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除以五分之二的算理探究》微课堂教学设计

《二除以五分之二的算理探究》微课堂教学设计
《二除以五分之二的算理探究》微课堂教学设计

《2÷2

5

的算理探究》微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算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乐趣。

评价设计

1、学生在经历理解算理、探索算法的过程,检测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度。

2、通过小组探究交流算理、理解算法多样化的环节,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抽象过程和优化过程,检测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度。

过程设计

一、提出问题

同学们,兴趣小组的同学有2米布,准备做书信袋,每个书

信袋用布2

5

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1、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2、猜想:怎样计算2÷2

5

呢?借助图形猜一猜、想一想。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展开对新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自主探究,理解算理

利用图表画一画、算一算

2、交流算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如下:

方法一:2÷2

5

=2÷0.4=5

方法二:2÷2

5

=2×

5

2

=5

方法三:2÷2

5

=(2×

5

2

)÷(

2

5

×

5

2

)=5÷1=5

方法四:2÷2

5

=(2×5)÷(

2

5

×5)=10÷2=5

3、说明计算要点

方法一:2÷2

5

=2÷0.4=5

这种方法简单是,但当除数除不尽时,像2

7

,就不能用这种

方法计算。

方法二:2÷2

5

=2×

5

2

=5

供助直观图理解,用方格纸代替2米布,一米里面有2.5个

书信袋,2.5=52 ,2米就能做2个52

个书信袋,也就是5个,这种方法非常形象、直观。

方法三:2÷25 =(2×52 )÷(25 ×52

)=5÷1=5 方法四:2÷25 =(2×5)÷(25

×5)=10÷2=5 这两种方法都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25 变成整数,25

乘几,被除数2也要乘几,这样把整数除以分数,变成整数除以整数。

4、沟通联系归纳算法

同学们回头想一想,在刚才的计算过程中多数算式出现了25

和52

,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它们之间互为倒数,所以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分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借助直观图和商不变的性质系统探究算理与算法,进一步优化方法,深入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在这一环节中留给学生较大的活动空间,进一步积累计算学习经验。在说明算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语言概括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有效地进行知识整合,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深入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优化算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

析、理解能力。】

三、联系实际灵活应用

1、分一分、再算一算

4张薄饼,平均每人吃1

2

张,可以分给几个人?

2张薄饼,平均每人吃2

3

张,可以分给几个人?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看来将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2、一瓶水能倒多少杯?

独立计算,指生订正,说明算理。

3、火眼金睛辨对错

【设计意图:练习形式丰富多样,通过分一分,辨一辨,算一算等活动再一次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将计算练习贯穿于解决问题之中,感受计算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避免单调重复的计算,激发学生完成练习的积极性。】

四、总结评价

回想一下,你得到了几颗星?有什么收获?老师希望同学们从学会了什么知识、获得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感受等方面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知识、方法、评价等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引导学生回顾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与算法,体会转化思想,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养成自我反思的习

惯。】

课堂达标检测题

考查的知识点: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算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乐趣。

题型:

填空、

计算、

解决实际问题

试题来源:

第一题是整数除以分数的基本填空题型,第二题是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题,第三题是应用整数除以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试题内容

时间:10分钟 满分:10分

1、填空:一张长方形桌子,桌面的面积是2平方米,宽是25

米。它的长是()米。(2分)

2、计算(4分)

2÷45 6÷47 3÷15 12÷611

3、解决问题(4分)

(1)上衣的价钱是裙子的65

,裙子的价钱是多少元?

(2)谁走得快?

典型题剖析

谁走得快?

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整数除以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整数除以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算法,理解算理。

处理策略:先计算整数除以分子是1的分数,由简到难,层层深入。

试题答案:

1、2÷2

5

=5 (2分)

2、5

2

21

2

15 22 (每题1分,共4分)

3、(1)600÷6

5

=500(元)

(2)2÷1

3

=6(千米) 3÷

3

4

=4(千米)王红快

(每题2分,共4分)

