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关键能力培养 Word 文档 (2)

学生关键能力培养 Word 文档 (2)
学生关键能力培养 Word 文档 (2)

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与课程教学改革

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我、终身学习;融入主流社会和掌握就业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半年来,在深入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围绕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从教师、课程、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一致认为所谓关键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学生应该具备研究性学习能力;有效沟通能力、自我管理和保

护等三种关键能力。那么我们研究的内容和重点就是,怎样尽力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具备这些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做好准备。因为“最好的教育是适合学生未来需要的教育”.

研究性学习能力,已经越来越被教育界所重视。很多学校都成立了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是指探索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研究性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研究的方法去接受、验证、探索知识的能力。

有效沟通能力。“这个人好打交道”或者“这个人不好打交道”,这是我们经常说到或者听到的两句话。这两句话是对一个人的人际沟

通能力的基本判断。有效沟通能力就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人的一辈子都在不断和人打交道,“好打交道”,就容易受到欢迎;“不好打交道”就容易让人厌烦。一个学习好、能力强的人不善于人际沟通,不仅会影响到平常的心情,还会影响自己的发展。作为中学生,有效沟通能力主要体现在和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能力。提高有效沟通能力要注意5个方面:一是要主动去和人交流;二是要坦诚,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三是要谦虚但不能自卑,要自信但不能清高、傲慢;四是要多寻找共同话题,只有共同话题才能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五是要热心,热心的人往往具备领导才能。

自我管理能力。很多老师希望学生提高自控能力、自理能力等能力,这些能力都属于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就是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安排、自我调整、自我补充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生活上要自理。自己的文具书包自己整理,自己的衣服要学会自己洗,自己的房间自己收拾,能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二是学习上要自觉。不用别人催促,要知道自己什么时间该学什么,不能耽误宝贵的学习时间。另外,还要学会总结学习方法。三是时间要有计划性。现在白领阶层提倡一种时间管理理念,做事情要有轻重缓急,按计划行事,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效率最高。四是情绪要学会自控。不会控制情绪的人,不利于健康与交往,影响自己的正常思维,作为学生,还会影响自己的学习。

自我保护能力。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了40年来最强烈的地震,并引发海啸。在这次有20多万人死亡的大灾难中,10岁的英国小姑娘蒂莉·史密斯却成了英雄。海啸袭来时,她正在泰国普吉的海滩上玩耍。史密斯发现海水的变化,就像书上所说的海啸来临的征兆。正是史密斯的这些知识,使在场的几百人及时撤退,幸免于难。这说明知识能增强一个人的自我保护能力。现在,交通事故、被抢劫、食物中毒、运动伤害、网络陷阱、性伤害、吸毒以及火灾、地震、泥石流、海啸等天灾人祸,随时威胁着人们的安全。中学生在危害来临时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首先平时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多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第二,要遵守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社会功德,这样既不去招致伤害,也不会去伤害别人。第三,自己或者看到别人遭遇绑架、抢劫、网络陷阱、性伤害时,要机智应对,首先保证人身安全。第四,避免看黄色或暴力影视以及这方面的网页,也避免去玩情色或暴力游戏。第五,增强挫折承受能力,学会求助,避免因心理负担过重而自残、自杀或报复伤害他人。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将培养关键能力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例如,我们的数学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让学生举一反三,去思考、探究,而不是仅仅了解这道题如何去解答。学校还完善课程结构,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

和艺术项目,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高雅的生活情趣。学校开设礼仪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有效沟通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是特长生。

关键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联动。学校是学生发展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学生成长的重要责任;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我校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家庭这一“教育小单位”的“教学质量”;而社会才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大环境!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是借助学校这个教育平台来习得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核心素养也是学生适应社会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素养。核心素养是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直指教育的本真——育人。因此,学校要立足核心素养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也为应对社会当前的改变与未来变化的需要。 一、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推进新型化课堂 小学阶段,是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启蒙期”。核心素养不可能一蹴而就,素质教育道路漫长、任重道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发展,学校层面应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一)改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素质。教师的责任是使每位学生的个性都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即“因材施教”,让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得到提高。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所谓的“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教师教学已逐渐转型,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更注重“开放性、多元化、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增强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发展能力 学校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明确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俗话所“学以致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向社会大课堂,强调“学生参与,

