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度评价法划分讲解学习

危险度评价法划分讲解学习
危险度评价法划分讲解学习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危险度评价

危险度评价法是借鉴日本劳动省化工企业六阶段安全评价法,针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而制定的安全评价方法。其评价步骤是将评价对象划分评价单元后,根据“危险度评价取值表”对评价对象进行危险度评价,以找出危险度较大的装置或单元进行重点控制。

借鉴日本劳动省“化工企业六阶段安全评价法”的定量评价表,结合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20660-2000等有关标准、规程,编制了“危险度评价取值表”,见附表3-1。规定单元危险度由物质、容量、温度、压力和操作5个项目共同确定,其危险度分别按A=10分,B=5分,C=2分,D=0分赋值计分,由累计分值确定单元危险度,危险度分级见附表3-2。

附表3-1 危险度评价取值表

危险性评估

刑满释放人员危险性评估制度 为认真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根据哈尔滨市道里区司法局在学习领会上级指示精神的基础上,结合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两类高危人群的实际,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危险性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刑满释放人员危险性评估制度。具体如下: 对被评估对象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百分考核制: 一、判刑或劳教前人身和家庭情况(25分)。 1、年龄程度。18岁以下3分,19-45岁5分,C、46岁以上1分。 2、身体情况、家庭和经济状况。经济条件差、家庭关系差、夫妻离异的。符合条件的一项1分,两项3分,三项5分。 3、文化程度。小学5分,初中3分,高中以上1分。 4、是否惯犯、累犯、有吸毒史。一项1分,两项3分,三项5分。 5、身份、居所。有工作或在校学习1分,长期在外3分,三无人员5分。 二、导致犯罪判刑或劳教的情况(25分)。 1、违法犯罪性质。故意犯罪5分,过失犯罪1分。 2、是否集团作案。集团作案5分,团伙作案3分,一

般犯罪1分。 3、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主犯或起主要作用5分,从犯3分,胁从犯1分。 4、作案次数:一次性作案1分,持续性作案5分。 5、认罪伏法及反省程度。好1分,一般3分,差5分。 6、做案手段及方式。一般做案1分,高智商做案5分。 三、服刑期间的改造情况(15分)。 1、认罪伏法及反省程度。好1分,一般3分,差5分。 2、知识技能提升情况。积极明显1分,有所提升3分,无变化5分。 3、性格特征、心理素质和情绪。情绪稳定1分,有偏执心理3分,有明显的人格障碍5分。 四、刑满释放后的情况(35分)。 1、刑释解教回归后去向。回原籍1分,下落不明5分,其他情况3分。 2、收入情况。500元以下5分,800-1200元3分,1200元以上1分。 3、家庭、邻里关系。好1分,一般3分,差5分。 4、社会交往人员。简单1分,复杂3分,特别复杂5分。 5、无家可归3分,无业可就5分,无亲可投1分。 6、思想稳定程度。很稳定1分,相对稳定3分,很不

化工库危险度评价法分析

化工库危险度评价法分析 危险度评价,,是借鉴日本劳动省“六阶段法”的定量评价表,结合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2001年修改版)、《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20660—2000)等有关标准、规范,编制了“危险度评价取值表”,见表3.4—4。表3.4一4 危险度评价取值表\分值项目10分(A) 5分(B) 2分(C) O分(D)物质(系指原材料中间体或产品中危险程度最人的物质)1.甲类可燃气体;2.甲A 及液态烃类;3.甲类固体;4.极度危害介质1.乙类可燃气体;2.甲。、乙A及液态烃类;3.乙类固体;4.高度危害介质1.乙B、丙A、内B类可燃液体:2.丙类固体;3.中、轻度危害介质不属A—C项物质容量气体1000立方米以上;液体100立方米以上;(1)有触媒的反应,应去掉触层所占空间:(2)气液混合反应应按照其反应的形态选择上述规定。气体500一1000立方米;液体50—100立方米气体100-500立方米;液体10-50市方米气体<100 立方米;液体<10立方米温度1000℃以L使用,其操作温度在燃点队L (1)1000℃以上使用,但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下;(2)在250-1000℃使用,其操作温度存燃点以下:(1)在25肚1000℃使用,但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下;(2)在低十250℃使用,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下在低于250℃使用,操作温度在燃点之下压力100MP。f1000公斤/平方厘米以上20一100MP。(200-1000公斤/平方厘米)l一20MP。(10-200公斤/平方厘米)1MP。(10公斤/平方厘米)以下操作(1)临界放热和特别剧烈的放热反应操作;(2)在爆炸极限范围

