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之令狐文艳创作

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之令狐文艳创作
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之令狐文艳创作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

令狐文艳

(一)填空题

1. 湿衣服晾一段时间会变干,这实际上是水的______过程,它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现象的一种,它可以在______温度下进行。

2. 人从游泳池上岸被风一吹感到特别凉快,这是由于______的原因,一杯40℃的酒精,打开盖子酒精不断蒸发,余下的酒精温度______4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3. 大量事实表明,液体蒸发时要______热,所以蒸发有______作用。

4. 物质由液态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有______和______两种形式。

5. 沸腾是在______温度下,在液体______和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需要______热,温度______.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______。

6. 沸腾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水中形成______,上升时______,到水面______,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7.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______热,但温度保持______,这一温度叫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是______的(选填“相同”、“不同”)。

8. 在烧瓶中装一些刚停止沸腾的水,然后用抽气机抽去瓶

中的空气,这时水面上的气压______(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可以观察到瓶中的水又沸腾起来了,可见______液面上方的气压可以使水的沸点降低。

9. 电冰箱是根据物质汽化时______热,液化时______热的原理制成的。

10. ______和______是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液化石油气是利用______的方法实现的。

11. 打开冰箱门,看到冒“白气”,这“白气”是______,这是由于______遇冷______形成的。

12. 人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的开水烫伤厉害,这是因为______。

13. 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______。

14. 在烹炸食物时常会见到:滚开的油锅中,溅入一滴水后,会有剧烈的响声,并溅起油来。其主要原因是______。15. 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二)选择题

1. 图中有甲、乙两容器,装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酒精,过了一会儿,则()

A. 甲容器中酒精多

B. 乙容器中酒精多

C. 两容器中一样多

D. 无法判断

2. 夏天游泳时,在水里不觉得冷,上了岸觉得冷,这是因为()

A. 水的温度高,空气的温度低

B. 空气比水容易传导热量

C. 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要吸收热量

D. 以上都不对

3. 夏天用电风扇吹,人会感到凉快,这是因为()

A.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产生冷气

B.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降低空气的温度

C.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热量

D.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速人体表面水分的蒸发

4. 用苯在1atm下的沸点是111℃,如果在 1atm时,甲苯的温度是11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苯沸腾

B. 甲苯不沸腾

C. 甲苯继续吸热,则能沸腾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 在敞开的水壶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A. 逐渐升高

B. 不变

C. 逐渐降低

D. 忽高忽低

7. 雾与露是空气中水蒸气______形成的。()

A. 熔化

B. 汽化

C. 液化

D. 凝固

8. 在通常情况下,已知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液态氦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态空气提

取这些气体,随温度升高而先后分离出来的次序是()

A. 氧、氦、氮

B. 氧、氮、氦

C. 氦、氧、氮

D. 氦、氮、氧

10. 深秋的早晨起床时可看到房间玻璃窗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水珠在()

A. 窗玻璃朝房内的一面

B. 窗玻璃朝房外的一面

C. 窗玻璃的里外两面

D. 不能断定在哪一面

11. 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碗不与锅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A. 会沸腾的慢一点

B. 同时沸腾

C. 不会沸腾,温度为100℃

D. 不会沸腾,温度低于100℃

12. 对锅加热,里面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突然止火,水面上很快出现很多“白气”,这是因为()

A. 沸腾时水不蒸发

B. 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高于100℃

C. 止火后水分开始大量蒸发

D. 止火后水面上的温度低于100℃;大量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形成“白气”

13. 夏天有人用湿毛巾包在牛奶瓶外,希望牛奶不致很快变质。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这种做法()

A. 毫无意义,因为物体间温度相同时不发生热传递

B. 错误,湿毛巾包裹使奶瓶散热困难,牛奶反而要变质

C. 正确,湿毛巾中的水分蒸发,要从奶瓶吸收部分热,有降温作用,从而延缓牛奶变质

(三)说理题

1. 炎夏酷暑,在屋内地上洒些水便觉得凉爽些,而在太阳直射的马路上洒水反觉得闷热,为什么?

2. 严寒的冬天,为什么菜农常用塑料薄膜覆盖菜地?

