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报告

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报告
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报告

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报告

当阳市教科所张光富

当阳市教科所从2000年2月开始,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增强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历时三年,现已取得一定成果。

一、课题的提出

江泽民同志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不同教育阶段的内容和要求”。“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中小学德育课程,思想政治课”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增加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课时”。“德育要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反思我市前几年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主要存在下列几种倾向:一是“可有可无”观点。有些学校把德育管理看成可有可无的事情,即使有,也爱搞花架子,不实际。二是“三化”倾向。德育工作淡化、虚化、教条化,成为许多学校德育管理的普遍现象。三是“高空作业”现象。有些学校德育工作脱离实际,大众化、庸俗化,不重视学校实际,德育与教学驳离,形成“两张皮”。四是“重智轻德”现象,有些学校从领导到教师对德育立人、立教、立校、立国的重要意义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工作中重智轻德。五是德育教育流程不成体系、缺乏创新,实际工作中“头疼医头”、

“脚疼医脚”现象极为普遍。六是德育测评步入误区。主要存在着重诊断轻发展,以道德认知代替品德,以孤立的行为代替品德,评价方法缺乏客观性,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等倾向。七是学生人格不完善率偏高。学生对“中小学需不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回答,中学生96.5%、小学生85%认为需要;在回答“父母最关心你什么方面”时,中学生回答关心身心健康的占45%,小学生占53%;在回答“老师找你做过思想工作”的问题时,中学生80%以上说做过,小学生95%以上说做过。

我市是湖北省教育厅命名的教育科研试点示范市,承担课题研究的单位均是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确认的教育科研试点示范基地学校,具有厚重的教育科研底蕴和丰硕的教育科研成果。当阳市“增强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课题组,根据各承研单位软硬件、教育资源特点,对子课题做了明确而细致的分工,比如:“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研究(由当阳二高等学校承担)、“隐形德育课程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由实验中学、北门小学等承担)、“师德形象与德育的实效性”研究(由干溪中学、龙台中学等承担)、“学科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由慈化中学、玉阳三中等承担)、“德育环境综合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由东门小学、坝陵中学承担)、“思想品德教育效果评价的实效性”研究(由实验小学、坝陵中心小学等承担)、“针对学生各种具体情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研究(由河溶小学、王店小学等承担)、“社会实践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由窑湾小学、陈场中学等承担)。等等。

综合上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增强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 ,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可能性和可行性。

二、关于课题本质含义的界定

(一)思想品德教育针对性的内涵。

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是指思想品德的教育内容、目标、方式、方法等诸因素与教育对象(学生)的身心特征、道德水准、阅历基础等诸因

素之间的适应程度。一般而言,其适应程度越高针对性就越强。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针对性的产生必然依泥于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依泥于教师的素质、工作作风、工作艺术等因素。如果教师无比忠诚自己的事业,深切关爱自己的学生,那么,他必然会在工作中自觉深思教育的针对性问题。针对性强调的是“对症下药”。“症”,就是教育对象(学生)的各种具体情况,如年龄、爱好、性格、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性;“药”,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内容以及在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具体性任务和要求。如何对症?如何下药?又要取决于教师工作的作风是否深入,工作是否具有艺术性。教师如果不深入调查和了解学生的各种具体情况,就“对”不准“症”;教师如果不研究和掌握恰当的方式、方法,工作缺乏艺术性,就不会产生疗效。由此看来,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是产生思想品德教育针对性的关键性因素。

(二)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的内涵。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是指思想品德教育的成功率,或指思想品德教育预期目标的到达度与成功率。它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效果和思想品德教育效率两个方面。思想品德教育效果是指在某一项教育过程结束后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所得到的结果。思想品德教育效率是指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所得到的效果与取得这个效果所做的工作量之比。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是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作用于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成果,是学生知、情、意、行的综合体现。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的获得从总体上说,并不是一步就可以到位的事,也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画上完美“。”号的事。它应该是在原有实效性基础上的再进步,再提高和再巩固。它孕育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创造性活动中,得力于各种因素的有机配合和通力合作。在一定的教育阶段内,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凡是符合思想品德教育目标、任务和要求的有效率和信度的信息和言行,都可视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总之,“增强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研究”是指学校

德育管理针对以往德育教育的缺憾以及未来社会需要的人的道德素质的要求,通过实施优化的、科学的策略,达到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目的。具体讲,小学生应充分具备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公德,社会常识以及规范的文明行为习惯;中学生应达到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三、具体操作与实施

“增强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能充分体现德育切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行为养成的发展规律的具体实际;教育资源和载体十分丰富;教育重点尤为突出,即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其教育策略体系也是科学而完善的。一是通过显形的、隐形的德育课程教育来实现。二是德育运作途径畅通。学科渗透、校内活动、校外实践是加强中小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三是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更趋完善,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研究过程中,我们力求把上述因素具体化、表象化、实践化,突出针对性,增强实效性。

(一)树立学校德育“大政工”观,实现“四化”机制。

调查中发现,有些学校的德育管理机制陈旧老化。一是工作机制单一。“政教处——班主任——班干部——学生”的老模式已成格局,其他领导、教师和学生听之任之,这样老是出现你管他纵,甚至使受教育者成为“皮球”,你传给他,他推给你的现象。二是运行机制失控。由于工作机制的单一,往往出现工作运行没有核心,缺乏支撑和支持,教育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三是教育机制呆板。教育方法的说教式,一刀切现象及其普遍。四是保障机制抽象。考核目标不明确,伸缩性强,导致师生在德育教育观上产生可有可无,可强可弱的思想,影响整个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针对上述现状,市课题组把对德育工作机制的研究与改革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提出“四化”德育工作机制。一是工作机制复合化。融德育与学校整

体工作管理于一体,包括学校党、政、工、团各部门管理,教职员工日常工作,年终考评等,形成学校德育无漏洞,人人都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网络,显示出力度大、运转快,效果好的优势。二是德育机制全面化。确立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干部、党员为中坚,以党员责任区,年级组、教研组为主体,以专(兼)职党务、政工干部为骨干,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通力协作,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班委会、全体学生等广泛参与的“全员育人”“大政工”格局。三是教育机制灵活化。对师生思想政治分类施教,实行一对一帮教和众对一帮教、个别教育和集中教育、说理教育和活动渗透,他育和自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达到自律、他律一体,内在约束和外在约束一致的程度,全面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四是保障机制具体化。包括组织、法律、方法、考核标准内容具体,结构科学,操作性强,力避弹性,戒除盲目,确保实效。

