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学校定位_刘献君

论高等学校定位_刘献君
论高等学校定位_刘献君

·大学发展定位笔谈·

编者按:教育部副部长周济同志最近提出,高等学校发展要解决两个问题,制定三个规划,

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学校发展定位问题。高等教育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多样化,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高等教育的结构必须与社会经济、文化结构相适应。每所大学都应该在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中找准自己的发展空间。现在,很多高等学校都在思考定位问题,为了帮助大家拓宽视野,把握学校定位的内涵,从而使定位更加准确、科学,本刊发表四篇文章,供参阅。

论高等学校定位

刘 献 君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高等学校定位,包括高等学校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定位,一所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学校内部各要素在学校发展中的定位三个层面。当前应重点研究的是高等学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其实质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分层。在对高等学校进行定位时,

应综合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关学校的状况以及自身具备的优势等各方面的因素,展其所长,要有大视野、大智慧和大手笔。

关键词:高等学校;发展定位;高等教育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03)01-0024-05

On the ident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LIU Xian -jun

(Hu 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 han 430074,China )

Abstract :The ident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s of three layers :the identity of higher edu -cation institutions in the whole social system ;the identity of an individual university in the whol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 identity of various internal departments of a university i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its university .The focus of the present research is the identity of universities in the whole higher educa -tion system with the stratification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as its essence .When setting the identity of the universities we should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following :the demand of the society ,the situation and condition of related universities and advantages of the university in order to enhance its uniqueness .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dentity for development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

个系统网络上的一个个网结,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003年1月第24卷 第1期 高等教育研究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Jan .,2003

Vol .24 No .1

收稿日期:2002-10-25

作者简介:刘献君(1945—),男,湖南宁乡人,中共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副书记,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做任何事情,明确自己在整个系统中的位置,即定位,是基础和前提。高等教育系统是社会大系统的一部分,每一所高等学校都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办好高等学校的前提和基础同样是定位。

高等学校定位,应该从三个层面来考虑,即高等学校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定位,一所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学校内部各要素在学校发展中的定位。

1.高等学校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定位

任何社会都是由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部分组成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贯通,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然而,这三个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各自有不同的特点,运行规律、目标和功能各不相同。对社会起主要调节作用的因素也包括三个方面:力(权力)、利(利益)、理(道理、知识)。政治领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力,辅之以利、理;经济领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利,辅之以力、理;文化领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理,辅之以力、利。综观社会,政府、军队、公安等应属于政治领域,企业、商场、农场等应属于经济领域,学校则属于文化领域。高等学校属于文化领域,而不属于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这就是高等学校在社会系统中的基本定位。

文化具有外在的社会性和内在的学术性。“大学作为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具有外在的社会性和内在的学术性。”[1]人们在思考高等学校在社会系统中的定位时,也往往从这两个方面来考虑。

从外在的社会性出发,着重强调大学的开放性和社会责任。北京大学前校长陈佳洱院士在北大百年校庆期间举办的“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大学校长论坛上指出,“引导社会向前发展”是大学的使命。后来在哈佛大学举办的中美大学校长研讨会上,他再次强调:大学应该成为国家的思想库,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为国家服务。[2]类似的论述还有,“大学是人类社会的动力站”(哈罗德·珀金);“大学是国家最进步力量的先驱”(R.V.加西亚);“大学是社会的道德灵魂”(威廉·洪堡);“大学是社会之光”(竺可桢);大学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能促进社会变革的机构”(西奥多);“大学具有塑造社会的能力”;大学是“检验许多较为重要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原理的场所”等等。[3]为社会服务是大学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这种服务,只能立足于“理”,即通过创造新的知识,培养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来促进社会发展。

从内在的学术性出发,则着重强调大学的超越性和探索真理、追求知识的责任。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是学者和学生追求真理的社区”[4]。日本京都大学第13任校长鸟养利三郎指出:“大学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部分,这一大学社会,其宗旨是以探索真理为其神圣事业。”耶鲁大学第9任校长小贝诺·施密特德则强调:大学的意义及价值在于追求真理。[5]因此,发展学术对大学、学者具有生命的本体意义。而发展学术重在追求真理,追求真理则要求学者的活动只服从真理的标准,以“理”来衡量。同时,只有充分尊重大学内在的学术性,最大限度地保持大学的学术自由,才能实现大学外在的社会性,更好地为社会的整体利益服务,为人类的长远利益服务。

2.一所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

高等教育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社会发展到今天,现代科技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导致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分工不断强化,使得从业人员的岗位日益专业化。职业的专业化反过来要求教育培养专门化的人才。每一所高等学校都可以在社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市场机制的引入使高等学校不得不在严酷的竞争中寻找生机。正如伯顿·克拉克所言:“竞争的状态能激励一些院校像企业那样去寻找特色,并从中取得利益。”[6]因此,高等学校要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明确定位,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这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高等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主要体现在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和办学特色三个方面。办学类型涉及多个方面,如按隶属关系来分,有部属高校、地方高校;按办学主体来分,有国家主办的高校、民办高校;按学科结构来分,有单科性学校、多科性学校、综合性院校。笔者认为,我们在研究学校定位时,主要应考虑后者,即学校的学科结构类型。办学层次,主要指学术贡献和人才培养的层次。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大学的办学层次大体分为研究型、教学科研型(或以本科教学为主)、职业技术型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高校,在学术贡献、人才培养层次、对社会服务的方式,以及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发挥的功能、作用不同。办学特色是指学校与其他学校相比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办学内涵。[7]办学特色可以体现在办学观念、办学风格、培养目标、学科水平、课程体系、管理方式等诸多方面。办学类型、层次不等于办学水平,办学水平往往体现在办学特

色上。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就是水平。高校办学特色定位是形成办学多样化的有效途径,是高校在教育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的表现,也是高校吸引生源、形成社会地位的基础。[8]

高等学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问题,实质上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分层问题。由于各校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地位、等级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况且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要有效地发展学术,必须集中智力和资源。如果在分配人才和资金方面对所有的大学一视同仁,势必造成资源的分散,无法促进学术的有效发展。分层能促使各学校各具特色。千校一面,培养的人才就很难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而“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不同类型的、适合不同学生的一般教育,复杂程度不等的研究,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因院校的分工后产生了各类相应的组织结构而得到承担”[9]。伯顿·克拉克曾经断言,“实施高等教育的最差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的鸡蛋都往一个篮子里装———高等教育最忌讳单一的模式”[10]。当然,高等教育系统层级的形成不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来完成的,而是各高校在竞争的环境中通过自主选择、自主定位来实现的。

3.学校内部各要素在学校发展中的定位

学校内部各要素在学校发展中的定位,是指根据高等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来确定自己的办学规模、人才培养规格、学科布局、服务面向、管理模式等。本文对此不作重点论述。