一、知识点:

1、物质由态变为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现象需要。(吸热、放热)汽化的两种方式有和。

2、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内部)的一种汽化现象,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过程是(吸热、放热)的,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是:1)的大小,

2)的高低。3)的快慢。

3、沸腾是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在下,水的沸点是100℃。水沸腾前的现象是:气泡少,气泡越往上升越(大、小);声音响度;(大、小)温度一直;(升高、降低、不变)。水沸腾时的现象是:气泡多,气泡越往上升越(大、小);声音响度;(大、小);温度一直;(升高、降低、不变)。

液体沸腾的条件是1)达到。2)继续。

二、练习题:

1、(2005贵港市)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将衣服晾在向阳、通

风处

2、(2005温州)如图,两只相同的温度计,其中包有湿

棉球的示数较低,原因是() A.水蒸发放热 B.水蒸发吸热C.水凝固放热 D.水凝固吸热

3、(2005台州市)21.夏天扇扇子,身上会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A.液化吸收热量 B.汽化吸收热量C液化放出热量D.汽化放出热量

4、(2005盐城市)水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常情况下,水在沸腾时温度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水汽化时需要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5、(2005年攀枝花市)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A.油层阻碍汤的热辐射

B.油层和汤中的水不易发生热交换

C.油的导热能力比水差

D.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6、 (2005年锦州市)关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对水加热了很长时间后水才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3 4 5 6 7 8 9 10

水温/℃…94 95 96 97 98 99 99 99

(1)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

的温度为_____℃:

(2)请你根据记录数据,在图11中画出

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3)实验中发

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2005年沈阳市)星期天早晨,小涛正准确练习书法,刚刚把墨汁倒入盘中一半,小辉和小丽来找他,他们就一起出去了。晚上小涛回家后发现盘中的墨汁已经干了,而没盖盖儿的瓶里的墨汁却几乎没减少。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请你举出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我们可以猜想到,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请你对上面的猜想进行验证,提供的器材如下:一杯水、两块玻璃片、酒精灯、扇子、滴管。(1)从给定的器材中选出需要的器材:(2)实验步骤:

三、汽化和液化(2)

一、知识点:

液化是物质由态变成态的现象,液化现象是的(吸热、放热)。液化的两种方法是:1) 2)。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悬在空气中。

二、练习题:

1、请解释秋天早上花草树木上的露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2、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中出来的气,夏天用口对着手“吹气”使手感到凉快,这是因为“吹气”加速成了空气流通,使__________加快,手温度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_____________,使手的表面温度升高。

3、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__________使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里。

4、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嘴里呼出“白气”,这“白气”是()

A.水蒸气 B.热空气 C.小水滴D.二氧化碳

5、如下表,为几种物质的沸点,如果在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所有气体一起被液化,无法分离

6、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

A.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

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

7、下列所述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一组是()

○1吃冰棒解热;○2烧开水时冒“白气”;○3夏天湿衣服晾干;○4冬天,戴眼睛的人从室外浸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一层雾

A.○1○3 B.○2○3 C.○2○4 D.○1○4

8、冬天的早上,玻璃的表面经常会出现一层小水珠,请说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小水珠,小水珠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9、夏天天气很热是,空调打开的房间里的玻璃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请说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小水珠,小水珠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液化)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液化)同步练习含答案1.某一晴朗无风的早晨,一架喷气式飞机正在“作画”,使天空出现奇异“云彩”,如图所示.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痕迹,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液化 C.蒸发 D.凝固 2.以上实例中液化方法与其他都不同的是( ) A.煤气罐中的液体 B.一次性打火机中的液体 C.烧水时锅盖内侧的水滴 D.推压活塞,注射器内重新出现液态乙醚 3.(台州中考)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4.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蒸发现象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 C.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熔化 5.如图所示,打开汤锅盖,戴眼镜的同学看不见汤,是因为从汤锅里冒出的水蒸气遇到眼镜片________成________附着在镜片上.有的同学在擦眼镜时先向眼镜“哈气”,使眼镜变得潮湿从而更容易擦干净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现象 6.一辆运输液态氨的罐车在途中发生事故,致使液氨泄漏.短时间内,车周围出现“白雾”,这是由于液氨________而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消防队员赶到后,用湿棉纱堵塞漏口,发现湿棉纱很快结冰将漏口堵住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 7.夏天从冰箱冷藏室中取出一个鸡蛋放一会儿,蛋壳表面会变湿;马上用干毛巾擦,却擦不干;过一会儿不用擦蛋壳表面也会变干.请解释以上现象 8.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2》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汽化和液化两部分内容,是物态变化中互为相反的过程。本节教材的特点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通过实验的探究,学生自己能得出沸腾的特点,同时进一步培养了科学探究的意识。 【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已经熟练的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对有关生活中的热现象有所了解,能够知道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对于仪器的组装已经能够掌握方法。对沸腾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其发生的全过程未必很清楚,沸腾时有什么特征学生不一定了解。学生对于实验方法的掌握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策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知汽化和液化现象,通过演示实验引入汽化和液化的概念,重点突出水的沸腾实验,引导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并作好记录,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通过多媒体再现实验现象的细节,加深学生对沸腾现象的认识。由于本节内容较多,计划2 课时,第一课时重点是沸腾现象和特征,第二课时重点是蒸发现象及与沸腾现象的比较,了解液化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象,能根据液体沸腾的图象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理解沸腾概念,能说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过程与方法 培养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技能、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教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 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学文档

