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学前游戏论复习

学前儿童游戏练习题

一、知识点

1.“生活预备说”的代表人物是格罗斯

2.关于儿童游戏的动机,其表述不正确的是间接动机

3.将儿童的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这是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

4.角色扮演的发生、发展路线是角色行为一角色意识一角色认知

5.游戏的觉醒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是重视幼儿园环境的合理组织

6.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以免相互干扰,这是考虑各活动区之间的相容性7.教师在游戏中与幼儿用相同的游戏材料或扮演同一个角色,但不与儿童交往,这是采

取的平行游戏指导方式

8.儿童只专注于自己的活动,不管别人在做什么,也没有做出接近其他儿童的尝试的游戏是独自游戏

9.有规则游戏的核心是游戏的规则

10.陈鹤琴关于儿童游戏看法中的核心思想是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

11.皮亚杰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指出:2--7岁儿童的游戏主要是象征性游戏

12.切实实现将游戏纳入有目的的教育过程的关键是制定游戏教育计划

13.角色游戏的支柱是想象活动

14.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游戏

15.以集体共同目标为游戏中心,在游戏中相互合作并努力达到目的。有明确的分工、合作

及规则意识,有游戏的领导者,这种游戏是合作游戏

16.学前末期,由于儿童认知范围的扩大、思维能力及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游戏发展到规则性水平

17.提出“游戏是生活准备阶段儿童练习本能的一种手段”的观点是生活预备说

18.在幼儿中经常玩的操作游戏、建造游戏、创作游戏和想象游戏都属于主动性游戏

19.以发展儿童智力、启迪其智慧、丰富其感性经验的玩具属于智力玩具

20. 在小班开展角色游戏,教师一般采用平行游戏法指导

21.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游戏

22.我国学前游戏理论与实践全面向苏联学习是在下列哪一个阶段?第二阶段,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

23.20世纪50年代,游戏价值观受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比较注重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24.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提出的游戏论点被称为复演说

25.最早将游戏引进儿童情绪困扰的治疗的心理学家是安娜·弗洛伊德

26.把棒冰棍当作注射器或拿椅子当马骑等,把自己装扮成医生或布娃娃的妈妈等,这种游

戏属于象征性游戏

27.和成人游戏相比,儿童的游戏具有的三个特点是地位、主体情况、内容各有不同28.教师直接参与到儿童游戏过程中,向儿童传递一种非语言的信息,这种指导功能属于态度功能

29.当儿童专注游戏时,教师以合作者身份加入到游戏过程,仍然由儿童掌握游戏的进行,这种游戏的指导策略属于合作游戏策略

30.教师对儿童说:“娃娃家的娃娃是不是饿了?做饭了吗?”教师这种言语方式按教学方式属于建议

31.评价游戏教育作用的大小或游戏是否成功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儿童是否是游戏的主人32.以下适合3-6个月婴儿的玩具是带声响的摇铃和八音盒

33.创设儿童游戏场地的第一基本原则是确保儿童身心安全

34.为小班幼儿设置室内游戏活动区,应注意提供的材料应体积较大,同类材料数量较多35.关于幼儿园玩具的使用与自制,正确的说法是自制玩具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36.学前末期,由于儿童认知范围的扩大、思维能力及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游戏发展到规则性水平

37.保证儿童游戏权利得以实现的决定性条件是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并合理安排

38.婴儿游戏的开展要侧重于促进感知觉能力和基本动作能力的发展

39.从实践的角度来说,幼儿园游戏教育各层次计划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是周计划40.从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的组织形式上看,以下活动属于教学游戏的是幼儿按教师预先设定的规则下跳棋

41.“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己直接控制活动的过程与方式方法”,这说明儿童游戏动机是内部控制

42.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为游戏中心,有达到目标的方法,活动有严格的组织,小组里有分工,常有较明显的组织者或领导者,这种游戏是合作游戏

43.儿童在游戏中,把冰棍棒当注射器或拿椅子当汽车开;把自己假装成另外一个人,如当医生或布娃娃的妈妈等,这种游戏属于象征性游戏

44.角色扮演最基本的成分,也是最早出现的成分是角色行为

45.社会性程度最高的游戏是合作游戏

46.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是福禄培尔

47.学前儿童在5岁以后开始出现较多的合作游戏

48.游戏行为以智力类游戏和象征性游戏为主,并在智力活动中获得新的体验和自主感。这一动机属于探究性动机

49.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无独立性,这种育儿方式属于温和型

50.游戏治疗不应把视点落在孩子过去的历史和潜意识上,而应注重此时此刻的感情与经验,也就是孩子与治疗者的正向良好关系。持上述观点的治疗方法是关系性游戏治疗

51.“我们来玩过家家吧!”“这是我的,不给你玩!”,儿童在游戏中出现的类似言语属于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52.游戏中儿童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存在为条件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当“医生”,就得有人当“病人”)。这种角色属于互补性角色

53.游戏本质的最基本属性的表现是指游戏的自主性

54.复演论的游戏本质观认为游戏是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

55.教学的内容在游戏中得以运用,或在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又回到教学中来解决,这是游戏与课程融合的交叉型

56.游戏性体验可以分为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胜任感、成就感体验以及幽默感和驱力愉快

57.我国的游戏理论研究,长期受到前苏联的影响,也坚持认为这样的观点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

58.从材料角度区分,能判断儿童是否正在游戏的一个指标是有无玩具

59.以下适合3—6个月的婴儿的玩具是带声响的摇铃或八音盒

60.发展幼儿角色游戏的基础是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61.“成熟说”的代表人物是拜敦代克

62.“儿童的游戏是目的在自身的活动”,这说明儿童游戏动机是直接动机

63.最早的游戏理论是经典的游戏理论

64.选择玩具的最基本标准是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65.构成游戏的核心是游戏内容

66.将儿童的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这是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

67.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以教师的身份直接进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的方法是垂直介入法

68.室内游戏区图书区的设置应注意的问题是要避免干扰,与其他区隔离

69.布置活动区时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这是考虑各活动区之间的界限性

70.儿童只需观看、聆听或欣赏,而不需进行体力活动,如看图书、听故事等,这属于被动性游戏

71.皮亚杰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指出:0--2岁儿童的游戏是练习性游戏

72. 婴儿的游戏种类中,不常开展的是.角色游戏

73.保证有规则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是规则

74.人类在脑力和体力劳动中会感到疲劳,为了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就需要游戏,这是松弛说

75.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也是幼儿阶段最常见的游戏,这种游戏是象征性游戏

76.保证儿童游戏权利得以实现的决定性条件是游戏教育实施计划的制定

77.下列几组游戏中,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78.儿童操作各种结构材料,来构造物体的游戏称为结构游戏

79用一些滑稽人物或动物的造型,供儿童消遣游戏的玩具称为娱乐玩具

80.在角色游戏的指导上,主要采用平行游戏或合作游戏的方式指导的班级是中班

二、识记概念:

1.智力游戏玩具:是指在发展儿童智力、启迪其智慧、丰富其感性经验的玩具。

2.结构游戏:是指儿童操作各种结构材料,来构造物体的一种游戏。

3.目的性游戏:也称自选游戏或本体性游戏,游戏注重让儿童自选、自由的开展游戏活动,充分发挥游戏的自主性特点,激发儿童的内在活动动机,产生积极体验,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促进其身心得到发展,实现游戏本身的发展价值。

4.垂直介入法:是指在幼儿游戏中如果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出现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则以教师的身份直接进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

5.游戏环境:是指为儿童游戏活动所提供的条件,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6.互补性角色:是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存在为条件的角色扮演。

7.非语言的指导方法:是指教师利用自己的表情、眼神、手势、动作、身体运动的方向等非语言的手段,来支持和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学习。

8.表演游戏:是儿童根据故事或童话中的情节扮演某一个角色,再现文化作品的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

