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2020年欧洲经济预测(春季版)

欧盟委员会:2020年欧洲经济预测(春季版)

欧盟委员会:2020年欧洲经济预测(春季版)欧盟春季预测报告,受新冠病毒危机影响,欧元区经济今年将萎缩7.7%,来年亦无望完全弥补。

欧委会春季预测报告,称目前遭遇的是历史性规模的萧条。经济委员真蒂洛尼(Paolo Gentiloni)指出,欧洲正经历大萧条以来未曾有过的经济休克。

根据欧委会的预测,今年,欧元区19国经济会严重衰退;2021年回增6.3%;欧盟27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今年将下跌7.4%,明年回增6%。预测报告称,大瘟疫给经济带来的冲击虽涉及所有成员国,但从波兰(-4%)到希腊(-10%),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降幅不尽相同。而来年的回升幅度也各不相同,总体上,无法弥补今年的损失。

真蒂洛尼委员表示,重要因素是各国取消冠状病毒限制措施的速度、国民经济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以及在财政上的活动空间。他强调,这种不一致性危及内部市场和欧元区的统一,\“我们必须战胜这一挑战\“。

根据预测报告,欧元区失业率今年将从2019年的7.5%升至9.5%,明年回落至8.5%;欧盟整体将从去年的6.7%升至9%,2021年回落至8%。欧委会指出,尤其是年轻人找到第一个职业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报告称,通胀率将大幅下降:欧元区消费价格上涨率今年将是0.2%,明年是1.1%;整个欧盟今年为0.6%,明年为1.3%。

关于西方经济模式与中国经济模式的一些比较

关于西方经济模式与中国经济模式的一些比较 财科所2013会计博士孙明成 美国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引发人们对市场经济模式选择的深层思考,反映在世界各国的报刊上出现了不少醒目的标题,如:"金融危机重创英美模式"、"美国发展模式将发生重大转折"、"中国模式给世界带来启迪";还有的从社会制度层面论述市场经济模式问题,如:"自由资本主义制度走上末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观察是正确的",等等。在这些标题下,我认为只有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认识其本质才能有效得出结论。从根本上说金融危机仍然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引发的。也就是说,只要有资本主义这种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一定会不定期的发生。只是在在新的形式下又有其新的表现而已。 一、金融垄断必然导致金融危机 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资本的全球化;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从而出现了银行、保险、金融市场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扩张等,从而保证资本的流动性。在当代资本全球化的有力推动下,资本主义企业实现了空前规模的积聚。全球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最后,信息技术深入到所有生产部门,其中包括服务部门,推动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连续化,IT技术的爆炸性发展,加速了金融垄断的形成。 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潜在危害性。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金融经

济具有虚拟化、泡沫化的弊端。虚拟经济本身具有脆弱性。一但金融资本出现问题会很快席卷到实体经济领域对各国的经济造成巨大的伤害。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提到的更多的词是次贷、金融衍生品等与金融、资本相关的词。充分凸显了金融资本在当前社会中的巨大的作用。同以往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最深刻变化是在金融领域。金融垄断资本无所不在的事实使得资本主义发展到了新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想看清资本主义就必须懂得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金融垄断资本在资本主义各国已经无所不在,并随全球化的扩展迅速向全世界蔓延。作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资本通过金融全球化打通金融资本在全球流动的障碍,一方面控制全球经济,另一方面利用其资金优势在各个国家进行投机,赚取超额投机收益。在金融越来越成为现代经济命脉的情况下,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使国际垄断资本有了一个控制全球经济的最重要的杠杆,从而通过控制金融,把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牢固地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中。2008年金融危机向全球的扩展表明,资本主义已进入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形成高度虚拟化、泡沫化的经济王国,全球化的世界已经日益置身于金融垄断资本的掌控之中。 二、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的矛盾是经济及金融危机的根源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肇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表面上看是美国经济中虚拟经济比重过大,银行违背了从业的最基本法则,将资金贷给了许多没有能力还贷的人,投放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上的大量资金无法及时回流,造成了银行资金周转的困难。但是从本质上看,金融危机

欧洲经济一体化

.

