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海空一体战”作战思想

美军“海空一体战”作战思想
美军“海空一体战”作战思想

美军“海空一体战”作战思想

当我们审视诸如中国这样的国家的军事现代化进程时,我们应该少关注他们对美国形成对称性挑战--战斗机对战斗机或者舰艇对舰艇的潜在能力,而应该多关注他们扰乱我们自由行动、挤压我们战略选择空间的能力。他们在网络战和反卫星战、防空武器和反舰武器以及弹道导弹方面的投资,将对美国力量投送的主要途径以及对太平洋地区联盟国家的援助,特别是对前置空军基地和航母战斗群形成威胁。这一点,将降低近程战斗机的作战效能,还将增加超视距打击的威胁--不管这种能力采取了何种形式。

--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M·盖茨

1.前言

美国国防部在今年2月发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明确地指出,为在反介入环境中遏制和击败进犯,应制定“联合海空作战(joint air-sea battle)”概念。为了击败各种军事行动中的敌人,包括具备先介入能力和区域对抗能力的敌人,空军和海军正在共同研究制定新的联合军种作战概念。在这一概念指导下,空军和海军将融合空中、海上、陆上、太空和网络空间等所有作战领域能力,对抗不断增长的挑战行为。

由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主席安德鲁·F·克雷皮内维奇执笔的《为什么要运用“空海一体战”?》报告中指出,美国军队在西太平洋和波斯湾的力量投送能力是美国介入重要政治经济利益区的保证。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PLA)和伊朗***革命卫队(IRGC)的发展,美国目前面临着一个战略抉择:或者接受这种军事平衡的消极转变,或者探索抵消这种势头的途径.由于这两个地区基本上都是空、海领域,因此,空军和海军应该通过开发“空海一体战”概念,探索武力投送的方式。

由此可见,“空海一体战”并非美军心血来潮,而是自冷战结束后,其综合国际形势与威胁而进行的一次必然的军事战略调整。美军未来10年走向已呈两极分化的趋向,地面军种(陆军、陆战队)发展重点转向低端(low end)战争,作战目的是反游击和反叛乱,即美军目前面临的挑战。海军和空军除了继续支持地面军种应付当前的作战需求之外,已开始着手考虑高端(high end)战争,这就是针对中国及伊朗的“空海一体战”.

2.“空海一体战”的提出

“空海一体战”(AirSea Battle)的地位和产生背景与冷战后期的“空地一体战”(Air-Land Battle)有着异曲同工的味道,均是帮助美军应对下一次对手实力接近的高强度局部战争。

“空地一体战”理论是由曾在1977-1981年任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TRADOC)司令的多恩·斯塔瑞提出的。斯塔瑞提出这一理论旨在开发一种新的陆军作战条令,应对在中欧地区由前苏联军队潜在的多梯次攻击对美国和北约部队施加的挑战。斯塔瑞认识到,在对抗苏联第一梯次部队的同时,也要打击其第二梯次部队。要实现这一目标,陆军将需要空军的配合。为表达出他所构想的条令性转变,斯塔瑞称该陆军新作战概念为“空地一体战”.“空地一体战”理论中关于“空”的一部分是要告诉空军:陆军认为,两个军种之间强有力的伙伴关系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空地一体战”理论最终变成了“陆军条令”而不是“空军条令”,更不是“联合条令”.1983年,空军和陆军领导人共同正式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以加强对“空地一体战”条令的联合执行。因此,空军也很快接受了该思想,1984年,空军将“空地一体战”概念纳入《美国空军基本航空航天条令》。此后,空军和陆军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同年,两军种又签署了第二个备忘录,围绕“空地一体战”中的“空--地作战”采取31项特别措施。尽管他们成功地开发出了“空地一体战”概念,并努力加以实施,但他们的合作还远远称不上是“无缝”的.

早在1992年5月,时任驱逐舰舰长的现任美国欧洲司令部司令兼北约最高盟军司令的海军上将詹姆斯·斯塔弗里兹就在其具有远见卓识的《A NEW AIR SEA BATTLECONCEPT:INTEGRATED STRIKE FORCES》一文中首先提出了联合海空作战的构想,而一体化打击力量(ISF)则是此概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体化打击力量(ISF)是一个概念性组织,包括一个海军航母战斗群、一支空军混合联队和海军陆战队的两栖后备群以及随同部署的海军陆战队远征部队。

詹姆斯·斯塔弗里兹认为,在一次危机爆发之前进行早期的有效控制需要真正的海空联合力量。海空联合作战部队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作战地区,让后续的部队进入并开展大范围的行动以占领敌人地区。海空一体化一旦形成,就可以进行无往不利的战略(针对敌人重心的深度打击)和战术(战场)轰炸,并完全封

锁所有的港口和沿岸地区。海空一体化打击力量需要由传感器、远程陆基飞机、机载和舰载加油机以及海面后勤的支持。它可以在战争的整个梯级提供有效的进攻和防御能力。

詹姆斯·斯塔弗里兹还认为一体化打击力量(ISF)的概念有许多益处。第一,部队可以在部署或行动前一起进行数月的战术和作战训练、演习。许多基本的条令和技术问题本来只有在战争发生时才会发现,这些问题可以在一体化进程的早期进行检验。第二,可以扩大训练靶场的使用,空中战斗机动和加油;通信频率分配节约;国家级情报和报告的共享,支持设备的相互利用。第三,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设备,充分发挥设备效用,如空军轰炸机的远程打击能力、海军战斗机的空中优势、联合E-2/E-3行动侦察能力。第四,可以利用建制性打击装备弥补后勤和基地的不足。空军战斗机难以利用前线基地来掩护陆基轰炸机的任务,而海军的战斗机就可以。在沿岸地区行动的海军“宙斯盾”巡洋舰可以为空军战斗机提供空中控制能力。第五,可以真正做到作战条令一体化,促成现实中的一体化部队。第六,联合打击部队的机动性和灵活性非常高。远程轰炸机可以在数小时内抵达全球各地,数天之内航母上的飞机可以抵达目标地区,空军和海军联合航空部队可以一个星期内抵达。这样的一体化行动危机地区的攻击任务达到了一个连贯的时间序列。

当年的概念构想如今进一步演变为现实、成为计划、变成行动,其战术构想很大部分仍然适用于现在的“空海一体战”.

