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贫困未来发展

非洲贫困未来发展
非洲贫困未来发展

非洲贫困未来发展

在当今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非洲的贫困化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使穷人从全球化中受益成为国际社会颇为关注的重大问题。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形成的非洲国家对国际环境的依赖性,使当前不公正的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生产体系、国际贸易环境和国际金融体系成为非洲国家在脱贫道路上步履维艰的主要外部因素。非洲国家要以主动和务实的态度融入全球化。发达国家应采取减免债务、降低技术转让费用等具体措施真诚帮助非洲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将有助于非洲国家反贫困行动取得成效。

非洲是世界经济的贫民窟。6.5亿非洲人中有3/4生活在贫困之中,1/3的儿童营养不良。28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或得艾滋病,平均估计寿命为48岁。非洲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比例降到了约1%。持悲观态度的人预言,下一代非洲人会更贫穷、疾病更多、受教育的程度更低。在全球竞争中的机会更少。

2000年10月,柏林科学与政治研究所的迈尔与德国其他5位著名的非洲问题专家一起对非洲的未来发展前景作了评价。只有两个小国———塞舌尔和毛里求斯———属于新兴工业国家的范畴;8个国家———加纳、佛得角、加蓬、赤道几内亚、博茨瓦纳、纳米比亚、莱索托和南非———被看作潜在的改革国家。科学家们认为,其余国家发展机会很少或者没有发展机会。13个国家没有任何发展前景,其中有索马里、塞拉利昂、布隆迪、刚果、马拉维、马达加斯加。结论是:对大多数非洲国家来说,在今后30—50年里也不能持久

地减少贫困。

那么谁对非洲的不幸负有责任呢?仅仅是被指责腐败和落后的非洲人?还是不怀好心的外部大国、交易所的鲨鱼和贪求利润的跨国公司?

谁想弄清楚非洲的长期危机,他首先必须了解非洲原来的状况。非洲气候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欧洲人、美国人、阿拉伯人都在非洲争夺过黄金、钻石、象牙、橡胶、热带木材和香料。并且争夺过人这个商品。非洲的全球化,即强行使非洲融入现代世界制度是以历史上最大的犯罪活动开始的:奴隶买卖。1000—2000万非洲土著居民———谁也不知道确切的数字———被强行带到美国,这是一个历史创伤。占领者破坏了非洲人的传统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并且用残暴的掠夺式经济取而代之。

殖民主义留下了集权主义和几乎是不起作用的国壳。四分五裂的民族没有为全球竞争做好准备。殖民统治者走了,殖民经济的模式仍然存在。这种经济模式是以地下资源和农产品出口为主的单一经营方式。由于世界市场上原料和农产品价格不断下跌,非洲人得到的收入越来越少。但与此同时,他们不得不为其进口货物———工业产品、制成品、能源———拿出越来越多的钱。科特迪瓦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产国,直到80年代初,它还被赞誉为取得经济奇迹的小国。后来世界市场上可可价格暴跌,科特迪瓦的外汇收入也随之减少。这个国家的土著居民不再能支付其债务,因此不再有人愿意向他们提供新的贷款。从那以后这个拥有约1500万居民的国家每况愈下。从1

981年到199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下降约40%,下降到1000欧元以下。

被称作“大人物”的非洲精英们的腐败和随心所欲也是非洲遭受不幸的原因之一。像加纳的恩克鲁玛、赞比亚的卡翁达或扎伊尔的蒙博托这样一些独裁者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陶醉于70年代石油繁荣的尼日利亚人表明自己特别好学,无计划、无发展目标地进行投资。例如建造有12条行车道的高速公路、一座大型轧钢厂。这座轧钢厂于1972年奠基,建了18年,估计耗资400亿马克,至今尚未加工一吨矿石,但制造了大量的贿赂丑闻。

在几乎所有的非洲国家中,农业被不可原谅地忽略,大多数非洲人是自给自足的农民,他们生产的粮食刚够他们生存,有时还不够吃。现在他们缺少肥料、农机、资金和知识,缺乏进入市场的通道。结果是:农业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人口过多,失业人员增加,从而陷入贫困。

在冷战时期,像蒙博托这样一些盗窃狂可以不受阻挠地劫掠自己的国家,只要他们效力于两个地缘政治敌对阵营中的一个。为此他们得到慷慨大方的兄弟援助,来自莫斯科还是华盛顿,来自巴黎还是北京,这要看情况而定。东西方冲突结束后资助者撤走了。大人物的政权开始萎缩,整个地区陷入暴力和无政府状态。在像索马里、刚果或利比里亚这样一些国家里贫困现象非常严重。

目前军阀是经济分配斗争的主角,他们的买卖不错,因为他们不缺少外国伙伴,如武器商人、雇佣兵代理机构和从开采石油、钴

或钻石上赚取大量钱财的跨国公司。后来被谋杀的刚果暴力统治者卡比拉在蒙博托垮台前已经给了美国财团勘探权和开采权。利比里亚的国家首脑泰勒通过法律私占其领土的所有“战略财富”:热带森林和矿藏,农产品和水产品,甚至私吞过去发崛的文物。

非洲结构薄弱的情况将继续存在下去,因为首先缺乏消除结构薄弱的资金、技术知识和意愿。在经受种种挫折后,非洲在全球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例降到了2%以下。非洲的风险变得不可测度:战争、无政府状态、市场小、经济增长率低、生产成本高、教育水平低,谁愿意到那里去投资呢?

从喀土穆到开普敦的世界处在一个混乱的空位期:国家分裂、地图重画、老的冲突死灰复燃、新的暴力出现。历史学家们把这个时期与欧洲伴随民族国家诞生的混乱时期相提并论。非洲正在重新排列,这个混乱的过程可能还要持续数十年。大多数非洲人将在影子经济中生存。儿子补鞋、母亲给富人熨衣服,父亲当流动工,祖母出售玉米棒子。他们分享收入,希望有更好的未来。

如果工业国家支持南非总统姆贝基按照马歇尔计划的模式提出的非洲重建计划,那会对非洲很有帮助。这个计划的核心思想是:非洲人动员其自救力量。北方进一步免除旧债,逐步消除那些歧视南方的贸易结构。非洲人在农业和纺织品领域具有较大的生产成本优势,但贸易障碍使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在欧洲、北美和日本参与竞争。据估计,仅仅由于农业保护主义,非洲人每年损失200亿美元的出口收入,这比流到非洲的发展援助高出一倍。

非洲人民基本上都属于农业人口。但是,由于这些人民面对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农村人口流动现象也非常严重。城市周边地区经常会迎来大量的进城碰运气的农民。同时在渴望移民的人群当中,农民也占大多数。

在国际合作当中,非洲总是处于被统治地位。我们也把这个叫做贸易条款的恶化(非洲出口产品越来越便宜,但是进口的产品越来越贵)。值得庆幸的是,非洲正试图通过次地区组织或地区组织,来发展南南关系。目前规模并不是很大,但是还是有希望进一步扩大。要使非洲摆脱发展不足的命运,这条道路是非常必须的。

非洲的贫困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存在外部原因,也就是因为列强从非洲大陆上进行的蛮横掠夺。由于非洲富产各种原料,而这些原料也正是发达国家、强大的国家以及跨国公司发展和积累财富的基础。

这些发达国家在非洲以低价收购原料,然后将成品以高价返回非洲出售。但同时,非洲国家的领导人也难咎其责,因为他们很少为了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而与发达国家进行交涉。我们非常希望非洲的领导人能中国领导人那样,在贸易洽谈中考虑到这一点。

比方说,中国不仅只是向欧洲购买“空中客车”,同时中国也要求这些“空中客车”必须在中国组装。这种洽谈方法对捍卫本国利益极为有效。而非洲的领导人在进行贸易洽谈时,只考虑到是否能从中获取个人利益。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对非洲的掠夺愈演愈盛。

那么,知道了非洲贫困的原因,在如今全球化的社会当中,非洲应该怎样才能实现发展呢?

