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最有名的家风故事

十大最有名的家风故事

1、孟母三迁

说起中华经典家风故事,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2、曾国藩家训

古今名人家风家训故事有不少,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曾国藩家训的故事。曾国藩教子与治家的理念和实践,是社会公众一致认可并极力推崇的。他一生戎马倥偬,但对子女、对家庭的教育却从未放松过。曾国藩特别强调“勤以持家”,还强调“和以治家”,更是以此为家族宗旨,而他自己也是一丝不苟的言传身教。

成晓军,1953年8月生,湖南湘乡人,现任惠州学院政法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惠州学院粤东地方史研究中心主任。自1976年以来先后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江海学刊》等海内外多家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参与主持整理《曾国藩全集》,并独著、合著、主编出版《帝王家训》、《名臣家训》、《曾国藩的幕僚们》《曾国藩家族》等近20本图书,其中大量论点多次被学者或研究人员引用。

3、祖昌教孙

南北朝时期的祖昌,任刘宋朝大匠卿,是朝廷管理土木工程的高级官员。他的孙子不爱读书,常常被望子成龙的儿子祖朔之骂。因长期被骂,孙子越来越讨厌读书。祖昌觉得儿子的教育方法不对,告诫儿子说到“他读书不行,说不定干别的事灵巧。做大人的,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加以诱导。”之后,祖昌常常把孙子带去工程现场。孙儿对大山大河、田野村庄和各种建筑,都表现出浓厚的

兴趣;尤其对于天文学知识,特别喜欢。于是,祖昌带着孙子拜访了天文学家何承天,学习了很多天文知识。这个孩子后来的成就大大超过了祖辈和父辈,他就是祖冲之。这则家风故事说明,要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施教者(教师和家长)应该循循善诱,把孩子的兴趣引导出来,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4、曾子杀猪

《曾子杀猪》是出自书记《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上的一个关于历史经典家风故事,成为言传身教的典范。《曾子杀猪》是一篇古文,讲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成人,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不真诚待人的人。

5、诸葛亮《诫子书》

千古第一良相诸葛亮,以才智多谋著称于世。其实他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品格高尚、学识渊博的父亲。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语言清新雅致,说理平易近人,作者运用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使这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并入选中国义务教育语文教材。

6、陆游《放翁家训》

《陆游家训》是选自张天龙撰写的《万金家书》,作者是陆游。本篇主要讲述的是陆游写给子孙的家训,千古流传,引人思考。

才思敏锐的年轻人,最容易学坏。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认为是忧虑的事,不能把它认为是可喜的事。切记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就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不这样的话,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就不会只有一件。我这些话,是给后人防止过错的良言规诫,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7、司马迁传承家学

司马迁来自于书香门第的史官世家。司马氏先祖自周代起即任王室史官,掌管文史、星卜、祭祀等事宜。正是祖先的荣光,造就了司马家族伟大的抱负和历史责任感。家学渊源的他,自幼受到父亲司马谈丰富文学涵养以及学术思想的熏陶。

8、纪晓岚家训

清代第一才子纪晓岚,是清代著名的清官。纪晓岚,纪昀,大名鼎鼎。那个同乾隆、和珅三人间的插科打诨之人,俗称纪大烟袋,这三个活宝级人物就是三人一台大戏,少了一个仿佛都成不一面镜子,把个人间的喜怒哀乐、忠奸善恶皆以喜剧的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倒也淡化了人间的苦与乐,让人以旁观者的角度,欢笑欣赏。那么,现实生活中的纪晓岚如何呢!纪晓岚不仅是清官、学者、作家,他的家训“四戒”“四宜”“四莫”,充满人间烟火,值得学习。

9、梁启超教子有方

梁氏一族拥有非常优秀的家教和家风,造就出了梁启超。梁启超先生被誉为“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是近现代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同时,他又是一名非常成功的家长。梁启超一生养育了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梁启超先生被誉为“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翻阅历史,你会看到对他的评价是这样的: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以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是近现代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因为他的身份,我一直觉得他在家应该是那种不苟言笑、严谨刻板的家长。最近读《梁启超家书》,看他与子女的交流,彻底颠覆了我对他的形象定位。原来,他竟然是一位感情丰富、严慈相济的父亲!