2009年9月,美国空军参谋长诺顿·施瓦茨上将和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加里·拉夫黑德上将签署了一份机密性备忘录,要通过空军、海军的共同努力开发出一种新的作战概念,即现在所称的“空海一体战” .据称这是美国海军和空军十几名上校共同努力的结果。

今年3月份举行的美国国防大学QDR研讨会会议论文的网络链接因“空海一体战”的探讨而被删除,可见美军对此的重视程度。今年5月18日,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CSBA)的“空海一体战:初始作战概念”报告发布仪式在国会山隆重举行,并邀请国土安全与政府事务委员会主席乔?利伯曼(Joe Lieberman)参议员出席并讲话。这也是美国军事智库的一个高调动作。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海军上将迈克·马伦认为这个新概念是“我们打破军种之间、联邦部门之间和国家之间自上而下机构模式的榜样”.他还认为,这还需要各军种“跟上更加扁平化、更快和合作更紧密的世界发展”.

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把这个概念称作军队面对未来所需要的“更加创新的战略和联合方法”.在5月份海军联盟“海空天博览会”上,盖茨把海军和空军之间的一体化作战概念称作“振奋人心的发展”.他说,“这个概念可以像20世纪末的空地一体战概念一样,促进21世纪初的美国军事威慑能力”.

课题_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装甲步兵典型战例研究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装甲步兵典型战例研究李世民曰:以史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知得失。让我们通过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作战的得失情况,来探寻现代战争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 ㈠集中力量打敌重心,成功实施“快速决定性作战”。此次作战,美军始终将攻击矛头直指伊军重心——萨达姆领导集团、忠诚于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萨达姆掌控部队的指挥链、伊拉克民众的抵抗意志等,其中尤以消灭萨达姆本人为重中之重。为此,美军战争伊始即以“斩首”突击拉开序幕,企图一举达成战略目标。“斩首”未果,又迅速发起地面进攻,置巴士拉等沿途要塞重镇于不顾,直插巴格达。同时,实施大规模的“震慑”空袭,企图迅速瓦解伊拉克军民的抵抗意志,摧毁伊军的作战潜力。这种直击重心的非线式作战,利用了伊军分区固守、兵力分散的弱点,充分发挥了美军在远程火力、地面机动等方面的强大优势,使伊军在战争初期即不断面临“决定性打击”,“逐次抵抗、以拖待变”的企图完全落空,战略要地不断失守,进而全线动摇崩溃。 ㈡大胆实施“主导机动”,成功检验信息时代作战理论。在1996年颁发的《2010联合作战构想》中,美军参联会即针对信息时代作战特点,率先提出了“主导机动、精确作战、聚焦后勤和全维防护”等四个联合作战“新思想”,其中的“主导机动”是美陆军在此次战争中实施高速机动和穿插迂回的理论基础。其实质是,充分利用战场单向透明的信息优势,发挥美军强大的机动能力和远程火力,在广

阔的战场空间实施远距离的兵力机动和火力机动,使高度疏散配置的美军联合作战部队能以“决定性的速度和压倒性的作战节奏”迅速形成有利的“总体态势”,一举达成战略战役目标。在此次战争中,美军充分利用战场情报信息和空中打击效果,在伊防御间隙大胆实施穿插迂回、纵深突贯、越点攻击直取伊军重心。其第3机步师避开沿途要塞,不与伊军纠缠,3天内即攻击前进约500公里;第101 空中突击师不断超越伊军防线,实施“蛙跳”攻击,在敌侧后机降并夺控要地,切断伊军退路,配合主力实施分割包围;第173空降旅则实施纵深空降开辟北方战线,进一步加速战役进程。依照机械化作战理论,美军这种“主导机动”犯了“兵力分散、孤军深入、翼侧暴露、后勤补给线过长”等兵家之大忌,似乎会陷入伊军重围。然而事实上,由于伊军完全处于美军战场空中遮断和地面火力封锁所形成的“火力包围”之中,既无法判断美英联军的准确位置,更无力组织有效反击。美军的主导机动,充分发挥了信息作战和联合作战的优势,并结合空中遮断、空降夺点与地面攻坚等各种作战样式的优长,使其能迅速夺控重要的交通枢纽,割裂伊军中、南两大集团的战役布势,为迅速夺取决定性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㈢准确把握作战顶点,有效保持地面进攻锐势。美军认为,“进攻艺术是在达到顶点之前攻占目标”,而“防御的艺术是把攻方引向顶点”。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地面部队初期进展迅速,第一周即已攻至巴格达不到80公里的卡尔巴拉地区,部队并未遭到严重损失,但是担任主攻任务的第三机步师却停止进攻,其主要原因是:一是

“OODA环”理论在美军决策中的应用资料

“OODA环”理论在美军决策中的应用 20世经70年代由美国空军上校博伊德提出了“OODA 环”理论,OODA是四个英文单词 Obseration,Orientation,Decision ,Action首写字母的缩写,其含义是为观察、判断、决策和行动。“OODA环”理论的提出,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一、“OODA环”基本概念 “OODA环”理论认为,所有有机体和人类社会、周围环境之间都按照这个循环进行运动,像国家和军队这样复杂的组织内部肯定存在着很多同时运行的决策环,同时只要己方的决策环比对方运转得快,就能把对方的努力化为泡影,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OODA环”的循环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是观察。在实施指挥行动前,就需要有明确的观察计划。双方开始,需要通过观察来自于交战双方开始的新情况以及对方的反应。 其次是判断。观察的情况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当前制定出的合理决策很快会因为情况的改变而失去最初的决策意义。为更好地理解判断,可以把它想成是先前观察到内容的大纲或指导原则。 再次是决策。决策是为了明确表达行动过程并在行动过