我国高等学校办学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定位不准确,缺乏个性和特色。如专科学校想升本科,本科学校想上硕士点,有了硕士点的学校想上博士点。单科学校想办成多科学校,多科学校想办成综合大学,大家都想往研究型大学的行列里挤。因此,当前研究高等学校定位,主要是研究高等学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

近两年来,在教育部的倡导下,大家开始探索高等学校的定位问题。例如,清华大学的办学定位是“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北京大学定位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同济大学的定位是“理工结合、文理交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功能型现代大学”;中山大学定位为“居于国内一流前列的,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高水平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定位为“国际化、研究型的综合性大学”;山东大学定位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定位为“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云南大学的定位是“处于全国同类高校先进行列,部分学科在国内具有优势和特色,立足边疆,服务云南,成为国内高等教育领域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之一”;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定位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技术性本科院校”,等等。这些学校的定位都是在经过广泛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给自己学校定位时,主要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高等学校的要求

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研究高等学校的定位,必须考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高等学校的要求。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因此,在高等学校定位时,必须了解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变化的状况,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和学科专业要与此相适应。

首先,要考虑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1990—2001年,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中,第一产业由27.1%下降为15.2%,第二产业由41.6%上升为51.1%,第三产业由31.3%上升为33.6%。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九五”期间信息产业平均增长速度超过30%,“十五”期间,信息产业总产值将超过1.4万亿元,到2005年,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将占我国GDP 5%的份额(全国GDP增加值一般为7%—8%)。文化产业也将大大发展。1998年文化产业的产值比1990年增加了6倍,达148亿元,这还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到2005年,文化产业的产值将超过5000亿元。

其次,社会越发展,越是需要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人才。根据世界范围的统计分析,当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一般在15%以

下;当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时,毛入学率在15%—50%之间;当人均GDP高于12000美元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超过50%。现在,日本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46%,美国为82%,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比例也达到了14.1%。我国由于社会经济加速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急剧上升,1980年为2.24%,1990年为3.45%,1999年为10.5%,2001年为12%,2002年为14%,预计2005年将超过15%。同时城市化进程加快,1990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数的26.4%,到2001年,已达37.6%,若干年后,将达到60%。

这些都说明,很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比过去大大提高了。如小学教师,过去中学毕业生就可以胜任,今后则要求大学本科毕业。在高科技产业中,不少工人岗位开始要求具有大专教育水平,或经过高等职业培训。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人们的文化水平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另外,一些职业岗位在萎缩,另外的一些岗位则在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高等学校定位时,要考虑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普遍提高的趋势,以及岗位的变化和不同职业、不同岗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

每一所大学,都处在某一区域。这一区域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对人才的数量、质量、类型的要求,都将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高等学校定位时,还应充分考虑自己所在区域的状况。

2.要了解国内其他高等学校的发展状况,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

每所高等学校都处于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之中,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因此,在定位时,必须了解国内其他高校,特别是本地区高等学校的状况,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别的大学能做的,我们不做”。在这方面,国外大学已经有不少成功的范例。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曾打算建立建筑学院,但建立建筑学院必须同时发展建筑学、土木工程等4个专业,这必须有很大的投入,而且,当时美国的建筑行业的就业情况并不理想,同时该校附近的伯克利大学已有一个相当好的建筑学院,经过综合考虑后,斯坦福大学决定取消这个计划。又如,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认为,在21世纪生物技术非常重要,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发展生物学,但他们放弃了建设一个医学院的设想,因为建医学院工程太大,后来他们决定借用附近匹兹堡大学的医学院来发展自己的生命学科。可以看出,这两所学校对本校和其他院校的现实状况非常重视,事实也证明,他们当初的选择是明智的。这两个例子都说明,知己知彼,扬长避短,是高校定位的必然选择。

3.要了解自己学校发展的历史,展其所长

高等学校的定位,还离不开自己发展的历史和基础。每一所大学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的长处或优势,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短处或劣势。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会更清楚自己要往何处去;了解自己的家底,才能打有准备之仗。每所学校在制订自己的发展规划,对自己进行定位时,要认真回顾自己的发展历程,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注意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及长处。

高等学校定位是一项涉及面广,事关学校发展全局的大事,学校领导在组织师生员工确定学校定位时,要有大视野,大智慧,大手笔。

1.要有大视野

人有多大的视野,就有多宽广的世界,就有多大的选择空间。因为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进行的有方向、有目的的活动。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对自己赖以展开的条件和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尽可能地深入把握和全面了解。越是能够看到自己长远的、根本的利益所在,越是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有一番大的作为。

当人类步入21世纪时,大家有一种共同的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处在激烈的大变动中,节奏明显加快。许多过去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层出不穷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人们原来没有料想到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地发生。这种变化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远远超过了人类以往所经历的任何一个世纪。因此,我们观察、分析问题一定要有广阔的视野。

现在我们正处在大的转型时期,这突出地表现在,人的需求将由以物质需求为主转向以精神需求为主。有史以来,人们有物质、精神两大需求,但人类至今,笔者认为,基本上以物质需求为主。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则可能导致人们的需求以精神需求为主。人们需要充实的精神生活,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接受高等教育。因此,我们要有大视野,高等学校的定位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一方面的因素。

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心理、公共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家长、学生、用人单位都一味地追求高学历,看不起职业教育、专科教育。但这种现象肯定是暂时的,很快将会改变。因此,我们在确定高等学校的定位时,要善于从复杂的现象中看到事物运动的基

本态势,抓住基本规律,从眼前的利害中超越出来,突破经验的视野,对社会需求进行全局的、客观的把握,穿透眼前,看到长远。这同样需要大视野。

2.要有大智慧

有了大视野,还要有大智慧。智慧就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急剧变化的时代,有了大智慧,才有穿透力,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大智慧的表征是“通”,通天地人之谓才,要学富五车,深谋远虑,运筹帷幄。

高等学校的定位同样要有大智慧。要以史为鉴,寻找前人研究成果中的智慧;要观察现实,研究当前社会提供的智慧;要辨析判断,善于“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确立自己的特色。校长、党委书记要有大智慧,但仅靠一两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还要发挥群体智慧。高校是专家学者群集的地方,不乏有智慧者。因此,在学校定位时,要让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发挥互补效应。

3.要有大手笔

有了大手笔,才会有大发展。大手笔,要有大气魄,要有超越、怀疑、批判精神。要超越各种形式的禁锢和守旧观念,挑战各种历史理论和权威,深刻批判与反思,进行前提性追问、主体创造与建构。

在进行高等学校定位时,大手笔突出表现在要敢于“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为,要有大手笔,敢于砍掉不合适自己学校发展的东西;有所为,要有大手笔,敢于在自己的位置上创新,创一流,创惟一。

参考文献:

[1] 周光礼,刘献君.学术自由与社会干预的整合认同

[J].江苏高教,2002,(1):43.