第3节汽化和液化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与特征,理解沸点的概念。 2.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汽化时物质要吸热。学时重点:观察水的沸腾是本课的重点。 学时难点:观察水的沸腾温度变化的特点。 教学活动 ?引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第一次来到我们石盖塘,先 来个自我介绍,这是一瓶水,(用手指沾酒精在黑板上写 “朱必胜”。大家可以叫我朱老师,认真观察,水到哪里 去了? 生:空气中 师:水变成了什么? 生:水蒸气 师:我们知道物体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气态,水是什么状态的?液态的,水蒸气呢?气态的,我们

把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板书:汽化 一、液体气体) 第一部分:引入 二、新授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棉签蘸一滴酒精在手心。(用纸打印出来贴在瓶子上面) 生:做。(1min) 师:停。有什么感觉?你说。 生:凉的。 师:说明酒精吸收了人体的热量还是放出了热量? 生:吸收热量 师:非常好,请坐。酒精从什么状态变成了什么状态?生:液态变成气态。 师:这是什么现象? 生:汽化。 师:我们把这种较缓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板书“二、

蒸发”) 师:下面我们把温度计放入酒精中,停5秒,再拿出来,观察温度变化。 生:做(1min) 师:温度计示数有什么变化? 生:降低了。 师:为什么会降低呢?你说。 生:蒸发吸收热量。 师:你的思维迁移能力非常不错。请坐。 师:温度计放在酒精里面的时候示数没有降低,也就没有吸走温度计的热量,说明此时酒精有没有蒸发? 生:没有 师:拿出来之后降低了,说明酒精蒸发吸走了温度计的热量。两种情况下对比,说明蒸发发生在液体内部还是液体表面? 生:液体表面。 师:对,我们石盖塘的同学们分析能力真不错,通过这个小实验我们知道蒸发吸收热量,并且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

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3 北师大版

四、汽化和液化 一、填空题: 1.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 和 方 2.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______热,但温度保持______,这一温度叫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是______的(选填“相同”、“不同”). 3.液体蒸发时温度______,说明它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液体蒸发有______作用.要使液体沸腾,须使液体温度达到______点. 4.煤厂多采用热压方法生产煤球,即在煤沫里加上水,经热压夹攻成煤球.冬天运送刚制成的煤球时,常可看到车上的煤球冒“白气”,这是煤球中的水 成水蒸气后,遇冷又 的结果. 5.用高压锅煮食物熟的快,是因为锅内气压比标准大气压 ,使得水的 升高的缘故. 6.夏季烈日当空,人们在被阳光晒烫的水泥地面上洒些水就感觉地面不那么热了,这是利用了水__________吸热的缘故. 7.夏天自来水管外壁上的水珠是水蒸气由于遇冷发生的 而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利用 的方法液化成液体储存在钢瓶中的. 8.比较酒精、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__(选填高或低)温物体,这是 因为__ ____,水银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__温物体,这是因为水银 9.学生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所示图线.由图可知:水加热的初温度是_______℃;加热_______分钟后,水开始沸腾;_______段图线反映了水沸腾 二、选择题: 10过程中A .吸热 B .放热 C .不吸热不放热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11.如图所示,正确描述水沸腾的是( ) 时间(分)906248100 温度(℃) B C A 图2

4-3汽化和液化1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两课时) 学生分析: 学生比较常接触热学现象,有一定的熟悉感,但是对于一些本质的知识还是不大清楚,学生喜欢做实验,但是不大会处理和分析数据,从而得不出规律.在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能力比较差,欠缺灵活性. 内容分析: 这节课分两个课时进行,第1课时只学习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的现象,影响蒸发快慢因素,下节课再来学习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及液化现象. 课时: 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 2.认识沸腾和蒸发现象。 3.知道什么是沸点。 4.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价 值观,让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把生活与实际相结合,学习物理知识可以 更好的了解生活,服务生活。 教学重点:知道蒸发和沸腾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升高;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数据能力。 教学准备: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细线、计时表、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机,小烧杯,硬纸板,温度计,玻璃片 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教学 教学场室:多媒体课室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在黑板上涂一些酒精,一会儿酒精不见了,黑板上的“液体”跑到哪里去了? 二、新课: 1、教师演示实验:把滴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取出此袋放

