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图象与曲线的方程例题讲解解读

函数图象与曲线的方程例题讲解解读
函数图象与曲线的方程例题讲解解读

函数图象与曲线的方程例题讲解

一、函数图像

利用函数图像,我们可以研究函数本身的性质,如课本上我们是根据幂函数、指数函数等函数的图像归纳出它们的性质,并以此来进一步研究其它函数的性质.

在解决函数的其它问题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函数图像帮助我们打开思路.

例1.试判断函数:???++∈-+∈=)

22,12(,1)

12,2(,1)(k k x k k x x f (k ∈Z )的奇偶性.

分析:由函数奇偶性的定义直接确定函数的奇偶性有些困难,但我们若给出函数图像.以奇偶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或y 轴对称这一性质判断,则问题不难解决.

解:令,2,1,0±±=k … … 得到各段函数的离散区间,从而得到函数)(x f 的图像,如图.

由图知,函数)(x f 是奇函数.

例2.设)(x f 是定义在区间),(+∞-∞上以2为周期的函数,对k ∈Z 用I k 表示区间]12,

12(+-k k

,已知当0I x ∈时,2)(x x f =.

(1)求)(x f 在I k 上的解析表达式;

(2)对自然数k ,求集合M k = {a | 使方程ax x f =)(在I k 上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分析:借助于函数图像,不仅能正确理解题意寻求解题思路,还可以直接从图像上得出答案.

当)(,,112x f x y x 又时=≤<-是以2为周期的函数,故它的图像就是:

)11(2≤<-=x x y 左、右平移后的重复出现.

O

所以在每一周期I k 内对应的解析式点2)2(k x y -=.又考虑ax y =的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要满足题目的条件就应使斜率a 在]1

21

,

0(+k 上取值.当然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得出结论不能完全替代逻辑推理的论证,但重视函数图像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解:(1))(x f 是以2为周期的函数,∴当z k ∈时,2 k 是)(x f 的周期. 又k I x ∈ 时o I k x ∈-)2(, ∴2)2()2()(k x k x f x f -=-=,

即对z k ∈,当k I x ∈时,2)2()(k x x f -=.

(2)当N k ∈且k I x ∈时,由(1)有.)2(2ax k x =- 整理得 04)4(2

2

=++-k x a k x

).8(16)4(22k a a k a k +=-+=?

方程在区间Ik 上恰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满足

[][

]

)8(42

1

12)8(421

120

)8(k a a a k k k a a a k k k a a ++

+≥++-

+<->+

解不等式组得1

21

0+≤

??

???+≤

<1210k a a .

说明:函数图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寻求思路,并可以帮助我们检验结论.

例3.已知c bx x x f +-=2

)(,且)(),()2(,3)0(R x x f x f f ∈=-=,则( )

(A))()(x

x c f b f ≥ (B))()(x

x c f b f ≤

(C))()(x x c f b f <

(D))()(x

x

c f b f 和大小不定.

分析:)(x b f 与)(x c f 的大小取决于两个条件: (1)x

b 与x

c 的大小;

(2)x

b 与x

c 在)(x f 的增区间中还是减区间中; 因此解决本题要抓住这两个环节. 由3)0(=f 可知c 值;

由)()2(x f x f =-可知1=x 是函数图像的对称轴,从而可知b 的值.

解法一:.3,3)0(=∴=c f

)()2(x f x f =- 对任何实数x 成立, )(x f ∴的图像关于直线1=x 对称. .2=∴b

函数x x y y 3,2==的图像如图所示. 可见,0>x 时,.123>>x x

此时,x

x 2,3同在)(x f 的增区间中,故)2()3(x x f f >,即).()(x x b f c f > 当0=x 时,x x 23=,∴)2()3(x x f f =,即 )()(x

x c f b f =.

当0

x 2,3都在)(x f 的减区间内,

故)2()3(x x f f >,即)()(x

x b f c f >.

综上所述,对任意R x ∈,总有).()(x

x

c f b f ≤故应选(B). 解法二:3)0(=f ,∴c=3.

)()2(x f x f =- 对任何实数x 成立,

∴)(x f 的图像关于直线1=x 对称.∴ b =2 考虑幂函数,α

x y =

当0>α时,αx 在),0(+∞上是增函数, 当0<α时,αx 在),0(+∞上是减函数.

因此有,0>x 时,12323>>?>x

x .

x 3,x 2都在)(x f 的增区间,所以)2()3(x x f f >.即)()(x x b f c f >.

0

时,12323<x x ,

x x 2,3都在)(x f 的减区间上,所以有),2()3(x x f f >即)()(x x b f c f >.

而当0=x 时,x

x b c =,所以).()(x x c f c f =

故∈x R 时,总有)()(x x c f b f ≤. 应选B.

错解:.3,0)0(=∴=c f

)()2(x f x f =- 对任何实数x 都成立,

∴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x =1对称,∴b =2

∵3>2,∴3x >2x ,∴f(3x )>f(2x ).即f(b x )

). 而x =0时3x =2x ,所以f(b x )=f(c x

). ∴总有)()(x

x c f b f ≤.选B.

说明:本题把一元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的性质综合在一起,对于考察学生对函数基本性质及函数图像的掌握情况作用不小,但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有些地方就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如上面的错解,事实上,.23

23x x

>≠>>

例4:已知函数d cx bx ax x f +++=2

3

)(的图像如图,则

(A))0,(-∞∈b (B))1,0(∈b (C))2,1(∈b

(C)),2(+∞∈b

分析:给了三次函数的图像,欲求二次项系数b 的范围,情景新,没有现成套路,只能从形上多找信息.

从图像知,三次函数图像过(0,0),(1,0),(2,0)三点,故1,0==x x 和2=x 是方程0)(=x f 的三个根,又知在不同区间数值的正负及单调性,再注意到选择题的解法可获如下思路.

解法一:由图知0,1,2是方程0)(=x f 的三个根,代入得

0,3

2,3=-=-

=d b

c b a

∴x b bx x b x f 3

23)(23-+-

=. 又0)2

1

(>f 得0

解法二:由图知,0,1,2是方程0)(=x f 的三个根, ∴可设f(x)=ax(x -1)(x -2)=ax 3

-3a 2

+2ax

∴b=-3a

又0

)1(<-f ∴0

>a ∴0

解法三:由0)0(=f 及0)1(=f 得:

0=++c b a ①

又0,0)1(>-+-∴<-c b a f ② ①+②得 0

说明:三种解法都紧扣目标,“求b 的范围”考查了消元,化归及待定系数法等重要方法及转化,函数,方程等数学思想,特别是抓住图形提供的信息,采取有效办法直奔目标,化为熟知问题,以便解决.

例5.某蔬菜基地种植西红柿,由历年市场行情得知,从二月一日起的300天内,西红柿市场售价与上市时间的关系用图1的一条折线表示;西红柿的种植成本与上市时间的关系用图2的抛物线表示.

图1 图2 (1)写出图1表示的市场售价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t f p =

写出图2表示的种植成本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t g Q =

(2)认定市场售价减去种植成本为纯收益,问何时上市的西红柿的收益最大? (注:市场售价和种植成本的单位;元/102

kg ,时间单位:天)

分析:本题是2000年高考的第21题,主要考查由函数图像建立函数关系式和求函数的最大值的问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1)由图(1)可得市场售价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为:

??