老师辅导,自治管理,突出个性”等特点。 二、学校应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我个人认为学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涉及“道德”“情感”“能力”三个领域。 (一)学会做人 作为一名小学生,学校要教导学生要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基础上,从小确立远大理想,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会做人,对于学校来说,非一时一事之功,而是教学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要面对的课题和考验。活到老,学到老,是学生一辈子的事情。学校是教导学生做人的“小型社会”,从现在做起,从小做起,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逐步陪养学生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品德,让学生努力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学会感恩 让学生学会感恩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学会感恩是指不要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从身边的小事,从教师的教导,从切身的体会,都是学会感恩的教学内容。一个缺乏爱心,不懂得感恩惜福的人,长大后不可能懂得体谅、关心他人,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也难以与人交往、融入社会,更谈不上爱同学、爱母校、爱国家、爱民族了。学会感恩,它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做人的境界。学校也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的情怀。

培养四种能力全面提升小学生素质

培养四种能力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 我们的教育能不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关系到我们能否实现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人说,中国的小学教育是“听话教育”,中学教育是“分数教育”......这种评论虽不全面,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基础教育滞后于变革的社会现实,落后于当今学生的实际。二十一世纪人才观,要求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张扬人的个性;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更具有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独立判断、自立自理等独立的人格,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强烈的竞争意识、广泛的爱好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成为当前所面临的新的、突出的课题。本人总结10余年的小学工作实践经验,认为应着重培训学生的四种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总体素质。具体为: 一、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要给予孩子一个相当宽松的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同时,通过创设情境,让每个同学都能踊跃参与,并能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己。1 、读一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要重视引导儿童进行读书训练,从读中达到理解、消化、吸收的目的。品味语言,克服摒弃过去教师包办代替式的讲读方法。2 、说一说。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看图讲故事,理清文章的层次,明白事物的经过。如《乌鸦和狐狸》一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讲述“狐狸骗到肉”的经过。这样的说话训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变“要我说”为“我要说”的学习态度。3 、演一演。组织儿童分角色表演。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当自己化身为课文中“人物”时,要考虑到“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动作的特点。如《负荆请罪》这一课,通过廉颇和蔺相如的对话,使我们体会到蔺相如的宽容大度、深明大义和廉颇的知错就改。在指导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再按小组分别扮演“廉颇”和“蔺相如”,表演他们对话的情景。比一比,谁能把“廉颇”和“蔺相如”对话时的神态、语言表达地准确、充分。学生便在这样愉快的学习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受到了教育。4 、议一议。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他们的各自智慧火花相碰撞,达成共识。如教《乌鸦喝水》一文,有个学生反驳说:“乌鸦想的方法不好,乌鸦可以用吸管吸水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争先发言,连平时胆小的学生也不甘寂寞,跃跃欲试,气氛十分活跃。5 、画一画。教师要紧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画一画关键的词语,唤起合理的想象,加深对内容和思想内涵的理解。如《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为了突出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高大、粗壮的特点,教师应指导学生画出“两合抱粗”“浓密”“粗实而坚硬”“百十余平方米”“巍巍然”“撑立”等词语,体会这株柳树的高大、粗壮和生命力顽强。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因此,教学中既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向学生提供恰当的思维材料,教会学生思维方法;又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展示思维过程,在获取和运用知识过程中使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1、提供思维材料,激发思维活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以无意识注意为主,而无意识注意又直接受兴趣影响,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儿童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根据知识的特征,寓知识教学于活动之中,对于培养学习兴趣、点燃思维火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草原》这一课中的“墨线勾勒”和“绿色渲染”概念是抽象的,我利用网络收集了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和渲染的中国画的图片,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从而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索,以至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这样教学能让学生尝到“摘苹果”的甜头,学生积极性上来了,兴趣浓了,思维也就活跃了。2、教授思维方法,促进思维发展。先通过具体的实例,做出个别的结论,然后从几个个别的结论,归纳出一般结论。使学生认识到研究的事物有许多部分、要素和特性,其中有的是重要的、本质的。随着年级的增高,除了教给学生归纳推理的方法外,还要逐渐教给学生演绎推理、类比推理等方法,使学生会根据几个例子归纳出一般的法则和规律,再通过演绎推理把一般规律应用到解题和思考中去,为加快理解和掌握知识提供条件。同时,也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特殊的思考方法。3、展示思维过程,发展思维品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思维的关键。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积极性,更多地参与思考,给学生创造展示思维过程的条件,抓住时机,注意反馈信息。可以通过口头言语展示,用口头言语表达思维过程,判断依据,分析应用题等。不同年级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同,高年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提高,说话比较连贯,注意有条理。 三、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是摆在我们素质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从以下几点做起:1、创造创新机遇。课堂教学中的"双主"道理,每个教师都明白,可在实际操作中,主导往往

