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次加入世界市场比较

中国两次加入世界市场比较
中国两次加入世界市场比较

中国两次加入世界市场比较

山东成武二中历史组盛昌华 27420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 ,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被排除在世界市场经济之外的历史。其实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开放国内市场,就逐渐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成为世界市场的一员。只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中断了与世界市场的正常交流。中国前后两次加入世界市场是如何加入的呢?

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后,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关税主权、贸易主权等大量主权丧失,外国商品如潮水般涌入,原料被疯狂地掠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865年,在正当的对外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逆差,这说明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西方国家利用其侵华特权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或资本,使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日益破产,也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在国弱民穷的情况下,被动且屈辱地与世界交融,、这种交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使中国的主权进一步丧失,经济命脉被外国控制,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同时,这种交融必然使中国的政治经济缓慢地近代化。

现代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虽逐步认识到开放的必要性,但由于国际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封锁与禁运和国内种种特殊情况,

国际贸易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416785327.html, 国际贸易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 作者:金胜楠 来源:《卷宗》2018年第11期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济迅速发展,贸易也开始变得多样性。在国际交流中, 国际贸易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我国目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因此在对外贸易中我们将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谋求更大的利益,在经济贸易中不断的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从而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因此国家逐步开始看重对外贸易。在对外贸易中起着管理作用的国际贸易法也理所应当的受到我们的重视。只有坚持贯彻国际贸易法的相关规则,我们才可以获得更大的进步。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国家贸易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和地位。 关键词:国际贸易法;对外贸易;作用;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之间的经济贸易开始呈现出愈发重要的作用。每个国家都明白,要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便不能够与国际脱节,要时刻紧紧跟随国际的进步。国际贸易法作为约束和管理国际贸易的法律,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纠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个国家的经济义务制度的完善,也要求每个国家承担相应的义务。国际贸易法平衡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进步,同时为维护世界和平打下基础。中国自从加入WTO以后,便开始在国际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之间的经济贸易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在国际贸易当中的地位,并且深度了解国际贸易法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的作用,从而寻找更加适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道路,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1 国际贸易法的重要性 1.1 国际贸易法在国际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际贸易法作为国际法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在一般情况下,国际贸易法适用于每个国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国际贸易法深深地影响着相关国家在经济战略上的部署。 国际贸易法规定了国与国之间的货币流通问题。例如国际贸易法规定了在各国经济贸易中商品的交换应该本着平等的原则,国与国之间的支付制度应该严格按照汇率来进行,在国际上应该避免出现大国、强国利用自己的优势欺凌弱小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强买强卖,那么它将受到国际各个国家的谴责,并且承担国际给予的相关惩罚。 国际贸易法是以国际法和相关的国际组织的规章制度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其他国家的相关经济法律,同时根据国际情况不断地探索、实践得出的。因此,国际法是以全球的经济规则为基础,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而顺势产生的。国际贸易法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适用于

国内区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关系的理论及在我国的表现(一)

国内区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关系的理论及在我国的表现(一) 一、引言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是以国家为分析单位,以国内贸易机会的完全被利用为前提,考察一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的。因此,它舍象了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关系这一重要问题。其实,从各国经济系统的运行看,对外贸易和国内贸易处于同一个层次,总是同时发生和互相影响的,一个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如果只有对外贸易而没有国内贸易,那是不可思议的。对于国内贸易机会未被充分利用的国家而言,这两种贸易之间的关系问题更是不能回避的,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可互相替代,二是发展国内贸易对提高一国国际竞争力有促进作用,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有互补关系。分析这一问题对于国内贸易机会未被充分利用的大国而言,特别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国内市场的巨大会使其国内贸易量远远超过对外贸易量,国内贸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发挥出比对外贸易更大的作用;分析两种贸易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评价传统贸易理论对于这些国家的适用性,确立适合于这些国家的贸易战略和政策。 国内贸易一般可分为地区内贸易和区际贸易。由于大国不同于小国的重要方面就是大国一般可以划分为多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地区。如果这些地区之间缺乏贸易往来,那么大国就象多个封闭小国的简单“加总”,与小国无异,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大国的区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关系。 二、理论分析

