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前臂骨折应用手法复位、中药外敷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儿童前臂骨折应用手法复位、中药外敷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儿童前臂骨折应用手法复位、中药外敷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儿童前臂骨折应用手法复位、中药外敷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前臂骨折应用手法复位、中药外敷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以来收治的50例儿童前臂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上有着明显的差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之上给予中药外敷,具体操作方法:

1.2.1手法复位患者在无麻醉状态下进行手法修复,具体采用改良折顶结合旋转拔伸分骨法。通过拔伸对患者重叠骨折移位处进行纠正,通过旋转确保尺桡骨骨折远端像掌侧移动,在依照具体骨折移位情况,对改良折顶法予以使用,具体折顶角度为70°左右,对背、掌侧方移位情况予以纠正。再通过分骨手法分开靠拢的患者尺桡骨骨折端端,使骨间膜得以紧张,并使患者桡骨得到牵动,保证远近骨折段处于同一轴线中。

1.2.2中药外敷复位后,在棉垫中(20.0cm×25.0cm)均匀滩涂接骨续筋骨药膏(药膏主要成分是生川乌、生草乌、红花、丁香、制乳香、马钱子、血竭、自然铜),约0.5cm

的厚度,并将药膏敷于患者骨折处,1次/2d,10次/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

1.2.3小夹板外固定对患者外敷药膏后,通过药膏的牵引维持,依照患者原有骨折成角或者移位方向,通过3点加压法在其骨折处放置压垫,再用4块夹板对患者骨折处予以固定,三角巾在患者屈肘处悬吊。

1.3疗效标准所有患儿均连续治疗1个疗程,1个疗程为20d,进而对患儿手臂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分为优、良、可及差四个等级。优:疼痛,功能无损伤,可以正常握力,背伸或者掌屈减少在15°以下;良:患儿剧烈活动受限,而且偶有疼痛,握力与功能接近正常,背伸或者掌屈减少15°~30°;可:患儿工作、生活受限,经常疼痛,背伸或者掌屈减少大约30°~50°;差:患儿持续性疼痛,正常活动受限,背伸或者掌屈减少在50°以上。

1.4统计学分析本次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均采用均数表示,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5.92±2.64)月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9.55±3.83)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临床优良率(88.0%)明显高于

对照组患儿(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中医认为,骨折早期肿痛的原因是血离经脉,脉络受损,气滞血瘀,淤积不散等,损伤病机为静脉不通,气滞血瘀,骨折病机为后期血虚成淤,肝肾不足[2]。小夹板外固定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前臂旋转,有效固定患者骨折部位,而且夹板还能随时对松紧进行调节,避免发生筋膜间隔综合征,而且相比于石膏,小夹板具有透气、轻便的优势[3]。而中药药膏具有凉血止血、活血化瘀、接骨续筋以及消肿止痛的功效,能够帮助患者骨折愈合。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应用手法复位、中药外敷及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临床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与郭翱[4]等学者研究报道相一致。

综上,儿童前臂骨折患儿应用手法复位、中药外敷联合小夹板外固定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有效缩短患儿骨折愈合时间,改善前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伟林,林镇荣,吴盛荣等.学龄前儿童桡骨颈骨折的早期诊断与处理[J].河北医学,2008,14(7):848-849.

[2]陈新春,李秘.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手法复位及手术治疗后的远期疗效对比研究[J].右江医学,2011,39

骨折复位技术基本操作

骨折复位技术操作规程 一、定义 复位就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和支架作用。骨折的治疗包括复位、固定、药物和功能锻炼四个方面。在治疗中应遵守四个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二、骨折的复位要求 骨折复位有非手术(闭合复位)和手术(切开复位)之分。非手术治疗包括手法复位加外固定;手法复位加牵引固定(有时可结合局部外固定)以及持续牵引复位。 临床上绝大多数骨折都可用手法复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手法复位要求及时、稳妥、准确、轻巧而不增加损伤,力争一次手法整复成功。 三、复位的准备 麻醉:采用麻醉止痛以便于复位操作。一般对于简单骨折可不用麻醉。但对于一些老年人或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可用2%的普鲁卡因10毫升~20毫升注入血肿内,一般10分钟后即可开始整复。 四、基本手法 骨折复位必须掌握“以子求母”,即以远端对近端的原则。 手摸心会:为施用手法前的必要步骤,即在整复前必须先用手触摸骨折部,触摸时先轻后重,由浅及深,从近到远,两头相对,确定骨折断端在肢体内的方位,达到“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目的。 拔伸牵引:目的是为了克服肌力,矫正重叠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然后沿着肢体纵轴由远近骨折段对抗牵引,把刺入骨折部周围的软组织内的骨折断端,慢慢地拔伸出来。而后再按照整复步骤,改变肢体方位,用力牵引。牵引力的大小应

根据病人而定,要持续稳准。 旋转屈伸:主要是矫正骨折断端间的旋转及成角移位,因为有些近关节部位的骨折,牵引越重,成角畸形就越大。 端挤提按:当旋转、成角及重叠移位得到矫正后,侧方移位就成为主要畸形。以指直接用力,作用于骨折断端迫使复位。以人体的中轴线来讲,前后侧移位(上下侧)用提按的手法;内外侧(左右侧)移位用端挤的手法。即上提下按,外端内挤。 摇摆触碰:以上手法,一般骨折即可基本复位,但横断或锯齿型骨折的断端间可能有间隙,则采用摇摆触碰法。一般经过上述手法,骨折整复即可结束。 按摩推拿:主要是调理骨折周围的软组织,使扭转曲折的肌肉、肌腱,随着骨折的复位,亦可舒展通达,尤其对骨关节周围的骨折更为重要。操作时手法要轻柔,按照肌肉、肌腱的行走方向,先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顺骨捋筋,达到散瘀舒筋的目的。 夹挤分骨:凡是两骨并列部位发生骨折,骨折段因骨间膜或骨间肌的收缩而相互靠拢,复位时应以两手拇指及食中环三指,由骨折的背侧夹挤骨间膜,使靠拢的骨折段分开,远近骨折段即相应稳定,并列双骨折就能象单骨折一样,一起复位。 折顶回旋:对于横断或锯齿型骨折,如患者肌肉发达,单靠牵引不能完全矫正重叠移位时可用折顶手法[如图].回旋的手法多用于骨折断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的股骨干或肱骨干骨折,或经过不正确处理造成背向移位的斜面骨折。五、注意事项 整复后,必须认真地检查患肢骨折部的外形、长短是否已恢复正常,在给予适当的外固定后,进行X线检查,以确定整复效果。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 折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 Colles骨折;治疗 自1999年至2009年9月笔者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678例,经8~12周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678例,男355例,女323例,年龄6~87岁,平均38岁。其中左侧319例,右侧359例;横形骨折260例,斜形134例,粉碎性骨折并波及关节面者157例骨骺损伤者127例(其中Slater-Ⅰ型83例 Slter-Ⅱ型者44例)受伤至整复时间为伤后20 min~48 h。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一般未用麻醉,对于疼痛剧烈不能忍受者使用血肿内注射局麻药,对于高血压患者复位前酌情使用降压药卡托普利片及硝苯地平片舌下含服,对于冠心病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 1.2.2 整复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患肘屈曲至90°,前臂处于旋前位,掌心向下,一助手紧握前臂下段,术者双手紧握患者手