(二)树立用灵魂塑灵魂的观念,加强师德教育。

调查中发现,教师中的事业意识、奉献意识、规范意识也出现了相应的危机,尤其是学生观的不完善,导致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重知识、轻人格,重成绩、轻发展,重暂时、轻养成现象日趋严重。鉴于此,我们狠抓了师德队伍建设的研究,特别强调教师的“德高”和“身正”。主要做到三个“统一”。

一是立身与树人观统一。在教师中倡导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爱岗敬业、扎实奉献是教师立身的法宝。主要通过学习和活动来实现。如我们经常性组织教师,特别是实验教师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的理论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并对新时期如何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等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同时要求教师进行时事调查,进行现阶段社会青年思想政治素质和犯罪现状调查,跟踪分析犯罪现状形成的原因,树立紧迫感,使实验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质的飞跃,形成立身与树人观的高度统一。二是内在素养与外在形象的统一。教师潜在素养培

养的途径主要是用学习引导教师、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敬业观、学生观、人才观,更新教育观念,具备投身德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教师的奉献意识,充分认识到教师的职能是既教书又育人。教师外在形象的树立主要是通过制定和执行《教师教书育人行为规范》、《德育工作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来规范教师的言行,通过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评价机制等促进、督促实验教师树立形象,从而使教师的育人行为由自发逐渐转变为自觉状态。三是人格精神与业务素质的统一。实验教师除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外,还要求具备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教育艺术水平。市课题组通过组织实验教师学习德育理论外,还重点对德育策略进行科学的指导,三年五次组织实验教师听报告、学经验、看现场。每期两次组织教师进行“致教篇”、“转化篇”、“感悟篇”经验论文及案例的征文大赛。这些做法从根本上实现了实验教师的人格精神与业务素质的高度统一。

全市各学校还提炼出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校精神,贯彻到教师的灵魂深处,落实到教师的行为中,学校精神几乎成为每位教师工作的主脉。另外,各学校还制定了《教师课堂“十不准”》和《教师课外“十不准”》,就教师在课堂上的备、教、批、辅等环节和课外的生活细节提出具体要求,并专管专查专记。大而全、小而细的工作,使老师们乐于奉献,善于服务,勤于创新的理念贯穿于教育行为中,不断演绎出新时代新教师形象的内涵,教师以高尚的人格形象屹立在学生面前,深入到学生心里,外化为学生的人格表现。

(三)树立与时俱进的德育理念,加强德育实践。

在对当前学生人格精神进行调查时,普遍发现部分学生在其心理品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几种突出偏差。一是不良情绪、离群心理严重。由于单亲家庭现象日益突出,占学生总数的10%,其中45%的子女心理上存在有不良情绪。加之日益激烈的升学、就业竞争的冲击,许多学生离群心理严重,他人、集体观念淡薄,交往意识及交往能力特别差。二是懒学厌思、不拘小节现象突出。有的学生课堂上无精打采,课后疯赶

打闹、破坏公物、践踏草坪、折摘花木、上网游戏,甚至打架擂肥等,成为班级与学校的不安定因素。他们主要是缺乏理想和目标,学习上方法无序,总是找不到成功感造成的。三是缺乏自制,我行我素现象上升。这类同学虽是极少个别,但负面影响十分严重。

审视现实,思考未来,我们始终认为提高学生人格素质是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存的精神动力和方向保证。我们把“道德乃立身之根本,事业之基础,生存之艺术”和“德为至宝,一生用不尽;心作良田,百事耕有余”作为德育工作的新理念。

1.把脉问病,对症而治。

在“高中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研究中,我们采取:⑴观其行。即看表现。某实验教师上课时,发现一男同学桌面上乱七八糟写了许多字,其中不乏格调低下的句子。无独有偶,政教处领导查找在厕所乱写乱画的人时,又包括了他。⑵析其因。即帮助分析造成这一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实验教师与该生一同分析,方知一是受到不良书刊影响,从中学得一些低级趣味的言辞。二是该生由于成绩差,无所事事,寻求刺激。三是班级对此类事情教育不够。⑶归其果。即指出长此以往,将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

⑷纠其偏。即帮助学生纠正不良行为偏差,树立健康人格。实验教师对该生的纠偏策略是:对焦点,创环境;联社区,展风采;书妙语,树新风。

⑸扬其绩。即张扬偏差学生经过教育以后取得的进步。如今,该生已要求家长更换了新桌面,从此再无乱写乱画的现象,学校办墙报时他常指指点点,出谋划策。有时还为墙报上添加新的内容。语文老师反映,该生的作文主题逐渐由空洞平乏向涉及人生意义过渡了,其语言表达也越来越精彩。

2.挖掘资源,别有天地。

如对“隐形德育课程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我们除对利用显形德育资源进行教育外,还对隐形德育资源的类别及落实途径进行了探索。把隐形德育资源归纳为自然学科基础课程德育资源、方针政

策德育资源、先进模范德育资源、人文环境德育资源、社区组织德育资源、宣传媒体德育资源。由于这些德育资源存在于学校、社区、家庭之中,因此,实验学校在联家庭、进社区、配时事、依法制、树榜样中落实育人目标,发挥教育功能。老师们往往把学生表现出来的品行缺憾作为矛盾的焦点,牢牢把握问题之关键,在工厂、农村、街道、家庭德育资源中探索相应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格培养。如针对部分学生无进取意识的问题,组织学生到工厂采访那些由普通工人成长为工程师、经理、厂长的人,了解他们的奋斗历程,同学们在与他们的对话中受到深刻的人生观教育。各学校还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老区农村参加社会实践,与农民同吃住同劳动,从而激发学生的科技兴农、艰苦奋斗意识,培养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展示现代中小学生的精神风貌。