9.情景讲述法:教师将游戏中观察到典型事例,以情景描述的形式提出来,供幼儿讨论,以便帮助幼儿将游戏中的错误经验及违反常规的行为纠正过来。

10.游戏的觉醒理论:是由伯莱因提出,由埃利斯等人发展,觉醒理论试图通过解释环境刺激和个体行为的关系,来解释游戏的神经生理机制。

11.游戏的心理环境:指幼儿游戏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及心理气氛,包括师幼关系以及儿童与

儿童之间的同伴关系,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等。

12.主题游戏玩具:是供幼儿玩各类角色游戏的玩具,也称角色游戏玩具。

13.平行式介入法: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的或不同材料和情节的游戏,目的在

于引导儿童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

14.自主性游戏:指在一定条件下,幼儿对于自己的游戏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所开

展的游戏。

15、游戏的生态学理论:即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游戏设施如何影响儿童的行为上,他们认为游

戏材料、活动类型都会影响儿童注意的广度、相互交往及谈话的数量和形式。

16、游戏的物质环境:指幼儿开展游戏时的各种人工或非人工的游戏空间和场地、游戏材料、

游戏时间等。

17、娱乐玩具:是一些滑稽人物或动物的造型,供儿童消遣游戏的玩具。

18、联合游戏:儿童以自己的兴趣为中心,但有较大的兴趣与其他儿童一起玩,并同处于一

个集体之中开展游戏,时常发生许多交往的行为,但没有建立共同目标,做自己愿做的事。

19、象征性游戏:儿童把一种物品当做另一种物品来使用,把自己假装成另一个人,即“以

物代物”、“以人代人”来开展的游戏。

20、元交际:是一种抽象水平的交际,它以否定和解释为基本框架,依赖于交际双方的关系

和对于所传递的信号的辨识和理解

三、问题理解

1、简述游戏的本质特征

答:(1)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具有愉悦性;(2)游戏是一种自发地行为,具有主动性;

(3)游戏是一种假装的行为,具有虚构性;(4)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行为,具有有序性。

2、民间儿童游戏有什么特点

答:(1)游戏过程具有趣味性;(2)游戏开展具有随机性;玩具操作具有简便性。

3、教师用语言指导幼儿游戏一般有哪几种类型

答:(1)询问式语言;(2)建议式语言;(3)澄清式语言;(4)鼓励式语言;

(5)邀请式语言;(6)角色式语言;(4)指令式语言;(答对5个得5分)

4、创设幼儿园游戏环境有何要求

答:(1)具有安全性;(2)具有丰富的刺激性;(3)具有可参与性;

5、为幼儿选择玩具材料要遵循哪些原则

答:(1)具有教育性;(2)具有可操作性;(3)符合安全卫生要求;(4)经济实惠;

(5)符合儿童年龄特点。

6、为什么说游戏是儿童的需要

答:(1)儿童身体的生长需要游戏(2)儿童认知的发展需要游戏(3)游戏是儿社会交往活动的需要

7、简述自主性游戏的特征

答:(1)游戏计划的生成性(2)游戏环境的多样性(3)教师角色的多重性(4)游戏机会的均等性

8、观察幼儿游戏有哪些方法

答:(1)扫描法(2)定点法(3)追踪法(4)综合图示法(5)线索提示法

9、玩具在儿童游戏中有何作用

答:(1)激发儿童游戏的动机(2)支撑游戏开展,促进游戏水平的提高(3)为儿童提供练习能力的机会

10、幼儿角色游戏的结构有何特征

答:(1)角色扮演的多样性(2)游戏中物品的假象性(3)游戏动作和情境的概括性(4)游戏规则的内隐性(5)游戏主题的社会性

11.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是什么

答:是发展智力和丰富知识的重要手段;

是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表现、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可以培养幼儿的目的性、坚持性和互相合作的良好品德。?

12、好玩具的一般标准是什么?

答:具有教育性;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符合艺术要求;

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经济实用并具有多样化和新颖性。

13、如何运用间接的语言方式影响儿童的游戏

答:(1)建议; (2)评论;( 3)描述;(4)询问;(5)重述;(6)提问。:

14、简述室内游戏活动区设置的基本要求。

答:根据各类游戏活动的教育功能与特点设置活动区;游戏活动区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和渐进发展性;游戏活动设置应巧用空间,因地制宜;赋予环境一定的自治因素;整个室内游戏环境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实现整体优化,发挥整体效应。

15、简述在游戏教育实施过程中如何贯彻主体性的原则。

答: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水平;确保游戏的安全性;保证游戏的趣味性;充分尊重幼儿的积极主动性;保证幼儿游戏的活动性;注意游戏的发展性。

16.简述对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现场指导进行评价的主要内容。

答:(1)引导游戏的进程;(2)教师自身与幼儿的相互作用;(3)教师指导的对象和范围;(4)探索和运用多样化的指导方法;(5)激励式指导方式或类型;(6)游戏常规的建立。

17、简述教师现场指导应把握的基本要领。

答: (1)确定指导的必要性 (2)确定指导的时机 (3)掌握好指导对象的范围

(4)把握好互相的节奏

18、简述结构游戏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构成。

答:(1)基本特点:与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紧密相关;是以建筑与构成为基本活动的及物

活动。(2)基本构成:对结构材料的选择;对最后建构物的假想;最后建构物的建构。

19、简要介绍影响儿童游戏的各种社会因素。

答:(1)家庭因素(2)儿童伙伴因素;(3)大众媒体因素;(4)教育的课程方案因素。

20、简述学前儿童游戏教育作用评价的一般指标。

答:(1)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作游戏,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快、发挥了创造性;

(2)儿童作游戏很认真,能克服困难,遵守游戏的规则,游戏有较强的组织性和独立性;(3)会正确的创造性的使用玩具并爱护玩具;

四、分析运用:

1.论述在对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应做好哪些环境与条件的准备?

答: 1)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拓展角色游戏的内容来源;

2)提供合适的场所、设施及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创造游戏的物质环境;

3)提供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保证幼儿角色游戏的深入开展。

2.试分析游戏的智力发展价值。

答:(1)游戏扩展和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增长儿童的认识

(2)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3)游戏促进儿童想像力的发展;

(4)游戏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5)游戏提供了儿童智力活动的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

3.结合所学内容,探讨教师如何准确地选用游戏的指导策略

答: 1)以观察为依据,确定指导的必要性;

2)让儿童体验自主,避免不必要的指导;

3)确定指导的时机;

4)把握好指导对象的范围;

5)把握好互动的节奏。

4.试述游戏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社会化、情感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答: 1)游戏促进儿童身体的发展;

2)游戏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3)游戏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4)游戏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5)游戏促进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5、试论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的关系

答:(1)儿童游戏与语言的发展相互促进:游戏促进语言的发展,儿童在语言游戏中把语言

当做游戏的对象,在相互接触中,产生了交流的迫切要求,游戏活动激发了儿童使用和练习自我中心言语,游戏给儿童提供了练习语言的机会;语言能促进儿童的游戏开展,儿童在一些游戏用语言改变物体性质、替代动作、描述情景、改变人的身份等,使游戏能在想象中顺利开展。儿童在游戏中相互接触、积极交流,使语言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2)游戏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游戏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动力,它保证着儿童智力的发展。儿童通过游戏及游戏的玩具材料,可获得日常生活环境中各种事物的知识,促进儿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发展。游戏中的假扮和象征有助于发展儿童的创造力,提高儿童解决问题的技能;积木游戏是培养儿童三维空间思维能力的最佳方法;游戏中对物品的假象促进了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游戏为儿童提供了重复练习的机会,儿童通过游戏获得技能,在游戏中学会了推理。操作活动为儿童提供了在分类基础上充分发展概念的机会,让儿童按照自己的速度建构范畴,积木游戏、骑车、玩沙、戏水、拼图等游戏可以培养儿童对形状、离心力、空间知觉、万有引力、大小等关系和物理概念与活动之间关系的建构,儿童在游戏中学会了多、少、相似、不一样等关系,这是儿童期分类能力复制的开始。

