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省考通用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分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逻辑填空、篇章阅读四种,题量一般为 30~40 道题。

片段阅读

题型题量

片段阅读共分为中心理解题(标题填入题)、细节判断题、词语理解题三种。考查找到重点,留心细节、正确理解。

片段阅读再国考和大部分省考中题量为15 道左右,占比 40% ~50% 。

在言语模块中,先看提问,辨清题型,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顺序为:理解提问-阅读文段-匹配选项。

记住:内容至上。

中心理解题

考察目的:中心理解题,即理解给出文段的中心思想。

考察频次:必考题型,考点最多、题量最大,占到阅读理解的 50%以上的比重。

题型特征:题干中出现“主要 /旨在/重在/意在/想要说明(论述、强调)/主旨/主题/

观点/概括”等标志词。

解题思路:寻找中心句或整体把握文段中心。微观到文段和选项中的重点词语,宏观到文段的整体结构,都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文段中心,做出正确选项。

一、重点词语

三类词语是分析文段结构、把握重点内容的必备,分别是:

关联词——结构担当

主题词——内容担当

程度词——精彩担当

(一)结构担当:关联词

帮助理顺文段脉络,分清文段主次的标志性词汇。常见类型包括转折、因果、条件、并列四大类。分别搞清楚各类关联词的不同侧重点。

1、转折关系

转折之后是重点。标志词:

(1 )典型转折关联词:然而、不过、可是、但是、却、事实上、实际上、其实。

( 2 )非典型转折关联词(表语义相反或不同):殊不知、截然不同、全新的、误读、相对而言。

2、因果关系

结论是重点,更有助于我们确定正确答案。

标志词:

( 1 )最常考:因此、因而、故而、所以、从而。

( 2 )易忽略:可见、看来。

( 3 )文段选项均可能出现:导致、致使、使得、造成。

( 4 )少见但需注意:为何、归咎。

ps :其他常表示总结的标志词:也可以这么理解,换句话说,也就是说,于是 ......

当因果关联词引导的结论句出现在文段末尾时,其作为文段中心句的可能性比较大,因而应重点关注。而有些题目中因果关联词汇出现在文段中间,这时就需要对结论之后的内容进行分析。

3

(1 )结论之后是解释说明:此时结论句仍为中心句。

(2 )结论之后有其他关联词:当结论之后出现转折、递进等关联词时,一般转折后、递进后是重点;当结论之后出现并列关联词时,通常前后都是重点,要概括全面。

3、必要条件关系

必不可少之条件。

思维:

标志词:只有...才...

理论要点:必要条件时重点,即“只有”和“才”之间的内容为重点。

思维:

解决问题的对策是重点。

(1 )应该、应当、必须、需要、亟需、亟待、亟待 +做法(2 )通过/采取...手段/途径/措施/方式/方法/渠道,才能......( 3 )呼吁、倡导、提倡、题型、建议 +做法

4

(4)前提、基础、保障、关键

思维:( 1 )文段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答案内容:解“决问题”(多数情况下)。

当正确的对策表述和问题表述同时出现时,优选对策表述。

当对策无效时,选择正确的问题表述。

(2 )保证对策的有效型和针对性:选项中解决问题的对策要确保能够搞定文段提出的问题,否则就没有任何意义,可果断排除!

思维:

反面论证

(1 )典型格式:如果、一旦、倘若 ......+不好的结果,除非......否则

(2)使用方法:将【如果】之后的内容反过来,即为正确的做法。有【否则】的句子,直接看【否则】之前。

思维:假设偷换成现实:在考查反面论证的题目中,一定要注意“如果......”“除非......”仅仅是一种假设的情况,并非世纪存在的现实。出题人往往会偷偷地将假设的内容变成现实,并设置为干扰选项。

5

思维:在一些题目中,会出现反面论证之前作者已经提出明确的观点的情况,此时反面论证的作用为对观点加强论证,把握前文的观点即能快速锁定文段中心。

4、并列关系

思维:

文段没有侧重点。需要全面概括,不得有所偏向。

文段标志:出现此“外”同“时”“另外”“;”等标志词、标点,或文段中无明显关联词,或句式相同、相近。

选项特征:

( 1 )两方面情况:和、及、与、同。

( 2 )更多中情况:许多、一些、不同、各种、一系列。

思维:除了典型的标志词外,时间准许也可以引导并列结构,而解题的关键依然是全

思维:一般而言,并列文段有明显的标志词或标点,如果前面提到的“同时”此“外”“另外”

等。但如果整个文段没有任何关联词,那这种文段一般为并列结构,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全面概括文段内容。

6

思维:有些并列文段个分句表达的意思相同,这时就需要从每个分句中提取共性。

小技巧:纠结的时候可以运用从选项到文段的反推思维,验证所选答案是否能够涵盖所有分局的语义内容。如果可以即为正确答案,反智则果断排除。

表述片面的选项需排除。

(二)内容担当:主题词

主题词是文段的主要切入点,是文段阐述的核心话题。搞清楚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主题词,以及如何通过主题词排除干扰选项。

思维:

主题词即文段阐述的核心话题。

主题词特征:

( 1 )文段围绕其展开。

(3)多为名词。

( 4 )前有引入或对比。

7

(5)后有冒号、即“”、破折号等表示解释说明的标志。

干扰选项:概念扩大/缩小/偷换

(三)精彩担当:程度词

程度词:近几年国考和省考中高频出现的一种重点词语,是除关联词、关键词之外,可以确定文段重点的重要标志。

思维:程度词所在的语句通常为文段重点,特别是程度词引导的名词往往是文段的主题词。

标志词:

(1 )典型程度词:更、最、尤其是、根本、正是、真正等。

( 2 )非典型程度词:致命、无疑是、核心、突出等。

二、行文脉络

行文脉络:总“—分”“分—总”“总-分-总”分“ -总-分”分“ -分”五种,除“分-分”结构(和并列是一回事)无中心句之外其他都有中心句,除分“ -总-分”“分-分”结构之外,其他三种结构的中心句基本上位于段首或段尾。

8

(一)中心句特征

思维:

中心句位置特征:常见于段首或段尾。

中心句内容特征:中心句出现在段首时,多为直接表明观点;中心句出现在段尾时,多为结论或对策。

(二)分述句特征

作用是对文段重点内容进行解释说明或加强论证,内容有助于大家理解文段中心,但本身不是文段的重点。

思维:

分述句位置特征:分述句比较灵活,可出现在文段的段首、段中、段尾。

分述句的内容特征:

( 2 )多角度分析(不同角度并列分述,正反论证)。(3)原因解释。

9

( 4 )调查资料、研究、报告。

【陷阱特征总结】

①围绕“分述句”等非重点内容的选项。

②主题词错误的选项。

③无中生有的选项。

④表述不明确的选项。

⑤“毁三观”的选项。

标题填入题国考省考中常考一道题。

思维:找准文段中心句,匹配核心内容。

形式特征:短小精悍,生动有趣。

细节判断题

考查频率:一般2~3 题,个别省 5 题,不容忽视。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之100组高频成语辨析

言语理解与表达之100组高频成语辨析 A 1、【爱财如命vs一毛不拔】 都形容极其吝啬。异:“爱财如命”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意重;“一毛不拔”偏重行为上的自私,语意轻一些。 2、【安分(fèn)守已vs循(xún)规蹈矩(jǔ)】 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异:“安分守己”偏重于拘守本分,不胡来:“循规蹈矩”偏重于拘守成规,不敢变易。 3、【安之若素vs随遇而安】 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不在意的意思。异:“安之若素”多指处于困境,仍能跟往常一样(素:平日,往常);“随遇而安”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 4、【按部就班vs循序渐进】 都有遵循一定程序的意思。异:“按部就班”强调按一定步骤和规矩(部、班:门类,次序。就:遵照);“循序渐进”强调逐渐深入或提高。 5、【暗箭伤人vs含沙射影】 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暗箭伤人”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动,程度比“含沙射影”重;“含沙射影”手段只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某事的意思。 B 6、【八面玲珑vs面面俱到】 都有对各方面应付得很周到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异:“八面玲珑”多含贬义,偏重于处事手腕圆滑;“面面俱到”是中性词,偏重于应付得十分周到。 7、【跋(bá)山涉(shè)水vs风尘仆仆vs风餐露宿】 都有旅途辛苦之意。异:“跋山涉水”重在远行艰辛,“风尘仆仆”重在长途奔波忙碌,“风餐露宿”重在强调野外食宿艰难。 8、【百依百顺vs唯命是从】 都有怎么说就怎么做的意思。异:“百依百顺”含有由于感情上的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唯命是从”有贬义,多用于上下级之间。 9、【半斤八两vs势均力敌】 都有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之意。异:“半斤八两”强调水平相当,“势均力敌”偏重力量相当。 10、【半途而废(fèi)vs浅尝(cháng)辄(zhé)止】 都有中途停止之意。异:“半途而废”偏重在“半”,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浅尝辄止”偏重在“浅”,不深入(辄:就)。 11、【包办代替vs越俎(zǔ)代庖(páo)】 都有包办之意。异:“包办代替”重在包办,“越俎代庖”重在超越权限。 12、【抱残守缺vs故步自封vs墨守成规】 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异:“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接受新事物,“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进取,“墨守成规”偏重在按老规矩办事。 13、【卑躬屈膝(xī)、奴颜婢膝vs奴颜媚骨】 都有向别人讨好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异:“卑躬屈膝”“奴颜婢膝”偏重在奴气,“奴颜媚骨”偏重在奴性。 14、【本末倒置vs舍本逐末】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之常见实词、成语辨析

公考《言语理解与表达》之常见实词、成语辨析(共120个) 实词辨析:(60个) 1、差错:主要指与正确的事物,情况不完全一致,多是因粗心而造 成的。 2、错误:其程度比“差错”严重,性质上是相反的,完全不同的。 3、修改:其侧重在“改”,即改掉被认为是错误或不合理的地方,或 根据情况作出改变,修改后的客观结果不一定是好的。4、修正:强调“正”,表示改正不够准确,不符合要求或标准的地方, 使其变得准确、完善。 5、反射:多用于声波或广播的折回。 6、更迭:则有连续变更的含义。 7、壮观:指雄奇伟观的事物或风景。 8、复杂:指事物的种类、头绪等多而杂。 9、演化:侧重生态的群落或自然群落的逐渐进化。 10、演变:指变化发展。 11、轻视:是因为主观上认为事物没有价值或没有用处,因而不认真 对待,一般是有意的,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是贬义词。 12、忽视:一般是因为重视不够或考虑不周而没有认识到事物的重要 性,多是无意的行为,不带感情色彩,是中性词。 13、办法:常与“想”,“有”,“没有”,“采用”,“好”,“老”等词搭 配。 14、措施:多用于较大的事情,常与“制定”,“采取”,“提出”等词

语搭配。 15、出格:指越出常规,超出范围。 16、授权:是主动性的,往往是施动者。 17、受权:是被动性的,意思是“被赋予权力去做什么”。 18、限制:强调客观存在的。 19、干扰:强调主观引发的。 20、捉摸:其通常用于否定句中。 21、琢磨:常用于肯定的语境当中。 22、律动:指有节奏地跳动,有规律地运动。 23、活动:是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动作总和。 24、悸动:因心慌而心跳的厉害,是由情感引发的动作。 25、扶植:强调的是扶持、帮扶。 26、培植:强调的是培养、培育。 27、机制:生物体结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其间发生的各种变 化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互关系。 28、醉心:指对某一事物强烈爱好而一心专注,具有褒义色彩。 29、混迹:指隐蔽本来面目,混杂在某种场合。 30、着眼:指(某方面)观察、考虑,重点强调的是看或考虑。 31、艳丽:多指颜色很鲜艳而美丽,也形容文辞华丽。 32、秀丽:指清秀优雅,美丽脱俗。 33、绮丽:指华美艳丽,也形容辞藻华丽。 34、壮丽:指雄壮而美丽,多形容山川、建筑、图景、场面等。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言语理解与表达之词汇积累

