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内容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的分类、特点和用途。

2.了解数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二进制的作用、了解编码的作用、掌握ASCII编码表的作用和构成结构、掌握汉字编码表的作用和构成结构。

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各部件的职能。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知识、软件的分类、常用软件的基本职能。

4.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结构,掌握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和各部件的职能,了解微机的选购和组装。

(二)教学内容

1.计算机基础知识

(1)介绍计算机诞生的背景,说明各代计算机发展过程的特点.

(2)介绍不同角度计算机的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说明未来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趋势。2.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

(1)介绍数制的概念,简要说明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2)说明计算机内数据的表示方法、字符存储的计量方法。

(3)介绍编码的概念,说明ASCII编码表的构成。

(4)介绍汉字编码的知识,说明汉字国标编码表的构成。

3.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1)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说明计算机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重点说明计算机五大组成部分的构成和职能。

(2)重点介绍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各部件的作用及特点,说明主板、CPU、运算器、控制器、字长、主频、总线、缓存、内存、外存、显卡、网卡、虚拟存储器、硬盘、光盘、闪存、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概念。

4.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

(1)介绍计算机系统软件系统的组成,说明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关系。

(2)介绍指令、程序、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信息系统等概念。(3)介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职能和特点,说明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源程序、目标程序、翻译程序、可执行程序的概念。

5.微型计算机的应用

(1)介绍微型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说明微型计算机的组装过程。

(2)介绍微型计算机常见的故障和排除故障的方法。

(三)重点

1.说明计算机内信息的表示、ASCII编码表的构成、汉字国标编码表的构成。

2.说明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构成、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相关部件及性能指标、计算机软件的职能。

3.说明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构成、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相关部件及性能指标、微型计算机软件的职能。

(四)难点

1. 二进制编码、ASCII编码表的构成、汉字国标编码表的构成。

2. 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第2章Windows操作系统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职能及发展。

2、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启动和退出方法。

3、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4、掌握Windows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的方法。

5、掌握Windows控制面板设置工作环境和系统维护的基本方法。

6、掌握Windows常用附件的使用。

7、掌握WinRAR压缩和解压缩软件的使用。

(二)教学内容

1、计算机操作系统概述

(1)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职能、分类及发展情况,

(2)简要介绍Windows、Unix、Linux、iOS操作系统的特点及发展情况。

2、Windows操作系统的启动和退出

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的启动和退出方法,说明各种退出方式的特点。

3、Windows操作系统的应用

(1)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

(2)介绍Windows个性化桌面设置的操作方法,介绍如何删除、修改、排列桌面图标。(3)介绍设置菜单和设置任务栏的方法。

(4)介绍屏幕截图的操作方法。

(5)说明鼠标操作的技巧、用户界面、桌面、窗口、菜单、图标、汉字输入法、开始菜单、任务栏、剪贴板、回收站、桌面小工具的概念和有关操作。

4、资源管理器的操作

(1)介绍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操作,完成文件或文件夹的创建、复制、删除、移动操作。(2)介绍回收站的操作方法,说明清理和还原回收站文件的操作过程。

(3)说明文件、文件夹和文件系统的相关概念,说明文件夹的含义、文件夹的命名、文件夹的属性的概念和操作方法,说明文件的含义、文件的命名、文件的分类、文件的属性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5、控制面板的操作

(1)介绍Windows控制面板的作用,说明利用控制面板设置工作环境的操作方法。(2)介绍设置时区、时间、设置密码、设置输入方式、设置设备驱动程序、软件的安装和卸载、声音的设置、计算机配置信息的查看、虚拟内存的设置等操作方法。

(3)介绍利用控制面板设置桌面背景、显示分辨率、屏幕保护程序的操作方法。

(4)介绍利用控制面板做系统还原与备份的操作方法。

6、附件的应用

(1)介绍Windows常用附件的操作方法。

(2)介绍系统维护工具的使用,如磁盘清理、磁盘碎片整理。

(3)介绍写字板、记事本、画图、计算器、录音机、截图工具的操作方法。

7、多媒体信息的处理

(1)介绍多媒体数据的表示方法,说明数据压缩和解压缩的原理。

(2)介绍利用压缩软件对文件夹和文件进行压缩和解压缩的操作方法。

(3)介绍多媒体应用工具的使用,例如画图、录音机、多媒体播放器的操作方法。

(三)重点

1. 介绍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操作方法。

2. 说明利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夹和文件的操作过程。

3. 说明控制面板的作用和操作方法。

4. 说明Windows附件的操作方法。

5. 说明WinRAR压缩软件的操作方法。

(四)难点

1.Windows相关概念的理解,例如文件和文件系统、回收站、任务管理器、资源管理器、控制面板、剪贴板、磁盘清理。

2.利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夹和文件。

3.利用控制面板设置工作环境。

4.利用WinRAR压缩软件压缩和解压缩文件夹和文件的操作。

第3章Word文字编辑

(一)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文字编辑的任务和排版的基本知识,了解Word文字编辑的作用。

2. 掌握文字编辑软件的进入和退出的方法,了解文字编辑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了解Word文字编辑软件视图操作的特点。

3. 掌握Word文字编辑软件对文件的操作方法。

4. 掌握文档元素的编辑技巧,掌握Word文字编辑软件排版的操作技巧。

5. 掌握文档中建立表格的方法,掌握表格数据的编辑技巧。掌握将表格转换成文字、文字转换成表格的操作方法。

6. 掌握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操作方法,掌握设置图片格式、进行图文混排的操作技巧。掌握利用插入形状的技巧绘制简单图形的操作方法。

