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英国史研究

中国的英国史研究
中国的英国史研究

英国史(自己整理)

阿尔弗雷德(古英语:?lfrēd, ?lfr?d,英语:Alfred;849年-899年10月26日)另译艾尔弗雷德、阿佛列等,是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时期威塞克斯王国国王,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国王”自称且名副其实之人。他因率众抗击海盗民族维京人的侵略,使英格兰大部分地区回归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统治,并且在政治上、文化上也都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后世尊称为阿尔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阿尔弗雷德大帝是欧洲中世纪最杰出的君主之一,被后世尊称为“英国国父”,也是惟一一个被授予“大帝”(the Great)名号的英格兰皇帝。 七国时代(Heptarchy)或七大王国指从7世纪初叶~9世纪中叶,不列颠岛上出现的七国并立的时代。从5世纪中叶起,欧洲大陆上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和裘特人跨北海侵入不列颠岛。在征服当地克尔特人的过程中,许多小国逐渐合并为7个王国。南部有西塞克斯、南塞克斯和东塞克斯;东北部和中部有麦西亚、诺森伯里亚和东盎格里亚;东南部有肯特。相互争雄,战乱不已。埃格伯特建立起统一的英格兰王国。七国时代结束。 《末日审判书》指1086年,由英国国王威廉一世(为了对当时的社会经济进行调查)(为了解王田及国王的直接封臣的地产情况,以便收取租税,加强财政管理,并确定封臣的封建义务,)派遣官员到英格兰的每个郡(县)进行土地情况调查之后整理而成的全国土地调查汇编。其内容包括:当地地产归属情况,每个庄园的面积、工具和牲畜数量,各类农民人数,以及草地、牧场、森林、鱼塘的面积,该地产的价值等。由于调查是如此事无巨细,对接受调查者来说调查就犹如上帝在末日的审判一样,故此将其称作《末日审判书》。《末日审判书》的出台使王室准确地掌握了英国的土地及其生产状况,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的统治,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的封建化进程。 简述:威廉征服及其影响 1.封建制度在英国的引进和确立 (诺曼征服)以诺曼底公爵威廉(约1028~1087)为首的法国封建主对英国的征服。1066年初,英王忏悔者爱德华(1042~1066在位)死后无嗣,威塞克斯伯爵哈罗德二世被推选为国王。威廉以爱德华曾面许继位为理由,要求获得王位。 1066年9月25日,威廉公爵便率领一只诺曼大军在英格兰南部海岸登陆。(9月末,威廉召集诺曼底、布列塔尼、皮卡迪等地封建主进行策划,率兵)入侵英国。英王哈罗德迎战。10月14日上午9点,双方间的搏斗,即哈斯丁斯之战正式拉开帷幕。英军战败,哈罗德阵亡,伦敦城不战而降。12月25日,威廉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英国国王,即威廉一世(征服者)。诺曼王朝(1066~1154)开始对英国的统治。残存的英国贵族顽强抵抗,均遭残酷镇压。1071年,威廉一世巩固了他的统治,获得征服者的称号。 影响:威廉及其追随者建立了以民族差异为基础的双层社会结构,使在威廉征服后的大约一个世纪中,英格兰社会上存在着以种族差异而形成的两个社会阶级:作为贵族统治阶级的诺曼人和作为普通平民的盎格鲁-撒克逊人。 在重组英格兰社会和政府的过程中,威廉将封建制度引入到了英格兰,建立了英国的封建制度,加速了英国的封建化进程。 2.对当时社会经济状况进行调查,《末日审判说》的出台 1086年,由英国国王威廉一世(为了对当时的社会经济进行调查)(为了解王田及国王的直接封臣的地产情况,以便收取租税,加强财政管理,并确定封臣的封建义务,)派遣官员到英格兰的每个郡(县)进行土地情况调查并在之后整理而成全国土地调查文册。其内容包括:当地地产归属情况,每个庄园的面积、工具和牲畜数量,各类农民人数,以及草地、牧场、森林、鱼塘的面积,该地产的价值等。由于调查是如此事无巨细,对接受调查者来说调查就犹如上帝在末日的审判一样,故此将其称作《末日审判书》。该书使王室准确地掌握了英国的土地及其生产状况,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的统治,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的封建化进程。 3.纠结的英法关系 在征服英格兰之后,威廉成为英格兰国王,但与此同时,他仍然是诺曼底大公。(由于诺曼底是法国的一个省,理论上讲,威廉仍然是法国国王的属臣)。随后几个世纪中的英格兰国王都一直保持着这种不正常的模式。作为在法国拥有土地的贵族,他们本应服从法国国王,但作为英格兰国王,他们又是独立的统治者,而且他们有着足够的实力来与法国国王抗衡。这种模式从征服者威廉一直持续到1453年百年战争结束。这就意味着,在这个漫长的时期内,大多数英格兰国王都会卷入法国境内的战争。 4.英国人文化生活习惯的变化(婚姻习俗、语言) 建立效率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 威廉征服后,继承了旧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并利用这一制度编写出台了《末日审判书》。威廉的继承人继续发展英格兰的行政管理制度。并开始实践“普通法”的司法体系,普通法在英格兰继续得到了发展,并最终成为美国法律制度的基础。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动态趋势及其启示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动态趋势与启示 一、国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动态趋势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概况 Goodrich、Pearce、Phelps、Calantone、Echtner和Ritchi e以及Milman和Pizam研究了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影响因素,认为旅游感知形象与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的行为动机、旅游决策、服务质量的感受以及满意程度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11-16]Mayo认为旅游感知形象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景色、气候和等方面的差异[17]。Anderssen和Collberg也作了类似研究,发现目的地的感知形象存在8种属性差异[18]。Goodrich则对旅游者关于旅游目的地感知和判断的相似性做了评估,发现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在娱乐和文化生活模式方面有相似性影响因素[19]。Po-Ju and Debora h在调查中发现,旅游目的地形象主要取决于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的行为和人口等统计变量[20]。态度、行为和社会阶层方面的文化差异,会影响旅游形象的感知[21,22],在旅游目的地吸引下,在旅游客源国的影响下,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的旅游者会产生不同的旅游满意度;收入较低和水平较低的旅游者、低层社会的旅游者、老年旅游者对旅游形象感知的期望较低,会认为到国外度假是奢侈消费,因而旅游满意度较高。 由于旅游决策归因于目的地形象,国外许多研究者试图解释影响选择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因素,Crompton的实证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形象因素都会影响旅游决策[23]。旅游形象的感知属性,可以通过感知的目的地之间的类似性,识别旅游目的地形象相对于其他目的地形象的优势与劣势[24-31]。John认为通过RG对旅游感知形象进行评估,避免了其它方法所产生的固有偏见,使旅游感知形象更利于解释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各自特有的旅游环境结构,更有可能成为决