1.区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替代关系 俄林在30年代,在他的伟大著作《区际和国际贸易》中,把“地区”当作一个比“国家”更一般的分析单位,认为国际贸易与区际贸易有共同的基础。下面将继承俄林的这一曾被许多人忽视的传统,并且进一步把“国家”当作由两个人口相当的“地区”所组成,这样,一国的区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同时存在,可以直接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迄今为止的贸易理论研究表明,贸易的基础可以划分为三大类,一是比较优势,一是规模经济,一是产品差别和寡头企业的策略性行为。而最为普遍的是最早被分析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的来源进一步可分为三个,即双方需求偏好的差异、技术的差异和要素禀赋的差异,最常见的又是要素禀赋的差异。下面以这一基础为例进行探讨。 假设I国有E和W两个地区,生产X(劳动密集型)和Y(资本密集型)两种产品,使用K(资本)和L(劳动)两种要素,没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K也不跨区流动,并且区际和国际贸易的基础都是相对要素禀赋的差异,使用地区或国家相对丰裕的要素生产的产品都拥有竞争优势。可从一个特殊的情况发出考察区际贸易和对外贸易之间的替代关系。假设在开始时E、W两地区相对要素禀赋与世界要素禀赋相同,即(L/K),E]=(L/K),W]=(L/K),O],既无区际贸易,也无对外贸易,I国的生产量等于消费量。劳动力从W流向E而资本不流动,导致了区际和国际相对要素禀赋差异,即(L/K),W](L/K),O](L/K),E]。首先考察这种流动不导致地区间完全分工即要素价格仍能维持相等时的情况。显然,劳动力的流入

关于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和地位

目前,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除了要占據国内的市场外,国际市场份额的占据也很重要。但在进行国际贸易时,不可避免会遭遇一些问题,对于这一些问题的处理,一般依靠的法律就是国际经济法。这一法律的运用,对于我国对外贸易而言很重要,接下来就进行细致的分析。 一、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一)保护知识产权 对于我国外贸交易而言,借助国际经济法的应用,不仅可以保护国内企业的知识产权安全,在这一方面,没有指定被保护的对象,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使其借助正规渠道购买他国的专利,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此,出于充分发挥国际经济法的考虑,我国企业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操作。第一点,有关于创新方面,要培养企业创新意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创新是前提,为此,要加大企业创新力度,加快企业创新步伐,使企业研发出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第二点,在注意创新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一旦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要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通过正规途径申请产品专利。如果有其他人盗用自己的专利,可以把法律作为武器,发起法律诉讼,进而保证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第三点,对于外贸纠纷方面,关于这一内容,企业要深入挖掘法律内涵,了解其含义,以便在发生贸易纠纷时,有法可依,借助法律的正规渠道解决问题,避免不良事件的出现。 (二)应对倾销与反倾销

对于市场的运作而言,不论是倾销,还是反倾销,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都不利于市场的正常运转。有关于倾销这一内容,是这样介绍的,卖方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将大量低于市价的产品投放至市场,使买方市场呈现出混乱状态,不利于市场平稳的运行下去。而关于反倾销,则与之相反,买方出于预制倾销情况的发生,会使用一定的市场调节措施,一旦方式使用不当,也会影响市场经济秩序。关于这一方面的内容,有如下例子可以思考。在我国加入世贸伊始,由于产品成本比较低廉,为此销售价格也很低,因而很容易进入其他国家,对此,买方就会采取反倾销的手段,减少我国产品的进入。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就可以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国家的利益,比如深入了解国际经济法,使用其所蕴含的反倾销条例为武器,切实保护企业权益,同时配合买方调查,消除其对我国误解,一旦出现不公正现象,要进行投诉,以保证调查结果是公正的,从而形成良好的市场定位。 二、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对于国际经济法而言,其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是国际货物贸易法;另一方面是国际技术贸易法。接下来就这两个法律进行分析,以解释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一)国际货物贸易法 对于国际货物贸易法而言,其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其中称得上是核心法律有两部,其一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成立统一法公约》;其二是《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公约》。在这两部法律中,声明了许多内容,既包括贸易双方所具有的义务,又有其具备的经济权利,并为

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同异

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同异 国内贸易:国内贸易主要是指在中国国内进行的商品的买卖、现货仓单市场交易等在境内发生的交易的总称。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 或"进出口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一、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相同点 国际贸易从事着国家间的商品和劳务的的交换,国内贸易是国界内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虽然活动范围有所不同,但都是商业活动,都处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交换环节,处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中介地位。 举例:国外一个外国人买我们中国的产品和我们中国人买自己的产品,虽然一个是国外购买国内商品,一个是国内购买国内商品,但是都是商品的交换,只是范围有所不同。 (2)经营目的相同 对外贸易和国内贸易虽然范围不同,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利益。 (3)内容相同 内容都是商品、服务的交换。 (3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基本职能都是媒介成商品交换,即做买卖。其他活动如融资、储存、运输、报关都心须为它服务;同时,都心须遵循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如:价值规律、供求规律、节约流通时间规律等。这些规律均会在一定时间和程度上影响到国际和国内的贸易。不管是从事国际,还是国内的贸易都必须遵循这些经济规律,不得违背。 举例:某国外公司购买其他国家产品,卖方需要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会将货物送达,以及保证货物没有任何破损,国内交易也需要遵守类似的规定。

