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五代宋元美术(考研复习用)

中国美术史——五代宋元美术(考研复习用)
中国美术史——五代宋元美术(考研复习用)

第四编·五代宋元美术

一、填空题。

1、.宋代风俗画家中以善画婴戏而著称的是(苏汉城),其传世作品有《秋庭戏婴》等。

2、五代山水,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

3、北宋(郭熙)在其山水画论钟《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有三远”,即(高远)(深远)(平远)。

4、北宋花鸟画家较为重要的是(崔白)和(宋徽宗)。

5、宋代人物画代表成就主要有(武宗元)为代表的宗教画,(李公麟)为代表的白描人物画(梁楷)为代表的减笔人物画以及(张泽瑞)为代表的历史风俗画等。

6、山西永乐宫壁画绘于(元代)。

7、北宋初年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的山水画家是(李成)。

8、元代墨梅画家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冕)。

9、(佛宫寺释迦塔)是现存最早最大的木结构塔。

10、列举两位“尚意书风”的倡导者(苏轼)(黄庭坚)。

二、选择题。

1、元初画坛提出复古思潮的是(C)

A刘松年B马远C赵孟頫D夏圭

2、从绘画题材来看,《清明上河图》应属于(A)

A. 风俗画

B. 历史故事画

C. 山水画

D. 人物画

3、下列画家不属于宋代文人画的画家有(D)。

A米芾B文同C苏轼D崔白

4、宋代画家范宽被誉为宋画第一,代表作品有(A)。

A《溪山行旅图》B《富春山居图》C《鱼庄秋霁图》D《柳鸭芦雁图》

5、.宋代文人画的重要推动者,也是文人画理论的重要阐述者是(A)。

A.苏轼

B.王维

C.米芾

D.米有仁

三、判断题。

1、北宋画家黄筌和徐熙其作品风格迥异,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称(错)

2、南宋四家发展了以近距离实景为特征的所谓“偏角山水”,刘松年被认为是开创这种新风的宗师(错)

3、倪瓒的山水画主要表现太湖一带的风光,意境清幽带有孤独寂寞的感情色彩,借《青卞隐居图》寄托隐遁山林的理想和志趣。(错)

4、董源的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其善于水墨山水,如《潇湘图》(对)

5、钧窑属于青瓷系统。(对)

四、名词解释。

1、马一角,夏半边

2、六要论

3、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4、米氏云山

5、青山绿水

五、简述题。

1、是以具体画家及作品阐述北宋中后期山水画的变革。

北宋山水画主要沿袭五代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画派,着重塑造黄河两岸关陕一代的山水形象。宋初以李成范宽成就最高,李成尤负盛名。北宋中后期许多山水画家都不同程度的受李成等人的影响,但是分别以不同的角度对山水画有所变革。郭熙的山水画技法与理论之得一体,同时出现以赵令穰为代表的“小景山水”以及米芾父子创立的“米芾云山”,二者颇有抒情诗意和文人情调。

(1)郭熙对山水画的发展与变革。其一,郭熙山水画能真实而微妙的表现不同地区、季节、气候的特点。画出远近深浅,四时朝暮之不同,创造出及其优美动人的意境。

郭熙绘画线条浑柔,皴笔多变,湿勾淡染。其山石被称为“乱云皴”。《早春图》中画家用奇妙的笔致描绘出早春的感觉,体现郭熙高超的艺术技巧。其二在山水画论商《林泉高致》主要论述山水画,提出“三远”透视法。是宋代画论中最能体现山水画理论程度的著作。

(2)赵令穰为代表的“小景山水”以引人入胜的的幽情美趣水边沙岸的小景见长。赵令穰所画设色平远小幅,清丽雅致。《湖庄清夏》《春江烟雨》等图,大都表现江村集雁,意境幽远,富有诗意,它在北宋全景式山水画外又别开新境,别具一格,是山水画发展到北宋后期的一大特色。

(3)米芾父子创造的“米氏云山,作品多描绘云烟掩映的艰难山川景色,其精妙在于见笔见墨的大写意画法,自称“墨戏”,是北宋中期山水画变革的主要形式之一。米氏云山以落茄表现江南山水的烟雨景色,不求修饰,崇尚天真,充分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其风格与北宋初期流行的李成、范宽的雄峻山川不同。米氏以前,山水画皆崇尚传神的描绘自然山川景物,米氏父子则运用简笔淡墨来表现烟雨迷蒙的意境。这一新画风不仅在水墨山水技巧上有所突破,也开创了文人画的新局面。

2、试述宋代绘画对后世的影响。

宋代绘画是我国古代绘画的黄金时期,各类绘画都发展到了高度成熟的阶段,此后数百年的发展都是在宋代基础商的不断完善。

(1)写实、工致画风的确立。宋代宫廷画风的院画空前兴盛、职业画家十分活跃。宋徽宗赵佶酷爱绘画,大力扩充画院,兴办画学,画院内人才济济,成为中国宫廷绘画最为兴盛的时期。画院的考试标准是“以不仿千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检为工”既要求写实技巧,又强调立意构思。画院画风也影响了多数山水画、人物画创作,如北宋初成就最高的李成范宽,中后期的郭熙等人,南宋画家致力于塑造修理的山水画形象,其代表是南宋四家。人物画如李公麟的白描人物画及张泽瑞为代表的历史风俗画等。

(2)士大夫绘画潮流开始形成,明代董其昌的南北总论将水墨提高到相当的地位,清代宫廷绘画代表“四王”成为文人画的集大成者。文人画在宋代基本成型,成为中国绘画的一大传统,水墨画在日后成为大统。宋代文人士大夫把绘画进一步视为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要部分。他们作画不完全拘泥于形似格发,多好水墨写意。宋代中后期以来文人画继续发展,文同、苏轼、扬补之、郑思肖等以绘画抒情寄兴,