(3)儿童正是通过各种具体的游戏活动,发展了各种感觉器官和观察力,丰富了想象,认识各种物体的特征和用途,在摆弄操作游戏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动作与物体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和因果关系,从而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6、试论观察幼儿游戏的意义

(1)观察是了解幼儿游戏的最佳途径

(2)观察是实进行游戏有效指导的前提

(3)观察是对游戏进行正确评价的保证

(4)观察是制定下次游戏计划的依据

7、试论游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答:(1)游戏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催化剂

(2)游戏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主见学习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3)游戏促进儿童间的同伴交往

(4)游戏有利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8、举例说明幼儿园怎样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答:(1)1999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再次强调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并对游戏的指导、创设游戏条件、游戏材料的提供以及教师的作用等作了较为具体的指示。

(2)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念,充分认识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加强学习,提高教育者的教育理论思想水平和教育实践水平。

(3)幼儿园要确保游戏实施的条件,把游戏贯穿于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之中,寓教育于游

戏之中。教师要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反应,了解幼儿的游戏兴趣,开展幼儿喜欢的游戏。

五、实际操作举例:

1.冬天到了,幼儿园开展冬季锻炼。有一位大班的老师认为在扔沙包活动中可以教幼儿学会测量,于是他把幼儿带到了户外。户外的地面是由一块块方形的水泥砖铺成的。他先让幼儿扔沙包,然后问:“怎样才能知道扔得多远?”幼儿说:“可以数地上的方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呢?”在老师的不断提问和要求下,幼儿举出了可以用棍子、跨步、绳、布条等不同方法。老师很满意这样的结果,认为教学目标达到了。然而,整个过程对幼儿来说索然无味。

请分析这个活动是教学游戏吗?并以“比较远近”设计一个融合式教学活动

答:(1)这个活动的问题之所在就是将教学游戏与教学相混淆,从而降低了活动的游戏性。

(2)教学游戏是教学与游戏的有机结合,是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利用游戏的因素和形式所编制和组织的具有一定的游戏性的教学活动。

(3)游戏因素和非游戏因素相结合是教学游戏的本质特点。

(4)理解教学游戏的含义应处理好教学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教学游戏不同于完全的“工作”。它具有一些游戏因素,可以使幼儿产生一定的“游戏性体验”,因此,比一般的上课更受幼儿的欢迎,幼儿更愿意主动参与。

设计略

要求: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相符,要与儿童的年龄特点相符。

玩法和规则清晰、明确。

并能指出游戏玩的过程中的必要指导。

2、结合所学的幼儿角色游戏评价的有关理沧,试评价案例中该幼儿的游戏行为水平。

观察对象:刘睿康男 5周岁

观察记录:当老师宣布小朋友可以去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后,他跑到玩具柜那儿,伸手从台面上取下一顶军帽戴在自己的头上,并用双手握住帽檐在头上转动了几下。接着又走到放着一筐胶粒的玩具柜边,用几个两孔的胶粒拼搭成了一个“手枪”形状的物体.并插进了自己的裤子腰带间,用右手拍了拍。当他转身要离开的时候,老师问他:“你今天玩什么游戏?刚才插的那个东西是什么?”他很得意地回答老师:“枪,我玩警察。我是等察。”回答完老师的提问,就开始在场地上走来走去,眼睛还不停地扫视着。过了一会儿,他走到肯德基柜台前,不说一句话,自己拿起了“土豆泥”盒子,张开嘴假装吃了一下,又放了回去.接着又拿另一盒,做了同样的动作,这样的动作他重复做了五次,然后

离开又开始在场地上走来走去,直至游戏。结束。

答:(1)主题的确立:游戏前具有明确的游戏动机和目的,能独立确立主题,并能很快进入游戏情境;

(2)材料的运用:能选择与自己游戏主题相关的玩具,能根据游戏的重要选择游戏材料的自制玩具;

(3)角色表现形式:角色意识明确并有相应的动作,游戏中大部分行为符合“警察”这一角色;

(4)社会性水平:游戏中缺乏与同伴的交往,处于独立游戏;

(5)游戏的动作:游戏运动带有重复性;

(6)游戏常规:基本能遵守游戏的常规,行为有序。

3、案例分析题(综合所学的幼儿游戏现场指导方法的理论,试分析案例中教师所采用的指

导方法的正确与否)

某大班角色游戏区,一幼儿正在玩“开出租车”游戏。因为老是做转“方向盘”的一个动作,一会儿就有点烦了,东看西望的,没人搭理他。这时,老师走过来:“唉,出租车师傅,我要到大观园商场,请开车把我送去吧。”“好的,请坐好。”孩子来了精神。“哎,还有大的行李箱,能帮我搬上车吗?”老师提出了要求,于是孩子把“行李箱”搬到了“车”后面。上车后,老师又问:“我不知道怎么走,你知道吗?”“知道,要经过文化东路,历山路........”孩子果然像个“出租车司机”,很尽职尽责、热情服务。

答案要点

(1)教师采用的是合作游戏方式。

(2)合作游戏方式是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游戏过程,由儿童掌握游戏的进程。教师可以根据游戏情境的需要对儿童的语言和动作做出应答性的反馈,也可以偶尔

提出问题,提出建议。使游戏顺利开展。

(3)在游戏中,教师没有直接传授游戏的方法,而是以一个与游戏情境相关的“乘客”

的身份介入,引导幼儿合理地展开游戏情节,使儿童在无意识中接受指导,充分发

挥了儿童游戏的积极性,体现儿童是游戏的主人。

(4)合作游戏方式的关键在于把握介入游戏的契机。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所扮演的“角色”采取与“角色”一致的规范行为。

4、案例分析题(综合所学的幼儿游戏现场指导方法的理论,试分析案例中教师所采用的指

导方法的正确与否)

某小班教师让幼儿做头饰,做好了以后可以戴在头上玩。班上年龄最小的小女孩,按照

要求做好头饰后,戴在头上,发现头饰太大了,一下子滑到了脖子上。这是,她看着别的小朋友已戴好头饰玩起来了,显得很着急。她看着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但老师没过去,只是远远地笑着点点头。老师的行为使小女孩明白,老师不会过来帮她做,希望她自己解决。小女孩低下头继续摆弄,她尝试着各种办法使头饰适合自己,摆弄了许久,还是没有解决问题,笑脸憋的通红。她求助般地看着老师,这时老师在远处用手做了一个“折叠”的动作,小女孩马上明白了,她把头饰的带子折叠了一小段,弄短了,高兴地把它带到了头上。老师朝她笑笑点了点头。

答案要点:

(1)教师采用的是非语言的指导方法

(2)非语言的指导方法是指教师利用自己的表情、眼神、手势、动作、身体运动的方向等非语言的手段,来支持和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学习。

(3)在游戏中,教师没有直接传授“如何折叠”的方法,没有说一句话,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通过“微笑”的表情和“点头”、做“折叠”的动作,鼓励、暗示孩子,使儿童接受指导,很好地帮助幼儿解决了问题,使孩子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充分发挥了儿童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体现了儿童是游戏的主人。

(4)可见,“教”不一定要用“说”的办法。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在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需要,把握介入游戏的契机,灵活地采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方法进行指导。

2020年自考《学前游戏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

2020年自考《学前游戏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两人三足、猫捉老鼠等游戏属于 A.练习性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2.席勒的游戏理论是 A.剩余精力说√ B.生活准备说 C.复演说 D.松弛说 3.能够运用积木、拼图、乐高来进行搭建积木、玩拼图、插乐高等游戏的年龄段是 A. 1~2岁 B. 3岁 C.2~3岁√ D.4~5岁 4.幼儿的建构活动只能在数量有限的材料之间进行排列组合,属于无意识构造活动的阶段是 A.建构游戏的萌芽阶段 B.无意建构阶段√