国际贸易与金融

国际贸易与金融 、判断(共计50分,每题2.5分) 1、一国由于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是国际收支的结构性失衡。()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B】 2、一国由于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是偶发性的国际收支失衡。()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A】 3、“马歇尔—勒纳条件”指当一国的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0时,该国货币贬值才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B】 4、阿里巴巴国际站(https://www.360docs.net/doc/6416785327.html,)是全球进出口企业间的交易市场。()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A】 5、钱经理想在阿里巴巴上采购大型加工设备,他必须先注册一个阿里巴巴的普通会员,然后才能进行采购的操作。()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A】 6、贸易条件指进口价格与出口价格的比率。()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B】 7、所谓净进口是指某种商品只有进口,没有出口。()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B】 8、对于价格高昂的进口商品,采取从量计征关税的方法比较有利。()

B. 错误 正确【B】 9、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流入记入借方,资本流出记入贷方。()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B】 10、If you are a buyer on https://www.360docs.net/doc/6416785327.html, and want to contact sellers, you may simply click the “contact now”button to send quotation. ()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A】 11、买家通常使用关键词搜索产品和供应商,所以关键词定义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供应商的产品能否被搜索到。()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A】 1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商品和服务的出口记入借方,进口记入贷方。()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B】 13、只有收费会员才能使用Trade Manager.()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B】 14、一国由于收入、经济结构等因素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国际收支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调节到平衡。()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A】 1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工业制成品的生产要素密集特征随其生命周期的发展而变化。()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A】 16、储备货币的发行国,可以相对持有较少的外汇储备。()

2020年10月全国世界市场行情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全国 2019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世界市场行情试题 课程代码: 0010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正确的行情分析在正确的行情预测中是一种什么地位?() A. 必要前提 B.主要任务 C.必然结果 D.核心内容 2.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以什么为中心的?() A. 经济周期 B.经济危机 C.经济周期阶段 D.经济危机阶段 3.经济结构的变化属于影响行情变化的什么因素?() A. 周期性因素 B.长期因素 C.季节性因素 D.偶然因素 4.战前,典型的经济周期形态呈现出以下哪一种字形?() A.U B.V C.W D.M 5.以下哪一名词指的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总体经济活动朝着某一个方向呈现出有规律 的变动趋势?() A. 长期趋势 B.商业循环 C.季节波动 D.偶然波动 6.合理预期学派认为,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市场机制 B.预期到的政府政策的变动 C.产品过剩 D.由于缺少信息导致对政府政策预期的失误 7.下列哪一指标的变化一般先于总体经济情况的变化,对经济发展趋势有预兆作用? () A. 领先指标 B.同步指标 C.落后指标 D.重合指标 8.经济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是怎样的?() A. 等于 B.大于 C.小于 D.包括 9.保证交货期限如何改变,说明未交货定单在减少,因而表示经济情况在恶化?() A. 缩短 B.变长 C.不变 D.基本不变 1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中国与之的关系