掌根部,两拇指并列置于骨折远断端背侧,其余四指置于腕掌部先顺势牵引2~3 min,待重叠畸形完全矫正后,利用牵引力沿纵轴方向骤然猛抖,同时迅速掌屈尺偏,使之复位,复位后用手指沿桡骨下端背侧、桡侧、掌侧触诊无台阶状感后,用双手握骨断端,使之分离,将前臂下端轻轻做小范围旋前旋后检查下尺桡关系正常,再用单手握持断端,另一手拇指从近至远舒理肌腱。对于骨骺损伤者,手法基本与上相同,但应注意牵引时一定要将断端牵开,掌屈尺偏时动作要轻柔和缓,不可使用暴力以免加重骨骺损伤;对于粉碎性骨折,骨折线波及桡腕关节面者牵引时用力不可过大复位时也忌暴力,动作宜和缓有力,以免使连结小碎片上筋膜及软组织撕裂,复位后用手指将断端掌,背侧和缓有力相向按压使其平整,复位后还应持患侧手掌进行小范围掌屈背伸通过动作使其关节面趋于平整。 1.2.3 固定方法前臂均匀缠绕绷带衬垫后用前臂小夹板固定于中立位,其中骨远端背侧,桡侧及骨折近端掌侧于相应夹板对应处置棉垫,小夹板固定后四条扎带捆扎,患肢屈肘90°颈腕带悬吊于胸前,固定时间成人共计4~6周,儿童3~4周。 1.2.4 术后处理固定后及时复查X线片1周内每2~3天来院门诊复查随时调整扎带松紧度,指导患者积极进行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的伸屈功能锻炼,使用抗炎,消肿预防感染的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七叶皂甙钠2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每日1次,20%甘露醇注射液125 ml快速静滴,每日2次,双氢克尿噻片25 mg,每日2次(上述药物儿童用量视情酌减),预防感染使用相应抗生素,

儿童玩滑板致前臂骨折的临床治疗

儿童玩滑板致前臂骨折的临床治疗 发表时间:2013-07-17T14:21:50.5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3期供稿作者:王阁栋王天奇 [导读] 实践证明该方法利大于弊值得借鉴和大力开展。 王阁栋王天奇(松原市中医院骨科 138001) 【关键词】滑板骨折治疗 【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142-02 临床资料: 我院骨科近一年收治儿童玩滑板造成前臂骨折的患者126例,年龄在8到15岁之间,男:女为10:1。门诊治疗106例,余26例收入院治疗。均为闭合性骨折,很少有开放性的,临床治愈为98%。 损伤机理: 儿童滑板为两个滑轮支承一个中间的带有关节的滑板,此滑板可以直行,也可以随意左右转向,特别灵活。滑跑速度较快,不亚于自行车速度。儿童站在滑板上,滑行中如果速度过快,突然遇见障碍物或其它紧急情况下便转向,使儿童的身体中心偏斜而前倾摔倒。摔倒时因保护性反应而一般双手掌着地,由于传导外力而致前臂或致肱骨髁上骨折。 临床分型: 1、按骨折线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闭合性或开放性的前臂骨折。 2、按受伤机理分为:克雷氏骨折及史密斯氏骨折。(气肿骨折线纵形通过关节面即为“巴尔通氏骨折”) 3、按骨折线的形状分为:横形、斜形、粉碎性或青枝前臂骨折。 4、按骨折涉及范围分为:单纯桡骨骨折、单纯尺骨骨折、尺挠骨骨折或肱骨髁上骨折。 5、按骨折整复后的骨折程度分为:稳定性前臂骨折和非稳定性前臂骨折。 治疗过程:当儿童由其家长带领来院就诊,主诉:前臂肿胀疼痛、活动功能受限。同时有玩滑板摔伤史,此时骨折就要细心检查,给予拍片检查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及骨折程度,然后根据情况具体分析,一般采取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很少采取石膏外固定。因夹板固定有很大的优点,既可以随时调整松紧度。以防止前臂筋膜综合症的发生。也可以因消肿或儿童活动患肢而使骨折再移位,此时医生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给予复位固定。而石膏固定缺点较多,由于患肢消肿使骨折又移位,还要整复更换石膏,同时固定后松紧度难以调整,很容易造成骨筋膜室综合症。因此采取手法复位整复夹板外固定。如:单纯性的克雷氏骨折或史密斯氏骨折,单纯尺骨或桡骨骨折,尺桡骨双骨骨折等,由助手及术者对抗牵引,助手在上,术手在下用力对抗牵引,术者站立根据骨折移位情况采取反搅或按摁即可复位。如果是尺桡骨双骨折,就要有两个助手用力对抗牵引,术者站在一旁根据骨折的情况采取回旋,按摁、对顶折叠等手法,一般先整复尺骨,后整复桡骨,因为桡骨绕着尺骨旋转,应先使尺骨整复使之有支撑。双骨折整复较困难,基本上皆有满意的复位,达到功能复位。即达到治疗标准。如果复位不成功就要收入院,在C型臂下整复或切开内固定。如果是开放性的骨折就要闭合创口使之变成闭合性骨折,然后按上述手法进行整复固定。 病例举例之一: 董亮、(病案号:0015427),女、8岁。吉林油田实验小学、学生、于2009年7月2日入院。 右腕关节肿胀畸形活动功能受限2小时。 缘于2小时前放学后玩滑板而致右腕关节肿胀,疼痛,畸形;活动功能受限。方来院就诊,门诊给予拍片显示:右桡骨远端骨折,由于骨折移位明显而收入院治疗。 入院查体:T36.7℃,P86次/分,R22次/分,一般状态良好,营养发育中等,神清语明,痛苦病容,呼吸平稳,体位自如,查体合作。颈软可屈,心肺听诊无著变,肝脾未及。专科情况:有腕关节肿胀明显、畸形、压痛及叩击痛(+),骨擦音(+),异常活动(+),活动功能受限。末梢血运及皮温良好。理化检查:有腕关节正侧位片显示:右桡骨下端横行骨折,正位观:骨折远端向桡侧移位,侧位观:远折端向背侧移位明显。腕关节间隙正常。 入院诊断:右克雷氏骨折 治疗:给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整复后拍片:正侧位观:骨折对位线良好。给予口服“活血散”,3-5天后改服“接骨胶囊”。期间X光片跟踪复查,三周后骨折稳定,出院疗养五周后撤去夹板功能锻炼,现已痊愈,功能恢复正常。 病例举例二: 康博宁(病案号:0015631),男,9岁。宁江区实验小学,学生。 因左肘关节肿痛、畸形、活动功能受限1小时而于2009年8月20日入院。 缘于一小时前放学后和同学一起玩滑板而摔伤,当时左手着地,伤后左肘关节肿胀、疼痛、畸形、活动功能受限,未加以处置直来医院就诊,门诊拍片后显示:左肱骨髁上骨折,方收入院治疗。 入院查体:T36.5℃,R23次/分,P90次/分。一般状态良好,神语清明。营养发育良好。痛苦病容。呼吸平稳。体位自如。查体合作。颈软可屈。心肺听诊无著变。心率90次/分肝脾未及,肠鸣音正常4次/分,专科情况:左肘关节肿胀。畸形。压痛(+),叩击痛(+),骨擦音及异常活动(+),活动功能受限。肘后三角关系正常。左前臂及手部运动及痛温正常。末梢血运及皮温良好。左肘关节正侧位片显示:左肱骨髁上骨折。正位观:骨折远端向尺移位明显,侧位观:骨折远端向后上方移位明显。 入院诊断:左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 治疗:入院后及时给与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整复后拍片显示:骨折对位线良好。按骨折三期分治用药治疗。住院期间X光线跟踪复查,骨折位置无明显改变。住院三周骨折稳定而出院疗养。来院复查,拍片显示:骨痂生成满意。撤去夹板功能练习,患肢肿胀消失,肘关节活动功能自如,病情痊愈,治疗效果满意。 治疗体会及研讨:首先儿童滑板使针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使为了让孩子在课后娱乐玩耍时而制作的,但该儿童玩具危险性较大,造成孩子的前臂或髁上骨折情况多见而频发。我认为该玩具儿童尽量不要玩,或在家长的监护下而玩。孩子的摔伤,感觉到患肢的肿痛明显。活动

