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学分:2.5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8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测试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共40学时,2.5学分。

《测试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各种机械量、热工量的测量原理、测量方法和测试系统的构成,培养学生掌握常见工程量检测的方法和仪器工作原理,具备根据具体测试对象、测试要求、测试环境选择合适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测试系统的能力。课程以课堂讲述为主,突出基本概念,并配以适量实验环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与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 熟悉信号的分类与描述方法,掌握测量信号分析的主要方法,具备从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中解读测量信息的能力;

2. 掌握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函数的概念和物理意义。掌握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及其测量方法。掌握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熟悉负载效应及其减轻措施以及测量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3. 掌握常用传感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能针对工程测量问题选用合适的传感器;

4. 掌握电桥测量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了解信号的调制与解调。了解滤波器的类型和实际滤波器的特征参数;

5. 掌握压力、位移、振动、温度等常见工程量的测量方法,了解其在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楼宇控制、医疗、家庭和办公室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

6. 了解测试技术中的常用软件,例如Matlab、LabVIEW等;

7. 了解计算机测试系统及虚拟测试系统的构成。知晓用计算机测试系统进行测量的方法、步骤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等。

参考教材:

[1]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3版),熊诗波,黄长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

[2] 《测试技术基础》,李孟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2

[3]《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周生国,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测试技术基础》王伯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徐科军,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6]《传感器及其应用》栾桂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三、课程内容

(一)、绪论

主要内容:测试技术的概念与研究对象;测试技术在本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测试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其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测试技术课程的特点及任务要求;测试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二)、信号及其描述

主要内容:信号的概念和分类;信号的时域描述和频域描述;周期信号的定义、傅里叶级数展开式和离散频谱;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与连续频谱;傅里叶变换的性质;矩形窗函数、单位脉冲函数、周期性单位脉冲序列及其频谱;随机信号及其主要特征参数。

(三)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主要内容:测试系统的基本要求,线性系统及其主要性质;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参数;测试系统的传递函数、频率特性、瞬态响应等动态特性;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测试系统动态特性的测定;测试系统的负载效应;测量装置的抗干扰。

(四)、常用传感器与敏感元件

主要内容:常用传感器的分类;机械式传感器;能量控制型的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传感器;能量转换型的压电式、磁电式、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光纤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等。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五)、信号调理与记录

主要内容:直流电桥、交流电桥的特点、计算公式;信号调制和解调的概念与应用;滤波器的种类、理想滤波器的特性;实际滤波器的基本参数;信号的放大;测试信号的显示记录。

(六)、信号处理初步

主要内容:信号数字化的过程;信号数字化分析处理中的问题;相关分析与功率谱分析及其应用。

(七)、具体工程量的测量

主要内容:位移测量、振动测量、声与声发射测量、力与扭矩测量、流体参量测量。

(八)、计算机测试系统与虚拟仪器

主要内容:计算机测试系统的组成;虚拟仪器的概念;常用虚拟仪器软件。

四、习题内容及要求

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一定量的习题,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作业的习题以计算为主,有条件的学生可用MATLAB编程解答有关习题。

五、实验

实验一:系统静态特性测试

让学生熟悉测试系统的一般组成环节及原理,掌握系统静态特性的检验方法。

实验二:振动信号的采集和预处理

让学生了解动态信号采集和预处理系统的组成,熟悉采集参数的含义和设置方法以及预处理的作用和意义。

实验三:振动信号分析

让学生熟悉机械设备振动信号分析的常用工具与应用。

六、学时分配(建议)

六、执行大纲的几点说明

1. 本大纲是依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制定。

2. 应适当增加课外阅读文章,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和翻译水平。

3. 成绩考核评定办法:期末考试(开卷)占50%,作业及平时成绩占50%。

测试技术A教学大纲-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学平台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测试技术A 学时/学分:48/3 (其中含实验4学时)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等 适用专业:油气储运工程、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 —开课学院:能动学院 —系:油气储运工程系 —教研室: 是否含课内实验:□是□否(若选择“是”,则还需填写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等) 测试技术课程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一般测试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主要参数的测试方法,测试仪器仪表的选择与使用,了解测试技术在油气储运行业中的具体运用,并能对各种参数进行测试。 二、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突出重难点等) 1.概述 测量的基本知识,测量仪表的性能指标,测量装置的动态特性,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 重点:测量的基本知识,测量仪表的性能指标,测量装置的动态特性 难点:测量装置的动态特性。 2.信号分析与处理 信号的描述与分析,信号的频谱分析,数字信号处理。 重点:信号的描述与分析,信号的频谱分析,数字信号处理。 难点:信号的频谱分析 3.误差理论及应用 测量误差,系统误差的消除,随机误差分析,测量结果误差的估计,粗大误差的判定与剔除。 重点:测量误差,系统误差的消除,随机误差分析,测量结果误差的估计 难点:随机误差分析,测量结果误差的估计 4.测试信号获取与调整

