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重现期

地震重现期

【拓展知识2-3】——地震重现期

一般假定地震发生符合泊松(Poisson)过程,即在基准期内发生地震的事件是相互独立的,则可由基准期n 年内发生超过烈度S I 的超越概率得到其年超越概率:

()n

S n S I I P I I P 11)(11)(>--=> (1) 式中,超越概率的下标表示其基准期。 由年超越概率可得地震重现期,为)

(11S I I P >。 基本烈度(中震)的重现周期为475年;罕遇烈度(大震,罕遇地震)的重现周期为1642年—2475年;众值烈度(小震,多遇地震)的重现周期为50年,与设计基准期一致,这也是小震烈度在抗震设计中使用最为频繁的原因之一。

在即将颁布的新一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罕遇烈度定义为50年内超越概率2%的地震动,重现周期为2475年;极罕遇烈度定义为超越概率年为0.01%的地震动,其50年内超越概率为0.5%,重现周期为10000年。

同时,在即将颁布的新一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多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一般不低于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1/3,罕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宜按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1.6—2.3倍确定,极罕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宜按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2.7—3.2倍确定,

爆破安全距离

一、爆破地震安全距离 爆破地震,是指炸药爆炸的部分能量转化为弹性波,在岩土中传播引起的震动。 爆破地震波,对爆区附近的地层、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井巷和露天边坡产生破坏作用。 爆破地震波强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使用炸药的性能、炸药量、爆源距离、岩石的性质、爆破方法以及地层地形条件。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小地震波的危害,应采取如下有效措施: (1)爆破前应调查了解爆破区域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露天边坡稳定状况,井巷围岩稳定及支护等情况。 (2)根据爆区的周边环境,采用减震爆破方法和控制炸药量,如微差爆破、缓冲爆破、预裂爆破等爆破方法。 (3)爆破地震安全距离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R——爆破安全距离(m); Q——炸药量(kg); U——地震安全速度(cm/s); m——药量指数,取1/3; k、a-——与爆破地点地形、地质等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可按表8—1选取。

二、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 (一)爆破空气冲击波特性 空气冲击波波阵面上的压力决定于离爆破地点的距离与药包半径的比值、炸药爆炸的比能和周围空气的压力。 对于保护爆区及周围居民区人员的安全,一般以超压作为依据,以允许超压来确定安全距离。不同超压对人体的危害情况如表8—2所示。 注:当ΔΡ为~0.4)X105/m2时,气流速度达60~80m/s,夹杂着碎石加重了对人体的危害。 各国常用动物试验结合爆炸事故中伤亡情况的分析来确定对人的允许超压。一般人员不致受伤的超压△p<×105N/m2。安全规程采用的允许超压,对作业者为0.05×105 N/m2,对居民为0.02×105N/m2。 对建筑物,其易损部分为玻璃窗和顶棚抹灰。一般建筑物窗玻璃发生轻微破坏的超压为(0.01~0.005)×105N/m2;门窗破坏,屋面瓦大部分被掀掉,顶棚部分破坏的超压为(1.15—0.3)×105N/m2;砖木结构完全破坏的超压大于2.0×105NN/m2。安全规程规定建筑物的超压取0.01×105N/m2。 空气冲击波沿地下井巷传播时,比沿地面半无穷空间的传播衰减要慢,故要求的安全距离也更大,如表8—3所示。

爆破安全距离

5 爆破安全距离 为了保证爆破地点附近人员、机械和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必须根据爆破产生的各种危害作用确定安全距离。 5.1 爆破地震作用安全距离 1)一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爆破地震安全性应满足安全震动速度的要求,主要类型的建(构)筑物地面质点的安全震动速度规定如下: 重要工业厂房0.4cm/s; 土窑洞、土坯房、毛石房屋1.0cm/s; 一般砖房、非抗震的大型砌块建筑物2~3cm/s; 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5cm/s; 水工隧洞10cm/s; 交通隧洞15cm/s; 矿山巷道:围岩不稳定有良好支护10cm/s;围岩中等稳定有良好支护15cm /s;围岩稳定无支护20cm/s。 2)爆破地震安全距离可按下式计算: 在特殊建(构)筑物附近或爆破条件复杂地区进行爆破时,必须进行必要的爆破地震效应监测或专门试验,以确定被保护物的安全性。 5.2 爆破冲击波安全距离 露天煤矿应尽量避免裸露爆破,露天裸露爆破