10、丰子恺教育之道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翻译家、美术音乐教育理论家,

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中国现代漫画鼻祖”,他的作品诗意清雅,很有哲理性。丰子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翻译家、美术音乐教育理论家,被誉为“现代中国艺术的艺术家”、“中国现代漫画鼻祖”,他的作品诗意清雅,很有哲理性。

家风小故事15篇

《家风小故事》 家风小故事(一): 古往今来,家风乃是一个家庭或宗族重要的精力内核,是一切家庭成员都务必遵从的行为原则和品德规范。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家风时刻净化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灵,它是最无痕的教育。 但什么是家风恐怕不一样的人会有不一样的答案: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表示: 晚清名臣曾国藩在家训中反复强调,最败人的两个字------傲、惰。惰是惰性,就是明 白就应做有好处的事,却总找理由,不是不做事,就是做无聊的事。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一个勤字。曾国藩在家训中说,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 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能够做得到的。 曾国藩一生成就建立在勤字上。晚年身体不好,休息三四个月,自悔到什么地步他在日记中说:人而不勤,则万事俱废,一家俱有衰象,余于三四月内,不治一事,于居家之道,大有所悖,愧悻无已。病一好,立刻给自己写了工作时间表,上午会客,听工作汇报,写日记,写奏折下午处理公文晚上,温诗,写古文等。由此可见,坚持勤奋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品质之一。 作为一名家长,我深知勤奋、坚持的重要性。所以在生活中个性严格要求。一次孩子犯懒,不想去舞蹈班了。她摆出各种理由,什么 作业多呀;觉得累呀;腿疼,不舒服呀等。当时我想,孩子所说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孩 子也很辛苦。但转念一想,如果我让孩子放纵一次,就会有下一次。长此以往,就会助长孩子懒惰、散漫的不良习惯。勤奋坚持的态度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于是,我拒绝了孩子可怜巴巴央求,当了一次狠心的妈妈。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需要家长的监督,需要家长的鼓劲儿。在孩子出现懒惰的苗头时,家长要及时提醒;在孩子失去勤奋动力时,家长要加油鼓劲儿,甚至严厉督促。这样才能养成良 好的习惯。 古往今来,家风乃是一个家庭或宗族重要的精力内核,是一切家庭成员都务必遵从的行为原则和品德规范。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它是透过日常生活影响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家风对孩子们则是一种无言的教诲、无字的典籍,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 让我们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为着子子孙孙的完美未来,为着世界的温馨和谐,身体力行,做好家风的建立者,实践者,推行者,给社会留下一道道绚丽的风景,让我们伟大的祖国成为一个高度礼貌、繁荣昌盛的大家庭! 家风小故事(二):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家的家规就十二个字:勤简持家、诚实守信、孝敬父母。这十二个字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因为这十二个字代表着妈妈、爸爸和我。 1、勤简持家之星:妈妈

十大最有名的家风故事

十大最有名的家风故事 1、孟母三迁 说起中华经典家风故事,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2、曾国藩家训 古今名人家风家训故事有不少,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曾国藩家训的故事。曾国藩教子与治家的理念和实践,是社会公众一致认可并极力推崇的。他一生戎马倥偬,但对子女、对家庭的教育却从未放松过。曾国藩特别强调“勤以持家”,还强调“和以治家”,更是以此为家族宗旨,而他自己也是一丝不苟的言传身教。 成晓军,1953年8月生,湖南湘乡人,现任惠州学院政法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惠州学院粤东地方史研究中心主任。自1976年以来先后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江海学刊》等海内外多家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参与主持整理《曾国藩全集》,并独著、合著、主编出版《帝王家训》、《名臣家训》、《曾国藩的幕僚们》《曾国藩家族》等近20本图书,其中大量论点多次被学者或研究人员引用。 3、祖昌教孙 南北朝时期的祖昌,任刘宋朝大匠卿,是朝廷管理土木工程的高级官员。他的孙子不爱读书,常常被望子成龙的儿子祖朔之骂。因长期被骂,孙子越来越讨厌读书。祖昌觉得儿子的教育方法不对,告诫儿子说到“他读书不行,说不定干别的事灵巧。做大人的,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加以诱导。”之后,祖昌常常把孙子带去工程现场。孙儿对大山大河、田野村庄和各种建筑,都表现出浓厚的