骨伤类疗法技术——骨折手法复位技术

骨伤类疗法技术——骨折手法复位技术 骨折手法复位(manipulativereduction)是利用力学的三点固定原则和杠杆的原理,整复骨折端。在骨折复位前必须先了解外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局部软组织损伤程度及肌对骨折段的牵拉作用,弄清骨折移位时所经过的途径,而后选择合适的手法,将移位的骨折断端沿着原来的移位途径倒返回来,骨折就会顺利地得到复位。某些骨折用手法复位,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手法复位的时机 1.一般伤后1~4小时局部肿胀不严重,软组织弹性较好,手法操作容易,有利于骨折复位。 2.当病人有休克、昏迷等情况时,须待全身情况稳定后,才能作手法复位。 3.当伤肢出现严重的肿胀或水疱时,可待肿胀减轻后,再行手法复位。 (二)手法复位方法 1.解除疼痛应用麻醉可以消除疼痛、解除肌痉挛。最好用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儿童可用全身麻醉。 2.肌松弛位待麻醉完成后,将患肢各关节置于肌松弛的位置,以减少肌对骨折段的牵引力,有利于复位。 3.对准方向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

因近侧骨折段的位置不易改变,而远侧骨折段因已失去连续,故可使之移动。 4.拔伸牵引即加以适当的牵引力及对抗牵引力。在伤 肢远端,沿其纵轴施行牵引,矫正骨折移位。牵引时,必须同时有对抗牵引,并稳定近折端。根据骨折移位情况施行不同拔伸手法,以矫正短缩移位、成角移位或旋转移位。 5.手摸心会在拔伸牵引后,术者参考X线片所示的移位,用两手触摸骨折部,体会骨折局部情况,以决定复位手法。 6.反折、回旋横骨折具有较锐的尖齿时,单靠手力牵 引不易完全矫正短缩移位,可用反折手法。术者两拇指抵压于突出的骨折端,其余两手四指重叠环抱下陷的另一骨折端,先加大其原有成角,两拇指再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待两拇指感到两断端已在同一平面时,即可反折伸直,使端端对正。 回旋手法可用于背向移位,又称背靠背的斜骨折(即两骨折面因旋转移位而反叠)。须先判定发生背向移位的旋转途径,然后施行回旋手法,循原路回旋复位。 7.端提、捺正前臂骨折短缩、成角及旋转移位矫正后,要矫正背、掌侧方移位,可用端提手法。操作时在持续手力牵引下,术者两手拇指压住突出的远端,其余四指捏住近侧骨折端,向上端提。内、外侧方移位,可用捺正手法,使陷

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流程

精选文档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克雷氏(colles)骨折) 一、评估环境及告知 安全环顾四周,(顺序:左、上、右、下,双上自自然打开)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周围环境安全),表明身份:您好! 我是医生,现在由我为您包扎固定,请您配合,不要紧张! 二、物品准备 药膏、绷带、压垫、夹板、扎带、剪刀。 三、认真检查伤员伤情检查并报告伤情:左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骨折呈 “银叉、枪 刺样”畸形,为克雷氏(colles)骨折。 四、骨折整复 口述:骨折复位。指导两名助手维持复位。 五、敷药包扎 要点:(1)膏药:放置桡背侧; (2 )包扎:绷带缠绕自腕关节开始,缠绕膏药两周后,向上 缠绕至前臂上1/3位置(约于所选夹板等长)。 (3)松紧度:(口述+动作)“以能插进小手指为宜” 。 六、放置压垫: 要点:压垫放置位置及顺序 精选文档