程中选择简捷快速的行动路线。决策方案确定下来,决策者还应定下是否给下属人员施以足够行动特权以确保下属能够定下决心并执行决策的决心。 最后是行动。行动过程中决策者要适时对行动结果进行观察、判断,并对观察、判断的结果在效率、适时上区分等级,根据等级的高低作出新的决策直至实施新的行动。 二、“OODA环”在军事决策中应用 决策过程中,如何把握关键理清决策思路,并着眼于决策自动化的要求,构建适合计算机处理的决策模型。通过构建指挥决策的“OODA环”以及对“OODA环”的核心、环节的分析,结合军事决策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通过观察,拟定合理计划 对于指挥员而言,掌握丰富的战场作战经验十分重要,首先,决策者应了解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敌方在战场中的可能位置;有可能展开的战场空间;气象条件和战场环境对作战有何影响。评价己方实习,主要包括我方部队的参战人员的素质;战前训练水平;我方部队的强弱点;有针对性的战前演习中各级部队对各时节的任务是否清楚,执行是否坚决;是否符合作战意图等。拟定合理计划,主要从敌我双方的可能作战计划;作战行动成功或失利时将如何调整作战计划;如何就我方观察所获取的情报与友邻沟通;作战过程中就对手可能的作战企图如何调整我方的作战计划。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供水保障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供水保障 古往今来,在任何战争中,水都是军队赖以生存的生命线,特别是在干旱地区作战,水的重要意义更是不言而喻。过去20多年里,美军一直涉足中东干旱地区的军事行动,供水早已成为美军后勤保障的重要一环,因此美军供水保障的做法和其供水保障装备的发展值得研究和借鉴。 供水保障的做法 美军一支16655人的远征旅每天实际需水120万升,每人每天平均需各种生活用水76升,其中饮水15升。美陆军“力量提供者”系统备有4个75700升储水袋和3个11355升反渗透净水装置,可为一个快速反应旅或营的3300名士兵每人每天供水大约76升,即达到了美军野战条件下的人均供水量标准。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采取供水管线、水罐车、大型净水设备、单兵净水器、瓶装水等各种手段和方法实施供水保障,满足了核生化条件下的给水需要,提高了部队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保障了作战任务的顺利进行。同时,美军在伊拉克城市作战中,在如何有效利用当地资源对部队实施供水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选定水源开设供水站 美军认为,要满足战时部队的用水保障,首先要选好供水点,及时开设供水站。在确定供水点时,要尽可能靠前设置,通常设置在旅保障地域。如果该地域恰巧位于城市,最近的水源可能是市政供水系统,而非附近的江河,因为利用现有的公用水设施比开发新的野外水源更加迅速有效。此外,还可以利用公共基础设施,如水库、人工水井、消防系统、灌溉系统、水厂、水塔、采石场和游泳池等。 避免在自然水源建立净水站 多数干旱地区的城市,一般都位于水源附近。由于未来战争很可能是城区军事行动,考虑到安全、疾病和整个区域稳定等因素,美军避免在自然水源建立净水和配送站。因为负责净水的人员容易在水源地感染疟疾、血吸虫病等疾病,这在不发达国家的水源周围非常普遍。 可靠的水源是东道国的供水系统 最有效、最可靠的水源是东道国的供水系统,私人供水设施只要经检验,其水源即可供饮用。如果没有可饮用水,就只能采用反渗透净水设备(ROWPU)供水。ROWPU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利用几乎任何水源,通过一系列媒介分离过滤器和化学清洁剂进行净化,然后分配使用。 阿萨德机场的供水保障 在伊拉克北部和西北部大部分地区作战的美陆军第3装甲骑兵团的保障中队,在靠近阿萨德的一个伊拉克空军基地建立了保障作业区,对全团及其配属部队成功地实施了包括供水在内的各种后勤保障。与大多数现代化空军基地一样,阿萨德机场的消防管网齐备。美陆军第3装甲骑兵团供水分队在消防管中另外接入水管,将水放入一个151.4万升的户外游泳池,使其成为ROWPU系统的人工水源。消防水比幼发拉底河水干净,既能减少化学净水剂的用量,又能延长净水过滤器的寿命。供水分队在池边设置了4套ROWPU系统和1个19万升储水袋,全部投入作业后每天可产水2157.5万升。经ROWPU处理的池水利用率为50%,而从河中抽取的水只能产出30%的可饮用水。战争期间,供水分队成功地向第3装甲骑兵团及其配属部队提供了饮用水和其他用水。 供水装备

对美军联合作战的认识

对美军联合作战的认识 摘要:自美建军以来,其联合作战理论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期间美军对联合作战的认识有过大的曲折和反复。但随着对联合作战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战斗经验的不断总结,美军是越来越重视联合作战了,已把联合作战作为当前和未来的主要作战样式,强调不管在何处、在何种条件下作战,都要适当地运用陆军、空军、海军、特种部队和航天部队,实施联合作战,以收速战速决之效。 关键词:美军联合作战战争理论 正文:所谓联合作战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军种的统一军事活动,联合作战是最有效地使用国家军事力量,发挥其整体作用,来达到战争目的的。美军认为现代战争的性质要求实施联合作战。在联合作战中,联合部队所属的各军种部队能提供一系列作战能力,可供联合部队指挥军官进行选择,将各军种部队的作战能力变成联合部队整体作战能力。联合部队的指挥军官可根据需要挑选空中、地面、海上和特种作战力量构成优化组合,去完成指定任务,这样组成的联合部队可使指挥军官从各维空间及各个方向投入压倒性的优势力量,以震撼、瓦解和击败敌人。联合作战可以说是“地天海空一体战”,既有助于己方以强击弱,又能避免暴露己方弱点,还能以多种手段灵活打击敌人。所以说,联合作战是美军进行战争的最好的方式,是制胜的关键。 首先,我们需要考察美军联合作战理论的发展过程。1779年美军对缅甸地区英军的进攻,1780年的查尔斯顿保卫战,都因海陆协同不好而失败;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美军没有建立相应的跨军种协调机构,常常各自为战,结果延长了战争进程,而且付出了重大的伤亡代价;再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加利波利战役,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及陆海军互不协调等原因遭到了惨败。从诸如此类的一系列战斗中我们会发现,美军对联合作战的认识并不深刻,很少运用于作战,这与美军历来三军分立,相互之间矛盾较多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分析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美军从建军初期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始终强调各军种独立作战,其作战思想、作战理论与联合作战背道而驰。 而美军是善于总结教训的,多次的战斗经历给了他们很好的启发。随着他们对军事理论的研究及经验教训的总结,美军内部已经有了萌芽状态的联合作战思想,特别是美军高级军官如20世纪初航空兵元老米切尔将军、1919年的海军