家规家风小故事十篇

家规家风小故事十篇 范文一:家风小故事 良好的家风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一个人的家风严谨、朴实,那么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往往受到家风的熏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人也不会走上邪路;如果一个人的家风不好,家长不注意管教孩子,任由孩子胡作非为,那么这样的孩子很有可能变成“问题少年”,更有甚者受到外界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我很庆幸我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爷爷很重视读书,家里崇尚读书的风气也很浓。我记得小时候,爷爷给我买的最多的不是玩具,也不是零食,而是书籍。爷爷经常说:“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缺乏物质,而是精神上的贫乏。” 自从我懂事起,爷爷就教我读《三字经》、《百家姓》,“人之初,性本善”爷爷在教我读的时候,也告诉我其中蕴含的道理。记得有一次,爷爷告诉我:“‘百行孝为先’这句话说的是,我们做人要懂得尊敬长辈,对长辈要尽孝道,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不孝,这种人也不能指望他去爱别人。”正因为如此,每当家里吃饭的时候,我们总是把好的东西留给爷爷奶奶吃。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帮我炖了条鱼,还煮了个鸡蛋,我把东西端到爷爷房里,爷爷抚摸我的头,“乖孙,你生病了,这个还是你吃,给你身子补营养。”我回答:“爷爷,我壮得很,没事。”那时,我看到爷爷眼里有一丝泪水。 爷爷不仅要求我读书,还让我坚持锻炼身体,爷爷常说:“没有好的体魄,将来怎么为国家做贡献?”爷爷爱看历史书籍,经常告诉我一些名人伟事,他说的最多的就是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在读书的时 候,老师就问他读书的目的,周总理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爷爷经常教导我,一个人一定要把自己所学的东西投身到社会建设当中,要做对国家有益的事。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爷爷在给我讲“嗟来之食”时,说故事里的主人公不吃别人施舍的东西,最后饿死,这个人很有骨气,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我一直将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

家风家训的小故事(精选10篇)

关于家风家训的小故事 关于家风家训的小故事 小故事是一种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而又富于哲理的故事,因其每个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成功做人之道而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在校学生的喜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风家训的小故事(精选10篇),一起来看看吧! 家风家训的小故事篇1 今天妈妈要我完成一篇日记,可是我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好,妈妈提示我说,现在都在关注’‘家风“这个问题呀!哦!明白了。 在我还不懂事的时候,一直抱怨妈妈对我太严厉,心里总是有些难受。现在我长大了懂事了,觉得妈妈这样做并没有错啊,比如妈妈告诉我做人的规矩道理,要尊老爱幼,互相帮助,懂得谦让,不过份计较个人得失,在同学面前物资方面不能有攀比行为,生活习惯非常重要,还说生活习惯于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我听得最多了,要我在生活方面做一个勤俭朴素的人。 “家风”确实很重要,要以做个好心人的准则牢记在心,做一个对社会有所用的人,我还真得感谢我的爸爸妈妈耐心地教育了我这些优良的美德,让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优秀,我一定会努力加油! 家风家训的小故事篇2 记得在我5岁那一年,有一次我和爸爸玩捉迷藏。我趁爸爸不注意,飞快地往房间里跑,却没有注意到桌子上的杯子,于是,一阵脆响之后,杯子掉在了地上。这时,声音惊动了爸爸。他转过身,看见碎了的杯子。爸爸问我:“这是你干的吗?”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怕承认会挨打。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想法,说道:“好孩子要诚实,是你做的,就应该承认。” 最后,我鼓起勇气对爸爸说:“是我不小心打碎了。”本以为爸爸会打我,可爸爸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和蔼地对我说:“一个人犯了错并不可怕,只要勇于承认就是好孩子。”那一次爸爸对我的教导,