入冷水中.让学生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请学生说说观察到的现象。 提出问题:为什么塑料袋在热水中会鼓起来,而在冷水中变瘪?请学生闻闻、看一看口袋里有什么,再猜想一下。 引导学生答出:在热水中时,酒精变成了气态,体积变大,所以塑料袋胀 起;冷水中时,气态的酒精重新变为液态,体积变小,所以塑料袋瘪下去。 教师引导,总结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板书: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 2、蒸发 我们平时晒湿衣服,放一杯水过一段时间就发现不见了那些水?那么这些水到底 哪去了呢? 学生大都会答出是蒸发掉了。说明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师将桶中的湿毛巾拧成一股绳一样,然后问如何,使这毛巾干得快些? 引导学生探索进行计论。 教师在学生提出方案的基础上总结:在阳光下比不在阳光下要干得快;用电风扇比不用电风扇干得快些;要用电吹风比用电风扇要干得快些;用大的衣架比用小衣架要干得快些。 并通过与学生的探讨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液体的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得越快。 总结得出:要加快液体的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越高,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的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而要想减慢蒸发,应采取相反的措施。 4.蒸发吸热 演示实验: (1)把酒精擦在两个同学的手背上,并说出感觉。(感到凉) (2)将两支温度计中的一支的玻璃泡用棉花包住并浸酒精,观察示数变化,另一支直接放在空气中。观察支温度计的变化情况。 结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沸腾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水的沸腾现象,感知水沸腾前与沸腾时现象的区别。通过探究活动, 2.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身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沸腾时与沸腾前的现象,并探知规律和条件。 教学工具 塑料袋、酒精、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 教学过程 1、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58-60,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汽化? (2)什么是液化? (3)什么是沸腾? (4)什么是沸点? 2、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沸腾: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确定的温度 3、探究:水的沸腾 (1) 注意: 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 沸腾时的温度,是否发生变化? 记录数据 依照晶体熔化曲线描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2)设计试验和进行试验 (3)介绍实验器材 (4)总结实验 ①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在水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对它加热,它却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变。 ②液面上的“白气”越来越多,沸腾的时候,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物理八年级上教科版第五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

物理八年级上教科版第五章第3节汽化和液 化同步练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5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 一.填空题 1. (2009年临沂市)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_______的缘故。 2.(2009年晋江市)(3分)小宇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 中,绘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7所示。 (1)从图象中可知,水的沸点是℃; (2)此时该地区的大气压可能是 (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3) 小宇发现自己组的水比邻组的先沸腾,提前沸腾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二.选择题 3.以下现象中与蒸发无关的是() A.打开冰棍的包装纸,冰棍会冒“白气” B.喝开水前用嘴吹一吹,使表面上的水温度降低 C.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 D.即使在10℃的温度下,也会有水蒸气产生 4.水蒸气烫伤比同温度的水烫伤要严重,这是因为 E.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F.水蒸气的温度比水高 G.沸水汽化时要吸大量的热 H.水蒸气液化时要吸大量的热 5、在卫生间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镜 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发生的这两种物态变化情况是()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6、某饭店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能有热风吹到手上,手上的水很快被吹 干,其主要原因是( ) 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汽化---沸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并判断三个视频中现象的真假,能够根据三个装置共同之处选取合适的器材设计 实验验证猜想,有评估意识。 2.通过经历探究水沸腾实验的过程,知道水沸腾时的特点,了解不同液体有不同的沸点,有运用图象表达结论的意识。 3.通过运用沸腾特点揭秘三个视频中问题的活动,了解沸腾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知道液体在沸腾时的特点 教学难点:气压对沸点的影响 教学用具:分组实验器材(铁架台,烧杯50ml 、石棉网、醋、食盐水、纸杯1个、停表, 小黑板上数据表格) 教学流程: 1.通过观察并判断三个视频中现象的真假,能够根据三个装置共同之处选取合适的器材设计实验合理猜想,有评估意识。 师:网络的出现给信息的传递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有一些信息真伪难辨甚至给我们带来不便。我将播放来自网上的3个视频,大家需要完成两个任务:判断短片中的说法是真的吗?并思考三个视频描述的问题有什么共同之处? 播放视频(1)高山上煮不熟饭(2)纸锅可以烧开水(3)僧人有特异功能不怕沸油 师:三个视频中的说法是真的吗?刚才的三个视频描述的问题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提出自己的看法,都是把液体加热到沸腾时发生的现象。 师:沸腾时发生的现象是否属实呢,我们将通过一组沸腾的实验揭开答案。4.2汽化----沸腾(板书)。 师:你在生活中观察过家里液体沸腾的情景吗?在你的印象中液体沸腾时会有怎样的现象?提出问题:探究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回答。 生:温度方面;很热,温度很高,温度不变,一定温度。其他液体也是这个温度么? 状态方面:需要吸热,水吸热变成了水蒸气; 气泡方面;有大变小,由小变大, 声的方面; 师:高山上烧水沸腾会有什么不同吗?液体的种类对沸腾有影响吗?大家的说法是否正确呢?我给大家已经提供了一些器材。你觉得还需要什么补充吗? 生:补充器材及其规格,为了普遍性,多种几种液体 师:第一次做加热试验,考虑安全问题、考虑时间问题、考虑方便问题 补充铁架台的安装顺序,补充测量仪器,酒精灯的用法,为缩短时间的做法 水要适量,初始温度较高,石棉网的作用,盖子的作用 表格的设计 学生记录: 师:提醒学生分工,并注意安全。 2.通过经历探究水沸腾实验的过程,知道水沸腾时的特点,了解不同液体有不同的沸点,有运用图象表达结论的意识。 生:分组实验,有2组用纸杯烧醋,2组用纸杯加热盐水,6组用烧杯烧水,师:指导 生:部分实验小组将实验数据写在黑板上,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2.2 汽化和液化(1) 学案