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发展及启示思考

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发展及启示思考 新型作战力量是适应新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以满足新的军事需求、发展新的军事能力为目标,以新技术、新装备为重要支撑的新军事力量。新型作战力量是提升军队整体作战能力、引领军事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军事竞争和现代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世界新军事变革和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军事强国不断增加新型作战力量的国防预算,积极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力图通过发展新型作战力量来争取战略主动。 一、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发展动向近年来,美国秉承其一贯“数步领先于对手”的做法,在空间对抗、网电空间、无人作战、全球快速打击等军事和科技的前沿领域,集中资源发展新型作战力量。美国在这些领域的投入和建设,将使其作战力量构成发生重大改变,整体作战能力得到新的补充和提高。1. 空间对抗能力逐渐发展成熟美国将空间视为国家的“高边疆”,围绕“进入空间、利用空间和控制空间”的能力要求,大力发展空间对抗作战力量。美国已基本具备自由进出空间、利用空间、夺取空间优势和信息优势的能力。空间对抗平台技术取得重要进展。2010年和2011年3月,X-37B成功进行飞行演示验证试验。面向空天防御的反导反卫能力向光电手段发展。地面激光反卫能力已开展了射击实验。固体激光武器系统关键技术日趋成熟,输出功率突破武器级激光器功率阈值。空间电子战技术已具备实战能力,美已公开部署用于干扰卫星通信链路的“反卫星通信系统”。2. 无人作战力量发展领先全球美国在初步尝到无人作战力量在减低人员伤亡、降低战争成本的“甜头”后,继续通过加强建设扩大无人作战力量建设规模。目前,美国已形成具备多种功能的无人机谱系,“全球鹰”等无人机已在战场上广泛应用。2011年2月,美可搭载于航母的X-47B 无人作战飞机成功进行首飞。地面无人系统技术、无人潜航器和无人艇成为当前无人系统的发展重点。例如,美Demo-III全自主无人车已具备越野自主驾驶和多车协调控制能力,“瑞慕斯”(REMUS)600型大型反水雷无人潜航器已成功进行了测试。3. 网络电磁空间优势正在形成美国将网络电磁空间视为新型战略空间,相继组建网络电磁空间作战部队,网电装备成为威慑和实战兼备的新的“杀手锏”。网络电磁空间攻击技术发展迅速,已成功应用于实战。例如,美“舒特”网络攻击系统、“震网”超级病毒在叙利亚、伊朗等的应用引起巨大影响。目前,正在发展“网络电磁飞行器”技术。网络电磁空间防御技术快速发展,美已实施“爱因斯坦-3”网络感知系统、“网络电磁防护盾”等网络电磁防御能力建设。2010年美国DARPA又启动“网络基因”计划,开发基于计算机软硬件特性分析的网络攻击检测技术。4. 全球快速精确打击加速发展美国为进一步扩大战略威慑和战略打击优势,加速发展可实现一小时全球到达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尽管HTV-2A和HTV-2B连续失败,美国仍在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方面狠下赌注,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完成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5马赫和10马赫自由飞行试验,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5马赫自由飞行试验。高超声速巡航技术取得重要进展。2010年5月,美国X-51A成功进行首次飞行试验,创造了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时间143秒,飞行速度5马赫的新纪录。二、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主要特点美国在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上体现了世界军事和科技发展的前沿,在进度上也取得较快的进展。美国在研发新型装备、组建新型部队和研究作战理论等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思路和措施上,形成了一些值得关注和借鉴的特点。1. 重视新型作战力量的概念创新美军认为当前作战力量正面临着战争形态渐变、作战样式变革、安全威胁多样等一系列挑战,更加需要概念的创新,促进新型作战力量发展。从军事力量建设层面的“隐形部队”、“导弹防御部队”、“网军”和“无人部队”,到作战和装备能力层面的“空海一体战”、“全球快速打击”等,充分体现了美军善于通过军事理论和技术的概念创新,引领新型作战力量的发展。美军通过概念创新牵引军事思想、军事体制、武器装备、战略战术等领域发生重大变革,成为当前美军引领军事发展的重要特色。2. 善于通过战略设计推动发展美军认为新型作战力量是最新科学技术的军事运用,其能力的发挥受武器装备、

美军测绘保障体系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

美军测绘保障体系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在占有绝对信息优势的情况下,实现了战场单向透明,同时使用了大量精确制导武器。而美军的测绘保障作为战场情报准备的一项基本内容,为战场指挥、武器使用以及作战行动提供精确、实时的战场地理空间(geospatial)情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测绘保障手段 1.地理空间情报的准备与获取 ①战前准备充分,提供大量战场地理空间基础信息美军利用其建立的庞大的战场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可在短时间内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专题图及其他图像数据。对伊开战前,美测绘部门就为可能的作战行动准备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包括高程数据、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控制图像、精确定位数据,以及航行安全信息等地理空间基础信息。这些基础数据可以随时获得并加以更新。它们可保证空中和海上航行安全,并能制作三维可视化地表景观,进行地形分析,生成目标精密定位数据。还能在此基础上生成更精确、更详细,并且包含更多时态地理空间数据的面向任务数据集的加固基础数据,以满足特殊任务的需要。 基础数据主要通过光盘携带,面向任务的数据集则主要通过全球广播系统由国家机构,如美国国家图像与测绘局(NIMA)和国防后勤局传送到师、团、营各梯队,然后把这些数据发送到一系列服务器,分发给最终用户。 ②全面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作战行动提供精确的定位信息GPS系统的应用是美军对伊作战的主要技术支持手段之一。美军所有参战部队,包括海军舰艇、各种作战飞机、运输车辆、坦克装甲装备、绝大部分攻击导弹和制导炸弹以及地面作战人员和特种兵等均装备了各种GPS接收装置。美军使用具有抗干扰能力的军用GPS接收机,单机定位精度达到5米左右。GPS的广泛使用,为美军作战指挥和各种武器平台以及作战行动提供了高精度的战场定位信息。此外,为加强定位能力,美军还分别于今年1月29日和3月31日发射了2颗GPS-2R卫星。 ③充分利用各种侦察平台,及时获取战场地理空间图像情报美军大量使用了包括航天、航空、无人机及地面侦察等多种传感器及时获取战场地理空间图像情报。根据信息获取的技术手段,地理空间图像情报可分为卫星图像情报和战场图像情报两类。 卫星图像情报由成像卫星提供,美军使用的成像卫星主要包括:“锁眼”、“长曲棍球”等侦察卫星和“快鸟”、“伊克诺斯”、“陆地卫星”等商业成像卫星。这些卫星使用的传感器按照类型可分为全色、真彩色、红外、多光谱、超光谱、合成孔径雷达等。它们配合使用,既能保证足够的地面分辨率,有效识别地表物体,又可全天候、全天时对伊拉克战场实施监测。 战场图像情报包括战场图像、地面各种目标信息、前沿敌方阵地地形与布设、兵力部署