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参数式传感器,发电式传感器,其它典型传感器 重点:参数式传感器,发电式传感器 难点:参数式传感器 5.测试系统特性 测试系统概论,测试系统静态响应特性,测试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 重点:测试系统静态响应特性,测试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 难点:测试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 6.流量测量 流量测量仪表的分类,常见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重点:流量测量仪表的分类,差压式流量计、转子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难点:差压式流量计、转子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7.温度测量 温标,温度测量仪表的分类,常见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重点:热电偶温度计、热电阻温度计、热辐射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难点:热电偶温度计、热电阻温度计、热辐射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8.压力测量 压力的表示方法,弹性式压力计,压力、差压变送器其他压力检测仪表,压力仪表的选用、安装与校验 重点:弹性式压力计,压力、差压变送器,压力仪表的选用、安装与校验 难点:压力、差压变送器 9.物位测量 物位测量的基本理论,浮力式液位计,差压式液位计的工作原理 重点:浮力式液位计,差压式液位计的工作原理 难点:差压式液位计的工作原理 三、课程基本要求 1.理解测试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 2.熟悉掌握测试系统的动、静态特性,并能正确选择仪表。 3.系统地掌握测试信号的转换,传输、记录等测试系统各基本组成部分的有关理论知识,掌握常用传感器的特性及适用范围。 4.重点掌握温度、压力、流速,流量,液位等常用参数的测试方法及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与特性,并能正确选用。 5.掌握误差分析理论及方法,对测量结果能正确分析与计算得出正确结果。 6.掌握测试系统信号分析方法。