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具体流程

从2010年5月开始一直到2011年的5月份,这一年的时间就是考研的一个从复习准备到实施的全流程。了解此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助于考研取得完满的成功。 一、时间:2010年5月中旬 事件:教育部考试中心召开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第一次工作回忆暨大纲修订预备会议。此次会议的内容是总结分析上一年阅卷情况,讨论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修订方案。 考生应关注事项:密切关注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分数线信息、复试和调剂信息。 二、时间:2010年6月中旬 事件:教育部考试中心召开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第二次工作会议暨大纲修订正式会议。 内容:邀请政治、英语、数学以及各统考专业课学科专家正式讨论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修订方案,并开展大纲具体修订工作。 三、时间:2010年7月上旬 事件: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正式发行。 内容:政治、英语、数学及部分统考专业课考试大纲及大纲解析陆续出版发行。 考生应关注事项:购买考试大纲及大纲解析。 四、时间:2010年7月下旬——8月中旬 事件:教育部定制201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 内容:全国各研招机构根据教育部2010年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和本机构上一年度的招生计划。完成情况,上报2010年度研究生招生计划(含保送生名额)。 年教育部汇总各研招机构计划,制定全国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五、时间:2010年8月下旬——9月初 事件:全国招生简章正式公布。 内容:教育部公布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各研招机构根据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招生简章要求公布本机构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招生专业目录。 考生应关注事项:关注全国研究生招生最新政策变化。关注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研究生招生。计划、考试科目、指定参考教材有否发生变化。 六、时间:2010年9月18日——9月23日 事件: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预报名。 内容:各大高校应届大四毕业生可以在网上进行预报名 考生应关注事项:关注报名流程、选择好报考院校专业。 七、时间:2010年10月10日——10月31日 事件: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正式报名。 内容:全国考生进行网上报名。

