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高频考点梳理

言语理解与表达高频考点梳理

在 2021 年国考行测科目中,言语理解与表达共考查了 40 题,占行测科目总题量的 30%

左右。其中中心理解题、语句排序题、逻辑填空题为 2021 年乃至近五年国考言语的高频题型,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每类题型高频考点的重要解题技巧。

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各题型近五年考查数量(副省/地市)

高频考点一:中心理解之对策。

中心理解题在近五年国考言语模块中考查的题量为 5-12 道,在总题量 40 中的占比还是

相对较高的,属于言语模块的高频题型。既然叫做中心理解题,顾名思义就是要找到文段中心,即文段中心句。我们可以借助转折关联词、因果关联词、对策标志词、主题词、程度词

等等特殊信息寻找中心句。

通过对近年国考真题考点的统计发现,国考试题考查最多的当属对策这一知识点,比如

19 年地市卷 43 题、46 题、57 题,19 年副省卷 37 题、40 题、48 题;20 年地市卷 51 题,

20 年副省卷 48 题;21 年地市卷 42 题、43 题、60 题,21 年副省卷 38 题。对于对策文段来

说,文段中心就是对策本身,那么如何找到文段的对策呢?

(一)通过必要条件关联词引导对策:

只有……才……

其中,“只有”和“才”之间的内容为对策,即文段中心。

(二)引导对策的其他标志词:

1.应该、应当、应、需要、要、必须 + 做法

2.通过 / 采取……手段 / 途径 / 措施 / 方式 / 方法 / 渠道,才能……

3.前提、基础、保障

4.负有……的义务 /……的必由之路 /……的法门之一 / 要领之一 / 势在必行

(三)对策文段常见的行文脉络:

1.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2.提出问题 + 解决问题 + 解释说明(意义效果)

3.对策 + 正反论证 / 原因论证

(四)反面论证

标志:如果/倘若/一旦……+不好的结果

具体应用:把前面的做法反过来,即为正确答案

如:小编的父母说“如果你在 12 点之前不回家,回家就会遭遇一场混合双打(反面提

对策)”,强调的就是“12 点前必须回家”。

例 1.(2018 国考)农村社区化建设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村改居”是城镇化发展的具

体表现,也是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市与农村割裂发展,农村地区发展滞后,公共服务能力薄弱。在城镇化

大潮中的“村改居”,就是要打破城乡分治的制度藩篱,因地制宜地让农民也能享受到和城

里人一样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农民对公共服务的要求各异,这

就决定了“村改居”的路径、公共服务的提供种类和农村社区的保障水平等必然“因村而异”。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村改居”是农村社区化建设的有益探索

B.“村改居”顺利推进的要领在于因地制宜

C.城乡共享公共服务是农村发展的关键一步

D.打破城乡二元界限才能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考点】引出话题 + 提出问题 + 解决问题 + 解释说明

【技巧点拨】

文段首先指出农村社区化建设处于探索阶段,接着介绍了“村改居”的意义,后文指出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能力薄弱,而“村改居”就是要让农民能够享受到和

城里人一样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尾句“这”指代前文引出结论,强调“村改居”要“因

村而异”,故可知文段重在强调“村改居”要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采取有差异的方式,对应

B 项,当选。

A 项对应文段首句内容,文段重点在于尾句“这”总结上文引出的结论,故非重点,排

除;C、D 两项并未出现文段主题词“村改居”,偏离文段中心,文段重在阐述“村改居”

要因地制宜,排除 C、D 两项。

故正确答案为 B。

本题通过“要”提出对策,并进行解释说明,其中对策本身为文段中心。

高频考点二:语句排序之关联词捆绑。

语句排序题在近五年国考言语模块中考查的题量为 2-3 道,属于国考言语的必考题型。

语句排序题就是题干给出几句话,需要我们为这几句话排出恰当的顺序,这里大家需要注意

的是,做语句排序题一定要从选项入手,即借助一些技巧,比如首句特征、非首句特征、确

定捆绑、确定顺序、确定尾句等,把选项中错误的顺序排除掉,最终锁定正确答案。

其中,国考言语排序题中考查较多的知识点是确定捆绑中的关联词捆绑,比如 20 年地

市卷 45 题、46 题,20 年副省卷 42 题;21 年地市卷 52 题,21 年副省卷 44 题。那么具体如

如何通过“关联词捆绑”来解题呢?

1.配套出现:根据配套出现的关联词可直接将两句话捆绑。如“虽然……但是”“不仅……

而且”等。

2.单独出现:根据关联词的作用寻找另一半,转折找相反句式,并列找相同句式。

例 2.(2020 国考)

①中国企业若想出口稀土产品,必须向行业巨头缴纳高额的专利许可费,否则产品无法

出口

②稀土永磁材料领域的研发重点包括提高材料性能、扩大高端领域应用等;稀土发光材

料领域的技术创新点集中在光电材料、反光材料等

③经历了被人“扼住咽喉”的切肤之痛后,我国稀土企业的创新脚步愈加快速

④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稀土企业在国际市场处于受制于人的局面

⑤多年来,在与世界各国的“稀土大战”中,我国凭借世界第一的稀土储量,逐步在开

采、分离技术领域确立了全球领先的地位

⑥目前,我国稀土领域的创新主要集中于产业链上游的稀土材料领域,多家企业重点发

展具有超高性能的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等

将以上 6 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⑥④①③⑤②

B.⑤④①③⑥②

C.⑤⑥②①④③

D.⑥②⑤④①③

【考点】转折关联词捆绑

【技巧点拨】

对比选项,判断首句,⑤句介绍了我国稀土的全球领先地位,⑥句介绍了我国稀土创新

的集中领域,二者不好区分先后。观察④句出现转折词“然而”,转折后强调我国稀土企业

曾在国际市场受制于人,根据转折前后语义相反可知,④句前应提到我国稀土企业在国际市

场上处于优势地位,对应选项,⑤句提及我国确立了全球领先地位,B、D 保留;

