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六个理解层次的运用

NLP六个理解层次的运用
NLP六个理解层次的运用

NLP六个理解层次的运用&教育

第一层:环境(0-3岁)

这时期的孩子需要的是生存,父母要给Ta创造一个安全信任的环境,父母就像保姆一样,全身心的照顾和陪伴孩子。

第二层:行为(3-7岁)孩子开始有自己的行为,学会说不,学会说要了,这时父母升格为(行为)教练,教孩子吃饭、穿衣,怎么上幼儿园?……

第三层:能力(7-12岁)

孩子需要具备做各种行为的能力,比如学习的能力;交友的能力;识路的能力;被老师批评时抗挫的能力……这时父母的身份变成老师的角色,指导孩子怎么去做?

第四层:信念(12-18岁)

这是孩子最大的叛逆期,Ta们已经形成了如何看待人事物的主观想法。父母需要从老师的身份转变为导师的身份了,导师给的是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孩子自己做决定做选择,同时可以自由地建立自己的信念价值观。

第五层:身份(18-25岁)

孩子上大学的时期,最大的特点是开始探索我是谁?我想有个怎样的人生?父母就像孩子的知己,支持Ta们走自己的人生道路。

第六层:系统(25--)

孩子已长大成人,开始在不同系统中创造自己的人生使命,父母则是孩子的启蒙者,当面临困惑时,陪他们一起探讨人生。

作为父母,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很有效的和孩子在一起,不能有效的支持到孩子,是因为父母没有成长,角色没有定位和转换,以致在生活中发生很多矛盾和冲突。

理解六层次

理解是知觉的一种。知觉就是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时人脑对外界的整体的看法和理解,它为我们对外界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 知觉研究的早期理论有赫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 tz)的无意识推理和格式塔(gestalt)学派的完形心理学。20世纪70年代,吉布森(James Gibson)提出了一个很有影响的生态光学理论,强调环境对知觉的作用。 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知觉适应。整体性是指我们对物体整体的认识通常要快于对局部的认识。恒常性是指尽管作用于我们感官的刺激在不断的变化,我们所知觉到的物体却保持着相当程度的稳定性。意义性是我们对事物的知觉通常是和我们赋予它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选择性是我们在观察两歧图形时常常会在不同的两个图形知觉中来回转换,这说明知觉过程中存在着竞争。知觉适应是指在刺激输入变化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能够调整知觉返回到原来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理解层次论。 德国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说:“理解,是人的生命,追求理解就是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善于理解,是对自身意识和行为的突破,是对生命的扩展和延续。 理解层次是NLP的核心理论,是我们大脑处理事情的一种逻辑。人的内感官一但形成信念系统,就会区别出理解层次来。理解层次分六个层次:

最低一层是环境层次,是外界条件,什么时候,在哪里,与谁在一起,做什么事等; 第二层是行为层次,是做了什么,没做什么; 第三层是能力层次,是能不能做,可以做什么,怎么做,有什么选择的问题; 第四层是信念、价值观层次,是相信什么,什么是重要的,为什么做,有什么意义; 第五层是身份层次,即我是谁,是什么样的人; 最高一层是精神层次,是为谁做,人生有什么意义的问题。 一个人生于宇宙之间,不可能脱离其他人事物的影响,也不可能完全不影响其他人事物。因此,只有充分尊重这种系统性,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达到天人合一、内外和谐的境界。大脑处理事情时,会有六个不同的逻辑层次,从低到高分为环境、行为、能力、信念价值、身份、系统。理解事物,同样要从系统的、整体平衡的角度入手。当一个人越能站在较高层面上理解事物时,他越能照顾全局,越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理解层次是NLP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大脑处理事情的一种逻辑,是人内心与环境和谐的一种生理机制。