矿山爆破安全距离 爆破时,必然产生爆破地震、空气冲击波、碎石飞散及有害气体,因而危及爆区附近人员、设备、建筑物及井巷等的安全。因此,爆破设计时必须确定爆破危害范围并指定安全距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爆破地震安全距离 炸药在岩体中爆炸后,在距爆源一定距离的范围内,岩体产生弹性震动波,即是爆破地震。爆破作业地震强度主要与炸药量、爆源距离、岩石特性、爆破条件和方法以及地质地形条件有关。《爆破安全规程》规定“一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爆破地震安全性应满足安全振动速度的要求”,并规定了建(构)筑物地面质点振动速度控制标准。 2.爆破空气冲击波的安全距离 空气冲击波的安全距离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对地面建筑物的安全距离,空气冲击波超压值计算和控制标准,爆破噪声,空气冲击波的方向效应与大气效应。 控制空气冲击波的方法主要有: (1)避免裸露爆破,特别是在居民区更需特别重视,导爆索要掩埋20em或更多,一次爆破孔间延迟不要太长,以免前排带炮使后排变成裸露爆破。 (2)保证堵塞质量,特别是第一排炮孔,如果掌子面出现较大后冲,必须保证足够的堵塞长度。对水孔要防止上部药包在泥浆中浮起。 (3)考虑地质异常,采取措施。例如,断层、张开裂隙处要间隔堵塞,溶洞及大裂隙处要避免过量装药。 (4)在设计中要考虑避免形成波束。 (5)在地下矿山巷道,可利用障碍、阻波墙、扩大室等结构来减轻巷道空气冲击波。 3.个别碎石飞散的安全距离 露天爆破时,有些岩石飞散很远,危及周围人员、牲畜和建(构)筑物。飞石事故超过爆破事故总数的1/4,在设计和施工中必须严格做到: (1)设计合理,测量验收严格,避免单耗失控,是控制飞石危害的基础工作; (2)慎重对待断层、软弱带、张开裂隙、成组发育的节理、溶洞、采空区、覆盖层等地质构造,采取间隔堵塞、调整药量、避免过量装药等措施; (3)保证堵塞质量,不但要保证堵塞长度,而且保证堵塞密实; (4)多排爆破时,要选择合理的延迟时间,防止因前排带炮(后冲),造成后排最小抵抗线大小与方向失控; (5)城市爆破应做好防护。 4.电力起爆的安全距离 电力起爆的安全距离主要考虑爆区与高压线、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等发射源的安全距离。 5.爆破有害气体扩散安全距离 爆破有害气体主要有CO、NO、NO2、N2O5、SO2、H2S、NH3等,可引起窒息及血液中毒。大量爆破后必须取样监测。有害气体浓度低于容许指标才能下井作业。

爆破安全距离计算76471

爆破安全距离计算 Blasting safety distance calculation. 爆破中产生对人、设备、建筑物的主要危险有:爆破地震、空气冲击波、水中爆破冲击波、飞石、殉爆、有毒气体(炮烟)、噪音等,因此,必须做好安全措施,并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而且,为了防止杂散电流、静电、射频电引起雷管、炸药的早爆事故,亦应做好安全工作。 1、爆破震动安全距离计算 选用GB6722-2003《爆破安全规程》确定公式:R=α/1'3)/(V KK Q ?。 R —爆破震动安全距离 Q —一次所允许起爆的最大装药量或毫秒延期起爆时的单段最大装药量 K 、α—与爆破点地形、地质等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见表1-1 K '—修正系数(在拆除爆破中引入此系数),K '=0.25~1,近爆源且临空面少时取大值,反之取小值 V —周围房屋安全允许震动速度,见表1-2 表1-1爆区不同岩性的K 、a 值 岩性 K a 坚硬岩石 50~150 1.3~1.5 中硬岩石 150~250 1.5~1.8 软岩石 250~350 1.8~2 表1-2爆破地震安全速度(V )值 建筑(构)物 V (cm/s ) 土窑洞、土坯房、毛石房屋 1 一般砖房、非抗震的大型砖块建筑物 2~3 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 5

水工隧道 10 交通隧道 15 矿山巷道 围岩不稳定有良好支护 10 围岩中等稳定有良好支护 20 围岩稳定无支护 30 2、爆破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计算 R K Q =,m 式中:R —爆破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m ; Q —装药量,kg ; K —与装药条件和爆破程度有关的系数。如表2-1。 表2-1系数(K )值 破坏程度 安全级别 裸露药包 全埋药包 完全无损 1 50~150 10~50 偶然破坏玻璃 2 10~50 5~10 玻璃全破坏、门窗局部破坏 3 5~10 2~5 隔墙、门、窗、板棚破坏 4 2~ 5 1~2 砖石结构破坏 5 1.5~2 1.5~1 全部破坏 6 1.5 __ 注:炸药库的设置,空气冲击波对建筑物和人员安全距离,也按此式计算。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规定:露天裸露爆破时,一次爆破的装药量不得大于20kg ,并应按下式确定爆破空气冲击波对在掩体内避炮作业人员的安全距离。 325R Q =,m 式中:R —空气冲击波对掩体内人员的安全距离,m Q —一次爆破的装药量,kg 。

地震属性体处理

地震属性体处理 1、分频处理属性 分频处理属性可将地震振幅和属性数据转换成更为清晰的地下地质图像,识别薄层或能量衰减区。将各地震道分解成不同的频带成分,有助于突出复杂的断裂体系以及储层的分布特征。分频处理的技术主要是通过 “Gabor-Morlet” 子波对复数地震道进行谱 分解,类似于小波变换。用来帮助地质家和解 释人员进行如下的勘探研究工作: (1)薄层检测以及薄层厚度估计; (2)衰减分析——直接进行油气检测 (3)提高地震分辨率 该方法通过连续的时频分析来描述时间-- 频率的瞬时信号能量密度。与以往常规的谱分 解使用离散傅立叶变换不同,该方法使用 Gabor-Morley 子波来提高时间-频率的分辨率。 提供了两种计算瞬时能量的方法:等空间中心频率和倍频程频率。输出结果可以分解成多种属性体:时间-频率体、时间切片,然后进行分析。 2、地震属性分析 地震属性分析使我们获得更多极有价值的多方位信息,从而使油藏的描述更准确、更细致。帕拉代姆地震属性库包括丰富的地震属性,如振福包络、瞬时频率、吸收系数以及相对波阻抗等20多 种复地震道(Hilbert )属性、多道几何属性,谱分解属 性和用户自定义属性见图。这些地震属性可分别表征地 震影像的不同特征,从而使解释人员以少量的工作即可 获得大量的地质信息,其中多地震道几何属性包括倾角 体、方位角体、非连续性和照明体。这些属性旨在强化 地震影像的非连续性特征,因此对识别地质体的构造特 征(如断层)、地层边界、河道和地质体的几何样式十 分有效。在这些属性体提取的基础上,利用PCA 主组分 分析技术进行属性优化分析,同时也可借助多属性体交 会VXPLOT 识别异常体。通过多属性体交汇、神经网络 测井参数反演、多属性体的波形分类以及变时窗/等时 窗的地震相划分等综合技术,并借助多属性体立体可视 化浏览技术实现对地下构造、地层和储层岩性的综合解 释。 光照体属性 常用提取的地震属性有信号包络、瞬时频率、瞬时相位、相对波阻抗、分频处理等。