①句指出我国企业应缴纳高额许可费,⑥句详细介绍我国稀土领域的创新点,二者均无

法看出我国稀土企业在国际的地位,排除 A、C 两项。

对比 B、D 两项可知,⑤④①③与⑥②顺序不同,根据文段可知,③句提出“创新脚步

愈加快速”,⑥句介绍了我国在稀土领域具体的创新表现,因此⑥句应是对③句的解释说明,故③应在⑥前,排除 D 项。

故正确答案为 B。

本题根据④句中的转折关联词“然而”,结合选项确定捆绑集团⑤④,据此可排除 A、C

两项,再根据逻辑顺序进一步锁定正确答案。

高频考点三:逻辑填空之解释类对应。

逻辑填空题在近五年国考言语模块中考查的题量非常稳定,副省卷 15 道,地市卷 20

道,几乎占据整个言语模块的半壁江山,可谓言语模块的重中之重。而对于逻辑填空题来说,很多同学都会犯“根据语感做题”的错误,导致大大降低了这部分的正确率。其实,如果能

够抓准文段的对应提示信息,再结合好选项的语义,便能锁定正确答案。

其中,对于国考言语逻辑填空题来说,在找到对应提示信息的方法中,考查最多的应为

“解释类对应”。比如 19 年地市卷 23 题、27 题……,19 年副省卷 22 题、25 题……;20 年地市卷 37 题、39 题……,20 年副省卷 23 题、32 题……;21 年地市卷 22 题、23 题……,21 年副省卷 22 题、31 题……。那么,究竟何为“解释类对应”?

题干特点:分句,,分句

1. 有标志

(1)标志词:即、就是、可谓、无异于、无疑是等

(2)标点:冒号(:)、破折号(——)

2. 无标志:前后语句对横线处进行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横线处所填词语要与解释说明的词句形成语义对应。

例 3. (2020 国考)秋葵原产印度,却在中国______已久,东汉的《说文解字》称其为

“黄葵”,《本草纲目》也有详细记载,称其为“侧金盏花”。秋葵曾是我较为______的蔬菜,在童年记忆里,家中餐桌上并未出现过它。近些年秋葵却______走红,长居网红零食的

热门榜单,也逐渐成为寻常百姓的秋日家常菜。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侨居反感意外

B 流浪向往瞬间

C 落户不屑莫名

D 扎根陌生迅速

【考点】无标志解释类对应

【技巧点拨】

第一空,根据后文“东汉的《说文解字》称其为‘黄葵’,《本草纲目》也有详细记载”

可知,横线处表达秋葵产自印度,但在中国存在的历史比较久,A 项“侨居”指在外国居住,

C 项“落户”指在他乡安家长期居住,

D 项“扎根”比喻深入到人或事物中去,打下基础,

均符合文意,保留。B 项“流浪”指生活没有着落,到处转移,随地谋生,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根据后文“在童年记忆里,家中餐桌上并未出现过它”可知,横线处表达我对

秋葵并不熟悉之意,D 项“陌生”指生疏,不熟悉,符合文意,保留。A 项“反感”指反对

或不满的情绪,C 项“不屑”形容轻视、轻蔑,均无法体现“不熟悉”的意思,故与文意不

符,排除。

第三空,代入验证,D 项“迅速”与“走红”搭配得当,体现秋葵变红速度快之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 D。

本题第一空排除 B 项以后,来到第二空,横线后内容“在童年记忆里,家中餐桌上并未出现过它”即为对横线处进行的解释说明,故所填词语需体现不熟悉之意,据此可锁定 D 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建议各位小伙伴重点掌握以上高频考点的解题

技巧,反复温习并付诸实践,方可为提高言语正确率“保驾护航”!

2014言语理解与表达讲义(顾斐老师内部讲义精华版)

2014言语理解与表达讲义(顾斐)(内部讲义) 言语理解与表达概述 【考查能力】 理解 片段阅读 + 篇章阅读 表达 选词填空 + 语句表达 【做题顺序】 审题干 读题面 看选项作对比 【正确答案的标志】 转换的两种模式: 同义替换 精简压缩 片段阅读 知识点:主旨概括题 【辨别标志】 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话主要讲述(谈论、强调、说明、阐明、阐述、分析、介绍等)的是? 主旨类:找重点 对这段文字概括(复述、归纳、总结)最准确的是? 概括类:突出重点,兼顾其他(重点是第一位的,其他其次,择优原则)