2020年8月22省考已经过去,今天带领各位考生回顾一下今年省考中出现的一些词汇,仅 供各位考生积累记忆。 枝繁叶茂:指树木的枝叶繁密茂盛 【例句】苏区是一个坚实的实践样本,蕴含着整个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主线,预示着中华 民族的前途。苏区研究既属于历史主干研究,也属于历史支系研究。经过多年积累,目前的 苏区研究,其广泛、细致的程度前所未有,堪称血肉丰满,枝繁叶茂,支系发达。 繁花似锦:指无数盛开的花朵像美丽多彩的锦缎。 【例句】即使在沙漠戈壁、悬崖峭壁等恶劣的气候环境下,只要持之以恒播撒希望的种子, 也能迎来繁花似锦。 春色满园:指欣欣向荣的景象。 【例句】从“凛冬将至”到“春色满园”,吉安海关正以其迅捷的效率、贴心的服务,成为地方 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有力助推器。 生机盎然:比喻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例句】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我们将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让人与自然这个“生命共同体”生机盎然、活力迸发。 孜孜以求:孜孜:勤勉的样子。意思是不知疲倦地探求。 【例句】掌握海上发射技术是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孜孜以求的一大奋斗目标。 迷惑不解:指对某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例句]在西汉时期,-种青铜染炉非常流行,以至于在许多地方都有出土。这种染炉分为三个构造:主体为炭炉,下部是承接炭灰的盘体,上面放置 一具活动的杯。它曾让几代学者对它的用途迷惑不解,直到今天,考古界才确定它就是一种 类似现代意义上的“小火锅”。 朝思暮想:意思是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 【例句】心灵中的家园情愫让人魂牵梦绕,现实中的儿女情长令人朝思暮想,家总有一股文 化亲和力与情感凝聚力,激发人们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自觉担当。 潜精研思:意思为专心钻研。 【例句】作为学者,求真务实是初心,潜精研思是使命。作为长者,责无旁贷是初心,伯乐 识马是使命。 浮光掠影:意思是水面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没有深的印象;又指文章 言论的肤浅,无真知实学。 【例句】基层问题千千万,个个“难”与“结”靠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解不开;种种“困”与“险’靠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破不了。 脱颖而出:本意指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也指人的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例句】通过健全选人用人机制,能够有效破除形式主义,让那些玩弄“套路”者无处遁形, 让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浅尝辄止:意思是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例句】因此,既要重视知识的宽度,也要重视学习的深度,在努力扩大知识半径的同时, 避免陷入平面化的“知识焦虑”,落入浅尝辄止的学习路径。 蔚然成风:指事物盛极一时,成为风气。 【例句】选拔和保护实干型干部,并引导干部实干,实干型干部必然会多起来,实干之风就 一定能蔚然成风。

国考省考通用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分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逻辑填空、篇章阅读四种,题量一般为 30~40 道题。 片段阅读 题型题量 片段阅读共分为中心理解题(标题填入题)、细节判断题、词语理解题三种。考查找到重点,留心细节、正确理解。 片段阅读再国考和大部分省考中题量为15 道左右,占比 40% ~50% 。 在言语模块中,先看提问,辨清题型,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顺序为:理解提问-阅读文段-匹配选项。 记住:内容至上。 中心理解题

考察目的:中心理解题,即理解给出文段的中心思想。 考察频次:必考题型,考点最多、题量最大,占到阅读理解的 50%以上的比重。 题型特征:题干中出现“主要 /旨在/重在/意在/想要说明(论述、强调)/主旨/主题/

观点/概括”等标志词。 解题思路:寻找中心句或整体把握文段中心。微观到文段和选项中的重点词语,宏观到文段的整体结构,都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文段中心,做出正确选项。 一、重点词语 三类词语是分析文段结构、把握重点内容的必备,分别是: 关联词——结构担当 主题词——内容担当 程度词——精彩担当 (一)结构担当:关联词 帮助理顺文段脉络,分清文段主次的标志性词汇。常见类型包括转折、因果、条件、并列四大类。分别搞清楚各类关联词的不同侧重点。

1、转折关系 转折之后是重点。标志词:

(1 )典型转折关联词:然而、不过、可是、但是、却、事实上、实际上、其实。 ( 2 )非典型转折关联词(表语义相反或不同):殊不知、截然不同、全新的、误读、相对而言。 2、因果关系 结论是重点,更有助于我们确定正确答案。 标志词: ( 1 )最常考:因此、因而、故而、所以、从而。 ( 2 )易忽略:可见、看来。 ( 3 )文段选项均可能出现:导致、致使、使得、造成。 ( 4 )少见但需注意:为何、归咎。

言语理解与表达高频考点梳理

言语理解与表达高频考点梳理 在 2021 年国考行测科目中,言语理解与表达共考查了 40 题,占行测科目总题量的 30% 左右。其中中心理解题、语句排序题、逻辑填空题为 2021 年乃至近五年国考言语的高频题型,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每类题型高频考点的重要解题技巧。 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各题型近五年考查数量(副省/地市) 高频考点一:中心理解之对策。 中心理解题在近五年国考言语模块中考查的题量为 5-12 道,在总题量 40 中的占比还是 相对较高的,属于言语模块的高频题型。既然叫做中心理解题,顾名思义就是要找到文段中心,即文段中心句。我们可以借助转折关联词、因果关联词、对策标志词、主题词、程度词 等等特殊信息寻找中心句。 通过对近年国考真题考点的统计发现,国考试题考查最多的当属对策这一知识点,比如 19 年地市卷 43 题、46 题、57 题,19 年副省卷 37 题、40 题、48 题;20 年地市卷 51 题, 20 年副省卷 48 题;21 年地市卷 42 题、43 题、60 题,21 年副省卷 38 题。对于对策文段来 说,文段中心就是对策本身,那么如何找到文段的对策呢? (一)通过必要条件关联词引导对策: 只有……才…… 其中,“只有”和“才”之间的内容为对策,即文段中心。 (二)引导对策的其他标志词: 1.应该、应当、应、需要、要、必须 + 做法 2.通过 / 采取……手段 / 途径 / 措施 / 方式 / 方法 / 渠道,才能…… 3.前提、基础、保障 4.负有……的义务 /……的必由之路 /……的法门之一 / 要领之一 / 势在必行 (三)对策文段常见的行文脉络: 1.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2.提出问题 + 解决问题 + 解释说明(意义效果) 3.对策 + 正反论证 / 原因论证 (四)反面论证 标志:如果/倘若/一旦……+不好的结果 具体应用:把前面的做法反过来,即为正确答案 如:小编的父母说“如果你在 12 点之前不回家,回家就会遭遇一场混合双打(反面提 对策)”,强调的就是“12 点前必须回家”。 例 1.(2018 国考)农村社区化建设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村改居”是城镇化发展的具 体表现,也是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市与农村割裂发展,农村地区发展滞后,公共服务能力薄弱。在城镇化 大潮中的“村改居”,就是要打破城乡分治的制度藩篱,因地制宜地让农民也能享受到和城 里人一样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农民对公共服务的要求各异,这 就决定了“村改居”的路径、公共服务的提供种类和农村社区的保障水平等必然“因村而异”。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村改居”是农村社区化建设的有益探索 B.“村改居”顺利推进的要领在于因地制宜 C.城乡共享公共服务是农村发展的关键一步 D.打破城乡二元界限才能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副省级):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副省级):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副省级):言语理解与表达 21.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________,就像人们讲的要调理好统摄全身阴阳气血的任督二脉,经济活动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从而实现循环流转。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井然有序 B.畅通无阻 C.行之有效 D.环环相扣 22.人造血即血氧液,能够用来代替人类血液,满足临床需求,缓解血液短的状况。而且人造血标准化的生产流程能够确保其________,输入人造血不用再担心会感染艾滋病、肝炎等疾病,可最大程度降低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风险。因此,研制和批量生产人造血成为当前的热点。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安全性 B.可靠性 C.规范性

