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启蒙运动知识点

高二历史启蒙运动知识点

[键入文字]

高二历史启蒙运动知识点

启蒙运动知识点一、理性时代的到来

1,原因:

(1)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2)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

(3)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

2、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

3、思想主张:

(1)启蒙思想家们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2)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4、影响:

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他们以生动的文笔,通过戏剧、小说等形式,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2、思想主张:

(1)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2)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3)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1

高中历史启蒙运动教案

第七课:启蒙运动工具单 课标要求:(2)启蒙运动:①启蒙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影响;②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观点; ③人文主义精神在启蒙运动中的具体表现;④明清之际中国启蒙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 知识梳理: 1.理性时代的到来 (1)背景 ①经济:____________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政治: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 ③科学:自然科学取得了很大进展。 (2)核心:“理性”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3)理性主义的内容: A. B. C. D. (4)性质: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巧思妙记启蒙运动的内容 : 2.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人物代表作主要观点 伏尔泰《哲学通信》 《路易十四时代》 (1)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 导。(2)提倡 “________”,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 斯鸠《论法的精神》 (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________”学说。(2) 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提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思想。(2)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

误区警示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 二者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都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它崇尚理性,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 巧思妙记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学说集中宣传人权与法治的内在关系。如下图:3.启蒙运动的影响 (1)对欧洲 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②为________________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2)对世界 ①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__________的斗争。 ②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考向一频考概念——理性主义 【史料研析】 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非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 ——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问题史料反映出启蒙运动对宗教信仰的态度是什么? 解答史料反映了启蒙学者们运用________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以理性的、历史的态度审视和探讨__________问题。他们主张批判宗教对人性、自由的束缚,要求宗教宽容,实质上反映了启蒙思想家弘扬____________,推动思想解放,更彻底地摆脱思想束缚的愿望。 【史论阐释】 对启蒙运动“理性”学说的理解 (1)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强调要以人的思考和判断去观察和解决问题,其目的是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2)实际上是资产阶级要求民主、自由、平等。理性学说是对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启蒙运动的理论基础 考向二频考概念——启蒙运动 【史料研析】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1)人应该理性判断。(2)强调人的重要性,强 调“人非工具”。(3)人要________,不能妨碍他 人自由

2020年高二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二的学生还在为提高历史成绩而苦恼吗?其实历史成绩的提 高有赖于我们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二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毛泽东思想 (一)历史背景: 1、阶级基础: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实践基础:毛泽东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和实践,共同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萌芽:大革命时期(1924-1927.7) (1)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观点:分析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指出农民问题是革命中心问题。 2、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 (1)著作:《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 (2)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3、正式形成: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1)著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2)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中共七大:1945.4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4、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人民民主革命理论形成 著作: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 思想: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思想 意义:为人民政协制度和新中国成立奠定理论基础 (2)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理论: ①―社会主义改造‖思想:1953中共定―一化三改‖方针 ②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四)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1、性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共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作用: 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指导民主革命赢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高二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精心整理 高二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篇一】 一、国共的十年对峙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 ( 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最* 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农民起义 *:宋辽、宋夏战事不断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积弱-----军队战斗力弱 原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 积贫-----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 (失败原因 和。 2、强兵之法(整军)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 作用:北宋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知识要点: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1、政治: 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 2、经济发展 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 3、阶级变化: 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 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梭伦改革: 1、内容:“颁布解负令”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 三、梭伦改革的评价 1、历史意义: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里斯梯尼改革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 2、历史局限: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课标内容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 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 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 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二、商鞅变法内容: 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高二的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二的历史知识点总结 通过朗读扩大词汇量 对于那些单词,语法什么的,都不去有意记它,而换成大声朗读它,一天读它十几遍甚至几十遍,上百遍,一些单词你只要一想,嘴里马上就能发出它的音,一动手自然就把单词写出来了。当然对于一些词法、语法,朗读有一个小窍门,就是把一些经典的,具有明显语法现象的句子反复读,日子一长,你的语感能力就会大大增强,以后当你做单项填空时,就不用想它所涉及到的语法,只是在心中默念一次,然后对照一下,答案立刻就出来了。 生物学中常见英文缩写名称及作用 1.ATP:三磷酸腺苷,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的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2.ADP :二磷酸腺苷 3.AMP :一磷酸腺苷 4.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 5.DNA:脱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RNA:核糖核酸,分为mRNA、tRNA和rRNA. 高中政治7.cDNA:互补DNA 8.Clon:克隆 9.ES(EK):胚胎干细胞