微课现在进行时教案教案

现在进行时初步讲解 教学背景: 听着在学习现在进行时之前,已学习和掌握一般现在时和be 动词的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并学会运用现在进行时。 2.素质目标:根据知识的习得,引导学生珍惜当下正在学习的时光,美好的未来,由每一个今天的努力织绘而成。 教学过程: 本节课以创设的情境贯穿始终,需做出动画情境,小猴的动物幼儿园开运动会,小猴邀请妈妈来观看,并全程给妈妈当解说员。 1.导入:教师通过动画放映场景,小猴和妈妈到动物园看到热闹欢快的运动会正在进行,老师顺势提问:“Boys and girls, what are little monkey and his mother doing?”,教师顺势回答:“Yes, they are visiting animals ’ school.” 2.师通过动画展示,继续引导,“What are the animals doing?”, “They are having sports meeting.”继而导出现在进行时的概念:表达正在进行的动作或从过去某个时间点到现在持续进行的动作。总结现在进行时为大时态中“现在时”的范畴。 3.那么,现在进行时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呢?动画展示,小猴拿出卡片展示例句: ①They are visiting animals ’ school. ②They are having sports meeting. 小猴拿出卡片上写“be (is/am/are), 猴妈妈拿出卡片上写“V-ing ”拥抱在一起,得出结论,现在进行时结构为:be(is/am/are)+V-ing 4.那么结构中的V-ing 需注意什么呢?小猴在树上拉出条幅展示四组动词变动名词: walk-walking; come-coming; lie-lying; run-running. 启发听者尝试总结,数秒后动画中小猴问,你想好了吗?是不是像这样的呢?自然拉出横幅,列出表格: 5.至此,现在进行时的主要内容,大家都了解了吗?当我们遇到下面的这些词和短语是要注意哦,是提示我们要用现在进行时的,下面请可爱的小猴再给我们展示一下这些词和短语吧(动画展示): at present 目前,现在 at the moment 此刻,现在 right now 立刻,马上 now 现在 look !看! listen! 听! 6.动画展示运动会激烈场景,小猴提问:Can you tell me what they are doing?(此处展示长颈鹿在跳高,龟兔在赛跑,小鱼在游泳,袋鼠兄弟在跳远等,让听者根据所学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7.最后,结束了运动会的观看和讲解,小猴和猴妈妈又走回了动物幼儿园的门口,妈妈说: “I am very happy today, your friends and you are great. I proud of you!” Most verbs + ing : walk-walking, play-playing Verbs ending in “e ” -e+ing : come-coming, have-having Verbs ending in “ie ” -ie+ing : lie-lying, die-dying Short verbs ending in a vowel + a consonant Double the consonant + ing : run-running, swim-swimming

微课堂教学设计

微课堂教学设计 微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微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Goodmorning,ladiesandgentlemen: It’smygreathonortosharemyideahere. 今天我将从前期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理念三部分展示我的微课。 课前我将学生分为6组,任务活动中利用星星图章量化学生表现,并计入课程评价总分,激励学生参与,促进师生互动。接下来就请 大家跟我一步步深入课堂吧! Everybody,let’sgetmoving.Followmetosinganddance.Areyour eady?(演示TeddyBear)Goodjob!(顶呱呱手势)Giveusabighand.为 了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我通过韵律说唱,激趣热身,开启快乐学 习之旅。 第二环节,图片导入,初步感知。我将利用课文插图导入阅读课文。通过看图说话,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布置任务活动,限时2分钟快速阅读,提炼故事大意,回答主旨题。 第三部分通过由易到难三个任务活动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故事内容。任务一,学生可利用手机电子词典查询生词读音、释义,组内 相互学习,再派代表上台利用投影仪呈现小组汇总生词表,依据表 现给予该组1-3颗星作为奖励,教师做必要纠正,最后通过图文连 线活动巩固读音、释义,从而突破词汇障碍;任务二,分段再读, 捕捉细节,小组罗列关键词,理清脉络,形成故事框架,为课后复 述做准备,教师巡视指导。(板书人物角色)可以第一段为例师生 一起找关键词,示范并引导学生学会方法。