爆破安全距离及安全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爆破安全距离及安全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6 页

爆破安全距离及安全措施 爆破材料仓库的安全距 离 表一项 目单位炸药库容量(t)0.250.52.08.016.0距有炸药性的工厂距民房、工厂集镇、火车站距铁路线距公路干线 MMMM20020050402502501006030030015080400400200100500450250120雷管仓库到炸药仓库的安全距离 表二仓库内雷管数量(个)到炸药库距离(m)仓库内雷管数量(个)到炸药库距离 (m)1000500010000150002000030000500002.04.56.07.58.510.013.575 00010000015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16.519.024.027.033.038 .043.0 运输工具相距最小距离表 表三运输方法单位汽车马车驮运人力在平坦道路上上、下山坡时M M50 30020 10010 505 6 爆破作业的安全距离1.爆破飞石的最小安全距离个别飞石的飞散距离与地形、地质药包参数及气象条件有关,可按以下公式计算:R=20Kn2W 式中R—飞石安全距离(m);K—与岩石性质、地形、地质气象有关的系数,一般取1.0—1.5;对着抛掷方向取大值,背着抛掷方向取小值;n—最大一个药包的爆炸作用指数;W—最大一个药包的最小抵抗线(m)。为保证绝对安全,一般按上式计算结果再乘以系数3—4;当遇大风天气,顺风方向的飞散距离还应增大25%--50%,同时参照现行爆破安全规程,爆破飞石的最小安全距离应不小于表四所列数值。爆破飞石的最小安全距 第 2 页共 6 页

地震重现期计算

地震重现期计算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地震重现期计算 地震重现期也叫做回归期,英文叫做 recurrence interval 或 return period 。即地震多少年发生一次,用来说明发生的概率,回归期越长,地震发生的概率越低。 设地震重现期为n年,则地震年均发生概率为λ=1/n。则在年限T年内,地震发生的概率 P 近似为波松分布: 一般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震的发生概率也以50年为基准周期。基本设防地震定为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 重现期为50的地震在使用年限50年内发生概率为63%,通过下式可以看出。 用同样的算法,超越概率2%的大震重现期为2475年。 对于重要的建筑设计年限为100年,设计基准期也为100年,此时的设防烈度、罕遇烈度的重现期均为一般建筑的2倍,即950年和4950年。 若将每年的地震的发生概率按二项分布计算 T为50年,P分别为63% 10%2%时,则n为,475,2475年。 T为100年,P分别为63% 10%2%时,则n为101,950,4950年。 与按波松分布计算的地震重现期相同。 地震震级=2/3*震中烈度+1 抗震设防烈度=多遇地震下的烈度(众值烈度)+ 因此我们国家现在就是按照一个概率来估计该烈度被超过的概率(一般是定众值烈度),然后根据众值烈度来+算设防烈度 一二度人完全感觉不到 三度少数静止中的人有感 四至五度睡觉的人会惊醒,悬挂物摇晃 六度房屋损坏,墙体微细裂缝 七至八度地面裂缝 九至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一至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非煤矿山爆破作业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非煤矿山爆破作业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317-79 非煤矿山爆破作业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爆破作业是非煤矿山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序,其作用是利用炸药在爆破瞬间放出的能量对周围介质作功,以破碎矿岩,达到掘进和采矿的目的。 在非煤矿山开采过程中须使用大量的炸药。炸药从地面炸药库向井下运输的途中,装药和起爆的过程中、未爆炸或未爆炸完全的炸药在装卸矿岩的过程中,都有发生爆炸的可能。爆炸产生的震动、冲击波和飞石对人员、设备设施、构筑物等有较大的损害。常见的爆破危害有爆破震动、爆破冲击波、爆破飞石、拒爆、早爆、迟爆等。 (1)爆破作业中的几种意外事故。 ①拒爆。②早爆。③自爆。④迟爆。 (2)爆破产生的有害效应。 ①爆破地震效应。炸药在岩土体中爆炸后,在距

爆源的一定范围内,岩土体中产生弹性震动波,即爆破地震;硐室爆破时,因一次装药量较大,爆破地震也比较强烈,对附近的构筑物、设备设施和岩体等会产生较大影响,很可能引起大范围的冒顶片帮事故。 ②爆破飞石。飞石是爆破时从岩体表面射出且飞越很远的个别碎块。爆破时,由于药包最小抵抗线掌握不准,装药过多,造成爆破飞石超过安全允许范围,或因对安全距离估计不足,造成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失,是爆破产生的有害效应之一。 ③爆破冲击波。爆破时,部分爆炸气体产物随崩落的岩土冲出,在空气中形成冲击波,可能危害附近的构筑物、设备设施和岩体等。 ④爆破有毒气体。爆破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如果没有及时稀释和排出,过早进入工作面将会对作业人员的身体造成极大伤害,甚至导致人员中毒死亡。 (3)导致爆破事故的主要原因。爆破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放炮后过早进入工作面;盲炮处理不当或