7. 掌握邮件合并的操作过程。

8. 掌握文档页面设置的操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

1. Word文字编辑软件概述

介绍文字编辑的任务和排版的基本知识,说明Word文字编辑的主要作用。

2. Word文字编辑软件的操作

(1)介绍Word文字编辑软件的进入和退出方法。

(2)介绍Word文字编辑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例如菜单的操作、工具栏的操作、编辑区的操作、标尺及其标尺滑块的操作。

(3)介绍Word文字编辑软件视图操作的特点。

3. 文档元素的编辑

(1)介绍Word文字编辑软件对文件的操作方法,例如新建、打开、保存、另存为、关闭文件的操作方法。

(2)介绍文档元素的编辑技巧,例如文本、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艺术字、表格、形状、SmartArt图形、特殊符号、分页符、分节符等元素的增加、删除、复制、移动、查找、替换等编辑方法。

(3)介绍文档中插入项目符号、编号、页眉、页脚、页码、批注、脚注、尾注的操作方法。

4. 文档元素的排版设置

(1)介绍Word文字编辑软件设置字体的操作技巧,例如设置字体、字号、下划线、颜色、底纹、背景颜色、上下标、删除线、字体对齐的操作方法。

(2)介绍段落的操作技巧,例如设置段前距、段后距、行间距、字间距的操作方法。

(3)介绍分栏的操作方法。

5. 表格编辑

(1)介绍文档中建立表格的方法,说明表格数据的编辑技巧、单元格的合并和拆分的操作方法。

(2)介绍表格的排版编辑技巧。介绍将表格转换成文字、文字转换成表格的操作方法。6. 图片编辑

(1)介绍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操作方法,说明设置图片格式、进行图文混排的操作技巧。(2)介绍利用插入形状的技巧绘制简单图形的操作方法。

7. 邮件合并

(1)介绍邮件合并的操作过程。

(2)介绍主文档文件、合并域、数据源、合并结果文件的操作方法。

8. 页面设置

(1)介绍文档的页面设置的方法,结合实际应用的需要设置页面的上、下、左、右边距和版式。

(2)介绍预览打印结果的操作方法。

9. 介绍利用在线帮助获取WORD操作帮助的方法。

(三)重点

1. 文字编辑软件的基本作用。

2. 文档的基本格式设置和排版方法。

3. 文档的页面设置。

(四)难点

1. 基本格式设置和排版方法。

2. 邮件合并操作。

第4章Excel电子表格

(一)目的与要求

1. 了解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任务,了解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操作界面。

2. 掌握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进入和退出方法。了解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了解Excel电子表格软件视图操作的特点。

3. 掌握Excel电子表格的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编辑方法。掌握单元格数据格式的设置方法。了解单元格引用的概念,掌握电子表格数据公式计算的方法。

4. 掌握常用的数据分析功能。

5. 掌握电子表格软件制作各种图表的方法。

6. 掌握电子表格页面设置的操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

1. Excel电子表格概述

(1)介绍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主要作用。

(2)说明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行列标签的关系。

2. 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操作

(1)介绍进入和退出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方法。

(2)介绍Excel电子表格的工作界面,说明菜单、工具栏的操作方式。

(3)介绍Excel电子表格软件视图操作的特点。

3. 编辑工作表

(1)介绍Excel电子表格软件对工作簿的操作方法,例如新建、打开、保存、另存为、关

闭工作簿的操作方法。

(2)介绍Excel电子表格软件对工作表的操作方法,例如新建、删除、移动、重命名工作表的操作方法。

(3)介绍Excel电子表格软件对工作表的行和列的操作方法,例如增加、删除、移动行和列的操作方法。介绍设置行高、列宽的操作方法

(4)介绍单元格引用的方法。

(5)介绍输入工作表数据的技巧,例如文本、数值、日期、序列、分数、负数的输入技巧。(6)介绍工作表排版的技巧,例如设置数据的字体、字号、颜色、对齐方式。介绍单元格合并和拆分的操作方法,介绍设置单元格背景颜色、数据有效性检测、条件格式的操作方法。(7)介绍公式的应用,说明函数(SUM、AVERAGE、COUNT、MIN、MAX、INT、IF、SUMIF、COUNTIF、RANK、ROUND)的使用方法。

4. 电子表格的数据分析

介绍数据分析的方法,结合案例说明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的操作方法。

5. 制作图表

介绍电子表格制作图表的方法,结合案例说明制作统计图的操作过程并且说明编辑统计图元素的操作方法。介绍制作迷你图的操作方法。

6. 电子表格页面设置

介绍电子表格页面设置的操作方法,说明预览打印结果的操作方法。

(三)重点

(1)工作表的基本编辑方法、格式设置方法。

(2)利用函数或公式进行数据计算的方法。

(3)常用的数据分析的方法。

(4)制作统计图表。

(四)难点

(1)利用公式函数进行单元格数据计算的应用。

(2)高级筛选、数据的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的应用。

(3)单元格引用的概念。

第5章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

(一)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演示文稿处理软件的作用,说明制作演示文稿的过程。

2. 掌握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软件的进入和退出方法。了解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3. 掌握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软件视图操作的特点。

4. 掌握PowerPoint幻灯片的管理方法,说明幻灯片元素的操作方法,掌握元素的编辑技巧。

5. 掌握幻灯片元素的动画设置方法,掌握幻灯片切换的动画设置方法。

6. 掌握幻灯片的放映设置的方法。

7. 掌握打印和发送幻灯片的操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

1. 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软件概述

(1)介绍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软件的作用。

(2)介绍演示文稿的构成和制作技巧。

2. 视图介绍

(1)介绍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软件视图的种类及其对应特点。

(2)说明普通视图、母版视图的关系和操作方法。

3. 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软件的操作

(1)介绍进入和退出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软件的方法。

(2)介绍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软件的工作界面,说明菜单、工具栏的操作方式。4. 编辑幻灯片