爱梅兰竹菊等题材,号称“四君子画”,以表现高雅品格。同时法常的水墨写意花鸟用笔肆意而形神兼备,也对明清水墨写意画产生重大影响。

(3)绘画的题材风格多样化和专门化。宋代绘画题材内容广泛,绘画分科变细,又佛道、人物、山水、屋木、走兽、花卉、蔬果、墨竹等门类。优秀画家往往各有专长而又

兼善其他,但总的趋势是向专门化发展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中国美术史复习题总结资料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库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 一、填空题 1、劳动创造了人,艺术起源于人类劳动。 2、人类最初的劳动是从制作石器工具开始的。 3、原始时器的时期,它不仅是人类劳动技能的测量器,也是人类造型能力的指示物。 4、北京猿人大约生存于四、五十万年以前。 5、丁村人大约生存与二十多万年以前。 6、丁村人制作的尖状器上有对称和均衡的感觉。 7、距今2、3万年前的美术遗物是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8、半坡彩陶遗址在西安半坡村。 9、山顶洞人的装饰品说明了人类劳动时间中形成了美的观念。 10、半山类型彩陶一直在甘肃省和政县。 11、原始时期的绘画和雕塑是附属于制陶工艺的。 12、彩陶艺术是新石器时代的创造。 13、庙底沟彩陶距今五千年左右。 14、庙底沟类型彩陶遗址是河南陕县庙底沟。 15、半坡彩陶距今六千年左右。 16、马家窑彩陶出土于甘肃临洮马家窑。 17、马家窑彩陶距今四千五百年。 18、出土于甘肃的彩陶有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彩陶。 19、北京猿人的石器类型有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 20、半坡类型彩陶装饰纹样有人面纹、鱼纹、蛙纹、鹿纹。 21、人面鱼纹盆的装饰纹样有人面、鱼纹。 22、山顶洞人装饰品的目的增加自身美感,引起人们的好感,有助于民族之间的感情关系,加强征服自然的威力。 23、河姆渡出土于的陶猪,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猪形鬲,显然都是久已驯化了的家猪模样。 24、山东宁阳和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狗形淘规狗的形象生动有趣。 25、陕西扶风姜西村出土的在陶盆口沿下堆塑的人面像,是男性形象。 26、甘肃泰安县出土的人头形器陶瓶,是一青年女性形象。 27、甘肃天水蔡家坪出土的人面陶塑,可能是陶器上的立体装饰。 28、甘肃临洮出土的人头形盖状物,是目前雕塑史上雕绘相结合最早的作品。 归纳 1、半坡类型彩陶:西安半坡村,距今6000年左右,鱼纹、鹿纹、蛙纹,以鱼纹为主,圆底或平底盆,朴实厚重。《人面鱼纹盆》《鱼纹盆》《鹿纹盆》。 2、庙底沟类型彩陶:河南陕县庙底沟距今5000年左右,二方连续,挺秀饱满,新颖稳重。《大口小底曲腹盆》 3、马家窑类型彩陶:甘肃临洮马家窑,距今4500年左右,波纹、漩涡纹,千回百转往复无穷。《旋纹尖底瓶》《漩涡纹蓊》 4、半山类型彩陶:甘肃和政县半山类型遗址,距今4000年左右,线纹锯齿纹,装饰精致富丽,《长颈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 5、马厂类型彩陶:青海民和县马厂遗址,距今4000年左右,直线,粗犷质朴。

中国美术史内容要点

中国美术史重点整理 一章:史前中国美术 1. 石器时代—人类以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 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2.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划分及特点。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1万年前),人们将稍加打制的天然石块 (半成品)作为生产工具,目前发现200多处化石和遗物。 初期(300万年--20万年前)猿人巫山人、西侯度文化、元谋人 中期(20万—5万年前)古人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山西襄汾丁村)21-17 晚期(5万—1万年前)智人/新人广西柳江、内蒙河套、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18000 出现了很多饰品,鸵鸟蛋皮,山西朔县峙峪遗址石墨磨制的的装饰品,骨针,钻孔贝壳,石珠等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 4000年左右),以磨制石器为典型代表的 生产工具的普遍使用,对整个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人们已经 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农耕和畜牧,陶器和原始纺织业出现,原始建筑 和村落出现。 陶器:用红土、沉积土、黑土、黏土、瓷土等作为胚胎,用或低温烧 制而成,有横穴式、竖穴式,850度到1000度左右。 1921 河南(红陶和彩陶)半坡型(人面鱼纹盆、彩陶船型壶),庙底沟型(曲腹小平底碗、卷唇曲腹盆) 甘肃(彩陶)石岭下类型(叶形纹彩罐、鲵鱼纹小口平底瓶),马家窑类型(尖底瓶、四系双耳才陶瓮),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小口折沿宽肩 罐) 龙山文化1928 山东(蛋壳黑陶,红陶、灰陶、白陶)蛋壳杯、陶鬶 大汶口文化(黑陶) 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青莲岗文化(红陶和彩陶)河姆渡文化(黑陶)、良渚文化 绘画:图案和图画我国最早的绘画艺术—新石器彩陶上的绘画艺术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彩陶装饰、居址地画、岩画、其他器物纹饰刻画等。 《鹳鱼石斧图》仰韶半坡彩陶,墨彩,中国发现的史前陶器上画幅最大的作品。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整理

第二章先秦美术一、商周青铜艺术1、青铜器分期 二里头文化期夏代青铜器的基本特点:(前19C----16C) 1)少数青铜礼器已经做得比较精巧,器壁匀薄; 2)夏代青铜礼器的装饰基本是圆点,园块和几何纹饰; 3青铜器形体受陶器影响,为商代提供了参考。代表器物:乳钉纹爵。 商早期(盘庚迁殷)青铜器特点:(前16C----15C中叶) 1)商代青铜器一般比较匀薄,纹饰边线清晰深峻,镂刻技术高超,含铅量高; 2)出现了圆锥形款足(中空),扁足(实心)。 3)纹饰大多为复杂的兽面纹器物:饕餮乳钉纹方鼎 商中期青铜器特点:(前15C中叶----前13C) 1)器物比早期厚重,尤其口部; 2)品类增多; 3)出现了斝(jia)(圆筒底体的)圆底爵开始; 4)宽体觚(gu)喇叭状的觚; 5)纹饰纹样装饰特点加强,浮雕出现 6)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个别器物上发现做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 商晚期前段青铜器的特点:(前13C----前11C) 1)方形器大为发展; 2)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主次之分; 3)铭文多为一二字,为器物所有者的族徽(出现铭文); 4)器物方面代表器物:司母戊(后母戊)鼎,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商晚期后段青铜器特点: 1)器物方面,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出现车马器; 2)纹饰最为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动物,神怪为主的兽面纹空前发展); 3)有较长的铭文,铸工精细,内容增多(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 4)出现蹄形足圆鼎较多,双耳簋,平底爵消失代表器物:人面钺,四羊方尊,大禾人面方.. 鼎,虎食人卣. 西周青铜器特点:周人有计划有目的的改变(殷)商人礼器重酒的习俗体制,而建立起重食的礼器。 1)新出现了方形簋,西周早期,利簋;大盂鼎,三足圆鼎 2)长篇铭文盛行(祖先功业和自身业绩)记载了史事;3)出现了新纹饰(鸟兽)。 西周中后期: 1)鼎,簋,鬲规范化,大克鼎 2)波曲纹的出现。最大的簋,害夫簋;铭文最长的鼎,毛公鼎;水器,虢季子白盘;颂壶东周春秋早期:(前770----前7C上半叶)子仲姜盘 春秋中期:(前7C上半-----6C上半)立鹤方壶(复杂美感、立鹤莲花) 春秋后期:(前6C下半-----前476年)越王勾践剑 战国时期:(前476----前221)镶嵌图像纹壶犀牛尊错金银工艺 2、青铜器文饰: 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kui)龙或夔凤图案。它形象狰狞可怕,用来“辩神奸”的图腾符号。春秋时代基本消失。 3、青铜器铸造工艺: ①陶范:内外范两层拼合成中空铸模,铸造铜器,完成后打碎内外陶范 ②失蜡法:春秋以后采用的铸造青铜器的方法。它用石蜡做成器物模型,陶土包在外面做成外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外美术史》期末考试拓展学习( 十)