爆破安全计算计算书

爆破安全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 2、《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T5389-2007 一、爆破振速与爆破塌落振速对建筑物影响计算 采用质点垂直振动速度值作为判断、评价爆破点周围建筑物安全程度的标准,可求的爆破振速为: V =K×(Q1/3/R)2=1200×(12001/3/50)2 =54.204 mm/s≤[V]=70 mm/s 安全! 二、爆破安全距离计算 1、飞石安全距离计算 一般抛掷爆破个别飞石安全距离为: R f=K f×20 ×n2×W=1.8×20 ×1.52×3.4= 275.4m ≥[R]=200m 安全! 2、爆破地震安全距离计算 查表2-50 Kc=3

查表2-51 α=0.94 建筑物防爆破地震波影响的安全距离为: R c = K c×α×Q1/3 = 3×0.94×151/3 = 6.955m 3、爆破防毒气安全距离计算 上风向时:K g=160 爆破时有毒气体的影响范围为: R g = K g×Q1/3 = 160×151/3 = 394.594m 4、殉爆安全距离计算 在设置炸药库房位置时,应使某一库房爆炸不得殉爆另一库房,其殉爆安全距离为: R s = K s×Q1/2 = 0.25×151/2= 0.968m 在药库中,雷管与炸药必须分开贮存,雷管库到雷管库或雷管库到炸药库的殉爆安全距离为: R = K×N1/2 = 0.08×10001/2= 2.53m ≥[R]=2m 安全! 5、爆破防冲击波安全距离计算 R B = K B×Q1/2 = 50×151/2 = 193.649m 考虑建筑物允许的冲击波极限超压ΔP B值,计算爆破空气冲击波的安全距离为:R B = 2×(1+n2)×Q1/2/ΔP B1/2 = 2×(1+1.12)×151/2/0.0021/2 = 382.783m

爆破安全距离计算

爆破安全距离计算 一、一般规定 各种爆破、爆破器材销毁以及爆破器材仓库意外爆炸时,爆炸源与人员和其他保护对象之间的安全距离,应按各种爆破效应(地震、冲击波、个别飞散物等)分别核定并取最大值。 二、爆破地震安全距离 (一)一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爆破地震安全性应满足安全震动速度的要求,主要类型的建(构)筑物地面质点的安全震动速度规定如下: 1、土窑洞、土坯房、毛石房屋 1.0 cm/s V—地震安全速度,cm/s; m—药量指数,取1/3; K、α—与爆破点地形、地质等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可按表1选取。或由试验确定。 表1 爆区不同岩性的K、α值 (三)在特殊建(构)筑物附近或爆破条件复杂地区进行爆破时,必须进行必要的爆

破地震效应的监测或专门试验,以确定被保护物的安全性。 三、爆破冲击波安全距离 (一)露天裸露爆破时,一次爆破的炸药量不得大于20kg,并应按式(2)确定空气冲击波对掩体内避炮作业人员的安全距离。 —空气冲击波对掩体内人员的最小安全距离,m; 式中:R k Q—一次爆破的炸药量,kg;秒延期爆破时,Q按各延期段中最大药量计算; 3)计算。 式中:R—水中冲击波的最小安全距离,m; Q—一次起爆的炸药量,kg; —系数,按表4选取。 K 表4 K 值 (六)在水深大于30m的水域内进行水下爆破,水中冲击波安全距离,通过实测和试

验研安确定。 (七)在重要水工、港口设施附近或其它复杂环境中进行水下爆破,应进行测试和邀请专家研究确定安全距离。 四、个别飞散物安全距离 爆破(抛掷爆破除外)时,个别飞散物对人员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表5的规定; 对设备或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应由设计确定。 表6 ③为防止船舶、木筏驶进危险区。应在上、下游最小安全距离以外设封锁线和信号。 ④当爆破器置于钻井内深度大于50m时,最小安全距离可缩小至20m。 表6 地面爆破器材库或药堆至住宅区或村庄边缘的最小外部距离 注:表中距离适用于平坦地形,当遇到下列几种特定地形时,其数值可适当增减; ① 当危险建筑物紧靠20~30m高的山脚下布置。山的坡度为10~25度时,危险建筑

爆破安全距离

、爆破地震安全距离 爆破地震,是指炸药爆炸的部分能量转化为弹性波,在岩土中传播引起的震动。 爆破地震波,对爆区附近的地层、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井巷和露天边坡产生破坏作用。 爆破地震波强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使用炸药的性能、炸药量、爆源距离、岩石的性质、爆破方法以及地层地形条件。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小地震波的危害,应采取如下有效措施: (1)爆破前应调查了解爆破区域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露天边坡稳定状况,井巷围岩稳定及支护等情况。 (2)根据爆区的周边环境,采用减震爆破方法和控制炸药量,如微差爆破、缓冲爆破、预裂爆破等爆破方法。 (3)爆破地震安全距离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爆破安全距离(m); Q――炸药量(kg); U ――地震安全速度(cm / s); m――药量指数,取1/3; k、a- 与爆破地点地形、地质等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可按表8 —1选 取。