(1)介绍模板、母版、版式、主题、背景、配色方案的概念。介绍新建、删除、移动、复制幻灯片的操作方法。

(2)介绍编辑和设置幻灯片元素的方法,例如文本框、艺术字、图片、声音、视频、图表、SmartArt元素、超级链接和动作元素。

(3)介绍制作幻灯片的技巧。介绍母版和模板的作用和操作的方法。

(4)介绍幻灯片插入页眉、页脚、页码的操作方法。

(5)介绍设置幻灯片切换进行超级链接的操作方法。

(6)介绍对幻灯片元素进行审阅设置的操作方法。

5. 设置幻灯片的动画

(1)介绍设置幻灯片元素的动画的方法,说明设计元素的动画效果、动画计时的操作方法。(2)介绍设置幻灯片切换的动画的方法,说明设计幻灯片切换的动画效果、动画计时的操作方法。

6. 设置幻灯片的放映方式

(1)介绍设置幻灯片的放映方式需要完成的任务。

(2)介绍如何录制幻灯片的旁白。

(3)介绍如何设置幻灯片的排练计时。

(4)介绍如何设置幻灯片的自定义放映。

7. 打印和发送幻灯片

(1)介绍设置打印幻灯片的方法。

(2)介绍发送幻灯片打包和解包的方法。

(3)介绍利用广播幻灯片发布幻灯片的方法。

(三)重点

(1)幻灯片主题和背景、版式和页面的设置方法。

(2)幻灯片元素的插入与编辑、动画的设计。幻灯片切换的动画设计方法。

(3)设置幻灯片的放映。

(四)难点

(1)设置幻灯片元素的动画、幻灯片切换的动画。

(2)设置幻灯片的放映方式。

第6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

(一)目的与要求

1. 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了解网络模型的概念,了解网络协议的知识。

2. 了解局域网的概念,了解局域网常用的设备。了解广域网的概念。

3. 了解Internet网络知识,了解连接Internet网络的基本知识,了解Internet基本应用。

4. 掌握浏览器的应用,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浏览信息、收发邮件的操作。

(二)教学内容

1. 网络的基本知识

(1)介绍网络的定义、网络发展。

(2)介绍网络ISO/OSI模型的基本知识。

(3)介绍网络协议的作用,介绍常用的网络协议的作用。

(4)介绍网络资源共享的设置方法,网络简单监测的技术。

2. 局域网的基本知识

(1)介绍局域网的定义。

(2)介绍局域网的基本硬件及其作用,例如计算机设备、传输介质、接口设备、通讯设备。

3. 广域网的基本知识

(1)介绍广域网的定义。

(2)介绍广域网的基本硬件。

4. Internet网络知识

(1)介绍Internet网络的发展。

(2)介绍TCP/IP的基本知识,介绍IP、域名、URL、文本、超文本、搜索引擎的基本知识。(3)介绍Internet网络提供的服务,例如WWW服务、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的应用。

(4)说明连接Internet网络的方法,例如ADSL、局域网接入、无线局域网接入连接方法。

5. Internet网络的应用

(1)介绍设置IE浏览器的方法,介绍利用IE浏览器浏览信息的方法。

(2)介绍申请邮箱、收发邮件的操作方法。

(3)介绍申请博客、发布和管理博文的操作方法。

(4)介绍利用OUTLOOK设置、管理邮件的方法。

(三)重点

(1)网络的基本概念。

(2)局域网络的体系结构。

(3)Internet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

(四)难点

(1)ISO/OSI网络模型的结构。

(2)局域网络的体系结构。

(3)Internet网络连接、IP地址的组成。

第7章计算机安全

(一)目的与要求

1. 了解计算机安全所涉及的内容。掌握影响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因素。

2. 了解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入侵检测、防火墙的概念。

3. 了解计算机病毒和木马的知识,掌握典型计算机安全防护软件的功能和常用使用方法。

4. 了解网络道德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内容

1. 计算机安全的基本知识

(1)介绍计算机安全的基本知识。

(2)介绍计算机安全所涉及的内容。

(3)说明影响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因素。

2. 计算机安全技术

(1)介绍保护计算机安全采用的技术措施,对比不同防范技术的利弊。

(2)介绍利用防火墙或360安全卫士软件,加强计算机安全防护的技术。

3.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

(1)介绍计算机病毒的知识。

(2)介绍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

4. 计算机网络道德规范

介绍网络环境下需要遵守的网络道德规范。

(三)重点

1. 计算机安全的基本知识。

2. 计算机安全技术的基本知识。

3.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方法。

(四)难点

1. 计算机安全技术的基本知识。

2. 计算机安全软件的设置方法。

二、课程实验环节内容

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

本课讲授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方便教师一边授课一边演示各种软件,便于形成及时有效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课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利用上课时间进行练习,掌握所学知识。