测试技术的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的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的教学大纲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测试技术在软件开发和质量控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培养具备专业测试技术能力的人才,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探讨测试技术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其对学生的培养和职业发展的意义。 一、测试技术教学大纲的内容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应该涵盖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测试的理论和实践。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测试技术教学大纲中的内容: 1. 软件测试基础知识:介绍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包括测试的目标、策略、技术和生命周期。 2. 测试过程管理:讲解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缺陷管理和测试报告等测试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方法。 3. 测试工具和自动化:介绍常用的测试工具和自动化测试技术,包括测试管理工具、性能测试工具和持续集成工具等。 4. 软件质量保证:讨论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性,包括代码审查、静态分析、测试覆盖率和质量度量等方面的内容。 5. 高级测试技术:深入探讨一些高级测试技术,如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冒烟测试和回归测试等。 6. 测试团队协作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与开发人员、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合作。 二、测试技术教学大纲的结构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应该具有合理的结构,以便学生能够有条理地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以下是一种可能的结构: 1. 导论:介绍测试技术的重要性和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础知识:讲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测试思维方式。 3. 测试过程管理:详细介绍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缺陷管理和测试报告等测试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方法。 4. 测试工具和自动化:介绍常用的测试工具和自动化测试技术,帮助学生提高测试效率和质量。 5. 软件质量保证:讨论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控制能力。 6. 高级测试技术:深入探讨一些高级测试技术,帮助学生解决复杂的测试问题和挑战。 7. 测试团队协作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与各个角色有效地合作。 8. 实践案例与项目:提供实践案例和项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测试技术教学大纲的意义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对于学生的培养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学大纲的制定可以确保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测试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合理的教学大纲,学生可以有条理地学习和应用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学分:2.5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8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测试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共40学时,2.5学分。 《测试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各种机械量、热工量的测量原理、测量方法和测试系统的构成,培养学生掌握常见工程量检测的方法和仪器工作原理,具备根据具体测试对象、测试要求、测试环境选择合适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测试系统的能力。课程以课堂讲述为主,突出基本概念,并配以适量实验环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与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 熟悉信号的分类与描述方法,掌握测量信号分析的主要方法,具备从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中解读测量信息的能力; 2. 掌握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函数的概念和物理意义。掌握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及其测量方法。掌握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熟悉负载效应及其减轻措施以及测量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3. 掌握常用传感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能针对工程测量问题选用合适的传感器; 4. 掌握电桥测量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了解信号的调制与解调。了解滤波器的类型和实际滤波器的特征参数; 5. 掌握压力、位移、振动、温度等常见工程量的测量方法,了解其在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楼宇控制、医疗、家庭和办公室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 6. 了解测试技术中的常用软件,例如Matlab、LabVIEW等; 7. 了解计算机测试系统及虚拟测试系统的构成。知晓用计算机测试系统进行测量的方法、步骤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等。 参考教材: [1]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3版),熊诗波,黄长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 [2] 《测试技术基础》,李孟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2 [3]《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周生国,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测试技术基础》王伯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徐科军,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6]《传感器及其应用》栾桂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三、课程内容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学时:32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重点讲授基本测试理论及常用测试装置的特性和应用。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研究动态测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今后从事测试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等职业专门人才所必需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懂理论和原理;会选择和使用;能维护和修理。 (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测试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2、掌握动态测试的基本理论及实际测试系统的环节和组成。 3、掌握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描述方法,掌握频谱分析、相关分析及功率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数字信号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 4、掌握测试装置的动、静态特性的评价方法和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并能正确选择 和分析测试装置。 5、掌握中间变换电路及记录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并能正确地选用。 (二)能力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测试工具、仪表。 2、具有借助手册等工具书和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查阅测试仪器的有关数据、功能、使用方法的能力。 3、会选择和使用传感器,能维护和修理。 应用电路的能力。 4、具备对测量系统进行初步分析和设计能力。 5、具有一定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初步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3、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软件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一)课程的培养目标 《软件测试技术》通过引入实际案例的测试过程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软件测试技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与应用相结合。本课程除要求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础知识和工具使用,包括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相关模型、基础方法、执行过程以及常用的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等,重点要求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二)该门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软件测试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选修课程,它的先修课程是一门高级语言、软件工程等课程,通过动手实践,学会进行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和使用方法。 (三)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应掌握的知识点和应达到的专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软件测试背景及分类、软件测试模型、软件测试的基础方法、软件测试的整体过程、软件测试活动的组织与管理、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软件测试自动化、缺陷跟踪管理、单元测试工具JUnit、接口测试工具、负载测试工具、生活小工具微服务测试和手机视频播放软件测试等。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以黑盒测试技术为平台掌握等价类、边界值、判定表、正交实验等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掌握系统测试应用技术。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第一章软件测试概述与基本概念 了解软件测试的定义和历史背景;了解软件缺陷的定义和出现原因;了解软件测试的原则;掌握常用的软件测试分类方法[教学重点];包括按测试阶段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按是否需要执行被测试软件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按是否需要查看代码分为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和

灰盒测试等;了解软件测试行业的现状与前景。 第二章软件测试模型 了解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和常见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流程;了解软件测试过程模型的概念;掌握V模型、W模型、H模型、X模型以及前置测试模型等常用的软件测试过程模型[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软件测试过程改进模型的概念及典型模型种类。 第三章软件测试方法 了解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的内容及方法;了解桌面检查、代码审查、走查的概念与区别;掌握模块控制流图的使用方法;了解主动测试与被动测试的区别;了解程序插桩法、逻辑覆盖法、基本路径法等白盒测试方法;掌握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条件判定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等常用覆盖准则[教学重点];掌握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因果图法、决策表法、正交试验法和场景法等常用黑盒测试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第四章软件测试过程 了解单元测试的定义及原则,了解其内容与过程;掌握函数覆盖、Z路径覆盖、ESTCA覆盖、LCSAJ覆盖和MC/DC覆盖等常用覆盖准则[教学重点];了解集成测试的定义及内容;掌握基于功能分解的集成测试、基于调用图的集成测试以及基于路径的集成测试方法;了解系统测试的定义及原则,掌握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装测试、压力测试、容量测试、安全性测试、健壮性测试、可用性测试、用户界面测试、文档测试在内的系统测试内容;了解验收测试的内容及过程,掌握α测试、β测试的内容。 第五章软件测试管理 了解软件测试管理的特性和原则;了解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的管理方法;了解软件测试管理计划的制订和执行过程;了解主要的软件测试文档;了解测试的组织和人员管理机制;了解软件测试的过程管理、配置管理、风险管理和成本管理内容。 第六章面向对象软件测试 了解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包括抽象、继承、封装、重载、多态等;了解面向对象的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内容;了解面向对象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以及回归测试的策略;了解面向对象软件的测试用例设计的相关内容。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内容: 现代测试技术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材料结构分析与测试技能的专业选修课.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X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技术的基础理论,试验方法及基本技能;掌握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现代测试设备的结构及其在材料分析测试技术中的原理及试验方法.应用X射线衍射方法进行晶体结构的测定,物相分析,宏观应力测定;掌握透射电镜的复型和薄膜制备技术及电子衍射的原理,应用电子衍射对材料进行微关组织结构的分析,应用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材料进行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及成分进行分析. 以培养学生使用分析测试方法为材料科学研究服务.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X射线衍射学,透射电子显微学,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光谱分析等.