3、课堂教学,突出德育。

全市各实验学校充分占据《思品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政治》这一人格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其德育的主要功能。在这一基础上开展的“品德与社会课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研究更显特色。如在“品德与社会突出情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中,实验教师采取的策略是:依据课本,以理育情;巧用教具,托出真情;创设情景,借景生情;借用实例,传递真情;树立榜样,形象载情;无声语言,体态传情;率先垂范,以爱传情。在“学科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中,全市各学校在所有的学科教学中,都设计有实施人格教育的内容、方法、环节,做到把人格教育和知识教育结合起来。否则,其课堂被视为不完善的课堂,其教学也是偏颇的教学。各学校在组织专家评议课堂和教师听评课时,都把人格教育是否纳入常规教学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和指标,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要求一样。由于长期坚持这一理念,老师们在课堂常规中突出育人的行为由原先的被动状态转变成了目前的自觉状态。

4、与时俱进,拓新育人。

人格教育的内容、策略、效果均要与时俱进,不断拓新,体现鲜活

的时代特色。我们开展的“与时俱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就德育目标内容进行了拓展,由原来的遵纪守法目标,拓展为“拒绝毒品、珍爱生命”、“拒绝电子海洛因,不进网吧游戏厅”、“道德上网,诚信接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学会理财,厉行节约”等。教育策略也与时俱进,如针对现代社会给人压力大,学生不良情绪普遍的现状,实验教师和情绪学生经过实践,探索出了“自言自语解千愁、咨询角里倾烦忧、影视园地松心境、山吼一声吐怨气、妮妮小唱抒不快、清幽去处净胸怀、静观默思纠郁结”的有效宣泄方法,深得情绪学生喜欢。

5、优化环境,综合治理。

我们开展的“德育环境综合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着重从学校人文环境建设、发挥环境的德育功能为切入点,达到培养学生人格的目的。如,实验学校构建的“五为”网络便为德育大环境建设提供了方法体系。所谓“五为”网络是指学校、课堂、活动、家庭、社区五者之间协调配合,目标一致,形成网络,共同完成中小学生良好道德素质培养任务。其具体操作是:①以学校为阵地,发挥学校在学生良好道德素质培养中的主导作用;②以课堂为载体,把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培养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③以活动为渠道,使学生在各类活动中逐步形成良好道德素质;④以家庭为依托,使家庭与学校在学生良好道德素质培养的要求上融为一体;⑤以社区为中介,发挥社区在中小学生良好道德素质培养中的桥梁作用。“五为”网络的构成及德育功能的充分发挥,达到了综合治理德育环境的目的。

6、具体情况,针对引导。

我们开展的“针对学生各种具体情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取得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实验教师针对学生中的“离群心理现象”探索出了如下策略。一是认识“离群心理”,矫正思想观念。老师帮助“离群心理”学生从客观、主观上认真分析形成“离群心理”的原因,告诉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交往是适应生存和

适应社会的必备素质,使之端正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二是寻求超越方式,进行积极超越。“离群心理”的超越方式,①根除旧习惯,形成新习惯。把“主题班会”改成“主体班会”,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班上的实际问题,有意识地给他们布置说话内容,如在跟一个喜欢迟到的同学说句心理话的主体班会上,要求他们先送一句话给那位同学。总结时对他们积极参与讨论的态度和说话内容予以肯定和表扬,学校大型活动动员他们参加,并布置项目要求完成。②树立其在集体中的位置,以培养其集体意识和荣誉感。组织他们参加学科竞赛、科技制作等集体活动,争取荣誉,稍有成功便组织其予以庆祝。③发现其他同学的离群行为,在班级中进行教育,使他们从别人的例子中,受到平行教育,逐步使心理由离群转变为亲群。三是时时给予鼓励,处处进行督促。在组织他们进行超越“离群心理”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波折与反复,这既要靠其自我教育能力,更要靠教师鼓励与督促。他们一般在开始接受超越“离群心理”教育时表现得很积极,但后来也有再回头的趋势,这时,教师就不失时机地再给其布置参与和主持活动,对他们关心集体、兴趣不断扩大的进步予以表扬,并督促他们制定“参与班集体活动计划”,逐渐加大其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频率,对其评语也随之提升,使之逐步别离“离群心理”,形成集体观念。

7、参与实践,陶冶人格。

德育实践中,实验学校主要针对活动与育人功能的具体情况,构建三大德育教育活动系列。一是纯思教育系列。包括班队会、升旗仪式、清明扫墓、新生远足、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学校各类总结表彰会议等。二是渗思教育系列。包括“三小”兴趣活动、军乐队活动、体育队活动、文学社团活动。三是综合活动系列。包括元旦文艺汇演、“五四”建团、“七一”颂党、“十一”祝福祖国、教师节尊师等。另外,学校还针对社会大气候和学校的具体实践开展一些临时性教育活动。如针对学生厌学情绪上升的现实开展知识改变命运系列教育活动;针对社会上毒品猖獗的形势,开展“拒绝毒品、珍爱生命”教育,通过看专题片、讨论、演讲、征文等

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8、多元评价,反馈提升。

三年来,我们通过对“思想品德教育效果评价的实效性”研究,探索总结出了多元评价体系,对于德育工作效果的反馈和学生人格素质的再提升,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策略。一是评价目标的层次性。低年级学生重点以养成教育为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中年级学生在深化养成教育效果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高年级学生在强化养成教育的同时,侧重培养学生的爱心、进取心、协作意识和法制观念。二是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即以班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家庭评价和社会评价为主线的综合评价网络。三是评价周期的连续性。即:学生自我日评价→班级周互评→间周家庭评价→月社区评价→期自我、班级、家庭、社区、学校综合评价。四是评价角度的多维性。包括: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校家互评、校街(社区居委会)联评、校村共评、校政齐评等形式。充分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性,诊断性功能,做到及时反馈,督促改过出新,不但提升主体的人格素质。五是评价标准的方向性。培养“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理、有纪律、有文化)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细化、实化、深化提供了导向依据。

(四)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注重经验总结和推广。

德育管理的规范靠课题带动,当阳市各校把“增强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研究进行细化,各有侧重的开展扎实研究,市课题组整合经验,逐步推广,效果十分明显。如有的实验学校细分的“矫正单亲家庭子女偏差心理及行为引导策略”研究,就部分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阴影”表现进行了归纳论证,表现为:(1)被拒绝感;(2)愤怒;(3)退缩;(4)缺乏安全感或不健康的自尊。这就为实验教师制定矫正策略提供了针对性,如果矫正策略科学,其矫正的实效性就不言而喻。部分学校开展的“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使学生在“品影语、

