影响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因素

影响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因素 在水处理中,活性炭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量与很多因素有关,去除率在20%~80%之间,。 1 .活性炭的结构及特性 活性炭的孔径、空容分布及比表面积影响吸附容量。因活性炭吸附有机物主要在微孔中进行,微孔所占空容和表面积的比例愈大,吸附容量愈大。 由于活性炭表面带微弱的电荷,水中极性溶质竞争活性炭表面的活性位置,导致活性炭对非极性溶质的吸附量降低,而对某些金属离子产生离子交换吸附或络合反应。 2 .被吸附有机物的性质 a.分子结构和表面张力 芳香族有机物比脂肪族有机物更易被活性炭吸附;越是能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有机物越容易被活性炭吸附。 b.有机物的分子量 一般水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增加,吸附量也增加。但也有出现随分子量的增大,吸附速度降低的现象。当活性炭微孔大小为有机物分子的3~6时能够有效地吸附,由于分子筛的作用而使扩散阻力增加,吸附速度就降低。 c.有机物的溶解度 活性炭在本质上是一种疏水性物质,因此被吸附有机物的疏水性愈强愈易被吸附。因此,在水中溶解度愈小的有机物愈易被活性炭吸附。 3 .影响活性炭吸附的因素 a.水中有机物的浓度 大多数的有机物在浓度和吸附量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而且一般是浓度增加吸附量按指数关系增加。

b.温度和共存物质 活性炭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温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一般天然水中存在的无机离子对活性炭吸附有机物也几乎没有影响。但汞、铬、铁等金属离子含量较高时,则可能因为在活性炭表面起化学反应并生成沉淀、积累在炭粒内,使活性炭的孔径变小,影响活性炭的吸附效果。 c.接触时间 因为吸附是液相中的吸附质向固相表面的一个转移过程,所以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需要一定的接触时间,才能使吸附剂发挥最大的吸附能力。在水处理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接触时间,意味着增加水处理设备或增大水处理设备,而且接触时间太长时,吸附量的增加并不明显。因此,一般设计时接触时间约20~30分钟。 d. pH值 在多数情况下,先把水的pH值降低到2~3,然后再进行活性炭吸附往往可以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这是因为水中的有机酸在低pH值下电离的比例较小,为活性炭提供了容易吸附的条件。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一概述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的重要有机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不同的颜色为天然色素家族添加了更多的色彩。这类化合物多存在与高等植物及蕨类植物中。苔藓类植物中部分存在黄酮类化合物,而藻类,微生物(如细菌)及其他海洋生物中没有发现黄酮类化合物的存在。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中通常与糖结合成苷类,小部分以游离态(苷元)的形式存在。绝大多数植物体内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抗菌防病等方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很多中药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消炎、抗病毒、抗癌等生物活性。 1.1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以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flavone见图1)结构类的化合物。现在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基团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图1 它们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成盐,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常见的取代基团有酚羟基、甲氧基、甲基、异戊烯基等。 1.2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黄酮的基本骨架是由三个丙二酰辅酶A和一个桂皮酰辅酶A生物合成而产生。经同位素标记,大体合成过程如下图5所示:

上述标记实验同时证明了间苯三酚不是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前体,而桂皮酸和对羟基桂皮酸是黄酮类化合物B环更适合的生物合成前体。 1.3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见图2): 根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接位置(2-或3-)以及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等特点, 可将主要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分类。

图2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 1.3.1黄酮类及黄酮醇类 黄酮及黄酮醇类是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是最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较广,具有抗菌作用。清热解毒中药黄芩含有较多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黄芩苷和次黄芩苷等。槲皮素及及其苷类则是植物界分布最广、最常见的黄酮化合物。 1.3.2二氢黄酮类及二氢黄酮醇类 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类是黄酮和黄酮醇的2,3-双键饱和结构,绝大部分天然来源的二氢黄酮是2S构型,二氢黄酮醇是2R,3R构型。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在被子植物中的蔷薇科、芸香科、豆科、杜鹃花科、菊科、姜科等分布较多。 1.3.3异黄酮类 异黄酮类主要分布于被子植物的豆科、桑科等。中药葛根中所含的大豆素、大豆苷、葛根素等均为异黄酮类化合物。 此外,还有由两分子的黄酮或两分子的二氢黄酮,或一分子黄酮及一分子二氢黄酮按C-C键或C-O-C键方式连接而成的双黄酮类化合物。另外,还有少数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复杂,如水飞蓟素为黄酮木脂体类化合物(有些书也把它归为二氢黄酮醇类),而榕碱及异榕碱则为黄酮生物碱(图3)