Youshouldaskquestionsbyyourselves.who?Where?How?What?Whered idthestoryhappen?Grapery.Whodoesthestorytalkabout? Afarmer.Anymore?His3sons.Howdotheylike?Farmer,hard-working.Howaboutsons?Didtheyhelphisfather?No.Noneofthemhelp edhisfather.Sothefarmerwasworriedabouttheirfuture.Canweuse3 sentencetotellthemainideaofthisparagraph?Ahard-workingfarmerdevelopedarichcropgrapery.Histhreesonswerelazy .Hewasworriedabouttheirfuture.任务三,通过完成正误判断练习 和课后排序练习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情况,老师强调语言点。 能讲、能演是幼儿教师必备能力之一,因此,在表演展示,职业拓展环节。Oldfarmer临终遗言是故事关键内容,要求学生仔细体 会和揣摩farmer的语气和心情,并请大家角色扮演临终话别儿子们这一场景。评选Bestactor颁发奖章和小奖品。教师依据表现给予 该组1-5颗星作为奖励。 第五部分,态度引导,总结评价。Whatdoyoulearnfromthestory?请小组代表发言。老师再利用具体问题回顾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学 会分析和归纳 Todaywereadastoryaboutkeytoopentreasure.Hardworkingisakeyto agoldmine.Hardworkingleadsustotreasure,tosucceed.Thoughtheo ldfarmerdidn’tputthetreasureinthefield,hardwor kingcanmakee ndlesstreasure.Thesonsgottoknowthetruthatlast.Howaboutyou?H aveyoufoundthekeytoopentreasure?Studyhard.(板书) Good.Thinkabouthowtostudyhard.Listthethingsyoucando.Ithinkt hosearetherealkeystogettreasure.然后指导学生完成评价表,量 化收获,给予鼓励,总结不足,给予建议。 作业布置,课后延伸:所有学生都参与小组合作将故事编写成剧本并分配角色表演短剧,下次课展示。有能力的同学用自己的话复 述故事。 最后是我的设计理念:本课我以幼师职业能力发展为本位,在任务活动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教学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以任务 为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游戏、竞赛等丰富的、不断变换的活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提供遗传学几个著名实验,通过对实验过程和现象的分析,了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 能力目标: 1.在了解教师所提供的实验的基础上,说出每个实验证明的问题,提高对实验过程和现象的分析能力。 2.在对教师提供的材料分析后,设计能够证明什么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的实 验,学习设计实验的技能。 情感目标:在了解科学家对遗传物质的研究过程中,学习科学家实事求是,不断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学生情况分析: 1.遗传变异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在初中生物学教材中已经涉及,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此外,由于遗传学的发展特点和应用价值,各种媒体大量宣传,学生从媒体学习了不少知识。 2.遗传变异内容安排在学生学习细胞结构和成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等内容之后,学生已经了解有关细胞核、细胞器、核酸、蛋白质、染色体、DNA、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以及生物生殖发育的知识,了解了染色体的成分以及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中的数量变化,这些知识是本课题学习的基础知识。 3.学生在化学课的学习中学习了同位素的知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相关知识分析 有关实验现象。 4.尽管遗传变异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日常生活中,遗传变异的现象也是学生可以观察到的,但是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学生还缺少知识。学生希望能够自己去分析所见到的遗 传变异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生共同探索遗传变异中的为什么。 教学内容分析: 本小节教材试图通过介绍和分析遗传学上两个著名的实验让学生认识什么是遗传物质,通 过了解科学家研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接受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本小节教学的重点,分析这两个实 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说DNA是遗传物质。 本小节教学难点有两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转化原理是难点之一,学生对于杀死的细菌能够引起细菌的转化感到迷惑。《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如何观察噬菌体在细菌中的活动,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本小节课题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但仅仅通过以上两个实验获得本节课题的结论 不够充分,所以若有时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有关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 根据本课题的教学内容,教学中可以采取不断设疑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思 维活动,在老师所提供的情境中参与分析讨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想象和创造,鼓励学生自 己设计实验对所提供的问题进行研究。 教学媒体:

《微课制作》教案

微课制作教案 竹坪乡中心学校张云朝 一、介绍微课 微课是指利用五分钟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一种微视频。微课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不能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微课时间须严格控制在五分钟以内。 二、微课内容要求 1、微课功能理解透彻,传道解惑而非授业;微课的功能是经验的交流及对一些上课没听懂的同学进行课后的解惑辅导,而不是代替微课教学。 2、知识点足够细,五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一个微课只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点,如果该知识点牵扯到另一个知识点,需详细讲解时应另设一个微课。 3、课件中有介绍微课(如微课名称、作者姓名等信息)和谢幕的版块,若是PPT,正文建议为5~6页; 4、受众定位明确,其知识基础如何;微课作者需清楚本个微课受众的知识基础,采用适合该基础的相关定理、定律、词汇讲解。 5、情景定位明确:一对一的教学而非一对多;讲解时不得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词汇。 6、知识准确无误;在微课里不允许有文字上、语言上、图片上的知识性的错误或有误导性的描述。