(一)、加强南南合作,努力营造有利于非洲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使穷国真正从全球化中受益。要想改变非洲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困境,单靠非洲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在加快非洲政治经济一体化基础上,必须大力开展南南合作和积极推进南北对话。

对于发展中国家长期强烈要求变革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的呼声,发达国家已逐渐认识到有必要调整旧的经济秩序。南北双方在承认相互依存的历史前提和必须改革现行国际经济秩序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共识,并有了具体行动。2002年2月,世贸组织通过了最不发达国家发展规划,旨在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加快发展对外贸易。同年3月,在墨西哥蒙特雷召开发展筹资大会,呼吁国际社会对发展筹资问题给予关注,寻求创造更好的发展机遇。

(二)发展多边外交,加强非洲的团结;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加快非洲内部的经济整合,减少贫困人口。面对汹涌澎湃的经济全球化浪潮,非洲国家国力弱小,难以单个应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因此,非洲需要加强非洲国家间的凝聚力,使非洲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共同的声音。在政治层面,国际社会应充分理解发展中国家在资金、贸易、债务等方面的困难,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发达国家尤应开放市场,取消贸易壁垒;尊重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的发展战略和自身努力,向非洲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由于非洲国家的团结斗争,发达国家已开始调整对非政策。国际社会对非洲重视程度的加强,为非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目前国际社会已意识到,一个和平、稳定和发展的非洲,对世界和平与发

展有利。“让穷人能活下去”,是非洲向国际社会发出的呼声。在经济层面,国际社会应以10个区域化经济合作为基础,推动全非洲的经济整合工作。

《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的启动,使非洲在团结合作、复兴非洲的道路上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并提出了实现贫困人口减半和其他发展目标。2001年7月非盟的成立,标志着非洲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从政治领域走向各个领域,尤其是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上议事日程,作为主要目标之一,被明确写进《非盟宪章》。随着地区一体化的发展,将促进非洲国家间的有效合作,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摆脱目前贫困化的处境。

(三)构建政策支持体系,推动非洲国家宏观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进步。在联合国贸发会议提出穷国脱贫新模式的同时,非洲国家制定了各自的《减轻贫困策略报告》,增加政府办事透明度,发展文化教育,加强职业培训,努力消除贫困,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和国内环境。

与此同时,非洲国家应正视农矿初级产品毕竟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现实。为保证各国初级产品(尤其是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传统地位,需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提高环保、卫生和质量等技术标准,以应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凭借政策手段,加大国内企业农矿产品的科研开发和科技投入,提高农矿产品的加工能力;优化本国产业结构,建立有竞争力的企业;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出口型产业,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通

过持续的经济增长,实现尽快减贫的目标。毛里求斯的经济发展经验值得其他非洲国家借鉴。

(四)呼吁发达国家降低技术转让费,加强可持续发展中的科技合作,为穷国反贫困行动提供技术条件。大多数非洲国家经济落后,缺乏科研和技术开发资金。它们只能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据统计,少数发达国家拥有全球97%的专利权,它们有义务采取新的政策和机制,解决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之间的矛盾,促进国际间技术转让。发达国家还可以与发展中国家建立互利互惠的科研协作机制,使发展中国家可以参与发达国家科研开发过程,共享科研成果。1999年2月,非洲知识产权组织在中非共和国首都班吉修订了《班吉协定》,该协定已于2002年2月正式生效。该协定有助于保护成员国人民的经济利益,完善投资环境,促进创新。保护发明专利,吸引更多外资和技术转让,提高非洲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远离贫困。2002年7月,首届“非加太——欧盟论坛”会议的主题就是科技及其创新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南非科技和文化部长本?纳古贝恩强调,制约发展中国家采用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瓶颈是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政策,高昂的技术转让费使发展中国家几乎不可能采用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西方国家应调整技术转让政策,使科学技术真正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他提议,发达国家应帮助发展中国家建立区域科技共享系统,该系统应着重研究发展中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发展中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非洲如何实现发展:

1、非洲国家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

2、国际社会加强对非洲的援助

3、非洲要摆脱对国际社会的依赖性,独立地发展自己的经济

摆脱贫困的未来猜想

https://www.360docs.net/doc/6218398964.html, 2007年09月27日11:11 《环球》杂志

《环球》杂志驻内罗毕记者/汤水富实习记者/陈向阳丁德良

从联合国公布的数字来看,1971年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为24个,1981年为31个,1990年增加至43个,2007年则有50个。

面对着正不断扩大的国与国之间的贫富鸿沟,世界各国的精英们都在思考着出路。当然,富国政治家们不可能在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来帮助穷国,还经常“口惠而实不至”,对这一点,人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但同时,富国也并不愿意看到穷国走向灾难的赤贫,从而导致地区冲突、难民问题等,最后影响到全球的利益。

至少,人们已经建立了这样一个共识:一个富者更富、穷者愈穷的时代是不可持续甚至是可怕的。那么,如何帮助穷国脱贫,尽量弥合贫富鸿沟,从而使国际社会告别今天的抱怨,免于明天的混乱,而向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呢?

依靠外援,需要呼唤“太空船道德”

解决贫困问题,资金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最不发达国家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筹资渠道都很贫乏,巨额的资金缺口主要依赖于国际社会的援助。

联合国发布的《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布基纳法索40%的财政源于外援;坦桑尼亚外援占该国社会政府部门支出的1/3以上;在赞比亚,如果没有外援,用于卫生保健的支出将由人均8美元滑落至3美元。

然而,当前的国际援助面临困境,“口惠而实不至”是最明显的问题。197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发达国家承诺官方发展援助将不低于本国国民总收入的0.7%。但是根据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2005年的统计显示,2004年只有挪威、丹麦、卢森堡、瑞典和荷兰5个国家超过这一底限,意大利、美国和日本的比例则很小,分别只有0.15%、0.16%、0.19%。

附加条件是另外一个问题。以美国对非援助的“千年挑战账户”为例,规定受援国必须统治公正、予民福祉,并鼓励经济自由。

实际上,一些最不发达国家要达到这些标准并非易事。正如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安山所言,“如果这些指标都能达到,非洲国家还需要外援吗?”

而在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援助中,每提供1美元的援助资金,就要求有14美分花费在意大利,用于采购与援助挂钩的物资。

其实这笔钱对富国来说是九牛一毛,《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今后10年我们每年只要花费70亿美元,就可以让26亿人用上干净的水,而这个数目还比不上欧洲人用在香水上的开销,也比不上美国人用在整容手术上的开销。如果这笔投资到位,每天可以挽救约4000人的生命。”

在全球化问题专家唐任伍教授看来,富国不仅有义务帮助穷国,如果一个富国想继续富下去的话,也有理由援助穷国。他说:“富国应该意识到,在这个不平衡的天平中,如果富国想永远富下去的话,需要穷国充当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只有在穷国有一定的购买力的前提下,它才能买你的产品。全球贫富差距的扩大,对富国来说也是一种灾难。”

“另外,贫困就是动乱之源、恐怖主义之源。我们常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一旦他贫困,什么事情他干不出来。他没有失去什么,他失去的只有锁链。如果富国想永远富下去的话,它本身是不希望动乱的。要维持稳定和和平,就要改变不平等的经济秩序,缩小南北差距。”

因此唐任伍大力提倡“太空船道德”,呼吁摒弃“救生艇道德”。

“救生艇道德”指的是,当碰到紧急情况时,一些人为了自己的生还和利益,把一些人推入海中,以挽救另外一些人的生命——一些人的生存是以损害其他人的生存为前提的。在唐任伍看来,现在富国奉行的正是“救生艇道德”,富国就是靠穷国廉价的原料、出售高价的商品,依靠牺牲穷国的利益来保持富国的地位。

而“太空船道德”则意味着,哪怕发生了不测事件,也不能撇下任何一个人,因为即便将一个人扔出窗外,其余的人照样会命赴黄泉,唯一的可能是调动各种力量,按照既定的规则来共同排除危险。

联合自强也是一种选择

然而,即使被“太空船道德”罩着,贫穷的非洲国家在船舱中依然只能屈居“三等公民”。对于那些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不那么丰厚的国家来说,国内市场小,国际关注度又不够,既不具备发展工业的条件,又没有开发旅游的价值。因此,它们在这个大国主导国际规则制定的现实世界里,靠单打独斗确实困难重重。