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和应用CE10P

基于Cardura TM E10P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和应用 王丰万,邓子明,王位,阮军 (迈图化工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201203) 摘要:介绍了基于Cardura TM E10P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和应用,从聚合物制备的相关因素,组成、制备工艺、性能检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测试了其相应的固化条件和最终涂料的性能。 关键词:Cardura TM E10P;水性丙烯酸树脂;合成;应用; Abstract:Introduction to the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Cardura TM E10P waterborne acrylic resin with polymer manufacturing conditions, composition,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properties tests, at the same time, the curing conditions and final coating properties have been evaluated. Key words: Cardura TM E10P; Waterborne acrylic resin; Synthesis; Application; 0 引言 丙烯酸树脂可以为汽车用清漆提供基料。溶剂型树脂满足汽车涂料的需要已经很久了。出于减少有机挥发物的需要,我们已经在研究如何提高树脂的固体份。出于同样的原因,水性基料已经在底漆和底色漆的生产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但是对于面漆,仍然还处于完善阶段。作为水性体系,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如何使水性体系达到与溶剂型体系相同的性能。这就需要我们非常小心地控制水性基料制作时的各种参数。 现在的丙烯酸酯类清漆主要通过丙烯酸树脂上的羟基与氨基或者异氰酸酯反应固化。而使丙烯酸树脂获得羟基的方法之一是将叔碳酸缩水甘油酯—Cardura TM E10P 这个含有很大侧链的单官能团环氧引入丙烯酸树脂。Cardura E10P 的结构如下: Cardura E10P 可以利用分子上的环氧基团与羧酸反应,如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从而将叔碳酸缩水甘油酯的结构引入到丙烯酸聚合物中,同时产生一定比例的伯羟基和仲羟基。 Cardura E10P在水性丙烯酸树脂中的作用: (1)C ardura E10P可以利用空间位阻效应保护交联的化学键减少水解,这样就能够非常有效地改善耐酸性和耐化学品性; (2)C ardura E10P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具有更高的光泽; (3)C ardura E10P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中可以使用更少量的助溶剂; (4)C ardura E10P为生产水性丙烯酸树脂提供了方便。Cardura E10P能够作为反应初始阶段的起始溶剂(底料),然后再作为聚合物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以减少移去溶剂这个步骤。 1 基于Cardura E10P的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 1.1水性体系的选择 水性涂料的基料根据其存在形式可以大致被分为两类:聚合物分散体和聚合物乳液。聚合物分散体往往是首先在某些助溶剂中聚合,然后再分散在水中(有时候我们也称这类分散

煤体瓦斯吸附和解吸特性的研究_张力

煤体瓦斯吸附和解吸特性的研究 张 力1,邢平伟2 (1.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221008;2.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030024) [摘 要] 简要介绍了煤吸附瓦斯气体的本质,影响煤吸附量的主要因素以及煤吸附瓦斯气体的过程;分析了煤体瓦斯解吸扩散的主要形式和影响煤体瓦 斯扩散速度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煤;瓦斯;吸附;解吸;扩散 [中图分类号]T D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083(2000)04-0018-03 0 引 言 固体物质都具有或大或小的把周围介质中的分子、原子或离子吸附到自己表面的能力,这一性能被称为物质的吸附性能。煤是一种复杂的多孔介质,是天然吸附剂[1],其中直径在10-6cm以下的微孔,由于其内表面积占表面积的97.3%,可以高达200m2/g,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从而决定了煤的吸附容积。甲烷以两种形式(承压游离状态和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和共生岩层的孔隙裂隙中,对不同状态甲烷相对含量的实验研究表明煤中全部甲烷含量的90%~95%以吸附状态存在。研究煤与瓦斯的吸附和解吸规律,对于煤与瓦斯的突出预测,煤层瓦斯流动机理,煤的瓦斯含量预测及计算采落煤瓦斯涌出,煤层气开发和利用都有现实意义。 1 煤的吸附特性 1.1 煤吸附瓦斯的本质 研究表明煤对瓦斯的吸附作用,在一定瓦斯压力下乃是物理吸附,其吸附热一般小于20k J/m ol。煤表面的原子(它们的价力尚未达到完全饱和程度)在其表面产生一种力场。在这种力场的影响下,周围的瓦斯分子比无力场存在时更易凝结。瓦斯的凝结能力决定着它的被吸附能力,煤分子对瓦斯气体分子的吸引力越大,煤对瓦斯气体的吸附量越大。煤分子和瓦斯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由德拜(Debye)诱导力和伦敦色散力(London dispersion force)组成,由此而形成吸引势,即吸附势阱深度Ea(也称势垒)。自由气体分子必须损失部分所具有的能量才能停留在煤的孔隙表面,因此吸附是放热的;处于吸附状态的瓦斯气体分子只有获得能量Ea才能越出吸附势阱成为自由气体分子,因此脱附是吸热的[2]。瓦斯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其动能越高,吸附瓦斯分子获得能量发生脱附可能性越大。当瓦斯压力增大时,瓦斯气体分子撞击煤体孔隙表面的机率增加,吸附速度加快,瓦斯气体分子在煤孔隙表面上排列的稠密度增加。吸附量与瓦斯压力的关系(吸附等温线),一般可用朗格缪尔方程式计算。 1.2 瓦斯吸附影响因素 (1)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瓦斯气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变化。温度升高时,瓦斯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因而其扩散能力增加,瓦斯气体分子在煤孔隙表面停留时间缩短,因而吸附能力下降。温度降低时情况相反。吸附气体不同,其吸附能力不同。 (2)研究表明煤体对于二氧化碳(C O2)、甲烷(CH4)和氮气(N2)来说,其吸附能力C O2 >CH4>N2。 (3)外载荷对吸附的影响与煤体孔隙率变化有关。压力升高时,煤体孔隙、裂隙逐渐闭合。一方面孔隙率降低,煤体孔隙表面积减小,因面吸附量减小;另一方面瓦斯通道缩 81 江 苏 煤 炭 2000年第4期  收稿日期:2000-08-19