美国陆军作战理论的演进

美国陆军作战理论的演进 俞存华杨歆 2012-7-18 9:05:00 来源:《解放军报》2012年07月06日作战概念和理论更新的程度,决定着作战能力提升的速度。追溯近几十年来的美国陆军作战能力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发现,每一次新概念的提出和新作战理论的形成,都不同程度地推动着美国陆军军事技术、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引发军事训练和体制编制的革命性变革。 “空地一体作战”理论的形成,促使美国陆军由传统作战能力向立体作战能力跨越。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美国陆军作战能力建设一直是传承已有的战争经验。越南战争和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结果,促使美军学术界由总结战争经验转向主动设计战场,先后提出了“中心战斗”“扩大的战争”和“一体化战场”等思想,提出要用“机动战”思想来指导军队作战能力建设,实施非线式作战。1981年,美军正式提出“空地一体作战”理论,并融入到1982年版的《作战纲要》之中。这一理论强调利用空间和地面部队的各种手段,结合运用各种作战方法,以整体作战力量在战术地幅内快速地、全纵深地打击敌人。这一作战理论的提出,把美国陆军作战能力建设由传统的平面作战引向立体作战,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解决了以往陆军和空军在作战协同上的矛盾,提出陆军和空军是伙伴关系,共同遂行作战任务,而且在陆军内部加快了陆军航空兵的建设。 “全谱作战”理论的形成,标志着美国陆军由立体作战能力向多维作战能力跨越。“空地一体作战”理论虽然使海湾战争取得奇效,但美军战后把主要精力用在总结对这一理论的评估和不足上,认为“空地一体战”主要适用于中强度至高强度的作战行动。而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背景下,美国陆军还需要应对各种威胁与挑战,还需要拥有空、地、海、天多维能力优势。“全谱作战”理论就是

5.2《越南战争》教案(新人教选修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历史第三册[人教版]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二节越南战争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印度支那问题” 1.美国的东亚遏制 2. 日内瓦协议 二、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 1. 特种战争 2. 局部战争 三、越南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1.越南战争的结果 2.越南战争的影响 重点:越南战争的原因及影响 难点:越南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设问、归纳概括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导入新课】 越南战争是二十世纪最的、惊心动魄的战争。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至七十年代中期,越南爱国武装凭着简陋的武器战胜了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美国,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中的奇迹,而且以其前仆后继的民族牺牲精神演示了战争史中的一幕幕奇观。这场战争虽发生

于印度支那半岛的狭长的局部地域,却是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的焦点和热点,是两个超级大国斗争的前沿和火线,其中的每一个事件都牵动着整个世界的中枢神经。今天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这场残酷的、惊心动魄的战争。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印度支那问题” 1.美国的东亚遏制 印度支那是指东南亚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这三国都曾经处于法国的殖民统治之下。经过长期斗争,二战后三国独立,三国的主权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失败,对美国侵略扩张有力打击。美国把新中国视为它在亚洲扩张的主要障碍。 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美国在亚洲建立起“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以遏制共产主义为目标。东南亚条约,全称是《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又称《马尼拉条约》,是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于一九五四年九月八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签订的军事同盟条约。条约称,要用“自助和互助的办法”“抵抗武装进攻”。条约附有美国提出的“谅解”,对“侵略和武装进攻的意义”解释为“只适用于共产党的侵略”。条约还以议定书的形式,把柬埔寨、老挝和南越划为它的“保护地区”。1955年2月19日条约生效时成立了东南亚条约组织。1977年6月该组织宣布解散。 2. 日内瓦协议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日内瓦召开了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各项协议,要求交战各方在越南、老挝、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承认三国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并规定其他国家不得在三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在越南,以北纬17度线为南、北双方的临时军事分界线,并规定1956年7月举行自由选举,以实现越南的民主和统一。不久,美国取代法国的殖民地位,干涉印度支那三国内部事务。同年9月,美国策划建立东南亚条约组织,宣布将越南南方、老挝、柬埔寨置于其"保护"之下,并在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扶植亲美政权和极右势力,阻挠和破坏《日内瓦协议》的实施。1954—1960年美国向南越政府提供了巨额援助,军事顾问从200余人增至2000余人,为日后的大规模侵越战争创造了条件。 二、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 1. 特种战争 1961年肯尼迪即任后不久,在南越把特种作战作为推行“灵活反应战略”的一个重要措施,对越南南方发动了一场特种战争。这是卖国在越南武装干涉的开始。 提问:什么叫“特种战争”?“特种战争”在美国军事顾问团(后改为军事援助司令部)的指导下,以美国派驻越南南方的特种部队为肯干,发动由美国出钱出枪、由美国顾问指挥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战争。在此期间,美国于1962年2月在西贡(今胡志明市)设立“驻越军援司令部”,作为特种战争的指挥部。美国增派军事顾问,训练和指挥西贡军队作战,组织并指挥南越军和各种反动组织,反对越南南方人民的革命游击战争,但在越南南方人民革命力量的打击下遭到失败。 2. 局部战争 1964年8月5日,美国借口其军舰在公海遭到攻击,出动飞机轰炸越南北方港口,制造北部湾事件。1965年2月,美国开始对北方进行大规模轰炸。3月,美地面部队开始在南方直接承担主要作战任务。“特种战争”升级为以美军为主、以“南打北炸”为基本特点的局