计算机组成原理(含服务器)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含服务器)》教学大纲 适用对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学时:78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编号:071174 执笔人:钟伟成 审定人:余明辉 说明部分 一、前言 计算机技术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根据2003年6月新修订的教学计划编写了《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这一教学文件,在此之前,也有一份旧版本的《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但是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近两年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网络专业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就业市场的反馈情况,我们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就是企业需要网管人员具有一定的服务器硬件方面的知识。为了尽量满足就业市场对人才知识的要求,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尽量能跟上网络行业的发展,并且由于近几年服务器的发展很迅速,已经具有了相当多的技术内容,因此我们决定修改《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教学大纲,加入服务器硬件方面的内容,减少一些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比较偏深而不影响主干的内容,将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服务器硬件部分内容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了《计算机组成原理(含服务器)》课程教学大纲。它以纲要的形式具体制定了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教学基本要求、教学的基本内容、技能训练要求、考核的形式要求等内容,同时指明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建议,是组织该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教学文件。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计算机组成原理(含服务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从课程地位来说,它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石课程之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将较全面、系统地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础知识与内部运行机理以及服务器的基础知识、服务器的各种技术。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服务器技术的认识和应用方面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够清楚理解计算机的工作方法与工作原理,特别是具有相当服务器方面的硬件知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常用的逻辑器件、部件的原理、参数及使用方法,学懂简单、完备的单台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掌握服务器的架构与服务器技术,具有服务器选型、服务器简单配置的基本技能。为学习本专业后继课程和进行与硬件有关的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代码:ZBB061020-20140008 总学时:68(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32)学分:3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先修课程: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电路与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一、课程说明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同时也是进一步研究计算机体系结构与实现方法的前导课程。 课程的重点是讲授单处理机系统的一般组成原理与内部运行机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单处理机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各功能部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的整机概念,使学生初步具备设计简单计算机系统的能力,并对一些新技术、新产品以及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本专业后继课程和进行与硬件有关的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以教育部1999年批准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为要求,结合运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生的特点,将相应的体系结构分为四大部分:计算机系统概述、计算机系统硬件结构、中央处理器(CPU)、控制单元(CU)。 教学难点:进程的同步与互斥;死锁;进程调度算法;地址转换;页式管理。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和上机实践相结合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本章是学习计算机工作原理的基础。目的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有一个全面的概括的了解。 了解:硬件和软件的概念、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同。 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准确画出计算机的硬件框图,并能解释其工作的过程;能深刻理解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并用这些技术指标描述常见硬件的性能。 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计算机的工作过程、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 第二章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以信息在计算机内部的加工、处理为主线介绍计算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特性;从一台计算机的整体结构出发,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内部各部件之间的互连、指令系统和指令在计算机中的执行过程;详细介绍组成计算机的各部件的组成原理、逻辑实现和设计方法;为了便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硬件系统的分析、设计、使用方面的能力,给出一种或两种有代表性的机型的结构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逻辑功能、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等的有关基础知识和技术,建立完整、清晰的计算机整机概念。并使学生具备对计算机系统整机和部件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任务围绕机器指令级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微操作级和汇编语言级,从计算机硬件到计算机软件以及软硬件的有机结合,从计算机内部工作机制与编程求解问题相结合,从CPU部件与整机系统两个层次,从逻辑组成、内部工作机制、程序设计等三个方面,通过课堂授课和实验,达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基本目的,并培养本学科的学生在设计、分析和解决大型数字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物理》、《计算机导论》、《电路与电子学》、《数字电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是《组成原理》的先修课程。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外部设备》及《计算机网络》等课程是它的后续课程。 二、课程目标 1.知道《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组成部件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相应的有关新技术和方法。 3.理解数值数据的表示方法以及运算器的计算方法,了解非数值数据的表示和处理方法以及校验码的表示方法。 4.理解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以及有关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各个部件的组成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同样适用于教育技术学、应用物理学、电子类和水利水电类及相关专业学生,也可作为信息类专业本科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62学时)和实验教学(10学时)两部分。本课程从计算机基本原理讲起,密切注意与当前计算机发展水平相结合。计算机软件和微电子是国家重点发展的目标之一,计算机软件运行在计算机上,微电子的水平体现在微处理器的设计和制造能力上,这就说明了这些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这门课程,了解计算机硬件。在本课程中把计算机结构定义为系统程序员所能见得到的计算机硬件特性,计算机组成则是指计算机硬件的具体实现。 目前计算机的硬件设计已深入到微电子领域,作为计算机、电子和物理类专业的学生,今后会有一部分人从事硬件设计工作。有一些基础知识后,可在工作中进一步自学。 2、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从系统结构的角度理解计算机系统各部分的工作原理,掌握CPU、内存储器子系统、I/O接口子系统的设计方法,了解计算机常用运算方法及典型电路,了解存储系统基本原理和基本I/O方式。最终具备简单CPU及其计算机系统设计、分析能力,并了解现代计算机系统设计与发展现状。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讨论了组成计算机的基本硬件部件,包括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输出系统和连接它们之间的系统总线的构成、组织方式和工作原理,以及部件和单元的设计思想。 难点:如何以控制流和数据流为主线, 将计算机的各大部件联系起来,建立整机概念。如CPU和存储器,CPU和I/O、存储器与I/O之间的逻辑关系,控制器如何控制每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控制单元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案等。 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计算机系统结构 英文名称:Computer Architecture 课程类别: 专业课 学时:72(其中实验18学时) 学分: 3.5 适用对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顶向下、系统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基本设计和分析方法,并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有所了解。通过学习本课程,能把在“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中所学的软、硬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建立起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 This course is a computer professional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professional class, for training students in abstract thinking, and top-down, System analysis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i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e goal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computer system structure the basic concepts, basic principles and basic structure, basic design and analysis methods and computer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tus quo.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can in "Principles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y the school curriculum of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knowledge combined organic, Computer systems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integrity of the concept.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教学对象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目的是介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概念、技术和最新动态,着重介绍软,硬件功能分配以及如何最佳、最合理地实现软、硬件功能分配。要求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使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和实现有一个整体掌握。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单元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 注: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通识类选修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 一、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深刻理解程序在计算机硬件上被执行的过程,为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开发、使用的能力奠定基础。本课程以Yy-Z02计算机组成原理模型机为实例,重点讲述计算机单处理器系统的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同时介绍当前计算机系统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1、概论 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应用领域,理解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存储程序概念及计算机的基本特点,了解多核的基本概念及其处理器芯片的发展情况,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层次结构。 2、数据表示与运算 (1) 信息编码与数据表示 了解非数值数据的表示方法和编码,掌握数制及其转换,掌握定点机器数(原码、反码、补码、移码)和浮点机器数的表示方法及特点,理解常用的几种数据校验码。(2) 运算方法和运算器 掌握定点加减运算及其实现,掌握定点原码乘除运算的基本方法,掌握浮点机器数加减和乘除运算原理,理解快速乘除法运算技术,掌握运算器部件的组成和数据通路,了解典型运算器实例的结构及原理,了解向量化、并行计算等概念和基本原理。 3、存储系统 理解存储器分类及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主存储器的技术指标,理解静动态存储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理解CPU读写存储器的基本过程,掌握静态存储器的扩充及与CPU的连接,掌握动态存储器的刷新控制,理解各种高速存储器的原理,掌握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的基本原理、地址映射方法、替换策略以及Cache一致性的概念,了解RAID存储阵列、虚拟存储器等概念。 4、指令系统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0600411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A 总学时:64 总学分:4 适用对象: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之一是掌握计算机系统各部件的组成,从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观点出发,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原理与内部运行机理,以及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功能的合理分配。目的之二是从并行处理角度出发,研究流水技术和并行处理技术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和实现方法,以实现计算机系统性能/价格的优化。本课程的任务是立足于系统设计者及逻辑实现者的角度,研究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掌握并行处理技术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和实现方法。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计算机及其技术的重要发展过程; (2)掌握计算机各部件的功能、组成和设计方法; (3)在掌握部件原理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分析各主要功能部件之间的联系,从层次结构观点出发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原理; (4)掌握研究流水技术和并行处理技术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和实现方法 三、教学的基本内容 (1)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组成及发展,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组成、实现的概念,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 (2)运算方法与运算器:数据在计算机里的存储格式、定点浮点的表示方法、汉字与字符串的表示、数据校验码;补码的加减运算、溢出测试及解决办法、基本的二进制加法器、十进制加法器;定点原码乘法、定点补码并行乘法;定点原码除法运算、并行除法器;ALU 原理、内部总线、定点运算器的基本结构;浮点加减法运算、浮点乘除法运算、浮点运算流水线。 (3)存储系统:存储器的分类、分级结构以及存储器的技术指标;SRAM、DRAM存储器组成,高性能的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和闪速存储器的原理;高速存储器中的双端口存储器、多模块存储器以及相联存储器;cache的基本原理、主存与cache的地址映射以及cache 的替换策略与写操作;虚拟存储器基本概念,段式、页式以及段页式虚拟存储器的原理;存储保护。 (4)指令系统:指令系统的发展与性能要求;指令的格式、指令和数据的寻址方式、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7B1103 学分:3 学时:48 执笔人:唐明审核人: 一、课程性质 专业技术课 二、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 三、教学任务 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原理;掌握计算机系统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各功能部件的工作原理;掌握信息、数据表示与指令结构类型及指令执行原理;掌握程序和数据在计算机中是如何存储的以及指令在计算机中的编译和执行过程。掌握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接口技术与原理;了解计算机外部设备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并能够用课程中的学到的知识,对计算机系统硬件进行初步设计、组装和调试。 四、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数字化概念、存储程序工作方式概念和冯诺依曼体制。熟悉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织,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概念,熟悉计算机的特点和主要性能指标。 2)熟悉进位计数制基本概念,掌握原码、补码等表示方法及其相互转换;掌握定点数和浮点数的表示方法。了解算术逻辑部件基本单元的工作原理和ALU 的构成方法,掌握补码加减法和溢出判断方法。掌握定点乘法、除法运算规则,了解浮点运算方法。 3)掌握存储体系的层次结构,了解存储器的各种分类方法及各自的特点,熟悉半导体存储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方法、主存储器系统的设计方法。掌握CACHE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CACHE与主存的映射方式以及CACHE中主存块的替换算法。掌握虚拟存储器的概念,熟悉段式、页式、段页式