布卢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六个层次

布卢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六个层次

请根据布卢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层次的分类,为下列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行为动词。(3分) 目标层次教学目标 识记 1.能准确_____重点词汇。 应用 2.能准确根据英语造词法_____单词的词性。(注意:填写选项编号,每空限填一项,选项可重复使用。)A. 默写B. 理解C. 学习D. 归纳E. 评价F. 判断 AF 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作用方式有哪些? 答案要点: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 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 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与知识建构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评价工具 计算机作为教学管理工具

研究性学习 探究型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围绕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探究型学习是通过学生尝试对问题解决的过程,来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形成价值观的学习方式,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1.研究性学习有什么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等特点。 1)强调学习方式的研究性:以问题或项目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学生的知识获得与能力培养,都是在对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来完成的。 2)强调学习内容的实践性:强调理论知识与自然界、与社会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强调学习内容与研究的主体必须具有实践性。 3)强调认识过程的完整性:人的认识必须完成三个阶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革命实践)和两个飞跃(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有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飞跃),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理解与掌握。 2.一个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包括哪些主要的环节? 1)动员与培训阶段 2)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定研究课题 成立课题组 制定小组实施方案 开题报告和评审 3)课题实施阶段 了解当前课题所需信息 采集、处理、分析资料 4)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

谋略的六个层次

谋略的六个层次 “谋略”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指“计谋策略”。谋略依层次的不同,可以分为六种:小巧、用智、通幽、具体、坐照、入神。 每种品级谋略的特质和内涵并不完全一样。例如,“小巧”级的只是“点”状,影响层面有限,大约跟“点子”差不多。“用智”级和“通幽”级的谋略构造则可达“片”或“面”状的境界,不过还是局部的。到“具体”级谋略才是全面性的,而且已经有谋略的形体构架。 到了“坐照”的境界,那已不只有形体的构架,而且已经出形入意,超越了形体的表象而进入“意”的世界。 至于“入神”级的谋略,比“坐照”又高一层,那是把“神”贯入谋略形体内,使谋略形体摆脱外造性,变成有独立生命、可产生内部自发性需求的机智层谋略。这层谋略已经进入最高境界,施展开来,所产生的威力往往超越谋略主体所能驾驭的能力范围。这与一般人所言的那种谋略是有极大差别的。 【谋略第一层:小巧】 巧是什么?巧是各方之会要,遇事用巧,最可使上力道,而且少而功多。

谋略上用巧,通常是在事情进行的转折点,事物的重心点,力量的均衡点,支力点或现象变化的临界点上。 它们是事情成败最关键的地方,从此下手可产生最大之力,做事效果最好,效率最高。《大公金匠》上就有段故事,可供作参考: 武王欲伐殷,都洛邑未成,天阴寒,积雪深丈余。 某天早晨,门外不知从哪儿来了五位大夫装扮的人,旁边还站着两位骑士,说是要晋见武王。 大家都不知道他们是谁,武王原打算不见他们,但姜太公心感诧异,就说:“不行!雪下得这么久,突然有车骑来到门外,而且事先连一 点迹象都没有,这事恐怕不简单,大王得见见他们!”武王觉得有理,但又不知如何接待:万一他们只是平常的地方诸侯,用了重礼岂 不令人笑话?万一是世外高人,礼太轻岂不显得怠慢? 正在踌躇时,太公想出一条妙计。他派了一名使者,端了一锅热气腾腾的粥,打开门来到客跟前,对他们说:“大王有要紧公事,一时还不能出来见客。天气冷,先叫在下送热粥来让各位挡挡寒气——只是依长幼,不知道哪位先来?”两个骑士就站出来介绍说:“先给这位,南海君,其次送东海君、西海君、北海君、河伯,最后请给我们风伯和雨师。”使者随即把热粥一一分发完毕,转来回报太公。