【做题原则】 找重点,即文段主题句。 对比选项进行转换(同义替换、精简压缩)。 忠于原文,无需引申。 通常为对策或核心观点。 【解题技巧】 宏观(行文脉络) 文章结构 微观(关联词语) 逻辑标志 知识点:递进复句 【典型格式】不但……,而且……。如:大别山区不但矿产很丰富,而且自然景色很美。 【关联词语】不但=不仅=不单=不独=不只=不光 而且=并=并且=也=还 甚至=更=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多重递进】不但……,而且……,甚至…… 【典型例句】 1)黄金不只是一种名贵的金属,也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万能语言。 2)寿昌不仅学习戏里的唱腔身段,还从母亲那里弄些碎布学剪戏中的人物。 3)犯罪官员们所面对的不单是牢狱之灾,他们似锦的前程也毁了。

4)来这家大型食品超市购物的不仅有当地的家庭主妇,而且有附近街区的居民,甚至京津地区也有驱车前来采购的。 【总结】 递进复句重点在递进之后。 一级递进与二级递进同现时,二级递进是重点。 【技术链接】 反面论证法 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标志词:否则、不然、如果不、如果没有等。 围绕反面论证的不是主旨题的答案。 知识点:成分紧缩法 长难句就找主谓宾,宾语通常是一个复合结构或小句。 标志词: 的 定语(前置)(重点) 地 状语(前置) 得 补语(后置) 知识点:转折复句 【典型格式】虽然……,但是……(强转折) 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弱转折)【关联词语】虽然=尽管=虽说=固然 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 【总结】 转折复句重点在转折之后。

言语理解与表达 知识点汇总

专题一语境分析 狭义的语境主要是指言语片段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广义的语境还包括言语片段之外的社会语境,如写作背景。选词填空题目单纯考查词义的题目越来越少,多数题目都把考查重点放在了对特定语境的分析上。 考点一:对应分析法 命题人通常会在空缺处的上下文设置一些提示信息,这些信息与正确答案之间存在一定呼应关系。 1、正对应 指的是文段中上下文的某些词句从正面提示了正确答案的信息。 1)解说关系:这种题目一般设空在前句,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出后句中相应的解释说明的内容 2)概括关系:其设空一般在句后,应从前句入手,从选项中找出与前句表达意思最贴近的一项 3)顺承关系: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几个相连的词语之间在顺序上存在不可逆性。这种不可逆可能为语段之间的前后照应,也可能为逻辑上的先后承接或是词句之间的前后承接。如三个“更…..的”结构相同;三个“有……的……..”.当文段中出现顺承型正对应时,如果从语义或者关系上不好判定答案,可尝试从词性入手。一般此类型各短语间为并列关系,其对应结构的词语词性应保持一致,如都是动词等。 4)递进关系:常见的关联词如:1 而且、并且2何况、况且3进而、更、还、甚至。最常考第三类。可根据设空位置,将选项与关联词前面或者后面句子的中心词进行比较,与之存在递进关系的选项为正确答案。 延续:照原来的样子继续下去;延绵:连续不断,指形态上的连贯。句中说的是残疾人事业与传统保持着连贯性,没有隔断联系,而不是说完全照着传统的样子继续下去。 根据第一空后的“回味”可知,这里所填的词语应与味道有关,符合这一特征的只有“苦涩”和“辛酸”。人们常说“忆苦思甜”,故会引起回味的一般是苦味。 “每”再次表示同一动作有规律地反复出现,第一空只能选择“规律性”或者“周期性”。与“简单”相比,“保守”更侧重于一种底线或者最低的限度,与后面的“至少”对应更恰当。 2、逆对应 就是文段中上下文的若干词语从反面提示了应选词语的信息, 1)转折关系:一般可通过找出句中相应词语的反义词来破题 2)并列关系:最典型的句式为“不是…..而是…”其表示的意思是否定前者、肯定后者,即前后句之间存在逆对应关系。 3)背离关系:在选词填空中常以表数量的词来表达,如“极少数”与“大多数”,“很多”与“也有很多”,“从来没有”“多半”“多数”“极少”“少数”“许多”“很多”等。 “潜移默化”强调的是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村子的转型不可能既是潜移默化又是急遽的,句子强调的是快和无声的特点。第二句中转折词“但是”前后表达了两种不同的世界,外面的世界与村里的世界。前者代表开放、现代。那么与之相对的村里的世界应是封闭、传统。 根据“就好像一片水域蓝藻繁盛…….微博的商业成功,也应该引起….”可知第二空、第三空应与前面“蓝藻”的比方相对应。由水域中蓝藻繁盛不代表水质好可推知,微博的商业成功反映出的也可能不是人们表面上所感觉的好的事情。固填“反思”和“警惕”最合句意。 ……一个社会还是应该更好的为……”还是”在句中表示经过比较、考虑,作出选择,否定前者,肯定后者。 在创建自己的事业时,人或多或少都会需要别人的帮助,所以“独立”、“一手”不合句意。 “不是….是.. ”表并列,可知第一空应填与“审美”意思相对的词。“审美”是一种精神活动,与此相对应的是表物质性的词语,四个选项中,只有“实用”符合。