材料二:战后欧洲主要国家GDP增长情况图(单位:亿美元) (2)根据上图,指出欧洲在走向联合的过程中,相关国家经济变化的概况。 (3)权利让渡是经济一体化的核心问题。结合材料三,谈谈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国家主权、本国利 益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4)目前,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正朝着“努力使欧洲成为一种政治力量,量”的方向发展。欧洲的联合给当今世界带来什么启迪? 【当堂检测】 1、欧洲一体化得以出现的根源在于 A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B .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C .知识经济的兴起 D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 2.西欧国家成立“欧共体”的主要目的是 A .加强与美国的经济竞争 B .实现欧洲政治经济的一体化 C .加快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D .保证西欧国家的独立与安全 3、.西欧国家开始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有①经济政治上深受美国的控制②受到苏联及东欧盟国的威胁 ③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联系日益密切④要重振欧洲,必须实现联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4.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政治经济实体过渡的是 A . (布鲁塞尔条约》的签订 B . 1969 年“欧共体”共同目标的确定 C . 1993 年欧洲联盟的成立 D . 1973 年英国加人“欧共体” 5.欧盟的建立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结果。下列各项中与欧洲一体化进程无关的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B.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C.华约组织的建立D.欧共体的建立 6.下列关于欧洲一体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B.符合欧洲各国的利益 C.改变了世界格局 D.破坏了欧盟各国的主权,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7、欧元的启动对这一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中最主要的是 A .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 B .加强了各国之间的政治合作 C .有效地保护了区域经济的独立发展 D .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自我反思思维升华】 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惑需要解决?写出来大家都来帮一帮。 .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现状及未来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现状及未来 ——专访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者主罗伯特·希勒 林永青:首先,感谢您接受《腾云》杂志和价值中国网的联合采访。去年您在媒体提到,“中国的经济奇迹是一个鼓励人们做出现实的伟大故事”。很多年前伦敦政经的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表示过类似的看法:“历史事件往往不是智慧或能力,而是偶然的瞬间。一些历史上大的事件只是一些随机产物。比如,如果足够多的人相信西方的没落,西方就没落了。”您如何比较中国和西方的不同“历史故事”呢? 希勒:中国书写的是复兴的故事。我不是一个中国历史学家,你让我比较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历史启示,我能力有限,只能简单阐明我的想法。我只是知道中国近代,有一段几百年的磨难。但是我也知道,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一直在世界拥有领先的地位。就是回到中国清朝中期的时候,相比欧洲,中国也有一个鼓舞人心的时期,我不认为当时的欧洲同样具备。 而在最近几年,我认为,一个伟大的文明复苏的思想是中国发展的根本性的动力。中国人把它看作是正在发生的历险。但(这种经济发展)对于欧洲和美国,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故事了,这样的历史在那里的人们身上上演过。在中国,人们亲身感受到他们同中国崛起的关联性和与责任感。而在我看来,对于美国来说,这样的故事发生在200年前,今天的美国人不再具有共同为国家发展做出牺牲的意愿。所以储蓄率在今天的中国非常高,而在美国非常低。我听到了很多说法,其中一个是中国人的历史时刻感。中国人为自己承担的义务作出贡献。 林永青:您能谈谈美国或西方的未来发展趋势吗?西方世界会衰落吗? 希勒:历史表明,每一种文明都是来来去去,但目前我没有看到西方有任何危机的迹象。在二战以后,美国有特别的优势:它未受战争破坏。此外,也许因为美国是一个更大的经济体,自二战之后美国政府比当时的其他欧洲国家更愿意支持科研。所以美国在那一段时间一直存在优势。 然而,今天,正如你游历世界各地时所看到的,现在人们意识到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各国的经济也都开始腾飞。曾经在20世纪60年代,大部分诺贝尔奖得主来自美国和欧洲。诺贝尔奖曾经被欧洲人垄断,但随后渐渐转移到美国人头上。现在,我觉得诺贝尔奖可能已经转移到更多的国家。这样的情况与当时可用于研究的资源密不可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高等教育比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更为普遍和盛行。这一现象今天已经改变了,美国的独特性将被削弱。但我不认为这对美国人是一件坏事,世界各地教育经济的腾飞是令所有人兴奋的。 林永青:我在报纸上看到您建议,“中国政府应该做一个长远规划,以避免富人与穷人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2012年3月,奥巴马签署的《就业法案》(JOBS ACT)就与社会化创业融资(众融)、与创造就业机会都息息相关。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马上就将通过JOBS法案的第三修改案。在过去,只有合作投资者可以进行网上投资,而第三修正案将允许每一个普通人可以在网上投资、获利。人们普遍认为,众融将开启”资本民主化“的道路。创新金融工具,正是您的研究重点。能否对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众融、P2P网贷,或其它新兴金融模式做出评论?

欧洲经济共同体产品责任指令(李明刚)