分析及评价方法-日本危险度评价法参考文本

分析及评价方法-日本危险度评价法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分析及评价方法-日本危险度评价法参 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976年,日本劳动省提出了“化工装置安全评价方 法”。 日本劳动省安全评价方法主要应用于化工产品的制造 和贮存。在化工厂进行新建、扩建时,按下述六步骤进 行: 1.有关资料的整理和讨论。为了进行事先评价,应将 有关资料整理并加以讨论。资料包括建厂条件、物质理化 特性、工程系统图、各种设备、操作要领、人员配备、安 全教育计划等。 2.定性评价。对有关设计和运转的各个项目进行定性 评价。前者有29项,后者有34项。

3.定量评价。把装置分成几个工序,再把工序中各单元的危险度定量,以其中最大的危险度作为本工序的危险度。单元的危险度由物质、容量、温度、压力和操作五个项目确定,其危险度分别按10点,5点,2点,0点计分,然后按点数之和分成三级。 4.安全措施。根据工序评价出的危险度等级,在设备上和管理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设备方面的措施有11种安全装置和防灾装置,管理措施有人员安排、教育训练、维护检修等。 5.由事故案例进行再评价。按照第四步讨论了安全措施之后,再参照同类装置以往的事故案例评价其安全性,必要的话,反过来再讨论安全措施。属于第B、皿级危险度的装置,到此步便认为是评价完毕。 6.用事故树(FTA)进行再评价。属于第1级危险度的情况,希望进一步用FTA再评价。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中的LECD各指: 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 D=L×E×C 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LEC其中: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 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L、E、C三种因素取值及D危险性等级划分见表1~4。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完全可以预料0.5可以设想,但很不可能 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 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不可能 1可能性极小,完全意外 表2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连续暴露与潜在危险环境2每月一次暴露 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 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

表3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 产损失 7严重,重伤,或较小的财产损失 40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 失 3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15非常严重,1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 产损失 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进行定性评价的一种方法。它是由美国的格雷厄姆(K.J.Graham)和金尼(G.F.Kinnly)提出的。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E 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 用公式表示:D = L E C 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用L、E、C三种因素的乘积D = L E C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值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越大。 根据实际经验,给出三个因素在不同情况下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对象进行“打分”的办法,计算出危险性分数值,对照危险程度等级表将其危险性进行分级,各因素的值分别见表1-1,1-2,1-3。 表1-1事故发生可能性分值L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2017年度安全风险辨识 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名称(加盖公章) 2017年7月5日

目录

煤矿2017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参与人员签字表

第一部分矿井危险因素 ××煤矿生产能力600万吨/年,采用平硐开拓,布置主平硐、副平硐、进风斜井、回风斜井四条井筒;主采2号煤层,平均厚度米;井下布置2个综采工作面,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矿井主要危险因素如下: 1.顶板:2号煤层顶板为泥岩,粉砂岩,基本顶为细粒砂岩,中等稳定。 2.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t,绝对瓦斯涌出量min,采煤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t,绝对瓦斯涌出量min,掘进绝对瓦斯涌出量为min,属高瓦斯矿井。 3.煤尘:2号煤挥发分%,煤尘具有爆炸性。 4.自然发火:2号煤层不易自燃,自然发火期大于12个月。 5.矿井水:矿井正常涌水量37m3/h,最大涌水量56m3/h。各含水层富水性较弱,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6.冲击地压:2号煤层顶底板均为有弱冲击倾向性岩层,煤层无冲击倾向性。 7.运输提升:主运输采用阻燃型带式输送机,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 … … 第二部分风险辨识范围 风险辨识范围包括矿井各大生产系统及下一年度采掘范围。根据矿井五年生产接续规划,下一年度矿井采掘作业集中在三采区、四采区两个采区,各采区分别布置1个综采工作面和2个综掘工作面,总产量600万吨,进尺7300米,采掘范围具体为: 综采一队回采三采区2303工作面,采完接2304工作面。 综采二队回采四采区2401工作面,采完接2402工作面。