而同时,50个最不发达国家,占了全球所有国家数目的1/4还多;目前在世界贸易组织的149个成员中,非洲就占了27.5%,这是一个不小的国家集团,本应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按照WTO重大决策3/4成员通过的原则,非洲如果能用一个声音说话,就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面对在全球化中被边缘化的危机,非洲人已经采取了联合自强的行动。2002年7月非洲联盟成立,这是继欧盟之后世界第二个重要的国家间联盟,集政治、经济、军事等一体化为一身。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秘书长李保平教授对此这样评价:“这说明非洲人有急迫感,希望通过地区一体化来对抗边缘化,通过联合自强,在国际舞台上、在同西方国家的讨价还价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李保平特别提到了以解决贫困加剧、经济落后和被边缘化等问题为宗旨的“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非洲互查机制”。

2003年3月,“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首脑执行委员会会议通过了关于实行“非洲互查机制”的一系列文件,希望通过这一机制推动各国政府实行良政,从而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增长,使非洲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

加入这一机制的国家必须将其政府管理、经济政策以及人权等方面的情况公开,接受其他成员国按照既定标准进行的检查和评估。

如果经过互查,某个成员国没有达到预先规定的标准,互查机制的专门机构有权要求该国在没有达标的方面进行改革,并提出具体建议。如果该国仍无法达标,就不能像其他“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成员国一样从计划中受益。

据李保平介绍,“非洲互查机制”主要是为了争取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新伙伴计划有许多非常宏大的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很多钱,内部筹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外部援助。而要得到外部援助,内部就要治理得好。事实上通过这个计划也吸引了不少外国官方的援助。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个筹钱的重要手段。”

自发探索是最好

“一个小国,倘若能够从自身的角度寻求发展,不靠外援,有这样的自信发展起来是最好的。”这是接受《环球》杂志采访的专家们的一致声音。

毛里求斯的致富史就是小国家依靠独立自主脱贫的最好例子。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这样赞美毛里求斯:“上帝先创造了毛里求斯,再创造了伊甸园。”在非洲地图上,顺着马达加斯加的边缘朝东移动,有一个不起眼的小点,就是被誉为“印度洋上明珠”的海岛国家毛里求斯。

这个面积只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岛国,根据2006年的统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居全非洲之冠。然而,毛里求斯没有经历发达的工业化,无非只有制衣业和蔗糖业;它更多地发展服务业和旅游业,现在为了建立成国际金融中心,又在大力促进银行业的发展,从而探索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当然,各国的资源、人力等状况不同,决定了在未来发展中侧重点的不同。对于那些自然资源丰富的非洲国家,在自发探索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保持住国内政治局势的稳定。

以安哥拉为例。这个国家曾经历了长达27年的内战,战争的进程长期处于美国等外来势力控制之下。2002年,安哥拉终于获得和平。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包括钻石在内的矿产资源,安哥拉在最近几年的发展势头令人瞩目,其首都罗安达由“难民成群”变为“手机遍地”,豪华酒店纷纷投入建设。这个昔日的最不发达国家和联合国“社会发展指数”最低的国家,已经被不少经济界人士誉为“世界下一个投资热点”。2000年,在安哥拉的华人不到两百人,而现在超过了1万人。

另外,创新意识对于最不发达国家也同样重要。当然这样的创新并非是科技上的超越,而应集中体现在突出国家资源的优势上。比如说肯尼亚的花卉行业和旅游业。加强创新优势,加大对自身优势的宣传,也是一些穷国脱贫的良策。

留住人才才有希望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7年7月发表的《最不发达国家报告2007:知识、科技学习和发展创新》指出,知识和技术在全球生产和竞争中日益重要,最不发达国家必须通过学习知识和进行技术创新来摆脱贫困。最近,一些最不发达国家由于初级产品价格高涨出现了突发性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并不能长期持续。这些国家必须努力将知识和技术进一步应用于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以提高生产能力并实现经济多样化。

但同时,人才,作为知识和技术的最重要载体,在非洲的境遇令人痛心。联合国报告指出,冈比亚、厄立特里亚、莫桑比克、索马里、塞拉利昂、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赤道几内亚等非洲最贫困国家的人才流失现象最为严重。近年来,这些国家有近一半的大学毕业生到海外寻找工作。

此外,像南非这样相对发达的国家,人才流失也相当严重。在1989年至1998年的10年间,南非共有4万多名医生、护士、教授、工程师等人才离开本国,移民到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有关人士把非洲人才外流的原因归结为四点:一是贫困与战乱;二是体制方面的限制;三是待遇欠佳;四是科研环境不理想。据统计,整个非洲大陆在科技方面的投入还不足其国民生产总值的0.3%。

非洲人对这种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一些非洲媒体认为,人才流失给非洲国家至少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后果:

首先,非洲国家培养一名高科技人才一般需要花费15万美元,而这笔费用足以供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500个农民生活一年。人才外流,导致非洲国家的教育经费也不断流失;其次,为了弥补人才的不足,非洲国家又不得不以高薪聘请外国专家,每年用于支付外国专家工资的开销高达40亿美元,仅此一项就耗费非洲每年所获外来援助资金的1/3;第三,由于缺乏人才,许多非洲国家的科研项目难以正常进行,一些科研成果也无法推广和应用。

今天,人才流失严重,已经成为非洲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主要障碍之一。如果人才大量流失的状况持续下去,那么很多非洲国家就根本不可能凭自身的能力摆

脱目前的贫困状态。

对于非洲国家而言,留住人才,才能保住希望。

脱贫的出路

独立探索、联合自强、依靠外援这三条道路,加上保住人才这一重要因素,对世界最不发达国家摆脱贫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目前的政治经济秩序大环境下,穷国该如何自处,它们最终摆脱贫困的可能性有多大?

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潘维这样回答:“不知道。或者依附大国吧。现在是大国的时代,小国只能在大国的缝隙里生活。小国的发展也只能是依附性发展,就像印度洋的小国塞舌尔一样,依靠欧洲的援助过上好日子。”

唐任伍也不无担忧。他说,“我认为绝对性的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相对差距可能会略有缩小——但我也不是特别看好,尤其是在未来资源越来越稀缺的情况下。倘若穷国现在不利用资源作为武器,不改变不公平的国际秩序,不壮大自己的力量,不提高自己的科学水平,不提高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的话,差距会越来越大。”

李保平的回答也很谨慎:“对于非洲国家,民主问题和民族问题之间的矛盾若不能很好的解决,就不会有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的政治局面,其发展前景令人担心和悲观。有稳定,不一定有发展;但没稳定,肯定没有发展。对整个非洲而言,有些国家如毛里求斯、博茨瓦纳、加蓬等,其实已经发展得很不错了。有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乌干达等,要是能解决了民主和民族的问题,制定和实施合乎国情的发展战略,也可能会获得好的发展。但大部分非洲国家在很长一段时期还会是国际社会的扶贫对象,距离繁荣和富裕还有一段很遥远、很艰苦的路要走。”

只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安山相对乐观一些——“非洲独立只有50年时间,不能对非洲有过高的要求。如果要求非洲国家在数十年内,在完全不同的条件下解决欧美在数百年才解决的问题,完成发达国家在几个世纪才完成的过程,这有欠公允。我们应该公正地对待非洲:给非洲一些时间。”