虚拟存储管理。 4)熟悉指令的基本格式,了解定长操作码指令格式,熟悉扩展操作码指令格式,掌握扩展操作码指令集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指令的寻址方式。熟悉CISC 和RISC的基本概念。 5)熟悉CPU的功能和基本组成结构,掌握指令的执行过程。熟悉控制器的功能,掌握微程序控制方式的基本思想,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工作原理。熟悉指令流水线的基本概念,掌握流水CPU的工作原理。 6)掌握总线的基本概念,了解总线的分类和性能指标,熟悉总线的仲裁方式和定时操作方法,熟悉常用的总线标准。 7)熟悉常用外部设备。掌握I/O接口功能和基本结构,掌握I/O端口的编址方法。熟悉主机与外设的信息交换方式。掌握中断的基本概念、中断响应过程、中断处理过程,熟悉中断嵌套和中断屏蔽的概念。了解DMA控制器的基本组成和数据传输的过程。 五、教学时间安排 六、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先修课程:《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天津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1课程教学大纲

天津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1》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160279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1 学 时: 48 学 分:通过/未通过 学时分配: 授课: 28 上机:20 实验: 实践: 实践(周): 授课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适用专业: 非计算机专业 先修课程: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全校非计算机专业(不包括工学电类)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必修课。内容涉及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技术概述(包括日常办公处理、多媒体、网络、数据库等方面的基础性、概念性知识及典型软件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信息安全和社会道德问题等。课程定位为计算机知识非零起点的大学新生,目的是从应用计算机的角度扩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在一个较高层次上认识和应用计算机,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技术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按照本大纲开课的各专业同一教材、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考试。 2.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基础性、概念性的知识应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进行讲解,并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典型软件工具的使用来加深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 (1)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以及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软硬件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方法。 (3)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基本功能;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压缩软件、系统维护等实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其他常