黄酮类化合物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构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是() A. 6C-6C-6C B. 3C-6C-3C C. 6C-3C D. 6C-3C-6C E. 6C-3C-3C 2.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 具有色原酮 B. 具有色原酮和助色团 C. 具有2-苯基色原酮 D. 具有2-苯基色原酮和助色团 E.结构中具有邻二酚羟基 3.引入哪类基团可使黄酮类化合物脂溶性增加() A. -OCH3 B. -CH2OH C. -OH D. 邻二羟基 E. 单糖 4.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加深,与助色团取代位置与数目有关,尤其在()位置上。 A. 6,7位引入助色团 B. 7,4/-位引入助色团 C. 3/,4/位引入助色团 D. 5-位引入羟基 E. 引入甲基 5.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 A. 糖 B. 羰基 C. 酚羟基 D. 氧原子 E. 双键 6.下列黄酮中酸性最强的是() A. 3-OH黄酮 B. 5-OH黄酮 C. 5,7-二OH黄酮

D. 7,4/-二OH黄酮 E. 3/,4/-二OH黄酮 7.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性最大的是() A. 异黄酮 B. 黄酮 C. 二氢黄酮 D. 查耳酮 E. 花色素 8.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最小的是() A. 黄酮 B. 二氢黄酮 C. 黄酮苷 D. 异黄酮 E. 花色素 9.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的顺序为() (1)5,7-二OH黄酮(2)7,4/-二OH黄酮(3)6,4/-二OH黄酮A.(1)>(2)>(3) B.(2)>(3)>(1) C.(3)>(2)>(1)D.(2)>(1)>(3) E.(1)>(3)>(2) 10.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 A. 6-OH黄酮 B. 5-OH黄酮 C. 7-OH黄酮 D. 4/-OH黄酮-二OH黄酮 11.某中药提取液只加盐酸不加镁粉,即产生红色的是() A. 黄酮 B. 黄酮醇 C. 二氢黄酮 D. 异黄酮 E. 花色素 12.可用于区别3-OH黄酮和5-OH黄酮的反应试剂是() A. 盐酸-镁粉试剂 B. NaBH4试剂 C.α-萘酚-浓硫酸试剂 D. 锆-枸橼酸试剂 E .三氯化铝试剂 13.四氢硼钠试剂反应用于鉴别() A. 黄酮醇 B. 二氢黄酮 C. 异黄酮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分析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分析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构成为C-C-C方式,广泛存在于包括众多植物中,属于植物次级代谢产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来源广、生物活性多、毒副作用小等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古味伍绛木樨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如下。 1 心血管系统作用 1.1 抗心律失常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可以有效地减少其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减轻发作频率,能对抗乌头碱、哇巴因和氯仿诱发的心律失常,其可能的机制为总黄酮可降低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值(APA),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 1.2 抗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S)疾病进程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修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LDL氧化作用,抗平滑肌增殖,清除自由基,从而有效地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损伤。 1.3 扩血管作用总黄酮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作用,抑制血管内皮素(ET)的生成,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的血氧供应,对心血管系统起到改善作用,从而 起到血管扩张的作用。 1.4 抗凝血作用总黄酮体外给药可抑制花生四烯酸和胶原纤维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动物试验表明,大鼠皮下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素和冰水浸泡法,造出急性血瘀证大鼠模型,即血流变性呈轴稠状态的实验动物,通过饲喂山楂叶总黄酮(HLF),可显著降低红细胞(RBC)聚集指数、血浆比轴度,从而改善血瘀状态。银杏黄酮单独应用其抗凝作用不如蚓激酶,两者合用后抗凝效果加强,但溶栓作用并没有改善。 1.5 抗血脂作用维生素D3加脂肪乳剂造成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在给予了麦胚总黄酮类后,可显著提高大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实验性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酚甘油含量。 2 抗炎调节免疫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作用机理为作用于细胞正常的有丝分裂过程,调节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分泌过程,抑制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释放慢反应致炎物质,如中性粒细胞溶酶体酶、白三烯、组胺、前列腺素等,调节巨嗜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直到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作用。穿卜草中分离得到黄酮提取物可显著清除炎性因子,鸡蛋清致大鼠足肿胀、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等急性炎症反应,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 抗菌抗病毒作用 3.1 抗菌作用甘草黄酮提取物在体外,可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黑根霉、灰葡萄抱、意大利青霉等真菌。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新型隐球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烟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亦能明显抑制的生长。 3.2 抗病毒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芦丁能抑制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黄芪总黄酮对人疤疹病毒(HSV21)感染的豚鼠皮肤,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异黄芪282甲醚能显著抑制流感病毒。总之黄酮类对于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疤疹病毒、登革热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等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3 抗HIV活性许多黄酮类化合物均有抗匀陨灾活性,其作用的靶点均分别为作用于HIV逆转录酶、HIV 蛋白酶、HIV整合酶,作用于HIV启动子,没有明确作用点的黄酮类化合物等。其中黄芩素可对抗中逆转录酶。 4 抗肿瘤抗癌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对于肿瘤细胞的增长繁殖具有显著地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为促进抑癌基因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干预肿瘤细胞信号转导、促进抗肿瘤细胞增殖等。黄酮类化合物抗癌抗肿瘤作用的效果,主要体现为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且二者之前具有显著相关性,抗自由基及氧化应激的能力强,则