[2] 贾红卫,等.中美高教的历史性聚会[N].中国教育

报,2000-02-17.

[3][5] 眭一凡.大学使命:大学的定位理念及实践意义[J]

教育发展研究,2000,(9).

[4] 陈家薇.耶鲁大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6][9][10] 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

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254,291,

307.

[7][8] 郭桂英,姚林.关于我国高校办学定位的研究[J].

江苏高教,2002,(1):60.

(本文责任编辑 曾 伟)

·高等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提要·

技术进步、技能需求与教育培训研究

北京大学博士生 王 建 导师 汪永铨

研究方向 中国高等教育及比较高等教育

答辩时间 2001年5月

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全球化,使得对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从而促使各国比以前更多地投资于人力资源开发。教育和培训是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赖以建立的两个支柱。世界各国普遍承认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技术进步等有关因素对新技能和资格的需求变化迅速且不断发展,对培训和终身学习也需要予以最大限度的重视。本研究关注的重点是技术进步对技能需求和技能供给之间关系的影响。总的分析脉络是:技术进步导致了对劳动力就业技能需求的变动,需要企业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工人需要终身学习。

研究表明,提高教育程度、加强普通教育和提供更多的培训,有利于工作岗位的变换;提供专业教育和更多的培训,有利于缩小与技术进步有关的收入差距。技术进步将导致技能的两极分化,工作岗位所需的社会性技能日益重要。

技能供给包括技能获取途径和形成模式。技能获取的途径主要包括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和工作经验积累。在职培训和工作经验提供了人们完成工作时实际使用的技能的很大一部分,但培训提供的主要是一些技术性技能;通过教育所形成的技能,主要是一些为进一步的培训和学习奠定基础的读、写、算等基本技能,以及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我国职前的学校专业教育(职业高中除外)与职后的企业培训基本上是一种替代关系,技术进步增强了教育和培训之间的可替代性,增加工作场所的培训有利于弥补正规学校教育系统的不足,改善教育不利群体的地位。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及学徒培训的不同组合,可以成功地传授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美国、德国、日本的技能形成模式分别代表了三种基本的培训模式,即以学校为基础的模式、以“学校+企业”为基础的模式和以企业为基础的模式。本文在分析它们对技术进步的适应性状况以及运行机制和制度框架的基础上,尽力找出什么是最适应技术进步的方式,同时考虑到每个国家的特殊性和发展阶段。

在我们所进行的理论探索、定量研究以及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建议在实现工业化的中国,必须继续稳定以学校为基础的培训模式,但要改变中等职业教育的终结性模式,建立职业教育和培训纵横相互衔接和沟通的新机制;改变政府供给的主导性模式,即政府对培训负主要责任而基本上不对企业提出培训方面的要求的状况,应使培训方面的决策产生于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方的密切协商。随着我国企业技术的进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应适当促进企业内的培训,促使企业向学习型组织过渡。

附: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与角色定位

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与角色定位 进入大学后,很多同学都希望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发展自己,或者想张扬一下自己的个性,而大学宽松的管理环境,班委会、学生会以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也给同学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很多同学通过自己的实力成功地当选了学生干部。在竞选之前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期待和向往,但工作一段时间后,有的学生干部总是找不到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平衡点:要么放弃学习,全身心投入学生活动中,忙的不亦乐乎,结果期末考试“大红灯笼高高挂”(有的因此而退学或者留级);要么因为不堪重负而中途放弃;要么在兼顾学习和工作之间而疲于应付;有的学生干部在理想和现实面前找不到一个平衡点,自己花了几个通宵才策划出来的一个方案,要么因为学校条件不允许被迫放弃而感到十分无奈和失望,要么因为得不到老师的认可或同学的响应而感到深深沮丧。当一个学生干部就这么难吗?难道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就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吗? 其实有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有些同学对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不准确、角色错位造成的。而角色错位不仅不能发挥学生干部应有的作用,也不利于学生干部自我成长。 什么是角色,角色错位会出现哪些问题,学生干部应该如何进行角色定位呢? 一、学生干部的角色错位以及导致的问题 “角色”一词源于戏剧,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20世纪20到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将其引入社会心理学。指处于一定地位的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包括社会的客观期望和个体的主观表演两个成分。 任何人在社会上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如果不能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在角色扮演和角色适应过程中可能产生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和角色失败等现象。学生干部也可能出现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心理困惑,不利于学生干部的健康成长。 1.角色冲突 一个人的角色行为不仅与他自己的社会地位或由此决定的身份相关,而且也与和他互动的他人的社会地位或社会身份相关。这种相关造成了角色的多重性和复杂性。由于个人同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就必然会产生“角色冲突”的问题。因为不同角色包含不相容的成分,社会对每个角色都有一定的角色期待。当这些期待出现矛盾或者个体对过多角色期待难以应付时,就必然会发生角色冲突。角色冲突又分为角色内冲突或角色间冲突。角色间冲突时指个体必须同时扮演过多的不同角色,由于缺乏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无法满足这些角色所提出的期望而产生的冲突。如好妈妈和好老师之间就有角色间冲突。角色内冲突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色伙伴对同一角色抱有矛盾的角色期望所引起的冲突。 学生干部的角色冲突主要表现在角色内冲突。产生冲突的原因是学生干部不能同时满足众多角色伙伴的期待引起的。学生干部的角色期待不仅来自于老师和同学,还来自于自我期待。他们一方面要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开展策划一些课外活动,这些活动时常又得不到同学的认可和理解,于是在迎合老师和同学之间产生左右为难;另一方面策划、开展课外活动占用大量学习时间,不得不熬夜奋战,进退两难,感到身心疲惫。也有少部分学生干部,责任感非常强烈,除了完成规定任务以为,还想为老师和学生做更多事,但往往感到无能为力。如有的学生干部看到班级同学学风不好,想改善一下,但侑于自身威信和能力而感到力不

关于我国高等学校性质的行政法解析

关于我国高等学校性质的行政法解析 胡发明摘要:从民法上来讲,高等学校是事业法人,而在行政法上,我国的公立高等学校是行政主体,政府与其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授权与被授权的关系;在高等学校内部,其与教师、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公权力关系、外部关系和契约关系,是行政契约的扩张、延伸,因此,其关系后果是一种行政后果,应采取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之救济途径。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民办教育在近几年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民办高等院校也逐步发展起来,有些民办高等院校还拥有了相当的规模和较高的教育质量和影响力。但是,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主体仍然是公立高等学校,因此,本文也主要是针对公立高等学校的有关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我国目前的高校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无疑是政府的附属产品,一直按照较为严格行政体制进行管理,行政化的程度是非常高的。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对各级各类教育实行国家化改造,把所有的高等院校都统合于国家计划经济之中,通过计划来对人才培养实行调控。教育的行政化管理与我们长期以来认为教育是一种国家权力,应由政府来统一组织的基本观念是分不开的。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已经不再用传统的政治观点片面地来看待教育现象了,教育体制开始打破原先的政府独家经营,社会力量不断介入教育领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深化,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特别是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长期以来的高等学校的法律性质不明确、法律地位不确定,使高等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的内部管理关系处于模糊的状态当中,各种矛盾和纠纷不断发生,又由于缺乏相应的救济机制而不能及时妥善地解决,已经严重阻

百事可乐市场定位策略研究.