C.想象建构阶段 D.自由建构阶段 5.儿童概念学习的主要途径是 A.概念同化 B.概念形成 C.成人传递√ D.个体内化 6.下列有关“游戏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弗洛伊德等人研究发现,游戏性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具有非常显著的稳定性 B.游戏性强的儿童虽然具有幽默感、富于想象,但不愿意与他人合作 C.游戏性与积极主动性、灵活性、创造性等多种个性特征之间存在负相关 D.主体性是游戏性的核心要素√ 7.在一天之中,幼儿室内自由游戏活动的时间累积不应低于 A.2小时 B.30分钟 C.1小时√ D. 20分钟 8.橡皮泥及其他的模型材料是“创造、观察和思考变化的最理想的媒介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

A.戈德哈伯√ B.刘焱 C.弗洛伊德 D.维果茨基 9.幼儿园室内阅读区的设置应注意 A.所需空间较大,应安置在远离通道的位置 B.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且不能靠近水源,设置时应远离美工区 C.可设置在“娃娃家"附近 D.应当营造舒适安静的氛围,成为活动室最吸引人的地方√ 10.关于玩沙玩水区的设置,正确的表述是 A.设置玩沙玩水区的目的是发展和练习幼儿基本动作,发挥做中学、玩中学的作用 B.因为要经常安排幼儿做游戏,所以沙池上部不应当有覆盖物 C.建设沙地时,应选择沙粒相同、质地松软的沙子,以免划伤幼儿 D.幼儿园的玩水区通常以戏水池为主,尤其在夏季利用率最高√ 11.根据幼儿的游戏动作进行分类,“丢手绢"属于户外集体游戏中的 A.赛跑游戏 B.追逐游戏√ C.躲藏游戏

学前游戏论综合练习十套题目(带问题详解)

学前游戏论试题库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 ) A.科学教育活动B.日常生活活动C.游戏D.上课 2.我国学前游戏理论与实践全面向联学习是在下列哪一个阶段?( ) A.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建国初期 B.第二阶段,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 C.第三阶段,“十年浩劫”时期D.第四阶段,“十年浩劫”后至今 3. 按儿童的认知发展来分类,游戏可分为() A. 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 B. 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C. 运动性游戏、智力性游戏、装扮性游戏、操作性游戏 D. 探索游戏、创造性游戏、模仿性游戏、渲泄性游戏 4.儿童在亲子游戏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往往比在独自游戏和伙伴游戏中所获得的更丰富、更有益于认知发展,这种现象主要表明亲子游戏具有( ) A.情感性B.象征性C.开放性D.发展性 5.“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 A.霍尔 B.皮亚杰 C.夸美纽斯 D.康德 6.学前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是( ) 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 7.一个孩子在他的认知图式中没有羊的概念,在第一次看到羊以后,他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羊的概念,这一现象属于() A.冲突 B.顺应 C.同化 D.平衡 8. 游戏的概念逐渐由抽象到具体、思辩到实用的演变,主要是由于游戏的 ( )A.非自觉性理解B.社会性本质观的建立C.生物性本质观的建立D. 生物—社会性理解 9.象征性游戏是儿童的典型游戏,象征性在下列哪一个时期成为游戏的基本特

征?( )A.感知运动期B.前运算期C.具体运算期D.形式运算期 10.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游戏的教育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是()A.蒙台梭利 B.福禄培尔 C.皮亚杰 D.夸美纽斯 11.“我们来玩过家家吧!”“这是我的,不给你玩!”,儿童在游戏中出现 的类似言语属于( )A.游戏性语言B.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D.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12.游戏本质的最基本属性的表现是指游戏的( ) A.生物性B.社会性C.自主性D.工具性 13. 亲子游戏的基本特点包括情感性和( ) A. 教育性 B. 发展性 C. 长期性 D. 随机性 14.一般而言,混合班幼儿有更多的积极交往行为,且平行游戏和小组游戏比同龄班幼儿()A.显著增多 B.显著减少 C.差不多 D.完全相同 15.最早的游戏理论是在下列哪一种思想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 ) A.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思想 C.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D.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 16.在象征性游戏和智力类游戏中,主导性动机是( ) A.活动性动机B.探究性动机C.成就性动机D.亲合性动机 17. 坚持游戏的本质观是前联游戏理论研究的典型特征。()A.生物性 B. 社会性 C. 主体性 D. 自主性 18.心理学对儿童游戏价值的研究,侧重了游戏对( ) A.儿童思维集中发展的作用B.儿童情感发展的作用 C.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D.儿童身体发展的作用 19.研究证明,影响儿童游戏社会性品质的因素是( )

学前游戏论复习最全(多个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 1.情景转变:是使儿童的行为脱离它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及动作脱离生活背景。(摘自PPT) 2.非专门化玩具:指游戏功能相对不确定,结构性程度相对较低,游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想象自由使用它们的玩具。例如建构性玩具。(摘自《学前游戏论》) 3.专门化玩具:指功能确定,而且玩具本身包含一定的玩法或游戏规则,结构性程度较高的玩具。例如表征性玩具、教育性玩具、运动性玩具等。(摘自《学前游戏论》) 4.游戏性体验:儿童作为游戏的主体,在游戏中总会产生对于这种活动的主观感受或内部的心理体验,它影响着儿童对于游戏的态度和评价,这种在游戏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就是游戏性体验。(摘自网络) 5.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即幼儿扮演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 6.象征性游戏:是一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各种游戏形式。(摘自《学前游戏论》) 7.结构游戏:也成建构游戏,指儿童运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泥、沙、雪等来构建物体的游戏。 8.感觉运动游戏:亦称练习性游戏或机能性游戏,是发生在感知运动阶段,由简单、重复的动作组成,使感觉和运动器官在运动中获得快感的游戏。(摘自《学前游戏论》) 9.规则游戏:指两个以上的游戏者在一起,按照预先规定进行的、具有竞争性质的游戏。(摘自《学前游戏论》) 10.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明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地初步训练。 11.游戏场地的空间密度: 包括游戏人口密度和游戏材料密度两部分。它表现为儿童活动空间的大小,并且影响到儿童所能获得的游戏材料(玩具)的数量,也最终影响到儿童的具体游戏行为及儿童之间的关系。 12.学前游戏评价: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观,对教育过程中的游戏活动的效果以及游戏的质量和发展水平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过程。 13.教育游戏化:指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从而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 14.游戏教育化:指用教育目标来关注游戏,以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来分类组织游戏活动,以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加强对游戏的引导,使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能够迎合教育的方向。 15.游戏常规:是指在学前班集体中开展活动时,对儿童不适宜行为和适宜行为的禁止和允许的经常性规定。 16.亲子游戏:指家庭内成人(父母等)与儿童之间发生的游戏,既是儿童游戏的一种形式,也是亲子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

新年大学0243《学前游戏论》作业参考答案

1、下面哪项不是教师参与学前儿童的进行指导的职能() . 密切师生关系的情感职能 .更好的维持秩序的职能 .支持儿童游戏的态度职能 .促进儿童的发展的教育职能 2、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与发展起来的功能特性,包括创造性,独立性与().连贯性 .积极性 .整体性 .主动性 3、游戏观察的重点是幼儿之间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是()。 .婴儿班 .小班

. 中班 .大班 4、为大班儿童选择的玩具,正确的说法是()。 .应以成型的形象玩具为主 .应多提供发展感觉运动的玩具 .玩具的种类应该多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可以少一些.玩具的种类可以少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一定要充足5、游戏觉醒理论的学说基础是( ) .感觉运动游戏 .象征性游戏 .结构游戏 .规则游戏 6、下棋、打牌、拔河这些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是一种( )

. 外驱力学说 .内驱力学说 .活动学说 .情绪学说 7、精神分析学派把儿童游戏看成是( ) .儿童自由、自发的活动 .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或补偿.对未来生活需要的活动的准备 .种族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 8、下列不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数学游戏

. 表演游戏 9、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不包括() . 玩具及材料 .场地 .游戏时间 .健康和情绪 10、保证有规则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是().任务 .玩法 .结果 .规则 11、教师指导幼儿游戏常用的策略是().平行游戏策略