?≤<-≤≤-=;

300200300

2.

2000300)(t t t t t f

由图2可得种植成本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为:

3000,100)150(200

1

)(2≤≤+-=

t t t g ; (2) 设t 时刻的纯收益为h (t ),则由题意得:).()()(t g t f t h -=

即 ????

??

?≤<-+-≤≤++-=.300200,2

1025272001,2000,2

175

212001)(22t t t t t t t h

当2000≤≤t 时,配方整理得:100)50(200

1

)(2+--

=t t h . 所以,当50=t 时,)(t h 取得区间[0,200]上的最大值100; 当300200≤

综上,由5.87100>可知,)(t h 在区间[0,300]上可以取到最大值100,此时50=t ,即从二月一日开始的第50天时,上市的西红柿纯收益最大.

说明:图像法和解析法是表示函数的最基本方法.曲线与方程的理论,参数方程的概念都是中学数学重要的基础知识.本题提出问题的背景是现实的,提供的信息是用图示的方式直观形象表现出来的,若能在头脑中形成“图像———函数—方程”的意识,利用熟知的折线段,抛物线,用解析式表示函数图像,定性地反映问题本质,便可顺利找到思路,再加上对二次函数性质的运用,便可顺利求解.

二.图像变换

例6.函数)2

52sin(π

+

=x y 的图像的一条对称轴是

(A)2

π

-

=x

(B)4

π

-

=x

(C)8

π

=

x

(D)4

5π=

x 分析:将45.8,4,2

π

πππ

-

-

=x 分别代入函数),2

52sin(π

+=x y 求得分别对应的函数值,2

2

,

0,1-0,其中1-=y 是函数的最小值,故选A . 说明:这是一道考查正弦函数的图像的几何特征的题目,而求解的方式是检验自变量的值与对应的函数值的数量关系,简便有效.如果通过作函数)2

52sin(π

+

=x y 的图像—正弦曲线以及相应的直线,也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 ,只是对图像变换的要求比较高.事实上,对于函数)sin()(?ω+=x A x f (其中R x ∈),过曲线的一个最高点或一个最低点且垂直于x 轴的每一条直线,都是曲线的对称轴.我们证明如下:

设A a f ±=)(,则ω)(2

Z ∈+

=+k k a π

π?这时,对任意k t ∈,

)()(t a f t a f --+

[][]?ω?ω+--++=)(sin )(sin t a A t a A 0sin )sin(2=+=t a A ω?ω

恒成立,即)()(t a f t a f -=+恒成立,因此)(x f 的图像关于直线a x =对称.

借助于对数量关系的推理论证,对图形的几何特征进行精确刻划,是函数图像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2.函数)(x f 是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且是偶函数,已知当

[]3,2∈x 时,x x f =)(,则当[]0,2-∈x 时,)(x f 的解析式是:

(A)4)(+=x x f (B)x x f -=2)( (C)13)(+-=x x f

(D)13)(++=x x f .

分析:本题涉及函数解析式,奇偶性,周期性等问题.从不同角度入手,也可有不同解法.下面我们借助函数图像加以讨论.

解:依题意在区间[2,3]上,函数的图像是线段AB ∵函数周期是2,

∴把线段AB 左移两个单位得[0,1]上的线段CD ;再左移两个单位得[-2 ,-1]

上的图像线段EF .

∵函数是偶函数,

∴把线段CD 沿y 轴翻折到左边,得[-1,0]上的图像线段FC . 于是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得函数在[-2,0]上的解析式:

[]

(]??

?-∈++---∈++=0,13

)1(1,22

)2()(x x x x x f

即[]

(]

??

?-∈+---∈++=0,1)

1(31,2)1(3)(x x x x x f

由于]1,2[--∈x 时,x+1≤0

]0,1(-∈x 时,x+1>0

[].0,21

3-∈+-=∴x x y

例3.已知函数R x x x x y ∈++=

,1cos sin 2

3cos 212 (1) 当函数y 取得最大值时,求自变量x 的集合;

(2) 该函数的图像可由)(sin R x x y ∈=的图像经过怎样的平移和伸缩变换得到? 分析:本题是全国2000年高考理科第17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考查利用三角公式进行恒等变形的技能以及运算能力.

解:(1)1cos sin 2

3cos 212+?+=

x x x y 452sin 432cos 411)cos sin 2(4341)1cos 2(412++=+++-=

x x x x x .4

5)62sin(214

5)6cos 2sin 6sin 2(cos 21++=+?+?=πππx x x

y 取得最大值必须且只需,,22

6

2Z ∈+=

+

k k x ππ

π

即.,6

Z ∈+=

k k x ππ

所以当函数y 取得最大值时,自变量x 的集合为{

}z k k x x ∈+=

,6

ππ

(2)将函数x y sin =依次进行如下变换: ①把函数x y sin =的图像向左平移

,6

π得到函数)6sin(π

+=x y 的图像;

②把得到的图像上各点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

2

1

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6

2sin(π

+

=x y 的图像;

③把得到的图像上各点的纵坐标缩短到原来的

2

1

倍,(横坐标不变),得到函数)6

2sin(21π

+=

x y 的图像; ④把得到的图像向上平移

45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4

5

)62sin(21++=πx y 的图像;综上得到函数1cos sin 2

3

cos 212+?+=

x x x y 的图像. 说明:由于函数的图像变换与变换顺序可以有不同选择.所以本例(2)的变换方式不唯一.如也可将函数)(sin R x x y ∈=的图像依次作如下变换.

①把函数x y sin =图像上各点横坐标缩短为缩短为原来的

2

1

(纵坐标不变),得到x y 2sin =的图像.

②把得到的图像向左平移

12π,得到函数)62sin()12(2sin ππ+=?????

?

+=x x y 的图像; ③把得到的图像上各点纵坐标缩短为原来的

2

1

(横坐标不变),得到)6

2s i n (21π

+=

x y 的图像; ④把得到的图像上平移

45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4

5

)62sin(21++=πx y 的图像; 综上得到1cos sin 2

3

cos 212++=

x x x y 的图像.

例4.已知,121)(x

x

x f +-=

函数)(x g y =的图像与函数)1(1

+=-x f y 的图像关于直

线x y =对称,则=)5(g .

分析:依题意知)(x g y =是)1(1

+=-x f y 的反函数,只要把)1(1+=-x f y 反函数

求出即可.怎样得到)1(1

+=-x f

y 的反函数就成为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法一:由x x y +-=

121得,21x xy y -=+解出x ,得)2(2

1-≠+-=y y y

x .

32)1()1(1)1().2(2

1)(1

1x x x x x f x x x

x f y +-=+++-=+∴-≠+-=

=∴--

设x x y +-=

3,去分母得x xy y -=+3,解出x ,得 ).1(1

3-≠+-=

y y y

x )1(1+∴-x f 的反函数).1(13)(-≠+-=

x x

x

x g

.2

5

5153)5(-=+?-=

∴g 解法二:如图,)(x f 和)(1

x f

-互为反函数,当)

(1x f -的图像沿x 轴负方向平移1个单位时,作为“镜面”的另一侧图像)(x f 的图像一定向下平移1个单位,因此,

)1(1+-x f 的图像与1)(-x f 的图像仍保持关于直线x

y =对称.

故)1(1

+-x f

的反函数是.1)()(-=x f x g

.2

5

1)5()5(-=-=∴f g

解法三:)1(1

+=-x f

y

[]

.