D.稳定性 23.相比于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采取单一轨道星座构型,北斗系统 ________,坚定选择了混合星座的特色发展之路,并首创短文通报模式,开创了通信导航一体化的独特服务模式,信息发送能力从一次120个汉字提升到一次1200个汉字,遇到突发情况时无需________,足以将情节一次性说清楚。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遥遥领先删繁就简 B.迎难而上惜墨如金 C.与众不同言筒意赅 D.独树一帜字斟句酌 24.翻开古代农书,几千年间古人对于土地的保养,几乎与当代耕作学关注的措施________,其中历代农书涉及最多的是施肥。在中国古人的摸索中,施肥成为一种讲究,何时、何地施肥,施何种肥,怎样施肥,形成了一个________的体系,在每个年度的农业生产进程中,精心安排在各个时节。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别无二致完整 B.不谋而合复杂 C.一脉相承科学 D.如出一辙固定 25.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_______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

公考公务员考试省考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库选词填空之二(含答题解析)

公考公务员考试省考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库选词填空 (含答题解析) 第1题药品招标制度本应是对平抑药价起到____的作用,但在“芦笋片事件”中,我们看到,它对推高药价却起到了____ 的作用。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约束监管推波助澜 B. 控制打压助纣为虐 C. 调控监督出尔反尔 D. 监督操纵适得其反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由“却”可知,在“芦笋片事件”中,药品招标制度非但没有平抑药价,反而推高了药价,排除与此不符的C、D两项。由常理推断,药品招标制度是从总体上监管、调控药品价格使之趋于合理.B项“控制打压”的词义过重,排除。故答案为A。 第2题世界是由无数具体事物及其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按照认识的顺序,人们的认识是从具体的、个别的、有限的事物开始。然而人的思维本性总是不满足于对具体事物的个别方面或局部的支离破碎的认识,不愿意停留在“管中窥豹,只见一斑”的状态。人们孜孜不倦地探索诸多看似孤立的事物背后的内在联系,苦苦寻找那种把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统一起来并起支配作用的内在联系。这种形而上的思考就是哲学思考,自古至今,从未中断。 对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哲学嗯考追求整体性 B. 哲学思考意在揭示事物的本质 C. 哲学思考具有连续性 D. 哲学思考以抽象思维为主导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文段先指出人们认识世界是从具体的、个别的、有限的事物开始的,后以“然而”笔锋一转,指出人们不满足于表面的认识,而是孜孜不倦地寻找事物的内在联系。“这种形而上的思考就是哲学思考”指出了哲学思考揭示的是事物的本质,故本题答案为B。A、C项都包含于B项之中,D项不是文段的主要内容。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卷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及解析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40题,参考时限35分钟) 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21.执行力的强弱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世界级优秀企业总是能够让那些令人振奋的战略规划_____地得到落实,达到甚至超出预期目标。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丝不苟 B.不遗余力 C.分毫不差 D.滴水不漏 【新飞解析】C。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不遗余力: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分毫不差:没有一点儿差错。滴水不漏:一滴水也不外漏。形容说话、办事非常细致、周密,无懈可击。也形容钱财全部抓在手里,不肯轻易出手。22.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医疗体系,无论是免费医疗还是市场化的医疗体系,都各有弊端,但从生存权和人的尊严的角度看,对个人免费或少量收费的医疗实乃____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未雨绸缪 B.万全之策 C.大势所趋 D.当务之急 【新飞解析】C。大势所趋: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万全之策:指最好的解决办法。未雨绸缪: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当务之急: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23.在某种制度上,各地博物馆收藏化石,是对我国化石资源最大程度的保护,但_____的是,这种方式的收藏也不能被_____,因为这就像吃鱼翅的人越多,遭到杀戮的鲨鱼就越多一样。依次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遗憾复制 B.矛盾鼓励 C.不幸推广 D.尴尬宣传 【新飞解析】B。前者说的是保护,后句中说到“也不能”,说明是相反的情形。 24.中国教育,向来不缺批评声,这其中不乏_____,也难免过激之言。问题当然要直面,难题一定要破解。需要_____的是,当批评蜂拥而至,不要无视那些被掩盖的优点和进步。唯有如此,才能在改革的道路上不彷徨、不摇摆,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真知灼见警惕 B.远见灼识担心 C.深谋远虑注意 D.肺腑之言反思 【新飞解析】A。真知灼见:指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高明的见解。远见灼识: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肺腑之言:出于内心的真诚的话。 25.实际上雾霾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别污染源是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京津冀区域而言,认清区域内污染源的共性及差别,有助于区域内地区_____地对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地制宜 B.正本清源 C.齐心协力 D.有的放矢 【新飞解析】D。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正本清源:从根源上加以整顿清理。表示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齐心协力:认识一致,共同努力。有的放矢: 放箭要对准靶子。比喻说话做事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26.作为一种现代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是通过保护产权形成_____,“给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使全社会创新活力_____,创新成果涌流。 依次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吸引释放 B.刺激膨胀 C.激励迸发 D.促进凸显