口述:①“骨折远端、桡背侧” ②“骨折近端、桡掌侧” ③“桡侧骨折端” ④“尺侧远端” 七、放置夹板要点:夹板位置及顺序 口述:“ 1号板:远端至第H、皿、W掌骨底部” “ 2 号板:远端至腕关节” “ 3号板:远端至第I掌骨底部” “4 号板:远端至尺骨小头术者放置夹板时,助手帮助扶持。八、绑扎带 扎带捆绑3-4 道。扎带打结在1 、3 号夹板缝隙处,打活结。 九、调节扎带松紧度 上下活动以不超过1cm 为宜。 术者口述+动作:“扎带上下活动1cm”。十、修剪扎带长度 尾端留出2cm 为宜。术者口述:“扎带尾端2cm”。 十一、悬挂采用绷带双悬挂法。 要点:截取两段适宜长度绷带,一根置于远端扎带处,另一根于近端扎带 处,指导患者将患肢置于胸前,两绷带绕于颈后 精选文档 打结,打活结。 口述:“ 请将患肢置于胸前,屈肘90 度”。十二、观察末梢血液循环 要点:拇指按压指甲以观察甲床毛细血管反应时间,一般在 3 至

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固定 *导读:此种骨折1814年AbahamColles加以详细描述过,此后即称这种骨折为Colles骨折。它是指桡骨远端的松质骨骨折,并向背侧移位的骨折。…… 此种骨折1814年Abaham Colles加以详细描述过,此后即称这种骨折为Colles骨折。它是指桡骨远端的松质骨骨折,并向背侧移位的骨折。Colles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的骨折的6.7%。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较多。 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固定 一、骨折发生机理: 1、伸直型:手掌小鱼际部着地,造成骨折。骨折远端向桡侧和背侧移位。严重移位时,手腕部外型呈“餐叉样”畸形。此类骨折若复位不良而造成畸形愈合时,可影响肌腱的滑动,对手指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2、屈曲型:手背部着地,造成骨折。骨折远端向尺侧和掌侧移位。手腕部外型“锅铲样”畸形,此类骨折若复位不良而造成畸形愈合时,可影响腕关节的活动功能。 二、骨折的治疗: 1、药物治疗:初期治宜活血祛淤、消肿止痛。中期治宜和营生新、接骨续损。后期治宜调养气血,强壮筋骨。 2、小夹板固定:手法整复后,用4块夹板超腕关节固定,将前

臂置中立位,曲肘90°,悬吊于胸前。 ⑴小夹板的作用: ①利用力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外固定力抵消骨折端移位倾向力。 ②以外固定装置的杠杆来对应机体内部的杠杆。 ③在夹板有效固定的同时,通过肌肉的主动收缩活动增强内在的固定力,矫正残余的畸形。 ⑵小夹板固定后的注意事项 ①随时调整布带,保持能来回移动1cm的松紧度,若手部肿胀疼痛严重,手指麻木,肤色变紫,应即刻到医院复查。 ②患肢在固定期间应保持中立位。 ③若在夹板两端或是骨突处出现疼痛,应拆开夹板检查,以防发生压迫性溃疡。 ④骨折固定的次日应来门诊复查,第1周复查2—3次,以后每 周一次,以便保持骨折对位良好。 ⑤视骨折愈合情况解除小夹板固定。 3、练功疗法 ⑴骨折复位固定后,即鼓动患者开始积极进行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屈伸锻炼及肩、肘关节的各向活动。 ⑵老年患者常见肩关节僵硬的并发症,即肩手综合征,应注意肩关节活动,加强锻炼,预防合并症发生。 ⑶粉碎骨折易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应尽早进行腕关节的功能锻炼。 ⑷解除固定后,作腕关节屈伸,旋转及前臂旋转活动。

儿童骨折的特点

儿童骨折特点的认识 陈国锋 长期以来,由于习惯性思维,人们往往认为儿童只是成人的一个缩影,或者叫小大人,只是身材较小,体重较轻,其他没有什么区别,往往套用成人骨科的观点来处理,然而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儿童是在不断地生长发育的,其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物力学性能都在不断变化,与成人的骨骼不同。所以对于儿童骨折应首先纠正认识,他们和成人是不同的。可用一句话来形容:“硬的是软的,软的是硬的(The hard part is soft,the soft part is hard)”。第一句指的是理论上应该是很硬的骨头,其实比较起来反而不够强硬,而容易折断;第二句指的是理论上应该是比较软的韧带、肌腱、骨膜等组织,比较骨头来反而比较强韧,不容易从本体受伤,而容易造成附着于骨头处的撕裂性骨折。正确认识与处理儿童骨折必须要熟悉儿童的特点,否则会出现很多不应当发生的医源性并发症,造成严重的后果。 儿童骨骼与成人相比更容易造成骨折,儿童骨骼也较成人允许更多的应变塑形,儿童骨膜厚,生物学行为活跃,骨折后往往一侧骨膜尚保持连续性,这也是为什么儿童开放骨折远比成人要少的一个原因。 儿童骨折后6-8个月内,因骨折刺激修复反应会出现过度生长,所以有些儿童骨折如肱骨干骨折、股骨干骨折,只要对线好,没有明显成角与旋转畸形、短缩1cm是可以接受的,不要求解剖复位。 小儿骨折愈合后生长再塑形能力是很明显的,年龄越小、骨折越靠近干骺端,成角与关节运动轴一致,其再塑形能力越强。侧方成角、旋转畸形靠生长再塑形就难以矫正,如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不能指望通过生长塑形而获得矫正。 儿童骨折的原因:1 、产伤:(1)接生时暴力过大。(2)由于其它原因需迅速结束,产程助产力大。(3)新生儿骨骼本身有病理改变,轻微外力致骨折,如成骨不全。2 、日常生活中造成的损伤最常见的损伤原因,如摔倒、游戏、竞技性运动伤等等。3 、交通事故损伤呈逐年增多趋势,特点多为高能量损伤,多发骨折,粉碎骨折,且合并脏器损伤。 儿童骨折多由间接暴力造成,造成骨折的暴力往往并不大,多发生青枝骨折或移位较小。 儿童骨折类型:青枝骨折、骨膜下骨折、骨骺损伤、病理性骨折等等。 儿童骨折治疗:小儿骨折并非不要求解剖复位,但不强求解剖复位,因为小儿骨折后有很强的生长再塑形能力与过度生长现象。通过闭合复位石膏制动或牵引复位达到骨折愈合,绝大多数可以得到满意的最终结果,相反不恰当的切开复位内固定往往是造成骨折不愈合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对于某些闭合复位后维持复位位置很困难的骨折,如肱骨髁上骨折、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也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其结果远远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病例。对某些闭合复位后又移位的病例,只要骨折后不超过一周,再次闭合复位仍有成功的希望,不应放弃再次努力的尝试而切开复位。只是对那些非手术难以达到可接受复位位置的病例,或者大龄儿童或已接近发育成熟,没有更多的自身再塑形能力的病例,才考虑切开复位。 因闭合复位后肿胀。外固定物压迫导致的V olkmann缺血挛缩,在临床小儿骨折的病人中屡见不鲜,其后果往往造成终身病废,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医生