7、知识点(考点)、题目(真题、模拟题)等讲解不照本宣科; 对现有的知识以及课本上对该知识的表述应有自己的理解,而不是罗列书上的知识,否则微课起不到“解惑”的作用。 8、课件有视觉美感,如常用的PPT;多角度地应用PPT现有的功能带来的视觉效果,如自定义动作、PPT切换、颜色搭配、字体搭配等。 9、微课画质清晰;影响视频画质的因素有:显卡驱动未更新导致屏幕像素低;导出视频时未设置与屏幕分辨率相一致的视频长宽尺寸导致视频画面变形。 10、外部环境安静无噪音; 11、仪表得体; 12、语言通俗易懂;语讲解,尽可能少地使用古板、枯燥的书面语,使讲解通俗易懂。 13、讲解是声音响亮,节奏感强。 三、录制微课软件的安装 1、介绍我们推荐的软件——超级录屏; 2、演示安装过程及相关设置; 四、录制软件的设置和使用 1、软件界面介绍; 2、软件的设置演示; 3、演示录制过程; 五、练习使用录制软件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专题讲座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俞京宁(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现象:当解决数学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如果追根求源,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概念处产生问题,而导致思维受阻。许多事实例证了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基于此,我们就要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并且希望找到合理的概念教学的模式,以使教师的教课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轻松而有成效。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就是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形成的。它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 可见,数学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什么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层,往往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地概念教学,以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概念?这是每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概念教学的现状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发展性、生成性等特点,它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认知的思维水平的限制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对一些抽象的、不常接触的概念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概念的发生与形成过程中,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相关概念的网络,以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的程度。对于概念教学这个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加强了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只是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而行动上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案例 1 :前不久听一位教师关于“平方根”的概念教学课,上课开始,教师呈现一组面积不同的正方形,要求学生求边长x 。

“禅让制”微课堂教学设计

“禅让制”微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对本框题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禅让”的含义,包括“禅让”的实质和表现。 2、技能:通过对尧舜禹历史故事视频的观看,培养学生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情感:通过学习禅让制使学生认识到它开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先河,禅让制时代成为后人世代向往的开明时代。 【教学过程】 1、导语引领 相传最后黄帝乘龙归天,而在他之后,我国的黄河流域又相继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他们就是尧、舜、禹,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呢? 学生阅读课文15页,找出答案,禅让。 师: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应读作shan禅让。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点拨交流: 师:出示禅让制历史背景图片并讲解:在尧舜禹的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共同获取食物,共同抵御自然灾害,以及其他部落的入侵,因此,人们需要选举出贤能、公正的人当首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直接讲述让学生了解禅让制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出示禅让过程图片,抛出问题:部落首领由谁来选呢?又是怎样选出来的呢?为什么他们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呢? 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和我一起通过这段视频来了解吧。 出示尧舜禹历史故事视频 『设计意图』运用影视视频引导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形象感知。把相对抽象的时间跨度大的内容,给展示出来,强化学生的认知,加深学生的理解。由此增加对历史的兴趣,甚至影响感兴趣的学生在课后去扩展其历史知识。

课堂教学设计完整.docx

课堂教学设计表章节名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4— 65 页《认识分数》 学科数学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时数1 设计者彭锦荣所属学校晓阳中心小学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已学过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认识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 几。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学习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认识它的 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节课认识这样的几分之一。教材首先创设小猴分桃的 现实情境,根据 4 只小猴平均分 4 个桃,提出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 几的问题,学生通过具体的感知及已有的经验,理解把 4 个桃看作一个整体, 这样的一份表示这盘桃的 4 分之 1。教材又安排了“想一想”把 4 个桃平均分成 2 份,提出每份是这些桃的几分之几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想想做做”着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刚学习的几分之一的认识,进一步体会、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育技术标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ETC·S)3~6 年级 B 级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充分感知整体“1”的意义;明确用分数表示一个物体的几分之

几与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内在联系;经历、感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的分数思想方法;能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用几分之一表示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分数。 过程和方法: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亲历构建分数“几 分之一”实际概念的探索过程,亲尝收获快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感受“认识分数”的生活价值和数学价值。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1.认识了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分,用分数表示其中一份 或几份的数。 2.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对具体、形象事物兴趣浓厚,对生活充满亲切感,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较弱。 初始能力:1. 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 2.能比较熟练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3.具有初步小组讨论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信息素养: 1. 懂得简单的信息知识。 2.具有初步的对具体的信息获取、处理、加工、表达、评价等的能力。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这样说,主要指语文课所花的时间,师生所投入的精力与期望学生具备的能力还不成正比,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的原因,有语文课程复杂的原因等等。在这里我们找找自身的原因。就阅读教学来说,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课文是例子”,但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只会蜻蜓点水,劳而少功。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另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表现为“两化”和“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把课文都讲“肿”了。我们的阅读教学还不能激起每个学生的兴趣;还不能给每个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学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打 折扣。(二)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忽视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发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有的课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 端”,一味追求“创新”,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识字