综采活动范围为:2303、2304、2401、2402工作面回采。 综掘活动范围为:2304、2305、2402工作面回采巷道掘进。 … …。 第三部分风险辨识评估 ××××年××月××日,矿长×××组织各分管负责人和相关业务科室、区队(名单详见签字表)召开了年度安全风险辨识会议,布置年度风险辨识评估工作、职责分工,并由安全副矿长组织风险辨识评估知识培训。 ×至×日各小组分头收集资料,开展风险辨识评估;×日安检科对辨识评估报告、清单和管控措施进行汇总整理;×日,矿长组织会审。 一、风险辨识 通过经验判断法,重点对辨识范围内瓦斯、水、火、煤尘、顶板、冲击地压及提升运输系统等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危险因素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共辨识出主要安全风险××项,具体如下: 1.顶板: (1)2303、2304、2401、2402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前悬顶距离过大,有可能突然大面积垮落,瓦斯涌出;……。 (2)2402综采工作面运回两巷掘进过程中将穿过一条位于四采区东北部空巷,且空巷位置处围岩破碎,易冒顶;……。 (3)2304运回两巷的掘进及综采工作面回采将穿过三采区西北部DF4断层,断层落差0~3m,断层带围岩破碎,易冒顶;……。 (4)2303、2401综采工作面撤架通道,巷道跨度较大易冒顶;……。 ……。

危险源辨识、评价半定量分析LEC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评价半定量分析LEC评价法 (L ikelihood E xposure C onsequence) 这是一种评价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 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3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因素是: 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取得这3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3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3个分值的乘积D 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 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表1 表 表3

D(D anger)——危险性分值。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但关键是如何 确定各个分值和总分的评价。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是被认为低危险的,这样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上班还要安全些;如果危险分值到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危险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危 险等级划分如表4所示。 表4 评价实例: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气爆炸极限范围为0.9~9.2%,属一级可燃蒸气。而组件清洗时,需将三甘醇加热后使用,致使三甘醇蒸气容易扩散的空间,如室内通风设备不良,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属“可能,但不经常”,其分数值L=3。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境中工作,取E=6。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则有:D=LEC=3×6×15 =270 评价结论:270分处于160~320之间。危险等级属“危险源等级为4级,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的范畴。

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

风险辨识和评价方法 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很多,各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基于作业活动的一种风险辨识技术,用来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识别。即先把整个作业活动(任务)划分成多个工作步骤,将作业步骤中的危险源找出来,并判断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后果。若现有安全控制措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应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危险性仍然较大时,还应将其列为重点对象加强管控,必要时还应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加以保障,从而将风险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2.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主要是依据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国家、地方的相关安全法规、规定、规程、规范和标准,行业、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及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②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③行业及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特别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引发事故的各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及成功杜绝或减少事故发生的成功经验。

④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如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找出的不安全因素,或作为防止事故控制点源列入检查表。 3. 风险矩阵分析法(LS) 风险矩阵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将风险事件的后果严重程度相对的定性分为若干级,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相对定性分为若干级,然后以严重性为表列,以可能性为表行,制成表,在行列的交点上给出定性的加权指数。所有的加权指数构成一个矩阵,而每一个指数代表了一个风险等级。R=L×S;R:风险程度;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重点考虑事故发生的频次、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S:发生事故的后果严重性,重点考虑伤害程度、持续时间。 4.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三种因素分别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 5.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风险程度分析法是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是对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的改进。风险程度R,R=M×E×S。其中M为控制措施的状态;暴露的频繁程度E增加了职业病发病情况、环境影响状况两项影响因素;事故的可能后果