小夹板固定技术

骨折后小夹板固定技术 小夹板固定技术是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经过不断实践,逐步改进的结果:目前已成为骨折外固定技术中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小夹板固定适用于四肢长管骨闭合性骨折,包括肱骨骨折,尺、桡骨骨折。远端骨折,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和踝部骨折等。应用时只固定骨折部位而不包后上下两个关节,恰当地解决了“静”和“动”、“局部”和“整体”的对立统一关系,即能保持骨折部位的固定,又能使骨折两端关节适当地活动。 夹板类型: 小夹板可用木板、竹片或树皮作材料,根据伤肢长度和肢体形状制成。厚变一般为3毫米,四边刨光,棱角修圆,肢体面衬以毡垫,外包纱套。小夹板因应用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规格和形状,现将四肢骨折固定常用的小夹板介绍如下: ①、肱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外侧,二号夹板在前侧,三号夹板在后侧,四号夹板在内侧。 ②、尺、桡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背侧,二号夹板在掌侧 ,三号夹板在尺侧,四号夹板在桡侧。 ③、桡骨远端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背侧(到掌骨头部),二号夹板在掌侧(到腕关节) ,三号夹板在桡侧(到第1—2掌骨),四号夹板在尺侧(到尺骨小头)。 ④、股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外侧,二号夹板在内侧,三号夹板在后侧,四号夹板在前侧。

⑤、胫、腓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后侧,二号夹板在外侧,三号夹板在内侧,四、五号夹板在前侧(胫骨的两侧)。 ⑥、踝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有内翻和外翻两种(A)内翻骨折:一号夹板在内侧,二号夹板在外侧。(B)外翻骨折:一号夹板在外侧,二号夹板在内侧。压力垫是用多层软纸或棉纸迭成不同形状的垫子,用于纠正骨折移位或维持已复位骨折的对位。例如在尺、桡骨骨折时,骨间筋膜部位即可用分骨压力垫撑开。 操作步骤: 1.外敷药:骨折用手法复位后,在骨折部敷好消肿膏。敷药范围要大一些,尤其在关节附近的骨折,应包括关节远端部分肢体在内,而后用绷带松松地缠绕2—3。 2.放置压力垫:将选好的压力垫,准确地放在肢体的适当部位,用胶布固定;放夹板:按各个骨折的具体要求,依次放好夹板,由助手托住加以固定。 3.捆绑布带:共捆四道。先捆中间两道,后捆近、远两端。各捆两周,打活结固定。捆绑时两手用力要均匀。 使用方法: 一、肱骨干短斜形骨折,伴有成角移位,复位后用小夹板和压力垫纠正、固定。 二、尺、桡骨骨折复位后,可将分骨压力垫放在骨折部位的掌、背两侧骨间筋膜处,使骨间筋膜张开并保持紧张,防止骨折端出现靠拢移位。小夹板固定后,前臂放于旋前旋后中间位。

小夹板固定技术临床技能操作指南

小夹板固定技术临床技能操作指南 Small Splint Fixation 一、目的 临时固定,便于转移;骨折治疗,动静结合;止痛防休克;纠正畸形。 二、适应证 注意:小夹板固定能有效地防止再发生成角、旋转和侧方移位;一般不包括骨折的上下关节,便于早期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1.创伤患者应紧急转移,肢体外伤临时固定保护。 2.肢体骨折的治疗,适用于骨折相对简单,易于复位,相对稳定的骨折,包括肱骨、尺桡骨、桡骨远端、胫腓骨及踝关节等部位的骨折,包括闭合骨折需要辅以外固定者,手术治疗切口愈合需辅以外固定者,开放骨折软组织伤口愈合者。 3.肌腱损伤后肢体保护,维持治疗所需位置,促进肌腱愈合特别是手指足趾部位的损伤。 4.关节脱位整复后的同定及四肢软组织挫伤的制动。 三、禁忌证 1.开放损伤,局部组织缺损或皮肤条件差,挤压可造成损伤加重或缺血。 2.骨折已有神经损伤症状,加垫可能加重损伤者。 3.局部肿胀严重或张力水泡存在,可疑筋膜间室综合征者审慎使用。 4.不推荐用于不稳定骨折、关节周围骨折、股骨骨折、粉碎骨折及躯干部位的骨折的治疗,但可用于临时同定。 5.不能按时观察的患者。. 6.过度肥胖,皮下脂肪多,固定不可靠,影响效果。