美国陆军21世纪作战理论

在近20年,美陆军已是第5次修改野战条令刚100?5。目前,陆军的特点是数量少、技术水平高、依赖性强、脆弱性也变得越来越明显。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才能在不动用绝对优势的部队和火力的情况下,去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要解决这个问题,陆军必须针对复杂而充满危险的未来世界制定一部正确的适合联合作战并符合21世纪作战需要的新作战条令。 1 陆军在21世纪面临的战略挑战 陆军的战略形势已演变到了冷战后的时期,当前的陆军是数量少、技术高,投送兵力有限,其面临的战略挑战主要有: (1)为了击败潜在对手,陆军必须具备能够快速到达作战地区与其它军种和盟军联合作战的能力。 (2)为了实现战争的有效威慑、决定性的胜利以及除战争外的战役上的成功,国家战略需要适合各军种的、能保持高度战备水平的联合作战条令和联合作战训练。 (3)美国在战略上宣称要同时取得两场战争的胜利,而每场战争所需的兵力与海湾战争差不多。 (4)虽然,美国已不再面临超级大国的威胁,但在前苏联、巴尔干半岛、非洲撒哈拉沙漠、中东和西南亚都存在国家间及其国家内部的武装冲突。 由此可见,现在陆军的任务更加艰巨了。因为,随着冷战的结束,当所有的军种数量都在减少时,陆军所担负的任务与其所减少的人数是不对称的。现役陆军减少了40%,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水平,部队及其支援机构的减少,又使陆军的财政预算减少了。显然,若陆军采用传统的方法已无力对付地区性对手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陆军作战都是依靠强大的火力、有力的后勤保障和占绝对优势的空海军支援而行动的。陆军过去的作战条令强调阵地战、线式战,在战场上,陆军为了集中火力消灭敌人而机动到某地,这种摧毁敌人的作战方法,在过去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然而在今天,陆军的数量减少了,集结和所需的大量后勤资源又使战线拉长,因而,需要对作战理论和作战条令进行改革。 2 陆军在21世纪必须充分认识作战条令和作战理论的重要性 什么是条令?通俗而简单的定义就是“怎样作战”,也就是有关战争、战役和战斗的重要观点,而且每个观点都有其自身的内容和适用环境,不能呆板地运用其原则和规律。战术、技能和手段用于指导我们如何作战,而条令则指导我们“如何考虑”作战,因此,要充分认识条令的内涵及其指导作战的重要性,掌握其提供的用于作战期间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在战场上发生的一些事情,表面上看来是杂乱的、随机的,而实际上,战场也有其自身的逻辑性,事情的发生也总是有原因的,落脚点就看作战理论是什么,其如何对战场上发生的事情作出解释。更进一步地说,作战理论就是解释武装冲突动态、指导决策者在作战中取胜的一系列理论,它提供了认识战场和解决战场问题的基本框架。因此,作战理论对于如何认识战争非常重要。 作战理论可对战争中明显的复杂情况作出判断,没有作战理论和条令,就成了对原则和基本方法的随意收集。我们用作战理论来认识人类冲突的性质,指导我们建设军队、规范行动以及指导作战,而作战条令则是作战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当然,没有那个作战理论是绝对的,能够对战争中的各种情况都作出清晰的判断并预测出合理的结果,但它可给决策者严谨地解释正在发生什么事,以及需要怎么办。据不确切估计,有80%的问题都是通过运用完善的作战理论来认识战场并通过灵活运用而解决的。我们必须认识到,丰富的作战条令遗产是我们取胜的主要源泉。然而,我们在制定、出版和运用作战条令时,却总是避开了作战理论的作用。虽然,陆军也有作战理论,但由于众多原因,陆军却避开在作战中所遇到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类问题的深层次研究。因此,在21世纪,陆军必须充分认识到作战条令和作战理论的重要性。 3 陆军21世纪的作战理论及其对作战条令的要求

黑鹰坠落观后感1000|黑鹰坠落观后感750字左右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 《黑鹰坠落》是讲述美军索马里战败的震撼的现代战争片,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黑鹰坠落观后感750字,希望你会喜欢! 黑鹰坠落观后感750字了解战争 《黑鹰坠落》这部影片一开始就是对战争饥荒后场景的描述,配上极具特色的音乐,带给人强烈的代入感,把战争国家的荒凉落败表现的淋漓尽致。黑鹰坠落指的是美国1993年在非洲国家索马里的军事行动。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是协助联合国在当地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同时消灭当地军阀和反政府武装。其中最重要的一次任务发生在首都摩加迪沙,由美国陆军游骑兵部队和三角洲特种部队合作进行,目的是捉拿索马里军阀头目艾迪德及其政府幕僚。但是由于准备不充分以及情报错误,导致抓捕行动陷入混乱,两架美军160特种航空团的UH60“黑鹰”直升机被先后击落坠毁,直升机上的幸存成员陷入民兵的包围之中,抓捕行动随即变成拯救行动。美军在摩加迪沙陷入索马里民兵甚至平民的重重围攻,激战15小时才在巴基斯坦维和部队掩护下撤回安全区,共有19名美军士兵在行动中丧生,而索马里平民和民兵伤亡超过1000人。索马里的军事行动是美国在越战以后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军事行动。1993年底,美国政府对索马里彻底失去信心,当时的克林顿总统最终下令撤军。这次行动也使美军看到城市作战战术方面的一些不足,促使其改进城市战术方法,为日后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的城市作战提供了经验教训。黑鹰坠落(Black Hawk Down)不仅仅是2002年拍摄的反映这一事件的影片的名字,同时在美国,这个词组也指代整个失败的索马里军事行动。作为由真实故事改变的战争片,这部片子还是很好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血腥。电影中有被火箭弹炸得下半身血肉模糊的士兵,还有半截手指被子弹打断只剩一层皮连着的,真实表现了战争场景,不像某些抗日神剧一样过分夸大,对于了解战争还是很不错的。 黑鹰坠落观后感750字现代战争 虽然这部片很早就有了,但是今天才看完,这是我看过的最震撼的现代战争片,用完美来形容这部片子绝对不为过。 从开头的描述非洲饥荒人民的悲惨一直到战斗准备,战斗打响,坠机,坚持,拯救,结局,影片十分紧凑连贯,让人喘口气都不能,整部电影一气呵成。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容易让习惯玩COD的玩家误以为自己正在玩COD4或者COD6(当然,其实电影比游戏出的早多了,推测使命召唤现代战争系列很多场景和剧情甚至系统、框架、装备设计都是受了黑鹰坠落的影响),战争的取景拍摄角度、配乐、特效都十分到位,配上战场上各种兄弟情谊和某些不齿的官兵利益冲突(最后装甲车拒载,让游骑兵跑步回基地实在是让每个观众都hold不住了吧),让这一影片简直可以媲美纪录片的等级。这部电影不知道是用了多少血浆袋作为道具,场面之残酷估计也只有《拯救大兵瑞恩》可与之相比。 说到战场上兄弟情谊,这部片子可算是描写得淋漓尽致(当然,历史上美国电影以这种战友情怀为卖点的片子也是很多了)。整个故事一开始就是因为一个新兵的失足坠机而展开的,是这个本来没那么麻烦的任务变成了全城皆兵的大仗。但是不得不说,影片自始至终的表达的那种“作为并肩作战的兄弟,我们都要一起回家,无论面对多少颗子弹,我们都要活下去”的思想是最为感人的地方,没有《珍珠港》那种爱情的渲染,就是纯爷们,很man,只有这