欧洲经济共同体产品责任指令 李明刚 上传时间:2007-10-17 欧洲经济共同体产品责任指令(以下简称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 是欧洲经济共同体(以下简称欧共体) 理事会于1985 年发布的第374 号指令, 它是欧共体统一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此之前, 欧共体各成员国各自施行不同规则原则下的产品责任制度, 有的采取过错责任原则, 如荷、意等国; 有的采取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如德、比等国; 有的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 如法、卢等国, 如此以来, 在统一的欧共体内, 对于同样的产品侵权案件, 在不同的成员国发生诉讼, 则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处理结果——这显然违背建立欧共体的目的。因此, 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的发布实施, 对平平衡欧共体内生产者的产品责任及其诉讼权利, 保障消费者权益, 以及平等维护各成员国经济利益, 促进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商品流通具有积极意义。 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所调整的产品是指除初级农产品和狩猎产品以外的所有动产产品, 产品亦包括“电”。 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规定, 生产者应当对其产品存在缺陷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生产者是指成品的制造者、原材料的制造者、零部件的制造者以及将其名称、商标或其他识别特征标示于产品之上, 表明其是该产品的生产者的任何人。在不影响生产者产品责任的前提下, 进口产品的进口者视为生产者并承担相应责任。而在无法确认生产者的情况下, 产品的供应者视为生产者并承担相应责任。依据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规定, 两个或两个以上对同一损害负责的人承担连带责任。 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在为生产者设定了严格的产品责任的同时, 亦赋予生产者相当的免责事由。该指令规定, 生产者能证明下列情形之一的, 不承担产品责任: (一) 生产者未将产品投入流通: (二) 引起损害的缺陷在产品投入流通时并不存在; (三)产品并非由生产者出于商业或经济目的而制造或销售; (四) 生产者为使产品符合政府机构发布的强制性法规而导致产品存在缺陷; (五) 生产者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技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而作为零部件的制造者, 能够证明缺陷是由于装有该零部件的产品的设计或制造的指示所造成的, 即不承担产品责任。 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对产品责任因果关系中的损害要件作出了规定, 即损害是指人身伤亡或对缺陷产品本身以外的任何财产的损害或灭失, 并且该财产是价值不低于500 欧洲货币单位的用于个人使用或消费的财产, 该指令并不影响欧共体成员国有关非物质损害(如精神损害) 的规定。 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规定, 成员国应在本国法律中作出产品责任诉讼时效为 3 年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原告知道或应当被合理地认为已经知道损害、缺陷和被告身份时起计算。成员国对时效中止和中断的规定不受该指令的影响。该指令还规定, 成员国应当在其法律中规定, 指令赋予受害人的索赔权利从造成损害的产品投入流通满10 年后丧失, 但受害人在此期间对生产者提起诉讼的除外。 由于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把在商业活动过程中, 以销售、出租或其他形式的分销为目的,

中国经济与西方经济的结合发展

中国经济与西方经济的结合发展 摘要:中国的经济改革是前无古人的波澜壮阔的社会经济实践,于是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就成为经济学界关心的重要课题。通过梳理中国经济学在内容、体系、方法论上的研究成果,明确中国经济学的目标,分析中国经济学面临的主要困境,并结合西方经济学的耦合研究成果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探讨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目标;发展趋势 一、现在中国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经济学作为“新思潮”涌入我国,一些原来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转而把西方经济学奉为圭臬。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后,西方经济学在我国的传播又一次兴起高潮。正如著名学者陈岱孙教授指出的,当前经济学界对西方经济学的态度由盲目排斥转而成为盲目崇拜,其主要危险有二:一是对青年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的不良影响,二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方向的误导;如不认真加以克服,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西方经济学是一门时间跨度很大、内容相当庞杂的学问;它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反映资本主义的发生、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重商主义经济学、自由竞争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和垄断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几个阶段。它含有总结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动规律的知识,其中某些成分可资我们参考和借鉴;但西方经济学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坚持为资产阶级的利益着想和辩护,包括许多流派,他们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有时又是互相矛盾甚至对立的。因此,盲目崇拜和照搬西方经济学,必然会给我们的经济工作造成失误和损失,这是值得认真总结的。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从传统的模式向新模式转变,即经济发展不仅限于经济增长,而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追求实现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和文明化,而所谓新发展观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观念体系,它涵盖了当代发展经济学家对于对发展问题的许多新认知。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发展的方式应当具有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观对增长发展观把经济发展看作是不依赖外部环境的孤立系统的这一重要缺陷进行了必要的修正和补充,它认为经济发展只是外部有限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经济发展的子系统与外部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关联,互相影响,必须反对人类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无限制索取。只有这样,发展才能持续下去;2.发展的目标应是实现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财富、收入、技术进步、社会现代化等只属于工具性的范畴,它们最终是要为人的发展、人的福利服务的。新发展观把发展看作是一种不可剥夺

欧亚经济共同体

浅析欧亚经济共同体的成立动机和运行逻辑 ——以区域一体化理论为基础 摘要:欧亚经济共同体自2001年由俄、白、哈、吉、塔五国缔约成立以来,成为区域一体化的重要组织, 2014年,欧亚经济共同体各成员国签署了关于撤销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协议,2015年起,欧亚经济共同体所有机构的活动已停止。替代性的超国家联盟-欧亚经济联盟成立并运行。作为标志性的区域性组织,本文旨在分析欧亚经济共同体在其成立、发展及结束过程中是如何体现区域一体化理论的。涉及到区域一体化理论中的联邦主义、新功能外溢逻辑、政府间主义。 关键词:欧亚经济共同体;区域一体化理论;新功能外溢逻辑;政府间主义 欧亚经济共同体是以俄罗斯为主导的独联体框架内最重要的经济一体化组织。该组织自2001年成立以来, 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取得了很大进展, 已成为世界主要区域经济组织之一。该组织在建立关税同盟方面取得了重大实质性进展, 建立统一运输空间、统一能源市场和统一社会经济空间的工作稳步推进, 金融和货币领域合作有所加强, 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动态效应, 以及非传统经济效应和“外溢”效应开始逐步显现。在欧亚经济共同体运作的14年中,取得的成就和显露出的弊端体现了区域一体化理论。2015年1月1日,欧亚经济共同体宣告停止运转。 一、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及成果 欧亚经济共同体源于1996 年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四国为促进相互经济合作而创建的关税同盟,2001年5月,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根据于2000年10月签订的协议正式成立了国际经济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自成立以来,成员国在一定程度上