地大《中外美术史》(十) “院派”和“浙派” 与宋代不同,明代没有设置画院机构,但仍组织了一大批画家为宫廷服务。如奉旨创作表现朱元璋起家、创业之事,图写帝王后妃御容的肖像及其活动,为宫廷及敕建的寺庙绘制屏幛、壁画,创作带有鉴诫、纳谏及贤臣圣主内容的历史故事画,为满足统治者怡乐性情而创作的山水画、花鸟画。画家们大都来自民间,或降旨召入,或献画自荐,或他人保举推荐。画家进入宫廷后多被授予不同名称的官职,如中书舍人、文渊阁待诏、武英殿待诏、翰林待诏、锦衣卫指挥、内供奉、营缮所丞等。 明代宫廷绘画题材广泛,举凡山水、花鸟、人物、历史故事、道释、神话、风俗等,均有涉及,他们主要师承宋代院体绘画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如王谔等人师法马远、夏圭一路的山水画法,李在、朱端等人师承郭熙的画风,而石锐等人则继承北宋青绿山水的表现技法。到了永乐以后,边景昭、吕纪等人在继承五代黄筌工细富丽画风的基础上,形成画法精细,设色浓艳的新面貌;林良又在南宋简括放纵的花鸟画风之中,发展出粗笔写意的画法;孙隆用色如墨,以没骨画法表现花鸟的形态神貌。他们的表现技法和风格主要继承五代西蜀和宋代画院画家的画法,并且有所完善和发展,形成了描绘精细,色彩浓艳,或笔墨雄健,纵肆洒脱,形体准确,结构严谨的风格,因而被画史称为院派,亦称院体。因是为宫廷服务,画家们在创作上大都小心谨慎,尽量创作出称旨的作品,稍不称统治者的心意,轻者遭呵斥,重者则被杀头。这种严酷的文化专制,严重地束缚了画家们艺术的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明代宫廷绘画的发展和艺术水平的提高。 院派的知名画家除上述者外,还有刘俊、朱倪端、商喜、黄励、谢环等人。浙派画家戴进、吴伟等人亦曾一度供奉宫廷,后因不称旨而流入江湖,靠卖画度日。院派在明初至弘治时期,由于统治者的倡导及国力的强盛,而得到充分发展,与同时期的浙派同在画坛上占主导地位。至明代中期,由于国力衰退和吴门派的崛起而逐渐式微,至明亡而绝。 浙派绘画是明代前期中期中国画坛的重要绘画流派,明代中后期浙派衰弱,其优势位置被吴门画派取代。浙派绘画由于其开创者画家兼学者戴进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故得名。浙派绘画有重要旁支江夏画派,代表人物是江夏(今属湖北武汉)的吴伟。浙派与明代宫廷绘画(院体派)曾呈双峰之势,自宣德至正德年间,两派并列雄踞当时中国画坛,代表了当时中国绘画的主流· 浙派兴起于清代中叶,与皖派一起被称为清代最主要的两大流派,其开山鼻祖就是丁敬。丁敬(1695—1765年),字敬身,号钝丁、砚林,有龙泓山人等别号,浙江钱塘(杭州)人。清代书法家、篆刻家,西泠八家之一,浙派创始人。好金石碑版,精鉴别,富收藏,曾搜访石刻,著成《武林金石录》。另著有《砚林诗集》、《龙泓山人集》。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美术学专业) 课程编码:186522060 学时:28 学分:1.5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美术史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主要学科之一。美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美术作品是作者对生活认识的物化形态。美术史是通过具体作品对美术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事实的概括及学术性研究。需要以科学的观点把握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和美术的发展规律,它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论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该课程的讲述及对形象资料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除了典籍的文字记载,更是美术作品对历史发展中各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直观反映。美术的发展、演变和技法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创新,以及作品中所体现的文化特征,是完全和历史的发展同步的。它是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了解美术的发展规律。从而转变学生对美术专业学习的单纯技巧观念,更加自觉地重视对祖国文明的了解和自身文化素养的形成。 二、课程的基本容: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容: 1.1概述 1.2石器的制作与审美意识的萌芽 1.3新石器时代的器艺术 1.4雕塑与绘画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美术学所涵盖的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各自研究目的、方法、互相之间的联系。 2、了解原始社会的美术现象及美术作品的特征。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重点:器艺术 难点:了解彩艺术各期特征及黑艺术特征。 第二章奴隶制时代的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容: 2.1概述 2.2灿烂的青铜工艺 2.3建筑 2.4绘画与雕塑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奴隶制时代青铜艺术所负载的强烈的政治与的功能及工艺制作的灿烂辉煌。了解各个历史时期对青铜纹饰的崇尚及区别。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青铜艺术 难点:青铜“礼器”的艺术精神及分期特征。 第三章战国汉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容: 3.1概述 3.2绘画形势 3.3缣帛画 3.4画像石(砖)艺术 3.5壁画 3.6器物上的装饰绘画 3.7汉绘画的艺术特征 3.8雕塑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美术作品表现容、技巧等与奴隶制社会的区别以及主要代表作品、风格。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3.3 3.4 3.8 难点:封建社会尤其是汉的艺术的功利性及其特征。 第四章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容: 4.1概述 4.2人物画的新发展

