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

论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
论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

论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

15271188 邓玉

当革命日益深入,与北洋军阀矛盾即将解决之时,新矛盾上升并迅速激化,统一战线内国民党右翼分子与帝国主义买办和大资产阶级相勾结,分裂、背叛革命。蒋介石率先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事变。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事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中国社会依然保持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大革命失败了。

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以蒋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要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国共合作遭到破坏;共产党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教训:

1.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1)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中国革命不可能通过合法斗争来战胜敌人。(2)中国的反动统治者非常残暴,拥有强大的反革命武装,而且得到帝国主义的援助,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2.对武装革命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制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是在党的八七会议上。在这次会议上,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武装斗争思想:枪杆子里出政权;不能搞单纯的军事斗争,革命的武装必须与广大的民众相结合;要使武装成为革命的武装,民众成为武装的民众。

3.长期的武装斗争必须与其他各种非武装的斗争形式(诸如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学生运动、妇女运动以及思想政治路线上的各种斗争,等等)结合起来;其它形式的斗争要围绕着武装斗争,而不能脱离武装斗争;反之,没有其他各种形式的革命斗争的配合与支持,武装斗争也难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总之,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高中历史 两次国共合作与两条战线1

两次国共合作与两条战线 (2017—2018学年吉林松原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材料二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等《剑桥中华民国史》问题: (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各起怎样的作用? (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有什么显著的差异?新课标主要运用了文明史观之史学范式,上述两则材料又运用何种不同的史学范式,试指出来。 (3)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参考答案】(1)目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 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国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共同进行了八年的艰苦抗战,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2)特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实行党外合作;没有统一的纲领(主义);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高举爱国主义,具有更广泛的群众性;取得更多的国际援助,享有更高的国际声誉。

谈第一次国共合作

谈第一次国共合作 无疑,国共合作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创新性的举措,在当时这种政治结合的方式,真正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这种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最终没能经得住考验,两次合作,成果显著,然而最终都以破裂告终,在这里我们来谈谈第一次合作。 首先,国民党在当时是中国第一大党,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具有革命精神的政党,经过早期的同盟会以及中华革命党人的不断实践,可以说国民党已经有“资格”、有能力来引导中国的变革。然而,尽管这个政党最有影响力,又是“元老”,但其内部成分却极其复杂,它的成员有早期革命党人,有立宪派人物,甚至掺杂有华侨以及一些社会激进分子,这样的人只不过是政治投机者,何谈革命,何谈救国?从阶级性质来看,它代表的是地主买办和大资产阶级还有民族资产阶级。这些人,都与帝国主义以及腐朽的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的阶级构成,也是导致后来其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国民党内部派系复杂,人员散漫,政治思想及其保守,它也就无法单独主导中国革命!而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可以说是一个毫无治党治国经验,但是它充满激情充满战斗力,是一个年轻有活力的政党,它思想先进,党员积极活跃,革命思想彻底,又有共产国际的帮助,所以这样一支新兴的政党注定将来能主导中国未来的航向。但同时它又经验不足,人员少,其影响力远不如国民党。所以要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必须选择与当时的国民党合作,这也是一次学习经验,壮大自己的机会。

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夕,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开展各地的工人运动,以此逐渐壮大无产阶级,使社会各界认识看到无产阶级是一直具有强大潜在力量的阶级。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我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而当时的孙中山,可以说他开展的一切革命活动,都是在依赖各地军阀的支持,尽管有自己的政党,却没有属于国民党自己的军队。而且面对国民党内部党派林立,人事散漫,孙中山认识到国民党迫切需要进行改组,需要进行一次“大换血”。此时在各地开展的工人运动,使孙中山开始注意到中国共产党。如此,国共双方都有进行合作的意愿,在双方多次商榷以及共产国际的帮助之下,国共第一次合作将要开始了。 由于反帝反封建是当时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以此为基础国共两党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关于其合作方式,相信大家都知道,第一次合作是所谓的“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这种方式也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赞同。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