. .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中国与之的关系 所谓世界市场,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 广义上指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狭义上指国际商品交易的场所或领域.。 第一阶段: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打破了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相互隔绝的状态,整个世界开始联成一个整体)。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和影响(P5-6) 2、中国此时与世界市场的关系: A、积极:物种引进——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西学东渐——促进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 B、消极:澳门被占领 第二阶段: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扩张。 1、原因、目的、方式(上册P92-94) 2、影响: A 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 B对亚、非、拉:(1)不平等——灾难(2)客观进步作用 C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地区的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对中国的影响: 消极——主权的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积极——近代化(经济、外交、思想、教育、军事) 组成:生产商(资本主义国家);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市场)。基本途径:侵略扩张(原因、目的、方式、影响)上册P92-94 思考题:试以中国为例分析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 第三阶段: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对世界瓜分完毕。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的对外侵略扩张(方式、影响)P109-110 2、对中国的影响: 消极——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积极——近代化(政治、经济、教育、军事、外交等) 第四阶段:进一步加强-----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 1、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原因、实质和影响。(下册P110) 2、经济全球化、区域中中国应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加强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对话。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 ●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 ●科教兴国,加大科教投入,抢先发展高新产业,创造知识资源。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结合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经济发展战略并适时调整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第二章国际贸易产生、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产生、地位和作用 学习指导 ★本章主要内容与要求 1.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对外贸易(掌握) 2.对外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般了解) 3.对外贸易与社会主义制度(一般了解) 4.对外贸易对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作用(掌握) 5.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学说介评(选学) ★本章重点与要求提示 1.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与基础、产生的过程要准确把握 2.对外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关系,只要求从宏观上把握即可 3.对外贸易对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作用要记牢 ★本章知识网络图: 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和。因此,从根本上说,的发展和的扩大,是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2.在奴隶社会,对外贸易中的商品主要是奴隶和。当时,在欧洲,主要的贸易国家有、和。 3.在封建社会,仍然是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商品。 4.公元7-8世纪,是主要的贸易民族。 5.对外贸易产生于时期。 6.对外贸易对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它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 。 7.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取得超额利润,其一部分来自高于它国的,一部分来自。 8.本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提出了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命题。在50年代又进一步补充和发展了这一命题。 9.实行对外开放是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的必然趋势。10.一国利用外资的程度和能力取决于。其中出口创汇占绝大比重。 11.是国际经济中“传递”的重要渠道。 12.指一个国家经济的盛衰如何对另一个国家发生影响。 13.国与国之间的对外贸易早在时期就出现了,但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贸易则是从时期开始的。 二、单项选择题 1.国际贸易要产生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A.国家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剩余产品的出现 B.商人的出现和国家的形成 C.剩余产品的出现和国家的形成 D.商品生产的扩大与商人的出现

国际贸易作业--关于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状况

问题:分析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你认为哪种理论更能解释中国对外贸易的现实?什么理论更能支持中国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 答: 1.分析国际贸易发展理论发展,我认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更能解释中国对外贸易的现实。 首先,介绍一下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再谈谈比较优势对中国对外贸易现实的解释。建国初期我国的经济基础就比较薄弱,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我国唯一能和国外竞争的是我们的劳动力,我们拥有非常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且我们的劳动力较之其他发达国家便宜了很多。因此我国采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制定我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而且我国的对外贸易现实: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大部分的出口产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像纺织、服装、鞋之类的。我国出口企业的比较优势在于工业制成品,而在制成品中,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逐年有所增加,但总体来说,我国国际贸易仍以廉价劳动力要素禀赋结构的比较优势格局,呈现劳动密集型产品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弱的态势。出口品仍是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在全球生产链条中还处在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所谓高新技术产业实质上仅仅从事一些外商企业的产品委托加工和装配,附加值少,技术含量低,以研究、开发和生产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尚未形成,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比较弱。这正好解释了我国利用比较优势发展对外贸易的现实。 2.我认为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理论和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更能支持中国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 规模经济理论内容: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生产效率提高所带来的产量增加或单位产品成本的降低。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在的,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扩大而下降;另一种是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 人口只有几百万、几千万的小国都有世界驰名的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如荷兰的菲利浦公司、瑞士的雀巢公司、芬兰的Nokia和瑞典的爱立信手机等,就连韩国、印度的制造业企业在世界500强中也榜上有名。而我国对国家经济发展、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业制造业企业却难以在世界500强中一显身手。中国要发展经济,就一定要走向国际市场,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一切都要靠发展有强大实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的大企业、大集团。 目前我国多数国内走出去的企业规模较小,融资渠道少,因而拓展市场的能力受到限制,生产成本高,相互分工缺乏、平均成本很高,这削弱了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使国际竞争能力下降,不利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在不完全竞争的现实社会中,在规模收益递增的情况下,要提高产业或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必须首先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