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关键能力

“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关键能力——教案方法创新研究<市级立项) [日期:2008-05-20]来源:作者: [字体:大 中小] “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关键能力——教案方法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我国工业化进程越来越需要大量较高素质的劳动者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大批量的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现在可以说我们找一个研究生,找博士生可能不难,但是你要找一个高级技工可能很难,甚至花重金都聘不到。现在不仅仅是制造业,包括现代服务业,这种技能性人才都普遍缺乏。我国的经济在今后一个时期还要呈现出高速增长,对较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我们目前所拥有的技能型人才资源有很大的矛盾,为了支持工业化进程,必须要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这也对我们职业类学校在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教案方法上提出了创新要求。b5E2RGbCA P 2、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劳动力就业问题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办学模式中,学校与社会职业岗位的脱离还比较严重。虽然我国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已有多年,但“粗放型”经济方式仍较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资源消耗大等等,这些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达到2400万,还有大批农村

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给社会劳动力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我国经济体制仍处在转轨过程中,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调整,造成相当一部分劳动者无法适应新的岗位需要,产生结构性失业。现在中央提出来扩大就业,促进就业,职业教育在里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1EanqFDPw 3、“十一五”规划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迫切的要求,要求职业教育有个大发展。所以国务院确定今后五年、十年要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针。“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要增加对职业学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补助。职业教育要坚持大力发展,国家提出中等职业教育在2018年招生规模要达到800万,高等职业教育也要逐步扩大。要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各级政府要把加强职业教育纳入各级发展总体规划,要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DXDiTa9E3d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本课题的核心概念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是整个职业生涯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种综合能力,指的是具有一定的自我发展和开拓能力,具有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具有责任意识,知道如何学习,如何与员工团队合作,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关键能力是整个职业生涯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种综合能力。职校的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生产一线,对他们

《小学科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的研究--以实验能力为...

《小学科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的研究--以实验能力为例》研究方案龙虎塘实验小学科学课题组组长及执笔人:付蓉 一.研究背景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主要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这些科学素养则构成了学科关键能力的基石。 我校十分注重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但在具体培养的方式与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上还处于初级摸索阶段。主要问题有:1、教师不能清晰把握学科关键能力;2、在培养学生学科关键能力时缺乏有效的措施;3、学科关键能力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科学的培养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形成科学、高效、完善的评价体系,才能使单一的知识丰富化,才能让学生受益终生。 二.概念界定。 科学学科关键能力有很多界定,大致包含三个方面:1、实验能力(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认知);2、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想的建立、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方法的运用、表达与交流);3、科学价值观。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出解决小学科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策略,进一步完善学生 科学学科关键能力的评价体系。 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在实践和反思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研究内容与策略 1、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理论和文献,并在理论中指导下进行研究探索,进行解决问题。 2、教师自身学科关键能力及科学素养的提升。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使学生经历一个观察-- 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 4、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来促进学生科学学科关键能力的提升,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 值观。