浅谈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一、对贫困概念的定义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中外学者都给贫困下了一个与其时代的社会经济背景相适应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得到普遍接受的界定。所以说贫困是一个带有社会性、历史性和地域性内涵的概念。现在对贫困概念的界定由过去狭义的经济视角转变为广义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元视角。早期的贫困定义局限于物质生活,强调物质和收入的绝对数量;而广义的贫困定义则把个人能力和社会公平也纳入其中,更倾向于运用相对指标来度量贫困。 课上也讲到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概念。为了避免过于主观,以收入作为决定性因素的判断贫困的方法就是绝对贫困,也就是说个人和家庭依靠劳动所得的收入,不能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相对贫困是以关系的理解和确认为决定因素的判断贫困的方法。可以理解为不同地区之间或各阶层之间因的收入差别而产生的贫困。 在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了,下面我就列举一些农村贫困的现象或实例并去分析其贫困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二、我国农村现阶段贫困现象列举及表现 1.贫困人口规模保持相当大的数量。 我查阅到了一个资料,国务院新闻办2012年年底发表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显示,我国扶贫标准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从2000年底的9422万人减少到2011年底的2688万人。虽然说贫困人口的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减少,但是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仍是相当大的,而且在贫困线边徘徊的人或者家庭,也同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2. 特困人口问题难以解决。 大部分特困人口,居住在耕地匮乏、水源困难的高原山区以及地处边陲、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且其中多为社会发育程度较低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些自然条件及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对特困人口问题的解决,已成为一个长期和艰难的问题。 3.物质贫困 我在课件上看到了两幅非洲贫困儿童的照片,从照片可以看出儿童骨瘦如柴,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儿童,在物质上贫困,营养跟不上会是常见的现象。一个小孩在拮据的条件下生活,可以看出当地生活环境恶劣,人们生活水平低下。当前我农村因物质贫困会引发的一些问题。在农村可能会有一些老人因无人赡养而过着凄苦的生活、十多岁的孩子辍学回家或是外出务工、患有重症的人因没钱治疗而选择在家等死。 4.精神贫困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不平等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与不平等状况 一、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与不平等状况 贫困问题,是指由于贫穷所直接导致或者衍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贫穷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大约有11亿人生活在贫困中,而且他们的生活水平比平均贫困线低28%。这些人构成了世界人口的17%。他们加在一起占有着不到0.3%的全球产品。 这种巨大的不平等令人不安。联合国发展项目组织估计,大约有8.31亿人长期营养不良;11.97亿人没有可保障的水资源;27.47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10亿人为遮风避雨之所而奔忙;20亿人不能充分享有电力带来的光明。大约8.76亿的成人是文盲,2.5亿5到14岁之间的儿童在家庭之外从事有偿工作——他们的工作条件往往十分恶劣:比如从军、沦为妓女或家奴,从事农业,建筑业和地毯纺织业。 由于贫困,他们经常遭受社会排挤,他们无法有力地坚守自己的公民和政治权利,他们的权利也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最贫困的人总是缺乏有力的工具来反抗或者犒赏政府官员,因而后者就有可能粗暴地统治他们,而更多地考虑其他人的利益,比如说那些可以与官员进行互惠的国内买办或国外的商贾。无论穷人们生活在哪里,他们所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几乎总是得不到保证。 1.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状况 1991-1996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达到9%,但贫困人口却没有因经济增长而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据联合国调查,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由1990年的10亿增加到目前的13亿。这些人生活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每人每天只有不到1美元的收入。在发展中国家中有8000 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8.4亿人营养不良,2.6亿人不能上学。在最贫穷的非洲地区,贫困发生率(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目前,非洲6.3亿人口中,约有一半挣扎在饥饿线上。(注:“非洲贫困状况恶化”,《人民日报》1996年2月7日第7版。)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7年10月的一份报告称,世界贫困人口中70%是妇女。贫困家庭儿童的处境更糟。20世纪80年代中,发展中国家有1 亿儿童流浪街头。 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并未缓解贫困的状况给人们以警示:增长并不等于发展,经济增长是缓解贫困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最关键的因素。 1).全球贫困状况全球:60亿人口中有12亿处于每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6.7045)的国际贫困线下(其中南亚44%)、28亿每人每天生活费不足2美元; ?高收入国家15%人口获78%经济总量;低收入国家40%人口获3.45%经济总量;中国21%人口获3.35%经济总量。 ?预期寿命全球67,低收入国60,非洲50,富国78岁 2).中国贫困状况 中国:绝对贫困程度稳步下降,但到2002年底尚有4.6%人口在国家贫困线以下,16.6%人口在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以下;46.4%低于2美元,基尼系数超过0.4,达0.447。 到2003年中国绝对贫困人口还有2900万(以中国的贫困线计算),绝

非洲欠发达国家如何摆脱贫困

非洲欠发达国家如何摆脱贫困 非洲至今仍是世界上最贫困地区。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但 科技水平低下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为提高保存自身主权和政治独 立的可能性,非洲国家都致力于一场为了经济生存和经济独立的斗争。 因此.了解处于主宰地位的、使非洲国家具有依赖性和不发达 的资本化了的全球经济体系的本质和活力;以及了解这种依赖性和 不发达对非洲内部国家之间的关系和非洲同世界的其他地区之间 关系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一)非洲贫困的现状 非洲大地蕴藏着丰富的人力和自然资源,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尽管据有上述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非洲国家仍然处于贫穷和不发达地位将这种不发达描述为社会和经济结构性变化的缺陷。非洲国家的贫穷和落后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是触目惊心的.几乎没有一个非洲国家能够在食物上自给自足.许多国家不得不花费大量的外汇来进口食品.整个大洲制造业所占GDP总量低于10%,即使这些收入也在地区间的分配非常不平均.这些微乎其微的制造业集中在诸如食品、饮料、纺织品和服装等轻工业领域。在西非,这些工业主要集中尼日利亚和象牙海岸在东部和中部非洲,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和肯尼亚。 非洲经济高度依赖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出口,原因之一在于不少非洲国家科技落后,加工能力不强,产品的加工比例及加工程度都不

高。例如,由于大多数非洲本土采矿企业不具有深加工能力,出口的只是初级产品,附加值很低,因此尽管非洲矿产品出口量巨大,但对本地区经济的贡献却非常有限。 非洲是世界上粮食单产水平最低的地区,原因在于粮食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方式原始。一些专家指出,非洲非常需要生物技术,因为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可以提高非洲粮食的产量和营养成分,从而解决非洲人的饥饿和营养不良等问题。 在人类迈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一些普通的通讯和信息产品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仍是奢侈品,有些乡村至今仍“与世隔绝”。在这一地区,每千人仅拥有31.6部电话和9.2台计算机。由于基础 设施薄弱,硬件设备缺乏,该地区上网费用大大高于世界其它地区,几乎是美国的10倍。尽管非洲1996年就雄心勃勃地提出了信息社会计划,但由于各种客观条件制约,非洲信息科技发展水平仍落后于世界其它地区。 (二)非洲贫穷和不发达的原因 自从1960年独立后,后独立时代的非洲一直被军事独裁、腐败、国内紧张、战争、不发达和极度贫穷所困扰,而贫困又是地区不发达和资源管理混乱的原因.总体来看,非洲坪穹的原因包括国内政治腐败和国际治理不当所带来的许多同题。到2O世纪8O年代,除了意识形态,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不断恶化,军事政变、政治镇压、种族冲突和经济滑坡频繁发生。批评焦点集中指向政府,公众责备政府“热衷于政洽经济交易。建立公共机构却妨碍经济发展。

贫困的概念及概述

第十三章贫困问题 概述: 人类社会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得以提高。但社会发展至今,贫困问题却日益严重地摆在人们面前,成为全世界的一个严峻课题。人类社会渴求摆脱贫困,不断地寻找脱贫的出路,但结果并不如人所愿。消除贫困是世界各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重任。本章从贫困的一般概念类型出发,对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和中国反贫困政策进行深入剖析。 世界:(观看世界贫困图片)在过去的50年中,世界财富增加了7倍,但世界范围内的贫困问题也日益恶化,据有关国际组织2005后统计,在最近5年里,全世界贫困人口从10亿增加到13亿,有10多亿人缺乏安全饮水等基本生活条件,每天有亿人挨饿。目前,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约占其人口的1/3以上,其中90%以上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南亚、南洲、中美洲、巴西和中国。非洲人口的一半挣扎在饥饿线上,拉美地区有近2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中国家每年都有50万妇女死于分娩及有关的并发症,700万人死于可以预防的疾病,800万儿童死于因饮水和空气污染而引起的疾病,这些数字之和远远超过战争所造成的死亡。由于营养不良,发展中国家5000万儿童智力和体能不健全。此外,有亿学龄儿童失去了入学机会,其中80%是女童。 我国:(观看中国贫困图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国现在面临的贫困形势还是很严峻的。(最新消息)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副司长刘书文2014-12-15日公布的消息,按照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1年的最新标准,相当于每天1美元,25年保持低标准,终于接近世界扶贫标准)的扶贫标准,到2013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有8249万人;按世界银行每天生活费美元的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大约还有2亿多。在湖南、河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这6个省份的贫困人口都在500万以上。