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其氨基烘漆研制_闫福安

文章编号:10044736(2003)02000603 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其氨基烘漆研制 闫福安 1,2 ,官文超 1 (1.华中科技大学化学系,湖北武汉430074;2.武汉化工学院化工与制药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摘 要:由甲基丙烯酸甲酯(M M 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β羟乙酯(HEA)和甲基丙烯酸(M A A)为单体,通过自由基溶液共聚合合成了丙烯酸酯四元共聚物,以二甲基乙醇胺(DM A E)中和制得了丙烯酸酯共聚物水溶液.该树脂同六甲醇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HM M M )复配成的烘漆具有优秀性能.讨论了工艺条件对水溶胶性质及涂膜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水性丙烯酸树脂;合成;六甲醇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烘漆 中图分类号:T Q 433.4+ 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303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74012) 作者简介:闫福安(1964),男,河南人,博士生,副教授,主要从事水性功能高分子的研究与开发. 0 引 言 丙烯酸树脂是一种优秀的涂料树脂,由其配制的塑料漆、聚氨酯漆、氨基烘漆近年来发展很快[1] .但常规的丙烯酸树脂是溶剂型的,随着其施工、应用,有大量的芳烃、酯或酮类溶剂进入大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现在,世界各国的环保法规日益严格,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日益加强,因此,涂料的“高固体化、粉末化、辐射可固化及水性化”趋势愈来愈明朗,该“四化”标志着涂料的发展方向.由于粉末涂料、辐射可固化涂料因施工工艺特殊,其应用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高固体份涂料由于理论、技术水平的制约,其发展也比较缓慢.近年来,水性涂料树脂合成用功能单体发展很快,已有大量的水性单体投放市场,因此水性涂料成为涂料工业中发展最快的环保产品,在美、欧发达国家水性漆已经占到涂料产量的一半左右,而且发展势头迅猛.近年来,我们对水性醇酸[2]、水性聚酯[3]及水性聚氨酯树脂[4]的合成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本文主要介绍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其氨基烘漆的研制,由其在工业涂料方面取代溶剂型相关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及处理 甲基丙烯酸甲酯(M M 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β羟乙酯(HEA)和甲基丙烯酸(M AA)均为化学纯,N 2气氛下,在对苯二酚(M AA 用 CuCl)存在下减压蒸馏后使用;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分析纯,经重结晶后使用;巯基乙醇(链转移剂)、丙二醇丁醚、二甲基乙醇胺(DM AE )均为化学纯,直接使用;六甲醇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HMM M;固含量≥97%,mass ratio),工业品(美国,氰特工业公司),直接使用.1.2 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原理 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原理[5]可用图1所示的聚合反应方程式表示. 1.3 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工艺 在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器、温度计和恒压滴液漏斗的四口反应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将单体(单体以80%固含量计,mass ratio )、引发剂、链转移剂配成混合溶液,取1/3加入四口瓶;N 2保护下,在80℃下进行溶液共聚合;另外2/3单体溶液加入恒压滴液漏斗,同时滴加,约2h 滴完,继续反应2h,得到淡黄色透明丙烯酸酯共聚物粘稠溶液.降温至60℃,强烈搅拌下,按一定中和度滴加二甲基乙醇胺中和,然后滴加蒸馏水,调节固含量为40%,即得到淡黄色透明丙烯酸酯共聚物水溶液. 1.4 产品技术指标 外观 淡黄色半透明水溶液固体含量/% 40pH 值 7.0~7.5粘度(涂4杯)/s 70~100 羟值(每克固体树脂中KOH 毫克数) 100 1.5 水性丙烯酸氨基烘漆的配制 1.5.1 实验配方 以水性丙烯酸树脂和HMM M 第25卷第2期 武 汉 化 工 学 院 学 报 V o l.25 N o.2 2003年6月 J . W uhan Inst. Chem. Tech. Jun. 2003