1)(1

)()

1()(1-=?+=?+=?-y f x x y f x f f y f

)1(1+=∴-x f y 的反函数是.1)()(-=x f x g

.2

5

1511011)5()5(-=-+-=

-=∴f g 解法四 (错解)依题意.)(x g 是)1(1

+=-x f y 的反函数,而)1(1+=-x f y 的反函

数是221)1(+--=

+x x x f ,即.7

11

)5(.212)(-=∴++-

=g x x x g 说明 解法四的错误原因是误认为)1(1

+-x f 的反函数是)1(+x f ,忽略了

)1(1+-x f 中的x 对应看它的反函数中的因变量)1(,1+-x f y 中的“加”对应着“减”,

于是)1(1+-x f 与1)(-x f 对应.

解法二从图像的运动变化中,探求出)1(1

+-x f 的反函数.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势,体现了图像变换的作用.

三.函数图像与方程曲线

函数图像与曲线方程的联系十分密切,运用十分广泛,从代数到几何的各种问题中处处都有其优美的例证,尤其是笛卡尔直角坐标系这一划时代的创造,更使数形结合充满着勃勃生机.其中几何问题代数化是中学数学里解析几何的基本任务.也是中学数学的必修内容.

例1 给定实数,1,0,≠≠a a a 设函数11--=

ax x y (其中R x ∈且a

x 1

≠). 求证.(1)经过这个函数上任意两个不同的点的直线不平行于x 轴.(2)这个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x y =成轴对称图形.

分析:由于给出了函数的解析式,故可反解知函数存在反函数,且原函数与反函数为同一函数.根据函数必须是一一映射才存在反函数,且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x y =对称,于是第(1),(2)两小题同时得证.

解 由)1

,(11a

x R x ax x y ≠∈--=

得.1)1(-=-y x ay ① 若01=-ay ,则由0≠a 有a

y 1

=

,而由①可有1=y , 于是得

1,11

=∴=a a

.与1≠a 矛盾,.01≠-∴ay

由①得 )1

,(11a

y R y ay y x ≠∈--=

即)1

,(11)(1

a

x R x ax x x f

≠∈--=

-

即函数)1

,(11a

x R x ax x y ≠∈--=

的反函数是其本身.命题得证.

说明:本题为高考题,需要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如函数图像、反函数、轴对称图形等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灵活地综合运用代数、解析几何知识(如互为反函数的图像之间的关系,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等),进行推理论证.

另证一:设),(),,(222111y x M y x M 为函数图像上两个不同的点,且21M M ‖x 轴,即

21x x ≠且21y y =,那么

1

1

1122

11--=--ax x ax x . 即 1.)(2121=∴-=-a x x x x a .与1≠a 矛盾,假设不成立. 故图像上任意两个不同点的连线均不可能与x 轴平行.

另证二: 设),(),,(212111y x M y x M 为函数图像上两个不同点,,21x x ≠ 则)

1)(1()

1)((11111212112212----=

-----=

-ax ax a x x ax x ax x y y 2121,,1y y x x a ≠∴≠≠ 得证.

另证三 任取一条与x 轴平行的直线y = m .(m 为实常数).

解方程组 ,11??

?

??--==ax x y m y 得.1)1(-=-m x ma

当1=ma 即a m 1=

时,由1≠a 知无解;当1≠ma 即a

m 1

≠时,有唯一解11--=ma m x .

故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所给函数图像或者不相交,或者恰有一个交点. 故函数图像上任意两个不同点的连线均不可能与x 轴平行. 例2 设R a ∈,解关于x 的不等式:.222a x x a +>-

分析:这是一个含字母系数a 的无理不等式的求解问题,由于字母a 的制约因素较多.求解时既要对字母系数a 进行讨论, 又要对相应的图形进行思考和对照.

解:当0=a 时,不等式变为x x >-22,由于22x -的定义域是{0},而0=x 时,不等式00>不成立,原不等式的解集是空集?.

若0≠a ,则原来不等式?

(Ⅰ)???<+≥-00222a x x a 或(Ⅱ)???

??+>-≥+≥-2

222

2)

(200

2a x x a a x x a

当0>a 时,

(Ⅰ)?????-<≤≤-

?.

,2

2

22a x a x a 由于.22a a -<-此不等式组无解. (Ⅱ)?????

????<<--≥≤≤-?.03

2

.,22

22x a a x a x a 由于.03222<-<-<-a a a 此不等式组的解是.03

2

<<-

x a 当0

(Ⅰ)??

?

??-<-≤≤?.

.2

2

22a x a x a 由于a a a -<-<2222,此不等式组的解是.2

222a x a -≤≤ (Ⅱ)????

?

????-<<-≥-≤≤?.32

0.22

22a x a x a x a 由于a a a -<-

<-2232,此不等式组无解. 综上可知,当0

??

???-≤≤a x a x 2222|;当0=a 时,不等式的解集是空集?;当0>a 时,不等式的解集是?

??

???<<-032|x a x .

说明:借助于函数的图像与方程的曲线,可以对题意理解得更清楚、准确,并对所得的解集进行有效的检验.

设222x a y -=,当0≠a 时,?????=+≥?-=1,022

2

2

22

22a y x y x a y a ,可知它的图像是以原点为中心,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的上半部分(包括短轴的两个端点),其半长轴为a ,

半短轴为a 2

2

与x 轴交于)0,22(a ±两点,与y 轴交于点),0(a ,而函数a x y +=的图像是斜率为1,纵截距为a 的直线. 如左图,当0>a 时,此直线交上半椭圆于)3

1

,32(a a -

和(0,a )两点,因此半椭圆位于直线上方部分各点横坐标的集合是区间)0,3

2(-.

如右图,当0

?????-≤≤a x a x 2222|

就是椭圆上各点横坐标的集合. 当0=a 时,22x y -=的图像是坐标原点,而直线x y =通过原点,原不等式无

解.

联想代数问题的几何背景,对深化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

例3 已知函数)(x f 是函数)(11

102R x y x

∈-+=

的反函数,函数)(x g 的图像与

函数1

34--=

x x

y 的图像关于直线1-=x y 成轴对称图形.记).()()(x g x f x F += (1) 求函数)(x F 的解析式及定义域;

(2) 试问在函数)(x F 的图像上是否存在两个不同的点A 、B ,使直线AB 恰好与y 轴垂直.若存在,求出A 、B 两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涉及函数图像、对称变换及直线位置关系等曲线方程与函数图像内容,需要我们把握住相互联系,集中解决.

解:(1) 由)(11

102R x y x ∈-+=

,得y

y x +-=

1110 ,y y

x +-=11lg

)11(11log

)(<<-+-=∴x x

x

x f 设点),(y x P 点函数)(x g 图像上任一点,点P 关于直线1-=x y 的对称点是Q ),(b a ,

则???????-+=+-=--.122

.1a x b y a

x b

y ,解得???-=+=.11x b y a

∴点Q 在函数1

34--=

x x

y 的图像上, ,1)1()

1(341-++-=

-∴y y x

解得 .2

1+=

x y 即 ).2(2

1

)(-≠+=

x x x g

.

2

111lg )

()()(,+++-=+=x x x x g x f x F 综上 )(x f 的定义域为(-1,1).