会影意、领影情、出影展、学影人、践影行”的策略中学会做人。

总之,当阳市德育课题组开展的“增强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研究,构建了人格培养的“亲近→认同→羡慕→热爱→内化→导行→仿效→外化”的管理模式,有效地指导了全市各学校的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愈具针对性,更显实效性。

四、几点思考

在这一课题研究中,大多数教育主体变化巨大,收到了一定的时效,但仍有少数教育对象出现反复,效果不甚显著,课题组每位成员觉得责任重大,要取得十全十美的教育效果,需要全社会关心、支持。同时,我们在运作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需要共同探讨。如:

1、有些同学在心理上和行为存在的偏差没有引起家庭监护人的高度重视,社会也缺乏足够的引导机制,加大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

2、就学校本身而言,由于资金缺乏,育人硬环境建设的严重滞后,制约德育活动的多样性和全面性。

3、社会大环境的优化是个长期的过程,决定了学校德育环境的优化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注:此文发表于《湖北教育科学》2003年第6期

浅谈新时期加强党员培训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新时期加强党员培训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党员是构成政党的基石和细胞,是党组织联系群众的纽带,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骨干力量,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党员的党性修养强不强,党员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既关系到党的建设,直接决定着党的威信、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也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目标能否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学习型的政党,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 当前,我们党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攻坚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们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党内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随着党员干部队伍越来越壮大,少数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组织纪律不强,甚至思想蜕变、腐化堕落,禁不住金钱的诱惑,人生观开始出现偏差,价值取向开始背离了党性原则,拜金主义亦开始萌芽,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得过且过等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影响着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削弱

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针对以上情况,要切实加以解决,就必须加强党员的教育培训,要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能力,帮助每一个党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正确对待个人得失,坚决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始终保持共产党员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使党员自觉地随时随地在组织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以保证工作不会偏离方向;引导党员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增强党性与提高能力统一起来,努力提升党员参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及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和中心工作,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层面,提高理论层次,着力提高党员自身才能;增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改革创新、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形成比学习、比责任、比敬业、比谦虚、比贡献的社会风尚;在平凡的岗位上开拓创新,力求贡献更大,成果更多,效率更高,服务更好,努力做出优异的成绩。 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这是我们党最具有忧患意识的生动体现。只有通过不断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增强党员意识、党性观念,真正竖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员干部,应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重视和加强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不折不扣落实中

增强公民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环节

2009年1月社科纵横Jan,2009总第24卷第1期S OC I A L S C I E NCES RE V I E W VOL.24NO.1?道德与文化? 增强公民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环节 陈绍斌3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内容摘要】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是公民作为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普遍的共同的道德,公民道德教育是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公民的最广泛的德育实践。现时期,公民道德教育应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凝聚力,强化职业良心教育的感召力,注重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作力。 【关键词】公民道德 教育 实效性 重要环节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09)01-0106-03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是公民作为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普遍的共同的道德,公民道德作为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部分,既是公民基本道德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共同基础。公民道德教育是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公民的最广泛的德育实践。现时期,公民道德教育应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凝聚力,强化职业良心教育的感召力,注重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作力。 一、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凝聚力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崇高而深厚的感情,它表现为对家园故土的眷恋之情,对祖国的山河、同胞、历史与文化的热爱之意,体现出对祖国命运的关切,为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现实行为。爱国主义作为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产生民族凝聚力的现实源泉。 江泽民同志在总结战胜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的经验时,在提到“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科技工作者的“四种精神”时,特别谈到了民族凝聚力的问题。他说:“这种民族凝聚力来自何处?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来自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1]他又说:“必须在全国和全体社会成员中普遍、持久、深入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这种伟大的精神在人们心灵里真正扎根。”[1]尊重和热爱自己的祖国,是一个公民最起码的道德境界,是其能够自觉遵守、模范践行社会道德规范的前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每个公民与国家的利益关系相对于计划经济时代有很大的不同,每个人在社会经济利益格局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地调整,但每个人所负有的维护国家尊严、统一和声誉的义务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对自己民族的忠诚,是一个公民自强自立的根基,也是一个民族崇高精神的所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爱国意识是具体的、现实的,爱国主义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公民爱国,就是要爱自己的国家,爱身处的社会,爱从事的岗位,尽职责、尽义务、守法规,自觉培养国家意识与集体观念;公民爱国,就是要珍视亲情,关注民生,互助友爱,利于他人,树立起对社会和家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爱国主义作为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和民族素质的价值载体与精神动力,必将成为公民道德教育的永恒主题。公民道德教育要高扬爱国主义的主旋律,采取种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充分利用一切时机,强化理想信念与基本规范教育,培育公民的道德良知,完善公民的道德素质,提升公民的道德水平,引导公民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与现状,客观理解西方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不断增强公民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使其自觉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爱岗敬业,建功立业,从而使爱国主义具有弘扬美德、凝聚人心的作用,使爱国主义教育在公民道德教育中更具现实凝聚力。 二、强化职业良心教育的感召力 601 3作者简介:陈绍斌,安康学院政史系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