、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 (一)爆破空气冲击波特性 空气冲击波波阵面上的压力决定于离爆破地点的距离与药包半径的比值、炸药爆炸 的比能和周围空气的压力。 对于保护爆区及周围居民区人员的安全,一般以超压作为依据,以允许超压来确定 安全距离。不同超压对人体的危害情况如表8—2所示。 注:当AP为(0.3?0. 4)X105/m2时,气流速度达60~80m/s,夹杂着碎石加重了对人体的危害。 各国常用动物试验结合爆炸事故中伤亡情况的分析来确定对人的允许超压。一般人 员不致受伤的超压△ p<0.1 X 105N/m2。安全规程采用的允许超压,对作业者为0. 05X 105 N/m2,对居民为0. 02X 105N/m2。 对建筑物,其易损部分为玻璃窗和顶棚抹灰。一般建筑物窗玻璃发生轻微破坏的超 压为(0. 01?0. 005) X 105N/ m2 ;门窗破坏,屋面瓦大部分被掀掉,顶棚部分破坏的超压为(1 . 15—0. 3) X 105N/m2;砖木结构完全破坏的超压大于2. 0X 105NN /m2。安全规程 规定建筑物的超压取0. 01 X 105N/m2。 空气冲击波沿地下井巷传播时,比沿地面半无穷空间的传播衰减要慢,故要求的安 全距离也更大,如表8—3所示。 H序' 冲低超圧对地节理■的?坤 站恂诧廉腔帘 UK 1*1" (N* nr 1 ht W 1ft G. &-*0L 3$魁力豎帝■屁戢卜脱撤?岀龙丸製疲 cm 邢的OU 14 i t *L 1 l?nn 荊AJ 从乩悔7 11淡耕農埠 11 fKfnUtH 4 4K- itLlfi a hZ"AM* 5 * 1幅犀智商峯汹 a *"?札 (二)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

雪风和地震荷载计算方法

雪、风和地震荷载的计算方法 1 雪荷载 1.1 文献[2]中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文献[2]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第6.1.1条规定,屋面水平投影面上的雪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s k=μr s o(1-1) 式中:s k为雪荷载标准值,[kN/m2];μ r为屋面积雪分布系数;s o为基本雪压,[kN/m2]。 规范第6.1.2条规定,基本雪压应按该规范附录D.4中附表D.4给出的50年一遇的雪压采用。高于1989年同名规范30年一遇的标准。第6.1.3是对规范没有给出基本雪压的地点取值方法的规定。第6.1.4条是对山区基本雪压的规定。屋面积雪分布系数μ r根据屋面形状按表6.2.1确定。 1.2 文献[7]美国《建筑及其它结构最小设计荷载》1994年版 文献[7]美国《建筑及其它结构最小设计荷载》1994年版7.3规定,斜度小于1/12的平屋面的雪荷载按下式计算: p f=αC e C t I p g (1-2) 式中:p f为雪荷载,[lb/ft2];α系数,美国本土为0.7,阿拉斯加为0.6;C e为暴露系数;C t为热力系数;I为重要性系数,根据表1及表20,一般公用发电厂I=1.0;p g为地面雪荷载。据规范解释对7.2的说明,地面雪荷载系基于雪荷载超过的年概率为2%(即平均重现期50年)的数值。 1.3 文献[12]《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DL/T5121-2000》 从上可见,文献[7]考虑的系数更多。 为了考虑与文献[12]《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DL/T5121-2000》一致,采用文献[2]的标准。因矩形烟风道为平顶,根据后者的表6.2.1第1项取μ r =1.0。 Page 1 of 8

抗震设计方法综述

抗震设计方法综述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不详 抗震设计方法一:基于承载力设计方法 基于承载力设计方法又可分为静力法和反应谱法。静力法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期,是最早 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上世纪初前后日本浓尾、美国旧金山和意大利Messina的几次大地震 中,人们注意到地震产生的水平惯性力对结构的破坏作用,提出把地震作用看成作用在建筑 物上的一个总水平力,该水平力取为建筑物总重量乘以一个地震系数。意大利都灵大学应用 力学教授M.Panetti建议,1层建筑物取设计地震水平力为上部重量的1/10,2层和3层取 上部重量的1/12。这是最早的将水平地震力定量化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法。日本关东大地震后, 1924年日本都市建筑规范"首次增设的抗震设计规定,取地震系数为0.1。1927年美国UBC 规范第一版也采用静力法,地震系数也是取0.1。用现在的结构抗震知识来考察,静力法没 有考虑结构的动力效应,即认为结构在地震作用下,随地基作整体水平刚体移动,其运动加 速度等于地面运动加速度,由此产生的水平惯性力,即建筑物重量与地震系数的乘积,并沿 建筑高度均匀分布。考虑到不同地区地震强度的差别,设计中取用的地面运动加速度按不同 地震烈度分区给出。根据结构动力学的观点,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效应,即结构上质点的 地震反应加速度不同于地面运动加速度,而是与结构自振周期和阻尼比有关。采用动力学的 方法可以求得不同周期单自由度弹性体系质点的加速度反应。以地震加速度反应为竖坐标, 以体系的自振周期为横坐标,所得到的关系曲线称为地震加速度反应谱,以此来计算地震作 用引起的结构上的水平惯性力更为合理,这即是反应谱法。对于多自由度体系,可以采用振 型分解组合方法来确定地震作用。反应谱法的发展与地震地面运动的记录直接相关。1923年, 美国研制出第一台强震地震地面运动记录仪,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间成功地记录到许多强震记 录,其中包括1940年的El Centro和1952年的Taft等多条著名的强震地面运动记录。1943 年M.A.Biot发表了以实际地震纪录求得的加速度反应谱。二十世纪50到70年代,以美国的 G. W. Housner、N. M. Newmark和R. W. Clough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大 量的研究工作。对结构动力学和地震工程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奠定了现代反应谱抗震 设计理论的基础。然而,静力法和早期的反应谱法都是以惯性力的形式来反映地震作用,并 按弹性方法来计算结构地震作用效应。当遭遇超过设计烈度的地震作用,结构进入弹塑性状 态,这种方法显然无法应用。同时,在由静力法向反应谱法过渡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短周期 结构加速度谱值比静力法中的地震系数大1倍以上。这使得地震工程师无法解释以前按静力 法设计的建筑物如何能够经受得住强烈地震作用。 抗震设计方法二:基于承载力和构造保证延性设计方法 为解决由静力法向反应谱法的过渡问题,以美国UBC规范为代表,通过地震力降低系数 R将反应谱法得到的加速度反应值am降低到与静力法水平地震相当的设计地震加速度ad, ad=am/R地震力降低系数R对延性较差的结构取值较小,对延性较好的结构取值较高。尽管 最初利用地震力降低系数R将加速度反应降下来只是经验性的,但人们已经意识到应根据结 构的延性性质不同来取不同的地震力降低系数。这是考虑结构延性对结构抗震能力贡献的最 早形式。然而对延性重要性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确定和研究地震力降低系数 R的过程中,G. W. Housner和N. M. Newmark分别从两个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G. W. Housner认为考虑地震力降低系数R的原因有:每一次地震中可能包括若干次大小不等的较 大反应,较小的反应可能出现多次,而较大的地震反应可能只出现一次。此外,某些地震峰 值反应的时间可能很短,震害表明这种脉冲式地震作用带来的震害相对较小。基于这一观点, 形成了现在考虑地震重现期的抗震设防目标。随着研究的深入,N. M. Newmark认识到结构