(2)假设函数)(x F 的图像上存在两个不同的点),(),,(2211y x B y x A ,使直线AB 与y 轴垂直,其中)1,1(,21-∈x x ,即当21x x ≠时有21y y =,

不妨设21x x <,

)()(1212x F x F y y -=-

)2

1

11(lg )2111(lg

111222+++--+++-=x x x x x x

)

2)(2()1)(1()1)(1(lg

122

11212++-+

-++-=x x x x x x x x ,1121<<<-x x

,11021x x +<+<∴ ,01121>->-x x

,1110,111012

21<-+<<++<

∴x x x x ,1)

1)(1()

1)(1(01221<-+-+<

∴x x x x

,0)

1)(1()

1)(1(lg

1221<-+-+∴x x x x

.

0)

2)(2(,0,02,02,

11,122

1212121<++-∴

<->+>+∴<<<-x x x x x x x x x x 同样 由①、②、③得 012<-y y ,这与21y y =相矛盾.

所以,函数)(x F 的图像上不存在两上不同的点A 、B ,使直线AB 与y 轴垂直. 说明:由直线y AB ⊥轴与A 、B 纵坐标相同这一转化,将直线位置关系问题转化为纵坐标数量大小的比较,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思路.

例4 设函数ax x x f -+=

1)(2,其中0>a .

① 解不等式:1)(≤x f .

② 求a 的取值范围,使函数)(x f 在区间),0[+∞上是单调函数.

分析 这是二○○○年全国高考理科19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单调性等基本知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运算推理能力.

解:(1)不等式1)(≤x f ,即

ax x +≤+112.

由此得ax +≤11即0≥ax ,其中常数0>a .

所以,原不等式等价于 ?

??≥+≤+.0,

)1(122x ax x

即 ???≥+-≥.

02)1(,02a x a x

所以,当10<

??

???

-≤≤2120|a a x x ; 当1≥a 时,所给不等式的解集为{}0|≥x x . (2)在区间),0[+∞上任取21,x x ,使21x x <,

.)1

1)(

()

(1

1)

(11)()(22

2

121212122

2

12

2

21212

22121a x x x x x x x x a x x x x x x a x x x f x f -++

++-=--++

+-=

--+-+=-

① 当1≥a 时,01

1,11

122

21

2

122

21

2

1<-++

++∴<++

++a x x x x x x x x

. 又0)()(,02121>-∴<-x f x f x x . 即 )()(21x f x f >.

所以,当1≥a 时,函数)(x f 在区间),0[+∞上是单调递减函数. ②当10<

2112,0a a

x x -=

=,满足1)(1=x f ,

1)(2=x f ,即)()(21x f x f =,所以函数)(x f 在区间),0[+∞上不是单调函数.

综上,当且仅当1≥a 时,函数)(x f 在区间),0[+∞上是单调函数. 说明 对于第(1)小题,可以从几何角度审视条件,从而得出相应的解法. 另解: 1)(≤x f 即111122+≤+?≤-+ax x ax x .

证1,1221+=+=

ax y x y .

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作出两函数的图像,y 1图像是实、虚轴长均为2的等轴双曲线的上支,y 2图像为过点(0,1),斜率为正数a 的直线.如图:

当10<

??

???-≤≤2120|a a x x ,当1≥a 时,由右图知,所给不等式的解集为{}0|≥x x ,其中2

12a a

-为点c 的横坐标,该坐标可由方程22)1(1+=+ax x 中解出.

例5 设动直线l 过定点A (2,0),且与函数22+=x y 的图像交于两不同点B 和C .点

B 、

C 在x 轴上的射影分别是B′,C′,P 点线段BC 上的点,且适合关系式ι

ι

CC

BB

PC BP =,求POA ?重心Q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

分析:Q 点的位置取决于P 点,P 是动线段BC 的一个分点,P 点的位置随动线段BC 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而BC 的位置取决于动直线 的斜率,因此可选动直线 的斜率为参数.

解 设).,(),,(),,(),,(2211y x C y x B y x Q y x P ιι 动直线).2(:-=x k y

?

??+=-=2)2(2

x y x k y 由 得 0222

=++-k kx x . 由0882>--=?k k

有624-k .

2

112212

1'

2

1'

'2

1211,y y y x y x x x x y y CC

BB y y y y ++=

+

+=

∴=

.)2(4

12

24424

)()(22)2()2()2()2('212121211221≠-+=-+=

-++-=

-+--?+-?=

x k k k x x x x x x x k x k x k x x k x

整理得()

442''+=-x x k . 又)2('-'=x k y ,

44'+'=∴x y .

这就是P 点的轨迹方程.

)4

4

1(12412)2(''-+=-=

-=k k k x k y 且2≠x , 又624-k .

)6412,6412('+-∈∴y 且12'≠y .

∵???

????=+=332'

'

y y x x , ?????=-=∴.

32

3'

'y y x x 代入44'

'+=x y 中得

.

4)63

4

4,6344(0

4312≠+-∈=--y y y x 且 ∴轨迹为直线04312=--y x 介于63

4463

4

4+

<<-

y 间的一段,且除

(

3

4

,4). 例6 已知x y x 4422=+,求22y x +的最值.

分析:本题是条件最值问题,可以从代数条件直接求解,也可分析几何背景从图形

角度进行突破.

思路一:设22y x u +=,则22x u y -=代入原方程得x x u x 4442

=-+, 即x x u 4342

+=.

]4,0[3

1)32(432∈-+=

∴x x u

当0=x 时,0=miu u 即0)(min 22=+y x , 当4=x 时,16max =u 即16)(max 22=+y x .

思路二 把x y x 442

2

=+化为

14

)2(22

=+-y x . 它的图形是椭圆,设?

??=+=θθ

sin cos 22y x (θ为参数).

则θθ2

2

2

2

sin

)cos 2(++=+y x

5cos 8cos 32++=θθ)2,0[3

1

)34(cos 32πθθ∈-

+= ∴当1cos =θ时,

16)(max 22=+y x ,

当1cos -=θ时,0)(min 2

2=+y x .

思路三 如果把2

2y x +看作点(x , y )到原点距离的平方,本题则变为求椭圆

14

)2(22

=+-y x 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的平方的最值.

由图知,椭圆上到原点最近的距离为0,最远的距离为4,则2

2

y x +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6.

数学必修2 直线与方程典型 例题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1 倾斜角与斜率 【知识点归纳】 1.直线的倾斜角: 2.直线的斜率: 3.直线的斜率公式: 【典型例题】 题型一求直线的倾斜角 例 1 已知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A. 60° B. 30° C. 60°或120° D. 30°或150° 变式训练: 设直线过原点,其倾斜角为,将直线绕原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5°, 得到直线,则的倾斜角为()。 A. B. C. D. 当0°≤α<135°时为,当135°≤α<180°时,为 题型二求直线的斜率 例2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BAD=60°,求菱形ABCD各边和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变式训练:已知过两点, 的直线l的倾斜角为45°,求实数的值. 题型三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 例3右图中的直线l1、l2、l3的斜率分别为k1、k2、k3,则(). A .k1<k2<k3 B. k3<k1<k2 C. k3<k2<k1 D. k1<k3<k2