. 合作游戏策略 .领导游戏策略 .指导游戏策略 12、下列玩具中,侧重于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玩具是( ) .拼图、拼板、镶嵌板、魔方、棋类玩具 .积木、积塑、橡皮泥、沙、雪 .秋千、木马、平衡木、皮球、跳绳 .口琴、铃鼓、铃铛、不倒翁、笛子 13、关于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 ) .都是现代学前教育实践的两种重要手段,两者有密切的联系.游戏的功能可以由教学来替代 .教学的功能可以由游戏来替代 .游戏与教学相互独立,没有任何联系

自学考试00399《学前游戏论》历年真题全套试题

自考00399《学前游戏论》历年真题集电子书

目录 1. 目录 (3) 2. 历年真题 (4) 2.1 0399学前游戏论200710[福建] (4) 2.2 0399学前游戏论200810[福建] (7) 2.3 0399学前游戏论200910 (10) 2.4 0399学前游戏论200910[福建] (14) 2.5 0399学前游戏论201004 (16) 2.6 0399学前游戏论201010[福建] (20) 2.7 0399学前游戏论201110 (22) 3. 相关课程 (23)

1. 目录 历年真题() 0399学前游戏论200710[福建]() 0399学前游戏论200810[福建]() 0399学前游戏论200910() 0399学前游戏论200910[福建]() 0399学前游戏论201004() 0399学前游戏论201010[福建]() 0399学前游戏论201110()

相关课程() 2. 历年真题 2.1 0399学前游戏论200710[福建] 学前游戏论试卷 课程代码039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松弛说”的代表人物是【】 A. 拜敦代克 B.格罗斯 C.霍尔 D.拉扎鲁斯 2.幼儿在游戏中往往不按物体的社会意义来使用材料,这是游戏动作的【】 A.非常规性 B.重复性 C.灵活性 D.随意性 3.将儿童游戏分为探索游戏、创造性游戏、消遣性游戏、模仿游戏和宣泄游戏,这是【】 A.儿童游戏的体验形式分类 B.儿童游戏的活动动机分类 C.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D.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 4.4岁以后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发展达到【】 A.独自游戏的阶段 B.平行游戏的阶段 C.联合游戏的阶段 D.合作游戏的阶段 5.游戏场地的空间密度包括游戏的【】 A.人口密度和场地密度 B.人口密度和材料密度 C.室内场地密度和室外场地密度 D.场地密度和材料密度 6.划分活动区时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的将一个活动区的内容延伸至另一个活动区的需要,这是考虑【】 A.各活动区之间的独立性 B.各活动区之间的相容性 C.各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 D.各活动区之间的界限性 7.3—4岁的幼儿,主要选择【】 A.感官玩具 B.体育玩具 C.结构玩具 D.形象玩具 8.教师指导幼儿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适合采用的策略是【】 A.平行游戏策略 B.合作游戏策略 C.领导游戏策略 D.指导游戏策略 9. 下面哪一种不属于幼儿的创造性游戏【】 A.表演游戏 B.智力游戏 C.结构游戏 D.角色游戏 10.亲子游戏的特点之一是【】 A.教育性 B.情感性 C.交往性 D.交互性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游戏的宣泄说

学前游戏论复习

学前游戏论复习(多个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 1.情景转变:是使儿童的行为脱离它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及动作脱离生活背景。(摘自PPT) 2.非专门化玩具:指游戏功能相对不确定,结构性程度相对较低,游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想象自由使用它们的玩具。例如建构性玩具。(摘自《学前游戏论》) 3.专门化玩具:指功能确定,而且玩具本身包含一定的玩法或游戏规则,结构性程度较高的玩具。例如表征性玩具、教育性玩具、运动性玩具等。(摘自《学前游戏论》) 4.游戏性体验:儿童作为游戏的主体,在游戏中总会产生对于这种活动的主观感受或内部的心理体验,它影响着儿童对于游戏的态度和评价,这种在游戏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就是游戏性体验。(摘自网络) 5.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即幼儿扮演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 6.象征性游戏:是一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各种游戏形式。(摘自《学前游戏论》) 7.结构游戏:也成建构游戏,指儿童运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泥、沙、雪等来构建物体的游戏。 8.感觉运动游戏:亦称练习性游戏或机能性游戏,是发生在感知运动阶段,由简单、重复的动作组成,使感觉和运动器官在运动中获得快感的游戏。(摘自《学前游戏论》) 9.规则游戏:指两个以上的游戏者在一起,按照预先规定进行的、具有竞争性质的游戏。(摘自《学前游戏论》) 10.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明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地初步训练。 11.游戏场地的空间密度: 包括游戏人口密度和游戏材料密度两部分。它表现为儿童活动空间的大小,并且影响到儿童所能获得的游戏材料(玩具)的数量,也最终影响到儿童的具体游戏行为及儿童之间的关系。 12.学前游戏评价: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观,对教育过程中的游戏活动的效果以及游戏的质量和发展水平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过程。 13.教育游戏化:指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从而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 14.游戏教育化:指用教育目标来关注游戏,以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来分类组织游戏活动,以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加强对游戏的引导,使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能够迎合教育的方向。 15.游戏常规: 是指在学前班集体中开展活动时,对儿童不适宜行为和适宜行为的禁止和允许的经常性规定。 16.亲子游戏:指家庭内成人(父母等)与儿童之间发生的游戏,既是儿童游戏的一种形式,也是亲子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对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 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 3、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2.简述游戏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作用。(课件) 1.游戏扩展和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增长儿童的知识;

学前游戏论历年考试题之选择题集(附答案)

历年考试题之选择题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亲子游戏的显著特点是( ) A. 规则性 B.开放性 C.情感性 D.目的性 2. 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为游戏中心,有达到目标的方法,活动有严格的组织,小组里有分工,常有 较明显 的组织者或领导者,这种游戏是( ) A. 单独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3. 按儿童的认知发展来分类,游戏可分为( ) A. 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 B. 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C. 运动性游戏、智力性游戏、装扮性游戏、操作性游戏 D. 探索游戏、创造性游戏、模仿性游戏、渲泄性游戏 4. 儿童在游戏中,把冰棍棒当注射器或拿椅子当汽车开;把自己假装成另外一个人,如当医生或 布娃娃 的妈妈等,这种游戏属于( ) A. 感觉运动游戏 C.结构游戏 5. “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 ) A. 霍尔 B.皮亚杰 然后根据儿童的表现加以解释,从而帮助儿童妥善解 决情 ) B. 非指导性游戏治疗 C. 分析性游戏治疗 7. 一个孩子在他的认知图式中没有羊的概念,在第一次看到羊以后,他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羊的概念,这一现象属于( ) A. 冲突 B.顺应 C.同化 D.平衡 8. “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的提出者是( ) A. 维果茨基 B.皮亚杰 C.夸美纽斯 D.席勒 9. 游戏觉醒理论建立在下列哪一学说的基础上?( ) A. 内驱力学说 B.外驱力学说 C.活动学说 D.情绪学说 10. 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游戏的教育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是 () A. 蒙台梭利 B.福禄培尔 C.皮亚杰 D.夸美纽斯 11. 游戏中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方向盘) 志 他所模仿的对象,此时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属于( ) A.机能性角色 B.互补性角色 C.想象的角色 D.虚幻性角色 12. “医生,我的孩子生病了,请您给看看” ,儿童在游戏中出现的类似言语属于( ) A.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B.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 D.互补性语言 13. 从性质上看,影响儿童游戏的环境因素可以分成( ) A.物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B.物理因素和主观因素 B.象征性游戏 D.规则游戏 C.夸美纽斯 D.康德 6.用游戏和玩具来鼓励儿童表达幻想、焦 虑、 感上的问题,这种游戏治疗方法称为( 错选、 ,来标 D.发泄性游戏治疗