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发展前景及方向

中国与欧洲贸易发展方向: 一、正确认知欧洲政治关系从理论到实践: 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和欧洲的2020战略虽然是为了不同体制制定的战略计划,但是却充满同样的和平与发展诉求。他们一发布,就调动了众多蕴藏在中欧多重不对称夹缝中的火力和动力。围绕中欧合作的前景,中欧之间进行着无数的的对话,研讨、交流、谈判和交易,展现了中欧借助对方又是,创造合作共赢并实现各自的战略构想潜力。 二、充分重视双边贸易关系: 1中欧双方对对方重要性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优势互补、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平等谈判 3求同存异 三、建立有效的双边对话机制 1用磋商的方法解决经贸问题 2多层次全方位进行互相对话 3.提高谈判能力,善于驾驭国际规划 四、未来经贸关系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法律基础: 2.合作机制;今后欧盟将作为一个整体与第三国缔结投资协定。因此上千种欧盟投资协定影视下一阶段我国对欧洲工作的重点。 3军手解禁: 2010年9月,欧盟出台了5关于建立两用产品及技术出口控制体系的第(EC)1334/2000号理事会规则修订提案,对禁止出口茶农品清

单、出口授权体系、信息交换条例、成员国磋商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建议对受控产品清单进行定时更新。可以说,这个问题不解决,蒋志杰影响到双边高新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五、中欧贸易关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状:1.经贸关系稳定发展 2.直接投资合作不断深化 3.双边贸易呈现不对称性 问题:1.中欧贸易的不平衡性不容忽视。从2002年起,中方对欧盟的逆差规模开始呈加速上升的态势。据中国海关统计,到2005年中方对欧盟贸易顺差为701亿美元,占双边贸易总额的32,26%,顺差同比增长89%。2006—2007年,中欧贸易顺差更是急剧上升,分别约为805亿美元和1014亿美元。对中欧贸易不平衡问题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中国轻纺等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欧盟在华投资企业加工贸易、欧盟因对华军售禁令限制对华两用产品与技术出口等。 2. 欧盟对华反倾销力度不断增强。欧盟是最早发起对中国反倾销的地区,就当前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发展态势而言,自1979年开始对华反倾销调查以来,到2007年4月,欧盟共对华发起139个贸易救济案件调查,其立案频率和涉案金额均大大超过往年水平。 3. 有关“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分歧仍然存在。欧盟拒绝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深层原因无外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就经济利益而言,欧盟认为,中欧之间巨额的贸易失衡主要是由于中国

国内经济理论与西方市场的对比

国内经济理论与西方市场的对比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思想渊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改革开放伊始便确立的一个重要理论,才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能够始终符合实际。这一命题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中首次提出。此后,1982年和1986年,在党的文件中两次再度提到了这一命题。邓小平于1987年提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252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出系统论述,并据此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党的基本路线,标志着这一理论的形成。党的十四大强调,它是今后长期内政策制定的基本依据。江泽民则在十五大报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一节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便是要持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0XX年,胡锦涛先后于中央党校6?25讲话及十七大报告中始终强调了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是经济体制改革最基本的现实依据,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正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才使我们党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设想。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立论前提。市场经济必须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目标相矛盾。以上两个方面对社会主义引入市场经济的否定,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经典社会主义作家达成的少有共识。应对这一观点的双重挑战,必须对市场经济重新“定性”。邓小平于1979年首次指出,市场经济并非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1992年的南方讲话特别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此后,江泽民通过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综合运用宏观调控的计划手段的现实,指出“不能把有计划只看成是社会主义独具的特征”,并进一步阐述了计划与市场的辩证关系。可见,“中性”论与“手段”论,认识到市场经济的一般共性,将它从

欧盟——一个价值共同体的理想与现实

欧盟——一个价值共同体的理想与现实 □马胜利(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价值观念是认同的核心。欧盟的自我意识必然以其价值观念为基础。如今,“打造价值共同体”已成为欧盟建设中最响亮的口号,它实际上涉及了“欧洲是什么?” “欧洲应当是什么?“它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等自我认同问题。欧盟强调价认同和值共同体的目的在于:使欧盟及其成员国进一步明确共同目标和道德准则,强化欧盟的精神动力和凝聚力,塑造欧盟的崇高道德形象,赋予欧盟一种必不可少的“灵魂”。有欧洲学者强调:“无论是历史、地理,还是思想、文化,都不足以作为划定欧洲边界的标准,欧盟是建立在共同的认同和价值标准之上的。” 所以,“欧盟在本质上是个价值共同体。”1 一核心价值的设定 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共同体的价值标准始终受到高度重视。从《罗马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到《欧盟宪法草案》,从《单一文件》、《欧洲认同宣言》(即哥本哈根标准)、《欧盟基本权利宪章》、《赫尔辛基千年宣言》、汉普敦宫峰会公报(《全球化时代的欧洲价值》)到《柏林宣言》,欧盟反复强调了它所主张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标准,其中包括:和平、进步、繁荣、自由、民主、平等、法治、人权、社会公正、人的尊严、公民权、宽容、多元化、辅助性原则、团结互助、反对歧视、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等等。