10.GPT:谷丙转氨酶,能把谷氨酸上的氨基转移给丙酮酸,它在人的肝脏中含量最多,作为诊断是否患肝炎的一项指标。 11.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是英语“AIDS”中文名称。 12.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 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13.HGP:人类基因组计划14.IAA:吲哚乙酸(生长素) 15.CTK:细胞分裂素 16.NADP+ :辅酶Ⅱ 17.NADPH([H]):还原型辅酶Ⅱ 18.NAD+ :辅酶Ⅰ 19.NADH([H]):还原型辅酶Ⅰ 20.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生物学家在实验室以少量样品 制备大量DNA的生物技术,反应系统中包括微量样品基因、DNA聚合酶、引物、4 种脱氧核苷酸等。 21.PEG: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的诱导剂。 22.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参与C4 途径。 23.SARS病毒:(SARS是“非典”学名的英文缩写) 高二历史知识点整理:世界史重大战事 1.英荷战争--17世纪英荷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2.七年战争--1756~20xx年英法争夺欧洲霸权和殖民地的战争。

高二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梳理五篇精选

高二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梳理五篇精选 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高二历史知识点1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1)孙中山北上:1924年,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对内要消灭军阀势力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实现和平统一。 (2)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五卅运动的时间:1925年 性质: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反帝爱国运动_—五卅运动。领导机构:上海工商_会——统一领导三罢斗争的组织。 省港大罢工是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斗争:16个月。 (3)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二次东征的对象:叛军陈炯明;结果: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 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任主席,国民政府将所属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 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的意义: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1)北伐胜利进军 目的:为_国主义,_阀统治,统一中国。 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战果:消灭孙吴主力,革命重心转移(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2)工农运动的发展: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陈独秀、周恩来亲自指挥,取得胜利。 各地人民掀起反帝斗争,其中成果的是湖北、江西的人民收回了九江和汉口的英租界——自近代以来第一次收回权益。 高二历史知识点2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李贽离经叛道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1)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江南一带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4)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的思想主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框架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王位世袭制: 1、背景: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为奴隶制)。 2、方式: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①夏时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如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②夏商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二、分封制 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牧野之战),建立周朝,史称西周。目的:加强西周统治。 2、内容: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形成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①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其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②诸侯的权力:诸侯在他们的领地可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可对卿大夫再分封,卿大夫和士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3、作用:① 积极作用:加强了周朝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 古代 中国的政治制 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从禅让到“家天下”形成: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内容、作用 宗法制:特点、作用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 地方制度:郡县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作用或影响 ● 中央集权方面:汉,从郡国并行制到平定“七国之乱”后的“推恩令”;唐中期,地方设节度使;北宋初年,军事上,宋太祖收兵权,充实中央禁军,政治上,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经济上,地方赋税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中央掌控: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 君主专制方面:汉,重用身边侍从担任尚书令、侍中等;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元,设中书省。 ● 选官制度方面: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明:废宰相制度,设内阁 清:设南书房,军机处