理解的六个层次

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及其在评估与教学领域中的运用 祝新华 祝新华: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副教授,博士,专从中文课程、教学、评估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当前主要研究中文课程、水平等级标准、能力导向评估、促进学习的评估、校本评估等问题。近年来开展了多项大型的评估研究,并于香港、新加坡等地多个教育政府机构兼任中文课程论证专家、课程检讨委员会委员、课程与教学法检讨委员会评估组成员、课程与教学法推行指导委员会顾问、课程评审委员等职。 发展性阅读,以理解及掌握阅读方法为核心。小学教学中的精读就是一种典型的发展性阅读。在教学与评估领域,几乎所有语文教师都知道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很多教师并不清楚阅读能力包括哪些细项。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经常不能落实到位。编制阅读试卷时多是仿照已有试题,不会特别考虑该评估哪些具体的阅读能力,而出现了很多试卷只能评核低层级阅读能力的现象。为此,我们从2003年开始着力发展一个简明的、教师易于操作的阅读能力系统,主要是提出阅读能力元素、能力层次、能力关系、评估方法等。该系统已在新加坡、香港的课程、评估、教学领域得到运用。 一、发展依据 在信息、创意时代,社会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求学生具备信息的获取及合理运用能力,评价、创意等能力。世界各地的新课程都十分强调高层级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我国内地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发潜能,发展思维、鉴赏等能力。香港地区新修订的小学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批判性思考、创造性思考、探究和创新、解决问题等能力。新加坡的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意能力等。这些能力是以前评估所忽视的,特别是被经典评估所排斥的,而根据未来人才的需要,它们必须被纳入到阅读能力评估体系内。 设计该系统还要依据阅读理论,并考虑当前人们倡导的个性化阅读、批判性阅读、多主题阅读等理念,除了提出客观、准确的理解能力要求外,还得体现学生的深层理解、评价观点及语言、提出新观点的创意等能力。 二、能力元素 “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列出六种能力元素,其认知能力要求是从低到高发展的,在小学教学与评估中要全面关注这些能力的培养。 (一)复述 认读原文,抄录词句,指出显性的事实。通过找出恰当的事实,了解学生对篇章最基本的、直接的理解。这是最低层次的阅读要求。 1.抄录词句,指出显性事实。 2.抄录词句,找出得到某结论的显性事实(依据)。有时指出某结论,要求学生从原文抄录得出这一结论的事实。有时要求学生先判断,然后找出得到这一结论的事实。 (二)解释

谋略的六个层次(好文分享)

谋略的六个层次(好文分享)作者:johnlee2010 (2013-01-09 20:01:09) 转载▼ 分类:自我管理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谋略的六个层次(好文分享)作者:johnlee2010作者:博客学堂 原文地址:谋略的六个层次(好文分享)作者:johnlee2010 “谋略”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指“计谋策略”。谋略依层次的不同,可以分为六种:小巧、用智、通幽、具体、坐照、入神。 每种品级谋略的特质和内涵并不完全一样。例如,“小巧”级的只是“点”状,影响层面有限,大约跟“点子”差不多。“用智”级和“通幽”级的谋略构造则可达“片”或“面”状的境界,不过还是局部的。 到“具体”级谋略才是全面性的,而且已经有谋略的形体构架。 到了“坐照”的境界,那已不只有形体的构架,而且已经出形入意,超越了形体的 表象而进入“意”的世界。 至于“入神”级的谋略,比“坐照”又高一层,那是把“神”贯入谋略形体内,使谋略 形体摆脱外造性,变成有独立生命、可产生内部自发性需求的机智层谋略。这层谋略已经进入最高境界,施展开来,所产生的威力往往超越谋略主体所能驾 驭的能力范围。这与一般人所言的那种谋略是有极大差别的。 【谋略第一层:小巧】 巧是什么?巧是各方之会要,遇事用巧,最可使上力道,而且少而功多。