国际收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收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在我国,国际收支的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进行的各项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它是由一个国家对外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往来活动而引起的。随着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特别是二战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金融资本交易日益发达,贸易、资金往来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与之相对的国际政治、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国际收支也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国际经济活动的直接反映,它的变化也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当国际收支逆差时,一般会引起本国货币汇率下浮;如逆差严重,则会使本币汇率急剧跌落。该国货币当局如不愿接受这样的后果,就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抛售外汇和买进本国货币。这一方面会消耗外汇储备,甚至会造成外汇储备的枯竭,从而严重削弱其对外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则会形成国内的货币紧缩形势,促使利率水平上升,影响本国经济的增长,从而引致失业的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率的相对与绝对下降。从国际收支逆差形成的具体原因来说,如果是贸易收支逆差所致,将会造成国内失业的增加。如系资本流出大于资本流入,则会造成国内资金的紧张,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当国际收支顺差时,固然可以增加其外汇储备,加强其对外支付能力,但一般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上升,而不利于其出口贸易的发展,从而加重国内的失业问题;也会使本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而加重通货膨胀;还将加剧国际摩擦,因为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意味着有关国家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易引起对方采取报复性措施。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收支顺差形成往往是由于出口过多所形成的贸易收支顺差,则意味着国内可供使用资源的减少,因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世界经济的一大显著特征是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全球国际收支失衡集中表现为美国的经常项目账户赤字、亚洲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和石油输出国的经常项目账户盈余。在三大发达经济体中,美国存在显著的经常项目账户赤字、日本存在显著的经常项目账户盈余、欧元区的经常项目账户基本保持平衡。 目前,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矛盾,已由过去的外汇短缺转化为贸易顺差过大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这一转变,既显示了我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竞争力逐步提高,也带来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贸易摩擦增多和国内资源更多流向国外等问题。不仅如此,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而导致国内资金过于充裕,刺激过度投资和资产价格膨胀,对物价稳定造成潜在压力,使货币政策调控面临难题,长期下去将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货物贸易进出口持续回升;服务贸易逆差有所收窄;收益项目净流入较快上升;直接投资顺差减少;贸易摩擦不断。二、对储备资产的影响。储备资产总量平稳增长,储备资产净值减少,由于美元贬值,对于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来说,将遭受一定价值损失,外汇储备大幅度地转换持币结构又会加速美元的贬值,使储备资产净值减少。三、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美元汇率波动和阶段性贬值仍然会成为调整过程中的主要特征。但同时,美国贸易逆差的调整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和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重要地调整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和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提供了契机。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调整对外经济政策,是我国应对国际压力、克服外部不平衡以及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最佳选择。

自考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什么是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服务与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 1、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2、出现政治实体 国际贸易如何分类? 1、按交易容划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 2、按商品移动方向划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复出口与复进口,进出口里净进口 3、按交易对象划分: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 4、按运输方式划分:海运贸易,陆运贸易,空运贸易,多式联运贸易,邮购贸易 如何区分狭义与广义的对外贸易结构? 广义对外贸易:货物、服务在一国总进出口贸易和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狭义对外贸易: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本身的结构比较,分为对外货物贸易结构和对外服务 贸易结构。 影响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因素有哪些? 1、国和世界市场的发展程度的。 2、加工贸易的层次 3、汇率的变化 4、地区特点 第2章 对外贸易在社会再生产中处于什么地位?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与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而交换,又是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媒介要素。如果没有交换活动,一个国家的社会再生产 过程无常进行,对外贸易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因此, 对外贸易本身作为交换活动,使社会得以进行再生产。 对外贸易如何有助于实现社会产品? 1、对外贸易可以解决部分产品的价值实现。 2、对外贸易有助于实物形态的补偿。①初级产品实物补偿②工业制成品实物补偿 国家如何接受经济传递? 第一波:世界市场价格变动--国经营对外贸易部门的价格变动--以对外贸易相关部门的要 素价格变动 第二波:对外贸易相关部门要素价格波动--国相关产业部门价格变动--产量与就业变动 第三波:产量与就业变动--整个经济部门结构变动与工资收入变动--社会服务变动--整个 社会国民经济变动。 对外贸易在一国参与经济全球化中起到的作用。 1、是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 2、加快各国国市场和世界市场的融合。 3、促使世界各国增加 研发投资。 4、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作用。 5、扩大了世界市场上的交换容

第十六讲 世界市场发展趋势与企业营销对策

第十六讲世界市场发展趋势与中国企业营销对策第一节 一、市场发展的意义 1、市场发展与企业发展。 2、市场发展与产品创新。 3、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 4、市场发展与社会进步。 5、市场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 6、市场发展与市场变革、市场变化、市场创新、市场革命、市场进步。 二、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 1、市场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来自于人类的本性——人的实践活动、人的基本需要。 2、两种基本市场动力 (1)科技推动力 (2)需求拉动力 3、人类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和探索是市场发展的永恒动力。 4、市场供求状况变动,人们活动能力、认识水平的变动都会引起市场变化。 三、市场发展的表现形态与基本模式 1、市场要素素的发展 (1)市场提供物的发展(产品、产业、技术发展) (2)市场需求的发展。消费结构、消费能力、细分价值观等 2、市场关系的发展 3、市场规模的发展。有多种表现形态:市场X围、产品、产量、供给、需求等 4、市场结构的发展 5、市场水平和质量的发展,更高层次的发展 6、新市场的发展 四、市场的科技化与知识化。 1、市场发展于科技发展 2、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 3、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与市场化 4、科技的市场化必然导致市场的科技化 5、市场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不断增加 6、市场利润中科技和知识的价值空间日益科大 7、科技是第一市场竞争力 8、知识开发、知识生产、知识营销、知识消费 9、先卖知识,后卖产品,开展教育营销、知识营销 第二节 五、市场的净化、绿化与自然化