(完整word版)中国美术史考研真题汇总,推荐文档

广大同学注意,这是我们参考历年真题和一些权威的习题书目所精心遍及的题目,希望大家认真做一下,真题基本都涵盖在这些题目当中了。(我们为了避免很多学生只看真题,还有一点就是有些真题确实不怎么好,所以我们就编写了这些题目。) 中国美术史题目 第一章史前美术 选择题: 1、半坡类型彩陶中最有特色的装饰图案是()A 花卉纹B 蛙纹C 鱼纹D 鸟纹 2、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是马家窑文化彩陶中的一件杰作。A舞蹈纹彩陶盆B 鹳鱼石斧彩陶缸C 人面鱼纹彩陶盆D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3、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陶器距今()年左右A 8000 B 20000 C 15000 D10000 4、红山文化发现的泥塑()表现了对祖先的崇拜或寄托对大地母神的崇拜。A 少女 头像B女神像C 鱼D神人面具 5、()的发明和磨制石器的应用是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 A 农业 B 火C畜牧业D 陶器 填空题: 1、仰韶文化彩陶因时间、地域差异而被分成几个类型,其中两个最重要的类型是 ()、()。 2、黑陶中()成就最高。 3、我国史前时期的地画遗迹发现于甘肃秦安()遗址,属于()文化晚期 4、西安半坡出土的()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的杰出代表。名词解释: 1、人面鱼纹彩陶盆 2、红山文化女神头像 3、良渚文化玉琮 4、 C 行玉龙 简答题: 1、介绍仰韶文化彩陶 2、简析马家窑文化彩陶 3、简析新时代时代岩画 第二章先秦美术 选择题: 1、青铜是一种合金,主要成分是() A 黄铜和铅 B 铅和黄铜 C 黄铜和锡 D 红铜和锡 2、青铜器中铭文最多的是() A 利簋 B 史墙盘 C 大盂鼎 D 毛公鼎 3、1973年,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了帛画()

美术鉴赏期末考试答案

美术鉴赏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将色彩提升为欣赏的主体地位的是以下哪个画派?()(1.0分) A、抽象派 B、海上画派 C、威尼斯派 D、印象派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康定斯基属于以下哪个绘画流派?()(1.0分) A、威尼斯画派 B、印象派 C、抽象派 D、海上画派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 .书法从()开始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在高校设立。(1.0分)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期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4 .古代画作中的蝙蝠象征着()。(1.0分) A、福气 B、富贵 C、长寿 D、多子多孙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5 .中国漫画艺术的高峰期是在()。(1.0分)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期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6 .古希腊陶瓶上的东方化纹样式主要是受以下哪个国家的影响?()(1.0分) A、中国 B、埃及 C、印度 D、日本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7 .杨柳青年画源于以下哪个地区?()(1.0分) A、天津 B、北京 C、苏州 D、成都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8 .张大千学习过的画家不包括以下哪位?()(1.0分) A、石涛 B、徐渭 C、李可染 D、陈洪绶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 .被荆浩认为“有笔无墨”的画家是以下哪一位?()(1.0分) A、项容 B、黄公望 C、唐寅 D、吴道子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0 .铁线描这类比较硬的绘画笔法是从()之后才开始流行的。(1.0分)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11 .张大千送给毕加索的毛笔使用的以下哪种动物毛?()(1.0分) A、狐狸 B、狼 C、鹅 D、牛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2 .敦煌壁画有包括()个石窟群。(1.0分) A、200多 B、300多 C、400多 D、500多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3 .《重屏会棋图》的作者是()。(1.0分)

中国艺术简史复习重点纲要(整理稿)

中国艺术简史复习重点纲要 红色可能考论述蓝色可能考名解 一、绘画艺术史(填空、名解、论述) 1.半坡文化彩陶艺术特征(人面鱼纹彩陶盆)P1 中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是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因1952年发现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而得名,从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二十二种符号,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距今约6000年左右,是继承老官台文化发展起来的。半坡文化以动物图像为主,鱼纹是其最有代表性的纹样。半坡早期彩陶上鱼纹的形象较写实,以单独的鱼纹为主,形象多为展开的侧面形象,造型上以直线塑形,比例准确但形象质朴;另一种具有特色的纹样是人面纹。半坡早期的彩陶上有两种形式的鱼与人面结合的形象:一种是人面寓于鱼的结合形象,将人面图像以适合的方式添加在鱼纹头部圆框中;另一种是鱼寓于人面的结合形象,人面嘴两旁对称的各自衔一鱼,鱼头与人嘴外轮廓共构成整鱼形。描绘人面与鱼相连的图像,人面皆呈圆形,眼鼻形象明确,头像似戴着尖顶高帽,双眼眯成一线。这类带有神秘色彩的人面纹在学术界一般被认为是与某种原始信仰有关。 典型的代表就是人面鱼纹彩陶盆。 2.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特征(舞蹈人物彩陶盆)P2-3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继承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但表现更为精细,形成了绚丽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 ○1石岭下类型:距今5000年左右,地域分布在甘肃省东部。彩陶以鲵鱼纹为特色。早期的鲵鱼纹多为单独纹样,形象写实呈弯曲状。甘谷县王家坪出土的彩陶上的鲵鱼图像,形象写实逼真,细部画得较具体,脸部、鱼爪和身上的花纹都用劲挺的细线勾勒,绘画水平较前期有了明显提高。 ○2马家窑类型:距今约5000~4500年,地域分布在甘肃省中部青海省东北部。此类彩陶的艺术特点可归纳为:点和螺旋纹。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的装饰特点,在点的外面绘制螺旋纹,产生动的感觉。因此,马家窑类型彩陶的艺术风格流畅,富有动感。与半坡的庙底沟型相比,显得更为精致美观。 1973年初,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了一件舞蹈纹盆,内壁绘舞蹈花纹,五人一组手拉手面向一致。彩陶盆的装饰独具匠心,舞蹈队列在盆的内壁上部,如盆中盛水,舞蹈群则似舞于池边、柳下,并和池中倒影相映成趣。这里展示的原始舞蹈,尽管非常简略,但那明朗质朴的动作,仍然透露着原始人的纯真的感情和炽热的情绪。这种舞蹈或许属于原始巫术活动,或许仅是劳动之余的游戏歌舞。 ○3半山类型:半山型彩陶的装饰,其图案组织大体可以分为两种□1用螺旋纹组成装饰;□2用葫芦形纹作面的分割,把装饰面区分为数个单位。并流行运用锯齿纹,彩绘的线条红、黑相间,产生了一种富有变化的节奏美。 ○4马厂类型:马厂型彩陶的装饰纹样,大体是从繁到简。常见的有回纹、折线纹,而以人形纹最有特色。 3.帛画(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汉代T字形帛画) 帛画介绍:帛画主要流行于战国中晚期直至西汉前期,出土的地点大都位于当时的边远地区。帛画的主题思想一般认为是“引魂升天”,但也有人认为是“招魂”。西汉早期帛画延续战国时期楚国帛画传统,是丧葬出殡时张举的一种在绢帛上绘有图画的旌幡,入葬时作为随葬品将其覆盖在棺上。在墓中所出的“遣策”中奖这种帛画称为“非衣”。 a)汉代T字形帛画: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13号汉墓,内容丰富,色彩绚烂,以左右对称、 上下连贯的格局分三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这幅帛画是这一时期绘画中的杰出作品之一,它全面而充分地体现了汉代的绘画水平。 b)人物龙凤帛画: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高31厘米、宽22.5厘米,画面中一贵妇着宽袖