浅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江西省萍乡市:赖学锋 [内容摘要] 由于社会的发展,现有德育体制和德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缺乏密切联系,内容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着从开展实践体验活动、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德育以及引导、探讨合理的情绪处理的方法等几方面对德育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体验探索创新实效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多元文化社会环境的形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面对大量信息的涌入,面对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社会,我们不得不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然而,现有德育体制和德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缺乏密切联系,内容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德育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决不能激发学生情感,也无法使学生产生认同,更无法将其内化。一旦走向社会,没有了约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就荡然无存。由此可见,只有对德育工作进行改革、创新,提高德育实效,方可迎接时代对德育的挑战。那么德育工作怎么改革、创新呢?我们可以尝试着以下几方面的做法: 一、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提高道德品质教育的实效性 “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是体验教育的核心思想,即在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校是学生体验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我们应积极利用学校教学资源,抓住和借助一切有利时机,精心设计各种体验活动,鼓励学生在体验中主动成长。 如我在班上发现这样一种现象,班上的学生大多数不尊重、不孝顺父母。不论平时如何苦口婆心,仍不见效。有一次,我要求每个学生回家准备好一个5、6斤的沙袋,同学们都猜不透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第二天,同学们都准备了一个沙袋,静候我的命令。这时,我又让同学们把沙袋绑在自己的肚子上,扮成孕妇的样子,来一次“腹系沙袋,心念母恩”体验活动,而且还要求在这一天里不论干什么事,都不能拆下沙袋。刚开始,学生觉得还挺有意思的,有事没事常挺着“大肚子”来回爬楼梯。可好景不长,半天下来,学生们便累得支不起腰来,这才知道这个“大肚子”不好挺。但一天的时间还没结束,没办法只好忍着。好不容易挨到下午放学,我才宣布活动结束。这时,学生们已叫苦连天,二话不说,连忙解下沙袋,一个个直喊轻松!待学生们安静下来,我便组织学生先谈谈这一天的感受,然后想一想自己的妈妈。挺着个“大肚子”一天你就受不了了,可你们的妈妈在怀着你们的时候,何止是一天,那是足足十个月呀!该有多辛苦啊?这时,教室里出奇得静。于是,我就不失时机地追问,那你们日后应该怎样来报答妈妈的这份恩情呢?一语点醒梦中人,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这个办法实在是妙,无须过多的语言,空洞地说教,通过活动就使学生体验到妈妈的辛苦,从而改变了对父母的态度,变得体贴、孝顺父母!非常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只有体验才能加深对道德观念的认知,才能形成正确的道

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和思考

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和思考 会昌二中朱华升 许多思想品德老师都有这样的感概:现在的学生对这门学科没多大兴趣,上课的课堂效果较差。下面就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谈谈本人的一些建议和思考。 (一)思想品德教师对课堂教学深入研究教师潜心研究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研究初中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研究中考规律,研究教材和中考命题特点,找准问题,大胆尝试和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改革中求得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使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上出自己的学科特点,让学生真正喜欢,觉得有了有用、有价值。否则,在目前日趋严峻的中考形势下,“加班加点、题海战术”式的劳作会日益严重,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师最终会将极富智慧的教育事业干成高耗低效、你追我赶的体力竞赛,与语、数、英这些主要学科争时间,教师们也一定会出现严重的职业倦怠,教学质量的提升就会出现制约瓶颈,造成诸多恶性循环。 (二)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主动工作提高教研组、备课组的整体教学水平,加快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发挥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的群体优势,尽可能减少事务性、指令性活动,开展了富有实效的教学研究活动,如说课-听课-评课活动,教材、教法研讨会,学情分析会,理论学习会,并讲实效,使学校学科教研组的各项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政治学科的教师充分发挥理论研究的学科优势,真正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研群体。 (三)学习、反思、研究、改革应成为每位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工作的基本状态: 1、学习。教师学习的过程,就是提升自己思想的过程,也是教师走向成熟的过程。客观地分析我校目前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现状,实际上我校的绝大多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最缺少的知识还是新课程改革方面的理论知识,即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一位教师,如果缺少这一条件性知识,要谈课堂教学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话。许多研究指出:在新课程推行过程中,难度最大的是教师的专业培训问题,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问题。新课程的推行,不是任何一位教师能够决定的事情,如果认真研究近几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政治学科的中考卷,我们就不难发现,中考对学生的学习素质的考查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很大一部分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自己本人都不适应这种中考的变化,学生就更不可能适应。为此我们思想品德教研组每周组织教师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本学科的课程标准,研究仙桃市中考规律,研究教材和仙桃市中考命题特点,使思想品德教师始终站在学科的最前沿。

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代化

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代化 要使思想品德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作用,就必须重视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代化。通过分析思想品德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及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性,从而探索出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教学设备这几个方面来引导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走向现代化的路径。 标签: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代化;路径 21世纪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教育现代化作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成为推动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目标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在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时,再一次将“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作为衡量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既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和部署,也是当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也不断向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地要求思想品德教育担负起时代的使命,培养出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一、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现代化,是指社会和人的现代化特征的发生、发展过程的现实活动,现代化不仅仅是一种发展过程,更是一种现实的创造性活动。〔1〕理论界对现代化的发生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以意识形态的转变为标志,另一种是以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为标志。〔2〕而思想品德教育现代化就是此二者统一,其内涵是:用先进的思想意识和教育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及教学设备等逐步提高到现代世界的先进水平,是培养出适应国家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 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具备了教育现代化的一般特征,如科学性、时效性、时代性等,但是它还具有自己的独特性:第一,普世性。主要体现在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上,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侧重于美好心灵的塑造和良好行为的养成,不管社会怎样发展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目标就是教会人类真善美统一的人性和谐;也不管其价值取向代表着哪一阶级的利益,品德教育都是教会人们怎样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第二,针对性。指对某一对象的具体突破。针对的主体是中小学生,客体是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传统的教育内容、目标、方式、教育模式的一次创造性的突破。第三,生成性。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对既定的教育内容产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给教育者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式,此时,教育者要能够根据受教育者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控和積极引导,使教育活动能够不断创新,生成超出原有教育流程的教育目标。要求在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地接受信息并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理解、加工。

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鸡西教育局专家报告会有感 密山市当壁镇中心学校 张文阁 2013年3月9日鸡西市教育局举办了专家报告会,聆听了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专家陆教授对我国当前德育教育形式的剖析,和德育教育重要性紧迫感。体会颇深。 科教兴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倡素质教育,而发展教育的希望在少年,他们是初升的太阳,充满朝气和活力,孕育着无限希望。教育的根本不是成绩,人的成长进步才是最重要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这就突出了德的重要性。所谓“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可见“德”的培养,更应该从小抓起。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经验,是非观念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明辨能力,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同时又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俗话说得好:嫩枝易弯也易直。因此思想基础打得好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至今后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品德教育不仅对学生自身同时对社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品德教育必须从小学生抓起,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懂道理,会做人。 但是,我国德育现状令人堪忧,很多小学并没有开设思想品德课,或即便开设也被当做“副”科对待,代课老师不予重视,敷衍学生。其他代课老师也常以讲题、补课为由任意占用思想品德课,使本该重要的一门课程完全缺失。而有些学校开设了思想品德课,也有进行道德教育的主题班会等,但这些以直接进行道德教育为目的的学科课程或活动课程,毕竟时间有限,内容上也不足以完成德育工作,这就导致学生德育的不完善。 当前应试教育体系,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却忽视品德的培养。现有的教育模式必须尽快改变,素质教育不能空喊口号。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传道”放在了首位。可是我们的学校教育以学生分数论成败,学生以成绩排名次,教师以分数订优劣。学生的学习负担日益加重,学生成了被动学习的机器,没有独立性、思考性、自主性,更别说学生的思想品德受到熏陶感染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成绩