公务员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

公务员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项重要知识点,主要考察考生 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意思,能够清晰地表达 自己的观点是公务员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素质。下面将从言语理解与表 达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定义 言语理解是指我们通过倾听、阅读或观察他人的语言表达来理解其 意思。言语表达是指我们通过口语、书面语言或非语言交流方式来表 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言语理解与表达是相互关联的,只有理解他人 的意思,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公务员工作中,言语理解与 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重要性 1. 提高工作效率:准确理解汇报、指示以及工作任务,可以帮助公 务员更好地分解、执行和完成工作。同时,能够清晰地表达观点可以 减少沟通误解,提高工作效率。 2. 提高工作质量:言语理解能力强的公务员能够准确领悟上级的要求,避免偏差和错误,从而保证工作质量。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避免信息传递错误,提高工作成果的质量。

3. 有效沟通协作:言语理解能力不仅能够理解上级、同事和下级的 意见,还能够更好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和协作。通过清晰的表达,可以 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促进团队的良好协作氛围。 三、提高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途径 1. 增强语言理解能力:多读书、多听讲座等形式可以丰富词汇量, 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在理解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对文章或演讲主旨的把握。 2. 锻炼表达能力:多进行口头表达练习,可以通过模拟面试、演讲 比赛等方式提高表达能力。在书面表达上,多写作文、写简报等,可 以提高清晰表达思想的能力。 3. 学习非语言表达:除了语言表达之外,还需要学习非语言交流, 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4. 多与他人交流:和他人的交流中也能提高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能力,可以通过与同事、朋友一起进行讨论,提高倾听和表达的技巧。 综上所述,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公 务员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意思,清晰地表达自 己的观点,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沟通协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增强语言理解能力、锻炼表达能力、学习非语言表达以及多 与他人交流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能力,为公务员 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英国车,汽车工艺(de)代表,处处出高贵、优雅、灵动、恒久(de)艺术气质.而这一切,源自于英国人一直(de)传统造车技艺——始终以手工进行装嵌.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de)一项是() A.彰显迷恋B.展示擅长 C.流露秉承D.体现坚守 2.我国着名语言学家罗常培说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de)结晶.这个民族过去(de)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de)文化也仗着它来.我们可以从诸多汉字现象中,如汉字(de)造字、构词,汉字词义(de)形成和中找寻中国文化形成与发展(de)理据.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de)一项是() A.推动变革B.提升演进 C.弘扬变迁D.推进演变 3.孔子文化节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对“郁郁乎文哉”(de)文明盛象(de)具体呈现.从最初(de)“孔子诞辰故里游”到今天(de)“孔子文化节”,变化(de)不只是名称,更是不断饱满(de)文化和不断厚植(de)文化.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de)一项是() A.涵养继承B.素养传承

C.内蕴沉积D.内涵积淀 4.求学者如果孜孜于衣食居住(de)安适,一定谈不上好学.同样,好学(de)目(de)也不是为了,心灵之养甚于居养之安.学习(de)目(de)是成为“有道”之人,名闻利养并非先务.这不是物质,而是强调学习就是学习,不要附带上物质目(de).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de)一项是() A.养尊处优否定B.丰衣足食摈斥 C.锦衣玉食排斥D.肥马轻裘抵触 5.哈佛大学(de)一位校长曾提出这样(de)思考:我们培养出来(de)青年人该用什么样(de)方式来回报这所学校是选择自己更好(de)生活,还是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150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仍然可以当下.这位校长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学校(de)纪念碑上,选择后者(de)毕业生(de)名字.今天,在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de)青年人作出了这样(de)人生抉择.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de)一项是() A.叩问雕刻B.质问铭刻 C.拷问镌刻D.追问铭记 6.本土(de)东西要想传承,一定要拥有充分(de)文化自信,要善于理解并多元(de)文化门类,从自己(de)世界走到更加丰富多彩(de)世界中去.毕竟,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化是因为封闭和自锁而实现持久传扬(de),不勇于迎接挑战,不在挑战(de)磕碰之中、革新、发展,就难像浴火(de)凤凰一样,实现自身(de).

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词义辨析

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词义 辨析 词语的核心义,又称概念义或理性义,它是词语最基础的含义,主要包括词义所指的范围、所侧重的点、所表现的轻重水准。 一、词义所指的范围 词义所指的范围,有大小的不同,也有所指对象的不同。公务员考试中,对范围大小不同的近义词辨析考查较少,多是对词义所指对象的考查。在辨别词义所指对象时,能够从以下四个方面实行考虑。 1.对象的类属划分 有些词语词义相近,但所针对的对象属于不同的类别。 示例一“度过”VS“渡过” 度过:指过去的意思,多用于表示与时间相关的对象,如“光阴”“童年”等; 渡过:渡,水字旁。指经过与水相关的江、河、湖、海等,也指经过困难、危机等。 【误用】社会各界好心人士捐款共计20余万元,协助这家人暂时度过了难关。 【辨错】句中说的是“难关”,应该与“渡过”搭配。 示例二“驱除”VS“祛除” 驱除:驱,马字旁,赶牲口的意思。故“驱除”的适用对象为蚊虫、敌人等具体事物; 祛除:祛,示字旁,故“祛除”的适用对象多为疾病、疑惧或迷信等抽象事物。

【误用】经过众多专家的会诊,王教授的头风病终于被驱除了。 【辨错】句中说的是将疾病治好,疾病为抽象事物,故应用“祛除”,而非“驱除”。 【例题1】失败在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技不如人,也不是因为 我们不具备成功的实力,而是我们在很多时候,在心理上____了一种 固定不变的看法,这种看法往往会让人们觉得自己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某个目标。这种定式心理在很大水准上____了人的思维,也同时____ 了人们创新的脚步。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默许囚禁禁锢 B.默认禁锢囚禁 C.默许禁锢囚禁 D.默认囚禁禁锢 解析:“默认”有承认之意,“默许”有许诺之意,“看法”与“默认”搭配更合适。“禁锢”主要用于抽象的事物,“囚禁”主要 用于具体的事物,“思维”属抽象事物,“脚步”属于具体事物,故 准确答案为B。 2.对象的内外指向性 每个人从意识觉醒开始,就产生了内外两个视界,如:从独立的 个人来看,自己是内,他人是外;从团队来看,队员是内,非队员是外;从地域来看,家乡、祖国是内,其他地方都是他乡、异国,是外。如此种种内外意识存有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意识带入到语言 中使得我们的词语也有了内外的指向性。 示例一“反思”、“后悔”VS“参考”、“接纳” “反思”的只能是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后悔”也只能后悔 自己的行为,不能“后悔”别人,所以这两个词指向的都是内;“参考”的只能是主体以外的人的观点,同样“接纳”也只能针对自我以 外的人或事物,两个词都指向外。