当然,上述欧盟价值观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都来源于欧洲的宗教和哲学传统。而这一传统的基础是欧洲文明。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到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从城邦的兴起到市民社会,从封建割据到民族国家的形成,从文艺复兴到资产阶级革命,从资本主义的发展到民主制的建立,欧洲文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性。在希腊罗马文化、日耳曼传统、犹太基督教传统、市民社会的历史底蕴上,近代欧洲又逐渐产生了个人主义、人文精神、启蒙思想、理性主义、民主政治、科学思想、实证方法等思想和制度建设成果。它们构成了当代欧洲文明最重要的内涵和价值基础。 还应当指出,和所有文明一样,欧洲的文明及其价值中除了正面和积极的成分外,还存在一些负面和消极的成分。欧洲的价值观念中除了文明的一面,也有野蛮的一面2。众所周知,殖民主义、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以及两次世界大战也都是欧洲文明的产物。而正是为了记取这些历史教训和反面经验,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欧洲人在二战后才决心走上了一体化的道路,并把欧洲文明中正面和积极的价值挑选出来,加以弘扬光大。 欧盟在其官方文件中提出了众多的价值观念,欧洲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们对欧盟价值的论述更是见仁见智。因此,在如何界定欧盟价值的问题上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和争论。例如,在起草《欧盟宪法草案》过程中,不少人主张把犹太基督教列为欧盟价值之一,但遭到了法国代表及一些人士的反对,其理由是这有悖于国家世俗化和信仰自由的原则,并应正视多种宗教在欧洲存在的历史与现实。结果,在《欧盟宪法草案》和以后的《柏林宣言》中只保留了较为含糊的“宗教传统”的提法。又如,普适主义者强调欧盟价值的普遍性;而重视欧洲特性的人则认为这些价值当属欧盟的认同标准,不宜将其看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于

论中国与欧盟经济的发展

论中国与欧盟经济的发展/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经济论文国际贸易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论中国与欧盟经济的发展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虽然双方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但总体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一、中欧经贸发展的特点 1.中欧经贸合作呈现互补性中国和欧盟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市场,彼此间的经贸关系具有极强的互补性,相互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欧盟拥有庞大的剩余资本,在技术的转让上比较开放,又极度依赖世界贸易。欧盟所具有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与资本优势使得中国通过发展中欧关系获得了更大的出口市场、更好的技术来源与更多的资本来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对欧盟也是极具吸引力的。丰富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资源、存量与增量庞大的市场、与欧盟差异较大的产业结构以及稳定与高回报的投资场所,都是欧盟国家所缺少和追求的区位优势,是处于“去工业化”阶段的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转移的良好去处。除香港特别行政区外,欧盟是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按实际投入计算,欧盟是对华第二大投资者,另外,还是中国最大的技术供应者。 2.双边贸易呈现不对称性从中欧双边贸易的增长率考察,近10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大多数年份里,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长率都高于中国对世界的同一指标。与此相反的是,同期中国从欧盟的进口增长率普遍低于中国与世界的这一指标;与此同时,中国出口产品对欧盟市场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欧盟出口产品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这表明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发展存在着高度的不对称性;从中欧双方在彼此市场所占份额看,中国出口到欧盟的贸易额约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0%,而欧盟出口到中国的贸易额约占欧盟出口总额的7%左右,这同样说明了欧盟市场对中国的重要程度高于中国市场对欧盟的重要程度。二、中欧经