浅谈两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两次国共合作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历史上共有两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这次国共合作发展了民主革命,推进了北伐战争,后在一系列反革命政变下破裂。 第二次国共合作: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中共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西安事变的推动下,国共合作形成。1946年,内战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也宣告破裂。 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取得了丰硕的革命成果。在国共两党的推动下,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基础,中华民族的觉醒更进一步。这些事实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打下了的良好的基础。几年之后,抗日战争爆发,在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情况下,国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救亡图存成为首要任务,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两党之所以能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合作,是因为他们有着相对一致的目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对中华民族的侵蚀和剥削的历史任务。在这个历史问题上达成共识是国共合作的关键因素。所以国民革命或者联合抗日只是这个问题的现实反映和外化,国共两党在必要的历史时刻选择比较宽容的方式相互利用以达到共同的目的。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时,国共两党的独立性都相当大,并且缺少共同的政治纲领,可以说是在各自为战。但是爱国热情是相当强大的驱动力,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发挥着自己的力量,与日本军队顽强抗争,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做殊死的抗争。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各个战场上,中国广大爱国将士,前仆后继,义无反顾。两个战场既有统一的战略目标,又各自独立对敌作战,相互依存和配合,不但挫败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而且使其陷入人民战争之中而无法自拔。国共两党军队的战斗和牺牲,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实践充分证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途径,也是唯一途径,是民族解放的决定性因素。两党在历史任务的要求下,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相同目标的不同阶级政党一个成功的合作案例。

中国近代史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读历史知兴衰 龚自珍曾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可见历史的重要性。是的,历史是一面明镜,历史是最富哲理的教科书。所以这里要讨论的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才具有意义。 从1840年至1919年间的80年,是被定义为中国近代史的80年,是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是80年,是世界上的帝国主义国家几乎都侵略过中国的80年,是让我们以史为镜知兴替的80年。尽管中国人民不间断的英勇顽强的抗争但是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无不以中国失败,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告终。从国家内部分析其原因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 一、制度的腐败,这是造成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清朝后期,封建政治集团闭关自锁、闭目塞听,愚昧无知。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腐败已成不可挽回之势。 一味的妥协,和从自身利益出发的美其名曰的维护让反侵略战争没有了实质的反抗。尤其是对“和”、“战”问题,应当具体分析。但在外国已经大举入侵的情况下,“主和”实际上就是投降卖国。把“主和”说成“明智”、“爱国”是对历史的曲解。我很同意这位学者的观点,他说:近代中国农民的自发反帝斗争是以笼统排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带有原始、落后的色彩,但它本质上是爱国的、正义的、进步的,把他们的排外与封建顽固派的排外混为一谈是错误的。同样,对“反排外”也应具体分析,“反排外”的既有积极学习西方,谋求救国自强的先进人物,也有甘心受列强奴役的俱外、媚外之徒,绝不应一概予以肯定。 腐朽的清政府,使得中国没能有足够的资金顽强的反抗。当时的清王朝统治者,从皇亲国戚到王公大臣,大都昏庸愚昧,思想保守,胆小怯懦。无论是当时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形成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形成的 实现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阶级力量的一次大组合。它对革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国内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是我们时代的产物,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6月发表的《对于时局的主张》和“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中,开始提出联合国民党的问题。8月,李大钊、陈独秀等先后同孙中山等国民党领导人会晤,商谈国共合作的问题。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同盟军问题。根据列宁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应当同资产阶级民主派联合进行民主革命的理论,为了推翻强大的敌人的统治,必须团结一切愿意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阶级、阶层、党派、团体,组织广泛地革命统一战线;同时,也由于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面旗帜,用国民党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可以吸收更为广大的群众参加民主革命,有利于国共两党的发展,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壮大。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确定,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到桂林会晤孙中山,向孙中山建议改组国民党,创办军官学校,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等问题。1922年初,马林向中共中央提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以党内合作方式实现国共合作的建议。孙中山在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成员达林的谈话中,也表示了他同共产党合作的方式应是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共产国际积极疏通国共两党的关系,促进国共合作的实现。 1922年8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的提议,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专门讨论同国民党合作的具体形式问题。共产国际根据马林的汇报作出指示,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主张,推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起初,大多数人都反对加入国民党,可是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代表说服了与会的人,我们决定劝说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会议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和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这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形式问题的重大决策。会后不久,李大钊、陈独秀、张太雷、蔡和森、张国焘等先后加入国民党。1923年1月和5月,共产国际作出《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和《给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指示》,正确地指出“国民党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合作是必要的”,中国共产党“绝对不能在这些运动中卷起自己原来的旗帜”,实现工农联盟,“领导权应当归于工人阶级的政党”。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代表30多人,代表党员420人。大会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大会讨论时,多数代表着重批评了张国焘等怀疑国共合作的“左”观点,也不同意马林、陈独秀提出的“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右倾观点。经过热烈争论,大会通过《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大会选举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谭平山、罗章龙等9人为中央委员、陈独秀为委员长。中共“三大”确定的以党内合作形式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推动了孙中山国民党的改组,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形成,为迎接国民革命的到来作了必要的准备。 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从1922年9月起开始改组国民党。经历了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深感“本党分子此刻过于复杂,党内的人格太不齐”,“大多数党员都是以加入本党为做官的终南捷径”,“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欢迎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帮助进行国民党改组的工作。 1922年9月,孙中山在上海召开改进国民党会议,商讨改组国民党问题,指定丁惟汾、陈独秀等9人为国民党改进案起草委员会委员。1923年1月1日,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与启示