言语理解与表达高频考点梳理

言语理解与表达高频考点梳理 在 2021 年国考行测科目中,言语理解与表达共考查了 40 题,占行测科目总题量的 30% 左右。其中中心理解题、语句排序题、逻辑填空题为 2021 年乃至近五年国考言语的高频题型,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每类题型高频考点的重要解题技巧。 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各题型近五年考查数量(副省/地市) 高频考点一:中心理解之对策。 中心理解题在近五年国考言语模块中考查的题量为 5-12 道,在总题量 40 中的占比还是 相对较高的,属于言语模块的高频题型。既然叫做中心理解题,顾名思义就是要找到文段中心,即文段中心句。我们可以借助转折关联词、因果关联词、对策标志词、主题词、程度词 等等特殊信息寻找中心句。 通过对近年国考真题考点的统计发现,国考试题考查最多的当属对策这一知识点,比如 19 年地市卷 43 题、46 题、57 题,19 年副省卷 37 题、40 题、48 题;20 年地市卷 51 题, 20 年副省卷 48 题;21 年地市卷 42 题、43 题、60 题,21 年副省卷 38 题。对于对策文段来 说,文段中心就是对策本身,那么如何找到文段的对策呢? (一)通过必要条件关联词引导对策: 只有……才…… 其中,“只有”和“才”之间的内容为对策,即文段中心。 (二)引导对策的其他标志词: 1.应该、应当、应、需要、要、必须 + 做法 2.通过 / 采取……手段 / 途径 / 措施 / 方式 / 方法 / 渠道,才能…… 3.前提、基础、保障 4.负有……的义务 /……的必由之路 /……的法门之一 / 要领之一 / 势在必行 (三)对策文段常见的行文脉络: 1.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2.提出问题 + 解决问题 + 解释说明(意义效果) 3.对策 + 正反论证 / 原因论证 (四)反面论证 标志:如果/倘若/一旦……+不好的结果 具体应用:把前面的做法反过来,即为正确答案 如:小编的父母说“如果你在 12 点之前不回家,回家就会遭遇一场混合双打(反面提 对策)”,强调的就是“12 点前必须回家”。 例 1.(2018 国考)农村社区化建设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村改居”是城镇化发展的具 体表现,也是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市与农村割裂发展,农村地区发展滞后,公共服务能力薄弱。在城镇化 大潮中的“村改居”,就是要打破城乡分治的制度藩篱,因地制宜地让农民也能享受到和城 里人一样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农民对公共服务的要求各异,这 就决定了“村改居”的路径、公共服务的提供种类和农村社区的保障水平等必然“因村而异”。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村改居”是农村社区化建设的有益探索 B.“村改居”顺利推进的要领在于因地制宜 C.城乡共享公共服务是农村发展的关键一步 D.打破城乡二元界限才能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2015河南政法干警考试 言语考点预测

2015河南政法干警考试:言语考点预测 对于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模块的考查依然稳定在片段阅读、逻辑填空和语句表达这三大必考题型上:片段阅读文字量较大,多为杂糅复句,行文脉络复杂,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且有些干扰项的干扰性较强;逻辑填空倾向于结合语境对常用实词和高频成语的考查,较少出现生僻词汇,测查的还是考生最基本的遣词用字的功底和优化表达的能力;语句表达中对于语句排序的考查力度依然不减。 虽然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型和题量变动不大,趋势相对稳定,但并不能掉以轻心。事实上,每年的真题可能会在考查方式和侧重点上做一些调整和变化,或许考生可以从近几年真题的变化中找到一些规律。在此华图根据历年言语真题的命题特点,预测并梳理出了三大重要考点,希望能够助广大考生一臂之力。 一、意图判断题主旨化 意图判断题与主旨概括题是片段阅读的两大主要题型,是有区别的:主旨概括题重点在于找到文段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同义替换或精简压缩;意图判断题则需要在找到主旨句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引申,得出作者说话的目的和意图。但是,在近年来的真题中,出现了意图判断题主旨化的倾向。有些情况下,选项中有多于一个选项是呼吁或者对策,但是通过分析文段会发现,这些呼吁或对策均是对主旨句的“过度引申”,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作者说话的目的和意图,显然这样的过度引申不是正确选项;还有些情况下,四个选项中并没有明显的呼吁或对策,即没有所谓的“引申项”。通常在这两种情况下,正确选项就是主旨类型的答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意图判断题主旨化”。也就是将意图判断题和主旨概括题结合起来考查,体现了片段阅读考点与题型的复合化。 【例1】如果说逻辑源自“先验”,即逻辑超越经验、先于经验而存在,那么到底有无超越具象事物的抽象逻辑存在?如果有,我们又如何推知其存在?不少逻辑学家常以类似“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样的命题来证明逻辑的先验性——自然,作为数理逻辑的符号系统尤其如此,似乎逻辑形式可以不依赖于人们的经验而具有推理的自洽性和永恒正确性,客观世界的事物都必须通过“逻辑的安排”才得以使人们有一清晰系统的认识。倘若真是如此,我们不禁要问,人为作为经验性的存在,又如何知晓有一个超越经验的逻辑存在?无疑,承认先验逻辑的存在,势必陷入独断论的泥潭或陷入神秘主义的窠臼。 这段文字意有( )。 A. 质疑先验逻辑的存在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公务员中的行测常见考点梳理