美术活动中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美术活动中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是小学基础课程之一,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跨世纪人才以及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学科。那么小学美术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是合乎生活规律的、与其内容和谐统一的、丰富独特的又令人愉悦的具体形象。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就必须有鉴赏能力,而人的鉴赏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且爱美是人的天性,对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来说,表现尤为突出。通过审美的教育,能使学生运用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去鉴别真伪、分辨善恶、判断美丑。所以我们的美术教育有较多的审美内容。 二、应该培养的造型能力 “型”是美术教育的基础,也是美术的根本内容和主要手段。“型”的好坏直接关系美术作品的好坏,一幅好的美术作品肯定有一个好的造型。而这个造型又包括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整幅的结构造型。这是一种比较大范围的造型,就如我们写作文用什么内容来表达思想感情一样,同样的思想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形状物体来表示。如:同是表达人的愤怒,可以用一个人的面部的表情直接表达,也可以用人的举止和周围的物体组合来表达。又如:同是表达冬天,有的人可能直接用大雪纷飞来表达,也有人用穿着棉衣、棉帽的人来表达等。不同的内容、物体就有不同的结构造型,也有不同的组合造型。怎样把这些物体组合到一起才美呢?这是我们教师必须强调的问题。另一种是单个物体的造型,每一个物体都有不同的形状,但我们可以归纳成几种几何图形。如:长方形(长方体)、正方形(正方体)、三角形,圆形等。在实物中我们可以把现实中的大部分房子、书本、课桌看作长方体;我们的手脚四肢、树木的枝干可以看作圆柱体;我们的整个头可以看作是蛋形的圆;牡丹花可以看作圆形等。这是物体的整体形状,在我们学习画画时,教师必须先教会学生了解物体的大体造型,然后再去分小的部分的造型。如:我们画小汽车,可以把小汽车看作一个长方体,确定大小位置,再来确定它的门、车轮的大小位置等。这样就不会出现变形和太大的比例问题。 三、应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想象力非常丰富的人,尤其是画家、诗人、作家、科学家、天文学家,他们肯定有非一般人的想象力,才有今天的成就。想象力的培养在美术教育有较多地体现,如:根据一个场景、一种现象、一个季节、一首诗歌,让学生画一幅想象画等。又如:让学生用泥捏人的喜、怒、哀、乐,都是培养学

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放眼学生终身发展

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放眼学生终身发展 郑州二中闫广建 (第二张幻灯片)我校一直以来都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艺术教育是素质培养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校为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开设多门艺术类校本课程,为校园营造了艺术氛围。现就我校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校本化实践汇报如下:(第三张幻灯片) 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第四张幻灯片)国家课程校本化是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目的的,尤其是艺术学科,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完善人格,是为了让学生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学技能,知道了能通过多种教育方法去解决技能学习中的问题。我校抓住这个契机,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以培养能力为主,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重视培养学生收集收集图片资料及其它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的科学探究方法。 (第五张幻灯片)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作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赏识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培养寻求不同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不断探索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第六张幻灯片)1、“百家讲坛”课型。主要应用于高中艺术鉴赏模块。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艺术鉴赏方法以后,鉴赏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自我学习。于是教师就创建了“百家讲坛”这个课型,学生按照一定人数自行结为小组,自己选择课题和研究方向。教师提供课堂让学生展示成果。为学生创设出一种开放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提高了整合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团队合作的意识以及展示自我的胆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充当一个“主持人”的角色。这样的课型“原汁原味”地保证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与自主探究,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贯穿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几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学校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三是知行合一、综合实践,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教学能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通过学科教学以课堂为支撑点,通过学科知识兼顾在学生理解背诵和学生前期相关文化知识的搜集等,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积淀人文知识,同时,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用眼去看、用耳去听、动手去画,逐步培养审美情趣。活动中,孩子们创作了精美的手抄报、精致的绘画、精彩的文章,提升了热爱家乡的情

怀,并在探寻古迹遗址、回想远古先民生活方式中培养关切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大胸怀和大视野。 第二,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要注重好奇心的保护,注重学生探究意识的激发。在课程实践中,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网络查询、询问亲朋、向老年人请教等方式,广泛收集相关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暑假体验中走向大自然,走入田间体验农耕的辛苦;走进书籍体验科学的奥秘……用心观察大自然,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操作,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更牢固、更深刻。 第三,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性是人的根本属性,自主管理重在强调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在实践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信息收集、知识整理和总结归纳意识,提高学生甄别信息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自觉抵触网上不良信息的侵蚀。要求学生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自我发展。我们还特别强调学生的安全意识、生命意识、健康意识和文明意识,培训学生的自救自护技能。我们还建议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自主的空间和时间,促进孩子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遇到问题和挫折时看孩子自己能否处理,能否合理地借助周边的力量等,这些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课题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及重要性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及重要性 湖南省泸溪县武溪镇中心小学石亚丽 摘要: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自古以来均是如此,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首先要有广泛的阅读,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如果要求学生打开思维,激发学习兴趣,阅读更是必不可少。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 关键字:阅读教学能力 让学生形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扩充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师必须关心的一件大事. 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目标”。“凡是好态度和好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尽。” 小学生应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有①每天阅读;②读书动笔;③带工具书阅读;④勤问。培养好习惯,光提要求和讲解无济于事,还要多督促,勤检查。养成了这些好习惯,什么都“好像出于本能”,语文就不需要教了。可以说,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的过程,就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过程;各种语文学习习惯一经养成,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不须教就实现了 二、培养阅读能力,教给阅读方法 1.指导预习,教方法 因为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所以,课前我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