任务都完不成,连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不熟;有的课,生字还没有掌 握,课文还没有读熟,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还有的课不以教材 为依据,不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任学生高谈阔论,不着边际, 凡些种种,看似创新,其实不然,这种没有语文基础的创新,正如无 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会长久的,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 培养,又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活动化,提倡一些生动活泼的教 学形式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学,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改精神的理解不够到位,对 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和盲目模仿等原因,教学中盲目活动的现象 有所增加,甚至有些教师认为没有活动就不是一堂成功的课,活动越 多越好。如:有的教师一节课内让学生唱唱跳跳四五次,且都与教学 内容关系不大,有的课,一节课安排八九次讨论,而内容都是极其简 单的问题,学生本来不感兴趣,也无法展开讨论,造成时间浪费。应 该说任何形式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再好的形式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脱钩,都是得不偿失的。的确,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确实存在着 一些貌合神离的现象,貌似实施了新课标,其实没有实效。下面结合 小学语文学习“景”字的教学来谈谈这一问题。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执教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老师出示生字“景”,学生讨论后交流识字方法。 生1:日加上点横头加上口再加上一个小字。 师:很好!

微课教学设计(微教案)

微课教学设计(微教案) 授课教师名字陈雯学科英语微课名称My clothes B.Let’s learn. 微课基本信息 知识点来源新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教学类型讲授型 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 预计上课时间长度10分钟以内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对英语有了全新的认识;加上社会与家庭的渲染与影响,学生对这新的课程好奇心更大了,同时也更想挑战自己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因此学习热情也更高了。在本单元第一二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部分衣服类的单词,如dress, hat, pants, skirt 等,也掌握了句型I like the +颜色+衣服单词。本单元主要是讲有关衣服的单词和句型I want to wear the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句型,教师可适当讲解What colour are the…./is the …?后面的单词复数形式和单数形式的不同用法,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句子,但不要过多讲解语法,让学生从反复练习入手,逐渐形成习惯,以此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用英语表述衣服名称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听、说、认读coat、shirt、jacket、sweater、shorts、socks,能听懂会说句型: I want to wear the .What colour are they/is it?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在本单元第一二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 握了一部分衣服类的单词,如dress, hat, pants, skirt等,也掌握了句型I like the +颜色+衣服单词。本课时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衣服单词和在日 常生活中的运用展开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安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活动形式多样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听、说、认、读衣物类单词:coat、shirt、jacket、sweater、shorts、socks。 2.能够在情景中掌握运用举行句型: I want to wear the . What colour are they/is it? 过程与方法:通过两个熟悉的人物进行旅游前的购物买衣服这条思路引 入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精彩的教学 环节层层相扣,并让同学们组成男女PK赛,让整节课的氛 围更激烈。 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听说认读衣物单词coat、shirt、jacket、sweater、shorts、socks 2.会在情境中掌握运用句型:I want to wear the . What colour are they/is it? 难点:1.sweater、jacket、socks、shorts的发音、朗读。 2.shirt与T-shirt和skirt音形的区别。

课堂教学设计单

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一、激趣导入 (一)“激趣导入”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激趣导入”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过渡:美好的课堂,从认真倾听开始。现在我们来听一听三所学校的上课铃声,并说说三种铃声的特别之处。 1.播放三所学校的上课铃声; 2.指名说说三种铃声的特别之处; 3.揭示:“当,当当!”的铃声是“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上课铃声。(板书课题) 二、“一主”教材学习 (一)“‘一主’教材学习”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一主’教材学习”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过渡:“大青树下的小学”除了上课铃声很特别,还有很多特别之处,让我一起到书中去感受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吧! 1.出示自学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画出描写这所学校特别之处的句子,用“”标出有新鲜感的词语,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书上。(提笔即是练字时,强调学生书写工整) 2.学生分享自学情况: (1)复习词语: 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 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绚丽多彩