健康危险度评价方法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由于城市较多地消耗各种能源,不可避免地出现大气污染,从而成为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受到关注,各地环境卫生工作者对此开展了一些调查研究工作。陈秉衡教授近年来结合我国国情对上海市大气污染的健康影响运用国际上广泛认同的危险度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为各地从事大气污染健康影响的读者提供借鉴,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以期使此类研究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可行,从而促进城市建设与保护居民健康协调发展,共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城市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的方法 第一讲绪论 国内外大量研究和报道已证实城市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的不良影响。但是如何在一个城市范围内定量评价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危害,并以此作为政府部门决策的依据,尚无成熟和规范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伦敦烟雾事件对严重大气污染事故与居民超死亡关系的定量认,和嗣后政府决策部门对大气污染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使伦敦大气质量获得明显改善,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国内外又相继在这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本次系列讲座的目的拟介绍国际上近年通用的危险度评价方法,系统阐述城市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方法。健康危险度评价(health-based risk assessment),又称健康风险评价,是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之间的桥梁。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科学研究-危险度评价-危险度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1994年作了补充修改和肯定。这一框架已为国际学者和国际研究机构广泛接受。我们认为,大气污染的健康危险度评价应遵循这一框架的精神并加以具体化(图1). 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证实,大气污染即使是低浓度的大气污染也和居民的超死亡数相关。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有80万人的死亡和460万寿命损失年(lost life years)与城市大气污染相关(WHO2002)。但是大气污染的这项健康负担在全球各地区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项负担主要落在亚洲发展中国家,他们承担了全球大气污染相关的死亡和寿命损失年60%。问题在于,由于目前亚洲发展中国家相关研究资料的欠缺和不足,对亚洲所作的估计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北美、西欧的研究结果及暴露/ 剂量-反应关系。而这些亚洲国家的大气污染类型、污染物特征及浓度,人口学资料和疾病谱,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均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所不同。世界银行出版的《蓝天碧水》(Blue skies Clean Waters)中曾以国外研究为基础,对我国与大气污染相关的超死亡数作了初步估计。这是一个重要的尝试和开端,但需要进一步从中国资料出发,作出更为准确和结合我国实情的判断,并为相关环境和能源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进行大气污染的健康危险度评价时,必须搜集和分析以下重

作业现场常用危险源评价方法

a.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适用于各阶段评价。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中危险性大小值D按下式计算: D=L×E×C 式中:D——危险性大小值; 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率; C——危险严重程度。 事故或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值与作业类型有关,宜按表1的规定确定。 表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值对照表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值与工程类型无关,仅与施工作业时间长短有关,宜按表2的规定确定。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因素E值对照表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值与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发生事故时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有关,宜按表3的规定确定。表3 危险严重度因素C值对照表 危险性等级划分以作业条件危险性大小D值作为标准,宜按表4的规定确定,D值大于70时为重大危险源。 表4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b.作业条件--管理因子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管理因子危险性评价法适用于各阶段评价。 作业条件-管理因子危险性评价法中危险性大小值DM按下式计算: DM=LM×EM×CM×M 式中:DM——危险性大小值;

LM——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EM——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率; CM——危险严重度; M——管理因子。 事故或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素LM与作业类型和作业环境有关,最高分值为10分,最低分值为3分;取值标准宜参照相关标准确定。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因素EM值与工程类型无关,仅与施工作业时间长短有关,宜按表5的规定确定。 表5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因素EM值对照表 危险严重度因素CM值与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发生事故时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有关。 管理因子M值与工程的管理措施以及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有关,宜按表6的规定确定。全面查评10分至3分值的条款,列出每个分值所存在的全部问题,若同时存在高分区域和低分区域的数条问题,M值应取高分区域的分数。 表6 管理因子M取值表