中国名人的家风家教小故事7篇

中国名人的家风家教小故事7篇 中国名人的家风家教小故事篇1 曾国藩是近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但其对子女的教育却留给后人很多可借鉴的内容。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以俭持家。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 勤于治学。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 曾国藩还敦促家人每日坚持学习,并多次为全家拟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于衣、食、粗(工)、细(工)四字缺一不可。” 重视家教。曾国藩有3子5女,小女儿曾纪芬最长寿,活到91岁。1875年,曾纪芬嫁入湖南聂家。曾国藩规定,每个女儿出嫁,嫁妆不得超过200两银子,同时嫁妆中还有父亲亲手书写的功课单。曾国藩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勤俭持家的家庭主妇,实际上女儿做得比父亲期望的更好。 中国名人的家风家教小故事篇2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宁夏政府主席。19,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 中国名人的家风家教小故事篇3 丰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有一次,长子瞻瞻要丰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时,却熟睡在父亲肩头,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除了让孩子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丰子恺还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精选20个)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精选20个) 家风家教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正所谓孩子是父母的缩影,我们若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应从我们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家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下面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精选20个),希望大家喜欢!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

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

中国名人家风家教的故事(一)

中国名人家风家教的故事(一) 中国名人家风家教 引言 •家风 •家教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风和家教一直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体系。许多中国名人都以他们优秀的家风和家教而闻名于世。以下是一些富 有个人魅力和正能量的中国名人及其家风家教的故事。 1. 孔子夫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孔子家风: •孔子家教: 孔子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家风彰 显了尊重长辈和家族团结的价值观。孔子注重家庭守恒,他的儿子们 都成为了有影响力的官员。孔子家教的核心是对仁爱、忠诚、诚实和 谦虚等美德的培养。 2. 孟母(公元前375年) •孟母家风: •孟母家教:

孟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富有教育智慧的母亲。她在儿子孟子小时候,就始终注重教育孟子的道德修养和学识。她善于通过故事和生活实例来教育孟子,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孟子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哲学家和政治家,孟母的家风和家教功不可没。 3. 文天祥(公元1236年-公元1283年) •文天祥家风: •文天祥家教: 文天祥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以他的忠诚、正直和坚强意志而闻名。文天祥的家风体现了家族团结和忠诚的传统。他的家教注重培养孩子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质。正是受到这种家风和家教的影响,文天祥成为了中国人心中的英雄。 4. 钱学森(1911年-2009年) •钱学森家风: •钱学森家教: 钱学森是中国现代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航空航天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钱学森的家风注重家族团结和家庭和睦。他的父母和岳父母都是教育家,对他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钱学森的家教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这种家教使他能够在科学领域有所突破。

古代优秀家风小故事

古代优秀家风小故事 古代优秀家风小故事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自古以来就有“不孝有三”之说,难而,在快节奏的今天,我们似乎都有点淡化了。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古代优秀家风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古代优秀家风小故事篇1 1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

古代清廉家风故事13篇

古代清廉家风故事13篇 (原创版4篇) 目录(篇1) 1.引言:家风的重要性 2.第一篇:古代家风故事 - 司马光的家风 - 张荷晴的家风 - 讲清廉家风的故事(通用 11 篇) 3.第二篇:古代廉洁人物的小故事 12 则 - 羊续悬鱼拒礼 - 其他 11 则小故事 4.结论:家风的传承与清廉家风的重要性 正文(篇1) 家风,是一个家庭潜移默化的规则,它影响着家庭成员的性格、道德观和行为方式。在我国历史上,许多家庭都有着自己的家风,这些家风不仅在家族中流传,也影响着整个社会。下面,我们将讲述一些古代清廉家风故事,以期对现代家庭产生启示。 首先,我们来看古代家风故事。在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家,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然而,也有许多家族能够树立起良好的家风,教育出有德有才的后代。例如,司马光在总结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的教训后,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正是因为司马光的教子有方,他的子女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目录(篇2)

1.引言:家风的重要性 2.第一篇故事:司马光的家风 3.第二篇故事:张荷晴的家风 4.第三篇故事:唐家廉政家风故事 5.第四篇故事:羊续悬鱼拒礼 6.第五篇故事:杨震四知堂 7.第六篇故事:孔融让梨 8.第七篇故事:刘备遗训 9.第八篇故事:孟母三迁 10.第九篇故事:岳飞精忠报国 11.第十篇故事:于谦两袖清风 12.第十一篇故事:海瑞拒贿 13.结尾:家风的传承和影响 正文(篇2) 家风,是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祖训,也是一个家庭潜移默化的规则。家风如雨,滋润着一个家庭的成长,影响着家庭成员的性格和品质。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家族因为拥有良好的家风而世代繁荣。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古代清廉家风故事 13 篇,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让大家了解家风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家风。 首先,我们来了解司马光的家风。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十位名人家风家训