世界史上最为惨烈的十大城市战

迦太基之战 公元前149年,罗马进犯迦太基,第三次布匿战争爆发。罗马派执政官孟尼留斯率8万步兵、4000骑兵、600艘战舰,从西西里渡海直达迦太基的重镇乌提卡。残酷的巷战进行了6天6夜,最后许多迦太基人同庙宇同归于尽,战至死者达8.5万。罗马元老院下令焚烧迦太基城,大火延烧16天之久,残存的5万迦太基人被卖为奴隶,迦太基城被彻底毁灭。 巴黎巷战 1871年4月2日,刚刚被法国无产阶级**的以梯也尔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竭力拼凑了十三万人的武装,以麦克马洪为总司令,从法国巴黎的西面对刚成立的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发动了进攻,巴黎巷战开始。最终以巴黎公社失败告终,三万多公社战士死亡,数万人被流放,有史以来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宣告失败。 马德里城市战 1936年7月18日,F.佛朗哥发动武装叛乱后,叛军从北面和西面两个方向进军马德里。11月6日,叛军2万人在德、意干涉军的坦克和飞机支援下,从西南方向发起猛攻,未果。1939年3月5~6日,共和军中部战线司令S.卡萨多上校在马德里发动军事政变,为叛军占领马德里敞开大门。28 日,马德里陷落。BAIDU_CLB_SLOT_ID = "666171";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这场巷战之所以酷烈得举世无双,皆因它关乎两个极权领袖的面子:斯大林定要保住这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希特勒定要在这个终结了他闪电战传说的地方血洗终结的耻辱。所以,斯大林格勒巷战是由大规模的混乱、疯狂、血刃、肉搏剪辑而成的。 马尼拉之战 就在这样困难面前,山下奉文仍然率领他的残部在顽抗着,直到1945年8月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他们才不得不放下武器。就是这样,还是有为数不少的日军军官以投降为耻,不执行天皇命令,用刀子剖腹自杀或割颈自刎。这场历时半年之久的战斗,双方均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后以麦克阿瑟战胜了冤家对头而告终。 四平巷战 1946年4月5日到5月18号,我东北民主联军在四平地区英勇抵抗了国民党的多次进攻,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四平保卫战”。就战争的惨烈程度而言,“四平保卫战“在中国战争史上是不多见的。 柏林之战 对抗方:苏军VS德军;时间:1945年4月26日—1945年5月2日;兵力对比:(苏)250万人、4万门火炮、6000辆坦克和7000架飞机,(德)100万人,约1万门火炮、3000辆坦克和4500多架飞机;伤亡人数:(苏)共30万人死亡,其中死于巷战的10万;(德)共约60万死亡,死于巷战的人数不详

从伊拉克战争美军联合作战思想

从伊拉克战争美军联合作战思想 在伊拉克战争主要军事行动结束后,美国防部为提高三军联合作战能力,加速国防转型建设,组织专家对这场战争进行了研讨。最后认为:伊拉克战争的胜利是三军联合作战的结果;此次作战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联合作战领域取得了突破。美军得出这样的结论,反映了美军当前联合作战的进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其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发展趋势。伊拉克战争初期,美军以第3机步师的兵力拉长战线向伊纵深快速机动,伊军没有丝毫的抵抗;美军没有实施大规模的空袭,而是小规模的空袭与地面突击相结合;伊军竞放弃了沙尘暴的良好时机,没有对美军实施反攻。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美军的作战行动有悖于其联合作战理论,伊军的反应也非常迟缓,看上去与萨达姆的作战决心很不相符。其实并非如此,因为,靠在一定的空间内增加兵力密度来达成集中力量的目的已成为过去,信息化条件下集中力量的方式向部队编成的小型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其具体的方式是按作战的职能编成各种小型作战群,能够同时在陆、海、空等多维空间实施一体化的小型联合打击。由此可见,美军的第3机步师并非孤军冒进,而是在执行着双重任务。一是为了将伊拉克军队从城市居民地中吸引到旷野上,如果伊军上当,出城拦截,恐怕还没有接触到美军,便将会遭到美军来自远、中、近距离上,从陆、海、空、天等不同战场区域交叉火力的联合打击,而且打击力量的聚集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集中,威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二是为了快速完成战场设计中作战子系统和支援保障子系统的战略、战役部署,迅速形成以地面作战为主,全纵深联合打击的基本态势。在伊拉克战争的过程中,我们既没有看到像海湾战争和美军空袭南联盟以及科索沃战争那样大规模、长时间的空袭,也没看到像海湾战争那样空袭作战与地面作战划分得十分清楚的作战样式,看到的只是美军在伊拉克几个重要城市周围和城市内的重要目标,根据作战目的的需要,实施的小型化、多能化、信息化和“超联合”的一体化全纵深同时打击。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在信息化条件下美军联合作战的战斗编成和打击的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美军一体化联合作战思想的基本内涵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信息优势思想。随着信息化战争的来临,作战空间已呈现出陆、海、空、天、电、信息、认知“七维一体”和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聚合共振的鲜明特征,而在这诸因素中,信息和信息流已成为战争中凌驾于其他因素之上的主导因素。从作战空间看,战争中美军依仗拥有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在空、地、海、天、电的多维空间实施“全谱作战”,力求速战速决。在太空,美军共投入各种军用和民用卫星100余颗,成为美军对伊拉克战争态势感知的主力,可对伊保持几乎每两小时一次的严密监视。在空中,空军战机分别从欧洲基地和美国本土起飞,实施远程轰炸;武装直升机则经常在伊军头顶盘旋,伺机配合地面攻击。在海上,海军战舰分别从红海、阿拉伯湾、波斯湾海域发射巡航导弹,出动舰载机进行突击。在地面,开战第二天即发起地面进攻,美第3机步师从伊拉克南部高速突入,第l、第2海军陆战队远征部队则分别由伊西南和伊东南部直扑巴格达。在电子战场,美军依靠电子侦察卫星、电子战飞机和其他机(舰、车)载电子战设备组成的综合信息系统,控制了战争制信息权。二、精确作战思想。一是精确打击的范围更广、效能更高、运用更加频繁。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弹药不到8%,而在伊拉克战争中这个比例提高到80%以上,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约为海湾战争的10倍左右。不但数量上有了大的提高,在制导技术上也发生了质的改变。精确制导炸弹、传感器、隐形技术以及远距离作战无人驾驶飞机在战争中大量使用。先进的卫星制导技术取代了12年前的激光制导手段,“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可自动寻找目标,不受烟雾或恶劣天气的影响。“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装备了新的雷达和导弹,比在海湾战争中使用的“阿帕奇”杀伤力高得多。二是精确打击威为制定作战计划、实施作战行动的基本依据和手段。伊拉克战争以准确而猛烈的“斩首”攻击揭开战幕,目标直指萨达姆及伊方高级领导人。开战头两天就发射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炸