1、环境变迁与市场发展 2、环境保护与市场发展 3、这的市场配置与市场消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4、市场的社会化与非自然化 5、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6、环境就是市场竞争力。创造和保护一个好的市场环境,对企业和市场是非常重要的。 六、市场软化与无形化 1、产业的软化与无形化 2、产品的软化与无形化 3、消费需求的软化与无形化 4、营销活动的软化与无形化 5、市场价值的软化与无形化 6、市场关系的软化与无形化 7、市场品牌价值 8、市场服务价值 9、市场文化价值 10、市场思想价值 11、市场道德与XX价值 七、市场的美化与艺术化 1、审美需求、审美观和审美价值 2、审美的市场化与艺术的市场化、产业化 3、市场发展与市场美化是密切相关的 4、开发市场的美学价值与艺术价值 5、唯美主义、唯物主义、唯实主义、唯心主义、唯名主义…..导致人民的价值取向的 变化 6、美与艺术诉求是市场利润空间的重要支点。 7、产品美化、各种美化、营销美化、市场美化 8、艺术营销与营销艺术 9、市场美化、个性化与市场创新、大潮流、大趋势 八、市场的多元化与差别化 1、市场的现代化与市场的标准化、格式化、规X化、单一化、单调化、统一化的关系 2、市场同质化与市场的异质化、多元差别化 3、多元化的市场取向 4、差别化的所处需求 5、实行市场差别化与市场定位 6、产品差别化 7、价值的差别化 8、印象的差别化 9、包装的差别化 10、设计的差别化 11、市场的差别化 12、客户的差别化 13、服务的差别化 14、渠道的差别化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第一章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本章学习要点与要求: 本章主要通过讲授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国际贸易的分类、国际贸易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加深对国际贸易的认识与理解。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又称世界贸易) 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它既包含着有形产品(实物产品)交换,也包含有无形产品(劳务、技术、咨询等)的交换。 2.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又称进出口贸易) 是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产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活动。这是立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去看待它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品与劳务的贸易活动。某些海岛国家,如 日等国或某些海岛地区,如我国台湾等的对外贸易则称为海外贸易。 二、国际贸易的几个重要概念 1.国际贸易额(值) 是指以货币表示的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这是计算和统计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指标,是把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相加得出的数额。但是,在计算国际贸易额时,不是简单地把世界各国的出口额与进口额加在一起。因为一国或(或地区)的出口,就是另一国(或地区)的进口,若两者相加等于重复计算。联合国统计中,通常采用各国出口额相加作为国际贸易额。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地区)都是用CIF 价格计算进口额的,即成本加运费、保险费 。显见,把进口值加起来作为国际贸易额,是不准确的。而出口额一般采用FOB 价格,即装运港船上交货,相对于CIF 而言,是比较准确的。CIF 价格比FOB 价格多运费和保险费,所以,世界进口额会大于世界出口额。 2.对外贸易额(值) 这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的规模,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它由一国一定时期内从国外进口的商品总额加上该国同一时期内向国外出口的商品总额构成。在计算时,出口额要以FOB 价格计算,进口额则以CIF 价格计算。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比而形成的差额,则称为对外贸易差额。当出口商品总额超过进口商品总额时,差额部分称为“贸易顺差”,也可成为“贸易出超”;反之,当进口商品总额超过出口商品总额时,差额部分称为“贸易逆差”,也可称为“贸易入超”;如进出口商品总额相等,则叫做“贸易平衡”。 3.对外贸易量 这是为剔除价格影响,并能准确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指标,它能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具体计算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了价格指数去除相当期的出口或进口总额,得到的是相当于按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叫做相当期的对外贸易差。其等式为: 进出口价格指数 进出口额贸易差= 100%?= 基期价格相当期价格方格指数 例如:假定1991年世界出口值为14000亿$,2001年世界出口值为30000亿$,设1991年出口方格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关系