Brief Introduction Course Description: Modern Techniques of Measurement is one of elective course to train pupils techniques of material structure analyzing and testing. Through learning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modern testing equipment, theory and method such as X-ray diffractomete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ion microscopy and electron probe. Crystal structure can be tested, contents can be analyzed and macro-stress can be measured by using X-ray diffraction. Surface morphology, microstructures and component of materials can be measured by using scanning election microscopy and election probe. The main sections of this course: X-ray diffraction, transmission election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lectron probe, spectral analysis.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Testing Technology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24 (理论学时24) 学分:1.5 适用对象: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中文简介:该课程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建立在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等基础之上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它主要研究机械参数动态测试各环节,如传感器、中间变换器、显示记录器的原理、动态特性评价及测试信号的初步分析与处理,涉及机械工程领域中的非电量电测技术和其他测试技术等知识,是工业生产与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技术手段。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1.掌握测试、测量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测量的基础知识:量与量纲;法定计量单位;测量、测试、计量;量值的传递与计量器具检定;测量方法;测量装置;测量误差;测量精度;测量结果的表达; 3. 了解测试技术的发展动态; 4. 了解测试技术的应用情况。 第二章信号及其描述 1.了解信号分类方法; 2.掌握信号的幅值域分析方法; 3.掌握信号相关分析方法; 4.掌握傅里叶级数及周期信号的频谱;

5.掌握傅里叶变换及非周期信号的频谱。 第三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1. 建立测试系统的概念; 2. 了解测试系统特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 了解测试系统特性的测量方法; 4.掌握测试装置的静态和动态特性; 5.了解精度设计、动态性能设计和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四章常用传感器与敏感元件 1. 了解传感器的分类; 2. 掌握常用传感器测量原理和选用原则; 3. 了解传感器测量电路。 第五章信号的调理与记录 1. 掌握电桥、调制与解调、滤波器、放大器等基本调理环节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 掌握测试信号的显示与记录; 3. 会选用有源滤波器的结构参数。 第六章信号初步处理 1.熟悉信号处理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2.掌握信号相关分析方法; 3.掌握信号的功率谱分析方法。 第七章位移测量 1.掌握常用位移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和特点; 2.理解位移测量的实际应用。 第八章应变、力与扭矩测量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软件测试技术 (Software Testing Technology) 课程编号:06410188 学分: 2 学时:32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24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8 课程实践学时: 0 )先修课程:软件工程、面向对象建模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教材:软件测试基础(英文版 or 中文版),阿曼(Paul Ammann) (作者), 奥法特(Jeff Offutt) (作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软件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将它们应用于不同的测试阶段,满足不同的应用系统测试的需求,从而有效提高软件的质量。通过学习软件测试理论知识和业界主流及通用技术,使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软件测试与软件质量的关系,掌握基本测试技术和方法,并应用到实践中。能够采用恰当的软件测试方法和工具对软件进行验证和分析,给出软件实施和维护方案,并能够对软件进行质量分析。 (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本课程的任务,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软件测试与软件质量的关系。掌握基本测试技术和方法,会设计测试用例。能够基于软件测试方法和工具对软件进行验证和分析,同时撰写测试方案和测试报告,最终能够对软件进行质量分析。具体包括: 课程目标1: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课程目标2: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步骤 课程目标3:掌握常用的软件测试基本方法及测试方案撰写要求 课程目标4:能够熟练使用一种软件测试工具 课程目标5:能够根据软件质量要求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 课程目标6:能够在复杂软件质量问题中运用软件测试知识进行质量分析 课程目标7:在软件质量确保活动中,能够设计相应的测试方案 注:工程类专业通识课程的课程目标应覆盖相应的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通用标准;