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忆读书》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上好精读课,教给学法 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 1.阅读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着它的内容和形式,语言也不例外。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是无法割裂的。因此阅读教学中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有了两层意义,一是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二是理解语言文字的形式。 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是阅读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单纯的对内容的理解,学生从中受到的教育其实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理解过程中,学生不但接触到了作者所描绘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还体会到了作者的深刻思想和美好丰富的感情,这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长他们的见识等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理解过程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将得到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从现在的社会需要来看,“能说会道”也将成为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能说会道”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从小就开始逐步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使学生想说要让学生说话,首先得让他们想说。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懒得动口表达,那对他而言说话就可能成为一种累赘。古人云“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春秋古梁传》)话虽说得有点绝对,但从中可见说话即“能言”的重要性。因此要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要的一步就是使学生想说。1榜样激励在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一个权威性的人物。教师的说话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说话质量。如果教师一走上讲台就能滔滔不绝的进行讲课,在讲课过程中普通话标准,语音语调以及讲话节奏都把握得很好的话,学生心中就会产生十分崇拜的心情。同时还会萌发一种想法:要是我也能像老师一样那该多好啊!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想说的念头。2游戏激发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它能促进学生身体和智能的发展,激发学生说的热情。小学生总能以最快的时间、最大的激情投身于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戏中。然而当游戏刚结束时,学生的神经仍处于高度亢奋的状态,需要以某种方式把自己尚未散尽的热情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就可把握机会,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如:今天你玩了什么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什么?玩时感觉怎么样?以后还愿不愿意玩这样的游戏等等。让学生都有能力回答,都敢回答,都想回答,从而达到让学生想说的目的。二、使学生敢说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种现象:教师在讲台上用尽心思讲课,却得不到学生的回应,往往一个问题提出,即使这个问题很简单,也没有学生愿意举手回答。而当你向不举手的学生提问时,他却能回答得很好。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是学生怕说。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需要锻炼学生的胆量,让他们敢说。1合理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可知道学生往往想表现却又怕出错,怕出错即是怕受到老师的批评。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合理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应多采用鼓励性原则,即便有的学生说的确实不好,也要通过纵的比较发现他的进步并给予鼓励。如当你让一个同学讲讲自己在寒假里做得一件事,而他却讲得乱七八糟,没有顺序也没有重点时你对他说:“你看你说得像什么,真够笨的。”这就给学生心里投下了阴影,使他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敢随便说话。而相反,如果你对他说:“你的故事很有趣,不过讲得时候还要有重点有顺序些,那就更棒了。”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萌发一种让自己讲得更好的愿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也会有胆量把自己的话说出来。因为他知道即使说错了,也不会受到责怪。2积极训练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不能只局限于口语交际课上,而要把语言训练扩展到各项活动中去,随时随地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在不断说话的过程中消除心理上的恐惧感,让他们敢于用自己的话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三、让学生爱说学生能做到想说和敢说还不够。我们还要让学生对说话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让他们把说话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和任务。1巧定话题让学生“爱说”就要使练习的题目具有趣味性。有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时,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的题目不是太高深就是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学生毫无感知,而教师却要求他们要把话说得很完美。这样一来,不仅会减退学生的积极性,还会让他们对说话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从而造成课堂上的“静悄悄”。相反如果教师能设定一些学生普遍较感兴趣的题目,像看一部动画片,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喜欢;让学生说说最近自己开心的事等等。由于这些题目符合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那么,如何引导培养学 生能力成了教师除授课之外的新课题。笔者就此浅谈课前准备能力、课堂探索能力和课后应 用能力的培养问题。 一、课前准备能力的培养 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 所以要放手让儿童动手、动口、动脑。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多层次地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和技能技巧。这个活动形式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从课前就开始准备。 教学前,引导学生观察某种现象,调查某些项目。比如: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学具操作,因为这可以让学生借助直观练习构建数学模型,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 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看到很多老师都会为孩子们准备好教学所需的学具。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在备课时我设想让学生 准备1元、5角、2角、1角的纸币或硬币若干。主要是想让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加深对人 民币形象的认识,并自己发现存在哪几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及哪些人民币是硬币纸币兼有的。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位教师给学生设置了下列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一个圆钉、一根细线、一个铅笔头,一张纸来试画一个圆。学生接触到这个问题后,兴致高涨,却屡次碰壁。 在一次次试验中,在一次次失败后,学生深刻领悟到了要画好一个圆,图钉固定的那个点是 多么关键,铅笔和图钉之间线的距离不变是多么重要。此时,老师适时点拨,强调指出圆心、半径,并让学生根据亲身体验说出在同一个圆中半径的特点,这样,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知 识的重点难点,还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从实践过程中学会了学习,为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引发思考,积极动脑,有 助于驱动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有利于以后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始至终地自觉主动地学习 新知识,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力求从题材上求“趣”,从形式上求“新”。 二、课堂探索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创造力。如学生想出了一道数学题的新解法或提出了一个新问题等 都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表现。应当有意识地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创造条件、机遇和氛围,激发 学生的创造激情,促进学生创造的发展。如在讲授“一个数除以小数”时,有个学生提出自己的见 解说:“你和课本上都是把除数变成整数,我把被除数变成整数,再移动小数点,一样能算出 结果来。” 我首先肯定他的创新精神,表扬他能够独立思考,而且言之有理。这个同学又说:“课本为什 么不采用我这种方法?”这时我又出一题:5.2464÷1.2,让大家用两种方法来做。通过对比,这位同学知道了课本上的方法更具有普遍意义。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对于那些看来古怪可笑的念头要有容忍精神,要为 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喝彩。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如:(1)量一量:在教学“米、分米、厘米的认识”时,让学习用直尺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 测量课桌的边沿、测量课室地面的方砖边长及黑板长度等,使学生充分感知长度单位。(2)掂 一掂、称一称:在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让学生对教师准备的一袋盐、瓜子(分别是50克、100克、200克的)掂一掂,估计它们的重量,然后放在天平上称一称,验证自己估计 的重量与实际重量相差多少,让学生感知克与千克的概念。(3)拼一拼、折一折:在教学“三 角形面积”时,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各类三角形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使三角形转化