四、操作前准备 注意:术前注意沟通。 1.器材准备:包括合适大小外形的夹板,由柳木、椴木或杉木制成,肢体而衬毡垫,外用纱套,各种纸垫或棉垫,捆扎用的布带。2.患者准备:需要手法复位者可先清理皮肤,局部麻醉下进行骨折整复,患肢套纱套,骨突部位及骨折成角突出着力部位加衬垫。3.术者准备:根据患者肢体大小选择合适的夹板,由助手维持复位后的位置。 五、操作步骤 1.伤肢摆放在正确的位置,皮肤清理,需要手法整复者先整复骨折,固定部位加衬套,骨突及夹板着力部位加衬垫用胶布固定防止移位。2.选择合适大小外形的夹板放在肢体前后内外侧,一般不超过关节,宽度大约为肢体周径的 4/5,助手扶稳,术者用布带包扎固定,先扎骨折端的一条,然后向两端等距离捆扎,松紧程度以布带上下移动各lcm为准。 3.检查肢体末端血液循环及感觉情况,检查无异常情况,X 线检查确认骨折对位情况。 4.固定后1-3天内观察伤肢末端血液循环情况,及时调整捆扎布带松紧度,之后每周 检查调整2-3次,择期进行拍片检查确认骨折无移位。 六、并发症及处理 1.皮肤压疮:包扎过紧,或肢体肿胀,多发于骨突部位,受力集中,早期表现剧烈疼痛,还会出现肢体末端血液循环异常,发现应及时松解调整捆扎布带,骨突部位增加衬垫,儿童及意识不清使用夹板要及时观察,避免压疮。 注意:绑扎太松或固定垫应用不当,易导致骨折再移位;绑扎太紧可产生压迫性溃疡缺血性肌挛缩导致严重残废。 2.筋膜间室综合征:骨折早期因局部血肿及软组织损伤,肿胀会持续

骨折手法复位

骨折手法复位方法 手摸心会 为施用手法前的必要步骤,以便把X线片上显示的骨折断端移位方向和病人肢体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术者头脑中构成一个骨折移位图象,在整复前,必须用手先触摸骨折部。触摸时先轻后重,由浅及深,从远到近,两头相对,确实了触折端在体内的方位,达到“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目的。 拔伸牵引 主要是克服肌肉拉力,矫正重叠移位,恢复肢体长度。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沿着肢体纵轴,由远近骨折段对抗牵引,把刺入骨折部周围软组织内的骨折断端慢慢地拔伸出来,牵引用力以病人肌办强度为根据,小儿、老年人及女性患者,牵引力不能太大,反之,青壮年男性患者,肌肉发达,则需要使用大力。对肌群丰厚的患肢如股骨干,则应结合骨牵引,以帮助矫正重叠移位。肱骨干骨折,虽肌肉比较发达,但在麻醉下重叠移位比较容易矫正,若用力稍大常易招致断端分离,拔伸手法可为下一步手法创造条件,且在施行其它手法时仍须维持一定的拔伸牵引力,直到贴敷膏药妥善后方可停止。 放置回绕 主要矫正骨折断端间的旋转及背向移位,旋转手法施用于牵引过程中,以远端对近端,使骨干轴线相应对位,旋转畸形即自行矫正。回绕手法多用于骨干折断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的股骨干或肱骨干骨折;手法时应先加重牵引,使骨折端分开,嵌入的软组织常常=可自行解脱;然后放权牵引,术者两手分别握住远、近骨折段,按原来骨折移位方向逆向回绕,引导骨折断端相对,可从骨折端相互触碰音的有无和强弱来判断嵌疑义的软组织是滞完全解脱,背对背移位的骨折以骨折移位时的相反方向旅行回绕手法的方向,常可使背对背的骨折断端成面对面。 屈伸收展 主要矫正骨折断端间成角畸形。靠近关节附近的骨折容易发生成角畸形,这是因为短小的近关节侧的骨折段受单一方向的肌肉牵拉过紧所致。此类骨折单靠牵引不但不能矫正畸形,甚至牵引力量越大,成角越大。对单轴性关节(肘、膝)附近的骨折,只有将远侧骨折段连同与之形成一个整体的关节远端肢体共同牵向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成角才能矫正。如伸址型肱骨髁上骨折,需要在牵引下屈曲;而屈曲型则需要在牵引下伸直,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可以利用胫骨结节穿针做膝关节屈曲牵引;而屈曲型则需要在股骨髁上穿针做膝关了伸直位牵引,骨折方能对位,对多轴性关节,(如肩、髋关节)附近的骨折,一般有三个平面上的移位,(水平面、夭状面、冠状面)的骨折,复位时要改变几个方向,才能将骨折整复,如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人在仰卧位,牵引方向是先内收后外展,再前屈上瘵过顶,最扣内旋叩紧骨折断端,然后慢慢放下患肢,才能矫正其嵌插、重叠、旋转移位和向内、外、前方的成角畸形。 成角折顶 肌肉发达者的横断或锯齿形骨折患者只靠牵引力不能完全矫正其重叠移位时,可改用折顶手法。这是一种比较省力的方法,折顶时,术者两手拇指抵压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它四指重叠环抱于一种比较省力的方法,折顶时,术者两手拇指抵压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它四指重叠环抱于下陷的骨折另一端,两手拇指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加大骨折端原有的成角,依靠拇指感觉,估计骨折远近段断端的骨皮质已经对顶相接,然后骤然反折,此时环抱于骨折另一端的四指将下陷的骨折端持续向上提,而拇指仍然用力将突出骨脾气端继续向下按,在拇指与其四指间形成种捻搓力(剪力)。用力大小以原来重叠移位多少而定,用力方向可正可斜。单纯前后方重叠移位者可正向折顶,同时还有侧移位者可斜向折顶,通过这一手法,不但可以矫正重叠移位,侧方移位也可一起得到矫正。前臂中、下1/3骨折,一般多采用分骨、折顶手法,可获得一成功复位

骨折后小夹板固定技术1

骨伤科专科技术之 骨折后小夹板固定技术 小夹板固定技术是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经过不断实践,逐步改进的结果,目前已成为骨折外固定技术中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小夹板固定适用于四肢长管骨闭合性骨折,包括肱骨骨折,尺桡骨骨折,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和踝骨骨折等,应用时只固定骨折部位而不包括上下两个关节,恰当地解决了“静”和“动”、“局部”和“整体”的对立统一关系,即能保持骨折部位的固定,又能使骨折两端关节适当地活动。 夹板类型: 小夹板可用木板、竹片或树皮作材料,根据伤肢长度和肢体形状制成,厚度一般为3mm,四边刨光,棱角修园,肢体面衬以毡垫,外包纱套。小夹板因应用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规格和形状,现将四肢骨折固定常用的小夹板介绍如下: 1.肱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外侧,二号夹板在前侧,三号夹板在后侧,四号夹板在内侧。 2.尺桡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背侧,二号夹板在掌侧,三号夹板在尺侧,四号夹板在桡侧。