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和作用 (2)

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和作用 安全教育培训目的是防止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素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安全意识,二是安全知识,三是安全技能。 首先,安全教育培训主要是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只有掌握了这些内容,才能进一步提高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时刻绷紧头脑中安全这根弦,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其次,安全培训教育是使员工学习安全知识,在企业现代化大生产工作中,需要每一位员工学习掌握生产知识,安全知识,只有掌握了生产过程的各种知识,特别是掌握了安全知识,才能够在具体生产岗位操作时得心应手,如鱼得水,减少和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三,安全培训教育是让员工掌握安全技能。安全技能是人为了安全地完成操作任务,经过训练而获得的完善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只有掌握了安全技能,才能实现工作中的正确操作,有效避免盲目蛮干;掌握的安全技能越多,安全技能越高,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就越低。 安全素质包括的三个方面相互交叉,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安全意识提高了,就会自觉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安全知识掌握的越多,安全意识水平越高;有些安全生产知识,同时又是安全技能知识;有些安全知识即是为了提高安全意识,又是为了掌握安全技能。提高公司员工的安全素质,仅靠安全教育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每一位员工平时加强安全知识和岗位操作知识的学习,认认真真的学,持之以恒的学;还需要每一个班组加强班前班后会的工作;还需要车间、部门领导加强对本车间、部门员工的安全教育;还需要公司领导制定政策、宏观指挥协调、正确引导。只要公司各级领导和每一位员工,上下努力,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就一定能够使公司每一位干部、员工的安全素质上一个大的台阶,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人常说:一个人没有知识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可见,作为一个人,这三样哪样也不能够缺,但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道德行为了。因为纵使一个人有很渊博的知识,很强壮的体魄,但如果德行败坏,那他只会 给国家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现在的社会,由于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各种思想潮流的侵袭,以及电视 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育。青少年涉世 未深,自控力差,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没形成,极易受到暴力、金钱等不良思想 的诱惑和侵蚀。再加上现在的孩子不比我们小时侯了,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 的掌上明珠,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他们在物质上都得到了充分的 满足,但精神世界却极度空虚——没有理想、目标,缺少责任感,自私、任性、惟我独尊,尤为突出的是在道德行为上的严重缺失,既少尊师重教的意识,也 缺少爱父母、友同学的心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关系 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所以,道德教育刻不容缓,责任重大。 再看我们现在许多家长和老师,为了孩子的前途,加大投资,倾注精力,请家教、购书籍、买钢琴、参加各类辅导补习班、特长班等,整天忙的不 以乐乎,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学生每天在书海中徘徊,对于学生的心理思想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或者有时候对于问题孩子,方法简单粗暴,没有去与他多沟通,循循善诱,引 导他形成正确的认识,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身边,许多孩子不懂得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与同学和睦相处,而且有的曾经那么单 纯可爱的孩子却染上了不良的恶习,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多么令人可悲。我们 扪心自问,这难道是孩子的过错吗,不是的,是我们的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哪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坏孩子。孩子的道德行为的形成, 与他所处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有关系,所以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作为家长尤 其是我们搞教育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道德行为教育。我们教师应把德育教育 放在工作的首位,人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曾听到这样一个小故事,听后很 有感触,一个因大意误诊病人的医生,在死后被打进第一层地狱,而一个不好好搞教 育的老师却要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这是为什么?因为医生医治的是人的身体,而教师 却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你要教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处事,你不仅肩负着学生的知识 教育,更肩负着学生的道德教育。一个人知识能力的高低,对他的一生有一定影响, 但品德的好环,则影响他的一生。也就是我们知道的一个知识能力不足的人可以用道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4300字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4300字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已经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正式列为山东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今天我们召开课题开题会,对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从现在起,全面启动课题的研究工作。 一、课题的提出 自全国“九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国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在各级科研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各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广大小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刻苦学习,朝气蓬勃,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但是,也应该看到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小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德育工作还不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思想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没有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学生年龄特点及品德形成规律的具体、连贯、层次化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在教育方法上,多单项、直接、正面灌输或简单的照本宣科,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在一些学生仍然存在“是非观念模糊、法制观念淡薄、缺乏理想追求、自我中心严重、自控能力差、知行脱节”等问题。因此,加强“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是刻不容缓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开展德育实效性研究就是要探索提高德育效果的途径,本课题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研究找到如何使学校的德育有效,如何让学生信服学校的德育。通过研究从理论上弄清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了解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德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找出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阐述学校、家庭、社会如何相互配合已取 得德育的最大效果,探讨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科任教师之间如何相互配合以提高学校德育效果,摸索学校有效开展德育的最佳方法。在实践上,一是通过研究探索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的互相促进的学生德育工作网络机制,使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相互协调、良性互动、形成合力,防止5+2=0现象的发生,建立起第一道防线。二是探索建立学校内部有效的德育网络机制,学校的各部门之间、班主任与各科教师之间要共同承担起育人的责任,要形成有机整体,协同作战,共同开展德育工作,建立起第二道防线。三是通过研究探索提高德育的途径和方