如何培养小学生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培养 边芳芳 一、什么是概括能力 概括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没有概括就没有概念,没有概念就无法进行逻辑思维。思维的最显著特征是概括性。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概括就是把不同事物的共同属性(本质的或非本质的)抽象出来后加以综合,从而形成一个日常概念或者科学概念。语文教学中的概括能力,指的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的能力,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文字)把所读所听的内容准确表达出来的能力,从现象中揭示本质,能把具体形象抽象化的能力。其主要的形式有概括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等。在语文综合能力素质中,概括能力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概括能力包含着以下几方面的能力要素:即理解力、表达力、思维力。理解力。读一篇文章,对文字的阅读、品析、欣赏是一种理解,通过理解,明了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要点,梳理文章每部分的主要意思,梳理文章全文的意思,进而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把这一意思表达出来。它不同于朗读,可以照本宣读;也不同于复述,可以说得洋洋洒洒,甚至带有创造性的想象成分。理解文本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基础,不能理解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概括。表达力。语文教学包含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新课标在第二学段明确提出:“阅读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第三学段规定:“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概括是以阅读理解为基础,以思考归纳为主线,以“说”或“写”为最直接展现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方式,它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力。学习语文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学习语言知识、历练语言能力的过程;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所以学习语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维能力训练的过程。解析整个思维过程,就是人脑对信息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并作出决定的过程。概括以原文的语言材料为基础,但不能照搬照抄原文语句,也不能对原文内容进行机械的摘录,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归纳、加工、提炼、整理,才能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准确而精炼地表达出来。 一、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意义 今天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没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就不能使信息的表达和传递做到快速、扼要、准确。然而目前很多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不尽人意,他们在概括时存在以下问题:抓不住关键信息,只摘引原文语句不加以归纳;概括不够深入,不能抓住主要问题;无法整体驾驭文章,只能概括部分材料;综合分析能力不强,不能进一步分析,找出文段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的培养是很有意义的。 (一)有利于学生深入阅读“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先生这话的意思是,作者写文章是有一条思路的,阅读时要加以探究,沿着这条思路去把握住文章的要义。概括能力的拥有能使阅读者更精准地把握写作者所写的内容,能更快、更准地找到作者的写作思路,能更好地透过现象而能看到本质,进而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要想准确地概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通读文章。这样,认识和理解文章中的字、词、句就成了最起码的要求。如果字、词、句都读不通,读不懂,那么就谈不上去理解了。而如果学生对旧有的知识水平概括能力低,就不能学会用一定的方法去阅读文章,难以产生对新知识的迁移,无法有条有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阅读是理解,是吸收,吸收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强弱。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会分析概括,就读不懂课文,抓不住重点,即使有所得,也所得无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 (二)有利于学生准确表达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把对文章的分析具体分为几