— 82 — 百事可乐市场定位策略研究 王力 (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绥化 152061 摘要: 摘要:百事可乐是在全世界享有广泛知名度的产品。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正确的市场定位以及正确的营销方式。本文对百事可乐的市场定位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其市场定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关键词: 关键词:百事可乐;市场定位;营销策略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082-02 一、市场定位策略概述 所谓市场定位,简单说来就是企业或者产品确定在市场上 的位置。市场定位必须要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以树立在 客户心中的独特位置。需要注意的是,市场定位的确立必须要 参照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根据消费者对企业 或者产品某种特质的重视程度来有区分地选择应该突出表达 的产品理念,并将这种理念传达给受众,树立该产品在市场上 的正确位置。这一产品理念必须要具有鲜明的特色,夺人眼球, 同时要与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有着明显区分。市场定位的成功

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或者产品在市场上的营销策略,而具体的营销策略又与产品的销售情况直接相关。成功的市场定位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企业或者生产者一旦选定了目标市场,就要着手在目标市场上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产品的市场定位关系到企业及其产品有何不同凡响之处,与竞争者相比差异性又是多么大,特点又是多么突出。正确的市场定位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确定可能成为竞争优势的产品特质 消费者选择某种产品首先基于它的用途。而对于可乐这种 替代性较强的产品,如何打入市场并在市场中占有稳定的份额,首先第一条,正确的市场定位是至关重要的。赢得并保持 消费者的关键是比竞争者更好地感知消费者的需求。比竞争者更低廉的价格,比竞争者更好的质量,比竞争者更优质的服务 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产品定位中值得考虑的因素。产品差异是产品市场定位中尤其值得注意的地方。具体而明确的产品差异是企业使自己的产品具有极高的辨识度有别于其他产品的首要因素。 (二在诸多优势中突出最合适的 如果企业在自己的产品身上发现了若干个值得挖掘成为

中小企业的品牌定位策略研究(1)

中小企业的品牌定位策略研究(1) [摘要] 无可置疑,国内市场已经是“供过于求”的市场,仅有好的产品,还不足以创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目前的中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品牌时代,考虑的品牌因素需要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消费者感性联想。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学习与研究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归纳出新的品牌定义,创造出一种新的品牌定位方法,希望能够满足现代在品牌建设上的需要。 [关键词] 品牌品牌定位消费者感性联想金嗓子喉宝 一项相关调查显示,对于同质楼盘,万科比没品牌的开发商每平方米能多卖1500元。在中国房地产行业,万科等地产大鳄所到之处往往先声夺人,倍受媒体市民的关注青睐,令对手“未战而身先寒”。为什么万科有这样的威力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品牌的魅力! 什么是品牌?怎么做品牌?这似乎是两个很老的问题,但这又是现在许多老总所不能不问的两个问题。一些乘着这一双翅膀飞入了一个新的高度,还有一些被这一双巨手打入地狱,再也没有爬起来。但同时,绝大数正站在品牌的门外徘徊,不知是进是退。现在的中小更是决口不提品牌二字,专心做自己的产品,哪怕一个绝妙的建设品牌的时机到来。这样同样会将自己的打入地狱。 品牌的力量在中国经营已越来越凸现无疑。这主要的原因有三点: 1.家品牌精神的实现。随着中国众多制造功能的强大,优秀的或主开始追求品牌,创立本和个人品牌的精神需求日益浓重。因为他们需要一种品牌层面的精神需求来满足自己,以象征自己和千千万万个从事制造的有所不同。 2.溢价的驱动。极品策略传播机构用两年时间对中国上百家中小进行品牌营销战略层面的咨询服务跟踪,在近期完成的《20XX年中国品牌竞争力报告》中得出一组非常清晰的对比数字,那就是品牌拥有的溢价率和同行相比,品牌最低的溢价率都高出同行在%以上,更高的可达300%以上,这对中国多年来迷信的价格战不啻于醍醐灌顶。 3.来自国内、国际市场的压力。随着中国国内市场销售渠道和结构的改变,轻工产品更多出现在卡特尔状态下的超级连锁业态销货,但无论在那一个超级连锁业态中,众多同类同质商品混搭在一起,价格已很透明,服务也趋一致,那么让消费者信服并做出选择商品的最要因素就是品牌了。

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

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特色和质量 潘懋元 分类不清、定位不明是当前中国整个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精英学校拼命搞大众化的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机构拼命往研究型、综合性的路上挤,所以变成千军万马过一条综合化、研究型的独木桥,这与社会、国家的需要是不一致的。十六大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中国要实现小康社会不但需要众多的高级人才,更需要数以万计的应用型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现在大家都奔一条道,都想往综合化、研究型的大学去挤,放弃了自己应有的培养目标。几千万大学生培养出来都是一个模式,行吗?像高职高专这种学校放弃了它应该走的道路而一心想专升本,升了本以后就搞理论型的,搞了理论型的就参加评估,通过评估以后就招硕士生、博士生,然后说我要成为清华、北大。如果全中国的大学都成为清华、北大的话,中国就完了,连饭也没有吃的了,因为你不能叫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都去种粮食。另外,研究型大学为了创收拼命搞大众化教育,培训班也办,成教也办,二级学院也办,冲击了精英教育。现在全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精英教育受冲击最厉害。因此,前不久我提出一个口号叫“保护精英教育,发展大众化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要保护精英教育。 因此,中国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定位问题。要定位就要先分类,分类在世界上也是个难题。在江苏高教学会的年会上四川大学老校长卢铁城介绍了卡内基的分类法。卡内基分类法就是一层层分下来,事实上是鼓励大家往高处爬。我们现在应该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来考虑我们的高等教育分类,然后在高等教育分类中考虑我们的定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对世界所有的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是适用的。而卡内基分类法只针对美国,不一定对我们很适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既考虑到美国等发达国家,也考虑到发展中国家,所以它提出一个比较普遍适用的分类。我想简单地介绍一下国际教育分类标准。在层次上,一般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高等教育、博士生教育几个层次。编号上0是学前教育、幼儿教育,1是小学教育,2是初中教育,3是高中教育,4是过渡阶段,如升大学的预备班,或高中后学点专业知识、技能,5是高等教育,6是博士生教育,这是纵向分。5字头分为5A和5B两类。 5A是理论型的(包括应用型的理论),5B是职业型的、技能型的。5A又可细分为两小类。一类是为准备搞研究工作而设置的,如4年后上博士,但是大量的是第二类,它培养的不是搞研究而是培养各种专业的应用人才,即培养高级工程师、律师、医师、教师等应用型人才。5B相当于职业技术型的高职高专。我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阶段应该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研究型的综合性的,这一大类大体上是现在我们的重点综合大学(有的名字是工程类,实际上也是综合类的),第二大类是应用型的专业性的,培养各行各业各种专业的应用性的高级专门人才,包括一般的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高等学校。第三类是职业性的技术技能型的。前几天我向教育部的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中国应该赶紧搞中国的学制。中国从1954年颁布新学制之后几十年来还没有正式颁布过新的学制。学制最困难的部分是高等教育这个层次的学制。假如颁布学制的话,应该是这三种类型。然后每所学校在它自己的类型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高职并不是一定是二年制、三年制,高职是一个系统,是一个以职业岗位为主的系统。从