地震波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综述.

地震波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综述 在地学领域,对于许多地球物理问题,人们已经得到了它应遵循的基本方程(常微分方程或偏微分方程)和相应的定解条件,但能用解析方法求得精确解的只是少数方程性质比较简单,且几何形状相当规则的问题。对于大多数问题,由于方程的非线性性质,或由于求解区域的几何形状比较复杂,则不能得到解析解。这类问题的解决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引入简化假设,将方程和几何边界简化为能够处理的情况,从而得到问题在简化状态下的解答。但这种方法只是在有限的情况下是可行的,过多的简化可能导致很大的误差甚至错误的解答。因此人们多年来寻找和发展了另一种求解方法——数值模拟方法。 地震数值模拟(SeismicNumericalModeling)是地震勘探和地震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地震反演的基础。所谓地震数值模拟,就是在假定地下介质结构模型和相应的物理参数已知的情况下,模拟研究地震波在地下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并计算在地面或地下各观测点所观测到的数值地震记录的一种地震模拟方法。地震波场数值模拟是研究复杂地区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的有效辅助手段,这种地震数值模拟方法已经在地震勘探和天然地震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地震数值模拟的发展非常迅速,现在已经有各种各样的地震数值模拟方法在地震勘探和地震学中得到广泛而有效

的应用。这些地震波场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即几何射线法、积分方程法和波动方程法。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方法实质上是求解地震波动方程,因此模拟的地震波场包含了地震波传播的所有信息,但其计算速度相对于几何射线法要慢。几何射线法也就是射线追踪法,属于几何地震学方法,由于它将地震波波动理论简化为射线理论,主要考虑的是地震波传播的运动学特征,缺少地震波的动力学信息,因此该方法计算速度快。因为波动方程模拟包含了丰富的波动信息,为研究地震波的传播机理和复杂地层的解释提供了更多的佐证,所以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方法一直在地震模拟中占有重要地位。 1地震波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 地震波数值模拟是在已知地下介质结构的情况下,研究地震波在地下各种介质中传播规律的一种地震模拟方法,其理论基础就是表征地震波在地下各种介质中传播的地震波传播理论。上述三类地震波数值模拟方法相应的地震波传播理论的数学物理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射线追踪法是建立在以射线理论为基础的波动方程高频近似理论基础上的,其数学表形式为程函方程和传输方程。积分方程法是建立在以惠更斯原理为基础的波叠加原理基础上的,其数学表达形式为波动方程的格林函数域积分方程表达式和边界积分方程表达式。波

矿山爆破对安全距离的要求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矿山爆破对安全距离的要求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矿山爆破对安全距离的要求 爆破时,必然产生爆破地震、空气冲击波、碎石飞散及有害气体,因而危及爆区附近人员、设备、建筑物及井巷等的安全。因此,爆破设计时必须确定爆破危害范围并指定安全距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爆破地震安全距离 炸药在岩体中爆炸后,在距爆源一定距离的范围内,岩体产生弹性震动波,即是爆破地震。爆破作业地震强度主要与炸药量、爆源距离、岩石特性、爆破条件和方法以及地质地形条件有关。《爆破安全规程》规定一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爆破地震安全性应满足安全振动速度的要求,并规定了建(构)筑物地面质点振动速度控制标准。 2.爆破空气冲击波的安全距离 空气冲击波的安全距离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对地面建筑物的安全距离,空气冲击波超压值计算和控制标准,爆破噪声,空气冲击波的方向效应与大气效应。 控制空气冲击波的方法主要有: (1)避免裸露爆破,特别是在居民区更需特别重视,导爆索要掩埋20em或更多,一次爆破孔间延迟不要太长,以免前排带炮使后排变成裸露爆破。 (2)保证堵塞质量,特别是第一排炮孔,如果掌子面出现较大后冲,必须保证足够的堵塞长度。对水孔要防止上部药包在泥浆中浮起。 (3)考虑地质异常,采取措施。例如,断层、张开裂隙处要间隔堵塞,溶洞及大裂隙处要避免过量装药。 (4)在设计中要考虑避免形成波束。 (5)在地下矿山巷道,可利用障碍、阻波墙、扩大室等结构来减轻 第 2 页共 4 页