高二历史必修4知识点归纳

高二历史必修4知识点归纳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 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准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 导人们准确地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 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的含义和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是人们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方*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的统一: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不存有脱离世界观的方*, 也不存有脱离方*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 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有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有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有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有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有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 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准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 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 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 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准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 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是 我们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高中历史选修1知识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一) 时间:公元前六世纪初 (二) 地域:欧洲希腊地区雅典城邦 (三) 历史背景(或原因): 1、贵族政治的实施使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尖锐,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缓和。 2、雅典的地理环境和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为梭伦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 3、工商业奴隶主崛起,贵族政治腐败使得工商业奴隶主联合平民共同反抗贵族统治,梭伦改革成为必然。 4、梭伦通过自身的努力,在雅典树立了较高的威望,成为首席执政官。 (四) 主要内容:①颁布“解负令”,释放债务奴隶,并归还其抵押的土地。②颁布遗嘱法,规定无子女者可将财产交给指定的继承人。③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照财产多少划分政治权利,并规定其相应义务。④恢复公民大会最高权力,并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⑤司法方面,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⑥颁布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法令,鼓励发展工商业,扩大下层平民就业机会,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 (五) 历史作用(或含有局限性):①改革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②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为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③但是,没有完全解决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六) 改革的性质(实质):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一次自上而下的完善奴隶制社会政治统治的改革,为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七) 成败原因分析:(成功)①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平民与贵族之间矛盾的调节有效促进了生产力的的发展。②改革措施切实可行,有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的支持。梭伦不再担任首席执政官后,其改革措施还是保留了下来。 (八) 特点:崇尚中庸,手段温和。 (九) 其他:特别注意梭伦改革调节的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是阶级矛盾。 公元前六世纪晚期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真正确立。公元前五世纪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①人民主权;②轮番而治;③崇尚法律,法律面前公民平等。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二、三知识总结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高二历史必修三《启蒙运动》教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启蒙运动》教案高二一年,强人将浮出水面,鸟人将沉入海底。高二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吃透课本;二,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三,总结自己考试技巧,形成习惯。为了帮助你的学习更上一层楼,高二频道为你准备了《高二历史必修三《启蒙运动》教案》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掌握理性的概念;记忆启蒙思想家杰出的代表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主张;了解康德继承和弘扬法国启蒙思想。 2.理解: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理解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社会契约论和人*权论。* 3.运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法国为什么是启蒙运动的中心地;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1.情景再现。 2.图片解说。 3.分析讨论。

4.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追求*的斗争精神。 2.通过对法国启蒙思想所产生影响的分析,认识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启蒙运动是宣传理性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理性主义是人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弘扬。 难点 关于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天赋人权论、社会契约论、人*权论、三权分立学说。 教学过程 新课学习 “启蒙”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 启蒙运动的爆发并不是偶然的,它为什么会爆发,当时社会具备了哪些条件呢? 展示图片18世纪的法国

一、新时代的到来 背景:1.政治: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对君主*的否定,对法国起了启示和榜样作用。 2.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自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出现,到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程度已较高,为启蒙运动的到来提供了经济基础。 3.科学:在十七八世纪,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启蒙思想家在许多方面是从新兴的自然科学中寻找理论根据和思想方法。 4.法国社会现状: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以上这一系列的因素就促成了理性时代的到来。 所谓“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它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其目的都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1.性质和主要内容 这场运动是在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的基础上,又向前深入发展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是又一次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启蒙思想家们抨击天主教会的*和迷信,反对*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号召人们用理性的力量努力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与人性