用微机操作系统的特点。 (4)了解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方法;基本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 (5)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概念、术语;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了解Internet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WWW浏览、收发E-mail、利用FTP下载文件等访问Internet资源的基本方法;掌握Windows网络功能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基本的网页设计方法和步骤。 (6)理解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概念和术语;了解动画的概念及动画制作过程。 (7)理解数据库的相关概念和术语;掌握利用Access建立数据库的基本使用方法。 (8)了解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防病毒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防火墙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4.本课程无需先修课程 三.教学内容 1.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 信息与数据 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特征 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 计算机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数据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领域 了解信息与数据的关系和含义,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了解多媒体技术、数据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2.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 冯式计算机结构 计算机指令与程序 计算机硬件概念及主要硬件 计算机软件概念及分类

售后服务计算机组成原理含服务器教学大纲

(售后服务)计算机组成原理(含服务器)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含服务器)》教学大纲 适用对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学时:78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编号:071174 执笔人:钟伟成 审定人:余明辉 说明部分 一、前言 计算机技术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根据2003年6月新修订的教学计划编写了《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这壹教学文件,于此之前,也有壹份旧版本的《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可是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近俩年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网络专业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就业市场的反馈情况,我们得到这样壹个结论,就是企业需要网管人员具有壹定的服务器硬件方面的知识。为了尽量满足就业市场对人才知识的要求,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尽量能跟上网络行业的发展,且且由于近几年服务器的发展很迅速,已经具有了相当多的技术内容,因此我们决定修改《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教学大纲,加入服务器硬件方面的内容,减少壹些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比较偏深而不影响主干的内容,将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服务器硬件部分内容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了《计算机组成原理(含服务器)》课程教学大纲。它以纲要的形式具体制定了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教学基本要求、教学的基本内容、技能训练要求、考核的形式要求等内容,同时指明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建议,是组织该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教学文件。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计算机组成原理(含服务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壹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从课程地位来说,它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石课程之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将较全面、系统地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础知识和内部运行机理以及服务器的基础知识、服务器的各种技术。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服务器技术的认识和应用方面具备壹定的知识,能够清楚理解计算机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原理,特别是具有相当服务器方面的硬件知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常用的逻辑器件、部件的原理、参数及使用方法,学懂简单、完备的单台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掌握服务器的架构和服务器技术,具有服务器选型、服务器简单配置的基本技能。为学习本专业后继课程和进行和硬件有关的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当具的预备知识 5、必要的数学知识:离散数学和数字逻辑的基础知识; 2、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数的进制及转换、编码知识; 3、较多的数字电路知识:全加器、触发器、寄存器、时序电路; 本课程具体任务: 1、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有壹个较为全面和具体的了解认识。 2、使学生掌握计算机部件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3、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以及常用部件的参数和使用方法。 4、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本质的认识。 5、掌握服务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 6、掌握服务器的基本应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PRINCIPLES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44学时/4学分 适用专业: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专业 开课部门:软件学院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学习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各子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实现技术,建立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概念,对培养学生设计开发计算机系统的能力有重要作用。该课程为今后学习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容错技术、计算机并行处理、计算机分布式处理技术等课程打好基础。 二、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在讲授时需先插入数字电子基础知识,让学生在了解数字电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本课程对专业基础知识进行综合与提升,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完整的专业基础理论体系,培养学生设计开发计算机系统的能力,开拓学生的专业学术视野,并为今后的《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容错技术》、《计算机并行处理》、《计算机分布式处理技术》、《操作系统》等课程的学习和专业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 本章重点:计算机组成的概貌和框架、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本章难点:计算机组成的框架、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2)理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和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3)掌握计算机硬件的机器字长的概念和存储容量的计算。 2、能力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组成的框架和工作过程。 第二章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1、计算机的发展史 2、计算机的应用 本章重点: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应用 本章难点:计算机的应用 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1)熟悉计算机的发展史。 2)理解计算机的应用。 2、能力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对计算机的应用现状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系统总线 1、总线的基本概念 2、总线的分类 3、总线特性及性能指标 4、总线结构 5、总线的判优控制和通信控制 本章重点:总线结构、总线的判优控制和通信控制 本章难点:总线的判优控制和通信控制 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1)了解总线的基本概念、分类、特性及性能指标。 2)理解总线结构。 3)理解并掌握判优控制和通信控制。 2、能力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了解总线结构,理解并掌握解决通信双方如何获知传输开始和结束,以及通信双方如何协调配合的方法。 第四章存储器 1、主存储器 2、高速缓冲存储器 3、辅助存储器 本章重点:主存储器的原理、CPU与存储器的连接、Cache-主存地址映射、辅助存储器的原理 本章难点:CPU与存储器的连接、Cache-主存地址映射 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1)了解存储器的分类和层次结构。 2)理解静态和动态RAM、ROM、Cache。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一、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讨论计算机各部件和系统的组成和内部工作机制,从计算机组成和结构的角度上学习和领会计算机系统。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各大部件的组成原理、逻辑实现、设计方法及其互连构成整机系统的技术,培养学生分析、开发、维护计算机的能力,同时也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 第1章概论 ●计算机发展史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和主要性能指标 ●计算机系统结构初步 第2章数据的机器层次表示 ●进位计数制 ●数值数据的表示 ●数的定点表示与浮点表示 ●非数值数据的表示 ●十进制数的表示 ●数据校验码 第3章计算机中的逻辑部件 ●基本门电路 ●组合逻辑电路 ●时序逻辑电路 ●总线电路 ●可编程逻辑器件PLD 第4章指令系统 ●指令格式