欧洲经济共同体产品责任指令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欧洲经济共同体产品责任指令 李明刚 欧洲经济共同体产品责任指令(以下简称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 是欧洲经济共同体(以下简称欧共体) 理事会于1985 年发布的第374 号指令, 它是欧共体统一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此之前, 欧共体各成员国各自施行不同规则原则下的产品责 任制度, 有的采取过错责任原则, 如荷、意等国; 有的采取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如德、比等国; 有的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 如法、卢等国, 如此以来, 在统一的欧共体内, 对于同样的产品侵权案件, 在不同 的成员国发生诉讼, 则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处理结果——这显然违背 建立欧共体的目的。因此, 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的发布实施, 对平平衡欧共体内生产者的产品责任及其诉讼权利, 保障消费者权益, 以 及平等维护各成员国经济利益, 促进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商品流通具 有积极意义。 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所调整的产品是指除初级农产品和狩猎产 品以外的所有动产产品, 产品亦包括“电”。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规定, 生产者应当对其产品存在缺陷造成 的损害承担责任。生产者是指成品的制造者、原材料的制造者、零部件的制造者以及将其名称、商标或其他识别特征标示于产品之上, 表明其是该产品的生产者的任何人。在不影响生产者产品责任的前提下, 进口产品的进口者视为生产者并承担相应责任。而在无法确认生产者的情况下, 产品的供应者视为生产者并承担相应责任。依据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规定, 两个或两个以上对同一损害负责的人承担连带责任。 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在为生产者设定了严格的产品责任的同时, 亦赋予生产者相当的免责事由。该指令规定, 生产者能证明下列情形之一的, 不承担产品责任: (一) 生产者未将产品投入流通: (二) 引起损害的缺陷在产品投入流通时并不存在; (三)产品并非由生产者 出于商业或经济目的而制造或销售; (四) 生产者为使产品符合政府 机构发布的强制性法规而导致产品存在缺陷; (五) 生产者将产品投 入流通时的科技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而作为零部件的制造者, 能够证明缺陷是由于装有该零部件的产品的设计或制造的指示所造 成的, 即不承担产品责任。 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对产品责任因果关系中的损害要件作出了 规定, 即损害是指人身伤亡或对缺陷产品本身以外的任何财产的损 害或灭失, 并且该财产是价值不低于500 欧洲货币单位的用于个人

德国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德国与中国的经济关系--辉煌的历史和光明的前景 1972年德国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此后德中经济关系发展迅速,成果显著。建交当年德国对华出口额仅为2.7亿欧元,2002年的出口业绩相当于1972年的50倍。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德国在亚洲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反过来看,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近年来最大的欧洲投资来源国。磁悬浮技术在上海首次投入商业运营是最具有轰动效应的双边合作项目。该项目于2001年夏季开工建设,从浦东机场出发,直达上海市区。2002年12月31日,德国联邦总理与中国国务院总理共同出席了磁悬浮列车开通仪式,并试乘了首次列车。这件事突出表明了德国企业在华成功的商务活动离不开国家的支持。 贸易关系 中国在2002年超过日本成为德国在亚洲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德国远远领先于其他欧洲国家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也是中国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欣欣向荣。按照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德国2002年前11个月对华出口增长18%,达到131亿欧元。换言之,德国企业在去年的对华出口额相当于1972年的50倍。 德国企业也从中国大量进口产品,进口额仍高于出口额,中国出口企业一直在积极开拓德国市场。与建交时1972年相比,去年从中国进口商品额相当于当年的100倍。截止2002年11月底,德国从中国的进口达到了190亿欧元,增幅为4.2%(中国的海关统计不包括通过香港、荷兰的转口贸易数据,结果显示中方拥有贸易逆差)。德国对华出口的主要产品为:机械、电子、汽车和化工产品。德国从中国主要进口电子制成品、纺织品、服装和机械。 德国在华投资 德国是近年来欧洲最大的对华投资来源国,但是仍然明显落后于香港、美国和台湾。按照德国联邦银行的统计,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始到2000年底为止,德国企业在华投资实现了翻番,达到了53亿欧元。如果将德国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投资一并计算在内,总投资将达到87亿欧元。按照中国的统计数字,2001年全年德国在华投资额为13亿美元;2002年前10个月的投资额近10亿美元。自改革开放以来德国在华累计投资总额达到了85亿美元,如果考虑在华德国公司用所获得的投资收益进行的再投资,总投资规模将变得更大。德国主要的投资领域为:汽车、化工和机械制造业。例如,德国大众已经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汽车品牌之一,计划到2007年每年投资6亿美元。此外,德国公司感兴趣的领域还包括:投资银行、保险、住房信贷、出版业和运输业。大型投资项目大多是由那些已经长期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公司兴建的,这类公司往往都倾向于将现有的合资企业改制为外商独资企业,他们同样在国家的支持下才能获得成功。

浅谈试论中国与欧盟经济论文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浅谈试论中国与欧盟经济论文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 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谈试论中国与欧盟经济。 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 中欧经贸合作呈现互补性 中国和欧盟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市场,彼此间的经贸关系具有极强的互补性,相互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欧盟拥有庞大的剩余资本,在技术的转让上比较开放,又极度依赖世界贸易。欧盟所具有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与资本优势使得中国通过发展中欧关系获得了更大的出口市场、更好的技术来源与更多的资本来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对欧盟也是极具吸引力的。丰富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资源、存量与增量庞大的市场、与欧盟差异较大的产业结构以及稳定与高回报的投资场所,都是欧盟国家所缺少和追求的区位优势,是处于去工业化阶段的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转移的良好去处。除香港特别行政区外,欧盟是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按实际投入计算,欧盟是对华第二大投资者,另外,还是中国最大的技术供应者。双边贸易呈现不对称性 从中欧双边贸易的增长率考察,近10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大多数年份里,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长率都高于中国对世界的同一指标。与此相反的是,同期中国从欧盟的进口增长率普遍低于中国与世界的这一指标;与此同时,中国出口产品对欧盟市场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欧盟出口产品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这表明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发展存在着高度的不对称性;从中欧双方在彼此市场所占份额看,中国出口到欧盟的贸易额约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0%,而欧盟出口到中国的贸易额约占欧盟出口总额的7%左右,这同样说明了欧盟市场对中国的重要程度高于中国市场对欧盟的重要程度。 虽然双方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但总体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