(2)说说你标出的有新鲜感的词语以及对词语的理解; (3)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在哪?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3.聚焦重点段,感悟学校的特别之处: 过渡: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之处真是数不胜数,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品味! (1)师生承接读:(教师读黑色字体,学生读红色字体)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2)男女承接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总结过渡:大青树下的小学,有来自各个民族的小学生。 5.资料袋: (1)出示少数民族图片; (2)指名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小结:我们的祖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我国还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国家。 三、你读我诵声声传颂 (一)“你读我诵声声传颂”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你读我诵声声传颂”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出示《你读我诵》中的《民族团结之歌》,自由朗读。 2.你问我答读: 读:多少朵鲜花共栽一个盆? 诵:五十六朵鲜花共栽一个盆。 读:多少棵翠竹共连一条根?

微型课堂教学设计

微型课堂教学设计 宁陕县贾营小学张先平 【教学内容】 三年级音乐下册:《剪羊毛》。 【教材分析】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颇广的民歌,它以生动诙谐的笔调,描绘 了澳大利亚人民在羊毛丰收季节的劳动场景。旋律轻快、活泼,富有律动感,表现了丰收之际的喜悦心情,歌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剪羊毛”这 一特定的劳动场景,富于想象,很有童趣。本课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以 情景教学法为主线,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整体方式去感知,注重 了听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去大胆想像、创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能有感情地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创编 节奏,培养其创造力,尝试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源于劳动的律动,知道音乐与生活、劳动密不可分,感受劳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 以愉快而风趣地情绪演唱歌曲,体验劳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 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能唱准确。

【教学准备】 歌曲光盘、多媒体课件、小鼓、快板。 【教学过程】 一、课中师生交流 1.你们最喜欢什么小动物?为什么? 2.猜谜语:变身都是纯白毛;漫山遍野到处跑。处处寻觅绿青草;吃饱肚而咩咩叫(是什么动物?)。 3.揭示板书课题:《剪羊毛》。 二、简介词曲大意 1.朗读课题。 2.出示羊吃草的生活画面,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出示歌词,学生生朗读,初步理解歌词大意。 4.讲解歌曲2/4拍的含义,引导学生学打2/4的节奏。 三、歌曲听唱教学 1.第一次听歌曲,初步感知歌曲旋律。初步体会歌曲表现的意境。 2.第二次听歌曲:并跟着教师学打歌曲节奏。 3.第三次边打节奏,边听歌曲,想想剪羊毛时的生活画面,仔细体会人们剪羊毛时的心情。 4.跟着歌曲原唱一起试着演唱这首歌曲。 5.跟着伴奏全班演唱歌曲。 6.再一次聆听歌曲,独立拍打歌曲节奏。 7.最后一次带着饱满的情绪,边打节奏,跟着伴奏独立演唱歌曲。

微课教案,

微课视频教学设计 ---《认识平角和周角》 张掖市山丹县东街小学陈艳红 教学内容及背景: 这节微课展现的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 单元《线与角》中第四课时《旋转与角》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此基础上,本课从旋转活动角(纸条)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的概念。本课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 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 设计思路: 《认识平角和周角》是《旋转与角》中的重点内容,我 紧紧抓住旋转这个主要活动,通过视频展示角的旋转过程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平角和周 角的形成过程。视频教学中我将直观的课件和精炼的讲解恰 当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直观地让学 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在主讲 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和 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角的周角,初步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2.掌握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3.通过转一转、量一量、拼一拼等活动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平角和周角并掌握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平角和周角的特征。 教学方法: 通过视频引导学生跟随主讲老师动手操作,开动脑筋,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中。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锐角、直角、和钝角,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两种特殊的角。 二、复习过渡 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活动角的旋转过程(将角的一边固定,另一边进行旋转),带领学生旋转自制的活动角,进一步熟识锐角、直角和钝角。 三、探索新知 1.认识平角,建立平角的概念。 (1)认识平角的特征。