美术编制考试-中国美术史-简答题有答案

简答题 1、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①这些兵马俑,阵列有序,军容严整,是“奋击百万,战车千乘”的秦王朝军的缩影,以宏伟浩大的气魄歌颂了秦始皇率军“横扫六合,威振四海”,统一中国的业绩,体现了泱泱大国和时代的勃发精神. ②兵马俑的塑造手法是非常写实的,将士、战马与真马、真人相当,服饰、装束都很逼真,容貌神情各不相同. ③不同的容貌神情又是统一在全军威武雄壮的气势之中,无数自立静止的重复,给人以整齐一律之感,构成了秦俑丰富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美学特点.帝国的威力在艺匠的手下表现得无以复加. 2、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而兴,出现了新疆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等一批艺术石窟,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出现了顾恺之等杰出画家. 山水逐渐从人物画种而兴起.建立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 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如王微、谢赫和绘画理论著作,如《画品》《画山水序》.总之,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对唐以及以后来中国绘画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中国艺术(绘画)从雅拙走向成熟的桥梁. 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意义. 这是张曹总结自己的艺术实践时谈到的,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鉴定了理论基石.“师造化”不是单纯模仿自然,必须同时“得心源”,即有所思,有所寄意;反之,“得心源”也不凭空而得,一味以意为之,而是建立在师造化的基础上,两者协调,便会有好的作品产生. 4、何谓“南宋四家”,并分别叙述其艺术特点. 李唐、山石用“大斧劈皴”笔势雄阔,畅快淋漓,构图采取近景以角,起“开派”的作用. 刘松年、画风工整,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景. 马远、画面简陋,全景不多.山石用大斧劈兼水墨皴,也兼用钉头鼠尾的皴法,笔势锋利严谨,方便有力.画树多用焦墨,秀拔多姿. 夏圭:在用笔上好用秃笔,点笔和夹笔,墨线气势起伏,落笔速度大而轻,尾端呈现尖状线条,富有变化.

2016美学教程期末复习题

《美学教程》复习题 一、填空: 1、(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的美学专著(美学)的出版,标志美学学科的产生。 2、(1750)年,鲍姆嘉通用(Asthetik)称呼他研究感性认识的专著,标志(美学学科)的产生。 3、在审美发生和美的起源理论中,从古希腊到20世纪初,先后出现过(摹仿说、生物本能说、游戏说)等传统学说,(巫术与图腾崇拜说)20世纪以来在西方的研究当中占主导地位。 4、一百多年来,人类学、考古学、美学、艺术学的研究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人类史前艺术与审美活动的图景,其中主要包括(原始器物与装饰品、原始造型艺术、原始歌舞、原始神话)等几大类型。 5、自然美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6、自然美的现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未经劳动改造)的自然事物,另一类是(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事物。 7、在(人类产生)以前,没有自然美存在;自然美的领域是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而逐渐扩大的。 8、社会美包括(人的美)和(生活环境的美)两个大的方面。 9、根据(材料)不同,绘画艺术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绘画艺术可分为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历史画等。 10、雕塑艺术的制作方法是(雕刻)和(塑造)。从雕塑艺术样式来区分,雕塑艺术可以分为(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11、建筑艺术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等。12、从世界范围看,园林艺术主要有(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东方园林)三种类型。 13、根据表现手法区分,戏剧艺术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戏曲)等。 14、人类早期的舞蹈往往是(歌、舞、乐)三者合一的。 15、人们将感性的审美经验升华到理性的思维高度,我们可以把审美形态分为现实美和艺术美,在审美形态方面可以分出(优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等不同的类型,前者侧重于(客体存在),后者偏重于(主体感受)。 16、优美的核心是(和),其实质在于它体现出了(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 17、康德认为崇高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数量的崇高),另一种是(力量的崇高)。 18、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所写的(《诗学》)主要是探讨悲剧的。他认为悲剧所引起的(怜悯)与(恐惧)之情,能起“陶冶”作用。 19、从表现内容上分类,喜剧可分为(否定型喜剧、肯定型喜剧、含泪型喜剧)三种。 20、审美心理结构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主要心理因素。 21、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相继涌现出许多心理学流派,主要包括以德国的(立普斯)为代表的“移情说”;以谷鲁斯和浮龙·李为代表的(“内模仿说”);以英国的布洛为代表的(“心理距离说”);以意大利的(克罗齐)为代表的“形象直觉说”等。 22、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流派。 23、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和动机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七个层次。 24、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 25、西方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席勒)把审美的自由活动称作“游戏”,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来客服人性的分裂。 26、美育的性质决定了美育的特点,美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的基本区别在于(形象性、娱乐性、自由性、普遍性)等特点。 2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此外,(自然美育)和(艺术美育)也渗透其中。 28、(蒙太奇)和长镜头是电影艺术的主要语言和表现方法。 29、美感必然包含着(快感),但美感又不等同于生理快感。 30、(艺术欣赏)同样离不开想象,诗和画的意境,只有通过欣赏着的想象才能显现出来。 31、理解因素渗透在美感经验的每一个环节上,与(多种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 二、名词解释:1、美学思想: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这