课题:2.2 汽化和液化(1) 【学习目标】 (1)体验蒸发现象,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在蒸发过程中需吸热的物理本质,了解其应用。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 (2)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记录数据,描绘图像,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知道蒸发和沸腾统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吸热,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 【预习导学】 1.物质的由液体变为气态叫做 。汽化的两种方式分别是 和 2.只在液体 发生的 现象叫做 ,它可以在 温度下进行。 3.液体蒸发的快慢与 、 、 有关。 4.沸腾是在液体 同时发生的 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需要 。 【学习过程】 【要点1】 观察蒸发现象 〖活动〗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手背上的酒精 。 〖分析〗(1)消失的酒精哪里去了? 。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比如 。手背上涂酒精处有何感觉? 。说明: 。 (2)将一支液体温度计插入烧杯内的酒精中,测量出酒精的温度;再把温度计 从酒精中拿出,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 。说明液体蒸发有 作用。 〖思考〗雨后路上的积水会逐渐消失,水的内部有没有发生汽化现象? 。 这种汽化现象的发生对温度有没有要求? 。 〖总结〗 【要点2】 〖思考〗晾衣架上的湿衣服晾干了是 现象,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和事例说出能是湿衣服更快晾干的方法 。 〖猜想〗液体的蒸发快慢可能与 有关。 〖分析〗要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应控制 、 不变,改变 ,观察液体蒸发的 。 〖总结〗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4.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1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4.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1 一、填空题: 1.物质从液态变为__________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形式.图4—14中甲、乙是小明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的示意图,其中图__________是沸腾时的情况. 图4—14 2.饺子放在水中煮,怎么煮都不会发黄变焦,而放在油中炸,过一会儿就会发黄甚至发焦.这一现象表明油的__________比水高. 3.干湿球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图4—15中右边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由于水在蒸发时要_________,因此右边温度计的读数要比 左边温度计的读数_________.因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较少,水的蒸发就会越快,这样,干泡和湿泡的温度计示数差值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__________.

图4—15 4.举出在自然现象中水蒸气液化的两个实例:①_________;②_________.5.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常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瓶里的..6.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会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通过小镜子的反射来看清牙齿的内侧.医生把镜子烧一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7.当水壶里的水被烧开以后,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到“白气”.这是因为水沸腾后,壶内水蒸气有一定压强,一部分水蒸气从壶嘴冲出来时有较大的速度,在壶嘴附近还来不及放出足够的热,没有__________成小水珠,所以看不到“白气”,水蒸气跑到一定距离后,放出了足够的热,温度降低__________成了小水珠,就看到了“白气”. 二、选择题: 1.如图4—16在敞开的水壶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案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主备人:孔祥超 副备人:王东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2.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 了解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 4.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知道什么是沸点; 5.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象,能根据液体沸腾的图象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6.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并会运用该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养成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技能、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教育,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探究沸腾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沸腾现象的特征。 难点:探究沸腾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沸腾现象的特征。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铁架台、铁夹、石棉网、水、烧瓶、玻璃片、胶头滴管、棉花、火柴、冰镇可乐一瓶、常温可乐一瓶、小镜子、注射器、乙醚、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酒精、胶头滴管、塑料袋、水槽、热水、烧杯、水、酒精灯、棉签、铁架台、铁夹、石棉网、温度计、硬纸板(中间有让温度计插入的小孔)、火柴、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想想做做】 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 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你会 看到什么变化? 2. 从热水中取出塑料袋再放入盛冷水的水槽 中, 你又看到什么变化? 同学们,你能解释这些变化吗?今天我们就来 探究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汽化和液 化。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 欲望。) 动手做一做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教师 出示的问题。 分组实验并观察酒精状态的变 化: 酒精不见了,变成了气态的酒 精蒸气。 酒精蒸气又变成了液态的酒 精。 学生讨论:在一定条件下,物 质可以由液态变为气态,可以 由气态变为液态。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NO:19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NO:19 班级姓名小组等级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3、极度热情,投入学习。 重点难点: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能力立意:通过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理解汽化和液化现象。 使用说明: 1、用25分钟自学教材85-92页,疑点与盲点用红笔标记 2、用20分钟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准备课堂交流学习指导:联系日常生活的现象来加深理解 一、自主学习