公务员中的行测常见考点梳理公务员考试是我国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一环。行测主要通过考察考生的文化素质、逻辑推理能力、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来评估其综合素质。本文将梳理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常见考点,供考生参考。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1. 同义词辨析 在公务员行测中,同义词辨析常作为一道选择题出现。考生需根据句子语境及词义理解,选择与所给词语意思相近的选项。 2. 反义词辨析 与同义词辨析类似,反义词辨析要求考生根据句子语境及词义理解选择与所给词语意思相反的选项。 3. 词语关系 考察考生对词语之间关系的理解,如因果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等。考生需根据句子语境判断词语间的逻辑关系。 4. 修辞手法 考察考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辨析,如比喻、夸张、反问等。考生需根据句子的表达方式判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二、数量推理 1. 比例与比率 考察考生对比例与比率关系的理解和计算。考生需了解如何根据已 知条件计算未知比例或比率。 2. 百分数与小数 考察考生对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转换及其应用。考生需掌握百分数 与小数的互相转换方法及在计算中的应用。 3. 四则运算 考察考生对加减乘除等四则运算的能力。考生需灵活运用四则运算 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三、常识判断 1. 社会与文化知识 涉及社会文化领域的知识,包括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考生需掌握基本的社会与文化知识,以便能够正确判断相关问题。 2. 科学与技术知识 涉及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知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考生需了解基础的科学与技术知识,以便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3. 健康与安全知识

行测知识点总结

行测知识点总结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其包括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归纳、推理和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1. 语义理解 语义理解是指对语言的意义进行正确理解的能力。在行测中,常见的语义理解题包括词义辨析、词语搭配和语义逻辑等。 2. 语法理解 语法理解是指对语言的句法结构进行正确理解的能力。在行测中,常见的语法理解题包括句子结构分析、句子成分的辨析和语法错误的改正等。 3. 修辞与推理 修辞与推理是指对表达方式和推理关系进行正确理解的能力。在行测中,常见的修辞与推理题包括修辞表达、作者观点的推理和逻辑关系的分析等。 二、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行测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其包括数字推理、数列等方面的内容。

1. 数字推理 数字推理是指通过数字的规律进行推理的能力。在行测中,常见的数字推理题包括数字关系的推理、数字运算的推理和数字错误的发现等。 2. 数列 数列是一种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数字序列。在行测中,常见的数列题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斐波那契数列等。 三、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是行测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其包括判断和推理两个方面的内容。 1. 判断 判断是指通过观察和对比来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在行测中,常见的判断题包括判断文章的真假、判断论据的合理性和判断事实的推理等。 2. 推理 推理是指通过已知信息和逻辑关系进行推理的能力。在行测中,常见的推理题包括逻辑推理、因果关系的推理和条件关系的推理等。 四、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是行测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其包括对图表、统计数据等资料进行分析和解读的能力。

1. 图表分析 图表分析是指对图表中的数据和趋势进行分析和解读的能力。在行测中,常见的图表分析题包括折线图、柱状图和饼图等。 2. 统计数据分析 统计数据分析是指对统计数据中的各类指标进行分析和解读的能力。在行测中,常见的统计数据分析题包括百分比、平均数和标准差等。 五、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是行测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其包括对日常生活、社会知识和科学知识等方面的判断能力。 1. 日常生活常识 日常生活常识是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理解和判断的能力。在行测中,常见的日常生活常识题包括出行方式、食品安全和健康知识等。 2. 社会知识 社会知识是指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常识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在行测中,常见的社会知识题包括政治、经济和法律等。 3. 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是指对科学原理和科学现象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在行测

公务员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

公务员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项重要知识点,主要考察考生 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意思,能够清晰地表达 自己的观点是公务员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素质。下面将从言语理解与表 达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定义 言语理解是指我们通过倾听、阅读或观察他人的语言表达来理解其 意思。言语表达是指我们通过口语、书面语言或非语言交流方式来表 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言语理解与表达是相互关联的,只有理解他人 的意思,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公务员工作中,言语理解与 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重要性 1. 提高工作效率:准确理解汇报、指示以及工作任务,可以帮助公 务员更好地分解、执行和完成工作。同时,能够清晰地表达观点可以 减少沟通误解,提高工作效率。 2. 提高工作质量:言语理解能力强的公务员能够准确领悟上级的要求,避免偏差和错误,从而保证工作质量。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避免信息传递错误,提高工作成果的质量。

3. 有效沟通协作:言语理解能力不仅能够理解上级、同事和下级的 意见,还能够更好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和协作。通过清晰的表达,可以 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促进团队的良好协作氛围。 三、提高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途径 1. 增强语言理解能力:多读书、多听讲座等形式可以丰富词汇量, 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在理解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对文章或演讲主旨的把握。 2. 锻炼表达能力:多进行口头表达练习,可以通过模拟面试、演讲 比赛等方式提高表达能力。在书面表达上,多写作文、写简报等,可 以提高清晰表达思想的能力。 3. 学习非语言表达:除了语言表达之外,还需要学习非语言交流, 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4. 多与他人交流:和他人的交流中也能提高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能力,可以通过与同事、朋友一起进行讨论,提高倾听和表达的技巧。 综上所述,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公 务员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意思,清晰地表达自 己的观点,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沟通协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增强语言理解能力、锻炼表达能力、学习非语言表达以及多 与他人交流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能力,为公务员 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是一种常见的考试类型,涵盖了多个知识领域。在备考行测的 过程中,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对行测中常 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它考察的是考生对语 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注意加强对于常 见谚语、成语、词汇的理解和记忆,掌握基本的修辞手法,以及培养 对阅读理解题目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二、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是行测中的常见题型之一。它考察的是考生的逻辑思维和 分析能力。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命题关系,学 会运用假设、归纳、演绎等推理方法分析问题,并培养快速解题的能力。 三、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行测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它考察的是考生的数理能 力和分析能力。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 比例关系、百分数、利率、换算等知识,并培养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四、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是行测中的一类题型,涉及到对图表、统计数据等资料进 行分析和推理。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训练对图表、统计数据等信 息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学会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数据关系,并结合实 际情况进行合理推断。 五、资料分析增量细分 在资料分析题型中,常常涉及到增量问题。增量问题是指在已知基 础上进行数值、比例、百分比等的增长或减少。考生在备考过程中, 需要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增量计算方法,包括百分比增长、复利计算等,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推理和解答。 六、常识判断与常识运用 在行测中,常识判断与常识运用是考察考生对一般性知识和常识的 理解和运用能力。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学习, 了解和掌握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常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具体 的问题中进行判断和解答。 七、观察与记忆 观察与记忆是行测中的常见考察内容。它要求考生对细节进行观察 和记忆,并能够准确地提取和运用这些信息。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 要注重培养对细节的观察和记忆能力,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复习,提高 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总之,行测知识点的总结涉及了多个学科和领域,其中包括言语理 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常识运用等。在备考过