对五代两宋时期美术的感想

对五代两宋时期美术的感想 众所周知;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战乱纷飞,社会大动荡的年代,时长53年之久。五代虽然纷争并峙,但在绘画创作方面却没有停止;而是继续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同时五代十国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全国的经济文化重心从黄河流域转向长江流域,特别是南唐和西蜀,由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自南北朝以来各朝各代的开发;经济已有很大的程度的发展。 一.五代十国的独特性 五代十国作为中国史上的又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但五代十国的形成却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同时五代十国的文化、史学、文学、艺术、医学和科学技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色。后面的两宋时期各方面的飞跃,有很大一部分都建立在五代十国的特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书画诗词音乐有一种附庸风雅的风气,同时也是这个时代的人们“及时行乐”的表现。同时,五代时期的山水画极为兴盛,涌现了许多的名作大家,也创造出了许多的表现形式——檫、点、染等技巧!二.五代十国时期的绘画成就 五代十国虽然是中国史上的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但五代的绘画却在这一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发展成了唐代艺术的世俗倾向。这一点,在两宋时期更为显著。比如,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极为强烈的反映了世俗的美,同时五代时期在艺术技巧和艺术样式方面为绘画扩大了领域,为宋代的绘画艺术作了铺垫。花鸟画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更加强烈。从五代十国开始,花鸟画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有独特地位的一种形式。 三.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1.自从赵匡胤通过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社会经济开始恢复,绘画艺术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创造了中国绘画艺术的高峰。善于运用提炼精粹而纯熟的绘画技术,并直接和间接的反映现实生活。所以在两宋时期涌现了一大批现实主义画家和作品,张择端就是杰出的代表之一。也有描绘汉人于少数民族关系的画。例如《中兴瑞应图》《昭君出塞》《文姬归汉》《郭子仪见回纥》等 1.同时在宋代,描会自然景观的山水画在五代时期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特别重要地位的体裁。 四.宋代的人物画和年画 1.在北宋时期有多次大规模的绘制宗教壁画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以画院为中心的,同时这也是画院画家的一部分。从古代保存下来的佛寺物品中可以看出,被画人物的精细,同时,画院也是绘制宗教壁画的主力军。 2.相对于佛教人物画来说,宋代的年画是非常值得人们欣赏的。早在宋代早期的时候就有木版年画了,同时也有手绘的。这种话很容易别世人接受,所以传播的非常快,影响也非常大。类容多为一些戏文故事、美女、娃娃、风景花卉等,其中戏文故事所占比例相当大,直到现在我国还有许多地方保留贴年画的传统。 由此可见,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史继李唐之后的又一个巅峰时期,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产生了许多名家名画,对后世影响颇深。我们在惊叹之余同样要我们考究学习。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全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 1、目前所知我国最早出国学习美术的留学生是关作霖。 2、留法画家林风眠赞成东西融合论,经常使用中国传统笔墨创作仕女画,表达形式美和意境。 3、中国画《流民图》的作者是兆和。 4、在解放区新兴木刻运动中,《怒吼吧,中国》是桦创作的版画作品。 5、《三毛流浪记》是漫画家乐平的作品,“三毛”形象家喻户晓,人人喜爱,深受儿童的欢迎。 6、前海派的第一位重要的画家兼书法家、篆刻家是之谦,他的书画艺术开海派风气之先。 7、近代书法家康有为极力提倡北碑,行书用笔凝重稚拙,圆浑苍厚,结体舒展开,气势非凡,笔力苍劲,一扫帖学中靡弱之风。 8、在近代建筑发展中,外滩经过数十年的经营,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 9、在近代以前,中国的学术思想和外界的大规模接触只有两次:一次是晋以来的佛学,一次是明清之际的天学。 10、南北宗论中,画论家以禅喻画,其中北宗主渐修,以神秀为代表,南宗主“顿悟”,以慧能为代表。 11、清代绘画中,《渔翁渔妇图》是黄慎的作品,该绘画以狂草入画,信笔挥写,用笔流畅,线条大胆泼辣,画面视觉效果格外生动精神。 12、近代绘画中,“海上三任”指的是任熊、任薰和任伯年,他具有极强的写生本领和创造精神。 13、近代画坛中,由于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供不应求,艺术家请人代劳,即出现了代笔现象。 14、海上画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吴昌硕,他的篆刻上溯汉,笔力古厚;绘画上学习青藤、白阳、八大和画派,气势奔腾,设色古艳,别具一格。 15、在留日学习美术的画家中,叔同在美术、戏剧、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

就,中年出家名弘一法师。 16、徐悲鸿创造出了一套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与现实生活想联系的创作理论,其代表作为《泰戈尔像》、《奔马》等。 17、著名国画家齐白石,其画风具有一种诙谐幽默、通俗村野的特点,而且能够驾轻就熟地运用传统花鸟画的象征手法。 18、建国以后,联美术学院教学体系中的契斯恰科夫素描体系,对我国素描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19、创作于1980年的油画《父亲》是罗中立创作的作品。 20、《百骏图》的作者是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他采用了明暗和透视的画法。 21、在社会主义写实风格雕塑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美院集体创作的收租院和鹤创作的艰苦岁月。 22、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在借鉴传统“六法”的基础上提出“新七法”,“新七法”的容主要是指位置得当、比例准确、黑白分明、姿态天然以及轻重和谐、性格必现、传神阿堵等容。 23、天寿的绘画观念可概括为一味霸悍,他在构图、设色、形式感等方面具有明显突破。 24、清代金石学的兴起使得文人治印的风气达到全盛,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浙派和徽派两派风格。 二、名词解释: 25、觉澜社 答:觉澜社是由倪贻德、王济远等于1932年10月在发起的美术社团,其主是引进西方现代主义和现代设计艺术,向西方现代绘画流派学习,试图探索现代中国艺术的发展道路,作接近巴黎画坛的画风。代表艺术家有:秋人、阳太阳、弦等。 26、现代艺术运动 答:20世纪初,学习西方艺术的“洋画”逐渐普及,形成了所谓的“洋画运动”。很多留学过来的青年美术家通过创办学校,投身教育,传播西方文明,“洋画运动”也属于现代化过程之一,在这里统称为现代艺术运动。其代表人物有周湘、海粟等。 30、清代宫廷绘画 答:这里主要指的是乾隆时期的宫廷绘画,此时的宫廷绘画正值顶峰,其特点是

(完整word版)中国美术史整理

第二章先秦美术 一、商周青铜艺术 1、青铜器分期 二里头文化期夏代青铜器的基本特点:(前19C----16C) 1)少数青铜礼器已经做得比较精巧,器壁匀薄; 2)夏代青铜礼器的装饰基本是圆点,园块和几何纹饰; 3青铜器形体受陶器影响,为商代提供了参考。代表器物:乳钉纹爵。 商早期(盘庚迁殷)青铜器特点:(前16C----15C中叶) 1)商代青铜器一般比较匀薄,纹饰边线清晰深峻,镂刻技术高超,含铅量高; 2)出现了圆锥形款足(中空),扁足(实心)。 3)纹饰大多为复杂的兽面纹器物:饕餮乳钉纹方鼎 商中期青铜器特点:(前15C中叶----前13C) 1)器物比早期厚重,尤其口部; 2)品类增多; 3)出现了斝(jia)(圆筒底体的)圆底爵开始; 4)宽体觚(gu)喇叭状的觚; 5)纹饰纹样装饰特点加强,浮雕出现 6)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个别器物上发现做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 商晚期前段青铜器的特点:(前13C----前11C) 1)方形器大为发展; 2)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主次之分; 3)铭文多为一二字,为器物所有者的族徽(出现铭文); 4)器物方面代表器物:司母戊(后母戊)鼎,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商晚期后段青铜器特点: 1)器物方面,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出现车马器; 2)纹饰最为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动物,神怪为主的兽面纹空前发展); 3)有较长的铭文,铸工精细,内容增多(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 4)出现蹄形足圆鼎较多,双耳簋,平底爵消失代表器物:人面钺,四羊方尊,大禾人面方鼎,虎食人卣..