《英国史》读后感

逝去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史读后感如果每一个国家的历史写下来都是一篇宏伟的著作的话,那么英国的历史应该是这一篇篇著作中的一颗明珠。看完了阎照祥先生写的《英国史》感触很深,他用简明的历史语言把英国的历史从史前写到了近代,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一个帝国的成长过程。在书中阎照祥先生用精炼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了英国从新石器时代到辉煌的伊丽莎白时代,从史前历史的野蛮落后到引导世界近代工业进程工业革命的先进,阎照祥先生用大量的史料和照片记述了英国这个国家从中世纪不被欧洲大陆认可的“小国家”到一个称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的艰辛行程。阎照祥先生是国内研究历史的专家和先行者,作为从事研究英国历史的专家,他兼任中国英国史学会副会长,并书写了《英国政党政治史》、《英国政治制度史》、《英国贵族史》和《英国史》等学术专著。 在书中,严先生用时间轴线把英国的历史进行串联,并根据历史的时代把英国的历史分为了十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讲英国如何从史前时代斯旺斯孔布人到布立吞人,从一个原始社会被罗马人改造成一个原始社会并最终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罗马人把英国人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改造,并最终把英国由一个陆外文明逐步融合入了欧洲大陆文明; 第二个阶段讲述了英国的前期民族融合以及其封建君主制形成的过程,其中讲述了北欧民族入侵的血腥和七国时代的惨烈,最终英国的民族定型,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王国。在这个时期英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在缓慢中前进,其中的贤人议会制度和郡区制深深的影响了后来的英国,还有文学和史学也取得了有限的发展; 第三阶段讲述了安茹时期,英国在这个期间被诺曼征服,并逐步进入了封建制度,国家的政治制度改革取得重大成果,设立了大议会制度并与国王约翰签订了《大宪章》,骑士制度也进入了黄金时期,国家的版图页初步奠定,这个时期的国家经济遭受战乱和天灾的影响,人民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封建社会对底层人民的盘剥加深; 第四阶段,讲述了英国的封建制度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贵族阶层的形成和骑士制度的发展,并伴随着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商业的发展

中国管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徐淑英《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9日11 版) 过去20多年来,中国管理学研究关注西方情境的研究课题,验证西方发展出来的理论,并借用西方的研究方法论。而旨在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和针对中国管理现象提出有意义的理论解释,这方面的研究却迟滞不前。围绕到底是追求“中国管理理论”(即在中国管理情境中检验西方理论)还是“管理的中国理论”(即针对中国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论)的争论,很多学者作出了积极探索。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应遵循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原则,保持对常规科学局限性的警觉,从事既能贡献普遍管理知识,又能解决中国管理问题的研究。 国际管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现象 全球化商业活动的增加,不仅使得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对管理知识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那些处于新兴经济体(比如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中的公司,由于在国际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非常渴望得到管理实践所需的知识。除了新兴经济体外,许多发达地区的管理研究也十分活跃。有学者观察到了国际学者的一种明显偏好:从主流管理学文献(基本上是基于北美,特别是美国的文献)中套用已有的理论、构念和方法来研究本土的现象。这导致了JamesMarch(詹姆斯·马奇)所认为的组织研究的“趋同化”。这个趋势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它有可能放慢有效的全球管理知识的发展速度,也会阻碍科学的进步。这样的趋势在中国也是存在的。

科学研究总是有目的的:执著于寻找真相(reality)和追求真理(truth)。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了科学家的发现是接近于真理的,这也是所有科学研究应该达到的严谨性(rigor)标准。然而对于管理学这门应用科学来说,真理本身是不够的。管理研究的第二个目标是获取有益于提高实践水平的知识,这就是管理学者应该达到的切题性(re levance)标准。但现在大部分的中国学者都是严谨有余,切题不足。 目前,套用西方发展起来的理论在中国进行演绎性研究主导了中国管理学研究领域。用这种方法进行的研究倾向于把成果发表在国际性杂志上,尤其是国际顶尖杂志。这类研究成果验证了已有理论或者对其情境性边界进行了延伸研究,说明了如何使用现有研究成果来解释一些新情境下出现的独特现象和问题。但这样的研究倾向对现有的理论发展只能提供有限的贡献,因为它的目的并非寻找对地方性问题的新的解释。这种方法也限制了对中国特有的重要现象以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事件的理解。 笔者并不认为学者的目标就是发展新的理论,而是提请注意这一事实:绝大部分中国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西方已有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是因为缺乏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对科学目的的正确理解。一些研究者错误地认为,科学的目的是发表文章,而非寻找对重要现象的恰当理解和解释。中国学者可以很快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研

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相关理论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相关理论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有关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理论 (一)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和区域旅游合作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是区域分工与贸易理论和区域相互依存理论的延伸,是对生产力布局的形成、发展过程的动态描述。 1.“点一轴”开发理论 代表人物是法国地理学家克里斯特勒(WoChristallar)和规划学家沃纳松巴特(Wernersombart)。这一理论的核心是中心地理论和生长轴理论。中心地理论重视“点”的作用,认为不同等级中心的市场有差异,使各城市产生等级分工;生长轴理论重视“轴”的作用,认为由于交通干线成为连接各中心地的纽带,能有效地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区域旅游合作符合“点一轴”开发理论的规律,通过点与点之间跳跃式配置资源要素,进而通过轴带的功能,牵动区域旅游的整体发展。 2.“增长极”理论 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F·Perrour)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其基本含义是:一国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地区,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各自渠道向外扩散,从而形成以增长极为核心、周边地区不均衡增长的地区性经济综合体。这一理论后来经过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J·Boudeville)、美国经济学家尼科尔斯(V·NICho1S)、赫希曼(A·Hirshman)等人的论证和发展,开始将研究视角由“经济单元”转向地域空间,提出了“增长中心”(包括“吸引中心”和“扩散中心,’)概念,使增长极理论更具实用性。这一理论已被我国理论界普遍接受,并已应用于旅游业的空间布局实践中。 3.不平衡增长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中一种不平衡的连锁演变过程,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经济互动效应,如果利用得好,对双方经济发展都有利。代表性理论有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GunnarMyradal)提出的“循环累积模型”、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A·0·Hirshman)提出的“联系效应理论”等。区域旅游合作中,旅游线路上的“热点带冷点”、“热点促温点”的合作形式方兴未艾,虽然在前后者之间的经济效应上存在着相当的差距,随着发展这种差距会逐步缩小,这是地区间相互联系与合作的结果。