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思维导图

言语理解与表达共分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和逻辑填空三个部分。 1.1片段阅读-中心理解题 1.选项出现 A 与/和/及 B……,文段一般是并列结构。 2.从后往前读,快速寻找重点。并列句不是重点,并列句的前面是重点。 3.全部题型都应该关注核心主题词,再辅助其它技巧。 4.通过核心主题词及其它技巧直接锁定答案,不要对比选项以免被误导。正确答案必定包含主题词 5.“:、即”解释说明部分,非重点。 6.举例子中的转折,故而非重点。 7.逆向思维辅助解题的方法:转折前后句子意思相反,前面说很好,转折后面则是不好(转折后可能是直接表达作者观点,也可能用反问隐含观点)。 8.转折+问题+对策,则对策是重点强调内容。 9.尾句是对策直接定位答案。 10.如果中心句不明显,则通过高频词语引出主题词,通过技巧解题。 11.一个主题词找准,两个主题词找全。常设片面选项为干扰选项(只出现一个主题词)。

1.“因此要兴建许多大型的水利工程,防止凌汛泛滥成灾。”隐含了防止黄河凌汛泛滥成灾的必要性,前文应该是对必要性的阐述。 2.国考和省考的真题会对正确答案作一个“加工”,选项新宠——形象化表达:正确答案对中心句进行拟人、比喻等形象表达的同义替换。 3.

对策行文脉络: 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解释说明(意义效果) 3.对策+正反论证/原因论证/举例论证 只提出问题,选项优先选解决对策,也不是问题,举个小例:大量吃蒜不好…… A.吃蒜要适度 B.大量吃蒜不好 C.应该多吃生姜(对策不万能,要有针对性。) 当选项中没有 A 项,此时择优选 B 项,是对问题的概括。故做言语题要把握对比择优的思维。找问题:1.直接找问题;2.根据对策反推问题。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梳理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梳理 一、行测概述 公务员行测是中国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组成部分,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行测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四个部分。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行测,本文将对行测常见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 1. 同义词、反义词和近义词辨析 同义词、反义词和近义词辨析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常见的考点,考生需要根据语境和词义的细微差别选择正确的答案。 2. 短文内容把握 考生需要通过阅读短文,理解短文的主旨和重点,准确回答相关问题。 3. 词语的使用和理解 考生需要熟悉常见的词语用法,理解其在句子中的意义,正确运用和理解词语。 三、数量关系 1. 基础运算

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基本运算,考生需要熟练掌握运算规则和方法。 2. 百分数的运用 百分数在数量关系中经常出现,考生需了解百分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3. 比例关系 比例关系是数量关系中的重要内容,考生需要理解比例关系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四、判断推理 1. 逻辑判断 逻辑判断是判断推理中的重要内容,考生需要根据所给条件进行判断和推理。 2. 数字推理 数字推理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考生需要根据一定的规律推理出未知数字。 3. 图形推理 图形推理考察考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图形分析能力,考生需要根据一定的规律推理出图形的变化规律。 五、资料分析

1. 表格分析 表格分析是资料分析中的常见形式,考生需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理解和分析。 2. 图表分析 图表分析是考察考生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重要形式,考生需要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进行推理和总结。 3. 文章阅读 文章阅读是考察考生文本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的重要形式,考生需要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观点,并回答相关问题。 六、总结与建议 公务员行测作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生选拔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取得良好的成绩,考生需要对行测的各个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复习。同时,考生还需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希望考生们能够认真备考,顺利通过公务员行测考试。

行测必看知识点

行测必看知识点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1. 同义词与反义词 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意义相反的词语。在行测中,经常会涉及到对同义词或反义词的辨析与运用。例如,"繁荣"和"兴旺"是同义词,"富裕"和"贫困"是反义词。 2. 词语辨析 词语辨析是指对近义词或相似词的辨别和运用。行测中常考察对近义词的辨析,要求考生能准确理解词语的细微差别,并能正确运用。例如,"勤劳"和"努力"都表示辛勤工作,但"勤劳"更强调勤奋刻苦,而"努力"更强调努力奋斗。 3. 词语搭配 词语搭配是指词语之间固定的组合方式。行测中常考察对词语搭配的理解和运用。例如,"丰富多彩"、"积极向上"、"艰苦奋斗"等都是常见的词语搭配。 4. 语法错误 语法错误是指在表达中违反了语法规则的现象。行测中常考察对语法错误的发现和纠正能力。例如,主谓不一致、名词单复数不一致、动词时态错误等都属于常见的语法错误。