巷道空气冲击波。 3.个别碎石飞散的安全距离 露天爆破时,有些岩石飞散很远,危及周围人员、牲畜和建(构) 筑物。飞石事故超过爆破事故总数的1/4,在设计和施工中必须严格做到: (1)设计合理,测量验收严格,避免单耗失控,是控制飞石危害的基础工作; (2)慎重对待断层、软弱带、张开裂隙、成组发育的节理、溶洞、采空区、覆盖层等地质构造,采取间隔堵塞、调整药量、避免过量装药等措施; (3)保证堵塞质量,不但要保证堵塞长度,而且保证堵塞密实; (4)多排爆破时,要选择合理的延迟时间,防止因前排带炮(后冲),造成后排最小抵抗线大小与方向失控; (5)城市爆破应做好防护。 4.电力起爆的安全距离 电力起爆的安全距离主要考虑爆区与高压线、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等发射源的安全距离。 5.爆破有害气体扩散安全距离 爆破有害气体主要有CO、NO、NO2、N2O5、SO2、H2S、NH3等,可引起窒息及血液中毒。大量爆破后必须取样监测。有害气体浓度低于容许指标才能下井作业。 第 3 页共 4 页

隧道爆破安全距离

隧道爆破安全距离 隧道爆破通常采用掏槽爆破,即将开挖断面上的炮眼分区布置和分区顺序起爆,逐步扩大完成一次开挖,分区是按照炮眼的位置、作用的不同有三种炮眼:即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这三种炮眼除共同完成一个循环进尺的爆破掘进外,分别各有其作用,因此各有不同的位置、长度、方向、间距的要求。 隧道爆破安全距离相关规定: (1)独头巷道不少于200m; (2)相邻的上下坑道内不少于100m; (3)相邻的平行坑道,横通道及横洞间不少于50m; (4)全断面开挖进行深孔爆破(孔深3-5m)时,不少于500m. 隧道爆破技术规定要求: ①爆破作业必须按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要求,编制爆破设计方案,制订并严格执行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②洞内爆破作业必须有专人统一指挥,并由经过专业培训且持有爆破作业合格证的专职爆破工担任。严禁作业人员穿着化纤衣服进行爆作业。 ③洞内爆破时,所有人员必须撤离至规定的安全距离以外: A独头巷道内不小于200m; B相邻上下坑道内不小于100 m; ④如采用相向开挖掘进的隧道两个掌子面间距离小于200m时,爆破

时必须提前一个小时通报,以便另一个工作面作业人员撤离。 ⑤下列情况下,严禁装药爆破: A照明不足; B开挖面围岩破碎尚未支护; C出现流沙现象未经处理; D存在大量溶洞水及高压地下水涌出,尚未治理; E未做好安全警戒时。 ⑥爆破后必须通风排烟15min后检查人员方可进入开挖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A有无瞎炮; B有无残余炸药或雷管; C顶板及两帮有无松动的围岩; D支撑有无损坏或变形,是否需采取加强措施。 ⑦钻眼与装药作业不宜平行作业。如须平行作业,则钻孔与装药顺序应自上而下进行,钻孔与装药孔至少隔开一排,其距离不小于2.5m,作业人员应分区操作。 ⑧两个相向贯通开挖的开挖面之间距离只剩下15m时始,只允许从一个开挖面掘进贯通,另一端应停止作业,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在放炮作业前提前通知,由对方施工现场负责人负责检查确认人员和设备已撤出后,方可通知放炮作业面实施放炮作业。 ⑨炸药、雷管等爆破器材必须执行爆破器材的采购、搬运、贮存、领