罐区危险性评价

罐区危险性评价 一、评价方法 1、评价单元的划分 丁酮、甲苯、DMF罐区是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评价以单元为评价对象。现以整个原料罐区作为评价单元。 2、评价模型的层次结构 根据安全工程学的一般原理,危险定义为事故频率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的乘积,即危险性评价一方面取决于事故的易发性,另一方面取决于事故一旦发生后后果的严重性。现实的事故危险性不仅取决于生产物质的特定物质危险性和生产工艺的特定工艺过程危险性所决定的生产单元的固有危险性,而且还同各种人为管理因素及防火措施的综合效果有密切关系。 图1——1重大危险源评价指标体系框图 3、评价的数学模型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分为固有危险性评价与现实危险性评价,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考虑各种危险性的抵消因子,它们反映了人在控制事故发生和控制事故后果扩大方面的主观能动作用。固有危险性评价主要反映了物质的固有特性、危险物质生产过程的特点和危险单元内部、外部环境状况。

质事故易发性与工艺过程危险性的耦合。 评价数学模型如下: n m 3 A={∑∑(B111)i W ij(B112)j}B12∏(1-B2k) i=1j=1 k=1 式中(B111)i——第i中物质危险性的评价值; (B112)j——第j中物质危险性的评价值; W ij——第j项工艺与第i种物质危险性的相关系数; B12——事故严重程度评价值; B21——工艺、设备、容器、建筑结构抵消因子; B22——人员素质抵消因子; B23——安全管理抵消因子。 二、评价过程 1、原料罐区的基本情况 表1 储罐基本情况 罐区平面,如图2——1所示:DMF 丁酮、甲苯罐区

物质的主要物理化学特性如表2——2所示: 2、原料罐区事故易发性B111评价 ⑴甲苯易发性系数α1=0.9 二级易燃液体G=60 G i=α1G=0.9*60=54 危险修正系数K=0.2 甲苯的事故易发性B111=G i (1+K)=54*(1+0. 2)=64.8 ⑵丁酮易发性系数α1=0.9 二级易燃液体G=60 G i=α1G=0.9*60=54 危险修正系数K=0. 2 丁酮的事故易发性B111=G i (1+K) =64.8 ⑶DMF 易发性系数α1=0.9 三级易燃液体G=40 G i=α1G=0.9*40=36 危险修正系数K=0.12 甲苯的事故易发性B111=G i (1+K)=40.32 3、原料罐区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B112评价 从21种工艺影响因素中找出罐区工艺过程实际存在的危险,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特殊表现,构成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物质事故易发性与工艺事故易发性的相关系数用W ij

危险性评价法

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1)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其赋分标准见下表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完全可以预料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 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不可能 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10连续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 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 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7严重,重伤,或造成较小的财产损失 40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3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1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2)由评价小组专家共同确定每一危险源的LEC各项分值,然后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 D=LEC (3)将D值与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中的分值相比较,进行风险等级划分,若D值大于70分,则应定为重大危险源,。危险源评价情况填入《危险源(LEC法)评价表》内。 根据风险值D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分数值风险级别危险程度 大于320一级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 160-320二级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 70-160三级显著危险,需要整改(编制管理方案)

风险程度评价方法 (1)

风险程度评价方法 1、基本原理是根据危险源辨识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大小。即将可能性L的大小和后果S的严重程度分别用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R的大小,即R=LS=MES 2、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相关病症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人体暴露于危害(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1;单纯财产损失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 和危害(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2. 3、控制措施的状态M 对于特定危害引起特定事故(这里“特定事故”一词既包含“类型”的含义,如碰伤、灼伤、轧入、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等,也包含“程度”的含义,如死亡、永久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仅需急救、轻微设备损失等)而言,无控制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有预防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 控制措施的状态(M)的赋值见表B.1 4、人体暴露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繁程度E 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越大,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越高,发生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越大,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的赋值见表B.2