二、数量关系 1. 数字计算 数字计算是指对数字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的能力。行测中常考察对数字计算的准确性和快速性。例如,计算商品折扣、利润率、增长率等都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字计算能力。 2. 数字推理 数字推理是指通过已知数字的关系推导出未知数字的能力。行测中常考察对数字推理的理解和运用。例如,根据已知的人口数量和增长率推算出未来的人口数量等。 3. 比例关系 比例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数之间相互比较的关系。行测中常考察对比例关系的理解和运用。例如,根据所给的比例关系计算出未知数的值,或者根据已知的比例关系判断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等。 三、判断推理 1. 逻辑判断 逻辑判断是指通过对已知条件的分析和推理,得出结论的能力。行测中常考察对逻辑判断的准确性和推理能力。例如,根据已知的条件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或者根据已知的条件推断出一个结论等。 2. 模拟推理

言语理解与表达超全面知识点概括

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概述 【考查能力】 理解→片段阅读+ 篇章阅读 表达→选词填空+ 语句表达 【做题顺序】 审题干→读题面→看选项作对比 【正确答案的标志】 转换的两种模式: ▲同义替换 ▲精简压缩 片段阅读 知识点:主旨概括题 【辨别标志】 ▲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话主要讲述(谈论、强调、说明、阐明、阐述、分析、介绍主要等)的是? 主旨类:找重点 ▲对这段文字概括(复述、归纳、总结)最准确的是? 概括类:突出重点,兼顾其他(重点是第一位的,其他其次,择优原则) 【做题原则】 ▲找重点,即文段主题句。 ▲对比选项进行转换(同义替换、精简压缩)。 ▲忠于原文,无需引申。 ▲通常为对策或核心观点。 【解题技巧】 宏观(行文脉络)▲文章结构 微观(关联词语)▲逻辑标志 知识点:递进复句 【典型格式】不但……,而且……。如:大别山区不但矿产很丰富,而且自然景色很美。【关联词语】不但=不仅=不单=不独=不只=不光 而且=并=并且=也=还 甚至=更=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 【多重递进】不但……,而且……,甚至…… 【典型例句】 1)黄金不只是一种名贵的金属,也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万能语言。 2)寿昌不仅学习戏里的唱腔身段,还从母亲那里弄些碎布学剪戏中的人物。 3)犯罪官员们所面对的不单是牢狱之灾,他们似锦的前程也毁了。 4)来这家大型食品超市购物的不仅有当地的家庭主妇,而且有附近街区的居民,甚至京津地区也有驱车前来采购的。 【总结】 ▲递进复句重点在递进之后。

▲一级递进与二级递进同现时,二级递进是重点。 【技术链接】▲反面论证法 ▲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标志词:否则、不然、如果不、如果没有等。 ▲围绕反面论证的不是主旨题的答案。 {“否则”,反面论证,起到再次强调先前论述的正确性,之前的内容也就是文章重点所在。} 知识点:成分紧缩法 ▲长难句就找主谓宾,宾语通常是一个复合结构或小句。 ▲标志词:的→定语(前置)(重点)地→状语(前置)得→补语(后置) 知识点:转折复句 【典型格式】虽然……,但是……(强转折) 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弱转折) 【关联词语】虽然=尽管=虽说=固然 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 【总结】 ▲转折复句重点在转折之后。 ▲弱转折与强转折同现时,强转折是重点。 知识点:观点援引法 ▲援引目的:为了引出之后作者的观点,援引之后的语句很重要。 ▲援引类型:正向援引(如:正如) 反向援引(一家之言,如有一种看法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有些人认为、 人们认为、传统认为) 知识点:因果复句 【典型格式】因为……,所以…… 【关联词语】因为=由于 所以=因此=因而=可见=看来=总之=故而=言而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 =概而论之 【特殊格式】之所以……是因为、导致、造成、使得、致使 【总结】 ▲正常语序下,原因为结论服务,结论之后是重点。 ▲“之所以……是因为”通过倒装的形式来强调原因,符合汉语核心语义置后的原则。 ▲注意不能因果倒置。 【技术链接】▲举例论证法 ▲例子的作用是证明前后出现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例子可以由数据、故事、事例等来充当。 ▲标志词:例如、比如、、、、为例、、、、就是一个例证等。 ▲围绕举例论证的不是主旨题的答案。

2022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林侠教授团队招聘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答案解析

2022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林侠教授团队招聘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答案解析 (图片可自由调整大小) 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 第壹卷 一.高等教育法规(共15题) 1.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不包括()。 A.发展科学技术文化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C.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答案:B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2.根据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民办学校的法律地位是()。 A.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B.与公办学校相比属于从属地位 C.目前尚不能确定 D.高于公办学校 答案:A 本题解析: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5条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3.河南真题:通过教育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有自己内在逻辑结构的一般行为规则是()。 A.教育法律条文 B.教育法律文书 C.教育法律文件 D.教育法律规范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4.设立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举办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是国家的责任 B.国家鼓励社会力量依法举办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 C.举办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D.保证每个适龄人员接受高等教育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5.下列情形中,学校不可以解聘教师的是()。 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答案:A 本题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2)项、第(3)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通常不适用于处于义务阶段的学生的行政处分措施是()。 A.警告 B.开除 C.记过 D.留校察看 答案:B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7.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是()。 A.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B.招收学生和其他受教育者 C.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D.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费用 答案:C 本题解析: 教育教学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一项基本活动,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 8.对教育法律责任特征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法律规定性 B.道德自觉性 C.归责特定性 D.追究专权性 答案:B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2022年08月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度引进5名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答案解析