1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 专业:班级:任课教师: 姓名:Kevin 学号:成 绩: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与启示 一、国共两次合作背景 第一次合作背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中国共产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需要强有力的同盟者。第二次合作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1931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两次合作都是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都面临共同的强大敌人。但第一次合作的背景是是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而第二次是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二、国共两次合作原因 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共产党认为在中国当时的政党中,还只有国民党算得上是真的民主派。而且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所以国共合作也是两党共同的愿望,还有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起了五四运动影响等。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是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变化的结果,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日本帝国主义先后制造的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以后,国内形势日趋严峻,迫使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和党派迅速作出抉择和反应,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原因是中共制定并实施了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也是国民党政策转变的结果。国共两次合作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共产国际的积极促成下实现的。不过第一次合作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第二次合作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原因讲稿

分别分析一下三大阵营促进国共合作的动机。之所以要分析动机,因为隐患、祸根都是最初埋下的了。 首先分析一下国民党: 1、借苏维埃之手整顿党内风纪 民国期间,孙中山受到三方面问题的折磨:外国帝国主义、党内纷争和国内冲突。他发现布尔什维克革命的辉煌成就倍加令人鼓舞,苏维埃的友好示意和废除不平等条约也教人欢欣振奋。正如他将俄国的成功归于良好的党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孙中山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纪律窳败、组织松散及思想灌输不力。孙中山急于采取苏维埃的成功模式来改组国民党,并且为其国民革命寻求苏维埃的援助。 2、反对帝国主义&军阀 各种叛乱,例如陈炯明军事政变,南方督军公开阻挠。同时西方支持军阀,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曾经贷款给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英国公使向袁世凯提供军火,阻挠孙中山、黄兴在香港登岸。 3、孙中山的理想主义 孙中山希望将中共包含的劳工、年轻一代的新鲜血液注入国民党。并且认为两党都有着反帝反军阀的共同目标。他认为包括共产党员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有权参加其国民革命。当然,孙也认为这样可以拉近和苏维埃的关系,从而削弱苏维埃对于军阀的支持。 苏维埃的动机: 1、借国民党之手发展中共影响力 1922.8.12共产国际派遣了越飞来中国,精心策划『苏维埃—国民党—共产党』合作的基础。1923.1.12,共产国际指示中国共产党党员加入国民党,并参加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还派遣经验丰富的外交家鲍罗廷来中国,帮助孙改组国民党;另外,派遣格林来帮助训练一支党的军队。同年蒋介石前往苏维埃学习军事体制思想、纪律方法,三个月后回国负责创办黄埔军校。 2、为了无产阶级的最终“胜利”(内部瓦解国民党) 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共产党的动机: 苏维埃大佬叫我这么干TAT 中共真的不太想这么干,因为: 1、担心国民党腐化共产党 陈独秀勉强地接受了这个命令,因为他担心国民党会对中国共产党中的工人农民党员产生腐化影响。陈评论道:『只不过是因为第三国际的压力,中国共产党才勉强承认在国民党内开展活动的必要性。』 2、党派分散,难以团结 共产党员是以个人而不是以集体名义加入国民党,并同意接受国民党领导者的命令。在公开场合,中国共产党承认国民党是国民革命的领导和中心力量。——这个问题不大,不是以组织的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嗯。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 关键词: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党一大三大政策孙中山 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 孙中山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革命之后,“革命党名义取消,中华民国即为官僚武人所摧残”,“名虽为民国,实为官僚国,革命目的未达”。为了维护民主共和的成果,孙中山继续发起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战争。但中国革命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失败,尤其是第二次护法斗争的失败,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遭受了一次最痛心的失败。通过这次事件,孙中山深切认识到不能“单独倚靠兵力”,而要依靠党的力量。但当时的国民党,党员构成“非常复杂”,“大多数党员”都是以加入国民党为“做官的终南捷径”。国民党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组织纪律,无一不存在严重缺陷。孙中山痛感这个当有彻底改造之必要。 在孙中山的奋斗历史中,曾多次向帝国主义国家呼吁援助,而其结果总是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军阀反对他。十月革命后,孙中山和列宁与苏俄政府开始函电来往。从1919年起,开始同共产国际和苏俄方面的有关人士接触,共产国际远东局负责人魏金斯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少共国际代表达林,先后与孙中山举行会晤,建议他加强同苏俄的联系,并同中国共产党结成民主联合战线。孙中山从对十月革命和苏俄的进一步了解和过去一再遭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冷遇与破坏的痛苦教训中,深切感到只有列宁和他领导的苏维埃俄国才是真正帮助中国革命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我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共产党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这时,孙中山也已经看到了新兴的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力量,并在他处境艰难之时,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给予有力支持。1922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遭到陈炯明袭击时,中国共产党发表了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赞扬国民党在中国现存政党中,“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提出邀请国民党等革命的民主派,“开一个联席会议”,“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7月,中国共产党“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申明“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 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 的主张。这时中国共产党所确定的同国民党合作的方式是党外合作。同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会议。马林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两次国共合作