拓展一三点共线问题 例4 已知三点A(a,2)、B(3,7)、C(-2,-9a)在一条直线上,求实数a的值. 变式训练: 若三点P(2,3),Q(3,),R(4,)共线,那么下列成立的是(). A. B. C. D. 拓展二与参数有关问题 例 5 已知两点A (-2,- 3) , B (3, 0) ,过点P (-1, 2)的直线与线段AB始终有公共点,求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变式训练: 已知两点,直线过定点且与线段AB相交,求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拓展三利用斜率求最值 例 6 已知实数、满足当2≤≤3时,求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变式训练:利用斜率公式证明不等式:且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知识点归纳】 1.直线平行的判定 2.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注意垂直与x轴和y轴的两直线): 【典型例题】 题型一两条直线平行关系 例 1 已知直线经过点M(-3,0)、N(-15,-6),经过点R(-2,)、S(0,),试判断与是否平行? 变式训练:经过点和的直线平行于斜率等于1的直线,则的值是(). A.4 B.1 C.1或3 D.1或4

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考内容《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高考考试大纲要求: 1.坐标系: ① 理解坐标系的作用. ② 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 ③ 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表示点的位置,理解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的区别,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④ 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如过极点的直线、过极点或圆心在极点的圆)的方程.通过比较这些图形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理解用方程表示平面图形时选择适当坐标系的意义. 2.参数方程:① 了解参数方程,了解参数的意义. ② 能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直线、圆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第一讲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伸缩变换:设点),(y x P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 0(,y y 0), (x,x :μμλλ?的作用 下,点),(y x P 对应到点),(y x P ''',称?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

方法1:求伸缩变换后的图形。 由伸缩变换公式解出x、y,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就可求得伸缩变换后的曲线方程。 例::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下列方程所对应的图形经过伸缩变换后的图形。 方法2:待定系数法求伸缩变换。 求伸缩变换时,先设出变换,再代入原方程或变换后的方程,求出其中系数即可。 例: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下列图形变换的伸缩变换:

二、极坐标 1.极坐标系的概念: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 ,叫做极点;自极点O 引一条射线Ox 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2.点M 的极坐标:设M 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 与点M 的距离||OM 叫做点M 的极径,记为ρ;以极轴Ox 为始边,射线OM 为终边的xOM ∠叫做点M 的极角,记为θ。有序数对),(θρ叫做点M 的极坐标,记为),(θρM . 极坐标),(θρ与)Z )(2,(∈+k k πθρ表示同一个点。极点O 的坐标为)R )(,0(∈θθ. 3.若0<ρ,则0>-ρ,规定点),(θρ-与点),(θρ关于极点对称,即),(θρ-与),(θπρ+表示同一点。如果规定πθρ20,0≤≤>,那么除极点外,平面内的点可用唯一的极坐标),(θρ表示;同时,极坐标),(θρ表示的点也是唯一确定的。 4.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如图所示,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作为极轴,且长度单位相同,设任意一点M 的直角坐标与极坐标分别为(x ,y ),(ρ,θ). (1)极坐标化直角坐标 (2)直角坐标化极坐标 ? ????ρ2=x 2+y 2,tan θ=y x (x ≠0).

数学必修2---直线与方程典型例题(精)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1 倾斜角与斜率 【知识点归纳】 1.直线的倾斜角: 2.直线的斜率: 3.直线的斜率公式: 【典型例题】 题型 一 求直线的倾斜角 例 1 已知直线l 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3,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 A. 60° B . 30° C. 60°或120° D. 30°或150° 变式训练: 设直线l 过原点,其倾斜角为α,将直线l 绕原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直线1l ,则 1l 的倾斜角为( )。 A. 45α+? B . 135α-? C. 135α?- D. 当0°≤α<135°时为45α+?,当135°≤α<180°时,为135α-? 题型 二 求直线的斜率 例 2如图所示菱形ABCD 中∠BAD =60°,求菱形A BCD 各边和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变式训练: 已知过两点22(2,3)A m m +-, 2(3,2)B m m m --的直线l 的倾斜角为45°,求实数m 的值. 题型 三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 例3右图中的直线l 1、l 2、l 3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3,则( ). A .k 1<k 2<k3? B. k3

变式训练: 若三点P (2,3),Q (3,a ),R (4,b )共线,那么下列成立的是( ). A .4,5a b == B.1b a -= C.23a b -= D.23a b -= 拓展 二 与参数有关问题 例 5 已知两点A (-2,- 3) , B (3, 0) ,过点P (-1, 2)的直线l 与线段AB 始终有公共点,求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 变式训练: 已知(2,3),(3,2)A B ---两点,直线l 过定点(1,1)P 且与线段AB相交,求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 拓展 三 利用斜率求最值 例 6 已知实数x 、y 满足28,x y +=当2≤x ≤3时,求y x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变式训练: 利用斜率公式证明不等式:(0a m a a b b m b +><<+且0)m >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知识点归纳】

直线与方程(经典例题)

直线与方程 知识点复习: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即tan k α=。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 ) 90,0∈α时,0≥k ; 当( ) 180,90∈α时,0

参数方程典型例题分析

参数方程典型例题分析 例1在方程(为参数)所表示的曲线上一点的坐标是().(A)(2,-7)(B)(,)(C)(,)(D)(1,0) 分析由已知得可否定(A)又,分别将,,1代入上式得,,-1,∴(,)是曲线上的点,故选(C).例2直线(为参数)上的点A,B所对应的参数分别为, ,点P分所成的比为,那么点P对应的参数是(). (A)(B)(C)(D) 分析将,分别代入参数方程, 得A点的横坐标致为,B点的横坐标为, 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P的横坐标为 , 可知点P所对应的参数是故应选(C). 例3化下列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并画出方程的曲线. (1)(为参数,)

(2)(为参数); (3)(为参数), 解:(1)∵ ∴, ∴或 故普通方程为(或),方程的曲线如图. (2)将代入得 ∵普通方程为(),方程的曲线如图.

(3)两式相除得代入得 整理得 ∵ ∴普通方程为(),方程的曲线如图. 点评(l)消去参数的常用方法有代入法,加减消元法,乘除消元法,三角消元法等;(2)参数方程化普通方程在转化过程中,要注意由参数给出的,的范围,以保证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等价. 例4已知参数方程 ①若为常数,为参数,方程所表示的曲线是什么? ②若为常数,为参数,方程所表示的曲线是什么? 解:①当时,由(1)得,由(2)得,

∴,它表示中心在原点, 长轴长为,短轴长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 当时,,, 它表示在轴上的一段线段. ②当()时,由(1)得, 由(2)得.平方相减得, 即 它表示中心在原点,实轴长为,虚轴长为, 焦点在轴上的双曲线. 当()时,,它表示轴; 当()时,, ∵(时)或(时) ∴,∴方程为(), 它表示轴上以(-2,0)和(2,0)为端点的向左和向右的两条射线. 点评本题的启示是形式相同的方程,由于选择参数的不同,可表示不同的曲线,因此要注意区分问题中的字母是常数还是参数. 例5直线(为参数)与圆(为参数)相切,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高一直线与方程练习题及答案详解