十位名人家风家训 十位名人家风家训 家风是指家庭成员在长期的相处和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一种道德、精神、文化传承。好的家风可以对子孙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十位名 人的家风家训,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示。 1. 孔子 家风:尊重、诚信、爱人 家训:君子有三戒:少言、少欲、少斗。尊礼敬人,以诚待人,得人 心者得天下。 2. 文天祥 家风:博爱、忠诚、耿介 家训:生不逢时,当作人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身为忠臣义士,当以忠诚为本,以耿直为荣。 3. 李白 家风:豁达、豪放、爱好自由 家训:有所为有所不为,得失自负。爱好自由,善良自然,才华横溢,文思泉涌。

4. 王安石 家风:诚信、知足、持家 家训:诚信为本,知足常乐,持家致富。心中常存善良,勤劳持家富有,市井人生幸福。 5. 钟南山 家风:严谨、勤奋、爱家 家训:严谨治学,勤奋钻研,爱家敬业。家是呵护我们的港湾,家庭幸福才是一生最大的富足。 6. 慈禧太后 家风:勤俭、家风正、妇德高 家训:勤俭持家,廉洁自律,家风正正义凛然。妇德从小培养起,才能在家庭和社会中成为一位优秀的女性。 7. 鲁迅 家风:博学、爱国、自由 家训:博学求知,爱国家民,重视人权自由。只有从孩童时期就注重培养,才能在今后的人生中展露光芒。

8. 茅盾 家风:节俭、良善、扶助弱者 家训:心怀善良,持家节俭,扶助弱者。只有这样,才是一位大公无私,又受人尊敬的良好家风。 9. 郭沫若 家风:诗情画意、文艺、国际视野 家训:居心慈悲、文学爱好,才能赢得诗意的生活。国际化的视野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10. 齐白石 家风:尊老、敬师、关注文化古迹 家训: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尊老学长,敬师爱民,关注文化古迹。热爱传统文化,给人生增加些许趣味。 家风家训是我们家族的根本,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桥梁。每一个诚信、善良的举动都对我们的后代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希望我们学会借鉴和吸收名人的家风家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我们的家庭中创造优秀的传统和文化,让这种优秀的家风在我们的家族中代代流传下去。

古人优良家风的故事

古人优良家风的故事 司马光告诉人们:“《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因为家风是世风之基”。千年来,我国共出版家风类专著120多部,有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宋代朱熹《家训》、晚清曾国藩《家书》……历史表明:“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德,一国兴德”“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 古人优良家风的故事: 1、早教利功倍 《颜氏家训》曰:“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康熙《庭训格言》亦重早教曰:“谕教宜早,弗敢辞劳”。东汉《国家兴亡与家庭门风》亦倡早教,周朝统治800年,历史最长,倡导从胎教开始传王位,太后听美乐、忌酸辣和五味,命三官师教太子,成就了周成王。 2、立志以成事 曾国藩《家书》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其家书家教中,立志之论甚多,强调立志之后,据此求过,自律自勉。曾国藩亦以治惰立志教子,《家书》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一处弛则百处懈”“惰则弛缓”“勤则医惰”,百种弊端,皆由惰生。《颜氏家训》亦倡立志教育:“修身齐家,为学治世”。 3、立德遗子孙 朱熹《家训》曰:“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朱熹重视道德修身如同“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不可不慎哉!”司马光《温公家范》亦重德:“贤者居世,以德自显”。历史上的林家重德,亦善于教育后代。林氏后代人履职宰相,3000人成为进士,皇帝亲自主持殿试201次,林家榜上有名183次,“无林不开榜,开榜必有林”成为家风典范。后来的《林则徐家训》注重立价值取向之德:“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 4、训俭以示子 司马光《训俭示康》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给司马康的诫子训,说明“俭”和“侈”的必然性,“俭能立名,侈必自败”。诸葛亮《诫子书》亦崇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朱柏庐《治家格言》亦尚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5、忠孝以立身 苏轼十岁读《汉书》,慕范滂为忠献身,“范滂对母说:‘儿忠孝不全’,范母说:‘我为儿骄傲’”。苏轼问母,若我像范滂,您若何?苏母曰:“你成范滂,我即范母。”《林氏家训家规》亦强调忠孝:“孝始于事亲,终于报国,移孝以作忠,即显亲以全孝,此为大孝”“孝为立身大本。若不孝于亲则不能忠于国;必反为社会之蠹虫”。 6、督学以立本