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汇总

专题一语境分析 狭义的语境主要是指言语片段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广义的语境还包括言语片段之外的社会语境,如写作背景。选词填空题目单纯考查词义的题目越来越少,多数题目都把考查重点放在了对特定语境的分析上。 考点一:对应分析法 命题人通常会在空缺处的上下文设置一些提示信息,这些信息与正确答案之间存在一定呼应关系。 1、正对应 指的是文段中上下文的某些词句从正面提示了正确答案的信息。 1)解说关系:这种题目一般设空在前句,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出后句中相应的解释说明的内容 2)概括关系:其设空一般在句后,应从前句入手,从选项中找出与前句表达意思最贴近的一项 3)顺承关系: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几个相连的词语之间在顺序上存在不可逆性。这种不可逆可能为语段之间的前后照应,也可能为逻辑上的先后承接或是词句之间的前后承接。如三个“更…..的”结构相同;三个“有……的……..”.当文段中出现顺承型正对应时,如果从语义或者关系上不好判定答案,可尝试从词性入手。一般此类型各短语间为并列关系,其对应结构的词语词性应保持一致,如都是动词等。 4)递进关系:常见的关联词如:1 而且、并且2何况、况且3进而、更、还、甚至。最常考第三类。可根据设空位置,将选项与关联词前面或者后面句子的中心词进行比较,与之存在递进关系的选项为正确答案。

延续:照原来的样子继续下去;延绵:连续不断,指形态上的连贯。句中说的是残疾人事业与传统保持着连贯性,没有隔断联系,而不是说完全照着传统的样子继续下去。 根据第一空后的“回味”可知,这里所填的词语应与味道有关,符合这一特征的只有“苦涩”和“辛酸”。人们常说“忆苦思甜”,故会引起回味的一般是苦味。 “每”再次表示同一动作有规律地反复出现,第一空只能选择“规律性”或者“周期性”。与“简单”相比,“保守”更侧重于一种底线或者最低的限度,与后面的“至少”对应更恰当。 2、逆对应 就是文段中上下文的若干词语从反面提示了应选词语的信息, 1)转折关系:一般可通过找出句中相应词语的反义词来破题 2)并列关系:最典型的句式为“不是…..而是…”其表示的意思是否定前者、肯定后者,即前后句之间存在逆对应关系。 3)背离关系:在选词填空中常以表数量的词来表达,如“极少数”与“大多数”,“很多”与“也有很多”,“从来没有”“多半”“多数”“极少”“少数”“许多”“很多”等。 “潜移默化”强调的是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村子的转型不可能既是潜移默化又是急遽的,句子强调的是快和无声的特点。第二句中转折词“但是”前后表达了两种不同的世界,外面的世界与村里的世界。前者代表开放、现代。那么与之相对的村里的世界应是封闭、传统。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考查的常见题型有选词填空与片段阅读,考生在选词填空部分常出现的错误点是对近义词的辨析不清,而片段阅读出错点常表现在对主旨观点类文段主旨、观点的把握不清; 针对上面的情况,中公教育专家以下将分别介绍一些方法以攻破这两大易错误区; 一选词之近义词辨析——语素分析法 词由语素构成,因此无论以何种方式构成的词,词义和语素义之间必然会有一定的联系;近义性词语之所以意义相近,绝大多数是因为具有相同的语素,而之所以有差异,各有侧重,则是因为除相同语素外,还有不同的语素;因此,运用语素分析法辨析近义词的关键是“去同存异”,即舍弃掉它们相同的语素,再对它们的相异语素进行组词以辨析词义的差别,并遵循代入语境的原则; 常见步骤: 1相异的语素分别组词; 2新词代入语境,最适合的即为正确答案; 例题:

某市公开选拔了一批党政领导干部,从年龄结构上看, 的这批干部普遍年轻;从上看,他们的教育背景普遍较好;至于他们是否具有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履职履新履历 B.履职履历履新 C.履新履职履历 D.履新履历履职 易错点拨去同存异;1相异语素组词;选项三个词语的相同语素是“履”,相异语素是“新”、“历”、“职”;“新”,新任,“履新”侧重新任就职;“历”,经历,由此推知“履历”意为个人经历的说明;“职”,职责,“履职”侧重“履行职责”;2代入语境;由前句可知,这批领导干部是才就职的,故第一空应填“履新”,教育背景当然只能从“履历”上看出来,能力和水平就要进一步通过“履职”表现出来;故本题答案为D; 二片段之主旨观点把握——四大避错方法 主旨观点型题目是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中占比最大的题型,同时也是考生易出错的题 型,主要表现对文段主旨、作者观点的把握不清;中公教育专家具体介绍四种解题方法帮助考生避免此类错误; 1.首尾寻找中心句

2022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题解析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旳一项是: ①这几年新建旳楼房_________,使这座都市愈加繁华。 ②文艺晚会上他们把自己旳演出才能发挥得_________。 ③目前到人才市场应聘旳人虽然诸多,但_________,用人单位要找到真正能胜任工作旳人也不轻易。 A.星罗棋布良莠不齐目不暇接 B.目不暇接淋漓尽致鱼龙混杂 C.鳞次栉比淋漓尽致良莠不齐 D.层出不穷目不暇接鳞次栉比 2.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旳历史和优秀旳文化老式,有丰富旳文化遗产。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旳文化之一。_________,我们旳文化不一样于其他古代文化旳一种特点是,几千年来它一直没有中断,我们丰硕旳文化遗产_________可以丰富我国人民_________可以丰富世界人民旳精神文明旳宝库。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旳一项是: A.同步不仅并且 B.不过不仅并且 C.于是既也 D.同步既也 3.精神是一种无形旳力量,精神上崇高富有,就会焕发_________,增强_________,提高_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最恰当旳一项是: A.凝聚力发明力战斗力 B.发明力战斗力凝聚力 C.发明力凝聚力战斗力 D.战斗力发明力凝聚力 4.他们讲究亭台轩榭旳_________,讲究假山池沼旳_________,讲究花草树木旳_________,讲究近景远景旳_________,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旳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旳败笔。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旳一项是: A.映衬布局配合层次 B.配合布局层次映衬 C.层次布局映衬配合 D.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5.咬文嚼字有时是一种坏习惯,_________这个成语旳含义一般不很好,不过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_________有一字不愿放松旳谨严。文学借文字_________思想感情;文字上面有模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_________,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旳分量,在实际上就是_________思想和情感。历来没有一句话换一种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旳一项是: A.虽然必需表达精确调动 B.因此必需表达透彻调整 C.虽然必须体现精确调动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之108组高频词语辨析