直线与方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设直线0ax by c ++=的倾斜角为α,且sin cos 0αα+=, 则,a b 满足() A .1=+b a B .1=-b a C .0=+b a D .0=-b a 2.过点(1,3)P -且垂直于直线032=+-y x 的直线方程为() A .012=-+y x B .052=-+y x C .052=-+y x D .072=+-y x 3.已知过点(2,)A m -和(,4)B m 的直线与直线012=-+y x 平行, 则m 的值为( ) A .0 B .8- C .2 D .10 4.已知0,0ab bc <<,则直线ax by c +=通过()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二、四象限 C .第一、三、四象限 D .第二、三、四象限 5.直线1x =的倾斜角和斜率分别是() A .045,1 B .0135,1- C .090,不存在 D .0180,不存在 6.若方程014)()32(22=+--+-+m y m m x m m 表示一条直线,则实数m 满足() A .0≠m B .2 3-≠m C .1≠m D .1≠m ,2 3-≠m ,0≠m 7.已知点(1,2),(3,1)A B ,则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 A .524=+y x B .524=-y x C .52=+y x D .52=-y x 8.若1(2,3),(3,2),(,)2 A B C m --三点共线 则m 的值为( ) A.21 B.2 1- C.2- D.2

9.直线x a y b 22 1-=在y 轴上的截距是() A .b B .2b - C .b 2 D .±b 4.直线13kx y k -+=,当k 变动时,所有直线都通过定点() A .(0,0) B .(0,1) C .(3,1) D .(2,1) 10.直线cos sin 0x y a θθ++=与sin cos 0x y b θθ-+=的位置关() A .平行 B .垂直 C .斜交 D .与,,a b θ的值有关 二、填空题 1.点(1,1)P -到直线10x y -+=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直线,32:1+=x y l 若2l 与1l 关于y 轴对称,则2l 的方程为__________;若3l 与1l 关于x 轴对称,则3l 的方程为_________; 3.点(,)P x y 在直线40x y +-=上,则22x y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__. 4.与直线5247=+y x 平行,并且距离等于3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求经过直线0323:,0532:21=--=-+y x l y x l 的交点且平行于直线032=-+y x 的直线方程。 2.过点(5,4)A --作一直线l ,使它与两坐标轴相交且与两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5.

《直线与方程》教案+例题精析

考点1:倾斜角与斜率 (一)直线的倾斜角 例1例1. 若θ为三角形中最大内角,则直线0tan :=++m y x l θ的倾斜角的范围是( ) A.??? ?????? ??32,22,0πππ B.??? ?????? ??32223ππππ,, C.??? ?????? ??πππ,,330 D.?? ? ?????? ??πππ,,3220 2 若直线:l y kx =2360x y +-=的交点位于第一象限,则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63ππ?????? B .,62ππ?? ??? C .,32ππ?? ??? D .,62ππ?????? (二)直线的斜率及应用 3、利用斜率证明三点共线的方法:已知112233(,),(,),(,),A x y B x y C x y 若123AB AC x x x k k ===或,则有A 、B 、C 三点共线。 例2、设,,a b c 是互不相等的三个实数,如果333(,)(,)(,)A a a B b b C c c 、、在同一直线上,求证:0a b c ++= 1.设直线0ax by c ++=的倾斜角为α,且sin cos 0αα+=,则,a b 满足( ) A .1=+b a B .1=-b a C .0=+b a D .0=-b a 2.过点P (-2,m )和Q (m ,4)的直线的斜率等于1,则m 的值为() A.1 B.4 C.1或3 D.1或4 3.已知直线l 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 A. 60° B. 30° C. 60°或120° D. 30°或150° 4.若三点P (2,3),Q (3,a ),R (4,b )共线,那么下列成立的是( ). A .4,5a b == B .1b a -= C .23a b -= D .23a b -= 5.右图中的直线l 1、l 2、l 3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3,则( ). A .k 1<k 2<k 3 B. k 3<k 1<k 2 C. k 3<k 2<k 1 D. k 1<k 3<k 2 6.已知两点A (x ,-2),B (3,0),并且直线AB 的斜率为2,则x = . 7.若A (1,2),B (-2,3),C (4,y )在同一条直线上,则y 的值是 . 8.已知(2,3),(3,2)A B ---两点,直线l 过定点(1,1)P 且与线段AB 相交,求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 9、直线l :ax +(a +1)y +2=0的倾斜角大于45°,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考点2:求直线的方程 例3. 已知点P (2,-1).(1)求过P 点且与原点距离为2的直线l 的方程; (2)求过P 点且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l 的方程,最大距离是多少? (3)是否存在过P 点且与原点距离为6的直线?若存在,求出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求过点P (2,-1),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 、b,且满足a=3b 的直线方程。 2、设A 、B 是x 轴上的两点,点P 的横坐标为2,且|P A |=|PB |,若直线P A 的方程为x -y +1=0,则直线PB 的方程是( )A. x +y -5=0 B. 2x -y -1=0 C. 2y -x -4=0 D. 2x +y -7=0 3、直线过点(-3,4),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12,则该直线方程为________. 4、过点P (-2,3)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 5、已知点A (2,-3)是直线a 1x +b 1y +1=0与直线a 2x +b 2y +1=0的交点,则经过两个不同点P 1(a 1,b 1)和P 2(a 2,b 2)的直线方程是( )A .2x -3y +1=0 B .3x -2y +1=0 C .2x -3y -1=0 D .3x -2y -1=0 6、.过点P (0,1)且和A (3,3),B (5,-1)的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是( ) A .y =1 B .2x +y -1=0 C .y =1或2x +y -1=0 D .2x +y -1=0或2x +y +1=0 7.如图,过点P (2,1)作直线l ,分别为交x 、y 轴正半轴于A 、B 两点。(1)当⊿AOB

数学必修2---直线与方程典型例题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典型例题】 题型一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设直线I斜率为k且1

3.1.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 【典型例题】 题型一两条直线平行关系 例1 已知直线l i 经过点M (-3, 0)、N (-15,-6), 12 经过点R (-2, - )、S (0, 2 5),试判断^与12是否平行? 2 变式训练:经过点P( 2,m)和Q(m,4)的直线平行于斜率等于1的直线,贝U m的值是(). A . 4 B. 1 C. 1 或3 D. 1 或4 题型二两条直线垂直关系 例2已知ABC的顶点B(2,1), C( 6,3),其垂心为H( 3,2),求顶点A的坐标. 变式训练:(1) h的倾斜角为45 ° 12经过点P (-2,-1 )、Q (3,-6),问h与12是否垂直? (2)直线11,12的斜率是方程x2 3x 1 0的两根,则h与12的位置关系是—. 题型三根据直线的位置关系求参数 例3已知直线h经过点A(3,a)、B (a-2,-3),直线S经过点C (2,3)、D (-1,a-2) (1)如果I1//I2,则求a的值;(2)如果11丄12,则求a的值 题型四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综合运用 例4四边形ABCD的顶点为A(2,2 2 2)、B( 2,2)、C(0,2 2.. 2)、D(4,2),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

最新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1. 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 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即k=tan α。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 k = tan0°=0; 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 k 不存在. 当[ ) 90,0∈α时,0≥k ; 当( ) 180 ,90∈α时,0

2参数方程知识讲解及典型例题

参数方程 一、定义:在取定的坐标系中,如果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x 、y 都是某个参数 t 的函数,即 ?? ?==)()(t f y t f x ,其中,t 为参数,并且对于t 每一个允许值,由方程组所确定的点M (x ,y )都在这条曲线上,那么方程组就叫做这条曲线的参数方程,联系x 、y 之间关系的变数t 叫做参变数,简称参数. 1 y x Eg1(1 Eg2(1总结: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步骤:(1)消参(2)求定义域 2、椭圆的参数方程: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θ θsin cos b y a x == (θ为参数,θ的几何意义是离心角,如图角AON 是离心角)