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及有机物吸附介绍

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及有机物吸附介绍 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及有机物吸附的一般概念 活性炭的强吸附性能除与它的孔隙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有关 外(其比表面积可500-1700m2/g),还与细孔的行状和分布以及表面化学性质有关。 活性炭的细孔一般为1~10nm,其中半径在2nm以下的微孔占95%以上,对吸附量影响最大;过渡孔半径一般为10~100nm,占5%以下,它为吸附物质提供扩散通道,影响扩散速度;半径大于100nm、所占比例不足1%的大孔也是作为提供扩散通道的。 活性炭的吸附通道决定影响吸附分子的大小,这是因为孔道大小影响吸附的动力学过程。有报道认为,吸附通道直径是吸附分子直径的1.7~21倍,最佳范围是1.7~6倍,一般认为孔道应为吸附分子 的3倍。

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可以说其本身是非极性的,但由于制造过程中处于微晶体边缘的碳原子共价键不饱和而易与其他元素(如H、O)结合成各种含氧官能团,如羟基、羧基、羰基等,以致活性炭又具有微弱的极性,并具有一定的化学和物理吸附能力。这些官能团在水中发生离解,使活性炭表面具有某些阴离子特性,极性增强。为此,活性炭不仅可以除去水中的非极性物质,还可吸附极性物质,优先吸附水中极性小的有机物,含碳越高范德华力越大,溶解度越小的脂肪酸愈易吸附,甚至微量的金属离子及其化合物。 活性炭过滤用以脱除水中的微量污染物和对反渗透膜产生损害 的游离氯。因为活性炭是一种非极性吸附剂,外观为暗黑色,粒状。主要成分碳、氧、硫、氢,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稳定的化学性质,可以耐强酸、强碱,能经受水浸、高温、高压作用,不易破碎。活性炭是用动植物、煤、石油及其它有机物作原料,经加热脱水、炭化、活化制成的。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发达的微孔,微孔直径为20~30埃。此外,活性炭的表面有大量的羟基和羧基官能团,可以对各种性质的有机物进行化学吸附、以及静电引力作用。因此,可以脱色,除臭味,脱除重金属、各种溶解性有机物、放射性元素、胶体及游离氯等。 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 活性炭去除有机物的影响因素