软件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软件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Software Testing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课程编号: 0809512071 前修课程:程序设计入门学分: 1.5 总学时: 24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 教学目的:随着软件应用领域变得越来越广泛和深入,软件规模日益扩大,软件的复杂程度 与日俱增,以及新的程序设计方法和开发平台的不断涌现,对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之一:软件测试技术来说,软件测试的难度也在进一步地提高,测试质量变得更加难以度量。通过 本课程学习,让学生增强对软件测试重要性的认识,了解并掌握软件测试的历史和现状、核 心思想与原理、相关概念与知识、主要方法、常用技术,以及相关工具的灵活应用等。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软件测试的背景知识、核心思想、相关概念和技术方法等。理解软件测试的重要性,熟悉软件测试的相关过程;清楚黑盒测试、白盒测试、静态测试、动态测试等的区别与联系。具备测试分析和测试设计的能力,以及应用各种测试理论及相关技术、工具,对软件系统进行全面测试的能力。并且通过测试的设计和执行,能够规范化地记录测试结果并提交缺陷报告,编写测试总结报告等,按照标准(国际、国家、行业或企业标准)撰写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相关技术文档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理论总学时: 24学时 第一章软件测试概述2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软件工程与软件测试的发展历史;软件缺陷的由来;进行软件测试的目的;软件测试的定义和原则;软件测试技术的层次和类型;软件测试的过程; 重点:软件测试的重要性,软件缺陷的相关概念;软件测试的层次和类型,软件测试的流程。难点:错误与缺陷分类与区别,软件测试的分类。 第二章需求和设计评审2学时

《汽车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Test Technology of Vehicle 学分: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0 实验/实践学时:8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汽车测试技术》是车辆工程专业课,48学时,3学分,考试课。该课程是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关于实验的科学,它属于实验工程的范畴。由于车辆工程技术的进步,离不开科学试验的推动,因此,《汽车测试技术》课对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越来越重要。本课程的特点是,从车辆各种具体试验方法中概括总结出一些带共性的基础理论,并以此指导学生解决车辆工程试验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试验技能。 科学实验与理论研究的密切结合是近代科学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在科技发展史上,理论研究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实验工作跟不上;一旦实验有了突破,理论研究就跟着上一个台阶。这是近代科技发展的重要规律。车辆工程学科更是如此。由此可见《汽车测试技术》课程必然有如下三大任务,即: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车辆试验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从事车辆测试工作的基本技能;启发学生从事试验研究的创新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学会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处理车辆测试过程中的相关技术问题;了解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的特点。 2.深入学习和正确掌握的内容: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应用技巧、测试系统的组成与要求、测试信号的采集与处理、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表达、虚拟测试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试验设计与研究。 3.《汽车测试技术》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且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努力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 先修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理论、随机振动、发动机原理。 四、主要参考教材 [1] 李杰敏主编.汽车拖拉机试验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 何耀华主编. 汽车试验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 王跃雄,叶湘滨主编. 现代动态测试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4] 王伯雄主编. 测试技术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5] [德]J.Marek, [日]Y.suzuki. Sensors for Automotive Technology.Wiley-VCH,2003. 五、课程内容 1. 概述 主要内容:测试技术的应用、发展及研究内容。 重点:由车辆——被测量的获取——信号的调理——信号的传输——信号的采集处理等设备所组成的系统、试验方法及试验设计等。 教学要求:了解测试技术在产品质量、新产品研发、结构功能及工艺研究中的应用;掌握测试技术的研究内容。

《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教学大纲(新)

附件一: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12153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技术 英文名称:Software Testing Technology 实验总学时:18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课 先修课程: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 二、实验教学的总体目的和要求 (一)对学生的要求 1.在机房进行实验,学生应遵守纪律听从老师安排。 2.该课以设计性实验为主,教材中已给出的实验题目,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掌握测试原理,能及时发现及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4.能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准确分析实验结果。 (二)对教师的要求 1.认真做好各实验准备,准确布置各实验内容,细致规划各实验过程。 2.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使学生准时提交实验报告,杜绝学生发生实验报告抄袭现象。 3.每次实验完毕后,认真讲评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激励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三)对实验条件的要求