高等教育学核心期刊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中国高教研究 6.江苏高教 7.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改名为:教师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9.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0.黑龙江高教研究11.现代大学教育12.高校理论战线13.高教探索1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教育研究教育学B CSSCI来源期刊社科院核心期刊 2 比较教育研究教育学C CSSCI来源期刊社科院核心期刊 3 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学C CSSCI来源期刊社科院核心期刊 4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改名为:教师教育研究)教育学C CSSCI来源期刊社科院核心期刊 5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教育学C CSSCI来源期刊社科院核心期刊 6 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学C CSSCI来源期刊社科院核心期刊 7 中国教育学刊教育学C CSSCI来源期刊社科院核心期刊 8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教育学D 9 电化教育研究教育学D CSSCI来源期刊 10 复旦大学教育评论教育学D 11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教育学D CSSCI来源期刊社科院核心期刊 12 高等理科教育教育学D CSSCI来源期刊 13 湖南师大学报(教科版)教育学D 14 继续教育研究教育学D 社科院核心期刊 15 江苏高教教育学D CSSCI来源期刊社科院核心期刊 16 江西教育科研教育学D 社科院核心期刊 17 教育发展研究教育学D CSSCI来源期刊社科院核心期刊 18 教育科学教育学D CSSCI来源期刊社科院核心期刊 19 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学D

20 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学D CSSCI来源期刊社科院核心期刊 21 教育评论教育学D CSSCI来源期刊社科院核心期刊 22 教育与经济教育学D CSSCI来源期刊社科院核心期刊 23 教育与职业教育学D 24 课程·教材·教法教育学D CSSCI来源期刊社科院核心期刊 25 历史教学教育学D 社科院核心期刊 26 民族教育研究教育学D 社科院核心期刊 27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教育学D CSSCI来源期刊社科院核心期刊 28 上海教育科研教育学D CSSCI来源期刊社科院核心期刊 29 外国教育研究教育学D CSSCI来源期刊社科院核心期刊 30 外国教育资料(2001年改名:全球教育展望)教育学D CSSCI 31 外国中小学教育教育学D CSSCI来源期刊 32 学科教育教育学D 社科院核心期刊 33 学前教育研究教育学D CSSCI来源期刊 34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育学D CSSCI来源期刊社科院核心期刊 35 语文教学通讯教育学D 36 中国大学教学教育学D CSSCI来源期刊 37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学D CSSCI来源期刊 38 中国高等教育教育学D CSSCI来源期刊社科院核心期刊 39 中国高教研究教育学D CSSCI来源期刊 40 中国特殊教育教育学D CSSCI来源期刊社科院核心期刊 41 中国远程教育教育学D

送你一份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速速围观!

送你一份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速速围观! HappyNewYear|新年快乐 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微博教育发布《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 调查报告》。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继2017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 之后,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继续高涨,达到238万人,比2017年增加37万人,增幅18.4%。根据部分考试院披露的信息,四川、江苏、辽宁增幅分别达到46%、18%、16%。考生中,往届生增 幅超过应届生。2018年高校毕业生达到820万人,创历史最高纪录,就业成为报考的最主要动因。53%的人在选择专业时关注的是就业情况,在选择学校时,学校的地域高居第一位,知名度居第二位。 从研究生招生数据上来看,工学招生比例最大,接近40%,管理 学次之,第三是医学。与此相反的是,报录比上,工学类相对较低,接近甚至达到1:1,而管理类、经济类等专业报录比相对较高,超 过40:1。从学校区别上看,不同学校的竞争难度区别也较大。南开