矿山爆破安全技术

矿山爆破安全技术 (一)概述 矿山爆破是把矿岩从矿体中剥落下来,并按工程要求爆破成一定的爆堆,破碎成一定的块度,为随后的采、装、运工作创造条件。 矿山用炸药有硝铵类炸药、水胶炸药、硝化甘油炸药以及乳化油炸药等。我国矿山最广泛使用的炸药是硝铵类炸药,包括铵梯炸药、铵油炸药、铵松蜡炸药以及含水硝铵类炸药等。在有瓦斯或煤尘爆炸危险的煤矿井下工作面或工作地点应使用经主管部门批准,符合国家安全规程规定的煤矿许用炸药。 常用的起爆器材有雷管(火雷管、电雷管)、导爆索、导爆管、导火索等。根据使用的起爆器材的种类,起爆方法有火雷管起爆法、电雷管起爆法、导爆索起爆法和导爆管起爆法及联合起爆法。煤矿井下静止使用明火起爆,只能采用电能激发的电雷管。为了保证爆破作业的安全可靠,防止拒爆,一般在较大规模爆破时使用联合起爆法起爆,同时敷设两种起爆网路。 (二)爆破作业的主要安全规定 (1)各种爆破作业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爆破器材,不准使用擅自制造的炸药。 (2)进行爆破工作的群采矿山、矿点,必须设爆破工作负责人、爆破员和爆破器材保管员。这些人员应了解所使用的爆破器材的性能、爆破技术和有关的安全知识。 (3)凡从事爆破工作的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并持有合格证。 (4)中、4,3矿山,进行浅眼爆破时,应有爆破说明书。其内容包括装药量、装药结构、填塞长度、起爆方法等。 (5)爆破作业地点有以下情况之一时,禁止进行爆破作业:有冒顶或边坡滑落危险;通路不安全或通路阻塞;进行中深孔、深孔爆破时,爆破参数或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工作面有涌水危险或炮眼温度异常;危险1i2边界上未设警戒;光线不足或无照明。(6)进行爆破器材加工和爆破作业人员禁止穿化纤衣服;在大雾天、雷雨时、黄昏、夜晚,禁止进行露天爆破。 (7)装药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用木制炮棍;装起爆药包时,严禁投掷或冲击;一旦起爆药包没装到位,禁止拔出或硬拉起爆药包中的导火索、导爆索、导爆管或电雷管脚线,应按处理盲炮的有关规定处理。 (8)进行填塞工作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装药后,必须保证填塞质量,禁止采用无填塞爆破;浅孔爆破时,一般填塞长度为孔深的1/3;禁止使用石块和易燃材料填塞炮孔;堵塞要十分小心,不得破坏起爆线路;禁止捣固直接接触药包的填塞材料或用填塞材料冲击起爆药包。 (9)炮响完后,经过充分通风,才准进入爆破作业地点。 (10)爆破工作开始前,必须确定危险区的边界并没置明显的标志。地下爆破应在有关通道上设置岗哨。回风巷应设路障,并挂上"爆破危险区,不准入内"的牌子。 (11)爆破前必须同时发出音响和视觉信号,使在危险区的人员能够听到、看到。爆破后,经检查确认安全时,方可发出解除警戒信号。 (1 2)爆破员进入放炮地点后,应检查有无冒顶、危石、支护破坏和盲炮现象。如果发现有这些现象,应及时处理。若不能处理时,应设立危险警戒或标志。常用的处理盲炮的方法有重新起爆法、诱炮法、打平行眼装药爆破法、用水冲洗法。 (三)起爆安全技术 1.火雷管起爆的安全技术 火雷管起爆易产生的事故原因包括导火索及火雷管的质量问题、火雷管的早爆、火雷管

爆破地震安全距离(标准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爆破地震安全距离(标准版)

爆破地震安全距离(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爆破地震,是指炸药爆炸的部分能量转化为弹性波,在岩土中传播引起的震动。爆破地震波,对爆区附近的地层、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井巷和露天边坡产生破坏作用。爆破地震波强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使用炸药的性能、炸药量、爆源距离、岩石的性质、爆破方法以及地层地形条件。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小地震波的危害,应采取如下有效措施: (1)爆破前应调查了解爆破区域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露天边坡稳定状况,井巷围岩稳定及支护等情况。 (2)根据爆区的周边环境,采用减震爆破方法和控制炸药量,如微差爆破、缓冲爆破、预裂爆破等爆破方法。 (3)爆破地震安全距离计算公式如下: R=(K/V)1/α ×Qm 式中R——爆破安全距离(m);

爆破安全距离

爆破安全距离 各种爆破、爆破器材销毁以及爆破器材意外爆炸时,爆破源与人员和其他 保护对象之间的安全距离称为爆破安全距离。 为保证爆破安全,爆破地点与人员或其他应保护对象之间必须保持最短的 相隔长度。爆破有害效应随距离的增加有规律地衰减,用距离作为安全尺度可 限定爆破有害效应在允许限度之内。中国《爆破安全规程》规定了爆破地震安 全距离,个别飞散物安全距离,以及爆炸冲击波的安全距离。 爆破作业安全允许距离的规定 (一)一般规定 1.爆破地点与人员和其他保护对象之间的安全允许距离,应按爆破各种有 害效应(地震波、冲击波、个别飞散物等)分别核定,并取最大值。 2. 确定爆破安全允许距离时,应考虑爆破可能诱发滑坡、滚石、雪崩、涌浪、爆堆滑移等次生有害影响,适当扩大安全允许距离或针对具体情况划定附 加的危险区。 (二)各种爆破危害的安全允许距离 1.爆破震动安全允许距离 (1)评估爆破对不同类型建(构)筑物、设施设备和其他保护对象的振动影响,应采用不同的安全判据和允许标准。 (2) 地面建筑物、电站(厂)中心控制室设备、隧道与巷道、岩石高边坡和 新浇大体积混凝土的爆破震动判据,采用保护对象所在地基础质点峰值振动速 度和主振频率。安全允许标准的具体要求由《爆破安全规程》规定。 (3) 高耸建(构)筑物拆除爆破安全允许距离包括建(构)筑物塌落触地振动 安全距离和爆破震动安全距离。 2. 爆破空气冲击波及水中冲击波与浪涌安全允许距离 (1)露天地表爆破一次爆破炸药量不超过 25kg 时,应按规定计算确定空气冲击波对在掩体内避炮作业人员的安全允许距离。

(2) 水下裸露爆破,当覆盖水厚度小于. 3 倍药包半径时,对水面以上人 员或其他保护对象的空气冲击波安全允许距离计算原则,与地表爆破相同。 (3) 在重要水工、港口设施附近及水产养殖场或其他复杂环境中进行水下 爆破,应通过测试和邀请专家对水中冲击波和浪涌的影响作出评估,确定安全 允许距离。 (4) 水中爆破或大量爆渣落人水中的爆破,应评估爆破涌浪影响,确保不 产生超大坝、水库校核水位涌浪,不淹没岸边需保护物和不造成船舶碰撞受损。 3. 个别飞散物安全允许距离 一般工程爆破时,个别飞散物对人员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爆破安全规程)) GB6722←2014 相应的规定; 硐室爆破个别飞散物安全距离按《爆破安全规程)) GB 6722-2014 规定的 方法计算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