2022年08月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度引进5名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答案解析 (图片可自由调整大小) 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 第壹卷 一.高等教育法规(共15题) 1.教育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只能是()。 A.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 B.教育行政机关 C.学校 D.教师答案:A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2.我国相关高等教育法律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开除学生学籍应当由()决定。 A.校学术委员会 B.校专门受理学生申诉委员会 C.校长会议 D.上级教育行政管理机关 答案:C 本题解析: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校对学生做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当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 3.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的性质最恰当的表述是()。 A.强制国家教育 B.强制基础教育 C.强制国民教育 D.强制免费教育 答案:C 本题解析: 我国的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4.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且情节严重的,适用的纪律处分是()。 A.严重警告 B.记过 C.留校察看 D.开除学籍 答案:D 本题解析: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存在抄袭、篡改、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情节严重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5.江苏真题:按照我国教育行政复议的程序规定,下列()不是我国教育行政复议程序的环节。 A.申请 B.反馈 C.审理 D.决定 答案:B 本题解析: 教育行政复议程序基本上分为申请、受理、审理、决定和执行几个步骤。 6.湖南真题:下列哪种人员不属于行政诉讼当事人()。 A.原告 B.被告 C.证人 D.第三人 答案:C 本题解析: 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 7.学校对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教师,可以给予()。 A.行政处罚 B.行政处分或解聘职务 C.撤销教师资格 D.追究民事法律责任 答案:B 本题解析: 教师如果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师所在学校或相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将其解聘或者给予其行政处分。 8.根据我国现行教育法律法规规定,教育行政处分,有时又被称为纪律处分,下列属于教育行政处分的种类的有()。 A.记过 B.罚款 C.停考,停止申请认定资格 D.吊销办学许可证 答案:A

2022年04月中山大学哲学系科研博士后招收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答案解析

2022年04月中山大学哲学系科研博士后招收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答案解析 (图片可自由调整大小) 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 第壹卷 一.高等教育法规(共15题) 1.不属于我国法制建设基本方针的是()。 A.有法可依 B.执法必严 C.普法全面 D.违法必究答案: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2.按照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下列哪种不属于我国现行的对学生的纪律处分种类()。 A.开除学籍 B.记过 C.留校察看 D.禁止答辩 答案:D 本题解析: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我国现行的对学生的纪律处分的种类有:(1)警告;(2)严重警告;(3)记过;(4)留校察看;(5)开除学籍。 3.教育法规的调整对象是()。 A.教育经济关系 B.教育物质关系 C.教育社会关系 D.教育思想关系 答案: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4.以该监督方式是否存在直接国家强制力来分,教育法制监督有国家机关的法制监督和()两大系统。

A.社会团体的法制监督 B.行政机关的法制监督 C.司法机关的法制监督 D.社会力量的法制监督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5.不属于教育法律的责任种类的是()。 A.行政法律责任 B.民事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行为法律责任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6.根据十九大报告,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节点是()。 A.2000年 B.2020年 C.2035年 D.本世纪中叶 答案: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7.目前我国权力机关和教育行政机关均可采取的教育法制监督途径是()。 A.教育经费预算、决算制度 B.教育执法检查制度 C.教育督导 D.教育行政监察 答案:B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8.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B.落后的社会生产 C.社会需求的多样化 D.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9.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等合法权益,有权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A.人身权

2022年09月郑州科技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青年教师招聘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答案解析

2022年09月郑州科技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青年教师招聘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答案解析 (图片可自由调整大小) 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 第壹卷 一.高等教育法规(共15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A.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B.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C.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2.教师如果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关为()。 A.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 B.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 C.主管的教育部门 D.信访部门 答案: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3.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周岁。 A.5,6 B.6,7 C.6,8 D.8,9 答案:B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4.由于制定机关的性质和法律地位不同,它们所制定的教育法具有不同的效力。按照效力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宪法中关于教育的条款、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单行法律、教育行政法规 B.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教育单行法律、教育行政法规、教育基本法律 C.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教育行政法规、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单行法律 D.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教育行政法规、教育单行法律、教育基本法律 答案:A 本题解析: 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宪法高于其他一切法律。宪法以下是教育基本法、教育单行法、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和教育规章,后者不能与前者相抵触,法律效力也依次降低。 5.教育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内做出受理、不予受理、限期补正等处理。 A.5日 B.7日 C.10日 D.15日 答案:C 本题解析: 教育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10日内做出处理。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颁布时间是()。 A.1978年 B.1985年 C.1986年 D.1993年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7.教育法制化是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目前,我国实现依法治教的关键是()。 A.教育行政部门、政府有关部门依法行政 B.促进学校法人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并逐步建立、健全对学校的监督与评估机制 C.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D.建立、健全处理教师申诉、学生申诉的程序与机制及运用司法手段处理教育纠纷的机制 答案:A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8.根据《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我国高等学校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名额应如何决定() A.由高等学校自行决定 B.由国家招生计划指标决定 C.由教育部审批决定 D.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决定 答案:A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9.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这侵犯了学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