注意:离心率和离心角没关系,如图,分别以椭圆的长轴和短轴为半径画两个同心圆,M 点的轨迹是椭圆,中心在(x 0,y 0 θ θ sin cos 00b y y a x x +=+= Eg 3, 4 pt y pt x 222 == (t 为参数,p >0,t 的几何意义为过圆点的直线的斜率的倒数) 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即可得到。 三、一次曲线(直线)的参数方程 过定点P 0(x 0,y 0),倾角为α的直线, P 是直线上任意一点,设P 0P=t ,P 0P 叫点P 到定点P 0的有向距离,在P 0两侧t 的符号相反,直线的参数方程

αα sin cos 00t y y t x x +=+= (t 为参数,t 的几何意义为有向距离) 说明:①t 的符号相对于点P 0,正负在P 0点两侧 ②|P 0P |=|t | 直线参数方程的变式: bt y y at x x +=+=00,但此时t 的几何意义不是有向距离,只有当 t 得 y x Eg

必修二《直线与方程》单元测试题(含详细答案)之欧阳学创编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单元检测 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点A(1,3),B(-1,33),则直线AB的倾斜角是() A.60°B.30° C.120°D.150° [答案]C 2.直线l过点P(-1,2),倾斜角为45°,则直线l的方程为() A.x-y+1=0 B.x-y-1=0 C.x-y-3=0 D.x-y+3=0 [答案]D 3.如果直线ax+2y+2=0与直线3x-y-2=0平行,则a的值为() A.-3 B.-6

C.3 2D.2 3 [答案]B 4.直线x a2- y b2=1在y轴上的截距为() A.|b| B.-b2 C.b2D.±b [答案]B 5.已知点A(3,2),B(-2,a),C(8,12)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的值是() A.0 B.-4 C.-8 D.4 [答案]C 6.如果AB<0,BC<0,那么直线Ax+By+C=0不经过()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D 7.已知点A(1,-2),B(m,2),且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x+2y-2=0,则实数m的值是() A.-2 B.-7 C.3 D.1 [答案]C 8.经过直线l1:x-3y+4=0和l2:2x+y=5=0的

交点,并且经过原点的直线方程是( ) A .19x -9y =0 B .9x +19y =0 C .3x +19y =0 D .19x -3y =0 [答案] C 9.已知直线(3k -1)x +(k +2)y -k =0,则当k 变化时,所有直线都通过定点( ) A .(0,0) B .(17,27) C .(27,17) D .(17,114) [答案] C 10.直线x -2y +1=0关于直线x =1对称的直线方程是( ) A .x +2y -1=0 B .2x +y -1=0 C .2x +y -3=0 D .x +2y -3=0 [答案] D 11.已知直线l 的倾斜角为135°,直线l 1经过点A (3,2),B (a ,-1),且l 1与l 垂直,直线l 2:2x +by +1=0与直线l 1平行,则a +b 等于( ) A .-4 B .-2 C .0 D .2 [答案] B 12.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C =90°,若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0,4),(3,3),则点B 的坐标可能是(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习题(3)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3.1倾斜角和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 取x 轴作为基准, 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规定α= 0°. 2、 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 0°≤α<180°. 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 3、直线的斜率: 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也就是 k = tan α ⑴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 k = tan0°=0; ⑵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 k 不存在. 由此可知, 一条直线l 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 不一定存在. 4、 直线的斜率公式: 给定两点P1(x1,y1),P2(x2,y2),x1≠x2,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P1P2的斜率: 斜率公式: k=y2-y1/x2-x1 3.1.2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1、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即 注意: 上面的等价是在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成立.即如果k 1=k 2, 那么一定有L 1∥L 2 2、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 基础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A )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此直线的斜率为tan α (B )直线的斜率为tan α,则此直线的倾斜角为α (C )任何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是每一条直线都存在斜率 (D )直线的斜率为0,则此直线的倾斜角为0或π 2.直线l 1的倾斜角为30°,直线l 2⊥l 1,则直线l 2的斜率为 (A )3 (B )-3 (C )33 (D )-3 3 3.直线y =x cos α+1 (α∈R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A )[0, 2π] (B )[0, π) (C )[-4π, 6π] (D )[0, 4π]∪[4 3π,π) 4.若直线l 经过原点和点(-3, -3),则直线l 的倾斜角为 (A )4π (B )54π (C )4π或54 π (D )-4π 5.已知直线l 的倾斜角为α,若cos α=-5 4,则直线l 的斜率为

(完整版)参数方程高考真题专题训练

高考真题专题训练——参数方程专题(6.11-6.12) 1、(2012课标全国Ⅰ,理23,10分)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C 1的参数方程为 2cos 22sin x y α α =?? =+?(α为参数)M 是C 1上的动点,P 点满足2OP OM =u u u v u u u u v ,P 点的轨迹为曲线C 2 (Ⅰ)求C 2的方程 (Ⅱ)在以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射线3 πθ=与C 1的异于极点的交点 为A ,与C 2的异于极点的交点为B ,求AB . 2、(2012课标全国Ⅱ,理23,10分)已知曲线1C 的参数方程是)(3sin y 2cos x 为参数??? ???==,以坐 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坐标系,曲线2C 的坐标系方程是2=ρ,正方形ABCD 的顶点都在2C 上,且,,,A B C D 依逆时针次序排列,点A 的极坐标为(2,)3π (1)求点,,,A B C D 的直角坐标; (2)设P 为1C 上任意一点,求2 2 2 2 PA PB PC PD +++的取值范围。 3、(2013课标全国Ⅰ,理23,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曲线C 1的参数方程为45cos , 55sin x t y t =+??=+?(t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 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2的极坐标方程为ρ=2sin θ. (1)把C 1的参数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 (2)求C 1与C 2交点的极坐标(ρ≥0,0≤θ<2π).

4,(2013课标全国Ⅱ,理23,10分)已知动点P ,Q 都在曲线C :2cos , 2sin x t y t =??=?(t 为参数)上, 对应参数分别为t =α与t =2α(0<α<2π),M 为PQ 的中点. (1)求M 的轨迹的参数方程; (2)将M 到坐标原点的距离d 表示为α的函数,并判断M 的轨迹是否过坐标原点. 5、(2014课标全国Ⅰ,理23,12分)已知曲线C :22 149x y +=,直线l :222x t y t =+??=-?(t 为参 数)(Ⅰ)写出曲线C 的参数方程,直线l 的普通方程; (Ⅱ)过曲线C 上任一点P 作与l 夹角为o 30的直线,交l 于点A ,求||PA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6、(2014课标全国Ⅱ,理23,10分)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半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2cos ρθ=,0,2πθ??∈????. (Ⅰ)求C 的参数方程; (Ⅱ)设点D 在C 上,C 在D 处的切线与直线:2l y =+垂直,根据(Ⅰ)中你得到的参数方程,确定D 的坐标.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 知识点考点及典型例题解析全