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及其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417927084.html, 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及其培养 作者:胡小敏全洪飞 来源:《学习导刊》2013年第10期 【摘要】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学生干部的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校风、班风的建设以及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本文结合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提出基于角色定位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角色定位培养 一、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 高校学生干部群体包括各级共青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及各班级学生管理群体等,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也越来越壮大。然而,很多高校学生干部缺乏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这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高校学生干部这一角色是包含着对这一群体的权利义务关系、行为模式的规范要求。 (一)首先是学生 学生的本份工作是什么呢?评价学生的标准是什么呢?是学习。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在题为《大学使命与大学生责任》的演讲中指出:大学生的第一责任就是学习。遗憾的是,很多高校学生干部认为到大学就要好好的玩一玩,使高校学生干部在配置自己的时间和资源时过分关注了干部的身份。与此同时,许多高校学生干部对于权力的追逐和名誉的迷恋,也导致了干部的工作成分压倒了学习成分。于是,许多高校学生干部出现了整天忙到晚、自己学习少,成绩逐渐下降的现象。 (二)其次是干部 干部的使命是什么呢?就是緊紧围绕促进学生学习这个中心,牢牢抓住培养学生成才这条主线,熟悉学校的工作内容,掌握将任务分解的能力,同时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和工作等各方面的状况,协助老师,带领同学、服务同学,为学校的稳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认真工作,乐于奉献的精神,在工作过程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做干部。因此,高校学生干部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同学积极进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三)最后是学生干部

房地产项目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研究

房地产项目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研究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的产品市场定位是否准确,营销策略是否实用有效。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简单地说即开发商想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卖给谁?怎样尽快卖出等。本文就房地产项目市场定位的内容、基本原则、存在问题及原因等方面探讨了对房地产项目定位和市场营销策略的问题。 标签:房地产项目市场定位营销策略 0 引言 房地产市场定位的概念,是由市场营销学中的“市场定位”理论借鉴而来的。市场定位一词最早是在1972年由美国两个广告经理艾尔·里斯和杰克·屈劳特在《广告时代》杂志上发表文章《定位时代》时提出,并慢慢流行起来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市场定位就是在详细的房地产市场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选定目标市场,确定消费群体,明确项目档次,设计建设标准。 1 房地产项目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 对于一个房地产开发公司来说,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一是土地,二是资金,三是人才;而最重要的生产经营环节:一是项目决策前的市场定位,二是项目实施后的市场营销。准确的市场定位和积极的营销策略是房地产项目开发和经营成功的前提。 房地产项目的市场定位是明确项目面向哪类消费群体,进而在此基础上决定相应的户型、面积、成本和售价。房地产企业只有把握好了市场定位,使楼盘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才能顺利实现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转变,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若定位不准,目标客户不清造成销售不畅,必将使产品大量积压,影响企业资金周转,甚至可能变成烂尾楼盘。 基于房地产项目市场定位的重要性,所以房地产公司在取得土地项目后,都十分重视项目的市场定位工作。但往往因企业自身或其他客观因素限制,致使房地產项目的市场定位工作产生了偏差。此时,就需要及时对项目进行重新的市场定位,并相应改变市场营销策略。 房地产开发经营是一项投资巨大、资金密集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里面,人员组织、资金筹措、产品定位、工程建设管理、营销策划等,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计划,环环相扣,互相保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全局。特别是在工程项目开工以后,资金的筹措更是成为项目运作成败的关键问题。可以说,资金就是一个项目的“血液”,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银行或其他筹措资金充其量只是外部输血补充,关键是企业自身要有造血功能。而市场营销就是企业的造血机器,这台造血机的性能如何又有赖于项目前期的市场定位是否准确,准确

市场营销定位策略分析

市场营销定位策略分析 谁说实体店没落?看这一家销售额15亿的“爆款”超市 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变得越来越快,逛超市都逐渐成为一种奢侈,更多的人习惯去便利店买东西,然后迅速走人。在意大利却有这样 的一家食品超市,偏偏逆向而行,不仅主打“慢食生活+健康”的生 活理念,更通过“超市+餐厅”的模式深入人心,2014年在全球只 有28家店的情况下,年收入2.2亿欧元(约15亿人民币)。在纽约 的一家分店,一天的客流便可达到12800人,这家超市就叫:Eataly。 品牌起源 Eataly的名字来源于英文吃(Eat)和意大利(Italy)的组合,是 全世界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意大利食品超市。Eataly的创始人奥 斯卡﹒法利内希望开办一家以持续性、责任感及分享为目标的食品 超市。于是2007年在意大利都灵开办了第一家Eataly,马上引起 了超乎想象的轰动效应。 现在,你几乎在意大利的每个重要城市都找得到Eataly的坐标,而且它还扩展到了美国、英国、日本、阿联酋等其他一些国家的重 要城市中。Eataly在纽约曼哈顿的分店总投资2000万美金,于 2011年8月开张,在开业不久后马上就创造了单日12800名到访者 的纪录。 是什么造就了Eataly如此受人欢迎? 法则一:极致的体验深入人心 1.人性化的设计。 很多时候,我们到超市要买一件东西立刻走,必须逛完整个超市才能找到收银台,而Eataly和传统超市不同,顾客一进门就可以看 到收银台,如果顾客着急,可以直接买完东西结账走人,而不用逛 完整个超市。