中药

〖一画〗 一枝嵩一见喜一叶萩一包针一扫光一朵云一条根一口钟一柱香 一点红一碗水一支黄花一枝箭 〖二画〗 二叶人字草二丑十大功劳丁公藤丁香油丁香酚丁葵草丁香罗勒油 七叶胆七叶莲七里香七姐妹七星剑七叶一枝花七叶一把伞八月札 八仙草八里麻八楞麻八角金盘八角茴香油人中白人中黄人字草 人参叶人参花人参果八角枫八角莲人指甲人工牛黄人工天竺黄 入地金牛儿茶九牛造九节风九节兰九龙藤九里香九层塔九香虫 九头狮子草九死还魂草九龙过海刀豆子刀螂子刀豆壳了哥王 〖三画〗 三七花三叉苦三丫苦三分三三白草三百棒三尖杉三叶木通三十六荡三钱三三颗针三白草根干漆凡士林土藿香土瓜根土狗土大黄 土牛膝土甘草土黄芪土黄莲土木香土儿土槿皮土贝母土荆芥 土茵陈土党参土香薷土子大活血大叶菜大伸筋大将军大罗伞 大茶药大飞扬大树跌打大麻药大红袍大豆卷大蓟大叶云实大麻子大蟋蟀大蝼蛄大叶冬青大发汗大茴香油大枫子大金牛草大叶桉 大血藤大皂角大驳骨大托叶云实大青盐大豆黄卷大叶蛇总管万寿菊万年青根山姜子山羊血山葱山矾叶山扁豆山核桃山菠萝山土瓜 山川柳山羊角山芝麻山豆根山苍子山花椒山慈菇山乌龟山茶花 山茶根山桃花山海螺山常山山稔子山稔根山芝麻根千日白千年见千日红千斤拔千里光千里香千张纸千层塔川萆薢川椒川椒目 川槿皮川槿子川五加皮广豆根广灵香卫矛女菀女贞子小草 小叶容小檗小罗伞小红参小米草小金不换小刀豆小飞扬草小青草小春花小胡麻小金牛草飞廉飞扬草飞机草飞来鹤飞燕草飞龙掌血马陆马宝马勃马兰根马兰花马兰草马尾莲马齿苋马料豆马蛇子 马蔺子马槟榔马蹄香马鞭草马蹬草马尾松根双飞蝴蝶云香草水皂角五气朝阳草见血飞大叶五爪龙 〖四画〗 王不留行王瓜王瓜子王瓜根开心果开金锁天龙天丁天雄天仙藤 天青地白天名精天茄子天竹子天竺黄天胡荽天浆壳天葵子元宝草无地生根无夷无名异无花果无根藤无娘藤无患子云实花云故纸 云实子云南重楼云实根云雾草云芝木贼草木天蓼木莲果木棉花 木腰子木馒头木槿花木芙蓉叶木槿子木槿皮木蝴蝶木鳖子五爪龙五谷虫五彩菊五灵脂不老草木芙蓉花瓦松瓦楞子牙皂巨胜子 内红消见肿消牛虻虫牛皮消牛大力牛角丝牛角粉(浓缩)牛筋草 牛子叶牛蒡根毛茛毛冬青牛黄天然牛黄毛虫草贝母花升药底 长春花化食草手掌参片姜黄分心木分筋草分经草月石月黄月见草

类黄酮的生理活性功能及应用

类黄酮 类黄酮(Flavonoids)是植物重要的是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它以结合态(黄酮苷)或自由态(黄酮苷元)形式存在于水果、蔬菜、豆类和茶叶等许多食源性植物中。槲皮素(Quercetin)是最典型的类黄酮,其在C3位羟基上结合糖分子即形成植物中普遍的成分—芸香苷(芦丁)。柑橘属的多种水果均含有大量的黄酮化合物,如橘红素(Tangeretin)和川陈皮素(Nobiletin)。大豆中含有一种异黄酮化合物—大豆异黄酮,茶叶中的茶多酚是由没食子酸和类黄酮—儿茶酚组成。 在Ames检验中发现,槲皮素具有致诱变性,但没有代谢活性,但在反应系统中加入肝提取物可明显增加其诱变活性。长期的动物饲喂研究表明:槲皮素不仅不是致癌物质,而且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事实上,在已发现61种黄酮化合物中,有11种具有抗突变作用,,其中有多种对致癌物诱导的动物模型恶性肿瘤有抑制作用,如橘红素和川陈皮素等。 类黄酮又称生物类黄酮,为人类饮食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类多酚化合物,广泛存于水果、蔬菜、谷物、根茎、树皮、花卉、茶叶和红葡萄酒中。目前为止,已经确认有四千多种不同的类黄酮。类黄酮可进一步分为: 黄酮醇类:最常见的类黄酮物质,如:槲皮素、芸香素。槲皮素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中,以红洋葱的含量最高。 黄酮类或黄碱素类:如木犀草素、芹菜素,分别含于甜椒和芹菜。 黄烷酮类:主要见于柑橘类水果,如橙皮苷、柚皮苷。 黄烷醇类:主要为儿茶素,绿茶中含量最丰,红茶的儿茶素含量约减少一半。 花青素类:主要为植物中的色素,不同植物含量不一。 原花青素类:葡萄、花生皮、松树皮中都含有丰富的原花青素。 异黄酮类:主要分布于豆类食品,目前已证明具有抗乳癌和骨质疏松的作用。 3、生物类黄酮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 3.1清除自由基 黄酮类化合物属于酚类物质,可熬合金属离子,其分子物质基础是黄酮类分子中的3