摊开,这是因为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是、、。 2.要使液体沸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二是。 3.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同质量的100℃的水烫伤厉害,这主要是因为水蒸气 的缘故。 4.把温度计的玻璃泡用棉花包上,蘸上酒精,酒精蒸发时温度计的示数,这是因为蒸发的缘故。 5.向手心吹气,感觉手凉,这是因为这是现象,热(吸、放)。 6.向手心呵气,感觉手暖,这是因为这是现象,热(吸、放)。。 7.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是:都是物质从态变成态的汽化过程,都要从周围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不同点是:蒸发仅是在发生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蒸发在都能进行,沸腾只能在一定的温度即下才能进行。 8.要使气体液化,可以采取和的方法实现,日常生活中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的方法,使它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9、电风扇能加快人体表面的,使加快,人就感觉到凉快。 10、物质从态就成态叫做汽化,汽化要热,汽化有两种方式为和。 11、为了加快液体蒸发,可以 。 12、要使水的沸点高于10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强火力 B.延长加热时间 C.加密闭的盖子 D.移往高处加热 13、为了使锅内的水温超过100℃,可以采取:()(A)把水倒掉一些再烧;(B)把火烧得更旺一些; (C)移到高山上去烧;(D)给锅加上不漏气的盖。 14、关于雾的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是温度较低的水蒸气; (B)雾是水蒸气在空中尘埃上液化成的小水珠; (C)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 (D)雾是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15、夏天,刚从冰箱里取出的棒冰会冒“白汽”,这是由于下列哪种情况产生的?() (A)棒冰受热蒸发形成水蒸气; (B)棒冰升华,由固体变为气体; (C)棒冰蒸发的气体变成小水珠; (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16、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有“白气”冒出,这现象属() A、液化 B、汽化 C、先熔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17、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100℃的水将:() A、一定沸腾 B、一定不会沸腾 C、一定蒸发 D、都不可能 18、将手从水中提出离开水,觉得手凉些,是因为:() A.一定是原来的水温比体温低造成的 B.一定是原来的水温比体温高造成的

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

汽化和液化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湿衣服晾一段时间会变干,这实际上是水的______过程,它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现象的一种,它可以在______温度下进行。 2. 人从游泳池上岸被风一吹感到特别凉快,这是由于______的原因,一杯40℃的酒精,打开盖子酒精不断蒸发,余下的酒精温度______4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3. 大量事实表明,液体蒸发时要______热,所以蒸发有______作用。 4. 物质由液态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有______和______两种形式。 5. 沸腾是在______温度下,在液体______和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需要______热,温度______.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______。 6. 沸腾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水中形成___,上升时___,到水面___,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7.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______热,但温度保持______,这一温度叫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是______的(选填“相同”、“不同”)。 8. 在烧瓶中装一些刚停止沸腾的水,然后用抽气机抽去瓶中的空气,这时水面上的气压______(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可以观察到瓶中的水又沸腾起来了,可见______液面上方的气压可以使水的沸点降低。 9. 电冰箱是根据物质汽化时______热,液化时______热的原理制成的。 10. ______和______是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液化石油气是利用______的方法实现的。 11. 打开冰箱门,看到冒“白气”,这“白气”是______,这是由于______遇冷______形成的。 12. 人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的开水烫伤厉害,这是因为______。 13、水蒸气一般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壶浇开水时,水开后在壶嘴处就会看到“白气”,这是水先____后____而形成的。 15. 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二)选择题 1. 图中有甲、乙两容器,装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酒精,过了一会儿,则() A. 甲容器中酒精多 B. 乙容器中酒精多 C. 两容器中一样多 D. 无法判断 2. 夏天游泳时,在水里不觉得冷,上了岸觉得冷,这是因为() A. 水的温度高,空气的温度低 B. 空气比水容易传导热量 C. 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要吸收热量 D. 以上都不对 3. 夏天用电风扇吹,人会感到凉快,这是因为() A.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产生冷气 B.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降低空气的温度 C.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热量 D.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速人体表面水分的蒸发 4、下面四图中正确描绘出液体沸腾过程中观察到的情景的是() 5、一个装了水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和烧杯中的水可以同时沸腾 B、试管中的水后沸腾,烧杯里的水先沸腾 C、只有烧杯中的水沸腾 D、只有试管中的水沸腾 6. 在敞开的水壶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A. 逐渐升高 B. 不变 C. 逐渐降低 D. 忽高忽低