●寻址技术 ●堆栈与堆栈操作 ●指令类型 第5章数值的机器运算 ●基本算术运算的实现 ●定点加减运算 ●带符号数的移位运算和舍入操作 ●定点乘法运算 ●定点除法运算 ●规格化浮点运算 ●运算器的基本组成与实例 第6章存储系统和结构 ●存储系统的组成 ●主存储器的组织 ●半导体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 ●主存储器的连接与控制 ●高速缓冲存储器 ●虚拟存储器 第7章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的功能和组成 ●控制器的组成和实现方法 ●时序系统与控制方式 ●微程序控制原理 ●流水线技术 第8章外部设备 ●外部设备概述 ●磁介质存储器的性能和原理 ●磁介质存储设备 ●光存储设备 ●键盘输入设备 ●打印输出设备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计算机各硬件部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等,为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求学生: 1.从总体上了解计算机硬件、软件、计算机主要部件的基本概念; 2.掌握计算机中各种数据的表示方法; 3.掌握运算器的功能、组成和工作原理; 4.掌握广泛使用的各类半导体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主存储器系统的设计、多级存储器层次结构; 5.掌握CPU的组成、CPU各个部件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的作用、如何实现各条指令的功能; 6.掌握指令的格式、常见的寻址方式和指令的主要类型; 7.掌握总线的概念、特性和几种常用的总线标准; 8.掌握几种基本的信息交换方式和常用的外围设备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重点是:运算方法和运算器、存储系统、中央处理器。 本课程难点是:存储系统和中央处理器。 教学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大学生。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60学时。 教学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概论(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概念和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从总体上认识计算机。要求学生:

1.了解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2.了解计算机硬件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3.了解计算机层次结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概念和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无难点。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2学时。 第一节计算机系统简介(学时) 一、计算机系统简介 计算机软件、硬件概念。 二、计算机层次结构 将计算机的层次结构。 第二节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学时)一、数字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介绍数字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二、计算机的工作步骤 介绍数字计算机的工作步骤。 第三节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学时)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 复习与思考题: 1.数字计算机如何分类? 2.数字计算机主要应用有哪些? 3.数字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 4.计算机的系统软件包括哪几类?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它主要讨论计算机各组成部件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功能部件的原理及相互联系与作用,并建立完整的整机概念。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2、掌握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转换和运算 3、掌握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逻辑关系和功能单元的基本组成 4、了解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5、掌握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并建立整机概念 二、课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60学时,具体课时分配见课时分配表。 课时分配表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计算机的硬件;计算机的软件;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重点:存储程序的概念、硬件的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难点:存储程序的概念、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第二章运算方法和运算器 二进制编码,数制转换,定点小数和整数的原、反、补码表示;定点加法、减法运算;定点乘法运算;定点除法运算;定点运算器的组成;浮点运算方法和浮点运算器 重点:数制转换;整数的原、反、补码表示;定点运算方法、定点运算器的组成。 难点:定点乘法运算、除法运算、浮点的表示方法。 第三章存储系统 存储器概述;随机读写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和闪速存储器;高速存储器;cache 存储器;虚拟存储器;存储器保护 重点:存储体系的基本原理、主存储器容量扩充的方法。 难点:基本存储元的结构、双端口存储器、多模块交叉存储器、相联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指令系统 指令系统的发展与性能要求;指令格式;指令和数据的寻址方式;堆栈寻址方式;典型指令。 重点:指令的一般格式、寻址方式。 难点:指令和数据的寻址方式。 第五章中央处理器 CPU的功能和组成;指令周期;时序产生器和控制方式;微程序控制器;微程序设计技术;硬布线控制器;传统CPU;流水CPU;RISC CPU;多媒体CPU。 重点:CPU的功能和基本组成,指令周期的概念,时序产生器的组成,微程序控制器及其设计技术,硬布线控制器的结构。 难点:CPU的功能和基本组成,指令周期的概念,时序产生器的组成,微程序控制器及其设计技术,硬布线控制器的结构。 第六章总线系统 总线的概念和结构形态;总线接口;总线的仲裁、定时和数据传送模式;PCI总线;ISA总线和Futurebus+总线。 重点:总线接口、总线的仲裁、定时和数据传送模式。 难点:总线的仲裁、定时和数据传送模式。 第七章外围设备 外围设备概述;显示设备;输入设备和打印设备;硬磁盘存储设备;软磁盘存储设备;磁带存储设备;光盘存储设备。 重点:显示设备、硬磁盘存储设备、软磁盘存储设备的基本原理。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I课程教案 (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ArchitectureⅠ)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4134433 课程类别:专业课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学分:理论教学学分:3.5学分 总学时:5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6学时, 实验学时:0 先修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后继课程: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课程简介: 本课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学习计算机的部件基础、基本结构、运算方法及指令系统,能对组成计算机的各个部件的功能和工作过程、以及部件间的连接有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并对各功能部件可采用哪些技术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形成较完整的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模型。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概述、计算机中数据信息的表示、运算方法和运算器、存储器系统、指令系统、控制系统与CPU、总线技术、I/O设备、I/O系统组织等。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多媒体课件结合黑板板书。 选用教材: 李云、葛桂萍、史庭俊,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必读书目: [1]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王爱英,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第4版)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李云、葛桂萍,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0 选读书目: [1] 袁春风,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张功萱、顾一禾等,计算机组成原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 秦磊华、吴非等,计算机组成原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二、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织结构的基本原理、掌握计算机各大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及其计算机整体的互连技术,为培养学生具有硬件系统的开发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使学生们从系统设计和系统分析的高度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典型的设计技术,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并行处理技术、多处理机算法以及计算机系统的新技术和新算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微机原理及应用》等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56学时,其中讲授学时:56学时;实验(上机)学时:0学时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如下表: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 84 (60(理论)+ 24(实验)) 总学分: 4 (3.5(理论)+ 0.5(实验))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在计算机专业的各门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从层次的观点,掌握计算机组成和运行机制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设计和分析方法等系统知识,奠定必要的专业知识基础;可以从系统的观点,理解提高计算机整机的硬软件性能和部件性能的各种可行途径,了解计算机系统中硬件、软件的功能划分和相互配合关系,进而初步了解从计算机系统结构的角度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的主体思想,能站在更高层次上思考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掌握自顶向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能把在“数字电子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可编程逻辑器件”等课程中所学的软、硬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计算机整机系统的完整概念。 三、相关课程的衔接 预修课程:数字电子技术,汇编语言 并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课,编译原理 后修课程:计算机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 计算机系统结构,可编程逻辑器件, 操作系统原理 四、教学的目的、要求与方法 (一)教学目的 计算机组成是依据计算机体系结构,在确定并分配了硬件子系统的概念和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基础上,设计计算机各部件的具体组成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实现机器指令级的各种功能和特点。即计算机组成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的逻辑实现。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设计和分析方法,通过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在计算机硬件设计和实现方面的能力,适当了解提高计算机的部件和整机硬件性能的各种可能途径,为下一步学习计算机体系结构奠定基础,并能对当前计算机的最新研究、发展与应用趋势有一般性的了解。 (二)教学要求 依据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教学基本要求是紧扣多媒体教学、课后答疑、教学计算机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计算机各硬件部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等,为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求学生: 1.从总体上了解计算机硬件、软件、计算机主要部件的基本概念; 2.掌握计算机中各种数据的表示方法; 3.掌握运算器的功能、组成和工作原理; 4.掌握广泛使用的各类半导体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主存储器系统的设计、多级存储器层次结构; 5.掌握CPU的组成、CPU各个部件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的作用、如何实现各条指令的功能; 6.掌握指令的格式、常见的寻址方式和指令的主要类型; 7.掌握总线的概念、特性和几种常用的总线标准; 8.% 9.掌握几种基本的信息交换方式和常用的外围设备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重点是:运算方法和运算器、存储系统、中央处理器。 本课程难点是:存储系统和中央处理器。 教学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大学生。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60学时。 教学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概论(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 通过学习本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概念和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从总体上认识计算机。要求学生: 1.了解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2.了解计算机硬件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3.了解计算机层次结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概念和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无难点。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2学时。 第一节计算机系统简介(学时) 一、计算机系统简介 ! 计算机软件、硬件概念。 二、计算机层次结构 将计算机的层次结构。 第二节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学时) 一、数字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介绍数字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二、计算机的工作步骤 介绍数字计算机的工作步骤。