3.桡骨远端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背侧(到掌骨头部),二号夹板在掌侧(到腕关节),三号夹板在桡侧(到第1-2掌骨),四号夹板在尺侧(到尺骨头)。 4.股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外侧,二号夹板在内侧,三号夹板在后侧,四号夹板在前侧。 5.胫腓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在后侧,二号夹板在外侧,三号夹板在内侧,四、五号夹板在前侧(胫骨的两侧)。 6.踝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有内翻和外翻两种,A、内翻骨折:一号夹板在内侧,二号夹板在外侧。B、外翻骨折:一号夹板在外侧,二号夹板在内侧。压力垫是用多层软纸或棉纸迭成不同形状的垫子,用于纠正骨折移位或维持已复位骨折的对位。例如在尺、桡骨骨折时,骨间膜部位即可用分骨压力垫撑开。 操作步骤: 1.外敷药:骨折用手法复位后,在骨折部敷好消肿膏,敷药范围要大一些,尤其在关节附近的骨折,应包括关节远端部位肢体在内,而后用绷带松松地缠绕2-3周。 2.放置压力垫:将选好的压力垫,准确地放在肢体的适当部位,用胶布固定;放夹板:按各个骨折的具体要求,依次放好夹板,由助手托住加以固定。 3.捆绑布带:共捆四道。先捆中间两道,后捆近、远两端。各

儿童前臂骨折应用手法复位、中药外敷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安全性分析_0

儿童前臂骨折应用手法复位、中药外敷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安全 性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前臂骨折应用手法复位、中药外敷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以来收治的50例儿童前臂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上有着明显的差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前臂骨折患儿应用手法复位、中药外敷联合小夹板外固定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有效缩短患儿骨折愈合时间,改善前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儿童前臂骨折;手法复位;中药外敷;下夹板外固定 儿童前臂骨折是儿童中较为常见的骨折,有1/4的儿童骨折多发生在前臂。由于儿童天生好动,多因跌倒时手撑地所致[1]。临床中治疗儿童前臂骨折的方式有很多,我院采取手法复位、中药外敷联合小夹板外固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为此,本文特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以来收治的50例儿童前臂骨折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以来收治的50例儿童前臂骨折患儿,所有患儿均经过临床X线确诊为儿童前臂骨折,无脱位现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男患儿16例,女患儿9例,年龄(5~11)岁,平均年龄(8±3)岁,骨折类型:13例前臂尺桡骨双骨折,8例尺骨骨折,4例桡骨骨折,致伤原因:15例摔倒后骨折,7例交通伤,3例其它原因;观察组男患儿14例,女患儿11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8±4)岁,骨折类型:15例前臂尺桡骨双骨折,5例尺骨骨折,5例桡骨骨折,致伤原因:16例摔倒后骨折,6例交通伤,3例其它原因。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之上给予中药外敷,具体操作方法: 1.2.1手法复位患者在无麻醉状态下进行手法修复,具体采用改良折顶结合旋转拔伸分骨法。通过拔伸对患者重叠骨折移位处进行纠正,通过旋转确保尺桡骨骨折远端像掌侧移动,在依照具体骨折移位情况,对改良折顶法予以使用,具体折顶角度为70°左右,对背、掌侧方移位情况予以纠正。再通过分骨手法分开靠拢的患者尺桡骨骨折端端,使骨间膜得以紧张,并使患者桡骨得到牵动,保证远近骨折段处于同一轴线中。 1.2.2中药外敷复位后,在棉垫中(20.0cm×25.0cm)均匀滩涂接骨续筋骨药膏(药膏主要成分是生川乌、生草乌、红花、丁香、制乳香、马钱子、血竭、

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流程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克雷氏(colles)骨折) 一、评估环境及告知 安全环顾四周,(顺序:左、上、右、下,双上自自然打开)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周围环境安全),表明身份:您好!我是医生,现在由我为您包扎固定,请您配合,不要紧 张! 二、物品准备 药膏、绷带、压垫、夹板、扎带、剪刀。 三、认真检查伤员伤情 检查并报告伤情:左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骨折呈“银叉、枪 刺样”畸形,为克雷氏(colles)骨折。四、骨折整复 口述:骨折复位。指导两名助手维持复位。 五、敷药包扎 要点:(1)膏药:放置桡背侧; (2)包扎:绷带缠绕自腕关节开始,缠绕膏药两周后,向 上缠绕至前臂上1∕3位置(约于所选夹板等长)。 (3)松紧度:(口述+动作)“以能插进小手指为宜”。 六、放置压垫: 要点:压垫放置位置及顺序 口述:①“骨折远端、桡背侧”

②“骨折近端、桡掌侧” ③“桡侧骨折端” ④“尺侧远端” 七、放置夹板 要点:夹板位置及顺序 口述:“1号板:远端至第Ⅱ、Ⅲ、Ⅳ掌骨底部” “2号板:远端至腕关节” “3号板:远端至第Ⅰ掌骨底部” “4号板:远端至尺骨小头术者放置夹板时,助手帮助扶持。 八、绑扎带 扎带捆绑3-4道。扎带打结在1、3号夹板缝隙处,打活结。九、调节扎带松紧度 上下活动以不超过1cm为宜。 术者口述+动作:“扎带上下活动1cm”。 十、修剪扎带长度 尾端留出2cm为宜。 术者口述:“扎带尾端2cm”。 十一、悬挂 采用绷带双悬挂法。 要点:截取两段适宜长度绷带,一根置于远端扎带处,另一根于近端扎带处,指导患者将患肢置于胸前,两绷带绕于颈后

打结,打活结。 口述:“请将患肢置于胸前,屈肘90度”。 十二、观察末梢血液循环 要点:拇指按压指甲以观察甲床毛细血管反应时间,一般在3至5秒;食、中指指腹触顶患者指腹,以感觉指腹张力大小。 口述:“末梢血运良好,指腹张力适中!”。操作时以检查拇指为例即可。 十三、指导患者 指导患者做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肘关节功能锻炼。 术者口述:“请注意做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肘关节屈伸锻炼!”。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骨折手法复位技术操作规范