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湿衣服晾一段时间会变干,这实际上是水的______过程,它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现象的一种,它可以在______温度下进行。 2. 人从游泳池上岸被风一吹感到特别凉快,这是由于______的原因,一杯40℃的酒精,打开盖子酒精不断蒸发,余下的酒精温度______4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3. 大量事实表明,液体蒸发时要______热,所以蒸发有______作用。 4. 物质由液态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有______和______两种形式。 5. 沸腾是在______温度下,在液体______和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需要______热,温度______.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______。 6. 沸腾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水中形成______,上升时______,到水面______,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7.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______热,但温度保持______,这一温度叫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是______的(选填“相同”、“不同”)。 8. 在烧瓶中装一些刚停止沸腾的水,然后用抽气机抽去瓶中的空气,这时水面上的气压______(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可以观察到瓶中的水又沸腾起来了,可见______液面上方的气压可以使水的沸点降低。 9. 电冰箱是根据物质汽化时______热,液化时______热的原理制成的。 10. ______和______是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液化石油气是利用______的方法实现的。 11. 打开冰箱门,看到冒“白气”,这“白气”是______,这是由于______遇冷______形成的。 12. 人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的开水烫伤厉害,这是因为______。 13. 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______。 14. 在烹炸食物时常会见到:滚开的油锅中,溅入一滴水后,会有剧烈的响声,并溅起油来。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15. 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二)选择题 1. 图中有甲、乙两容器,装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酒精,过了一会儿,则() A. 甲容器中酒精多 B. 乙容器中酒精多 C. 两容器中一样多 D. 无法判断 2. 夏天游泳时,在水里不觉得冷,上了岸觉得冷,这是因为() A. 水的温度高,空气的温度低 B. 空气比水容易传导热量 C. 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要吸收热量 D. 以上都不对 3. 夏天用电风扇吹,人会感到凉快,这是因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教学设计(一)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为新授课,教学内容有: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蒸发和沸腾现象;沸点的概念及使气体液化的方法等。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精神,注意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坎儿井”、“蒸汽机”的知识等形式,有意识地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在学生活动中强调“生活·物理·社会”的联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观察沸腾现象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探索实验来探究汽化和液化的过程,通过课前查阅资料等途径知道一些物质的沸点,并且能根据这些沸点解释一些生活现象,知道自然界中雨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什么是汽化和液化。 2.说出沸腾的特点及沸点。 3.说出汽化和液化的吸放热情况。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探索物理现象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影响液体蒸发速度的三个要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但要吸热。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大量的相关实验和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用“酒精棉花”在黑板上写“汽化”两字。 举例:黑板上的字怎么不见了?——变成气态了 汽化的概念: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一、汽化的两种形式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的 教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本节“想想做做”3个,科学探究活动1个,“动手动脑学物理”1个,“STS”一个,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主要特点。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用具】 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老师用棉纱蘸些酒精或水在黑板是写几个字,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引起同学们的思考。 二、进行新课 活动1:课文里的“想想做做”,教师先演示:用一塑料袋装一些酒精,把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了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清楚看到塑料袋里的酒精不见了,而塑料袋却马上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塑料袋瘪了,袋里又有酒精了。这时学生自然产生“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等一系列的疑问,从而引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活动2:“探究水的沸腾”这个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重点,采用探究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

第四节《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北师大版初二上) (10)

第四节《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北师大版初二 上) (10) [知识提要] 1.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它们都需要吸热。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样不同。 3.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分级导练] 双基园地 一.填空题 1.铁匠师傅打铁时,将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会听到〝嗤〞的一声,同时水面上冒出一股〝白烟〞。在以上过程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和。 2.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专门多物体遇到如此高温火焰将会_________.为了爱护发射台底,就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________来吸取庞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时,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____________形成的. 3.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100℃的水烫伤更严峻,这是因为水蒸气___________的缘故. 4.使气体液化可采纳和两种方法;我们使用的石油液化气是在下用方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的。 5.气体打火机里面的丁烷气体,是利用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打火机里的. 6.运载火箭中的氧和氢差不多上以________状态装在火箭里的,如此做的最大好处是使它的________,便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 7.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 质,能够采纳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杂质,得到纯洁的 水.如图1-10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在制取蒸馏水 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 储存在关好的饭橱里的面包和放在桌子上的面包哪 个硬的快些? 图1-10 答:同样的面包,放在的面包硬得快些,这 是因为的空气比的空气流淌〔填〝快些〞或〝慢些〞〕,面包里的水分也就蒸发得,因此面包硬得快些。 二.选择题 1.以下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汽化和液化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以及汽化的两种不同方式; 2、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 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吸热致冷 【导法】实验、分析、比较法 【重点难点】 蒸发和沸腾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1、汽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和; 3、蒸发:在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 4、沸腾:在液体的和同时发生的的汽化现象; 5、沸点:各种液体的温度,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水银的沸点是,酒精的沸点是。 知识探究: 1、汽化:物质由态变为态,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2、沸腾:在液体的和同时发生的的汽化现象 3、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沸腾前给水加热时,可看到杯壁有,气泡,大小变,加热过程中,沸腾前水的温度, (2)、沸腾时,看到的现象是,要使水持续沸腾,必须,