浅析中国与欧盟现状和未来发展)

浅析中国与欧盟贸易现状与发展 摘要 关键词 1 欧盟简介 欧洲联盟(欧盟)是一个政治和经济共同体的27会员国,位于主要在欧洲。其 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 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 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欧盟成立于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加入新领域的政策,以现有的欧洲社会。与5亿市民,欧盟相结合产生的估计有30 % 的份额,世界各地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欧盟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而随着欧盟的扩大,欧盟的经济 实力将进一步加强,尤其重要的是,欧盟不仅因为新加入国家正处于经济起飞阶 段而拥有更大的市场规模与市场容量,而且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的国 家集团和商品与服务进出口的国家集团(如表1,欧盟自2008年开始超过美国, 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品进口国家集团),再加上欧盟相对宽容的对外技术交流与发 展合作政策,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至关 重要。欧盟可以称得上是个经济“巨人”。 表1 世界主要商品贸易国家和地区进口额占比 Tab1 Trade in goods, by main world traders (单位%)geo\time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EU (27 countries) 19.5 19.3 19.2 18.8 19.5 19.2 19 19.1 19.1 19.1 18 EU (25 countries) 19.6 19.3 19.3 18.9 19.6 19.3 19.1 19.1 19.1 : : Canada 5.3 5 4.8 4.7 4.4 4.1 4.1 3.9 3.7 3.5 3.4 United States 26 26.4 25.8 25.5 24 22.9 22.5 21.6 19.6 17.9 17.1 China 4.1 4.7 5.3 6.3 7.6 8.4 8.6 8.9 9.3 9.4 10.8 Japan 7.6 8 7.6 7.2 7.1 6.8 6.7 6.5 6 6.3 5.9 资料来源:Eurostat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知识点总结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知识点总结.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位置相邻近的国家之间为了促使资本、技术、信息、劳务和产品等在一定区域内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而建立国家经济集团,成员国之间互惠互利,在国际经济关系中采取一致的立场。 2.欧共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区别: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它是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于1967年合并而成。欧洲经济共同体是构成欧洲共同体的三个机构中的一个。 一、欧共体的出现: 1、成立背景: 材料: 材料一 5世纪哲学家卢梭说:“欧洲国家必须建立联盟,维护欧洲的和平。”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欧洲的联合是历史的要求。”共同的地域使欧洲国家一直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材料二 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曾说:“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联邦政府和一个欧洲议会,以消除欧洲国家之间的纷争,维护持久的和平。”欧洲历来是国际关系的中心,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源地和主战场。“二战”使欧洲国

家普遍削弱,使欧洲各国深刻意识到,欧洲不能再发生内部的纷争了。 材料三 在“冷战”格局下,苏联的威胁日益严重,而美国借扶植西欧又不断加强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欧洲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就必须加强合作,实现欧洲的统一。 思考1:结合内外形势,分析欧共体成立的原因有哪些? 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经济恢复 联系加强——可能性 战争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二战后国际地位的下降,冷战的世界局势——必要性 思考2:“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是什么? 2、成立过程: 第一步: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的开始。 第二步:1957年法意等六国签署《罗马条约》,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基本目标是创造“一个欧洲各国人民间日益密切的联盟”。它的基本内容是共同市场和共同的经济政策的形成,核心是关税同盟和共同的农业政策。它们成为欧共体的两大支柱。 思考3.“为什么说《罗马条约》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

最新浅谈试论中国与欧盟经济论文

浅谈试论中国与欧盟经济论文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谈试论中国与欧盟经济。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 中欧经贸合作呈现互补性 中国和欧盟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市场,彼此间的经贸关系具有极强的互补性,相互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欧盟拥有庞大的剩余资本,在技术的转让上比较开放,又极度依赖世界贸易。欧盟所具有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与资本优势使得中国通过发展中欧关系获得了更大的出口市场、更好的技术来源与更多的资本来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对欧盟也是极具吸引力的。丰富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资源、存量与增量庞大的市场、与欧盟差异较大的产业结构以及稳定与高回报的投资场所,都是欧盟国家所缺少和追求的区位优势,是处于去工业化阶段的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转移的良好去处。除香港特别行政区外,欧盟是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按实际投入计算,欧盟是对华第二大投资者,另外,还是中国最大的技术供应者。双边贸易呈现不对称性 从中欧双边贸易的增长率考察,近10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大多数年份里,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长率都高于中国对世界的同一指标。与此相反的是,同期中国从欧盟的进口增长率普遍低于中国与世界的这一指标;与此同时,中国出口产品对欧盟市场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欧盟出口产品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程度。这表明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发展存在着高度的不对称性;从中欧双方在彼此市场所占份额看,中国出口到欧盟的贸易额约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0%,而欧盟出口到中国的贸易额约占欧盟出口总额的7%左右,这同样说明了欧盟市场对中国的重要程度高于中国市场对欧盟的重要程度。 虽然双方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但总体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