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的故事_名人家风家训家教故事

培育清廉家风,做“最美家庭”的引领者是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所倡导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呢,下面就跟着一起来看看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的故事以及名人家风家训家教故事吧! 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的故事:司马光教子有方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的故事:吉鸿昌不忘父训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

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的故事:总统教子自立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

与家风有关的名人事例(精选10篇)

与家风的名人事例 与家风有关的名人事例(精选10篇) 一般来说,我们对名人的故事总是抱有好奇之心,那么他们都有哪些故事值得我们学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与家风的名人事例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与家风的名人事例篇1 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与家风的名人事例篇2 郑板桥,山东潍县(即今山东潍坊市)当知县,他为官清廉,关心民生,政绩甚佳,百姓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后来,这一地方碰上了灾荒年,他请求赈济灾民,却因此而获罪,便辞官回到家中,以卖书画为生。 郑板桥出身贫寒,所以能理解贫苦人的艰辛,从来不以富贵贫贱论人。当他还是个秀才的时候,偶而翻检家中的旧书箱,见到家中佣人的前辈所签的卖身契据等,就马上拿去烧掉。他决不还给佣人本人,或者自己仔细看看契据的内容,就是怕佣人知道了感到难堪。真是体贴佣人,心情入微啊! 郑板桥长大后,自己当了家,在雇用佣人的时候,从来不要求对方和自己立契约。佣人自己如果觉得合适,就留下;如果不满意,就自由离去。郑板桥的用意,是不想让后世子孙借此逼勒、苛求家中的佣

人。 郑板桥后来到山东范县、潍县等地做官,他不放心家中,经常写信回家,教育在家中当家的堂弟郑墨。他谆谆告诫郑墨,不要以富贵贫贱论人,要宽厚对待家中的佣人,并将自己当年悄悄烧掉佣人的前辈所订立的契据、从不要求佣人立契据之事,讲给堂弟听;又教育郑墨与人为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不要光看别人的短处。 他给郑墨的信中有这样的话:“以人为可爱,而我亦可爱矣;以人为可恶,而我亦可恶矣矣。东坡一生,觉得世人没有不好之人。这最是东坡好处。愚兄平生谩骂无礼,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之美,未尝不喷喷称道。”郑板桥举宋代苏东坡和自己的例子,告诫郑墨多看别人的长处,话语之中充满着人生的哲理。 郑墨将哥哥郑板桥的俸钱带回家中后,郑板桥特意寄信回家,要弟弟挨家挨户,逐一散给自家的邻居族人,信中说:“南门六家,竹横港十八家,下佃一家,派虽远,亦是一脉,皆当有所分惠。无父无母孤儿,村中人最能欺负,宜访求而慰问之。自曾祖父至我兄弟四代亲戚,有久而不相识面者,各赠二金。……徐宗于、陆自义辈,是旧时同学,日夕相征逐者也,今皆落落未遇,亦当分俸以敦夙好(以维系往夕的情份)。……敦宗族,睦亲姻,念故交,大数既得;其余邻里乡党,相周相恤,汝自为之,务在金尽而止。”郑板桥谆谆嘱咐堂弟将自己的俸钱分送净尽,用以救济亲朋好友、邻里乡党,其心地何等善良! 郑板桥又教育郑墨尽心务农,收拾齐备农具及家中生活器具,男耕女织,养成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一点也没有轻视农夫的思想。他教育郑墨要体恤贫苦之人,如果人家要借钱,必须要成全;假如不能偿还,也要宽容他。总之,郑板桥总是无论大小事,都耐心开导其弟。 板桥五十二岁时才得一子,因此对孩子十分钟爱,但不是一味溺爱,而是教之以正道。他在潍县任官时,便写信给堂弟,要郑墨在家好好教育其子,让他懂得为善之道,养成忠厚而有同情心的性格,避免形成刻薄急躁等坏习气。他特别关心为儿子延师教育的事,并要求刚刚六岁的儿子礼敬师长,关心同学。