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第二分册复习资料(参照考纲) 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单元核心概念: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距今1万年前后,我国远古先民已学会栽培稻、粟,进入 农耕时代。中国是世界农业的主要起源地之一。新时期时代的考古发现,揭示出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特点。夏朝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转折。到商朝,国家形态是以商王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特别是精美的青铜器制作技术和成熟的甲骨文字,说明商王朝是当时世界上发达的文明古国之一。 第1 课中华文明的摇篮 一.原始农耕(A) 0.出现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1.概念:以栽培谷物、驯养牲畜取代采集与渔猎。 2.地位: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3.特点:南稻北粟的格局(粟类旱地作物、人工栽培的水稻分别同时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 中下游地区) 4.意义: (1)是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2)为人类提供了持续稳定的食物来源。(3)人类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 5.典型: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体现了早期的农耕聚落是一种共同生产、平均分配的血缘共同体,表明当时处在原始社会阶段。 二.中华文明的起源 1.炎黄传说(A) 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主要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反 映了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2.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A) 考古资料表明,最迟至距今5000年—4000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 雄起。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第2 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一.《礼记·礼运》中的夏朝”(A) 1.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BC21世纪) 儒家典籍《礼记·礼运》说夏朝建立之前是“大同之世”,夏朝建立之后进入了“小康之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册欧洲的启蒙运动3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册欧洲的启蒙运动3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启蒙运动的兴起;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启蒙运动的性质;霍布斯;洛克;法国的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和百科全书派;启蒙运动的影响。 二、要求学生认识 1.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造就了欧洲的启蒙运动。而启蒙运动的发展,为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2.通过分析启蒙思想家主张的形成,培养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3.通过对启蒙运动影响的分析,说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意识对物质的主观能动作用。 4.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真理必将战胜谬误。凡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事物,必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启蒙思想成为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国之本。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引导学生比较霍布斯与洛克思想的异同,伏尔泰、孟德斯鸠与卢梭思想与实践的异同,同一时期中国与欧洲反封建思想的异同,培养学生从比较中把握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2. 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和作用的讲述,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一、本课重点: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主张和启蒙运动的影响。 二、本课难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要点(板书) 第四节欧洲的启蒙运动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1.背景:17、18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 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 2.主要内容:提倡理性;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 3.性质: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4.早期的启蒙思想家: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 二、法国的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 三、启蒙运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文艺复兴产生的条件是什么?(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意大利本身的人才结构和文化遗产。)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人文主义;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17—18世纪,在人文主义者追求人性的基础上,产生了理性主义,启蒙运动也由此兴起。 讲授新课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启蒙”一词在法文中为光明、智慧之意。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臵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 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高中历史知识点汇总

中古史:重点是大一统时候的经济文化外交和民族关系 然后是几个朝代的比较,如秦和隋的共同点唐和汉的共同点 中国近代史: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发展过程政治变革和斗争以及不同的政治变革和斗争的比较反抗侵略的历程民族经济发展的历程 中国现代史:经济的发展党的各个会议文革你可以忽略掉的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 世界史: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三次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重点是法国和英国的 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苏联领导人所采取的措施和纲领是很重点的 最好能系统的做好比较和寻找其中的联系 二战比一战重要以及两次战争的比较和异同点战后的国际新形势和 因此而产生的两个国际机构是很重点的东西 现在的国际新秩序 一些国家经济的发展美国东亚和中国 中国古代政治史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 确立巩固完善强化加强顶峰 集权专制 ↓↓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维护国家统一,有积极意义加强专制,消极作用多 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从集权到专制 二、分裂与统一 1、分裂的原因 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占主导地位) 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政治腐败) 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激化矛盾) ⑷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统一的原因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 ⑴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原。(被征服) 3、评价: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整理 必修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先秦时期(指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2) 内容:周王:最高统治/ 王都镐京/ 都城王畿/ 直接驻地 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物资、武装 其他: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3)影响: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即正妻的第一个儿子;宗法制的核心、特点)。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 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 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 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 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2) 以神权强化王权(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秦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含义:(1)专制主义:决策方式,皇帝个人专制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 使权力都有独断性和随意性。(2)中央集权:地方政府没有独立性,严格服从中央命令,受 制于中央。矛盾:(1)君权与相权(2)中央与地方 (一). 背景