言语理解与表达之108组高频词语辨析【1】 暧昧:含糊、不明朗,不光明磊落,不便告人。 暗昧:同“暧昧”。还可表示不聪明,愚昧。 【2】 爆发:突然猛烈的发生或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3】 辨正:辨明是非,纠正谬误。如“辨正发音”,可写作“辩正”。 辨证:辨析考证,如“经学者多方辨证”。亦为中医术语,“辨证医治”。 辩证:哲学术语,如“辩证唯物主义”。亦同“辨证”第一义。 【4】 哺养:喂养,使长大。 抚养:抚育、照料并教养。 【5】 不至:不会到达某种程度,如“决不至于不知道”。 不致:不会引发某种后果,如“决不致犯错误”。 【6】 苍茫: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引申为模糊不清。 苍莽: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 【7】 常年:一年到头,整年。如“常年积雪”、“常年劳作”。 常年:终年、常期,如“常年坚持体育活动”。平常年份,如“常年产量200斤”。 【8】 陈规: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如“陈规陋习”。 成规:现行或行之已久的规则、方法,如“墨守成规”。 【9】 缓和:放松、缓和,如“紧张的情绪慢慢~~下来。 缓慢:缓慢,与”迅速”相对,如“~ ~地迈着步子”。 【10】 处世:指人事交往、参加社会活动,“~ 稳健”、“为人~”。 处事:办事、处理事务,如“~ 认真,从不马虎”。 【11】 醇厚:口味纯正浓厚;亦用于人的品质或风俗,此时同“淳厚”。 淳厚:只指品质风俗质朴敦厚。 【12】 伺候:可用于人,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畜等。 侍候:用于对长辈或地位高者。 【13】 窜改:对文本、文件、成语、古籍等的改动。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历史、理论、政策等。 【14】 度过:用于时间方面。 渡过:用于有水面的空间;难点、危机、困难时期。

202X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含公共基础知识)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202X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含公共基础知识)第 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语句表达 16.选出有歧意的句子 A.缅甸仰光大金塔顶上为金刚华盖,镶嵌着四千多颗金钢钻、红宝石与翡翠,重量约1.25吨 B.没有辛勤的劳动,不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C.我深深的被他的真诚打动了心 D.即使他不能来,他也会通知你的 17.从给出的几句话中找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开展向雷锋学习活动以来,我们学校的同学做了很多好人好事 B.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C.我们是开展文明自律活动的模范带头作用 D.雨后洗掉了马路上的灰尘,使早晨的空气更加清新 18.从下列所给的句子中找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文字通顺,这是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 B.文字是否通顺,这是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 C.文字是否通顺,这是衡量一篇好的作文的重要标准 D.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是文字通顺 19.下列四句话中,表意明确不会产生歧义的一句是: A.公司董事长说,虽然外方控股一半以上,但在用人上必须任人唯贤,无论中方、外方,是平等的 B.公司董事长说,用人必须任人唯贤,外方虽然控股一半以上,但与中方是平等的 C.公司董事长说,虽然外方控股一半以上,但总经理职位必须任人唯贤,无论中方、外方出任,是平等的 D.公司董事长说,总经理职位必须任人唯贤,尽管外方控股一半以上,但中

方、外方的任职条件是平等的 20.请把下列句子中有歧义的句子找出来 A。老李或是演员,或是导演 B.小王去找小赵,两人恰恰在北京路相遇了,他说:“你来得正好呢!” C.方方虽然嘴头上硬,可心理知道自己理屈 D.鸟类的迁徒,往往是由于外界各种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 21.他说他无论怎样也不能不推翻谁都会否认贝费里厅说过的科学上为害最大的莫过于舍弃批评批判的态度的观点。他对贝费里厅的观点究竟是赞同还是反对7 A.赞同B.反对C.与赞同与反对无关D.既不千万也不反对 22。莫斯科将拒绝批准关于减少美俄核弹头的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莫斯科批不批准这个条约? A.批准B.不批准C.不置可否D.没有说明 23.找出介词误用的一句话: A.他的心事被孙吉人说破了 B.姑娘头一埋,腰一,也朝山顶跑去 C.今日的北大荒,正在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D.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越来越起劲了内容# 24.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一个人是否真正成才,取决于考试成绩的优劣 B.一个人是否真正成才,并不一定取决于考试成绩的优劣 C.一个人是否真正成才,不一定取决于考试成绩的优劣 D.一个人是否真正成才,一定不取决于考试成绩的优劣 25.从给出和四句话中找出有歧义的一句。 A.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B.新建的铁路线路应该是造价最低的一条线路 C.作为他一生一世的朋友,他终于回到祖国 D.大连钓不少地方都是山清水秀的 26.正确的观点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客观实际中来的。我们在研究任何一个

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言语理解与表达》精选(四)