5.事故的可能后果(S) 表B.3表示按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方面不同事故后果的分 将控制措施的状态M、暴露的频繁程度E(E1或E2)/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S分别为若干等级,并赋予一定的相应分值。风险程度R为三者的乘积。将R亦分为若干等级。针对特定的作业条件,恰当选取M、E、S的值,根据相乘后的积确定风险程度R的级别(出现E或E2任何一种情况,S四种情况下任何一种可能的后果)。风险程度的分级见下表。 风险程度的分级

分析及评价方法-日本危险度评价法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分析及评价方法-日本危险度评价法简易版

分析及评价方法-日本危险度评价法 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1976年,日本劳动省提出了“化工装置安 全评价方法”。 日本劳动省安全评价方法主要应用于化工 产品的制造和贮存。在化工厂进行新建、扩建 时,按下述六步骤进行: 1.有关资料的整理和讨论。为了进行事先 评价,应将有关资料整理并加以讨论。资料包 括建厂条件、物质理化特性、工程系统图、各 种设备、操作要领、人员配备、安全教育计划 等。 2.定性评价。对有关设计和运转的各个项

目进行定性评价。前者有29项,后者有34项。 3.定量评价。把装置分成几个工序,再把工序中各单元的危险度定量,以其中最大的危险度作为本工序的危险度。单元的危险度由物质、容量、温度、压力和操作五个项目确定,其危险度分别按10点,5点,2点,0点计分,然后按点数之和分成三级。 4.安全措施。根据工序评价出的危险度等级,在设备上和管理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设备方面的措施有11种安全装置和防灾装置,管理措施有人员安排、教育训练、维护检修等。 5.由事故案例进行再评价。按照第四步讨论了安全措施之后,再参照同类装置以往的事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划分几个等级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划分几个等级?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见表12)与建设项目重要性(见表13),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为3级,见表14。 表12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注:每类5项条件中,有1条符合较复杂条件者即划为较复杂类型。 表13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

表14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 不同等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是什么? 一级评估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地质灾害是否应危害建设项目安全、建设项目是否诱发地质灾害、因治理地质灾害增大的项目建设成本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其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1)滑坡的评价必须查明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滑坡的构成要素及变形的空间组合特征,确定其规模、类型、主要诱发因素、对工程的危害。对斜坡

地区的工程建设必须评价工程施工诱发滑坡的可能性及其危害,对变形迹象明显的,应提出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2)泥石流评价必须查明泥石流形成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水流条件、植被发育状况、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确定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规模、活动特征、侵蚀方式、破坏方式,预测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及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3)崩塌的评价应查明斜坡的岩性组合、坡体结构、高陡临空面发育状况、降雨情况、地震、植被发育情况及人类工程活动。确定崩塌的类型、规模、运动机制、危害等,预测崩塌的发展趋势、危害及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4)地面塌陷的评价必须查明形成塌陷的地质环境条件,地下水动力条件,确定塌陷成因类型、分布、危害特征,分析重力和荷载作用、地震与地震频率、地下水及地表水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等对塌陷形成的影响,预测可能发生塌陷的范围、危害。 (5)地裂缝的评价必须查明地质环境条件、地裂缝的分布、组合特征、成因类型及动态变化。对多因素产生的地裂缝,应判明控制性因素及诱发因素。评价地裂缝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除地震成因的地裂缝外,对其他诱发因素产生的地裂缝应分析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采矿活动、人工蓄水以及不良土体地区农灌地表水入渗、松散土类分布区潜蚀、冲刷作用、地面沉降、滑坡等作用的影响。 (6)地面沉降的评价必须查明评估区所处区域地面沉降区的位置、沉降量、沉降速率及沉降发展趋势、形成原因(如抽汲地下水、采掘固体矿产、开采石油、天然气、抽汲卤水、构造沉降等)、沉降对建设项目的影响,以及拟采取的预防及防治措施。对评估区不均匀沉降应作为重点进行评价。