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报录比为9:1,南京大学商学院、浙江大 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报录比达到20:1、28:1。 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女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 不断提高。在2007年仅占到48%,到2016年已经增长至55%,提升近7个百分点,女生已逐渐上升成为研究生主流群体。 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合并考试录取,非全日制研究 生招生出现大面积缺额。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双一流”高校, 也只完成计划60%左右。从专业选择上看,专业区别被进一步放大,各高校经管类专业招生往往超额完成,工程类出现大量零录取。 2017年拥有推免资格的高校新增54所,总数达到366所,推免 渐成名校招生主要方式,大量名校推免生占比逼近或超过50%。 近十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平均增幅达到6%,博士研究生增幅3% 左右,在“双一流”背景下,部分高校大幅增加研究生招生计划, 同时,高校大力调整学科布局,在大幅度撤销部分硕士点博士点的 同时,2017年31个省市公示的拟新增硕博学位授权点大幅增加, 总数接近3800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化学等学科数量较多。 今年“双一流”公布时间早于研究生报名时间,但从研究生报 名上来看,受“双一流”政策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明显,有超过 半数在选择院校及专业没有影响。可见“双一流”政策对于高校招 生还没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但预计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社 会人才政策的调整,“双一流”对于考生选择影响将会越来越突出。

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管理工作信息平台使用说明

“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管理工作信息平台”使用说明 一、整体流程图 申请人 在册申请人 接受申请学校

二、申请人注册、登录、提出学位申请步骤: 1.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网网址为https://www.360docs.net/doc/6111110974.html,/ ,主办单位为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发展教育中心。 2. 个人注册、登录同等学力平台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6111110974.html,/tdxlsqxt/index.html 或点击上方“同力统考”,再点击左下方“进入系统”。 3.注册之前的须知:第一阶段是注册账号、第二阶段是确认身份。 第一阶段的账号可以注册无限多个,接下来是第二阶段的确认身份,即用某个第一阶段账号登录完善信息,此时身份证号仅能使用一次,所以完善身份信息后,每个人只能有一个第一阶段的注册账号包含身份信息,该账号才是真实可用的,其他额外注册的账号都不可用。

<1>新注册的人员:应直接选择“注册”。 <2>长期未登录人员:应选择“忘记密码”,则在输入身份证号等信息后,用户名和密码将发送到注册时的邮箱(如果该邮箱已打不开,请联系学校主管部门)。 <3>曾经入册但已过年限、重新申请学位人员:山东大学已过年限的申请人,一般都已由本校研究生院在该平台清退,直接登录、重新申请即可(参照<2>中的方式);其他学校的已过年限的申请人(参照<2>中的方式),如果无法向山东大学重新提交申请,显示“已入册”之类的提示,则须向原学校相关部门提交清退申请,才能重新向山东大学申请。 在新打开的页面中点击“注册”,进入《新用户注册协议》。 4.在《新用户注册协议》页面等待10秒,点击遵守,进入本页面,按要求填写要注册的用户名、密码、邮箱等信息,邮箱必须是本人可登录的,用以打开邮件,激活本次注册的账户。完成后点击“完成注册”。