《言语理解与表达》精选(四) 1、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A.棉花太旧,纤维之间缺少空气,不能阻止冷空气不吹到身上 B.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广大群众没有不义愤填膺的 C.他勇敢地和歹徒搏斗,没有人不认为他不是见义勇为的英雄 D.他已经考上了大学,谁还能否认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学生呢 2、请把下列句子中有歧义的一句找出来( ) A、你有什么话可以等我回来再说 B、会议室里坐着两个机械厂的领导 C、她的母亲最近到河南去了 D、一切生物,只要活着,就要消耗能量 3、美国国会参议院3月的表决未能推翻布什总统对参议院通过的有条件延长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议案的否决。布什总统的态度是( ) A、否决有条件延长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议案 B、赞同有条件延长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议案 C、否决无条件延长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议案 D、态度不明朗 4、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A、慈爱的大自然母亲也为自己的儿女们创造了及时的一臂之力 B、难道能否认《项链》不是一篇入木三分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小说吗 C、乔丹是美国篮球明星,他的名字无论对中国人民还是世界人民来说都是非常熟悉的 D、有哪一个春天里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无边的繁花呢 5、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A、人们如果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使人十分疲劳 B、如果人们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十分使人疲劳 C、人们如果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感到十分疲劳 D、如果人们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十分感到疲劳 1—5 BBADC 6、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有语病的一句( ) A、这些文明成就沉淀在文化中,又通过教育传授给新的一代,从而使新一代获得比前一代更高的起点 B、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作了一定的分析之后,从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C、中国女排昨天以三比一击败了日本队,从而取得了七战七胜的成绩 D、现有国有资产中既有国家直接投资形成的部分,又有地方、部门投资形成的部分,从而使现有国有资产的划分出现了很大的困难 7、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A.校园文明自律活动,在全校两万师生中积极行动,清除不文明现象 B.校园文明自律活动,使全校两万师生积极行动,清除不文明现象 C.在校园文明自律活动中,使全校两万师生积极行动,清除不文明现象 D.校园文明自律活动,对全校两万师生积极行动,清除不文明现象 8、请从下列四句话中选出一个有语病的句子( ) A、人类要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珍惜环境资源,保护地球 B、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许多资源是不可以更新或替代的 C、在世界上正面临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的第二次环境浪潮 D、五六十年代,工业发达国家环境污染到了严重程度,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存 9、请从下述四句话中选出一个有语病的句子( )

2019年国考(省考)言语理解要点 精华

目录 言语理解与表达 (1) 第一节概述 (1) 第二节题眼 (2) 第三节主旨概括题 (5) 第四节意图判断题 (8) 第五节细节理解题 (9) 第六节态度观点题 (11) 第七节代词指代题 (11) 第八节标题填入题 (11) 第九节语句排序题 (12) 第十节语句衔接题 (13) 第十一节下文推断题 (14) 第十二节实词辨析题 (15) 第十三节虚词辨析题 (16) 第十四节病句辨析题 (17) 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节概述 1、提问方式的设置 a.主旨、意图、态度、细节、标题、词语、代词 b.排序、衔接、推断 c.实词、成语 2、正确答案和干扰选项的设置 正确答案的标志——精简压缩/同义替换 干扰选项的设置——无中生有/概念混搭/曲解文意(各种偷换,如概念、主体、时态等等)3、做题顺序:审设问———读题干———选答案

第二节题眼 一、梳理文段结构:引子+观点/对策+补充论述 1、何为引子 (一)援引观点 【例1】孔子尝曰:“未知生,焉知死?”生与死自孔子时起便是中国人始终关注的问题,并得到各种回答。尤其在汉代,人们以空前的热情讨论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出于学者的学术兴趣,亦出于普通民众生存的需要。然而,正如孔子所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对生的问题的关注似乎远胜于对死的问题的追问。有时候人们确实觉得后者更重要,但这并非由于死本身,而是因为人们最终分析认为,死是生的延续。 【例2】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即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注重美与善的统一。言下之意则是中国古典美学不那么重视美与真的统一。笔者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比西方美学更看重美与真的统一。它给美既赋予善的品格,又赋予真的品格,而且真的品格大大高于善的品格。概而言之,中国古典美学在对美的认识上,是以善为灵魂而以真为最高境界的。 (二)背景铺垫/阐述现状 【例1】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许多社区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生活小事不能自理,需要社会特殊照顾,目前,社会对一些独居老人的关照仍显欠缺。逢年过节,虽然有关部门上门送粮油、衣物、金钱等进行慰问,但对于空巢老人来说,关心还不到位,措施还不得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成立一些传统的养老院、敬老院、社区互助会等更加适合空巢老人欢度晚年的场所,既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还可以解除子女的后顾之忧,同时也加强了社区群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助,使越来越多的老人晚年生活得丰富多彩。 【例2】近年来全球油价持续上涨,随着各国原油生产能力的日益提高,全球原油储备资 源日趋紧张。据分析人士预测,这一上涨趋势绝不会在短期内逆转。受此影响,尽管汽车已逐 渐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交通工具,但越来越多的人决定暂缓买车或者开始暂停用车。照此 看来,整个汽车销售市场的经营风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有增无减。 2、补充论述 (一)举例论证 【例1】古人曾拿蛇蝎比喻女人的狠毒,这当然是一种性别歧视。我们仔细观察那些狠毒女人的狠毒行为,就会发现,她们的狠毒,根源大多是由于极度的嫉妒。刘邦大婆吕雉对戚夫人下的毒手,就是因为戚夫人年轻美貌,获得刘邦宠爱,而吕雉被冷落。长期的嫉妒积累成刻骨的仇恨,才使她在刘邦死后用最残酷的手段迫害戚夫人。这个“经典”故事是女人具有强烈嫉妒心的最好例证。 【例2】细小的火山灰中含有二氧化硅,这种化合物的熔点是1100摄氏度,而目前大部分飞机的涡轮发动机工作温度为1400摄氏度,一旦火山灰被吸入引擎内部,二氧化硅熔化后就会吸附在涡轮叶片和涡轮导向叶片上,导致灾难性后果。1982年,两架飞机曾经从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加隆贡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中穿过,两架飞机的8个引擎全部停转,在从11000米高空滑翔至4000 米高度后才重新启动,得以紧急迫降。 (二)补充原因 【例1】在当代中国,由于国力的限制和传统思想的影响,妇女受教育的机会和程度都比男性少,而因家务和抚育子女主要由妇女来承担又限制了她们的流动,妇女对这些主要发展资源的占有远远少于男性,这就进一步限制了妇女与男性的平等竞争,拉大了他们之间的距离,造成男女不平等的进一步扩大。 【例2】行为科学研究显示,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通常不那么复杂,也宽松些。可能是由于这种人际关系更有规律,更易于预料,因此也更容易协调。因为人们知道他们每天都要共同努力,相互协作,才能完成一定的工作。 (三)反面论证 【例1】作为整体,中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但作为个人,不少中国人还觉得自己一无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