花的种类大全

花的种类大全 关于花2010-05-22 14:52:04 阅读5997 评论7 字号:大中小订阅 矮樱艾菊芭蕉白鲜白芨百合薄荷宝巾宝绿贝母碧桃滨菊巢蕨稠李雏菊春兰慈姑 刺槐刺桐葱兰翠菊大蓟大青大薸大戟地肤地锦帝冠吊兰蝶豆丁香冬青杜鹃杜梨 番薯繁缕肺衣粉藤扶桑桂花海棠海桐海芋含笑荷花合欢红花红蕉红桑红蓼花葵 花忍花烛黄蝉黄翁黄杨黄芩黄栌黄橘幌菊火棘鸡麻继木嘉兰荚蒾姜黄角蒿结香 金柑金琥锦葵景天菊花菊蒿卷耳决明款冬葵菊蜡花蜡菊腊梅兰花梨花莲翘铃兰 凌霄柳兰龙胆芦竹芦荟绿萝落葵络石马兰玫瑰梅花米兰魔芋牡丹母菊木瓜木棉 木香木槿泡桐菩提蒲桃莕菜蔷薇球兰瑞香瑞云砂仁沙参山茶山柰山楂商陆芍药 蛇莓射干肾蕨石榴石蒜石竹石楠石斛蜀葵水鳖水苏水仙水芋水蕹睡莲硕葱丝兰 松霞苏铁酸浆蒜松桃花田菁铁兰王莲卫矛文竹翁柱乌头希稗细辛霞草仙茅襄荷 小檗械葵星球杏花旋花雪松岩芋依兰银花银杏银叶樱草樱花迎春油桐雨菊玉兰 玉竹玉簪郁金郁李圆柏月桂月季云实泽兰泽泻知母珠兰朱蕉著草紫荆紫藤紫苑 紫珠紫菀紫薇棕竹赪桐芙蓉芸香茉莉茑萝茜草荭草菖蒲萱草蒿菊蒺瑰猬实溲疏 缬草珙桐杓兰栀子枸骨枸杞柽柳栾树桉树桫椤棣棠榕树昙花鸢尾 矮牵牛矮泽米矮棕竹艾琳季安星桃安祖花澳洲茄八仙花霸王鞭白布菊白鹤芋白鹃梅 白兰花白千层白软木白穗花白头翁白玉兰白云锦百合竹百里香百脉根百日草百子莲 斑鸠菊半边莲半支莲报春花贝壳花贝母兰闭鞘姜扁叶芋变叶木玻璃菊波斯菊博落回 卜若地补血草彩叶草菜豆树草海桐草珊瑚草菖蒲常春藤长春花长寿花巢凤梨晨雾草 串金鱼垂盆草春黄菊翠雀花翠云草大花葱大幌菊大火草大丽花大岩桐袋鼠花灯台树 滇丁香点地梅电灯花吊竹梅钓钟柳冬红花冬珊瑚豆瓣绿独丽花独蒜兰独尾花杜鹃花 断肠草堆心菊多榔菊蛾蝶花鹅掌柴俄耳甫番红花非洲菊非洲堇飞燕草费利菊风车草 风铃草风信子凤凰木凤仙花凤眼莲伏牛花福禄考富贵草富贵竹高代花高雪轮沟头花