1.实验环境: 硬件:256M以上内存、2.13G以上CPU、宽带网络; 操作系统:Windows XP以上; 程序语言:VC++ 和 Java。 2.实验工具: VC、JBuilder、BugFree、EasyPHP、JUnit、WinRunner 、LoadRunner 3.课后实验学时: 54学时 三、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 实验名称:黑盒测试技术 实验内容: 1.利用基本边界值分析法展开测试。 2.基于输出域展开边界值测试。 3.在不同等价类划分方式下设计测试用例。 4.基于输出域展开等价类测试。 5.利用决策表法展开测试。 6.利用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 7.选用合适的黑盒测试方法展开测试。 实验性质:设计性 实验学时:4 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练掌握黑盒测试的等价类划分法,并能进行实际程序测试。 2.熟练掌握黑盒测试的边界值分析法,并能进行实际程序测试。 3.熟练掌握黑盒测试的因果图法,并能进行实际程序测试。

测试技术-实验大纲

《测试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测试技术实验 二、课程性质:专业指导性选修课 三、实验学时:12学时 四、课程类型:非独立设课 五、课程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六、教学目的: 测试技术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丰富,覆盖的知识面广。它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较强的工程学科。测试与传感技术课程实验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熟悉不同传感器的信号变换电路的不同特点。使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等方面受到系统的培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验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实验素质,同时又为后续课程和实验、毕业设计以及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在实验技能方面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实验台的原理和结构,正确使用实验台。 2.能按实验要求独立的完成实验操作。 3.正确的分析实验结果,书写实验报告。 4.具有一定的传感器测试和设计的基本知识。 七、实验教学项目表

八、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应包含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内容、实验数据(原始数据、图表等)、实验结论及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要求报告干净整洁,字体清晰,独立完成。九、实验成绩评定: 对于验证性实验:考勤及预习提问占实验成绩的20%,操作技术占实验成绩的40%,实验报告占实验成绩的40%;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考勤及预习提问占实验成绩的20%,操作技术占实验成绩的20%,实验报告占实验成绩的40%,综合创新能力占20%。实验成绩最终折合成该门课程总成绩的20%。 十、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建议选用: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叶湘滨.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参考书: 1.《传感器原理、设计与应用》.刘迎春、叶湘滨.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陈杰、黄鸿.高等教育出版社 3.《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郁有文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软件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软件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技术专业课程,本课程通过详细地对软件生命周期中各测试阶段进行分析,系统的讲授软件测试的基本原则、类型、策略、方法、技巧以与软件测试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此外,本课程从管理者的层面,全面介绍软件测试过程的计划、实施和缺陷管理,测试工作的监控方法。 本标准的编写依据是200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适用于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其它专业与其它教学层次可参照本标准执行,执行时,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的实际学时作适当调整。 二、课程目标 从课程性质上讲,《软件测试技术》是一门计算机专业技术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达到的教学目标是: 1.知道《软件测试技术》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理解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类型、策略、方法、技巧。 3.了解和掌握软件工业界普遍采用的、成熟的、先进的测试经验和方法,学习测试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掌握软件测试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4.掌握测试相关工具的使用。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与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与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与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测试技术_江征风_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_江征风_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测试技术 英文名称:T esting Techniques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适合专业:机械、仪器仪表、过程控制、包装工程、物流工程类等工科专业 学时/学分:40+1周/4学分(理论教学34学时,基础实验6学时,综合实验1周) 课程要求:必修课 先修课程: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概率论与随机过程、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等课程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工科类各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是综合应用相关课程知识和内容,解决科研、生产、国防建设所面临的工程测试问题的课程。主要研究机械工程动态测试中常用的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及记录仪器等的工作原理,测试系统基本特性的评价方法,测试信号的分析和处理,以及机械工程中常见物理量的测试方法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进行工程测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掌握最新测试技术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合理选用测试仪器、配置测试系统和从事基本工程实验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教学内容 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信号基础知识:信号的分类和描述、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测试系统特性的基本特性:静态特性、动态特性、系统实现动态测试不失真的条件、一阶和二阶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系统动态特性的测试;常用传感器:电阻、电感、磁电、压电传感器以及几种新型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信号变换和调理:电桥电路、调制与解调、滤波器以及信号调理中的抗干扰方法;记录及