西周青铜器特点: 周人有计划有目的的改变(殷)商人礼器重酒的习俗体制,而建立起重食的礼器。 1)新出现了方形簋,西周早期,利簋;大盂鼎,三足圆鼎 2)长篇铭文盛行(祖先功业和自身业绩)记载了史事; 3)出现了新纹饰(鸟兽)。 西周中后期: 1)鼎,簋,鬲规范化,大克鼎 2)波曲纹的出现。最大的簋,害夫簋;铭文最长的鼎,毛公鼎;水器,虢季子白盘;颂壶 东周春秋早期:(前770----前7C上半叶)子仲姜盘 春秋中期:(前7C上半-----6C上半)立鹤方壶(复杂美感、立鹤莲花) 春秋后期:(前6C下半-----前476年)越王勾践剑 战国时期:(前476----前221)镶嵌图像纹壶犀牛尊错金银工艺 2、青铜器文饰: 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kui)龙或夔凤图案。它形象狰狞可怕,用来“辩神奸”的图腾符号。春秋时代基本消失。 3、青铜器铸造工艺: ①陶范:内外范两层拼合成中空铸模,铸造铜器,完成后打碎内外陶范 ②失蜡法:春秋以后采用的铸造青铜器的方法。它用石蜡做成器物模型,陶土包在外面做成外模,加热去掉石蜡,得到中空的铸模。能铸成精密的器物纹饰。 ③错金银:战国装饰铜器工艺。用各种金银红铜金属矿石等填充或镶嵌在铜器的花纹缝隙间,色彩斑斓装饰效果。殷商时就有用宝石镶嵌在玉器象牙上,技术成熟。 4、青铜器的分类 ①酒器:爵、角、觚、觯、壶(有盖)、卣(有提柄)、方彝、盉(调酒,加热)、罍 斝(菌形柱,三脚)、觥(觥筹交错,有盖的)、尊(无盖,四羊方尊,水鸟酒尊) ②饪食器(祭祀):鼎(烧大块肉类,大禾人面方鼎,羊首鼎)、鬲(烧流食,稀饭)铙 ③盥器:水器、盘、匜、鉴 ④乐器:涌钟、镈、钲、铙、铎、铃、编钟组合(曾侯乙) ⑤兵器:戈、钺、矛、戟、剑 ⑥生产工具:凿、耒、斧

五代宋元部分

五代宋元部分 重点:民族政权的并立及民族融合;商品经济的发展。 难点: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与友好交往。 知识体系:知识点及高考考点具体为:(1)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中央集权的强化科举制的发展(2)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王安石变法(3)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契丹的兴起和建国宋辽的和战;西夏的建立;宋夏的和战(4)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金的建立;辽和北宋的灭亡;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5)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蒙古的兴起;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6)元朝的制度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行省制度和宣政院的设立;元朝的灭亡(7)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方法及技巧:应注意两点:(1)运用以人带事法或以事带人法整理知识线索,进而划繁为简、划难为易;(2)利用比较法记忆历史,通过各个角度的比较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复习清单: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评价: (1)削夺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得兵权,组编禁军,集中军权; (2)派文官到各地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集中行政权权; (3)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经济基础,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审批、核准,集中财权和司法权。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和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同时也造成了庞大的军队和官僚机构,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的隐患。 2.“蕃汉分治”制度的推行与实质: 在辽统治的广大地区,由于南北地区的汉族、契丹等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及人民的生活都是不同的,为了适应这种情况的需要,辽朝的行政管理机构分设“北面”和“南面”两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

简答题 1.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内涵:P92 ①气韵生动是也;骨法用笔是也;应物象形是也;随类赋彩是也;经营 位置是也;传移模写是也。 ②“六法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有机整体,“气韵生动”是品画的最高美 学准则,谢赫把它视为“六法”之本。谢赫的“六法”和顾恺之的“传神论”呈一脉相承的,他们的理论奠定了中国绘画基本的美学原则和独特的表现法则。 ③他的《古画品录》是一部品评体的绘画史籍。 2.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一部什么样的“百科全书”?P120 ①《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善于绘画艺术的通史,这部著作 既总结了前人的绘画美学思想,又系统的提出了自己的绘画美学见解,因此它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绘画百科全书。 ②全书共分10卷,内容大致可分为4大部分:关于绘画历史发展的评 述;关于画家传略及画迹史料;关于绘画技法与理论;关于作品的鉴赏、收藏、与考证。 ③《历代名画记》所论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对绘画的起源、功能、承继 关系、评论标准、艺术表现以及时代和地方的特点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有新的见解。 3. 何为佛教的犍陀罗风格? 犍陀罗作为古地名,指的是今天的巴基斯坦和白沙瓦谷地,阿富汗东部一带,是古印度十六国之一。犍陀罗艺术兼有希腊和印度的风格。据

说贵霜地区的希腊人皈依佛教后,感到佛陀与希腊的救世主阿波罗相似,于是按阿波罗的形象塑造出了佛陀:阿波罗的头,脸上的笑容静谧而安详,披着希腊长衫模样的袈裟。后来,佛陀以健美体魄为特征的雕像,加入了印度苦行的宗教观念在里面,从而使佛陀变得眼窝深陷形容枯槁,丑陋不堪。但他通过肉体的瘦、丑反衬了精神的力和美,可以说,成熟的犍陀罗艺术是用希腊的艺术手法诠释印度宗教思想。 4.何为“文人画”,它的表现特点是什么?P143 ①文人画是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画,北宋苏轼首次提出“士人画” 的概念,是没有功名的文人的画。 ②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人文思想的绘画,并以书法 如法,画中流露着浓烈的文人思想。 ③文人画以诗为魂,有浓重的表情达意的抒情性特征。以诗的表现性、 抒情性、写意性为最高的美学追求原则。它不拘格套,任性而发。 ④文人画兼诗、书、画、印为一体,重表现,尚内美;取材于山水,花 鸟,梅兰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的意趣,是中国绘画的一种风格样式,注重笔墨情趣,体现文人趣味。 5.郭熙为什么要在文人画中表达林泉高致的情怀?P145 ①郭熙的《林泉致集》奠定了他在山水画史上的不朽地位。它是在山水 画高度成熟后产生的,一定程度上是对北宋后期之前山水画创作总结。 ②《林泉高致》正处于北宋时期儒道禅思想全面发展的时期,儒道思想 在郭熙绘画理论中得到充分体现,他身处官场,却醉心山水。