城市旅游形象研究的文献综述

城市旅游形象研究的文献综述 前言 城市旅游形象是指城市的内外部公众(城市居民、城市旅游从业者、现实旅游者、潜在旅游者)对城市外在景观特征和内在、历史、文化底蕴体验所形成的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与评价,是对城市旅游地的历史印象、现实感知和未来信念的一种理性综合。城市旅游形象是城市的历史和现实发展实践与多方面功能所形成的、所表现出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城市综合素质的反映。[1]塑造城市旅游形象,不仅能增加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旅游经济效益,而且能促进一个城市的社会文明和进步。旅游城市的旅游形象是该城市总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城市的总体形象。而我国当前的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无法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探讨很有必要。 一、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 保继刚等认为,城市旅游形象是指旅游者在游览城市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的观赏游览和对民俗民风、市民素质、服务态度等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的总体印象。[5] 袁霄梅认为,所谓城市旅游形象是指城市游览者在旅游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硬件) 的观赏和市民素质、民风民俗、服务态度等(软件) 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的总体印象。[6] 卢晓认为,城市旅游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和旅游者对城市旅游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包括人们对该城市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功能等的总体、抽象、概括的认识和评价,是城市的历史印象、现实感知和未来信念的一种理性综合。 [7]熊礼明认为,城市旅游形象是指旅游者在游览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硬件)的观赏和市民素质、民俗民风、服务态度等(软件)的体验所产生的总体印象。它是城市旅游吸引物、城市景观风貌、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在旅游产品生产中对旅游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城市综合要素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反映。总的说来,每个城市对旅游者都有一个趋于一致的感知形象。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形象几乎固化在旅游者的心目中。[8] 从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学界在对城市旅游形象的内在机理与模式研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第12期斗e牛e斗圣*e斗辜斗g斗辜斗e勺.枣斗辜斗g斗皋斗@巾翱K。+枣■圣嶙枣艇!斗g艇!斗e■∈:斗e斗e斗e■皋耳e牛e斗e艇c斗枣斗g斗e斗e*辜斗g★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周远清 年8+(净+(8蕾8,(痨蕾痨蕾西蕾痨+【8乍专乍毒长净蕾窃+(净#痨*0卡专长窃+(窃*0乍;》-K声—K声+(痨?K审'K净+(痨蕾审乍审'K声'l‘痨长窃乍审蕾声+‘净+(窃长净+( 一、推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促进教育思想、观念改革 进入21世纪后,我个人的看法是要强化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段,许多学校开展了教育思想的大讨论,我们最后提出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是先导。当时南京大学首先开展了讨论,清华大学开展了半年多的讨论,学生跟老师一块讨论。清华大学学生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都是从各学校来的尖子生、优秀生,到清华大学后培养成了一个模式。”它深刻地揭露了我国高教中的一些问题。在那个时候,一场教育思想、观念的大讨论在中国悄然掀起,而现在已成为大家的习惯,提到学校的正常工作日程,形成了制度。应该说,教育思想、观念多年的大讨论,对中国高教影响很大,是一个了不起的典范。20世纪过去了,我们经历了大规模的改革发展。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要完善体制改革,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特别是强化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要从先导变成强化。在强化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中,推出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这一新的理念是一个契机,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和强化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正像素质教育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切人点和突破口,以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为契机那样,大力推进和强化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的观念对我们的教育,特别是高教是一个提纲挈领性的观念,它对中国高教改革、基础教育改革、高教体制改革、培养人才模式、科技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同时又是我们多年以来感觉到的最大的一个问题。 二、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分离在中国是一个顽症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不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科技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对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赋予了新的内涵,需要我们付出更大努力。在中国,我认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分离,这是一个顽症,至少有三个理由。 一是中学长期文、理分班。文、理分班造成学生知识偏颇。理科不好的学文科,不仅是知识偏颇,更重要的是从小造成和灌输了人文和科学教育相分离的观念。后者比前者影响还大。 二是1952年院系调整后,长期文、理、工、农、医分校,基本上都是科类单一的学校。科类单一造成了思维的单一和片面,这方面有很多的例子。科类单一的学校不可能实行人文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受到的是人文与科学教育相分离的或者说某种程度上相分离的教育。 三是我国科技发展相对迟缓。虽然也有很多学科像人工智能、环境、生物技术需要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密切结合,但是由于科技、社会发展相对迟缓,从整体上并没有感觉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密切结合的必要,所以我们的人文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也没有感到急迫。 三、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科技社会发展的必然 ——1——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中国研究生工资待遇水平问题

浅谈中国研究生工资待遇水平问题 大庆广播电视大学商江 提要: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发展教育事业。中国注意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中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中国研究生是稀有人才。中国研究生有相应的工资待遇。学历与收入成正比,而不是相反。 关键词:中国;研究生;工资待遇;问题; 2002年4月16日,东方网《技工工资超过硕士生》:“高级蓝领”正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香饽饽,这是近来在江苏省职业介绍中心举办的招聘会上出现的新动向,而该中心近来的一项调查显示,已经成熟的苏南劳动力市场正迫切需要大量的一线产业技术工人,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已被市场的价值规律所取代。记者在该职介中心某周日特色招聘会上看到,有 的用人单位打出了“能力大于学历,高薪=能力+机遇”的口号,而有的单位则要求应聘者具有职业资格等级证和上岗证,其中有一家公司标出年薪3万元以上的岗位,首要条件就是“精通技术”。种种迹象表明,中专、技校的毕业生由于技术过硬颇受青睐。记者了解到,近来一些技术型行业工人的月薪已排在了劳动力市场指导价的前列,不少用人单位给高级钳工、焊工、铣工开出的月薪甚至超过了一些硕士生。 2005年9月9日,清远日报(记者毛小平)《今年市技校秋季招生爆棚》:据市高级技工学校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企业对技工需求不断增长,各地相继出现“技工荒”,技术技能人才缺口很大,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相比,学得一技之长的技校毕业生成了企业的“香饽饽”,技校毕业生普遍就业率在95%以上,高级技能人才就显得更加紧缺,就业的工资水平甚至高于硕士研究生。 2006年12月22日,南方日报《我省技工教育处于全国领军地位》:在最近一年深圳市连续几次向社会公布的“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中,高级钳工的平均月薪多次超过了硕士研究生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深圳还明确提出“让高级技工比博士工资更高”的口号。 2007年10月26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刘芳)《深圳07年工资指导价:高级技师月薪高于硕士生》: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近日公布了深圳2007年度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在今年的工资指导价位中记者还发现,尽管硕士的最高月薪为29864元,较高级技师的26706元高近3000元,但其平均月薪却低于高级技师,硕士及以上学历者的平均月薪为4812元,而高级技师的平均月薪则高达6622元,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资福利处有关负责人认为这体现了深圳市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仍很大。