谋略上用巧,通常是在事情进行的转折点,事物的重心点,力量的均衡点,支力点或现象变化的临界点上。 它们是事情成败最关键的地方,从此下手可产生最大之力,做事效果最好,效率最高。《大公金匠》上就有段故事,可供作参考: 武王欲伐殷,都洛邑未成,天阴寒,积雪深丈余。 某天早晨,门外不知从哪儿来了五位大夫装扮的人,旁边还站着两位骑士,说是要晋见武王。 大家都不知道他们是谁,武王原打算不见他们,但姜太公心感诧异,就说:“不行!雪下得这么久,突然有车骑来到门外,而且事先连一点迹象都没有,这事恐怕不简单,大王得见见他们!”武王觉得有理,但又不知如何接待:万一他们只是平常的地方诸侯,用了重礼岂不令人笑话?万一是世外高人,礼太轻岂不显得怠慢?正在踌躇时,太公想出一条妙计。他派了一名使者,端了一锅热气腾腾的粥,打开门来到客跟前,对他们说:“大王有要紧公事,一时还不能出来见客。天气冷,先叫在下送热粥来让各位挡挡寒气——只是依长幼,不知道哪位先来?”两个 骑士就站出来介绍说:“先给这位,南海君,其次送东海君、西海君、北海君、河伯,最后请给我们风伯和雨师。”使者随即把热粥一一分发完毕,转来回报太公。太公便向武王说:“现在可以接见他们了。五君两骑,原来是四海的海神和河伯雨师风伯,南海海神叫祝融,东海海神叫句芒,北海海神叫玄其,西海海神叫原收,

谋略的六个层次

谋略的六个层次 "谋略"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指"计谋策略"。谋略依层次的不同,可以分为六种:小巧、用智、通幽、具体、坐照、入神。 每种品级谋略的特质和内涵并不完全一样。例如,"小巧"级的只是"点"状,影响层面有限,大约跟"点子"差不多。"用智"级和"通幽"级的谋略构造则可达"片"或"面"状的境界,不过还是局部的。 到"具体"级谋略才是全面性的,而且已经有谋略的形体构架。 到了"坐照"的境界,那已不只有形体的构架,而且已经出形入意,超越了形体的表象而进入"意"的世界。 至于"入神"级的谋略,比"坐照"又高一层,那是把"神"贯入谋略形体内,使谋略形体摆脱外造性,变成有独立生命、可产生内部自发性需求的机智层谋略。这层谋略已经进入最高境界,施展开来,所产生的威力往往超越谋略主体所能驾驭的能力范围。这与一般人所言的那种谋略是有极大差别的。 【谋略第一层:小巧】 巧是什么?巧是各方之会要,遇事用巧,最可使上力道,而且少而功多。 谋略上用巧,通常是在事情进行的转折点,事物的重心点,力量的均衡点,支力点或现象变化的临界点上。 它们是事情成败最关键的地方,从此下手可产生最大之力,做事效果最好,效率最高。《大公金匠》上就有段故事,可供作参考: 武王欲伐殷,都洛邑未成,天阴寒,积雪深丈余。 某天早晨,门外不知从哪儿来了五位大夫装扮的人,旁边还站着两位骑士,说是要晋见武王。 大家都不知道他们是谁,武王原打算不见他们,但姜太公心感诧异,就说:"不行!雪下得这么久,突然有车骑来到门外,而且事先连一点迹象都没有,这事恐怕不简单,大王得见见他们!"武王觉得有理,但又不知如何接待:万一他们只是平常的地方诸侯,用了重礼岂不令人笑话?万一是世外高人,礼太轻岂不显得怠慢? 正在踌躇时,太公想出一条妙计。他派了一名使者,端了一锅热气腾腾的粥,打开门来到客跟前,对他们说:"大王有要紧公事,一时还不能出来见客。天气冷,先叫在下送热粥来让各位挡挡寒气--只是依长幼,不知道哪位先来?"两个骑士就站出来介绍说:"先给这位,南海君,其次送东海君、西海君、北海君、河伯,最后请给我们风伯和雨师。"使者随即把热粥一一分发完毕,转来回报太公。 太公便向武王说:"现在可以接见他们了。五君两骑,原来是四海的海神和河伯雨师风伯,南海海神叫祝融,东海海神叫句芒,北海海神叫玄其,西海海神叫原收,河伯名叫冯夷,雨师名叫咏,风伯名叫姨,大王可以叫礼宾官依着次序传呼名字召见他们。" 武王于是就在殿上召见来客,礼宾官依言传呼名字,引祝融、句芒等进殿。几个神人听见传呼都很惊异:"大王是这等英明,还未见面就预先知道了大家名号。"不由得赶紧下拜,武王忙还礼,并且问他们:"各位远道而来,有何见教?"诸神说:"上天要与周灭殷,我等谨来,各奉专职略效微劳。"武王和姜太公听了十分高兴,随即把他们各自安顿在营里候命。军士闻此,士气皆为之振奋。 "小巧"的谋略有一个特色,它单点突出,一点即中,有轻薄短小的味道,依案例中姜太公对应访客即很得各方之会要,不但准确而且精巧。 用巧特别适合短线操作,一般来说,机智灵活型的人比较擅长。 由于"小巧"往往只触及一点,不及其余,因而极似一把锋利的匕首,富有攻击力。 而且,正因为"小巧"涉及的范围非常有限,所以这一层谋略所需的成本很小,而杀伤力却很大,有时甚至能险中求胜,扭转敌我双方的对抗形势。所谓"四两拨千斤",就很贴切地说明了这一点。 【谋略第二层:用智】