中国美术史考编整理复习进程

中国美术史考编整理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美术 旧石器早期 石器类型: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手斧球状器 早期:猿人打制石器(粗糙) 用火遗迹中期: 早期智人石器(精巧) 类型丰富 晚期:晚期智人(和现代人接近) 器型多样加工精细形制规整最古老的石墨装饰品----最早原始刻纹艺术品------河北兴隆洼遗址鹿角和山西峙峪遗址刻纹兽骨 新石器时代 标志:磨制石器陶器 最早陶器残片:距今10000年最早玉器:距今8000年 陶器 ----用途: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 陶质:红陶灰陶白陶黑陶 器表装饰:素陶彩陶印纹陶 彩陶:先画后烧 黑陶:山东龙山文化---轮制技术----蛋壳黑陶 玉器制作:红山文化 ----C型玉雕龙 龙山文化 良文化“苍璧礼天黄琮礼地” 原始漆器:河姆渡----木胎圈足漆碗(最早) 黄河流域及北方:穴居半穴居及地面建筑长江流域及南方: 干栏式建筑 仰韶文化彩陶半坡类型《人面鱼纹彩陶盆》---代表性器物 庙底沟类型---河南陕县陕西华县《鹳鱼石斧图》 马家窑文化彩陶石岭下类型 马家窑类型---青海大通上孙家寨—舞蹈纹彩陶盆 半山类型 马厂类型 地画—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仰韶文化 壁画—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宁夏固原店河齐家文化 岩画:云南省沧源县---最早原始岩画 原始文字:龙山文化 3.雕塑 开中国陵墓装饰雕塑先河:摆塑龙虎北斗图 (仰韶文化) 动物雕塑陕西华县—庙底沟类型-- 人物雕塑陶塑女神像(红山文化)---丰收女神地母神的形象

泥塑女神头像(红山文化) 玉石雕刻:石雕人像 红山文化:碧玉龙玉猪龙 4. 其他工艺制作 髹漆工艺染织工艺骨牙器象牙梳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美术(奴隶社会青铜时代)青铜器:黄河流域红铜加锡陶范翻铸法蜡模法=失蜡法 青铜器的分类 礼器(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 夏代:造型幼稚古朴,率简凝重单层凸起饕餮纹无底纹 商代青铜器:流行兽面纹或饕餮纹云雷纹龙纹 司母戊方鼎(河南安阳殷墟) 四羊方尊(湖南宁乡) 雕塑: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湖南安化---猛虎噬人 玉石雕刻:坐玉人---河南安阳妇好墓商后期 西周青铜器武王征商簋——武王伐商重大历史事件 毛公鼎---铭文长(陕西扶风)499个字 大克鼎 春秋时期青铜器莲鹤方壶(河南新正)---社会大变革 战国时期青铜器采桑宴乐攻战纹铜壶 大型铜编钟(湖北随州曾侯墓) 青铜雕塑 绘画

大学《中国美术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三远: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总结山水画布局中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方法。成为处理全景山水构图的基本程式。郭解释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大足石刻: 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是中国著名的古代艺术。其规模宏大,刻艺精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中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 永乐宫壁画: 北方道教艺术中成就最高的是山西永济的永乐宫道教建筑群和壁画。各殿的壁画装饰是在元中后期陆续完成的。永乐宫三大殿的壁画,都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北方宗教壁画中最有艺术价值的经典内容(其中三清殿的《朝元图》出自当地著名画工之手。构图恢宏,气势非凡。它们的突出之处是整体性强,在各种前代样板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格局。画家的线条运用能力惊人,其圆浑流畅的长线组织,既表现了衣带飞舞飘逸的动感,又体现出浓烈的装饰效果。纯阳殿的《纯阳帝君神游显化之图》,在这一连环画形式的壁画中,全部故事都安排在山水的自然环境中,保持了一种统一的画面基调。它们生动多样地表现出当时人民生活的现实情景。重阳殿的壁画也是连环画形式。)。 《鹊华秋色图》: ·赵孟頫为生活在吴兴的书画收藏家周密作的。在这幅纸本手卷上,突出地体现了画家借复古以开新的艺术理想和成就。 ·以家乡山水为题材创作,其文化内涵十分深厚。 ·这幅精心绘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画家在选择风格语言时的独到之处,这样的复古,完全符合江南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追求。 ·从画面上看,有开阔的平远之景,远处鹊,华二山遥相对立,形态各异,别具风采;其墨色韵致更接近董源,多用干笔皴擦,但不作刚直方正的线条,因而圆浑又潇洒。其山石的皴法用披麻皴,富于变化,使细密流畅的线条愈显凝重含蓄之美。 ·这一作品在元代画史上影响深远,是赵孟頫周围的艺术家们看到了一种新的风格趋向。这样的复古,立意过人,因此和一般的临摹仿古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中国古代绘画风格的发展史来看,画家在构图上充分现实了其掌握视觉空间的成熟技巧,而且在再现景物方面,达到了汉唐以来最完善的地步。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对于征服三维空间的问题,有自己的独特方案,赵孟頫由此开辟出纯粹主观写意的新境界。 《清明上河图》: 是张择端表现汴梁现实生活的作品,在徽宗画院的人物画创作中最有历史价值。描绘了清明时分京城内外很有特点的生活画面。画卷分为三个大的段落:从郊外的景致开始,经过虹桥这个画面的高潮,转入城内。画上五百五十余人,包括了各色人等,体现出画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精准刻画。这类风俗题材,虽然前代画家都曾表现过,可是像张择端处理成如此丰富的场面,是前所未有的。 黄公望: 江苏常熟人,字子久,后改号大痴。他的山水,融会了传统精华的许多方面,是真正开宗立派的代表。他是直接继承了赵孟頫生纸淡墨,简笔干皴画法并形成理论的第一个人。著有《写山水诀》。他的作品虽然也尝试了不同的画法,但却有一个统一的基调,这就是从江南董,巨两家演变出來的高逸的格调。这包括了“思”与“景”两方面的有机联系。他的《富春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