高二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归纳五篇

高二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归纳五篇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 高二历史知识点1 ①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唐疆域:东北至黑龙江库页岛地区,西到中亚咸海地区,东到大海,南到南海。 ②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制度先进完善 ⑴唐太宗: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唐中期后出现藩镇割据) ⑵三省六部制 演变:魏晋南北朝提出—隋发展—唐完善(太宗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萌芽,将尚书台改为尚书省,设中书省和门下省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作用: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⑶科举制: 演变:世袭制(战国以前)——按军工授爵(战国)——察举制(汉代

自下而上推举,下级向上级推选,标准为才、孝、廉;东汉后以孝廉为主)——九品中正制(三国最初按才能,后按门第,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兴起)——科举制(隋文帝建立科举制,隋炀帝创进士科;唐朝太宗设进士科和明经科,武则天创武举、殿试,玄宗用高官主考;宋朝发展,经意策论,糊名制,三级考试;明清衰落,八股取士,束缚思想,缺乏创新精神,人们成为皇帝的奴仆,阻碍社会进步;1898年戊戌变法,废除八股,改试策论;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 产生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根本) 士族地主的腐朽,庶族地主的壮大 庶族地主要求掌握国家政权 评价:明清之前(积极作用为主); 积极:打击了门阀士族,扩大了官吏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 加强了中央集权 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诗歌的繁荣 消极: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 明清以后 八股取士,是维护主义的工具,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人缺乏创新精神, 阻碍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进步,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③衰落——唐中后期出现藩镇割据 原因:A.安史之乱(直接原因)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755-763), B.节度使(唐在地方设的行政长官)权力膨胀,地方财政不再上缴中

高二历史启蒙运动练习题(附答案)

高二历史启蒙运动练习题(附答案) 第38讲启蒙运动班级姓名【考纲点击】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概念解释】两个概念:“启蒙”: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理性:指人通过自己判断、思考,运用自己的理智去认识、理解事物的能力。【课前预习】一、启蒙运动 1、背景:政治: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以及绝对君主专制政治的形成经济:到17-18世纪发展,为运动提供经济基础;的开辟;科学:兴起。启蒙思想家从新兴自然科学中寻找理论根据和思想方法。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 2、核心: 3、性质:运动 4、过程:时期人物著作主要观点兴起英国霍布斯洛克高潮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卢 梭百科全书派扩展德意志康德 5、影响:(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欧洲封建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作了思想准备。(2)推动法国爆发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3)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如美国独立战争、拉美独立运动,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4)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课堂探究】: 1、启蒙运动如何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2、试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异同。 【课堂探究】 1、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2、大型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这个国度”是指()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3、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此期间,出现了许多时代巨人,他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下面搭配错误的一项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7课 启蒙运动

第7课 启蒙运动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整个18世纪成为“理性的时代”和“批判的时代”。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思想家的思考更侧重于( ) A.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B.与上帝直接对话 C.追求政治民主和思想自由 项是文艺复兴的成果,B项是宗教改革时期新教的主张,D项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共同主张。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原则,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建立民主政治。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2.17—18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斗争深入展开,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拉开帷幕。“启蒙”的含义是( ) A.启迪人们告别愚昧迎来科学时代 B.启迪人们摆脱宗教以迎来自我时代 C.启迪人们的反封建意识并给人们带来光明 ,启蒙运动的含义是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 3.伏尔泰曾说:“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里,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这反映了伏尔泰( ) A.认为人类应当勇于打破自然规律 B.忽视自然科学所取得的成就 C.借助自然科学论证理性主义 ,自然界的运行有规律可循,那么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规律,人们只有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才能迎来光明。这实际上是借助自然科学来论证理性主义。 4.“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状态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身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上述材料出自( ) A.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B.伏尔泰《哲学通信》 C.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D.卢梭《社会契约论》

高二历史知识点

高二历史知识点.txt爱尔兰﹌一个不离婚的国家,一个一百年的约定。难过了,不要告诉别人,因为别人不在乎。★真话假话都要猜,这就是现在的社会。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作者:翔日葵的微笑已被分享2次评论(0) 复制链接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解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