人类思维的六个层次

人类思维的六个层次 不少人常说,“态度决定命运”。问题是,态度一定能决定人的命运吗?我们凭常识就可以判断,决定人类命运的因素有很多,态度只是其中一个。可以说,态度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从这个意义上可以推断,那种鼓吹“态度决定一切”的论调都是无稽之谈。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一个人的命运由“天命”和“人事”两种要素决定。我们是普通人,无法决定老天爷的事情,只能谈谈“人事”,这与俗话说的“尽人事,听天命”是一致的。这里所说的“人事”,不是指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人力所能及的事”。那么,什么是“人事”中最重要的因素呢?我认为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人的需要一样,人的思维方式也是分层次的。 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的需要理解为一个复杂的、等级化的系统。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种自低向高的需要层次。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按照从第一层次到第五层次的顺序排列。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可能引发较高层次的需要。 受需要层次理论的启发,我认为,人的思维方式也是一个复杂的、等级化的系统。我试图将人的思维方式分成六个层次,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关注的问题是不同的。这六个思维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环境思维、行动思维、能力思维、目标思维、哲学思维和宗教思维。为了更清晰地表达我的想法,我现列出如下表格: 1. 第一层次:环境思维,“谁让我不爽?” 人的思维的第一层次是“环境思维”,也是最常见的思维方式。不顺心的时候,人们会本能地反应:“谁让我不爽?”结果,人们很容易从外部找到原因:比如老公不上进,孩子不努力,公司平台不行,领导水平太差,办公室政治,世风日下,贪官太多,市场大环境不好,天气糟糕,网络暴民,……等等不一而足。 比如,工作不顺利,是因为领导愚蠢;自己没有得到提拔,是因为单位的办公室政治太复杂;工资低,是因为公司平台不行;房价太高,是因为政府调控不力,…… 为了结局这些问题,拥有“环境思维”的人就会从改变环境的角度去思考解决方案: 比如,这家公司不好,不给我晋升机会,那我就跳槽;男朋友对我越来越差,那就不要这个渣男,再换一个;深圳房价太高,买不起,那我换个城市去打工;…… 拥有“环境思维”的人遇到问题时,首先把问题归结于外部环境或者其他人。他感觉自己“怀才不遇”,浑身是“满满的负能量”,甚至像个“怨妇”不停地抱怨。 其实,不是他们天生就抱怨,而是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环境层面。在他们眼里,除了看到环境因素以外,看不到其他的影响因素。 2. 第二层次:行动思维,“我还不够努力!” 人的思维的第二层次是“行动思维”。这种人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他们的本能反应往往是:“我还不够努力。”一切问题都是自己的原因,因为自己还不够努力。他们会对自己说:你无法改变环境,你只能改变自己。自己都不改变,环境怎么会改变呢?自己都不行动,谁都不会可怜你! 比如,收入太低?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拿不到订单?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买不起房子?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创业失败?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 与“环境思维”相比,“行动思维”是一种升级和进步。拥有“行动思维”的人看起来非常乐观,充满正能量,他