骨折手法复位技术操作规范 骨折手法复位(manipulativereduction)是利用力学的三点固定原则和杠杆的原理,整复骨折端。在骨折复位前必须先了解外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局部软组织损伤程度及肌对骨折段的牵拉作用,弄清骨折移位时所经过的途径,而后选择合适的手法,将移位的骨折断端沿着原来的移位途径倒返回来,骨折就会顺利地得到复位。某些骨折用手法复位,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手法复位的时机 1.一般伤后1~4小时局部肿胀不严重,软组织弹性较好,手法操作容易,有利于骨折复位。 2.当病人有休克、昏迷等情况时,须待全身情况稳定后,才能作手法复位。 3.当伤肢出现严重的肿胀或水疱时,可待肿胀减轻后,再行手法复位。 (二)手法复位方法 1.解除疼痛应用麻醉可以消除疼痛、解除肌痉挛。最

好用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儿童可用全身麻醉。 2.肌松弛位待麻醉完成后,将患肢各关节置于肌松弛的位置,以减少肌对骨折段的牵引力,有利于复位。 3.对准方向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因近侧骨折段的位置不易改变,而远侧骨折段因已失去连续,故可使之移动。 4.拔伸牵引即加以适当的牵引力及对抗牵引力。在伤肢远端,沿其纵轴施行牵引,矫正骨折移位。牵引时,必须同时有对抗牵引,并稳定近折端。根据骨折移位情况施行不同拔伸手法,以矫正短缩移位、成角移位或旋转移位。 5.手摸心会在拔伸牵引后,术者参考X线片所示的移位,用两手触摸骨折部,体会骨折局部情况,以决定复位手法。 6.反折、回旋横骨折具有较锐的尖齿时,单靠手力牵引不易完全矫正短缩移位,可用反折手法。术者两拇指抵压于突出的骨折端,其余两手四指重叠环抱下陷的另一骨折端,先加大其原有成角,两拇指再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

自粘性弹力绷带在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骨折中的应用

自粘性弹力绷带在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骨折中的应 用 目的探讨自粘性弹力绷带在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门诊采用手法复位位置良好后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骨折患者2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联合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绷带包扎固定外加用自粘性弹力绷带包扎,对照组仅行手法复位小夹板绷带包扎固定。观察两患者治疗1d的舒适感及治疗3d皮肤瘀斑、皮下积液、张力性水泡等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恢复时间及治疗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d的舒适感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治疗3d皮肤瘀斑、皮下积液、张力性水泡等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时间(6.2±1.1)周,对照组患者恢复时间(8.7±0.4)周,观察组患者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9,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粘性弹力绷带在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骨折临床对位良好,临床症状恢复迅速,并能明显提高患者满意率,减少临床并发症。 标签:自粘性弹力绷带;中医手法复42;小夹板;外固定;前臂骨折 肱骨干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损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创伤不断增加,骨折类型更加复杂Ⅲ。目前保守治疗在临床上广为应用,然而由于其具有固定不牢的缺点,早期常常需要反复调整,会引起患者各种不适感,并且会牺牲患者一部分肩肘的功能,因此对医师的相关治疗要求较高。单纯手术治疗,虽然优点显而易见,但是创伤大,需要二次手术,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破坏髓内以及骨膜周围血供来源,从而引起骨不连的发生。目前采用保守治疗骨不连发生率为2%~5%,手术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初次手术的骨不连发生率则高达25%。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桡神经损伤,在肱骨干闭合骨折中可能有18%的患者发生桡神经神经麻痹,但这些麻痹的患者绝大部分是神经性肌肉运动不良,90%的患者通过保守治疗会在伤后的4个月内恢复。然而由于手术暴露以及固定骨折时对桡神经的损伤,发生率也占很大部分。我院近年来联合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和自粘性弹力绷带轻加压包扎的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骨折2周内骨折移位率明显下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闭合骨折,且均经X线片或(和)CT检查明确诊断,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3~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一)、环顾四周,(顺序:左、上、右、下,双上自自然打开)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周围环境安全),表明身份:您好!我是医生,现在由我为您包扎固定,请您配合,不要紧张! (二)、物品准备:药膏、绷带、压垫、夹板、扎带、剪刀。(三)、认真检查伤员伤情: 检查并报告伤情:左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骨折呈“银叉、枪刺样”畸形,为克雷氏(colles)骨折。 (四)、骨折整复:口述:骨折复位。指导两名助手维持复位。(五)、敷药包扎:要点:(1)膏药:放置桡背侧;(2)包扎:绷带缠绕自腕关节开始,缠绕膏药两周后,向上缠绕至前臂上1∕3位置(约于所选夹板等长)。(3)松紧度:(口述+动作)“以能插进小手指为宜”。 (六)、放置压垫: 要点:压垫放置位置及顺序,口述:①“骨折远端、桡背侧”②“骨折近端、桡掌侧”③“桡侧骨折端”④“尺侧远端” (七)、放置夹板: 要点:夹板位置及顺序,口述: “1号板:远端至第Ⅱ、Ⅲ、Ⅳ掌骨底部” “2号板:远端至腕关节” “3号板:远端至第Ⅰ掌骨底部” “4号板:远端至尺骨小头”

术者放置夹板时,助手帮助扶持。 (八)、绑扎带:扎带捆绑3-4道。扎带打结在1、3号夹板缝隙处,打活结。 (九)、调节扎带松紧度:上下活动以不超过1cm为宜。 术者口述+动作:“扎带上下活动1cm”。 (十)、修剪扎带长度:尾端留出2cm为宜。 术者口述:“扎带尾端2cm”。 (十一)、悬挂:采用绷带双悬挂法。 要点:截取两段适宜长度绷带,一根置于远端扎带处,另一根置于近端扎带处,指导患者将患肢置于胸前,两绷带绕于颈后打结,打活结。口述:“请将患肢置于胸前,屈肘90度”。 (十二)、观察末梢血液循环: 要点:拇指按压指甲以观察甲床毛细血管反应时间,一般在3至5秒;食、中指指腹触顶患者指腹,以感觉指腹张力大小。 口述:“末梢血运良好,指腹张力适中!”。 操作时以检查拇指为例即可。 (十三)、指导患者: 指导患者做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肘关节功能锻炼。 术者口述:“请注意做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肘关节屈伸锻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