学前游戏论

[0243]《学前游戏论》2017年秋季作业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哪项不是教师参与学前儿童的进行指导的职能;2、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3、游戏观察的重点是幼儿之间相互交往、合作、分享;4、在幼儿园的3、4岁的孩子身上,常常看到这种形;5、为大班儿童选择的玩具,正确的说法是(A);A.玩具的种类应该多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可 [0243]《学前游戏论》2017年秋季作业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项不是教师参与学前儿童的进行指导的职能(D )A. 支持儿童游戏的态度职能B. 密切师生关系的情感职能 C. 促进儿童的发展的教育职能 D. 更好的维持秩序的职能 2、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与发展起来的功能特性,包括创造性,独立性与(C)A. 整体性 B. 连贯性 C. 主动性D. 积极性 3、游戏观察的重点是幼儿之间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是(D )。 A. 婴儿班 B. 小班 C. 中班 D. 大班 4、在幼儿园的3、4岁的孩子身上,常常看到这种形式的游戏:一个孩子在切菜,其他孩子看到后马上过来切菜;一个孩子把菜放到玩具动物嘴里,马上有孩子会跟着这么做,他们互相模仿,但彼此没有交流,说明这时儿童游戏发展到( D )。A. 独自游戏阶段B. 合作游戏阶段C. 联合游戏阶段D. 平行游戏阶段 5、为大班儿童选择的玩具,正确的说法是(A)。

A. 玩具的种类应该多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可以少一些 B. 玩具的种类可以少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一定要充足 C. 应以成型的形象玩具为主 D. 应多提供发展感觉运动的玩具 6、游戏觉醒理论的学说基础是( B) A. 感觉运动游戏B. 象征性游戏C. 结构游戏D. 规则游戏 7、精神分析学派把儿童游戏看成是( B ) A. 儿童自由、自发的活动 B. 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或补偿 C. 对未来生活需要的活动的准备 D. 种族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 8、下列不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C )A. 角色游戏B. 结构游戏C. 数学游戏D. 表演游戏 9、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不包括(D )A. 玩具及材料B. 场地C.游戏时间D. 健康和情绪 10、保证有规则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是(D )A. 任务B. 玩法C. 结果 D. 规则 11、教师指导幼儿游戏常用的策略是(B )A. 平行游戏策略B. 合作游戏策略C. 领导游戏策略 D. 指导游戏策略 12、下列玩具中,侧重于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玩具是( A ) A. 拼图、拼板、镶嵌板、魔方、棋类玩具 B. 积木、积塑、橡皮泥、沙、雪 C. 秋千、木马、平衡木、皮球、跳绳 D. 口琴、铃鼓、铃铛、不倒翁、笛子

2016年秋季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243《学前游戏论》课程作业答案资料

学前游戏论作业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哪项不是教师参与学前儿童的进行指导的职能() D.更好的维持秩序的职能 2、游戏观察的重点是幼儿之间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是()。 D.大班 3、在幼儿园的3、4岁的孩子身上,常常看到这种形式的游戏:一个 孩子在切菜,其他孩子看到后马上过来切菜;一个孩子把菜放到玩具动物嘴里,马上有孩子会跟着这么做,他们互相模仿,但彼此没有交流,说明这时儿童游戏发展到( )。 D.平行游戏阶段 4、游戏觉醒理论的学说基础是( ) B.象征性游戏 5、下棋、打牌、拔河这些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是一种( ) D.情绪学说 6、精神分析学派把儿童游戏看成是( ) B.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或补偿 7、下列不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C.数学游戏 8、拼图、拼板、魔方、棋类玩具、纸牌等属于( ) B.智力玩具 9、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不包括() D.健康和情绪 10、保证有规则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是() D.规则 11、下列玩具中,侧重于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玩具是( ) A.拼图、拼板、镶嵌板、魔方、棋类玩具 12、关于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 ) A.都是现代学前教育实践的两种重要手段,两者有密切的联系

13、选择玩具最基本的标准是() B.安全、卫生 14、儿童与其他孩子操作基本相同的玩具,玩着大致相同内容,且同一个空间里进行,但相互之间不作交往的游戏形式是()。 C.平行游戏 15、在游戏中,幼儿拿勺子假装给布娃娃喂药、奶喝,这种游戏行为 属于()游戏。 B.象征性 16、福禄贝尔认为能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是() C.恩物 17、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进步教育活动的代表,其经验主义的教育 哲学观,为教育上对儿童游戏的运用指出了方向。他是() B.杜威 18、为幼儿园设计的活动是() A.玩恩物及进行作业 19、游戏的元交际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C.贝特森 20、下面属于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是() A. 弗洛伊德的游戏动机说 21、关于国外儿童游戏的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心理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22、提出游戏的“剩余精力说”的是() B.斯宾塞 23、使用“娃娃游戏”作为游戏治疗技术的理论流派是() B.精神分析理论 24、以下游戏理论中,不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有() B.游戏的元交际说 25、现代学前教育理论认为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形式是() B.游戏

西南大学0243 《学前游戏论》第一次作业答案

请同学们将试卷所有题目做答完毕再提交,否则零分处理! 一、名词解释 1、角色游戏 2、"剩余精力”说 3、游戏主题 4、自我导向 答: 角色游戏:是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借助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其生活环境、生活体验和生活感受的游戏 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是席勒与斯宾塞。主要观点是:生物都有维持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儿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而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 游戏主题:是教师按照某一种逻辑,将相关的内容整合进去,在一段时间内围绕着某一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自我导向:指一个人的行动总是他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结果,意味着儿童本人决定自己本人的活动,并且计划并实现自己的活动。 48、内在动机产生于本人或活动本身参与活动的动机或内驱力,其报偿产生于所从事的活动本身 二、简答题 1、简述弗洛伊德游戏思想的唯乐原则。 2、简述学前儿童游戏规则发展的一般规律。 3、简述游戏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系。 答: 1、弗洛伊德认为整个精神机关的基本促进动力,来自没有得到满足的愿望或者没有得到平息的激动——一个释放由此而产生的未满足感(不快)的愿望,从而消解紧张,得到快乐。 2、游戏的规则是指游戏中必须遵守的某种规定。儿童在游戏中对规则的理解是循序渐进的,其游戏行为对规则的遵守程度也是逐步提高的。在儿童游戏发展过程中,游戏的规则呈逐渐明朗化的趋势。在儿童游戏发展过程中,游戏规则的这种由隐性状态向显性状态的改变,一方面反映出游戏重心的转化过程,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遵守游戏规则对儿童不断提高的要求和儿童在规则遵守上的不断自觉化。 3、游戏是一种智力活动。任何游戏在不同程度上包含着智力因素。游戏与智力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其一,智力游戏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其二,游戏中问题的解决或新颖的联想,能够改善或优化儿童的智力结构,使智力转化为一种认知策略和机制;其三,游戏过程中,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智力活动。有关研究表明,象征性游戏能提高儿童智商,促进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浙江2011年1月高等教育学前游戏论自考试题

浙江2011年1月高等教育学前游戏论自考试 题7 题 课程代码:00399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恩物”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为幼儿园里做游戏和进行作业设计的玩具和材料?( ) A.福禄培尔 B.卢梭 C.陶行知 D.陈鹤琴 2.在早期亲子游戏中,父亲往往倾向于与婴儿期孩子玩( )。 A.练习性游戏 B.规则性游戏 C.嬉戏性游戏 D.教学性游戏 3.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也是幼儿阶段最常见的游戏是( )。 A.感觉运动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4.一般以为,象征性游戏发生的标志是( )。 A.情景转变 B.以物代物 C.以人代人 D.角色认知 5.婴幼儿反复地拍击盆子里的水,绕着房子四周跑,或反复把某件东西拉过来,再推开,以体验运动过程中的快感,这类游戏属于( )。A.感觉运动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6.预示着练习性游戏在感知运动领域中发展的终结的游戏是( )。 A.平行游戏 B.联合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规则性游戏 7.不用控制和改变儿童,只提供合适的环境,让人内在的自主力量出现,然后自己作出改变,这种治疗方法称为( )。 A.关系性游戏治疗 B.非指导性游戏治疗 C.分析性游戏治疗 D.发泄性游戏治疗 8.生活预备说的代表人物是( )。 A.皮亚杰 B.格鲁斯