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

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能力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设计并制作微课程,从而 ●呈现关键信息,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 能力描述●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形式 ●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 1. 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师自主选择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撰写微课程设计方案,包括主 题、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流程与内容设计以及实施思路。 优秀合格 ?教学内容科学准确,符合课程标准,突出了教?教学内容科学准确,符合课程标学重难点;准,突出了教学重难点;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符合学律,逻辑性强,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习者的认知规律,过程主线清?内容呈现形式恰当支持内容表达;晰、重点突出; ?将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与教学实施做了关?实施思路清晰合理,具有一定的联思考;操作性。 ?对微课程的教学应用环境、技术条件、学生能 力做了充分考虑,预见了实施过程中可能出 提交指南和 现的问题,制订了应对方案,操作性强。 评价标准 2. 微视频:依据上述方案开发并提交微视频,视频长度不超过10分钟。 优秀合格 ?讲解准确清晰、语言富有亲和力,深入浅出,?讲解准确清晰,语言富有亲和启发引导性强;力; ?内容呈现形式与讲解新颖; ?媒体应用合理,能有效支持内容表达;?媒体应用合理,能有效支持内容 ?使用文字、标注、变焦等提示性信息促进学生表达; 理解重难点; ?注重使用提问、测验等交互方式; ?视频清晰流畅,声画同步。?视频清晰流畅,声画同步。 3. 学生体会:两位学生使用微课程进行学习的感想和体会,以录音或视频形式提交。 微课程能够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可在课前、课中或课后灵活使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用成熟的微课程,也可以设计、制作或修改微课程。如需自 主开发,教师应掌握拍摄、录屏、PPT 合成等必要的微课程制作方法和技术工具,根据内 容特点及应用目的选用不同的制作方法。 制作微课程时,教师需要明确微课程的用途是什么,该知识点适合何种媒体表达方式,实践建议通过该微课程能否将知识点讲清楚。同时,应把握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几个要点,如微视频时间一般不超过10 分钟;一个微视频中只讲一个知识点或实用策略;不要轻易跳过任 何一个教学步骤,提供完整的讲解或文字;选择合适的内容结构序列;通过标注、放大关 键点、拉近拉远、镜头快慢、字幕等方式突出重点、难点;注重过程中与学习者的交互; 结束时要有简短的回顾和总结;注重一对一学习氛围;课程教学情景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在微课程实施时,常常需要配合使用学习任务单。 18

现在进行时课堂教学设计

现在进行时课堂教学设计 进贤县罗溪中学杨洪国 一.教学内容分析Teaching contents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目标七年级Go for it Unit 5 I’m watching TV的section A部分,本节课主要感知和学习时态The present progressive Tense和一些重点的短语。 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围绕What are you doing?I’m watching TV. What is he/she doing?She’s/He’s running.的话题展开引出现在进行时,并围绕本时态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现在进行时的构成及现在分词的构成。 二.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1.语言目标: ⑴短语:eating dinner, reading, talking on the phone, doing homework, watching TV, cleaning. ⑵句型:What are you doing?I’m watching TV. What is she doing?She is cleaning. What are they doing?They are writing. ⑶语法:现在进行时的构成及现在分词的构成。 2.能力目标:学会谈论人们正在做什么及掌握现在进行时的问答。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总结能力,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Important points 重点掌握现在进行时的用法和重点词汇、词组搭配。 四.教学难点Difficult points 现在进行时的句型结构以及现在分词的构成方法。 五.教学设备Teaching aids tape recorder, photos, pictures 六. 教学过程设计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 up 1.Show students some photos, ask and answer: (学生通过句型复习五个已学

《二除以五分之二的算理探究》微课堂教学设计

《2÷2 5 的算理探究》微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算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乐趣。 评价设计 1、学生在经历理解算理、探索算法的过程,检测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度。 2、通过小组探究交流算理、理解算法多样化的环节,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抽象过程和优化过程,检测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度。 过程设计 一、提出问题 同学们,兴趣小组的同学有2米布,准备做书信袋,每个书 信袋用布2 5 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1、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2、猜想:怎样计算2÷2 5 呢?借助图形猜一猜、想一想。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展开对新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自主探究,理解算理 利用图表画一画、算一算 2、交流算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如下: 方法一:2÷2 5 =2÷0.4=5 方法二:2÷2 5 =2× 5 2 =5 方法三:2÷2 5 =(2× 5 2 )÷( 2 5 × 5 2 )=5÷1=5 方法四:2÷2 5 =(2×5)÷( 2 5 ×5)=10÷2=5 3、说明计算要点 方法一:2÷2 5 =2÷0.4=5 这种方法简单是,但当除数除不尽时,像2 7 ,就不能用这种 方法计算。 方法二:2÷2 5 =2× 5 2 =5 供助直观图理解,用方格纸代替2米布,一米里面有2.5个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课例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和程序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具体包括: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反馈调整方案四个具体过程。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七个基本要素优化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系统论和程序论的思想。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 2、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3、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4、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1.目标导向原理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起着导向的作用。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主要有三种: ①目标的指向作用:使师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与目标有关的问题上; ②目标的激励作用:能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与意向; ③目标的标准作用:一是目标成为检查教学效果的尺度;一是反过来教学效果成为评价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适切性的依据,以便调整目标。 2.教学结构的整体优化原理 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必须从动态的、综合的角度加以考察。