1楼 一、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既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别。 共同性表现为: (1)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相同。国际贸易从事着国家间的商品和劳务的的交换,国内贸易是国界内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虽然活动范围有所不同,但都是商业活动,都处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交换环节,处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中介地位。 (2)有共同的商品运动方式。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交易过程大同小异,但商品流通运动的方式却完全一样,即:G-W-G 。商吕经营的目的都是通过交换取得更多的经营利润。(3)基本职能一样,都受商品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基本职能都是媒介成商品交换,即做买卖。其他活动如融资、储存、运输、报关都心须为它服务;同时,都心须遵循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如:价值规律、供求规律、节约流通时间规律等。这些规律均会在一定时间和程度上影响到国际和国内的贸易。不管是从事国际,还是国内的贸易都必须遵循这些经济规律,不得违背。 主要区别表现为: (1)语言、法律及风俗习惯不同。国际间进行贸易活动首先会遇到差异,必须首先克服这些障碍,否则就无法恰当地进行贸易洽谈、签约,处理贸易纠纷,进行市场调研。国内贸易虽然也会遇到一些语言、风俗习惯的差异,但差别要小得多。 (2)各国间货币、度量衡、海关等制度不同。进行国际间商品交换,会遇到须用外币支付且汇率又经常变动,以及各国间度量衡、海关制度均有较大差别等诸多问题,使得国际间商品交换活动复杂化。相比之下,国内贸易就简单多了。 (3)各国的经济政策不同。各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主要是为本国经济发展起作用的,但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开展,且很多政策也会因不同的经济形势、不同的执政者而变化。这里有金融政策、产业政策、进出口管理政策、关税政策等等,从事国际商品交换活动必须研究这些政策。国内贸易研究的内容要少得多。 (4)国际贸易的风险大于国内贸易。商品交换离不开竞自然存在相当的风险。但相比之下,国际贸易的风险更多也更大。其表现在资信风险、商业风险、价格风险、汇率风险、运输风险以及政治风险等方面。 二、国际分工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 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它是社会分工从一国国内向国际延伸的结果。 社会分工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但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还没有从社会分工发展到国际分工。直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国际分工才发展了起来。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受3方面的影响:①生产力水平因素。它是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决定因素。只有在机器大工业发展起来以后,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进行国际分工的要求。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对国际分工提出更高的要求。②生产关系因素。参与国际分工国家的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着国际分工的性质和特点。例如在旧殖民主义时期,国际分工明显带有宗主国掠夺、统治殖民地、附属国的性质和特点。③自然条件因素。不同国家的地理、气候、资源、国土等条件不同,为国际分工提供了自然基础。但现实中究竟如何进行国际分工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

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试卷

第八课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xx年文综全国Ⅱ卷第26题)市场作为各种经济活动的枢纽,连接着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回答:世界市场是国内市场在范围上的延伸,它是随着( A )A.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形成的 B.国际性经济组织的发展而形成的 C.跨国公司的发展而形成的 D.市场竞争的展开而形成的 二.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 (xx·两广卷·15)国际贸易平衡是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内容,以平衡国际收支为手段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国际经济组织是B A.世界贸易组织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银行 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 (xx年春季第35题)为与WTO规则接轨,中国政府信守承诺,截至xx年11月已经清理了2300多项法律文件。这说明中国政府管理经济事务将( C ) A.主要通过行政手段 B.采取协商一致的方式 C.依据与国际规则相适应的法律 D.依据WTO成员国的要求 (xx年上海第34题)xx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党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江泽民同志还多次指出,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我们全党来说,是一次新的学习,也是一场新的考试。 (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我国经济要与市场经济通行规则相适应,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面对这场“新的考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应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 (2)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论述面对“新的考试”,党和政府应该做出哪些努力? 答案:(1)①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将市场经济运行纳入法制轨道。 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③遵循国际惯例发展对外经济交往,与国际市场接轨。 注:考生如能结合世贸组织规定的“非歧视、市场开放、公平竞争”规则进行分析,可酌情加分。 (2)①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党要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以适应新的考试。 ②党通过国家政权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依法治国,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 注:考生如能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例如指出根据世贸规则要求进行法规清理、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可酌情加分。 (xx年天津江西第38题)(16分) 材料一: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轿车生产的重点企业积极引进外资和国外选进技术。我国某轿车生产企业xx年开始与德国某汽车公司合资组建轿车生产企业,双方投资比例各占50%。xx

中国对外贸易的作用和地位

第一节中国对外贸易的地位和作用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中国对外贸易的地位,熟悉我国对外贸易的作用。通过举例,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掌握对外贸易对我国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重点: 我国对外贸易的地位。 难点: 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讲授