C.夸美纽斯 D.康德 9.荷兰生物学家拜敦代克的游戏成熟说认为,游戏是( )。 A.人恢复精力、解除疲劳的需要 B.人的剩余精力的发泄 C.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 D.个体适应环境、寻求自由和解放欲望的表现 10.游戏中儿童扮演的角色往往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常来源于故事、电视等文学作品,此时儿童扮演的角色属于( )。 A.机能性角色 B.互补性角色 C.想象的或虚幻性角色 D.再现性角色 11.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认为,游戏是( )。 A.个体认知水平的表现形式 B.儿童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或补偿 C.对原有知识技能的练习和巩固 D.具有元交际特征 12.关于儿童游戏,正确的说法是( )。 A.儿童在游戏中反映的是周围生活的翻版 B.游戏中儿童注重的是活动的最终目的 C.游戏是儿童的一种探究行为 D.游戏是儿童自主的、自愿的活动 13.游戏动作可分为探索、象征和嬉戏三种基本类型,划分的依据是( )。 A.根据游戏动作的不同性质 B.根据游戏的表情 C.根据游戏表演的情景 D.根据游戏探索的结果 14.儿童游戏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 )。 A.表情 B.动作 C.语言 D.探索 15.在一种游戏活动中,不一定出现的游戏性体验是( )。 A.兴趣性体验 B.自主感体验 C.胜任感体验 D.幽默感 16.儿童游戏所需要的第一个外部条件是( )。 A.儿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 B.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儿童自行决定 C.活动的难度与儿童的能力相匹配

学前游戏论历年自考真题

2012年1月全国卷2004年10月全国卷2005年1月全国卷2010年10月 2011年1月浙江卷2010年1月湖北卷 第一章游戏及其特征 一、名词解释 亲子游戏:父母或婴儿看护者与婴儿一起玩的游戏。P262 游戏主题: 二、简答 1、我国教育工作者一般把游戏特征归结为哪几方面?P12 2、简述游戏的外部条件特征 3、简述游戏的假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儿童游戏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相关,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所以,游戏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但儿童的游戏绝对不会局限于生活,或者照搬生活,小孩子的游戏充满了想象和创造性,他们会在自己的世界里创造自己的游戏,游戏充满了假想性和创造性。 4、简述游戏特征的三内说 纽曼的三内说:纽曼认为可以通过控制、真实性和动机这三种指标来判断一种活动是否是游戏,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和内部动机。 内部控制:游戏由儿童自己来控制。 内部真实:如,儿童游戏来源于真实生活,儿童会很认真地游戏。 内部动机:游戏动因来自于儿童从游戏中获得愉快。 5、儿童游戏与成人游戏相比,有哪些方面的不同?P17 四、案例分析 某老师在语言活动“小乌龟开店”的基础上,组织一次表演游戏。教师一一出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介绍完道具,配班老师带领全班幼儿“开火车”离开活动室去“剧场”看表演,主班老师忙着在活动室里布置场景:一家花店、一家书店、一家气球店。场地布置好了,幼儿由配班老师带领进“剧场”。主班老师提问:“谁愿意上来表演?”“哗!”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挑了五个没有举手而上次语言活动表现又不好的幼儿上来表演。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第二轮,老师请了五个“坐得好的孩子”上来表演,五个孩子表演同一个角色。老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 结合我国对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试分析该活动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活动。 参考:该活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活动。游戏的本质:游戏具有愉悦性、主动性、虚构性、有序性。在案例中的活动里,儿童缺乏主动性和愉悦性。P12 第二章游戏与儿童身心发展 三、简述 简述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P33 四、论述 幼儿园里,一群家长围在“中一班一周活动安排表”前,议论纷纷。

[0243]《学前游戏论》

2020秋季西南大学 [0243]《学前游戏论》 1、下面哪项不是教师参与学前儿童的进行指导的职能() 密切师生关系的情感职能 更好的维持秩序的职能 支持儿童游戏的态度职能 促进儿童的发展的教育职能 2、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与发展起来的功能特性,包括创造性,独立性与() 连贯性 积极性 整体性 主动性 3、游戏观察的重点是幼儿之间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是()。 婴儿班 小班 中班 大班 4、在幼儿园的3、4岁的孩子身上,常常看到这种形式的游戏:一个孩子在切菜,其他孩子看到后马上过来切菜;一个孩子把菜放到玩具动物嘴里,马上有孩子会跟着这么做,他们互相模仿,但彼此没有交流,说明这时儿童游戏发展到( )。 独自游戏阶段 合作游戏阶段 联合游戏阶段

平行游戏阶段 5、为大班儿童选择的玩具,正确的说法是()。 应以成型的形象玩具为主 应多提供发展感觉运动的玩具 玩具的种类应该多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可以少一些玩具的种类可以少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一定要充足6、游戏觉醒理论的学说基础是( ) 感觉运动游戏 象征性游戏 结构游戏 规则游戏 7、下棋、打牌、拔河这些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是一种( ) 外驱力学说 内驱力学说 活动学说 情绪学说 8、精神分析学派把儿童游戏看成是( ) 儿童自由、自发的活动 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或补偿 对未来生活需要的活动的准备 种族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

9、下列不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数学游戏 表演游戏 10、拼图、拼板、魔方、棋类玩具、纸牌等属于( ) 结构造型玩具 智力玩具 音乐玩具 体育玩具 11、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不包括( ) 玩具及材料 场地 游戏时间 健康和情绪 12、保证有规则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是( ) 任务 玩法 结果 规则 13、教师指导幼儿游戏常用的策略是( )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0243学前游戏论

0243学前游戏论 一、单项选择题 1-7ABBADAB 二、解释题 1、凡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构的活动都称之为结构游戏。结构游戏是通过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结构材料动手造型的活动,构造物体或建筑物,实现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映。 2、角色扮演即以人代人,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 3、轶事记录法是直接观察记录法中最容易使用的一种方法,不受时间或情境的限制,不需事先设计好表格,不需对所要观察的行为下定义,只要认为重要的或觉得有兴趣的幼儿行为,在观察之后都可以记录下来。 4、游戏环境即游戏的场景,和游戏的建筑,以及游戏的角色。 5、接受性游戏;指的是幼儿能玩的游戏,是对他们不影响健康,还提高智力和发育的游戏 6、成熟论认为人的发展受特定的顺序支配,这一顺序是由基因决定的,在它指导下的机能完善称为成熟。 三、问答题 1、(1)游戏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工具,幼儿可以从游戏中得到许多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以及生活上的知识技能。 (2)游戏是实施幼儿园课程的一项教学活动。教师事先备游戏课,确立明确的游戏教学目标,准备游戏材料,力图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3)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同时更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要依据一定的方法来指导幼儿游戏。 (4)游戏教学化,游戏与教学融合,将游戏作为实施幼儿园课程的教材之一,但并没有明确地表示在游戏与教学的融合上的立场。 2、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幼儿表现游戏、发展游戏的重要物质支柱,离开了游戏材料,游戏几乎难以进行。游戏材料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激发出幼儿的游戏动机和游戏构思,引起幼儿的游戏联想和游戏行动。游戏材料的本质特性和多样多变特征,能使幼儿通过游戏活动,发挥出幼儿的各种探索行为与周围生活环境之间互为推进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通过玩具和游戏材料引出探究问题 二、利用玩具和游戏材料支持探究活动的开展 三、发挥玩具和游戏材料的特性和特征,帮助幼儿建构新的经验 3、指导要点:1.增加中班幼儿造型方面的知识和训练,例如引导幼儿学会选择高低、宽窄、厚薄、长短不一的材料搭建不同的物体。2.在小班搭建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架空、覆盖、桥式和塔式等建构技能,形成里外空间的概念。例如,中班幼儿可以学习搭高楼、架大桥等。