作业环境危险性评价

作业环境危险性评价 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这三种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但是,要取得这三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却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可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 即:D=LEC D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 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①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为1。然而,在作系统安全考虑时,绝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件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了若干个 中间值,如表1所示。 表1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②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结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同样,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2所示。

表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③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结果。由于范围广阔,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规定分数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在1与100之间,如表3示。 表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④D危险性分值。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但关键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和总分的评价。 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是被认为低危险的,这样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上班还要安全些;如果危险分值到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危险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危险等级划分如表4所示。 表4危险等级划分(D) ⑤评价实例 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气爆炸极限范围为0.9~9.2%,属一级可燃蒸气。而组件清洗时,需将三甘醇加热后使用,致使三甘醇蒸

2018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2018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2018年度安全风险辨识 评估报告

×××煤业有限公司二〇一八年一月

目录 第一部分矿井危险因素 (1) 第二部分风险辨识范围 (2) 第三部分风险辨识评估 (2) 第四部分风险管控措施 (10)

第一部分矿井危险因素 ×××煤业有限公司生产能力90万吨/年,采用四个斜井单水平开拓,分别为主井、副井、回风井和行人井;批准开采4、7、9#煤层,4、7#煤层为剥蚀层,仅井田东北角存在,设计首采区9#煤层,平均厚度10.95m;初步划分为两个采区,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采煤方法,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矿井主要危险因素如下: 1.顶板:9号煤层顶板为石灰岩,泥灰岩为主,局部为泥岩,砂质泥岩,中等稳定。 2.瓦斯:矿井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5.54m3/t,矿井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10.51m3/min,属低瓦斯矿井。 3.煤尘:9号煤煤尘具有爆炸性。 4.自然发火:9号煤层属自燃煤层,倾向性等级为Ⅱ类。 5.矿井水:矿井正常涌水量430m3/d,最大涌水量550m3/d。各含水层富水性较弱,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6.冲击地压:9号煤层无冲击倾向性。 7.运输提升:主运输采用阻燃型带式输送机,辅助运输采用绞车运输。 地面建设主要危险因素:各施工建设场所

第二部分风险辨识范围 风险辨识范围包括矿井地面建设施工场所和各大生产系统及采掘施工范围。井巷工程计划进行井底附属硐室及集中轨道运输巷、三条采区上山等工程施工,共施工2个炮掘工作面和3个综掘工作面,施工范围具体为: 掘进一队进行行人井及等候室、集中轨道运输巷、无极绳牵引车硐室、消防材料库、永久避难硐室工程施工。 掘进二队进行井底车场、水泵房、变电所、水仓、管子道工程施工。 掘进三队进行井底联络排水巷、集中轨道运输巷、轨道上山工程施工。 掘进四队进行回风上山、截水联络巷、胶带上山工程施工。 地面绞车房、联合建筑等其他建设施工场所。 第三部分风险辨识评估 2018年1月2日矿长×××组织各分管负责人和相关业务科室、项目部召开了年度安全风险辨识会议,布置年度风险辨识评估工作、职责分工,并由安全副矿长组织风险辨识评估知识培训。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 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 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式中,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具体方法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若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其概率为1。但在考察一个系统的危险性时,绝对不可能发生事故是不确切的,即概率为0的情况不确切。所以,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打分”的参考点,定其分数值为0.1。 此外,在实际生产条件中,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范围非常广泛,因而人为地将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极少可能发生的情况规定为1;能预料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事故的分值规定为10;在这两者之间再根据可能性的大小相应地确定几个中间值,如将“不常见,但仍然可能”的分值定为3,“相当可能发生”的分值规定为6。同样,在0.1与1之间也插入了与某种可能性对应的分值。于是,将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分值从实际上不可能的事件为0.1,经过完全意外有极少可能的分值1,确定到完全会被预料到的分值10为止(表1)。 表1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值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众所周知,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为此,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规定了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以10和1为参考点,再在其区间根据在潜在危险作业条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并对应地确定其分值。例如,每月暴露一次的分定为2,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的分值为3。当然,根本不暴露的分值应为0,但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毋须列出。关于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见表2。 表2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 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2018年度安全风险辨识 评估报告 ×××煤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一月 目录