2.颠覆传统超市的定义。 Eataly不仅仅是一个食品购物超市,更多的还提供一种生活方式。Eataly将自己定位为“慢食超市餐厅”,所以走进去时,更像 是一个食品市场,这里不仅陈列着琳琅满目的食材,旁边还有厨师、餐桌和服务生。每个陈列区旁都设有用餐处,顾客既可以选好食材 回家烹饪,也可以直接让厨师为你烹饪好,直接在此享用。 以纽约的门店为例,顾客可以坐在超市里边吃烤肉边看电视,逛累了可以在咖啡柜台坐下喝杯咖啡休息片刻,还可以去小图书馆里 翻翻食谱。多样化的购物餐饮场景给顾客带来了极致的体验。 3.不一样的营销理念。 Eataly并没有像其他超市一样,花费大量的广告费用,Eataly 的营销核心是饮食教育。Eataly的公关认同“透过教育才能创造新 的顾客”。比如: Eataly收集了大量美食书刊,并且设置了一个小图书馆,顾客 可以在这里看美食书刊,确定好要买的东西,可以在旁边的电脑打 印出清单,再去购买。 在入口处或餐桌上画上当季蔬果,让顾客认识当季食品,因为当季食物最便宜好吃,客人也可以购买食物生产季节的海报回家参考。 Eataly的食品海报 Eataly每个营业区经常针对不同年龄层,开办各类烹饪课、品 尝课。这些课程的价格从30欧元到120欧元不等。比如意大利的传 统烹饪课程,葡萄酒的品鉴及存放课程,小学生的食材的历史、特性、烹饪方法课程等等。Eataly精心挑选的厨师会耐心地传授烹饪 方法,然后让学员们一起动手,并在最后分享自己的成果。 法则二:看得见的健康产品理念 在Eataly,到处可以看到一个大标语:吃是一种农业行为(eatingisanagriculturalact),展示了独树一格的经营理念。品牌 诞生初期,Eataly就集合起了一群以传统方式种植、生产食材和饮

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

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 厦门大学高教研究所潘懋元吴玫 一 在高等教育结构与体系研究中,如何划分高等学校类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又是一个高等学校定位与发展不能不解决的问题。其所以困难是面对复杂交错的多样化高等学校模式,要按照一定的划分标准分别归类,使所有高校能够各就各位,明确各自发展方向,朝着正确的发展目标,制订合理的发展规划。作为类型划分,必须符合划分的逻辑规则;作为事业规划,必须具有可行性并为人们所认同。其所以不能不解决,是由于如果分类不清,势必导致各高校定位不明,发展目标错位,发展规划不合理并难于实现。在中国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所谓分类发展,分类指导,都将因缺乏科学的依据而难于理顺。 18世纪以前,高等教育机构基本上只有大学一种组织形式,高等学校就是大学。至今人们还习惯于把所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都称为“大学生”,把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教师都称为“大学教师”。但从19世纪以来,欧洲高等教育机构从单一的大学组织形式大量分化出单科学院和应用性高等专科学校。中国解放前沿袭这种结构体系,高等学校分为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三种类型。大学必须拥有三个以上学院并且其中必须有文、理两院或至少有其一。也就是说,大学同学院的区别不仅在于学科的多少,而且必须有基础理论学科,才能“研究高深学问”。建国后院系调整,大量增设独立的单科学院,但基本上仍沿袭这三种类型,分为综合大学(文、理两科)与多科性大学(主要是多科性工科大学)、单科性独立学院、应用性专科学校。大学培养学术性研究型人才;单科学院培养各行各业高级专门人才;专科学校培养应用技术与管理的专门人才。类型划分虽然清楚,但多科性大学与单科性学院专业口径过窄,专科学校定位不明(即所谓“专科向本科看齐”),不能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经济与社会转型时期,高等教育也面临着结构改革与调整的任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传统的“重学轻术”、“重理论轻应用”的思想和政策导向不明),原来的单科性学院1980年代以来,纷纷改为“学科齐全”的多科性高等学校,并且追求成为学术性研究型大学;许多专科学校以及其后新办的高等职业学校,则以“专升本”为努力目标。一经被批准升为学院,也就沿着前者的思路,追求成为学科齐全的学术性研究型大学。对于一所高校来说,囿于传统思想与社会压力,力求“上进”,这种“雄心壮志”,其志可嘉。但不顾主客观条件,互相攀比,定位不当,缺乏特色,发展方向似乎明确而实模糊。人才市场需要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及答案要点教学内容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及答案要 点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及答案要点 1、我国新时期依法治教的背景(P11-13页) 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法治国”和“行业依法而治”的口号,国家管理的法制化必然要求教育也要依法而治。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管理和依法办事是“依法治国”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当前我国虽然已建立了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很严重,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的形势下,依法行政面临着许多挑战,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我国已经通过的教育法律(P20-22页,共7部)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P56-60) 答:学校是指经教育行政主管机关批准或登记注册,以实施学制系统内各阶段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高等教育法》第六十八条: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其在法律上享有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 4、高等学校的权利和义务(P73-85) 答:高等学校的权利: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学校权;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权; 3、招收学生权; 4、学籍管理权; 5、对受教育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权; 6、聘任并管理教师及其他职工权; 7、对本单位设施和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权; 8、拒绝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权;9、其他合法权益。 高等学校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

中小企业的品牌定位策略研究.