浅析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国共合作,是指国共两党为了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从维护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意愿,求同存异,而组成并不断扩大联合阵线或统一战线,团结协作,共同奋斗,而历史上有名的两次国共合作却也有着各自的异同点。 1)两次国共合作的背景是不同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发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因帝国主义加紧掠夺和军阀连年混战,而陷入危机之中,而当时中国各进步政党的单个力量显然是渺小和不足的。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也非极其强大,至于国民党方面,虽然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力量有所发展,但也不过是一个占据广东建立区域政权的区域性政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各进步政党和各社会阶层必须走联合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道路。所以,国共两党之间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所造成的。 第二次国共合作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一九三一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侵华战争。到了一九三七年,日本又发动了“七七”事变,开始了酝酿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而国际上,以苏联、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同盟国正在与以德国、意大利为代表的轴心国交战,中国获得国际援助十分有限,所以为了抵抗在科技方面都占有优势的日本,国共两党不得不开始了第二次合作。 故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任务是有所不同的,第一次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任务,而第二次则是把抗日救亡当作目标。 2)两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不同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合作后,国民党改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而第二次国共合作,具有广泛的民族性,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并肩作战,是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国民党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没有成文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形成的是党外合作。 3)两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 两次国共合作的倡议都是中共方面率先提出的,而且中共方面还为促成国共合作积极行动,并提供对国共双方乃至民族和国家利益都有利的合作方案。同时自身也作出了巨大的让步和牺牲。 第一次合作中,中国共产党还很弱小,甚至主要活动都要在地下展开。在国共合作过程中,中共主要是开展工农革命,而在第二次合作中,中国共产党已经独立自主的开展斗争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自身力量也不断的壮大。 4)两次国共合作的性质是不同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四大革命阶级联合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结成的全民族爱国力量联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生是与当时的革命形势和我国人民在此种形势下面临的的历史任务是有关系的; (2)理解合作的双方共产党和国民党需要合作的原因; (3)明白孙中山和共产国际在合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思维,懂得宏观把握 2请同学们观看图片 问:同学们看过书了,知道此图代表的是那次事件呢?这次事件是怎么回事呢?或者说他的 背景是什么呢? 3总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四大原因 ?一、当时的革命形势和我国人民在此面临的历史任务 ?二、国共两党对合作的需求 ?三、孙中山的作用 ?四、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 4第一次国共合作 ?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会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随 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 ?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5原因一分析 ?请学生大声朗读“国内革命形势和我国人民面临的历史任务”一段 ?请学生先试着自己整理下本段的关键内容,提问:当时国内的革命形势是什么?人民面临的历史任务又是什么? 6原因一 ?1、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 ?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让我们具体来分析下吧 7/1)列强操纵 ?一战后,帝国主义加紧掠夺中国,他们各自支持依附自己的军阀,争权夺利,并联合起来干涉和镇压中国革命;在其策动下的军阀混战规模越来越大,战火弥漫全国大多数省份,国内经济萧条,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突出地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联合,力量强大而且残暴。“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分析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分析 一、不同点 1) 两次国共合作方式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形式。 第二次国共合作没有具体形式:形式上为国民政府领导,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保持着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2)两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为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3)两次国共合作的结果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中途破裂。 第二次国共合作则一直维持到抗日战争结束。 4) 两次国共合作的背景不同: 第一次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小,国民党同样需要和共产党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二次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进行的。 二、相同点: 1) 两次国共合作的背景相同: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里。 2) 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作用相同:两次国共合作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实现的,第二次合作 中国共产党更是一个首倡者。 3) 共产国际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国际不仅提出了具体策略,还 派代表直接帮助。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起到了指导作用,但在具体行 动方案上则体现了中共的独立自主。 4) 都取得了革命成果: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的国民革命,虽然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 阀的反动统治,为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不少条件,毕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和共产党政策 失误而最终失败。第二次国共合作不仅完成了抗日大业,而且革命力量的壮大和党的建设 的成效为夺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 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点 相同点: (1)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都面临共同的强大敌人。 (2)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共产国际的积极促成下实现的。 (3)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其焦点是阶级利益支配下的领导权问题。