非洲经济增长与减贫发展的悖论_兼论非洲从贫困化增长到益贫式增长范式的转变

西亚非洲 编辑部版权所有 论!坛 非洲经济增长 与减贫发展的悖论 ???兼论非洲从贫困化增长到益贫式增长范式的转变 安春英 !!内容提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非洲经济呈现中速增长态势,但增长的质量不高,贫困化并未缓减,反而有所加强。这主要源于非洲经济增长具有的资源投入和出口需求驱动、投资拉动、农业增长低质量、不适于穷人分享增长的低度经济结构等内在特性。当然,它还与制约非洲减贫的长期结构性因素密切相关。益贫式增长范式关注穷人在经济增长中的受益性,强调经济增长不仅要减少贫困,而且要改善收入不平等状况。从长远看,非洲国家若要使总体经济增长有益于减少社会贫困,需向益贫式增长范式转变。 关键词!非洲经济!增长范式!减贫!益贫式增长 作者简介!安春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编审(北京!100007)。 !!从近些年非洲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自1996年开始,非洲经济走出低谷,复苏趋势明显,至2008年一直保持中速增长的良好态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97~2008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内 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值为5 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3 7%。#但在此期间,非洲的贫困发 生率一直居高不下(约50%),贫困群体有增无减。按照人均日收入低于1 25美元的新国际贫困线 标准衡量,撒哈拉以南非洲贫困人口数量反而由1996年的3 5亿增至2005年的3 8亿。?可以说, 非洲这种增长并非是对穷人友善的经济增长,而是贫困性经济增长。那么,在认同非洲经济增长与减贫发展的悖论背后,我们需要反思与追问:非洲经济增长是何种模式?它缘何未成为国家减贫的%推手&?非洲经济增长的未来之路何在?本文尝试回答上述问题,以期与同行探讨。 非洲经济增长的型式 发展中国家减贫的成功经验表明,经济增长是减贫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可以构筑国家减贫的经济基础。但对于大多数非洲国家来说,经济增长的成果并没有得到广泛分享。这与非洲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模式有较强的相关性。 (一)资源开发和出口需求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 资源型单一经济结构筑就了非洲国家的外向型经济,并使之严重依赖外部市场,对外贸易已成为 20 # ?I M F ,R e g ional E cono m ic Ou tlook :Su b -Saharan Africa ,April 2009,pp 66-68 Shaohua Chen and M arti n Ravalli on ,The D e ve l op i ng W orl d is Poor t han W e Th ough t ,Bu tNo L ess Successfu l i n t h e F i gh t aga i n stPovert y ,Developm ent Research Group,W orl d B ank ,August 2008,p 34

非洲的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差异-初中地理知识

非洲的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差异 【知识点的认识】 从文化特征上看,以撒哈拉沙漠为界分为南北两个非洲,因为大多班图人种肤色较深的缘故,有人将南部非洲称为“黑非洲”.从与外界的联系上看,分为东西非,北部和东部非洲与阿拉伯文化有比较多的接触,西非深受奴隶贸易的侵害.种族众多和地域的相对隔绝,导致了非洲各地的文化差别很大,特点各不相同.目前南北两端的南非和埃及,仍是非洲最为发达的地区,其文化的多样性更强. 其中非洲音乐,作为非洲黑人的原创音乐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也在历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影响了很多的其他音乐. 非洲经济是由在非洲的贸易、工业和人力资源组成的.非洲的人口约有十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 15%(2008 资料).非洲是全球最贫穷的大洲,非洲贫穷的原因有部分是因为其动荡的历史有关.非洲非殖民化的不稳定加剧了冷战冲突.自 20 世纪中期,冷战、贪污和专制统治也令非洲的经济更加不景气.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少数资源丰富的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生活较富裕;大多数国家都很贫穷,有大量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下.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非洲的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差异的认识,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选择、解答形式出题. 例:非洲被誉为“富饶大陆”,这是因为() A.非洲的经济发达,商品繁荣B.非洲的人们生活水平高 C.非洲的自然资源丰富D.非洲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分析:赤道穿过非洲大陆中部,非洲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大约有 3/4 的面积在热带,号称“热带大陆”;非洲大陆物产丰富,特别是矿产资源丰富,被称为“富饶的大陆”;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主要高原有南非高原、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有“高原大陆”之称. 解答:非洲的自然资源丰富,因此洲被誉为“富饶大陆”.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非洲的称号,要理解记忆. 【解题思路点拔】 解题关键是熟记非洲的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差异. 1/ 1

非洲经济概况

非洲经济概况 非洲作为世界第二大洲,面积仅次于亚洲。但由于历史、地理、政治、民族等原因,非洲是世界上经济最为落后的一个洲。全非洲十亿人口一年的贸易总额只占全世界百分之一。根据联合国在2009年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人类发展指数排名最低的24个国家中,其中有22个都是非洲国家非洲在外贸,投资以及其他经济增长方面几乎停滞不前。但非洲的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落后,非洲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并且远远超过国际水平。而更多地是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对非洲总体经济发展有很大不利。 与此同时,非洲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洲的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矿产资源,不仅品种多样,而且储量非常大。非洲的金刚石,金,石油和铝土矿等均在世界上占有很大的比重。特别的,非洲的黄金和金刚石都具有很好的品质,产量和储量都居世界首位。而且,非洲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对非洲经济的增长,资源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仅依靠自然资源的出口赚取外汇,在很大程度上是危险的,不稳定的,也是不持续的。且非洲对外出口多为未精加工的低科技工业原料,出口价格低,欧美发达国家等将其加工、包装后以高价出口到非洲。低价卖出高价买进,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加重了非洲贫困。非洲除了撒哈拉沙漠及南非一线的土壤,都十分肥沃。加上丰沛的降水和良好的光热条件,理论上,在非洲发展农业将给非洲带来良好效益,但是由于非洲民众没有掌握先进种植技术,没有接受过较高文化教育,农业在非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当前国际社会对于非洲贫困问题也在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在2002年于墨西哥蒙特雷召开的发展融资国际会议上,援助有效性概念的首次提出标志着国际援助的效果和方向开始受到国际关注,同时也将国际援助效果与落实2000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s)联系在一起。为推动援助有效性的进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03年组织了首届“援助有效性高级别论坛”;2005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二届高级别论坛通过《有效援助巴黎宣言》,提出12项推动援助有效性的具体指标;2008年在加纳阿克拉召开第三届高级别论坛会议,进一步评估和推动有关援助方和伙伴国(受援方)落实有关议程,并通过《阿克拉行动计划》;2011年11月29日~12月1日在韩国釜山召开的第四届高级别论坛会议全面评估了《巴黎宣言》的落实进展,提出了实现援助有效性的目标和方向,值得关注。

非洲贫困未来发展

非洲贫困未来发展 在当今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非洲的贫困化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使穷人从全球化中受益成为国际社会颇为关注的重大问题。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形成的非洲国家对国际环境的依赖性,使当前不公正的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生产体系、国际贸易环境和国际金融体系成为非洲国家在脱贫道路上步履维艰的主要外部因素。非洲国家要以主动和务实的态度融入全球化。发达国家应采取减免债务、降低技术转让费用等具体措施真诚帮助非洲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将有助于非洲国家反贫困行动取得成效。 非洲是世界经济的贫民窟。6.5亿非洲人中有3/4生活在贫困之中,1/3的儿童营养不良。28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或得艾滋病,平均估计寿命为48岁。非洲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比例降到了约1%。持悲观态度的人预言,下一代非洲人会更贫穷、疾病更多、受教育的程度更低。在全球竞争中的机会更少。 2000年10月,柏林科学与政治研究所的迈尔与德国其他5位著名的非洲问题专家一起对非洲的未来发展前景作了评价。只有两个小国———塞舌尔和毛里求斯———属于新兴工业国家的范畴;8个国家———加纳、佛得角、加蓬、赤道几内亚、博茨瓦纳、纳米比亚、莱索托和南非———被看作潜在的改革国家。科学家们认为,其余国家发展机会很少或者没有发展机会。13个国家没有任何发展前景,其中有索马里、塞拉利昂、布隆迪、刚果、马拉维、马达加斯加。结论是:对大多数非洲国家来说,在今后30—50年里也不能持久