第一节中国对外贸易的地位和作用 1、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 (1)含义:要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2)内容: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贸易;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适用先进技术;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发展对外技术援助和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带动内地开放。 2、对外开放格局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式应划分为1992年前和1992年后两个时间段。 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 一、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二、推动生产发展与产业升级 三、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四、扩大劳动就业 五、丰富国内市场供应 六、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 做练习册相关题目。

第一课时 [复习回顾]: 1 贸易产生的条件。 2、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 3、贸易、对外贸易的定义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回顾、总结。 [讲授新课] 第一节中国对外贸易的地位和作用 1、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 (1)含义:要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2)内容: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贸易;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适用先进技术;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发展对外技术援助和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带动内地开放。 2、对外开放格局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式应划分为1992年前和1992年后两个时间段。 (1)1992年以前的对外开放格局用两句话可以大致概括为: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具体说就是:把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划分为东部地区——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中部各省;西部地区——新疆、青海、西藏等边远省、区这三个地区,先发展东部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 按照此项战略,将我国地域的对外开放分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四个层次。其具体做法是: a.建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逐步向内地开放。 (2)1992年以后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具体说就是: a.开放内陆边境市、镇; b.开放沿江和内陆省会城市;

国际贸易 中国如何选择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

发展中国家在其工业化初步发展阶段选择保护贸易政策的原因 工业经济时代,发展中国家经济主要依靠农业,民族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经济结构呈现出单一化,畸形化的特征。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则获得了较充分的发展,国内市场日趋饱和,继续向海外扩张其原料和销售市场。于是,发达国家大力提倡自由贸易。保护贸易政策的提出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认可,成为其在工业化初步发展阶段中的必然选择。 贸易保护有利有弊,因而实施贸易保护就有一个成本和手艺的比较问题。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应该具备一下两个社会历史条件:一是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尚没形成;二是工业落后,国内生产力水平地下。 采取自由贸易政策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捷径 1 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过去由于发达国家单方面海外扩张的要求而导致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疯狂掠夺和剥削,形成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如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形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世界经济发展格局。这种转变使得发展中国家继续采取贸易保护的理由不复存在。同时发展中国家工业的迅速发展及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信息高科技的出现及经济全球化物质基础的形成,都令贸易保护赖以存在的社会历史条件日渐消失。 2 知识经济时代自由贸易政策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1)采取自由贸易有利于降低生产经营的成本。由于当代信息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传递已经变得十分便捷,一国的企业可以及时的获得世界市场的信息,可以将生产和贸易的各个环节分布到世界市场任何一个有利可图的地方,实现全球化的经营管理,才能融入经济全球化当中,活的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好处。 2)采取自由贸易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形成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赶超。在自由贸易中,拥有先进技术的出口方为了贸易的需要而不得不把与贸易内容有关的技术,性能,特点和某些参数向进口方介绍,这样,就发生了“技术外溢”。这使得进口方的技术在低成本下得以较快的提高,这个过程是通过“干中学”来完成的。显然,“技术外溢”和“干中学”对于落后国家形成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赶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现在应该争取自由贸易政策还是保护贸易政策? 国际间的贸易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既不能说贸易保护政策绝对的好,也不能说贸易自由政策绝对的不好。 贸易自由政策可以带来与别国进行贸易交换,互通有无的效果,进而带来外汇的增加,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发展和进步,但是,贸易自由政策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贸易自由政策也就意味着把自己国家的商品销往国外的同时,国外的商品也可以进入本国的市场,假如别国的商品较本国商品具有优势,无疑,会损害本国的民族工业。贸易保护政策也是如此,保证本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同时,却会造成本国的商品制造缺乏广阔的市场,从而造成本国商品制造业的畏缩与停滞,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中国当下的贸易政策遵循的是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改革开放中的“开放”政策,可以说已经使得中国的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从这一方面来讲,贸易自由政策对当下的中国来说是较合时宜的。也是中国应该采取的贸易政策。但是近些年来,国际贸易的自由政策已经使得国际上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现象——危害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现象。中国的贸易出现结构性的畸形。一方面是以人力,资源为优势的制造业占据了世界制造业的绝大多数份额,另一方面,高科技领域还是对外贸易中进口的多,出口的少。所以说,我国所应采取的贸易政策并不是一句贸易的自由与贸易的保护来衡量其好坏,应该将我国的国际贸易的关注点转移到贸易结构上,这样才能根本上改进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