显示仪器:光线示波器、笔式记录仪、磁记录仪、数字式记录仪;信号分析与处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步骤、采样混叠和采样定理、截断泄露和窗函数、相关分析及其应用、功率谱分析及其应用、机械振动测试;微机在测试技术中的应用等;测试技术的其它工程应用。 基础实验在相应授课内容完成后进行,由7个实验即典型信号分析、测力仪制作与标定、金属箔式应变片构成电桥电路特性比较、调幅与相敏检波解调和、机械振动测试、相关分析和记录仪动态特性测定组成,其中前5个为必做实验,在学时内进行,后2个为选做实验,在课外进行。 综合实验在授课内容和基础实验完成后进行,包括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运动测试、多维切削力的测试、机械结构的功率和效率测试、机械阻抗的测量、回转窑模型中心线的测量和机械工程中的温度测量共6个实验,其中前4个为必做实验,在课时内完成,后2个为选做实验,在课外进行。 本课程还设有开放性自主学习的虚拟实验,旨在鼓励和倡导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实践能力。虚拟实验在课外进行,不在本课程规定学时之内。 2、学时分配 本课程学时总数为40学时+1周,其中授课教学为34学时,基础实验教学为6学时,综合实验教学1周,共4个学分。详细分配如下表1和表2: 表1 授课内容与基础实验及其学时安排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含实验)教学大纲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Software Testing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 4学分 学时:(其中:讲课学时:40 实验学时:24 上机学时: )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信息安全专业 开课部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软件测试技术》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和信息安全专业的选修课程,是为培养学生软件测试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软件测试技术》是研究软件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如何提高软件产品质量的一门课程,系统分析软件开发和管理过程中软件缺陷产生的原因,详细阐述发现各种缺陷问题的策略、方法和技术。 学生学习本课程要实现的目的是:领会软件测试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测试策略、测试模型和测试流程,提高软件测试技能、测试管理能力和文档撰写能力,能综合运用软件测试原理、方法和技术开展软件项目的测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尽快步入软件测试之门,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际软件测试工作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本课程归属于软件工程知识领域。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要求学生有一定高级语言编程经验,对本课程涉及到的软件开发、软件工程、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等知识较熟悉。课程讲授中将根据学生的情况,简单复习这些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软件工程专业导论、程序设计(C)、计算机操作系统与原理、计算机网络、需求工程、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等。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理论学时部分 第1单元软件测试基础( 6 学时) [知识点] 软件测试概念;软件测试的目的;软件测试的分类;软件测试的原则;缺陷定义和分类;测试用例的定义和标识;软件测试的模型;软件测试过程;测试团队的建设、测试团队的管理;软件测试计划;缺陷管理流程;缺陷数据分析;测试有效性度量;常见的缺陷管理工具; [重点] 软件测试的概念;软件测试的原则;测试用例定义;缺陷分类;V模型;W 模型;软件测试计划的制定;缺陷管理流程; [难点] 软件测试计划的制定;缺陷流程管理;缺陷数据分析;测试有效性度量;[基本要求] 1、识记:软件测试的概念;软件测试的分类;测试用例的定义;缺陷定义;缺陷的分类;测试用例的定义; 2、领会:软件测试的原则;V模型;W模型;X模型;H模型;软件测试过程;测试团队的建设、测试团队的管理;软件测试计划;缺陷管理流程; 3、简单应用:根据软件规格说明说编写软件测试计划; 4、综合应用:在实际的软件测试项目中,开展软件测试过程管理,进行缺陷跟踪管理。 第二单元黑盒测试( 6 学时) [知识点] 黑盒测试的概念;黑盒测试的方法;边界值分析;健壮性测试;最坏情况测试;特殊值测试;随机测试;等价类;等价类测试;弱一般等价类测试;强一般等价类测试;弱健壮等价类测试;强健壮等价类测试;判定表;基于判定表的测试;因果图;因果图测试法;自动化测试工具(如QuickTest); [重点] 黑盒测试的特点;边界值分析;健壮性测试;等价类划分;等价类测试;基于判断表的测试;因果图;因果图测试法; [难点] 健壮性测试;等价类划分;判断表的设计;因果图的绘制;因果图测试法;功能测试工具的使用; [基本要求] 1、识记:黑盒测试;边界;边界值分析;等价类;判定表;因果图; 2、领会:边界值分析;健壮性测试;最坏情况测试;特殊值测试;随机测试;弱一般等价类测试;强一般等价类测试;弱健壮等价类测试;强健壮等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61140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技术/Software testing technology 学时:32学分:2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 开课学期:6学期 开课部门: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 考核要求:考查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美] Glenford J.Myers,[美] Tom Badgett ,[美] Corey Sandler 主编;张晓明,黄琳译,《软件测试的艺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社,2012年 武剑洁主编;《软件测试技术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软件测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也是目前逐渐被国内许多上规模、讲究软件开发模式规范的软件和电子行业企业所重视的内容,因此针对软件测试这个领域公司和企业都纷纷建立相对独立的测试部门,并相应的设立“测试组组长”、“测试工程师”、“测试员”等岗位,并且这类岗位需求正在逐年上升。按照国外优秀IT企业管理经验,测试相关岗位的员工与软件设计岗位的员工之间的比例普遍不低于1:1,所以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性质也应该适应社会的需求,从开始的理论教学向实用型教学方向发展,争取做到让学员离开学校后就能很自然的投入企业的测试相关岗位中。 根据软件测试教学性质的特点,可以将软件测试课程的任务做如下规划:教授给学员基本的软件测试技术,让学员了解软件测试的一般过程,掌握初级的测试用例设计和测试报告的编写工作。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思想和途径,为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和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扩大,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和工具的使用,软件测试的难度进一步提高,测试质量更加难以度量。本课程介绍软件测试的基础理论和原理,以及作为软件测试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具体的课程教学目的在于: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404212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技术 英文名称:Software Testing Technology 课程类型:专业课 课程要求:必修 学时/学分:40/2.5(讲课学时:28 实验学时:12 )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软件测试技术是软件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研究软件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如何发现问题、保证软件质量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的重要部分,是软件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该课程为应用型测试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软件测试过程和测试项目的管理过程,深刻理解和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和技术,选择、运用适当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形成高质量的测试文档;能够对软件测试项目进行分析并制定解决方案,利用团队严格按照测试流程完成完整软件项目的规范性测试工作。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测试技术主要发展方向,及时采用新技术和新工具提高测试的质量和效率。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软件工程、计算基础、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操作系统、一门程序设计语言。 后续课程:软件项目组织与管理、软件设计类课程。 先修课完成了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认知和基本操作方法学习,并对软件设计、安装、调试、程序设计方法和执行流程有较充分的认识,为理解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实施基本测试方法奠定基础;专业的绝大部分后续课程都涉及软件设计问题,需要采用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进行测试,尤其是综合性的复杂项目、毕业设计等软件测试均需要本课程所学的技术支撑。 三、课程教学目标 1. 认识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悉软件测试过程和规范,能够严格按照测试流程完成软件项目的规范性测试工作。(支撑毕业能力要求3) 2. 能够解释软件测试的常见概念,掌握主要测试方法,依据测试目标正确采用适当的策略、方法和测试用例完成测试工作。(支撑毕业能力要求3) 3. 能针对具体项目进行需求分析,制定软件测试项目的测试方案,在团队中通过有效沟通协作共同完成项目的实施。(支撑毕业能力要求5、10)