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由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共同努力建立的第一次国共合作,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叛变而破裂,使国民革命遭到了失败。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在客观上,由于国际帝国主义的联合干涉和同盟者国民党内的反动集团的突然叛变,他们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在主观上,由于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不长,立即以全部力量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缺乏理论准备,来不及系统总结实际斗争的经验,理论水平和领导经验都不成熟。那种割裂民主革命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的“二次革命论”,在国民革命发展中的消极影响尤为突出,使共产党自愿处于“在野”地位,甘当“苦力”,排除在政权和军队的领导之外。理论的弱点和不成熟,必然会导致革命行动的失误,这是国民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国民革命的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自愿地放弃了革命领导权,放弃了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了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幻想拉住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对同盟者中反动集团的叛变革命,既缺乏戒备,又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这是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作为中国共产党上级领导机关的共产国际,对国共合作的指导上,始终存在着对国民党估计过高,对共产党估计过低的倾向,全力帮助和发展国民党、国民革命军和国民政府,造成国共两党力量的悬殊,在统一战线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一再无原则地迁就退让。国产国际指导的失误,也是国民革命失败的重要因素。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但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次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唤醒了全国人民;锻练了共产党,提高了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同时也给中国人民以极其深刻的经验教训,主要是: 第一,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高潮,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实力,在振兴中华的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国民革命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了国共两党合作,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进步,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进步,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也有利于两党自身的发展。合作两利,分裂有害,国共合作的破裂,使中国革命出现重大的挫折。 第二,中国的民主革命,能否实现和保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是革命成败的关键。国民革命的历史证明,当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并制定了正确的政策和策略,革命就发展,就胜利;当中国共产党由于犯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领导权,革命就遭到严重挫折,以致失败。为要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必须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独立自主地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第三,中国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必须发动广大农民,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必须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第四,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没有革命的军队就没有一切。共产党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否则就不可能实现和保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也就没有人民革命的胜利。 这些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教育了中国人民,迎来了中国革命的新的历史阶段。 参考文献: 郑德荣主编:《中国革命史教科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 的实现 中共三大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会议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党的“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 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20日,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主张,承认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经过改组的国民党,从一个单纯的资产阶级政党,转变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组织,成为当时革命政权和革命战争的核心骨干力量。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此,国民党与共产党密切合作,创办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军队,两次东征,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国民政府。 【同步练习题】 第一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是 A.宣传俄国十月革命 B.民主科学思想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科学社会主义 2.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 A.《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马克斯主义》D.《再论问题与主义》 3.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反对从根本上改革腐朽社会制度,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c.鲁迅D.胡适 4.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在 A.上海 B.北京c.广州D.长沙 5.对北方共产主义小组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人物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c.吴廷康D.董必武 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规定党成立后的中