中小企业的品牌定位策略研究 [ 08-07-17 15:30:00 ] 作者:张磊编辑:studa0714 [摘要] 无可置疑,国内市场已经是“供过于求”的市场,仅有好的产品,还不足以创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目前的中国企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品牌时代,考虑企业的品牌因素需要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消费者感性联想。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学习与研究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归纳出新的品牌定义,创造出一种新的品牌定位方法,希望能够满足现代企业在品牌建设上的需要。 [关键词] 品牌品牌定位消费者感性联想金嗓子喉宝 一项相关调查显示,对于同质楼盘,万科比没品牌的开发商每平方米能多卖1500元。在中国房地产行业,万科等地产大鳄所到之处往往先声夺人,倍受媒体市民的关注青睐,令对手“未战而身先寒”。为什么万科有这样的威力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品牌的魅力! 什么是品牌?怎么做品牌?这似乎是两个很老的问题,但这又是现在许多企业老总所不能不问的两个问题。一些企业乘着这一双翅膀飞入了一个新的高度,还有一些企业被这一双巨手打入地狱,再也没有爬起来。但同时,绝大数企业正站在品牌的门外徘徊,不知是进是退。现在的中小企业更是决口不提品牌二字,专心做自己的产品,哪怕一个绝妙的建设品牌的时机到来。这样同样会将自己的企业打入地狱。 品牌的力量在中国企业经营已越来越凸现无疑。这主要的原因有三点: 1.企业家品牌精神的实现。随着中国众多企业制造功能的强大,优秀的企业或企业主开始追求品牌,创立本企业和个人品牌的精神需求日益浓重。因为他们需要一种品牌层面的精神需求来满足自己,以象征自己和千千万万个从事制造的企业有所不同。 2.溢价的驱动。极品策略传播机构用两年时间对中国上百家中小企业进行品牌营销战略层面的咨询服务跟踪,在近期完成的《2007年中国品牌企业竞争力报告》中得出一组非常清晰的对比数字,那就是品牌企业拥有的溢价率和同行相比,品牌企业最低的溢价率都高出同行在1 3.75%以上,更高的可达300%以上,这对中国企业多年来迷信的价格战不啻于醍醐灌顶。 3.来自国内、国际市场的压力。随着中国国内市场销售渠道和结构的改变,轻工产品更多出现在卡特尔状态下的超级连锁业态销货,但无论在那一个超级连锁业态中,众多同类同质商品混搭在一起,价格已很透明,服务也趋一致,那么让消费者信服并做出选择商品的最要因素就是品牌了。 一、中小企业品牌现状 什么是中小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中小企业标准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但笔者认为,站在营销的角度站在品牌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是指那些还仅仅依靠每月拼死拼活完成应有销售额,在销售过程中根本或很少享受到品牌附加值的企业。在此定义中,不存在绝对大的企业和绝对小的企业,也不存在永久的大企业和永久的小企业。所以在本文中,乃至在现在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应理解成品牌的中小企业。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知识要点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知识要点 1.我国新时期依法治教的背景 一、新《宪法》的理念 1、以人为本 2、尊重和保障人权 3、正当程序原则 二、教育法律的范式转型 1.从单向度的政府选择模式到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的相互博弈; 2.从制度意义上的公益性到实践意义上的公益性; 3.从教育效率到教育公平。 三、事业单位改革 1.事业单位的概念 “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的目的,由国家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2. 传统事业单位制度的特征 (1)政治、社会保障、服务功能的合一性; (2)资源的不可流动性 (3)事业单位主体之间的身份关系 3.事业单位改革的内容 (1)从单位到法人:自主权 (2)从财政拨款制到分类管理:经费体制改革 (3)从任命制到聘任制:人事制度改革 (4)从平均分配到差别分配:分配制度改革 2.我国已经通过的教育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2月12日通过,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共20条); 《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6年7月1日起施行,共18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通过,1994年1月1日起施行,共43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通过,1995年9月1日起施行,共84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5月15日通过,1996年9月1日起施行,共40《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8月29日通过,1999年1月1日起施行,共69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12月28日通过,2003年9月1日起施行,共68条)。 3.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 学校是指经教育行政主管机关批准或登记注册,以实施学制系统内各阶段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 《高等教育法》第六十八条: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其在法律上享有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 4.高等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高等学校的权利: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学校权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权 (3).招收学生权 (4).学籍管理权 (5).对受教育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权 (6).聘任并管理教师及其他职工权 (7).对本单位设施和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权

市场定位策略

首先,确定市场定位战略, 一般在确定战略时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1. 根据具体产品的特点对产品进行定位。 2. 根据产品所满足的需要以及产品所提供的利益对产品进行定位。 3. 根据使用场合对产品进行定位。 4. 直接针对竞争者或避开竞争者进行定位。 5. 为不同的产品种类进行定位。 其次,选择和实施市场定位战略 市场定位包括三个步骤:识别竞争优势,选择正确的竞争优势,有效地向市场传播企业的市场定位。 1. 识别可能的竞争优势 消费者一般都选择那些给他们带来最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因此,赢得和保持顾客的关键是比竞争者更好地理解顾客的需要和购买过程,以及向他们提供更多的价值。通过提供比竞争者较低的价格,或者是提供更多的价值以使较高的价格显得合理。企业可以把自己的市场定位为:向目标市场提供优越的价值,从而企业可赢得竞争优势。企业优势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 产品差异:企业可以使自己的产品区别于其它产品。 服务差异:除了靠实际产品区别外,企业还可以使其与产品有关的服务不同于其它企业。 人员差异:企业可通过雇用和训练比竞争对手好的人员取得很强的竞争优势。 形象差异:即使竞争的产品看起来很相似,购买者也会根据企业或品牌形象观察出不同来。因此,企业通过建立形象使自己不同与竞争对手。

2.选择合适的竞争优势 假定企业已很幸运地发现了若干个潜在的竞争优势。现在,企业必须选择其中几个竞争优势,据以建立起市场定位战略。企业必须决定促销多少种,以及哪几种优势。一般来讲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各方面的要素,按照世界著名咨询公司——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所提出的7——S 模型,这些要素主要包括:结构、制度、风格、员工技能战略共同的价值观 (structure,system,style,staff,skill,stratage,shared value )。在模型中,战略、结构和制度被看成是企业成功到“硬件”,风格、人员、技能、共同价值观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经营的“软件” 总的来说,企业需要避免三种主要的市场定位错误。第一种是定位过低,即根本没有真正为企业定好位。第二种错误是过高定位,即传递给购买者的公司形象太窄。第三种是企业定位混乱,给购买者一个模糊混乱的企业形象。 3.传播和送达选定的市场定位 一旦选择好市场定位,企业就必须采取切实步骤把理想的市场定位传达给目标消费者。企业所有的市场营销组合必须支持这一市场定位战略。给企业定位要求有具体的行动而不是空谈。 再次,企业竞争战略 企业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可以在市场上扮演四种角色,即市场领导者、市场挑战者、市场追随者、市场补缺者。 (一)市场领导者 市场领导者是指在市场上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并在价值变动、新产品开发、分渠道和促销力度等方面均具领导地位的公司。一般来讲,要保持领导者地位必须做到三点:(1)把整个目标市场作为开发对象。(2)力图保持现有市场份额。(3)最大限度地扩大市场份额。 (二)市场挑战者