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把数学和生活相联系,越来越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获取。因此,在各级各类的测试中,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试题也越来越多,批卷之时经常听到老师们埋怨:说有些学生简直没有一点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实我认为也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我们老师不妨也反思一下,平时教学中是怎样关注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的获取的。反思之前,先得搞清数学中的解决问题究竟是指什么,数学中的解决问题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解决数学学科的问题,二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管是哪一种问题,都不能等同于“习题”,这种问题,常常隐含在一定的情境当中。那么,

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就此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粗浅的体会。一、创设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无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学校的学习环境、还是日常家庭生活中,都存在着值得研究的数学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各种数学问题,尤其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创设有趣的、可探索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现实情境,引导他们饶有兴趣地去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例如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就可以结合春游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首先让学生说一说春游前要做那些准备,然后出示一些商品的单价:方便面面包鸡腿酸牛奶鲜奶蛋糕可乐台布每包1元每个2元每

高考复习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双基的落实(精)

高考复习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双基的落实 曹杨二中黄坪 一、高考复习要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高考的应试教育评价体系十分完整,比较客观公正,我们每个老师都十分重视。高考非常关注学科的素质教育,并与课程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高考除了完成为高校选拔人才功能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推进中学的素质教育。我们常说的广义上的素质教育与数学高考必备的学科素质要求是有区别的。在推进数学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混淆这两种素质的关系,搞不清它的轻重缓急,甚至片面地认为,在数学课中渗透了德育教育,就是落实了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这种不正确的认识或者说是错误的认识,必然会对高考复习和起始年级的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近年来的上海高考在命题的方向上,始终与课程的改革相一致,在数学学科素质的考查上动脑筋,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例1(2004年上海高考第16题)某地2004年第一季度应聘和招聘人数排行榜前5个行业的情况列表如下: 若用同一行业中应聘人数与招聘人数比值的大小来衡量该行业的就业情况,则根据表中数据,就业形势一定是() (A)计算机行业好于化工行业(B)建筑行业好于物流行业 (C)机械行业最紧张(D)营销行业比贸易行业紧张 本题用到的知识是十分浅显的,关键是看学生对缺省数据的理解和处理了,如果有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小学知识就够了,竟然出现在高考的第16道位置上,并作为选择题的最后一题,说明高考数学在课程改革上的导向性,凸现数学学科在问题应用和分析、理解并最终解决问题能力上的要求。 本题中涉及到两个关键性的常识性名词:“应聘”和“招聘”。 用数学估计的方法来解决本题就可以了,不需要精确计算。计算机大概有9万多人不能录用,化工应聘的人数少于7万人,供不应求,就业形势好,因此,(A)是不对的,由于贸易行业招聘人数不清楚,录用比例可以很低很低,因此(C)、(D)也是错误的,故选(B),验证(B)的正确性也很简单。 我想这类题对限制题海是有一定作用的,这是数学学科侧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数学高考围绕“双基”和“五大能力”来展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高考立足之本,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是数学学科最为基本的素质。我们在这方面失分的较多,如果不注意,高考考不出高分来。