思想品德教研活动记录 总结报告模板

思想品德教研活动记录 本学期思想品德学科依然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性为主要研究 主题,采用听课、研讨、培训为主要研究的形式,深入浅出,逐一落实。 具体活动过程: 1、XX年4月9日,四中xxxx老师做课《自己的事自己干》,采用了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少教多学”的教育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少教多学”真正地的改变了以往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质是:全过程都让学生学。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将“三主”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 学生主体:自学——自测——互评——“兵教兵”——归纳——当堂训练。 教师主导:展示目标——指导自学——指导评价——指导归纳——指导当堂训练。 练为主线:自学(能力培养和训练)——检测(训练)——评价(能力培养和训练)——“兵教兵”(训练)——归纳(训练)——当堂练习。 整个过程学生在不停的“学”,教师在不停的“导”,充满了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有形和无形的训练、抽象和具体的训练。学生成了真正的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导演”,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先学”的过程中,教师鼓励、促进学生高效地完成好自学任务,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但教师不影响、不分散学生自学时的注意力。 2、XX年5月13日,xx县xx老师和八中xx老师做课《珍惜学习机会》,做为市级研讨课的示范课。两位老师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教学风格,讲解了珍惜学习机会,主动学习的有效探究、做到了合作、并善于与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有机的在一起,教学方法。 比如,温一鸣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招聘广告的设计,你想应聘哪个?体现了当今社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以小丽求助的例子为线索,展开讨论,为她出谋划策,帮助她如何维护她的受教育权?展开猜想假如小丽辍学打工了,那么,小丽以及她的父母要承担什么责任呢?为什么?点出中学生应该怎么样来履行受 教育的义务?层层设问,渗透知识要点,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浅谈生活中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浅谈生活中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了对人思想品德的教育,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一直倍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小学主要通过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来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以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事实上,道德行为应当是行为主体发自内心的、自愿的、主动的做出的一系列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他们只有在反反复复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后,才能真正理解知、情、信、意、行的涵义,这样他们才能健康地成长、成熟。可是,现如今,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比较抽象,教师讲课方法比较古板,墨守成规,这导致开设这门课的意义远远没有达到。人们常说,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教会我们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因此,要想教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就要取题于生活,教学应融入于生活,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在一个健康、快乐的氛围下,学好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一个个阳光、快乐的国家栋梁。 标签: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生活 一、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内容 中国在进行改革开放以后,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不可耽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其思想品德的教育,这就导致了现如今道德教育的倒金字塔现象十分普遍,即文化水平越高,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就越低级,小学接受共产主义教育,研究生却进行宿舍文明教育,这种德育教育现状,有违常规,和人的发展规律背道而驰,同时,也打破了道德教育的层次。 这种道德教育模式又被称为吊车型道德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为小学生设立了一个对他们而言极高的道德标准,让他们去遵守,这就好像是逼着他们达到这一层次。在1993年《小学德育纲要》中,大多数属于道德教育范围,但是,却有一小部分属于政治教育的范畴,这一纲要充分反映了现如今德育教育的悲哀,而且其中列举的内容及其抽象。现在的德育教育侧重于通过榜样的力量让学生们学习和模仿,虽然,书本中的知识和城市孩子所处的环境相差不大,但是对于那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孩子来说,却是很空洞的,因为他们接触不到,敢问,这样的教育又有什么意义。 二、思想品德教育应取题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都能见到道德的身影,道德依赖生活作为其存在的基本形态,学习道德能让孩子体验到以善为主的情感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1.教育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旨在把幼儿园养成的德育成果保持下去,让他们养成文明的道德行为。无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在公共场合,都应养成以小见大,时时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学员:黄玉娟 在如今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果你问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思想品德教育重不重要?他们肯定不自觉的觉得跟孩子强调发展智力,抓好学习的重要相比,把道德教育放在次要位置。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对儿童少年良好的道德行为培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3。2亿家庭的泱泱大国,这巨大的教育资源,应该在少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优势。加强小学生的品德教育,是关系到学生长大后成什么样人才的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也是学校、家长和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前些年,有人认为:小学生只要把语数学好,能写能算就行了,思想品德课学不学没关系。这种想法,不但学校老师有,社会家长也为常见。 许多思想教育家认为,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潜藏于人的内心思想教育,它的目标是要规范人的行为举止,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改造自己、完善自己。人的品德虽不能像语数那样用百分准确地衡量出来,但可以通过自己的

行为反映出内心活动。马克思指出:“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美好的环境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来,相反,污蚀的环境只能影响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所以环境与人的关系是辨证的、不可分割的。由于人生活在环境之中,社会上的各种环境对人有诱惑作用、浸蚀作用,而青少年身上缺少意志力,缺少做人因素的抵抗力,如果从小不好好接受品德教育,分辨不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思想没有准则,行动容易越轨,就明显昭示未来的世界观。 事实证明,学与不学不一样,学多学少也不一样。抓好学生的品德教育应从小学生抓起。幼年是世界观的模仿阶段,只有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科书的漫画和生动故事来深入诱导学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奠定基础。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着重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学生行为的课程,教材的每一课都蕴含着一个道理。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能力,教材内容大多以具体的人物或事物作为载体,当然也有少量一些已被大家所认可的、富有哲理的寓言童话故事

浅谈员工教育培训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浅谈员工教育培训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浅谈员工教育培训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安全生产是煤矿工作的重中之重。搞好煤矿安全工作必须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把安全教育培训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始终是河南煤化集团红岭煤业公司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尽管煤矿的安全教育培训有了长足进步,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到“重生产、轻安全”思想的影响,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未真正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安能力较差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为此,红岭煤业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始终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强化基础建设,提高培训质量,努力实现企业长治久安。 一、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于煤矿安全来讲,坚持以人为本,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员工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素质,从源头上预防各类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需要。 当前,全国煤矿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屯兰2.22瓦斯爆炸、河南平顶山新华四矿9.8瓦斯爆炸事故,给国家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究其原因,都是员工安全意识差,制度、法规落实不到位造成的。所以,要从根本上杜绝各类安全事故,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三)加强安全培训是推进依法治矿的需要。 近年来,国家在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要想让这些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很好地执行下去,真正落实到安全生产过程当中,就必须让每名员工知法、懂法,用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加强对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四)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为企业培养人才的需要。 安全教育培训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又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保证。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煤矿安全培训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红岭煤业公司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投入巨资建成了实训基地,新建了安全教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课题方案及对策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设计方案 (省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执笔人:亮王建良)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条件 1、背景 德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加强德育就必须改进德育。对于我们的德育成果,目前社会各界包括我们自己,还是不很满意。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都使得我们反思,我们的德育工作的确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目前社会整体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并不尽如人意。可以说明一点,就是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尽管在校期间可能很好,但进入社会后还很难抵御社会上的不良影响,或者说抵御能力还不是很强,这是学校教育值得反思的问题。反思到最后,大概就归结到一个问题上,就是德育的实效性问题。 目前,德育工作中形式主义普遍存在,即德育片面注重和追求德育工作的表面形式,而不按德育的客观规律办事,不顾及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不注意德育实际效果。如:德育目标脱离实际,面面俱到不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德育方法空洞说教,不顾及教育对象实际;德育活动包办代替,无视学生的主体性。这些都影响着德育的实际效果。 2、条件 (1)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丰富的德育教育理论;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多学科整合的视角寻求道德教育研究之合理的方法论为基础的德育理论,是当代德育