近年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史研究概述

近年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史研究概述 广东省南海市和顺二中(528241)李建光 17世纪发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这一事件成为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史是我国史学界研究较多、分歧也较大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将国内史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中与中学历史教学相关的内容作一概述,以供教学参考。 一、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否保守的问题 解放后,我国史学界受苏联史学的影响,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浓厚的保守性和不彻底性⑴其理由主要有:1.革命披着宗教外衣;2.在革命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3.在土地问题上,革命使大量土地集中到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未能满足积极参加革命并成为主力军的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4.在政权问题上,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妥协,建立君主立宪制。 80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界就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致形成以下几种观点: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守说 一些学者坚持传统观点,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保守的。黄振认为,一切革命的根本任务与最终目的都是摧毁陈旧过时的生产关系,具体到资产阶级革命,在政治上就是要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消灭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在经济领域,要取消一切封建义务,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意识形态方面,使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占据统治地位。他认为,衡量一个革命彻底与否就是要看完成这一任务的程度,而实现农民的土地要求以及革命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它的重要表现,由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未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因而革命不够彻底⑵。有学者同意这一观点,认为衡量革命彻底与否,其标准是革命将封建主义摧毁到怎样的程度,是全部还是局部夺取了政权,即革命后所建立的是不是纯粹的资产阶级统治。新贵族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主导作用,造成了这次革命的不彻底,具体表现为对封建制度的废除是有限度和保守的;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权中只是取得了部分权力,处在配角的地位上,革命后的英国社会中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⑶。李其荣则以英国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而认为英国革命保守,君主立宪制表明新贵族和

硕士学位和硕士学历的区别

?没有问题.你可以报考,如果考上可以获得博士学位和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你也可以跨专业.去报考任何学校.不过这只是理论上可以,因为招博士研究生的导师很看中你的背景和你的实验条件.所以你报考的时候最好能和你想上学校的导师取得联系.因为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没有统考的,所有的课程是校考,导师的权利很大.基本就能决定你能不能入学.所以要和导师搞好关系喔.专业建议你别跨的太大. ?ggggg520 | 2009-05-21 18:10:38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 |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 ?朋友你好学历和学位的区别 学位不等同于学历,获得学位证书而未取得学历证书者仍为原学历。取得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的,不一定能够取得相应的学位证书;取得学士学位证书的,必须首先获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而取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证书的,却不一定能够获得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现在经常出现将学位与学历相混淆的现象,如有的人学历为本科毕业,以后通过在职人员学位申请取得了博士学位,这时,学历仍为本科,而不能称之为取得了“博士学历”。 学位 学位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我国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博士后”不是学位,而是指获准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予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硕士(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学位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在学位评定委员会做出授予学位的决议后,发给学位获得者相应的学位证书。 对于国内外卓越的学者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经学位授予单位提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以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学历 学历常识问答 1、我国目前国民教育系列的高等教育学历分哪几个层次? 答:我国目前国民教育系列的高等教育学历分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四个层次;从学历系列上讲,主要包括专科、本科、第二学士学位班、研究生班(目前已停办)、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六个方面。此外,还包括1970年至1976年普通高校举办的大学普通班。 2、高等教育学历文凭主要有几种? 答:高等教育学历文凭主要有三种,即: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结业)证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结业)证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结业)证书。 3、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由谁发放?

中国管理研究之展望_中国管理理论与管理的中国理论_JayB_Barney

中国管理研究之展望 ——中国管理理论与管理的中国理论 Jay B. Barney 张书军① 摘要:中国管理学术的发展存在两种可能演进路径:第一,发展中国管理理论——侧重于在中国背景下运用与完善其它情境 中发展出的管理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讲,正在兴起的中国经 济给验证与完善通用性的管理理论提供了一个天然实验室。 第二,发展管理的中国理论——着力于对中国独有的管理现 象给出解释。为更好地阐释中国现象,该路径应摆脱西方学 者设定议题的制掣,而由中国学者自主、创造性地开发研究 议题。最后,本文就中国管理研究之未来路径选择的意义, 以及两种路径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中国管理研究、理论发展、中国管理理论、管理的中国理论 ①,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费雪商学院;张书军,中国广州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本文英 Jay B. Barney 文版本为Barney, J. and S. Zhang, (2009), The Future of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 A Theory of Chinese Management Versus a Chinese Theory of Management,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5(1), 15-28. 本文曾报告于2008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协会第三届双年会“MOR专题论坛——开发还是探索:中国管理研究的未来”。