地减少贫困。 那么谁对非洲的不幸负有责任呢?仅仅是被指责腐败和落后的非洲人?还是不怀好心的外部大国、交易所的鲨鱼和贪求利润的跨国公司? 谁想弄清楚非洲的长期危机,他首先必须了解非洲原来的状况。非洲气候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欧洲人、美国人、阿拉伯人都在非洲争夺过黄金、钻石、象牙、橡胶、热带木材和香料。并且争夺过人这个商品。非洲的全球化,即强行使非洲融入现代世界制度是以历史上最大的犯罪活动开始的:奴隶买卖。1000—2000万非洲土著居民———谁也不知道确切的数字———被强行带到美国,这是一个历史创伤。占领者破坏了非洲人的传统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并且用残暴的掠夺式经济取而代之。 殖民主义留下了集权主义和几乎是不起作用的国壳。四分五裂的民族没有为全球竞争做好准备。殖民统治者走了,殖民经济的模式仍然存在。这种经济模式是以地下资源和农产品出口为主的单一经营方式。由于世界市场上原料和农产品价格不断下跌,非洲人得到的收入越来越少。但与此同时,他们不得不为其进口货物———工业产品、制成品、能源———拿出越来越多的钱。科特迪瓦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产国,直到80年代初,它还被赞誉为取得经济奇迹的小国。后来世界市场上可可价格暴跌,科特迪瓦的外汇收入也随之减少。这个国家的土著居民不再能支付其债务,因此不再有人愿意向他们提供新的贷款。从那以后这个拥有约1500万居民的国家每况愈下。从1

世界贫困的变化情况-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关注全球贫困和饥饿人口——2020焦点简报 2007年10月 世界贫困的变化情况 陈少华Martin Ravallion 要了解世界的减贫成就就需要利用入户调查和价格数据经常进行认真的评估。幸运的是,衡量贫困的任务越来越容易,而且结果也可能越来越准确。可用于评估减贫成就的最好的数据来自对全国有代表性的农户关于生活标准的调查。过去的二十五年里,由于世界各国国家统计机构的努力,援助机构和国际发展机构的支持,发展中国家在设计、实施和处理这些调查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些调查数据为评估全球和地区扶贫成就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此外,关于农村和城市贫困对比的新数据提供了实证来证明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城市化是多么迅速(见专栏1)。 全球减贫成就的一些标志 从绝对数量说,发展中国家每天生活费不到一美元的人口从1981年的不足15亿下降到2004年的9.7亿,这是有史以来全球贫困人口第一次降到10亿以下(图1a)。但是对贫困线的选择是很关键的。事实上,每天生活费不到两美元的人口在这个时期却上升了一亿,2004年达到25亿。 从比例上来说,根据一天一美元的标准,全球贫困率从1981年的40%下降到2004年的18%,根据一天两美元的标准,那么贫困率从1981年的67% 下降到2004年的48%(图1b)。无论是对于哪条贫困线来说,在1981年到2004年这一时期贫困的趋势每年平均下降了0.8个百分点。千年发展目标的第一个目标要求,要在2015年之前把全球在1990年的一天一美元的贫困率降低一半,那么每年的贫困率下降程度都不应低于0.6个百分点。目前的下降趋势是每年0.8个百分点,高于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全世界正朝着实现第一个千年发展目标迈进。 但是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以上这些数据其实透露了三个重要的信息。第一,即使实现了第一个千年发展目标,世界上仍然会存在很多仍非常贫困的人口。从1981年到2004年,生活费一天一美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以每年大约1700万的速度减少。以这样的速度到了2015年,即使1990年的贫困率将会下降一半,世界上还剩下八亿多人口每天依靠不足一美元的收入来维持生计。就算把那些发展得比较快的发展中国家的成就考虑在内,2015年生活费一天一美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也有七亿多。 图1—1981–2004 期间的贫困衡量a. 贫困线以下的人口 b. 贫困率 来源:陈少华和Martin Ravallion,《发展中国家的绝对贫困衡量》,政策研究工作报告4211(华盛顿:世界银行,2007) 备注:标注有“u+r”的曲线包含了城市-农村贫困线的差异 第二,在减少一天两美元的贫困方面全球进展缓慢。从1981年到2004年这期间大部分时间,生活费在一天两美元以下的人口是增加的,只在九十年代中期和九十年代末开始有短暂的减少。据此向前推算,到2015年将有280万人口生活费每天在两美元以下(有20亿人生活费在一天一美元和两美元之间)。根据这个标准,到2015年的贫困率将在40%,大大高于要把1990年贫困率减半所需要的30%。这样的推断是值得让人警醒的。有迹象表明生活费一天两美元以下的人口数量从2000年左右就开始减少,但是现在确定这种趋势究竟能维持多久还为时太早。

国际反贫困经验

贫困是当今世界最严峻的挑战之一。目前,世界的贫困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中90%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东南亚、蒙古、中美洲、巴西及中国的中西部地区。总体来看,东亚、中东、北非和南亚的贫困稍有缓解,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贫困相对稳定,而东南亚、东欧和中亚则呈上升趋势。世界范围的反贫困虽有所进展,但行动艰难,然而,消除贫困的努力却从未放弃过。 中东及北非地区:劳动密集型经济助推就业 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中东及北非的贫困比较有限,贫困率只有5%,收入的不平等程度也比较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这里的贫困主要发生在农村。由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贫困也在逐步出现,尤其是从事小生意的个体户贫困者为多。贫困人口最显著的特征是缺乏教育,如在突尼斯,贫困家庭中90%的家长没有上完小学。 与国际经验一致,在这一地区,经济增长在反贫困中的作用远甚于收入再分配。同时,经济增长模式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在贫困人口分散的地方,要采取目标更加明确的反贫困措施,这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也不例外。在摩洛哥和突尼斯,经济增长模式主要是有利于贫困人口的劳动密集型。近年来,中东及北非地区国家优化了宏观经济结构,强化了激励机制,提高了出口能力。但是相对于资本来说,劳动力价格则有所降低。由于采取了灵活的工资制度,控制了实际工资增长,就业迅速扩张。 不足的是这一地区大多数国家在公共部门的预算方面都存在严重的偏差:为了追求有利于富人的高水平社会服务而牺牲了有利于穷人的基础教育和大众健康服务。因此,公共支出需要重新分配,以使穷人最大限度地从社会服务中受益。目前,中东和北非的大部分国家中,健康和教育方面的支出很大一部分源于私人部门,如果进一步改进激励机制,私人部门的作用将会更大。 欧洲和中亚地区:加强培训 开发人力资源 由于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按照每人每天消费一美元的标准衡量,欧洲和中亚地区的贫困程度最轻。但是近些年来一些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收入和就业水平整体下降,恶化了这一地区的贫困。相对而言,这一地区大多数国家的贫困并不严重,很多贫困家庭都徘徊在贫困线边缘,真正的极度贫困只存在于少数地方,如吉尔吉斯这类低收入国家和匈牙利这类中等收入国家。贫困家庭脱贫与返贫的反复性很大。新增贫困人口主要是多子女的工人家庭,他们受教育程度低,对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差。此外,贫困人口还包括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年人和多个成员失业家庭。在这个地区的一些国家,贫困人口的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如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两国的婴儿死亡率近年来在一直上升,而人均预期寿命却在不断缩短。 在这一地区,由于整体基础较好,即使很小幅度的经济增长,也会使不少人脱贫,因此,其反贫困经验主要是恢复增长,扩大就业,那些经济和财政改革起步早、力度大的国家,如阿尔巴尼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和波兰,前几年一直保持着增长,有时增长幅度还很大。另一条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避免教育和保健服务脱节,同时加强贫困工人培训,提高他们胜任市场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新工作的能力。 南亚地区:改革刺激经济增长 南亚的贫困集中程度堪称世界之最:总人口占世界的1/4,但贫困人口却占世界贫困人口的39%。反贫困成为这一地区的重要任务。上世纪90年代初,巨额的财政赤字和平衡支付困难使80年代的增长难 国际反贫困经验 302008.07