教育理论取得又一个伟大成果,将会为将来的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2)具有丰富的经验作基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德育为首和德育就是质量的观念,探索德育合力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被评为“市德育示学校”、“省先进家长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具有良好科研环境。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又是一所新的农村实验小学,有较好的文化积淀和科研环境。“十五”期间,学校成功完成市级立项的心理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为本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课题的核心概念 德育的概念表述: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德育的实效是指学校德育工作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实际成效与结果,它是学校德育管理的灵魂。实效性是相对于“形式”和“低效率”而言,也就是说通过有效的教育形式、方法、途径和实实在在的教育容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 位 摘要:《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其宗旨是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发展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最好的引导启迪就是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真情融入,以情激情,激发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的激情,产生兴趣。而激情的传递则需要不同的环境和意境,“触景生情”必不可少。 关键词:品德激情环境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站在历史高度,以战略的眼光认识新时期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真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特点,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与新路子。 一、摆事实讲道理,提高思想认识――说理教育法 说理教育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观点,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说理教育主要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 一是谈话,教师就有关的思想问题与学生交换意见,使学生明白相关道理。这种方式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对个

人和集体都适用,谈话的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也可以针对班级当前发生的事件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进行。特别是个别谈话时,对谈话对象的心理特征、家庭背景等要有一个充分了解。在谈话中,教师要以亲切、真诚、自然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做到以诚相见,将心比心,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教师的热爱和诚意,从而启发和触动他们的心灵,为他们所接受。 二是讲解,对需要深刻理解、辩明是非和哲理性较强的教育内容,运用讲解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讲解时根据理解内容的难易程度,可系统解说,也可简短说明,或通过墙报、板报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 三是讨论。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小学高年级,当学生对某些社会或道德问题有不同看法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交流思想,共同提高,通常能带来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故事讲解法 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这就是“故事讲解法”。运用故事讲解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水平,

浅谈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从身边我可以看到:现在许多小学生缺乏爱心,动不动就出口成“脏”,在学校里喜欢打架,不尊重老师,作业经常不完成,上网玩游戏成瘾,没有好的行为规范……就我所教的班级也是如此,尤其是交流语言,很多都是不礼貌的用语;对老师同学不尊重,主要表现在上课自己不认真听课,还影响同桌或同学,甚至还故意去骚扰同学,最终演变成打架了;做错事了不敢承认错误,还一直洋洋得意,心里没有一点的认错思想;再者有些学生看到老师不主动问好。这些种种都极度表现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极差,同时也能够映射出这个社会大多数学生都是如此。许许多多的不良习惯已经在不少学生身上表现出来。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因为孩子的这些不良品质的出现,我越发觉得现在的小学生不好教了,但同时使我认识到品德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现今,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心目中的宝贝,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是从一落地就开始娇生惯养的“温室花朵”。正是由于生活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使他们在成长中逐渐变得自我,在校园或课堂中缺少纪律概念,不尊重教师,我希望学校能够加强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增加思想品德课程,摆正孩子们思想认识,从而能够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孩子在学校的教育不仅重视智育,也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性格,提升情商。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品德影响着人的一生,陪伴人的一生,一个人将来发展如何,将取决于他做人的原则。因此,品德教育非常重要。引导学生掌握思想、道德规范,形成学生对事物的是非、好坏、美丑、善恶的辨别和评价能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若能激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就能有效地促使他们发展。”我们应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把学校作为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主课堂,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拥有良好的品德素养,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一方面是学校的课堂教育。榜样示范法,是进行思品教育一种生动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校里,老师应该严以律己,做好学生学习的榜样,做好学习的楷模。如:老师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把自己的烦恼还给学生,让学生无端地忍受巨大的痛苦,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一碗水端平”,应

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已成为一个单位或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加强技术工人的培训,就是关系到技工能否很好的适应工作、挖掘工作,从而促进单位或组织的迅速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职工技能培训指创造一个环境,使职工在这一环境中能够获得或学习特定的与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技工在岗教育培训的目的就是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为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证。我们必须自觉增强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技工在岗教育培训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一、事业单位技术工人在岗继续教育培训的意义 人才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在国家和区域竞争中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明显。党中央、国务院把人才问题作为关系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摆到突出位置,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意义,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是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队伍是整个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

要力量。因此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构筑人才高地的迫切需要,为推动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应当看到,我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必须深刻认识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把我省人才工作提高到新水平。把能力建设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题,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工作环境,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事业单位技术工人队伍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需要把握机遇。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能不能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自己,关键在于培养和用好人才。“有非常之人,然后才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才有非常之功”。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正在从主要依靠物力资本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对资源的争夺正在从以物质资源为主转向以人力资源为主,人才已成为竞争的焦点,谁拥有人才,谁就有了抓住和用好

对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对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对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 (标准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已经颁布实施三年。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二十二条、二十三条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做了相关的规定。二年来.在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的过程中,建筑企业通过大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企业各级人员不同程度地增强了安全生产意识,增加了安全生产知识学会了安全生产技能,提高了安全管理能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在企业一些人员的脑海里开始慢慢有些淡化、厌倦,认为是老生常谈、重复劳动。没有树立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观念。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安全知识也将随着不断地变化,以前所掌握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退化、落后。所以,安全教育培训是个巩固性教育,反复性教育,终

身性教育的过程。 一、企业各级主要领导应重视教育培训工作.自觉接受安全教育培训 当前,建筑企业各级主要管理者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想认识和态度大多是端正的。他们的思想行为能与时俱进,法制观念强,重视安全生产,认真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把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保证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重视和支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经常对职工开展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教育与培训活动。有这样的领导者,企业是幸运的.员工是幸福的。但是,在建筑企业的各级管理者中,还有少数人对安全教育、培训的态度和做法是不正确的。他们将安全和生产对立看待,只强调生产,不重视安全,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重视,不支持。这样的企业管理是松驰的,事故是多发的、有这样的领导者,企业是不幸的,员工是悲哀的。 建筑施工企业各级领导者的安全意识的强与弱,决定了这个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