《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echanical Engineering Test Technology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的性质 测试技术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是一切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所必备的技术手段之一。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测试技术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如何获取、分析和处理工程中有用的信息,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能正确地确定测试方案,合理地选用测试装置,并初步掌握静、动态测量和工程试验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和处理机械工程技术问题打下基础。 3.适应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食品机械及食品工程 4.学时与学分 46学时,2.5学分 5.先行课程 普通物理学、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积分变换、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等。 6.推荐教材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黄长艺、严普强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目: 1)冯凯昉主编.工程测试技术.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陈花玲主编.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吴正毅主编.测试技术与测试信号处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理论艰深、实践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应密切联系实际,加强实验,注重物理概念训练。学生必须参加必要的实验,才能受到应有的操作技能的训练,获得关于测试工作的完整概念,也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处理

实际测试工作的能力。 教学应以课堂讲授为主,为使学生在较少的学时内获取更多的信息,教学中应辅之以多媒体、电视教学片及各类传感器、测试仪器、测试装置等实物。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本课程共开设实验课8学时,具体实验内容与所需实验仪器、设备参见《工程测试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8.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总成绩80%,作业质量及数量占总成绩15%,实验占总成绩5%。 9.课外自学要求 1)课前按课程进度表预习将讲授的课程内容, 2)课后温习课堂讲授内容, 3)每次实验前,应预习实验指导书,属设计(综合)性实验的,应拟定出实验方案, 4)独立完成作业及实验报告。 二.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培养要求 1.教学的基本要求 学生按本大纲学完本课程后应对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有系统的了解,并着重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1)熟悉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描述方法,建立信号的频谱结构概念;了解随机信号的相关分析和谱估计的理论。 2)掌握测试装置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描述方法,动态特性的计算法和实验测定法,根据测试装置的特性正确选择测试装置。 3)了解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了解常用显示记录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4)了解各种典型物理量的测试方法。 2.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