0243学前游戏论

[0243]《学前游戏论》 第一次作业 [论述题] 请同学们将试卷所有题目做答完毕再提交,否则零分处理! 一、名词解释 1、角色游戏 2、"剩余精力”说 3、游戏主题 4、自我导向 二、简答题 1、简述弗洛伊德游戏思想的唯乐原则。 2、简述学前儿童游戏规则发展的一般规律。 3、简述游戏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系。 三、论述题 联系实际谈谈同伴对儿童游戏的影响。 四、操作题 请根据中班幼儿特点,设计一个体育游戏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其中扮演的是儿童熟悉、了解的角色;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成人、伙伴等;角色游戏强调游戏中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2、"剩余精力”说:是最早出现的游戏理论之一。认为游戏是机体的基本生存需要(吃、喝等)满足之后,仍有富余的精力的产物。 3、游戏主题:是指反映游戏内容范围的中心议题,常表现为是游戏的题目 4、自我向导:意即一个人的行动总是他想做什么和要怎么做的结果,自我向导意味着儿童本人决定自己的活动,并且计划并实现他自己的活动。 二、简答题 1、答:弗洛伊德游戏思想中的唯乐原则是儿童游戏就是为了追求快乐、宣泄不满。游戏中由于愿望的满足和痛苦的消失而获得情感上的快乐。他认为游戏的对立面不是严肃的工作,而是现实真实的东西。游戏使儿童从紧张状态和事实的约束力中解脱出来,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发泄不可接受的、常常是放肆的冲动的情景的安全岛。因此,他认为游戏并非总是和愉快的体验联系在一起,不愉快的体验也往往成为儿童游戏的主题,这是另一种唯乐原则的体现,使自己由现实被动的承受者转变为游戏中主动的执行者。 2、游戏的规则是指游戏中必须遵守的某种规定。儿童在游戏中对规则的理解是循序渐进的,其游戏行为对规则的遵守程度也是逐步提高的。在儿童游戏发展过程中,游戏的规则呈逐渐明朗化的趋势。在儿童游戏发展过程中,游戏规则的这种由隐性状态向显性状态的改变,一方面反映出游戏重心的转化过程,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遵守游戏规则对儿童不断提高的要求和儿童在规则遵守上的不断自觉化。 3、游戏是一种智力活动。任何游戏在不同程度上包含着智力因素。游戏与智力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其一,智力游戏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其二,游戏中问题的解决或新颖的联想,能够改善或优化儿童的智力结构,使智力转化为一种认知策略和机制;其三,游戏过程中,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智力活动。有关研究表明,象征性游戏能提高儿童智商,促进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三、论述题 答:这里的同伴是指儿童在游戏游戏中结成的玩伴关系。同伴关系对游戏的性质和游戏的水平会产生影响。其中有无同伴、玩伴的熟悉程度、玩伴的年龄和性别等会对儿童游戏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儿童游戏需要同伴。同伴组成了一个相互模仿和学习的环境,加上共同游戏的愉快体验,有助于强化他们过去已经掌握的各项技能,以便在更为复杂的行为水平上综合化和精细化。这里充分表明了儿童共同游戏的重要性。皮

2010年10月自考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

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游戏论试卷 (课程代码 0039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 A.席勒 B.格罗斯 C.霍尔 D.拉扎鲁斯 2.“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己直接控制活动的过程与方式方法”,这说明儿童游戏动机是 【】 A.内部动机 B.内部控制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 3.将儿童的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这是【】 A.儿童游戏的动机分类 B.儿童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C.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D.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 4.构成游戏的外壳是【】 A.游戏主题 B.游戏情节 C.游戏形式 D.游戏材料 5.幼儿游戏的物质条件是【】 A.玩具 B.场地 C.时间 D.生活 6.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以免相互干扰,这是考虑【】 A.各活动区之间的界限性 B.各活动区之间的相容性 C.各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 D.各活动区之间的渗透性 7.选择玩具的最基本标准是【】 A.具有教育性 B.符合年龄特点 C.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D.具有多样化和新颖性 8.教师指导幼儿游戏首选的策略是【】 A.平行游戏策略 B.合作游戏策略 C.领导游戏策略 D.指导游戏策略 9.有规则游戏的核心是游戏的【】 A.任务 B.玩法 C. 结果 D.规则 10.在亲子游戏中,父亲倾向于和孩子玩【】 A.教学性游戏 B.嬉戏性游戏 C.体育游戏 D.结构游戏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学前游戏论简答题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 形成性考核册简答题、论述题答案 1.幼儿园玩具使用的常规有哪些? 答:根据个人或集体游戏的需要,有计划地拿取玩具,教育幼儿不要多占或独自占有玩具,需要其他小朋友手中的玩具时,应在取得对方同意后再使用,教育幼儿不争不抢;大家都喜欢的玩具应轮流使用,要爱惜每一件玩具,做到轻拿轻放,并主动地拣起掉在地上的玩具,不丢不乱扔玩具;不把玩具放入口中,游戏后需要洗手;发现玩具损坏及时向教师报告;游戏结束后,应把全部玩具收拾得井然有序;要定期对玩具消毒、清洗、修补等。 根据玩具的功能及教育意义具体可以把玩具分为哪些类型? 答:社会性玩具,认知性玩具、活动性玩具、科学性玩具、语言表演玩具、音乐玩具、娱乐玩具、结构游戏玩具。 3.创设户外游戏场地的要求是什么? 答:第一,地质地貌多样化;第二,设备、材料多样,注重搭配;第三,合理的区域分布;第四,保持环境的自然性。 4.如何进行规则游戏的指导? 答:(1)做好游戏的准备工作 1.选编适合幼儿的规则游戏; 2.熟悉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3.准备游戏场地和所需材料。 (2)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1.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2.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规则; 3.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 4.做好游戏的结束工作。 5、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原则 答:(1)游戏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处理好规则游戏的游戏性与教育性的关系;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与教育性的关系) (2)灵活性原则(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变换游戏玩法、规则;逐步提高游戏的难度)6.影响儿童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哪些? 1.家庭,包括亲子关系、育儿态度、家庭结构,2.同伴,3.电视,4.课程方案

2009年10月浙江省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题 配答案

2009年10月浙江省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9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前苏联游戏理论研究的典型特征是坚持游戏的()。 A.生物性本质观 B.社会性本质观 C.主体性本质观 D.科学性本质观 2.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促使我们在促进和引导儿童游戏的实践中,必须以()。 A.成人指导为前提 B.把游戏作为教育手段为前提 C.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为前提 D.重视游戏的知识性为前提 3.可以判断儿童没有在游戏的表情状态是()。 A.茫然发呆 B.平和轻松 C.专注认真 D.夸张变形 4.美国心理学家比勒提出的四种游戏中,把儿童作为受众(观众、听众等),以理解为主的游戏,如听故事、看图画、欣赏卡通片等,又被称为鉴赏游戏。这种游戏是()。 A.接受游戏 B.想象游戏 C.机能游戏 D.制作游戏 5.游戏中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此时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属于()。 A.机能性角色 B.互补性角色 C.想象的角色 D.虚幻性角色 6.游戏中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为中心,有达到目标的方法,活动有严格的组织,小组里有分工,常有较明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种游戏称为()。 A.单独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7.婴儿阶段(特别是2岁前)游戏的基本特征是()。 A.社会性 B.象征性 C.规则性 D.感觉运动性 8.儿童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事物或现象的范围规定。它构成游戏的内核,这一概念被称为()。 A.游戏内容 B.游戏形式 C.游戏规则 D.游戏主题 9.现代学前教育原理告诉我们,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形式是()。 A.学习 B.自我服务性劳动 C.游戏 D.作业 10.选择玩具最基本的标准是()。 A.符合艺术要求 B.安全、卫生 C.具有新颖性 D.具有教育性 11.游戏计划制定的首要任务是()。 A.确定游戏目标 B.选择游戏内容 C.确定指导方式 D.考虑材料投放 12.在“食堂”角色游戏中,教师当食品卫生检查员,来到食堂检查卫生,指出了食堂的杂乱现象,扮演食堂服务员的儿童接受了意见,搞起了卫生。这种游戏指导方式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