《24╳12的算理探究》微课堂教学设计

《24╳12的算理探究》“微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境说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一步培养数感,发展运算及推理能力。 2、技能目标;通过格子图涂一涂或圈一圈的活动,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抽象过程和优化过程,生成笔算模型:乘、乘、加。 3、情感目标:体会计算法则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运用法则解决问题的意识与习惯;严谨细致、有序思考,举一反三。 评价设计: (1)通过学生尝试自主探索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活动,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完成将竖式补充完整、水果后面藏着几的练习,让学生掌握笔算的算理与方法,检测目标1知识与技能的达成。 (2)通过尝试探索理解算理环节,经历算法的抽象过程和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的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检测目标2过程与方法和目标3情感态度的达成。 教学过程: 一、直入问题,尝试探索。 同学们,24×12这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应该怎样来计算呢?我们先来试着探究一下吧! 1、师解读探究指南。 2、师出示探究乐园,学生独立探究。 【设计意图: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需要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和适当的方法。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面向实际的、进行探究的学习环境,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让学生边写算式,边

在格子图中表示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去动脑,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学到知识。】 二、合作交流、集体展示 1、小组交流,推荐最佳方法参加集体交流。 2、交流算法。 预计学生会出现的口算与笔算等做法,教师收集有代表性做法,展示方法,如下: 方法一:口算:24×10=240,24×2=48,240+48=288 方法二:口算:20×12=240,4×12=48,240+48=288 方法三:笔算。1、 2、3、 3、交流要点: 交流一:24×10=240,24×2=48,240+48=288 (1)引导学生结合格子图讲解:横着看,24×10求的是10个24是多少,24×2是求2个24是多少,最后把两个部分加起来,就求出12个24是多少。 (2)师板书三道算式。 交流二:20×12=240,4×12=48,240+48=288 (1)引导学生结合点子图进行讲解:竖着看,20×12求的是20个12是多少,4×12是求4个12是多少,最后把两个部分加起来,就求出24个12一共是多少。 (2)师板书三道算式。 交流三:各种笔算的方法: 2 4

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基于新课程理念

《教学设计》专题拓展资源 1.李光树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 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基于新课程理念,体现新课程基本理念,以“让学生切实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为价值取向,综合考虑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型特点、教师等因素。遵循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本部分的内容的学习关键要落实在教育实践中,体现教师的行动上。 《教学设计》专题校本研修建议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备内容》专题导语 课程内容既是学生获取的内容,也是学生增强能力的载体。本专题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即《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和《读懂教材的是什么和为什么》。《课程标准》界定了课程内容达到基本要求和获得课程内容的过程,所以,备课时,要基于《课程标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学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二、在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下设计教学;第三,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第一个方面是基础,第二个方面是重点,第三个方面是学习的难点。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写并提供给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载体,读懂教材,有助于教师把握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读教材时,不仅要读懂课程内容的要求,也要读懂课程的育人价值。不仅要读懂呈现方式,也要读懂编写者对探究教学的设计。学习本专题时,老师们要反思的教学

行为和教学理念以及教材分析的思路,在反思中学习和理解。 《备内容》专题拓展资源 1.李光树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小学各年级教学参考书 《备内容》专题小结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和《读懂教材的是什么和为什么》是教师备课的基本素养。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老师们要掌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课程内容的育人价值。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读懂教材的是什么和为什么,力图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不断创新教学。学习完本专题后,老师们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高度重视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和教材的价值,把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育人价值落实在课堂教学行为中。 《备内容》专题校本研修建议 1.组织一次教材编写意图分析的竞赛活动? 《创设情境》专题导语 本专题主要包含有数学学习情境的创设、情绪调控以及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等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基于一定的学习情境来展开。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发展起来,难以理解抽象化的数学知识,所以基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创设就非常必要了。其次,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绪决定和影响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状态。教师积极向上的良好情绪会感染学生的情绪,基于这种感染和影响,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兴趣和乐趣并能够及时有效的排解学习中的焦虑情绪。最后,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