去年区考,考到一道半圆和直线交点的问题,我正好改到这道题,发现许多学生把直线方程和圆方程联立起来,用判别式来乱套,说明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没有掌握好,圆这个特殊图形我们都结合平几知识来解决来得简单,用代数的方法来求就比较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严重意义 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贯穿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几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康健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学校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三是知行合一、综合实践,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至关严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教学能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通过学科教学以课堂为支撑点,通过学科知识兼顾在学生理解背诵和学生前期相关文化知识的搜集等,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积淀人文知识,同时,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用眼去看、用耳去听、动手去画,逐步培养审美情趣。活动中,孩子们创作了精致的手抄报、精致的绘画、精彩的文章,提升了心爱家乡的情怀,并在探寻古迹遗址、回想远古先民生活方式中培养关切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大胸怀和大视野。 第二,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要注重好奇心的保护,注重学生探究意识的激发。在课程实践中,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网络查询、询问亲朋、向老年人请教等方式,广博收集相关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暑假体验中走向大自然,走入田间体验农耕的辛劳;走进书籍体验科学的奥秘……用心观察大自然,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操作,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更牢靠、更深刻。 第三,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性是人的根源属性,自主管理重在强调有用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在实践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信息收集、知识整理和总结归纳意识,提高学生甄别信息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自觉抵触网上不良信息的侵蚀。要求学生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根据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激发各种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激发各种能力 大兴区第九小学王玉梅 中队辅导员是中队队员的指导者,一言一行都会为队员所模仿。因此中队辅导员时时刻刻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刻刻要有创新意识。那么作为一名中队辅导员,要具有一双慧眼,细心观察每一个队员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在平时教育中,我觉得少先队员在少先队活动中只有充分发挥自主角色,才能激发学生们的潜能. 一、开展“我是小主人”活动,认真负责干好自己的事情。 每一个孩子都蕴藏着无穷的潜力。辅导员的工作就要循循善诱的去开发,让它成为培养孩子们创造力的基石。因此,开展“我是小主人”活动是唤醒主体意识、激励自信心的有效途径。给每一个人展示“我是小主人”的机会,就要注重创造支持性环境。辅导员要先发动队员进行“我是小主人”的宣传。收集中外名人、体育健儿自信、自强,做国家主人翁的事迹,用黑板报形式宣传;访问爸爸妈妈及长辈,请他们谈对小主人的希望;调查班内有小主人行为的队员,利用课前、课后、队会时间,及时表扬,树立榜样。记得有一天我开完会,从会议室回到办公室,途经教室时,发现教室里一片狼藉,讲台前的过道撒满垃圾,扫帚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椅子歪歪斜斜地放在凌乱不堪的课桌上,当时看到这个场面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这一学期一开学对每个队员在劳动方面明确提出完成值日认为,可今天却发生了这样令人费解的事,是不是得狠狠地批评一顿呢?可后来冷静下来思考,孩子们可能已经想好了怎样应对老师

的批评或是准备好了等待老师的批评,如果在孩子们的预想之中,这样做是不会有明显效果的。是非机观念渐渐增强了,他们喜欢想象,富于,根据这个特点,我就写了一篇童话《满地废纸的哭诉》,第二天讲给孩子们听,听说今天要讲童话故事,同学们各个都挺高兴,可听着听着脸上的表情产生了变化,当我把问题以满地废纸的质问抛给孩子时,没有一个字的批评与指责,但从孩子们的反应看出来,孩子们自责了,后悔了。当时,我并没有要求几位值日生承认错误,事后,他们忐忑不安地主动走进办公室向我承认了错误。这时,我和颜悦色的对他们说:“从你们踏进办公室的一刻起,就已经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小纸屑的问题,接下来准备怎么做呢?”孩子们主动要求重新做一次值日。 二、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民主化地开展活动。 要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首先在活动前就在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的设计,师生共同选择活动的主题,设计活动的形式。二是在活动中,教师要“蹲”下来,把自己当作活动的一分子,做学生的合作者。三是活动主题的确立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学生有能力参与。例如在低年级理解绿化的意义,我设计了题为“我为小树叶找妈妈”的主题教育活动,先让学生在树林中捡树叶,然后寻找它的妈妈—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进而了解这棵树的名称、生长特点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好处。这种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由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