美军联合作战理论浅析

美军联合作战理论浅析 摘要:美军联合作战理论是在陆空协同作战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大致过程是:70 年代提出了陆空联合作战理论,80年代提出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90年代提出了联合作故理论。联合作战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美军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一、美军联合作战理论的发展过程 美军联合作战理论是在陆空协同作战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大致过程是:70 年代提出了陆空联合作战理论,80年代提出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90年代提出了联合作故理论。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越南战争,美军都曾进行过较大规模的陆空协同作战,并对陆空协同作战理论进行过一些研究,但在70年代以前,美军的军事理论一般只划分为战略和战术两个层次,陆空协同作战通常也只是作为战略或战术范畴军兵种的相直支援的问题来研究。 70年代初,正当美军在越南战争商临困境的时候,爆发了1973年的阿以战争。这场阿拉伯国家突袭以色列的战争,实际上是当时的北约和华约所用武器的一场大会战。美国原以为不可战胜的以军,岂料在战争初期遭受阿军大规模突袭后却几乎溃不成军。美军在震惊之后,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阿军用的是苏军的武器、装备、战略战术,既然阿军能让以军无法招架,那么苏军在中欧岂不是更难对付?于是美军便组织了一批研究人员,待阿以双方刚一停火,就立即赶往中东。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和研究,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其中第一条就是:军兵种均衡搭配十分重要。只有使坦克、步兵、炮兵和飞机密切配合,才能赢得战争。在总结阿以战争和美军在越南战争教训的基础上,针对前苏联诸军种进攻战役理论,美军开始从战役层次

研究陆空协同作战问题,从而提出了陆空联合作战理论的设想。这一理论以前苏联为对象,以欧洲为主战场,认为,在华约军队数量上大大超过北约,并已取得技术上的优势的情况下,要与华约集团抗衡。仅以陆军在战术行动上连续取得胜利,己不能确保战略上的胜利,因而必须利用攻击直升机配合陆军打击敌坦克、装甲步兵,即先由地面部队、空军和攻击直升机一起压制敌人的防空系统,再由攻击直升机配合地面部队攻击敌装甲部队。并强调,要取得防御作战的胜利应采取更多的措施,不能仅仅依靠个别军种来实施,而应通过陆、空军的联合行动来达成,陆空联合作战理论在1976年7月颁发的Fl00-5号野战条令《作战纲要》中得到了充分反映。之后在1978年,美军又开始酝酿在战役层次利用空军部队,配合地面部队实施联合作战的理论,并提出了“一体化战场”和“纵深战场”等思想。紧接着,美军又对未来作战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了预测研究,认为未来的空中(包括外层空间)作战将与地面作战一起决定战役战斗的结局。1981年美军提出了“2000年空地一体作战理论”。美军研究人员经过对历史,现实、未来陆空协同作战的深入研究, 1982年颁发了新版《作战纲要》,确立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强调实施诸军种部队战役层次的联合作战。虽然该纲要仍未打破陆军原有作战理论的框架,未充分论述陆、空联合作战的主要内容和协同问题,也没有论述在战区范围内如何对空地一体联合作战行动提供空中支援,对联合作战行动也只强调到军级,但应该说它仍是美军联合作战理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该纲要指出:“陆军很少单独作战,美军的作战行动通常涉及一个以上军

城市作战1

城市作战 在古代的战斗中,以城池要塞为主的城防系构成了战争中的重要防御支撑点,依托城防的一方享有较大的优势。敌军的骑兵部队在城池要塞面前无法发挥其机动性和冲击力,而防御方的依托城墙工事可以有效防御大部分敌军投射武器的攻击。 然而由于古代主要为农耕经济,城市化水平偏低。往往战争以攻击方攻破一座战略要冲城池为开始,攻击方通过攻城作战成功撕开守卫方的防御体系后,大部分时间都是以攻击敌军主力野战部队为主的会战。而最后的终结战争也往往以攻击方攻破敌军首都城池为标志。在古代的城邑作战中,一旦城墙防御体系被攻破则意味着守卫方失败。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技术的发展,城防不再以高耸的城墙为主。城市的守卫方往往在城内依托建筑物构筑层层的防御工事。由于现代城市本身的主要建筑物就有天然的避弹作用,如果防御方加以利用并且精心伪装,则攻击一方很难轻易突破。在二战中苏德战场上,无论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还是最后的柏林攻城战。都是十万级的伤亡。 在二战结束后的时光中,城市作战一度被世界军界视为畏途。即便是在技术和兵力都占有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也要尽量避免发动对城市的攻击作战。在第一次车臣战役中,俄罗斯军队虽然拥有绝对的优势装甲兵力,但是在攻击车臣首府格洛兹尼的战斗中损兵折将。第一次车臣战争中最先攻入格罗兹尼的俄第131独立摩托化旅和第81摩托化步兵团遭遇车臣人的伏击,一二天内就全军覆没,共损失坦克20辆和步兵战车102辆。81步兵团仅有10人生还。这在俄军历史上都是罕见的重大损失。即便是装备先进的美国特种部队,在摩加迪沙的战斗中,也同样损失惨重。导致在当地的维和行动以失败告终。 由此可见城市作战确实是一个世界性的军事难题,联合国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世界人口的一半生活在城市地区,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三分之二,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冲突将发生在城市美国国防部曾经宣称,城市是21世纪最可能成为战场的地区,而过去10年中,美国海军陆战队进行了约250次部署,其中237次涉及城市作战,以现在中东地区和车臣地区的情况来看,城市作战主要以镇压暴动为主要战斗目的。这种战斗跟斯大林格勒和柏林战役颇有不同。城市的防御方往往由平民、暴徒和外来恐怖分子组成。没有统一的制服和武器装备,但是对地形极为熟悉。并且经过精心准备,享有情报上的优势。而进攻方虽然具有较为强大的武力,但是对地形和敌情掌握不足。碍于政治压力,不能随意无差别攻击平民。这样在作战的时候重型火力无法施展,装甲部队碍于城镇内复杂的地形,也难以展开发挥机动性的优势,并且通讯联系也存在困难,联合作战难于实行。俄军在格洛兹尼的教训就说明,即便是现代化装甲部队,在城镇中面对训练有素熟悉地形,并且经过精心准备的民族分裂分子,也会处于极为被动的境地。 城镇作战的人员训练准备 由于世界各国的武装力量长期以来以大规模战争为目标,大部分熟悉野战状态下的作战模式。而城市作战对于兵员本身有更高的要求。在城市作战,由于复杂的地理建筑环境,机化作战兵器很难发挥作用,小分队及单兵作战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单兵及小分队分散作战中,士兵的随身装备要求尽可能满足作战及生存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