可见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3)、沸点:,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水的沸点高低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不汤手的“开水”从何而来 (4)、查看液体的沸点,记下几种液体的沸点。液体的沸点跟有关。 4.蒸发:在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 5.讨论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 (2) (3) 6.讨论:为什么蒸发能够致冷? 自我小结 归纳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天气睛朗时,洗过的衣服很快就干了,阴天洗过的衣服就不容易干了,说明蒸发是有快 慢的,那么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的应用: 蒸发致冷,用酒精和温度计做一下89页的想想做做,知道液体在蒸发过程中热,致 使液体后它依附的物体温度。 练习1 1、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有答案)

第3节汽化和液化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雨过天晴,如图所示的草叶上有许多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照射下慢慢消失。这一过程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汽化 C.凝固 D.液化 2.在通常情况下,液态氦的沸点是-268.9℃,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氮的沸点是-196℃,如果使液态空气升温,那么分离出各种气体的先后顺序是() A.氧、氦、氮 B.氧、氮、氦 C.氦、氧、氮 D.氦、氮、氧 3.打针前,医生用酒精棉球涂在小华的皮肤上进行消毒时,他感觉到皮肤有点凉,这是因为() A.酒精温度较低 B.皮肤对酒精过敏

C.皮肤吸收了酒精 D.酒精蒸发,有制冷作用 4.南方的二、三月份的时间里,我们的教室地板、墙面上会湿漉漉的。这些水珠的形成过程属于() 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凝固 二、非选择题 5.如图所示,这是我国70周年国庆阅兵上空中梯队的拉烟表演,使用的是“航空液体彩色拉烟剂”,其原理是利用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工作时喷出的炽热尾气,将喷入尾气中高沸点的彩烟剂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当彩烟剂远离发动机热源的冷却过程中,会吸附大量的水分子,并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彩色的云雾,形成飞机彩色的尾迹。 6.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请指出图1中实验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 (2)第2min记录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此时温度为________。(3)如图3所示,某同学绘制出了水的沸腾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此时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由图象可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 (4)实验中有的同学对温度计中红色液体是不是酒精产生了疑问,查查液体沸点表得知酒精的沸点为78℃(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由此断定红色液体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酒精。 7.在农村晒粮食时通常摊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更容易晒干,原因是提高了粮食的________;增大了粮食的________;加快了粮食上方的________;从而加快了________。

4.3汽化和液化学案

《§4.3汽化和液化》学案 设计教师:刘岩2010.11.16 自我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以及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4.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重点、难点: 1、蒸发吸热的探究过程。 2、归纳加快蒸发和减慢蒸发的方法。 3、蒸发吸热致冷。 自我探究 阅读课本85页想想做做,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开始时,塑料袋中滴入的是_____态的酒精,将其放入热水中后,袋子有何变化?_____。袋中酒精变成了______态。这种物质从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过程叫做汽化将胀大的袋子从热水中取出后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袋子又有何变化?______ 袋中又出现了_____态的酒精。这种物质从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探究】水的沸腾: 实验进行时注意观察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分析与总结: 1、沸腾的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和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时需要热,且达到一定的温度,有大量的气泡,,到水面,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________,这个温度叫做________。 阅读89页的蒸发,了解汽化的另一种形式,并与沸腾作比较,完成下表 2、蒸发的定义:蒸发是液体在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发生的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天气睛朗时,洗过的衣服很快就干了,阴天洗过的衣服就不容易干了,说明蒸发是有快慢的,那么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酒精和温度计做一下89页的想想做做,知道液体在蒸发过程中热,致使液体后它依附的物体温度。 蒸发的应用: 3、液化:从热水中取出袋子后过一段时间后酒精又从气体变为液体的原因是温度________。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例如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压缩体积使其液化的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 随堂检测 1、物质由液态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有______和______两种形式。 2、沸腾是在______温度下,在液体______和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需要______热,温度______.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______。 3、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______热,但温度保持______,这一温度叫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是______的(选填“相同”、“不同”)。 4、在烧瓶中装一些刚停止沸腾的水,然后用抽气机抽去瓶中的空气,这时水面上的气压______(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可以观察到瓶中的水又沸腾起来了,可见______液面上方的气压可以使水的沸点降低。 5、打开冰箱门,看到冒“白气”,这“白气”是______,这是由于______遇冷______形成的。 6、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______。 7、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8、图中有甲、乙两容器,装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酒精,过了一会儿,则() A. 甲容器中酒精多 B. 乙容器中酒精多 C. 两容器中一样多 D. 无法判断 9、在敞开的水壶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A. 逐渐升高 B. 不变 C. 逐渐降低 D. 忽高忽低 10、雾与露是空气中水蒸气______形成的。() A. 熔化 B. 汽化 C. 液化 D. 凝固 11、深秋的早晨起床时可看到房间玻璃窗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水珠在() A. 窗玻璃朝房内的一面 B. 窗玻璃朝房外的一面 C. 窗玻璃的里外两面 D. 不能断定在哪一面 课后作业:创新设计习题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