必修二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知识点: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⑴常见的多面体有:棱柱、棱锥、棱台;常见的旋转体有:圆柱、圆锥、圆台、球。 ⑵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⑶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这样的多面体叫做棱台。 2、长方体的对角线长2222c b a l ++=;正方体的对角线长a l 3= 3、球的体积公式:33 4  R V π= ,球的表面积公式:24 R S π= 4、柱体h s V ?=,锥体h s V ?=31,锥体截面积比:22 2 1 21h h S S = 5、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⑴圆柱侧面积; l r S ??=π2侧面 ⑵圆锥侧面积: l r S ??=π侧面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棱柱的底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B.棱锥的底面一定是三角形 C.棱柱被平面分成的两部分可以都是棱柱 D.棱锥被平面分成的两部分不可能都是棱锥 ★★例2:若一个三角形,采用斜二测画法作出其直观图,其直观图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 ) A 21 倍 B 42倍 C 2倍 D 2倍 ★例3:已知一个几何体是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一个组合体,其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则这个组合体的上、下两部分分别是( ) A.上部是一个圆锥,下部是一个圆柱 B.上部是一个圆锥,下部是一个四棱柱 C.上部是一个三棱锥,下部是一个四棱柱 D.上部是一个三棱锥,下部是一个圆柱

★★例4:一个体积为38cm 的正方体的顶点都在球面上,则球的表面积是 A .28cm π B 2 12cm π. C 216cm π. D .220cm π 二、填空题 ★例1:若圆锥的表面积为a 平方米,且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这个圆锥的底面的直径为_______________. ★例2:球的半径扩大为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 _________ 倍.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 的公共直线。 4、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5、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6、线线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7、线面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和平面平行、直线和平面相交。 8、面面位置关系:平行、相交。 9、线面平行: ⑴判定: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简 称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⑵性质: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 该直线平行(简称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10、面面平行: ⑴判定: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简 称线面平行,则面面平行)。 ⑵性质: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简称 面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11、线面垂直: 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那么就说这条直线和 这个平面垂直。 ⑵判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简称线线垂直,则线面垂直)。 ⑶性质: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12、面面垂直: ⑴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⑵判定: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简称线面垂直,

高中数学直线与方程习题及解析

1.一条光线从点A (-1,3)射向x 轴,经过x 轴上的点P 反射后通过点B (3,1),求P 点的 坐标. 解 设P (x,0),则k P A =3-0-1-x =-3x +1,k PB =1-03-x =13-x ,依题意, 由光的反射定律得k P A =-k PB , 即3x +1=13-x ,解得x =2,即P (2,0). 2.△ABC 为正三角形,顶点A 在x 轴上,A 在边BC 的右侧,∠BAC 的平分线在x 轴上, 求边AB 与AC 所在直线的斜率. 解 如右图,由题意知∠BAO =∠OAC =30°, ∴直线AB 的倾斜角为180°-30°=150°,直线AC 的倾斜角为30°, ∴k AB =tan 150°=-33 , k AC =tan 30°=33 . 3.已知函数f (x )=log 2(x +1),a >b >c >0,试比较f (a )a ,f (b )b ,f (c )c 的大小. 解 画出函数的草图如图,f (x )x 可视为过原点直线的斜率. 由图象可知:f (c )c >f (b )b >f (a )a . 4.(1)已知四点A (5,3),B (10,6),C (3,-4),D (-6,11),求证:AB ⊥CD . (2)已知直线l 1的斜率k 1=34 ,直线l 2经过点A (3a ,-2),B (0,a 2+1)且l 1⊥l 2,求实数a 的值. (1)证明 由斜率公式得: k AB =6-310-5=35 , k CD =11-(-4)-6-3=-53, 则k AB ·k CD =-1,∴AB ⊥CD . (2)解 ∵l 1⊥l 2,∴k 1·k 2=-1, 即34×a 2+1-(-2)0-3a =-1,解得a =1或a =3. 5.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PQR 的顶点坐标按逆时针顺序依次为O (0,0)、P (1,t )、Q (1-2t,2+t )、R (-2t,2),其中t >0.试判断四边形OPQR 的形状. 解 由斜率公式得k OP =t -01-0 =t ,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docx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1. 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 直线的斜率 ① 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即 k=tan 。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直线 l 与 x 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k = tan0 =0;° 当直线 l 与 x 轴垂直时 ,α= 90k°不,存在 . 当0,90时, k0 ;当90 ,180时, k0;当90 时,k不存在。 例 .如右图,直线l 1的倾斜角 =30°,直线 l1⊥ l 2,求直线 l1和 l2的斜率 . y 解: k1=tan30° =3∵ l1⊥ l2∴ k1· k2 =— 1l 1 3 ∴ k2 =—32x 1 例:直线 x 3 y50 的倾斜角是()o l2 °°°° ②过两点 P1 (x1, y1)、P1(x1,y1)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k y2y 1 ( x1x 2 ) x2x1 注意下面四点: (1)当x1x2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 P1、 P2的顺序无关;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例 .设直线l1经过点A(m,1)、B(—3,4),直线l2经过点C(1,m)、D(—1,m+1), 当 (1) l / / l 2(2) l⊥l时分别求出 m 的值 111 ※三点共线的条件:如果所给三点中任意两点的斜率都有斜率且都相等,那么这三点共线。 3. 直线方程 ① 点斜式:y y1k( x x1 )直线斜率k,且过点x1, y1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 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

(完整word版)高中直线与方程练习题--有答案.doc

一、选择题: 1.直线 x- 3 y+6=0 的倾斜角是( ) A 60 B 120 C 30 0 D 150 2. 经过点 A(-1,4), 且在 x 轴上的截距为 3 的直线方程是( ) A x+y+3=0 B x-y+3=0 C x+y-3=0 D x+y-5=0 3.直线 (2m 2+m-3)x+(m 2 -m)y=4m-1 与直线 2x-3y=5 平行,则的值为( ) A- 3 或1 B1 C- 9 D - 9 或 1 2 8 8 4.直线 ax+(1-a)y=3 与直线 (a-1)x+(2a+3)y=2 互相垂直,则 a 的值为( ) A -3 B 1 C 0 3 D 1 或-3 或- 2 5.圆( x-3 ) 2+(y+4) 2 =2 关于直线 x+y=0 对称的圆的方程是( ) A. (x+3) 2 +(y-4) 2 =2 B. (x-4) 2 +(y+3) 2=2 C .(x+4) 2 +(y-3) 2=2 D. (x-3) 2 +(y-4) 2=2 6、若实数 x 、y 满足 ( x 2) 2 y 2 3,则 y 的最大值为( ) x A. 3 B. 3 C. 3 3 D. 3 3 7.圆 (x 1) 2 ( y 3) 2 1 的切线方程中有一个是 A . x -y =0 B .x + y =0 C .x =0 D . y =0 8.若直线 ax 2 y 1 0 与直线 x y 2 0 互相垂直,那么 a 的值等于 A . 1 B . 1 C 2 D . 2 3 . 3 9.设直线过点 (0, a), 其斜率为 1,且与圆 x 2 y 2 2 相切,则 a 的值为 ( ) A. 4 B. 2 2 C. 2 D. 2 10. 如果直线 l 1 ,l 2 的斜率分别为二次方程 x 2 4x 1 0 的两个根,那么 l 1 与 l 2 的夹角为( A . B . 4 C . D . 3 6 8 11.已知 M {( x, y) | y 9 x 2 , y 0}, N {( x, y) | y x b} ,若 M I N b A .[ 3 2,3 2] B . ( 3 2,3 2) ( ) ( ) ) ,则 ( ) C . ( 3,3 2] D . [ 3,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