地区贫困原因分析

地区贫困原因分析 许坚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 100035)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地区贫困七个方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贫困原因进行了总体认识,指出地区贫困的“最大限制因素”是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 关键词地区贫困政府行为人的素质技术水平最大限制因素 贫困地区的存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区贫困实质是一种贫困综合症。这里,我们试图从单因素分析入手,进而达到对地区贫困原因的总体认识,以期对贫困地区治理提供一种依据。 1.地区贫困原因的分析 1.1.自然条件太差 自然条件包括自然气候、地貌类型、土壤质量、地理位置、资源等等。自然条件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因为人们总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中生活,人类离开自己所处的自然条件,就无法存在和发展。在生产力水平相同的条件下,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生产的发展就会快些;反之,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生产的发展就会慢些。概括起来说,我国22个贫困地区1的自然条件具有如下一些共同特征: 1.1.1.土壤质量差。由于我国广大贫困地区多分布在山区,而山区的土壤一般说来土层较薄,地力贫瘠,坡度较陡,因而质量不高。青海省乐都县15个贫困乡中,250以上的陡坡地有14万亩,桃红营乡23500亩耕地中,浅山有 11994年月10月20日光明日报曾把我国贫困地区划分为22个地区,它们是:沂蒙山地区、闽奥山区、五指山地区、努鲁儿虎山地区、毛乌素地区、太行山地区、大别山地区、武陵山地区、井冈山赣南地区、九万大山区、桂西北地区、吕梁山地区、陕北地区、三西地区、秦岭大巴山地区、乌蒙山地区、滇东南地区、

8000亩地盐碱严重,脑山有3000亩地,土层只有15厘米左右。这些耕地,丰收年景单产也不过75公斤。亲仁乡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红砂土,土层只有10几厘米厚,播种早了怕旱,播种晚了不熟,单产极低。 1.1.2.地理位置偏僻。离中心城市远。普遍情况是,贫困乡远离县城,贫困县远离省城。我们说贫困地区是老、少、边地区,其实老少边的核心是边。之所以是老区,是因为远离了中心城市,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统治薄弱,所以共产党在那里建立了根据地。之所以是少数民族地区,是因为历史上汉民族势力大,占了中心地方,把少数民族挤到了边远山区。 1.1.3.地形复杂。特别是贫困山区,往往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比如湖南省桑植县,地处武陵山脉北系,西山地南侧,境内山峦重叠,山脉多成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山脉40条,山峰10426座,一般海拔500—1000米,最高的八大公山主峰斗蓬山,海拔1890米,最低的柳杨溪河谷海拔154米。全县地貌由中山原(占总面积21.1%)、中山(占52.6%)、中低(占4.2%)、低山(占5.2%)、丘陵(占10%)、岗地(占3.9%)、平原(占3%)组成,地形十分复杂。 1.1.4.气候恶劣,自然灾害严重。灾害性气候主要有旱灾、洪灾、冰雹和强台风等。比如前面提到的乐都县15个贫困乡,从1981—1983年,连续三年遭受旱、雹灾害,受灾面积在15—23万亩之间。自然条件最差的亲仁、桃红营、中坝等乡,5年来年年遭灾。再比如广东省五华县,基本上是一年一小灾,十年一大灾。1960年6月,一场暴风雨使该县倒塌房屋884间,伤亡43人,受浸水稻15万亩。全年主杂粮比上年减少了160万公斤,全年月平均口粮只有14.2公斤。1970年9月,一场暴雨使全县倒塌房屋5344间,死8人,冲垮大堤49处,受浸农作物18万亩,全年主杂粮减产1229万公斤。1981年水灾,使全县主杂粮减产3632万公斤。1988年7月受7号强台风大暴雨袭击,倒塌民房60400间,大堤缺口97处,死亡42人,受浸水稻23万亩,其中失收5.7万亩,粮食损失6000万公斤。 1.1.5.可供利用的资源不足。《富饶的贫困》一书认为,贫困地区的贫困是富饶的贫困,作者的依据是因为那里存在着明显的资源优势。书中列举了云南、广西、内蒙古、西藏、贵州等省都是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但没有例举缺少 横断山地区、海东地区、海西地区、西藏地区、南疆地区。

非洲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评述(一)

非洲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评述(一) 内容提要近几年来非洲经济呈现3个重要特征:经济增长与严重的贫困化并存;注重资源开发的同时追求经济多样化发展;立足自主发展与争取国际协调并重。这3个重要特征均具有延续发展的共性,决定了未来非洲经济发展的主要走向:经济持续发展,但短期内无法改变世界上最贫困落后地区的地位;资源开发仍是主导产业,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多样化战略初显活力,但单一经济的改造仍然严峻;《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在立足自主发展的同时争取国际社会的配合,为未来非洲经济振兴带来希望,但其目标的实现仍存在许多的困难与限制。关键词非洲经济,多样化,《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 经济增长与贫困化并存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虽然全球经济增长起伏不定,但非洲经济基本上保持了恢复性增长态势。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4年9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指出,1995-2003年间,非洲地区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3.5%,是过去15年的2倍。2004年非洲经济的增速为4.5%,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为4.6%。2004年非洲宏观经济继续改善:通货膨胀率继续降低,全年消费者物价指数由2003年的10.3%降至8.4%;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财政差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3年的-1.9%转为0.9%;外贸得到改善,贸易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3年的4.3%扩大到5.9%;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外债总额从2003年的1960亿美元降至1947亿美元;全非洲的经常项目差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也从2003年的-0.1%扭转为0.4%。预计未来几年,非洲这种小幅增长的势头仍将持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5年非洲经济增长率将超过5.4%,撒哈拉以南非洲增长率高达5.75%,经济合作组织发表的《非洲经济展望》中预测为4%。同时,大多数国际金融机构对非洲经济中长期展望多持乐观态度。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大多数非洲国家实施了以降低通货膨胀为主的经济改革政策,改善了经济管理,使经济逐渐摆脱了长达20年停滞不前的状况,改革还将继续推动经济发展。世界银行在《2001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2003-2010年非洲经济将以3.7%左右的速度增长,人均收入以1.5%的速度增长。从更长远看,21世纪前25年将是非洲谋求稳定和发展的时期,经济总体形势将比20世纪最后25年要好,多数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有可能达到4%-5%的水平,同时不排除少数国家出现飞跃性增长的可能。从不同地区的发展趋势来看,非洲大陆将呈现多样化发展的格局,总的趋势是南北夹击,自西向东扩展。即以南非为中心的南部非洲因世界大国的重点投资与优惠贸易待遇,以埃及、突尼斯为主的北非国家受益于欧盟南下政策的影响,以尼日利亚、加蓬为核心的几内亚湾国家因石油美元的支持,以乌干达、肯尼亚为主的东部非洲因经济多样化的带动,将首先形成经济增长点和群体,由它们带动其他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 尽管非洲经济近几年来持续增长并且中长期前景被看好,但是并不能以此断定非洲经济已处在不再下滑的拐点,其基础依然非常脆弱。克服和摆脱不发达、消除贫困,仍是非洲各国面临的长期任务。影响非洲经济发展的几大不利因素仍将长期存在。第一,农业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农业产量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第二,大多数非洲国家至今仍没能改变殖民时期那种以生产与出口低附加值的农矿初级产品、进口中间产品和制成品为特征的生产与贸易格局,极易受到国际市场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加上交通和通讯设施的落后,使非洲国家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很难充分发挥它们的资源优势。第三,非洲国家过低的储蓄率和较低的私人投资率导致抵御其外界冲击的能力有限。第四,人口增长率过高制约经济发展。有关专家估计,如果今后非洲人口增长率仍保持目前3.2%的水平,那么非洲人口每25年就要翻一番,到2050年仅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就可达20亿。过快的人口增长,造成教育普及面狭小,劳动力素质低,基础设施滞后,从而严重抑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另外,巨额外债、艾滋病蔓延、内战等隐患也严重抑制了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最为重要的是,尽管非洲经济持续了9年的增长势头,但是这种低速增长的态势仍不足以提供非洲人民摆脱

中国当前贫困问题的成因

浅析中国当前贫富差距过大的危害和对策 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姓名:张春男 [摘要] 贫困差距是市场化道路的必要产物。但我国目前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已成为当前国内外人士关注的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以及贫富差距过大对社会将会产生的危害,并针对这些危害因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字]贫富差距;危害;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整体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城乡的生活水平也分别达到基本的小康和富裕水平,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贫富差距也在不断的扩大。贫富差距的扩大,容易引起部分社会成员的心理失衡甚至利益冲突,强化人们对社会的不公感,容易引起社会动荡,贫富差距已成为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难点、热点问题,亦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当前贫富差距的现状 (一)基尼系数的含义 基尼系数被国际间普遍认同为衡量贫富差距的一个权威指标,由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的。他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0~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基尼系数也越大。 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距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比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而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6,表明该国就有发生动乱的潜在危险,因此,又有学者称0.6为“动乱线”。1 (二)我国基尼系数的概况 2001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447,2004年,我国基尼系数超过0.465,2005 1查朱和.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2).