理解层次

理解层次- 认识大脑处理事情的模式 每一件与我们人生有关系的事,我们都会赋予其一些意义。人生里事情这么多,我们不断地处理它们,往往因为忙碌而变得被动和迷惘,不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才是重要的;也分不清哪些事情是短暂不足道的,哪些是对人生有深远影响的。其实,事情的意义是可以被分类而因此理出其中的相互比较标准的。如果我们能够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有深远意义的事情上,累积出来的效果,自然把人生推至更理想的高线上。 这一章的内容是NLP最能对人生有深远影响的项目之一。请大家尽情享用。 6.1“理解层次”是什么 理解层次早期被称为Neuro-Logical Levels,最初由格雷戈里·贝特森发展出来,后由罗伯特·迪尔茨(Robert Dilts)整理,在1991年推出。理解层次(见图6一1)是一套模式(Pattern),因为它可以用来解释社会上出现的很多事情。理解层次在辅导工作中让我们明白受导者的困扰所在,因而更容易帮助他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很实用的一套概念。而NLP中也有一套技巧被称为“…理解层次贯通法”,帮助用者明白从困惑中突破的关系,并且与自己潜意识的深层力量联系,使得人生策划方面更有效果,所以也是技巧。 1.精神 2.身份 3.信念,价值 4.能力 5.行为 6.环境 图6-1 理解层次 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分为个层次,它们分别: 1.精神 我与世界上其他人、事物的关系。当一个.人谈及他的入生的意义.或者一家公司谈及它对社会的贡献时,便涉及到“精神”的层次了。 2.身份

一个人或者一家公司怎样看自己(我是谁?)。给自己定位,域者描述出自己的定位,便涉及到身份的意义了。承接上面(精神〕的意思,便是“自己准备以怎样的身份去实现人生的意义”。 3.信念、价值 为了配合上述的身份,我需要有一套怎样的信念和价值?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必然地已经有了一个不自觉的身份,亦已经有了一套相关的信念与价值。它们决定我们做每一件事的态度,但并不常会有意识地涌现。(一般来说只有在反省整个人生或者学习NLP的时候,一个人才会想到身份和信念/价值的问题)在每天的生活里?,持着一套信念和价值去处理每一件事。多数令出现的信念/价值层次问题是: —为什么做(或不做) —有些什么(重要)意义? —应该是怎样的? —对我有什么好处? 4.能力 这个层次涉及到一个人怎样认识自己能有的选择(有没有选择,或者是“我必须这样做?”)。每一个选择都是一份能力,故此选择越多,能力越大。我们一般说的能力,表面上指的是技能:懂英文、会用电脑、用某种技巧做某事。但是细心想想,它们其实也都是更多的选择。情绪代表能力,也列入这个层次。 5.行为 这个层次所指的是“做什么?”、“有没有做?”,即能力的挑选和实际发挥,也就是在环境中我的实际运作。 6.环境 “环境”包括了所有.身体以外,即外界的条件。世界上的种种人、事、物、时、地、金钱和设备等都属“环境”。 有人用简单的词来解释这6个层次: 精神:Who else? (还有谁?)