中国与欧盟的发展

即将过去的2002年,是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也是欧元正式在欧元 区12国启动的第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的对外开放呈现出新局面,欧盟的一体化建设,特别是欧盟扩大进程取得重要进展。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欧洲经济复苏缓 慢的形势下,中欧经贸关系却保持了较快速度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毋 庸讳言,在发展经贸合作过程中,中欧双方也有摩擦和分歧,但双方在双、多边领 域的合作,双边贸易、相互投资、技术合作等领域的积极发展,以及双方正视分歧 ,谋求积极解决分歧的务实态度,充分说明双边关系日臻成熟。推动中欧经贸关系 发展的总体框架日趋稳固从政治层面看,2002年,中欧领导人继续着力推动中欧关 系的发展,双方高层频繁互访,中欧领导人第5次会晤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 各级政治对话与磋商十分活跃,经贸、科技等各领域合作更加深入,对重大国际问 题的共识日益增多,从而推进双边全面伙伴关系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今年3月 1日,欧委会正式批准了欧盟2002年至2006年对华发展合作《国别战略文件》,这是继去年5月欧盟发表对华政策新文件后又一份重要涉华文件,说明欧盟大大提升 了中欧双边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地位,反映出欧盟对中欧关系日益重视。欧盟积极 发展对华关系的战略取向,同中国积极实施全方位、多领域对外开放的决策一道成 为双方长期合作的坚实基础。 从经济层面看,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特别是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经济 复苏乏力的情况下,欧盟经济增长缓慢,但今年1月1日,作为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欧元正式在欧元区12国进入流通,以及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积极履行WTO义务和承诺,终使今年中欧经贸合作的不利因素得以克服,其应有的合作潜力得到相当程度地发挥。 中欧经贸合作成效显著 回顾过去的一年,中欧(盟)在贸易、投资、技术合作等各个领域均取得了值 得肯定的进展。 --双边贸易。据我海关统计,今年1至10月,中欧贸易额为701.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1%。其中,中方出口386.7亿美元,同比增长15.3%;进口314.9亿美元,增长6.2%。预计全年中欧贸易额将突破800亿美元大关。目前中欧已互为对方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欧盟依然是我产品出口的一个传统市场,在我对外贸易中的 比重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中国也成为欧盟一个重要出口市场,在其对外贸易中的 比重也在上升。 --相互投资。根据我统计数字,今年1至11月,欧盟来华投资项目1322个,协议金额41.5亿美元,实际投入34亿美元,项目数和投资金额均在去年基础上继续增长。截至2002年11月,欧盟成员国来华投资项目数已达13920个,协议外资金额597亿美元,实际投入336亿美元。可以看出,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我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欧盟企业对华投资信心不断增强,欧洲企业,以诺基亚、BP、 壳牌、阿尔卡特等为首的跨国企业资本继续大量进入我国。 与此同时,随着我“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联想、海尔、华为等中国企业已开 始在欧盟投资设厂或成立营销、研发中心,其中一些投资项目已初具规模。总体而

2019年中国与欧洲主要国家双边贸易市场情况报告

2019年中国与欧洲主要国家双边贸易市场情况报告

C ONTENTS 中国与欧洲各国双边贸易总览 01 中国与德国双边贸易全景图 02 中国与俄罗斯双边贸易全景图 04 中国与英国双边贸易全景图 05 中国与荷兰双边贸易全景图 03 中国与法国双边贸易全景图 中国与瑞士双边贸易全景图 中国与西班牙双边贸易全景图 09中国与意大利双边贸易全景图 0608 07

C ONTENTS 中国与比利时双边贸易全景图 10 中国与波兰双边贸易全景图 11 中国与瑞典双边贸易全景图 13 中国与丹麦双边贸易全景图 14 中国与捷克双边贸易全景图 12 中国与乌克兰双边贸易全景图 15中国与匈牙利双边贸易全景图 17中国与芬兰双边贸易全景图 18 中国与爱尔兰双边贸易全景图 16

01总览1.1 欧洲对外贸易现状总览 1.2 中国在欧洲的主要贸易伙伴总览

1.1 2018年欧洲对外贸易总额突破14万亿美元,全球占比达36.6% 2012-2018年,欧洲对外贸易总额波动增长,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保持在35.5-37.5%之间,且占比总体有所增长。2018年,欧洲对外贸易额为14.2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了9.4%,占全球对外贸易总额的36.6%。 2012-2018年欧洲对外贸易总额及增速(单位:万亿美元,%)

在出口贸易额方面,2012-2018年,欧洲出口贸易额波动增长,占全球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明显上升。2018年,欧洲出口贸易额为7.11万亿美元,对外出口贸易额创下历史新高,占全球出口贸易总额的36.9%。 2012-2018年欧洲出口贸易额及增速(单位:万亿美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