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点

一、两次国共合作的相同点 (1)从社会性质而言:中国的社会面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 (2)从相互关系而言:两次国共合作都因国民党力量的相对强大而都是以国民党为主、共产党辅之,在一定程度上共产党主动纳入到国民党集团的行动体系。 (3)中共是推动者,国民党是破坏者和终结者。 (4)从外界反映而言:两次国共合作都得到了国内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也得到了国际正义力量的欢迎和声援,如第一次国共合作得到了苏俄的指导和扶助,第二次国共合作得到了美国等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赞同和支持。 (5)从历史影响而言:推动革命发展。 二、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点 (1)合作的具体背景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发生在波澜壮阔的大革命展开之际,无产阶级、劳苦大众同封建军阀、大资本家的矛盾为社会主要矛盾;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发生在生死攸关的抗日战争之初,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为社会主要矛盾。 (2)合作的斗争对象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共同斗争的对象以国内封建军阀即北洋军阀为主,因而以国民革命运动的形式出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斗争的对象是全面侵华的日本法西斯,因而以民族独立战争的形式出现。 (3)两党的相互地位不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国共两党都是较为弱小的党,不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导力量,但都是革命党;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前,国民党掌握着全国的政权,已是执政党,但却是反革命的面目。共产党通过武装割据只是控制着全国面积不大的根据地,是在野党,并仍是革命党。 (4)两党的结合程度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党内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党外合作 (5)共产党的成熟程度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我党还是一个刚成立不久处于幼年时期的党派,在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中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特别是在发展自己的力量包括军事力量和预防国民党背叛革命方面准备不够,国民党破坏合作关系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又犯了极左错误,使党的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第二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共产党已初步成长为比较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够找到并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与国民党合作抗日中,既打击了敌人又发展了自己。 (6)对世界的影响程度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主要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影响并联合国民党,引导工农发动国民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军阀,但影响主要局限在国内,没有改变世界列强主宰国际秩序的格局;第二次国共合作则使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成员,中国战场抗击牵制了大部分日本侵略力量,即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主的中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使中国第一次取得了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胜利实现民族独立,也影响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如果说第一次国共合作使国共两党自身登上了全国政治舞台,那么第二次国共合作则使中华民族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加快了中国历史接上世界历史潮流而非孤立存在状态的步伐。

第一次国共合作

题目: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失败原因简析姓名:李江 学号:201232010109 年级:历史1201班

第一次国共合作 提要: 1924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撮合下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 的形式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但是,革命统一战线仅维持了三年半时间,在革命形式一片大好,即将取得国民革命胜利之时,国民党右派却突然叛变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国共合作宣告破裂,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失败了。国共合作对中国当时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为什么最终走向了破裂,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去分析。 关键词:不同利益需求国共合作分裂原因 国共合作的原因简析 要想得出为什么国共合作最终走向破灭,我们首先还得从国共合作的原因出发。明白了这两个不同的党派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找到了一个利益切合点走道儿一起,当现实的条件或者这种利益切合的力量不足以维系各自对利益的追求时,那么合作就只有走向破灭了。国共合作的主体是共产党和国民党,牵线人是共产国际;所以我们就将从这三面来分析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 对于共产国际,长久以来我们提到他都会想到其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的确,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建立了共产党,也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但是他的作为都是有他的显示的目的追求的。苏联建立的当时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他面对的国际形势是他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共产国际极力的促成国共合作,是他继承了列林关于殖民地的理论,列林认为:“由于要对世界帝国主义进行漫长而持久的斗争,所以应该把东方各国的一切革命因素动员起来”,通过联合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加强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宗主国革命力量的共同 行动实现与帝国主义的抗争。中国当时作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收到帝国主义的压迫,我们这样的国家是在苏联团结的范围之内的,当然他也是为了加强自己的力量。从自身的安全上讲,苏联当时支持中国和朝鲜半岛等半殖民地第国家,为的就是使我们成为他的一个战争缓冲地带。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的日本大力扩张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势力,这对于苏联来说,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所以他需要支持中国。 既然苏联想支持中国,那么当时中国正处于北京政府时期,最大,最有实力的一个政党是国民党。那么为什么苏联他不选择直接支持国民党,而要支持国共合作,以这样的形式来支持中国,达到自己国家安全的目的呢。当然这还得追溯的政党的性质上来,国民党之一个资产阶级的政党,苏联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就使得彼此在纲领上有诸多的分歧。而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支持先建立的一个政党,不管是在党纲还是当的追求上都更合苏联的口味。所以他就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这样的一个跳板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从国民党方面来说,他也是基于当时中国所处的国内环境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张太雷的陪同下到桂林与孙中山会面并提出了国共合作的建议。孙中山却表示,尽管他对苏俄的革命经验非常感兴趣,但是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模仿苏联对中国的政治生活却毫无用处,婉言拒绝了马林关 于国共合作的建议。陈炯明叛变革命之后,尽管孙中山当时还没有改变对共产党