林中两路分,可惜难兼行。 游子久伫立,极目望一径。 蜿蜒复曲折,隐于丛林中。 我选另一途,合理亦公正。 草密人迹罕,正待人通行。 足迹踏过处,两路皆相同。 两路林中伸,落叶无人踪。 我选一路走,深知路无穷。 我疑从今后,能否转回程。 数十年之后,谈起常叹息。 林中两路分,一路人迹稀。 我独进此路,境遇乃相异。 ——Robert Frost,《未选择的路》,1921 (译者:关山) 一、引言 在诗中,Frost唯美地描述了不确定情况下决策所面临的挑战。通常,各备选路径的优劣势是不清晰的(“两路皆相同”),对个体而言,道路选择实非易事,尤其是尝试两者得兼(“可惜难兼行”),并且这些决策通常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我疑从今后,能否转回程”)。但是,诗人也提醒了我们,无论决策多么困难,我们都终究要做出决策,否则,我们将永远无法穿越那片“丛林”;而回头来看,从路径依赖意义上讲,我们做出的选择最终将“境遇乃相异”。 如诗中所描述的游子,中国的管理学者也正面临着类似选择——应该选择何种路径来拓展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呢?中国的学术研究要致力于演绎式的理论发展与检验,还是要致力于归纳、浓描式的研究(Geertz,1973)?中国的学术研究是为了知识而研究知识,还是要关注知识的应用与提升企业绩效?我们要用西方的研究方法与套路来训练中国的管理学者,还是要致力于发展中国独有的研究路径?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国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与整合的角度出发,将涵盖诸多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最终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华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格局,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发展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也是民族经济继续走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一路高歌猛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跨越式发展都在深入推进中,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必须正视的是,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产业化运作的简单易行,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借助于现代商业和市场的深加工。只有经过现代商业和市场的产业转换,文化资源才能转变成为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商品。与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状况一样,文化产业在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起步、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近年来,发达地区在短时期获得了突破性发展,而民族地区除了文化旅游业呈现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外,影视、出版、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仍显弱小。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传媒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下,夹杂在后工业时代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巨浪中,文化旅游将迎来自己的发展时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会实现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而且对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 (一)旅游与文化 在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两个概念。一般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

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旅游文化则是以一般文化的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行、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文化不仅覆盖了旅游业的六要素,而且与旅游的各相关部门、产业有紧密的关联度,其容相当丰富多彩。而文化旅游则是将这些丰富多彩的容组合成产品推向市场。也就是说,旅游文化涵开发得越丰富,文化旅游产品项目也将不断推出新,更具有特色。文化与旅游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繁荣。(二)文化旅游 关于文化旅游,有不同的认识和角度,反映了社会组织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的认同,充满了学者的纷争。虽然目前国外学者对文化旅游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其涵却是一致的,立足文化资源,满足文化需求。 第一种观点认为:文化旅游是相对于自然观光、度假疗养等而言的一种特殊旅游类型,从时间维度上讲,可分为历史文化旅游和现代文化旅游;从形态表现上看,则涵盖了古迹游览旅游、民俗体验旅游、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饮食文化旅游、艺术欣赏旅游、休闲娱乐旅游等。基本上都强调两个方面:①强调资源,认为文化旅游是指以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旅游者以获取文化印象、增智为目的的旅游产品。②强调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为实现特殊的文化感受,对旅游资源涵进行深入体验,从而得到全方位的精神和文化享受的一种旅游类型。文化旅游是以旅游文化的互异性为诱因,以文化的碰撞与互动

《中国高教研究》杂志

投稿须知: 第一,请按照本刊文本格式(见刊例)调整后,用word文档发送至本刊官方zhongguogjyj@https://www.360docs.net/doc/6111110974.html,,一般稿件原则上不超过6000字,最多不得超过8000字。 第二,文章须有200-300字的摘要和3-5个关键词;有条件的作者请提供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的英文译稿,供编辑参考。 第三,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编辑部保留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的权利,不同意改动者务请注明。 第四,请作者遵守学术伦理规范,坚持原创性,不得伪造、抄袭、一稿多投等。 第五,撰写稿件应遵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法规,如关于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的规范等。 第六,本刊采用尾注方式,除非直接引文较多,一般文章请用“参考文献”的方式标注于文末。引文出处注请遵照《<中国高教研究>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规定附后) 第七,本刊整体版权属中国高教研究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选编。中国高教研究杂志社有权于适当的时间在网站、电子杂志、出版物等发布的权利。本刊也有权授予第三方使用。 第八,凡向本刊投稿,如未注明非专有许可,视为专有许可。自投寄之日起三个月未接获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限于人力,恕来稿一律不退。 第九,稿件一经采用,出刊后即统一寄送样刊。 第十,如对以上规定有所保留或自订要求,请来稿时予以说明。 中国高教研究杂志刊例 一、文章的基本格式 ?文章题目 ?○作者 ?【摘要】(一般控制在200字内) ?【关键词】某某;某某;某某(3-5个)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学历,职称、单位及职务,研究方向。(某省某市邮编) ?【基金项目】仅限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市、自治区)社科基金。 ?正文 一、**** (一)****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