黄酮类中药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研究进展

黄酮类中药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2-01-05T17:19:22.8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21期供稿作者:王超 [导读] 中药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具有良好的应用研究价值和开发前景。 王超(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安徽合肥 230032) 【中图分类号】R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1-0295-03 【摘要】目的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分别从中药活性成分黄酮类磷脂复合物的形成、制备、鉴别、理化性质、生物利用度、药理作用等方面介绍中药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在一定条件下,中药活性成分与磷脂可形成复合物,其理化性质较活性成分本身有一定的改变。其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药理效应明显增强,且其作用时间也有所延长。因此,中药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具有良好的应用研究价值和开发前景。 【关键词】中药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理化性质生物利用度药理作用 Progress of Phospholipid Complex with Active Constituent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ANG Ping, (Pharmacy Department, The First Affiliation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22, Anhui), Wang Chao, (School of Pharmacy,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2, Anhui)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ports of exterior and interior references,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latest study progress of the phospholipid complex with active constituent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its preparation, identification, physic-chemical property, bioavailability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respectively Active constituent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uld form complex with phospholipid under some conditions, of which the physic-chemical property is some what different from the active constituents itself, the bioavailability is enhanced greatly, the pharmacy-effect is strengthen obviously and so do the action time. So phospholipid complex with active constituent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ll exploratory development value and exploitation future. 【Key Words】 Phospholipid complex with the active constituent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ysic- chemical property Bioavailability Pharmacological action 中药活性成分有确切的药理效应,但由于其极性大、脂溶性差造成口服难吸收、生物利用度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因此,利用现代医药技术与方法提高这些中药活性成分的体内吸收及其生物利用度是现代中医药领域重要而紧迫的研究课题。卵磷脂为体内细胞膜的基本组成物质,与细胞膜的亲和力强。以其作载体可以使银杏酮酯很容易透过细胞的脂质膜,并与大豆磷脂酰胆碱相结合,增大其脂水分配系数,从而改善吸收。在口服银杏叶制剂中加入大豆卵磷脂,选择适宜条件,制备成银杏磷脂复合物分子盐,在体内缓慢释放并分解为原药,可达到延长药效的目的。同时银杏酮酯的酚羟基与大豆卵磷脂的胆碱基团结合后,卵磷脂的分子包围在银杏酮酯周围,使易被氧化分解的酚羟基潜伏化,增加了银杏酮酯的稳定性。银杏酮酯和大豆卵磷脂的复合物可能是通过提高生物利用度而提高其临床疗效[1]。 1 磷脂复合物的形成机制和基本特性 磷脂结构中磷原子上羟基中的氧原子有较强的得电子倾向,而氮原子有较强的失电子倾向,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与一定结构的药物分子生成复合物。如在灯盏花素的结构中,羧基上的氧以及酚羟基上的氧均具有负电性,均可与卵磷脂中带正电性的季胺氮产生偶极-偶极作用力形成复合物[2];葛根素和卵磷脂通过极性部位间的范德华力而结合形成磷脂复合物[3]。药物与磷脂形成复合物后,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等都会发生很大程度的改变,表现出很多与母体药不同的特性。理化性质的改变如脂溶性明显增强,熔点、吸收系数、光谱特征等也会发生明显变化等。生物学活性的改变如磷脂复合物的活性一般比母体药物更强、生物利用度更高、毒副作用更小。 2 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和鉴别 关于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已有很多研究报道,通常的方法是将药物和磷脂置于非质子传递溶剂如芳烃、卤素衍生物或一些环醚中(如四氢呋喃、三氯甲烷、甲醇、乙醚、二氧六环等),通过加热、搅拌、回流等手段处理而制得。制备好的复合物可通过蒸发或在真空下去除溶剂得到,也可用冷冻干燥法或非溶剂沉淀法分离得到。反应溶剂的选择、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的浓度、药物与磷脂的投料比等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结合率,可通过试验筛选出最佳制备配方和工艺。Bombardelli E[4]在制备水飞蓟素(Silymarin)磷脂复合物时,将水飞蓟素的丙酮溶液与近等摩尔量的磷脂在室温下旋转搅拌,直至反应液澄清减压浓缩至较小体积,再往其中加入较大量的石油醚,将其放置过夜,过滤收集并在低温下真空干燥得到复合物;或者选择二氧六环为溶剂,将水飞蓟素与磷脂混合搅拌,待混合液变得澄清后冷冻干燥,也可得到水飞蓟素磷脂复合物。唐晓荞等[5]制备灯盏花素磷脂复合物时将灯盏花素和卵磷脂以1:0.5的比例完全溶于四氢呋喃和甲醇的混合溶剂(1:1)中,在60℃下加热回流1h,真空蒸除溶剂,得到黄色微黏的灯盏花素磷脂复合物。李颖等[6]用正交设计得出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为:以乙醇为溶剂,100g?L-1的药物浓度,药物与卵磷脂的摩尔比为3:2,30℃恒温搅拌反应0.5h,最终复合率达100%。 复合物的鉴别一般采用薄层、紫外、红外、质谱和热分析等方法鉴别。盂庆国等[7]用核磁共振氢谱和薄层层析法分析葛根素和磷脂反应的产物,得出结论:产物为复合物而不是化合物。而祝业光等[3]用红外和紫外法同样对葛根素和磷脂反应的产物进行了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磷脂复合物的光谱为葛根素与磷脂不同光谱的加合;紫外光谱分析可见磷脂复合物与葛根素吸收峰均在251n波长处。由此得出结论,葛根素与磷脂形成的是磷脂复合物。唐晓荞[5]对灯盏花素、卵磷脂和二者的复合物及物理混合物进行差示量热扫描,结果为复合物的相变温度明显降低,物理混合物的相变温度出现重叠,但相变温度的范围并无明显变化。 3 黄酮磷脂复合物的理化性质 黄酮与磷脂形成复合物后,其理化性质如相变特征、晶体特征、水分散性质、溶解性能及油水分配系数等均发生了改变。 吴建梅[8]等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磷脂复合物在水中的分散形态与脂质体类似,但由于二者的生成机制截然不同,而其内部结构必定存在差异。脂质体是将药物包裹在由磷脂形成的封闭的囊泡内,药物游离于囊泡内的溶液中,或分散在磷脂的多层膜之间;而磷脂复合物则是药物通过与磷脂的极性端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与磷脂结合在一起,这并不影响磷脂的两性作用及其在水中分散的特性,当其携带药物分子在水中分散时,分子问有序排列形成外观类似脂质体的多层囊。 黄桂华[9]等发现灯盏花素与磷脂形成复合物后能显著改善其在水及正辛醇中的溶解性能。肖衍字等发现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水飞蓟宾原料溶解度的2倍左右。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在正辛醇中的溶解度是水飞蓟宾的大约100倍;而与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在水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