国共合作到合作失败期间的历史

党的幼年阶段(1923-1927):国共合作到国民大革命失败:1923年6月,党的三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正式决定全体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3.7孙中山接受共产党跨党加入国民党,这期间还创办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也是国共两党军事力量的摇篮,为我党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军事人才,周恩来同志还担任过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在国共合作之前,共产党一直处于游击、地下,没有名分。自从孙中山接受加入国民党以后,可谓名正言顺了,于是便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共产党首先在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发起农民运动,各地纷纷成立农会,取代地主宗族把握乡村的权力。对土豪劣绅采取吃大户、戴高帽子游街、清算罚款的手段,直至公审枪毙。一时间搞得天翻地覆。农民运动究竟怎么搞?开始谁也不知道。认为只要是造反,把过去的制度全部推翻就是了。这一来搞得乡里大乱,地主乡绅们头等的跑上海,二等的跑汉口,三等的跑长沙,四等的跑县城。他们到处制造舆论,咒骂农民运动是“痞子运动”。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本人是大教授,他对农民的造反是很不赞成的,也不愿意因此引起国共合作的破裂。1926年底,他与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李维汉多次谈话,指责农民运动“过火”、“幼稚”、“动摇北伐军心”,要李维汉采取措施限制农民运动的发展。遵照陈的指示,湖南党组织在1927年初进行了“洗会”,把一些行为不端的流氓无产者清出农会,以平息国民党内的不满。 农民斗争地主,毛泽东是完全支持的,他说了一段话:“凡是反抗最力、乱子闹得最大的地方,都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为恶最甚的地方。农民的眼睛,全然没有错的。谁个劣,谁个不劣,谁个最甚,谁个稍次,谁个惩办要严,谁

浅析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

学院政法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2009级 姓名耿雅 论文题目浅析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成绩 2012 年月日

浅析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 姓名:耿雅学号:20095011250 学院:政法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1924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撮合下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但是,革命统一战线仅维持了三年半时间,在革命形式一片大好,即将取得国民革命胜利之时,国民党右派却突然叛变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国共合作宣告破裂。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共合作破裂的种种原因。 关键词: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原因 1924年至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发展阶段。这次合作特点是采用“党内合作”的形式。所谓“党内合作”,就是以中国国民党为主体或本体,接纳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共同进行国民革命。显然这样的合作,两党并非站在平等的地位之上。此非“平行”方式的合作注定了国共合作的最终破裂。声势浩大的国共第一次合作在蒋介石和汪精卫接连发动的反革命政变之后彻底破裂。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国内矛盾的激化 国民党在1924年至1926年对农民运动的支持,其原因主要是当时广东的地主阶层大多是支持陈炯明的。但北伐的革命风暴席卷湖南、湖北、江西后,这一地区大多数军官被吸收到了革命军中,一场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了——除非培训了很多农民鼓动员的共产党同意取消土地革命。1927年4月2日武汉国民党中央执委会成立了成员包括毛泽东和谭平山两名共产党员在内的五人中央土地委员会,毛泽东为组长。由于共产党在该小组中占据主导地位,因而制定了一部体现无产阶级性质的土地法草案,即“土地问题决议草案”。该草案规定“没收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军阀及一切反革命分子”在乡村的土地。这个文件最为关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