王老吉品牌定位策略

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去湿等功效的“ 药茶” 。在众多老字号凉茶中,又以王老吉最为著名,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5 年,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 药茶王” 之称。到了近代,王老吉凉茶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50 年代初由于政治原因,王老吉药号分成两支:一支被政府收编归入国有企业,发展为今天的王老吉药业 股份有限公司原羊城药业,主要生产王老吉牌冲剂产品国药准字;另一支由王氏家族的后人带到香港。在中国大陆,王 老吉的品牌归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在中国大陆以外有凉茶市场的国家和地区,王老吉的品牌基本上都为王氏 后人所注册。加多宝是位于东莞的一家港资公司,由香港王氏后人提供配方,经王老吉药业特许在大陆独家生产、经营 红色罐装王老吉食健字号。 背景 在02 年以前,从表面看,红色罐装王老吉以下简称红色王老吉是一个活得很不错的品牌,销量稳定,盈 利状况良好,有比较固定的消费群,其红色王老吉饮料的销售业绩连续几年维持在1 亿多元,发展到这个规模后,加 多宝的管理层发现,要把企业做大,要走向全国,他们就必须克服一连串的问题,甚至连原本的一些优势,也成为困扰 企业继续成长的原因。 而这些所有困扰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企业不得不面临一个现实难题——红色王老吉当“ 凉茶” 卖,还 是当“ 饮料” 卖? 现实难题表现一:现有广东、浙南消费者对红色王老吉认知混乱 在广东,传统凉茶如冲剂、自家煲制、凉茶铺等因下火功效显著,消费者普遍当成“ 药” 服用,无需也 不能经常饮用。而“ 王老吉” 这个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品牌就是凉茶的代称,可谓说起凉茶想到王老吉,说起王老吉就 想到凉茶。因此,红色王老吉受品牌名所累,并不能很顺利地让广东人接受它作为一种可以经常饮用的饮料,销量大大 受限。 另一个方面,加多宝生产的红色王老吉配方源自香港王氏后人,是国家批准的食健字号产品,其气味、颜色、包装都与消费者观念中的传统凉茶有很大区别,而且口感偏甜,按中国“ 良药苦口” 的传统观念,广东消费者自 然感觉其“ 降火” 药力不足,当产生“ 下火” 需求时,不如到凉茶铺,或自家煎煮。所以对消费者来说,在最讲究“ 药效” 的凉茶中,它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在广东区域,红色王老吉拥有凉茶始祖王老吉的品牌,却长着一副饮料化的面孔,让消费者觉得“ 它好像 是凉茶,又好像是饮料” ,陷入认知混乱之中。 而在加多宝的另一个主要销售区域浙南,主要是温州、台州、丽水三地,消费者将“ 红色王老吉” 与康 师傅茶、旺仔牛奶等饮料相提并论,没有不适合长期饮用的禁忌。加之当地在外华人众多,经他们的引导带动,红色王

论高等学校定位_刘献君

·大学发展定位笔谈· 编者按:教育部副部长周济同志最近提出,高等学校发展要解决两个问题,制定三个规划, 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学校发展定位问题。高等教育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多样化,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高等教育的结构必须与社会经济、文化结构相适应。每所大学都应该在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中找准自己的发展空间。现在,很多高等学校都在思考定位问题,为了帮助大家拓宽视野,把握学校定位的内涵,从而使定位更加准确、科学,本刊发表四篇文章,供参阅。 论高等学校定位 刘 献 君 ①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高等学校定位,包括高等学校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定位,一所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学校内部各要素在学校发展中的定位三个层面。当前应重点研究的是高等学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其实质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分层。在对高等学校进行定位时, 应综合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关学校的状况以及自身具备的优势等各方面的因素,展其所长,要有大视野、大智慧和大手笔。 关键词:高等学校;发展定位;高等教育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03)01-0024-05 On the ident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LIU Xian -jun (Hu 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 han 430074,China ) Abstract :The ident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s of three layers :the identity of higher edu -cation institutions in the whole social system ;the identity of an individual university in the whol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 identity of various internal departments of a university i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its university .The focus of the present research is the identity of universities in the whole higher educa -tion system with the stratification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as its essence .When setting the identity of the universities we should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following :the demand of the society ,the situation and condition of related universities and advantages of the university in order to enhance its uniqueness .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dentity for development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 个系统网络上的一个个网结,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003年1月第24卷 第1期 高等教育研究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Jan .,2003 Vol .24 No .1 ① 收稿日期:2002-10-25 作者简介:刘献君(1945—),男,湖南宁乡人,中共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副书记,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学生干部培训学生干部的能力素质和工作方法

学生干部培训 -----学生干部的能力素质和工作方法 吴步科 大学是我们踏入社会的最后的一站,大学更是锻炼自己,提高能力的地方。它给我们提供了多途径,让每位同学充分的才华,提高能力,而担任学生干部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种途径。虽然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学生干部,但是高校中的学生干部与其它的是截然不同的:他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许多工作往往都是由学生干部组织开展的,而老师则是起到指导、监督的作用;并且现在我们服务的对象是个性鲜明的大学生。 下面就如何让自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干部展开来讲,共七个方面:一、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二、学生干部的作用。三、学生干部的素质要求。四、学生干部的五个意识和五个能力。五、学生干部工作的流程。六、学生干部需要学会处理三种关系。七、学生干部工作的基本方法 一、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 高校学生干部的特殊性,高校的学生干部本质是普通学生,但是,平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尤其是与中、小学层次的学生干部相比较而言,却体现出了许多特殊性。1、独立性:高校学生干部开展工作不再是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指令,而是更多立足于广大同学、了解同学们心声、独立自主开展各项工作。各项工作的筹备、策划、组织、宣传、教育倾向于独立。2、专业性:高校学生干部必须结合自己的专业开展工作。3、实践性: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接触社会的前端,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性,既能立足校园的广大师生,代表学校的公共利益。4、成熟性:高校学生干部的生理和心理均已成熟,在参与学生工作时,

能够理智地运用思维,代替了简单的情绪化、感性化,掌握了更为科学和机智的工作方法,把握了学生工作的任务,能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 1、具有学生身份的特殊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学生干部是具有学生身份的,因此与学校领导和教师担当的角色是不同的。 2、具有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身份的特殊的学生——不是一般的学生身份,是特殊的,是赋有领导、教育和管理权力和义务的学生,因此与普通同学和学生中的意见领袖是不同的。 二、学生干部的作用 1、表率作用。学生干部的表率作用首先表现在学习上,学习要起带头作用,以学为主把握好自己的未来;在纪律方面,要带头树立良好的学风校风,积极制止不文明行为,督促其他同学遵守校纪校规;积极参加校园活动,学会与人沟通,培养团队精神和自信心;要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通过各项活动、提升思想境界,严格要求自己,竭诚为同学服务。 2、纽带作用。有些学生干部仅当“播音员”,而不是做好一个“编导”,只是传达上级的指示,不懂分析调查,不能有效反映群众的需求。学生干部要及时向老师反馈信息,做好信息的沟通与传递;要与同学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要主动关心同学,不让班上一个同学掉队;做好与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解决同学的实际问题,多提建议。 3、能力作用。学生干部做事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要学会组织,学会协调,学会沟通,讲究方法、方式,要先学做人,再学做事,重视人品。现在有些学生干部有一种“浮躁浮夸”心理,不能脚踏实地落实工作,解决问题,而是贪功求大,好高骛远、优柔寡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