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

“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列出六种能力元素,其认知能力要求是从低到高发展的,在小学教学与评估中要全面关注这些能力的培养。 (一)复述 认读原文,抄录词句,指出显性的事实。通过找出恰当的事实,了解学生对篇章最基本的、直接的理解。这是最低层次的阅读要求。 1.抄录词句,指出显性事实。 2.抄录词句,找出得到某结论的显性事实(依据)。有时指出某结论,要求学生从原文抄录得出这一结论的事实。有时要求学生先判断,然后找出得到这一结论的事实。(二)解释 用自己的话语解释词语、表面句意。句子的表面意义(命题意义),是由一个个词语意义连接而成,不顾语境也大致能把意思写出来。这种问题可了解学生对词句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篇章局部的理解水平。 1.解释文中的词语、短语的意义。一般针对难以理解的词语、多义词、指代词,或其他对理解全篇内容起重要作用的词语提问,有时词义要根据语境确定或作适当的调整。 2.解释语句的表层意义(命题意义)。采用包含不易理解的词汇、结构较复杂的句子设问。 (三)重整 分析篇章内容关系,抽取篇章重要信息,概括段篇主要意义,辨识表达技巧等。它主要评核分析与综合能力。 1.理清篇章内容关系。要求学生理清篇章内部的段落间或层次间的内容关系,如总分、分总、总—分—总、时序、并列(地序)、比较(异同)、因果等关系。 2.根据篇章内容分段分层。从分析篇章结构(形式)角度提问。 3.从篇章某处摄取特定信息。概括一个或多个句群、语段所负载的信息。 4.从篇章多处摄取信息。通过篇章全局的理解,从不同地方概括得出某结论的多个依据、原因,或概括不同的表现等。 5.概括段意或层意。有时要求先划出层次(分段),然后再概括各层(各段)的意思。 6.概括全篇内容。这是对阅读篇章最大语言单位的概括,答题时需对原文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 7.辨识篇章的表达技巧。要求分析篇章的表达技巧,或找出采用某种表达技巧所写的句子。当前中国内地中小学课程标准、测试均淡化修辞、表达技巧一类的要求,香港中学试卷中则常可看到分析表达技巧一类的试题,而且多属于知识与规则层面的试题,它离实际解决读写问题有一定的距离。从能力评核角度看,它宜发展成为下述的评鉴题。 (四)伸展 在理解篇章表层意义的基础上,找出隐含信息(引申含义,拓展内容)。 1.推断句子的深层意义。深层意义也称功能意义、交际义值,是在语境中理解隐含意义。深层意义与表层意义的关系至少有三种情况:相同、相近、相反。凡出现后面两种情况的句子,均可以用来提出这类问题。

人际交往的六个层次

人际交往的六个层次 生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人类,人际交往是最重要的精神活动之一。但是每一个人的活动范围毕竟有限,咱们地球上总共有近60亿人呢,你一辈子能接触多少?因此我觉得,凡是在你这一生中能与你有接触的,都应该用“有缘”两个字来形容。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不是有一句歌词吗?“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虽然我根本不信前世来生的说法,但我相信“缘分”一说,不知各位朋友是否同意? 当然,人际交往也分三六九等,我们先将你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忽略不谈(包括你的直系亲属与非直系亲属),只说说社会交往的几种情况,不知道你接触过下面的哪些人群呢? 第一种:陌生人。 这一类人群大致可以分成如下两种: 1 只见过,但没打过招呼没说过话的。 这类人群的数目最大。他们与你的缘分基本为零,有些人你只见过一面,他们便永久地在你的生活中消失了。 2 有过接触,也说过几句话,但你根本不知道对方姓甚名谁的。 比如超市收银员、银行出纳、医院医生护士、出租车司机等等,这些人与你虽有过三言两语,毕竟没有正式交往,他们与你的缘分最浅。 第二种:同事。 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同学(也包括教过你的老师),对于已经工作的就是同事(也包括你的上下级),对于居民而言就是你居住地域的熟人。他们与你的关系仅限于学习工作生活而已,缘分均属于一般。 第三种:朋友。 在你生活圈子中,与你接触较多的,并且彼此有交情的人才可以称之为朋友。他们比上面两种人数要少得多。大致也可分为如下三种: 1 一般意义上的朋友。