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根源及其消除

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根源及其消除 作者佚名摘自未知发表2007-1-22 16:55:43 背景 贫困是全球化的问题,也是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它影响了全球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也阻碍了中国改革开放最终目标的实现,是当今人类共同的大敌。因此,它是世界银行在其20年发展报告中唯一作为专题两次专门论述、并在其他年份的报告中多次提及的问题。 一、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现状 1、贫困的界定 贫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贫困是经济意义上的贫困,指难以将生活维持在经济上最低水准的状况。广义贫困除包括经济意义上的贫困之外,还包括社会、发展、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如人口寿命、营养、教育、医疗、生存环境及失业等方面的状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总体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贫困的概念逐步由狭义的纯经济层面向广义的影响生存质量的多层面过渡。贫困概念界定的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点在世界银行和国际权威组织的定义中明显地体现出来。 世界银行《1980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当某些人,某些家庭或某些群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他们在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都能享受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活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状态。”显然,这里强调的是以消费水平为基础的物质条件。《1980年报告》将贫困线确定为人均年收入75美元。《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贫困,即缺少达到生活水准的能力”,并认为考虑贫困问题还要考虑人口寿命、营养状况、健康状况、儿童入学率、医疗卫生、识字能力、受教育机会等社会福利文化的内容。《1990年报告》确定了两条国际贫困线:一是人均年收入275美元以下为“赤贫”;二是人均年收入370美元(按1985年购买力平价不变价格计算)为“贫困”。1997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人文发展”的角度提出“人文贫困”的概念。它除了包括人均收入的因素外,还包括人均寿命、卫生、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多种指标。这种“人文贫困”的界定方法,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一国的经济水准和生存状况,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以这个标准衡量,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体表现。 2、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现状 1991-1996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达到9%,但贫困人口却没有因经济增长而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据联合国调查,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由1990年的10亿增加到目前的13亿。这些人生活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每人每天只有不到1美元的收入。在发展中国家中有8000 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8.4亿人营养不良,2.6亿人不能上学。在最贫穷的非洲地区,贫困发生率(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目前,非洲6.3亿人口中,约有一半挣扎在饥饿线上。(注:“非洲贫困状况恶化”,《人民日报》1996年2月7日第7版。)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7年10月的一份报告称,世界贫困人口

关于非洲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的思考

关于非洲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的思考 院系:经济与贸易学院 专业班级:国贸1204 姓名:谭保渝 学号: 201221130119 时间: 2015年5月1日

摘要:当今世界,非洲可以说是六大洲中最欠发达的地区。而事实上,非洲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19世纪中后期,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需要大量的工业原料和广阔市场,它们加紧了对非洲的侵略,开始从沿海向非洲内陆浸入,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到一战前,整个非洲大陆只有利比里亚和埃塞俄比亚还保持独立,其余的国家和地区全部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这为非洲的贫穷落后埋下伏笔。不过近几十年来,独立而团结的非洲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际社会的支持和非洲国家的共同努力下,非洲的许多问题得到了解决。 关键词:非洲经济可持续发展一体化 一、引言 近几十年来,非洲国家普遍进行了经济调整和改革,充分利用了国际各方力量的援助,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对非洲发展的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同时非洲各国团结意识增强, 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上的联合步伐加快。这使得非洲经济取得了持续的增长。2012年二十个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有十一个是在非洲,2013年非洲经济仍然保持着客观的增长速度,不停提醒着世界非洲的存在。但是,战后独立至今,非洲国家的人口持续增长、环境恶劣等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以及非洲国家在经济一体化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也制约着非洲整体的发展。非洲国家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落后的思想;加强非洲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合作,实现非洲经济一体化,才能实现非洲的可持续发展。 二、俯瞰非洲现状 人们常说,越是贫穷的地方生育能力越强。这话在非洲得到了应验,在非洲,妇女人均生育8个孩子。但因婴儿营养不良,早折现象很普遍,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非洲总人口的49%。而贫穷、饥饿在非洲在正常不过了,许多非洲难民营,被饥饿和疾病困扰的难民每天的“工作”便是等待国际救济组织发放的一碗粥,日复一日,等待着死亡的到来。另一方面,如前文所说,非洲各国也在进行着各方面的改革,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战乱逐渐平息,政局趋于稳定 随着冷战结束, 美、苏争夺非洲的因素消失;多数非洲国家政局逐步走向稳定。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领导人懂得“没有和平与稳定, 经济不可能得到发展”的基本道理1996 年和1997 年分别举行的第32 届和33 届非统首脑会议, 都把“地区稳定”和“经济发展”作为讨论的两大主题。会议明确指出“和平与稳定是非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呼吁仍处于战乱的国家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和冲突, 实现民族和解与团结。

世界最贫穷的10个国家

世界最贫穷的10个国家 第一位:东帝汶 全球最穷国家诞生(2002-05-27 10:35:19) 当地时间2002年5月20日零点(北京时间19日23时),...人口约八十四万的东帝汶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据世界银行统计,该国失业率高达70%,每人每天的生活费只有55美分。.. 第二位:刚果民主共和国 人均GDP334美元。刚果民主共和国在1997年前成为扎伊尔。刚果是非洲最大的国家,官方语言是法语,刚果的人口比法国人口多100万,(刚果有660万人,法国有650万人)1998年开始的第二次刚果战争让整个国家变得萧条。这次战争有7个其他国家的部队参与并导致二战后很高的死亡率,这次战争导致54万人丧生。在非洲,这次战争被称为非洲世界战争。据估计在2010年刚果每个月将有45000人在战争中死亡。 第三位:利比里亚- 人均GDP379美元利比里亚是少数几个没有沦为欧洲殖民地的国家之一。但是,利比里亚却被从美国逃出的一些奴隶发现并发展成为了殖民地。这些人掌握了这个国家的大权并且建立了和美国紧密相连的政府。1980年利比里亚的总统被推翻,紧接着是很长一个时期的内战。成千上万的利比里亚人民死于严重的经济危机。统计数据表明大约90%的利比里亚人每天的收入不到1.25美元。 作为世界最穷的第三个国家,利比里亚的失业率高达85%。和他的邻居塞拉利昂一样,利比里亚也以血钻著称。因此美国禁止从该国进口钻石。平均每个妇女会生7个孩子-这导致了44年利比里亚的生活发展进步微弱。 第四位:布隆迪- 人均GDP400美元作为世界最穷的国家之一这个闭塞的非洲国家以部落之间领地的战争著称。这个国家贫穷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连绵不绝的内战。堕落,贫穷向教育蔓延,HIV和艾滋在布隆迪蔓延。大约80%的布隆迪人过着贫穷的生活。据世界粮食计划署称57%5岁以下的布隆迪儿童长期营养不良,布隆迪93%的外貌收入来自于咖啡出口。 据一项研究表明,在178个国家的调查中布隆迪人的生活幸福感最低。贫穷决定了这个国家几乎要完全依赖国际援助才能生存。难怪布隆迪能成为世界第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