计算机组成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教学大纲 本课程重点讲述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强调软件和硬件的衔接,注重基本概念和真实系统的对应。 课程概述 本课程的重点在于计算机内部的主要部件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联系,主要内容包括: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的要点,计算机执行指令的工作过程,当前流行的指令系统的分析对比,高级语言、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之间的关系,计算机采用的主要算术和逻辑运算方法及其实现,微处理器、存储系统和输入输出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等。本课程强调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衔接互动,注重基于真实系统分析基本概念,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本科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系统整体框架的基础性课程。 课程大纲 01 计算机基本结构(Basic Components of a Computer) 课时 101-电子计算机的兴起 102-冯诺依曼结构的要点 103-冯诺依曼结构的小故事 104-计算机结构的简化模型 105-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过程 106-计算机输入和输出 107-冯诺依曼结构和具体实现 课后测验 02 指令系统体系结构(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 课时 201-设计自己的计算机 202-x86体系结构 203-x86指令简介 204-复杂的x86指令举例 205-MIPS体系结构 206-MIPS指令简介 课后测验 第一次互评作业:MIPS汇编程序设计 03

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 Logic Unit) 课时 301-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302-门电路的基本原理 303-寄存器的基本原理 304-逻辑运算的实现 305-加法和减法的实现 306-加法器的优化 课后测验 04 乘法器和除法器(Multiplier and Divider)课时 401-乘法的运算过程 402-乘法器的实现 403-乘法器的优化1 404-乘法器的优化2 405-除法的运算过程 406-除法器的实现 407-除法器的优化 课后测验 05 单周期处理器(Single Cycle Processor)课时 501-设计处理器的准备 502-数据通路的建立 503-运算指令的控制信号 504-访存指令的控制信号 505-分支指令的控制信号 506-控制信号的集成 课后测验 06 流水线处理器(Pipelined Processor) 课时 601-流水线的基本原理 602-流水线的优化 603-超标量流水线 604-流水线的冒险 605-数据冒险的处理 606-控制冒险的处理 课后测验 07 存储层次结构(Memory Hierarchy) 课时 701-存储层次结构概况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Computer Organization Principle) 【课程编码】JSZB0170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时】理论课时:72,实验课时:20 【学分】4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课程教学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部分。其中,理论教学着重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学习,采用从抽象到具体的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系统概论、数据信息的表示与处理、控制信息的表示与处理、存储系统与I/O系统等主要模块,讨论系统程序员所能见到的计算机硬件特性和计算机硬件的具体实现,并面向主题逐层面地讲解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原理及硬件与软件的界面(即指令系统)跟整个计算机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实验教学通过微机原理实验室开设的相关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实验典型部件的工作过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系统开发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教学目标力求学生掌握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的构成原理、指令流程、组合逻辑控制、微程序控制、I/O控制等内容;了解数据信息的表示、运算方法与各类半导体存储器、辅助存储器;了解目前各种新兴的计算机、外部设备、并行处理和计算机网络等相关内容。 要求学生运用电子线路知识进一步掌握计算机硬件设计原理和实现技术;同时运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知识进一步掌握指令系统和各种接口的应用。 【教学时间安排】 本课程计4学分,72+20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

1、总论: (1)课程教学内容要求的层次划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其中: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与应用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了解:要求学生能够一般地了解所学内容。 (2)教材内容分割: 第1章~第10章:是基本部分,着重阐述构成一台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着重于基本原理的理解。例如对于计算机的各个功能部件,应着重了解它们在整机中的作用以及由此而分配给各部件所要完成的任务,从而正确设计或选用硬件,而不致被众多的、风格各异的计算机结构及组成所迷惑。根据摩尔定律,半导体芯片的集成度每隔18个月翻一番,由此可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