家训家风的故事(通用20篇)

家训家风的故事 家训家风的故事 一、家风的词语解释 "家风",一般指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风。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家风是家庭成员道德水平的集中体现。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 二、家训家风的故事(通用20篇)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下面小编整理了家训家风的故事(通用2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家训家风的故事1 记忆深处的“家风”好像是爷爷辈开始的。我的家风是爱护环境,热爱锻炼,独立自主。 一、爱护环境 当年,爷爷在外地工作,所以,照顾孩子的事情便落到了奶奶一个人的身上。奶奶最讨厌的便是子女们把家弄得一团糟,每每这时,奶奶便会让爸爸打扫卫生。直到现在,我一乱扔垃圾,爸爸便会对我说他乱扔垃圾而受罚的事情,并告诉我要爱护环境。每当这时,我的脸便由自主地红起来,并在心里告诫自己要爱护环境,不再乱扔垃圾了。 二、热爱锻炼 因为一些原因,爷爷辈从外地掉了回来,但由于工作地点离家比较远,所以买了一辆自行车。虽然家里有辆自行车,但是爷爷从来都不让爸爸骑着自行车去上学,宁愿让他迟到,也不愿让他骑自行车上学。在当时,一个村子恐怕只有几辆自行车吧!爸爸以为爷爷“小气”

才不让他骑自行车上学,后来才知道,原来爷爷并不是怕爸爸骑坏自行车,而只是想锻炼他的体魄,让他和自己一样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有一个爱锻炼的习惯,终身受益。因此,爸爸只能在月亮的陪伴下上学、回家,有时没有月亮,爸爸只能拿着火把去上学。爸爸也因此身强体壮,并影响我们热爱锻炼,以前想骑自行车上学,可爸妈不让,现在倒好,还没上学,就“扔”给我一辆自行车,让我以后骑自行车上学。 三、独立自主 小时候,年幼无知的我“最讨厌”的人就是爷爷。一次,我不小心摔倒在地,身边有许多大人,我就爬在地上,等着别人将我抱起来。爸爸正准备抱我起来,却被站在一旁的爷爷拦住了,他只是冷冷的说:“跌倒了就要自己爬起来!”我感到很委屈,就:“哇哇……”的哭了起来,可就是没有人理会我,最后还是我自己爬了起来,此后,我变刻意躲着爷爷,可偏偏不凑巧,爸妈“有事”让我暂住在爷爷家,爷爷是个健谈的老人,他总是拉着我,跟我讲他当兵的故事,我喜欢听,便总是你缠着爷爷,求他给我讲故事,渐渐地,我明白了爷爷的意思,做人要独立自主,不能什么事情都总因爱别人,我不再“讨厌”爷爷了,相反,我为有这样的爷爷而庆幸自喜,在往后的生活中,我试着不要什么事情都总是寻求别人的帮助。 家训家风的故事2 我生活在五世同堂的大家庭里。父亲一岁时,爷爷就去世了,26岁的大大爷就担起了一大家的重担。奶奶比大爷仅仅大五岁,但大爷很尊敬这个继母,无论是婆媳之间,还是妯娌之间,兄妹之间和睦相处,父亲经常给我们说,他们就从未红过脸,奶奶经常说,你大大爷是个忠臣,一辈子照顾着我和他的这五个小兄弟姐妹。备战备荒,细水长流,是大爷一贯的理念。过去在我家一个很破旧的窑洞里藏着粮食和食盐。 有次吃饭时,父亲把碗里的山蛋皮吐在地上,大爷看见就捡起吃了,从此以后,他们再不敢乱吐,再不敢糟蹋粮食了。勤俭持家,自力更生,是我家最大的特点。家里的男人都会盖房,木匠活。谁家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