这些人与你虽有较多接触,彼此熟悉,也有交情,小事情也能帮帮你,小事情也会求求你,但当你遇到大困难时,求助名单里一般不会有他们,即使万般无奈去求了,他们通常也不会出手。 2 酒肉朋友。 这些人比上面的朋友亲密多了,你们常常一起吃喝玩乐,有时似乎好到亲密无间。但由于缺乏根基,关键时刻他们可能会出卖你,当你需要他们赴汤蹈火的时候,他们不会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帮你。 3 恋友。 以婚姻为终级目标的朋友,异性居多,同性则少得多。一种是“一厢情愿”型,大多是男追求女,也有女追求男的,由于对方不甚热烈,即使谈成后结婚了,其稳定性尚有待时间的考验。第二种是“没有感觉”型,双方都很冷静,婚后生活也会十分平静,没有什么故事发生。第三种是“一见钟情”型,恋爱时会你死我活,同时风险也大,因为双方都是性情中人,突然就分道扬镳的也不在少数。 4 密友。 同性朋友中几乎整天与你在一起的亲密者,你们之间几乎无话不说,什么事情都会一起商量。这样的朋友在某一个历史阶段通常只有一个,你的一辈子中可能会有若干个。这样的朋友如果在你的生活中前仆后继从未间断的话,上帝对你的青睐可想而知。 5 网友。 包括QQ、MSN、博客中你添加了链接的朋友,大部分没见过面。这是新时代特有的交友方式,你们之间的交往以思想交流为主。由于大部分网友都生活在虚拟世界,你对对方真实情况的判断出入较大,见面后的成功率较低。 第四种:生活伴侣。 这里指的是“夫妻”,或者同居的两口子。这是人际交往的高级阶段,一起过日子,天天生活在一起,相互接触自然是最亲密的。但是,婚姻不稳定的也大有人在,如果你们能共同生活30年或50年,牵手同行,慢慢看着对方变老,这才是最美满的结局。 第五种:知音。

理解层次贯通法详细步骤

理解层次贯通法详细步骤 预先准备六张纸,上面分别写上:环境、行为、能力、信念/价值、身份和系统。把六张纸依次序排成一条直线铺在地上,每张纸间隔一小步的距离。受导者站在“环境”的纸外准备开始。 用这个技巧前,必须事先定下一个目标。这目标可以是受导者本人人生里的任何事情。 这个技巧可以自己做,也可以由别人引导去做。以下的话题,是出自辅导者口中,受导者不用说出目标的内容,辅导者也可以完全达到效果。 1、准备 “现在你站在这六张纸的起点,准备用这个技巧帮助自己有所提升。请你首先闭上眼镜,做几个深呼吸,让自己安静下来。”(辅导者用语言引导受导者进行深呼吸,辅导者的呼吸配合受导者的深呼吸。)“现在,你把运用这个技巧所需要实现的…目标?在心中默念一遍,让自己很清晰地了解这个目标是什么。当你准备好的时候,请点一下头,好让我知道应该继续下去。” 2、环境 “现在你踏上…环境?的纸上,请你想一想与…目标?有关的人、事、物、时间、地点的资料。这个目标涉及一些什么人?在什么地方或者环境?牵涉一些怎样的时间上的问题,例如:你想在什么时候完成…目标??在什么时候开始有变化的出现?还有这个目标牵涉些什么?什么物品?我想你用些时间把这些一一地想一遍。不用急,你有很多很多时间。只有当你已经完全地把有关地环境因素想过一遍,才需要点点头,好让我知道带领我继续下一步。” 3、行为 “好,现在请你向前走一步,踏在…行为?地纸上。请你想一想,与…目标?有关地事情,你现在是怎么做的?你过去是怎样做的?请你把现在的做法想一遍。只有当你完全地把过去和现在的做法想了一遍,才需要点点头,好让我知道带领你继续下去。” 4、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