第一部分矿井危险因素 ×××煤业有限公司生产能力90万吨/年,采用四个斜井单水平开拓,分别为主井、副井、回风井和行人井;批准开采4、7、9#煤层,4、7#煤层为剥蚀层,仅井田东北角存在,设计首采区9#煤层,平均厚度;初步划分为两个采区,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采煤方法,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矿井主要危险因素如下: 1.顶板:9号煤层顶板为石灰岩,泥灰岩为主,局部为泥岩,砂质泥岩,中等稳定。 2.瓦斯:矿井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t,矿井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min,属低瓦斯矿井。 3.煤尘:9号煤煤尘具有爆炸性。 4.自然发火:9号煤层属自燃煤层,倾向性等级为Ⅱ类。 5.矿井水:矿井正常涌水量430m3/d,最大涌水量550m3/d。各含水层富水性较弱,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6.冲击地压:9号煤层无冲击倾向性。 7.运输提升:主运输采用阻燃型带式输送机,辅助运输采用绞车运输。

地面建设主要危险因素:各施工建设场所 第二部分风险辨识范围 风险辨识范围包括矿井地面建设施工场所和各大生产系统及采掘施工范围。井巷工程计划进行井底附属硐室及集中轨道运输巷、三条采区上山等工程施工,共施工2个炮掘工作面和3个综掘工作面,施工范围具体为: 掘进一队进行行人井及等候室、集中轨道运输巷、无极绳牵引车硐室、消防材料库、永久避难硐室工程施工。 掘进二队进行井底车场、水泵房、变电所、水仓、管子道工程施工。 掘进三队进行井底联络排水巷、集中轨道运输巷、轨道上山工程施工。 掘进四队进行回风上山、截水联络巷、胶带上山工程施工。 地面绞车房、联合建筑等其他建设施工场所。 第三部分风险辨识评估 2018年1月2日矿长×××组织各分管负责人和相关业务科室、项目部召开了年度安全风险辨识会议,布置年度风险辨识评估工作、

危险性评价常用方法

专家打分法:由对地质灾害的机理和研究有相当经验的相关领域专家,通过现场调查,逐点评价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而进行研究区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分析。这种方法考虑了大量的现场因素,因各点分析情况为专家置身该处,现场分析而具备较强的真实性,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着相当的人为随意性,其判断的规则因人而异,因而很难产生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进行分析。 监测类比法:通过对单灾体的变形破坏情况的长期及细致的观测及分析,得出针对于该地质灾害的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并应用于与之发育特征以及形成条件类似的一类地质灾害发生的预测以及危险性分析中。此种方法应用于滑坡或崩塌等单独灾害现象的危险性分析,在数学上要求虽较为严格,然而对于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仅仅以相似与否作为评判标准,缺乏相应的定量分析,且需要较为长期,细致的监测工作。 传统统计分析法:将已有地质灾害点作为样本,量化地质灾害影响因素与灾害发生与否之间的关系,利用相关数学方法得出两者之间的相关方程。而后将总评价区划分为不同单元进行区划分析。 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评价因素和地质环境等级之间的模糊之间的模糊矩阵,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法。其根据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理论,把危险性分析中的定性评价转为定量评价。其使用隐含规则解决问题,进行标准化的数据管理,然后其因素各状态打分困难且权重难以确定。 层次分析法(AHP):将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这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危险性分析转化为有层次结构的有序递阶事件。层次分析法是一种事件内部结构排序的算法,用事件矩阵特征值求出测度排序,并对其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此法为一系统性的分析方法,简洁实用,所需数据少。而同样具有定性分析的缺点,在定量过程中会有一定的人为随意性,且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精确求法较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